CN110392423B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2423B
CN110392423B CN201910573351.4A CN201910573351A CN110392423B CN 110392423 B CN110392423 B CN 110392423B CN 201910573351 A CN201910573351 A CN 201910573351A CN 110392423 B CN110392423 B CN 1103924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delay time
alternative
target
termi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33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2423A (zh
Inventor
刘威
王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Wanxi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Wanxi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Wanxi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Wanxi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33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24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2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42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6322 priority patent/WO202025904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2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能够解决发送终端设备在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带宽压力大和画面不统一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为:发送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目标终端设备获取数据的请求时,根据该请求查找到与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并且在目标终端设备与备选终端设备能够通信的时候,获取目标终端设备与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延时时间和发送终端设备经过备选终端设备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通过比较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的差值,当目标延时时间小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的;当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或者等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备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本公开用于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现有技术会采用,一个发送端向多个接收端传输数据,即:发送终端设备将同一个数据源分发给多个接入的接收终端设备。但是,现有技术中在由一个发送终端设备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会遇到以下问题:一、因为发送终端设备需要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因此对传输所需网络下行带宽需求很高,会造成传输数据时带宽压力大,例如:发送终端设备输出码流为10Mbits/s,同时接入100个终端时,所需要的带宽是:100*10Mbits/s即1Gbits/s;二、发送终端设备在发送数据时,会因为网络延时、丢包重传等原因,导致数据在到达接收终端设备时画面的不一致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能够解决在向多个接收设备传输数据时带宽压力大和画面不统一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之一,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该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该数据传输请求用于请求向该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根据该数据传输请求,查找到与该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该备选终端设备与该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当该目标终端设备与该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信时,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该目标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至该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该备选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经过该备选终端设备传输数据至该目标终端设备的延时时间;
当该目标延时时间大于该备选延时时间时,生成数据发送指令,该数据发送指令用于指示该备选终端设备向该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在查找到与该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和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该终端设备与该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当该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大于该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则确定该终端设备是该备选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在获取备选延时时间,包括;
获取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该第一延时时间,是指该目标发送终端设备至该备选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该第二延时时间,是指该备选终端设备至该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
根据该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获取备选延时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在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向该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确认请求信息,该确认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确认该目标终端设备是否与该备选终端设备能够通信;
当接收到该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时,确定该目标终端设备与该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中备选终端设备包括N个子备选终端设备,该N>1,该方法还包括:
当该目标延时时间小于该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时,获取该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下一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该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属于该备选终端设备,该N>M;
直至确定该备选终端设备中所有子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均大于或者等于该目标延时时间,则向该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目标终端设备获取数据的请求时,根据该请求查找到与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并且在目标终端设备与备选终端设备能够通信的时候,获取目标终端设备与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延时时间和发送终端设备经过备选终端设备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通过比较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的差值,当目标延时时间小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的;当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或者等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备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本公开在向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时,通过计算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延时时间,确定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将数据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发送,从而减缓了网络延时避免了画面不同步,也同时减缓了发送终端设备的带宽压力。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送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接收器和发送器。
该处理器分别与该接收器和该发送器相连接,
该接收器,用于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该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该数据传输请求用于请求向该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该处理器,用于根据该数据传输请求,查找到与该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该备选终端设备与该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用于当该目标终端设备与该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信时,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该目标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至该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该备选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经过该备选终端设备传输数据至该目标终端设备的延时时间;
该发送器,当该目标延时时间大于该备选延时时间时,生成数据发送指令,该数据发送指令用于指示该备选终端设备向该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设备中的处理器,还用于
获取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和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该终端设备与该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当该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大于该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则确定该终端设备是该备选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设备中的处理器,还用于
获取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该第一延时时间,是指该目标发送终端设备至该备选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该第二延时时间,是指该备选终端设备至该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
根据该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获取备选延时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设备中的备选终端设备包括N个子备选终端设备,该N>1,该发送器,还用于:
当该目标延时时间小于该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时,获取该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下一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该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属于该备选终端设备,该N>M;
直至确定该备选终端设备中所有子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均大于该目标延时时间,则向该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发送终端设备、备选终端设备和目标终端设备;
该发送终端设备分别于备选终端设备和目标终端设备相连接,
该备选终端设备,用于与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并根据数据发送指令,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该发送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该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该数据传输请求用于请求向该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根据该数据传输请求,查找到与该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该备选终端设备与该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当该目标终端设备与该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信时,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该目标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至该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该备选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经过该备选终端设备传输数据至该目标终端设备的延时时间;
当该目标延时时间大于该备选延时时间时,生成数据发送指令,该数据发送指令用于指示该备选终端设备向该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该目标终端设备,用于向该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并接收数据。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终端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终端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101、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
上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该数据传输请求用于请求向该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在接受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之前,本方法还包括,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接入会话请求,并根据该连接请求进行验证。
上述的鉴权,包括对待接入的目标终端设备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鉴权;或者是,根据用户的其它信息,比如级别、权限等信息,判断用户是否有接入当前会话的权限;或者是根据待接入的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进行鉴权,如果是符合预设要求的地址信息,则认为鉴权成功,反之,则鉴权不成功,其中的地址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MAC(Media 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地址等地址。
进一步的,本公开该方法对与目标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发起接入会话请求的终端设备都可以进行鉴权操作,并根据相关权限确定相应的操作,如是否建立链路,传输数据的种类等。
102、根据该数据传输请求,查找到与该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该备选终端设备与该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本公开该方法在查找到与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之前还包括: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是备选终端设备,包括:
查找到与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的其他终端设备。
若没有查找到其他设备,则通过发送终端设备直接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当查找到其他终端设备,则进一步判断该终端设备是否可以作为备选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和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该终端设备与该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当该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大于该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则确定该终端设备是备选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操作,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所在局域网的下行带宽除以画面码流,取整数商获得;预设传输链路数量表示终端设备能够支撑的传输通路数量,也就是终端设备能够支撑多少路数据同时传输。
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操作,若有多个其他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依次验证该终端设备是否可以作为备选终端设备。其预设规则可以是,优选检查第一个从目标发送终端设备直接获取数据源的终端设备,如果该终端设备连接已满,则检查该终端设备的下一级终端设备。当下一级终端设备有很多个时,可以从中随机选择,也可以按照某种预先定义的顺序进行选择。
103、当该目标终端设备与该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信时,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
该目标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至该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该备选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经过该备选终端设备传输数据至该目标终端设备的延时时间。
本公开该方法在确认目标终端设备与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行时,包括:
向该目标终端设备和该备选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设备发送确认请求信息,该确认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确定与备选终端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
当接收到该目标终端设备和接收到该备选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时,确定该目标终端设备与该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信。
上述方法,发送终端设备下发确认请求信息,要求目标终端设备和备选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互通性探测时,可以指定由哪一方向对方发送探测报文,比如,可以根据预设规则默认指定当前要求接入的备选终端设备主动发起互通性探测,或者随机指定一方发起互通性探测。
上述方法,在具体执行时可以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可以通过网络诊断工具确定目标终端设备和备选终端设备是否可以通信,例如,可以通过发送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因特网包探索器)命令至目标终端设备。
第二种方式:目标终端设备向对备选终端设备发送TCP/UDP报文,如果备选终端设备能够收到且给发送方发送一个应答消息,则可以确认两个终端设备可以联通,相反,如果超过预设时长,未能收到对方的应答消息,则确认两端不能联通。
在确认目标终端设备和备选终端设备是否可以通信之后,发起互通性探测的终端设备还需要向发终端设备上报确认信息,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可以联通的消息。
本公开该方法,在测量发送终端设备、备选终端设备、目标终端设备三个设备之间的带宽集网络延时后,获取备选延时时间,包括:
获取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该第一延时时间,是指发送终端设备至备选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该第二延时时间,是指该备选终端设备该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
根据该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获取备选延时时间。
此处列举具体事例阐述:上述的第一延时时间为:T1=M/B1+t1,
其中,T1表示发送终端设备至备选终端设备的总延时时间;M表示实时画面码流;B1表示发送终端设备至备选终端设备的带宽;t1表示发送终端设备至备选终端设备之间的网络往返延时;
上述的第二延时时间为:T2=M/B2+t2;
其中,T2表示备选终端设备到目标终端设备的总延时;M表示选终端设备到目标终端设备的实时画面码流;B2表示备选终端设备到目标终端设备的带宽;t2表示备选终端设备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网络往返延时。
基于上述计算,备选延时时间为T1+T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备选延时时间还包括预设延时时间,即备选延时时间为T1+T2+TD,该预设时间TD为指预设可容许的备选终端设备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画面延时,该预设时间TD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和调整,比如可以设置为2毫秒。
104、当目标延时时间大于备选延时时间时,生成数据发送指令。
该数据发送指令用于指示该备选终端设备向该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在向备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发送指令的同时,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接收指令,该数据接收指令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建立与备选终端设备302的传输链路,并从备选终端设备接收数据。
本公开该方法在确定由哪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给目标终端设备时,依据目标延时时间与备选延时时间之间的差值确定,即发送终端设备单独传输给目标终端设备的延时时间和发送终端设备发送给备选终端设备再由备选终端设备发送给目标终端设备的延时时间之间的差值确定。
具体的,如果备选延时时间大于目标延时时间,则由发送终端设备发送实时画面;
如果备选延时时间小于目标延时时间,则由备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在现有技术中,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延时时间会造成数据画面不同步,而本公开该方法,当备选延时时间小于目标延时时间时,通过备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不仅减少了延时时间,从而避免了数据画面不同步,而且还分担了发送终端设备的网络带宽压力。
如果备选延时时间与目标延时时间相等,则优选由备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这样,可以降低发送终端设备的带宽负荷。
进一步的,若备选终端设备多于一个的时候,如,终端设备包括N个子备选终端设备,N>1,同时备选延时时间也包括该N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备选延时时间,本公开该方法还包括:在由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第二终端设备之前,依次判断备选终端设备中每一个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是否大于目标延时时间:
当该目标延时时间小于该第M个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时,获取当前该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下一个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该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属于该备选终端设备,该N>M;
直至确定该备选终端设备中所有子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均大于或者等于目标延时时间,则由发送终端设备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若当前备选终端设备的备选延时大于目标延时时间,则继续判断当前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下一个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如果变量每一个备选终端设备的备选延时时间都大于目标延时时间,则确定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并结束流程。
此处以发送终端设备S,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C列举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首先、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依次给发送终端设备S发送数据传输请求,当通过发送终端设备S审核后,建立与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的连接。
当发送终端设备S接收到终端设备C的连接请求后,根据该数据传输请求判断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C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当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C处于同一局域网内时,则进一步判断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是否符合备选终端设备的规则。
当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符合备选终端设备的规则时,即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为备选终端设备中的子备选终端设备,则进一步判断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C是否可以通信。
当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C无法通信时,则由发送终端设备S发送数据至终端设备C。
当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终端设备C可以通信时,依次获取发送终端设备至终端设备C的目标延时时间,终端设备A对应的第一备选延时时间、终端设备B对应的第二备选延时时间;其中第一备选延时时间为:发送终端设备S传输数据至终端设备A,再由终端设备A传输至目标终端设备C的延时时间;第二备选延时时间为:发送终端设备S传输数据至终端设备A,再由终端设备A传输至终端设备B,再由终端设备B传输至目标终端设备C的延时时间。
当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备选延时时间时,则由终端设备A发送数据至终端设备C;
当目标延时时间小于第一备选延时时间,进一步判断终端设备B对应的第二备选延时时间,当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备选延时时间时,则由终端设备B发送数据至终端设备C。
当目标延时时间小于第二备选延时时间时,则由发送终端设备S发送数据至终端设备C。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目标终端设备获取数据的请求时,根据该请求查找到与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并且在目标终端设备与备选终端设备能够通信的时候,获取目标终端设备与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延时时间和发送终端设备经过备选终端设备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通过比较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的差值,当目标延时时间小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的;当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或者等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备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本公开在向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时,通过计算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延时时间,确定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将数据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发送,从而减缓了网络延时避免了画面不同步,也同时减缓了发送终端设备的带宽压力。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目标终端设备,例如,发送终端设备可以是用于数据采集、编码、传输的终端设备或网络服务器等,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用于接收、解码、显示的终端设备或网络服务器等。本实施例以备选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备选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并不代表本公开局限于此。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第一终端设备与发送终端设备建立传输链路。
该第一终端设备在建立与发送终端设备的传输链路之前,该第一终端设备
202、目标终端设备向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
发送终端设备对目标终端设备进行鉴权处理,在通过鉴权处理后,获取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
203、根据上述数据传输请求,当第一终端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时,向目标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分别发送请求确认信息。
当第一终端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不处于同一局域网时,发送终端设备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在判断第一终端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之前,本公开该方法还包括,判断该第一终端设备是否可以作为备选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和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该终端设备与该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当该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大于该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则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是备选终端设备。
204、当收到目标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的确认信息时,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第一延时时间。
当没有收到目标终端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的确认信息时,发送终端设备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能够通信。
目标延时时间是指该目标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至该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
第一延时时间是指发送终端设备经过第一终端设备传输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的延时时间。
205、当目标延时大于第一延时时间时,由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
当目标延时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延时时间时,则发送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发送指令。
206、第一终端设备根据上述数据发送指令,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本方案主要针对多个接收终端位于同一局域网的情况。针对这种场景,本方案首先判断两个接收终端设备之间的互通性,对于可互通的两个接收终端,通过测量两个接收终端之间以及接收终端与实时数据源之间的带宽和网络延时(RTT,Round-Trip Time),在保证两个接收终端之间的画面同步延时在预定差值之内的前提下,将前接收终端作为后接入终端视频源,为其提供视频画面。这一方案既节省了发送终端设备的下行带宽,也保证了接收端之间的画面同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目标终端设备获取数据的请求时,根据该请求查找到与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并且在目标终端设备与备选终端设备能够通信的时候,获取目标终端设备与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延时时间和发送终端设备经过备选终端设备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通过比较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的差值,当目标延时时间小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的;当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或者等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备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本公开在向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时,通过计算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延时时间,确定发送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将数据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发送,从而减缓了网络延时避免了画面不同步,也同时减缓了发送终端设备的带宽压力。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图1和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下述为本公开系统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如图3所示,该数据传输系统30包括:发送终端设备301、备选终端设备302和目标终端设备303;
该发送终端设备301分别于备选终端设备302和目标终端设备303相连接,
该备选终端设备302,用于与发送终端设备301相连接;
并根据数据发送指令,向目标终端设备303发送数据;
该发送终端设备301,用于接收目标终端设备303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该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该数据传输请求用于请求向该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根据该数据传输请求,查找到与该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302,该备选终端设备302与该发送终端设备301相连接;
当该目标终端设备303与该备选终端设备302可以通信时,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该目标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301至该目标终端设备303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该备选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301经过该备选终端设备302传输数据至该目标终端设备303的延时时间;
当目标延时时间大于该备选延时时间时,生成数据发送指令,该数据发送指令用于指示该备选终端设备302向该目标终端设备303发送数据。
该目标终端设备303,用于向该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并接收数据。
在可选实施例中,当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或等于该备选延时时间时,目标终端设备303,还用于,
获取数据接收指令,该数据接收指令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303与备选终端设备302相连接,并从备选终端设备302接收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发送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目标终端设备获取数据的请求时,根据该请求查找到与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并且在目标终端设备与备选终端设备能够通信的时候,获取目标终端设备与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延时时间和发送终端设备经过备选终端设备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通过比较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的差值,当目标延时时间小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的;当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或者等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备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本公开在向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时,通过计算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延时时间,确定发送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将数据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发送,从而减缓了网络延时避免了画面不同步,也同时减缓了发送终端设备的带宽压力。
实施例四
基于上述图1和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下述为本公开设备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如图4所示,该发送终端设备40包括:接收器401、处理器402和发送器403;
该处理器402分别与该接收器401和该发送器403相连接,
该接收器401,用于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该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该数据传输请求用于请求向该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该处理器402,用于根据该数据传输请求,查找到与该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该备选终端设备与该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用于当该目标终端设备与该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信时,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该目标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至该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该备选延时时间为该发送终端设备经过该备选终端设备传输数据至该目标终端设备的延时时间;
该发送器403,当该目标延时时间大于该备选延时时间时,生成数据发送指令,该数据发送指令用于指示该备选终端设备向该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设备中的处理器402,还用于
获取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和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该终端设备与该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当该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大于该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则确定该终端设备是该备选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设备中的处理器402,还用于
获取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该第一延时时间,是指该目标发送终端设备至该备选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该第二延时时间,是指该备选终端设备至该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
根据该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获取备选延时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设备中的备选终端设备包括N个子备选终端设备,该N>1,该设备中的发送器403,还用于:
当该目标延时时间小于该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时,获取该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下一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该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属于该备选终端设备,该N>M;
直至确定该备选终端设备中所有子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均大于该目标延时时间,则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目标终端设备获取数据的请求时,根据该请求查找到与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并且在目标终端设备与备选终端设备能够通信的时候,获取目标终端设备与发送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延时时间和发送终端设备经过备选终端设备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通过比较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的差值,当目标延时时间小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的;当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或者等于备选延时时间,则由备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目标终端设备。本公开在向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时,通过计算不同设备之间的传输延时时间,确定发送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将数据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发送,从而减缓了网络延时避免了画面不同步,也同时减缓了发送终端设备的带宽压力。
基于上述图1和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上述图1和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Claims (8)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请求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所述备选终端设备与所述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当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与所述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信时,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所述目标延时时间为所述发送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所述备选延时时间为所述发送终端设备经过所述备选终端设备传输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延时时间;
当所述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所述备选延时时间时,生成数据发送指令,所述数据发送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备选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其中,当所述备选终端设备包括N个子备选终端设备,所述N>1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延时时间小于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时,获取所述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下一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所述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属于所述备选终端设备,所述N>M;
直至确定所述备选终端设备中所有子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标延时时间,则由发送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和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所述预设传输链路数量至少表示终端设备同时支撑的传输通路数量;
当所述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大于所述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所述备选终端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备选延时时间,包括;
获取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所述第一延时时间,是指所述发送终端设备至所述备选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所述第二延时时间是指所述备选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获取备选延时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确认请求信息,所述确认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确认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是否与所述备选终端设备能够通信;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与所述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信。
5.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终端设备、备选终端设备和目标终端设备;
所述发送终端设备分别于所述备选终端设备和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相连接,
所述备选终端设备,用于与所述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并根据数据发送指令,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请求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所述备选终端设备,所述备选终端设备与所述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当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与所述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信时,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所述目标延时时间为所述发送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所述备选延时时间为所述发送终端设备经过所述备选终端设备传输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延时时间;
当所述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所述备选延时时间时,生成数据发送指令,所述数据发送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备选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其中,当所述备选终端设备包括N个子备选终端设备,所述N>1时,
所述发送终端设备,还用于当所述目标延时时间小于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时,获取所述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下一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所述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属于所述备选终端设备,所述N>M;
直至确定所述备选终端设备中所有子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标延时时间,则由发送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用于向所述发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从发送终端设备接收数据;
或者,获取数据发送指令,并根据所述数据发送指令,从备选终端设备接收数据。
6.一种发送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和发送器,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送器相连接,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请求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备选终端设备,所述备选终端设备与所述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用于当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与所述备选终端设备可以通信时,获取目标延时时间和备选延时时间,所述目标延时时间为所述发送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所述备选延时时间为所述发送终端设备经过所述备选终端设备传输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延时时间;
所述发送器,当所述目标延时时间大于所述备选延时时间时,生成数据发送指令,所述数据发送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备选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当所述备选终端设备包括N个子备选终端设备,所述N>1时,所述发送器,还用于:
当所述目标延时时间小于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时,获取所述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下一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所述第M个子备选终端设备属于所述备选终端设备,所述N>M;
直至确定所述备选终端设备中所有子终端设备对应的备选延时时间均大于所述目标延时时间,则发送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获取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和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发送终端设备相连接;
当所述预设传输链路数量大于所述已链接终端设备数量,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所述备选终端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获取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所述第一延时时间,是指所述发送终端设备至所述备选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所述第二延时时间,是指所述备选终端设备至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延时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延时时间和第二延时时间,获取备选延时时间。
CN201910573351.4A 2019-06-28 2019-06-28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10392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3351.4A CN110392423B (zh) 2019-06-28 2019-06-28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PCT/CN2020/086322 WO2020259040A1 (zh) 2019-06-28 2020-04-23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3351.4A CN110392423B (zh) 2019-06-28 2019-06-28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423A CN110392423A (zh) 2019-10-29
CN110392423B true CN110392423B (zh) 2022-02-11

Family

ID=68285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3351.4A Active CN110392423B (zh) 2019-06-28 2019-06-28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2423B (zh)
WO (1) WO20202590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2423B (zh) * 2019-06-28 2022-02-11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075A (zh) * 2007-01-31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7360636A (zh) * 2017-07-18 2017-11-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35254A (zh) * 2017-09-22 2018-01-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313136A1 (en) * 2015-06-19 2018-04-25 LG Electronics Inc. V2x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WO2018171501A1 (zh) * 2017-03-20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09476A (zh) * 2017-04-27 2018-11-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089246A (zh) * 2018-08-09 2018-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0237877B1 (en) * 2016-12-22 2019-03-19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high power wireless devic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20702A1 (en) * 2009-03-02 2010-09-0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ow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lan communication
CN103546575A (zh) * 2013-10-30 2014-01-29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330525A (zh) * 2015-06-30 2017-01-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5101316B (zh) * 2015-07-10 2020-02-11 山东聚盛联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多数据通道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90068694A1 (en) * 2016-02-26 2019-02-28 NEC Laboratories Europe GmbH Load balancer for multipath-capable clients and servers
US11165856B2 (en) * 2017-04-25 2021-11-02 Citrix Systems, Inc. Detecting uneven load balancing through multi-level outlier detection
CN107425942B (zh) * 2017-07-27 2020-12-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转发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23947A (zh) * 2017-12-21 2018-06-05 重庆脉实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对多音视频直播实现方法
CN108600010A (zh) * 2018-04-26 2018-09-28 昆明俊云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92423B (zh) * 2019-06-28 2022-02-11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075A (zh) * 2007-01-31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步传输模式反向复用组重新激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EP3313136A1 (en) * 2015-06-19 2018-04-25 LG Electronics Inc. V2x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US10237877B1 (en) * 2016-12-22 2019-03-19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high power wireless devic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WO2018171501A1 (zh) * 2017-03-20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09476A (zh) * 2017-04-27 2018-11-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7360636A (zh) * 2017-07-18 2017-11-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35254A (zh) * 2017-09-22 2018-01-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089246A (zh) * 2018-08-09 2018-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59040A1 (zh) 2020-12-30
CN110392423A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3095A1 (zh)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及代理服务器
CN109660637B (zh) P2p打洞传输方法和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924533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ad balancing
CN10949559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65441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429682A (zh) 一种网络传输链路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0392423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7645570A (zh) 客户端上线方法及装置
CN109600273B (zh) 一种udp报文传输性能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WO2013189398A2 (zh) 应用数据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637874B2 (e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and/or minimizing session data clipping
CN111182512B (zh) 终端的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834179B2 (en) Load balancing
KR101044065B1 (ko) Iptv 서비스 망에서의 시각 동기 방법
US20190173785A1 (en) Communication relay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relay method
US20040148422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hat can improve throughput
CN111225015B (zh) 一种远程ftp传输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9040040B (zh) 一种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JP2017034627A (ja)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KR101730405B1 (ko) 네트워크 경로를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네트워크 엔티티
KR101648458B1 (ko) 무선랜 환경에서의 데이터 패킷 길이를 이용한 원격 무선랜 제어 방법
CN113875197B (zh) 双向转发检测认证
CN114466008B (zh) 一种云边通信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24712B (zh) 一种认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542352B (zh) 节点联合建模的方法和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