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7930A - 基站装置和分组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和分组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7930A
CN101027930A CNA2005800319247A CN200580031924A CN101027930A CN 101027930 A CN101027930 A CN 101027930A CN A2005800319247 A CNA2005800319247 A CN A2005800319247A CN 200580031924 A CN200580031924 A CN 200580031924A CN 101027930 A CN101027930 A CN 101027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 installation
time slot
unit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19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井勇
西尾昭彦
松元淳志
程俊
三好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27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79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89Multiplexing, e.g. coding, scrambling, SONET
    • H04J2203/0091Time slot ass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的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100)与被分配了时隙的通信终端装置(终端)(150)进行分组通信。干扰分散信息解码单元(104)获得有关对于终端(150)的干扰信号的频率轴上的分散的信息。在终端(150)的干扰信号的分散为特定的电平以上时,调度器(107)通过与终端(150)之间的重发分组的传输不同的分组通信,从而避免基站装置(100)和终端(150)之间的重发分组的传输。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和分组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通信终端装置之间进行分组通信的基站装置及其分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以时分而共用的线路发送分组的分组传输方式中,采用被称为调度的技术。所谓调度是指在基站装置对每个时隙进行通信终端装置的分配的技术。
下面,以下行线路的分组传输方式作为例子,说明一般的分组传输方式。在接收到分组的通信终端装置,根据是否能够正常地解调该分组,分别发送ACK信号或NACK信号。基站装置在接收到ACK信号时,发送与该分组不同的分组(新分组),而在接收NACK信号时,重发与该分组相同的分组(重发分组)。
在共用线路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中,选择哪一个通信终端装置作为分组的发送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也就是被分配时隙的通信终端装置,例如基于各个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质量而决定。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基站装置,对多个通信终端装置中接收质量最佳的通信终端装置发送分组。
(专利文献1)特开2004-801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基站装置中,因为基于接收质量而简单地决定作为分组发送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换言之,将接收质量最佳的通信终端装置决定为分组发送目的地,因此有对某个通信终端装置的分配概率比其它通信终端装置高的倾向。也就是说,有时向某个通信终端装置的分组发送成为高频度,而向其它通信终端装置的分组发送成为低频度。
另一方面,在向某个通信终端装置传输的分组上发生差错时,向该通信终端装置传输重发分组,但是通过重发能够纠错的可能性,换言之,能够获得重发效果的可能性最高的通信终端装置不一定是接收质量最佳的通信终端装置。因此,即使对分配概率高的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分组重发也有可能出现未能纠正差错而多次重复重发的情况。因此,在以往的基站装置进行的分组通信中,在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上有一定的限度。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的基站装置和分组通信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终端分配单元,在多个终端装置中对第一终端装置分配时隙;获得单元,获得有关对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频率轴上的分散的信息;分组分配单元,在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分散为特定的电平以上时,将与发往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重发分组不同的分组分配给所述时隙,以避免将发往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重发分组分配给所述时隙;以及发送单元,发送被分配了所述时隙的分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干扰分散的计算方法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调度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调度器的具体动作例的图。
图5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调度器的具体动作例的图。
图5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调度器的具体动作例的图。
图5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调度器的具体动作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与干扰分散的大小对应的分组重发效果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起因于合成处理的信号功率的变化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调度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调度器的具体动作例的图。
图12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调度器的具体动作例的图。
图12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调度器的具体动作例的图。
图12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调度器的具体动作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与图1的基站装置100之间进行分组通信的通信终端装置(以下简称为“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基站装置100包括:天线101、接收RF单元102、解调单元103、干扰分散信息解码单元104、ACK/NACK信号解码单元105、SINR信息解码单元106、调度器107、分组生成指令单元108、缓存指令单元109、MCS(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指令单元110、复用方法指令信号生成单元111、调制单元112、分组生成单元113、缓存器114、纠错编码单元115、调制单元116、复用单元117以及发送RF单元118。另外,图2的通信终端装置150包括:天线151、接收RF单元152、解调单元153、合成单元154、缓存单元155、纠错解码单元156、差错检测单元157、开关单元158、ACK/NACK信号生成单元159、干扰信号提取单元160、干扰分散计算单元161、干扰分散信息生成单元162、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测定单元163、SINR信息生成单元164、调制单元165以及发送RF单元166。
在基站装置100中,接收RF单元102通过天线101接收从当前进行通信的n个终端150发送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信号,并对该OFDM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处理,然后将基带信号输出到解调单元103。解调单元103对从接收RF单元102输出的OFDM信号进行解调。
作为获得部件的干扰分散信息解码单元104,从解调单元103的输出信号解码表示各个终端150的干扰分散(将后述)的干扰分散信息,并输出到调度器107。
ACK/NACK信号解码单元105从解调单元103的输出信号解码各个终端150的ACK(Acknowledgement)信号或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信号,并将该解码结果输出到调度器107。
SINR信息解码单元106从解调单元103的输出信号解码各个终端150的SINR信息,并输出到调度器107。
调度器107基于从干扰分散信息解码单元104输入的各个终端150的干扰分散信息、从ACK/NACK信号解码单元105输入的各个终端150的ACK/NACK信号以及从SINR信息解码单元106输入的各个终端150的SINR信息,进行下行线路的分组通信的调度。也就是说,对于每个时隙,进行将时隙分配给其中一个终端150的处理(终端分配)。
更具体地说,作为控制部件,调度器107在分配到时隙的终端150的干扰分散为特定的电平以上时进行如下控制,即,使后述的通信单元与该终端150之间进行与重发分组的传输不同的分组通信,由此避免通信单元与该终端150之间的重发分组的传输。另外,作为终端分配部件,将时隙分配给多个终端150中SINR最大的终端150。还有,作为分组分配部件,将新分组或重发分组分配给每个时隙,同时在分配到时隙的终端150的干扰分散为特定的电平以上时,将与发往该终端150的重发分组不同的分组分配给该时隙,从而避免发往该终端150的重发分组被分配给该时隙。
另外,调度器107决定对于某个终端150的时隙分配后,基于该终端150的SINR信息决定调制方式和编码率(MCS),并通知给MCS指令单元110。并且,基于上述的决定内容,将分配到时隙的终端150和应生成的分组的数据量通知给分组生成指令单元108。另外,将分配到时隙的终端150和ACK信号或NACK信号通知给缓存指令单元109。再有,将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和MCS通知复用方法指令信号生成单元111。
分组生成指令单元108对分组生成单元113指令其生成分组,该分组是发往被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的、由调度器107通知了数据量的分组。
分组生成单元113根据来自分组生成指令单元108的指令,使用发往被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的数据(数据#1~数据#n中的任意的数据),生成发往该终端150的分组,并输出到缓存单元114。
缓存指令单元109指令缓存器114,以使其选择发往被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的分组。另外,在从调度器107输入ACK信号时,指令缓存器114删除为了重发而留存的分组,同时指令缓存器114存储由分组生成单元113生成的分组。另一方面,从调度器107输入NACK信号时,指令缓存器114保留对应于所输入的NACK信号的分组。
缓存器114根据来自缓存指令单元109的指令,选择发往被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的分组。这时,如果ACK信号被输入到缓存指令单元109,则缓存器114删除为了重发而存储的分组,存储由分组生成单元113生成的分组以备重发,同时将该分组输出到纠错编码单元115。另外,如果NACK信号被输入到缓存器109,则缓存器114将为了重发而存储的分组输出到纠错编码单元115。
MCS指令单元110对纠错编码单元115指令由调度器107通知的编码率,同时对调制单元116指令由调度器107通知的调制方式。
纠错编码单元115根据来自MCS指令单元110的指令,对从缓存器114输入的分组进行编码,然后输出到调制单元116。调制单元116根据来自MCS指令单元110的指令,对从纠错编码单元115输入的分组进行OFDM调制,然后输出到复用单元117。
复用方法指令信号生成单元111生成复用方法指令信号,该信号表示有关终端分配的信息和MCS。调制单元112对所生成的复用方法指令信号进行调制。复用单元117将分别调制的分组与复用方法指令信号复用。发送RF单元118对复用后的OFDM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处理,并将无线处理后的OFDM信号通过天线101向分组发送对方的终端150发送出去。
即,复用方法指令信号生成单元111、调制单元112、分组生成单元113、缓存器114、纠错编码单元115、调制单元116、复用单元117以及发送RF单元118的组合构成通信单元,与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进行分组通信,同时构成发送单元,发送被分配了时隙的分组。
另一方面,在图2的终端150中,接收RF单元152通过天线151接收从基站装置100发送来的OFDM信号,并对该OFDM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处理,将基带信号输出到解调单元153。解调单元153对从接收RF单元152输出的OFDM信号进行解调。
合成单元154将解调单元153的输出信号与存储于缓存器155的信号合成,并将通过该合成而获得的合成信号输出到缓存器155和纠错解码单元156。缓存器155将所存储的信号输出到合成单元154,同时覆盖保存从合成单元154输出的新信号。
纠错解码单元156对合成单元154的输出信号进行例如维特比解码等纠错解码处理,并输出到差错检测单元157和开关单元158。
差错检测单元157对纠错解码单元156的输出信号进行差错检测(CRC判定),并将差错检测的结果输出到ACK/NACK信号生成单元159。另外,在通过差错检测检测出差错时,差错检测单元157关断开关单元158,以便避免纠错解码单元156的输出信号(接收数据)被输出到未图示的进行后步骤的装置。另一方面,在通过差错检测没有检测出差错时,差错检测单元157删除缓存器155中所保存的信号,同时连接开关单元158。这时,纠错解码单元156的输出信号(接收数据)被输出到上述的进行后步骤的装置。
ACK/NACK信号生成单元159根据从差错检测单元157输入的差错检测结果而生成ACK信号或NACK信号。在通过差错检测没有检测出差错时生成ACK信号,而在检测出差错时生成NACK信号。所生成的ACK信号或NACK信号被输出到调制单元165。
SINR测定单元163使用接收RF单元152的输出信号进行SINR的测定。SINR信息生成单元164基于SINR测定单元163的SINR测定结果而生成SINR信息。其中,SINR信息既可以是示出离散地表示预先规定的SINR的数字的信息,也可以是直接示出测定值的信息。所生成的SINR信息被输出到调制单元165。
干扰信号提取单元160从解调单元153的输出信号提取发往其它终端150的信号作为对于本终端150的干扰信号。也就是,提取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发往本终端150的信号后的信号作为干扰信号。提取出的干扰信号被输出到干扰分散计算单元161。
干扰分散计算单元161计算干扰信号的频率轴上的分散(以下简称为“干扰分散”),换言之,计算频率轴上的干扰功率的偏差(不均匀性)。计算出的干扰分散被输出到干扰分散信息生成单元162。
在此,使用图3具体地说明干扰分散的计算。这里,举例说明有四个副载波的情况下的干扰分散的计算。如图3所示,在干扰信号的每个副载波的功率的实数值为[0.5,0.5,1.0,2.0]时,可以以下面的式(1)计算干扰分散。另外,在此例中,在将第3个副载波的功率设定为标准值的前提下计算实数值,但标准值的设定方法不限于此。
10×log10(0.5+0.5+1.0+2.0)=10×log10(4)
                          =6[dB]  ...式(1)
干扰分散信息生成单元162生成干扰分散信息,它用于将干扰分散计算单元161的输出信号的干扰分散通知给基站装置100。所生成的干扰分散信息被输出到调制单元165。
调制单元165对ACK/NACK信号生成单元159、干扰分散信息生成单元162和SINR信息生成单元164的各个输出信号进行OFDM调制,并输出到发送RF单元166。发送RF单元166对从调制单元165输出的OFDM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处理,并通过天线151向基站装置100发送无线处理后的OFDM信号。
以下,使用图4的流程图说明包括上述结构的基站装置100的调度器107的动作例。
首先,在步骤ST1001,基于从各个终端150通知来的SINR信息进行通常的调度。即,将时隙分配给SINR最大的终端150。
然后,在步骤ST1002,基于分配到时隙的终端150所通知的ACK信号或NACK信号,判断向该终端150发送的分组是新分组还是重发分组。
根据步骤ST1002的判断结果,在向终端150发送的分组为新分组时(ST1002:“否”),将该新分组直接分配给时隙(ST1003)。因此,此时发送新分组。
另外,在发往终端150的分组为重发分组时(ST1002:“是”),判断终端150所通知的干扰分散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ST1004)。上述阈值,例如设定为对所接收的平均干扰量添加裕量的值。
根据在步骤ST1004的判断结果,干扰分散低于阈值时(ST1004:“否”),该重发分组直接分配给时隙(ST1005)。因此,这时发送重发分组。
另一方面,干扰分散为阈值以上时(ST1004:“是”),决定向该终端150发送新分组,同时将该数据量通知给分组生成指令单元108。另外,将所生成的新分组分配给时隙(ST1006)。因此,此时发送新分组。
然后,将避免了发送的重发分组分配给下一次的发送队列(ST1007)。这时,将存储于缓存器114的重发分组照原样存储,在下一次的调度周期重新作为发送候补。例如,在每2msec进行调度时,避免发送的2msec后,重新执行图4的流程。在该时刻,如果干扰分散低于阈值,则发送该重发分组。
接着,使用图5说明调度器107的具体动作例。
图5A表示在时刻t1~t17的区间的终端A~C的各个SINR。在调度器107,参照这些SINR,对终端A~C中的任意一个分配对应于该区间的发送队列中的各个时隙。图5B表示该分配结果。具体地说,在时刻t1~t3,终端A的SINR最高,因此对终端A分配时隙。在时刻t4~t6,终端B的SINR最高,因此对终端B分配时隙。在时刻t7~t9,终端A的SINR最高,因此对终端A分配时隙。在时刻t10~t13,终端B的SINR最高,因此对终端B分配时隙。在时刻t14~t17,终端C的SINR最高,因此对终端C分配时隙。
另外,如图5B所示,在调度器107,基于来自各个终端A~C的ACK信号或NACK信号,判断发往被分配了各个时隙的终端的分组应该为新分组还是重发分组。在此例中,与时刻t3、t6、t8、t9、t12~t15的时隙对应的分组为重发分组。
然后,调度器107参照在时刻t1~t17的区间的终端A~C的各个干扰分散。图5C表示这些干扰分散。根据所通知的干扰分散,在时刻t5~t17的终端A的干扰分散为阈值以上的状态。
由此,如图5D所示,避免在时刻t8和t9的发往终端A的重发分组的发送,取而代之地,在时刻t8和t9将发往终端A的新分组分配给时刻t8和t9的时隙,以便向终端A发送新分组。避免发送的重发分组被分配给对应于时刻t18以后的区间的发送队列。
这里,说明与干扰分散的大小对应的分组重发效果的大小。
图6表示每个SINR的归一化吞吐量。曲线D1表示,在干扰信号为与稳定的热噪声一样并且其分散低于规定的电平的信号(以下定义为“白色信号”)的情况下,进行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控制时的吞吐量。曲线D2表示,在干扰信号为白色信号的情况下,不进行ARQ控制时的吞吐量。曲线D3表示,在干扰信号为与稳定的热噪声不同并且其分散为规定的电平以上的信号(以下定义为“有色信号”)的情况下,进行ARQ控制时的吞吐量。曲线D4表示,在干扰信号为有色信号的情况下,不进行ARQ控制时的吞吐量。
举例说明某个终端(UE1)的归一化吞吐量和另外一个终端(UE2)的归一化吞吐量几乎相同(约0.3),并对于UE1的干扰信号为有色信号、对于UE2的干扰信号为白色信号的情况。对于UE2,因为干扰信号是白色信号,与不进行ARQ控制时相比,进行ARQ控制时的SINR的改善程度的大小,即分组重发效果约为3dB,而对于UE1,因为干扰信号是有色信号,分组重发效果约为1dB。
在干扰信号为白色信号时,如图7所示,合成后的期望信号(S)的功率(Pd)为将新发送时的期望信号(S)的功率(Pa)和重发时的期望信号(S)的功率(Pa)相加的值。另一方面,合成后的噪声信号(N)的功率(Pe-Pd)分别与新发送时的噪声信号(N)的功率(Pb-Pa)和重发时的噪声信号(N)的功率(Pb-Pa)相等。另外,合成后的干扰信号(I)的功率(Pf-Pe)分别与新发送时的干扰信号(I)的功率(Pc-Pb)和重发时的干扰信号(I)的功率(Pc-Pb)相等。
然而,在干扰信号为有色信号时,虽然合成后的期望信号(S)的功率(Pd)和合成后的噪声信号(N)的功率(Pe-Pd)是与干扰信号为白色信号时一样,但因为干扰信号(I)是有色信号,所以合成后的干扰信号(I)的功率(Pg-Pe)为将新发送时的干扰信号(I)的功率(Pc-Pb)与重发时的干扰信号(I)的功率(Pc-Pb)相加的值。因此,在干扰信号为有色信号时,与在干扰信号为白色信号时相比,通过分组重发的SINR的改善效果较小。
因此,即使某个终端的SINR较高,但如果该终端的干扰分散大,则分组重发的效果为小。因此,将对于由通常的调度分配的终端的干扰分散与阈值进行比较,干扰分散低于阈值时避免对该终端的重发分组的发送,而对该终端进行新分组的发送,从而能够改善吞吐量。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的干扰分散为阈值以上时,将发往该终端150的新分组分配给时隙,从而避免将发往终端150的重发分组被分配时隙,因此能够避免多次重复从基站装置100向重发效果较小的终端150的重发分组的发送,从而能够在下行线路采用分组传输方式的系统中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实施方式2)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其中,图8的基站装置200和图9的终端250具有分别与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基站装置100和终端150相同的基本结构。因此,对与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结构元素相同的结构元素赋予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基站装置200具有GIVEUP信号解码单元201和调度器202,以代替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干扰分散信息解码单元104和调度器107。
GIVEUP信号解码单元201,作为获得部件,从解调单元103的输出信号解码GIVEUP信号并输出到调度器202,该GIVEUP信号表示某个终端250的干扰分散为特定的电平以上。
调度器202具有与调度器107相同的基本结构。调度器202使用从GIVEUP信号解码单元201输入的某个终端250的GIVEUP信号以取代干扰分散信息,在这一点上与调度器107不同。
图9的终端250具有GIVEUP信号生成单元251,以代替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干扰分散信息生成单元162。
GIVEUP信号生成单元251预先存储规定的阈值,该阈值用于与作为干扰分散计算单元161的输出信号的干扰分散进行比较。该阈值与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调度器107进行与干扰分散的比较时所使用的阈值相同。并且,将干扰分散与该阈值比较。比较的结果,在干扰分散为阈值以上时,生成GIVEUP信号。所生成的GIVEUP信号被输出到调制单元165,在调制单元165被施以OFDM调制。GIVEUP信号是用于向基站装置200通知干扰分散为阈值以上,以使基站装置200避免向本终端250发送重发分组的信号。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因为只有在终端250的干扰分散为阈值以上时向基站装置200通知该意旨,所以能够削减信令的信息量。
(实施方式3)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其中,图10的基站装置300具有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基站装置100相同的基本结构。对在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结构元素相同的结构元素赋予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基站装置300与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终端1 50之间进行分组通信。
基站装置300具有调度器301,以代替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调度器107。
调度器301具有与调度器107相同的基本结构,但在作为终端分配部件的结构上,与调度器107不同。也就是,调度器301将时隙分配给多个终端150中SINR最大的终端150,同时在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的干扰分散为特定的电平以上时,将时隙分配给与该终端150不同的终端150。
以下,使用图11的流程图说明在调度器301中的动作例。
在步骤ST1001~ST1005,进行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处理。
根据步骤ST1004的判断结果,在干扰分散为阈值以上时(ST1004:“是”),判断将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变更的次数是否达到规定值(ST2001)。其中,用于与改变次数比较的值,可以是当前进行通信的终端150的个数n,也可以是小于n的任意的整数。
根据步骤ST2001的判断结果,在改变次数未达到规定值时(ST2001:“否”),将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变更为具有其SINR仅次于当前作为处理对象的终端150(即,当前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的终端150(ST2002)。
然后,在步骤ST2003,进行与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ST1007同样的处理。也就是,将避免了发送的重发分组分配给下一次的发送队列。
另外,根据步骤ST2001的判断结果,在改变次数达到规定值时(ST2001:“是”),将发往在步骤ST1001所选择的终端150,即SINR最大的终端150的新分组分配给时隙(ST2004)。由此,在规定数量的终端150中不存在能够获得一定的重发效果的终端1 50时,能够向当初分配了时隙的终端150、即SINR最大的终端150发送新分组。
接着,使用图12说明调度器301的具体动作例。
图12A表示在时刻t1~t17的区间的终端A~C的各个SINR。调度器301参照这些SINR,对终端A~C的任意一个分配在对应于该区间对应的发送队列中的各个时隙。图12B表示该分配的结果。具体地说,在时刻t1~t3,终端A的SINR最高,因此对终端A分配时隙。在时刻t4~t6,终端B的SINR最高,因此对终端B分配时隙。在时刻t7~t9,终端A的SINR最高,因此对终端A分配时隙。在时刻t10~t13,终端B的SINR最高,因此对终端B分配时隙。在时刻t14~t17,终端C的SINR最高,因此对终端C分配时隙。
另外,如图12B所示,在调度器301,基于来自各个终端A~C的ACK信号或NACK信号,判断发往分配到各个时隙的终端的分组应该为新分组或重发分组。在此例中,与时刻t3、t6、t8、t9、t12~t15的时隙对应的分组为重发分组。
然后,调度器301参照在时刻t1~t17的区间的终端A~C的各个干扰分散。图12C表示这些干扰分散。根据所通知的干扰分散,在时刻t5~t17的终端A的干扰分散为阈值以上的状态。
由此,如图12D所示,避免在时刻t8和t9的发往终端A的重发分组的发送,而在时刻t8和t9将发往终端B的分组分配给时刻t8和t9的时隙,以便向终端B发送新分组,终端B具有仅次于终端A的SINR。避免发送的发往终端A的重发分组被分配给对应于时刻t18以后的区间的发送队列。另外,在此例中,虽然分配给时刻t8和t9的发往终端B的分组都是新分组,但是根据图11的流程进行处理时,显而易见,有可能分配发往终端B的重发分组。
使用图6和图7而如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那样,即使某个终端的SINR高,如果该终端的干扰分散大,分组重发的效果小。因此,将对于由通常的调度进行分配的终端的干扰分散与阈值比较,干扰分散低于阈值时,能够避免对该终端的重发分组的发送,而对其它终端进行分组的发送。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对与重发效果小的终端150不同的终端150发送分组,从而能够实现吞吐量的改善。
(实施方式4)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其中,图13的基站装置400具有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基站装置100相同的基本结构。对在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结构元素相同的结构元素赋予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基站装置400与实施方式2说明的终端250之间进行分组通信。
基站装置400具有在实施方式2说明的GIVEUP信号解码单元201以代替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干扰分散信息解码单元104,并具有调度器401以代替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调度器107。
调度器401具有与在实施方式3说明的调度器301相同的基本结构。调度器401使用从GIVEUP信号解码单元201输入的某个终端250的GIVEUP信号以代替干扰分散信息,这一点上与调度器301不同。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因为只有在终端250的干扰分散为阈值以上时向基站装置400通知该意旨,所以能够削减信令的信息量。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对下行线路的分组传输进行调度的情况,但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对上行线路的分组传输进行调度的情况。也就是,在分配到时隙的终端的干扰分散为阈值以上时,使通信单元与该终端之间进行与重发分组的传输不同的分组通信,以便避免重发分组的传输,因此,能够避免在基站装置与重发效果较小的终端之间多次重复重发分组的发送,从而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另外,用于各个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是一部分或全部被集成为一个芯片。
虽然此处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实现之。在LSI制造后可利用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或者可以使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的出现,如果能够出现替代LSI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另外,在纠错编码单元115使用turbo码或LDPC码等系统码进行纠错编码时,通过该编码而生成作为发送比特的系统位和作为冗余比特的奇偶校验位。于是,在实施方式1和3,也可将新分组读成包含系统位和奇偶校验位的双方的分组,同时将只包含奇偶校验位的分组作为重发分组,从而实施本发明。包含系统位和奇偶校验位的双方的分组,与新分组一样,是可单独解码的分组,与此相反,只包含奇偶校验位的分组是不可单独解码的分组。
本说明书是根据2004年10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4-291814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和分组通信方法可用于与终端之间进行分组通信。

Claims (11)

1.一种基站装置,包括:
终端分配单元,在多个终端装置中对第1终端装置分配时隙;
获得单元,获得有关对于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频率轴上的分散的信息;
分组分配单元,在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分散为特定的电平以上时,将与发往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重发分组不同的分组分配给所述时隙,从而避免将发往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重发分组分配给所述时隙;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被分配了所述时隙的分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分组分配单元在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分散为所述特定的电平以上时,将发往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新分组、或包含系统位和奇偶校验位的双方的分组分配给所述时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终端分配单元在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分散为所述特定的电平以上时,将被分配所述时隙的终端装置变更为所述多个终端装置中与所述第1终端装置不同的第2终端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分组分配单元将发往所述第2终端装置的新分组、或包含系统位和奇偶校验位的双方的分组分配给所述时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获得单元还获得有关对于所述第2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频率轴上的分散的信息,
所述分组分配单元在所述第2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分散低于所述特定的电平时,将发往所述第2终端装置的重发分组分配给所述时隙。
6.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终端分配单元在所述多个终端装置中选择其接收质量仅次于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作为第2终端装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终端分配单元在所述多个终端装置中选择其优先级仅次于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终端装置作为第2终端装置。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获得单元还获得有关所述多个终端装置中对于与所述第1终端装置不同的多个终端装置的每一个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频率轴上的分散的信息,
所述分组分配单元在与所述第1终端装置不同的多个终端装置的每一个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分散为所述特定的电平以上时,将发往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新分组、或包含系统位和奇偶校验位的双方的分组分配给所述时隙。
9.一种基站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与被分配了时隙的终端装置进行分组通信;
获得单元,获得有关对于所述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频率轴上的分散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在所述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分散为特定的电平以上时,进行如下控制,即,使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进行与重发分组的传输不同的分组通信,从而避免在所述通信单元和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重发分组的传输。
10.一种分组通信方法,包括:
获得步骤,获得有关多个终端装置中对于分配到时隙的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频率轴上的分散的信息;
分组分配步骤,在所述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分散为特定的电平以上时,将与发往所述终端装置的重发分组不同的分组分配给所述时隙,从而避免将发往所述第1终端装置的重发分组分配给所述时隙;以及
发送步骤,发送被分配了所述时隙的分组。
11.一种分组通信方法,在基站装置和被分配了时隙的终端装置之间进行分组通信时使用,
该分组通信方法获得有关对于所述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频率轴上的分散的信息,在所述终端装置的干扰信号的分散为特定的电平以上时,进行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重发分组的传输不同的分组通信,从而避免所述基站装置和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重发分组的传输。
CNA2005800319247A 2004-10-04 2005-10-03 基站装置和分组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10279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1814/2004 2004-10-04
JP2004291814 2004-10-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7930A true CN101027930A (zh) 2007-08-29

Family

ID=36142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319247A Pending CN101027930A (zh) 2004-10-04 2005-10-03 基站装置和分组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6038595A1 (zh)
KR (1) KR20070108848A (zh)
CN (1) CN101027930A (zh)
BR (1) BRPI0516458A (zh)
WO (1) WO200603859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9759B2 (ja) * 2002-01-17 2005-08-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
JP3643360B2 (ja) * 2002-08-12 2005-04-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4043322B2 (ja) * 2002-09-06 2008-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再送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516458A (pt) 2008-09-02
KR20070108848A (ko) 2007-11-13
JPWO2006038595A1 (ja) 2008-05-15
WO2006038595A1 (ja) 200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7992B (zh)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CN101064708B (zh) 多载波系统频率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3973403B (zh) 调制编码方案指示、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1132227B (zh) 一种无线通信信道质量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RU2492577C2 (ru) Исправление ошибок для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CN102724023B (zh) 通信系统中控制和数据的复用
CN101167271B (zh) 通信中继装置及通信中继方法
CN101689974B (zh) 多载波移动体通信系统
US9191149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N101958777B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发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958778A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映射方法及终端
CN10214294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解码数据分组的方法
EP1850520A1 (en) Mim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data retransmitting method in mimo system
CN100334824C (zh) 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1128999A (zh)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
KR20090086021A (ko) 전송 및 재전송에 적합한 데이터 패킷의 크기를 결정하는 방법
CN102177672B (zh) 用于能够使用不同调制方案的通信系统的链路质量报告
CN101682470A (zh) 用于动态解释传输块尺寸的方法
CN109565760A (zh) 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2387485B (zh) 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74164A (zh) 反馈ack/nack信息方法
TW536895B (en) Two stage data packet processing scheme
CN101330465B (zh) 移动通信网络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及相应的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303665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499876A (zh) 无线链路中自适应的进行crc校验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