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7992B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37992B CN102237992B CN201010589610.1A CN201010589610A CN102237992B CN 102237992 B CN102237992 B CN 102237992B CN 201010589610 A CN201010589610 A CN 201010589610A CN 102237992 B CN102237992 B CN 1022379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k
- feedback information
- nack
- downlink
-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92—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e.g. acknowledgement by energy burs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应用于增强长期演进(LTE-A)系统,该方法包括:A、用户终端(UE)针对每一个成员载波(CC),将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进行排序;B、针对各CC,按照步骤A的排序结果生成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其中,X≤M,M为每一个CC上的下行子帧数目;C、将针对各CC生成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本发明能够在保证UE不会因与基站之间接收和接收反馈不一致而错误解释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从而影响HARQ传输,并且节省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占用的上行开销,增大了上行覆盖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系统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行数据传输,即根据对数据的接收状况,数据接收方会相应的发送确认(ACK)或者否认(NACK)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动态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传输,而除了半持久调度(SPS)以外,下行数据的初始传输调度信息不需要发送PDCCH,只有当对下行数据进行重传时才通过PDCCH发送调度信息。
对LTE TDD系统,当下行子帧的个数大于上行子帧的个数时,多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需要集中在同一个上行子帧内传输。其中一种反馈方法是将针对各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进行与(AND)操作从而对每个码字分别得到一个比特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由于下行数据传输是通过PDCCH动态调度的,而用户终端(UE)可能不能正确接收到基站发送的PDCCH,从而造成上述按照码字进行与操作的方法可能对收发双发存在歧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LTE TDD中采用下行分配指示(DAI)来标识当前下行子帧是该无线帧内第几个发送了PDCCH的下行子帧,从而使UE可以检测到是否丢失了下行子帧内的PDCCH。对于下行子帧个数为4的无线帧,DAI的取值可以是1、2、3和4。
然而上述方式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无法检测出丢失了最后若干个PDCCH的情况,所以在LTE TDD中,规定UE在收到PDCCH的最后一个下行子帧对应的接收状况反馈信道上反馈接收状况反馈信息,这样,基站根据UE反馈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信道,就可以知道UE是否丢失了最后若干个下行子帧的PDCCH。
在增强长期演进(LTE-A)系统中,为了支持更高的传输速率采用了载波聚合(CA)技术,即通过将两个以上成员载波(CC)进行聚合传输来得到更大的工作带宽。例如,为了支持100MHz的带宽,可以通过聚合5个20MHz的CC来得到。基于CA,基站在两个以上CC上对同一个UE发送下行数据,相应地,UE也需要支持从两个以上CC上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
根据目前LTE-A的讨论结果,可以基于信道选择的技术支持最多4比特的ACK/NACK传输。在LTE-A FDD中,信道选择的方法实际上只支持两个CC,并且每个CC上最多反馈2个比特的ACK/NACK信息。以4比特表格为例,对主CC(PCC)和采用跨CC调度的次CC(SCC),是根据调度下行数据传输的PDCCH来得到两个ACK/NACK信道,例如,记PDCCH的最小CCE索引为n,则可以根据CCE索引n和n+1来根据LTE的方法来映射得到两个ACK/NACK信道。对未使用跨CC调度的SCC,两个ACK/NACK信道是通过高层配置,并可以用ACK/NACK资源指示(ARI)来增加分配灵活性。根据目前的讨论结果,FDD系统中采用如图3所示的4比特映射表格。这里,ACK/NACK信道1和2是与PCC的两个ACK/NACK比特依次对应,而ACK/NACK信道3和4是与SCC的两个ACK/NACK比特依次对应。在图3的表格中,应用了同一个CC的两个ACK/NACK信道总是同时存在或者同时不存在的性质,从而优化了性能。如图12所示是另一个4比特映射表格。这里,只有当某个ACK/NACK信息是ACK时,才会选择其对应的ACK/NACK信道来进行传输。唯一的一个例外情况是,为了充分利用M(M等于2、3或者4)个信道的反馈能力,对第一个ACK/NACK信息是NACK而其他ACK/NACK信息都是NACK或者DTX的情况,可以使用第一个ACK/NACK信道的一个QPSK星座点来指示。图12的方法可以应用于4个ACK/NACK比特及其对应的ACK/NACK信道都是独立存在的情况。
表格中N表示NACK,A表示ACK,D表示DTX,符号“/”表示或者。
对LTE-A TDD系统而言,当支持CA时,UE需要反馈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比特数相比较单载波传输的方式显然增加了很多,例如当一个无线帧中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个数M等于4并且CC的个数为5时,假设UE配置了MIMO数据传输,这时需要反馈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比特数是40。显然,如果照搬单载波反馈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方式,则需要占用很多上行开销,降低了上行覆盖。而且LTE系统中目前支持的上行控制信道都不能支持如此巨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量,如果需要支持反馈40个比特,则需要重新定义反馈信道结构,这显然增加了标准化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以便于减小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占用的上行开销,增大上行覆盖范围。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应用于增强长期演进LTE-A系统,该方法包括:
A、用户终端UE针对每一个成员载波CC,将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进行排序;
B、针对各CC,按照步骤A的排序结果生成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其中,X≤M,M为每一个CC上的下行子帧数目;
C、将针对各CC生成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中UE针对每一个CC对各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进行排序,按照排序结果生成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然后将针对各CC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由于UE仅上报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使得基站能够对前X个下行子帧进行HARQ处理,而对于后M-X个下行子帧,基站便可以按照UE没有接收到PDCCH来处理,以便于基站能够与UE在UE的接收状况上达成一致,保证了UE不会因与基站之间接收和接收反馈不一致而而错误解释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从而影响HARQ传输。并且,本发明中采用仅反馈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方式在CA技术中节省了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占用的上行开销,增大了上行覆盖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主要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子帧发送状况实例;
图3为LTE-A FDD系统的4比特映射表格;
图4为M=2时的绑定反馈状态;
图5为M=3时的绑定反馈状态;
图6为M=4时的绑定反馈状态;
图7为反馈状态到FDD表格中的2比特ACK/NACK的映射关系;
图8为5种反馈信息处理成4种要反馈状态的第一个实施例;
图9为5种反馈信息处理成4种要反馈状态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10为5种反馈信息处理成4种要反馈状态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11为5种反馈信息处理成4种要反馈状态的第四个实施例;
图12为另一个4比特映射表格;
图13反馈状态到2比特ACK/NACK的映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针对每一个CC,UE将各针对该UE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进行排序。
本步骤中,对CC中各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进行排序的排序优先级可以为:按照发送半静态调度(SPS)业务数据的下行子帧以及发送动态数据的下行子帧从高到低的排序优先级。
其中,如果存在多个发送SPS业务数据的下行子帧,则可以按照各发送SPS业务数据的下行子帧占用的子帧索引来排序。如果存在多个发送动态顺序的下行子帧,则按照DAI递增的顺序排列发送动态数据的下行子帧。
如果没有发送SPS业务数据的下行子帧,则直接按照DAI递增的顺序排列发送动态数据的下行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CA中,可能存在某些CC是不针对该UE发送数据的,或者,UE从某些CC上没有接收到数据,对于这种CC直接生成不连续接收(DTX)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也就是说,针对UE没有从中接收到数据的CC,并不参与执行本发明中的步骤102和103。
步骤102:针对步骤102中的每一个CC,按照各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的排序,生成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其中X≤M,M为一个CC上的下行子帧数目。
本步骤中按照步骤101中的排序,对每个CC生成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一个CC只反馈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其中,反馈的接收状况信息可以包括:前X个下行子帧全是ACK,或者前X个下行子帧全是NACK,也可以同时包括ACK和NACK,即前X个子帧中部分是ACK部分是NACK,或者前X个下行子帧中部分是不连续接收(DTX)等。对于后M-X个下行子帧则不反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涉及的X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它根据步骤101排序后的各个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不同会采用不同的值。
当基站收到这个CC上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后,对前X个下行子帧的下行数据按照对应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来进行HARQ处理,而对后M-X个下行子帧的下行数据,基站只能按照UE没有收到调度这些数据的PDCCH来处理。
其中,UE可以先对每个下行子帧内的两个码字(CW)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进行空间绑定(spatial bundling),即当采用MIMO传输时,对两个CW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从而得到一个绑定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当没有采用MIMO传输时,则直接得到一个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然后,只反馈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而对于后M-X个下行子帧则不反馈。
如果需要反馈更精确的接收状况,也可以不执行空间绑定。即当采用MIMO进行数据传输时,对前X个下行子帧中的各子帧分别反馈两个CW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生成方法:
第一种方法:针对索引为0的CW反馈前X1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针对索引为1的CW反馈前X2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其中,X1≤M,X2≤M。X1和X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也就是说,分别针对各CW分别反馈前若干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
针对索引为0的CW,生成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可以为:前X1个下行子帧全是ACK,或者前X1个下行子帧全是NACK,也可以同时包括ACK和NACK,即前X1个下行子帧中部分是ACK部分是NACK,或者前X1个下行子帧中部分是DTX等。同样,针对索引为1的CW,生成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可以为:前X2个下行子帧全是ACK,或者前X2个下行子帧全是NACK,也可以同时包括ACK和NACK,即前X2个下行子帧中部分是ACK部分是NACK,或者前X2个下行子帧中部分是DTX等。
当基站收到这个CC上的针对两个CW分别反馈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后,对前X1个下行子帧中索引为0的CW按照对应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来进行HARQ处理,而对其他下行子帧中索引为0的CW,基站按照UE没有收到调度这些下行子帧的PDCCH来处理。对前X2个下行子帧中索引为1的CW按照对应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来进行HARQ处理,而对其他下行子帧中索引为1的CW,基站按照UE没有收到调度这些下行子帧的PDCCH来处理。
针对第一种方法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个CC采用MIMO数据传输,并且不执行空间绑定而是分别反馈每个CW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以M等于3为例,假设对每一个CW可以产生5种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例如:1)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2)前二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3)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4)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和ACK;5)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或者DTX。这样,每个CC的两个CW一共需要反馈5×5=25种信息。
第二种方法是:对前X个下行子帧中的各下行子帧分别反馈两个CW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
这种情况下,生成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可以为:前X个下行子帧两个CW全是ACK,或者前X个下行子帧两个CW的接收状态全是NACK,也可以同时包括ACK和NACK,即前X个子帧中两个CW的接收状态部分是ACK部分是NACK,或者前X个下行子帧中两个CW的接收状态部分是DTX等。
当基站收到这个CC上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后,对前X个下行子帧的两个CW分别按照对应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来进行HARQ处理,而对其他下行子帧,基站只能按照UE没有收到调度这些下行子帧的PDCCH来处理。
针对第二种方法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个CC采用MIMO数据传输,并且不执行空间绑定而是分别反馈前X个子帧内两个CW的接收状况。仍以M等于4为例,可以存在13种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分别是:1)前X(X等于1、2、3或者4)个子帧内的两个CW的反馈信息都是ACK和ACK;2)前X个子帧内的两个CW的反馈信息都是ACK和NACK;3)前X个子帧内的两个CW的反馈信息都是NACK和ACK;4)第一个子帧内两个CW的反馈信息是NACK和DTX等,不再一一列举。
另外,对配置了MIMO数据传输模式的CC,有时在一个子帧内只发送一个CW,也就是说在该子帧内并没有利用另一个CW来发送数据。这时,一种处理方法是:定义这个未发送数据的CW的反馈信息是一个固定的值,可以是ACK、NACK或者DTX。第二种处理方法是:在步骤101中,对每一个CW分别对各个下行子帧排序,并且只对实际在这个CW上发送了数据的下行子帧排序。这两种处理方式都能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相兼容,不会产生影响。
步骤103:UE将针对各CC生成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
本步骤中,UE可以采用对各个CC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后发送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例如基于信道选择的方法。
UE可以针对一个小区内所有的下行CC反馈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也可以针对基站为UE配置的CC反馈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也可以针对基站为UE配置的处于激活状态的CC反馈接收状况反馈信息。
针对上述步骤102,下面以不同的M值为例,具体说明对各CC反馈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例子。这里假设对一个CC需要反馈5种信息。
假设M等于2,如果对每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采用空间绑定的方式。则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排序的基础上,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可以包括:1)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2)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3)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分别是NACK和ACK;4)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且如果存在第二个下行子帧,则其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不是ACK;5)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DTX。
假设M等于3,如果对每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采用空间绑定的方式。则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排序的基础上,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可以包括:1)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2)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3)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4)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分别是NACK和ACK;5)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且如果存在第二个下行子帧,则其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不是ACK,或者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DTX。
假设M等于4,如果对每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采用空间绑定的方式。则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排序的基础上,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可以包括:1)前四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2)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3)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4)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5)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或者DTX。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例子,也不局限于每个CC产生5种接收状况反馈信息。
在上述步骤102,假设对一个CC需要反馈4种反馈状态,从而可以用两个比特来表示。下面对不同的M值分别描述反馈状态的生成方法。
假设M等于2,首先对每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采用空间绑定的方式,则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排序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定义4种反馈状态分别为:1)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2)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第二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3)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分别是NACK和ACK;4)除反馈状态2)外,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
假设M等于3,首先对每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采用空间绑定的方式,则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排序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定义4种反馈状态分别为:1)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2)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第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3)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第二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4)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
假设M等于4,首先对每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采用空间绑定的方式,则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排序的基础上,首先可以得到5种反馈信息:a)前四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b)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第四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c)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第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d)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第二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NACK/DTX;e)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然后这5种反馈信息进行多对一映射得到4种要反馈的状态。例如,如图6所示,基站可以把反馈信息a)和d)映射到相同的状态,并记为反馈状态3),而反馈信息b)、c)和e)分别映射到其他3个状态,并分别记为反馈状态1),2)和4)上,从而可以用2个比特来表示;采用这种多对一映射的方法,当反馈信息a)和d)都可能发生时,基站不能区分出实际的反馈信息是a)还是d)。一个可能的方式是当基站实际发送了4个子帧的数据时,按照连续ACK数目为4来处理;而当基站实际发送子帧的数目小于4的时候,按照连续ACK数目为1来处理。本发明不限制基站的具体行为。
对上述5种反馈信息进行多对一映射得到4种反馈状态的方法,即把其中两个反馈信息合并为同一个状态,基站在实现中也可以按照连续ACK数据较少的那个反馈信息来处理这个合并的状态,从而避免混淆。例如,如图8所示,把反馈信息a)和b)合并为反馈状态1),其他三个反馈信息c)、d)和e)分别映射到反馈状态2)、3)和4)。基站固定按照反馈信息b),即只有前3个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来处理对反馈状态1)的HARQ传输,这样即使UE完全收对了4个子帧的数据的情况下,基站也会重传第四个子帧的数据。另一个例子是,如图9所示,把反馈信息d)和e)合并为反馈状态4),其他三个反馈信息a)、b)和c)分别映射到反馈状态1)、2)和3)。基站固定按照反馈信息e)来处理对反馈状态4)的HARQ传输,即重传所有的数据。这种方法不存在基站对反馈信息的混淆,但是会增加不必要的重传。
本说明书中,反馈状态1)为第1种反馈状态,反馈状态2)为第2种反馈状态,反馈状态3)为第3种反馈状态,反馈状态4)为第4种反馈状态。
另一种把上述5种反馈信息处理成4种要反馈状态的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反馈信息拆开成两个子状态,然后分别和另外两个反馈信息合并,从而得到4个反馈状态。
例如,如图10所示,可以把反馈信息b)拆开:子信息b1)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第四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DTX;子信息b2)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第四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然后,子信息b1)和反馈信息a)合并为同一个反馈状态1),子信息b2)和反馈信息c)合并为同一个反馈状态2),反馈信息d)和e)分别映射到反馈状态3)和4)。下面描述基站的一种处理方法。对反馈状态1),当基站实际调度了4个子帧的数据时,他可能代表4个子帧都正确接收,也可能代表前3个子帧正确接收而第4个子帧的PDCCH丢掉了,按照LTE系统设计,丢失PDCCH的概率很低,在0.01左右,而且支持CA的UE一般都处于比较好的信道状态,从而PDCCH的正确接收概率很高,基站也可以在实现中故意提高第四个子帧的PDCCH的正确接收的概率,来降低子信息b1)发生的概率,所以基站在实现中可以把反馈状态1)作为反馈信息a)来处理;当基站实际调度了小于4个子帧的数据时,不可能发生反馈信息a),所以基站在实现中可以把反馈状态1)作为子信息b1)来处理。对反馈状态2),因为反馈信息c)和子信息b2)的发生概率有可能相差不大,所以基站可以固定按照反馈信息c)来处理HARQ传输。这里,当实际发生了子信息b2)时,基站会额外地重传第三个子帧的数据。这个映射方法的一个好处是当基站只调度小于等于3个子帧的数据时,实际不存在任何的反馈信息重复映射,保证最优化的性能。
另一个例子是,如图11所示,可以把反馈信息d)拆开:子信息d1)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后面3个下行子帧的接受状况反馈信息都是DTX;d2)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后面3个下行子帧的接受状况反馈信息不都是DTX。然后,子信息d1)和反馈信息a)合并为同一个反馈状态3),子信息d2)和反馈信息e)合并为同一个反馈状态4),反馈信息b)和c)分别映射到反馈状态1)和2)。下面描述基站的一种处理方法。对反馈状态1),当基站实际调度了4个子帧的数据时,他可能代表4个子帧都正确接收,也可能代表UE只正确收到第一个子帧的数据,而丢失了后面3个子帧的PDCCH,按照LTE系统设计,丢失一个PDCCH的概率很低,在0.01左右,连续丢失3个子帧的PDCCH的概率更低,从而当基站收到反馈状态1)时,UE实际反馈信息是a)的可能性特别大,从而基站可以把反馈状态1)作为反馈信息a)来处理;当基站实际调度了小于4个子帧的数据时,不可能发生反馈信息a),所以基站在实现中可以把反馈状态1)作为子信息d1)来处理。对反馈状态4),因为反馈信息e)和子信息d2)的发生概率有可能相差不大,所以基站可以固定按照反馈信息e)来处理HARQ传输,即重传所有的数据。这里,因为CA的用户一般是要传输比较多的数据,而这种方法优化反馈从第一个子帧开始的正确收到4个、3个和2个子帧的数据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基站实际发送4个子帧的数据时的下行吞吐量。但是,当基站只调度小于等于3个子帧的数据时,这种方法的反馈信息不是最优化的。
更优地,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DAI,除了将DAI用于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排序之外,还可以利用DAI增加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信息量。以M等于4为例,如图2所示,假设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是M个下行子帧中的第三个下行子帧,这时,按照上述M等于4的方法示例,实际可能发生的反馈信息只能是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或者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而前四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和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是不可能发生的。显然,图2所示状况中,仍采用上述5种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方式不能够充分利用上行反馈的能力。
本发明可以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在M个下行子帧中的位置来确定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形式,从而在不增加开销的情况下,增加了各CC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信息量,进而提高下行传输的性能。
具体地说,在步骤102中,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在M个下行子帧中的位置,UE可以得到基站可能对其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子帧的最大个数N,此时UE可以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N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形式来生成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相应地,基站也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N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接收反馈信息。
下面对N值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在M个下行子帧中不存在SPS业务数据时,记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子帧索引为k,这里k的取值是从1到M。当UE收到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PDCCH后,UE可以确定基站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个数的最大值为M-k+1,UE可以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M-k+1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发送反馈信息。相应地,基站也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M-k+1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接收反馈信息。
如果在M个下行子帧中存在SPS业务时,记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子帧索引为k,这里k的取值是从1到M,记索引小于k且发送SPS业务数据的下行子帧的个数为MSPS,当UE收到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PDCCH后,UE可以确定基站对其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个数的最大值为M-k+1+MSPS。UE可以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M-k+1+MSPS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发送反馈信息,相应地,基站也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M-k+1+MSPS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接收反馈信息。
同样以图2为例,假设M为4,一方面因为基站实际调度发送了数据,所以基站知道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所在的位置在第三个子帧,从而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2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接收UE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另一方面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当UE收到了从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时,UE可以确定基站发送数据给UE的下行子帧的最大数目为2,从而UE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2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反馈接收状况反馈信息,而当UE没有接收到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PDCCH和数据时,虽然UE不知道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位置,但是在本发明中当UE丢掉DAI为1的下行子帧的PDCCH和数据时,可以通过固定反馈NACK或DTX的方式,避免产生任何的混淆。
下面描述根据DAI为1的下行子帧的位置生成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方法的一个例子。仍以M等于4为例,并假设每个CC生成5种反馈信息。
当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是M个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个下行子帧时,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4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传输反馈信息。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子帧排序的基础上,反馈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1)前四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2)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3)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4)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5)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或者DTX。
当DAI等于1的子帧是M个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个下行子帧时,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3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传输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子帧排序的基础上,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1)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2)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3)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4)前两个下行子帧的反馈信息分别是NACK和ACK;5)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而且如果存在第二个下行子帧,则其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不是ACK,或者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DTX。
当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是M个下行子帧中的第三个下行子帧时,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2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信息的情况来传输反馈信息。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子帧排序的基础上,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1)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2)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3)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分别是NACK和ACK;4)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而且如果存在第二个下行子帧,则其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不是ACK;5)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DTX。
当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是M个下行子帧中的第四个下行子帧时,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只发送1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传输反馈信息。当采用了MIMO传输数据时,实际上可以反馈这两个TB的完整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即两比特ACK/NACK信息和一个DTX状态一共得到5种状态。当没有采用了MIMO传输数据时,可以定义对应一个TB的三种反馈状态即ACK、NACK和DTX,另外增加两种无效状态共得到5种状态;或者可以按照另一个TB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某个固定值(ACK或者NACK)来映射五种反馈状态。
下面描述根据DAI为1的下行子帧的位置生成反馈状态的方法的另一个例子。仍以M等于4为例,并假设每个CC生成4种反馈状态。
当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是M个下行子帧中的第一个下行子帧时,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4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传输反馈信息,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子帧排序的基础上,反馈的4种反馈状态,例如如图6~图11所示的方法。
当DAI等于1的子帧是M个下行子帧中的第二个下行子帧时,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3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传输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子帧排序的基础上,反馈4种反馈状态,例如如图5所示的方法。
当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是M个下行子帧中的第三个下行子帧时,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发送2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信息的情况来传输反馈信息。在上述基于业务类型和DAI的顺序对发送数据的子帧排序的基础上,反馈4种反馈状态,例如如图4所示的方法。
当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是M个下行子帧中的第四个下行子帧时,按照在一个上行子帧内只可能发送1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情况来传输反馈信息。当采用了MIMO传输数据时,可以反馈这两个TB的完整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即两比特ACK/NACK信息。当没有采用MIMO传输数据时,可以定义对应一个TB的三种反馈状态即ACK、NACK和DTX,另外增加一种无效状态共得到4种状态;或者可以按照另一个TB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某个固定值(ACK或者NACK)来映射4种反馈状态。
在步骤103中,可以对各个CC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后进行传输。例如,记每个CC的反馈状态数目为Y,并且CC的数目为N,可以对每个CC用ceil(log2(Y))个比特来表示Y个反馈状态,ceil()代表上取整,从而要反馈的比特总数为N·ceil(log2(Y)),然后对这N·ceil(log2(Y))个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并传输;或者,因为N个CC的实际存在的反馈的状态总数为YN,它可以用ceil(N·log2(Y))个比特来表示,然后对这ceil(N·log2(Y))个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并传输。这里信道编码的方法可以是卷积码,RM码等。实际上,当Y是2的幂时,上述两种方式是等价的。最后,信道编码后的比特经后续处理后,可以在ACK/NACK信道(例如PUCCH格式2或者格式3的信道等)上传输。
在步骤103中,可以对各个CC的反馈状态基于信道选择的方法进行传输。记对每个CC反馈Y种反馈状态。这里,在定义信道选择的映射表格时,对一种反馈状态,如果其含义是UE收到的前X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是ACK和NACK的一个组合,则可以肯定前X个下行数据对应的ACK/NACK信道都存在,假设每个下行数据都至少有一个对应的ACK/NACK信道,对SPS业务,这个ACK/NACK信道是半静态配置的;对动态调度业务,这个ACK/NACK信道可以是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得到。从而这X个ACK/NACK信道可以用于基于信道选择来反馈ACK/NACK信息。这样可以定义对CA系统的信道选择的映射表格,具体地说,对应各个CC的每一个反馈信息的组合,相应地在这种反馈信息组合可用的ACK/NACK信道中选择一个使用的ACK/NACK信道和QPSK星座点。
为了降低标准化的复杂度,也可以在LTE-A TDD中复用LTE-A FDD的4比特映射表格。假设CC总数为2。在FDD系统中,每个CC可以反馈2比特的ACK/NACK信息,对应地,在TDD中,每个CC也要反馈两比特信息,即反馈状态总数Y等于4。在FDD系统中,每个CC的两个ACK/NACK比特对应存在两个ACK/NACK信道,对应地,在TDD中,也需要对每个CC来获得两个ACK/NACK信道。
具体地说,对PCC,当不存在SPS业务时,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获得两个ACK/NACK信道,例如,记PDCCH的最小CCE索引为n,则可以根据CCE索引n和n+1来根据LTE的方法来映射得到两个ACK/NACK信道;或者,也可以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确定第一个ACK/NACK信道,并根据DAI等于2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确定第二个ACK/NACK信道;或者,也可以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确定第一个ACK/NACK信道,而对第二个ACK/NACK信道,通过高层配置多个备选信道并通过调度SCC的PDCCH中的ACK/NACK资源指示(ARI)指示实际使用的信道,从而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当存在SPS业务时,SPS业务的半静态配置的ACK/NACK信道可以用于信道选择。这里,可以是高层对SPS业务半静态分配两个ACK/NACK信道,从而与不存在SPS时一致都有两个可用的ACK/NACK信道,所以不要特殊处理;或者,假设高层用LTE的方法只配置一个半静态的ACK/NACK信道,则这个半静态ACK/NACK信道作为第一个ACK/NACK信道,而对第二个ACK/NACK信道,也可以通过高层配置多个备选信道并通过调度SCC的PDCCH中的ACK/NACK资源指示(ARI)指示实际使用的信道,从而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或者,假设高层用LTE的方法只配置一个半静态的ACK/NACK信道,则这个半静态ACK/NACK信道作为第一个ACK/NACK信道,而把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数据的PDCCH确定的一个ACK/NACK信道作为第二个ACK/NACK信道。
对跨CC调度的SCC,假设SCC中不存在SPS业务,所以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获得两个ACK/NACK信道,例如,记PDCCH的最小CCE索引为n,则可以根据CCE索引n和n+1来根据LTE的方法来映射得到两个ACK/NACK信道;或者,也可以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确定第一个ACK/NACK信道,并根据DAI等于2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确定第二个ACK/NACK信道;或者,也可以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确定第一个ACK/NACK信道,而对第二个ACK/NACK信道,通过高层配置多个备选信道并通过PDCCH中的ARI指示实际使用的信道,从而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对未采用跨CC调度的SCC,两个ACK/NACK信道是通过高层配置并用ARI来指示,具体地说,通过高层配置多个备选信道,并通过调度SCC的PDCCH中的ARI指示实际使用的两个信道,从而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这样,按照上述方法分配了ACK/NACK信道之后,记PCC的两个信道分别为信道1和信道2,SCC的两个信道分别为信道3和信道4。接下来,进一步定义每个CC的4种反馈状态与FDD的映射表格中的每个CC的两比特ACK/NACK信息的对应关系。例如采用如图7所示的映射关系。这样,采用上面的信道分配方法和映射关系,可以在TDD系统中完全复用FDD的4比特映射表格。
具体地说,目前在LTE-A FDD中,4比特映射表格如图3所示。在LTE-ATDD中,可以采用图4、图5和图6的方法定义不同M值的反馈状态定义方法,采用如图7所示的反馈状态和FDD的映射表格中的每个CC的两比特ACK/NACK信息的对应关系。在图7中,反馈状态4)需要映射到2个比特(N,N),这是因为他们都代表反馈信息时NACK或者DTX;反馈状态3)映射到2个比特(A,N),这是由图3的4比特映射表格决定的。实际上,在TDD系统中,当UE在PCC上只收到一个SPS数据时,UE只有一个为SPS业务半静态分配的ACK/NACK信道可用,所以指示这种情况下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时候,其选择的ACK/NACK信道或者是这个为SPS业务半静态配置的ACK/NACK信道,或者是SCC的一个ACK/NACK信道。在图3中,只有当PCC的反馈信息是(A,N)时满足上面的要求,即这时选择的信道或者是PCC的第一个ACK/NACK信道,或者是用SCC对应的ACK/NACK信道。接下来,采用上面描述的方法来分配ACK/NACK信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图3中,当SCC的2个比特代表(A,N)、(N,A)或者(A,A)的任何一个组合时,都需要配置SCC的两个备选信道来支持信道选择,而UE有可能只在SCC上收到DAI等于1的一个下行数据,或者基站实际只在SCC上发送了DAI等于1的一个下行数据,所以,不能对SCC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数据确定一个ACK/NACK信道,而根据DAI等于2的的下行数据确定另一个ACK/NACK信道,否则可能没有足够的ACK/NACK信道用于信道选择。综上所述,确定反馈状态的映射和分配使用的ACK/NACK后,记PCC的第一个信道和第二个信道分别为信道1和信道2,并记SCC的第一个信道和第二个信道分别为信道3和信道4。就可以完全复用如图3所示的FDD的4比特映射表格。
这里,因为在FDD的4比特表格中,当Pcell和Scell的反馈状态都是(N,N)或者DTX时,可以区分Pcell的反馈状态是(N,N)和DTX中的那一个。相应地,在TDD系统中,当Pcell和Scell的反馈状态都是反馈状态4)时,也可以对Pcell的反馈状态4)进一步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指不存在SPS业务并且UE根据DAI可以判断出其丢失了DAI等于1的PDCCH的情况,这时UE可能根本没有可用的ACK/NACK信道;第二种情况是在反馈状态4)中除第一种情况以外的情况反馈信息。具体地说,对第二种情况,或者配置了SPS业务,这时UE至少有一个ACK/NACK信道可用;或者,在不存在SPS数据时,UE至少收到了DAI等于1的PDCCH调度的动态数据,这时也是至少有一个ACK/NACK信道可用。这样,对应图3所示的表格中的(N,N,N,N)和(N,N,D,D),相应地信道和星座点指示Pcell是反馈状态4)的第二种情况,并且Scell是反馈状态4);而对图3所示的表格中的(D,D,N,N)和(D,D,D,D),UE不发送任何上行信号,其指示的反馈信息是Pcell是反馈状态4)的第一种情况,并且Scell是反馈状态4)。
以上是以图3所示的表格为例描述本发明的方法,下面对支持4个ACK/NACK信道独立存在的4比特映射表格,例如图12的映射表格,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这时,仍然可以采用图4、图5和图6的方法定义不同M值的反馈状态,然后在定义反馈状态和两比特ACK/NACK信息的对应关系时,只需要对图7的表格进行简单扩展,即图7中的反馈信息N解释为NACK或者DTX,从而得到如图13所示的对应关系表格。这里,图13中的反馈状态4)实际上也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指不存在SPS业务并且UE根据DAI可以判断出其丢失了DAI等于1的PDCCH的情况,这时UE可能根本没有可用的ACK/NACK信道,对应于以图12为例的映射表格中的反馈信息(D,N/D);第二种情况是在反馈状态4)中除第一种情况以外的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应于以图12为例的映射表格中的反馈信息(N,N/D)。具体地说,对第二种情况,或者配置了SPS业务,这时UE至少有一个ACK/NACK信道可用;或者,在不存在SPS数据时,UE至少收到了DAI等于1的PDCCH调度的动态数据,这时也是至少有一个ACK/NACK信道可用。这样,根据图13来映射反馈状态和2比特ACK/NACK信息之后,可以基于以图12为例的4比特映射表格来用信道选择的方法反馈ACK/NACK信息。
在图13中,反馈状态4)需要映射到2个比特(N/D,N/D),这是因为他们都代表反馈信息是NACK或者DTX。实际上在图12为例的映射表格中,可以在Pcell和Scell都是反馈状态4)的情况下,进一步区分出Pcell实际上是反馈状态4)的两种情况之一。当Pcell是反馈状态4)的第二种情况时,使用这个确定存在的ACK/NACK信道的一个QPSK星座点来进行上行传输,在图12的映射表格中,这个ACK/NACK是对应h0。在图13中,反馈状态3)映射到2个比特(A,N/D)。反馈状态3)代表的信息是对一个CC,当前UE可能只收到一个子帧的数据,从而只有一个可用的ACK/NACK信道。以PCC为例,并且当UE在PCC上只收到一个SPS数据时,只有一个为SPS业务半静态分配的ACK/NACK信道可用,这时UE在发送上行反馈信号时,其选择的ACK/NACK信道或者是这个为SPS业务半静态配置的ACK/NACK信道,或者是SCC的一个ACK/NACK信道。根据上面对反馈状态4)的分析,这个ACK/NACK信道是对应图12的映射表格中的h0,而h1不存在。在图12中,当PCC的反馈信息是(A,N/D)时,选择的信道或者是h0,或者是一个SCC的信道(h2或者h3),而不可能选择h1。所以需要把反馈状态3)映射到2个比特(A,N/D)。对反馈状态1)和反馈状态2),其代表的信息是对一个CC,当前UE至少收到了两个子帧的数据,从而可以至少有两个可用的ACK/NACK信道,从而可以不对映射的两个ACK/NACK信息做特别的限制。在图13中,反馈状态1)映射到(A,A),反馈状态2)映射到(N/D,A)。综上所述,确定反馈状态的映射和分配使用的ACK/NACK后,记PCC的第一个信道和第二个信道分别为信道1和信道2,并记SCC的第一个信道和第二个信道分别为信道3和信道4。就可以完全复用如图12为例的4比特映射表格。
对LTE-A TDD的支持CA的信道选择方法,还可以支持回退操作。即当UE只收到PCC的数据时,回退到类似LTE中ACK/NACK复用的方法,记绑定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目为M,每个下行子帧对应得到一个ACK/NACK信息,并用隐含的方法为绑定窗口内的每个下行子帧分配一个ACK/NACK信道,即隐含得到M个信道,然后用信道选择的方法反馈这M个ACK/NACK信息。这时使用的信道选择映射表格可以是LTE中定义的表格,也可以是图12的表格等。按照LTE的方法,是根据绑定窗口内的每个子帧的PDCCH的索引最小的CCE来隐含得到可供使用的ACK/NACK信道。当UE至少收到一个SCC上的子帧的数据时,采用上述本发明支持CA的信道选择方法。对SCC的ACK/NACK信道分配,仍然可以采用上面描述的信道分配方法。而对PCC的ACK/NACK信道分配,因为在支持回归操作时已经使用了绑定窗口内的每个子帧的一个ACK/NACK信道,即对发送SPS数据的子帧,高层半静态配置的一个ACK/NACK信道已经被使用;对动态数据,其PDCCH的索引最小的CCE隐含映射ACK/NACK信道已经被使用。这样,在分配PCC的ACK/NACK信道时,当不存在SPS业务时,可以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确定第一个ACK/NACK信道,但是不能使用这个PDCCH的索引最小的CCE映射的ACK/NACK信道;并根据DAI等于2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确定第二个ACK/NACK信道,但是不能使用这个PDCCH的索引最小的CCE映射的ACK/NACK信道。或者,也可以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确定第一个ACK/NACK信道,但是不能使用这个PDCCH的索引最小的CCE映射的ACK/NACK信道;而对第二个ACK/NACK信道,通过高层配置多个备选信道并通过调度SCC的PDCCH中的ACK/NACK资源指示(ARI)指示实际使用的信道,从而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或者,两个ACK/NACK信道是通过高层配置并用ARI来指示,具体地说,通过高层配置多个备选信道并通过调度SCC的PDCCH中的ACK/NACK资源指示(ARI)指示实际使用的信道,从而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在分配PCC的ACK/NACK信道时,当存在SPS业务时,可以两个ACK/NACK信道是通过高层配置并用ARI来指示,具体地说,通过高层配置多个备选信道并通过调度SCC的PDCCH中的ACK/NACK资源指示(ARI)指示实际使用的信道,从而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或者,第一个ACK/NACK信道是通过高层配置并用ARI来指示,具体地说,通过高层配置多个备选信道并通过调度SCC的PDCCH中的ACK/NACK资源指示(ARI)指示实际使用的信道,从而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而对第二个ACK/NACK信道,可以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数据的PDCCH来确定,但是不能使用这个PDCCH的索引最小的CCE映射的ACK/NACK信道;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UE针对每一个CC对各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进行排序,按照排序结果生成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然后将针对各CC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由于UE仅上报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使得基站能够对前X个下行子帧进行HARQ处理,而对于后M-X个下行子帧,基站便可以按照UE没有接收到PDCCH来处理,以便于基站能够与UE在UE的接收状况上达成一致,保证了UE不会因与基站之间因发送和接收反馈不一致而错误解释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从而影响HARQ传输。并且,本发明中通过压缩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数目,节省了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占用的上行开销,增大了上行覆盖范围。
2)本发明中还能够根据DAI为1的下行子帧在M个下行子帧中的位置灵活变更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形式,在不增加上行开销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增大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信息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应用于增强长期演进LTE-A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步骤A、用户终端UE针对每一个成员载波CC,将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进行排序;
步骤B、针对各CC,按照步骤A的排序结果生成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其中,X≤M,M为每一个CC上的下行子帧数目;
步骤C、将针对各CC生成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将发送数据的下行子帧进行排序包括:按照发送半静态调度SPS业务数据的下行子帧、发送动态数据的下行子帧从高到低的排序优先级进行排序;其中,发送SPS业务数据的下行子帧按照子帧索引进行排序,发送动态数据的下行子帧按照下行分配指示DAI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全是确认ACK,或者所述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全是否认NACK,或者所述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中部分是ACK,或者所述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中部分是NACK,或者所述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中部分是不连续接收DT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所述UE将针对各CC生成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或者基于信道选择的方法编码后发送给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选择的方法为,确定每个CC的4种反馈状态与两比特ACK/NACK信息的对应关系,使用一个4比特映射表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选择的方法为:
对于主CC和跨CC调度的次CC(SCC),当不存在SPS业务时,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来获得两个ACK/NACK信道;或者,
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PDCCH来确定第一个ACK/NACK信道,并根据DAI等于2的下行子帧的PDCCH来确定第二个ACK/NACK信道;或者,
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PDCCH来确定第一个ACK/NACK信道,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多个备选信道并通过调度SCC的PDCCH中的ACK/NACK资源指示ARI指示第二个ACK/NACK信道;
对于未采用跨CC调度的SCC,通过高层配置多个备选ACK/NACK信道,并通过调度次CC的PDCCH中的ARI指示实际使用的两个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选择的方法为:
对于主CC,当存在SPS业务时,高层对SPS业务半静态分配两个ACK/NACK信道;或者,
半静态配置的ACK/NACK信道作为第一个ACK/NACK信道,而对第二个ACK/NACK信道,通过高层配置多个备选信道并通过调度SCC的PDCCH中的ACK/NACK资源指示(ARI)指示实际使用的信道;或者,
半静态配置的ACK/NACK信道作为第一个ACK/NACK信道,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PDCCH确定第二个ACK/NACK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M等于3时得到四种反馈状态;
第1种反馈状态为: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
第2种反馈状态为: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第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
第3种反馈状态为: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第二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
第4种反馈状态为: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种反馈状态进一步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指不存在SPS业务并且UE根据DAI可以判断出其丢失了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PDCCH的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在第4种反馈状态中除第一种情况以外的情况反馈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种反馈状态映射到(A,A);
所述第2种反馈状态映射到(N/D,A);
所述第3种反馈状态映射到(A,N/D);
所述第4种反馈状态映射到(N/D,N/D)。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M等于4时得到四种反馈状态;
第1种反馈状态为:前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且第四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
第2种反馈状态为:前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第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且第四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为任意的反馈信息;
第3种反馈状态为:四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是ACK;或者,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且后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都为DTX;
第4种反馈状态为: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且后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为任意的反馈信息;或者,除了后三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DTX以外,第一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ACK,第二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是NACK/DTX,且后两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为任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种反馈状态进一步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指不存在SPS业务并且UE根据DAI可以判断出其丢失了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PDCCH的情况;第二种情况是 在第4种反馈状态中除第一种情况以外的情况反馈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种反馈状态映射到(A,A);
所述第2种反馈状态映射到(N/D,A);
所述第3种反馈状态映射到(A,N/D);
所述第4种反馈状态映射到(N/D,N/D)。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基站接收到针对各CC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后,对各CC中前X个下行子帧的下行数据按照对应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进行混和自动重传HARQ处理,对后M-X个下行子帧的下行数据按照UE没有收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来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对前X个下行子帧中每个下行子帧的两个码字CW进行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空间绑定;或者,对前X个下行子帧中每个下行子帧的两个CW分别生成接收状况反馈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CC包括:小区内所有的下行CC,或者为所述UE配置的下行CC,或者为所述UE配置的处于激活状态的CC。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所述UE根据DAI为1的下行子帧在M个下行子帧中的位置确定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形式,利用确定的形式执行所述生成前X个下行子帧的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DAI为1的下行子帧在M个下行子帧中的位置确定接收状况反馈信息的形式具体包括:所述UE根据DAI为1的下行子帧在M个下行子帧中的位置,确定基站对所述UE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子帧的最大个数N,再确定N值对应的接收状况 反馈信息的形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M个下行子帧中不存在SPS业务数据,则所述N为M-k+1,其中k为DAI为1的下行子帧的子帧索引;
如果所述M个下行子帧中存在SPS业务数据,则所述N为M-k+1+MSPS,其中MSPS为索引小于k且发送SPS业务数据的下行子帧个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UE针对没有从中接收到数据的CC生成DTX作为接收状况反馈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UE只收到主CC(PCC)的数据时,所述信道选择的方法为LTE中信道选择的方法;当UE至少收到一个SCC上的子帧的数据时,所述信道选择的方法为支持载波聚合(CA)的信道选择方法。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不存在SPS业务时,分配PCC的ACK/NACK信道的方法是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PDCCH来确定第一个ACK/NACK信道,但是不能使用这个PDCCH的索引最小的控制信道单元CCE映射的ACK/NACK信道,并根据DAI等于2的下行子帧的PDCCH来确定第二个ACK/NACK信道,但是不能使用这个PDCCH的索引最小的CCE映射的ACK/NACK信道;或者,
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PDCCH来确定第一个ACK/NACK信道,但是不能使用这个PDCCH的索引最小的CCE映射的ACK/NACK信道,而对第二个ACK/NACK信道,通过高层配置多个备选信道并通过调度SCC的PDCCH中的ACK/NACK资源指示(ARI)指示实际使用的信道;或者,
两个ACK/NACK信道是通过高层配置并用ARI来指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SPS业务时,分配PCC的ACK/NACK信道的方法是两个ACK/NACK信道是通过高层配 置并用ARI来指示;或者,
第一个ACK/NACK信道是通过高层配置并用ARI来指示,而对第二个ACK/NACK信道,根据DAI等于1的下行子帧的PDCCH来确定,但是不能使用这个PDCCH的索引最小的CCE映射的ACK/NACK信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2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89610.1A CN102237992B (zh) | 2010-04-30 | 2010-12-01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CN201210569996.9A CN103036660B (zh) | 2010-04-30 | 2010-12-01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KR1020110037269A KR101802796B1 (ko) | 2010-04-30 | 2011-04-21 | 데이터 수신 상태를 피드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3/095,359 US8416739B2 (en) | 2010-04-30 | 2011-04-27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AU2011245851A AU2011245851B2 (en) | 2010-04-30 | 2011-04-28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MYPI2012004742A MY165206A (en) | 2010-04-30 | 2011-04-28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PCT/KR2011/003163 WO2011136588A2 (en) | 2010-04-30 | 2011-04-28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RU2012151301/08A RU2573230C2 (ru) | 2010-04-30 | 2011-04-28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остояния 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
EP21177231.4A EP3944534A1 (en) | 2010-04-30 | 2011-04-28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EP11775293.1A EP2564541B1 (en) | 2010-04-30 | 2011-04-28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BR112012027890-8A BR112012027890B1 (pt) | 2010-04-30 | 2011-04-28 | Aparelho e método para retorno de estado de recebimento de dados |
CA2797676A CA2797676C (en) | 2010-04-30 | 2011-04-28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JP2013507887A JP5805751B2 (ja) | 2010-04-30 | 2011-04-28 | データ受信状態をフィードバック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HK12104420.8A HK1163974A1 (zh) | 2010-04-30 | 2012-05-07 | 種反饋數據接收狀況的方法 |
ZA2012/08528A ZA201208528B (en) | 2010-04-30 | 2012-11-13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US13/850,600 US9338778B2 (en) | 2010-04-30 | 2013-03-26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JP2015172804A JP6129917B6 (ja) | 2010-04-30 | 2015-09-02 | データ受信状態をフィードバック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US15/138,907 US9955367B2 (en) | 2010-04-30 | 2016-04-26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KR1020170156765A KR101913175B1 (ko) | 2010-04-30 | 2017-11-22 | 데이터 수신 상태를 피드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5/957,410 US10728774B2 (en) | 2010-04-30 | 2018-04-19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US16/939,286 US11451981B2 (en) | 2010-04-30 | 2020-07-27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68684 | 2010-04-30 | ||
CN201010168684.8 | 2010-04-30 | ||
CN201010527462 | 2010-10-27 | ||
CN201010527462.0 | 2010-10-27 | ||
CN201010574732 | 2010-11-16 | ||
CN201010574732.3 | 2010-11-16 | ||
CN201010589610.1A CN102237992B (zh) | 2010-04-30 | 2010-12-01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69996.9A Division CN103036660B (zh) | 2010-04-30 | 2010-12-01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37992A CN102237992A (zh) | 2011-11-09 |
CN102237992B true CN102237992B (zh) | 2014-12-10 |
Family
ID=448582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69996.9A Active CN103036660B (zh) | 2010-04-30 | 2010-12-01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CN201010589610.1A Active CN102237992B (zh) | 2010-04-30 | 2010-12-01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69996.9A Active CN103036660B (zh) | 2010-04-30 | 2010-12-01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8416739B2 (zh) |
EP (2) | EP2564541B1 (zh) |
JP (1) | JP5805751B2 (zh) |
KR (2) | KR101802796B1 (zh) |
CN (2) | CN103036660B (zh) |
AU (1) | AU2011245851B2 (zh) |
BR (1) | BR112012027890B1 (zh) |
CA (1) | CA2797676C (zh) |
HK (1) | HK1163974A1 (zh) |
MY (1) | MY165206A (zh) |
RU (1) | RU2573230C2 (zh) |
WO (1) | WO2011136588A2 (zh) |
ZA (1) | ZA2012085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52161B2 (ja) * | 2010-05-19 | 2014-07-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及び応答信号送信方法 |
US9491743B2 (en) * | 2010-10-11 | 2016-11-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KR101989896B1 (ko) * | 2011-05-16 | 2019-06-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상향링크 harq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KR101961807B1 (ko) | 2011-05-31 | 2019-07-1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tdd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채널의 송수신 타이밍 및 자원 할당을 정의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916789B (zh) | 2011-08-05 | 2016-01-13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回报方法 |
US20130121216A1 (en) * | 2011-11-11 | 2013-05-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management for harq operation |
CN104135353B (zh) * | 2012-01-09 | 2016-03-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用户设备 |
US9736822B2 (en) * | 2012-05-23 | 2017-08-15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Terminal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ES2656160T3 (es) | 2012-12-18 | 2018-02-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étodo y aparato para transmitir ACK/NACK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
WO2014110773A1 (zh) | 2013-01-17 | 2014-07-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和装置 |
EP3883161B1 (en) * | 2013-01-21 | 2024-03-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Uplink feedback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CN110061824B (zh) | 2013-02-06 | 2021-11-19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收发信号的方法和用于其的装置 |
CN104685813B (zh) * | 2013-05-08 | 2018-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反馈信息、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US9559817B2 (en) * | 2013-07-19 | 2017-01-3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0237020B2 (en) | 2013-07-19 | 2019-03-1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KR101412204B1 (ko) * | 2013-08-13 | 2014-06-25 |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
CN104684086B (zh) * | 2013-11-28 | 2018-06-01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控制信道单元的分配方法 |
EP3084997B1 (en) * | 2013-12-20 | 2017-11-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igh-reliability transmission scheme with low resource utilization |
US9560649B1 (en) * | 2014-03-13 | 2017-01-31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of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to a wireless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10020910B2 (en) * | 2015-01-30 | 2018-07-10 | Huawei Technologies., Ltd. |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
JP6478304B2 (ja) * | 2015-01-30 | 2019-03-06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における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伝送方法 |
US11115858B2 (en) * | 2015-03-31 | 2021-09-07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0412677B2 (en) * | 2015-04-09 | 2019-09-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n 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EDCA) transmission |
US10512101B2 (en) * | 2015-05-14 | 2019-12-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erminal for carrying out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tilizing the method |
EP3399681A4 (en) * | 2016-01-19 | 2018-12-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channel |
KR102519588B1 (ko) | 2016-03-08 | 2023-04-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송신기 및 그의 서브 프레임 배열 방법 |
CN108886436B (zh) * | 2016-04-07 | 2021-11-0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电网络节点、无线设备以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
CN106797287B (zh) * | 2016-11-11 | 2020-06-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传输、获取上行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US11038657B2 (en) | 2016-11-11 | 2021-06-15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obtaining uplink HARQ feedback |
CN109845158B (zh) * | 2016-11-21 | 2021-11-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反馈数据传输确认的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CN110034861B (zh) * | 2018-01-11 | 2024-06-1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harq-ack信息反馈方法和设备 |
US11251924B2 (en) * | 2017-07-25 | 2022-02-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ACK/NAC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0149173B (zh) * | 2018-02-13 | 2021-03-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半持续调度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
US12021629B2 (en) | 2018-10-25 | 2024-06-25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
CN115119263A (zh) * | 2021-03-23 | 2022-09-2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反馈、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4211A (zh) * | 2009-06-19 | 2009-1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大带宽的多载波系统中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 |
CN101616492A (zh) * | 2008-06-26 | 2009-12-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应答消息反馈方法 |
CN101646237A (zh) * | 2008-08-05 | 2010-02-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产生ack/nack信息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39925B1 (ko) * | 2003-08-22 | 2005-12-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US9014192B2 (en) * | 2005-03-21 | 2015-04-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ata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9143288B2 (en) * | 2006-07-24 | 2015-09-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ariable control chann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PL1906577T3 (pl) * | 2006-09-26 | 2021-05-04 |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 Schemat komunikowania informacji o jakości kanału |
EP2538582B1 (en) * | 2007-01-10 | 2016-06-08 |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 Transmission of mbms 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455858B1 (ko) * | 2007-10-02 | 2014-11-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에 대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응답 채널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430487B1 (ko) | 2007-12-24 | 2014-08-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대역 무선 주파수 기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
KR100905385B1 (ko) * | 2008-03-16 | 2009-06-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의 효율적인 전송방법 |
US8711785B2 (en) * | 2008-03-25 | 2014-04-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ast carrier alloc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MX2010014293A (es) * | 2008-06-30 | 2011-01-21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odo y disposicion en un sistema de telecomunicacion. |
US8396030B2 (en) * | 2008-06-30 | 2013-03-12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Selecting between normal and virtual dual layer ACK/NACK |
JP5219708B2 (ja) * | 2008-09-22 | 2013-06-2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HUE029054T2 (en) * | 2008-09-23 | 2017-02-2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Optimized uplink control signal for extended bandwidth |
CN101378307B (zh) * | 2008-09-26 | 2013-03-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 |
CN102187726B (zh) * | 2008-10-20 | 2014-07-23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载波聚合 |
US9681423B2 (en) * | 2008-10-29 | 2017-06-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efficiently transmitting physical channel in multi-carrier aggregation state to support broadband |
CN101499882B (zh) * | 2008-11-05 | 2011-05-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半静态调度数据包的应答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
US8249010B2 (en) * | 2008-11-05 | 2012-08-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
CN101742413B (zh) * | 2008-11-24 | 2014-06-1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站、用户终端和单小区增强型组播和广播业务实现方法 |
CN101465720B (zh) * | 2009-01-23 | 2013-08-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上行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EP2214340A1 (en) * | 2009-01-30 | 2010-08-0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HARQ operation for macro-diversity transmissions in the downlink |
EP2230786A1 (en) * | 2009-03-16 | 2010-09-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signall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5504331B2 (ja) * | 2009-03-18 | 2014-05-28 | ノキア シーメンス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 データを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する方法 |
CN101873706A (zh) * | 2009-04-24 | 2010-10-2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在多载波系统中反馈确认/未确认消息的方法 |
KR101669966B1 (ko) * | 2009-05-11 | 2016-10-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복 데이터를 송신 및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1588226B (zh) * | 2009-05-22 | 2015-0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系统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
US9350581B2 (en) * | 2009-06-02 | 2016-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 design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KR101358608B1 (ko) * | 2009-06-15 | 2014-02-04 | 블랙베리 리미티드 | 롱텀 에볼루션 어드밴스트 캐리어 집적을 위한 불연속 수신 동작 방법 및 시스템 |
US8565167B2 (en) * | 2009-07-02 | 2013-10-22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CK/NAK feedback in TDD communications |
KR101639407B1 (ko) * | 2009-07-30 | 2016-07-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를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
EP2471209A1 (en) * | 2009-08-26 | 2012-07-0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
CN101662833A (zh) * | 2009-09-29 | 2010-03-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混合重传反馈信息分量载波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
KR101838284B1 (ko) * | 2009-10-01 | 2018-03-13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업링크 제어 데이터 전송 |
US8767797B2 (en) * | 2009-10-05 | 2014-07-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ARQ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201967138U (zh) * | 2009-11-19 | 2011-09-07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
WO2011118943A2 (ko) * | 2010-03-22 | 2011-09-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2835057B (zh) * | 2010-04-01 | 2015-07-0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其设备 |
US10687316B2 (en) * | 2014-07-17 | 2020-06-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enabling component carriers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2010
- 2010-12-01 CN CN201210569996.9A patent/CN103036660B/zh active Active
- 2010-12-01 CN CN201010589610.1A patent/CN102237992B/zh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4-21 KR KR1020110037269A patent/KR10180279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4-27 US US13/095,359 patent/US841673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4-28 CA CA2797676A patent/CA2797676C/en active Active
- 2011-04-28 MY MYPI2012004742A patent/MY165206A/en unknown
- 2011-04-28 JP JP2013507887A patent/JP58057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4-28 RU RU2012151301/08A patent/RU2573230C2/ru active
- 2011-04-28 EP EP11775293.1A patent/EP2564541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4-28 BR BR112012027890-8A patent/BR112012027890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4-28 EP EP21177231.4A patent/EP3944534A1/en active Pending
- 2011-04-28 WO PCT/KR2011/003163 patent/WO2011136588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28 AU AU2011245851A patent/AU20112458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5-07 HK HK12104420.8A patent/HK1163974A1/zh unknown
- 2012-11-13 ZA ZA2012/08528A patent/ZA201208528B/en unknown
-
2013
- 2013-03-26 US US13/850,600 patent/US9338778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4-26 US US15/138,907 patent/US995536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1-22 KR KR1020170156765A patent/KR10191317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
- 2018-04-19 US US15/957,410 patent/US10728774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27 US US16/939,286 patent/US1145198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6492A (zh) * | 2008-06-26 | 2009-12-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应答消息反馈方法 |
CN101646237A (zh) * | 2008-08-05 | 2010-02-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产生ack/nack信息的方法 |
CN101594211A (zh) * | 2009-06-19 | 2009-1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大带宽的多载波系统中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37992B (zh)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
CN101789851B (zh) | 一种多载波系统及其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 |
CN102098151B (zh) | 一种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 |
KR101924425B1 (ko) | 응답 채널 자원들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9432149B2 (en) |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ACK/NACK for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958775B (zh) | 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 |
CN101958777B (zh) |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发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KR20120016057A (ko) |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긍정/부정 수신 확인 메시지를 피드백하는 방법 | |
KR20130116874A (ko) | 긍정/부정 응답 메시지의 매핑 방법 및 단말 | |
CN102469596A (zh) | 支持信道选择的分配ack/n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 |
EP2767023B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 diversity of harq-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 |
CN103095437A (zh) | 针对下行数据传输的ack/nack反馈方法 | |
JP6129917B6 (ja) | データ受信状態をフィードバック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KR2012012436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부정 수신확인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39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39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