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3638B - 电器设备、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器设备、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3638B
CN101023638B CN2005800317398A CN200580031739A CN101023638B CN 101023638 B CN101023638 B CN 101023638B CN 2005800317398 A CN2005800317398 A CN 2005800317398A CN 200580031739 A CN200580031739 A CN 200580031739A CN 101023638 B CN101023638 B CN 1010236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quipment
portable terminal
address
unit
serv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317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3638A (zh
Inventor
金子友晴
鬼头勉
青山恭弘
岩间智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23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3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3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36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98Subscriber equip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75NAT traversal using address mapping retrieval, e.g. simple traversal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through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STU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78NAT traversal without involvement of the NAT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04L12/2818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from a device located outside both the home and the hom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服务器装置、电器设备、便携式终端等,其减小服务器的处理负荷,并且,还减小服务器连接因特网的接入线的使用带宽。在该装置中,接收到由便携式终端(105)发出的呼叫请求的电器设备(101)改变NAT路由器(102)的设置,获取改变后的设置信息和NAT路由器(102)的因特网端的公网IP地址,并将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发送到便携式终端(105),便携式终端(105)使用这些信息将P2P会话建立请求发送到电器设备(101),从而在便携式终端(105)和电器设备(101)之间建立会话。

Description

电器设备、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备、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经常与因特网相连接的网络环境持续增长,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可以连接在网络上。在企业或家庭中,这样的网络环境(以下简称为:“私有网络”),一般是通过具有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NAPT(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网络地址端口转换)功能的路由器,连接在因特网上。
在这样的私有网络上,可以从电器设备端与存在于因特网上的服务器开始连接;但是,反过来从服务器端开始,却不能连接电器设备。其主要原因是,分配给电器设备端的地址动态地变化,因而,导致通信对方难以识别该地址。
另外,当NAT路由器从因特网上获取去往电器设备的分组时,需要在NAT路由器上设置能将获取的分组正确地传输到电器设备上的控制信息(地址/端口转换表格)。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解决这样的课题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在因特网上设置具有公网(global)IP地址的连接支持服务器,基于公网IP地址从电器设备连接因特网上的连接支持服务器,因此电器设备能够与连接支持服务器建立TCP会话而连接。
另一方面,从主机连接电器设备时,基于公网IP地址从主机连接连接支持服务器,当从主机向连接支持服务器发送连接电器设备的请求时,连接支持服务器对与电器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以及与主机之间建立的会话进行中继。据此,能够实现电器设备以及主机之间的通信。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1690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主机和电器设备之间发送/接收大量数据的情况下,由于服务器的处理负荷增大使服务器连接因特网的接入线的使用带宽增大,因此,不可能向多个用户提供服务。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电器设备、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其能够减小服务器的处理负荷,并且,减小服务器连接因特网的接入线的使用带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器设备,是具有因特网连接功能的电器设备,其采用的结构包括:NAT控制单元,通过改变NAT路由器的设定,使以某端口号码为目的地的分组从因特网传送到该电器设备,并且获取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所述NAT路由器用于对公网IP地址和私有地址进行相互转换;以及,NAT设置信息通知单元,用于将由所述NAT控制单元获取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装置;在该电器设备与便携式终端之间不通过所述服务器装置而直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
本发明的上述电器设备还包括:呼叫受理单元,接收来自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装置的呼叫请求;其中,当由所述呼叫接收单元接收到呼叫请求时,所述NAT控制单元通过改变所述NAT路由器的设定,使以某端口号码为目的地的分组从因特网传送到该电器设备,并且获取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
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呼叫控制单元,当接收到来自便携式终端的对电器设备的呼叫请求时,呼叫所述电器设备;接收单元,接收由所述电器设备发送的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以及通知单元,将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已发出对所述电器设备进行了呼叫请求的所述便携式终端。
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采用的结构包括:呼叫请求发送单元,向建立了会话的服务器装置发送连接电器设备的请求,所述会话是在该服务器装置与该便携式终端之间、以及在该服务器装置与所述电器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接收单元,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由所述电器设备通知给所述服务器装置的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以及连接控制单元,用于使用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向所述电器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在所述电器设备与该便携式终端之间不通过所述服务器装置而直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包括:NAT控制步骤,接收到来自便携式终端的呼叫请求的电器设备,通过改变NAT路由器的设定,使以某端口号码为目的地的分组从因特网传送到该电器设备,并且获取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所述NAT路由器用于对公网IP地址和私有地址进行相互转换;NAT设置信息通知步骤,所述电器设备将在所述NAT控制步骤中获取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装置;通知步骤,所述服务器装置将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与公网IP地址,通知给进行了对所述电器设备的呼叫请求的所述便携式终端;以及,连接控制步骤,所述便携式终端使用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向电器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在所述电器设备与所述便携式终端之间不通过所述服务器装置而直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器设备、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从而减小服务器的处理负荷,并且,减小服务器连接因特网的接入线的使用带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系统结构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器设备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服务器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便携式终端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P2P连接处理的序列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涉及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实施方式说明中,假设便携式电话(以下,称为“便携式终端”)具有连接因特网的功能,可以发送/接收电子邮件,以及可以浏览网页。再者,在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信系统100,如图1所示,主要通过网关104连接因特网网络和便携式电话网络,并连接因特网网络和私有网络。私有网络由电器设备101以及NAT路由器102等组件构成。
电器设备101,一般称之为因特网电器,是具有因特网连接功能的、面向家庭的电器制品,其与NAT路由器102相连接。另外,电器设备101也可与未示出的其他电器设备相连接。
NAT路由器102,与电器设备101相连接,对连接着的电器设备101分配私有地址,将分配给私有网络的公网IP地址与私有地址相互转换,由此对电器设备101与因特网网络的连接进行中继。由于NAT路由器102对电器设备101与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装置103之间的发送/接收存在透明性,因此,看起来好像是电器设备101与服务器装置103直接进行通信。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会省略NAT路由器102。
服务器装置103,设置在因特网网络上,与多个电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对建立了的会话进行维护和管理。另外,还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建立会话。
网关104,对由便携式终端105发送/接收的分组,进行协议转换、地址转换等,实现建立从便携式终端105到服务器装置103的会话和数据通信。
便携式终端105,与便携式电话网络进行无线连接,与和电器设备101之间建立了会话的服务器装置103之间建立会话,并通过服务器装置103来获取私有网络的相关信息。然后,便携式终端105基于获取了的信息,与电器设备101进行直接连接(一般称为:对等联网(Peer-to-Peer)或P2P,以下表示为P2P)通信。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器设备101内部结构的方框图。在图中,认证控制单元111对I/D以及密码、公共密钥证明书的认证信息进行管理,并将认证信息输出到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12以及P2P连接控制单元116。另外,对从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12以及P2P连接控制单元116输出的认证信息进行认证。据此,能够提高与服务器装置103以及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的通信的安全性。
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12,将从认证控制单元111输出的认证信息和会话建立请求,一起发送到服务器装置103,将从服务器装置103发送来的认证信息,输出到认证控制单元111。
呼叫控制接收单元113,接收从服务器装置103发出的呼叫请求,并将接收到的呼叫请求信息,通知给NAT控制单元114。
NAT控制单元114,当被通知已接收到从服务器装置103发出的呼叫请求时,改变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使以某端口号码为目的地的分组,从因特网发送到电器设备101。另外,在NAT路由器102的因特网端,获取公网IP地址。NAT路由器102的具体设置、以及公网IP地址的具体获取过程,设为使用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通用即插即用)等方式。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信息、以及公网IP地址(以下,简称为“地址信息”),通过NAT设置信息通知单元115通知给服务器装置103。
再者,电器设备101不控制NAT路由器102,而是用户预先将NAT路由器102设定好,将该设置信息登记到电器设备101上,当电器设备101接收到呼叫请求时,就可以将已登记的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信息,通知给服务器装置103。
P2P连接控制单元116,如果从便携式终端105同时接收到认证信息以及会话建立请求,则将接收到的认证信息输出到认证控制单元111,从认证控制单元111获取认证结果。在认证结果表示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建立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的会话。另一方面,在认证结果表示认证失败的情况下,则不建立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的会话。
P2P通信单元117,如果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建立会话,则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直接发送/接收数据,而实现P2P通信。
加密控制单元118,通过控制P2P通信单元117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的发送/接收数据的加密处理以及解码处理,来实现P2P通信单元117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的加密通信。据此,能够提高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的P2P通信中的安全性。另外,P2P通信单元117以及加密控制单元118,作为加密通信单元而发挥作用。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服务器装置103内部结构的方框图。在图中,认证控制单元121,对包括ID、以及口令、公共密钥证明书的认证信息进行管理,并向设备连接管理单元122以及终端连接控制单元124输出认证信息。另外,认证控制单元121还对从设备连接管理单元122以及终端连接控制单元124输出的认证信息进行验证。据此,能够提高在电器设备101以及便携式终端105之间通信的安全性。
设备连接管理单元122,接收从电器设备101发出的认证信息和会话建立请求,并将接收到的认证信息通知给认证控制单元121。在认证控制单元121的认证结果表示认证成功的情况下,设备连接管理单元122建立与电器设备101之间的会话;在认证结果表示认证失败的情况下,不建立与电器设备101之间的会话。在建立了会话的情况下,认证控制单元121将该会话建立通知历史信息管理单元123。
历史信息管理单元123,对在设备连接管理单元122已建立的会话为哪一个电器设备、以及该电器设备的地址,进行储存、管理。
终端连接控制单元124,从便携式终端105接收认证信息和会话建立请求,并将接收到的认证信息通知给认证控制单元121。在认证控制单元121的认证结果表示认证成功的情况下,终端连接控制单元124建立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的会话;而在认证结果表示认证失败的情况下,不建立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的会话。在建立了会话的情况下,终端连接控制单元124访问历史信息管理单元123,选择便携式终端105所请求P2P通信的电器设备,并将所选择的电器设备通过设备连接管理单元122,通知给设备呼叫控制单元125。
设备呼叫控制单元125,通知电器设备101以及NAT路由器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26有来自便携式终端105的呼叫请求,而NAT路由器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26从电器设备101接收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信息和地址信息.
通过NAT路由器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26接收到的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信息和地址信息,通过访问信息通知单元127,发送到便携式终端105。再者,访问信息通知单元127也可以将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信息和地址信息,加工为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形式,并发送到便携式终端105。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05内部结构的方框图。在图中,认证控制单元131对包括ID、以及口令、公共密钥证明书的认证信息进行管理,并向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32以及P2P连接控制单元135输出认证信息。另外,对从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32以及P2P连接控制单元135输出的认证信息进行验证。据此,能够提高在电器设备101以及服务器装置103之间通信的安全性。
当对电器设备101的连接请求生成时,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32就向服务器装置103发送会话建立请求,并通知呼叫请求发送单元133已经发送了会话建立请求。
呼叫请求发送单元133,根据由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32通知的内容,对服务器装置103进行所希望的电器设备的呼叫请求。
访问信息接收单元134,接收从服务器装置103发出的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信息和地址信息,并将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和地址信息输出到P2P连接控制单元135。
P2P连接控制单元135使用由访问信息接收单元134输出的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信息和地址信息,向电器设备101发送会话建立请求。另外,也可以设置为:当访问信息接收单元134接收了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信息和地址信息时,P2P连接控制单元135可以被自动地启动;或者,向用户通知进行状况并接收用户的指示后,P2P连接控制单元135启动。
P2P通信单元136,当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建立会话后,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直接发送/接收数据而实现P2P通信。
加密控制单元137,控制P2P通信单元136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发送/接收的数据的加密解密,由此实现P2P通信单元136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的加密通信。据此,能够提高与电器设备101之间的P2P通信的安全性。再者,P2P通信单元136以及加密控制单元137作为加密通信单元而发挥作用。
接下来,参照图5,对具有上述结构的通信系统100的P2P的连接处理进行说明。在图5中,步骤(以下,简称为“ST”)141中,电器设备101的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12,向服务器装置103发送会话建立请求;在ST142中,根据从电器设备101发送来的会话建立请求,建立服务器装置103的设备连接管理单元122与电器设备101之间的会话。
在ST143中,便携式终端105的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32向服务器装置103发送会话建立请求;在ST144中,根据从便携式终端105发送来的会话建立请求,建立服务器装置103的终端连接控制单元124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的会话。
在ST145中,便携式终端105的呼叫请求发送单元133向服务器装置103发送对电器设备101的呼叫请求;在ST146中,服务器装置103的设备呼叫控制单元125,将来自便携式终端105呼叫请求发送到电器设备101。
在ST147中,电器设备101的呼叫控制接收单元113,接收从服务器装置103发出的呼叫请求,NAT控制单元114改变NAT路由器102的设置,并获取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信息以及地址信息.
在ST148中,电器设备101的NAT设置信息通知单元115,将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信息和地址信息通知给服务器装置103;在ST149中,服务器装置103的访问信息通知单元127,将NAT路由器102的设置信息和地址信息,通知给便携式终端105。
在ST150中,便携式终端105的访问信息接收单元134接收NAT设置信息和地址信息,而P2P连接控制单元135通过NAT路由器102,向电器设备101发送会话建立请求;在ST151中,在便携式终端105与电器设备101之间建立会话。再者,用于P2P会话建立的传输协议,可以使用在NAT路由器102设置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或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的任意一个。这里,在NAT路由器102设定的传输协议,既可以在ST145的呼叫请求发送时,通过便携式终端105,预先指定;也可以在ST148以及ST149中,与设置信息一起通知给便携式终端105。作为传输协议的上层,可以使用HTTP(Hyper Text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在使用HTTP的情况下,能够将HTML文件、或者与该文件相关联的图像、音频、视频以及其他文件,在便携式终端和电器设备之间,进行发送/接收。
在ST152中,由便携式终端105通知服务器装置103与电器设备101之间的P2P连接成功;在ST153中,由电器设备101通知服务器装置103与便携式终端105之间的P2P连接成功。服务器装置103的历史信息管理单元123,可以将连接成功作为历史信息记录下来。这里,所谓的历史信息,包括诸如用户信息、连接成功时刻等等。
顺便提一下,当便携式终端105与电器设备101之间的P2P通信结束时,则切断便携式终端105的P2P连接控制单元135与电器设备101的P2P连接控制单元116之间的会话。便携式终端105以及电器设备101分别通知服务器装置103P2P通信已经结束,在服务器装置103的历史信息管理单元123,将连接结束作为历史信息登记。这里,所谓的历史信息,包括诸如用户信息、连接结束时刻等等。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接收到来自便携式终端的呼叫请求的电器设备改变NAT路由器的设置,并获取改变后的设置信息与NAT路由器的因特网端公网IP地址(地址信息),并将设置信息和地址信息发送到便携式终端,并且该便携式终端使用这些信息,将P2P会话建立请求发送到电器设备,由此能够在便携式终端与电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亦能够不通过服务器装置就进行通信。因此,能够减小服务器装置的处理负荷,并且,能够减小服务器装置连接因特网的接入线的使用带宽。
再者,电器设备与服务器装置之间的会话,也可以在接通电器设备的电源时建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在电器设备与服务器装置之间建立会话之后,从便携式终端发出呼叫请求的情形;但是,也可以在从便携式终端已经发送呼叫请求后,建立电器设备和服务器装置之间的会话。
(实施方式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便携式终端16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6与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追加了按钮控制单元161。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式终端160,具有未示出的特定的按钮,当用户按下特定的按钮时,按钮控制单元161就会检测到特定按钮已被按下。
当检测到特定按钮的按下时,按钮控制单元161开始进行与电器设备101之间的P2P连接处理,以此对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32进行控制.
据此,只要用户在所希望的定时按下特定的按钮,就能够与电器设备101之间进行P2P连接。
(实施方式3)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便携式终端17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7和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追加了按钮控制单元171和模式判定单元17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170,设为具有与电器设备101进行连接的功能工作的模式、以及电话功能工作的动作模式。
按钮控制单元171检测何时用户按下按钮(如拨号用数字按钮通常设置在便携式终端107),并通知给模式判定单元172、以及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32。
当模式判定单元172接到来自按钮控制单元171的按钮被按下的通知时,判断便携式终端105处于哪种模式。假如判断为发挥连接电器设备101的功能的模式时,开始与电器设备101进行P2P连接处理,以此对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32进行控制;假如判断为发挥电话功能的模式时,则不开始与电器设备101进行P2P连接处理。
据此,能够在多种模式下,共用相同的按钮,以实现便携式终端105的小型化。
再者,通常设置于便携式终端105的按钮,例如,若是拨号用数字按钮,那么,也可以将0~9的各个按钮预先设置为分别与特定的电器设备相对应。
(实施方式4)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便携式终端18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8和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追加了时钟控制单元181。
时钟控制单元181存储由用户设置了的时刻,当到了所设置的时刻时,就控制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32以便开始进行与电器设备101之间的P2P连接处理。
据此,能够在用户预先设置的时刻,自动地与电器设备101进行P2P连接。
(实施方式5)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便携式终端19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9和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追加了电子邮件接收控制单元191、以及电子邮件接收连接判定单元192。
电子邮件接收控制单元191接收发送到便携式终端190的电子邮件,并将接收到的电子邮件输出到电子邮件接收连接判定单元192。
电子邮件接收连接判定单元192,根据从电子邮件接收控制单元191输出的电子邮件的内容,例如,发信人、包含在标题的特定的字符串,或者特定的命令等,对是否与电器设备101之间进行P2P连接进行判断。当判断为连接时,电子邮件接收连接判定单元192控制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32,以便开始与电器设备101之间进行P2P连接处理。
据此,只要接收到符合由用户预先设置的条件的内容的电子邮件,就能够自动地与电器设备101进行P2P连接。
(实施方式6)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涉及的便携式终端20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0和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追加了来电呼叫控制单元201、以及来电呼叫连接判定单元202。
来电呼叫控制单元201,在便携式终端200接收到来电呼叫时,就进行来电呼叫控制,而来电呼叫连接判定单元202从接收到的呼叫方信息(始发号码)等,判断是否与电器设备101之间进行P2P连接.若是判断为连接,则控制服务器连接控制单元132以便与电器设备101之间开始进行P2P连接处理.
据此,只要接收符合由用户预先设置的呼叫方信息的来电呼叫,就能够自动地与电器设备101进行P2P连接。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一种具有因特网连接功能的电器设备,该电器设备包括:NAT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相互转换公网IP地址和私有地址的NAT路由器,使分组传送到该电器设备,并且,获取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以及NAT设置信息通知单元,将由所述NAT控制单元获取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一种具有因特网连接功能的电器设备,该电器设备包括:呼叫受理单元,接收来自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装置的呼叫请求;NAT控制单元,当由所述呼叫受理单元接收到呼叫请求时,通过控制相互转换公网IP地址和私有地址的NAT路由器,使分组传送到该电器设备,并且,获取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以及NAT设置信息通知单元,将由所述NAT控制单元获取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所述服务器装置。
根据这些结构,即使NAT路由器动态地改变分配给电器设备的地址,也可以通过控制NAT路由器,将分组传送到本设备,并且,获取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将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装置。因此,便携式终端能够通过服务器装置获取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并利用这些信息直接连接电器设备。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电器设备,还包括: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进行时,进行认证控制。
根据此结构,在连接服务器装置时,通过进行认证控制,能够提高与服务器装置之间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电器设备,还包括: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便携式终端时,进行认证控制。
根据此结构,在连接便携式终端时,通过进行认证控制,能够提高与便携式终端之间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电器设备,还包括:加密通信单元,直接连接该电器设备,对发送/接收的通信数据加密。
根据此结构,直接连接便携式终端,并将发送/接收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由此能够提高与便携式终端之间进行直接连接的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是一种服务器装置,包括:呼叫控制单元,当接收到来自便携式终端的对电器设备的呼叫请求时,呼叫所述电器设备;接收单元,接收由所述电器设备发送的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以及通知单元,将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对所述电器设备进行了呼叫请求的所述便携式终端。
根据此结构,接收由电器设备发送的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将接收到的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对电器设备发送了呼叫请求的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就能够使用这些信息,直接连接电器设备。
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服务器装置,还包括: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所述便携式终端时,进行认证控制。
根据此结构,在连接便携式终端时,通过进行认证控制,能够提高与便携式终端之间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服务器装置,还包括: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所述电器设备时,进行认证控制。
根据此结构,在连接电器设备时,通过进行认证控制,能够提高与电器设备之间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是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呼叫请求发送单元,向建立了会话的服务器装置发送连接电器设备的请求;接收单元,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由所述电器设备通知给所述服务器装置的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以及连接控制单元,使用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向所述电器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根据此结构,通过从服务器装置接收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并使用接收到的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向电器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由于能够直接连接电器设备,因此,可以不通过服务器装置而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第十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时,进行认证控制。
根据此结构,在连接服务器装置时,通过进行认证控制,能够提高与服务器装置之间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所述电器设备时,进行认证控制。
根据此结构,在连接电器设备时,通过进行认证控制,能够提高与电器设备之间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十二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将与所述电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所使用的协议设置为HTTP。
根据此结构,通过将与电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所使用的协议设置为HTTP,能够将HTML文件、或与该文件相关的图像、音频、视频和其他文件,在便携式终端与电器设备之间进行发送/接收。
本发明的第十三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加密通信单元,直接连接到所述电器设备,对发送/接收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
根据此结构,通过直接连接电器设备,并将发送/接收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能够提高与电器设备进行直接连接的通信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十四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包括:按钮,当所述按钮被按下时,所述便携式终端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发送连接所述电器设备的连接请求。
根据此结构,只要用户在所希望的定时按下按钮,就能够直接连接电器设备。
本发明的第十五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包括:一种共用按钮,共同使用于发挥连接所述电器设备功能的第1模式;以及发挥不同于所述第1模式的功能的第2模式。当在所述第1模式下,所述按钮被按下时,就连接上述服务器装置,并发送连接所述电器设备的连接请求。
根据此结构,便携式终端可以在多个模式下共用相同的按钮,从而能够实现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并且,只要用户在所希望的定时按下按钮,就能够直接连接电器设备。
本发明的第十六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包括:时钟,当所述时钟到达预先设置的时刻,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发送连接所述电器设备的连接请求。
根据此结构,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能够在预先设置的时刻,自动地直接连接电器设备。
本发明的第十七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包括:电子邮件接收单元,接收电子邮件。当所述电子邮件接收单元接收到特定的电子邮件时,就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发送所述电器设备的连接请求。
根据此结构,只要接收到特定的电子邮件,就能自动地直接连接电器设备。
本发明的第十八个方面,是一种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包括:来电呼叫控制单元,对电话的来电呼叫进行控制。当所述呼叫控制单元接收到来自特定的呼叫方的来电呼叫时,就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并发送连接所述电器设备的连接请求。
根据此结构,只要接收到来自特定的呼叫方的来电呼叫,就能够自动地直接连接所述电器设备。
本发明的第十九个方面,是一种通信方法,包括:NAT控制步骤,其中接收到来自便携式终端的呼叫请求的电器设备,通过相互转换公网IP地址和私有地址的控制NAT路由器,使分组传送到该电器设备,并且,获取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NAT设置信息通知步骤,将在所述NAT控制步骤中获取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因特网上的所述服务器装置;通知步骤,所述服务器装置将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进行了对所述电器设备的呼叫请求的所述便携式终端;以及连接控制步骤,所述便携式终端使用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向所述电器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根据此方法,即使动态地改变NAT路由器分配给电器设备的地址,也能通过控制NAT路由器,使分组传送到该电器设备,并且,获取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并将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装置,由此可使通过服务器装置获取了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的便携式终端使用这些信息,能够直接连接电器设备,所以可以不通过服务器装置进行通信。
本说明书是根据2004年9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4-275948号。其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电器设备、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具有减小服务器的处理负荷,并且,减小服务器连接到因特网的接入线的使用带宽的效果,能够适用于诸如因特网电器、便携式电话等.

Claims (19)

1.一种电器设备,具有因特网连接功能,该电器设备包括:
NAT控制单元,通过改变NAT路由器的设定,使以某端口号码为目的地的分组从因特网传送到该电器设备,并且获取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所述NAT路由器用于对公网IP地址和私有地址进行相互转换;以及
NAT设置信息通知单元,将由所述NAT控制单元获取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装置;
在该电器设备与便携式终端之间不通过所述服务器装置而直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设备,还包括:
呼叫受理单元,接收来自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装置的呼叫请求;
其中,当由该呼叫受理单元接收到呼叫请求时,所述NAT控制单元通过改变所述NAT路由器的设定,使以某端口号码为目的地的分组从因特网传送到该电器设备,并且获取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设备,还包括:
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时,进行认证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设备,还包括:
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便携式终端时,进行认证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设备,还包括:
加密通信单元,直接连接便携式终端,对发送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
6.一种服务器装置,包括:
呼叫控制单元,当接收到来自便携式终端的对电器设备的呼叫请求时,呼叫所述电器设备;
接收单元,接收由所述电器设备发送的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以及
通知单元,将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对所述电器设备进行了呼叫请求的所述便携式终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装置,还包括:
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所述便携式终端时,进行认证控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装置,还包括:
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所述电器设备时,进行认证控制。
9.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
呼叫请求发送单元,向建立了会话的服务器装置发送连接电器设备的请求,所述会话是在该服务器装置与该便携式终端之间、以及在该服务器装置与所述电器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
接收单元,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由所述电器设备通知给所述服务器装置的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以及
连接控制单元,使用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向所述电器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在所述电器设备与该便携式终端之间不通过所述服务器装置而直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
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时,进行认证控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
认证控制单元,在连接所述电器设备时,进行认证控制。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
与所述电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所使用的协议为HTTP。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
加密通信单元,直接连接所述电器设备,对发送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
按钮,
当所述按钮被按下时,所述便携式终端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并发送连接所述电器设备的连接请求。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
共用按钮,共同使用于发挥连接所述电器设备的功能的第1模式、以及发挥不同于所述第1模式的功能的第2模式,
其中,当在所述第1模式下,所述按钮被按下时,就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并发送连接所述电器设备的连接请求。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
时钟,
当所述时钟到达预先设置的时刻,所述便携式终端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并发送连接所述电器设备的连接请求。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
电子邮件接收单元,接收电子邮件;
其中,当所述电子邮件接收单元接收到特定的电子邮件时,就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并发送连接所述电器设备的连接请求。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还包括:
来电呼叫控制单元,对电话的来电呼叫进行控制,
其中,当所述来电呼叫控制单元接收到来自特定的呼叫方的来电呼叫时,连接所述服务器装置,并发送连接所述电器设备的连接请求。
1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NAT控制步骤,接收到来自便携式终端的呼叫请求的电器设备,通过改变NAT路由器的设定,使以某端口号码为目的地的分组从因特网传送到该电器设备,并且获取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所述NAT路由器用于对公网IP地址和私有地址进行相互转换;
NAT设置信息通知步骤,所述电器设备将在所述NAT控制步骤中获取的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装置;
通知步骤,所述服务器装置将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通知给进行了对所述电器设备的呼叫请求的所述便携式终端;以及
连接控制步骤,所述便携式终端使用所述NAT路由器的设置信息和公网IP地址,向所述电器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在所述电器设备与所述便携式终端之间不通过所述服务器装置而直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
CN2005800317398A 2004-09-22 2005-09-13 电器设备、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36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5948/2004 2004-09-22
JP2004275948A JP4377786B2 (ja) 2004-09-22 2004-09-22 電化機器、サーバ装置、携帯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05/016820 WO2006033264A1 (ja) 2004-09-22 2005-09-13 電化機器、サーバ装置、携帯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3638A CN101023638A (zh) 2007-08-22
CN101023638B true CN101023638B (zh) 2010-05-05

Family

ID=36090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173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3638B (zh) 2004-09-22 2005-09-13 电器设备、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62977A1 (zh)
EP (1) EP1788753A1 (zh)
JP (1) JP4377786B2 (zh)
CN (1) CN101023638B (zh)
WO (1) WO200603326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8546A (zh) * 2017-06-30 2019-01-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远程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2981B2 (ja) * 2006-05-19 2011-08-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US20070286181A1 (en) * 2006-05-25 2007-12-13 Dennis Bushmitch Remote home/offic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using Skype
KR20080006399A (ko) * 2006-07-12 2008-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의 상세정보를 제공하는 호스트 단말기, 그의디바이스 상세정보 제공방법 및 호스트 단말기로부터상세정보를 제공받는 디바이스
JP5025694B2 (ja) * 2008-07-28 2012-09-12 株式会社デジックス ネットワークカメラシステム
MX2011001589A (es) 2008-08-12 2011-05-10 Ntt Docomo Inc Sistema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o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y metodo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on.
JP5273002B2 (ja) * 2009-09-30 2013-08-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EP2317733A1 (en) * 2009-10-29 2011-05-04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769278B2 (en) * 2010-04-07 2014-07-01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and securely exchanging connection data
KR20130037610A (ko) * 2011-10-06 2013-04-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마트 그리드 네트워크에서 명령 충돌을 방지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5887507B2 (ja) * 2011-11-28 2016-03-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間の接続確立方法、通信機器、及びサーバ装置
JP5970897B2 (ja) * 2012-03-24 2016-08-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携帯端末、サーバ、それら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667257B1 (ja) * 2013-08-07 2015-0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宅内機器、ホーム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288440B2 (ja) * 2014-04-02 2018-03-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ラオケシステム及び携帯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US9882774B2 (en) 2015-02-02 2018-01-30 Eer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uitive home networking
US9736019B2 (en) 2015-05-14 2017-08-15 Eero Inc. Methods for dynamic router configuration in a mesh network
CN105376254B (zh) * 2015-12-08 2018-04-10 尹绍华 一种upnp是否成功穿越nat的检测方法
US11689414B2 (en) * 2017-11-10 2023-06-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ing gateway management consol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4721A (zh) * 2002-06-19 2003-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多媒体通讯中的传输呼叫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6721A (en) * 1874-01-20 Improvement in sewing-machines
US6591306B1 (en) * 1999-04-01 2003-07-08 Nec Corporation IP network access for portable devices
US20020046299A1 (en) * 2000-02-09 2002-04-18 Internet2Anywhere,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tion independent and platform independent network signaling and action initiating
US20070214262A1 (en) * 2000-02-25 2007-09-13 Anywheremobile, Inc. Personal server technology with firewall detection and penetration
KR20020026745A (ko) * 2000-10-02 2002-04-12 윤종용 인터넷을 기반으로 한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 통신방법
US20020103898A1 (en) * 2001-01-31 2002-08-01 Moyer Stanley L.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to communicate with networked appliances
JP2003046531A (ja) * 2001-07-31 2003-02-14 Kawamura Electric Inc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ipアドレス管理方法
JP2003101590A (ja) * 2001-09-20 2003-04-04 Institute For Welcome System Ltd ネットワーク・ルータを越えてプライベート・アドレスを持つ機器とグローバル・アドレスを持つ機器との間で動的に双方向データ交換を行う装置、機構、方法およびこれらを記録した媒体
JP2003101564A (ja) * 2001-09-25 2003-04-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機器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相互接続装置
US6775374B2 (en) * 2001-09-25 2004-08-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Network device control system,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DE60230479D1 (de) * 2001-11-29 2009-02-05 Panasonic Corp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Haushaltgerätes, mit einem Kommunikationsmobilendgerätes und einer Übergangseinheit für ein Haus
JP2003283540A (ja) * 2002-03-25 2003-10-03 Computer Science Academy Kk バーチャルホットラインシステム
KR100440583B1 (ko) * 2002-05-16 2004-07-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외부 인터넷에 의한 댁내망의 UPnP장치 관리제어 장치및 방법
US7287054B2 (en) * 2002-05-31 2007-10-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red browsing among a plurality of online co-users
JP2004032142A (ja) * 2002-06-24 2004-0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家電機器および設定サーバー
US7139828B2 (en) * 2002-08-30 2006-11-21 Ip Dynamics, Inc. Accessing an entity inside a private network
TW200408242A (en) * 2002-09-06 2004-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Hom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445986B1 (ja) * 2002-09-27 2003-09-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ネットに接続するサーバ、機器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AU2003271065A1 (en) * 2002-09-30 2004-04-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KR20040040141A (ko) * 2002-11-06 2004-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의 원격제어시스템 및 원격제어방법
EP1441483B1 (en) * 2003-01-21 2014-04-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Gateway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network devices of different private networks
JP4260116B2 (ja) * 2003-05-22 2009-04-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安全な仮想プライベート・ネットワーク
JP4354294B2 (ja) * 2004-02-25 2009-10-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セグメントが互いに異なる複数のネットワークに接続された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ipパケットを転送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KR20070085203A (ko) * 2004-06-07 2007-08-27 슬링 미디어 인코퍼레이티드 퍼스널 미디어 브로드캐스팅 시스템
US7656870B2 (en) * 2004-06-29 2010-02-02 Damak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hybrid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4721A (zh) * 2002-06-19 2003-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多媒体通讯中的传输呼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01590A 2003.04.04
JP特开2003-46531A 2003.02.14
JP特开2004-32142A 2004.01.29
杜吉友等.穿越防火墙/NAT的SIP通信研究.中国数据通信2004年 第2期.2004,2004年(第2期),71-74.
杜吉友等.穿越防火墙/NAT的SIP通信研究.中国数据通信2004年 第2期.2004,2004年(第2期),71-7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8546A (zh) * 2017-06-30 2019-01-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远程通信系统
CN109218546B (zh) * 2017-06-30 2020-04-0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远程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77786B2 (ja) 2009-12-02
WO2006033264A1 (ja) 2006-03-30
CN101023638A (zh) 2007-08-22
EP1788753A1 (en) 2007-05-23
JP2006094041A (ja) 2006-04-06
US20080062977A1 (en) 200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3638B (zh) 电器设备、服务器装置、便携式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US6993012B2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udio data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CN100525345C (zh) 移动电话、通信终端和电话呼叫方法
EP1326365B1 (en) Communication gateway and a method that is able to execute a function of a security protocol
JP2007110190A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無線lan端末、無線lan制御装置、及び無線lan端末の初期設定方法
US20070288606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Electr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43369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1026636A (zh) 双通道通信终端及其系统、以及该终端的通信方法和远程控制方法
JP2005236537A (ja) 無線LANを利用したVoIPワイヤレス電話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7756257B2 (en) SIP enabled device identification
CN104184657A (zh) 一种通讯客户端系统及通讯方法
UA88621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vpn-соединения
CN211378259U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及其通信系统
CN1795655B (zh) 用于结合电话呼叫来更新会话启动信息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US9274737B2 (en)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information sharing management device,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method
JP5282389B2 (ja) 電話装置および電子会議装置
CN114268657B (zh) 一种浏览器应用和本地应用间建立ssl_tls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JP2008078766A (ja) ボタン電話システム
JP2007166116A (ja) 宅内サーバ装置及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バ装置
KR20010048093A (ko) 인터넷 음성 통신 기능을 가진 인터넷 키폰시스템간 통신방법
JP5445698B2 (ja) 電話装置および電子会議方法
JP411649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KR100316312B1 (ko) 개인용 인터넷 전화서버를 이용한 인터넷 전화통화 시스템
KR20020089644A (ko) 인터넷 폰 시스템의 상태정보 공유 방법
JP2004336444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確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409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