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8061A - 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及发射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及发射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8061A
CN101018061A CN 200710073271 CN200710073271A CN101018061A CN 101018061 A CN101018061 A CN 101018061A CN 200710073271 CN200710073271 CN 200710073271 CN 200710073271 A CN200710073271 A CN 200710073271A CN 101018061 A CN101018061 A CN 101018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enuator
local oscillation
frequency
pad value
lo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732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8061B (zh
Inventor
樊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0732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18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8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8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8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80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及发射机,发射机的数模转换器将信息数字信号转换为信息模拟信号,跳频装置产生两本振信号并切换两本振信号的传输而产生跳频频率,跳频装置输出的本振信号通过本振放大器放大后进入混频器,混频器将信息模拟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混频后的载波信号通过射频放大器放大以便发射,其中,跳频通道中还包括衰减器,该衰减器用于在两本振信号切换时衰减本振信号。通过在跳频通道增加衰减器,在本振信号切换时使本振信号衰减到较小,减少或避免开关及本振放大器产生杂散。

Description

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及发射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的电子技术,尤其涉及通信领域的抗干扰技术。
背景技术
现代电子设备极大地依赖于用于定时信号的时钟和振荡器,如个人计算机(PC),家用电子和电器设备(现在典型地包括微处理器和数字电路),电话交换机,无线电设备(包括蜂窝电话机)等等。
振荡器和时钟的一个特征是产生不想要的电磁能量的发射,它不单对附近的其它设备造成问题,也对与振荡器和时钟处在相同的设备部件内的周围电路产生问题。例如,在无线接收机中,在周围电路中的振荡器可通过在接收机对于干扰敏感的频率(例如在想要的接收信道或超外差接收机的中频)上发射不想要的信号而在无线接收机中产生干扰,“干扰”可以指辐射干扰或传导干扰。在许多无线电设计中,所有内部使用的振荡器频率都是从单个高准确度基准振荡器得出的,即该振荡器的基波频率。谐波频率和子谐波频率上产生干扰,这些干扰频率和想要的频率进行的混频在此处被称为“杂散信号”。理论上是不可能通过对振荡器实行失调(detone)来消除此干扰的,虽然可实行失谐以使杂散信号出现在不太关键的频带上,但杂散信号会继续出现在无线电和相关的基站以及许多其它无线电设计的接收机中。
无线发射机遇到同样的问题。例如,许多无线发射机产生在各种不同频率(例如在中频和载频)上的信号。当这些参考频率信号被限幅(例如对于单边带发送)时,会产生干扰信号和想要的信号的互调产物,由此产生杂散信号。
在电子电路中,不想要的杂散信号传统上是通过仔细设计电路板、去耦合屏蔽、使用平衡线、低功率电平、以及其它熟知的设计原则而被减小的。然而,这些技术常常不适于把不想要的杂散信号减小到可接受的电平。而且,对于进一步提高元件的集成度以及减小总的系统尺寸和电源功耗的不断的迫切性使这些传统的措施在控制杂散信号的产生方面更少有成效。另一个解决办法是把相互作用产生散杂信号的电路(即发射机中的中频和射频电路)分隔开。然而,如上所述,希望进行集成以减小片外的接口和提供较好的噪声电平,同时降低总的功耗。
因此,在无线通信、雷达、导航系统中,干扰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除设备要求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外,同时设备必须尽可能的减小杂散辐射,避免对本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干扰。
另外,随着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移动用户的急剧增加,网络中单位面积的话务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面对日益增长的话务需求,需要对网络进行扩容以满足容量和覆盖的要求。其中一种技术是通过引入无线链路控制技术:跳频,来达到扩容的目的。在传统的定频通信系统中,发射机中的主振荡器的振荡频率是固定设置的,因而它的载波频率是固定的。
跳频是指载波频率在很宽频带范围内按某种图案(序列)进行跳变。信息数据D经信息调制成带宽为Bd的基带信号后,进入载波调制。载波频率受伪随机码发生器控制,在带宽Bss(Bss>>Bd)的频带内随机跳变,实现基带信号带宽Bd扩展到发射信号使用的带宽Bss的频普扩展。可变频率合成器受伪随机序列(跳频序列)控制,使载波频率随跳频序列的序列值改变而改变,因此载波调制又被称为扩频调制。
为得到载波频率是跳变的跳频信号,要求主振荡器的频率应能遵照控制指令而改变。这种产生跳频信号的装置叫跳频器,通常,跳频器是由频率合成器和跳频频率发生器构成的。跳频系统的频率合成器输出什么频率的载波信号是受跳频频率控制的。在时钟作用下,跳频频率发生器不断地发出控制指令,频率合成器不断地改变其输出载波的频率。因此,混频器将数据信号和跳频信号进行混合时,输出的已调波的载波频率也将随着指令不断地跳变,从而经高通滤波器和天线发送出去的就是跳频信号。跳频器输出的跳变的频率序列,就是跳频图案。因此,有什么样的跳频频率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跳频图案。
跳频系统大大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抗衰落能力;能多址工作而尽量不互相干扰;不存在直接扩频通信系统的远近效应问题,即可以减少近端强信号干扰远端弱信号的问题。
而杂散辐射,各种电子系统都对此有要求,特别是在跳频系统跳频的情况下,杂散源更多,杂散辐射更难抑制。
通常情况下,跳频系统是采用线性化技术、输出滤波器、印制板布局布线等方式来抑制杂散辐射。线性化技术能减小杂散信号的产生,印制板布局布线可以减小杂散寄生,而输出滤波器是业界使用的主要的抑制方法,可以抑制带外信号,但对带内杂散无法抑制。
如图1所述,为现有技术之采用输出滤波器抑制杂散的发射机的电路结构框图,如图所示,该发射机包括发射通道10、调频装置11、本振放大器106。其中,发射通道10进一步包括依次串连的数模转换器101,中频放大器102,混频器103,输出滤波器104,射频放大器105。调频装置20进一步包括开关107、108、111,本振源109、110,其中,开关107、108,本振源109依次串联;开关107、111,本振源110依次串联。调频装置20的开关107通过本振放大器106与发射通道10的混频器103相连。
该发射机在跳频时,根据系统的时钟,在规定的时刻进行开关107、108、111切换,如开关108断开、开关107打到B、开关111接通时,可以将本振源109的信号切换到本振源110的信号;而在下一个跳频时刻,可以使开关108接通、开关107打到A、开关111断开时,可以将本振源110的信号切换到本振源109的信号,如此反复进行,达到跳频的目的。
但是,上述发射机在跳频时所产生的杂散,是包含由本振源109、110所产生本振信号在内的频带较宽的信号。此带有杂散的本振信号与中频放大器102所产生的中频信号混频,同样会在混频器103的输出端产生一个较宽频谱的信号,带外信号通过输出滤波器104滤除,但是带内信号无法滤除。此带有杂散的本振信号会通过混频器103泄漏到混频器103输出端,同样,带外信号通过输出滤波器104滤除,但是带内信号无法滤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之实施例提供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及发射机,能对带内杂散的产生进行有效的抑制。
一种发射机,包括发射通道和跳频通道,发射通道包括数模转换器、混频器、射频放大器,跳频通道包括跳频装置和本振放大器,数模转换器将信息数字信号转换为信息模拟信号,跳频装置产生两本振信号并切换两本振信号的传输而产生跳频频率,跳频装置输出的本振信号通过本振放大器放大后进入混频器,混频器将信息模拟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混频后的载波信号通过射频放大器放大以便发射,其中,跳频通道中还包括衰减器,该衰减器用于在两本振信号切换时衰减本振信号。
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发射机发射信号时,转换信息数字信号为信息模拟信号并传输到混频器,其中,跳频装置产生两本振信号并切换两本振信号的传输以得到跳频频率,本振信号通过衰减器进入混频器,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前,增大衰减器的衰减值以使需要进入混频器的本振信号衰减,两本振信号切换后,减小衰减器的衰减值以使需要进入混频器的本振信号通过;混频器混频信息模拟信号与本振信号以得到载波信号,发射混频后的载波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跳频通道增加衰减器的方式,在本振信号的切换过程中,增大衰减器的衰减值使本振信号衰减到较小的电平,本振信号的切换后,减小衰减器的衰减值使本振信号通过,从而使跳频装置的两本振信号间切换时,减少或避免本振信号在开关或/和本振放大器中产生杂散。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之采用输出滤波器抑制杂散的发射机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第一实施方式之一种无线发射机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第二实施方式之一种无线发射机的电路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之技术方案适用于众多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发射机,如码分多址接入系统(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接入系统(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等通信系统的无线发射机。但为描述的方便,以下所描述的无线发射机并不限定其应用的通信系统。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较佳第一实施方式之一种无线发射机的电路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发射机包括发射通道、跳频通道,其中,发射通道包括依次串联的数模转换器201,中频放大器202,混频器203,输出滤波器204,射频放大器205;跳频通道包括跳频装置21和本振放大器206。跳频装置21通过本振放大器206与发射通道的混频器203相连,跳频装置21包括开关207、208、213,衰减器209、212,本振源210、211;其中,跳频装置21的开关207与本振放大器206相连;第一本振通道包括依次串联的开关207、208,衰减器209,本振源210;第二本振通道包括依次串联的开关207、213,衰减器212,本振源211。
在需要进行信号发射时,该发射机的数模转换器201先将所接收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通过中频放大器202放大然后进入混频器203;在混频器203中,将本振放大器206输入的本振信号与中频放大器202所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混频,混频后,得到的混频信号通过输出滤波器204进行滤波,滤波后混频信号通过射频放大器205放大并通过发射天线(未图示)发送出去。
在混频器203进行混频时,混频器203输出什么频率的载波信号是受跳频通道所产生的跳频频率控制。在时钟的作用下,混频器203不断地改变其输出载波的频率。因此,混频器203输出的已调波的载波频率也将随着跳频频率不断地跳变,从而经输出滤波器204和发射天线发送出去的就是跳频信号。
该发射机的跳频频率产生过程,可以如下所述。根据系统的时钟,在时钟的作用下,在规定的时刻进行开关207、208、213的切换,如开关208断开、开关207打到B、开关213接通时,可以将本振源210的本振信号切换到本振源211的本振信号;而在下一个跳频时刻,可以使开关208接通、开关207打到A、开关213断开时,可以将本振源211的本振信号切换到本振源210的本振信号,如此反复进行,达到跳频的目的。
在上述进行产生跳频频率过程中,为抑制杂散产生,在第一、二本振通道分别设置衰减器209、212,在开关207、208、213切换前,通过软件控制(也可以通过控制电路等控制)将需要传输到本振放大器206的本振信号所对应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增大以使本振信号衰减到比较小的电平,不至于使本振信号在开关207、208、213及本振放大器206产生杂散;在开关207、208、213切换后,通过软件控制将需要传输到本振放大器206的本振信号所对应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小以使本振信号通过。当衰减器209、212为数控衰减器时,需要使衰减器209、212以较小步进进行衰减,以免较大的步进产生杂散。
上述衰减器209、212可以是数控衰减器,也可以是压控衰减器,衰减器209、212的衰减值可以是20dB、30dB、40dB等不同的衰减值,此衰减值根据系统的要求决定,以抑制杂散的产生。
上述通过软件控制衰减器209、212的衰减值的变化,可以是使衰减器209或衰减器212的衰减值增大到最大值或预设的衰减值;可以是使衰减器209或衰减器212的衰减值减小到最小值或预设的衰减值,该预设的衰减值可以根据本振信号在开关207、208、213或/和本振放大器206中产生杂散的情况设定,只要可以减少或避免杂散即可。但为更方便描述本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本第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衰减器209、212的衰减值变化描述为增大到最大值或减小到最小值。
上述通过软件控制衰减器209、212,开关207、208、213,也可以通过控制电路等控制,但为描述方便,下述均以软件控制进行描述。
如将本振信号从本振源210切换到本振源211过程中,具体如下所述。
在未进行切换时,假设本振源210产生的本振信号通过衰减器209传输出去,该工作过程中衰减器209处于最小衰减值,衰减器212可以处于最大衰减值或任意值,开关208接通、开关207打到A、开关213断开。
当需要切换时,即切换前,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212逐步或立刻升到最大衰减值,为抑制杂散产生,即避免相当于开关般迅速断开,较佳是使衰减器212逐步升到最大衰减值。另外,通过软件控制,可以对衰减器209的衰减值也进行控制,也可以不进行,即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209逐步或立刻升到最大衰减值。
然后进行开关207、208、213的切换,通过软件控制使开关208断开、开关207打到B、开关213接通,其中进行开关207、208、213的切换需要一段时间,该切换时间可以称作开关切换时间或切换窗口或跳频窗口。
开关207、208、213切换后,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212逐步或立刻由最大衰减值降到最小衰减值以使本振源211产生的本振信号能通过,为抑制杂散产生,即避免相当于开关般迅速导通,较佳是使衰减器212逐步降到最小衰减值。另外,通过软件控制,可以对衰减器209的衰减值也进行控制,也可以不进行,即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209逐步或立刻调到任意值,可以为最大衰减值或最小衰减值。
将本振信号从本振源211切换到本振源210的过程与上述切换过程基本类似,具体如下所述。
在切换之前,本振源211产生的本振信号通过衰减器212传输出去,该工作过程中衰减器212处于最小衰减值,衰减器209处于最大衰减值,开关208断开、开关207打到B、开关213接通。
在需要切换时,即切换之前,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209逐步或立刻升到最大衰减值,为抑制杂散产生,即避免相当于开关般迅速断开,较佳是使衰减器209逐步升到最大衰减值。另外,通过软件控制,可以对衰减器212的衰减值也进行控制,也可以不进行,即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212逐步或立刻升到最大衰减值。
然后进行开关207、208、213的切换,通过软件控制使开关208接通、开关207打到A、开关213断开,其中进行开关207、208、213的切换需要一段时间,该切换时间可以称作开关切换时间或切换窗口或跳频窗口。
开关207、208、213切换后,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209逐步或立刻由最大衰减值降到最小衰减值以使本振源210产生的本振信号能通过,为抑制杂散产生,即避免相当于开关般迅速导通,较佳是使衰减器209逐步降到最小衰减值。另外,通过软件控制,可以对衰减器212的衰减值也进行控制,也可以不进行,即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212逐步或立刻调到任意值,可以为最大衰减值或最小衰减值。
上述通过在本振通道增加衰减器209、212的方式,使本振信号衰减到较小的电平,这样会使本振通道处于线性状态,从而避免开关207、208、213及本振放大器206产生杂散。
在开关207、208、213的切换过程中,为进一步对杂散进行抑制,避免带有杂散的本振信号与中频混频,进而避免带内杂散通过输出滤波器204到达输出端口,可以在进行开关207、208、213的切换过程中,关断中频信号。本较佳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关断中频信号:其一,在切换时间窗口内,通过软件控制或控制电路等可以使数模转换器201的数据置0,不进行数据的转换;其二,在发射通道设置衰减器和开关,在需要进行开关207、208、213的切换过程时,通过软件控制或控制电路等使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逐步或立刻升到最大,然后在开关207、208、213的切换时间窗口内,通过软件控制或控制电路等使发射通道的开关断开,这样达到关断中频输出的目的;切换时间窗口结束后,通过软件控制或控制电路等使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逐步或立刻减小到最小,及通过软件控制或控制电路等使发射通道的开关导通。通过上述方法在切换时间窗口内关断中频信号,可以避免带有杂散的本振信号通过与中频在混频器203中进行混频而产生杂散。
上述描述主要为抑制杂散的产生,分别在本振源210、211的本振通道增加可控衰减器209、212,所以衰减器209、212并不局限于图2所示的位置,即衰减器209设置于本振源210与开关208之间,衰减器212设置于本振源211与开关213之间。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设置于本振源210、211的跳频通道的其它位置,如衰减器209设置于开关207、208之间,而衰减器212设置于本振源211与开关213之间;或衰减器209设置于本振源210与开关208之间,而衰减器212设置于开关207、213之间;或衰减器209设置于开关207、208之间,而衰减器212设置于开关207、213之间。但不论怎么设置,在跳频过程中,其抑制杂散的产生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相同。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较佳第二实施方式之一种无线发射机的电路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发射机包括发射通道、跳频通道,其中,该发射通道包括依次串联的数模转换器301,中频放大器302,混频器303,输出滤波器304,射频放大器305;跳频通道包括依次串联的本振放大器306、衰减器307、跳频装置31,本振放大器306连接发射通道的混频器303。
跳频装置31还包括开关308、309、312,本振源310、311;其中,跳频装置31的开关308与衰减器307相连;开关308、309,本振源310依次串联;开关308、312,本振源311依次串联。
在需要进行信号发射时,该发射机的数模转换器301先将所接收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通过中频放大器302放大然后进入混频器303;在混频器303中,将本振放大器306输入的本振信号与中频放大器302所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混频,混频后,得到的混频信号通过输出滤波器304进行滤波,滤波后混频信号通过射频放大器305放大并通过发射天线(未图示)发送出去。
在混频器303进行混频时,混频器303输出什么频率的载波信号是受跳频装置31所产生的跳频频率控制。在时钟的作用下,混频器303不断地改变其输出载波的频率。因此,混频器303输出的已调波的载波频率也将随着指令不断地跳变,从而经输出滤波器304和发射天线发送出去的就是跳频信号。
该发射机的跳频频率产生过程,可以如下所述。根据系统的时钟,在时钟的作用下,在规定的时刻进行开关308、309、312的切换,如开关309断开、开关308打到B、开关312接通时,可以将本振源310的信号切换到本振源311的信号;而在下一个跳频时刻,可以使开关309接通、开关308打到A、开关312断开时,可以将本振源311的信号切换到本振源310的信号,如此反复进行,达到跳频的目的。
在上述进行产生跳频频率过程中,为抑制杂散产生,在跳频装置31与混频器303之间设置衰减器307,具体位置可以设置在跳频装置31与本振放大器306之间或者在本振放大器306与混频器303之间。该衰减器307可以是数控衰减器,也可以是压控衰减器,衰减器307的衰减值可以是30dB、30dB、40dB等不同的衰减值,此衰减值根据系统的要求决定,以抑制杂散的产生。
在开关308、309、312切换前,通过软件控制将衰减器307的衰减值增大以使本振信号衰减到比较小的电平,不至于使本振信号在开关308、309、312及本振放大器306产生杂散;在开关308、309、312切换后,通过软件控制将衰减器307的衰减值减小以使本振信号通过。当衰减器307为数控衰减器时,需要使衰减器307以较小步进进行衰减,以免较大的步进产生杂散。
上述通过软件控制衰减器307的衰减值的变化,可以是使衰减器307的衰减值增大到最大值或预设的衰减值;可以是使衰减器307的衰减值减小到最小值或预设的衰减值,该预设的衰减值可以根据本振信号在开关308、309、312或/和本振放大器306中产生杂散的情况设定,只要可以减少或避免杂散即可。且为抑制杂散产生,即避免相当于开关般迅速导通,较佳是使衰减器307逐步升到最大衰减值或降到最小衰减值。但为更方便描述本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本第二较佳实施方式中,衰减器307的衰减值变化描述为增大到最大值或减小到最小值。
上述通过软件控制衰减器307,开关308、309、312,也可以通过控制电路等控制,但为描述方便,下述均以软件控制进行描述。
如将本振信号从本振源310切换到本振源311过程中,具体如下所述。
在未进行切换时,假设本振源310产生的本振信号传到混频器303中,该工作过程中衰减器307处于最小衰减值,开关309接通、开关308打到A、开关312断开。
在需要切换时,即切换前,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307逐步或立刻升到最大衰减值,然后进行开关308、309、312的切换,通过软件控制使开关309断开、开关308打到B、开关312接通,其中进行开关308、309、312的切换需要一段时间,该切换时间可以称作开关切换时间或切换窗口或跳频窗口。
开关308、309、312切换后,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307逐步或立刻由最大衰减值降到最小衰减值,以使本振源311产生的本振信号能传到混频器303中。
将本振信号从本振源311切换到本振源310的过程与上述切换过程基本类似,具体如下所述。
在未进行切换时,假设本振源311产生的本振信号能传到混频器303中,该工作过程中衰减器307处于最小衰减值,开关309断开、开关308打到B、开关312接通。
在需要切换时,即切换前,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307逐步或立刻升到最大衰减值,然后进行开关308、309、312的切换,通过软件控制使开关309接通、开关308打到A、开关312断开,其中进行开关308、309、312的切换需要一段时间,该切换时间可以称作开关切换时间或切换窗口或跳频窗口。开关308、309、312切换后,通过软件控制使衰减器307逐步或立刻由最大衰减值降到最小衰减值,以使本振源310产生的本振信号能传到混频器303中。
上述通过在跳频通道增加衰减器307的方式,使本振信号衰减到较小的电平,这样会使本振通道处于线性状态,从而减少或避免本振信号在开关308、309、312及本振放大器306产生杂散。
在开关308、309、312的切换过程中,为进一步对杂散进行抑制,避免带有杂散的本振信号与中频混频,进而避免带内杂散通过输出滤波器304到达输出端口,可以在进行开关308、309、312的切换过程中,关断中频信号。本较佳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关断中频信号:其一,在切换时间窗口内,通过软件控制或控制电路等可以使数模转换器301的数据置0,不进行数据的转换;其二,在发射通道设置衰减器和开关,在需要进行开关308、309、312的切换过程时,通过软件控制或控制电路等使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最大,然后在开关308、309、312的切换时间窗口内,通过软件控制或控制电路等使发射通道的开关断开,这样达到关断中频输出的目的;切换时间窗口结束后,通过软件控制使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最小,及通过软件控制或控制电路等使发射通道的开关导通。通过上述方法在切换时间窗口内关断中频信号,可以避免带有杂散的本振信号通过与中频在混频器303中进行混频而产生杂散。
但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饰、等效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发射机,包括发射通道和跳频通道,发射通道包括数模转换器、混频器、射频放大器,跳频通道包括跳频装置和本振放大器,数模转换器将信息数字信号转换为信息模拟信号,跳频装置产生两本振信号并切换两本振信号的传输而产生跳频频率,跳频装置输出的本振信号通过本振放大器放大后进入混频器,混频器将信息模拟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混频后的载波信号通过射频放大器放大以便发射,其特征在于:跳频通道中还包括衰减器,该衰减器用于在两本振信号切换时衰减本振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前,所述衰减器的衰减值增大以使需要进入混频器的本振信号衰减,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后,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小以使需要进入混频器的本振信号通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器位于跳频装置与混频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跳频装置包括第一、二本振源,一双向开关,第一本振源或第二本振源产生本振信号并通过双向开关传输至本振放大器,通过双向开关进行两本振信号间的传输切换得到跳频频率;所述跳频通道中还包括衰减器具体为第一、二本振源与双向开关之间分别包括一衰减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传输至本振放大器的本振信号由第一本振源切换至第二本振源的过程中,所述衰减器的衰减具体为: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前,第二本振源与双向开关之间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增大以使第二本振源的本振信号衰减;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后,第二本振源与双向开关之间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小以使第二本振源的本振信号通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传输至本振放大器的本振信号由第一本振源切换至第二本振源过程中,所述衰减器的衰减具体为: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前,第一、二本振源与双向开关之间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均增大;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后,第二本振源与双向开关之间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小以使第二本振源的本振信号通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后,第一本振源与双向开关之间的衰减器的衰减值也减小。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通道的数模转换器之后还包括衰减器和开关,则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前,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增大,然后发射通道的开关断开;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后,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小,然后发射通道的开关导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增大具体为: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增大到最大值;或,所述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小具体为: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小到最小值。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本振信号间切换过程中,数模转换器不转换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器的衰减具体为:衰减器的衰减值逐步或立刻增大到最大值;或,所述衰减器的衰减具体为:衰减器的衰减值逐步或立刻减小到最小值。
12.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发射机发射信号时,转换信息数字信号为信息模拟信号并传输到混频器,其特征在于:跳频装置产生两本振信号并切换两本振信号的传输以得到跳频频率,本振信号通过衰减器进入混频器,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前,增大衰减器的衰减值以使需要进入混频器的本振信号衰减,两本振信号切换后,减小衰减器的衰减值以使需要进入混频器的本振信号通过;混频器混频信息模拟信号与本振信号以得到载波信号,发射混频后的载波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信号通过衰减器进入混频器具体为:跳频装置输出的本振信号通过衰减器进入混频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跳频装置产生的两本振信号为第一、二本振信号,所述本振信号通过衰减器进入混频器具体为:第一本振信号通过第一衰减器进入双向开关,第二本振信号通过第二衰减器进入所述双向开关,第一、二本振信号通过双向开关切换传输而从跳频装置输出其中一种本振信号,输出后进入混频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本振信号由第一本振信号切换至第二本振信号过程中,所述衰减器的衰减值变化过程具体为: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前,增大第二衰减器的衰减值以使第二本振信号衰减;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后,减小第二衰减器的衰减值以使第二本振信号通过。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本振信号由第一本振信号切换至第二本振信号过程中,所述衰减器的衰减值变化过程具体为: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前,均增大第一、二衰减器的衰减值;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后,减小第二衰减器的衰减值以使第二本振信号通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后,减小第一衰减器的衰减值。
18.如权利要求12-17任一项所述的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的发射通道内还包括衰减器和开关,则两本振信号间需要切换之前,增大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然后断开发射通道的开关;两本振信号间切换后,减小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然后导通发射通道的开关。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大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具体为:增大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到最大值;或,所述减小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具体为:减小发射通道的衰减器的衰减值到最小值。
20.如权利要求12-17任一项所述的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大衰减器的衰减值具体为:逐步或立刻增大衰减器的衰减值到最大值;或,所述减小衰减器的衰减值具体为:逐步或立刻减小衰减器的衰减值到最小值。
CN200710073271XA 2007-02-08 2007-02-08 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及发射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8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73271XA CN101018061B (zh) 2007-02-08 2007-02-08 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及发射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73271XA CN101018061B (zh) 2007-02-08 2007-02-08 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及发射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8061A true CN101018061A (zh) 2007-08-15
CN101018061B CN101018061B (zh) 2010-10-06

Family

ID=38726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7327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8061B (zh) 2007-02-08 2007-02-08 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及发射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18061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0265A (zh) * 2011-09-28 2012-06-2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变频系统的自适应减小本振泄露的方法及实现装置
CN103888134A (zh) * 2014-04-09 2014-06-25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相噪低杂散快捷变频率合成器
WO2015039631A1 (zh) * 2013-09-17 2015-03-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射频信号质量评估方法
CN104682969A (zh) * 2013-11-27 2015-06-03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超短波跳频发射机
CN104730338A (zh) * 2013-12-19 2015-06-24 苏州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级混频器的频谱分析仪
CN105207647A (zh) * 2014-06-26 2015-12-30 苏州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突变信号的射频信号源以及可以减小信号泄漏的射频信号源
CN107465463A (zh) * 2017-09-18 2017-12-12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干扰装置及方法
CN109521271A (zh) * 2018-12-27 2019-03-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采样方法及装置
CN116299398A (zh) * 2023-05-23 2023-06-23 石家庄银河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飞行器的目标测距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3418B1 (en) * 1999-03-11 2002-10-29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based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US20050141596A1 (en) * 2003-12-31 2005-06-30 Black Greg 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data collisions in a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0265A (zh) * 2011-09-28 2012-06-2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变频系统的自适应减小本振泄露的方法及实现装置
WO2015039631A1 (zh) * 2013-09-17 2015-03-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射频信号质量评估方法
CN104682969A (zh) * 2013-11-27 2015-06-03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超短波跳频发射机
CN104682969B (zh) * 2013-11-27 2017-01-18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超短波跳频发射机
CN104730338A (zh) * 2013-12-19 2015-06-24 苏州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级混频器的频谱分析仪
CN103888134A (zh) * 2014-04-09 2014-06-25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相噪低杂散快捷变频率合成器
CN105207647A (zh) * 2014-06-26 2015-12-30 苏州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突变信号的射频信号源以及可以减小信号泄漏的射频信号源
CN107465463A (zh) * 2017-09-18 2017-12-12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干扰装置及方法
CN109521271A (zh) * 2018-12-27 2019-03-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采样方法及装置
CN109521271B (zh) * 2018-12-27 2021-06-2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采样方法及装置
CN116299398A (zh) * 2023-05-23 2023-06-23 石家庄银河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飞行器的目标测距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299398B (zh) * 2023-05-23 2023-08-29 石家庄银河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飞行器的目标测距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8061B (zh)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8061B (zh) 一种抑制带内杂散的方法及发射机
US11742890B2 (en)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coexistence
CN101877917B (zh) 射频拉远单元
CN105262496A (zh) 一种射频收发机、电子设备及调整工作频段的方法
CN105680981B (zh) 一种复合式手机信号干扰器及其干扰方法
JPH04234233A (ja) 通信方法と通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と受信装置
CN110098850A (zh) 具有共存的多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JP3094221B2 (ja) コード分割多重方式基地局用の周期型ビーコン信号発生装置
KR101239208B1 (ko) 분산형 듀플렉서들을 사용하는 기지국 아키텍처
CN216414597U (zh) 微型远端射频模块和室内分布系统
CN214429537U (zh) 一种中继设备及中继系统
CN100418384C (zh) 多载波基站放大器
KR100257504B1 (ko) 다중섹터화된 기지국용 주기형 비콘신호 발생장치
WO2003036830A1 (en) Low noise transmitter architecture using foldover selective band filtering and method thereof
CN201717862U (zh) 一种多模带分集微波拉远系统
KR100763993B1 (ko) 재구성 가능한 소프트웨어 정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무선송수신 장치
KR200222047Y1 (ko) 송수신 주파수 상/하향 변환장치
KR100428676B1 (ko) 기지국 송신장치
CN118158692A (zh) 一种5g通信信号覆盖方法与系统
KR100277076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다중 주파수 전파 간섭기 및 간섭방법
EP1489750B1 (en) Reduction of radio frequency leakage
KR200165261Y1 (ko) 에프에이변환핸드오프셀시스템
KR100604745B1 (ko) 초기 채널 공용화 기능을 갖는 개선된 기지국 장치와 이를이용한 통합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KR100451638B1 (ko) 주파수 합성 장치
KR20000001176A (ko) 이동통신용 기지국의 무선상향 변환기의 다중 주파수할당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Termination date: 202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