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1364A -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 - Google Patents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1364A
CN101011364A CNA2006101526166A CN200610152616A CN101011364A CN 101011364 A CN101011364 A CN 101011364A CN A2006101526166 A CNA2006101526166 A CN A2006101526166A CN 200610152616 A CN200610152616 A CN 200610152616A CN 101011364 A CN101011364 A CN 101011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siglitazone
sustained
metformin
slow releasing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26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凤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 20051010498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957928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6101526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113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1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1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缓释骨架材料,与药物原料制成固体分散剂,使药物在给药后药物能按要求缓慢持续释放以维持有效血浓,从而达到长效作用。本发明产品具有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降低血浓峰谷现象,提高药效和用药安全性;减少用药的总剂量,以使最小剂量达到最大疗效等特点,更适宜于广大患者使用。

Description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缓释制剂的研究开发,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它是在规定的环境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普通制剂比较至少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的制剂。这种制剂可使人体维持此种血药浓度达较长的时间,而不象普通制剂那样较快地下降,从而可以避免普通制剂频繁给药所出现的“峰谷”现象,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或适应性有所提高,因而减少了用药次数,大大方便了患者,特别是长期用药的病人。常用的口服剂型有骨架片剂、微孔包表膜控释片、激光渗透泵、复合颗粒腔囊、片芯腔囊、胃内滞留制剂、控释混悬剂、滴丸等;外用制剂有眼用治疗系统、口腔粘贴片、透皮给药系统等;注射剂有水混悬剂、乳剂、脂质体、微球等。片剂以其服用方便,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缓释制剂研究开发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个剂型。胶囊剂也以其服用方便,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缓释制剂研究开发应用前景较广的一个剂型。薄膜包衣缓释控释制剂在片芯和小丸的表面包制一层适宜的衣层,使其在一定条件下溶解或部分溶解而释放药物,可以达到缓释控释作用。其原理属于扩散释放,能源是基于膜腔内的渗透压,或者是药物分子在聚合物中的溶出扩散行为包衣缓释控释制剂是口服缓释控释制剂中最广泛应用的类型之一。
缓释制剂在药剂学的发展进程中属于第三代制剂。近年来,缓释制剂的研究开发发展迅速,以西药为原料药物的缓释制剂在药物代谢动力学设计原理、辅料及成型工艺、生物药剂学特性(包括药物体内外释药规律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许多成熟的品种如氨茶碱缓释片、头孢克洛缓释片、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中药在此方面比较复杂,传统中药制剂活性成分往往不明确,因而造成其溶解度、分配系数、在消化液中的稳定性及体内与血浆的结合率、药物pK值与生物膜通适性间的关系等的不明确,因而增加了制剂的难度,但目前已有一些成熟的品种用于临床,如正清风痛宁缓释片、七叶皂苷钠凝胶缓释制剂等。
根据其制备工艺的不同,缓释制剂可分为片剂、胶囊剂、缓释滴丸等。所用的基质包括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溶蚀性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水不溶性缓释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等。随着基质品种的不断增多,制备工艺的日臻成熟完善,缓释剂在中西药制剂的应用中日趋广泛,因此对现行药物进行剂型改造,生产出更多的药物缓释剂型,将极大地丰富药品市场,提高医疗质量。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磺脲类或(和)双胍类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胰腺β细胞功能虽有暂时性改善,但随之而来的仍是功能持续衰退,必须采取强化治疗或联合用药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罗格列酮是γ过氧物酶体增生因子激活受体(PPARγ)高度选择性和强效激动剂,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来改善对血糖的控制。罗格列酮能明显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是一类新的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能够降低骨骼肌、脂肪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早期干预能使血糖正常化,并防止其发生反跳并保护胰岛细胞。盐酸二甲双胍能够减少肝葡萄糖的生成,降低小肠内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与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结合而降低胰岛素的抵抗性,增强其敏感性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受,二甲双胍的降血糖作用主要是减少肝糖输出,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互补的作用机制,能够增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够减少肝葡萄糖的生成,降低小肠内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与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结合而降低胰岛素的抵抗性,增强其敏感性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葛兰素史克公司的马来酸罗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商品名为AVANDAMET(每片含马来酸罗格列酮2mg/盐酸二甲双胍500mg)治疗2型糖尿病降血糖疗效确切。给药剂量一次1片(罗格列酮2mg/盐酸二甲双胍500mg),一般需要间隔6小时左右给一次药,给患者使用带来不便,同时由于睡眠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影响着药物稳态血药浓度,从而影响药效。本发明技术为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制剂,可间隔12-24小时给药一次,可以加强治疗作用,减少副作用,延长服药间隔,克服峰谷现象,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和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还可预防血管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实验研究对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进行了剂型改造,从现有的片剂、胶囊等改为缓释制剂。利用药物缓释骨架材料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溶蚀性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水不溶性缓释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等基质与所选药物原料辅以其它常用药物辅料制成固体制剂,使药物按照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或适应性有所提高,因而减少了用药次数,大大方便了患者,特别是长期用药的病人的使用。
其中,所选择的药物具有下列特征的化合物及其盐类(如钠盐、钾盐、盐酸盐、硫酸盐、氢溴酸盐、酒石酸盐、富马酸盐、马来酸等)衍生物:
中文名称:马来酸罗格列酮
英文名称:Rosiglitazone Maleate
化学名:(±)-5-[[4-[2-(甲基-2-吡啶氨基)乙氧基]苯基]甲基]-2,4-噻唑烷二酮(Z)-2-丁烯二酸盐
分子式:C18H19N3O3S·C4H4O4=473.527
中文名称:二甲双胍及其盐类衍生物,特别是盐酸盐
英文名称:Metformin Hydrochloride
化学名:1,1-二甲基双胍盐酸盐
分子式:C4H11N5·HCl=165.63
其中所述的缓释片是由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及其盐类衍生物与基质组成,其中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的重量比为n∶1,n为25-200的数,制剂内的药物∶缓释骨架材料=1∶0.10-1∶5.0。所述的基质包含药物缓释骨架材料:亲水凝胶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溶蚀性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水不溶性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等以及其它附加材料包括:
1、稀释剂(填充剂):例如糖粉、明胶、甘油、阿拉伯胶、淀粉、糊精、乳糖、葡萄糖、甘露醇、硫酸钙、磷酸氢钙、磷酸三钙、淀粉糊、糖浆、饴糖、明胶浆、纤维素、高岭土、氯化钠、改良淀粉(Sta-RX1500)、微晶纤维素等,其中糖粉有蔗糖、麦芽糖、异麦芽糖、异麦芽糖低聚糖、潘糖、棉籽糖、水苏糖、低聚果糖、果糖、菊粉、蛋白糖、甜菊糖、木糖醇、麦芽糖醇、山梨醇;
2、粘合剂:例如水、乙醇、淀粉、明胶、蔗糖、葡萄糖、右旋糖酐、糖浆、乳糖、阿拉伯胶、海藻酸钠、明胶浆、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饴糖、蔗糖糊精共聚物;
3、崩解剂:例如淀粉(玉米和土豆淀粉)、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羧甲基淀粉钠、果胶、羧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吐温-80、月桂酸硫酸钠、硬脂酸磺酸钠、白陶土。
4、润滑剂:例如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锌、氢化植物油、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轻质矿物油、液体石蜡、硼酸、氯化钠、苯甲酸钠、醋酸钠、油酸钠、月桂酸硫酸钠(镁)、单月桂蔗糖酸酯、己二酸、富马酸、三醋酸甘油、聚乙二醇1500~20000
5、助流剂:例如淀粉、精制滑石粉、微粉硅胶、热解二氧化硅、水合硅铝酸钠。
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下列缓释片的制备方法,可以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但以下描述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1、缓释片剂的制备方法:
以药物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和附加材料作为基质,再经过特定的工艺、设备加工制备而成。具体如下:
(1)处方:药物+基质;
药物:为前面所述的药物及其盐类(如钠盐、钾盐、盐酸盐、硫酸盐、氢溴酸盐、酒石酸盐、富马酸盐等)衍生物。
基质:包含有药物缓释骨架材料:亲水凝胶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溶蚀性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水不溶性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等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分和附加材料,其中药物∶缓释骨架材料=1∶0.10-1∶5.0。
(2)制备工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方法一: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药物、溶蚀性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和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以及附加剂碾磨混合均匀,加入润滑剂后直接压片或干法制粒,加入润滑剂后压片或先加入常用粘合剂制粒、干燥,再加入润滑剂压片。
方法二: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药物、溶蚀性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和附加剂共同碾磨混合后,再与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混合,加入润滑剂后直接压片或干法制粒,加入润滑剂后压片或先加入常用粘合剂制粒、干燥,再加入润滑剂压片。
方法三: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药物、附加剂和水不溶性缓释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等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加入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混合制粒,干燥,加润滑剂,压片得成品。
方法四: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药物、所述附加剂中的水溶性成份和水不溶性缓释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等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或溶解,真空干燥,粉碎,加入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混合,加入润滑剂直接压片或干法制粒后再加入润滑剂压片得成品。
方法五: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药物、水不溶性缓释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等和附加剂和润滑剂混合均匀,压片得成品。
2、缓释胶囊的制备方法
以药物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和附加材料作为基质,再经过特定的工艺、设备加工制备而成。具体如下:
(1)处方:药物+基质;
药物:为前面所述的药物及其盐类(如钠盐、钾盐、盐酸盐、硫酸盐、氢溴酸盐、酒石酸盐、富马酸盐等)衍生物。
基质:包含有药物缓释骨架材料:亲水凝胶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溶蚀性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水不溶性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等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分和附加材料,其中药物∶缓释骨架材料=1∶0.10-1∶5.0。
(2)制备工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方法一: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药物、溶蚀性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和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以及附加剂碾磨混合均匀,干法或湿法制成缓释小丸或颗粒,加或不加附加剂,填充入硬胶囊内即成。
方法二: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药物和附加剂共同碾磨混合后,用干法或湿法制成缓释小丸或颗粒,再用溶蚀性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和/或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溶液为包衣材料对丸心包衣,加或不加附加剂,填充入硬胶囊内即成。
方法三: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药物、溶蚀性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和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以及附加剂碾磨混合均匀,干法或湿法制成缓释小丸或颗粒,再用溶蚀性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和/或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溶液为包衣材料对丸心包衣,加或不加附加剂,填充入硬胶囊内即成
方法四: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药物、所述附加剂中的水溶性成份和水不溶性缓释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等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或溶解,真空干燥,粉碎,加入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混合,干法或湿法制成缓释小丸或颗粒,加或不加附加剂,填充入硬胶囊内即成。
方法五: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药物、所述附加剂中的水溶性成份和水不溶性缓释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等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或溶解,真空干燥,粉碎,加入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混合,干法或湿法制成缓释小丸或颗粒,再用溶蚀性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和/或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溶液为包衣材料对丸心包衣,加或不加附加剂,填充入硬胶囊内即成。
为了延长药物经口摄入后在胃内的停留时间,确保药物在转运离开小肠前完全释放,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可被进一步制成胃滞留型缓释制剂,借此延长药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使药物在离开小肠前完全释放,逐渐转运通过十二指肠和小肠,达到充分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胃内滞留系统是一种可延长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的给药系统,包括胃漂浮系统、胃内膨胀系统、生物粘附系统等,而以胃内漂浮制剂最为常用。胃内漂浮给药系统是指口服后可以维持自身密度小于胃内容物密度,在胃液中呈漂浮状态的制剂。本发明设计成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胃内漂浮制剂是采用:(1)加入适当的漂浮材料,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脱乙烯壳多糖、聚乙烯醇、十八醇、十六醇、单硬脂酸甘油酯、鲸蜡醇、硬脂醇、硬脂酸、蜂蜡等;(2)加入发泡剂,如碳酸盐、碳酸氢盐或碳酸盐、碳酸氢盐与枸橼酸、酒石酸联合使用,遇胃酸产生CO2气体,包被与表面凝胶层,以达到减小制剂密度的作用。
本发明加入亲水性的凝胶聚合物,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脱乙烯壳多糖、聚乙烯醇和密度小的脂类、脂肪醇类、脂肪酸类或蜡类,如十八醇、十六醇、单硬脂酸甘油酯、鲸蜡醇、硬脂醇、硬脂酸、蜂蜡等作为漂浮材料,加入发泡剂,如碳酸盐、碳酸氢盐或碳酸盐、碳酸氢盐与枸橼酸、酒石酸联合使用,使制剂在胃液中遇酸产生微量的二氧化碳,始终漂浮在胃中,将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制成胃内漂浮缓释片剂,从而避免药物进入小肠段被代谢,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为了使制剂更为有效,所述的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胃内漂浮缓释片剂中的药物∶漂浮和其它辅助材料的比例为1∶0.1-1∶5。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涉及的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利用缓释骨架材料包括亲水凝胶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等;溶蚀性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等;水不溶性药物缓释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等以及漂浮和发泡材料,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脱乙烯壳多糖、聚乙烯醇和密度小的脂类、脂肪醇类、脂肪酸类或蜡类,如十八醇、十六醇、单硬脂酸甘油酯、鲸蜡醇、硬脂醇、硬脂酸、蜂蜡等作为漂浮材料,加入发泡剂,如碳酸盐、碳酸氢盐或碳酸盐、碳酸氢盐与枸橼酸、酒石酸联合使用等为基质与药物原料制成固体制剂,使药物在给药后药物能按要求缓慢持续释放以维持有效血浓,从而达到长效作用。
与常规制剂相比,药物制备成缓释片后具有其独特的优势:(1)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2)降低血浓峰谷现象,提高药效和用药安全性:(3)减少用药的总剂量,以使最小剂量达到最大疗效;(4)药物与适当载体制成缓控释给药系统后,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主要由载体的性质决定,因此根据临床要求选择适当的载体材料,不仅可以将药物输送到特定靶器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法]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实例,可以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但以下实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1)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羟丙基纤维素50克、羟丙甲纤维素15克、乳糖10克、微晶纤维素10克、卡波姆1克、聚乙二醇4000 30克,混合均匀,干法制粒,加硬脂酸镁混合,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1)在37℃ 900ml水中的溶出度。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1,符合要求。
表1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1)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8.7   11.3   22.5   35.1   45.0   66.7   76.2   87.3   94.8
  罗格列酮  10.2   15.4   28.6   42.1   46.5   72.0   81.4   89.0   99.2
实施例2-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2)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羟丙基纤维素10克、十八醇20克、羟丙甲纤维素15克、卡波姆1克、乳糖10克、分别过80目筛,研磨混匀,加入浓度为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9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室温干燥2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4.5克、微粉硅胶2克,混匀,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2)在37℃900ml水中的溶出度。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2,符合要求。
表2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2)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6.6   12.9     17.8     28.4     46.6     62.0   73.1   83.2   89.1
  罗格列酮    3.5   9.2     18.3     31.2     51.6     70.9   82.3   86.2   92.1
实施例3-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3)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g、羟丙甲纤维素35g、微晶纤维素5g、卡波姆1g,分别过80目筛,混匀,加入浓度为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9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60℃干燥1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2.5克,混匀,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3)在37℃900ml水中的溶出度。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3,符合要求。
表3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3)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9.8   14.5   26.7   34.1   47.5    63.2    85.1    89.7    95.6
  罗格列酮  6.8   11.2   19.0   35.2   46.3    71.2    86.2    92.6    98.1
实施例4-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4)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十八醇20克,乳糖10克、分别过80目筛,研磨混匀,加入羟丙基纤维素10克、羟丙甲纤维素15克、卡波姆1克,研磨混匀,加入浓度为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9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60℃干燥1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4.5克、微粉硅胶2克,混匀,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4)在37℃900ml水中的溶出度。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4,符合要求。
表4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4)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11.1   13.7   15.8   29.4   45.1   65.7   73.1   85.5   96.7
  罗格列酮  7.4   16.3   21.1   31.5   39.2   59.6   77.4   86.5   93.2
实施例5-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5)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乳糖10克、乙基纤维素30克(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加入羟丙基纤维素10克、卡波姆1克,混合均匀,加入浓度为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9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室温干燥2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4.5克、微粉硅胶2克,混匀,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5)在37℃900ml水中的溶出度。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5,符合要求。
表5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5)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9.1   19.7   20.3   31.2   53.6   77.7   87.7   91.8   98.4
  罗格列酮  6.8   12.3   21.5   35.2   59.8   79.5   89.4   89.2   95.3
实施例6-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6)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乳糖10克、乙基纤维素30克(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加入羟丙基纤维素10克、卡波姆1克,混合均匀,加入浓度为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9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室温℃干燥2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4.5克、微粉硅胶2克,混匀,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6)在37℃900ml水中的溶出度。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6,符合要求。
表6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6)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15.4    20.3    26.7   34.9   54.5   76.8   81.3   83.9   96.7
  罗格列酮    16.2    28.3    35.2   43.5   68.9   85.2   90.4   89.5   98.0
实施例7-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7)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乳糖10克、乙基纤维素10克(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加入浓度为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9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室温干燥2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4.5克、微粉硅胶2克,混匀,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7)在37℃900ml水中的溶出度。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7,符合要求。
表7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7)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12.8    26.7   44.9   63.9   86.8   87.8   81.6   85.0   92.9
  罗格列酮   13.2    28.6   47.1   68.6   85.4   90.2   92.3   95.4   96.3
实施例8-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8)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羟丙基纤维素10克、十八醇20克、羟丙甲纤维素15克、卡波姆1克、乳糖10克、分别过80目筛,研磨混匀,加入浓度为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9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室温℃干燥2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4.5克、微粉硅胶2克,混匀,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8)在37℃900ml水中的溶出度。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8,符合要求。
表8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8)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14.5     16.7   19.2    26.7    39.5    49.1    69.4    85.7    93.9
  罗格列酮  12.1     18.4   21.3    38.9    59.3    73.2    83.2    95.4    98.2
实施例9-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9)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羟丙基纤维素10克、十八醇50克、羟丙甲纤维素25克、卡波姆1克、乳糖10克、分别过80目筛,研磨混匀,加入浓度为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9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室温 ℃干燥2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4.5克、微粉硅胶2克,混匀,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9)在37℃900ml水中的溶出度。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9,符合要求。
表9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9)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13.2    14.1     18.7   25.1   47.3    63.4   74.5   84.4   93.3
  罗格列酮    11.2    18.4     28.5   39.0   53.4    74.9   83.2   85.6   92.5
实施例10-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10)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羟丙基纤维素10克、十八醇50克、羟丙甲纤维素25克、卡波姆1克、乳糖10克、分别过80目筛,研磨混匀,加入浓度为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9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室温 ℃干燥2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4.5克、微粉硅胶2克,混匀,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10)在37℃900ml水中的溶出度。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10,符合要求。
表10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10)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11.1   15.6   19.2   27.7   49.6   66.6   77.7   82.3   94.7
  罗格列酮  12.1   22.7   29.5   31.5   39.6   62.1   83.2   88.5   98.0
实施例11-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胶囊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羟丙甲基纤维素50克、乳糖10克、乙基纤维素15克、卡波姆2克、磷酸氢钙50克,分别过80目筛,置混合机混匀,加入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作为润湿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60℃干燥1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0.5克和滑石粉0.5克,混匀,装胶囊,含药物量为2/250mg/粒。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胶囊(11)在37℃900ml水中的溶出度。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11,符合要求。
表11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缓释片(11)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16.1   21.4   26.6   33.3   57.8   76.1   85.4   89.6   90.6
  罗格列酮  12.1   19.0    31.7   43.2   68.3   82.3   86.2   89.5   93.2
实施例12-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羟丙甲纤维素40克、羧甲基纤维素钠5g、卡波姆15克、十八醇10克、碳酸氢钠10g,分别过80目筛,研磨混匀,加入浓度为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9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室温干燥2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3克,混匀,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在37℃900ml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和漂浮时间。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12,符合要求。表13在37℃人工胃液中的漂浮时间大于24小时,符合给药漂浮要求。
表12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12)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7.7    15.6   22.4   44.0   68.7   72.4   79.2   84.2   92.0
  罗格列酮  10.8    17.6   28.3   51.0   69.2   82.3   83.6   86.9   93.2
表13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漂浮实验结果
试验批次     1     2     3
漂浮时间(小时)   ≥12     ≥12     ≥12
实施例13-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胶囊的制备
方法:分别取罗格列酮2克、二甲双胍250克、羟丙甲基纤维素50克、乳糖10克、乙基纤维素15克、卡波姆2克、碳酸氢钠10g,分别过80目筛,研磨混匀,加入浓度为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9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并搅拌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室温℃干燥2小时,16目筛整粒,再加入硬脂酸镁3克,混匀,压片得成品,含药物量为2/250mg/片。然后测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在37℃900ml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和漂浮时间。经过释放度测定,结果见表14,符合要求。表15在37℃人工胃液中的漂浮时间大于24小时,符合给药漂浮要求。
表14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14)的溶出度(%)
取样时间(小时)  0.5   1   2   4   6   8   10    12    24
  二甲双胍  14.3   17.6   20.5   43.3   59.7   70.3    74.5    81.4    96.7
  罗格列酮  15.0   23.8   31.8   44.4   67.6   80.6    81.2    90.4    99.1
表15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漂浮实验结果
试验批次     1     2     3
漂浮时间(小时)     ≥12     ≥12     ≥12

Claims (9)

1、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的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它基本含有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的药物成分和缓释骨架材料及附加剂,其中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的重量比为n∶1,n为25-200的数,制剂内的药物∶缓释骨架材料=1∶0.10-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骨架材料为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溶蚀性缓释骨架材料、水不溶性缓释骨架材料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甲双胍罗格列酮为罗格列酮及其盐类衍生物和二甲双胍及其盐类衍生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释骨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凝胶缓释骨架材料为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所述溶蚀性缓释骨架材料为硬脂酸、十六醇、十八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所述水不溶性缓释骨架材料为乙基纤维素或/和玉米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剂类型包括缓释片剂、缓释胶囊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片还包括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胃内漂浮缓释片剂,其中药物:漂浮和其它辅助材料的比例为1∶0.1-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片中附加剂包含有润滑剂和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流剂以及漂浮材料和发泡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胃内漂浮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加入的漂浮材料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脱乙烯壳多糖、聚乙烯醇、十八醇、十六醇、单硬脂酸甘油酯、鲸蜡醇、硬脂醇、硬脂酸、蜂蜡。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胃内漂浮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加入的发泡材料为碳酸盐、碳酸氢盐或碳酸盐、碳酸氢盐与枸橼酸、酒石酸的联合使用。
CNA2006101526166A 2005-09-26 2006-09-25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 Pending CN1010113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526166A CN101011364A (zh) 2005-09-26 2006-09-25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04989.1 2005-09-26
CN 200510104989 CN1957928A (zh) 2005-09-26 2005-09-26 临床治疗用药物的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A2006101526166A CN101011364A (zh) 2005-09-26 2006-09-25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1364A true CN101011364A (zh) 2007-08-08

Family

ID=38699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526166A Pending CN101011364A (zh) 2005-09-26 2006-09-25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1136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2301A (zh) * 2009-04-20 2010-10-20 北京德众万全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酒石酸罗格列酮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131A (zh) * 2013-09-11 2013-12-11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含有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0846A (zh) * 2010-07-09 2017-08-22 詹姆斯.特林卡.格林 用于包括瑞格列净的短半衰期药物的组合立即/延迟释放递送系统
CN112569179A (zh) * 2020-12-25 2021-03-3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可注射水凝胶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2301A (zh) * 2009-04-20 2010-10-20 北京德众万全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酒石酸罗格列酮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0846A (zh) * 2010-07-09 2017-08-22 詹姆斯.特林卡.格林 用于包括瑞格列净的短半衰期药物的组合立即/延迟释放递送系统
CN103432131A (zh) * 2013-09-11 2013-12-11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含有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69179A (zh) * 2020-12-25 2021-03-3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可注射水凝胶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69179B (zh) * 2020-12-25 2022-12-2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可注射水凝胶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2737A (zh) 喹硫平的缓释制剂
CN101006989A (zh) 藻酸双酯钠的缓释制剂
KR101409330B1 (ko) 복용순응도가 향상된 서방성 당뇨병 치료용 복합제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468268A1 (en) Combination composition of vildagliptin and gliclazide
CN101002744A (zh) 头孢氨苄的缓释制剂
CN101002747A (zh) 头孢克洛的缓释制剂
CN101011364A (zh)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
CN101002741A (zh) 塞来昔布的缓释制剂
CN101015533A (zh) 诺氟沙星的缓释制剂
CN101015532A (zh) 苯妥英钠的缓释制剂
CN101002745A (zh) 头孢地尼的缓释制剂
CN101006991A (zh) 小檗碱的缓释制剂
CN101011363A (zh) 阿莫西林的缓释片
CN101015530A (zh) 多塞平的缓释制剂
CN101006990A (zh) 西洛他唑的缓释制剂
CN101006988A (zh) 葛根素的缓释制剂
CN1994283A (zh) 尼可地尔的缓释制剂
CN101002736A (zh) 雷公藤多苷的缓释制剂
CN1985823A (zh) 一种含有盐酸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的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5531A (zh) 地巴唑的缓释制剂
CN1994282A (zh) 美西律的缓释制剂
CN101011366A (zh) 哌甲酯的缓释制剂
CN101002739A (zh) 雷尼替丁的缓释制剂
CN101015534A (zh) 苯丙氨酯的缓释制剂
CN101002740A (zh) 氯贝丁酯的缓释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