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8844A - 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及利用其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及利用其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8844A
CN101008844A CNA2007100512743A CN200710051274A CN101008844A CN 101008844 A CN101008844 A CN 101008844A CN A2007100512743 A CNA2007100512743 A CN A2007100512743A CN 200710051274 A CN200710051274 A CN 200710051274A CN 101008844 A CN101008844 A CN 1010088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data
controlled
radio transmitting
numeric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512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小琦
陈吉红
熊清平
左自辉
李银刚
张向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A2007100512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088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08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88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及利用其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涉及一种手操盒系统。针对目前手操盒系统存在着移动受限且单工通信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操盒系统以及对数控机床进行控制的方法,手操盒系统包括施控端和受控端,施控端与受控端之间通过无线收发芯片之间的无线信号连接;利用该手操盒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包括施控端向受控端发送信息和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信息。本发明所述手操盒系统中的施控端(即手持部分)与受控端为无线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可以不受数据线的制约;在施控端设有显示器,方便了操作人员对机床的控制且可以根据机床的当前信息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控制准确度,利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及利用其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操盒系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数控机床等数字控制装置上的手操盒系统,属于工业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手操盒一直没有摆脱“有线”的束缚,操作人员在实施操作过程中,由于受限于手操盒连接线的长度,必须站在固定的地点进行操作。这样,一方面,操作人员视野范围很小,操作不方便,易出现操作失误;另一方面,有线手操盒与数控系统之间的通信为单工通信,即手操盒只向数控系统传送数据,而数控系统并不向手操盒返回当前数控装置的状态,这样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只能通过数控装置的显示器来了解数控机床的当前状态,这样就给操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用手操盒来操作大型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容易顾此失彼,极为不便,很难达到高效和准确的操作要求。
近年来,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猛,可以提供百米范围内的低功耗、高保密性、高安全性、低辐射、低成本以及高抗干扰性能的数据通信,为数控机床手操盒的信号无线传输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技术条件。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数控机床手操盒与数控系统之间必须使用数据线进行连接存在着移动受限的问题,针对手操盒与数控系统之间的通信为单工通信存在着无法及时了解数控机床的实时信息的问题,针对数控系统的反馈信息通过数控装置的显示器显示存在不方便操作人员观察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操盒系统以及利用该手操盒系统对数控机床进行控制的方法,该手操盒系统中的施控端(即手持部分)与受控端为无线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可以不受数据线的制约;在施控端即设有显示器,因此无需再到数控系统的显示器前就可以了解数控机床的当前状态,方便了对机床的控制且可以根据机床的当前信息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控制准确度。
它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它包括施控端,施控端包括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和输入模块,施控端还包括一号无线收发芯片和显示模块;
所述一号无线收发芯片、显示模块以及脉冲信号发生模块、输入模块都分别与一号微处理器连接,一号无线收发芯片还与一号天线连接;
还包括受控端:
受控端包括依次连接的二号微处理器、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和二号天线;
所述施控端的一号无线收发芯片与受控端的二号无线收发芯片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连接;
所述受控端的二号微处理器通过并行或串行总线与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相连。
具体地,施控端的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脉冲信号发生模块、输入模块、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一号微处理器的三个输入端,一号微处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显示模块和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一个输入端,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一号天线的输入端,一号天线的输出端连接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入端;
受控端的各模块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为:
二号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入端,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二号天线的输入端,二号天线的输出端连接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入端,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二号微处理器的输入端。
特别地,在输入模块上设置用于数控机床轴的选择的旋钮和用于倍率选择的旋钮,还设有用于数控机床的运动状态控制的按键。
优选地,脉冲信号发生模块是脉冲信号发生器,显示模块是LCD显示模块;
上述一号无线收发芯片与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型号可以相同,比如nRF2401型或RF401型。
一种利用上述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具体包括A.利用施控端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和B.将数控机床信息显示在显示模块上的方法;
A.利用施控端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依次包括A-1.施控端向受控端发送数据过程,和A-2.受控端接收数据过程,依次如下:
A-1.施控端向受控端发送数据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施控端的一号微处理器定时扫描输入模块和脉冲信号发生模块;
b.当检测到这些模块有数据输入后读取数据;
c.一号微处理器将数据载入一号无线收发芯片;
d.控制一号无线收发芯片发射数据,然后返回a步骤;
A-2.受控端接收数据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e.受控端等待接收数据;
f.受控端的二号无线收发芯片接收数据;
g.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将数据传递到二号微处理器;
h.二号微处理器再将数据传递给数控系统,然后返回e步骤;
B.将数控机床信息显示在显示模块上的方法:依次包括B-1.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数据过程,和B-2.施控端接收数据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的过程,依次如下:
B-1.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数据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i.受控端的二号微处理器定时扫描数控系统;
j.二号微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控机床数据信息载入二号无线收发芯片;
k.控制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发射数据,然后返回i步骤;
B-2.施控端接收数据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的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l.施控端等待接收数据;
m.施控端的一号无线收发芯片接收数据;
n.一号无线收发芯片将数据传递到一号微处理器;
o.一号微处理器再将数据传递到显示模块并显示,然后返回l步骤。
优选地,上述c步骤中,一号微处理器向一号无线收发芯片载入的数据中,包括受控端的地址信息。
更优选地,在上述f与g步骤之间以及m与n步骤之间分别加入下述过程:
判断接收到的地址信息与该受控端的地址是否一致?
是,继续;
否,将数据丢弃。
优选地,在上述c步骤中,一号微处理器向一号无线收发芯片载入的数据中,包括对该数据的校验信息。
更优选地,在f与g步骤之间以及m与n步骤之间分别加入下述过程:
判断校验信息是否正确?
是,继续;
否,将数据丢弃。
更优选地,在b步骤与c步骤之间加入:一号微处理器将数据按照数控系统所要求的格式打成一个数据包;
相应地,在h步骤之后加入:数控系统对数据包进行解包。综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①本发明所述手操盒系统采用了无线通信方式,方便操作人员远距离、任意角度实施操作。
②通过对无线收发芯片的选择,可以实现较高的传输速率,达到较高的数据吞吐量。
③抗干扰性强,安全性、可靠性高。
④由于施控端(即手持部分)即带有显示模块,操作人员能及时从显示模块中获取数控装置的当前状态信息,便于调整操作。
⑤本发明采用的无线通信为双向通信,施控端和受控端之间能进行协调操作,达到更好的操作效果。
⑥本发明可以设定为一主、多从结构,即一个施控端可以针对多个受控端进行操作,通过施控端上的按钮,可选择不同的受控端进行控制,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施控端各模块的连接框图;
图2是受控端各模块的连接框图;
图3A是施控端向受控端发送数据过程流程图;
图3B是受控端接收数据过程流程图;
图4A是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数据过程流程图;
图4B是施控端接收数据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的过程流程图;
图5是数据通信阶段下行帧(5类帧)结构图;
图6是数据通信阶段下行帧(5类帧)的帧信息结构图;
图7是数据通信阶段下行帧(5类帧)的帧信息中控制字的结构图;
图8是数据通信阶段下行帧(5类帧)的数据部分的结构图;
图9是数据通信阶段上行帧(6类帧)的信息部分结构图;
图10是数据通信阶段上行帧(6类帧)的控制字结构图;
图11是数据通信阶段上行帧(6类帧)的数据部分结构图;
图12是建立/断开连接帧(1类帧)结构图;
图13是建立/断开连接帧(1类帧)的控制字格式图;
图14是施控端向受控端返回的建立/断开连接确认帧(2类帧)格式图;
图15是施控端向受控端返回的建立/断开连接确认帧(2类帧)控制字格式图;
图16是初始化阶段状态帧格式图;
图17是初始化阶段状态帧(3类帧)的帧信息字段的格式图;
图18是初始化阶段状态帧(3类帧)帧信息字段机床当前状态数据格式图;
图19是初始化阶段状态收到确认帧(4类帧)的控制字格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阐述。
一种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它包括施控端,参照图1,施控端包括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和输入模块,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和输入模块在现有技术的手操盒系统的施控端就是存在的,操作人员通过脉冲信号发生模块产生脉冲序列,结合输入模块的输入信号控制数控机床某个轴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距离;输入模块用于数控机床轴的选择,和对数控机床的运动状态控制。本实施方式的施控端还包括一号无线收发芯片和显示模块:
所述一号无线收发芯片、显示模块以及脉冲信号发生模块、输入模块都分别与一号微处理器连接,一号无线收发芯片还与一号天线连接;
具体地,施控端的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脉冲信号发生模块、输入模块、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一号微处理器的三个输入端,一号微处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显示模块和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一个输入端,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一号天线的输入端,一号天线的输出端连接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入端;
本实施方式所述手操盒还包括受控端,参照图2:
受控端包括依次连接的二号微处理器、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和二号天线;
受控端的各模块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为:
二号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入端,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二号天线的输入端,二号天线的输出端连接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入端,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二号微处理器的输入端。
所述施控端的一号无线收发芯片与受控端的二号无线收发芯片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实施时,施控端的无线收发芯片和受控端的无线收发芯片都通过馈线与天线相连,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所述受控端的二号微处理器通过并行、串行总线或其它方式与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相连。
优选脉冲信号发生模块是手摇脉冲信号发生器,也可以通过按键或其它方式产生脉冲信号;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数控机床的当前状态,如当前轴位置、当前运动速度等,显示模块优选LCD显示模块,型号不限,可以是NS12864R型,也可以是T6963C型,或者其他型号;所述一号无线收发芯片与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型号可以相同,选择nRF2401型或RF401型,或者其他型号,只要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信号传输即可;所述一号微处理器与二号微处理器可以型号相同,也可以型号不同,可以采用MSP430型处理器,也可以采用LPC2131型处理器,或者其他型号的微处理器;在一号无线收发芯片与二号无线收发芯片上都连接有天线,芯片之间通过天线实现信号传输;
在输入模块上设置旋钮,旋钮有两个,一个用于数控机床轴的选择,可轮流选择数控机床的各个运动轴,如:X、Y、Z、A、B、C等。另一个用于倍率选择,可设为分别10%、20%、50%、100%、120%等。轴选择和倍率旋钮与手摇脉冲信号发生器配合使用可方便用于手动调节数控机床某个轴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距离。
在输入模块上还设置用于数控机床的运动状态控制的按键,如循环启动、急停等,它可以与显示器配合用于数控机床的控制。
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基于无线数据传输,在结构上分为施控端和受控端两部分,施控端为手持设备,包括一号微处理器、手摇脉冲信号发生器、操作旋钮、按键、LCD显示模块以及一号无线收发芯片和一号天线;受控端包括二号微处理器、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和二号天线,其二号微处理器通过并行或串行总线与数控系统相连。
工作时,当施控端和受控端建立连接以后,操作人员通过施控端的手摇脉冲信号发生器、操作旋钮和按键向受控端发送命令,受控端一旦接收到施控端发来的信号,立即将数据传给数控系统,数控系统通过这些数据来控制数控机床;同时,受控端不断地将数控机床的状态信息发送给施控端,并在施控端的显示屏上显示出来,便于操作人员根据状态信息进行操作调整。因此可以看出,施控端和受控端之间是半双工通信。
具体的,利用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包括A.利用施控端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和B.将数控机床信息显示在显示模块上的方法;
A.利用施控端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依次包括A-1.施控端向受控端发送数据过程,和A-2.受控端接收数据过程,依次如下:
A-1.施控端向受控端发送数据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参照图3A:
a.施控端的一号微处理器定时扫描输入模块和脉冲信号发生模块;
b.当检测到这些模块有数据输入后读取数据;
c.一号微处理器将数据载入一号无线收发芯片;
d.控制一号无线收发芯片发射数据,然后返回a步骤;
A-2.受控端接收数据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参照图3B:
e.受控端等待接收数据;
f.受控端的二号无线收发芯片接收数据;
g.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将数据传递到二号微处理器;
h.二号微处理器再将数据传递给数控系统,然后返回e步骤;
B.将数控机床信息显示在显示模块上的方法:依次包括B-1.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数据过程,和B-2.施控端接收数据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的过程,依次如下:
B-1.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数据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参照图4A:
i.受控端的二号微处理器定时扫描数控系统;
j.二号微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控机床数据信息载入二号无线收发芯片;
k.控制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发射数据,然后返回i步骤;
B-2.施控端接收数据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的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参照图4B:
l.施控端等待接收数据;
m.施控端的一号无线收发芯片接收数据;
n.一号无线收发芯片将数据传递到一号微处理器;
o.一号微处理器再将数据传递到显示模块并显示,然后返回l步骤。
实际应用中,一个施控端可以对应多个受控端,也就是可以根据需要由一个施控端选择控制多个受控端,针对这种情况,在上述c步骤中,一号微处理器向一号无线收发芯片载入的数据中,应当包括受控端的地址信息,相应地,在f与g步骤之间以及m与n步骤之间分别加入下述过程:
判断接收到的地址信息与该受控端的地址是否一致?
是,继续;
否,将数据丢弃。
这样,当受控端接收到数据后,根据判断接收到信息记载的地址与本身所在地址是否一致即可确定该信息是否接收正确,因此保证了信息接收的正确性。
另外,为了更好地保证信息传递的正确,还应当在上述c步骤中,一号微处理器向一号无线收发芯片载入的数据中,加入对该数据的校验信息;相应地,在f与g步骤之间以及m与n步骤之间分别加入下述过程:
判断校验信息是否正确?
是,继续;
否,将数据丢弃。
受控端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可以先根据校验码判断该数据是否在传输过程中出错,因而可以保证数据接收的正确性。
优选地,在b步骤与c步骤之间加入:一号微处理器将数据按照数控系统所要求的格式打成一个数据包,这样,打成数据包传输的数据即可以增加传输的准确性,又可以提高传输的效率。受控端的二号无线收发芯片接收到施控端发来的数据包后,立即将接收到的数据包送给与其相连的二号微处理器,二号微处理器将数据包再传给数控系统,由数控系统对数据包进行解包,然后送到数控系统相应的软件模块中,用于控制数控机床。
上述方法中,施控端无线通信的帧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帧标志、受控端地址、帧信息和帧校验四部分。其中,帧信息的长度和结构可自行配制和定义,本专利给出一种定义方法作为参考,其结构如图6所示,将帧信息分为控制字和数据两部分,控制字占1个字节,数据占4个字节。控制字的结构如图7所示,Bit7、6=00为本控制字标识位;Bit5-3表示最新收到的帧的帧序号Nr,它表示序号为(Nr-1)的帧以及在这以前的各帧都已正确无误地收到了,实际上是作为收到的数据帧的确认帧;Bit2-0表示当前所发送的帧的序号Ns,该序号用于无线传输过程中的差错控制,即收端必须按序号0-7顺序接收帧,如果出现所接收的帧的序号顺序混乱,则表示传输过程出现帧丢失,要进行相应出错处理。施控端数据部分的结构如图8所示,包括1个字节的轴选择、1个字节的倍率及按键信息、和2个字节的手摇脉冲发生器的数据。
受控端无线通信帧也包括帧标志(1字节)、受控端地址(1字节)、帧信息和帧校验(1字节)四部分。信息部分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1个字节的控制字和6个字节的数据。其中,控制字的结构如图10所示,Bit7、6=01为本控制字标识位;Bit5-3表示最新收到的帧的帧序号Nr,Bit2-0表示当前所发送的帧的序号Ns。数据部分的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2个字节的当前被控轴的速率和4个字节的当前被控轴的位置。
另外,施控端和受控端之间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建立/断开连接方法和初始化方法,具体如下:
(1)建立/断开连接方法
当受控端接通电源后,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包含有受控端地址信息的请求建立连接帧,施控端接收到此帧后,向受控端返回一个确认帧,确认双方的连接已经建立,同时施控端在数据库中建立本受控端的档案,表示该受控端的连接已经建立;如果施控端未返回确认帧或返回确认帧有误,则继续等待,直到连接建立。
若受控端退出,需要断开连接,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包含有受控端地址信息的请求断开连接帧,施控端收到此帧后,向受控端返回一个确认断开的帧,同时施控端在数据库中将本受控端档案删除,表示该受控端已经断开连接。
受控端无线通信建立/断开连接帧如图12所示,短帧结构,只有4个字节,包括帧标志、受控端地址、控制字和帧校验四部分,每部分各占1个字节。其中,控制字用于定义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的建立/断开连接信号以及施控端向受控端发送的确认建立连接信号。控制字的格式如图13所示,Bit7、6、5、4、3、2=110000用来标示本控制字;Bit1、0=00表示建立连接,Bit1、0=01表示断开连接。
施控端向受控端返回的确认信号帧格式如图14所示。也是短帧结构,只有4个字节,包括帧标志、受控端地址、控制字和帧校验四部分,每部分各占1个字节。其中,控制字用于定义施控端向受控端发送的建立/断开连接的确认信号。控制字的格式如图15所示,Bit7、6、5、4、3、2=111111用来标示本控制字;Bit1、0=00表示确认断开连接,Bit1、0=01表示确认建立连接。
(2)初始化方法
当连接建立起来后,受控端需将数控机床的当前状态数据发给施控端。当施控端接收到机床当前状态数据后,向受控端返回一个确认帧。
当连接建立起来后,受控端需将数控机床的当前状态数据发给施控端,其通信帧格式如图16所示,包括帧标志、受控端地址、帧信息和帧校验四部分。其中,帧信息由一个字节的控制字(Bit7、6、5、4、3、2=111100用来标示本控制字)和n字节的机床当前状态数据组成,如图17所示。机床当前状态数据的长度n与机床的轴数有关,其格式如图18所示,包括数据长度(占1字节)字段、和各轴的位置(所占长度可配置)和速率(占1字节)字段。
当施控端接收到机床当前状态数据后,向受控端返回一个确认收到机床当前状态数据帧,该类帧也是短帧结构,只有4个字节,包括帧标志、受控端地址、控制字和帧校验四部分,其中控制字格式如图19所示。Bit7、6、5、4、3、2=111000用来标示本控制字,Bit1、0=00表示确认收到机床当前状态数据。
综上,针对上述方法,本实施方式定义了六种类型的帧。
(1)1类:建立/断开连接帧
短帧结构,只有4个字节,包括帧标志、受控端地址、控制字和帧校验四部分,每部分各占1个字节。其中,控制字用于定义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的建立/断开连接信号。控制字的Bit7、6、5、4、3、2=110000用来标示本控制字;Bit1、0=00表示建立连接,Bit1、0=01表示断开连接。
(2)2类:建立/断开连接确认帧
短帧结构,只有4个字节,包括帧标志、受控端地址、控制字和帧校验四部分,每部分各占1个字节。其中,控制字用于定义施控端向受控端发送的建立/断开连接的确认信号。控制字的Bit7、6、5、4、3、2=111111用来标示本控制字;Bit10=00表示确认断开连接,Bit0=01表示确认建立连接。
(3)3类:初始化阶段状态帧
包括帧标志、受控端地址、帧信息和帧校验四部分。其中,帧信息由一个字节的控制字和n字节的机床当前状态数据组成,机床当前状态数据的长度n与机床的轴数有关,它包括数据长度(占1字节)、和各轴的位置和速率字段(所占长度可配置)。
(4)4类:初始化阶段状态收到确认帧
短帧结构,只有4个字节,包括帧标志、受控端地址、控制字和帧校验四部分,其中控制字的Bit7、6、5、4、3、2=111000用来标示本控制字,Bit00=00表示确认收到机床当前状态数据。
(6)5类:数据通信阶段下行帧
下行为施控端向受控端的传输方向。包括帧标志(1字节)、受控端地址(1字节)、帧信息和帧校验(1字节)四部分。其中,帧信息的长度和结构可自行配制和定义,本专利给出一种定义方法作为参考,将帧信息分为控制字和数据两部分,控制字占1个字节,数据占4个字节。控制字的Bit7、6=00为本控制字标识位;Bit5-3表示最新收到的帧的帧序号Nr,它表示序号为(Nr-1)的帧以及在这以前的各帧都已正确无误地收到了,实际上是作为收到的数据帧的确认帧;Bit2-0表示当前所发送的帧的序号Ns,该序号用于无线传输过程中的差错控制,即收端必须按序号0-7顺序接收帧,如果出现所接收的帧的序号顺序混乱,则表示传输过程出现帧丢失,要进行相应出错处理。数据部分包括1个字节的轴选择、1个字节的倍率及按键信息、和2个字节的手摇脉冲发生器的数据。
(6)6类:数据通信阶段上行帧
上行为受控端向施控端的传输方向。包括帧标志(1字节)、受控端地址(1字节)、帧信息和帧校验(1字节)四部分。其中帧信息部分包括1个字节的控制字和6个字节的数据。其中,控制字的Bit7、6=00为本控制字标识位;Bit5-3表示最新收到的帧的帧序号Ns,Bit2-0表示当前所发送的帧的序号Nr。数据部分包括2个字节的当前被控轴的速率和4个字节的当前被控轴的位置。

Claims (10)

1.一种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它包括施控端,施控端包括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和输入模块,其特征在于:
施控端还包括一号无线收发芯片和显示模块;
所述一号无线收发芯片、显示模块以及脉冲信号发生模块、输入模块都分别与一号微处理器连接,一号无线收发芯片还与一号天线连接;
还包括受控端:
受控端包括依次连接的二号微处理器、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和二号天线;
所述施控端的一号无线收发芯片与受控端的二号无线收发芯片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连接;
所述受控端的二号微处理器通过并行或串行总线与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其特征在于:
施控端的各模块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为:
脉冲信号发生模块、输入模块、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一号微处理器的三个输入端,一号微处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显示模块和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一个输入端,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一号天线的输入端,一号天线的输出端连接一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入端;
受控端的各模块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为:
二号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入端,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二号天线的输入端,二号天线的输出端连接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入端,二号无线收发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二号微处理器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模块上设置有用于数控机床轴的选择的旋钮和用于倍率选择的旋钮,还设有用于数控机床的运动状态控制的按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信号发生模块是脉冲信号发生器;所述显示模块是LCD显示模块。
5.一种利用上述权利要求所述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利用施控端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和B.将数控机床信息显示在显示模块上的方法;
A.利用施控端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依次包括A-1.施控端向受控端发送数据过程,和A-2.受控端接收数据过程,依次如下:
A-1.施控端向受控端发送数据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施控端的一号微处理器定时扫描输入模块和脉冲信号发生模块;
b.当检测到这些模块有数据输入后读取数据;
c.一号微处理器将数据载入一号无线收发芯片;
d.控制一号无线收发芯片发射数据,然后返回a步骤;
A-2.受控端接收数据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e.受控端等待接收数据;
f.受控端的二号无线收发芯片接收数据;
g.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将数据传递到二号微处理器;
h.二号微处理器再将数据传递给数控系统,然后返回e步骤;
B.将数控机床信息显示在显示模块上的方法:依次包括B-1.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数据过程,和B-2.施控端接收数据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的过程,依次如下:
B-1.受控端向施控端发送数据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i.受控端的二号微处理器定时扫描数控系统;
j.二号微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控机床数据信息载入二号无线收发芯片;
k.控制二号无线收发芯片发射数据,然后返回i步骤;
B-2.施控端接收数据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的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l.施控端等待接收数据;
m.施控端的一号无线收发芯片接收数据;
n.一号无线收发芯片将数据传递到一号微处理器;
o.一号微处理器再将数据传递到显示模块并显示,然后返回1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利用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c步骤中,一号微处理器向一号无线收发芯片载入的数据中,包括受控端的地址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利用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f与g步骤之间以及m与n步骤之间分别加入下述过程:
判断接收到的地址信息与该受控端的地址是否一致?
是,继续;
否,将数据丢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利用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c步骤中,一号微处理器向一号无线收发芯片载入的数据中,包括对该数据的校验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利用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f与g步骤之间以及m与n步骤之间分别加入下述过程:
判断校验信息是否正确?
是,继续;
否,将数据丢弃。
10.根据权利要求5、6、7、8或9所述利用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b步骤与c步骤之间加入:一号微处理器将数据按照数控系统所要求的格式打成一个数据包;
相应地,在h步骤之后加入:数控系统对数据包进行解包。
CNA2007100512743A 2007-01-17 2007-01-17 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及利用其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 Pending CN1010088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512743A CN101008844A (zh) 2007-01-17 2007-01-17 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及利用其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512743A CN101008844A (zh) 2007-01-17 2007-01-17 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及利用其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8844A true CN101008844A (zh) 2007-08-01

Family

ID=3869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512743A Pending CN101008844A (zh) 2007-01-17 2007-01-17 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及利用其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0884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8553A (zh) * 2015-10-13 2016-01-2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双控制器同步轮廓控制方法
CN108021049A (zh) * 2017-12-26 2018-05-11 宣城新维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安全阀远程控制方法
CN110895402A (zh) * 2019-10-11 2020-03-20 沈阳华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手持单元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8553A (zh) * 2015-10-13 2016-01-2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双控制器同步轮廓控制方法
CN108021049A (zh) * 2017-12-26 2018-05-11 宣城新维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安全阀远程控制方法
CN110895402A (zh) * 2019-10-11 2020-03-20 沈阳华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手持单元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1637C (zh) 基于光纤的高速串行工业实时通信总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453698U (zh) 一种运载火箭动力测控系统
CN104301151A (zh) 电力通信网移动运维系统及方法
CN102005997A (zh) 一种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2143458A (zh) 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中gsm短消息传输的多协议转换器
CN102332971A (zh) 数控系统现场总线全双工可靠通信方法
CN101008844A (zh) 数控机床无线手操盒系统及利用其控制数控机床的方法
CN102497648B (zh) 实现远程调试的装置及方法
CN101047447B (zh) 基于光纤的点对点工业串行实时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486655U (zh) 一种远程无线模块连接装置
CN103280090A (zh) 一种移动采集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52113B (zh) 一种多无人机与多智能车混合编队通信方法
CN102608936A (zh) 热水器控制主板与显示面板通讯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468041A (zh) 一种基于swp数据链路的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3107831B (zh) 一种基于2.4g单向无线通信协议的数据双向传输方法
CN202872768U (zh) 一种雷达天线指向信息转发装置
CN103064810A (zh) 一种实现卫星串口通信的方法
CN109243168B (zh) 一种具有红外通信功能的断路器系统的连接调试方法
CN102932023B (zh) 一种雷达天线指向信息转发方法
CN202906948U (zh) 基于modbus_RTU总线的通讯装置
CN201054591Y (zh) 一种基于光纤的点对点工业串行实时通信系统
CN101056157B (zh) 一种传输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10371B (zh) 电视机以及电视机内芯片的通信方法
CN103957145A (zh) 带双主控模块的can总线中继器及其数据中转方法
CN100459772C (zh) 基于gsm和cdma短消息的双模无线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