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5144A -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5144A
CN101005144A CNA2007100192872A CN200710019287A CN101005144A CN 101005144 A CN101005144 A CN 101005144A CN A2007100192872 A CNA2007100192872 A CN A2007100192872A CN 200710019287 A CN200710019287 A CN 200710019287A CN 101005144 A CN101005144 A CN 101005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s
ammonia
outlet
inl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192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4646C (zh
Inventor
程文龙
孟广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to CNB2007100192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4646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05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5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46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46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特征是燃料电池输出电能后产生的高温废气进入换热器,预热供给燃料电池的燃料气和空气,也加热进入其中的回水供热;废气随后驱动由蒸气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构成的氨吸收制冷系统制冷;通过与吸收器和蒸发器之间的液氨管道相连的液氨储存罐,分别与吸收器和蒸气发生器之间的浓氨水管道、稀氨水管道相连的浓氨水储存罐、稀氨水储存罐进行储能;废气排空前也可进入水回收器,利用进入换热器之前的空气进行冷凝以回收水。该系统能够实现热电冷三联供,储能密度高,可回收排气中的水分,易于小型化和风冷化,可使能量利用效率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50-80%提高到80-92%。

Description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废热利用、热电冷联供、溶液蓄冷及回收燃料电池中水蒸气的小型分布式多功能能量系统。
背景技术:
据《燃料电池系统》(林维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29页)介绍,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气体燃料的化学能有50-80%转化为电能,其余部分转化为热随高温废气排放到环境中而得不到利用。另据《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衣宝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15页)介绍,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25千瓦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效率为53%,如以热水方式回收高温废气的余热,则总能量效率可达75%;如果和燃气轮机或者蒸汽轮机形成联合发电,则总能量效率可达80%。中国专利号02111642.3提出的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系统,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排气和部分天然气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热量来推动蒸汽轮机运转从而产生电能,这种联合循环发电方式可减少10%左右的燃料使用量。但是,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或蒸汽轮机联合发电的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小型的分布式能量系统也是应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除了利用电能和热能之外,往往还需要制冷,而采用上述技术在只需要冷能而对热能需求很少时,就不能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废热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
《应用热工程》(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6,Vol.26,1409-1419)介绍的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中,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提供电能而利用其产生的废热来推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产生冷能,从而实现热电冷联供;当该系统供能不足时,可以利用电网的电能进行补充;整个系统采用显热储能。但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不易实现小型化和风冷化,因此上述系统比较适用于输出功率较大的场合;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供电功率较小时,利用废热来实见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存在着一定困难;同时,采用显热储能出能密度小,储能效率低。
在海岛、沙漠等淡水缺乏地区,回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废气中的水蒸气非常重要。而在上述技术中,都没有回收废气中的水蒸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以克服现有三联供技术不易实现小型化和风冷化、能源利用效率低、储能密度低的缺陷。
本发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包括:空气吸气口(K1)与供空气管道相连的空气压气机(C1),其空气排气口(K2)通至换热器(H1)的空气入口(K3);换热器(H1)的空气出口(K4)经管道连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氧化气入口(K5);燃料吸气口(K6)与供燃料气管道相连的燃料气压气机(C2),其燃料排气口(K7)与换热器(H1)的燃气入口(K8)相连;换热器(H1)的燃气出口(K9)通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燃料气入口(K1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反应气排口(K11)通至燃烧器(B)的燃烧气进口(K12),燃烧器(B)的废气排口(K13)通至换热器(H1)的废气入口(K14);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H1)上设有热水出口(K15)连至热水供水管道,其水入口(K16)与水泵(P1)的出口(K17)相连,水泵(P1)的入口(K18)与回水管道相连;换热器(H1)的废气出口(K19)通至蒸气发生器(G)的热源气入口(K20),蒸气发生器(G)的热源乏气出口(K21)与环境相通;蒸气发生器(G)的初氨蒸气出口(K22)与精馏器(F)的初氨蒸气入口(K23)相连;精馏器(F)的氨液出口(K24)与蒸气发生器(G)的氨液入口(K25)相连;精馏器(F)的氨蒸气出口(K26)与冷凝器(C)的氨蒸气入口(K27)相连;冷凝器(C)的液氨出口(28)与液氨三通阀(F1)的入口(K29)相连;液氨三通阀(F1)的出口(K30)通过液氨节流阀(F2)与蒸发器(E)的液氨入口(K31)相连;液氨三通阀的旁通出口(K32)与液氨储存罐(T1)相连;蒸发器(E)的蒸气出口(K33)与吸收器(A)的蒸气入口(K34)相连;吸收器(A)的浓氨水出口(K35)与溶液泵(P2)的溶液入口(K36)相连;溶液泵(P2)的溶液出口(K37)与浓氨水三通阀(F3)的入口(K38)相连;浓氨水三通阀(F3)的出口(K39)与溶液换热器(H2)的浓氨水入口(K40)相连;浓氨水三通阀(F3)的旁通出口(K41)与浓氨水储存罐(T2)相连;溶液换热器(H2)的浓氨水出口(42)与蒸气发生器(G)的浓氨水入口(K43)相连;蒸气发生器(G)的稀氨水出口(K44)与溶液换热器(H2)的稀溶液入口(K45)相连;溶液换热器(H2)的稀溶液出口(K46)与稀氨水三通阀(F4)的入口(K47)相连;稀氨水三通阀(F4)的出口(K48)通过稀氨水节流阀(F5)与吸收器(A)的稀溶液入口(K49)相连;稀氨水三通阀(F4)的旁通出口(K50)与稀氨水储存罐(T3)相连。
可以在空气压气机(C1)的空气排气口(K2)与换热器(H1)空气入口(K3)之间增设水回收器(H3):该水回收器(H3)的空气入口(K54)与空气压气机(C1)的排气口(K2)相连;水回收器(H3)的空气出口(K55)与换热器(H1)的空气入口(K3)相连;水回收器(H3)的废气入口(K51)与蒸气发生器(G)的热源乏气出口(K21)相连;水回收器(H3)的回收水出口(K52)通过回收水阀门(F6)与回收水管道相连;水回收器(H3)的排气出口(K53)与环境相通。
本发明系统工作时,先将空气和燃料气分别经空气压气机(C1)和燃料气压气机(C2)增压,在热交换器(H1)内被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高温废气预热后,进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分别在氧化极和燃料极进行电化反应;反应后的气体进入燃烧器(B)中燃烧,所产生的高温废气在换热器(H1)中对来自空气压气机(C1)和燃料气压气机(C2)的空气和燃料气进行预热;当需要热水时,高温废气在换热器(H1)中还对水泵(P1)送来的回水进行加热,从而得到生活用热水以及供暖用水;
从换热器(H1)中出来的仍旧具有较高温度的废气进入蒸气发生器(G)中,将浓氨水加热后产生初氨蒸气进入精馏器(F),经精馏产生的氨水溶液返回蒸气发生器(G),而浓度更高的氨蒸气则进入冷凝器(C)冷凝成液氨;液氨通过液氨三通阀(F1)并经液氨节流阀(F2)节流后,进入蒸发器(E)中,从外界吸收热量而蒸发,变成氨蒸气,从而利用液氨蒸发吸热所产生的制冷效果为用户提供冷量;
蒸发器(E)所产生的氨蒸气进入吸收器(A)后被氨水溶液吸收成为浓氨水,由溶液泵(P2)提高压力后,通过浓氨水三通阀(F3)、经溶液换热器(H2)进入蒸气发生器(G)内,经加热后发生出的初氨蒸气送入精馏器(F),同时氨水溶液的浓度降低变成稀氨水,经过溶液换热器(H2)、稀氨水三通阀(F4),并通过稀氨水节流阀(F5)节流后,送入吸收器(A)中,重新参加对氨蒸气的吸收过程;在溶液换热器(H2)内,温度较低的浓氨水和温度较高的稀氨水发生热交换,使得进入蒸气发生器的浓氨水温度升高,而进入吸收器的稀氨水温度降低,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
由于本发明系统采取在冷凝器(C)与蒸发器(E)相连的液氨管道上液氨三通阀(F1)处,通过液氨储存管道与液氨储存罐(T1)相连;在吸收器(A)与蒸气发生器(G)之间的浓氨水管道上浓氨水三通阀(F3)处,通过浓氨水储存管与浓氨水储存罐(T2)相连;在吸收器(A)与蒸气发生器(G)之间的稀氨水管道上稀氨水三通阀(F4)处,通过稀氨水储存管与稀氨水储存罐(T3)相连;当制冷量大于需求时,可从浓氨水储存罐(T2)中抽取浓氨水,经浓氨水三通阀(F3)和从吸收器(A)中过来的浓氨水混合,送入蒸气发生器(G)中;浓溶液在蒸气发生器(G)产生的稀氨水除部分送到吸收器(A)外,其余部分经稀氨水三通阀(F4)储存在稀氨水储存罐(T3)中;从冷凝器(C)出来的液氨,除部分进入蒸发器(E)参入制冷外,多余部分经过液氨三通阀(F1)储存在液氨储存罐(T1)中;而当系统供冷量不足时,则将储存在稀氨水储存罐(T3)中的稀氨水和储存在液氨储存罐(T1)中的液氨取出,分别送到吸收器(A)和蒸发器(E)参入工作;吸收器(A)中产生的浓氨水除部分进入蒸气发生器(G)外,其余部分经浓氨水三通阀(F3)储存在浓氨水储存罐(T2)中。
所述冷凝器(C)、精馏器(F)和吸收器(A)可以采取水冷或风冷;向蒸发器(E)释放热量而降低温度的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环境的空气。
还可在空气压气机(C1)和换热器(H1)之间增加水回收器(H3),使空气在进入换热器(H1)进行预热之前,先进入水回收器(H3),利用从蒸气发生器(G)中出来的废气先进行第一次预热,同时把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体回收水,经阀门(F6)送入储水罐,剩下的废气经排气管道排出。
本发明系统由于在供冷方面采用氨水吸收式制冷,易于实现整个系统的小型化和风冷化;同时,由于采用了溶液储能,可实现系统供能的平衡;本发明适用于小型分布式热电冷三联供能量系统。与传统、常用的显热储能相比,本发明采用的这种溶液储能方式不仅储能密度大,而且把储能和制冷进行了巧妙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整个系统结构紧凑;本发明系统还增加了水的回收,既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同时在海岛、沙漠等缺水地区对于满足用户对淡水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除了可以满足用户对热、电、冷多种能量的需求外,还可以使能量利用效率从现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50-80%提高到80-92%。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
附图1给出了本发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的基本实施方式结构原理示意图。该系统主要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燃烧器(B),换热器(H1),空气压气机(C1),燃料气压气机(C2),水泵(P1),蒸气发生器(G),冷凝器(C),精馏器(F),蒸发器(E),吸收器(A),溶液泵(P2),溶液换热器(H2),液氨储存罐(T1),浓氨水储存罐(T2),稀氨水储存罐(T3),液氨三通阀(F1),液氨节流阀(F2),浓氨水三通阀(F3),稀氨水三通阀(F4),稀氨水节流阀(F5),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管路、线路和运行于其间的工质。各部件的连接方式是:空气吸气口(K1)与供空气管道相连的空气压气机(C1),其空气排气口(K2)通至换热器(H1)的空气入口(K3);换热器(H1)的空气出口(K4)经管道连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氧化气入口(K5);燃料吸气口(K6)与供燃料气管道相连的燃料气压气机(C2),其燃料排气口(K7)与换热器(H1)的燃气入口(K8)相连;换热器(H1)的燃气出口(K9)通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燃料气入口(K1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反应气排口(K11)通至燃烧器(B)的燃烧气进口(K12),燃烧器(B)的废气排口(K13)通至换热器(H1)的废气入口(K14);换热器(H1)上设有热水出口(K15)连至热水供水管道,其水入口(K16)与水泵(P1)的出口(K17)相连,水泵(P1)的入口(K18)与回水管道相连;换热器(H1)的废气出口(K19)通至蒸气发生器(G)的热源气入口(K20),蒸气发生器(G)的热源乏气出口(K21)与环境相通;蒸气发生器(G)的初氨蒸气出口(K22)与精馏器(F)的初氨蒸气入口(K23)相连;精馏器(F)的氨液出口(K24)与蒸气发生器(G)的氨液入口(K25)相连;精馏器(F)的氨蒸气出口(K26)与冷凝器(C)的氨蒸气入口(K27)相连;冷凝器(C)的液氨出口(28)与液氨三通阀(F1)的入口(K29)相连;液氨三通阀(F1)的出口(K30)通过液氨节流阀(F2)与蒸发器(E)的液氨入口(K31)相连;液氨三通阀的旁通出口(K32)与液氨储存罐(T1)相连;蒸发器(E)的蒸气出口(K33)与吸收器(A)的蒸气入口(K34)相连;吸收器(A)的浓氨水出口(K35)与溶液泵(P2)的溶液入口(K36)相连;溶液泵(P2)的溶液出口(K37)与浓氨水三通阀(F3)的入口(K38)相连;浓氨水三通阀(F3)的出口(K39)与溶液换热器(H2)的浓氨水入口(K40)相连;浓氨水三通阀(F3)的旁通出口(K41)与浓氨水储存罐(T2)相连;溶液换热器(H2)的浓氨水出口(42)与蒸气发生器(G)的浓氨水入口(K43)相连;蒸气发生器(G)的稀氨水出口(K44)与溶液换热器(H2)的稀溶液入口(K45)相连;溶液换热器(H2)的稀溶液出口(K46)与稀氨水三通阀(F4)的入口(K47)相连;稀氨水三通阀(F4)的出口(K48)通过稀氨水节流阀(F5)与吸收器(A)的稀溶液入口(K49)相连;稀氨水三通阀(F4)的旁通出口(K50)与稀氨水储存罐(T3)相连。
工作时,先将空气和燃料气分别经空气压气机(C1)和燃料气压气机(C2)增压,并在热交换器(H1)内被预热后,进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氧化气入口和燃料气入口,氧化极的空气与燃料极的燃料气参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化反应后形成的排气,在燃烧器(B)中燃烧,产生的高温废气进入换热器(H1)中,对来自空气压气机(C1)和燃料气压气机(C2)的空气和燃料气进行预热;也可对水泵(P1)送来回水进行加热,以得到生活用热水以及供暖用水供给用户使用。
从换热器(H1)中出来的仍具有较高温度的废气进入蒸气发生器(G)中,将浓氨水加热后产生初氨蒸气;初氨蒸气中氨的浓度较低,需进入精馏器(F)进行精馏,经精馏后所产生的氨水溶液返回蒸气发生器(G),而精馏得到的高浓度的氨蒸气则进入冷凝器(C)中被冷凝成液氨,通过液氨三通阀(F1)并经液氨节流阀(F2)节流后,进入蒸发器(E)中,从外界吸收热量而蒸发,变成氨蒸气,从而利用液氨蒸发吸热所产生的制冷效果为用户提供冷量;该蒸发器可以直接从环境中吸收热量来制冷,也可以从液体载冷剂中吸收热量再利用载冷剂为环境提供冷量;
蒸发器(E)中蒸发所产生的氨蒸气进入吸收器(A)后被吸收器(A)中的氨水溶液吸收,氨水溶液浓度增大成为浓氨水,经溶液泵(P2)提高压力后、经浓氨水三通阀(F3)、经溶液换热器(H2),在蒸气发生器(G)内经加热后发生出初氨蒸气;初氨蒸气送入精馏器(F),同时氨水溶液的浓度降低变成稀氨水;稀氨水经过溶液换热器(H2)、稀氨水三通阀(F4)并通过稀氨水节流阀(F5)节流后,送入吸收器(A)中,重新参加对来自于蒸发器(E)的氨蒸气的吸收过程;在前面所述的溶液换热器(H2)内,温度较低的浓氨水和温度较高的稀氨水发生热交换,使得进入蒸气发生器的浓氨水温度升高,而进入吸收器的稀氨水温度降低,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为了调节用能平衡,本发明系统中增加了储能系统:在所述冷凝器(C)与蒸发器(E)相连的液氨管道上的液氨三通阀(F1)处,通过液氨储存管道与液氨储存罐(T1)相连;在吸收器(A)与蒸气发生器(G)之间的浓氨水管道上的浓氨水三通阀(F3)处,通过浓氨水储存管与浓氨水储存罐(T2)相连;在吸收器(A)与蒸气发生器(G)之间的稀氨水管道上稀氨水三通阀(F4)处,通过稀氨水储存管与稀氨水储存罐(T3)相连。
当制冷量大于需求时,可从浓氨水储存罐(T2)中抽取浓氨水,经浓氨水三通阀(F3)和从吸收器(A)中过来的浓氨水混合,送入蒸气发生器(G)中;浓溶液在蒸气发生器
(G)产生的稀氨水除部分送到吸收器(A)外,其余部分经稀氨水三通阀(F4)储存在稀氨水储存罐(T3)中,从冷凝器(C)出来的液氨,除部分进入蒸发器(E)参入制冷外,其余部分经过液氨三通阀(F1)储存在液氨储存罐(T1)中;
而当系统供冷量不足时,可将储存在稀氨水储存罐(T3)中的稀氨水和储存在液氨储存罐(T1)中的液氨取出,分别送入吸收器(A)和蒸发器(E)参入工作,吸收器(A)中产生的浓氨水(11)除部分进入蒸气发生器(G)外,其余部分经浓氨水三通阀(F3)储存在浓氨水储存罐(T2)中。
所述冷凝器(C)、精馏器(F)和/或吸收器(A)可以采取水冷或风冷。
本实施例系统利用燃料和空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电化反应来为用户提供电能。由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在700℃~1000℃之间,温度较高,废气本身蕴藏着大量的热,同时,废气中还含有大量反应剩余的燃料气,这部分燃料气通过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热,在本实施例中,这部分热量除了对燃料气和空气进行预热外,还可直接为用户供热;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这部分热能为驱动能源,利用吸收式制冷原理,为用户提供制冷,从而实现热、电、冷三联供。
本实施例系统在夏天可以供电和制冷为主,在冬天则以供电和供热为主。由于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对热、电、冷需求是不同的,有时需要提供较大的电量,而此时对制冷量的需求并不大或者基本没有,这时如果关闭制冷系统,会造成大量的废热无处可用而损失掉;有时,对电能的需求不大,而对制冷量的需求较大,这时采用实施例1溶液储能,不仅可以实现系统供能的平衡,同时,该储能方式把储能和制冷的巧妙结合,储能密度大,使得整个系统结构紧凑。实施例1既能满足用户对热、电、冷这三种不同能量的需求,又能有效地提高整个能量系统的效率。本系统可以把单纯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效率从50-80%提高到80-92%。
实施例2、增加了水蒸气回收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增加了水蒸气回收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它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增加了水回收器(H3)。具体连结方式如图1中的虚线框内所示:水回收器(H3)的空气入口(K54)与空气压气机的排气口(K2)相连;水回收器(H3)的空气出口(K55)与换热器(H1)的空气入口(K3)相连;水回收器(H3)的废气入口(K51)与蒸气发生器(G)的热源出口(K21)相连;水回收器(H3)的回收水出口(K52)通过回收水阀门(F6)与回收水管道相连;水回收器(H3)的排气出口(K53)与环境相通。
经空气压气机(C1)增压后的空气在进入换热器(H1)进行预热之前,先进入换热器(H3),利用为蒸气发生器(G)提供热量后温度仍旧较高的废气先进行第一次预热,同时使得废气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其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体水,通过阀门(F6)经回收水管送入储水罐而加以利用,而剩余的废气经水回收器的排气出口排放到环境。
由于空气先利用温度较低的热源进行第一级预热后,再在高温热源下进一步预热,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并在对空气进行第一次预热的同时,还从废气中得到了优质的淡水;这对于本系统在海岛、沙漠等严重缺水的地方应用尤具重要意义。

Claims (2)

1、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包括:空气吸气口(K1)与供空气管道相连的空气压气机(C1),其空气排气口(K2)通至换热器(H1)的空气入口(K3);换热器(H1)的空气出口(K4)经管道连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氧化气入口(K5);燃料吸气口(K6)与供燃料气管道相连的燃料气压气机(C2),其燃料排气口(K7)与换热器(H1)的燃气入口(K8)相连;换热器(H1)的燃气出口(K9)通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燃料气入口(K1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反应气排口(K11)通至燃烧器(B)的燃烧气进口(K12),燃烧器(B)的废气排口(K13)通至换热器(H1)的废气入口(K14);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H1)上设有热水出口(K15)连至热水供水管道,其水入口(K16)与水泵(P1)的出口(K17)相连,水泵(P1)的入口(K18)与回水管道相连;换热器(H1)的废气出口(K19)通至蒸气发生器(G)的热源气入口(K20),蒸气发生器(G)的热源乏气出口(K21)与环境相通;蒸气发生器(G)的初氨蒸气出口(K22)与精馏器(F)的初氨蒸气入口(K23)相连;精馏器(F)的氨液出口(K24)与蒸气发生器(G)的氨液入口(K25)相连;精馏器(F)的氨蒸气出口(K26)与冷凝器(C)的氨蒸气入口(K27)相连;冷凝器(C)的液氨出口(28)与液氨三通阀(F1)的入口(K29)相连;液氨三通阀(F1)的出口(K30)通过液氨节流阀(F2)与蒸发器(E)的液氨入口(K31)相连;液氨三通阀的旁通出口(K32)与液氨储存罐(T1)相连;蒸发器(E)的蒸气出口(K33)与吸收器(A)的蒸气入口(K34)相连;吸收器(A)的浓氨水出口(K35)与溶液泵(P2)的溶液入口(K36)相连;溶液泵(P2)的溶液出口(K37)与浓氨水三通阀(F3)的入口(K38)相连;浓氨水三通阀(F3)的出口(K39)与溶液换热器(H2)的浓氨水入口(K40)相连;浓氨水三通阀(F3)的旁通出口(K41)与浓氨水储存罐(T2)相连;溶液换热器(H2)的浓氨水出口(42)与蒸气发生器(G)的浓氨水入口(K43)相连;蒸气发生器(G)的稀氨水出口(K44)与溶液换热器(H2)的稀溶液入口(K45)相连;溶液换热器(H2)的稀溶液出口(K46)与稀氨水三通阀(F4)的入口(K47)相连;稀氨水三通阀(F4)的出口(K48)通过稀氨水节流阀(F5)与吸收器(A)的稀溶液入口(K49)相连;稀氨水三通阀(F4)的旁通出口(K50)与稀氨水储存罐(T3)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特征在于所述在空气压气机(C1)的空气排气口(K2)与换热器(H1)空气入口(K3)之间增设水回收器(H3),该水回收器(H3)的空气入口(K54)与空气压气机(C1)的排气口(K2)相连;水回收器(H3)的空气出口(K55)与换热器(H1)的空气入口(K3)相连;水回收器(H3)的废气入口(K51)与蒸气发生器(G)的热源乏气出口(K21)相连;水回收器(H3)的回收水出口(K52)通过回收水阀门(F6)与回收水管道相连;水回收器(H3)的排气出口(K53)与环境相通。
CNB2007100192872A 2007-01-12 2007-01-12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64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192872A CN100454646C (zh) 2007-01-12 2007-01-12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192872A CN100454646C (zh) 2007-01-12 2007-01-12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5144A true CN101005144A (zh) 2007-07-25
CN100454646C CN100454646C (zh) 2009-01-21

Family

ID=38704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1928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646C (zh) 2007-01-12 2007-01-12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4646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534B (zh) * 2008-01-31 2010-12-1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
CN101246980B (zh) * 2008-03-26 2011-07-2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热电材料联合发电系统
CN104282924B (zh) * 2013-07-01 2016-09-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燃烧焦炉煤气的高效燃料电池联合循环工艺系统
CN106759662A (zh) * 2017-02-28 2017-05-31 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回收装置
CN107093757A (zh) * 2017-05-23 2017-08-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废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9194283A (zh) * 2018-10-23 2019-01-11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网型风光储多能互补电热水气联供系统
CN113451612A (zh) * 2021-06-08 2021-09-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绿色高效的电力-氨-电力能源系统
CN113776212A (zh) * 2021-08-28 2021-12-10 程霞 一种具有冷凝液净化及配比结构的氨制冷压缩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43821A1 (de) * 1986-11-05 1988-05-19 Kloeckner Ferromatik Desma Formenstationen, insbesondere fuer rundtischanlagen, zum anformen von schuhsohlen mit einer laufsohle aus elastomer und einer zwischensohle aus einem zu polyurethan ausreagierendem gemisch aus isocyanat und polyol an schuhschaefte
US6376114B1 (en) * 2000-05-30 2002-04-23 Utc Fuel Cells, Llc Reformate fuel treatment system for a fuel cell power plant
CN1283018C (zh) * 2004-11-04 2006-11-01 上海交通大学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燃气轮机顶层循环热电冷联供系统
CN201025418Y (zh) * 2007-01-12 2008-02-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534B (zh) * 2008-01-31 2010-12-1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
CN101246980B (zh) * 2008-03-26 2011-07-2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热电材料联合发电系统
CN104282924B (zh) * 2013-07-01 2016-09-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燃烧焦炉煤气的高效燃料电池联合循环工艺系统
CN106759662A (zh) * 2017-02-28 2017-05-31 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回收装置
CN107093757A (zh) * 2017-05-23 2017-08-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废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7093757B (zh) * 2017-05-23 2023-05-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废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9194283A (zh) * 2018-10-23 2019-01-11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网型风光储多能互补电热水气联供系统
CN113451612A (zh) * 2021-06-08 2021-09-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绿色高效的电力-氨-电力能源系统
CN113451612B (zh) * 2021-06-08 2022-08-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绿色高效的电力-氨-电力能源系统
CN113776212A (zh) * 2021-08-28 2021-12-10 程霞 一种具有冷凝液净化及配比结构的氨制冷压缩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54646C (zh) 2009-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4646C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系统
CN108005742B (zh) 可部分回收利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驱动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10544786B (zh)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706431B (zh) 一种基于外部重整的sofc功冷联供系统
CN105576269A (zh) 一种固定式的微型燃料电池热电联产装置的热控制系统
CN104835976A (zh) 一种利用相变冷却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CN102456897B (zh) 燃料电池电热冷联供系统
CN201025418Y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装置
CN100565998C (zh) 一种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方法及其系统
CN106252693A (zh) 电池系统
CN101418997A (zh) 一种利用燃料电池堆反应热的喷射式制冷装置
CN110986419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能源的数据中心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11106364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101517795A (zh) 操作与吸收式冷凝器结合的燃料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204668398U (zh) 一种利用相变冷却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CN113745567B (zh) 一种基于相变储能的燃料电池电源系统
CN215863668U (zh) 热冷电联供系统
CN114244274A (zh) 一种冷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温差发电耦合系统
CN210861803U (zh) 一种紧凑型百kw-mw级sofc冷热电系统
CN113865144A (zh) 一种零碳排放的制冷系统
CN103259029A (zh)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108167088B (zh) 热源转换装置及泛能站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112161319A (zh) 一种便携式铝-空燃料电池和热泵耦合循环制热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9696490U (zh) 一种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114413505B (zh) 一种利用燃料电池余热的复合吸收式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1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