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6335B - 信号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号记录设备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6335B
CN1006335B CN88100150A CN88100150A CN1006335B CN 1006335 B CN1006335 B CN 1006335B CN 88100150 A CN88100150 A CN 88100150A CN 88100150 A CN88100150 A CN 88100150A CN 1006335 B CN1006335 B CN 10063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ecord
circuit
order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8100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8100150A (zh
Inventor
井上修二
大沢秀树
中川进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272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1258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0021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6483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0052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317320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0052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317320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5358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4432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88100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81001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06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6335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2Analogu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2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tap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05Reproducing at a different information rate from the information rate of recording
    • G11B27/007Reproducing at a different information rate from the information rate of recording reproducing continuously a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i.e. repea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22Electronic editing of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24Electronic editing of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tap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40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45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e.g. HDD for fast access, optical discs for long term storage or tapes for backup
    • G11B2220/455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e.g. HDD for fast access, optical discs for long term storage or tapes for backup said record carriers being in one device and being used as primary and secondary/backup media, e.g. HDD-DVD combo device, or as source and target media, e.g. PC and portable play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6Monitoring, i.e. supervising the progress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信号记录设备包括在信号产生过程中发现需要记录某一信号时加以操纵的操作部分、用以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信号转换电路、有一定容量用以临时存储来自转换电路的数字信号随后将该信号馈给记录头的存储电路和用以控制信号存储在内且从其中读出信号的存储电路的主控制电路。记录媒体驱动系统根据操作部分提供的记录起动指令投入工作,与此同时,从操纵操作部分之前的预定时间起从存储电路中以再生的形式读出该信号,然后记录在媒体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诸如磁带录音机、磁带录象机和光盘记录设备等信号记录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暂时存储记录信号用的存储电路,然后将该记录信号读出,用记录头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设备。
想用以磁带作为信号记录媒体的磁带录音机录下某一会议上所讨论的内容时,若试图录下自始至终整个会议期间的讲话,就需要有足够长的磁带。有可能磁带不够长,以致不能录下整个会议的内容。此外录音之后为记下讲话内容而重放录音带时,也需要有与录音时所需要的同样长的时间来播放录音带。由于录音带含有无需作记录的无声部分或信号部分,这些部分的重放导致时间上的浪费。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人提出过图6所示的那种结构的录音机(已实审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昭56-433)。
该录音机有一个记录信号发生器1,经记录放大器13连接到信号记录头4,记录放大器13的一个输出端通过检测控制电路50连接到包括一个走带电动机的驱动系统6。只有当放大器13的输出电平高于某预定电平时,控制电路50才连续将驱动指令馈给驱动系统6。因此,在会议过程中讲话中断而放大器13的输出电平降低到低于该预定电平时,磁带就自动停下来。这一下就消除了磁带拥有无声部分的可能性。
然而这种录音机也只能适应在讲话中断期间使磁带停下来的情况,因此仍然存在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重放信号的问题,因为在已录下的讲话中有一些部分以后可能会发现是无需作记录的。
在磁带录音机上加设快速接通和断开磁带驱动系统用的开关时,使用者就可以在会议过程中接通和断开开关,以便只录下所需要的讲话部 分,从而缩短重放时间。可是这一下使用者就总是要在一听到所需用的讲话部分时接通该开关,结果产生了这样的缺点:不能录下待录制部分的开头部分。
日本专利申请昭60-147951公开了一种磁带记录设备,它包括A/D变换器、D/A变换器、存储器和控制部分等。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信号记录设备,例如磁带录音机,该信号记录设备具有一操作部分和一存储电路,操作部分是在信号产生过程中需要在磁带或类似的信号记录媒体上录音或录下声音信号时加以操纵的,存储电路则始终在更新存储内容的同时存储待录下的信号。记录媒体只有当操作部分受操纵时才被驱动,与此同时,信号就从操纵操作部分之前的预定时限以再生的方式从存储电路中被读出,并记录在媒体上,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参看图1。本发明的信号记录设备具有发生器1、信号转换电路2和存储电路3。发生器1用以产生记录信号。信号转换电路2连接到发生器1上,用以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电路3具有特定的容量,插接在信号转换电路2和信号记录头4之间,用以存储从转换电路2传来的数字信号。
信号系在主控制电路5的控制下写入存储电路3中,并从存储电路3中读出的。数字信号系连续写入存储电路3中,并在写入之后某一预定的存储时间T(例如8秒)连续加以读出,再馈到记录头4上。
该设备包括一媒体驱动系统6。媒体驱动系统6在具有操作开关7等的操作部分被接通时开始工作,在断开操作部分时停止工作。
因此在准备在媒体上记录下来的重要信号部分产生之后迅速地接通操作开关7时,该设备就从操纵开关7之前预定的时限起(即从识别该信号部分之前的时候起)开始记录该信号。此外,当无需将所产生的信号记录在媒体上时,可以断开操作开关7,使驱动系统6停止工作。这 样就避免录下不需要的信号部分。
因此本发明的信号记录设备能适应这样的情况,即能在媒体上只录下使用者认为重要的全部信号部分,因而可以在重放时不致浪费时间。所以本设备适宜录下讨论内容或讲座内容,或者,若它是一个磁带录象机则可用以进行剪辑录象。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信号记录设备基本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普通设备的方框图。
图2至5是体现本发明用作磁带录音机的信号记录设备示意图。下面详细介绍这些实施例。
(一)第一实施例(图2)
作为记录信号发生器的传声器11其输出端通过前置放大器12、选择开关71和记录放大器13连接到信号记录头4上。
用以驱动信号记录媒体(即磁带)的系统6包括一走带电动机62、一电源63、一控制开关64和一电源开关65,以及一电动机控制电路61。走带电动机62连接到恒速走带用的主动轮(图中未示出)上。电源开关65用以断开或接通电动机的供电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61则用以控制开关64。按压记录按钮或重放按钮时,电源开关65闭合。
信号经前置放大器12放大后加到作为信号转换电路使用的第一声音转换电路21,从而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馈到由主控制电路5控制供存储和读出之用的存储电路3中。信号从存储电路3被读出之后加到第二声音转换电路22上,由第二转换电路22转换成原来的模拟信号,即声信号。
存储电路3包括,例如,一个256千位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所输入的数据系存储在存储器数目递增的诸地址中,当达到最大数的地址时,数据下一步就反复存储在最小数的地址。数据先是在待书写数据的地址上从存储电路读出,然后逐个地址地读出。因此来自第一声音转换电路21的数字信号不断地存储在存储电路3中,在书写之后某一预定存储时段T(约8秒钟)中连续地被读出,然后发送到第二声音转换电路22。
介在前置放大器12和记录放大器13之间的选择开关71有一个第一输入端子Ta、一个第二输入端子Tb和一个公共输出端子Tc,前置放大器12的输出端子接到第一输入端子Ta上,第二声音转换电路22的输出端子接到第二输入端子Tb上,记录放大器13则接到公共输出端子Tc上。
主控制电路5连接有一个作为操作部分的操作开关7和一个计时电路51,计时电路51用以设定等于存储电路3的存储时限T的延迟时间D。开关7打开时,计时电路51开始往前计数延迟时间D,不断往主控制电路5加保持信号,直到延迟时间D期满为止,结果在开关7打开之后延迟时间D消逝时,主控制电路5给电动机控制电路61下达断电的指令,从而使控制开关64打开。延迟时间D可以大于存储持续时间T。
主控制电路5连接有一个耦合开关80,耦合开关80与选择开关71耦合工作。当选择开关71在端子Tb上闭合时,耦合开关80也同时在其端子Tb上闭合,从而使主控制电路5进入控制状态,以便如下面即将谈的那样使用存储电路3进行记录(以下称之为“存储记录”),给电动机控制电路61馈上打开控制开关64的控制信号。
下面谈谈本设备的一般记录操作和存储记录操作。
一般记录操作:
不使用存储电路3进行一般记录操作时,先在端子Ta合上选择开关71,如图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耦合开关80在端子Ta闭合,使控制开关 64闭合。
当按压操作盘(图中未示出)上的记录按钮使磁带录音机置于记录状态时,电源开关65闭合,从而使电动机62通电,使磁带走带。
声信号经传声器11转换成电信号之后由前置放大器12放大,经由选择开关71馈送到记录放大器13。来自放大器13的信号加到信号记录头4,由此记录在磁带上。
在一般记录操作过程中,存储电路3和两个声音转换电路21、22都保持在不工作状态。
存储记录操作:
进行存储记录操作时,在端子Tb合上选择开关71,于是录音机置于记录状态。借助开关71,耦合开关80在端子Tb闭合,使主控制电路5进入存储记录的控制状态,并使控制开关64打开。
在主控制电路5的控制下,存储电路3和两个声音转换电路21、22投入工作。第一声音转换电路21将来自前置放大器12的输出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来自第一声音转换电路21的数字信号存储在存储电路3中。这之后经过预定的时限(8秒),存储在电路3中的信号被读出,并传送到第二声音转换电路22中,借助于第二声音转换电路22进行数-模转换。因此,从前置放大器12出来的输出信号,经8秒延迟,由第二声音转换电路22作为声信号产生出来,然后经由选择开关71和记录放大器13加到信号记录头4上。
这时控制开关64打开,使走带电动机62保持断电,使磁带保持不动,不让记录头4记录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在会议的过程中发现想要记录的讲话部分,使用者可尽快地合上操作开关7,从而使控制开关64闭合,使走带电动机62通电。于是磁带走带,使记录头4将信号记录在磁带上。操纵操作开关7时记录在磁带上的声信号部分并不是该时所产生的声信号,而是该 时以前8秒钟传声器11所产生的声信号,因此使用者在操作之前8秒钟的时限期间所听到的讲话部分将被记录在磁带上。
不需要录下以后的信号时,使用者可打开操作开关7,于是计时电路51往前计数延迟时间D(8秒钟),不断给主控制电路5馈送保持信号,直到8秒钟过去为止,并在延迟时限期间保持控制开关64闭合。因此磁带在控制开关7受操纵之后走带8秒钟。于是在受操纵之前存储在存储电路3中的全部信号都记录在磁带上。
8秒时限期满时,主控制电路5给电动机控制电路61下达断电指令,从而使控制开关64打开,使磁带停下,并使录音机进入不记录的备用状态。在此状态下,磁带不动,而存储电路3和两个声音转换电路21、22都工作。因此当如前述令操作开关7闭合时,就可以把讲话的重要部分在会议的过程中全部记录在磁带上。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是专为录音而设计的,下面将谈到的第二至第四个实施例则装的是录音和重放头41,以此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信号记录头4。因此本发明体现为不仅是录制信号用的而且也是重放信号用的磁带录音机。图2至图5中同类的部件采用同样的编号,不再加以介绍。
(二)第二实施例(图3)
传声器11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的记录端子Tr上。转换开关8的公共端子Tc经由前置放大器12、第一控制开关78、可变电阻器93和重放放大器91连接到扬声器9上,扬声器系用作外部输出装置。开关8还有一个连接到第二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1的记录端子Tr的重放端子Tp。开关81的公共端子Tc接地。开关81的重放端子Tp和一个记录端子Tr连接到记录-重放头41的相应端子上。
前置放大器12的输出端子经由记录放大器13连接到第一选择开关72的第一输入端子Ta上。开关72的公共输出端子Tc连接到头41上。
第二声音转换电路22的一个输出端子连接到第三记录-重放转换开 关82的公共端子Tc上。开关82的一个重放端子Tp通过第一重复/暂停开关85连接到可变电阻器93的输入端子上。开关82的一个记录端子Tr经由第二控制开关79连接到第一选择开关72的第二输入端子Tb上。
扬声器9信号端子的一端连接到重放放大器91的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具有一接地重放端子Tp的第四记录-重放开关83的公共端子Tc。当磁带录音机处于记录状态时,转换开关83切断通过扬声器9的信号通路,避免扬声器发出任何声音,从而防止产生啸声。
主控制电路5连接有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4,开关84与操作板上的状态转换开关配合工作。第一和第二控制开关78、79由主控制电路5控制。主控制电路5中装有计时电路,用以往前计数存储电路3的存储持读时间T。
参看信号记录媒体驱动系统6。在控制开关64和电源开关65之间插接有第二重复/暂停开关86,开关86的第一端子Ta连接到控制开关64上,公共端子Tc连接到电源开关65上,第二端子Tb则直接连接到主控制电路5。公共端子Tc经由第二选择开关73连接到电路5。
第一至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81、82、83和84工作时彼此相联系,在信号记录状态下在端子Tr闭合,在信号重放状态下在端子Tp闭合。第一选择开关72工作时也与第二选择开关73相联系,第一重复/暂停开关85则与第二重复/暂停开关86相联系。
上述设备在一般重放、重复重放、一般记录、存储记录和从一般重放转换到存储记录时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般重放操作:
在停止状态下,第一至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81、82、83和84在端子Tp闭合,如图所示,第一控制开关78和控制开关64则保持闭合。
当在操作盘上操作将设备从此状态置于重放状态时,电源开关65闭合,通过第二重复/暂停开关86和控制开关64供电给走带电动机62,使 磁带开始走带。
记录-重放头41从磁带重放出来的信号通过第一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前置放大器12和第一控制开关78,并加到可变电阻器93上,从而调节信号电平。来自电阻器93的输出信号经由重放放大器91加到扬声器9上,于是扬声器9发出声音。
这样,从磁带重放出来的信号就可以语音或音响的方式听出来。在重放操作过程中,前置放大器12的输出信号经由第一声音转换电路21馈到存储电路3,以便以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备用状态下的8秒周期时间更新存储电路3中的数据。
重复重放操作:
本实施例的磁带录音机可置于重复重放状态,在该状态中,操作者原来漏听的讲话部分可以在记录下已录制的讲话时予以重放。
重复重放是在上述一般重放状态下进行的,这时令第一和第二重复/暂停开关85、86在Tb端子闭合。这一下使走带电动机62断电,同时转换信号C被馈送到主控制电路5上,从而使电路5置入重复重放控制状态。于是第一控制开关78打开,使存储电路3不保持存储操作,但容许反复从存储电路3读出数据。
存储电路3中已存储有过去重放8秒钟的信号。从存储器3读出的数字信号由第二声音转换电路22转换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通过第三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2、第一重复/暂停开关85、可变电阻器93和重放放大器91,再传送到扬声器9,从而使扬声器9反复发出相应于存储在存储电路3中的8秒信号部分的讲话部分。在重复重放操作的过程中,磁带录音机暂停,磁带不动。另一方面,若第一和第二重复/暂停开关85、86在此状态下在Ta端子闭合,则磁带就在主控制电路5的控制下走带,进行一般重放操作。
一般记录操作:
在一般记录操作时,设备系置于记录状态,第一和第二选择开关72、73在Ta闭合,如图所示,从而使电源开关65闭合,使磁带走带。同时第一至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81、82、83和84在Tr闭合。
来自传声器11的输出信号通过第一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前置放大器12、记录放大器13和第一选择开关72,然后馈到记录-重放头41,由记录-重放头41将信号记录在磁带上。这时,通过扬声器9的信号通道为第四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3所切断,因此扬声器9没有声音发出,避免了啸声。
存储记录操作:
存储记录是在在Tb合上第一和第二选择开关72、73之后将设备置于一般记录状态进行的。这使主控制电路5进入存储记录的控制状态,使电源控制开关64打开,使第二控制开关79闭合。
此外,在主控制电路5的控制下,存储电路3和两个声音转换电路21、22投入工作,结果使第二声音转换电路22提供前置放大器12的输出信号,作为声信号延迟8秒钟。此信号经由第三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2、第二控制开关79和第一选择开关72加到记录-重放头41上。
这时,控制开关64打开,磁带不动,因而头41不在磁带上记录信号。
若在会议过程中在此状态下有想要记录的讲话部分,则尽快地合上操作开关7,从而使控制开关64闭合,使走带电动机62通电,从而驱动磁带,并促使头41在磁带上记录信号。所记录的信号和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包含在合上开关7之前的8秒钟时限内所发出的信号部分。
当不需要记录以后的讲话时,操作开关7就从那时之后8秒钟左右打开,从而使操纵开关之前已记录在存储电路3中的全部信号就记录在磁带上。
从一般重放转换到存储记录:
当在上述一般重放操作的过程中在Tb合上第一和第二选择开关72、 73并合上操作开关7之后设备置于记录状态时,就可把设备直接从一般重放情况转换到存储记录状态。
上述步骤使第一至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81、82、83和84在Tr闭合,从而将主控制电路5置于存储记录的控制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记录-重放头41设在记录信号通道的第二控制开关79在主控制电路5控制下进行转换程序之后保持打开8秒钟。这消除了在重放操作过程中存储在存储电路3中的信号加到头41上的可能性。在经过8秒钟时限后,第二控制开关79闭合,开始进行存储记录。
无论是一般记录操作或是存储记录操作过程中都可以合上第二重复/暂停开关86使磁带录音机暂停。
当第二实施例从重放操作转换到存储记录操作时,可以在与存储电路3的存储持续时间T相同的一段时间内防止记录信号加到记录-重放头上,因而在重放过程中存储在存储电路中的信号不会记录在磁带上,从而具有在转换过程中不出问题的优点。
在上述转换程序中,第二控制开关79可使其保持打开的一段时间大于存储电路3的存储持续时间T。
(三)第三实施例(图4)
第三实施例总的说来在电路结构方面与第二实施例类似,只是可由主控制电路5控制的控制开关76系插接在前置放大器12与可变电阻器93之间。开关76的一个输入端子Tb经由第三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2和第一选择开关74连接到记录-重放头41上。具有接地公共端子Ta的第二选择开关75连接到主控制电路5。
第一和第二选择开关74、75是为进行重复重放操作/非操作的转换和进行重放操作的长/短重复时限转换而设的。进行记录操作时,这些开关是为进行存储记录操作/非操作的转换和进行长/短存储持续时间的转换而设的。这些开关个个都具有一个公共端子Ta、一个第一端子Tb、 一个第二端子Tc和一个第三端子Td。第一端子Tb在设备不处于重复操作或存储记录操作时连接到公共端子Ta,第二端子Tc在短时间重复重放和存储记录时应连接到公共端子Ta,第三端子Td则在长时间重复重放和存储记录时应连接到公共端子Ta上。选择开关74、75工作时彼此相联系。
暂停开关77设在主控制电路5与电动机控制电路61之间。
开关77具有分别连接到主控制电路5和电动机控制电路61的第一端子Ta和公共端子Tc,还有一个接地的第二端子Tb。
重复/记录开关87和发光二极管88连接到主控制电路5。开关87在起动重复重放、在取消该操作、在起动存储记录和在取消该操作时闭合。主控制电路5响应重复/记录开关87的操作时通过暂停开关77给电动机控制电路61馈送一个可转换成高电平或低电平的控制信号。
后面即将谈到,当设备从一般重放转换到存储记录时,主控制电路5在延迟预定时限的情况下适宜给电动机控制电路61发出一个高电平控制信号。
当磁带录音机处在重复重放或存储记录操作时,在高电平信号从主控制电路5往前送的情况下,发光二极管88导通。
设备在一般重放、重复重放、一般记录、存储记录和从一般重放转换到存储记录时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般重放操作:
在停止状态下,第一至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81、82、83和84在Tp闭合,控制开关76在Ta闭合,电源控制开关64闭合。
通过操纵操作盘将录音机从此状态转换到重放状态时,电源开关65闭合,从而磁带开始走带。
记录-重放头41从磁带重放的信号通过第一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前置放大器12、控制开关76、可变电阻器93和重放放大器91加到扬声器9,于是扬声器9发出声音。
重复重放操作:
重复重放是在一般重放状态下在第二端子Tc或第三端子Td合上第二选择开关75之后合上重复/记录开关87进行的。
举例说,当第二开关75在第二端子Tc闭合时,第一声音转换电路21和存储电路3在主控制电路5的控制下投入工作,从而使存储电路3中的数据逐个地址地被更新。重复/重放开关87在此状态下闭合时使主控制电路5进入重复重放的控制状态。于是控制开关76在Tb闭合,且去电动机控制电路61的输出信号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从而使控制开关64打开,使走带电动机62断电。此外,在第二声音转换电路22工作的情况下,存储电路3停止存储操作,使所存储的信号可以反复读出。
于是存储在存储器3中的8秒信号部分从扬声器9作为声音发出。在重复重放操作过程中,发光二极管88发亮,向使用者明显地表明磁带录音机处于重复重放操作。
当重复/记录开关87在重复重放过程中闭合时,控制开关76交替地在Ta闭合,去电动机控制电路61的输出信号变成高电平使走带电动机62通电,且使设备恢复到一般重放状态。
当在第二选择开关75在第三端子Td闭合的情况下进行重复重放时,存储电路3的存储持续时间加长,以延长的周期进行重复重放。
一般记录操作:
进行一般记录时,是如图所示在Tb合上第一和第二选择开关74、75之后将磁带录音机置于记录状态。于是电源开关65闭合,使磁带开始走带。与此同时,第一至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81、82、83和84在Tr闭合。
来自传声器11的输出信号经由第一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前置放大器12、记录放大器13和第一选择开关74馈到记录-重放头41上,以便记录在磁带上。
存储记录操作:
存储记录是在Td合上第一和第二选择开关74、75之后将磁带录音机置于一般记录状态进行的。这使主控制电路5进入存储记录的控制状态,使控制开关76在Tb闭合,并使电源控制开关64打开。
此外,存储电路3和两个声音转换电路21、22在主控制电路5的控制下投入工作,结果,放大器12的输出信号经8秒延时后加到记录-重放头41上。这时,电源控制开关64打开,磁带不动,因而没有信号记录在磁带上。
若在会议过程中在此状态下有想要记录的讲话部分,则快速合上重复/记录开关87,从而使控制开关64闭合,使走带电动机62通电,于是驱动磁带,促使头41在磁带上记录信号。所记录的信号与以上诸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包含合上开关87之前8秒钟时限内所发出的信号部分。在记录过程中,发光二极管发亮,表明记录在进行。
当不需要录下以后的讲话时,重复/记录开关87经约8秒之后被打开。这使去电动机控制电路61的信号以及去二极管88的信号变为低电平,使磁带停下来。与此同时,二极管88熄灭。
当在第二选择开关75在第三端子Td闭合的情况下进行存储记录时,存储记录可在长于给定给存储电路3的延迟时间下进行。
从一般重放转换到存储记录:
当在上述存储记录程序之后接着在Tc或Td合上第二选择开关75,且将磁带录音机置于重放状态时,主控制电路5就置于存储记录的控制状态,同时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4在另一个端子闭合,重复/记录开关87工作。这时,在该程序之后,从主控制电路5馈到电动机控制电路61的控制信号在低电平下保持8秒钟,然后转变为高电平。因此磁带有8秒钟时段保持不动,同时在重放被记录在磁带上的过程中声信号不存储在存储电路3中,如同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一样。
在上述一般记录或存储记录操作中,磁带录音机可通过令暂停开关77在Tb闭合使其暂停。
重复/记录开关87并不局限于自行返回开关,它可以是那一种经按压后保持在闭合位置的开关。
(四)第四实施例(图5)
第四实施例总的说来在电路结构上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只是第一和第二选择开关72、70具有端子Ta、Tb、Tc,且用以代替图4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选择开关74、75,操作开关89则用以代替重复/记录开关87,还有下面即将谈到主控制电路5的控制操作。
重放放大器91的输出端子上设有插座92,供插入耳机或类似的插头之用。
第一和第二选择开关72、70是想作为重复重放操作/非操作的转换和存储记录操作/非操作转换之用。
这些开关个个都具有公共端子Ta、第一端子Tb和第二端子Tc。第一端子Tb在录音机不是处于重复重放或存储记录操作时可连接到公共端子Ta上,第二端子Tc则在重复重放和存储记录操作时可连接到公共端子Ta上。
本实施例在一般重放、重复重放、一般记录、存储记录和从一般重放转换到存储记录时的工作情况如下。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操作这里不再介绍。
一般重放操作:与第三实施例同。
重复重放操作:
进行重复重放操作时,在Tc合上第二选择开关70,再合上操作开关89。接着就进行与第三实施例同样的操作。
一般记录操作:
进行一所记录时,在如图所示在Tb合上第一和第二选择开关72、70之后,磁带录音机就置于记录状态。接着就进行与第三实施例同样的操 作。当把耳机插头插于插座92中时就可以通过耳机监听记录中的信号。
存储记录操作:
进行存储记录时,在Tc合上第一和第二选择开关之后,录音机就置于记录状态。
于是放大器12的输出信号经8秒延时后作为声信号加到记录-重放头41上。这时磁带保持不动。
在会议过程中在此状态下有想要记录的讲话部分时,合上操作开关89。现在假设T′为在Tr合上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4并在Tc合上第二选择开关70,使存储电路3开始存储操作之后和直至操作开关89闭合的一段时间。时段T′与存储电路3的存储持续时间T(8秒)具有如下的关系:T′≥T,或T′<T。下面就这些情况加以介绍。
(1)当T′≥T时
这种情况,举例说,是在录音机的第二选择开关70在一般记录操作中已在Tc合上之后操作开关89在经过时限T(8秒)后闭合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合上操作开关89时,主控制电路5即刻给电动机控制电路61以及发光二极管88馈送一高电平信号,这时磁带就开始走带,在其上记录为存储电路3所延迟的声信号。
(2)当T′<T时
这种情况,举例说,是录音机的第二选择开关已在一般记录操作中在Tc合上之后操作开关89在时限T(8秒)期满之前闭合的情况。
主控制电路5在操纵操作开关89之后一段时间(T-T′)将去电动机控制电路61的控制信号从低电平转换成高电平。
在此情况下,在时段(T-T′)期间,在操纵开关89之后会有与记录无关的无意义信号从存储器3被读出,而在这个时段期间,磁带不动,因而无意义的信号决不会被记录在磁带上。
从一般重放转换到存储记录:
当在第二选择开关70在Tc闭合的情况下处于重放状态的磁带录音机系用以存储记录时,主控制电路5就置于存储记录的控制状态,同时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4处于转换状态,而且操作开关89处于受操纵状态。
若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4的转换是在操纵操作开关89之前进行的,则高电平信号就馈到电动机控制电路61上,以便象已谈到的那样若T′<T,则在操纵操作开关89之后经过时段(T-T′)或若T′>T则与操纵开关89的同时开始进行存储记录。
此外,若开关89的操作是在转换第五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4之前进行的,则高电平信号就发送给电动机控制电路61,以便在将开关84加以转换之后经过一段时间T(8秒钟)进行存储记录。
因此主控制电路5系这样构成,使得当重放操作系直接转换到存储记录操作时,高电平信号就在与转换相适应的时间馈到电动机控制电路61。这样就可以防止存储在存储电路3中的无意义的信号在重放状态下被记录到磁带上。
此外,当在存储记录的过程中将耳机插头插入插座92中用耳机监听为存储电路3所延迟且正在记录中的信号时,使用者就不难判断何时该操纵操作开关89。
本发明的设备,其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诸实施例所述的那些,在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范围内是可进行种种修改的。
例如,通过变换存储器的容量、取样频率等不难改变存储电路3的存储持续时间。
当然,本发明不仅可作为磁带录音机而且还可以作为其它各种信号记录设备,例如磁带录象机和光盘记录器等付诸实施。
本发明采用数字磁带录音机的实施方案时,第二声音转换电路22略去不用。

Claims (4)

1、一种信号记录设备,具有一个用以借助操纵控制部分进行起动和停止的信号记录媒体驱动系统、一个与驱动系统待传送的信号记录媒体对置的信号记录头、一连接到记录信号发生器1上用以将来自发生器的记录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信号转换电路2、一插接在转换电路2与记录头4之间用以临时存储转换电路2所产生的数字信号的存储电路3和一用以控制存储电路3以便往存储电路3中存储信号并从存储电路3中读出信号的主控制电路5,该设备的特征在于,主控制电路5连接有作为操作部分并配备有设定近似等于或大于存储电路3的存储持续时间T的时间延迟D用的计时电路51的操作开关7,数字信号不断地存储在存储电路3中,并从存储时间起延迟存储持续时间T后连续从存储电路3中读出,然后馈到记录头4上,而当操作开关7发送记录停止指令时,主控制电路5以时间延迟D给驱动系统6馈送停止指令。
2、一种信号记录设备,具有一个用以借助操纵控制部分进行起动和停止的信号记录媒体驱动系统、一个与驱动系统待传送的信号记录媒体对置的信号记录-重放头、一连接到记录信号发生器1上用以将来自发生器的记录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信号转换电路2、一插接在转换电路2与记录-重放头41之间用以临时存储转换电路2所产生的数字信号的存储电路3和一用以控制存储电路3以便往存储电路3中存储信号并从存储电路3中读出信号的主控制电路5,该设备的特征在于,信号发生器1和信号记录-重放头41中的一个可选择地经由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连接到转换电路2,主控制电路5包括一个用以设定一近似等于或大于存储电路3的存储持续时间T的时限的计时装置,而在存储电路3的输出端子与记录-重放头41之间设有可由主控制电路5加以操纵的控制开关79,在信号重放状态下,重放信号可以从记录-重放头41经由转换电路2和存储电路3馈送到外部输出装置,控制开关79可由主控制电路5加以闭合,从而当信号重放状态转换到信号记录状态时,经过该时限后将记录信号加到记录-重放头41上。
3、一种信号记录设备,具有一个用以借助操纵控制部分进行起动和停止的信号记录媒体驱动系统、一个与驱动系统待传送的信号记录媒体对置的信号记录-重放头、一连接到记录信号发生器1上用以将来自发生器的记录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信号转换电路2、一插接在转换电路2与记录-重放头41之间用以临时存储转换电路2所产生的数字信号的存储电路3和一用以控制存储电路3以便往存储电路3中存储信号并从存储电路3中读出信号的主控制电路5,该设备的特征在于,信号发生器1和信号记录-重放头41中的一个可选择地经由记录-重放转换开关8连接到转换电路2,主控制电路5包括一个用以设定一近似等于或大于存储电路3的存储持续时间T的时限的计时装置,在信号重放状态下,重放信号可以从记录-重放头41经由转换电路2和存储电路3馈送到外部输出装置,而当信号重放状态转换到信号记录状态时,经过该时限后,主控制电路5给驱动系统6发出起动指令。
4、一种信号记录设备,具有一个用以借助操纵控制部分进行起动和停止的信号记录媒体驱动系统、一个与驱动系统待传送的信号记录媒体对置的信号记录头、一连接到记录信号发生器1上用以将来自发生器的记录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信号转换电路2、一插接在转换电路2与记录头4之间用以临时存储转换电路2所产生的数字信号的存储电路3和一用以控制存储电路3以便往存储电路3中存储信号并从存储电路3中读出信号的主控制电路5,该设备的特征在于,主控制电路5连接有在给驱动系统6发出起动指令时加以操纵的操作开关39,主控制电路5包括一用以在存储电路3已开始进入存储操作和直至操纵操作开关39之后往前计数一段时间T′的装置,以及主控制电路5当该段时间T′不小于存储电路3的存储持续时间T时在操纵操作开关89之后即刻将起动指令馈给驱动系统,或者当T′小于T时在操纵操作开关89之后经过一段时间(T-T′)将起动指令馈给驱动系统6。
CN88100150A 1987-01-07 1988-01-07 信号记录设备 Expired CN10063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7287A JPH0612588B2 (ja) 1987-01-07 1987-01-07 テ−プレコ−ダ−の録音再生回路
JP1272/87 1987-01-07
JP62002121A JPH0664836B2 (ja) 1987-01-08 1987-01-08 テ−プレコ−ダ−の録音回路
JP2121/87 1987-01-08
JP5250/87 1987-01-13
JP5249/87 1987-01-13
JP62005249A JPS63173202A (ja) 1987-01-13 1987-01-13 テ−プレコ−ダ−の録音再生回路
JP62005250A JPS63173203A (ja) 1987-01-13 1987-01-13 テ−プレコ−ダ−の録音再生回路
JP25358/87 1987-02-05
JP2535887A JPH0644328B2 (ja) 1987-02-05 1987-02-05 テ−プレコ−ダ−の録音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8100150A CN88100150A (zh) 1988-07-20
CN1006335B true CN1006335B (zh) 1990-01-03

Family

ID=2751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8100150A Expired CN1006335B (zh) 1987-01-07 1988-01-07 信号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4897741A (zh)
EP (1) EP0274381A3 (zh)
KR (1) KR930009531B1 (zh)
CN (1) CN1006335B (zh)
AU (1) AU590467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21211A1 (en) * 1991-05-21 1992-11-26 Videotelecom Corp. A multiple medium message recording system
DE4126371C2 (de) * 1991-08-09 1994-05-11 Grundig Emv Rundfunkempfänger mit einer Einrichtung zum zeitverzögerten Aufzeichnen von Tonsignalen
JP3109363B2 (ja) * 1993-12-28 2000-11-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US6977673B1 (en) 1995-02-23 2005-12-20 Avid Technology, Inc. Portable moving picture recording device including switching control for multiple data flow configurations
US7623754B1 (en) * 1995-02-23 2009-11-24 Avid Technology, Inc. Motion picture recording device using digital, computer-readable non-linear media
US7532807B2 (en) * 1995-04-07 2009-05-12 Avid Technology, Inc. Combined editing system and digital moving picture recording system
US6035367A (en) * 1997-04-04 2000-03-07 Avid Technology, Inc. Computer file system providing looped file structure for post-occurrence data collection of asynchronous events
US6647479B1 (en) 2000-01-03 2003-11-11 Avid Technology, Inc. Computer file system providing looped file structure for post-occurrence data collection of asynchronous events
US20020065477A1 (en) * 2000-11-30 2002-05-30 Boyd William Thomas Audio interactive sexual vibrator
FR2858696B1 (fr) * 2003-08-05 2006-02-24 Corsica Disinfezzione Procede et dispositif d'acquisition et de traitement de donnees d'apprentissage de la conduite d'un vehicule
US9743125B2 (en) 2012-07-03 2017-08-22 Trimvid,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sual edi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5865A (en) * 1977-01-03 1978-11-14 Lanier Business Products, Inc. Recording system
JPS6031973B2 (ja) * 1979-06-14 1985-07-25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パネルの目地仕上方法
US4348754A (en) * 1980-05-15 1982-09-07 Ampex Corporation Digital delay for high quality audio use
US4408309A (en) * 1981-07-20 1983-10-04 Kiesling Roy A Time delayed recording system
JPS5919202A (ja) * 1982-07-23 1984-01-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音声反復装置
JPS601639A (ja) * 1983-06-18 1985-01-07 Sony Corp 信号再生装置
US4633331A (en) * 1985-06-06 1986-12-30 Picotrin Technology, Inc. Information signal delay system utilizing random access memo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274381A2 (en) 1988-07-13
CN88100150A (zh) 1988-07-20
EP0274381A3 (en) 1992-03-18
AU1009788A (en) 1988-07-14
KR930009531B1 (ko) 1993-10-06
KR880009357A (ko) 1988-09-14
US4897741A (en) 1990-01-30
AU590467B2 (en) 1989-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73C (zh) 插座、重放设备和数据通信系统
CN1006335B (zh) 信号记录设备
US20080051917A1 (en) Network Audio Speaker System
JP2935788B2 (ja) テレビ受像機および映像音響システム
CN1156942A (zh) 录制与再生数据的装置与方法
CN1885937A (zh) 在医用超声系统中实现dvd录像功能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97585B (zh) 无线超宽带数字多麦克风系统及其音频信号传输方法
US2029730A (en) Combined recorder and reproducer
CN1248226C (zh) 记录设备
CN1549550A (zh) 一种智能信息服务器及控制方法
JPS6443855A (en) Recording device
CN1115684C (zh) 音频放音装置
CN1209766C (zh) 信息记录和再现设备
CN1134760C (zh) 播放装置和记录播放装置
CN210381246U (zh) 一种琴类乐器的直播拾音装置
CN220511248U (zh) 一种多功能电吉他耳放
CN217767827U (zh) 一种带语音交互功能的仿古留声机
CN212322629U (zh) 一种语音互交的多功能留声机
JPS5966253A (ja) 録音日時記録機能付留守番電話装置
CN2272173Y (zh) 扬声系统可单独工作的电视机
WO2002049032A1 (fr) Appareil d'enregistrement/reproduction numerique
CN101039401A (zh) 音频视频信号存储方法和装置及有广播流存储功能的电视
CN2274391Y (zh) 多媒体自动报时及广播装置
CN1346458A (zh) 录音装置、语音卡和应用它们记录语音的方法
CN2179995Y (zh) 自动重复录放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