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3641C - 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3641C
CN100593641C CN200810102369A CN200810102369A CN100593641C CN 100593641 C CN100593641 C CN 100593641C CN 200810102369 A CN200810102369 A CN 200810102369A CN 200810102369 A CN200810102369 A CN 200810102369A CN 100593641 C CN100593641 C CN 10059364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minal
pitch angle
model
fan
propeller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02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5765A (zh
Inventor
耿华
杨耕
周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102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93641C/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5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5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364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364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发电机电压、电流和转速值计算发电机电磁转矩;若电磁转矩未达到额定值,则通过增大发电机的电磁转矩来限制风机转速和系统输出功率,若电磁转矩达到额定值,则启动风机的桨距角调节,各步骤为:建立风力发电系统的模型,该模型为标称模型和扰动模型的叠加,扰动模型为风机模型与标称模型的偏差;用计算得到的逆系统标称的桨距角和鲁棒补偿桨距角叠加后的角度来调节桨距角,从而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的风机转速和输出功率的控制。本发明控制方法实现简单、可移植性好。减小了桨距角调节装置的疲劳程度,在同样风速条件下可以延长风机的运行寿命。

Description

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桨距角控制对风力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至关重要,它通过直接改变桨叶的空气动力载荷来控制风机的风能捕获量,从而控制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特别是风机在高风速区运行时,桨距角控制可以限制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从而保障发电机和变流装置的安全运行。
桨距角控制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适当增大或减小风机的桨距角来改变桨叶的空气动力载荷,使得系统的输出功率限制在设定的水平上。然而风机桨叶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不仅与桨距角有关,还与风速以及风机的转速有关,而且这些关系都呈现高度的非线性,增加了系统的控制难度。
忽略风机的刚性系数、阻尼系数和齿轮箱的惯性,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为:
ω · m = 1 J ( T ωt - T e ′ ) - - - ( 1 )
其中,J为等效风机惯性,Tωt为风机轴上的机械转矩;T′e=KgTe为等效发电机转矩,Kg为齿轮箱变比,Te为发电机电磁转矩。Tωt不但与桨距角β有关,还与风机转速ωm及风速v有关:
Tωt=KCqm,β,v)v2(2)
式中,
Figure C20081010236900042
R为风轮半径,ρ为空气密度;Cqm,β,v)=f(λ,β)为风机的转矩系数,λ=ωmR/v为叶尖速比。值得注意是,转矩系数Cq与风机转速ωm、风速v和桨距角β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而且不同风机的转矩特性不同,其函数关系很难用统一的数学表达式表示。通常,风机的转矩特性数据由风机制造商根据风洞实验提供。
现有的桨距角控制多采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法,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其步骤为:
1.检测风机转速和桨距角角度;
2.计算风机转速误差e=r-ωm,r为转速设定值;
3.根据式(3)计算桨距角控制增量Δβ;
Δβ=-(kp+ki/s+kds)e    (3)
式中,kp,ki,kd分别为PID系数;s为微分算子;
4.输出桨距角命令值β(k+1):在当前桨距角β(k)的基础上增加Δβ。
当风速v增大时,风机转速ωm相应增大,PID控制方法下,桨距角增量Δβ增大,桨距角调节器调节桨距角β,降低风机的风能捕获量,使得风机转速和输出功率恢复到设定水平。
传统的PID控制方法有以下缺陷:
(1)不能在较大风速范围内获得较好的控制性能,式(3)中的PID系数是基于线性化风机模型而设计,对于具有高度非线性的风力发电系统,当风机的工作点偏离模型的线性化点时,PID控制方法的性能严重降低,甚至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
(2)PID控制方法下,风速大范围的随机波动将导致频繁的桨距角调节,加剧调节器的机械疲劳,影响风机的运行寿命;
(3)式(3)中的PID系数难以选择,需要通过大量的仿真或者实验才能确定一组合适的参数;
(4)由于实际模型与理论模型的偏差,基于理论模型的PID控制方法对模型参数摄动的鲁棒性较弱。
针对传统PID桨距角控制方法的不足,研究一种能适合较大范围内运行且对风机的参数扰动具有一定鲁棒性的桨距角控制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它适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风机转速和输出功率控制,克服了传统PID桨距角控制方法运行范围小、控制性能有限、PID系数设计难度大、对风机参数扰动的鲁棒性弱等缺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发电机电压、电流和转速值计算发电机电磁转矩;若电磁转矩未达到额定值,则保持桨距角不变,通过增大发电机的电磁转矩来限制风机转速和系统输出功率(发电机电磁转矩的控制可采用传统的矢量控制或者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若电磁转矩达到额定值,则启动风机的桨距角调节,进行以下各步骤;
2)建立风力发电系统的模型,该模型为标称模型和扰动模型的叠加,扰动模型为风机模型与标称模型的偏差;
3)计算标称模型的逆系统标称的桨距角;
4)计算扰动模型的鲁棒补偿桨距角;
5)用逆系统标称的桨距角和鲁棒补偿桨距角叠加后的角度来调节桨距角,从而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的风机转速和输出功率的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由于优先通过发电机电磁转矩来控制风机转速和系统的输出功率,当电磁转矩到达额定值后,才启动风机的桨距角控制,减小了桨距角调节装置的疲劳程度。
2.本发明桨距角控制方法可以在较大风速范围内实现风机转速及系统输出功率的高性能控制,并且控制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PID桨距角控制方法,同样风速条件下可以延长风机的运行寿命;
3.本发明桨距角控制方法实现简单、可移植性好。需要设计的控制参数少,且不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进行选取;对于不同的风机,只需要将厂家提供的风机特性数据作为本控制方法中的风机数据即可;
4.本发明的桨距角控制方法由于考虑了实际模型与理论模型的偏差,因而对模型参数摄动及其它有界扰动的鲁棒性较强。
5.本发明的桨距角控制方法可以用于中高风速区风力发电系统的恒速、恒功率控制;也可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的功率水平控制;该方法还可以扩展到其它具有类似于风机动态特性的非线性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PID桨距角控制方法控制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流程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发电机电压、电流和转速值计算发电机电磁转矩;若电磁转矩未达到额定值,则保持桨距角β不变,通过增大发电机的电磁转矩来限制风机转速和系统输出功率(发电机电磁转矩的控制可采用传统的矢量控制或者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若电磁转矩达到额定值,则启动风机的桨距角调节;
2)建立风力发电系统的模型,该模型为标称模型和扰动模型的叠加;该标称模型的所有参数为理论值参数,其中:风机转矩特性为厂家提供的实验数据;其它风机参数为风机铭牌数据;空气密度为风电场所在地的平均密度;风速为风速传感器的测量值;
该风力发电系统的标称模型为,
ω · m 0 = 1 J 0 [ K 0 C q 0 ( ω m 0 , β 0 , v 0 ) v 0 2 - T e 0 ′ ] - - - ( 4 )
式中,ωm0为标称的风机转速,J0为标称的等效风机惯性,
Figure C20081010236900062
R0为标称的风轮半径,ρ0为标称的空气密度(为风电场所在地的平均密度),Cq0m0,β0,v0)为标称的风机转矩系数(为厂家提供的实验数据),β0为标称的桨距角,v0为标称的风速(为风速测量值),T′e0=Kg0Te0为标称的等效发电机转矩,Kg0为标称的齿轮箱变比(为齿轮箱铭牌值),Te0为标称的发电机电磁转矩(为发电机额定电磁转矩)。
考虑风机参数的扰动和其它不确定性,建立风力发电系统的扰动模型为:
Figure C20081010236900071
式中,□ωm=ωmm0,βδ=β-β0,vδ=v-v0分别为风机转速、桨距角和风速的小信号量,a0,b0,c0分别为标称转矩系数Cq0m0,β0,v0)在一系列标称运行点(ωm0,β0,v0)处的Taylor展开式的一阶变量系数,□a=a-a0,□b=b-b0,□c=c-c0,a,b,c分别为实际转矩系数Cqm,β,v)在(ωm0,β0,v0)处的Taylor展开式的一阶变量系数,
Figure C20081010236900072
为系统的等效扰动,包括风机参数扰动、风机转矩系数偏差、风速测量误差和发电机电磁转矩扰动所引起的转速动态误差。
3)计算所述标称模型的逆系统标称的桨距角β0
首先,设置标称模型的期望动态为:
ω m 0 = ω n 2 s 2 + 2 ζ ω n s + ω n 2 r - - - ( 6 )
其中,r为风机转速的参考值,s为微分算子,ωn和ζ为正的常数(可根据实际系统要求的动态特性,如响应时间、超调量和带宽等来确定);
再根据期望动态求取标称模型的逆系统,得到标称的桨距角;
由式(4),(6)组成方程,可以求得方程的解为:
β0=g(ωm0,v0,r)(7)
其中,β0为未知参数,其它量为已知量,ωm0为风机转速测量值,v0为风速测量值,T′e0为发电机等效转矩测量值或计算值。式(7)即为标称模型(4)的逆系统(逆系统的求解可以结合式(4),(6),并根据厂家提供的风机转矩系数数据查表而得到,式(4),(6)组成的方程存在1~2解,但稳定解唯一存在,此处,有dTωt/dωm0<0,其中,Tωt为风机轴上的机械转矩,选择此稳定解构成逆系统(7),即β0为标称的桨距角);
4)计算所述扰动模型的鲁棒补偿桨距角
Figure C20081010236900074
首先,计算风机转速误差为:
e=r-ωm    (8)
为消除参数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误差,在控制方法中加入积分项,
σ · = e + k 3 σ - - - ( 3 )
其中k3为常数;
根据(8),(9)得到鲁棒补偿桨距角
Figure C20081010236900076
为:
β ^ = - k 1 e - k 2 σ - - - ( 10 )
其中k1,k2为常数。
5)用逆系统标称的桨距角β0和鲁棒补偿桨距角
Figure C20081010236900078
叠加后的角度β来调节桨距角,从而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的风机转速和输出功率的控制:
β = β 0 + β ^ - - - ( 11 )
以式(11)得到的角度β来调节桨距角,控制风力发电系统的风机转速和输出功率。
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步骤包括:
1)根据发电机电压、电流和转速值计算发电机电磁转矩;若电磁转矩未达到额定值,则保持桨距角β不变,通过增大发电机的电磁转矩来限制风机转速和系统输出功率(发电机电磁转矩可采用传统的矢量控制或者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若电磁转矩达到额定值,则启动风机的桨距角调节;
2)建立风力发电系统的模型,该模型为标称模型和扰动模型的叠加;本实施例的标称模型的所有参数为理论值参数,其中,J0=0.14kg·m2,K0=50.257,T′e0=70Nm,Cq0为厂家提供的实验数据;风速为风速传感器的测量值;
风力发电系统的标称模型为,
ω · m 0 = 358.98 C q 0 ( ω m 0 , β 0 , v 0 ) v 0 2 - 500 - - - ( 12 )
扰动模型为风机模型与标称模型的偏差;
3)计算标称模型的逆系统标称的桨距角β0
首先,设置标称模型的期望动态为:
ω m 0 = 40000 s 2 + 360 s + 40000 r - - - ( 13 )
风机转速的参考值r=1kW。
再根据期望动态求取标称模型的逆系统,得到标称的桨距角β0
由式(12),(13)组成方程,其中,β0为未知参数,其它量为已知量,可以求得方程的稳定解,即β0为标称的桨距角。
4)计算扰动模型的鲁棒补偿桨距角
Figure C20081010236900083
首先,计算风机转速误差为:
e=r-ωm    (14)
为消除参数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误差,在控制方法中加入积分项,
σ · = e - 0.1 σ - - - ( 15 )
根据(8),(9)得到鲁棒补偿桨距角
Figure C20081010236900085
为:
β ^ = - 1000 e - σ - - - ( 16 )
5)用逆系统标称的桨距角β0和鲁棒补偿桨距角
Figure C20081010236900087
叠加后的角度β来调节桨距角:
β = β 0 + β ^ - - - ( 17 )
以式(11)得到的角度β来调节桨距角,控制风力发电系统的风机转速和输出功率。
通过实验室模拟风力发电系统平台的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其性能。本发明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与传统PID控制方法(PID系数分别选择为:kp=25,ki=0.1,kd=0)相比,系统输出功率和风机转速输出的波动更小,而PID控制方法在整个风速区域内性能不一致,某些风速区域,PID控制方法控制效果较好,但其它区域,系统输出功率和风机转速脉动较大。
风机参数未出现扰动、风速测量无误差以及风机参数出现较大扰动、风速测量有误差这两种情况下,验证了本发明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的鲁棒性能。两种情况下,系统输出功率和风机转速输出相差不大,都接近给定值,而且输出误差较小。因而,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对风机参数扰动及其它有界不确定性有较好的鲁棒性能。

Claims (4)

1、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发电机电压、电流和转速值计算发电机电磁转矩;若电磁转矩未达到额定值,则保持桨距角不变,通过增大发电机的电磁转矩来限制风机转速和系统输出功率,若电磁转矩达到额定值,则启动风机的桨距角调节,进行以下各步骤;
2)建立风力发电系统的模型,该模型为标称模型和扰动模型的叠加,扰动模型为风机模型与标称模型的偏差;
3)计算标称模型的逆系统标称的桨距角;
4)计算扰动模型的鲁棒补偿桨距角;
5)用逆系统标称的桨距角和鲁棒补偿桨距角叠加后的角度来调节桨距角,从而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的风机转速和输出功率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标称模型为
ω · m 0 = 1 J 0 [ K 0 C q 0 ( ω m 0 , β 0 , v 0 ) v 0 2 - T c 0 ′ ]
式中,ωm0为标称的风机转速,J0为标称的等效风机惯性,
Figure C2008101023690002C2
R0为标称的风轮半径,ρ0为标称的空气密度,Cq0m0,β0,v0)为标称的风机转矩系数,β0为标称的桨距角,v0为标称的风速,T′e0=Kg0Te0为标称的等效发电机转矩,Kg0为标称的齿轮箱变比,Te0为标称的发电机电磁转矩;
所述扰动模型为:
Δ ω · m = ( a 0 + Δa ) Δ ω m + ( b 0 + Δb ) β δ + ( c 0 + Δc ) v δ + h ~
式中,Δωm=ωmm0,βδ=β-β0,vδ=v-v0分别为风机转速、桨距角和风速的小信号量,a0,b0,c0分别为标称转矩系数Cq0m0,β0,v0)在一系列标称运行点(ωm0,β0,v0)处的Taylor展开式的一阶变量系数,Δa=a-a0,Δb=b-b0,Δc=c-c0,a,b,c分别为实际转矩系数Cqm,β,v)在(ωm0,β0,v0)处的Taylor展开式的一阶变量系数,
Figure C2008101023690002C4
为系统的等效扰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计算所述标称模型的逆系统标称的桨距角β0具体包括:
首先,设置标称模型的期望动态为:
ω m 0 = ω n 2 s 2 + 2 ζω n s + ω n 2 r
其中,r为风机转速的参考值,s为微分算子,ωn和ζ为正的常数;
再根据期望动态求取标称模型的逆系统,得到标称的桨距角;
β0=g(ωm0,v0,r)
其中,β0为未知参数,其它量为已知量,ωm0为风机转速测量值,v0为风速测量值,T′e0为发电机等效转矩测量值或计算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计算所述扰动模型的鲁棒补偿桨距角
Figure C2008101023690003C1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计算风机转速误差为:
e=r-ωm
加入积分项:
σ · = e + k 3 σ
其中,k3为常数;
根据风机转速误差和积分项得到鲁棒补偿桨距角
Figure C2008101023690003C3
为:
β ^ = - k 1 e - k 2 σ
其中,k1,k2为常数。
CN200810102369A 2008-03-21 2008-03-21 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 Active CN10059364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2369A CN100593641C (zh) 2008-03-21 2008-03-21 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02369A CN100593641C (zh) 2008-03-21 2008-03-21 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5765A CN101245765A (zh) 2008-08-20
CN100593641C true CN100593641C (zh) 2010-03-10

Family

ID=39946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2369A Active CN100593641C (zh) 2008-03-21 2008-03-21 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9364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3403B2 (en) 2019-04-09 2022-04-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catastrophic damage in drivetrain of a wind turbin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4969B (zh) * 2009-08-04 2011-08-10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变桨的冗余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660489B (zh) * 2009-09-23 2013-01-09 大唐南京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联合控制策略
CN101832233B (zh) * 2010-04-15 2012-08-29 广西银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功率调节方法
CN102102630B (zh) * 2010-10-26 2012-09-19 重庆大学 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独立变桨控制方法
CN102269125A (zh) * 2011-07-06 2011-12-07 东南大学 风力发电机额定风速以上鲁棒变桨控制器设计方法
EP2584193A1 (en) * 2011-10-20 2013-04-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Wind turbine with air density correction of pitch angle
CN102797629B (zh) * 2012-08-03 2014-05-14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
CN102828910B (zh) * 2012-09-12 2014-09-10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控制方法、装置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02890449B (zh) * 2012-09-20 2016-03-02 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有限时间鲁棒稳定的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器设计方法
US8803352B1 (en) * 2013-05-14 2014-08-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y Wind turbin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wind turbine loading
CN104595112B (zh) * 2013-10-30 2018-01-16 通用电气公司 风力涡轮机及评估其上叶片健康状态的方法
CN103758699B (zh) * 2014-02-20 2016-08-31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桨距角控制方法及桨距角控制器
CN104330970B (zh) * 2014-05-30 2017-06-23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h∞混合灵敏度的风机变桨执行机构鲁棒控制方法
CN104329224B (zh) * 2014-11-13 2017-02-15 湖南世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变速率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
CN107709762B (zh) * 2015-06-30 2019-10-18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 风力涡轮机的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CN105545595B (zh) * 2015-12-11 2018-02-27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风力机反馈线性化功率控制方法
CN105971819B (zh) * 2016-05-04 2018-09-07 浙江大学 基于ude的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鲁棒控制方法
EP3478962B1 (en) * 2016-06-30 2022-01-19 Vestas Wind Systems A/S Control method for a wind turbine
CN107630793B (zh) 2016-07-18 2018-11-20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机齿形带或变桨轴承疲劳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947044B (zh) * 2019-12-11 2022-07-19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id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1188732B (zh) * 2020-01-17 2022-05-13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风力发电变桨鲁棒容错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181A (zh) * 2006-11-10 2007-05-16 南京冠亚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大风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181A (zh) * 2006-11-10 2007-05-16 南京冠亚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大风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1MW变速变距风力发电机的滑模变结构鲁棒控制. 郭庆鼎,赵麟,郭洪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第27卷第2期. 2005
1MW变速变距风力发电机的滑模变结构鲁棒控制. 郭庆鼎,赵麟,郭洪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第27卷第2期. 2005 *
偏航时风力机组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肖劲松,倪维斗,姜桐.太阳能学报,第18卷第3期. 1997
偏航时风力机组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肖劲松,倪维斗,姜桐.太阳能学报,第18卷第3期. 1997 *
风力发电系统的H鲁棒控制. 贾要勤,曹秉刚,杨仲庆.太阳能学报,第25卷第1期. 2004
风力发电系统的H鲁棒控制. 贾要勤,曹秉刚,杨仲庆.太阳能学报,第25卷第1期. 200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3403B2 (en) 2019-04-09 2022-04-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catastrophic damage in drivetrain of a wind turb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5765A (zh) 2008-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3641C (zh) 变桨距风力发电系统的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
CN101592127B (zh) 一种大型风电机组独立变桨控制方法
Kuenzel et al. Impact of wakes on wind farm inertial response
CN107482649B (zh) 一种基于分频控制的两域互联系统负荷频率控制方法
CN103615356B (zh) 一种风电机组满发工况恒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风电机组
Hardy et al. Emulation of a 1.5 MW wind turbine with a DC motor
CN105743107B (zh) 一种电力孤网系统频率调节的控制方法
CN102072083B (zh)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
CN105673322B (zh) 实现风力机mppt控制的变参数非线性反馈控制方法
CN104005909A (zh) 非线性前馈与模糊pid结合的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方法
CN107681689A (zh) 双馈风机在微电网中的频率控制参数选取方法
Malinga et al.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 wind turbine as a distributed resource
CN103629047B (zh) 一种降低风电机组载荷的非线性桨距角控制方法
CN106059422A (zh) 一种用于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的模糊控制方法
CN104675629A (zh) 一种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风能捕获方法
CN103758699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桨距角控制方法及桨距角控制器
CN104820741A (zh) 兼顾风场分散性与机组差异性的风电场动态等值方法
Jasniewicz et al. Wind turbine modelling and identification for control system applications
Pierce Control Method for Improved Energy Capture Below Rated Power (Preprint prepared for ASME/JSME)
CN103375332B (zh) 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最优阻力矩动态优化方法
CN101252334B (zh)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动态最优能量捕获方法
CN103595045A (zh) 风机参与调频的风柴混合电力系统负荷频率协调控制方法
CN103089539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的调节方法
CN106949019B (zh) 风力机模拟器的模拟性能的评价方法
Fadaeinedjad et al. Flicker contribution of a wind turbine in a stand-alone wind diese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