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3505C - 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93505C CN100593505C CN200580018931A CN200580018931A CN100593505C CN 100593505 C CN100593505 C CN 100593505C CN 200580018931 A CN200580018931 A CN 200580018931A CN 200580018931 A CN200580018931 A CN 200580018931A CN 100593505 C CN100593505 C CN 10059350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door
- lever
- door
- car
- s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B13/16—Door or gate locking devices controlled or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ondition of cage, e.g. movement or position
- B66B13/18—Door or gate locking devices controlled or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condition of cage, e.g. movement or position without manually-operable devices for completing locking or unlocking of doors
- B66B13/20—Lock mechanisms actuated mechanically by abutments or projections on the c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在轿厢门与层站门在层站卡合的卡合成立范围内,轿厢门与所述层站门通过卡合来进行开闭,在轿厢门与层站门在层站之间不卡合的卡合成立范围以外,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在轿厢门上设有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的杠杆机构,在轿厢上设有与杠杆机构卡合的被卡合部,并且在层站门上设有对杠杆机构的转动进行限制的凸轮。在轿厢门与层站门没有卡合的范围内,机械地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由于在层站门上设置对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的杠杆机构的转动进行限制的凸轮,所以凸轮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并且,通过使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的杠杆机构为两轴,来增加杠杆机构的安装位置的自由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其在电梯由于停电等而停止于层站之间时,防止乘客从轿厢内手动打开轿厢门。
背景技术
电梯的门由设于轿厢侧的轿厢门、和设于建筑物各层的层站出入口的层站门构成。一般通过安装在轿厢侧的门开闭装置来进行这些门的开闭,通过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卡合板(图中未示)、以及设置在层站门上的卡合板卡合装置(图中未示),将轿厢门的动作传递至层站门,从而使轿厢门和层站门同时开闭。以往,在电梯的轿厢由于停电等事故而停止于层站之间(层之间)时,轿厢内的乘客可能会打算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脱身,或者轿厢内的乘客可能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无谓地打开轿厢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在轿厢门与层站门卡合的范围(区间)内,则在轿厢门打开的同时层站门也打开,尽管轿厢地板和层站地面之间产生一定的高低差,但是乘客仍能够从轿厢内脱身到层站。另一方面,如果在轿厢门和层站门没有卡合的范围(区间)内,则轿厢门单独打开,因而乘客可以进入到井道内。
作为防止这一情况的装置,公开了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但是,该联锁装置需要在井道内设置控制板,该控制板用来对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的杠杆机构的转动进行限制,所以产生在控制板的安装作业中需要复杂的手续的问题。此外,由于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的杠杆机构是单一的轴,所以还存在杠杆机构的安装位置受限制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0-45360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装置:其是在轿厢门与层站门没有卡合的范围内、机械地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的装置,将对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的杠杆机构的转动进行限制的凸轮设置在层站门上,以使凸轮的安装作业比较容易,并且使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的杠杆机构为两轴,从而增加所述杠杆机构的安装位置的自由性。
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构成为:在轿厢门与层站门在层站卡合的卡合成立范围内,使所述轿厢门与所述层站门通过卡合来进行开闭,在所述轿厢门与所述层站门在所述层站之间不卡合的卡合成立范围以外,则阻止所述轿厢门的打开动作,
所述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包括:
杠杆机构,其具有:第一杠杆,其通过第一轴轴支承在所述轿厢门上,并可向所述轿厢门的锁定方向和非锁定方向转动;第二杠杆,其通过第二轴轴支承在所述轿厢门上,并可向所述轿厢门的锁定方向和非锁定方向转动;以及连接杆,其连接所述第一杠杆和所述第二杠杆,使得所述第一杠杆的向锁定方向的转动以及向非锁定方向的转动分别与所述第二杠杆的向锁定方向的转动以及向非锁定方向的转动联动,该杠杆机构被施力以向所述锁定方向转动;
被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轿厢上;
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杠杆上,通过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来阻止所述轿厢门的打开动作;
导向件,其设置在所述轿厢上,并具有避免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第二位置,该导向件与所述轿厢门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引导所述第一杠杆,以使所述第一杠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以及
凸轮,其设置在所述层站门上,在所述轿厢门与所述层站门进入卡合成立范围时,该凸轮能够与所述第二杠杆的端部抵接,该凸轮用于阻止所述第二杠杆向所述锁定方向的转动,
在所述轿厢到达所述轿厢门与所述层站门的卡合成立范围时,所述第二杠杆的端部与所述凸轮抵接,从而阻止了所述第二杠杆和与其联动的所述第一杠杆向所述锁定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一杠杆被保持在所述导向件的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中间,并且可以进行所述轿厢门的打开动作,
在所述轿厢处于所述轿厢门和所述层站门的卡合成立范围以外时,所述第一杠杆由所述导向件引导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从而阻止了所述轿厢门的打开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在轿厢门与层站门没有卡合的范围内,能够机械地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将对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的杠杆机构的转动进行限制的凸轮设置在层站门上,以使所述凸轮的安装作业比较容易,并且使阻止轿厢门的打开动作的杠杆机构为两轴,从而增加了所述杠杆机构的安装位置的自由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层站侧观察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的轿厢侧设备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从轿厢侧观察到的与图1中的轿厢门对置的层站门的主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所使用的杠杆机构的保持状态的图。
图4是说明图3中的杠杆机构的锁定状态的图。
图5是说明在处于卡合成立范围时轿厢门的全闭状态的图。
图6是说明在处于卡合成立范围时开始打开轿厢门的图。
图7是说明在处于卡合成立范围时轿厢门打开的图。
图8是说明在处于卡合成立范围以外时轿厢门的全闭状态的图。
图9是说明在处于卡合成立范围以外时开始打开轿厢门的图。
图10是说明在处于卡合成立范围以外时轿厢门锁定的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中的轿厢门的全闭状态的图。
图12是对由于故障第一杠杆不转动、而轿厢门开始打开时,第一杠杆与接触部接触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第一杠杆通过与接触部接触而被压向下方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标号说明
1:轿厢;2:门导轨架;3:轿厢门;4:悬吊器;5:电动机6:带;7:杠杆机构;8:第一轴;9:第二轴;10:导向件;11:被卡合部;21:层站;22:门导轨架;23:层站门;24:凸轮;25:悬吊器;31:第一杠杆;31a:一端部;31b:辊子;31c:卡合部;31d:另一端部;31e:箭头;31f:箭头;32:第二杠杆;32a:一端部;32b:辊子;32c:另一端部;32d:力矩;33:连接杆;33a:箭头;34:牵引弹簧;34a:箭头;41;接触部;41a: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是这样的结构:在轿厢地板面处于层站地面上下的、某一特定卡合成立的范围内时,轿厢门和层站门可以打开,而在轿厢地板面处于层站地面上下的、上述卡合成立范围以外时,当使轿厢门打开某一可设定的距离L mm(例如20~30mm)时进行锁定,并且在该基础上不能进一步打开轿厢门。
图1是从层站侧观察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的轿厢侧设备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从轿厢侧观察到的与图1中的轿厢门对置的层站门的主视图。
在轿厢1上,在轿厢1的出入口上部设有门导轨架2,该门导轨架2沿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轿厢门3通过固定于其上缘的悬吊器4悬吊在门导轨架2上,并由该门导轨架2引导着进行开闭轿厢1的出入口的动作。电动机5通过带6来控制轿厢门3的开闭。如后所述,杠杆机构7用于阻止轿厢门3的打开动作,该杠杆机构7通过第一轴8轴支承在轿厢门3上,并且通过第二轴9轴支承在轿厢门3上。如后所述,导向件10用于引导杠杆机构7,并固定在轿厢上。如后所述,被卡合部11通过与杠杆机构7卡合来阻止轿厢门3的打开动作,并且该被卡合部11固定在轿厢上。此外,导向件10和被卡合部11通过将钢材折弯而一体地形成。
在图2中,层站21设置于各层,在层站21的出入口上部的井道侧设有沿该出入口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门导轨架22。层站门23通过固定于其上缘的悬吊器25悬吊在门导轨架22上,并且由门导轨架22引导着进行开闭层站21的出入口的动作。一般通过安装在轿厢侧的门开闭装置来进行轿厢门和层站门的开闭,通过设置在轿厢门上的卡合板和设置在层站门上的卡合板卡合装置(图中未示),将轿厢门的动作传递至层站门,从而使轿厢门和层站门同时开闭。标号24是设置于层站门的凸轮(限制板),如后所述,凸轮24对杠杆机构7阻止轿厢门3的打开动作的动作进行限制。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所使用的杠杆机构7的图,并对其保持状态(非锁定状态)进行说明。图4是对图3中的杠杆机构7的锁定状态(锁紧状态)进行说明的图。杠杆机构7的第一杠杆31通过第一轴8轴支承在轿厢门3上,该第一杠杆31可以向锁定方向(逆时针方向)和非锁定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在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上具有由导向件10(图5)引导的辊子31b和与被卡合部11(图5)卡合的卡合部31c。
杠杆机构7的第二杠杆32通过第二轴9轴支承在轿厢门3上,该第二杠杆32可以向锁定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非锁定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在第二杠杆32的一端部32a上具有与凸轮24(图6)抵接的辊子32b。在第一杠杆31的另一端部和第二杠杆32的另一端部32c之间,具有连接两杠杆31、32的连接杆33,第一杠杆31的锁定方向和非锁定方向与第二杠杆32的锁定方向和非锁定方向分别联动地转动。
具有第一杠杆31、第二杠杆32和连接杆33的杠杆机构7,由于质量的不平衡而在第二杠杆32的第二轴9的中心处产生力矩32d,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设计成:在没有外力的状态下向第一轴8的中心处下降。箭头33a、31e、31f表示杠杆机构7由于质量的不平衡而进行移动的方向。即,成为图4的状态,如后所述,成为锁定状态(锁紧状态)。另外,在第二杠杆32和轿厢门3之间附加设置牵引弹簧34,使得作用有箭头34a的力,以便产生同方向的力矩32d,从而可以进行动作辅助。
另一方面,图3所示的状态是保持状态(非锁定状态),通过将辊子32b向箭头A的方向按压、或者将辊子31b向箭头B的方向按压,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以第一轴8为中心旋转并上升。在保持该状态打开轿厢门3时,能够使轿厢门3(以及层站门23)进行打开动作而不会被锁定。
在轿厢3为全闭状态下,参照图8,通过设置于轿厢(轿厢的固定侧)的导向件(顶升板)10,强制性地使配置于第一杠杆31的辊子31b上升,从而,使得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上升。该状态是在图3中的保持状态下向箭头B方向按压辊子31b的状态,如果保持该状态,则可以使轿厢门3(以及层站门23)进行打开动作,但是在开始打开轿厢门3时,由于辊子31b沿导向件10的斜面向下方移动,所以在没有施加箭头A的力的情况下,轿厢门3在打开Lmm的时刻被锁定。
图5~图7都是对轿厢地板面处于层站地面上下的、在某一特定范围内的卡合成立范围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说明轿厢门的全闭状态的图,在轿厢门3的辊子32b和层站门23侧的凸轮24之间存在间隙Ls。第一杠杆31的辊子31b上升至导向件10的第一位置并被保持。图6是说明开始打开轿厢门的图,并表示了轿厢门3侧的辊子32b与层站门23侧的凸轮24抵接的状态。此时,第一杠杆31的辊子31b从导向件10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中间,并保持在使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略微下降的状态下。图7是说明轿厢门打开的图,表示能够在轿厢门3侧的辊子32b与层站门23侧的凸轮24抵接的状态下,使轿厢门3和层站门23一起打开。
使用图5~图7对上述卡合成立范围中的解锁动作进行说明。在轿厢地板面相对于层站地面处于上述卡合成立范围内的情况下,当从图5中的轿厢门3的全闭状态开始打开轿厢门3时(图6),轿厢门3侧的辊子32b与配置在层站门23侧的凸轮24抵接,杠杆机构7的第一杠杆31的辊子31b被保持在导向件1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中间。因此,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尽管有点下降)仍维持在上升的状态。即,产生了图3中的保持状态下的箭头A的力。因此,如图7所示,轿厢门3可以通过,而不会使第一杠杆31的卡合部31c与轿厢1(轿厢的固定)侧的被卡合部11勾挂,从而可以进行轿厢门3的打开动作。
此外,此时轿厢门3侧的辊子32b(第二杠杆32的端部)和层站门23侧的凸轮24之间的距离Ls被设定成:比设置在轿厢门3上的卡合板与设置在层站门23上的卡合板卡合装置的卡合间隙(距离)略大,从而,第一杠杆31的辊子31b能够可靠地移动至导向件1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中间。即,第一杠杆31保持在使其位置略微降低了的状态下。
图8~图10都是对轿厢地板面处于层站地面上下的、在某一特定范围外的卡合成立范围以外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因此,层站门23侧的凸轮24不在轿厢门3的第二杠杆32的辊子32b的转动范围内。图8是说明轿厢门的全闭状态的图,第一杠杆31的辊子31b上升至导向件10的第一位置并被保持。图9是说明开始打开轿厢门的图,第一杠杆31的辊子31b从导向件10的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开始移动,从而使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下降。图10是说明轿厢门的锁定的图,第一杠杆31的辊子31b向导向件10的第二位置移动,轿厢门3侧的第一杠杆31的卡合部31c与轿厢(轿厢的固定)侧的被卡合部11卡合。
使用图8~图10对上述卡合成立范围以外的锁定动作进行说明。在轿厢地板面相对于层站地面处于卡合成立范围以外时,即使轿厢门3从图8中的轿厢门3的全闭状态开始打开(图9),轿厢门3侧的辊子32b也不与配置在层站门23侧的凸轮24抵接。因此,如图10所示,当第一杠杆31的辊子31b沿导向件10向下方移动时,第一杠杆31以第一轴8为中心转动,其一端部31a可以向下方移动。
此时,通过杠杆机构7的质量不平衡和附加设置的牵引弹簧34,在第二杠杆32的第二轴9的中心处产生力矩32d,从而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下降,使得其卡合部31c与轿厢1的被卡合部11卡合。因此,第一杠杆31勾挂于轿厢的被卡合部11,因而轿厢门3不能进一步进行打开动作。即,轿厢3以被打开数十毫米的状态被锁定。通过略微打开轿厢门3,即使在电梯停止于层站之间的卡合成立范围以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乘客的缺氧。
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凸轮24设置在层站门23上,所以与设置在井道内的情况相比,作业性得到了改善。并且,设置在轿厢门3上的杠杆机构7由轴支承于第一轴的第一杠杆31、轴支承于第二轴的第二杠杆32、以及连接两杠杆31、32的连接杆33构成,所以能够适当地设定两杠杆31、32的设置位置,从而能够将第一杠杆31的位置设定在轿厢1的被卡合部11的附近,并将第二杠杆32的位置设定在层站门23的凸轮24附近的适当位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将杠杆机构7相对于两个轿厢门的中央线对称地设置在相反的轿厢门上时,表现为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部分变成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实施方式2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中的轿厢门的全闭状态的图。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在轿厢1(轿厢的固定)侧设有接触部(突起件)41,该接触部41在第一杠杆31由于故障等而不转动时促进转动。图12是对在由于故障使得第一杠杆31不转动的状态下开始打开轿厢门3时,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与接触部41接触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图13是对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通过与接触部41接触而被压向下方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轿厢地板面相对于层站地面处于上述卡合成立范围以外时,即使轿厢门3从图11中的状态开始打开,轿厢门3侧的辊子32b也不会与配置于层站门23侧的凸轮24接触。即,不会产生图3中的保持状态下的箭头A的力。因此,当第一杠杆31的辊子31b离开导向件10时,图3的中保持状态下的箭头B的力消失。因此,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可以向下方移动。此时,在通常的锁定动作中,通过杠杆机构7的质量导致的不平衡和附加设置的牵引弹簧34,在第二杠杆32的第二轴9的中心处产生顺时针的力矩32d,因而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下降并被锁定。
但是,在由于杠杆机构7的故障,例如第一轴8或第二轴9的部分不能顺利地转动等,而使得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不向下方移动时,接触部41和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接触,通过其碰撞声音可以向周围通知发生异常。此外,在不是杠杆机构7的破损所导致的故障、而是各转动部分变紧等情况下,通过上述接触,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被接触部41如箭头41a那样下压,从而可以再次锁定。
此外,接触部41在轿厢1(轿厢的固定)侧的安装位置位于这样的位置:使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在正常时不与接触部41接触、而在故障时与接触部41接触。即,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在正常时,即使在图6中的状态下,也会下降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中间位置,而在异常时,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处于导向件10的第一位置而不会下降,所以接触部41在轿厢1的位置,设置于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中间位置之间。
这样,在实施方式2中,在杠杆机构7的转动不顺利的故障时,在卡合成立范围以外,可以通过异常声音来检测出轿厢门3没有被锁定的状况,从而能够促进转动。此外,也可以设置检测器,该检测器向外部通知第一杠杆31的一端部31a与接触部41的接触。
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无论何种门开闭方式(双开式、单开式等)和驱动方式(带式、链式等)均可应用。
此外,对于锁定范围,在上述说明中使其与轿厢门和层站门的卡合成立范围相同,但是由于构成设备为独立的,所以也可个别地进行设定。
Claims (5)
1.一种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其构成为:在轿厢门(3)与层站门(23)在层站(21)卡合的卡合成立范围内,使所述轿厢门(3)与所述层站门(23)通过卡合来进行开闭,在所述轿厢门(3)与所述层站门(23)在所述层站(21)之间不卡合的卡合成立范围以外,则阻止所述轿厢门(3)的打开动作,
所述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包括:
杠杆机构(7),其具有:第一杠杆(31),其通过第一轴(8)轴支承在所述轿厢门(3)上,并可向所述轿厢门(3)的锁定方向和非锁定方向转动;第二杠杆(32),其通过第二轴(9)轴支承在所述轿厢门(3)上,并可向所述轿厢门(3)的锁定方向和非锁定方向转动;以及连接杆(33),其连接所述第一杠杆(31)和所述第二杠杆(32),使得所述第一杠杆(31)的向锁定方向的转动以及向非锁定方向的转动分别与所述第二杠杆(32)的向锁定方向的转动以及向非锁定方向的转动联动,该杠杆机构(7)被施力以向所述锁定方向转动;
被卡合部(11),其设置在所述轿厢(1)上;
卡合部(31c),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杠杆(31)上,通过与所述被卡合部(11)卡合来阻止所述轿厢门(3)的打开动作;
导向件(10),其设置在所述轿厢(1)上,并具有避免使所述卡合部(31c)与所述被卡合部(11)卡合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卡合部(31c)与所述被卡合部(11)卡合的第二位置,该导向件(10)与所述轿厢门(3)的开闭动作联动地引导所述第一杠杆(31),以使所述第一杠杆(3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以及
凸轮(24),其设置在所述层站门(23)上,在所述轿厢门(3)与所述层站门(23)进入卡合成立范围时,该凸轮(24)能够与所述第二杠杆(32)的端部(32a)抵接,该凸轮(24)用于阻止所述第二杠杆(32)向所述锁定方向的转动,
在所述轿厢(1)到达所述轿厢门(3)与所述层站门(23)的卡合成立范围时,所述第二杠杆(32)的所述端部(32a)与所述凸轮(24)抵接,从而阻止了所述第二杠杆(32)和与其联动的所述第一杠杆(31)向所述锁定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一杠杆(31)被保持在所述导向件(10)的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中间,并且可以进行所述轿厢门(3)的打开动作,
在所述轿厢(1)处于所述轿厢门(3)和所述层站门(23)的卡合成立范围以外时,所述第一杠杆(31)由所述导向件(10)引导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卡合部(31c)与所述被卡合部(11)卡合,从而阻止了所述轿厢门(3)的打开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杠杆(32)和所述轿厢门(3)之间附加设置有牵引弹簧(34),以便使所述杠杆机构(7)向所述锁定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件(10)和所述被卡合部(11)形成为一体,并且固定在所述轿厢(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轿厢门(3)关闭的状态下,所述轿厢门(3)和所述层站门(23)的卡合成立范围内的所述第二杠杆(32)的所述端部(32b)与所述凸轮(24)的距离,大于所述轿厢门(3)与所述层站门(23)的卡合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轿厢(1)上设置有在所述第一杠杆(31)不转动时与所述第一杠杆(31)接触的接触部(4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5/004504 WO2006097997A1 (ja) | 2005-03-15 | 2005-03-15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扉のインターロッ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64911A CN1964911A (zh) | 2007-05-16 |
CN100593505C true CN100593505C (zh) | 2010-03-10 |
Family
ID=36991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18931A Active CN100593505C (zh) | 2005-03-15 | 2005-03-15 | 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860056A4 (zh) |
JP (1) | JPWO2006097997A1 (zh) |
CN (1) | CN100593505C (zh) |
WO (1) | WO200609799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274421B1 (ko) * | 2008-04-17 | 2013-06-14 |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엘리베이터칸의 도어로크장치 |
WO2009153845A1 (ja) * | 2008-06-16 | 2009-12-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カゴドアロック装置 |
US8960372B2 (en) | 2010-07-08 | 2015-02-24 | Thyssenkrupp Elevator Corporation | Elevator car door interlock |
CN103387173B (zh) * | 2012-05-09 | 2015-08-19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
CN104085764B (zh) * | 2014-06-25 | 2015-10-14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电梯轿门锁开锁装置及电梯 |
WO2016059685A1 (ja) * | 2014-10-15 | 2016-04-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
US10793396B1 (en) * | 2015-04-10 | 2020-10-06 | Ricardo Macareno | Elevator car door interlock |
WO2016176033A1 (en) * | 2015-04-10 | 2016-11-03 | Macareno Ricardo | Elevator car door interlock |
JP6804517B2 (ja) | 2015-08-04 | 2020-12-23 |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Otis Elevator Company | ドア枠ロック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かごドアインターロック |
EP3331803B1 (en) * | 2015-08-04 | 2020-06-03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door interlock |
CN106698124B (zh) * | 2015-08-14 | 2019-11-22 | 蔡海英 | 带有安全联锁装置的电梯 |
CN105800437B (zh) * | 2016-05-26 | 2017-10-03 |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 电梯轿厢门防扒装置 |
US10889465B2 (en) * | 2017-07-31 | 2021-01-12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Mechanical hoistway access control device |
CN107601241A (zh) * | 2017-10-12 | 2018-01-19 | 梁润婵 | 一种电梯轿厢门锁结构 |
EP3599204B1 (en) * | 2018-07-26 | 2022-01-12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omponent insp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
JP7090529B2 (ja) * | 2018-11-12 | 2022-06-24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制御装置、及びドア制御方法 |
WO2020188683A1 (ja) * | 2019-03-18 | 2020-09-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
WO2022050932A1 (en) * | 2020-09-01 | 2022-03-10 | Macareno Ricardo | Elevator car door safety devic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1648A (zh) * | 1996-10-03 | 1999-10-13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用于电梯门的操纵系统 |
CN1397481A (zh) * | 2001-07-12 | 2003-02-19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使用独立于驱动门驱动电机的电动机驱动的电梯轿厢门与井道门之间的连接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21319A (en) * | 1971-11-15 | 1973-03-20 | Ace Machinery Ltd | Hoists |
JPS52124643A (en) * | 1976-04-09 | 1977-10-1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Door device for elevator |
JPS564704Y2 (zh) * | 1976-07-30 | 1981-02-02 | ||
US4423799A (en) * | 1980-10-27 | 1984-01-03 | G.A.L.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Vehicle door lock for limiting door opening to specified vehicle positions |
JPH01162696A (ja) * | 1987-12-17 | 1989-06-27 | Fujitec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ドア装置 |
US6220396B1 (en) * | 2000-03-10 | 2001-04-24 | Thyssen Dover Elevator | Door restrictor apparatus for elevators |
-
2005
- 2005-03-15 CN CN200580018931A patent/CN100593505C/zh active Active
- 2005-03-15 EP EP05720761.5A patent/EP186005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03-15 WO PCT/JP2005/004504 patent/WO2006097997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5-03-15 JP JP2007507967A patent/JPWO2006097997A1/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1648A (zh) * | 1996-10-03 | 1999-10-13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用于电梯门的操纵系统 |
CN1397481A (zh) * | 2001-07-12 | 2003-02-19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使用独立于驱动门驱动电机的电动机驱动的电梯轿厢门与井道门之间的连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860056A1 (en) | 2007-11-28 |
CN1964911A (zh) | 2007-05-16 |
EP1860056A4 (en) | 2013-04-24 |
JPWO2006097997A1 (ja) | 2008-08-21 |
WO2006097997A1 (ja) | 2006-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93505C (zh) | 电梯的轿厢门联锁装置 | |
US9656835B2 (en) | Elevator car door locking apparatus | |
US11795033B2 (en) | Elevator car door interlock | |
US7398862B2 (en) | Car door lock | |
CN107074502B (zh) |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 |
CN107848764B (zh) | 具有地坎锁的轿厢门连锁装置 | |
JP5743023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装置 | |
WO2006109833A1 (ja) | ドア装置 | |
EP2263963B1 (en) | Elevator car door lock | |
JP2009113976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
JPWO2009153845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カゴ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2011088720A (ja) | エレベータドア装置 | |
WO2018138896A1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US20180186606A1 (en) | Elevator landing door unlocking system | |
CN109319642B (zh) | 机械井道进入控制装置 | |
KR20010036450A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카도어 안전 잠금장치 | |
CN113544076B (zh) |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 |
KR100414298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카 도어 록킹장치 | |
KR100812483B1 (ko) | 엘리베이터 카 문의 인터록 장치 | |
JP2011152979A (ja) | エレベータドア装置 | |
KR20120029698A (ko) | 승장 도어 잠금 장치 | |
JP7204051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 |
KR100218405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해치도어 | |
CA2590356C (en) | Car door lock | |
JP2010137958A (ja) |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