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7056C - 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7056C
CN100587056C CN200610123964A CN200610123964A CN100587056C CN 100587056 C CN100587056 C CN 100587056C CN 200610123964 A CN200610123964 A CN 200610123964A CN 200610123964 A CN200610123964 A CN 200610123964A CN 100587056 C CN100587056 C CN 1005870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pialus
cordyceps sinensis
larva
bat
thecasp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23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0733A (zh
Inventor
刘昕
张古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6101239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87056C/zh
Publication of CN1970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0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70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705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虫夏草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青藏高原蝠蛾适生地建立温室大棚蝠蛾圈养场,根据蝠蛾昆虫生长发育需要调控圈养场内温度和湿度;通过降低蝠蛾天敌危害以及促进草本植物和灌丛植物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同时在大棚蝠蛾圈养场内释放适量的蝠蛾受精卵、幼虫、蛹或/和成虫,有效提升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蝠蛾幼虫繁育密度,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110~350万头,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65~425d,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经冬虫夏草菌感染形成虫生子囊真菌,于次年5月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采收冬虫夏草53~157万根。

Description

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eley)Saccardo]是鳞翅目蝙蝠蛾科蝠蛾属(Hepialus)幼虫被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 X.J.liu et al.)寄生后形成的一种虫生子囊真菌,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色名贵药材之一,与人参、鹿茸统称为“中药三大宝”。
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对冬虫夏草有翔实记载:“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夏至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其性味功用为:“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冬虫夏草的主要功效是“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具有抑制肿瘤、抗癌和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独特功效。冬虫夏草早在明朝已出口至日本和西欧。冬虫夏草因其珍稀、昂贵和特殊的功效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冬虫夏草及其相关产品已成为发展迅速的产业,其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价格不断飙升,但资源量却逐年萎缩。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前全国年产量曾达100吨以上,60年代初为50~80吨,到90年代仅有5~15吨。虽然我国将冬虫夏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各地政府也出台禁挖或限挖政策,但滥采滥挖冬虫夏草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科学考察发现,每年5月,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6月冬虫夏草子座头部迅速发育肥大,形成子囊果和子囊孢子,成熟的子囊孢子从子囊果顶部开口弹射出来,随冻土融化后的雪水及雨水渗入土中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
蝠蛾完成一个生命周期需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高原冬虫夏草适生地几乎进入冻土期,蝠蛾幼虫在土壤中处于休眠状态,蝠蛾幼虫约需经历6~8龄期的生长发育期才能化蛹,蝠蛾幼虫生长周期因种类而异,十分缓慢,如玉树蝠蛾幼虫约需996d,康定蝠蛾约1000d,贡嘎蝠蛾875~1040d,且终年均可在土中找到不同龄期的蝠蛾幼虫。自然环境中蝠蛾属昆虫的繁育受到生态地理分布、食物、植被、土壤结构、温度、湿度和自然天敌等多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制约控制,蝠蛾幼虫在自然环境中极为缓慢的繁育速率已成为制约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产量的关键因素。
冬虫夏草的形成涉及3个关键因子,即寄主蝠蛾幼虫、冬虫夏草菌中国被毛孢和蝠蛾幼虫的寄主植物,其中寄主蝠蛾幼虫是形成冬虫夏草的根本。近年来过度采挖冬虫夏草已严重破坏植被和蝠蛾的生存环境,使蝠蛾幼虫的食物资源减少,最终导致蝠蛾幼虫数量显著下降甚至灭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在青藏高原蝠蛾适生地建立温室大棚作为蝠蛾圈养场,并在冬春季节因地制宜采用热能保暖措施有效调控大棚内温度,为生活在土壤中的蝠蛾幼虫营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65~425d,有效缩短蝠蛾生长的世代交替周期;通过在大棚蝠蛾圈养场中喷施冬虫夏草菌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可以在次年收获冬虫夏草,有效缩短冬虫夏草的生产周期及增加冬虫夏草产量。
本发明的方法是,在青藏高原蝠蛾属昆虫适生地草本植物植被区和/或灌丛植物植被区,建立现代农业通常使用的温室大棚作为蝠蛾圈养场(以下简称大棚蝠蛾圈养场);根据蝠蛾昆虫生长发育需要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控制和降低蝠蛾天敌对蝠蛾的危害,以及通过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和植株密植,促进大棚蝠蛾圈养场内的草本植物和/或灌丛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发达的植被嫩根体系,以提供给在土壤中营隧道式穴居生活的蝠蛾幼虫取食;同时通过释放适量的蝠蛾受精卵、幼虫、蛹或/和成虫,有效提升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蝠蛾幼虫数量;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收集冬虫夏草子囊孢子配制成子囊孢子稀释液或/和将冬虫夏草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配制成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然后进行人工喷施感染,可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并于次年5月在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所培育的虫生子囊真菌冬虫夏草子座将发育露出土面;在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
本发明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草本植物植被区和/或灌丛植物植被区,建立通常的带可开闭活动窗户的玻璃温室大棚和/或可拆卸的塑料薄膜温室大棚作为蝠蛾圈养场,按常规现代农业温室大棚管理的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灵活机动采用降温措施,如通过采用现代农业通常使用的黑色遮阳网以及通过通风口和/或玻璃温室大棚窗户和/或拆卸塑料薄膜温室大棚的塑料薄膜,调节控制大棚内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因地制宜采用热能有效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为生活在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在寒冬天气特别是阴雨天气及夜晚有效营造良好的连续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所述热能的能源可以是通常水力发电、太阳能、地热温泉、工业电和工业锅炉蒸汽中的一种或两种。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通常在建立大棚后一个月内),通过对大棚蝠蛾圈养场内喷施杀真菌剂控制和杀灭虫生真菌,以及对鼠洞填埋堵塞及施放灭鼠药诱杀灭鼠,施放灭蚂蚁药及灭昆虫病源线虫药和杀寄生蜂、寄生蝇杀虫药,控制和降低蝠蛾天敌对大棚蝠蛾圈养场繁育的蝠蛾的危害;
3、通过采用现代农业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和植株密植,促进大棚蝠蛾圈养场内的草本植物和/或灌丛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以提供给在土壤中营隧道式穴居生活的蝠蛾幼虫取食,并营造蝠蛾幼虫连续生长发育的良好的生态环境;采用现代农业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种植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草本植物和/或灌丛植物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
4、通过在大棚蝠蛾圈养场内释放适量的蝠蛾受精卵、幼虫、蛹或/和成虫,有效提升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蝠蛾幼虫繁育密度;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65~425d;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收集从青藏高原冬虫夏草适生地采收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果弹射的子囊孢子,经配制成子囊孢子稀释液后对上述大棚蝠蛾圈养场进行喷施感染;以及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或新鲜冬虫夏草经通常工业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进一步培养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经配制成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后进行喷施感染;两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这样可提高感染率,有效感染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从而提高冬虫夏草的产量;在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20~60d内,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于次年5月在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所培育的虫生子囊真菌冬虫夏草子座将发育露出土面,在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
按照上述本发明的方法,通常在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中投入2400~7000对蝠蛾成虫经交配后所产的受精卵或其孵化的幼虫,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65~425d,蝠蛾幼虫成活率高达92~95%,有效提升大棚蝠蛾圈养场的蝠蛾幼虫圈养数量,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110~350万头。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经喷施冬虫夏草菌感染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在经检测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20~60d内,可将玻璃大棚/或可拆卸的塑料薄膜温室大棚打开通风口或掀掉塑料薄膜,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于次年5月在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所培育的虫生子囊真菌冬虫夏草子座将发育露出土面;在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据统计,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采收冬虫夏草53~157万根。
本发明涉及的蝠蛾属昆虫适生地包括海拔从2900米至5200米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本植物植被区和/或灌丛植物区。
本发明涉及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本植物及灌丛植物包括常年生长于高寒生境中的草本植物:冰川蓼(Polygonvm glaciale),细叶珠芽蓼(P.tenuifolium),珠芽蓼(P.viviparum),圆穗蓼(P.macrophyllum),雪山黄芪(Astragalus bolfourianus),无茎黄芪(A.acaulis),冷地黄芪(A.frigidus),光管黄芪(A.levitubus),白马雪山黄芪(A.craipianus),打箭炉黄芪(A.tatsienens s),云南长茎黄芪(A.yunnanensis f.elougatus),小大黄(Rheum pumilum),澜沧地灵芝(Arenaria lancangensis),藓状雪灵芝(A.bryophylla),黑心虎耳草(Saxifraga melanocentra),山地虎耳草(S.Montana),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及羊矛(Festucaovina);以及灌丛植物:青藏地垫柳(Salix lindleyana),迟花地垫柳(S.faxoniana),金腊梅(Potentillafruticosa),紫花小杜鹃(Rhododendron rupicola),拟小鳞叶杜鹃(R.cephaltanhoides),云雾杜鹃(R.chamaethomsonii),短蕊杜鹃(R.microgynum),滇藏杜鹃(R.temenium),矮小杜鹃(R.pumilum)及匍匐杜鹃(R.erastum);可以是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涉及的蝠蛾属昆虫(简称蝠蛾)包括:虫草蝠蛾,门源蝠蛾(Hepialus minyuancus),玉树蝠蛾,拉脊蝠蛾(Hepialus lagii Yan),贡嘎蝠蛾(Hepialus gonggaensis S.Q.Fu & T.F.Fuang),贵德蝠蛾(Hepialus guidera Yan),斜脉蝠蛾(Hepialus oblifurcus Chu et Wang),白马蝠蛾,人支蝠蛾(Hepialusrenz hiensis),德钦蝠蛾,阿尔泰蝠蛾,比如蝠蛾(Hepialus bi ruensisHepialFu aHuang)和蒲氏蝠蛾(Hepialuspui Zhang et Gu,sp.nov),可以是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涉及的控制和降低蝠蛾天敌危害的药物(或其商品名称)包括:多菌灵、托布津、大生45等杀真菌剂;磷化锌、毒鼠磷、溴代毒鼠磷、大隆、敌鼠钠、伏灭鼠、杀鼠灵、溴敌隆等灭鼠药;灭蚁灵等杀灭蚂蚁药;克线灵、亚维菌素、米尔乐、万强、线虫清、杀螟丹等杀昆虫病源线虫药;阿维菌素等杀寄生蜂、寄生蝇杀虫药。杀真菌剂、灭鼠药、灭蚂蚁药的施放或喷施时间及次数视灭杀效果而定;杀真菌剂的使用浓度为:药液中水与杀真菌剂重量比例1000∶2~5,每10M2面积喷施量为10~100g药液;灭鼠药的使用浓度为:灭鼠毒饵中饵料与灭鼠药重量比例100∶0.01~0.2,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1~10堆,每堆毒饵重量为2~20g;灭蚁灵的使用浓度为: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01~0.2,每10M2面积放灭蚁毒饵2~10堆,每堆重量为2~15g;杀昆虫病源线虫药的使用浓度为:药液中水与药品重量比例1000∶2~5,可采用浇灌或喷施,每10M2面积使用量为2~100g药液;杀寄生蜂、寄生蝇杀虫药的使用浓度为:药液中水与杀虫药重量比例1000∶2~5,每10M2面积喷施量为5~100g药液。上述药物使用时,可以是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涉及的收集从青藏高原采收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果弹射的子囊孢子的方法通常是:将采收的子囊果子囊孢子仍未弹射的新鲜冬虫夏草插放于盛有无菌水的玻璃器皿中,使冬虫夏草子座子囊果朝上高出水面(通常加入玻璃器皿中无菌水的量约为浸泡至插放的冬虫夏草长度二分之一左右),并将玻璃器皿置于阳光下或30~60W紫外线灯下40~70cm间距处照射;经8~24h后,冬虫夏草子囊孢子几乎全部弹射于无菌水中,经分离(可采用通常离心机分离的方法)收集到弹射于无菌水中的成熟的冬虫夏草子囊孢子;可将子囊孢子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保存期为20d);配制的冬虫夏草子囊孢子稀释液浓度为:水与子囊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0.3~1。使用时可采用喷施法,每10M2面积使用量为10~100g子囊孢子稀释液。
本发明涉及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的配制方法通常是:将从青藏高原采集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或新鲜冬虫夏草菌体,按照通常工业微生物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接种及通常工业微生物真菌培养基在6~20℃条件下培养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配制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浓度为:水与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重量比例为1000000∶2~4。使用时可采用喷施法,每10M2面积使用量为10~100g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
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选择靠近工业电网的地点建立塑料薄膜温室大棚蝠蛾圈养场,并建立太阳能热水装置;按常规温室大棚的管理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通过采用通常使用的黑色遮阳网和通风口调节控制大棚内土壤及空气的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利用太阳能热水提供热能及在阴雨天采用通常工业电网电力热能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一个月内,喷施多菌灵进行灭真菌处理,按水与多菌灵重量比例1000∶3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为80g;并对鼠洞进行填埋堵塞及施放溴代毒鼠磷灭鼠毒饵进行灭鼠处理,灭鼠毒饵中饵料与溴代毒鼠磷重量比例100∶0.03,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8堆,每堆毒饵重量为6g;同时,施放灭蚁灵毒饵进行灭蚁处理,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06,每10M2面积放置灭蚁毒饵6堆,每堆重量为8g;以及喷施米尔乐及万强进行杀昆虫病源线虫处理,按水与米尔乐及万强重量比例1000∶4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使用药液量约为80g;喷施阿维菌素进行杀寄生蜂、寄生蝇处理,按水与阿维菌素重量比例1000∶4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约为20g;
3、通过采用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建立促进圆穗蓼(P.macrophyllum),冷地黄芪(A.frigidus),青藏地垫柳(Salix lindleyana),迟花地垫柳(S.faxoniana)和矮小杜鹃(R.pumilum)等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采用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中生多年生圆穗蓼、冷地黄芪、青藏地垫柳、迟花地垫柳和矮小杜鹃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密植;
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中投入7000对门源蝠蛾成虫,经交配产卵和自然孵化为幼虫;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425d,经抽检,蝠蛾幼虫成活率达9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329万头;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按水与子囊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0.8配制成子囊孢子稀释液,每10M2面积用30g子囊孢子稀释液进行喷施感染,可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从而提高冬虫夏草的产量;在经检测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20d内,将可拆卸的塑料薄膜温室大棚掀掉塑料薄膜,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并于次年5月在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在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经统计,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收获冬虫夏草约157万根。
实施例二: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选择靠近适应于水力发电的地点建立带开闭活动窗户的玻璃温室大棚蝠蛾圈养场,并建立水力发电装置;按常规带开闭活动窗户的玻璃温室大棚的管理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通过采用现代农业通常使用的黑色遮阳网,以及通过通风口及活动窗户调节控制大棚内土壤及空气的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利用水力发电提供热能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一个月内,在大棚蝠蛾圈养场喷施多菌灵进行灭真菌处理,按水与多菌灵重量比例1000∶2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量为10g药液;并对鼠洞进行填埋堵塞及施放磷化锌灭鼠毒饵进行灭鼠处理,灭鼠毒饵中饵料与磷化锌重量比例100∶0.01,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1堆,每堆毒饵重量为2g;同时,施放灭蚁灵毒饵进行灭蚁处理,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01,每10M2面积放置灭蚁毒饵2堆,每堆重量为2g;以及施放克线灵进行杀昆虫病源线虫处理,按水与克线灵重量比例1000∶2配制药液,可采用浇灌方法施放,每10M2面积使用药液量约为2g;施放阿维菌素进行杀寄生蜂、寄生蝇处理,按水与阿维菌素重量比例1000∶2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约为5g;
3、通过采用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建立促进打箭炉黄芪(A.tatsienens s),藓状雪灵芝(A.bryophylla),拟小鳞叶杜鹃(R.cephaltanhoides)和匍匐杜鹃(R.erastum)等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采用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中生多年生打箭炉黄芪、藓状雪灵芝、拟小鳞叶杜鹃和匍匐杜鹃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进行密植;
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中投入2400对拉脊蝠蛾成虫交配后所产的受精卵,受精卵在圈养场中孵化为幼虫,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65d,经抽检,蝠蛾幼虫成活率达92%。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110万头;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按水与子囊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0.5配制成子囊孢子稀释液,每10M2面积用10g子囊孢子稀释液进行喷施感染,可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从而提高冬虫夏草的产量;在经检测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60d内,可将玻璃大棚打开通风口,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并于次年5月在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在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经统计,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收获冬虫夏草约53万根。
实施例三: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建立玻璃温室大棚蝠蛾圈养场,并建立太阳能热水装置及工业锅炉蒸汽装置;按常规温室大棚的管理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通过采用通常使用的黑色遮阳网和通风口调节控制大棚内土壤及空气的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利用太阳能及在阴雨天采用锅炉蒸汽散热装置提供热能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一个月内,喷施大生45进行灭真菌处理,按水与大生45重量比例1000∶3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为50g;并对鼠洞进行填埋堵塞及施放溴代毒鼠磷灭鼠毒饵进行灭鼠处理,灭鼠毒饵中饵料与溴代毒鼠磷重量比例100∶0.1,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5堆,每堆毒饵重量为10g;同时,施放灭蚁灵毒饵进行灭蚁处理,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05,每10M2面积放置灭蚁毒饵6堆,每堆重量为9g;以及喷施米尔乐及万强进行杀昆虫病源线虫处理,按水与米尔乐及万强重量比例1000∶3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使用药液量约为80g;喷施阿维菌素进行杀寄生蜂、寄生蝇处理,按水与阿维菌素重量比例1000∶3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约为50g;
3、通过采用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建立促进珠芽蓼(P.viviparum)、打箭炉黄芪(A.tatsienens s)、小大黄(Rheum pumilum)和云雾杜鹃(R.chamaethomsonii)等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采用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中生多年生珠芽蓼、打箭炉黄芪、小大黄和云雾杜鹃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密植;
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中投入1700对贵德蝠蛾成虫以及1800对蒲氏蝠蛾成虫,蝠蛾成虫在圈养场中经分别交配后产卵并经孵化为幼虫,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85d,经抽检,蝠蛾幼虫成活率达95%。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166万头;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按水与子囊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0.5配制成子囊孢子稀释液,以及将新鲜冬虫夏草经通常工业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进一步培养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按水与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2配制成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每10M2面积使用子囊孢子稀释液和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各20g进行喷施感染,可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在经检测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30d内,可将玻璃大棚打开通风口,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于次年5月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在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经统计,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收获冬虫夏草约78.5万根。
实施例四: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选择靠近具有地热温泉的地点建立可拆卸塑料薄膜的塑料薄膜温室大棚蝠蛾圈养场,并建立地热温泉水循环散热装置;按常规温室大棚的管理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通过拆卸塑料薄膜调节大棚内土壤及空气的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利用地热温泉水通过散热器提供热能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一个月内,在大棚蝠蛾圈养场喷施多菌灵进行灭真菌处理,按水与多菌灵重量比例1000∶5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量为100g药液;并对鼠洞进行填埋堵塞及施放磷化锌灭鼠毒饵进行灭鼠处理,灭鼠毒饵中饵料与磷化锌重量比例100∶0.2,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10堆,每堆毒饵重量为20g;同时,施放灭蚁灵毒饵进行灭蚁处理,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2,每10M2面积放置灭蚁毒饵10堆,每堆重量为15g;以及施放克线灵进行杀昆虫病源线虫处理,按水与克线灵重量比例1000∶5配制药液,可采用浇灌方法施放,每10M2面积使用药液量约为100g;施放阿维菌素进行杀寄生蜂、寄生蝇处理,按水与阿维菌素重量比例1000∶5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约为100g;
3、通过采用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建立促进细叶珠芽蓼(P.tenuifolium),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羊矛(Festuca ovina)和金腊梅(Potentilla fruticosa)等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采用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中生多年生细叶珠芽蓼、绵头雪莲花、羊矛和金腊梅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密植;
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中投入2500对门源蝠蛾以及4500对贡嘎蝠蛾成虫,蝠蛾成虫在圈养场中经分别交配后产卵并经孵化为幼虫,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85d,经抽检,蝠蛾幼虫成活率达95%。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335万头;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经通常工业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进一步培养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按水与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重量比例为1000000∶2配制成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后进行喷施感染,每10M2面积用10g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进行喷施感染,可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在经检测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40d内,可将可拆卸的塑料薄膜温室大棚掀掉塑料薄膜,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于次年5月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在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经统计,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收获冬虫夏草约153万根。
实施例五: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选择靠近适应于水力发电的地点建立玻璃温室大棚蝠蛾圈养场,并建立水力发电装置;按常规带开闭活动窗户的玻璃温室大棚的管理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通过采用现代农业通常使用的黑色遮阳网,以及通过通风口及活动窗户调节控制大棚内土壤及空气的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利用水力发电提供热能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一个月内,喷施多菌灵进行灭真菌处理,按水与多菌灵重量比例1000∶3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为30g;并对鼠洞进行填埋堵塞及施放伏灭鼠灭鼠毒饵进行灭鼠处理,灭鼠毒饵中饵料与伏灭鼠重量比例100∶0.08,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3堆,每堆毒饵重量为18g;同时,施放灭蚁灵毒饵进行灭蚁处理,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18,每10M2面积放置灭蚁毒饵6堆,每堆重量为6g;以及喷施杀螟丹进行杀昆虫病源线虫处理,按水与杀螟丹重量比例1000∶4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使用药液量约为70g;喷施阿维菌素进行杀寄生蜂、寄生蝇处理,按水与阿维菌素重量比例1000∶3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约为50g;
3、通过采用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建立草本植物生长茂盛的植被,特别是促进圆穗蓼(P.macrophyllum),黑心虎耳草(Saxifraga melanocentra)和短蕊杜鹃(R.microgynum)等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采用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中生多年生圆穗蓼、黑心虎耳草和短蕊杜鹃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密植;
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中投入3500对贵德蝠蛾成虫交配后所产的受精卵,受精卵在圈养场中孵化为幼虫,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68d,经抽检,蝠蛾幼虫成活率达9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155万头;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按水与子囊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0.4配制成子囊孢子稀释液,以及将新鲜冬虫夏草经通常工业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进一步培养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按水与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3.5配制成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每10M2面积使用子囊孢子稀释液和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各40g进行喷施感染,可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在经检测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35d内,可将玻璃大棚打开通风口,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于次年5月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在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经统计,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收获冬虫夏草约70万根。
实施例六: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建立玻璃温室大棚蝠蛾圈养场,建立太阳能热水装置及工业锅炉蒸汽装置;按常规温室大棚的管理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通过采用现代农业通常使用的黑色遮阳网和通风口调节控制大棚内土壤及空气的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利用太阳能及通常工业锅炉蒸汽散热装置提供热能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一个月内,喷施托布津进行灭真菌处理,按水与托布津重量比例1000∶3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为60g;并对鼠洞进行填埋堵塞及施放杀鼠灵灭鼠毒饵进行灭鼠处理,灭鼠毒饵中饵料与杀鼠灵重量比例100∶0.15,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4堆,每堆毒饵重量为12g;同时,施放灭蚁灵毒饵进行灭蚁处理,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08,每10M2面积放置灭蚁毒饵9堆,每堆重量为4g;以及喷施克线灵进行杀昆虫病源线虫处理,按水与克线灵重量比例1000∶5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使用药液量约为10g;喷施阿维菌素进行杀寄生蜂、寄生蝇处理,按水与阿维菌素重量比例1000∶3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约为80g;
3、通过采用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建立促进细叶珠芽蓼(P.tenuifolium),圆穗蓼(P.macrophyllum),山地虎耳草(S.Montana),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云雾杜鹃(R.chamaethomsonii)和短蕊杜鹃(R.microgynum)等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采用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中生多年生细叶珠芽蓼、圆穗蓼、山地虎耳草、绵头雪莲花、云雾杜鹃和短蕊杜鹃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密植;
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中投入2400对贡嘎蝠蛾成虫交配后所产的受精卵,受精卵在圈养场中孵化为幼虫,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65d,经抽检,蝠蛾幼虫成活率达92%,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110万头;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经通常工业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进一步培养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按水与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重量比例为1000000∶3配制成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后进行喷施感染,每10M2面积用50g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进行喷施感染,可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在经检测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50d内,可将玻璃大棚打开通风口,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于次年5月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在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经统计,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收获冬虫夏草约53万根。
实施例七: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选择靠近工业电网的地点建立塑料薄膜温室大棚蝠蛾圈养场,并建立太阳能热水装置;按常规温室大棚的管理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通过采用通常使用的黑色遮阳网和通风口调节控制大棚内土壤及空气的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利用太阳能热水提供热能及在阴雨天采用通常工业电网电力热能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一个月内,喷施多菌灵进行灭真菌处理,按水与多菌灵重量比例1000∶2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为100g;并对鼠洞进行填埋堵塞及施放大隆灭鼠毒饵进行灭鼠处理,灭鼠毒饵中饵料与大隆重量比例100∶0.1,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7堆,每堆毒饵重量为12g;同时,施放灭蚁灵毒饵进行灭蚁处理,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12,每10M2面积放置灭蚁毒饵6堆,每堆重量为3g;以及喷施万强进行杀昆虫病源线虫处理,按水与万强重量比例1000∶4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使用药液量约为45g;喷施阿维菌素进行杀寄生蜂、寄生蝇处理,按水与阿维菌素重量比例1000∶5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约为90g;
3、通过采用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建立促进珠芽蓼(P.viviparum)、小大黄(Rheumpumilum)和云雾杜鹃(R.chamaethomsonii)等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采用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中生多年生珠芽蓼、打箭炉黄芪、小大黄和云雾杜鹃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密植;
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中投入3500对门源蝠蛾蛹,在经历蝠蛾蛹发育羽化为成虫,并经交配产卵和自然孵化为幼虫,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85d,经抽检,蝠蛾幼虫成活率达95%,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166万头;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按水与子囊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0.6配制成子囊孢子稀释液,以及将新鲜冬虫夏草经通常工业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进一步培养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按水与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3配制成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每10M2面积使用子囊孢子稀释液和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各80g进行喷施感染,可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在经检测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20d内,可将可拆卸的塑料薄膜温室大棚掀掉塑料薄膜,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于次年5月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在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经统计,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收获冬虫夏草约78万根。
实施例八: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建立玻璃温室大棚蝠蛾圈养场,建立太阳能热水装置;按常规温室大棚的管理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通过采用现代农业通常使用的黑色遮阳网和通风口调节控制大棚内土壤及空气的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利用太阳能热水散热装置提供热能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一个月内,喷施托布津进行灭真菌处理,按水与托布津重量比例1000∶5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为20g;并对鼠洞进行填埋堵塞及施放毒鼠磷及大隆灭鼠毒饵进行灭鼠处理,灭鼠毒饵中饵料与毒鼠磷及大隆重量比例100∶0.3,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2堆,每堆毒饵重量为20g;同时,施放灭蚁灵毒饵进行灭蚁处理,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2,每10M2面积放置灭蚁毒饵10堆,每堆重量为2g;以及喷施亚维菌素进行杀昆虫病源线虫及寄生蜂寄生蝇处理,按水与亚维菌素重量比例1000∶5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使用药液量约为100g;
3、通过采用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建立灌丛植物生长茂盛的植被,特别是促进小大黄(Rheum pumilum)和金腊梅(Potentilla fruticosa)等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采用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中生多年生小大黄和金腊梅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密植;
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中投入3500对贵德蝠蛾蛹成虫交配后所产受精卵经孵化的幼虫,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68d,经抽检,蝠蛾幼虫成活率达9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166万头;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按水与子囊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0.8配制成子囊孢子稀释液,每10M2面积用70g子囊孢子稀释液进行喷施感染,可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从而提高冬虫夏草的产量;在经检测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20~60d内,可将玻璃大棚打开通风口,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并于次年5月在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在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经统计,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收获冬虫夏草约75万根。
实施例九: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选择靠近具有地热温泉的地点建立可拆卸塑料薄膜的塑料薄膜温室大棚蝠蛾圈养场,并建立地热温泉水循环散热装置及太阳能热水装置;按常规温室大棚的管理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通过拆卸塑料薄膜调节大棚内土壤及空气的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利用地热温泉水及太阳能热水通过散热器提供热能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一个月内,喷施托布津进行灭真菌处理,按水与托布津重量比例1000∶2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为30g;并对鼠洞进行填埋堵塞及施放敌鼠钠灭鼠毒饵进行灭鼠处理,灭鼠毒饵中饵料与敌鼠钠重量比例100∶0.1,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4堆,每堆毒饵重量为18g;同时,施放灭蚁灵毒饵行灭蚁处理,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08,每10M2面积放置灭蚁毒饵8堆,每堆重量为5g;以及喷施线虫清进行杀昆虫病源线虫处理,按水与线虫清重量比例1000∶3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使用药液量约为30g;喷施阿维菌素进行杀寄生蜂、寄生蝇处理,按水与阿维菌素重量比例1000∶3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约为75g;
3、通过采用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建立促进冷地黄芪(A.frigidus),小大黄(Rheumpumilum),紫花小杜鹃(Rhododendron rupicola)和矮小杜鹃(R.pumilum)等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采用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中生多年生冷地黄芪、小大黄、紫花小杜鹃和矮小杜鹃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密植;
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中投入7000对斜脉蝠蛾成虫,蝠蛾成虫在圈养场中经分别交配后产卵并经孵化为幼虫,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80d,经抽检,蝠蛾幼虫成活率达95%,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350万头;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按水与子囊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0.7配制成子囊孢子稀释液,每10M2面积用60g子囊孢子稀释液进行喷施感染,可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从而提高冬虫夏草的产量;在经检测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30d内,可将可拆卸的塑料薄膜温室大棚掀掉塑料薄膜,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并于次年5月在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在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经统计,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收获冬虫夏草约157万根。
实施例十: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建立玻璃温室大棚蝠蛾圈养场,并建立太阳能热水装置及工业锅炉蒸汽装置;按常规温室大棚的管理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通过通风口调节控制大棚内土壤及空气的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利用太阳能热水散热装置及在阴雨天采用锅炉蒸汽散热装置提供热能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一个月内,喷施托布津及大生45进行灭真菌处理,按水与托布津及大生45重量比例1000∶3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喷施药液量为60g;并对鼠洞进行填埋堵塞及施放溴敌隆灭鼠毒饵进行灭鼠处理,灭鼠毒饵中饵料与溴敌隆重量比例100∶0.15,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3堆,每堆毒饵重量为18g;同时,施放灭蚁灵毒饵进行灭蚁处理,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06,每10M2面积放置灭蚁毒饵6堆,每堆重量为12g;以及喷施亚维菌素进行杀昆虫病源线虫及寄生蜂寄生蝇处理,按水与亚维菌素重量比例1000∶4配制药液,可采用喷施方法喷施,每10M2面积使用药液量约为70g;
3、通过采用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建立草本植物及灌丛植物生长茂盛的植被,特别是促进无茎黄芪(A.acaulis),金腊梅(Potentilla fruticosa),矮小杜鹃(R.pumilum)及匍匐杜鹃(R.erastum)等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采用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中生多年生无茎黄芪、金腊梅、矮小杜鹃和匍匐杜鹃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密植;
4、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中投入3500对拉脊蝠蛾以及3500对蒲氏蝠蛾成虫,蝠蛾成虫在圈养场中经分别交配后产卵并经孵化为幼虫,蝠蛾幼虫从1龄期生长发育至6~8龄期仅需375d,经抽检,蝠蛾幼虫成活率达93%,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健康蝠蛾达332万头;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或新鲜冬虫夏草经通常工业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进一步培养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按水与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重量比例为1000000∶2.5配制成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后进行喷施感染,每10M2面积用50g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进行喷施感染,可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在经检测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20~60d内,可将玻璃大棚打开通风口,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于次年5月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在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并在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经统计,每公顷大棚蝠蛾圈养场可收获冬虫夏草约157万根。

Claims (8)

1.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青藏高原蝠蛾属昆虫适生地草本植物植被区和/或灌丛植物植被区,建立现代农业通常使用的温室大棚作为蝠蛾圈养场;根据蝠蛾昆虫生长发育需要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控制和降低蝠蛾天敌对蝠蛾的危害,以及通过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和植株密植,促进大棚蝠蛾圈养场内的草本植物和/或灌丛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发达的植被嫩根体系,以提供给蝠蛾幼虫取食;同时在大棚蝠蛾圈养场内释放蝠蛾受精卵、幼虫、蛹或/和成虫,提升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蝠蛾幼虫数量;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收集冬虫夏草子囊孢子配制成子囊孢子稀释液或/和将冬虫夏草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配制成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然后进行人工喷施感染,有效感染生活于土壤中的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于次年5月在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所培育的虫生子囊真菌冬虫夏草子座发育露出土面;在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在青藏高原高寒生境蝠蛾属昆虫适生地草本植物植被区和/或灌丛植物植被区,建立通常的带开闭活动窗户的玻璃温室大棚和/或可拆卸的塑料薄膜温室大棚作为蝠蛾圈养场,按常规现代农业温室大棚管理的方法,调控大棚内土壤湿度为40~96%,空气相对湿度为58~96%;在夏秋季节,调节控制大棚内土壤及空气的温度为10±8℃;在冬春季节,因地制宜利用热能调控大棚蝠蛾圈养场内温度为10±8℃;所述热能的能源为通常水力发电、太阳能、地热温泉、工业电和工业锅炉蒸汽中的一种或两种;
(2)、在建立大棚蝠蛾圈养场后,通过对蝠蛾圈养场内喷施杀真菌剂控制和杀灭虫生真菌,以及对蝠蛾圈养场鼠洞填埋堵塞及施放灭鼠药诱杀灭鼠,施放灭蚂蚁药及灭昆虫病源线虫药和杀寄生蜂、寄生蝇杀虫药,控制和降低虫生真菌及蝠蛾天敌对蝠蛾圈养场繁育的蝠蛾的危害;
(3)、通过采用现代农业通常植保管理方法有效监控水、肥管理和植株密植,促进蝠蛾圈养场内的草本植物和/或灌丛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形成丰富的植被嫩根体系,以提供给蝠蛾幼虫取食,并营造蝠蛾幼虫连续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通常作物育种的营养保育袋培育种苗并在培育棚种植培育成根系发达的高寒草甸草本植物和/或灌丛植物小植株种苗移栽补种至大棚蝠蛾圈养场;
(4)、通过在大棚蝠蛾圈养场内释放蝠蛾受精卵、幼虫、蛹或/和成虫,提升大棚蝠蛾圈养场圈养的蝠蛾幼虫繁育密度;
(5)、在蝠蛾幼虫生长发育至6~8龄期时,收集从青藏高原冬虫夏草适生地采收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果弹射的子囊孢子,经配制成子囊孢子稀释液后对上述大棚蝠蛾圈养场进行喷施感染;或/和将收集到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或新鲜冬虫夏草经通常工业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进一步培养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经配制成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后进行喷施感染;有效感染蝠蛾幼虫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在受感染的蝠蛾幼虫已形成虫生子囊真菌后的20~60天内,让大棚内温度降低至接近室外温度,并逐渐形成自然状况的冻土生态环境;于次年5月在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所培育的虫生子囊真菌冬虫夏草子座将发育露出土面,在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子囊果仍未发育肥大之前及时采收冬虫夏草。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蝠蛾包括:虫草蝠蛾、门源蝠蛾、玉树蝠蛾、拉脊蝠蛾、贡嘎蝠蛾、贵德蝠蛾、斜脉蝠蛾、白马蝠蛾、人支蝠蛾、德钦蝠蛾、阿尔泰蝠蛾、比如蝠蛾和蒲氏蝠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的杀真菌剂包括:多菌灵、托布津、大生45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的灭鼠药包括:磷化锌、毒鼠磷、溴代毒鼠磷、大隆、敌鼠钠、伏灭鼠、杀鼠灵、溴敌隆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的灭蚂蚁药为灭蚁灵;所述的杀昆虫病源线虫药包括:克线灵、亚维菌素、米尔乐、万强、线虫清、杀螟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的杀寄生蜂、寄生蝇杀虫药为阿维菌素。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杀真菌剂的使用浓度为:药液中水与杀真菌剂重量比例1000∶2~5,每10M2面积喷施量为10~100g药液;灭鼠药的使用浓度为:灭鼠毒饵中饵料与灭鼠药重量比例100∶0.01~0.2,每10M2面积放置灭鼠毒饵1~10堆,每堆毒饵重量为2~20g;灭蚁灵的使用浓度为:灭蚁毒饵中饵料与灭蚁灵重量比例100∶0.01~0.2,每10M2面积放灭蚁毒饵2~10堆,每堆重量为2~15g;杀昆虫病源线虫药的使用浓度为:药液中水与药品重量比例1000∶2~5,采用浇灌或喷施,每10M2面积使用量为2~100g药液;杀寄生蜂、寄生蝇杀虫药的使用浓度为:药液中水与杀虫药重量比例1000∶2~5,每10M2面积喷施量为5~100g药液。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所述的草本植物包括:冰川蓼、细叶珠芽蓼、珠芽蓼、圆穗蓼、雪山黄芪、无茎黄芪、冷地黄芪、光管黄芪、白马雪山黄芪、打箭炉黄芪、云南长茎黄芪、小大黄、澜沧地灵芝、藓状雪灵芝、黑心虎耳草、山地虎耳草、绵头雪莲花及羊矛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的灌丛植物包括:青藏地垫柳、迟花地垫柳、金腊梅、紫花小杜鹃、拟小鳞叶杜鹃、云雾杜鹃、短蕊杜鹃、滇藏杜鹃、矮小杜鹃及匍匐杜鹃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5)中所述的收集从青藏高原采收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果弹射的子囊孢子的方法是:将采收的子囊果子囊孢子仍未弹射的新鲜冬虫夏草插放于盛有无菌水的玻璃器皿中,使冬虫夏草子座子囊果朝上高出水面,并将玻璃器皿置于阳光下或30~60W紫外线灯下40~70cm间距处照射;经8~24h后,冬虫夏草子囊孢子几乎全部弹射于无菌水中,经分离收集到弹射于无菌水中的成熟的冬虫夏草子囊孢子;将子囊孢子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配制的冬虫夏草子囊孢子稀释液浓度为:水与子囊孢子重量比例1000000∶0.3~1;使用时采用喷施法,每10M2面积使用量为10~100g子囊孢子稀释液。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5)中所述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的配制方法是:将从青藏高原采集的新鲜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或新鲜冬虫夏草菌体,按照通常工业微生物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接种及通常工业微生物真菌培养基在6~20℃条件下培养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配制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浓度为:水与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重量比例为1000000∶2~4;使用时采用喷施法,每10M2面积使用量为10~100g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稀释液。
CN200610123964A 2006-12-04 2006-12-04 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705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23964A CN100587056C (zh) 2006-12-04 2006-12-04 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23964A CN100587056C (zh) 2006-12-04 2006-12-04 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0733A CN1970733A (zh) 2007-05-30
CN100587056C true CN100587056C (zh) 2010-02-03

Family

ID=38111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39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7056C (zh) 2006-12-04 2006-12-04 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8705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1869B (zh) * 2012-08-16 2014-12-17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冬虫夏草低海拔人工培殖方法
CN102835358A (zh) * 2012-09-24 2012-12-26 中山大学 一种钩蝠蛾幼虫的饲养方法
CN103814752B (zh) * 2012-11-19 2016-10-05 美新微纳传感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智能养殖系统
CN103168753B (zh) * 2013-04-17 2014-07-09 香格里拉县宜康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蝠蛾幼虫的室内养殖方法
CN103478080B (zh) * 2013-07-12 2016-01-20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人工繁殖虫草寄主昆虫的种性复壮培养方法
CN104365320B (zh) * 2014-09-30 2017-01-25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原生态条件制备冬虫夏草菌种材料的方法
CN104304016B (zh) * 2014-09-30 2017-03-08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栽培室制备冬虫夏草菌种材料的方法
CN110402757B (zh) * 2019-07-30 2022-07-08 甘孜州康定贡嘎中华虫草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原生地人工培殖冬虫夏草的方法及其专用设施
CN111631191B (zh) * 2020-06-19 2022-04-26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产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13348965B (zh) * 2021-07-22 2023-11-17 成都天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侵染蝙蝠蛾幼虫的冬虫夏草菌的增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0733A (zh) 2007-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7056C (zh) 一种在蝠蛾圈养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00587057C (zh) 一种冬虫夏草的生产方法
CN100434508C (zh) 一种提高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产量的方法
CN103270918B (zh) 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04813907B (zh) 一种铁皮石斛大棚种植方法
CN105660136A (zh) 一种天麻的栽培方法
CN105393742A (zh) 露地生姜大面积繁种栽培方法
CN105660239B (zh) 紫山药育苗栽培基质及其育苗方法
CN101720620A (zh) 一种林下套种金银花的方法
CN103782787B (zh) 一种黄花石蒜的gap种植方法
CN104904540A (zh) 一种石斛伴生茶
CN105613024A (zh) 一种春夏茬西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2986450A (zh) 一种金针菇的地沟栽培技术
CN105766298A (zh) 一种夏秋季西瓜与菜用蚕豆、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11631191B (zh) 一种原产区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02960226A (zh) 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方法
CN109329016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04322255B (zh) 生姜的栽培装置
CN106068984A (zh) 一种山核桃与牡丹的间作方法
CN106258418A (zh) 一种春夏茬辣椒水旱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3460969B (zh) 高山襄荷笋软化高产栽培方法
CN105993575A (zh) 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
CN106538366A (zh) 一种利用苔藓和腐殖土栽培金线莲的方法
CN105103846A (zh) 提高挥发油含量的一枝黄花种植方法
CN104396485A (zh) 一种可提高当归发芽率的日光温室育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