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5791C - 发光器件及用于其的间隔物 - Google Patents

发光器件及用于其的间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5791C
CN100585791C CN200710169893.2A CN200710169893A CN100585791C CN 100585791 C CN100585791 C CN 100585791C CN 200710169893 A CN200710169893 A CN 200710169893A CN 100585791 C CN100585791 C CN 1005857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escent device
pixel
sept
coa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9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3638A (zh
Inventor
柳敬善
全笔句
姜守钟
辛宗训
丁奎元
李相辰
李真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83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3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57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579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3/00Cathode-ray or electron-stream lamps
    • H01J63/06Lamp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excited by the ray or strea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09G3/342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the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being distributed in two dimensions, e.g. matri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3/00Cathode-ray or electron-stream lamps
    • H01J63/02Details, e.g. electrode, gas filling, shape of vesse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8Improving the black leve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9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by monitoring one or more pixels in the display panel, e.g. by monitoring a fixed reference pixel
    • G09G2320/0295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by monitoring one or more pixels in the display panel, e.g. by monitoring a fixed reference pixel by monitoring each display pixe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11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amplitud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46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material
    • H01J2201/30453Carbon typ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Discharge Lamps And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和具有该发光器件的显示器件。发光器件包括彼此面对以形成真空封套的第一和第二基板。电子发射单元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发光单元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以利用电子发射单元发出的电子发光。间隔物均匀地保持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间隔物具有在1012-1014Ωcm范围内的表面电阻率。

Description

发光器件及用于其的间隔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件,更特别地,涉及发光器件以及用于其的间隔物。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各种平板显示器件中的一种,其利用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特性通过改变每个像素处的透光量来显示图像,液晶的扭转角(twistingangle)根据所施加的电压而改变。
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组件和用于向液晶面板组件发光的背光单元。液晶面板组件通过接收背光单元发射的光且利用液晶层透射或拦截所述光而显示预定图像。
背光单元根据光源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之一是冷阴极荧光灯(CCFL)型。CCFL是线性光源,其能够通过诸如漫射片(diffusion sheet)、扩散板(diffuser plate)和棱镜片的光学构件向液晶面板组件均匀发光。
然而,在CCFL型背光单元中,由于从CCFL发射的光途经所述光学构件,所以会存在光损失。考虑到光损失,必须从CCFL发射较高强度的光。这导致功耗增大。此外,由于因结构限制而难以增大CCFL型背光单元的尺寸,所以CCFL型背光单元不能应用于超过30英寸的大尺寸显示器件。
此外,发光二极管(LED)型背光单元也是众所周知的。LED型背光单元包括多个LED和诸如反射片、波导板、漫射片、扩散板、棱镜片等的光学构件。LED型背光单元具有快的响应时间和优异的色彩再现。然而,LED型背光单元成本高且增大了显示器件的总厚度。
因此,近年来,已经发展了利用电场提供的电子发射而发光的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以替代CCFL和LED型背光单元。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是表面光源,其具有较低功耗且能够是大尺寸的。
在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中,间隔物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承受由真空封套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强差而产生的压力。间隔物暴露于电子沿其行进的空间且因此电子与间隔物碰撞。作为与电子碰撞的结果,间隔物变得带电。带电的间隔物扭曲电子束路径。为了防止电子束路径的扭曲,已经发展了在间隔物表面上涂敷电阻层的技术。
然而,当涂敷有电阻层的间隔物应用于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时,它不能承受施加到阳极电极的高电压,且因此在驱动电极和阳极电极之间会发生短路。
如上所述,包括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的常规背光单元具有内在问题。此外,当显示器件被驱动时,常规背光单元必须保持预定亮度。因此,难以将显示器件的显示质量提高到足够的水平。
例如,当液晶面板组件将要响应于图像信号显示具有高亮度部分和低亮度部分的图像时,如果背光单元能将具有不同强度的光发射到各高和低亮度部分,则可以实现具有更加改善的动态对比度的图像。
然而,由于常规背光单元不能实现上述功能,所以改善显示器件的图像的动态对比度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间隔物的发光器件,该间隔物具有最佳表面电阻率,其能够承受施加到阳极电极的高电压且有效地将电荷释放到外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和一种显示器件,该发光器件能够独立控制发光表面的多个划分区域的光强,该显示器件通过采用该发光器件作为背光单元能够提高图像的动态对比度。
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彼此面对以形成真空封套。电子发射单元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发光单元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以利用电子发射单元发出的电子来发光。间隔物均匀地保持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间隔物具有在1012-1014Ωcm范围内的表面电阻率。
间隔物可包括间隔体和形成在间隔体表面上的涂层,该涂层具有在1012-1014Ωcm范围内的电阻率。
涂层可形成在间隔体的侧表面上。
或者,涂层还可形成在间隔体的顶和底表面之一上。在顶和底表面之一上的所述涂层可具有2-4mm范围内的厚度。
或者,涂层可形成在间隔体的整个表面上。
涂层可包含铬氧化物。
间隔物可形成为柱型或壁型之一。
发光单元可包括磷光层和形成在磷光层表面上的阳极电极,其中阳极电极接收10-15kV范围内的电压。
磷光层可分为多个区块且黑层形成在区块之间。
发光单元可包括彼此交叉且彼此绝缘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以及电耦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一的电子发射区域。
间隔物可接触第一和第二电极之一。
电子发射区域可以由包括碳基材料和纳米尺寸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的材料形成。
依照本发明另一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包括:上述发光器件和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前面以通过接收从所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而显示图像的面板组件。
面板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发光器件包括多个第二像素,第二像素的数量小于第一像素的数量,第二像素发射不同强度的光。
面板组件的每行中布置的第一像素的数量可大于240,面板组件的每列中布置的第一像素的数量可大于240。
发光器件的每行中布置的第二像素的数量可以在2-99的范围内,发光器件的每列中布置的第二像素的数量可以在2-99的范围内。
所述面板组件可以是液晶面板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发光器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3A和3B是依照本发明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器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器件的驱动部件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2,本实施例的发光器件10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12、14,其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密封构件(未显示)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2、14的外围以将它们密封在一起且由此形成真空封套。真空封套的内部保持约10-6托的真空度。
第一和第二基板12、14的每个分为用于发射可见光的有效区域(effectiveregion)和围绕有效区域的无效区域(ineffective region)。用于发射电子的电子发射单元18设置在第一基板12上在有效区域处,用于发射可见光的发光单元20设置在第二基板14上在有效区域处。
电子发射单元18包括以彼此交叉的条图案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电极24、26,绝缘层22置于第一和第二电极24、26之间。电子发射区域28电连接到第一电极24或第二电极26。
当电子发射区域28形成在第一电极24上时,第一电极24用作将电流施加到电子发射区域28的阴极电极,第二电极26用作栅电极,其通过根据阴极和栅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在电子发射区域28周围形成电场而诱导电子发射。或者,当电子发射区域28形成在第二电极26上时,第二电极26用作阴极电极且第一电极24用作栅电极。
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4、26中,沿发光器件10的列(图1和2的x轴)布置的第二电极26用作扫描电极,沿发光器件10的行(图1和2的y轴)布置的第一电极24用作数据电极。
图1和2中,示出了其中电子发射区域28形成在第一电极24上,第一电极24沿发光器件10的行布置,且第二电极26沿发光器件10的列布置的实施例。然而,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布置以及电子发射区域28的位置不限于此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4、26的每个交叉区域处在第二电极26和绝缘层22中形成与各电子发射区域28对应的开口261、221以部分暴露第一电极24的表面,电子发射区域28形成在第一电极24的通过绝缘层22的开口221暴露的部分上。
电子发射区域28由在真空环境下当电场施加于其上时发射电子的材料形成,例如碳基材料或纳米尺寸材料。
电子发射区域28能由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纳米纤维、金刚石、类金刚石碳、富勒烯(fullerene)C60、硅纳米线、或它们的组合形成。电子发射区域28可通过丝网印刷工艺、直接生长、化学气相沉积或溅射工艺形成。
考虑到电子束的漫射属性,电子发射区域28不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4、26的交叉区域的边缘处,而是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24、26的交叉区域的中心区域处。
第一和第二电极24、26的一个交叉区域可对应于发光器件10的一个像素区域。或者,第一和第二电极24、26的两个或更多交叉区域可对应于发光器件10的一个像素区域。在后者情况下,位于一个像素区域中的两个或更多第一电极24和/或两个或更多第二电极26彼此电连接以接收公共驱动电压。
发光单元20包括磷光层30和设置于磷光层30上的阳极电极32。磷光层30可以是白磷光层,或者红、绿和蓝磷光层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示出前者。
白磷光层可形成在第二基板14的整个有效区域上,或者构图为具有与各像素区域对应的多个区块。红、绿和蓝磷光体的组合可对应于一个像素区域。在这种情况下,黑层可形成于红、绿和蓝磷光体之间。
阳极电极32可由诸如铝(Al)的金属形成,同时覆盖磷光层30。阳极电极32是加速电极(acceleration electrode),其接收高电压以将磷光层30保持在高电势状态。阳极电极32用于通过将从磷光层30向第一基板12发射的可见光反射向第二基板14来增强亮度。
阳极电极32可施加有高于10kV的高电压,优选地10-15kV。因此,本实施例的发光器件能在有效区域的中心部分实现高于10000cd/m2的最大亮度。
由于高电压施加到阳极电极32,所以第一和第二基板12、14之间的间隙可在例如5-20mm的范围内,其大于常规场致反射型背光单元的间隙范围。
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2、14之间的是间隔物34,用于抵抗外力均匀地保持第一和第二基板12、14之间的间隙。
间隔物34具有在1012-1014Ωcm范围内的表面电阻率。为了实现这种情况,间隔物34的每个包括由玻璃或陶瓷形成的间隔体341以及形成在间隔体341侧表面上的涂层342。
涂层342具有与所述表面电阻率相同的在1012-1014Ωcm范围内的电阻率。当涂层342的电阻率小于1012Ωcm时,涂层不能承受施加于阳极电极32的高阳极电压且由此会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4、26之间发生短路。当涂层342的电阻率大于1014Ωcm时,形成在间隔物34中的电荷由于高电阻率而不能有效地通过涂层342排出。
也就是说,当涂层342具有在1012-1014Ωcm范围内的电阻率时,形成在间隔物34上的电荷能最佳地排出。
涂层342可由各种材料形成,例如包含氧化铬。
如图1所示,间隔物34可安置得接触第二电极26,使得形成在间隔物34上的电荷能够经由涂层342和第二电极26排放到外界。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间隔物34接触第二电极26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况。也就是说,间隔物34可安置得或者接触第一电极24。
通过将预定电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电极24、26,且将大于数千伏特的正DC电压施加到阳极电极32来驱动发光器件10。
然后,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4、26之间的电压差高于阈值的像素区域处在电子发射区域28周围形成电场,由此从电子发射区域28发射电子。所发射的电子通过施加于阳极电极32的高电压加速从而与对应的磷光层30碰撞,由此激发磷光层30。每个像素处磷光层30的发光强度与对应像素的电子发射量相对应。
当间隔物34在上述驱动过程期间由电荷充电时,电流经由涂层342在阳极电极32和第二电极26之间流动。通过此电流,形成在间隔物34上的电荷经由第二电极26排放到外界。由此,能够防止间隔物34的充电和电子束的扭曲。
图3A和3B是依照本发明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局部截面图,图4是依照本发明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供选涂层的两个实例。
首先参考图3A和3B,间隔物35包括间隔体351和形成在间隔体351的顶和底表面的至少一个上且在间隔体351的侧表面上的涂层352。形成在所述顶和底表面的至少一个上的涂层352的示范性厚度可以在2-4mm的范围内。
参考图4,间隔物36包括间隔体361和形成在间隔体361的整个表面上的涂层。
图5是依照本发明又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有间隔物是具有基本正方形截面的柱形。然而,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间隔物37包括具有壁形的间隔体371且具有形成在间隔体371的表面上的涂层372。
也就是说,间隔体的形状可采取各种形状。
图6是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件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6,显示器件50包括具有以行和列布置的多个像素的面板组件52和设置在面板组件52后面以向面板组件52发光的发光器件(背光单元)10。液晶面板组件能用作面板组件52,图1至5的发光器件10之一能够用作该背光单元。
如果需要,诸如扩散板或扩散片的光学构件(未显示)能置于面板组件52和背光单元10之间。
列定义在显示器件50的屏幕的水平方向(图6的x轴)。行定义在显示器件50的屏幕的垂直方向(图6的y轴)。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0的像素数量少于面板组件52的像素数量,使得发光器件10的一个像素对应于面板组件52的两个或更多像素。
当沿面板组件52的列布置的像素数量为M且沿面板组件52的行布置的像素数量为N时,面板组件52的分辨率能表示为M×N。当沿发光器件10的列布置的像素数量为M’和沿发光器件10的行布置的像素数量为N’时,发光器件10的分辨率能表示为M’×N’。
在此实施例中,像素数量M定义为大于240的正数,像素数量N定义为大于240的正数。像素数量M’定义为在2-99范围的正数之一,像素数量N’定义为在2-99范围的正数之一。
发光器件10是具有M’×N’分辨率的发射型显示面板,发光器件10的每个像素向面板组件52的一个或更多对应像素发射预定强度的光。
图7是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显示器件的驱动部件的框图。
参考图7,显示器件的驱动部件包括连接到面板组件52的第一扫描和第一数据驱动单元102和104、连接到第一数据驱动器单元104的灰度电压(gradation voltage)产生单元106、连接到发光器件10的显示单元116的第二扫描和第二数据驱动单元114和112、用于控制发光器件10的背光控制单元110、以及用于控制面板组件52的信号控制单元108。信号控制单元108包括背光控制单元110。
当把面板组件52考虑为等效电路时,面板组件52包括多个信号线以及沿行和列布置且连接到信号线的多个第一像素PX。信号线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扫描信号的多个第一扫描线S1-Sn和用于传输第一数据信号的多个第一数据线D1-Dm
每个像素例如连接到第i个(i=1、2、...、n)第一扫描线Si和第j(j=1、2、...、m)个第一数据线Dj的像素54包括连接到第i个扫描线Si和第j个数据线Dj的开关元件Q、液晶电容器Clc和维持电容器Cst。如果需要,维持电容器Cst可以省略。
开关元件Q是形成在面板组件52的下基板(未示出)上的3端子元件例如薄膜晶体管。也就是说,开关元件Q包括连接到第一扫描线Si的控制端子、连接到数据线Dj的输入端子、以及连接到液晶和维持电容器Clc、Cst的输出端子。
灰度电压产生单元106产生与第一像素PX的透射率有关的两组灰度电压(或两组参考灰度电压)。所述两组之一相对于公共电压Vcom具有正值,另一组具有负值。
第一扫描驱动单元102连接到面板组件52的第一扫描线S1-Sn从而施加扫描信号到第一扫描线S1-Sn,扫描信号是开关导通电压Von和开关截止电压Voff的组合。
第一数据驱动单元104连接到面板组件52的第一数据线D1-Dm。第一数据驱动单元104从灰度电压产生单元106选择灰度电压并将所选的灰度电压施加到第一数据线D1-Dm。然而,当灰度电压产生单元106不提供用于所有灰度级的全部电压,而只提供预定数量的参考灰度电压时,第一数据驱动单元104分割参考灰度电压,产生用于所有灰度级的灰度电压,且从灰度电压选择数据信号。
信号控制单元108控制第一扫描驱动单元102和第一数据驱动单元104。背光控制单元110控制发光器件10的第二扫描和第二数据驱动单元114、112。信号控制单元108从外部图像控制器(未示出)接收输入图像信号R、G、B以及用于控制输入图像信号R、G、B的显示的输入控制信号。
输入图像信号R、G、B具有每个第一像素PX的亮度信息。亮度具有预定数量的灰度级(gray level)(例如1024(=210)、256(=28)、或64(=26)灰度级)。输入控制信号可以是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主时钟信号MCLK、或数据使能信号(data enable signal)DE。
信号控制单元108参考输入图像信号R、G、B和输入控制信号响应于面板组件52的操作条件适当地处理输入图像信号R、G、B,产生第一扫描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ONT1和第一数据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ONT2,将第一扫描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ONT1传输到第一扫描驱动单元102,且将第一数据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ONT2和处理了的图像信号DAT传输到第一数据驱动单元104。
发光器件10的显示单元116包括多个第二像素EPX,其每个连接到第二扫描线S’1-S’p之一和第二数据线C1-Cq之一。每个第二像素EPX根据施加到第二扫描线S’1-S’p与第二数据线C1-Cq的电压之间的差而发光。第二扫描线S’1-S’p对应于发光器件10的扫描电极,同时第二数据线C1-Cq对应于发光器件10的数据电极。
信号控制单元108利用关于与发光器件10的第二像素EPX之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像素PX的输入图像信号R、G、B产生发光器件10的发光控制信号。发光控制信号包括第二数据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D、发光信号CLS和第二扫描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S。发光器件10的每个第二像素EPX根据第二数据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D、发光信号CLS和第二扫描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S响应于第一像素PX的发光而发光。
信号控制单元108利用关于与发光器件10的第二像素EPX之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像素(下文称为“第一像素组”)PX的输入图像信号R、G、B检测第一像素组PX中的最高灰度级,且传输所检测的最高灰度级到背光控制单元110。背光控制单元110根据所检测的最高灰度级计算激发第二像素EPX所需的灰度级,将所计算的灰度级转换为数字数据,且将该数字数据传输到第二数据驱动单元112。
在此实施例中,发光信号CLS包括超过6位的数字数据以表示第二像素EPX的灰度级。第二数据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D允许每个第二像素EPX通过与对应的第一像素组PX同步而发光。也就是说,第二像素EPX响应于图像与对应的第一像素组PX同步且以预定的灰度级发光。
第二数据驱动单元112根据第二数据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D和发光信号CLS产生第二数据信号,且将第二数据信号传输到第二数据线C1-Cq
此外,背光控制单元110利用水平同步信号Hsync产生发光器件10的第二扫描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S。也就是说,第二扫描驱动单元114连接到第二扫描线S’1-S’p。第二扫描驱动单元114根据第二扫描驱动单元控制信号CS产生第二扫描信号,且将第二扫描信号传输到第二扫描线S’1-S’p。当开关导通电压Von施加到与发光器件10的第二像素EPX之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像素PX时,第二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二像素EPX的第二扫描线S’1-S’p
然后,第二像素EPX根据第二扫描电压和第二数据电压响应于对应第一像素组PX的灰度级而发光。在此实施例中,与灰度级的对应的电压可施加到第二像素EPX的第二数据线C1-Cq,同时固定电压可施加到第二扫描线S’1-S’p。第二像素EPX根据扫描和数据线之间的电压差而发光。
结果,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件能提高屏幕的动态对比度,由此提高显示质量。
甚至当超过10kV的高电压施加到阳极电极时,形成在间隔物上的电荷能有效地排放到外界而不产生驱动电极和阳极电极之间的短路。结果,能够防止由间隔物带电引起的亮度不均匀问题。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界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发光器件,包括:
真空封套,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电子发射单元,在该第一基板上;
发光单元,在该第二基板上,用于利用来自该电子发射单元的电子发光;以及
间隔物,用于均匀地保持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
其中该间隔物具有在1012-1014Ωcm范围内的表面电阻率,且
其中该间隔物包括:
间隔体;以及
涂层,在该间隔体的表面上,该涂层具有在1012-1014Ωcm范围内的电阻率。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器件,其中该涂层在该间隔体的侧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器件,其中该涂层在该间隔体的顶和底表面之一上。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光器件,其中该涂层具有2-4mm范围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器件,其中该涂层在该间隔体的整个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器件,其中该涂层包含铬氧化物。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器件,其中该间隔物具有柱形或壁形。
8.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光器件,其中该发光单元包括:
磷光层;和
阳极电极,在该磷光层的表面上,
其中该阳极电极接收10-15kV范围内的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器件,其中该发光单元包括:
彼此交叉且彼此绝缘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以及
电连接到该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电子发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发光器件,其中该间隔物接触该第一电极或该第二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发光器件,其中该电子发射区域包括碳基材料或纳米尺寸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12.一种显示器件,包括:
发光器件,包括:
真空封套,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电子发射单元,在该第一基板上;
发光单元,在该第二基板上,用于利用来自该电子发射单元的电子发光;以及
间隔物,用于均匀地保持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
其中该间隔物具有在1012-1014Ωcm范围内的表面电阻率;以及
面板组件,与该发光器件间隔开以响应于该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显示图像,
其中该间隔物包括:
间隔体;以及
涂层,在该间隔体的表面上,该涂层具有在1012-1014Ωcm范围内的电阻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显示器件,其中:
该面板组件包括在第一像素行和第一像素列的面板组件矩阵中的多个第一像素;且
该发光器件包括在第二像素行和第二像素列的发光器件矩阵中的多个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像素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像素的数量,所述第二像素发射不同强度的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显示器件,其中每个第一像素行中第一像素的数量大于240,每个第一像素列中第一像素的数量大于240。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显示器件,其中每个第二像素行中第二像素的数量在2-99的范围内,每个第二像素列中第二像素的数量在2-99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2的显示器件,其中该面板组件是液晶面板组件。
CN200710169893.2A 2006-11-14 2007-11-14 发光器件及用于其的间隔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57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112200A KR20080043530A (ko) 2006-11-14 2006-11-14 발광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12200/06 2006-1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3638A CN101183638A (zh) 2008-05-21
CN100585791C true CN100585791C (zh) 2010-01-27

Family

ID=39313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98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5791C (zh) 2006-11-14 2007-11-14 发光器件及用于其的间隔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16854B2 (zh)
EP (1) EP1923904A3 (zh)
JP (1) JP2008124027A (zh)
KR (1) KR20080043530A (zh)
CN (1) CN100585791C (zh)
TW (1) TW20083799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74849A (ko) * 2018-12-17 2020-06-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11323965A (zh) 2018-12-17 2020-06-2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US11506832B2 (en) * 2019-02-21 2022-11-22 Minebea Mitsumi Inc.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light guide plate with pseudo light sour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5212A (en) 1992-04-10 1997-10-07 Candescent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pacer structures for use in flat panel display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same
WO1998007066A1 (en) 1996-08-16 1998-02-19 Si Diamond Technology, Inc. Backlights for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US5990613A (en) 1998-01-20 1999-11-23 Motorola, Inc. Field emission device having a non-coated spacer
JP2000182543A (ja) * 1998-12-18 2000-06-30 Sony Corp 平面型表示装置
KR100396304B1 (ko) * 1999-02-24 2003-09-03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선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643565A (zh) 2002-03-13 2005-07-20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高动态范围显示装置
JP4370801B2 (ja) * 2002-05-14 2009-11-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ガラ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ィールドエミッショ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832823B2 (ja) * 2002-07-09 2006-10-11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表示装置
JP4773812B2 (ja) * 2003-06-06 2011-09-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
JP2005084491A (ja) * 2003-09-10 2005-03-31 Hitachi Displays Ltd 平板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1018344B1 (ko) * 2004-01-08 2011-03-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방출형 백라이트 유니트 및 그 구동 방법과 하부패널의 제조 방법
JP2005347171A (ja) * 2004-06-04 2005-12-15 Asahi Glass Co Ltd フィールドエミッションディスプレイ用ガラススペーサ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フィールドエミッションディスプレイ
JP2006193382A (ja) 2005-01-14 2006-07-27 Hitachi Metals Ltd 絶縁構造体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電界放射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267104B (en) * 2005-11-14 2006-11-21 Tatung Co Illumination module of field emission device
KR100766925B1 (ko) 2006-05-19 2007-10-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 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43530A (ko) 2008-05-19
CN101183638A (zh) 2008-05-21
JP2008124027A (ja) 2008-05-29
US20080111952A1 (en) 2008-05-15
EP1923904A3 (en) 2008-07-09
TW200837995A (en) 2008-09-16
US7816854B2 (en) 2010-10-19
EP1923904A2 (en) 2008-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3776B (zh) 发光装置和使用该发光装置作为光源的显示装置
CN1388505B (zh) 显示器及显示器的扫描结构
KR100759413B1 (ko) 발광 장치와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장치
US20080116782A1 (en) Light emiss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0585791C (zh) 发光器件及用于其的间隔物
CN101169554A (zh)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1075413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359138A (zh) 发光装置、使用其的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EP2139023A2 (en) Light emiss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light emission device as light source
CN101136303A (zh) 发光装置以及使用该发光装置作为光源的显示装置
CN101150900B (zh) 发光装置以及具有该发光装置的显示器
CN101127292B (zh) 发光装置以及利用该发光装置作为光源的显示装置
KR20090054709A (ko) 발광 장치,그 구동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CN101183637B (zh) 发光器件及使用该发光器件作为光源的显示器件
KR100804699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 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장치
CN100578723C (zh) 发光装置、电子发射单元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1174539B (zh) 发光装置和采用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KR100759414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장치
KR20080087479A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101187757A (zh) 扩散器、具有扩散器的发光器件及具有发光器件的显示器
KR100796689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 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823492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KR100717762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장치
KR100749424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장치
CN101183635B (zh) 发光装置及使用该发光装置作为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

Termination date: 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