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4539B - 发光装置和采用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和采用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4539B
CN101174539B CN2007101944848A CN200710194484A CN101174539B CN 101174539 B CN101174539 B CN 101174539B CN 2007101944848 A CN2007101944848 A CN 2007101944848A CN 200710194484 A CN200710194484 A CN 200710194484A CN 101174539 B CN101174539 B CN 1011745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emitting device
pixel
activ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44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4539A (zh
Inventor
辛宗训
全笔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1050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82318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74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4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5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46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material
    • H01J2201/30453Carbon typ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第一基板和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该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真空容器。电子发射单元在第一基板上。发光单元在第二基板上。传热机构在真空容器中。该传热机构适于吸收和释放真空容器中所产生的热量。第二基板包括有源区和围绕有源区的非有源区。传热机构在非有源区中。其中所述传热机构包括:所述非有源区中的室;和所述室中的冷却剂。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和采用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和采用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多种平板显示装置之一,其通过利用介电各向异性改变每个像素的光透射而显示图像,介电各向异性依据所施加的电压改变液晶的扭转角。液晶显示器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相比重量轻、占据更少的空间,并具有更少的功率消耗。
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LC)面板组件和用于向LC面板组件发射光线的背光单元。该LC面板组件接收背光单元发射的光并使光线被液晶层传送或阻挡。
背光单元依据它的光源被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之一是冷阴极荧光灯(CCFL)。该CCFL是线性光源,其能通过多个光学构件例如漫射片,漫射板和/或棱镜片均匀地将发光到LC面板组件。
然而,由于CCFL经过光学构件发射光,因此可能有光损耗。此外,由于CCFL具有相对更高的功率损耗,因此采用CCFL的液晶显示器的总功率损耗增加。此外,由于CCFL的结构限制它很难制造成大尺寸,因此在大于30英寸的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中很难采用CCFL。
还已知一种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单元。LED是点光源,其与多个光学构件例如反射片,波导板,漫射片,漫射板,棱镜片等组合,从而形成背光单元。LED型背光单元具有快速的反应时间和良好的色彩重现性。然而,LED是昂贵的并增加了液晶显示器的总厚度。
因此,传统的背光单元由于它的CCFL或LED光源而具有不足之处。此外,当相关的显示器被驱动时,传统的背光单元在整个发光区域保持一致的亮度。因此,很难提高显示质量到足够的水平。
例如,当液晶面板组件依据图像信号显示具有亮部和暗部的图像,并且不同强度的光被提供到各个亮部和暗部时,液晶显示器不能获得提高了对比度性质的图像。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其能克服传统背光单元的缺点,以提高由液晶显示器显示的图像的对比度性质。
同样,在近年来,已发展利用电场的电子发射来发射光的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来代替CCFL和LED型背光单元。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是面光源,其具有相对低的功率损耗,并能够设计成大尺寸。此外,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不需要多个光学构件。
传统的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基板和密封构件的真空管、具有电子发射区域并驱动第一基板上提供的电极的电子发射单元,和提供在第二基板上的具有荧光层和阳极电极的发光单元。
在驱动电极之间存在电压差的单元像素处的电子发射区域周围形成电场。所发射的电子由施加到阳极电极的高压加速到荧光层的相应部分,从而与荧光层的部分碰撞并激发荧光层。
然而,由于作为显示装置时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应当保持高亮度,因此阳极电极必须承受高压。在这点上,在场致发射型背光中产生高温热量。
如果不能容易地从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中释放热量而在其中保存热量,那么热量可以降低电子发射区域的寿命并产生性能退化,导致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的低亮度。为了防止或降低这些问题,可以给场致发射型背光提供一风扇以释放热量,但风扇的使用增加了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的厚度。
发明内容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释热结构的发光装置,其能有效释放发光装置中产生的热量而不增加厚度。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光装置,通过利用该发光装置作为背光单元而提高屏幕的对比度性质。
依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真空容器。电子发射单元在第一基板上。发光单元在第二基板上。传热机构(heattransfer medium)在真空容器中。传热机构适于吸收和释放真空容器所产生的热量。第二基板包括有源区和围绕有源区的非有源区。传热机构在非有源区中。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传热机构可以包括非有源区中的室和室中的冷却剂。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该室可以包括第一基板上的外壳,用来与第一基板围绕该室。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冷却剂可以接触发光单元。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可以包括荧光层和荧光层表面上的阳极电极。该阳极电极接触冷却剂。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可以包括分成多个部分的荧光层,所述部分之间的黑色层,和荧光层或黑色层表面上的阳极电极。阳极电极和黑色层的至少一个接触冷却剂。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真空容器可以包括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边缘部分设置的密封构件。该室由密封构件和设置在真空容器中的隔板限定。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隔板可以具有闭合的曲线形状并沿密封构件形成。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隔板可以连接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冷却剂可以包括乙烯基材料。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电子发射单元可以包括阴极电极,交叉阴极电极的栅电极,阴极电极和栅电极之间的绝缘层,和连接到阴极电极的电子发射区域。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电子发射区域可以包括碳基材料或纳米尺寸材料的至少一个。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典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发光装置和与发光装置一起配置的面板组件,以响应于发光装置发出的光显示图像。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面板组件可以包括设置在具有第一像素行和第一像素列的面板组件矩阵中的多个第一像素,且发光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具有第二像素行和第二像素列的发光装置矩阵中的多个第二像素。第二像素在数目上小于第一像素。第二像素适于发射不同强度的光。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像素可以被驱动以呈现从2至8比特的灰度级的灰度电平。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发光装置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图3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分解透视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另一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6A和图6B是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图8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切去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0是用于驱动图8的显示装置的驱动部分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仅仅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典型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包括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认为限于这里所提供的典型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典型实施例以使这里的公开内容是全面和完整的,并且可以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传达本发明的原理。与典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不相关的部件可以被省略,并且可以在整个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依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0A的截面图。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0A包括以其间的一间隔(例如预定间隔)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12和14。密封构件16被提供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2和14的周边上,以将它们密封在一起,从而形成密封容器。密封容器的内部保持大约10-6Torr的真空度。
密封构件16可以由条状熔料玻璃(frit glass)形成,或者它可以是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提供的玻璃框,利用熔料玻璃将玻璃框连接到基板。
在真空容器中,电子发射单元110被放置在第一基板12的内表面(或面对第二基板14的第一基板12的表面上),发光单元120被放置在第二基板14的内表面(或面对第一基板12的第二基板14的表面上),且用来在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之间保持一距离的垫片18被放置在其间。
电子发射单元110包括电子发射元件,其被分类为采用热阴极作为电子发射源和采用冷阴极作为电子发射源。
有几种类型的冷阴极电子发射元件,其包括场致发射阵列(FEA)元件,表面传导发射(SCE)元件,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元件和金属-绝缘-半导体(MIS)元件。在典型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00A可以包括具有FEA型电子发射元件的电子发射单元。
图2是图1的发光装置100A的有源区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参照图1和2,电子发射单元110包括由绝缘层22彼此绝缘的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24,和电连接到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24之一的电子发射区域26。
当电子发射区域26形成在第一电极20上时,第一电极20是阴极电极,其施加电流到电子发射区域26,并且第二电极24是栅电极,其通过依据阴极电极和栅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在电子发射区域26周围形成电场而导致电子发射。相反,当电子发射区域26形成在第二电极24上时,第二电极24是阴极电极而第一电极20是栅电极。
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0和24之中,沿发光装置100A的行排列的电极用作扫描电极,而沿列排列的电极用作数据电极。图1和2示出一示例,其中电子发射区域26形成在第一电极20上,第一电极20沿发光装置100A的列(图中的y轴方向)排列,而第二电极24沿发光装置100A的行(图中的x轴方向)排列。然而,电子发射区域26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极20和24的排列不限于上述情况。
开口221和241穿过绝缘层22和第二电极24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0和24的交叉区域形成,以部分地暴露第一电极20的表面。电子发射区域26穿过绝缘层22的开口221形成在第一电极20上。
电子发射区域26由一种材料制成,当在真空环境下向这种材料施加电场时其发射电子,例如碳基材料或纳米尺寸材料。电子发射区域26可以由纳米碳管,石墨,石墨纳米纤维,金刚石,类金刚石碳,C60(富勒烯,fullerene),硅纳米线或其组合物形成。电子发射区域26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直接生长,化学气相沉积和/或溅射工艺形成。
可选地,电子发射区域可以形成尖端结构,由Mo基和/或Si基材料形成。
形成在第二基板14上的发光单元120包括荧光层28和设置在荧光层28上的阳极电极30。荧光层28可以是白色荧光层或是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层的组合。在典型实施例中,示出前者。
白色荧光层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14的整个有效区域上,或可以构图成具有多个对应于相应像素区域的部分。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体的组合可以对应一个像素区域。
阳极电极30可以由金属例如铝(Al)形成,同时覆盖荧光层28。阳极电极30是加速电极,其接收外部的高电压(例如大约几千伏的电压)以保持荧光层28处于高电势状态。阳极电极30用来通过将从荧光层28向第一基板12发射的可见光反射返向第二基板14来提高亮度。
用来将电子发射单元110和发光单元120产生的热量释放的传热机构32A形成在真空容器中。第二基板14可以被分成可见光实际上从其发射的有源区A和围绕有源区A的非有源区NA。传热机构32A被设置在非有源区NA处。传热机构32A包括形成室34A的外壳36A,并且冷却剂38A被容纳在室34A中。外壳36A形成在从密封构件16向内区域处(或发光装置100A内的区域处)的第一基板12或第二基板14之一上,同时与所选的基板形成室34A。外壳36A的形状可以适当改变,只要它能在其中容纳冷却剂。外壳可以由玻璃材料例如密封构件16的材料,或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属材料(单一金属或合金)制成。冷却剂38A传递热量到散热板(或热沉),并且用来将热量释放到真空容器外。当冷却剂38A如上作用时,冷却剂38A的状态可能是固态或液态,或其组合。在典型实施例中,冷却剂38A可以包括二氧化碳或乙烯基材料例如乙烯或乙二醇(ethylene glycol)。
传热机构32A可以部分地形成在非有源区NA中。可选地,可以形成传热机构32A以围绕有源区A(或围绕有源区A的整个周长)。
漫射板40可以位于第二基板14的外表面上,以漫射从发光单元120发出的光。
在发光装置100A中,如果电压(例如预定电压)被分别施加到阴极电极20和栅电极24,那么在阴极20和栅电极24之间的电压差大于阈值的像素区域处的电子发射区域26周围形成电场,从而从电子发射区域26发出电子。所发出的电子被施加到阳极电极30的高压加速,以与相应的荧光层28碰撞,从而激发荧光层28。在每个像素处的荧光层28的发光强度对应于相应像素的电子发射数量。
在上述驱动过程期间,由电子发射单元110和发光单元120产生的热量能够经由传热机构32A释放到发光装置100A外。这里,散热板可以有利于热量的释放。
图3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0B的截面图,图4是图3的发光装置100B的示意分解透视图。为了方便,在这个典型实施例中,与前面的典型实施例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元件将被标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提供其重复的描述。
参照图3,传热机构32B包括容纳在形成于真空容器的室34B中的冷却剂38B。该室34B可以由设置在密封构件16向内区域处(或在发光装置100B内)的隔板36B形成,这样在隔板36B和密封构件16之间形成一间隔(例如预定的间隔)。隔板36B相对于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的内表面垂直设置,并与密封构件16形成室34B。此外,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由于隔板36B与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连接,因此隔板36B可以用作传统的间隔物,其承受施加到真空容器的压力并在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之间保持一致的间隙。
如图4所示,隔板36B可以沿具有闭合曲线形状的密封构件16的线路形成在第二基板14上。
图5是依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另一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为了方便,在图5中,相同的元件将被标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提供其重复的描述。
在典型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00C设立与图3的发光装置100B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元件,除了发光单元120C直接连接到冷却剂38C,以提高传热效率。即,发光单元120C的阳极电极30C经过隔板36C以一长度(例如预定长度)延伸到非有源区NA,并接触冷却剂38C。
阳极电极30C可以用各种适当的图案接触冷却剂38C。图6A和6B分别示出阳极电极的图案。参照图6A,阳极电极30C’可以包括部分地从两侧突出的部分,以接触冷却剂38C。可选择地,参照图6B,阳极电极30C”可以包括延伸的边缘(或边缘部分)以使边缘(或边缘部分)接触冷却剂38C。在图6A和6B中,阳极电极30C’,30C”如虚线所示。
如图6A和6B所示,隔板36C可以沿具有闭合曲线形状的密封构件16的线路形成,并且冷却剂38C可以围绕有源区A(或围绕有源区A的整个周长)。可选择地,隔板36C可以沿密封构件16的线路的一侧壁形成,并且冷却剂38C可以部分地位于非有源区NA上。即,在隔板具有可放入冷却剂的室34C的情况下,隔板可以形成各种适当的形状。
从荧光层28和阳极电极30排出的热量传递到冷却剂38C,并且由冷却剂38C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位于第一基板12的背面的散热板释放。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阳极电极30直接接触冷却剂38C,因此可以提高传热效率。
图7是依据本发明再一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为了方便,在这个典型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将被标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提供其重复的描述。
参照图7,发光装置100D包括具有荧光层28D的发光单元120D、形成在荧光层28D之间的黑色层42、和形成在荧光层28D和黑色层42一侧上的阳极电极30D。
在这个典型实施例中,黑色层42穿过隔板36D并延伸到非有源区NA,从而接触冷却剂38D。黑色层42的延伸图案可以形成为与图6A和6B的先前典型实施例的阳极电极的延伸图案相同(或实质上相同)。
此外,在这个典型实施例中,解释了黑色层42延伸并接触冷却剂38D。然而,阳极电极与黑色层同样可以延伸以接触冷却剂38D。
各个前述的典型实施例的发光显示器100A,100B,100C和100D可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应用,这将在下面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图8示出具有依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00的显示器,图9是图8的显示面板210的局部截面图。
参照图8,显示装置200包括发光装置100和设置在发光装置100上的显示面板210。
显示面板21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或另一类型的无源(无发射的)显示面板。在下面的描述中,通过示例的方式假设显示面板210是液晶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210包括多个按行和列排列的像素,并且发光装置100设置在显示面板210的后部,以向显示面板210发射光线。
发光装置100具有比显示面板210更少数量的像素。发光装置100的像素也按行和列排列。例如,发光装置100的一个像素可以对应于显示面板210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像素。
如图8所示,行方向可以是显示装置200的x方向,而列方向可以是显示装置200的y方向。发光装置100的阴极电极(例如图3中的20)沿列方向延伸形成,而栅电极(例如图3中的24)沿行方向延伸形成。
当沿显示面板210的行排列的像素数量为M,而沿显示面板210的列排列的像素数量为N时,显示面板210的分辨率可以表示为M×N。当沿发光装置100的行排列的像素数量为M’,而沿发光装置100的列排列的像素数量为N’时,发光装置100的分辨率可以表示为M’×N’。
在这个典型实施例中,像素的数目M可以限定为大于240的正数,并且像素的数目N也可以限定为大于240的正数。像素的数目M’可以限定为2和99之间的正数之一,而像素的数目N’也可以限定为2和99之间的正数之一。
发光装置100是具有M’×N’的分辨率的发射显示面板,并且发光装置100的每个像素向显示面板210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像素发射一光强度(例如预定强度)。
参照图9,显示面板210包括透明的第三基板44、透明的第四基板46、和设置在第三和第四基板44和46之间的液晶层48。像素电极50和开关元件52形成在第三基板44的内表面上(或面对第四基板46的第三基板44的表面上)。公共电极54形成在第四基板46的内表面上(或面对第三基板44的第四基板46的表面上)。
一对偏振板56和58分别位于第三和第四基板44和46的外表面上。设置偏振板56和58以使其的偏振轴彼此交叉(例如彼此以直角交叉)。取向层60彼此面对设置,其间夹置有液晶层48。
多个用来传送栅极信号(扫描信号)的栅极线62和多个用来传送数据信号的数据线64形成在第三基板44的内表面上。栅极线62彼此平行沿x方向延伸,而数据线64彼此平行沿y方向延伸。
像素电极50分别位于子像素处并通过开关元件52连接到栅极线62和数据线64。
设置在第四基板46和公共电极54之间的是滤色器66。滤色器66包括对应于各个子像素的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分别所处的三个子像素形成一个单元像素。
采用上述显示面板210,当开关元件52导通时,在像素电极50和公共电极54之间形成电场,并且位于液晶层48中的液晶分子的扭转角随电场而改变。显示面板210控制每个子像素处的每个液晶分子的扭转角,以控制通过光线的数量,从而实现彩色图像。
图10是用来驱动显示装置200的驱动部分的方框图。
参照图10,显示器的驱动部分包括连接到显示面板210的栅极驱动器212和数据驱动器214、连接到数据驱动器214的灰度电压发生器216、和控制栅极驱动器212和数据驱动器214以及显示面板210和发光装置100的信号控制器218。
当把显示面板210看作是等效电路时,显示面板210包括多个信号线和多个按行和列排列并连接到信号线的像素PX。信号线包括用于传送栅极信号(扫描信号)的栅极线G1-Gn和传送数据信号的数据线D1-Dm
每个像素PX,例如连接到第i(i=1,2,......n)栅极线Gi和第j(j=1,2,......m)数据线Dj的像素211包括连接到栅极(或信号)线Gi和数据(或信号)线Dj的开关元件Q,和连接到开关元件Q的液晶电容器Clc和保持电容器Cst。如果需要或希望,在另一典型实施例中,可以省略保持电容器Cst。
开关元件Q是三端元件例如形成在显示面板210的下部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TFT)。即,开关元Q包括连接到栅极线Gi的控制端,连接到数据线Dj的输入端,和连接到液晶电容器Clc和保持电容器Cst的输出端。
灰度电压发生器216产生与像素PX的透射率相关的两组灰度电压(或两组参考灰度电压)。两组之一相对于公共电压Vcom具有正值,而另一个具有负值。
栅极驱动器212连接到显示面板210的栅极线G1-Gn,以施加作为导通电压Von和关断电压Voff的组合的栅极信号到栅极线G1-Gn
数据驱动器214连接到显示面板210的数据线D1-Dm。数据驱动器214从灰度电压发生器216中选择灰度电压并施加所选择的灰度电压到第一数据线D1-Dm。然而,当灰度电压发生器216不为所有的灰度电平提供所有的电压而仅提供一定(或预定)数量的参考灰度电压时,数据驱动器214划分参考灰度电压,为所有的灰度电平产生灰度电压,并从灰度电压中选择数据信号。
信号控制器218控制栅极驱动器212、数据驱动器214、和发光装置控制器220。信号控制器218从外部图形控制器接收输入视频信号R,G和B以及输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图像显示。
输入视频信号R、G和B具有每个像素PX的亮度信息。亮度信息包含约一定(或预定)数量的灰度电平(例如1024(=210),256(=28),或64(=26))的信息。输入控制信号可以是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主时钟信号MCLK,和/或数据使能信号DE。
信号控制器218响应于显示面板210相对输入控制信号的运行状态,适当地处理输入视频信号R、G和B,产生栅极控制信号CONT1和数据控制信号CONT2,传送栅极控制信号CONT1到栅极驱动器212,并传送数据控制信号CONT2和处理过的图像信号DAT到数据驱动器214。此外,信号控制器218传送栅极控制信号CONT1、数据控制信号CONT2、和处理过的视频信号DAT到发光装置控制器220。
发光装置100包括发光装置控制器220、列驱动器222、扫描驱动器224和显示单元226。
显示单元226包括多个用来传送扫描信号的扫描线S1-Sp、多个用来传送列信号的列线C1-Cq、和多个发光像素EPX。发光像素EPX位于由扫描线S1-Sp和列线C1-Cq的交叉点限定的各个区域处。扫描线S1-Sp连接到扫描驱动器224,而列线C1-Cq连接到列驱动器222。扫描驱动器224和列驱动器222连接到发光装置控制器220,以响应于发光装置控制器220的控制信号而运行。
扫描线S1-Sp是上述发光装置的扫描电极,而列线C1-Cq是上述发光装置的数据电极。
发光装置控制器220产生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CS,用来利用栅极控制信号CONT1控制扫描驱动器224,并传送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CS。此外,发光装置控制器220利用数据控制信号产生列驱动器控制信号CC,并进一步产生对应于视频信号DAT的列信号CLS。所产生的列驱动器控制信号(CC)和列信号(CLS)传送到列驱动器222。发光装置控制器220从视频信号DAT的画面为发光装置100的每个像素产生亮度信息,并进一步依据所产生的亮度信息产生列信号CLS。
随后扫描驱动器224响应于向其输入的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将每个都具有一定(或预定)脉冲的驱动电压施加到扫描线S1-Sp。列驱动器222响应于向其输入的列驱动器控制信号将对应于彩色信号的驱动电压施加到列线C1-Cq
通过上述的结构,发光装置100的显示单元226接收与视频信号同步的驱动信号,发射具有响应于每个像素的亮度信息的适当强度的光,并提供所发射的光到显示面板210。发光装置226的每个发光像素EPX可以被驱动以呈现从2至8比特的灰度级的灰度电平。
依据上述典型实施例,当显示面板210显示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亮度的图像时,发光装置100可以提供相对高强度的光到显示面板的显示相对亮图像的像素,并提供相对低强度的光到显示面板的显示相对暗图像的像素。此外,对应于显示面板的像素并显示黑色图像的发光装置100的发光像素可以被关断。
结果,显示装置200通过上述控制过程能够提高对比度性质。
由于前面的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是表面(或面)光源,因此不需要用于CCFL型背光单元和LED型背光单元的光学构件。而且,前面的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降低了光经过光学构件时可能产生的光损耗。因此,不需要发射高强度光,从而降低功率损耗。
进一步,由于不需要光学构件,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以低于LED型背光单元。此外,由于可以容易地形成具有相对大尺寸的发光装置,因此它可以应用到大于30英寸的显示器。
此外,尽管依据前面的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被用作具有高亮度的装置,但是由于传热机构板设置在真空容器中,因此可以有效地释放在真空容器中产生的热量,同时不增加发光装置的厚度。
同样,由于依据前面的典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不需要用于冷却的风扇,因此依据热释放效率的提高,它的结构可以是紧凑的,并且电子发射区域的寿命能够增加。
此外,依据典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提高屏幕的对比度性质,从而改善显示质量。此外,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率损耗,并且该装置可以应用到大尺寸的显示器。
尽管已结合一定的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但是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教导的基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变化和/或修改仍落入附加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
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真空容器;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电子发射单元;
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发光单元;和
在所述真空容器中的传热机构,适于吸收和释放所述真空容器中所产生的热量,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有源区和围绕所述有源区的非有源区,而且
所述传热机构在所述非有源区中,其中所述传热机构包括:
所述非有源区中的室;和
所述室中的冷却剂。
2.权利要求1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室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外壳,用于与所述第一基板围绕所述室。
3.权利要求1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冷却剂接触所述发光单元。
4.权利要求1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
荧光层;和
在所述荧光层表面上的阳极电极,
其中所述阳极电极接触所述冷却剂。
5.权利要求1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
分成多个部分的荧光层;
在所述部分之间的黑色层;和
在所述荧光层和所述黑色层的表面上的阳极电极,
其中所述阳极电极和所述黑色层的至少一个接触所述冷却剂。
6.权利要求1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真空容器包括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边缘部分设置的密封构件,且所述室由所述密封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真空容器中的隔板限定。
7.权利要求6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隔板具有闭合的曲线形状并沿所述密封构件延伸。
8.权利要求6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隔板连接到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9.权利要求1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冷却剂包括乙烯基材料。
10.权利要求1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电子发射单元包括:
阴极电极;
交叉所述阴极电极的栅电极;
所述阴极电极和栅电极之间的绝缘层;和
连接到所述阴极电极的电子发射区域。
11.权利要求10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电子发射区域包括碳基材料和纳米尺寸材料至少之一。
1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
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真空容器,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电子发射单元,
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发光单元,和
在所述真空容器中的传热机构,适于吸收和释放所述真空容器中所产生的热量,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有源区和围绕所述有源区的非有源区,且
所述传热机构在所述非有源区中;和
与所述发光装置一起配置的面板组件,以响应于从所述发光装置发射的光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传热机构包括:所述非有源区中的室和所述室中的冷却剂。
13.权利要求12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面板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像素,所述多个第一像素设置在具有第一像素行和第一像素列的面板组件矩阵中;且
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多个第二像素,所述多个第二像素设置在具有第二像素行和第二像素列的发光装置矩阵中,所述第二像素在数目上小于所述第一像素,且所述第二像素适于发射不同强度的光。
14.权利要求13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像素被驱动以呈现从2至8比特的灰度级的灰度电平。
CN2007101944848A 2006-10-27 2007-10-29 发光装置和采用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4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5024/06 2006-10-27
KR105023/06 2006-10-27
KR1020060105024A KR100823189B1 (ko) 2006-10-27 2006-10-27 발광 장치 및 이를 백 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KR1020060105023A KR100814841B1 (ko) 2006-10-27 2006-10-27 발광 장치 및 이를 백 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539A CN101174539A (zh) 2008-05-07
CN101174539B true CN101174539B (zh) 2010-07-07

Family

ID=39410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448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4539B (zh) 2006-10-27 2007-10-29 发光装置和采用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814841B1 (zh)
CN (1) CN10117453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87A (zh) * 1994-06-09 1996-10-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象显示装置
CN1637511A (zh) * 2004-01-08 2005-07-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场发射背光装置、背光装置驱动方法及制造下面板的方法
CN1790600A (zh) * 2004-12-15 2006-06-2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8077A (ja) * 1999-01-14 2000-07-28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
JP4105596B2 (ja) 2002-06-18 2008-06-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87A (zh) * 1994-06-09 1996-10-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象显示装置
CN1637511A (zh) * 2004-01-08 2005-07-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场发射背光装置、背光装置驱动方法及制造下面板的方法
CN1790600A (zh) * 2004-12-15 2006-06-2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9-27287A 1997.01.28
同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539A (zh) 2008-05-07
KR100814841B1 (ko) 2008-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3776B (zh) 发光装置和使用该发光装置作为光源的显示装置
KR100759413B1 (ko) 발광 장치와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장치
KR100766925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 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839411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CN100585791C (zh) 发光器件及用于其的间隔物
US20080054792A1 (en) Light emiss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light emission device as light source
CN101174539B (zh) 发光装置和采用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01150900B (zh) 发光装置以及具有该发光装置的显示器
US20090135212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driving method for the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090033610A1 (en) Light emission device, display using the light emission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the light e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display
CN101127292B (zh) 发光装置以及利用该发光装置作为光源的显示装置
EP1916700A2 (en) Light emiss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light emission device
KR100823189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를 백 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KR100804699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 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장치
KR100830991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 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장치
KR100759414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장치
KR20080043532A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00823513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00717762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 장치를 백라이트 유닛으로 사용하는액정 표시장치
KR20090054707A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080045895A (ko) 확산 부재, 이 확산 부재를 구비하는 발광 장치 및 이 발광장치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20080087479A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KR20080043531A (ko) 발광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20080075662A (ko) 발광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발광장치의 구동방법및 표시 장치의 구동방법
KR20080023076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07

Termination date: 20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