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8951C - 便携式无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无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8951C
CN100578951C CN200480042054A CN200480042054A CN100578951C CN 100578951 C CN100578951 C CN 100578951C CN 200480042054 A CN200480042054 A CN 200480042054A CN 200480042054 A CN200480042054 A CN 200480042054A CN 100578951 C CN100578951 C CN 1005789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fuselage
rotating shaft
image pickup
portable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42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2794A (zh
Inventor
长野健也
大贺忠
田中靖也
斋藤裕
西木户友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2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2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89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89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 H04M1/0243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using the relative angle between 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 H04M1/0245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using open/clos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在由双轴转轴机构导致的各种使用模式中保证令人满意的通信质量的便携式无线设备。具有双轴转轴的便携式无线设备(100)包括适于语音模式的第一天线(102)和适于待机模式的第二天线(104)。基于根据第一轴(106)的角度α判定的打开/闭合检测结果和根据第二轴(107)的角度β判定的打开/闭合检测结果,选择第一天线(102)或第二天线(104),从而使得可以选择不受用户的手或手指影响的天线。

Description

便携式无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在移动电信中使用的便携式无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将用于诸如图11所示的蜂窝电话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天线设备是公知的。图11是示出其上安装了传统的天线设备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图。蜂窝电话400使用具有分集功能的TDMA(时分多址)方法。更具体地说,蜂窝电话400具有两个天线401和402并且通过使用通信的空闲时间来比较天线401和402所接收的电场强度,从而选择具有较高接收电场强度的任一天线。
天线401是拉伸型的鞭状螺旋天线并且在将它从机身(housing)拉出时作为鞭状天线工作,并在将它收纳在机身中时作为螺旋天线工作。天线402是诸如反F天线一样的内置天线。
图12是示出使用CDMA(码分多址)方法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图。对于使用CDMA方法的无线电通信,与使用TDMA方法的无线电通信不同地连续进行通信操作,也就是说,在该无线电通信中不产生空闲时间。由于这一原因,难以使用空闲时间来实现分集功能。在使用CDMA方法的传统便携式无线装置500中,仅提供一个天线。尽管在图12中唯一的一个天线501是拉伸型的鞭状螺旋天线,但是它可以是诸如反F天线一样的内置天线。
然而,在其上安装一个天线的便携式无线装置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用手或手指按压天线的情况下,天线的性能显著恶化并且通信质量降低。根据本发明人进行的测量,与手指或手不触碰天线部分的状态相比,接收强度在将手指放在天线部分上时降低大约5dB,而在将天线部分拿在手中时降低大约15dB。
特别是,近年来,诸如要在便携式无线装置的机身中提供的这种类型的天线已经流行开来,以增强设计特性并且提高收纳在口袋中的便利性。在这种内置天线中,与伸出外部的天线相比,更容易用手或手指覆盖天线部分,使得所述问题更加显著。
图13是示出具有内置天线的、使用CDMA方法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图。使用CDMA方法的便携式无线装置600是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折叠式便携无线装置并且具有围绕转轴部分605而被可旋转地支撑的上机身601和下机身602。在上机身601中提供第一天线603。另外,在下机身602中提供第二天线604。此外,便携式装置600被提供有打开/闭合检测部分606(600a和600b),用于检测上机身601和下机身602的打开和闭合状态。
图14是示出安装在折叠式便携无线装置600上的天线设备的结构的图。该天线设备由第一天线603、第二天线604、切换开关608、RF部分(无线电路)609、控制部分607和打开/闭合检测部分606组成。
通常,在很多情况下,在打开便携式无线装置600的状态下进行通信,用户将下机身602或转轴部分605拿在手中,从而进行通信。由于这一原因,用户的手或手指难以触碰上机身601的顶端部分T。因此,在由打开/闭合检测部分606进行的检测的结果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分607向切换开关608发送用于将第一天线603连接到RF部分609的控制信号,从而将第一天线603连接到RF部分609。
第一天线603是可以在通话状态下获得高通信质量的单波长偶极天线。此外,打开/闭合检测部分606由在上机身601中提供的永磁体606a和在下机身602中提供的磁力检测器(例如霍尔构件)606b组成。当上机身601和下机身602闭合时,永磁体606a和磁力检测器606b互相靠近,使得磁力检测器606b所检测到的磁力增大。另一方面,当上机身601和下机身602打开时,永磁体606a和磁力检测器606b彼此分离。由于这一原因,磁力检测器606b所检测到的磁力减小。通过利用这一事实,进行对上机身601和下机身602的打开/闭合操作的检测。打开/闭合检测部分可以具有在上机身601中提供磁力检测器并且在下机身中提供永磁体的结构。
在便携式无线装置600闭合的状态下,在很多情况下设置等待条件。在用户将便携式无线装置600拿在手中的情况下,难以用手或手指触碰的位置被置于转轴部分605附近。由于这一原因,在由打开/闭合检测部分606进行的检测的结果是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分607向切换开关608发送用于将第二天线604连接到RF部分609的控制信号,从而将第二天线604连接到RF部分609。由于第二天线是用于从其中布置RF部分609的印刷板上的接地模式(ground pattern)发射电波的不均衡功率馈送类型,因此它具有高发射效率并且适于等待。因此,通过检测便携式无线装置600的打开和闭合状态、并且根据检测结果为各个状态选择合适的天线,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另外,近年来,其上安装了图像拾取设备(摄像机)的便携式无线装置已经流行开来。这样的便携式无线装置是公知的,该便携式无线装置将多个天线安装在其上,通过摄像机来检测该便携式无线装置附近的可视信息并且根据该可视信息判定电波传播环境,从而选择天线(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更详细地说,便携式无线装置基于由摄像机拾取的图像来计算其相对于从地面引出的垂直线的角度并且根据关于该角度的信息来为要到达的电波的极化平面选择最合适的天线,从而实现优良的天线特性。
另外,随着其上安装了拍摄设备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流行,用户需要具有传统上安装在摄像机上的双轴转轴机构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出现(例如,参见专利文件2)。
图15是示出其上安装了双轴转轴机构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图。便携式无线装置700具有这样的结构,即,上机身702和下机身703通过双轴转轴部分701互相连接。此外,在下机身703中提供图像拾取设备(摄像机)704。在使用电话功能的情况中,可以像在折叠式便携无线装置600中那样在打开机身的情况下使用便携式无线装置700并且当使用图像拾取设备时,便携式无线装置700可以将屏幕固定到容易被看见的这样的位置(拍摄状态)以进行拍摄。因此,可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此外,其上安装了多个图像拾取设备的便携式无线装置已经开始出现。通过安装图示拾取设备,可以在要拍摄用户自己的情况下和要拍摄物体的情况下正确地使用图像拾取设备。
(专利文件1)JP-A-2001-103002公布文件
(专利文件2)JP-A-11-247840公布文件
然而,传统的便携式无线装置具有以下问题并且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更具体地说,具有双轴转轴机构的便携式无线装置具有不能通过折叠式便携无线装置而是通过双轴转轴机构获得的各种使用配置。具体地说,在这样的使用配置中,在使用CDMA方法的便携式无线装置中难以始终保持高通信质量。
在其上安装了图像拾取设备的便携式无线装置中,当检测其附近的可视信息以进行对于天线的切换控制时,如果用户的手或手指靠近天线,则难以保持高通信质量。
本发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并且具有以下目的,即提供一种能够在通过双轴转轴机构获得的各种使用配置中保持高通信质量的便携式无线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无线装置具有用于相对于第二机身打开/关闭并且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机身的转轴部分,并用来在第一机身或第二机身中提供的天线与内置无线电路之间馈送功率并且包括:打开/闭合检测部件,用于在将转轴部分的打开/闭合轴设置为中心的情况下检测第一机身的打开/闭合状态;旋转检测部件;旋转检测部件,用于在将转轴部分的旋转轴设置为中心的情况下检测第一机身的旋转状态;以及选择部件,用于根据所述打开/闭合状态和旋转状态选择要进行操作的、在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的至少一个中提供的多个天线中的任一个。
利用这一结构,可以根据使用配置、基于由打开/闭合检测部件和旋转检测部件进行的检测的结果来选择不受用户的手或手指影响的天线。因此,在通过双轴转轴机构获得的各种使用配置中,可以保持高通信质量。
此外,所述天线由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组成,在处于转轴部分的对侧的第一机身的端部上提供第一天线并且在处于转轴部分侧的第二机身的端部上提供第二天线。
利用这一结构,可以分别在不同的使用配置(例如折叠这两个机身的等待状态和打开这两个机身的通话状态)中选择所述天线中不受用户的手或手指影响的正确的一个。在通过双轴转轴机构获得的各种使用配置中,可以保持高通信质量。
此外,选择部件在检测到打开状态并且检测到非旋转状态时选择第一天线,在检测到闭合状态并且检测到非旋转状态时选择第二天线并且在检测到闭合状态并且检测到旋转状态时选择第二天线。
利用这一结构,在将两个机身设置在打开状态并且设置非旋转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第一天线,在将两个机身设置在闭合状态并且设置非旋转状态的情况下选择第二天线。因此,可以分别在合适的使用配置中,在两个机身打开的通话状态中选择不受用户的手或手指影响的第一天线并且在折叠两个机身的等待状态中选择不受用户的手或手指影响的第二天线。因此,在使用通过双轴转轴机构获得的各种使用配置中,可以保持高通信质量。
此外,提供了多个图像拾取部件以及用于比较分别由所述图像拾取部件拍摄的图像的亮度的比较部件,选择部件基于所检测的打开/闭合状态、所检测的旋转状态和所述比较的结果来选择要进行操作的任一天线。
利用这一结构,在安装了图像拾取部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使用配置、基于由打开/闭合检测部件和旋转检测部件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以及由图像拾取部件拾取的图像的亮度的比较结果来选择不受用户的手或手指影响的任一天线。因此,在通过双轴转轴机构获得的各种使用配置中,可以保持高通信质量。
此外,图像拾取部件由第一图像拾取部件和第二图像拾取部件组成,第一图像拾取部件被布置在第一天线附近并且第二图像拾取部件被布置在第二天线附近。
利用这一结构,可以分别在不同的使用配置(例如折叠两个机身的等待状态、打开两个机身的通话状态以及打开并旋转两个机身的拍摄状态)中选择所述天线中不受用户的手或手指影响的正确的一个。因此,在通过双轴转轴机构获得的各种使用配置中,可以保持高通信质量。
此外,选择部件在第一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高于第二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时选择第一天线并且在第一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低于第二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时选择第二天线。
利用这一结构,在所拾取的图像的亮度较低的情况下,判定用户的手或手指存在于图像拾取部件的附近,从而可以选择所述天线中不受用户的手或手指影响的正确的一个。在通过双轴转轴机构获得的各种使用配置中,可以保持高通信质量。
此外,在检测到打开状态并且检测到旋转状态的情况下,选择部件在第一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高于第二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时选择第一天线并且在第一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低于第二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时选择第二天线。
利用这一结构,在将两个机身设置在打开状态并且设置了旋转状态的情况下,如果第一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高于第二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则选择第一天线,而如果第一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低于第二图像拾取部件的亮度,则选择第二天线。因此,在打开并且旋转两个机身的拍摄状态下,可以选择不受用户的手或手指影响的任一天线。在通过双轴转轴机构获得的各种使用配置中,可以保持高通信质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用来在机身中提供的天线和在机身中提供的无线电路之间馈送功率并且包括:多个图像拾取部件;比较部件,用于比较分别由所述图像拾取部件拍摄的图像的亮度;以及选择部件,用于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要进行操作的、在机身中提供的任一天线。
利用这一结构,在其上安装了图像拾取部件的便携式无线装置中,可以根据所拾取的图像的亮度来判定用户的手或手指的影响,从而选择所述天线中的正确的一个。因此,可以减小用户的手或手指对天线的影响,从而保持高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结构的说明性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中的双轴转轴部分的示意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用户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拿在手中以拍摄物体的状态的说明性视图,
图4是示出安装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上的天线设备的电连接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将作为用于根据由第一检测部分检测的角度α和由第二检测部分检测的角度β来判定打开/闭合状态的阈值的角度的表,
图6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由控制部分基于第一检测部分和第二检测部分的打开/闭合检测结果选择的天线的表,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切换控制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结构的说明性视图,
图9是示出安装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上的天线设备和摄像机设备的电连接结构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切换控制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其上安装了天线设备的传统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使用CDMA方法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3是具有内置天线的、使用CDMA方法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4是示出在图13中的折叠式便携无线装置上安装的天线设备的结构的框图,以及
图15是示出其上安装了双轴转轴机构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在所述图中,100和200表示便携式无线装置,101表示双轴转轴部分,102表示第一天线,103表示上机身,104表示第二天线,105表示下机身,114表示第一检测部分,115表示第二检测部分,116表示控制部分,117表示切换部分,201表示第一图像拾取部分,202表示第二图像拾取部分,203表示第一亮度检测部分,204表示第二亮度检测部分并且205表示比较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将对把本发明应用于使用CDMA方法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结构示例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视图。便携式无线装置100具有双轴转轴部分101,用于相对于下机身105打开/闭合并且可旋转地支撑上机身103。在上机身103的顶部(转轴部分101的对侧上的端部)提供第一天线102。在下机身105的顶部(转轴部分101一侧的端部)提供第二天线104。
图2是示出双轴转轴部分101的示意结构的图。双轴转轴部分101包括作为主要构件的旋转构件101a、支撑构件101b和固定构件101c。固定构件101c的两端固定到下机身105上。沿着打开/闭合轴106的轴向在支撑构件101b上形成孔并且将固定构件101c装配在该孔中。支撑构件101b可以在将打开/闭合轴106设置为中心的情况下围绕固定构件101c旋转并且被保持在任意角度上。旋转构件101a具有固定到上机身103的端面的一端以及装配在形成于支撑构件101b的端面上的孔中的另一端并且可以在将旋转轴107设置为中心的情况下围绕支撑构件101b旋转并且被保持在任意角度上。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双轴转轴部分101中,围绕第一轴(打开/闭合轴)106旋转支撑构件101b,以便相对于下机身105打开/闭合上机身103并且在打开上机身103的状态下,旋转部件101a可以围绕第二轴(旋转轴)107旋转。在将第一轴106设置为中心的情况下,支撑构件101b的可移动范围具有α=0到160度并且在将第二轴107设置为中心的情况下,旋转构件101a的可移动范围具有β=0到90度。图1示出了α=90度并且β=90度的状态。在α=0度并且β=0度的情况下,便携式无线装置进入折叠状态。
第一天线102是在上机身103顶部的扬声器108附近提供的偶极天线并且在α=160度且β=0度的状态、即打开便携式无线装置以进行通话的状态(通话状态)下可以获得高天线增益。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第二天线104是在双轴转轴部分101附近提供的单极天线并且在α=0度且β=0度的状态、即便携式无线装置闭合的状态(等待状态)下可以获得高天线增益。
另外,便携式无线装置100具有能够拍摄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的图像拾取部分109以及用于给出开始拍摄的指令的开关110。图像拾取部分109被布置在双轴转轴部分101附近的下机身105的侧面上。开关110被布置在图像拾取部分109对侧的下机身105的侧面上。
图3是示出用户将便携式无线装置100拿在手中以拍摄物体111的状态的图。在拍摄状态下,用户右手112的拇指按下开关110并且用户的左手113拿住上机身103。
图4是示出安装在便携式无线装置100上的天线设备的电气结构的图。该天线设备具有切换部分117、控制部分116、无线电路(RF部分)118、第一检测部分114和第二检测部分115。切换部分117由高频开关组成并且切换无线电路118与第一天线102或第二天线104的连接。控制部分116和切换部分117组成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选择部件。第一检测部分114(对应于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打开/闭合检测部件)用来检测将围绕双轴转轴部分101的第一轴106旋转的上机身103的打开/闭合状态。第二检测部分115(对应于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旋转检测部件)用来检测将围绕双轴转轴部分101的第二轴107旋转的上机身103的打开/闭合状态(旋转状态)。
图5是示出将作为用于根据由第一检测部分114检测的角度α和由第二检测部分115检测的角度β判定打开/闭合状态的阈值的角度的表。更具体地说,如果由第一检测部分114检测的角度α是10到160度,则判定设置了打开状态,而在其它角度、即如果角度α是0到10度,则判定设置了闭合状态。另一方面,如果由第二检测部分115检测的角度β是10到90度,则判定设置了打开状态,而在其它角度、即如果角度β是0到10度,则判定设置了闭合状态。
第一检测部分114和第二检测部分115分别连接到控制部分116并且向控制部分116传送指示打开/闭合检测结果的电信号。控制部分116基于各个打开/闭合检测结果来选择第一天线102或第二天线104并且将控制信号传送给切换部分117。切换部分117根据该控制信号连接无线电路118和第一天线102或者无线电路118和第二天线104。
将对具有所述结构的便携式无线装置100的天线切换操作进行描述。图6是示出将由控制部分116基于第一检测部分114和第二检测部分115的打开/闭合检测结果选择的天线的表。将该表存储在控制部分116中提供的ROM中。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天线切换控制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将处理程序存储在控制部分116中提供的ROM中并且通过控制部分116中的CPU按照相同的方式在每个预定周期执行该处理程序。代替在每个预定周期内的执行,可以在由第一和第二检测部分进行的检测的结果改变时通过中断处理来执行所述处理程序。
首先,获取第一检测部分114和第二检测部分115的打开/闭合检测的结果(步骤S1)。判定图6示出的打开/闭合检测的结果(步骤S2)。当作为由第一检测部分114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一轴106而相对于下机身105打开并且作为由第二检测部分115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二轴107而相对于下机身105闭合(非旋转状态),即设置了打开/闭合时,控制部分116判定便携式无线装置100被设置在通话状态并且向切换部分117传送用于选择第一天线的信号,以便选择适于通话状态的第一天线102,从而切换天线(步骤S3)。然后,该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当作为由第一检测部分114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一轴106而相对于下机身105闭合并且作为由第二检测部分115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二轴107而相对于下机身105闭合(非旋转状态),即设置了闭合/闭合时,控制部分116判定便携式无线装置100被设置在等待状态并且向切换部分117传送用于选择第二天线的信号,以便选择适于等待状态的第二天线104,从而切换天线(步骤S4)。然后,该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当作为由第一检测部分114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一轴106而相对于下机身105打开并且作为由第二检测部分115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二轴107而相对于下机身105打开(旋转状态),即设置了打开/打开时,控制部分116判定便携式无线装置100被设置在拍摄状态并且向切换部分117传送用于选择第二天线的信号,以便选择适于拍摄状态的第二天线104,从而切换天线(步骤S4)。然后,该处理结束。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中,不存在以下情况,即上机身103围绕第一轴106而相对于下机身105被设置在闭合状态并且上机身103围绕第二轴107而相对于下机身105被设置在打开状态(旋转状态),即,就结构而言设置了闭合/打开状态。
因此,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中,提供了适于通话状态的第一天线102和适于等待状态的第二天线104并且基于根据第一轴106的角度α判定的打开/闭合检测结果和基于第二轴107的角度β判定的打开/闭合检测结果来选择第一天线102或第二天线104。因此,可以选择不受用户的手或手指影响的任一天线。因而,在具有双轴转轴机构、使用CDMA方法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各种使用配置中,可以保持高通信质量。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2是偶极天线并且第二天线104是单极天线,但是天线的规格不受具体限制。例如,即使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诸如反F天线和接线天线一样的内置天线,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优点。
另外,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两个天线102和104都是内置天线,但是该内置天线不受限制。例如,即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是诸如鞭状天线或螺旋天线的外置天线,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优点。在此情况下,外置天线是否具有弹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此外,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对两个天线102和104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是天线的数目可以是3个或更多。另外,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分别将两个天线102和104逐个布置在上下机身中,但是可以仅在上机身103或下机身105中提供多个天线。
(第二实施例)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外观的视图。由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几乎相同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标号,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在便携式无线装置200中,在通过双轴转轴部分101互相连接的上机身103和下机身105的每一个中提供图像拾取部分。
更具体地说,将第一图像拾取部分201布置在上机身103中提供的第一天线102附近并且将第二图像拾取部分202布置在下机身105中提供的第二天线104附近。第一图像拾取部分201用来由用户拍摄他(她)自己并且其拍摄方向用图8的箭头示出。另一方面,第二图像拾取部分202用来使用户拍摄物体并且其拍摄方向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图像拾取部分109的拍摄方向相同。
图9是示出安装在便携式无线装置200上的天线设备和摄像机设备的电结构的图。该天线设备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另一方面,除了第一图像拾取部分(摄像机)201和第二图像拾取部分(摄像机)202以外,该摄像机设备还具有比较部分205、第一亮度检测部分203和第二亮度检测部分204。第一亮度检测部分203计算由第一图像拾取部分201拍摄的整个图像的第一平均亮度并且将如此计算的第一平均亮度输出到比较部分205。第二亮度检测部分204计算由第二图像拾取部分202拍摄的整个图像的第二平均亮度并且将如此计算的第二平均亮度输出到比较部分205。比较部分205比较输入的第一和第二平均亮度,并将比较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116。
将对具有所述结构的便携式无线装置200的天线切换控制操作进行描述。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天线切换控制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将处理程序存储在控制部分116中提供的ROM中并且通过控制部分116中的CPU按照相同的方式来在每个预定周期执行该处理程序。代替每个预定周期内的执行,可以在第一和第二检测部分或第一和第二亮度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改变时通过中断处理来执行所述处理程序。
首先,获取第一检测部分114和第二检测部分115的打开/闭合检测的结果(步骤S11)。参考图6的表,判定打开/闭合检测的结果(步骤S12)。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当作为由第一检测部分114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一轴106而相对于下机身105打开并且作为由第二检测部分115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二轴107而相对于下机身105闭合(非旋转状态),即设置了打开/闭合时,控制部分116判定便携式无线装置200被设置在通话状态并且向切换部分117传送用于选择第一天线102的信号,以便选择第一天线102(步骤S13)。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当作为由第一检测部分114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一轴106而相对于下机身105闭合并且作为由第二检测部分115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二轴107而相对于下机身105闭合(非旋转状态),即设置了闭合/闭合时,控制部分116判定便携式无线装置200被设置在等待状态并且向切换部分117传送用于选择第二天线104的信号,以便选择第二天线104(步骤S14)。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当作为由第一检测部分114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一轴106而相对于下机身105打开并且作为由第二检测部分115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上机身103围绕第一轴106而相对于下机身105打开(旋转状态),即设置了打开/打开时,控制部分116判定便携式无线装置200被设置在拍摄状态并且在此情况下进一步获取比较部分205的比较结果(步骤S15)。作为该比较的结果,判定由第一图像拾取部分201获得的第一平均亮度是否高于由第二图像拾取部分202获得的第二平均亮度(步骤S16)。如果第一平均亮度高于第二平均亮度,则选择第一天线102(步骤S17)。另一方面,如果不是这样,则选择第二天线104(步骤S18)。然后,该处理结束。
因此,按照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装置,在通话状态中选择合适的第一天线102并且在等待状态中选择合适的第二天线104,此外,在上机身103分别围绕第一轴106和第二轴107而相对于下机身105打开(旋转状态)的情况下,基于由第一和第二检测部分进行的检测的结果以及第一图像拾取部分201中的第一平均亮度与第二图像拾取部分202中的第二平均亮度的比较结果,来选择第一天线102或第二天线104。因此,用户可以选择不受手或手指影响的任一天线。因而,在包括双轴转轴机构和图像拾取部分的使用CDMA方法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各种使用配置中,可以保持高通信质量。
尽管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对于将本发明应用于使用CDMA方法的便携式无线装置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是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使用TDMA方法的便携式无线装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此外,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双轴转轴机构的便携式无线装置中,通过使用由第一和第二打开/闭合检测部分进行的打开/闭合检测的结果以及由第一和第二亮度检测部分获得的第一和第二平均亮度的比较结果来进行用于选择天线的控制。然而,在将本发明应用于直板式便携无线装置(参见图11和12)或具有单轴转轴机构的便携式无线装置(参见图13)的情况下,通过仅使用由第一和第二亮度检测部分获得的第一和第二平均亮度的比较结果来进行用于选择天线的控制。
此外,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2是偶极天线并且第二天线104是单极天线,但是天线的规格不受具体限制。例如,即使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诸如反F天线或接线天线一样的内置天线,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优点。
此外,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两个天线102和104都是内置天线,但是该内置天线不受限制。例如,即使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诸如鞭状天线或螺旋天线的外置天线,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优点。在此情况下,外置天线是否具有弹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另外,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对两个天线102和104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是天线的数目可以是3个或更多。另外,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分别将两个天线102和104逐个布置在上下机身中,但是可以仅在上机身103或下机身105中提供多个天线。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通过双轴转轴机构获得的各种使用配置中保持高通信质量。另外,在安装了图像拾取设备的情况中,可以获得高通信质量。
尽管参照特定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清楚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本申请基于2002年11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2-327102号并且其内容通过引用而被合并于此。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在通过双轴转轴机构获得的各种使用配置中保持高通信质量的便携式无线装置。

Claims (4)

1.一种便携式无线装置,其具有用于相对于第二机身而打开/闭合并且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机身的转轴部分并且用来在第一机身中提供的第一天线或在第二机身中提供的第二天线与内置无线电路之间馈送功率,该便携式无线装置包括:
打开/闭合检测器,用于在将转轴部分的打开/闭合轴设置为中心的情况下检测第一机身的打开/闭合状态;
旋转检测器,用于在将转轴部分的旋转轴设置为中心的情况下检测第一机身的旋转状态;以及
选择器,用于根据所述打开/闭合状态和旋转状态从在第一机身中提供的第一天线和在第二机身中提供的第二天线中选择要进行操作的天线;
其中,在处于转轴部分的对侧的第一机身的端部上提供第一天线,并且
在处于转轴部分侧的第二机身的端部上提供第二天线,以便沿着转轴部分提供第二天线,
其中,选择器在检测到打开状态并且检测到非旋转状态时选择第一天线,在检测到闭合状态并且检测到非旋转状态时选择第二天线,以及在检测到打开状态并且检测到旋转状态时选择第二天线。
2.一种便携式无线装置,其具有用于相对于第二机身而打开/闭合并且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机身的转轴部分并且用来在第一机身中提供的第一天线或在第二机身中提供的第二天线与内置无线电路之间馈送功率,该便携式无线装置包括:
打开/闭合检测器,用于在将转轴部分的打开/闭合轴设置为中心的情况下检测第一机身的打开/闭合状态;
旋转检测器,用于在将转轴部分的旋转轴设置为中心的情况下检测第一机身的旋转状态;以及
选择器,用于根据所述打开/闭合状态和旋转状态从在第一机身中提供的第一天线和在第二机身中提供的第二天线中选择要进行操作的天线;
其中,在处于转轴部分的对侧的第一机身的端部上提供第一天线,并且在处于转轴部分侧的第二机身的端部上提供第二天线,以便沿着转轴部分提供第二天线;
该便携式无线装置还包括多个图像拾取器、以及用于比较分别由所述图像拾取器拍摄的图像的亮度的比较器,
选择器基于所检测的打开/闭合状态、所检测的旋转状态和所述比较器的比较结果,来选择要进行操作的任一天线,
其中,该选择器在第一图像拾取器的亮度高于第二图像拾取器的亮度时选择第一天线并且在第一图像拾取器的亮度低于第二图像拾取器的亮度时选择第二天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无线装置,其中,图像拾取器包括第一图像拾取器和第二图像拾取器,并且,
第一图像拾取器被布置在第一天线附近并且第二图像拾取器被布置在第二天线附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无线装置,其中,在检测到打开状态并且检测到旋转状态的情况下,选择器在第一图像拾取器的亮度高于第二图像拾取器的亮度时选择第一天线并且在第一图像拾取器的亮度低于第二图像拾取器的亮度时选择第二天线。
CN200480042054A 2004-02-23 2004-02-23 便携式无线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9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4/002051 WO2005081417A1 (ja) 2004-02-23 2004-02-23 携帯無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2794A CN1922794A (zh) 2007-02-28
CN100578951C true CN100578951C (zh) 2010-01-06

Family

ID=34878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20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951C (zh) 2004-02-23 2004-02-23 便携式无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727290B1 (zh)
CN (1) CN100578951C (zh)
WO (1) WO20050814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6825B2 (ja) * 2005-06-03 2010-10-20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端末装置のアンテナの制御方法及び当該携帯端末装置
US20100240423A1 (en) * 2006-05-30 2010-09-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rtable wireless unit
US8412264B2 (en) * 2011-01-05 2013-04-02 Ht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and voice thereof
WO2018093358A1 (en) 2016-11-16 2018-05-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ntennas selection based on sens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7517B2 (ja) * 1997-12-16 2005-07-06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JP3360016B2 (ja) 1998-03-03 2002-12-24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JP3513058B2 (ja) 1999-09-30 2004-03-31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端末装置
JP3546784B2 (ja) * 1999-12-14 2004-07-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JP2002368850A (ja) * 2001-06-05 2002-12-20 Sony Corp 携帯無線端末装置
JP2003174495A (ja) * 2001-09-28 2003-06-20 Nec Corp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
JP2003133991A (ja) * 2001-10-25 2003-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JP4309091B2 (ja) 2002-03-06 2009-08-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状態報知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3309634A (ja) * 2002-04-17 2003-10-31 Hitachi Ltd 携帯端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27290B1 (en) 2012-07-04
EP1727290A4 (en) 2009-02-04
CN1922794A (zh) 2007-02-28
EP1727290A1 (en) 2006-11-29
WO2005081417A1 (ja) 2005-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27527A1 (en) Network radio-frequency structure, radio-frequency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046038B2 (en) Portable wireless apparatus
CN105071848B (zh) 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系统
CN101313476B (zh)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电子装置的控制程序
CN112310605B (zh) 多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0190916B (zh) 一种功率检测电路及终端
WO2021129525A1 (zh) 天线电路、电子设备及天线性能的调整方法
CN103036587B (zh) 具有服务获取天线切换的电子设备
EP2803144A1 (en) Wireless docking link budget optimization system
JP2006203648A (ja) 携帯無線機
WO2007080760A1 (ja) 携帯端末装置、アンテナ切り替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432067B1 (en) Cell phone antenna switching circuit and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US11159185B2 (en) Antenna of mobile terminal and switching method thereof and the mobile terminal
US2009011137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configurable antenna
CN100578951C (zh) 便携式无线设备
JP2007274518A (ja) 携帯端末及び該携帯端末におけるアンテナ切替方法
KR20070082308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가변형 안테나 장치
CN111953389B (zh) 天线调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终端
CN110011679A (zh) 终端天线外扩至dock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592132B (zh)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多天线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540883A (zh) 蜂窝电话终端、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和程序
JP2003133991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2261665A (ja) 携帯無線装置
JP2006246535A (ja) 携帯無線装置
CN102904987B (zh) 无线通信电路与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