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8535C - 分离时其功能可改变的ic标签 - Google Patents

分离时其功能可改变的ic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8535C
CN100578535C CN200580043554A CN200580043554A CN100578535C CN 100578535 C CN100578535 C CN 100578535C CN 200580043554 A CN200580043554 A CN 200580043554A CN 200580043554 A CN200580043554 A CN 200580043554A CN 100578535 C CN100578535 C CN 10057853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g
function
data
cu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43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0732A (zh
Inventor
佐藤谦
熊井久雄
菅山亨
平出顺二
日出晴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80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0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85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853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在一种IC标签中防止数据篡改等,增强安全性。所述IC标签包括三部分:可分离部分A1和A2、以及不可分离部分B(标签主体)。部分A1、A2和B分别包括IC1、IC2和IC3、以及作为标签与外部(与标签交换数据的读取器/写入器设备)之间的接口的天线1、天线2和天线3。IC1(10)和IC2(20)通过IC1(10)和IC2(20)之间用于信号传输的信号线L1相连;IC2(20)和IC3(30)通过IC2(20)和IC3(30)之间用于信号传输的信号线L2相连。当从标签主体分离A1时,信号线L1也切断;类似地,当从标签主体分离A2时,信号线L2也切断。按照从A1到A2的顺序每次分离可分离部分时,检测A1或A2的分离,并按照从第一功能到第三功能的顺序改变所述标签的功能。

Description

分离时其功能可改变的IC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C标签,更具体地涉及包括可分离功能改变装置的IC标签。
背景技术
针对商品分销、库存管理或商店结算或防盗目的,包括IC标签和与IC标签进行通信的读取器/写入器单元的系统受到人们的关注。IC标签包括诸如纸或塑料之类的绝缘体,该绝缘体上放置有天线和IC芯片。图8中示出了这种系统的一个示例。
在这种系统中,如图8示例所示,IC标签典型地包括读取器/写入器单元250和IC标签200。在图8的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无接触IC标签(RFIC标签),其包括IC 20(210)和天线201,IC 20(210)包括未示出的RF单元、调制器/解调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例如,见专利文献1),其中读取器/写入器单元250和IC标签200使用无线电波彼此进行通信。
图9示出了常规IC标签的透视图。如图所示,IC标签是RFIC标签,包括诸如纸或塑料的绝缘基板90,绝缘基板90上层叠有线圈天线21和IC芯片210。因为结构简单,所以这种IC标签可以用于上述多种应用。
专利文献:日本专利公开(Kokai)No.9-62934A(1997)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这种标签是粘附在商品货物等上的,所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述的RFIC标签之类的IC标签必须较小,重量较轻。因此,希望IC标签上安装的IC的电路配置比较简单;因此,向IC标签配备防止数据篡改的硬件或软件比较困难,因为这会导致数据电路更加复杂或需要增大数据电路的尺寸。因此,常规IC标签中的数据易受到篡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IC标签,其中通过简单的结构和方法防止数据篡改并增强安全性。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IC标签具有可分离部分。通过将可分离部分从标签主体分离,改变IC标签的功能,例如,所述功能涉及与向IC标签输入数据或从其输出数据有关的限制。这种IC标签的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的限制、以及由可分离部分的分离引起的标签功能的改变防止了对IC标签中数据进行篡改。
此外,例如,通过可以手动地将IC标签的可分离部分从标签主体分离,可以手动地简单改变IC标签的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限制以及标签功能,而无需像常规IC标签一样使用读取器/写入器单元。
在将与标签功能的改变关联的可分离部分从IC标签分离之后,通过改变IC标签的外观,可以从视觉上容易地监视IC标签功能的当前状态,而无需像常规IC标签一样使用读取器/写入器单元。
此外,本发明的IC标签具有以下配置:
1)为了增强安全性,标签功能由多个IC共享;仅当可分离部分是按照规定顺序分离时,才引起适当的功能改变;
2)为了更加方便地将可分离部分作为从标签主体分离信息存根(information stub),使可分离部分在从标签分离之后能够用作独立的IC标签。
3)为了增强信息安全性,在标签中仅在分离了可分离部分之后才可见的位置(例如,所用分离部分在标签上的位置、或分离之后标签的背后)处,指示外部输入/输出设备(读取器/写入器)与标签(在分离部分分离之后,标签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换所需的一些信息(验证码)。
4)鉴于IC标签所粘附的物品的目的和特性,通过对分离部分进行分离时所切断的信号线、斜开线(bias line)等的尺寸、形状和布局进行巧妙设计,提高便利性。例如,如果物品在受到外部震动时可能损坏,则采用信号线、斜开线等的尺寸、形状和布局,以使这些线在受到外部震动时容易断开。相反,对于可能要受到猛烈处理的物品,采用形状、尺寸和布局,以使信号线、斜开线等中不会发生断开现象,除非分离部分完全分离了。
5)IC标签包括:功能设置装置,用于执行IC标签功能的初始设置,以使单个IC标签适用于多种目的。初始设置装置包括设置在标签的分离部分中、用于根据分离方式来执行初始设置的装置。
6)由标签主体根据分离哪个分离部分来确定如何改变标签的功能。
这些配置可以使IC标签适应于多种目的。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IC标签提供了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通过手动分离可分离部分,容易地改变IC标签的功能,无需像常规单功能IC标签一样使用机器。尤其可以通过分离可分离部分,改变与向标签输入数据和从标签输出数据有关的限制,从而可以增强标签抵抗数据篡改的安全性。
2)因为在可分离部分分离之后的IC标签外观的改变与IC标签功能的改变相关联,所以根据IC标签的形状,可以容易地从视觉上监视IC标签的当前状态,而不像常规IC标签一样需要使用读取器/写入器单元。
3)通过由多个IC共享标签功能,从而仅当可分离部分是按照规定顺序分离时,才引起适当的功能改变,可以增强安全性。
4)通过使从IC标签主体分离的可分离部分能够用作独立的IC标签,可以更加方便地将可分离部分作为独立的信息存根(information stub)从标签主体分离。
5)除非可分离部分已完全分离,否则不切断用于分离检测的信号线、斜开线等。或者,相反地,用于分离检测的信号线、斜开线等在受到外部震动时易于切断。因此,根据IC标签所粘附的物品的目的和特性,巧妙设计用于检测IC标签可分离部分的分离的线的形状、尺寸、材料和布局。这样,可以提高IC标签及其商品管理功能的便利性。
6)通过在标签中仅在分离了可分离部分之后用户才可访问的位置处指示用于激活IC标签新功能的访问码或用于允许或限制对IC标签的数据存储区进行访问的信息,进一步增强了标签的信息安全性。
7)通过根据初始设置装置的分离方式,使用初始设置装置来执行初始设置,可以增强IC标签的多功能性,并可以根据目的设置功能。
8)由于可以根据分离了哪个可分离部分来选择IC标签的功能,所以可以改善IC标签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IC标签,其中n=2,n是可从标签主体分离的部分的数目。
图2示出了图1中IC标签的结构透视图。
图3示出了示例IC1的功能方框图。
图4示出了示例IC2的功能方框图。
图5示出了示例IC3的功能方框图。
图6a示出了A1分离决策电路1的示例的功能方框图。
图6b示出了A1分离决策电路2的示例的功能方框图。
图6c示出了A2分离决策电路1的示例的功能方框图。
图6d示出了A2分离决策电路2的示例的功能方框图。
图7a示出了存储单元1的示例的功能方框图。
图7b示出了存储单元2的示例的功能方框图。
图7c示出了存储单元3的示例的功能方框图。
图8示出了使用常规IC标签的管理系统的示例。
图9示出了常规IC标签的结构透视图。
图10是用于描述使用本发明IC标签的分离线(分离部分)的模式和形状,其中n=2,n是可从标签主体分离的部分的数目。图10(a)示出了在分离线部分处的绝缘基板中设置切口的IC标签。图10(b)示出了分离部分由易分裂材料制成的IC标签。图10(c)示出了分层的IC标签。
图11示出了切断点A1和B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2示出了用于防止由无意造成的部分分离引起的IC标签故障的第一配线图案的示例。
图13示出了用于防止由无意造成的部分分离引起的IC标签故障的第二配线图案的示例。
图14是用于对其中IC1和IC2之间的线以平面方式连接的标签进行描述的图。
图15(a)和(b)示出了分层的IC标签。
图16示出了用于防止由于对图15中分层IC标签的无意造成的部分分离而引起的IC标签故障的第二配线图案的应用示例。
图17a示出了本发明的IC标签中线的示例,其中有意将用于分离确定的线适配成易于切断。
图17b示出了本发明的IC标签中线的示例,其中有意将用于分离确定的线适配成易于切断。
图18是以之字形方式放置的线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19示出了其中靠近分离线的区域与其他区域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示例。
图20示出了已将图17的IC标签应用于瓶子封盖的示例。
图21(a)到(c)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IC标签,其中信息在分离可分离部分时显露。
图22示出了IC标签的横截面图。
图23示出了IC标签的横截面图。
图24示出了IC标签的横截面图。
图25示出了包括尺寸和形状不同的A1、A2和B的IC标签的示例。
图26(a)和(b)示出了标签的示例,其中一些信息是可识别的。
图27示出了在本发明IC标签的存储区中存储的数据格式的示例。
图28示出了在IC标签的状态与其功能之间建立有表4所示关系的情况下、信息1(401)、信息2(402)和信息3(403)内容的示例。
图29示出了在共享标签ID(1301)和数据读取访问码(1303)的情况下、信息1(401)、信息2(402)和信息3(403)。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IC标签中响应于输出请求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31a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IC标签中响应于输入请求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31b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IC标签中、商品分销过程期间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32示出了AutoID数据格式的示例。
图33示出了普遍存在的ID数据格式的示例。
图34示出了具有四根作为初始条件设置装置的切口线的IC标签的基本配置,其中n=2,n是可从标签主体分离的部分的数目。
图35示出了图34的IC标签的三维结构的透视图。
图36示出了图34中IC1的功能方框图。
图37示出了本发明的集中控制型IC标签的基本配置,其中n=2,n是可从标签主体分离的部分的数目。
图38示出了图37的IC标签中的IC1的功能方框图。
图39示出了图37的IC标签中的IC2的功能方框图。
图40示出了图37的IC标签中的IC3的功能方框图。
图41示出了图38的IC1中的A1分离决策电路1的功能方框图。
图42示出了图40的IC3中的A1分离决策电路2的功能方框图。
图43示出了图39的IC2中的A2分离决策电路1的功能方框图。
图44示出了商品分销过程期间在IC标签中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5示出了使用本发明集中控制型IC标签的优待票的形状示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IC标签是基于由IC标签整体实现第k个功能的基本前提的。为了由IC标签整体实现第k个功能,存在以下两种代表性方法。
1)每个ICk能够独立地实现第k个功能。即使在分离之后,当Ak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独立IC标签而操作时,先决条件也是至少Ak的ICk能够独立地实现其功能。
2)ICk和另一ICj(j:k<j≤n+1)共同实现第k个功能。ICk控制第k个功能的一部分;ICk无法独立地实现第k个功能。
本发明也包括将特征1)和2)都结合在一个IC标签中的情况。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IC标签及其相关技术。图1示出了通过从标签主体分离可分离部分从而可以改变IC标签的功能的IC标签示例,其中n=2,n是可分离部分的数目。
图1的IC标签包括三部分,即可分离部分A1和A2、以及不可分离部分B(标签主体)。部分A1、A2和B分别配备有IC1、IC2和IC3、以及作为标签与外部(标签与之交换数据的读取器/写入器单元)之间的接口的天线1、天线2和天线3。
IC1(10)和IC2(20)通过IC1(10)和IC2(20)之间用于信号传输的信号线L1链接;IC2(20)和IC3(30)通过IC2(20)和IC3(30)之间用于信号传输的信号线L2链接。按照一定布局对IC标签进行配线,从而当沿分离线1(5)从标签主体分离A1时,信号线L1也切断;类似地,当沿分离线2(6)从标签主体分离A2时,信号线L2也切断。
按照一定布局对将IC1、IC2和IC3与公共GND连接的线SL12、SL21、SL23和SL32进行配线,以使它们横跨A1与A2之间或A2与B之间的分离边界线,从而在从标签主体分离A1时,切断SL12和SL21,而在从标签主体分离A2时,切断SL23和SL32。线SL12、SL21、SL23和SL32用于根据对由于切断而引起的任何一条线的阻抗改变的检测,确定分离了A1或A2部分。
图2是示出了图1的IC标签的三维结构的透视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IC标签放置在例如纸或塑料等的绝缘体基板90上。沿绝缘体基板90的一侧设置有公共GND 91,公共GND 91将线SL12、SL21、SL23和SL32、以及IC1、IC2和IC3接地。
图3是IC1(10)的示例的方框图。如图所示,IC1(10)包括以下部分:电源电路11,用于将来自天线1的接收信号的一部分转换为电能;传输/接收电路12,用于从天线1接收和向天线1传输信号,天线1是标签的外部接口;调制电路13,用于对编码数据进行调制;解调电路14,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编码/解码电路15,用于传输数据的编码和接收数据的解码;数据处理电路1(16)和存储单元1(18),用于对从编码/解码电路15或经由信号线L1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控制电路1(17),用于根据标签状态,控制数据处理电路1和存储单元1(18)的操作;以及A1分离决策电路2(19),用于由部分A1自身确定其是否与部分A2分离了。电源电路11与公共电源线连接。数据处理电路1(16)与连接IC1(10)和IC2(20)的线L1相连。A1分离决策电路2(19)与线SL12连接。
图4示出了IC2(20)的示例。如图4所示,IC2(20)包括以下部分:电源电路11,用于将接收信号的一部分转换为电能;传输/接收电路12,用于从天线2接收和向天线2传输信号,天线2是标签的外部接口;调制电路13,用于对编码数据进行调制;解调电路14,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编码/解码电路15,用于数据的编码和解码;数据处理电路2(21),用于处理数据;存储单元2(23);控制电路2(22),用于根据标签状态,控制数据处理电路2(21)和存储单元2(23)的操作;A1分离决策电路1(24),用于由部分A2确定部分A1是否与部分A2分离了;以及A2分离决策电路2(25),用于由部分A2确定部分A2是否与部分B分离了。
图5示出了IC3(30)的示例的功能方框图。如图5所示,IC3(30)包括以下部分:电源电路3(11),用于将接收信号的一部分转换为电能;传输/接收电路12,用于从天线3接收和向天线3传输信号,天线3是标签的外部接口;调制电路13,用于对编码数据进行调制;解调电路14,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编码/解码电路15,用于数据的编码和解码;数据处理电路3(31),用于处理数据;存储单元3(33);控制电路3(32),用于根据标签状态,控制数据处理电路3(31)和存储单元3(33)的操作;以及A2分离决策电路1(34),用于由部分B确定部分A2是否已与部分B分离了。
图6a示出了IC2(40)中A1分离决策电路1(24)的示例的功能方框图。如图6a所示,A1分离决策电路1(24)包括针对信号线L1的分离决策电路1(40)和用于检测线SL21的阻抗改变的阻抗改变检测电路1(50)。表1a到1d是分离决策表。
[表1a]
A1分离决策电路1的决策表
 来自IC1的数据比较结果(L1分离检测单元1的输出)   SL21的阻抗(SL21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  A1分离决策(A1分离决策电路1的输出)
  一致(0)   高(1)   连接(0)
  一致(0)   低(0)   连接(0)
  不一致(1)   高(1)   分离(1)
  不一致(1)   低(0)   连接(0)
[表1b]
A1分离决策电路2的决策表
 来自IC2的数据比较结果(L1分离检测单元1的输出)   SL12的阻抗(SL12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   A1分离决策(A1分离决策电路2的输出)
  一致(0)   高(1)   连接(0)
  一致(0)   低(0)   连接(0)
  不一致(1)   高(1)   分离(1)
  不一致(1)   低(0)   连接(0)
[表1c]
A2分离决策电路1的决策表
  来自IC2的数据比较结果(L2分离检测单元1的输出)  SL32的阻抗(SL32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  A2分离决策(A2分离决策电路1的输出)
  一致(0)   高(1)   连接(0)
  一致(0)   低(0)   连接(0)
  不一致(1)   高(1)   分离(1)
  不一致(1)   低(0)   连接(0)
[表1d]A2分离决策电路2的决策表
 来自IC3的数据比较结果(L2分离检测单元2的输出)  SL23的阻抗(SL23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  A2分离决策(A2分离决策电路2的输出)
  一致(0)   高(1)   连接(0)
  一致(0)   低(0)   连接(0)
  不一致(1)   高(1)   分离(1)
  不一致(1)   低(0)   连接(0)
针对信号线L1的分离决策电路1(40)将经由信号线L1从IC1(10)发送来的标识数据与比较数据42相比较。如果经由信号线L1从IC1(10)发送来的标识数据与比较数据42一致,则如表1a所示,分离决策电路输出“0”如果标识数据与比较数据42不一致,则输出“1”。
类似地,用于检测线SL21的阻抗改变的阻抗改变检测电路1(50)确定线SL21是否与公共GND相连。如表1a所示,如果线SL21与公共GND相连,则阻抗改变检测电路1(50)输出“0”;如果线SL21切断并处于开路状态,则输出“1”。如表1a所示,针对信号线L1的A1分离决策电路1(24)计算信号线L1的分离决策电路1的输出与阻抗改变检测电路1的输出之间的逻辑与,如果逻辑与是“1”,则确定A1是与标签分离的。
为确定关于信号线L1的分离,可以采用一种方法,其中将预先存储在IC1(10)和IC2(20)中的数据相比较,前者作为标识数据,后者作为比较数据。可选地,可以采用一种方法,其中经由信号线L1将任意比较数据从IC2(2)传输至IC1(10);将IC1(10)接收的任意比较数据作为标识数据返回,并在针对信号线L1的分离决策电路1(40)对该标识数据进行比较。
关于以上对L1分离决策电路1(40)的描述,已说明了将信号线L1的分离决策电路1(40)的输出和阻抗改变检测电路1(50)的输出馈送至与电路54,与电路54计算两个输出的逻辑与,并在逻辑与为“1”时,确定A1是与标签分离的。但是,这种决策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一种方法,其中当信号线L1的分离决策电路1(40)的输出和阻抗改变检测电路1(50)的输出的逻辑或为“1”时,即,当信号线L1或线SL21被切断时,确定部分A1是与标签主体分离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或电路取代与电路54。关于阻抗改变检测单元的操作,下面参照图6a中作为示例示出的线SL21的阻抗改变检测单元50,对该操作进行描述。在与电路53中,两个输入是公共的。除非沿分离线1分离A1,否则线SL21未被切断,因而与电路53的两个输入为GND电势。因此,与电路53的两个输入为“低”,输出是“0”。另一方面,当沿分离线1分离A1时,线SL21也切断,从而与电路53的两个输入的电势为“高”或R2×Vcc/(R1+R2),输出是“1”。因此,阻抗改变检测单元50可以检测到由沿分离线1分离A1而引起的SL21的阻抗改变。
图6b、6c和6d中示出了A1分离决策电路1(24)之外的剩余三个分离决策电路的配置,表1b、1c和1d中示出了它们的分离决策表。上述三个分离决策电路的配置和操作原理基本上与上述A1分离决策电路1的相同;因此,省去了对其的单独描述。
图7a、7b和7c示出了存储单元1(18)、存储单元2(23)和存储单元3(33)的示例的功能方框图。
如图7a所示,存储单元1(18)包括写入来自数据处理电路1(16)的数据以及向其读出数据的存储区1(64)的写控制电路61、读控制电路62和读专用电路63。写控制电路61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的写请求控制数据,在存储区1(64)中记录来自数据处理电路1(16)的写数据,这基于IC标签的第一功能。读专用电路63根据要求读专用的来自控制电路1(17)的控制数据,可以防止存储器1(64)中的数据写入。这样,可以防止写入数据,并可以使存储器1(64)专用于只读目的。读控制电路62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17)的要求读出的控制数据,将记录区1(64)中存储的数据传送至数据处理单元3(31)。
图7b示出了IC2中存储单元2的配置。如图7b所示,存储单元2(23)的配置与存储单元1(18)类似,存储单元2(23)基于第二功能,执行相对于存储区2(65)的写过程、读过程和读专用过程。
图7c示出了IC3中存储单元3(33)的配置。如图7c所示,存储单元3(33)与存储单元1(18)类似地执行写过程、读过程和读专用过程。但是,除了用于记录基于第三功能操作的数据的存储区3(66)之外,存储单元3(33)还包括用于记录由IC1和IC2控制的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的操作的存储区1(64)和存储器2(65)。
对于图1所示的IC标签,按照分销过程,执行如下过程:1)当部分A1、部分A2和部分B全部准备好时,将诸如产品标识码、制造编号、制造日期、装运日期等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馈入标签,然后将标签粘附到产品上;2)当从工厂装运时,将部分A1从标签分离,并将产品装运到分销店。因此,保留分离部分A1,作为装运源存根;3)在分销店,输入诸如出售日期、分销店名称之类的数据。之后,将部分A2分离,并将带有只具有部分B的标签的产品交付给购买者。因此,保留分离部分A2,作为分销店存根;4)交付给购买者的只具有部分B的标签连同产品一起作为购买者存根。表2示出了在将本实施例标签用于商品分销管理的情况下、标签状态与所产生的标签中的功能改变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例。
[表2]
标签中功能改变与单独IC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表1
  分销步骤   工厂(装运前)   分销店(装运出售)   购买者(购买后)
  标签状态   无分离(A1、A2和B都存在)   A1分离(A2和B保留)   A2在A1之后分离(只有B保留)
  标签功能   包括产品ID号、制造No.、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时间的数据(数据1)的输入/输出(第一功能)   数据1的输出,以及包括出售日期/时间和分销店名称的数据(数据2)的输入/输出(第二功能)   数据1和数据2的输出,以及包括购买者的备忘录的任意数据(数据3)的输入/输出(第三功能)
  IC1功能   控制与标签外部的通信;与IC2和IC3通信;指定存储单元1到3中存储区1的地址;输出向   A1已分离   A1已分离
  存储单元1到3中的存储器1写入数据1的指令;在存储单元1的存储区1中写入/读取数据1
  IC2功能   与IC1和IC3通信;向IC3的存储单元3输出禁止在除存储区1之外的区中写入的指令;在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1中写入数据1   控制与标签外部的通信;与IC3通信;指定存储单元2和3中存储区2的地址;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2中写入/读取数据2;将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1专用于读出   A2已分离
  IC3功能   与IC1和IC2通信;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1中写入数据1   与IC2通信;将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1专用于读出;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2中写入数据2   控制与标签外部的通信;将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1和2专用于读出;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3中写入/读取数据3
在表2中,由IC1(10)进行用于实现第一功能的所有控制,由IC2(20)进行用于实现第二功能的所有控制。
因此,当从工厂装运时,IC1(10)具有的功能包括:控制与标签外部的通信;与IC2(20)和IC3(30)通信;指定存储单元1到3的存储区1的地址;输出向存储单元1到3中的存储器1写入数据1的指令;在存储单元1的存储区1中写入和读出数据1。通过这些功能,IC1执行用于输入/输出包括产品标识号、制造编号、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的数据(数据1)的第一功能。IC2(20)具有如下功能:与IC1和IC3通信;向IC3(30)的存储单元3输出禁止在除存储区1之外的区中写入的指令;以及在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1中写入数据1。IC3(30)具有如下功能:与IC1(10)和IC2(20)通信;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1中写入数据1。
在分销店,部分A1已分离,IC2(20)具有如下功能:与标签外部的通信;与IC3(30)通信;指定存储单元2和3中存储区2的地址;向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2写入和读出数据2;以及将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1专用于读出(只读)目的。这样,IC2(20)执行第二功能,第二功能包括:数据1的输出;以及包括出售日期和分销店名称等的数据(数据2)的输入/输出。
IC3(30)执行如下功能:与IC2(20)通信;将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1专用于读出目的;以及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2中写入数据2。
在购买者处(购买后),部分A1和A2已分离,由于A2已分离,IC(30)具有如下功能:控制与标签外部的通信;将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1和2专用于读出(只读)目的;以及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3中写入和读出数据3。因此,IC3(30)执行第三功能,第三功能包括数据1和数据2的输出、以及包括购买者的备忘录的任意数据(数据3)的输入/输出。
因为在特定区已分离之后,优选的是将单独IC标签的功能中一些(例如在专用于特定标签的存储区中写入信息的功能)禁用,所以执行读专用过程。
[表3]
标签中功能改变与单独的IC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表2
  分销步骤   工厂(装运前)   分销店(装运出售)   购买者(购买后)
  标签状态   无分离(A1、A2和B都存在)   A1分离(A2和B保留)   A2在A1之后分离(只有B保留)
  标签功能   包括产品ID号、制造No.、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时间的数据(数据1)的输   数据1的输出,以及包括出售日期/时间和分销店名称的数据(数据2)的   数据1和数据2的输出,以及包括购买者的备忘录的任意数据(数据3)的
  入/输出(第一功能)   输入/输出(第二功能)   输入/输出(第三功能)
 IC1功能   控制与标签外部的通信;与IC2和IC3通信;输出向存储单元1到3中的存储区1写入数据1的指令;在存储单元1的存储区1中写入/读取数据1   A1已分离   A1已分离
 IC2功能   与IC1和IC3通信;指定存储单元1到3中存储区1的地址;向IC3的存储单元3输出禁止在除存储区1之外的区中写入的指令;在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1中写入/读出数据1   控制与标签外部的通信;与IC3通信;在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2中读出/写入数据2;将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1专用于读出;向IC3的存储单元3输出禁止在存储区2之外的区中写入的指令   A2已分离
 IC3功能   与IC1和IC2通信;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1中写入数据1   与IC2通信;指定存储单元2和3的存储区2中的地址;将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1专用于读出;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2中写入数据2   控制与标签外部的通信;将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1和2专用于读出;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3中写入/读取数据3
可选地,如表3所示,用于实现第一功能的控制功能的一些可以由IC1(10)和IC2(20)共享,用于实现第二功能的控制功能的一些可以由IC2(20)和IC3(30)共享。此外,IC2可以阻止第三功能,即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3中写入数据。
具体地,当从工厂装运时,IC1(10):控制与标签外部的通信;与IC2和IC3通信;输出向存储单元1到3中的存储区1写入数据1的指令;以及在存储单元1的存储区1中写入和读出数据1,而IC2(20):与IC1和IC3通信;指定存储单元1到3的存储区1中的地址;向IC3的存储单元3输出禁止在除存储区1之外的区中写入数据的指令;以及在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1中写入数据1。通过与表2相比较可见,IC2(2)可以执行IC1(10)的功能(第一功能)中的一些。
如表3所示,当用于实现这些功能之一的功能分布在多个IC之中时,如果无视分离包括IC的标签应该遵循的顺序,则标签不会正常操作,从而无法正确使用标签,防止了未授权的使用。
在表3中,A2中的IC2(20)共享了A1中IC1(10)功能(第一功能)的一些,这些功能也可以由B中的IC3(30)以及IC2(20)共享。
[表4]
标签状态与存储区中所存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分销步骤   工厂(装运前)   分销店(装运出售)   购买者(购买后)
 标签状态   无分离(A1、A2和B都存在)   A1分离(A2和B保留)   A2在A1之后分离(只有B保留)
 标签功能   包括产品ID号、制造No.、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时间的数据(数据1)的输入/输出(第一功能)   包括产品ID号、制造No.、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时间的数据的输出,以及包括出售日期/时间和分销店名称的数据的输入/输出   包括产品ID号、制造No.、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时间、出售日期/时间和分销店名称的数据输出;以及包括购买者的备忘录的任意数据的输入/输出
 存储区1中存储的数据   产品ID号、制造No.、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   产品ID号、制造No.、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   产品ID号、制造No.、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
 时间(允许数据的写入/读出)   时间(只允许数据的读出)   时间(只允许数据的读出)
 存储区2中存储的数据  无存储数据   包括出售日期/时间和分销店名称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允许数据的写入/读出)   包括出售日期/时间和分销店名称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只允许数据的读出)
 存储区3中存储的数据  无存储数据   无存储数据   包括由购买者输入的备忘录的任意数据(允许数据的写入/读出)
表4示出了当将图1的IC标签应用于前述分销管理时本发明标签的状态改变与所产生的标签功能改变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存储单元1到3中每个存储区中存储的信息与每个存储区状态之间的关系。如表4所示,例如对于存储区1中的存储数据,在工厂时(装运前)允许对诸如产品标识码、制造编号、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时间等数据进行读写。相反,在分销店(装运后出售前),只允许读出诸如产品标识码、制造编号、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等数据。因此,根据分销过程中标签状态的改变,限制存储单元1到3的每个存储区中的数据写入,从而确保难以篡改存储的信息。
[表5]
从标签主体分离之后A1、A2和B的功能与单独IC的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存储地点   工厂(装运源)   分销店(出售者)   购买者
 标签类型(IC名称)   A1(IC1)   A2(IC2)   B(IC3)
 标签功能   输出诸如产品ID号、制造No.、制造日期和装运日期/时间之类的数据(数据   输出数据1和诸如出售日期/时间和分销店名称的数据(数据2)   输出数据1和数据2;输入/输出诸如购买者的备忘录之类的任意数据(数据
  1)   3)
  IC功能   控制与标签(A1)外部的通信;将存储单元1的存储区1专用于读出;从存储单元1的存储区1中读出数据1   控制与标签(A2)外部的通信;将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1和2专用于读出;从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1和2中读出数据1和2   控制与标签(B)外部的通信;将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1和2专用于读出;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3中写入和读出数据3
表5示出了将图1的IC标签应用于分销管理时、作为IC标签的A1和A2从标签主体分离之后的功能。部分A1和A2各自独立地配备有外部接口和电源电路,以便部分A1和A2各自具有如表5所示的作为IC标签的功能,从而方便了数据管理。具体地,分离之后的标签(A1)能够控制与外部的通信,将存储单元1的存储区1专用于读出目的,并从存储单元1的存储区1中读出数据1。分离之后的标签(A2)能够控制与标签(A2)外部的通信,将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1和2专用于读出目的,并从存储单元2的存储区1和2中读出数据1和2。分离之后的标签(B)能够控制与标签(B)外部的通信,将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1和2专用于读出目的,并在存储单元3的存储区3中写入和读出数据3。
参照使用例如无线电波等与外部无线地交换信息的无接触标签,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用于信息交换的介质不限于无线电波,例如可以使用磁性。标签类型不限于无接触型;例如,标签可以是接触型的。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当Ak分离时,信号线Lk在物理上切断。但是,这仅是示例;必需的实质不在于切断信号线,而在于当分离Ak时,切断ICk与ICk+1之间的电信号连接。因此,信号线Lk的配置不限于信号线横跨标签的分离线。例如,可以采用如下配置:通过放置在分离线两侧且彼此相对的线图案之间的电感或电容耦合,建立ICk与ICk+1之间的电信号连接,从而当分离标签时,削弱或消除了耦合。
此外,可选地,不通过标签的分离来切断线,而采用如下配置:标签的部分A和部分B彼此部分重叠,从而通过分离这种重叠来消除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胶带等在需要时可以剥离的物体将重叠部分粘附。
下面参照示例,描述从本实施例的IC标签的标签主体分离可分离部分Ak时所用的分离线(分离部分)的结构,在本示例中,n=2,n是可从标签主体分离的可分离部分的数目。
图10(a)示出了IC标签的结构,其中绝缘基板90具有沿分离线1(5)和分离线2(6)的切口93(边缘的通孔和/或切口)。这样,更加容易从标签主体分离可分离部分A1和A2。
图10(b)示出了IC标签,其中通过用不同于绝缘基板其他部分的基板材料901的材料902,形成A1和A2之间分离线1(5)和A2和B之间分离线2(6)附近的绝缘基板部分,使得更加容易从标签主体分离可分离部分A1和A2。绝缘基板901和902的可能组合包括:1)901:涂层纸(coated paper),902:无涂层纸(non-coated paper);2)901:乙烯基材料;902:纸材料。但是,这只是示例,只要材料902的强度(抗张强度)比材料901的小,就可以使用任何组合。
图10(c)示出了包括垂直堆叠的A1、A2和B的分层IC标签,这与图10(a)和10(b)所示的A1、A2和B的水平连接相对。在连接部分105中,用于连接A1、A2和B的配线相对于基板而垂直连接。在图10(c)所示的分层IC标签中,以剥离而不是分离的方式,进行A1或A2的分离。
在本实施例的IC标签中,当将横跨A1与A2以及A2与B之间的配线在电气上切断时,检测到标签的分离。因此,实际中将根据本实施例的IC标签粘附到产品上时,标签分离部分(即,标签的分离线部分)的一部分会可能遭受用户无意造成的分离。
参照IC标签1(n=1,n是可从图11的标签主体分离的可分离部分的数目),描述这种用户无意造成的分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在根据连接IC1(10)与IC2(20)的线101的切断或未切断,确定A1从图11的IC标签分离的情况下,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在图11所示的分离点(分离线与线101相交的位置)引起用户无意造成的分离,则IC标签判断线101已切断,A1已从B分离,导致用户无意造成的IC标签功能的切换。
如前文中参照分离决策电路的操作所述的一样,在不仅线101而且具有不同线路布局的线101和102切断时判断A与B分离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上述问题。但是,对于在IC标签的分离(线)部分处发生的用户无意造成的分离所引起的IC标签故障,这还没有足够的对策。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IC标签,该IC标签具有特征,以防止在IC标签的分离(线)部分处的由部分分离引起的故障。
图12示出了IC标签,其中鉴于无意造成的切断易于发生在分离线1(5)附近的这一事实,使连接IC1与IC2的且用于检测A1分离的线101的宽度基本上与沿分离线1(5)的用于标签分离的穿孔线附近的标签宽度相同。
如图12所示,因为线101的宽度几乎与101a处所示的标签宽度一样厚,线101极少沿其整个宽度都断开,所以即使无意地使分离线1(5)部分地(例如,在更靠近标签边缘的位置处)断开,也可以保持线101的电连接。这还提供如下优点:除非沿分离线1(5)将A1与B完全分离,否则线101中不会发生电切断。
图13示出了IC标签,其中将分离线1(5)附近、连接IC1与IC2的且用于检测A1分离的线101划分成多个分支101b。分支线101b在多个不同位置处与分离线1(5)相交。
如图12的情况一样,即使无意地使分离线1(5)部分地(例如,在更靠近标签边缘的位置处)断开,因为这种断开只涉及一些分支线101b,所以图13的IC标签也可以保持线101的电连接。额外的优点还在于,除非A1与B几乎完全分离,并且沿分离线1(5)切断了所有分支线101b,否则不会发生电切断。
图14示出了分层IC标签(n=1,n是可从标签主体分离的可分离部分的数目)的透视图,将上述用于防止在IC标签的分离部分处的由用户无意造成的部分分离引起的故障的图12中的技术应用于该IC标签,该技术涉及在分离部分处和附近增加用于分离确定的线的宽度。在图14中,为了清楚示出作为本发明关键点之一的用于检测A1分离的线103的配线布局,省略了固有的公共电源线等。
图14中n=1的分层IC标签包括图15(a)和(b)中示出的两个层,前者层叠在后者上。图14的IC1(10)和IC2(20)通过线103相连,线103用于检测A1的分离。如图15(a)和15(b)所示,线103具有在A1面对B的一侧上的连接表面104、以及在B面对A1的一侧上的连接表面105,从而线103可以具有增大的连接面积。
图16示出了分层IC标签(n=1,n是可从标签主体分离的可分离部分的数目)的透视图,将上述用于防止在IC标签的分离部分处的由用户无意造成的部分分离引起的故障的图13中的技术应用于该IC标签,该技术涉及在分离部分处和附近将用于分离检测的线划分成多个分支。在图16中,为了清楚示出构成本发明关键点之一的用于检测A1分离的线106和线107的配线布局,省略了固有的公共电源线等。
图16的分层IC标签是通过将图17a所示的A1层层叠在图17b所示的B层上而制成的。线106和线107各自分别划分成三个分支线106a、106b和106c、以及107a、107b和107c。由此在A1和B上划分并具有相同编号的分支线分别通过连接部分105中A1的绝缘体基板中提供的线连接装置(例如通孔)彼此相连。
虽然图16的示例中连接部分150位于左端,但是连接部分150的位置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可以将标签的整个重叠部分用作连接表面。此外,虽然根据本实施例的配线图案都是规则和均匀排列的,但是它们可以不规则和/或不均匀地排列。
因此,通过将上述用于防止在IC标签的分离部分处的用户无意造成的部分分离的技术应用于根据本实施例的IC标签,可以防止由于持握IC标签和IC标签粘附的物品而导致的在IC标签的分离(线)部分处用户无意的部分分离而引起的标签故障。
图18示出了与前文中参考图12到17描述的IC标签不同的IC标签,在前述IC标签中,应用了用于防止在IC标签的分离部分(标签的分离线部分)处的用户无意造成的部分分离所引起标签分离确定故障的技术。在本示例中,有意将用于分离确定的线适配为可容易地切断。
在图18的示例中,为了实现有意允许容易地切断用于分离确定的线的目的,将用于A1分离确定的线1010、1020和1030相对于分离线1(5)排列成之字形,从而增加基板90上放置的分离线1(5)与线1010、1020和1030之间的交叉次数和面积。此外,沿分离线1(5)间断性地设置开口1050。在图18的这种配线布局中,即使当响应于从外部施加到标签的力,沿A1与B之间的分离线1(5)发生微小撕裂时,开口1050也使得可以切断用于A1分离确定的线(1010、1020和1030),从而增大了IC1(10)与IC2(20)之间电切断的概率。
图19示出了经适配的IC标签,其中有意将用于分离确定的线适配为容易切断,如图10(b)所示,标签中分离线1(5)附近的基板材料902不同于除分离线1附近之外的其他部分的基板材料901。如图19所示,该IC标签包括A1和B,A1和B通过基板材料为902的分离部分310相连。将标签A1和标签B相连的所有线都通过分离部分310。对于标签分离线附近的基板材料902,相比于基板材料901的机械强度,所选材料的机械强度更容易由于化学反应等而降低。因此,在特定环境或条件下,基板材料902的机械强度降低,从而能够有意地使用于分离确定的线容易切断。
图20示出了将所述IC标签作为瓶子封盖的应用,如图18和19所示,其中将用于分离确定的线适配为容易切断的。
将IC标签310、313和315粘附成横跨在瓶子305和盖子303之间。优选地,粘附IC标签,使IC标签的分离线(310a、313a和315a)与瓶子305和盖子303之间的边界对准,以确保对施加力到盖子303或打开盖子303的检测。当将图19的IC标签用作如图20所示的瓶子之类的容器的封盖时,分离部分310的基板材料902可以优选地采用当与IC标签所附的容器内物品反应时溶解的材料,以达到例如检测物品从容器中泄漏的目的。
当在打开时切断如图20所示的用于分离确定的线时,这种IC标签可以例如粘附到瓶子上,从而可以修改返回到读取器/写入器设备的数据(即,改变IC标签的功能)。当将这种瓶子放在包装盒308中时,通过对用作瓶子上封盖的IC标签的功能改变,而不需要打开包装盒308,就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损坏或从瓶子中的泄漏。
在上文中,参照IC标签的配线布局和基板材料是巧妙设计的示例,描述了其中将用于分离确定的线有意适配成容易切断的IC。但是,其中将用于分离确定的线有意适配成容易切断的IC标签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例如,用于分离确定的线可以由机械强度很小的导电油墨形成,也可以由诸如锌或铝之类的其他材料形成,由于腐蚀等化学反应,这些材料的机械强度减小或其电阻增大。
图21(a)到(c)示出了本发明IC标签的示例,其中n=2,n是可分离部分的数目,并且用于标识每个IC标签和改变其功能所需的信息(例如用于输入/输出数据的确认的访问码,用于改变数据输入/输出限制的设置码等)位于仅在可分离部分A1或A2从IC标签分离之后才能获取的位置处。
在图21的标签中,如示出图21的横截面的图22所示,包括一维条形码的信息1(401)位于标签A1上;包括字母和数字的信息2(402)位于A2中被A1覆盖的部分上;包括二维条形码的信息3(403)位于B中被A2覆盖的部分上,从而:
1)仅在A1与A2分离之后才能获取信息2(402)。
2)仅在A2与B分离之后才能获取信息3(403)。
对于信息1、信息2(402)和信息3(403)的位置,它们可以位于与图22所示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在图22中,信息1(401)位于A1上,信息2(402)位于A2的顶侧面上(面对A1),信息3(403)位于B的顶侧面上(面对A2)。例如,以下设置也是可以的:
1)信息1(401)位于A1上;信息2(402)位于A1的背侧面上(面对A2);以及信息3(403)位于A2的背侧面上(面对B)(图23);
2)将信息2划分成信息2a(402a)和信息2b(402b),并将信息3划分成信息3a(403a)和信息3b(403b);信息2a(402a)位于A1的背侧面上(面对A2),信息2b(402b)位于A2的顶侧面上(面对A1),信息3a(403a)位于A2的背侧面上(面对B),信息3b(403b)位于B的顶侧面上(面对A2),从而以划分方式将划分的信息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图24)。
根据IC标签的配置(在A1、A2和B的形状、尺寸和位置方面),信息2和信息3的设置不会受到特定限制,只要仅在至少标签的可分离部分(A1和A2)分离之后才能对它们进行获取。因此,该设置并不限于图22、23、24所示的信息2(402)和信息3(403)均被标签的可分离部分掩藏。
例如,在图25所示、A1、A2和B的尺寸和形状互不相同的分层IC标签的情况下,与图21中A1、A2和B的尺寸和形状相同的分层IC标签相反,如图26(a)和(b)所示,信息2(402)和信息3(403)可以位于即使未分离A1和A2、它们也部分可见的位置处。任何单独的信息项可以是完全可见的。
信息1(401)由一维条形码表示,信息2(402)由数字和字母表示,信息3(403)由二维条形码表示。但是,这仅仅是示例,信息1、信息2和信息3可以采用任何方式表示,例如以机器可读数据或人可读取的数字、字符或符号形式。信息可以部分地外露在上层上。
图28示出了信息1(401)、信息2(402)和信息3(403)的内容的示例和图21中本发明的IC标签,其中通过采用读取器/写入器设备在IC标签的状态与其功能之间建立表4中的关系,读取器/写入器设备通过具有如图27所示的数据结构的数据读出请求信号和数据写入请求信号,对IC标签执行数据读出/写入操作。
图28示出了在数据写入访问码(1305)和数据读出访问码(1303)均随着商品分销管理步骤(IC标签的分离状态)而变化时的信息1(401)、信息2(402)和信息3(403)的结构。
注意,因为当数据写入访问码(1305)随着商品管理步骤而变化时,就可以获得可接受的抗数据篡改效果,所以不需要根据商品管理步骤将标签ID(1301)、数据写入访问码(1305)和数据读出访问码(1303)都改变。
因为不必单独地设置标签ID(1301)和数据读出访问码(1303),所以当共享标签ID(1301)和数据读出访问码(1303)时,可以如图29所示地配置信息1(401)、信息2(402)和信息3(403)。
在图28和29中:
1)分配给A1的标签ID用作信息1的标签ID(1301);
2)分配给A2的标签ID用作信息2的标签ID(1303);以及
3)分配给B的标签ID用作信息3的标签ID(1305);
这是考虑到如下情况:通过根据商品管理步骤(IC标签的分离状态)而改变标签ID(1301),增强IC标签的信息安全性,并且从标签主体分离的A1、A2和B作为独立标签而操作。除非从标签主体分离的A1和A2用作独立IC标签,否则信息1的标签ID(1301)、信息2的标签ID(1303)和信息3的标签ID(1305)可以彼此相同。
如下所述,在制造IC标签时,在IC标签的单独IC中写入根据商品管理步骤(IC标签的分离状态)的标签ID(1301)、数据写入访问码(1305)和数据读出访问码(1303)。
以下是IC标签制造过程的示例;
1)在隔离的B中,在B中针对IC3的存储单元3中写入用于标识目的的分配给B的标签ID3(1305)、以及针对B的存储单元的存储区3的数据输入访问码3(1306)。
2)将与标签ID3(1305)和数据输入访问码3(1306)有关的数据作为信息3显示在标签B上。
3)在隔离的A2中,在A2中针对IC2的存储单元2中写入用于标识目的的分配给A2的标签ID2(1303)、以及针对A2和B的存储单元的存储区2的数据输入访问码2(1304)。
4)将与标签ID2(1303)和数据输入访问码2(1304)有关的数据作为信息2显示在标签A2上。
5)在隔离的A1中,在A1中针对IC 1的存储单元1中写入用于标识目的的分配给A1的标签ID1(1301)、以及针对A1、A2和B的存储单元的存储区1的数据输入访问码1(1302)。
6)将A2层叠在B上,A1层叠在A2上,并连接所有的线,从而完成IC标签。
可选地,可以首先将信息1、信息2和信息3粘附到A1、A2和B上,然后将A1、A2和B层叠起来,随后连接所有线,并在A1、A2和B的单独IC中写入信息1、信息2和信息3。
以下参照如图21所示的A1已分离的本实施例的IC标签操作示例,描述本实施例的IC标签中响应于来自外部的输入/输出请求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参照图30的流程图,描述A1分离时、图21中本实施例IC标签响应于数据输出(读出)请求的操作。
1)由数据处理电路接收来自外部的数据读出请求(输出请求)(步骤201)。
2)检查读出请求中包括的标签ID(1201)和读出访问码(1203)这两种数据是否分别与IC2的存储单元2中存储的标签ID(1303)和读出访问码(1308)彼此相对应(步骤202)。
3)如果这两种数据对应,则接受数据输出请求(步骤203:S203)。读出IC标签的存储单元的存储区1和2中的数据,并将其传输至读出器/写入器端(步骤204:S204);然后过程结束。
4)相反,如果步骤202中两种数据不对应,则拒绝数据输出请求(步骤205:S205),并将对数据读出的拒绝传输至读取器/写入器端(步骤206:S206);然后过程结束。
以下参照图21中A1已分离的IC标签的操作示例,描述本实施例IC标签响应于来自外部的输入/输出请求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参照图31a的流程图,描述A1分离时、本发明IC标签响应于数据输入(写入)请求的操作。
1)接收数据输入(写入)请求(步骤211:S211)。
2)检查读出请求中包括的标签ID(1201)和写入访问码(1205)这两种数据是否分别与IC2的存储单元2中存储的标签ID(1303)和写入访问码(1304)彼此相对应(步骤212)。
3)如果这两种数据对应,则确定IC标签是否处于正确状态(A1从标签分离,而A2与B相连)(步骤213)。
4)如果在步骤213确定IC标签处于正确状态,则接受数据输入请求(步骤214:S214),然后在IC标签的存储单元的存储区2中输入(写入)写入数据(1206)(步骤215:S215)。
5)将已执行数据输入(写入)的事实传输至读取器/写入器端(步骤216:S216);然后过程结束。
6)如果步骤212中两种数据不对应,则拒绝数据输入请求(步骤217:S217),并将对数据读出的拒绝传输至读取器/写入器端(步骤218:S218);然后过程结束。
7)如果在步骤213确定IC标签不处于正确状态,则拒绝数据输入请求(步骤217:S217),并将对数据读出的拒绝传输至读取器/写入器端(步骤218:S218);过程结束。
步骤213中对IC标签状态的确认是基于由IC2中B分离决策电路2得到的确定结果和由IC2中A1分离决策电路1得到的确定结果的。
因此,除非根据IC标签上指示的信息获得与IC标签状态(分离状态)相对应的标签ID、以及与IC标签状态相对应的数据写入和读出访问码,否则无法向IC标签写入或从其中读出数据。
图31b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IC标签时商品分销过程中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1)在装运商品之前,制造商将具有上述可分离部分的标签粘附到商品上。
2)在粘附标签之后,用读取器/写入器单元读出标签(A1)表面上指示的信息1。读取器/写入器单元还用于在IC标签的存储单元中针对制造商的存储区中写入制造商代码(1814)、类型(1815)、版本(1816)、制造编号(1817)、修理历史(1818)和其他数据。只要可以用诸如卡读取器/写入器之类的设备对IC标签进行读出或写入,则可以将IC标签粘附在任何位置(步骤1901:S1901)。
3)在已写入必要数据(步骤1901:S1901)之后,制造商将A1从标签分离,然后在可以获取信息2的状态下将商品装运至分销店(步骤1902:S1902)。
4)在分销店,用读取器/写入器单元从粘附在到达商品上的IC标签中读出信息2,读取器/写入器单元也用于在针对分销店的存储区中写入到达日期、分销店代码等数据(步骤1903:S1903)。
5)在出售并将商品交付至消费者之前,分销店在针对分销店的存储区中写入购买日期、零售价格和分销店的保修内容(如果有)(步骤1904:S1904)。
6)在分销店存储区中写入这些数据之后,分销店从IC标签上切下A2,从而可以访问信息3,然后,将商品交付消费者。由此,标签B成为粘附在商品上的唯一标签(步骤1905:S1905)。
7)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使用读取器/写入器单元读出IC标签中的数据或标签B上指示的信息3。消费者还可以在需要时使用读取器/写入器单元在用户存储区中写入数据(步骤1906:S1906)。
上文参照存储或与外部读取器/写入器交换数据的形式或结构固定为一种特定形式或结构的示例,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IC标签。但是,针对IC标签有多种数据格式,例如图32所示的Auto-ID数据格式(96位EPC码系统)和图33所示的泛在(ubiquitous)ID(128位ucode)。因此,需要一种IC标签,可以根据目的或信息类型以简单方式修改其数据格式。
图34示出了本发明的IC标签,其中n=2,n是可从标签主体B分离的部分的数目,IC标签配备有初始设置装置,使用该初始设置装置,可以简单方式修改IC标签中所用的数据格式。
除了具有初始设置装置的可分离部分A1之外,图34的IC标签配置与参照图1所述的IC标签一样。
图34所示的可分离部分A中具有的初始设置装置包括从IC1(10)开始延伸的线S1、S2、S3和S4,每条线均与公共电源线4、以及与线S1、S2、S3和S4相交的切口线C1到C4相连。这些切口线C1到C4限定了人们可以轻易切下的切口。切口线C1到C4是如下设计的:
1)切口线C1只用于线S1。
2)切口线C2用于线S1和S2。
3)切口线C3用于线S1到S3。
4)切口线C4用于所有的线S1到S4。
图35示出了图34中IC标签的结构透视图,IC标签形成在例如纸或塑料之类的绝缘体上。如图35所示,切口线C1到C4具有在绝缘基板90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间断性形成的通孔。因此,切口线C1到C4中任何一条均可以按照用户所希望地使用。
图36示出了图34中IC1(10)的示例的功能方框图。IC1(10)中的数据处理电路1具有与单独的线S1到S4相关联的输入,并配置为根据是否通过切口线C1到C4切断了线S1到S4而改变经由S1到S4到数据处理电路1的输入电势。
具体地,当通过图34中切口线C1到C4中任何一条而切断了线S1到S4中任何一条时,图36中到数据处理电路1的输入S1到S4中至少一个的输入电势从“H”改变到“L”,从而进入IC标签类型设置模式。在图36的数据处理电路1中,由到数据处理电路1的输入S1到S2的输入电势确定IC标签所用的数据格式类型。然后IC1向标签中的其他IC(IC2和IC3)通知数据格式。对于设置IC标签类型等的方式,可以根据到数据处理电路1的S1到S4的输入电势的组合,选择预先存储在存储电路1(18)中的数据格式和处理程序。
上文描述了ICk与ICk+1彼此电连接的IC标签,其中通过依次分离A1、A2、...An,在IC标签中引起所需的功能改变。
以下,参照图37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IC标签。该IC标签包括:位于中心的不可分离部分B,可分离部分A1到An围绕B设置,其中可分离部分的ICk与不可分离部分B的ICn+1彼此电连接。可从标签主体(B)分离的部分的数目n是2。
图37的IC标签在以下方面与图1的IC标签不同:
1)切换了可分离部分A2和不可分离部分B(标签主体)的布局,使不可分离部分B(标签主体)位于中心,可分离部分A1和A2与B相连。
2)IC1(10)和IC3(30)通过信号线L1相连(当从B分离A1时,切断信号线L1)。
3)IC2(20)和IC3(30)通过信号线L2相连(当从B分离A2时,切断信号线L2)。
4)采用所谓的中心控制配置,其中由位于中心的IC3(30)控制IC1(10)和IC2(20)。
在其他方面,除了线的指定等,基本配置是相同的。
对将IC1(10)、IC2(20)和IC3(30)与公共GND相连的线SL13、SL31、SL23和SL32进行配线布局,使线横跨部分A1与部分B之间的分离边界线或部分A2和部分B之间的分离边界线,从而当分离A1部分时,切断线SL13和SL31,当分离A2部分时,切断线SL23和SL32。线SL13、SL31、SL23和SL32用于检测切断线所引起的线阻抗的改变,从而确定A1部分或A2部分是否分离。
在按需分离任意可分离部分Ak以选择图37中IC标签的功能的情况下,如图38所示,优选地在IC标签上指示IC标签功能的选择/指定信息(信息1到3)。图39示出了与图37的结构相对应的IC标签的透视图。
图40示出了IC1的功能框图。IC1(10)包括:电源电路11,用于将接收信号的一部分转换为电能;接收电路12,用于向作为标签外部接口的天线1发送并从其接收信号;调制电路13,用于对编码数据进行调制;解调电路14,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编码/解码电路15,用于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并对接收数据进行解码;数据处理电路1(16),用于对从编码/解码电路15发送的或经由信号线L1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单元1(18);控制电路1(17),用于根据标签状态,控制数据处理电路1(16)和存储单元1(18)的操作;以及A1分离决策电路1(19),用于由部分A1确定部分A1是否已从部分B分离。
图41示出了IC2(20)的配置示例的功能框图。如图41所示,IC2(20)包括:电源电路11,用于将接收信号的一部分转换为电能;发送/接收电路12,用于向作为标签外部接口的天线2发送并从其接收信号;调制电路13,用于对编码数据进行调制;解调电路14,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编码/解码电路15,用于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数据处理电路2(21),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单元2(23);控制电路2(22),用于根据标签状态,控制数据处理电路2(21)和存储单元2(23)的操作;以及A2分离决策电路1(24),用于由部分A2自身确定部分A2是否已从部分B分离。
图42示出了IC3(30)的配置示例的功能框图。如图42所示,IC3(30)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IC标签的中心核,并对两个可分离部分中的IC1(10)和IC2(20)进行集中控制。IC3(30)包括:电源电路11,用于将接收信号的一部分转换为电能;发送/接收电路12,用于向作为标签外部接口的天线3发送并从其接收信号;调制电路13,用于对编码数据进行调制;解调电路14,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编码/解码电路15,用于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数据处理电路3(31),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单元3(33);控制电路3(32),用于根据标签状态,控制数据处理电路3(31)和存储单元3(33)的操作;A1分离决策电路2(34),用于由部分B确定部分A1是否已从部分B分离;以及A2分离决策电路2(35),用于由部分B确定部分A2是否已从部分B分离。当设置有更多可分离部分时,增加分离决策电路的数目。
当可分离部分的分离顺序预先确定为A1、A2时,IC1(10)、IC2(20)和IC3(30)的存储单元1(18)、存储单元2(23)和存储单元3(33)可以与图7a、7b和7c中所示的相同。但是,当未预先确定可分离部分的分离顺序时,可以如图43所示地配置IC2(20)的存储单元2。
图4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IC标签的有关过程的流程图,其中未预先确定可分离部分的分离顺序。在过程开始(步骤S2001)之后,在步骤S2002,IC标签接收来自读取器/写入器的请求。在步骤S2003,确认请求信号数据中包含的ID码。在步骤S2004,对于ID码是与A1、A2还是B相关联作出决策。如果决策指向A1,则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05,在该步骤确定B与A1是否相连。
如果B与A1相连(是),则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06,在该步骤接受对于存储区1的数据读出和写入请求,接着该过程结束(步骤S2007)。如果步骤S2005的确定结果为否,则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08,在该步骤接受对于存储区1的数据读出请求,但是拒绝写入请求,接着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07。
如果步骤S2004中指示A2,则在步骤S2009确定B与A2是否相连。如果B与A2相连(是),则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10,在该步骤接受对于存储区2的数据读出和写入请求,接着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07。如果确定结果为否,则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11,在该步骤接受对于存储区2的数据读出请求,但是拒绝写入请求,接着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07。
如果步骤S2004中指示B,则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12,在该步骤确定是否只有B。如果只有B(是),则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13,在该步骤接受对于存储区1和2的数据读出请求,但是拒绝写入请求,接着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07。如果否,则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14,在该步骤接受对于存储区1和2的数据读出请求,但是拒绝写入请求,并且拒绝对于存储区3的数据读出和写入请求,接着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2007。如图44所示,通过使用ID码(用于选择/指定IC标签功能的信息)来指定IC标签的使用功能及其对应标签,可以不管Ak的分离顺序而使用IC标签。优选地,为了实现图44的操作,不可分离部分B集中管理(控制)可分离部分A1到An的IC(IC1到ICn)。
下面描述更加具体的标签应用。图45示出了利用了本发明的IC标签的优待票的配置示例。该图示出了俯视图,以便容易地辨识形状。如图45所示,IC标签主体位于部分B中,并使用部分B作为中心,集中管理其他可分离部分A1到A5。
如图45所示,在平面上排列游乐园等地点通常使用的、利用了IC标签的优待票,使它们形成一组可分离票,每次购买游乐项目时,则从该组中分离一张票。部分A1到A5各自在其存储区中带有作为优待票IC标签的优待票码,存储区是可以由单独的优待票识别的。
首先,在商店,当用户接收优待票并开始使用时,在初始化过程中将用户的简档信息设置在部分A1到A5的存储区以及标签主体B中。这里的用户简档信息指的是允许对优待票用户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倾向进行分析的信息类型。当用户首次使用优待票时,例如,当在可以使用部分A1的商店中分离A1优待票时,将从线L分离的部分A1的优待票码存储在标签主体B的存储区中。此后,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将标签主体B放置在读取器/写入器设备上,享受部分A1的优待票提供的应得价值。因为部分A1留在商店中,所以商店可以通过用标签读取器对收集的IC标签进行处理,根据部分A1的记录单元中记录的用户简档信息,监视和分析顾客的倾向。因此,商店可以将这种信息用于营销战略规划等目的。此外,标签主体B可以检测并存储部分标签的分离顺序,例如A1、B、A5、A2和A4。因此,通过将标签主体B放置在读取器/写入器上,也可以知道优待票的使用顺序。
相比于将标签串行连接并将端部标签用作标签主体的情况,因为由标签主体B提供集中控制,所以简化了配置。此外,因为标签主体B用作中心,管理其他优待票A1到A5,标签A1到A5可以按照任何顺序分离。
虽然参照优待票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只要涉及类似功能,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目的。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由访问多个景点的旅客使用的旅游票或在游乐园等地点使用的多种其他票。
参照图9描述的IC标签的形状仅仅是示例,只要Ak是经由B相连的,则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形状。
因此,通过使不可分离部分B对可分离部分A1到An的IC(IC1到ICn)进行集中管理(控制),本发明的IC标签可以用于多种目的,而与Ak的分离顺序无关。
工业可应用性
本发明的IC标签具有抗数据篡改的优良安全性。当将IC标签粘附到商品上时,可以容易地监控商品的每个物品的分销历史。根据IC标签所粘附的物品的类型(是否必须小心轻放),可以使用与可分离部分的分离相关联的IC标签功能的改变,以确认物品是否受到损害。由于这些特征,本发明的IC标签可以用于范围较广的多种应用,例如商品分销管理系统、存货管理系统、质量控制系统、防盗系统和电子票等。

Claims (39)

1.一种IC标签,包括n个可分离部分A1到An和可分离部分A1到An之外的部分B,n是自然数且n≥1,
其中可分离部分Ak包括ICk,部分B包括ICn+1,k是自然数且1≤k≤n,
所述IC标签还包括将ICk与ICk+1电连接的信号线Lk,其中电信号连接在分离Ak时断开,
按照从A1到An的顺序每次分离可分离部分Ak时,检测Ak的分离,并按照从第一功能到第n+1功能的顺序改变所述标签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其中ICk单独具有第k功能,ICn+1具有第n+1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其中ICk与ICk+1到ICn+1中至少一个共享用于实现第k功能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其中ICk具有独立的功能,并且ICk与ICk+1到ICn+1中至少一个共享用于实现第k功能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其中至少包括ICk的IC1到ICk中的任何一个具有从整体上限制所述标签的第k+1功能的表示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其中可分离部分Ak包括存储单元Mk,部分B包括存储单元Mn+1,存储单元Mk具有用于存储所述标签根据第一功能到第k功能而获得的数据项中的至少一个的存储区,
存储单元Mn+1具有用于存储所述标签根据第一功能到第n+1功能而获得的数据项中的至少一个的存储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IC标签,其中ICk到ICn+1包括读专用电路,在分离Ak时,所述读专用电路使存储单元Mk到Mn+1中用于存储根据第k功能而获得的数据的区专用于读出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其中IC包括用于与外部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和用于控制所述通信单元的控制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IC标签,其中从标签主体分离的Ak部分通过保持其外部通信功能而用作独立的IC标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IC标签,其中Ak部分包括:
Lk切断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信号线Lk中的切断;以及
Ak切断确定单元,用于使用信号线Lk中的切断是否存在的检测结果,确定Ak的切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IC标签,其中Ak切断确定单元包括在确定Ak已从所述标签主体分离时使存储单元Mk中分配给至少由第一到第k功能获得的数据的数据存储区专用于读出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IC标签,其中Ak部分的Lk切断检测单元根据是否存在来自ICk+1的信号,检测信号线Lk的切断。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IC标签,包括:
阻抗改变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线的阻抗改变,其中所述线横跨Ak和Ak+1两个区,并在从所述标签分离Ak时被切断;以及
Ak分离检测单元,用于根据由Lk切断检测单元和阻抗改变检测单元得到的检测结果,确定Ak的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其中可分离部分Ak+1包括:
Lk切断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信号线Lk的切断;以及
Ak切断确定单元,用于使用信号线Lk的切断是否存在的检测结果,确定Ak的分离,
其中Ak+1部分的Lk切断检测单元根据是否存在来自ICk的信号,确定信号线Lk的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IC标签,其中Ak+1部分包括:
阻抗改变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线的阻抗改变,其中所述线横跨Ak和Ak+1两个区,并在从所述标签分离Ak时被切断;
Ak切断确定单元根据由Lk切断检测单元和阻抗改变检测单元得到的检测结果,确定Ak的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其中在分离Ak部分时,信息Ck+1变为可获得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IC标签,其中信息Ck+1是激活所述标签的第k+1功能到第n+1功能中至少一个所必需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IC标签,其中信息Ck+1表示为电或机械可读代码格式,或者表示为人类可读的格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IC标签,其中在一定位置处指示信息Ck+1,从而仅当分离Ak之后才能获取信息Ck+1。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IC标签,具有Ak的至少一部分层叠在Am或B上的结构,m是自然数且k<m≤n,
其中在Am上或在B中被Ak掩藏的一部分处指示信息Ck+1。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包括用于确定Ak的分离的线,当从所述标签分离Ak时,Ak与所述标签电分离,
所述用于分离确定的线具有第一配线图案,从而不会只因为Ak的一部分沿分离线从所述标签切断而使用于分离确定的线发生电分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IC标签,包括第一配线图案,所述第一配线图案配置为用于分离确定的分支线和所述用于分离确定的线在多个位置处与Ak的分离线相交。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IC标签,其中,用于Ak分离确定的线的宽度与沿分离线的用于标签分离的穿孔线附近的标签的宽度相同。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包括:
分离线,用于将Ak从所述标签分离;以及用于确定Ak分离的线,当从所述标签分离Ak时,Ak与所述标签电分离;
所述IC标签包括第二配线图案,在第二配线图案中,仅当沿分离线从所述标签分离了Ak的一部分时,就在用于Ak分离确定的线中形成电分离。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IC标签,其中第二配线图案配置为分离线与用于Ak分离确定的线彼此反复地相交。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其中A1或B包括:
初始设置切口线,用于所述IC标签的初始设置;以及
用于检测切口线中是否存在切断的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IC标签,包括多条初始设置切口线,其中根据切口线中被切开的一条切口线,进行不同的初始设置。
28.一种IC标签,包括n个可分离部分A1到An和可分离部分A1到An之外的不可分离部分B,n是自然数且n≥1,其中每个可分离部分Ak均包括ICk,不可分离部分B包括ICn+1,k是自然数且1≤k≤n,
所述IC标签还包括将ICk与ICn+1电连接的信号线Lk,其中电信号连接在分离Ak时被切断,B具有Ak分离检测单元,
按照从A1到An的顺序每次相继地分离可分离部分Ak时,检测Ak的分离,并按照从第一功能到第n+1功能的顺序改变所述标签的功能。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IC标签,其中ICk单独地监管第k功能,ICn+1监管第n+1功能。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IC标签,ICn+1到ICk+1中至少一个和ICk共享用于实现第k功能的功能。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IC标签,IC1到ICk-1中至少一个具有限制第k功能的表示的功能。
32.根据权利要求28到31之一所述的IC标签,其中可分离部分Ak包括存储单元Mk,存储单元Mk具有用于存储至少由第k功能获得的数据的区。
33.根据权利要求28到31之一所述的IC标签,其中部分B包括存储单元Mn+1,存储单元Mn+1包括用于存储根据第一到第n+1功能而获得的数据项中至少一个的区。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IC标签,包括在Ak分离时使存储单元Mj中针对由第k功能获得的数据的存储区专用于读出操作,j是自然数,且k≤j≤n+1。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IC标签,其中Ak部分包括用于与外部进行通信的功能,即使当从标签主体分离了Ak时,也保持所述通信功能,从而所述IC标签能够执行功能。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IC标签,其中Ak部分包括:Lk切断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信号线Lk的切断;以及Ak切断确定单元,用于使用信号线Lk的切断是否存在的检测结果,确定Ak的分离。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IC标签,其中Ak切断确定单元根据是否存在来自ICn+1的信号,检测信号线Lk的分离。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IC标签,其中分离检测单元包括:阻抗改变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线的阻抗改变,其中所述线横跨Ak和B两个区,并在从所述标签分离Ak部分时被切断;
以及根据由Lk切断检测单元和阻抗改变检测单元得到的检测结果,确定Ak的分离。
39.一种IC标签,包括n个可分离部分A1到An和可分离部分A1到An之外的不可分离部分B,n是自然数且n≥1,其中每个可分离部分Ak均包括ICk,不可分离部分B包括ICn+1,k是自然数且1≤k≤n,
所述IC标签还包括将ICk与ICn+1电连接的信号线Lk,其中电信号连接在分离Ak时被切断,B具有Ak分离检测单元,
以及根据从所述标签分离的Ak,改变所述标签的功能。
CN200580043554A 2004-10-18 2005-10-11 分离时其功能可改变的ic标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5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03430A JP4664035B2 (ja) 2004-10-18 2004-10-18 機能性icタグ
JP303430/2004 2004-10-18
JP304706/2004 2004-10-19
JP305108/2004 2004-10-20
JP306509/2004 2004-10-21
JP306999/2004 2004-10-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0732A CN101080732A (zh) 2007-11-28
CN100578535C true CN100578535C (zh) 2010-01-06

Family

ID=36382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35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535C (zh) 2004-10-18 2005-10-11 分离时其功能可改变的ic标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64035B2 (zh)
CN (1) CN10057853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4613B2 (ja) * 2006-08-29 2012-07-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Icメモリ並びにicメモリ用のアクセス装置及び正当性検証方法
DE102011011910A1 (de) 2011-02-21 2012-08-23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Inbetriebnahme eines portablen Datenträg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7134B2 (ja) * 2000-08-09 2010-04-07 日本信号株式会社 物品輸送用伝票
JP2002202722A (ja) * 2000-12-28 2002-07-19 Sato Corp 棚卸管理札
JP2002366916A (ja) * 2001-06-06 2002-12-20 Lintec Corp 複合タ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64035B2 (ja) 2011-04-06
CN101080732A (zh) 2007-11-28
JP2006113981A (ja) 200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35448B1 (en) Ic tag having function varying upon separation
Weinstein RFID: a technical overview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nterprise
AU2008221542B2 (en) Smart Documents
CN100370468C (zh) 利用rfid的目标匹配
US8132726B2 (en) Postal stamp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582121A (zh) 利用rfid标签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WO2005111971A2 (en) Tag device, luggage ta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ag device
CN202584204U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
CN101159104A (zh) 一种防伪、防窜货的标识物及其识别方法和加工设备
CN102968724A (zh) 射频识别追源防伪系统
Dolgui et al. RFID technology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ate of the art and perspectives
JP2001341845A (ja) 情報システムを用いた通い箱物流管理システム
CN101099712A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实现数据交互的血液包装装置及系统
CN100578535C (zh) 分离时其功能可改变的ic标签
CN201156358Y (zh) 一种防伪、防窜货的标识物及其加工设备
Hewkin Smart tags-the distributed-memory revolution
Kärkkäinen et al.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applications and technologies
JPH04341414A (ja) 配送システム
GB2461123A (en) Microchip Luggage Tag and Luggage Tracking System
JP2000006550A (ja) 配送伝票発行システム
JP4644091B2 (ja) 機能変更手段を備えたicタグ
CN202404650U (zh) 一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JPH05298332A (ja) データキャリアを用いた物流システム
Švadlenka RFID in postal and courier services
Ning Application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network sa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