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4286C -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4286C
CN100574286C CNB028129385A CN02812938A CN100574286C CN 100574286 C CN100574286 C CN 100574286C CN B028129385 A CNB028129385 A CN B028129385A CN 02812938 A CN02812938 A CN 02812938A CN 100574286 C CN100574286 C CN 10057428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onnect
network element
communicates
transi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129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0664A (zh
Inventor
J·梅茨勒
T·雷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ni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600959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0574286(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0113109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131092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011155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1271864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520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0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42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42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9Special adaptations of TCP, UDP or IP for interworking of IP based networks with othe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03Access techniques
    • H04L2012/5604Medium of transmission, e.g. fibre, cable, radio
    • H04L2012/5607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14User Network Interface
    • H04L2012/5618Bridges, gateways [GW] or interworking units [IW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29Admission control
    • H04L2012/563Signalling, e.g. protocols, reference mod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65Interaction of ATM with other protocols
    • H04L2012/5667IP over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04L2012/6486Signalling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为了在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第一网络元件(Z1)和支持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第二网络元件(Z2)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在该第一网络元件(Z1)和一个网络过渡单元(IWU1)之间建立一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而在第二网络元件(Z2)和该网络过渡单元(IWU1)之间建立一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此时,采用分配给第一网络元件(Z1)的一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和分配给第二网络元件(Z2)的一第二通信连接协议。此时,通过一信息元来区分该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和该第二通信连接协议,该信息元含有在该第二网络元件(Z2)和该网络过渡单元(IWU1)之间的用于该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一地址。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用来在发射的和接收的无线电台之间借助电磁波通过也称为空气接口的无线接口传输信息、语音或数据。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划分为主网(核心网)和也称为RAN(Radio Access Network)的无线接入网,在该主网中经远距离的线路有线地传送许多终端设备的有用数据和信令数据,并通过该主网可以实现通向固定通信网的通信连接,通过该无线接入网将由终端设备所接收的数据转换成适合于在主网中传输的格式和相反地、将由主网所接收数据的格式与无线传输相匹配、并转送给有关终端设备逗留在其发射范围之内的各自的无线电台。
当今在世界范围内采用了第一和第二代无线通信系统,而由于对移动通信的巨大需求无线通信系统遇到了它们的容量界限。应通过第三代的无线通信系统来解决出现的容量问题。最有成功希望的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已由标准委员会3GPP(第三代伙伴关系项目)规定了该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例如请参阅B.Walke著:移动无线网及其协议,卷1,385-387页,Teubner出版社2000)。
面向通信连接地按所谓的ATM方法实现了在具有名称UTRAN的、为UMTS所规定的接入网中的数据传输。此时,将应通过通信连接传输的数据划分为ATM信元。时间上彼此交织和通过同一个物理的连接来传输多个通信连接用的ATM信元。此时,通信连接信道在数据传输的持续时间里保持为同一个。例如从B.Walke著:移动无线网及其协议,卷2,第8章,255-290页,Teubner出版社1998,中可获取关于所述ATM方法的概况。
平行于对移动通信的要求,对于具有高带宽的、世界范围的数据通信的需求也在增长。通过按IP(因特网协议)方法的因特网实现了该数据通信。此时,在用户之间通过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即无线地(verbindungslos)传送数据分组。在面向分组的交换时只对于各自数据分组的传送自由选择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信道。通过另一个信道可以传送下一个数据分组。因此可以将数据分组的接收顺序与发射顺序区分开。
越来越多地要求也可以通过具有高带宽的移动通信来传输大的数据量。所以已建议了基于IP的无线通信网(请参阅例如3GPP,IPTransport in UTRAN Work Task Technical Report(UTRAN工作业务技术报告中的IP传输),在3GPP TR 25.933 2001中),在该无线通信网中按IP法实现通信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问题在于,说明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以及一种用于其工作的方法,该方法一方面是与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兼容的,而该方法另一方面支持借助无线通信的移动数据通信。
按本发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该无线通信系统工作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
在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该网络过渡单元把一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第一网络元件和一个支持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第二网络元件相互连接;根据分配给所述第一网络元件的一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该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一个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并根据分配给所述第二网络元件的一第二通信连接协议,在所述第二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一个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通过用于控制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一信息元来区分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和第二通信连接协议,该信息元含有在所述第二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一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用的地址。
在所述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工作的方法中,在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一第一网络元件和支持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一第二网络元件之间如下地建立一通信连接,使得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起面向连接的一通信连接,而在所述第二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起一个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为了建立通信连接而采用分配给所述第一网络元件的一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和分配给所述第二网络元件的一第二通信连接协议,通过一信息元来区分所述的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和第二通信连接协议,该信息元含有在所述第二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一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用的、用于控制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地址。
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第一网络元件,以及一个支持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第二网络元件。第一网络元件和第二网络元件通过网络过渡单元彼此相连接。为了在第一网络元件和第二网络元件之间传输数据,在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而在第二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此时,采用了使用在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协议,以及使用在第二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第二通信连接协议。通过用于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来区分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和第二通信连接协议,该信息元含有在第二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用的地址。以此方式来彼此匹配一方面由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所提出的,而另一方面由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在数据传输时所述的网络过渡单元表现为一个中间节点,自该中间节点和通向该中间节点建立各个部分通信连接。
此时,第一网络元件既可以是第一接入网,也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主网。第二网络元件既可以是支持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第二接入网,如果第一网络元件是第一接入网,则第二网络元件也可以是支持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主网。
除此之外,在只具有一个接入网和一个主网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网络元件可以是支持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接入网,而第二网络元件可以是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主网。替代地,所述的接入网可以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而所述的主网可以支持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
第一通信连接协议优选包括在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用的信息元。第二通信连接协议包括第一通信连接协议的信息元和用于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所述用于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含有所述第二网络元件的地址,向该地址建立与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除此之外,第二通信连接协议可以含有其它的信息元。
对于第一网络元件支持ATM通信连接和第二网络元件支持IP通信连接的情况,可以有利地实现所述的通信连接。在该情况下,例如在UMTS模型中所规定的无线网络层中在建立通信连接时交换信令,所述的信令含有对于在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ATM通信连接所需要的信息。例如传送层地址(TLA)和传送关联(Association)(TA)属于这些信息。于是在所述的传送网络层中交换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和第二通信连接协议。
优选将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为AAL2通信连接。用于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包含在第二通信连接协议中的信息元含有第二网络元件的IP端点标记。
借助其建立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连接协议优选地具有符合ALCAP协议的信息元。第二通信连接协议附加地含有向其建立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IP地址和UDP端口。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图中示出的实例详述本发明。
图1展示了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展示了在基于IP的接入网和基于ATM的接入网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通信连接中断。
图3展示了在通信连接建立时在基于IP的接入网和基于ATM的接入网之间所采用的协议。
具体实施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请参阅图1)包括第一接入网Z1、第二接入网Z2和主网S。第一接入网Z1包括通过Iub接口与无线网控制设备RNC1相连接的基站NodeB1。第一接入网Z1支持基于ATM的通信连接。
第二接入网Z2包括多个基站NodeB2。所述的基站NodeB2是与无线网控制设备RNC2相连接的。所述的无线网控制设备RNC2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层服务器(Userplaneserver)USP,以及一个或多个通过节点K互相连接的无线控制服务器RCS。所述的无线控制服务器RCS承担空气接口及其无线资源的控制和监控,而所述的用户层服务器USP承担有用数据的传送。例如在德国专利申请P 100 46 342.8-31中已建议了有用数据和信令数据的这种划分。第二接入网Z2支持基于IP的通信连接。
无线网控制设备RNC1通过接口Iur与第一网络过渡单元IWU1相连接。另一方面第一网络过渡单元IWU1与第二接入网Z2相连接。例如通过无线网控制设备RNC2的节点K实现了所述的通信连接。
除此之外,无线控制设备RNC1通过接口Iucs与主网的移动交换局MSC相连接,而通过分组交换的数据用的接口Iups与主网S的分组数据节点SGSN相连接。所述的主网S支持基于ATM的通信连接。
第二接入网Z2的无线网控制设备RNC2通过第二网络过渡单元IWU2与主网S相连接。
为了在第一接入网Z1和第二接入网Z2之间,或在第二接入网Z2和主网S之间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分别在第二接入网Z2和网络过渡单元IWU1或IWU2之间建立基于IP的通信连接,以及在网络过渡单元IWU1和第一接入网Z1之间,或在网络过渡单元IWU2和主网S之间建立其它的基于ATM的通信连接。
为了在第一接入网Z1和了第二接入网Z2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对于网络过渡单元IWU1透明地采用由第一接入网Z1的无线网控制设备RNC1给第二接入网的无线网控制设备RNC2的通信连接请求RL SetupRequest(设置请求)(请参阅图2)。于是跟随着应答RL Setup Response(设置应答)[TLA=AEID;TA=BIDVMH]。使用该应答来传送通信连接参数TLA和LA。
随后通过传送网控制来建立通信连接。为此由第二接入网Z2的无线网控制设备RNC2给网络过渡单元IWU1发送Establishment Request(建立请求)ERQ[NSEA=AAL2RNC;DSAID=″unknown″(“未知”);ALC;OSAID;SUGR=BID;SSISU;IPEID=IPVMH & UDPVMH]。该信令消息含有以下的自变量(Argument):接收站(Destination)NSAP业务端点地址用的NSEA、接收站信令关联标识符用的DSAID、链路特性用的ALC、原始信令关联标识符用的OSAID、被服务的用户生成的索引用的SUGR、业务专门信息用的SSISU(SAR-未保证的)、以及含有无线网控制设备RNC2地址的IPEID,向该地址应建立从网络过渡单元IWU1通向无线网控制设备RNC2的通信连接。此时,NSAP代表网络业务接入点,而SAR代表分段和汇编(Reassembly)(子层)。
在网络过渡单元IWU1和第一接入网Z1之间发送出信令消息Establishment Request(建立请求)ERQ[CEID;NSIA=AAL2RNC;DSAID=″unknown″(“未知”);ALC;OSAID;SUGR=BID;SSISU]。此时,参数CEID代表连接元件标识符。从第二接入网Z2和网络过渡单元IWU1之间的信令消息中获得其余的参数。
第一接入网Z1用Establishment Confirm(建立确认)ECF来应答网络过渡单元。所述的网络过渡单元用Establishment Confirm(建立确认)[DSAID;OSAID;IPEID=IPIWU和UDPIWU]来应答第二接入网Z2。在该信令消息中给第二接入网Z2通知网络过渡单元IWU1的应向其建立通信连接的地址。
以此建立了从第二接入网Z2通向网络过渡单元IWU1的,和从网络过渡单元IWU1通向第一接入网Z1的通信连接,以及相反地。现在传输作为黑色箭头示出的有用数据。在第二接入网Z2和网络过渡单元IWU1之间通过IP/UDP通信连接来传输所述的有用数据。在网络过渡单元IWU1和第一接入网Z1之间通过基于ATM的AAL2通信连接来传输所述的有用数据。
在数据传输结束之后重新中断所述的通信连接。为此,在接入网Z2和第一接入网Z1之间对于网络过渡单元透明地交换RL ReleaseRequest(断开请求)。随后中断在第二接入网和网络过渡单元IWU1之间的,以及在网络过渡单元IWU1和第一接入网Z1之间的通信连接。
图3中示出了在此所采用的协议。在最高的层中将第一通信连接协议V1采用于第一接入网,而将第二通信连接协议V2采用于第二接入网。第一通信连接协议V1是用于建立基于ATM通信连接的、在名称Q.2630.1或ALCAP之下标准化的协议。第二通信连接协议V2含有在第一通信连接协议V1中所列举的信息元,并除此之外含有IP端点标记,该IP端点标记使在第二接入网Z2和网络过渡单元IWU之间能够建立IP通信连接。
相似地通过第二网络过渡单元IWU2来实现在第二接入网Z2和主网S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Claims (14)

1.具有一网络过渡单元的无线通信系统,该网络过渡单元把一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第一网络元件和一个支持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第二网络元件相互连接,
-其中,根据分配给所述第一网络元件的一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该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一个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并根据分配给所述第二网络元件的一第二通信连接协议,在所述第二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一个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以及
-其中,通过用于控制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一信息元来区分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和第二通信连接协议,该信息元含有在所述第二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一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用的地址。
2.按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主网、一第一接入网和一第二接入网,
-其中,所述的第一网络元件是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一接入网,而所述的第二网络元件是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二接入网或主网,或
-其中,所述的第一网络元件是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主网,而所述的第二网络元件是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二接入网。
3.按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的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包括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用于建立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信息元,
-其中,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协议含有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协议的信息元和用于控制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
-其中,所述用于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含有所述第二网络元件的一地址,向该地址建立与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
4.按权利要求2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的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包括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用于建立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信息元,
-其中,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协议含有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协议的信息元和用于控制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
-其中,所述用于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含有所述第二网络元件的一地址,向该地址建立与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的第一网络元件支持ATM通信连接,以及
-其中,所述的第二网络元件支持IP通信连接。
6.按权利要求5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中,将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为AAL2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用于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含有所述第二网络元件的一IP端点标记。
7.按权利要求6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中,借助其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具有符合一ALCAP协议的信息元,
-其中,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协议附加地含有向其建立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一IP地址和一UDP端口。
8.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工作的方法,
其中,在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一第一网络元件和支持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一第二网络元件之间如下地建立一通信连接,使得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起面向连接的一通信连接,而在所述第二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起一个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
其中,为了建立通信连接而采用分配给所述第一网络元件的一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和分配给所述第二网络元件的一第二通信连接协议,
其中,通过一信息元来区分所述的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和第二通信连接协议,该信息元含有在所述第二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一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用的、用于控制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地址。
9.按权利要求8的方法,
-其中,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主网、一第一接入网和一第二接入网,
-其中,所述的第一网络元件是所述的第一接入网,而所述的第二网络元件是所述的第二接入网或主网,或
-其中,所述的第一网络元件是所述的主网,而所述的第二网络元件是所述的第二接入网。
10.按权利要求8的方法,
-其中,所述的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包括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用于建立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信息元,
-其中,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协议含有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协议的信息元和用于控制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
-其中,所述用于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含有所述第二网络元件的一地址,向该地址建立与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
11.按权利要求9的方法,
-其中,所述的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包括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用于建立面向连接的通信连接的信息元,
-其中,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协议含有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协议的信息元和用于控制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
-其中,所述用于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含有所述第二网络元件的一地址,向该地址建立与所述网络过渡单元的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
12.按权利要求8至11之一的方法,
-其中,所述的第一网络元件支持ATM通信连接,以及
-其中,所述的第二网络元件支持IP通信连接。
13.按权利要求12的方法,
-其中,将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为AAL2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用于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信息元含有所述第二网络元件的一EP端点标记。
14.按权利要求13的方法,
-其中,借助其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和网络过渡单元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协议具有符合一ALCAP协议的信息元,
-其中,所述的第二通信连接协议附加地含有向其建立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的一IP地址和一UDP端口。
CNB028129385A 2001-06-27 2002-06-14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42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01131092 DE10131092A1 (de) 2001-06-27 2001-06-27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EP01115520A EP1271864A1 (de) 2001-06-27 2001-06-27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EP01115520.7 2001-06-27
DE10131092.7 2001-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0664A CN1520664A (zh) 2004-08-11
CN100574286C true CN100574286C (zh) 2009-12-23

Family

ID=26009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293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4286C (zh) 2001-06-27 2002-06-14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60088B2 (zh)
EP (1) EP1400077B1 (zh)
JP (2) JP4027310B2 (zh)
CN (1) CN100574286C (zh)
AT (1) ATE306770T1 (zh)
DE (1) DE50204545D1 (zh)
WO (1) WO20030036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19634A1 (en) * 2001-08-22 2004-05-1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network in umts; using q.2630
CN1833456A (zh) * 2003-04-14 2006-09-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基站替换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4760531B2 (ja) * 2006-05-26 2011-08-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動作制御方法
JP5316250B2 (ja) * 2009-06-17 2013-10-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呼制御システム、通信中継装置、通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10960381B2 (en) 2017-06-15 2021-03-30 Medtronic, Inc. Zirconium phosphate disinfection recharging and conditioning
WO2021124503A1 (ja) * 2019-12-19 2021-06-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4793B2 (ja) * 1993-09-29 2004-03-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異種伝送路間のコネクションレス通信方式
US5903851A (en) * 1997-10-03 1999-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Radio link short hold mode for mobile circuit data applications
FI105985B (fi) * 1997-12-18 2000-10-31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tunnistaa ilmarajapinnan verkkokerroksen protokollatietoyksikkö solukkoradioverkossa
DE19935002A1 (de) 1999-07-26 2001-02-08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zur Behandlung eines Paketdienstes
US6801542B1 (en) * 1999-08-19 2004-10-0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interworking unit between ATM networks and IP networks
SE517961C2 (sv) 1999-11-03 2002-08-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 och anordning för överföring av talpaket till flera destinationer i UMTS-nät
DE10046342A1 (de) 2000-09-19 2002-04-04 Siemens Ag Funkzugangsnetz für ein Mobil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Betriebsverfahren dafü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306770T1 (de) 2005-10-15
JP4518508B2 (ja) 2010-08-04
US20040242271A1 (en) 2004-12-02
US7260088B2 (en) 2007-08-21
EP1400077A1 (de) 2004-03-24
JP2007306621A (ja) 2007-11-22
CN1520664A (zh) 2004-08-11
EP1400077B1 (de) 2005-10-12
JP2004533793A (ja) 2004-11-04
WO2003003677A1 (de) 2003-01-09
DE50204545D1 (de) 2006-02-23
JP4027310B2 (ja) 200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7831C (zh) 在链路层采用信头压缩密钥的上下文标识
US8259737B2 (en) Enhanced encapsulation mechanism using GRE protocol
EP1163758B1 (en)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for forwarding multicast messages
EP1290910B1 (en) Combining differing transport technologi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90196233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access method, access point and gateway
EP3566422B1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on the one hand, an application server, and, on the other hand, at least one internet-of-thing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892318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Pv6 link-layer adaptation over a wireless channel
FI106762B (fi)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eräiden neuvottelujen toteuttamiseksi pakettidataverkossa
CN101600224A (zh) 无线数据卡支持多个pdp上下文的实现方法及无线数据卡
CN101330501A (zh) 网络连接建立的方法及其装置
EP1500243B1 (en) Internet protocol based system
CN100574286C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2043130U (zh) 电站远程控制系统
AU767522B2 (en) Circuit call generator for testing functions of interworking func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0428736B1 (ko) 이동통신망 및 그의 운용방법
CN109040671B (zh) 一种lte网络移动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
EP1004188B1 (en) Electronic mail
US2007007091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wireless packet data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EP2129137B1 (en) A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IP bearer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2098154A1 (en) Connecting the bsc of a gsm base station subsystem to an rnc of a umts system to achieve support for the iu interface in the gsm base station subsystem
CN103188620A (zh) 发送多媒体消息业务的方法、移动终端、域名系统和网关
EP1271864A1 (de)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KR20030055625A (ko) 이동 통신망에서의 ppg를 이용한 단말 대 단말간콘텐츠 전송 시스템
DE10131092A1 (de)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27

Address after: Luxemburg Luxemburg

Patentee after: MUNI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 Ltd.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