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5656C - 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5656C
CN100555656C CNB2007101454406A CN200710145440A CN100555656C CN 100555656 C CN100555656 C CN 100555656C CN B2007101454406 A CNB2007101454406 A CN B2007101454406A CN 200710145440 A CN200710145440 A CN 200710145440A CN 100555656 C CN100555656 C CN 1005556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uminescent layer
full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454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4647A (zh
Inventor
邹忠哲
林政帆
罗增成
林信志
李宗龙
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Tdispla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T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T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RiT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B2007101454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5656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4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56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565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显示面板包含全色有机发光装置及叠置在全色有机发光装置的出光面的多色光滤光装置。全色有机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夹设在第一电极与部分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及夹设在第一电极与部分第二电极和第一发光层中间的第二发光层。多色光滤光装置包含衬底及设在衬底表面的多个第一色光滤光部、多个第二色光滤光部与多个第三色光滤光部。第一色光滤光部能让第一发光层发出的第一色光通过,第二色光滤光部和第三色光滤光部能分别让第二发光层发出的第二色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本发明可显著提升装置性能,且有效改善面板混色异常、节省成本、简化工艺、增加产出及提升合格率。

Description

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所采用的发光原理与目前盛行的液晶显示面板以液晶为光线开关介质的技术不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本结构是将有机物的荧光体夹设在两层电极之间,在施加适当的电压后荧光体会自行产生光线。因此不需要外加背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就能以薄型的结构自主地显示图片和文字。除此之外,为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发展为最优的显示元件,近年来研发全色化技术已成为所述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较常见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如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具有可分别产生红色、绿色及蓝色的有机发光层121、122及123,且这些有机发光层夹设在阴极11与阳极13之间。绝缘层14将阳极13及有机发光层121、122及123分隔为电性独立的个体,上述阴极11、有机发光层121、122、123及阳极13构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1a形成且叠置在透明衬底15上。另外,在透明衬底15的光线穿出的表面上设有偏光片16,能允许有机发光层121、122及123产生的光线中特定偏振方向的光线通过。
然而,此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的色彩饱和度不佳,按照NTSC色彩饱和度(NTSC color saturation)计算标准所得的比率约66%,因此调配全色画面时,需要消耗较大的功率。并且,偏光片16虽然提升了面板显示的对比度,但因仅部分光线才能通过,所以造成面板整体亮度降低约42%,同时偏光片16也额外增加了材料成本。另外,在有机发光层121、122及123的相关工艺中均需使用高精度掩模及高精度的对位设备来准确定义对应的覆盖区域。但生产时常会因掩模变形或对位异常,而造成两个不同发光层的材料彼此重叠,因此使得面板产生光线混色异常的问题。
图2是常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有机发光显示面板20具有可分别产生白光的有机发光层212,且所述有机发光层212夹设在阴极211与阳极213之间。绝缘层214将阳极213和有机发光层212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发光层,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21形成且叠置在彩色滤光片22上。彩色滤光片22在透明衬底221(例如:玻璃)上分别设有多个红色滤光部223、绿色滤光部224及蓝色滤光部225,且黑色矩阵(black matrix)222将红色滤光部223、绿色滤光部224及蓝色滤光部225分隔开来以避免不当混光。为使彩色滤光片22的表面平坦化而有利于阳极213和绝缘层214的叠置,因此需要一平坦层226覆盖相对于衬底221的滤光部及黑色矩阵222表面。
白光有机发光层212通常是蓝光发光材料加上其互补色橙色发光材料以形成白光,但由于白光光谱分布较广,因此白光相对于彩色滤光片22的光源穿透率较差(红色滤光部223的穿透率约16%、绿色滤光部224的穿透率约53%、蓝色滤光部225的穿透率约16%),这会造成亮度严重衰减。白光分别经过蓝色滤光部225及绿色滤光部224后得到的蓝、绿光的色饱和度较差,所以调配及设计全色显示面板时需考虑较大的消耗功率。另外,NTSC色彩饱和度也较差,约为60%。由于白光有机发光层212是通过混合至少两种色光的发光材料而形成的,因此有机发光层212的厚度变化或材料掺杂浓度改变就会影响白光光谱的分布,即工艺中控制参数的调整范围会变得较窄。
图3是常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有机发光显示面板30是由中国台湾专利第I256271号提出的面板结构,此面板结构是将图1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1a中的有机发光层121及122分别改为橙色发光的有机发光层311及312而形成类似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31、并将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31与图2中的彩色滤光片22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因此就图3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31部分来说,仍遇到与前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相同的问题,在此处省略描述。
图4是常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有机发光显示面板40是由中国台湾专利第I255669号提出的面板结构,其是将分别产生红色、绿色及蓝色的有机发光层414、413及412依序且共同堆叠在红光共振层415、绿光共振层416及蓝光共振层417上,而形成白光发光单元41a。阴极411仍设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41的上方,且阳极419相对于阴极411设在白光发光单元41a的另一端面。这些由绝缘层418分隔开的共振层分别使混合的白光产生微腔效应(microcavity effect),调整共振层的结构及厚度就能将白色光分别转换成红、绿及蓝色光。转换后的色光再经由彩色滤光片22得到色度更纯的红、绿、蓝色光,而通过调整各发光层的亮度比例就能产生全色显示的效果。
由于红光共振层415、绿光共振层416及蓝光共振层417的厚度及结构会影响白色光转换为各种色光的结果,另外红色、绿色及蓝色的有机发光层414、413及412的厚度变化或材料掺杂浓度改变也会影响白光光谱的分布,因此工艺难度较高。
图5是常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有机发光显示面板50是由中国台湾专利第I249149号提出的面板,其包含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1a′和彩色滤光片22。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1a′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1a不同之处在于另外包含半透射膜124,所述半透射膜124分别设在阳极13与各有机发光层121、122和123之间。所述半透射膜124与对向的阴极11中间夹有有机发光层121、122及123从而形成微腔结构,可通过调整各有机发光层的厚度,而增强特定波长光的产生,再经由彩色滤光片22而得到更纯的红、绿、蓝色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1a′部分与图1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1a相类似,因此遇到与前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相同的问题,在此处省略描述。另外,半透射膜124虽然可增加特定波长光的强度,然而不容易控制所述半透射膜124的厚度和结构,因此工艺难度较高。
图6(a)和图6(b)是常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有机发光显示面板60及60′是由中国台湾专利第I272865号提出的面板,其分别具有可产生蓝光的有机发光层612及可产生蓝绿光的有机发光层612′,且阴极611及阳极613将所述有机发光层612或612′夹设在中间。绝缘层614将阳极613和有机发光层612或612′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发光区域,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61形成且叠置在彩色滤光片62上,如图6(a)所示;同样,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61′形成且叠置在彩色滤光片62′上,如图6(b)所示。彩色滤光片62包括:透明衬底621(例如:玻璃);分别设在透明衬底621上的多个红色滤光部623、绿色滤光部624及蓝色滤光部625;以及黑色矩阵622,黑色矩阵622将红色滤光部623、绿色滤光部624及蓝色滤光部625分隔开来以避免不当混光。为使彩色滤光片62的表面平坦化而有利于阳极613及绝缘层614的叠置,因此需要以平坦层626来覆盖与衬底621相对的滤光部及黑色矩阵622的表面。
如图6(a)所示,有机发光层612发出的蓝光需要先经过第一变色介质(Color Changing Medium;CCM)627转变为红光,转换后的红光再进入红色滤光部623而得到更纯的红光;同样,光线进入绿色滤光部624前已被第二变色介质628转变为绿光。
如图6(b)所示,有机发光层612′发出的蓝绿光需先经过第一变色介质627转变为红光,转换后的红光再进入红色滤光部623而得到更纯的红光。由于是发出蓝绿光,因此绿色滤光部624及蓝色滤光部625均不需要外加变色介质。在图6(a)和图6(b)中的任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种颜色的滤光部需要设置变色介质,因此不仅亮度比例受限于变色介质的光线转换效率,并且会增加制造的困难度及造成成本提高。
综上所述,常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有的是无法得到色度及亮度较佳的红、绿、蓝色光,也有的是工艺变化大使得规格及特性漂移而不易控制,或是工艺参数的工艺窗口(process window)太窄造成工艺难度偏高。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特性好且工艺简易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用以解决上述常规技术所遇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可产生色度较纯的红、绿、蓝色光,并且彩色滤光片能允许通过的红、绿、蓝色光具有较佳的色彩饱和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工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是以大开口掩模取代高精度掩模,但仍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维持良好的光学特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含全色有机发光装置及叠置在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的出光面上的多色光滤光装置。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二发光层及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之间的第三发光层。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包含衬底,以及设在所述衬底表面的多个第一色光滤光部与多个第二色光滤光部。所述第一色光滤光部能允许所述第一发光层发出的第一色光通过,且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能允许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出的第二色光通过。所述第三发光层可以另外叠设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表面。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另外可包含多个第三色光滤光部,所述第三色光滤光部能允许所述第三发光层发出的第三色光通过。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三发光层可叠设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的表面。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可另外包含多个设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三色光滤光部,所述第三色光滤光部能允许所述第三色光通过。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可另外包含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将所述第二电极分隔为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和第三电极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分别属于所述第一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组及所述第三电极组。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可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层可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之间,且所述第三发光层可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极组之间。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绝缘层可分隔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绝缘层可分隔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及所述第三发光层。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可为阴极,且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为阳极。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可为阳极,且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为阴极。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及所述第三发光层可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及蓝光。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可另外包含分隔所述第一色光滤光部和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的黑色矩阵。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可另外包含覆盖所述第一色光滤光部、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和所述黑色矩阵的平坦部。
本发明另外公开一种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含全色有机发光装置及叠置在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的出光面上的多色光滤光装置。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及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的第二发光层。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包含衬底,以及设在所述衬底表面的多个第一色光滤光部、多个第二色光滤光部与多个第三色光滤光部。所述第一色光滤光部能允许所述第一发光层发出的第一色光通过,且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及所述第三色光滤光部可分别允许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出的第二色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发光层可设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可另外包含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将所述第二电极分隔为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及第三电极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分别属于所述第一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组及所述第三电极组。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可为阴极和阳极中的一个,且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为另一个。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可发出红光,且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出蓝绿光。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色光滤光部能允许红光通过,且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能允许绿光通过,且所述第三色光滤光部能允许蓝光通过。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发光层可以是单层蓝绿光有机发光层,或者是蓝光有机发光层和绿光有机发光层的叠层组合体。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可发出蓝光,且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出橙光。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色光滤光部能允许蓝光通过,且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能允许绿光通过,且所述第三色光滤光部能允许红光通过。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发光层可为单层橙光有机发光层,或者是红光有机发光层和绿光有机发光层的叠层组合体。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可另外包含分隔所述第一色光滤光部、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和所述第三色光滤光部的黑色矩阵。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可另外包含覆盖所述第一色光滤光部、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所述第三色光滤光部和所述黑色矩阵的平坦部。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可邻接于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的表面,或者是所述第二电极邻接于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的表面。
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先提供多色光滤光装置;在多色光滤光装置上形成多个第二电极以及分隔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绝缘层;在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第一电极组上沉积第一发光层;在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第二电极组上沉积第二发光层;在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及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第三电极组上沉积第三发光层;以及在所述第三发光层上形成第一电极。
根据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三发光层可用是以大开口掩模定义的。
根据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一电极可用是以所述大开口掩模定义的。
根据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及所述第三发光层可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及蓝光。
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先提供多色光滤光装置;在多色光滤光装置上形成多个第二电极和分隔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绝缘层;在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第一电极组上沉积第一发光层;在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第二电极组及第三电极组上沉积第二发光层;以及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上形成第一电极。
根据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二发光层可用是以大开口掩模定义的。
根据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一电极可用是以所述大开口掩模定义的。
根据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一发光层可发出红光,且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出蓝绿光。
根据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二发光层可用是单层蓝绿光有机发光层,或者是蓝光有机发光层及绿光有机发光层的叠层组合体。
根据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一发光层可发出蓝光,且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出橙光。
根据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二发光层可用是单层橙光有机发光层,或者是红光有机发光层和绿光有机发光层的叠层组合体。
本发明可显著提升发光性能和各种色光的对比度,提升光线利用效率,使得NTSC色彩饱和度大于100%以上,有效改善面板混色异常,并且省电、节省成本、简化工艺、增加产出及提升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常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常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常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常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常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9(a)至图9(f)是本发明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步骤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1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此图仅局部显示面板中一个像素的三个子像素。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70包含全色有机发光装置71及叠置在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71的出光面的多色光滤光装置72。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71包括第一电极711、多个第二电极719、第一发光层712、第二发光层713及第三发光层714,其中第二电极719包括第一电极组716、第二电极组717及第三电极组718,第一发光层712夹设在第一电极711与第一电极组716之间,第二发光层713夹设在第一电极711与第二电极组717之间,第三发光层714夹设在第一电极711与第三电极组718之间。如果第一电极711的极性为阴极,则第二电极719的极性为阳极,因此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71为底部发光(bottom emission)型。反之,则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71为顶部发光(top emission)型。第一发光层712、第二发光层713及第三发光层714受到电激发后可分别发出第一色光(红色)、第二色光(绿色)及第三色光(蓝色)的光线。并且,绝缘层715将第二电极719分隔为第一电极组716、第二电极组717及第三电极组718,且分隔第一发光层712、第二发光层713及第三发光层714,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极组716、第二电极组717及第三电极组718分别且独立地被施加驱动电压。但由于第三发光层714是利用大开口掩模定义而形成的,因此会覆盖第一发光层712、第二发光层713及绝缘层715的表面,因此可取代高精度掩模的使用,从而具有降低成本、增加单位时间产出量及提升合格率的优点。虽然第三发光层714会覆盖第一发光层712及第二发光层713表面,但可选择能隙(energy gap)较宽的发光材料作为第三发光层714,从而使得覆盖部分发出较少的光线。另一方面,多色光滤光装置72对应于第一发光层712及第二发光层713位置的滤光部也会将第三色光滤除。
多色光滤光装置72包含衬底726,以及设在衬底726表面的多个第一色光滤光部723、多个第二色光滤光部724及第三色光滤光部725。第一色光滤光部723能允许所述第一发光层712发出的第一色光(例如:红色)通过;且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724能允许所述第二发光层713发出的第二色光(例如:绿色)通过;第三色光滤光部725能允许所述第三发光层714发出的第三色光(例如:蓝色)通过。黑色矩阵722将第一色光滤光部723、第二色光滤光部724及第三色光滤光部725分隔开来以避免不当混光。为使多色光滤光装置72的表面平坦化而有利于第二电极719及绝缘层715的叠置或形成,因此需要以平坦层721来覆盖与衬底726相对的滤光部及黑色矩阵722的表面。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70的优点整理如下:
1.第一发光层712、第二发光层713及第三发光层714是单独发光的,因此所发出的各种色光的频谱较窄。与常规的白光有机发光单元所发出的白光相比较,本发明的各种色光分别经过滤光部后的光线穿透率较高,因此发光性能显著提升。
2.各种色光经过多色光滤光装置72滤光,所滤出的各种色光色彩饱和度较佳。在调配全色画面时,可提升光线利用效率从而节省耗电,而且NTSC色彩饱和度大于100%以上。
3.因为多色光滤光装置72具有黑色矩阵722及各滤光部,因此提升各种色光的对比度,不需额外贴附偏光片,所以能节省成本。
4.即使两个不同发光层的材料因为掩模变形或对位异常而有彼此重叠的部分,但因为某一特定色光的滤光部对其它二色光的光穿透率很低,因此面板混色异常情形可有效改善。
5.在形成其中一道色光的发光层时不需使用高精度掩模,而改用大开口掩模取代,所以能节省成本、增加产出及提升合格率。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80包含全色有机发光装置81及叠置在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81的出光面的多色光滤光装置82。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81包括第一电极811、多个第二电极819、第一发光层812、第二发光层813及第三发光层814,其中第二电极819包括第一电极组816、第二电极组817及第三电极组818,第一发光层812夹设在第一电极811与第一电极组816之间,第二发光层813夹设在第一电极811与第二电极组817之间,第三发光层814夹设在第一电极811与第三电极组818之间。如果第一电极811的极性为阴极,则第二电极819的极性为阳极,因此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81为底部发光型;反之,则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81为顶部发光型。第一发光层812、第二发光层813及第三发光层814受到电激发后可分别发出第一色光(红色)、第二色光(绿色)及第三色光(蓝色)的光线。并且,绝缘层815将第二电极819分隔为第一电极组816、第二电极组817及第三电极组818,并且分隔第一发光层812、第二发光层813及第三发光层814。
多色光滤光装置82包含衬底826,以及设在衬底826表面的多个第二色光滤光部824及第三色光滤光部825。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824能允许所述第二发光层813发出的第二色光(例如:绿色)通过;第三色光滤光部825能允许所述第三发光层814发出的第三色光(例如:蓝色)通过。如果第一发光层812发出红光,由于红光的色饱和度佳,因此不需使用允许红光通过的第一色光滤光部。黑色矩阵822将第二色光滤光部824及第三色光滤光部825分隔开来以避免不当混光。为使多色光滤光装置82的表面平坦化而有利于第二电极819及绝缘层815的叠置或形成,因此需要以平坦层821覆盖与衬底826相对的表面。另外,可在衬底826贴附偏光片827,借此提升对比度。
上述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80的优点整理如下:
1.因为多色光滤光装置82不需设置允许红光通过的第一色光滤光部,因此红光经过多色光滤光装置82后的光源穿透率更高,从而使光线利用性能提升并减少第一色光滤光部的工艺。
2.各色光的色彩饱和度较佳,在调配全色画面时,可提升光线利用效率从而节省耗电,而且NTSC色彩饱和度大于100%以上。
3.即使两个不同发光层的材料因为掩模变形或对位异常而有彼此重叠的部分,但因为某一特定色光的滤光部对其它二色光的光穿透率很低,因此面板混色异常情形可有效改善。
4.可在衬底826贴附偏光片827,借此提升对比度。
图9(a)至图9(f)是本发明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步骤的示意图。参看图9(a),首先提供多色光滤光装置72。然后以光刻工艺定义绝缘层715及第二电极719的图案,即在多色光滤光装置72上形成第二电极719和分隔所述第二电极719的绝缘层715,如图9(b)所示。再使用高精度掩模1定义第一发光层712,即在第二电极719中的第一电极组716上沉积(例如:蒸镀)所述第一发光层712,如图9(c)所示。另外,再使用高精度掩模2定义第二发光层713,即在多个第二电极719中的第二电极组717上沉积(例如:蒸镀)所述第二发光层713,如图9(d)所示。之后,使用大开口掩模3定义第三发光层714,即在第一发光层712、第二发光层713及所述第二电极719中的第三电极组718上沉积(例如:蒸镀)所述第三发光层714,如图9(e)所示。最后,同样使用大开口掩模3定义第一电极711,即在所述第三发光层上沉积(例如:蒸镀)所述第一电极711,如图9(f)所示。
上述实施例可应用于有源或无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以及顶部发光式或底部发光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另外,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70′是反转式的,其中所述第一电极711先形成在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72的表面,而非如同图7中的第二电极719先形成在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72的表面。
图11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此图仅局部显示面板中的一个像素的三个子像素。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90包含全色有机发光装置91及叠置在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91的出光面的多色光滤光装置92。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91包括第一电极911、多个第二电极919、第一发光层912及第二发光层913,其中第二电极919包括第一电极组916、第二电极组917及第三电极组918,第一发光层912夹设在第一电极911与第一电极组916之间,第二发光层913夹设在第一电极911与第二电极组917和第三电极组918之间。如果第一电极911的极性为阴极,则第二电极919的极性为阳极,因此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91为底部发光型。反之,如果第一电极911及第二电极919的极性对调,则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91为顶部发光型。
第一发光层912及第二发光层913受到电激发后可分别发出第一色光(红色)及第二色光(蓝绿色)的光线。并且,绝缘层915将第二电极919分隔为第一电极组916、第二电极组917及第三电极组918,并且分隔第一发光层912及第二发光层913。虽然第一发光层912是利用高精度掩模定义而形成的,但由于第二发光层913是利用大开口掩模定义而形成的,因此会覆盖第一发光层912及绝缘层915的表面,所以可将高精度掩模的使用次数降至最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单位时间产出量及提升合格率的优点。虽然第二发光层913会覆盖第一发光层912的表面,但多色光滤光装置92对应于第一发光层912的第一色滤光部923也会将第二色光滤除。
多色光滤光装置92包含衬底926,以及设在衬底926表面的多个第一色光滤光部923、多个第二色光滤光部924及第三色光滤光部925。第一色光滤光部923能允许所述第一发光层912发出的第一色光通过;并且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924能允许所述第二发光层913发出的第二色光中部分波长的光线(绿色光)通过;第三色光滤光部925能允许第二发光层913发出的第二色光中另一部分波长的光线(蓝色光)通过。黑色矩阵922将第一色光滤光部923、第二色光滤光部924及第三色光滤光部925分隔开来以避免不当混光。为使多色光滤光装置92的表面平坦化而有利于第二电极919及绝缘层915的叠置或形成,需要以平坦层921覆盖与衬底926相对的滤光部及黑色矩阵922表面。第二发光层913可以是单层蓝绿光有机发光层,或者是蓝光有机发光层及绿光有机发光层的叠层组合体。
图12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与图11中显示面板90相比,本实施例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90′改变全色有机发光装置91′中的发光层。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91′包括第一电极911、多个第二电极919、第三发光层914′及第一发光层912′,其中第二电极919包括第一电极组916、第二电极组917及第三电极组918,第三发光层914′夹设在第一电极911与第三电极组918之间,第一发光层912′夹设在第一电极911与第一电极组916和第二电极组917之间。
第一色光滤光部923能允许所述第一发光层912′发出的第一色光中(橙光)部分波长的光线(红色光)通过;并且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924能允许所述第一发光层912′发出的第一色光中(橙光)部分波长的光线(绿色光)通过;第三色光滤光部925能允许第三发光层914′发出的第三色光(蓝色光)通过。第一发光层912′可以是单层橙光有机发光层,或者是红光有机发光层及绿光有机发光层的叠层组合体。
另外,图13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90″是显示面板90的反转式,其中所述第一电极911先形成在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92的表面,而非如同图11中的第二电极919先形成在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92的表面。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公开如上,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仍能基于本发明的提示及公开内容而进行各种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脱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改,并为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全色有机发光装置,其包括:
第一电极;
多个第二电极;
第一发光层,其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之间,且能发出第一色光;
第二发光层,其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之间,且能发出第二色光;
第三发光层,其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之间,且能发出第三色光,并且所述第三发光层叠设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的表面;及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将所述第二电极分隔为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和第三电极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分别属于所述第一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组及所述第三电极组;以及
多色光滤光装置,其叠置在所述全色有机发光装置的出光面,其包括:
衬底;
多个第一色光滤光部,设在所述衬底的表面,允许所述第一色光通过;
多个第二色光滤光部,设在所述衬底的表面,允许所述第二色光通过;
多个第三色光滤光部,设在所述衬底的表面,所述第三色光滤光部允许所述第三色光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层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之间,且所述第三发光层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极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分隔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为阴极,且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为阳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为阳极,且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为阴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及所述第三发光层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及蓝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还包含分隔所述第一色光滤光部和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的黑色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还包含覆盖所述第一色光滤光部、所述第二色光滤光部和所述黑色矩阵的平坦部。
9.一种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提供多色光滤光装置;
在所述多色光滤光装置上形成多个第二电极和分隔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绝缘层;
将第一发光层沉积在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第一电极组表面;
将第二发光层沉积在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第二电极组表面;
将第三发光层沉积在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及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第三电极组的表面;以及
在所述第三发光层上形成第一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层是以大开口掩模定义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是以所述大开口掩模定义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及所述第三发光层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及蓝光。
CNB2007101454406A 2006-11-02 2007-09-12 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565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454406A CN100555656C (zh) 2006-11-02 2007-09-12 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37965 2006-11-02
CN200610137965.0 2006-11-02
CNB2007101454406A CN100555656C (zh) 2006-11-02 2007-09-12 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647A CN101174647A (zh) 2008-05-07
CN100555656C true CN100555656C (zh) 2009-10-28

Family

ID=39423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4544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5656C (zh) 2006-11-02 2007-09-12 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565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3067B2 (ja) * 2012-07-26 2016-10-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54354A (ja) * 2013-02-08 2014-08-25 Japan Display Inc 発光素子表示装置
CN104103672B (zh) * 2014-07-02 2017-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单元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设备
CN110738937B (zh) * 2018-07-20 2021-12-07 英属开曼群岛商镎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647A (zh) 2008-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8740B (en) Full-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thereof
JP6542867B2 (ja) 表示装置
CN104103672B (zh) 一种oled单元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设备
CN102610630B (zh)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CN107195584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611696B1 (ko) 유기 el 패널
TWI283549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color saturatio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184937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150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4557289B2 (ja) 表示装置
CN111509025A (zh) 基于量子点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3840092B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0756144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stacked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uni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unit,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050630A (zh)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画素结构
CN107154424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03344A (zh) 一种白光oled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3441136A (zh)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CN106531773A (zh)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10228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187433B (zh)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CN109560115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10143A (zh) 量子点微led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38427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70786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00555656C (zh) 全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