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1771C - 低底板车辆的进气室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低底板车辆的进气室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1771C
CN100551771C CNB200410028601XA CN200410028601A CN100551771C CN 100551771 C CN100551771 C CN 100551771C CN B200410028601X A CNB200410028601X A CN B200410028601XA CN 200410028601 A CN200410028601 A CN 200410028601A CN 100551771 C CN100551771 C CN 10055177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plenum
low
engine
driving engin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286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2081A (zh
Inventor
竹中正彦
稻山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2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2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17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177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1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the engine beside or within the driven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为了能够确保用于布置大容积进气室的较大空间,提供了一种低底板车辆的进气室安装结构。低底板车辆(10)为一种小型摩托车,其中安装有用于发动机(100)的进气室(331)。用于发动机的进气室布置在前轮(52)的侧面上。该发动机的进气室由一对布置在前轮的左、右两侧上的左、右第一进气室(332)构成。在下游侧上与该第一进气室连接的第二进气室(335)布置在左、右第一进气室的上方,并且燃油箱(57)布置在第二进气室的上方。左、右第一进气室还用作用于驾驶者搁脚的搁脚板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低底板车辆的进气室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安装低底板车辆的进气室的结构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与车身骨架、发动机和发动机的进气室在低底板车辆例如小型摩托车中的布置相关的技术是已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至3)。
[专利文件1]
JP-B-3-66189(在第二和第三页上的图1至4)
[专利文件2]
JP-A-2001-88763(在第三页上的图1和2)
[专利文件3]
JP-A-2002-19679(在第十三页上的图29、30、32)
根据专利文件1,在传统的低底板车辆①中,其气缸在前面朝上的发动机布置在车身骨架的中央,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布置在车身骨架的头管后面并且位于气缸上方,与第一进气室连接的位于下游侧上的第二进气室(空气滤清器)布置在这些第一进气室的后上侧上,并且车身骨架、发动机、第一和第二进气室由车身罩罩住。
根据专利文件2,在传统的低底板车辆②中,其上、下气缸朝前的V型发动机布置在车身骨架的中央,进气室(空气滤清器)布置在车身骨架的头管和上气缸之间的空间中,并且车身骨架、V型发动机和进气室由车身罩罩住。
根据专利文件3,在传统的低底板车辆③中,其气缸朝前的发动机布置在车身骨架的中央,进气室(空气滤清器)布置在车身骨架的头管之前,并且车身骨架、发动机和进气室由车身罩罩住。
为了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性能,需要进气室的容积尽可能地大。为了制造出对于驾驶者而言驾驶舒适并且其驾驶性能较高的低底板车辆,需要足够的容积。另外,由于发动机的进气振动,可由进气室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噪音。考虑到环境问题,为了降低噪音,希望采用具有大容积的进气室。在如上所述的低底板车辆行驶在街道上的情况下以及在该车辆用于上下班的情况下,它尤其有效。
但是,上述的传统低底板车辆①至③在获得用于布置大容积进气室的空间方面存在着限制。
例如,在传统的低底板车辆①中,在上游侧上的左、右第一进气室和在下游侧上的第二进气室布置在位于头管后面的小空间中。由于车身骨架和车身罩分别处于进气室周围,所以对增加这些进气室的容积形成了限制。另外,对于在头管附近布置另一个功能部件也存在限制。
此外,在传统的低底板车辆②中,进气室布置在V型发动机的上气缸和头管之间的小空间中。由于车身骨架和车身罩分别处于进气室周围,所以对增加进气室的容积形成了限制。另外,对在头管附近布置另一个功能部件也存在限制。
传统的低底板车辆③也相类似。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获得更大的用于布置大容积进气室的空间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基于用于安装低底板车辆的进气室的结构,用来将发动机的进气室安装在低底板车辆例如小型摩托车或三轮车辆中,并且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进气室布置在前轮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
由于在该低底板车辆中在前轮侧面存在从未被使用的空间,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在该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空间来布置发动机的进气室。如上所述,由于进气室布置在对前轮几乎没有限制的侧面上,所以可以充分地得到用于布置大容积的进气室的空间。由于可以增加进气室的容积,所以可以充分地发挥发动机的性能。因此,可以使低底板车辆对于驾驶者而言驾驶更舒适且驾驶性能更高。另外,由于可以采用大容积的进气室,所以可以降低由进气室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噪音。
此外,由于可以得到用于布置进气室的大空间,所以可以提高在进气系统的设计上的自由度。另外,可以通过将发动机的进气室布置在前轮的侧面上来降低该低底板车辆的重心。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低底板车辆的驾驶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发动机的进气室是一对布置在前轮的左、右两侧上的左、右第一进气室,并且与第一进气室连接的位于下游侧的第二进气室布置在这些第一进气室的上方。
由于将一对具有大容积的左、右进气室布置在位于前轮的左、右两侧上的空间中,所以可以进一步增加进气室的总容积。另外,由于在具有大容积的左、右第一进气室的上方还布置有与第一进气室连接的位于下游侧的第二进气室,所以可以大大增加这些进气室的总容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发动机为一种V型发动机,它设有成V形布置的并且布置在车身中央的气缸。
由于以前进气室常常布置在位于V型发动机上面的空间中,所以限制了在这个空间中布置另一个部件。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可以通过将发动机的进气室布置在前轮侧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由于在V型发动机上面的空间中形成有空间,所以可以将发动机的附件例如燃油箱布置在该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发动机的附件例如燃油箱布置在第二进气室上面。
由于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布置在前轮的左、右两侧上,所以可以将第二进气室布置在较低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将发动机的附件例如燃油箱布置在下第二进气室的上面。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特征在于,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用作让驾驶者搁脚的搁脚板的一部分。
由于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用作搁脚板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减少搁脚板的零件数量。因此,可以减轻低底板车辆的重量,并且可以降低成本。另外,由于在驾驶中将脚放置在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上,可以借助于腔室壁用脚来直接感觉到在左、右第一进气室中的空气振动。可以感到动力系统的振动,从而降低了如上所述的由在第一和第二进气室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的左视图(No.1);
图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的左视图(No.2);
图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的左视图;
图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的主视图;
图7为表示从左侧看到的本发明车身骨架的透视图;
图8为表示从右侧看到的本发明车身骨架的透视图;
图9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动力装置总成、空气滤清器和燃油箱的周围产左视图;
图10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装置总成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装置总成的前半部的剖视图;
图1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装置总成的后半部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装置总成的后部和用于后轮的摆臂的周围的平面图;
图14为表示从左前方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和动力装置总成的周围的透视图;
图15为表示从左后方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动力装置总成和空气滤清器的周围的透视图;
图16为表示从右前方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动力装置总成和空气滤清器的周围的透视图;
图17为表示从右后方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和动力装置总成的周围的透视图;
图18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V型发动机和进气系统的周围的左视图;
图19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和车身罩的周围的后剖视图;
图20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分解视图;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动作;
图2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动力装置总成和排气系统的周围的左视图;
图2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动力装置总成和排气系统的周围的平面图;
图2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的示意图;
图2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储物箱和用于后轮的后减震器的周围的左视图;
图26为沿图25中的线26-26看到的剖视图;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储物箱的一个变化实施例;
图28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向发动机循环的液体的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29A、29B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前罩和散热器周围的结构(No.1);
图30A、30B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前罩和散热器周围的结构(No.2);
图31A、31B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前罩和散热器周围的结构(No.3);
图32A、32B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前罩和散热器周围的结构(No.4);
图33为管路图(No.1),表示从右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支撑件、发送管和回流管;
图34为管路图(No.2),表示从左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支撑件320、发送管和回流管;
图35为剖视图,示出了从前面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前叉和支撑件的主体部分;
图36为管路图,示出了从右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在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的支撑件、发送管和回流管;
图37为管路图,示出了从前面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前叉和支撑件(在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的主体部分;
图38为表示循环至本发明发动机的液体的循环系统(在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39为管路图(No.1),示出了从右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在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的支撑件、发送管和回流管;
图40为管路图(No.2),示出了从左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在一个变化实施例中)的支撑件、发送管和回流管;
图41为表示其中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室(在第一变化实施例中)的低底板车辆的左视图;
图4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室(在第一变化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图4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室(在第一变化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图44表示其中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室(在第二变化实施例中)的低底板车辆的左视图;以及
图45A、4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低底板周围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前面、后面、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与驾驶者所看到的方向一致,在这些附图中,“Fr”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L”表示左侧,“R”表示右侧,并且“CL”表示车身宽度的中心(车身中心)。这些附图应该沿着参考标号的方向观看。
首先,将对低底板车辆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的左侧的侧视图(No.1),并且示出了其中装有车身罩的状态。图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的左侧的侧视图(No.2),并且示出了其中车身罩被拆掉的状态。图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的俯视图,并且示出了其中车身罩被拆掉的状态。
该低底板车辆10主要包括车身骨架20、连接在车身骨架20的头管21上的前叉51、连接在前叉51上的前轮52、连接在前叉51上的方向把53、连接在车身骨架20的下侧的动力装置总成54、连接在车身骨架20的前上部的散热器55、空气滤清器56和燃油箱57、连接在车身骨架20的后上部上的座位58、在座位58下面连接到车身骨架20的后面上的储物箱59、通过用于后轮61的后减震器从车身骨架20的后面悬垂下来的摆臂62以及连接在该摆臂62上的后轮63,并且该车辆是一种全罩式车辆,其整个车身由车身罩(整流车罩)70罩住。
更为具体地说,座位58为其上沿着纵向可以坐两人的纵列座位,并且在中央设有用于驾驶者的活动(可调节)座椅靠背64。这种座位58可以通过从车身骨架20的后上部向后延伸的座位导轨65安装在车身骨架20上。
“P1”表示轴距(在前轮52和后轮63之间的中心距)的中间位置,并且距离X1和距离X2相等。
如图1所示,车身罩70包括:覆盖前部和头管21以及前轮52的上部的前罩71;覆盖前罩71的后部的内罩72;作为用于驾驶者搁脚的踏板的左、右低底板73(只示出了左侧的一个。以下同样处理);从这些低底板73的每个外边缘向下延伸的左、右地板裙部74;从内罩72向后延伸并且覆盖车身骨架20的纵向中央的中心罩75;从中心罩75向后延伸并且覆盖车身骨架20的后部、座位导轨65以及储物箱59的侧罩76;以及在侧罩76的后面覆盖车身的后上部的后罩77。
图2显示出覆盖车身骨架20的前部的前罩71和用于发动机的散热器55通过支撑件320由车身骨架20支撑。
中心罩75是一个还覆盖空气滤清器56、燃油箱57和发动机100的部件。
在这些附图中,参考标号81表示挡风玻璃,参考标号82表示前翼子板,参考标号83表示前照灯,参考标号84表示转向信号灯,参考标号85表示也用作后拉手的后扰流板,参考标号86表示尾灯,参考标号87表示后翼子板,而88表示牌照板。
接下来将对车身骨架20进行说明。图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的左侧的侧视图。图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的平面图。图6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的主视图。图7为通过从左侧观看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而获得的透视图。图8为通过从右侧观看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而获得的透视图。
车身骨架20为一个菱形框架,它由一对从头管21向后和向下延伸的左、右上框架22、22以及一对从头管21向下延伸并且与V型发动机100(参见图2)的曲轴箱104的前部连接的左、右下框架23,23构成,所述V型发动机100悬挂在下框架23上。
更具体地说,上框架22,22为基本上线性延伸的管子,它们从头管21的上部向后和向下倾斜,并且在倾斜程度从向下倾斜的端部22a得到缓解的状态中进一步向后和向下延伸。下框架23,23为以比上框架22,22更大的倾斜度从头管21的下部向后并向下延伸的管子。
左上框架22和左下框架23以及右上框架22和右下框架23分别形成框架式桁架结构(三角形框架结构)。
更具体地说,通过使一基本上水平的第一加强件24从一个其中将头管21和下框架23焊接在一起的部分朝着上框架22延伸、使第二加强件25从一个其中将上框架22和第一加强件24焊接在一起的部分朝着下框架23的下端延伸并且将其焊接一起,以及另外将第三加强件26设置在上框架22的向下倾斜的端部22a附近和在第二加强件25中间的部分之间,使该框架式桁架结构设有三个在从侧面看时呈三角形的空间27至29。这些空间27至29沿着车身宽度的方向贯通。
也就是说,第一空间27由头管21、上框架22和第一加强件24形成。第二空间28由下框架23、第一和第二加强件24、25形成。第三空间29由上框架22、第二和第三加强件25、26形成。
另外,通过在每个上框架22的斜向下端部22a附近把横向构件31设在左、右上框架22、22之间,并且将两个横向构件32、33设在左、右下框架23、23的中间部件之间和下端之间,该车身骨架20确保了刚性。在左、右上框架22、22之间的横向构件31设有一个用于减震器34的托架。
车身骨架20在左下框架23的下端处设有一个左侧第一吊板35,在左侧第三加强件26上设有一个左侧第二吊板36,在其中将左上框架22和左侧第三加强件26焊接在一起的部分附近设有一个左侧第三吊板37,在左上框架22的后端处设有一个左侧第四吊板44,如图8所示在右下框架23的下端处设有一个右吊架23a,在右侧第三加强件26上设有一个右侧第一吊板38,在其中将右上框架22和右侧第三加强件26焊接在一起的部分附近设有一个右侧第二吊板39,并且在右上框架22的后端处设有一个右侧第三吊板48。
这些吊板35至39、44、48为可从车身骨架20上拆下的连接件。
另外,如图5和8所示,左、右低底板支撑框架41、42通过在下框架23、23下方的支撑件47、47固定在车身骨架20上。这些左、右低底板支撑框架41、42为纵向延伸的用来支撑低底板73的部件(参见图1)。
左侧低底板支撑框架41为一管子,其后部通过支撑件43和左侧第四吊板44连接在左上框架22的后部上,并且成一整体地将侧支脚46保持在后部中。左侧第四吊板44也用作一个用于低底板支撑框架的支撑件。
详细地说,侧支脚46通过托架45连接在左侧低底板支撑框架41上,从而该侧支脚可以竖立并且可以被罩住。如图8所示,右侧低底板支撑框架42与其后面由假想线表示的变速器单元130的托架172连接。
下面将集中对其中安装有上述低底板支撑框架41、42的结构进行说明。
纵向延伸的低底板支撑框架41、42固定在下框架23、23的每个下部上,该下框架23、23分别形成菱形框架,并且低底板73(参见图1)由这些低底板支撑框架41、42支撑。因此,V型发动机100(参见图2)可以被悬挂,并且低底板可以得到牢固地支撑。
另外,固定在左下框架23的下部上的左侧低底板支撑框架41的后部也连接在左上框架22的后部上(参见图2和7)。因此,左侧低底板支撑框架41在纵向上可以通过车身骨架20充分地固定。结果,可以提高低底板支撑框架41的刚度,使低底板73可以得到更可靠的支撑,并且可以进一步加强支撑刚度。
同时,如图8所示,固定在右下框架23的下部上的右侧低底板支撑框架42的后部还与刚性的变速器单元130连接。因此,右侧低底板支撑框架42在纵向上可以被车身骨架20和变速器单元130充分地固定。结果,可以加强低底板支撑框架42的刚度,使低底板73可以得到更可靠的支撑,并且可以进一步加强支撑刚度。
另外,如图4所示,由于侧支脚46一整体地保持在左侧低底板支撑框架41的后部中,所以低底板支撑框架41也可以用作侧支脚46的支架。因此,低底板支撑框架也可以用作另一个功能部件,可以使用于保持侧支脚46的托架45小型化,并且不需要提供任何的由另一个部件形成的保持部件。另外,由于侧支脚46由纵向延伸的低底板支撑框架41保持,所以可以沿着纵向将侧支脚46设置在任意位置中,并且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接下来将对动力装置总成54周围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为一左侧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动力装置总成、空气滤清器和燃油箱的周围。
通过将前面的纵向V型发动机100和后面的变速器单元130结合在一起来获得动力装置总成54。也就是说,将变速器单元130设置在动力装置总成54上。
如图9所示,V型发动机100为两缸发动机,其倾斜角θ1(气缸101、102之间的夹角θ1)被设定为在从侧面看该V型发动机时大致为90°或者超过90°的角度。在V型发动机100中,相当于前汽缸组的气缸101,即,前气缸101基本上水平地向前朝着前轮52(参见图2)的轴的上侧延伸。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即,后气缸102基本上垂直地向上朝着上框架22的斜向下端部22a延伸。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所述V型发动机布置成这样一个状态,即,其中倾斜角θ1的平分线L1如上所述地指向头管21。
另外,图9示出了通过将V型发动机100的曲轴103布置在轴距的中间位置P1(参见图2)前面,将相当于前汽缸组的气缸101布置在左、右下框架23、23的前面,并且将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布置在左、右上框架22、22之间(也参见图3)。
可以通过将相当于前汽缸组的气缸101布置在左、右下框架23、23的前面来将该V型发动机100布置在前面。因此,由于可以将低底板车辆10的重心设在前部,所以可以更恰当地分配施加在前轮52和后轮63(参见图2)上的负载。
另外,通过将相当于前气缸组的气缸101布置在前部来使V型发动机100的曲轴103的位置前移。在该情况下,倾斜角θ1的平分线L 1同样指向头管21。由于倾斜角θ1的平分线L1上升了可使曲轴103的位置偏移到前面的距离,使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在车身中相应地向后倾斜。因此,可以降低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的高度。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在安装V型发动机100方面的自由度。
另外,由于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布置在左、右上框架22、22之间,所以降低上框架22、22不会干扰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因此,上框架22、22可以在尽可能低的位置通过。因此,由于车身骨架20的重心降低,可以降低该低底板车辆10的重心。另外,由于可以使低底板73(参见图1)进一步下降,所以提高了该低底板车辆10的舒适性和驾驶者脚的舒适性。另外,驾驶者在驾驶时,可以通过降低上框架22、22来更容易地跨过车身骨架20。
为了能够将V型发动机100布置在前面,如图2所示,可以将发动机(水冷式发动机)100的散热器55布置在头管21的前面。可以通过移动在位于头管21前面的传统型水冷式发动机之前布置的散热器55来将V型发动机100布置在前面。
V型发动机100和变速器单元130是如此布置的,即,下半部位于低底板支撑框架41、42的下方(在图中只显示出左侧的一个)。因此,V型发动机100和变速器单元130以下述状态安装在低底板车辆10中,即,它们被布置在由低底板支撑框架41、42从下侧支撑的下底板73的下方(参见图1)。曲轴103位于低底板73和低底板支撑框架41、42的下面。
因此,V型发动机100和进气系统190布置在一个位于直线L2下面的空间S1中,该直线L2穿过在头管21高度的中心上的点P2以及变速器单元130的最终输出轴138。另外,倾斜角θ1的平分线L1可指向头管21。
进气系统190是一种用于向V型发动机100供应燃烧用空气的系统,并且包括空气滤清器56以及用于将空气滤清器56连接在每个气缸101、102上的每个进气连接管191、191。
一个事实,即,将V型发动机100布置成使倾斜角θ1的平分线L1指向头管21这样一种状态意味着使该平分线L1指向一个其中车身的刚性较强的方向,可以使该V型发动机100的振动更加有益,可以有效地利用在头管21和两个气缸之间的空间,并且可以确保用于设置每个气缸101、102的进气连接管191、191以及包括空气滤清器56的进气系统190的较大空间。因此,提高了进气系统190的自由度。
由于进气连接管191、191和包括空气滤清器56的进气系统190布置在位于V型汽缸组之间的较大空间中,并且它们指向头管21,所以可以有效地把进气系统190和V型发动机100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提高V型发动机100的性能。此外,进气系统190可以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上被小型化,并且可以使之更加紧凑。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将燃油箱57布置在低进气系统190的上面,并且可将质量集中在前部。
由于可以通过将燃油箱57布置在低底板车辆10的前面而将低底板车辆10的重心设置在前面,所以可以更恰当地分配施加在前轮52和后轮63上的负载。另外,由于不需要将燃油箱57布置在座位58下面(参见图2),所以可以产生在座位58的下面获得大空间和布置具有很大储存空间的储物箱59(参见图2)的显著效果。
另外,由于V型发动机100和进气系统190布置在位于穿过头管21和变速器单元130的最终输出轴138的直线L2下面的空间S1中,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在空气滤清器56上方的空间S2。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在空气滤清器56上方布置作为功能部件的燃油箱57。
在图9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虽然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的端部和进气系统190的空气滤清器56的上端从直线L2稍微向上突出,但是它们处在基本上相当于在上框架22、22的每个上侧上的边界线的范围中,并且气缸102和空气滤清器56可以基本上被认为布置在位于穿过头管21和最终输出轴138的直线L2下方的空间S1中。
下面将参照图1至3和9对座位58、低底板73、73、中心罩75和发动机100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车身罩70之外的中心罩75在驾驶者当跨在左、右低底板73、73之间时可以跨在上面的高度处与一个跨骑部分78结合成一体。跨骑部分78为一个在沿着车身骨架20的纵向从覆盖中心的前部看该跨骑部分时基本上向下的U形罩,即,上框架22的向下倾斜的端部22a(参见图9)周围和在V形发动机100中的后气缸102的周围。
如图1和2所示,低底板车辆10为一种小型摩托车,其中储物空间设在座位58(即,设有储物箱59)下面,用于坐在座位58上的驾驶者放置其脚的左、右低底板73、73设在座位58的前面,跨骑部分78设在这些左、右低底板73、73之间,发动机100设在跨骑部分78的下方,并且燃油箱57布置在跨骑部分78的前方。
由于发动机100的曲轴103布置在跨骑部分78的下面,即,在低底板73、73下面,并且发动机100的气缸(后气缸102)的顶点与跨骑部分78相对,所以可以在发动机100的前面获得较大的空间。通过有效地利用空间并且布置包括进气连接管191、191和空气滤清器56的进气系统190,使得可以将进气连接管191、191做成为接近直线的相对简单的形状。因此,可以有效地把进气系统190和V型发动机100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提高发动机100的性能。另外,提高了在设计该进气系统190时的自由度。
此外,通过将空气滤清器56布置在位于发动机100前面的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上,可以在空气滤清器56上方得到处于相对较低位置的另一个空间。利用该另一个空间可以很容易并有效地布置一功能部件例如燃油箱57。
此外,由于通过将燃油箱57布置在跨骑部分78前面而不需要将燃油箱57布置在座位58的下面,所以可以确保在座位58下面的大空间,并且可以大大增加储物箱59的容积,并且可以提高在设计该储物箱59时的自由度。
此外,由于发动机100由设有前气缸101和后气缸102的V型发动机形成,所以可以有效利用在前、后气缸101、102之间的空间。因此,在发动机100的前面可以获得更大的空间。利用上述大空间可以更容易并有效地布置进气系统190。
另外,通过将V型发动机100的两个气缸101、102沿着纵向方向布置,避免了车身的宽度增加,从而提高了驾驶性能并且可以使V型发动机100的振动更加有益。
图10为表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装置总成的剖视图,并且从上方看到的该动力装置总成54以展开的剖面结构示出。图11为表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装置总成的前半部的剖视图。图12为表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装置总成的后半部的剖视图。图13为表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装置总成的后部以及用于后轮的摆臂的周围的俯视图。
图10至12示出了动力装置总成54的剖面结构。对于V型发动机100而言,删除了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
该V型发动机100为水冷式发动机,它由分成左、右两个的曲轴箱104、分别连接在曲轴箱104上的相当于前气缸组的气缸101和相当于后气缸组的气缸102(参见图9)、连接在这些气缸101、102的每个端部和头罩106上的头部105、沿着车身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装在曲轴箱104中从而该曲轴可以转动的曲轴103、通过连杆107与曲轴103连接的活塞108、装在凸轮室109中的配气机构111以及火花塞112构成,并且设有一个水套。
在这些图中,参考标号113表示凸轮链,114表示用于冷却水泵的传动齿轮,115表示右侧罩,116表示交流发电机,并且117表示用于通过起动电动机(后面将描述)来驱动曲轴的齿轮。
曲轴103的左端、交流发电机116以及后面将描述的第一变速器轴136左端的每个周围大致通过用左侧罩118覆盖曲轴箱104的左侧而被罩住。
变速器单元130在V型发动机100的一侧上(在右侧R上)与发动机100连接,在低底板车辆10的一侧上(在右侧R上)向后延伸,并且在用于后轮的摆臂62的枢轴处从低底板车辆10的另一侧(左侧L)驱动后轮63。
由此,曲轴箱104和变速器单元130在从上方看时以基本上呈U形的方式结合成为动力装置总成54,并且可以将一个从上方看时基本上为U形的开口(当从上方看时在基本上为U形的开口中的空间S4)设在低底板车辆10的另一侧(左侧L)上。
仅在V形发动机100或仅在变速器单元130上的变化可以通过这样的结构成为柔性的动力装置总成54。
更详细地说,变速器单元130由以下的构件构成:连接在曲轴箱104的后部的右侧上并且向后延伸的主变速器131、封闭在主变速器131的右侧上的开口的第一罩132、由主变速器131和第一罩132形成的第一变速器室133、与主变速器131后部的左侧重叠的副变速器134、由主变速器131和副变速器134形成的第二变速器室135、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从曲轴箱104的后部延伸进第一变速器室133的第一变速器轴136、沿着车身宽度方向从第一变速器室133的后部延伸进第二变速器室135的第二变速器轴137、从第二变速器室135通过副变速器134延伸至左外侧的最终输出轴138、将动力从曲轴103的左端传递给第一变速器轴136的左端的第一齿轮组139、带式连续变速传动齿轮141以及将动力从第一变速器轴136的右端传递给第二变速器轴137的右端的离心式离合器142以及将动力从第二变速器轴137的左端传递给最终输出轴138的第二齿轮组143。
至于带式连续变速传动齿轮141,可以采用一种如下所述的电动机控制方法,即,其中由未示出的伺服电动机来控制通过分档齿轮147进行的传动比的改变。
参考标号144表示一个平衡器,145表示磁阻分配头(reluctor),146表示脉冲发生器(曲轴的角度传感器),并且采用脉冲发生器来控制发动机100的点火和燃油喷射。
下面参照图13进一步进行说明,通过利用花键将变速器轴151连接在最终输出轴138的左端上、将主动链轮152连接在变速器轴151上、同时将从动链轮154连接在后轮63的轴153上并且转动在这些主动和从动链轮152、154之间的链条155,可以通过链条传动机构150将V型发动机100的动力从变速器单元130传递给后轮63。
最终输出轴138的中心C1还用作后轮摆臂62的支点C1(摆动中心C 1)。
摆臂62在从上方看时基本上为一个H型部件,它由左臂161、右臂162和连接左、右臂161、162的横向构件163构成,并且该摆臂可以在后端支撑着后轮63,从而可以使后轮转动。
这种摆臂62如此布置,从而主变速器131的右后侧和副变速器134的左后侧被保持在左、右臂161、162的前端之间。可以通过利用左枢轴164将设在左臂161的前端上的左侧受支撑部件161a支撑在副变速器134的左后侧上以及利用右枢轴165将设在右臂162的前端上的右侧受支撑部分162a支撑在主变速器131的右后侧上来安装摆臂62,从而该摆臂62可以垂直摆动。
枢轴165是螺纹连接在主变速器131上的外螺纹螺丝,从而可以将该枢轴松开。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将右侧受支撑部件162a连接在主变速器131上,即,预先通过拧紧枢轴165而将枢轴165拉进主变速器131以及在使摆臂62与枢转中心C1对准之后将枢轴装配到右侧受支撑部件162a上并且暴露出枢轴165的端部。
左臂161还用作一个传动链壳体,并且主动和从动链轮152、154以及链条155可以通过用链条罩166覆盖左臂161的左侧开口而被罩住。
从上述说明中可以看出,动力装置总成54可以在低底板车辆10的另一侧(左侧L)上设有一个在从上方看时基本上为U形的开口,该开口由曲轴箱104的后端、变速器单元130的主变速器和副变速器131、134的左侧和摆臂62的左臂161的前端封闭。
接下来将对车身骨架20和动力装置总成54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4为当从左前方看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和动力装置总成的周围时的透视图。图15为当从左后方看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动力装置总成和空气滤清器的周围时的透视图。图16为当从右前方看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动力装置总成和空气滤清器的周围时的透视图。
图17为当从右后方看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和动力装置总成的周围时的透视图。
图14至17显示出V型发动机100和变速器单元130悬挂在车身骨架20上,该车身骨架为一个菱形框架。
对于V型发动机100而言,曲轴箱104的左侧通过左侧第一、第二和第三吊板35、36、37连接在车身骨架20上,并且曲轴箱104的右侧通过右侧吊架23a和右侧第一吊板38连接在车身骨架20上。
同时,对于变速器单元130,主变速器131左侧的上侧通过左侧第三和第四吊板37、44连接在车身骨架20上,并且主变速器131右侧的上侧通过右侧第二和第三吊板39、48连接在车身骨架20上。
横向构件32、33也用作发动机的保护部件。
由于车身骨架20由菱形框架形成并且V型发动机100悬挂在该菱形框架上,所以发动机100可以成为车身骨架20的一部分。因此,不需要任何框架部件在V型发动机100下面穿过。因此,可以使V型发动机100一直下降至最大化的最小离地间隙。结果,由于V型发动机100的曲轴103也如图9所示一样地降低,所以可以大大增加在低底板73(参见图1)上方的空间。另外,低底板73布置在曲轴箱104上方,并且可以通过降低V型发动机100来相应地减小搁脚板的宽度(低底板73的宽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布局,可以进一步提高在安装设有基本上等于或大于90°的倾斜角θ1的V型发动机方面的自由度。另外,可以通过降低V型发动机100来降低该低底板车辆10的重心。
参照图9进行说明,在上框架22、22基本上线性延伸从而向后且向下倾斜至相当于V型发动机100的后汽缸组的气缸102附近之后,倾斜度被减轻并且上框架一直延伸至用于后轮62的摆臂的枢轴附近(最终输出轴138的位置)。
如上所述,上框架22、22可以沿纵向基本上线性地延伸。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上框架22、22的刚度,并且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骨架20的刚度。
如上所述,上框架22、22可以起如此作用,即,每个其前部有助于进气系统190的稳定,并且每个其后部有效地接收来自后轮63的负载。因此,可以通过小型且轻型结构来有效保持该车身骨架20的刚度。
如图15所示,可以通过弯曲在车身骨架20外侧中的左、右第一加强件24、24来提高空气滤清器56的容积,并且即使该空气滤清器56布置在前面,也可以防止空气滤清器干扰头管21和前叉51的最大转向范围(参见图2)。
如图15所示,参考标号148表示一个用于改变连续变速传动齿轮比的伺服电动机,并且该伺服电动机通过图11中所示的分档齿轮147来控制带式连续变速传动齿轮141的连续可变齿轮比。如图16所示,参考标号121表示一个用于发动机冷却水的泵(冷却水泵)。另外,图16和17显示出,利用螺栓通过在未示出的单元的连接部分中的右上部中的托架172将变速器单元130连接在曲轴箱104的右侧上,从而可以将该变速器单元拆掉。
图9显示出,曲轴箱104和变速器单元130通过左侧第三吊板37和连接部件173垂直连接在一起,并且左侧第三吊板37和连接部件173设置在当从动力装置总成54的上方看时基本上为U形的开口的侧面上。左侧第三吊板37用作一个连接部件。
更详细地说,连接部件173的前部通过两个螺栓174、174连接在曲轴箱104的左后下部上,而连接部件173的后部通过一个螺栓175连接在变速器单元130的左前下部上。
左侧第三吊板37(连接部件37)的前部通过一个螺栓178连接在曲轴箱104的左后上部上,而左侧第三吊板37的后部通过一个螺栓179连接在变速器单元130的左前上部上。
由此,可以充分确保动力装置总成54的刚度。因此,由于提高了作为车身骨架20的一部分并且由发动机100和变速器单元130构成的动力装置总成54的刚度,所以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骨架20的刚度。
另外,由于可以通过将上、下连接部件37、173设在当从动力装置总成54的上方看时基本上为U形的开口的侧面上而由上、下连接部件37、173来加强该开口,所以可以有效地确保所要求的刚度,提高在确保刚度上的自由度,并且由于连接部件37、173没有从车身伸出,所以提高了低底板车辆10的外观性能。
此外,连接部件173如此形成,即,它如图4至6中所示地保持着主支架(支架部件)176。也就是说,通过将当从前面看时基本上为弧形的主支架176的左上部连接在连接部件173的下端上并且借助支架177将主支架176的右上部连接在变速器单元130的下部上来安装主支架176,从而该主支架可以站立并且可以被罩住。
由于用于确保动力装置总成54的刚度的连接部件173也保持着主支架176,所以它可以实现另一个功能部件的功能,并且可以使该低底板车辆10具有轻型且小型的结构,其中,零件数目较小。
接下来将对进气系统190进行说明。图18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V型发动机和进气系统的周围的左视图,并且示出了空气滤清器56的横截面。图19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和车身罩的周围的后剖视图。图20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分解视图,而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的动作。
参照图9和18进行说明,包括进气连接管191、191和空气滤清器56在内的进气系统190布置在V型发动机100的上方,并且用于布置作为车辆附件的燃油箱57的空间S2设在空气滤清器56的上方。
详细地说,该进气系统190布置在V型发动机100的V型汽缸组(气缸101、102)之间,并且该进气系统指向头管21,而且燃油箱57布置在进气系统190的上方。
更为具体地说,V型发动机100设有用于将每个气缸101、102连接在空气滤清器56上的进气连接管191、191。每个进气连接管191、191设有一个节流阀192、192和一个燃油喷射阀193、193,并且设有伸入空气滤清器56的通道194、194。这些通道194、194与进气连接管191、191的每一个端部相连接,并且与在从侧面看这些通道时相对的端部布置在一起。过滤元件206布置在这些通道194、194之间。
在这些图中,参考标号149表示伺服电动机。参考标号195表示进气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在空气滤清器56中的进气温度,并且该进气温度传感器用来在通过操作来控制从燃油喷射阀193、193喷射出的量时校正进气温度。
如图18至20所示,空气滤清器56设有用来使得能够从该低底板车辆10的侧面进行检查和维修的结构。空气滤清器56具体地由以下构件构成,即,滤清器壳体201、可以拆卸以便封闭在该滤清器壳体201的下端的开口202的底板203、从底板203伸入壳体的两条通道194、194、一个可以拆卸以便封闭设在滤清器壳体201的后上部上的检查口204的检查盖205、装在滤清器壳体201内的圆柱形过滤元件206、设在滤清器壳体201的左侧或右侧上的过滤器检查口207、一个可以拆卸以便封闭过滤器检查口207的盖部件208以及一个设在该盖部件208上的基本上为L形的进气管209。
由底板203封闭的滤清器壳体201具有发动机的进气室的功能。
盖部件208可拆卸地安装在进气管209的一个端部上,它设有一个与进气管209连通的连通管211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在与连通管211连通的过滤元件206的一个端部上。由此,空气滤清器56在内部设有过滤元件206,该过滤元件206在拆卸位于空气滤清器56侧面上的盖部件208之后可以被拆卸。
覆盖空气滤清器56的中心罩75(车身罩70的一部分)设有一个检查孔75a,并且设有一个可以拆卸以便封闭检查孔75a的检查盖212。检查盖212位于与盖部件208相对的位置上。
从进气管209吸入的空气通过连通管211、过滤元件206、滤清器壳体201、通道194、194和进气连接管191、191进入图8中所示的V型发动机100的每个气缸101、102中。
为了检查和维护过滤元件206,如图21所示,首先拆下螺钉213,并且从检查孔75a的边缘将位于检查盖212的一个端部处的装配槽212a拉出。由此,从中心罩75上拆下检查盖212。
接下来,拆掉螺钉214,并且通过检查孔75a拆下盖部件208。因此,进气管209和过滤元件206也与盖部件208一起被拆掉。
为了恢复过滤元件206,只能采取与拆卸工序相反的工序。
从上面的说明中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可以从低底板车辆10的侧面对空气滤清器56进行检查和维护的结构,所以不需要从空气滤清器56的上侧进行检查和维护。因此,在空气滤清器56的上面可以充分地确保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的较大空间。
另外,由于可以通过拆卸位于空气滤清器56的侧面上的盖部件208来拆卸设在空气滤清器56内的过滤元件206并且将与盖部件208相对的检查盖212设在覆盖空气滤清器56的车身罩70上,所以通过在拆卸下检查盖212之后将盖部件208拆下,可以很容易地从空气滤清器56的侧面将过滤元件206拆下来。因此,有利于过滤元件206的检查和维护,并且提高了可操作性。
此外,如图18所示,由于过滤元件206布置在伸入空气滤清器56的多条通道194、194之间,所以当从空气滤清器56的侧面拆下该过滤元件206时,过滤元件206决不会与通道194、194发生干涉。因此,不需要加大该空气滤清器56的尺寸以防止发生干涉。因此,可以使空气滤清器56小型化,并由此提高了在将空气滤清器56装入在低底板车辆10方面的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由于用来布置车辆附件例如燃油箱57(参见图9)的空间S2设在空气滤清器的上侧,所以空间S 2得到了有效利用,可以很容易地布置该车辆附件,并且可以提高在分配负载方面的设计的自由度。例如,由于可以通过将空气滤清器56和燃油箱57布置在低底板车辆10的前面来将低底板车辆10的重心设在前面,所以可以进一步适当地分配施加在前轮52和后轮63上的负载。
如图18所示,每个进气连接管191、191其特征在于,它基本上沿着上框架22和下框架23布置。也就是说,与相当于前汽缸组的气缸101连接的进气连接管191基本上沿着下框架23布置,并且与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连接的进气连接管191基本上沿着上框架22布置。
因此,可以将每个进气连接管191、191做成基本上是线性的。通过采取每个都基本上为线性的进气连接管191、191,可以更加顺畅地将空气从每个进气连接管191、191提供给每个气缸101、102。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进气效率,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V型发动机100的输出性能。
另外,由于通过这种结构可以采用车身骨架20内部的空间有效地实现紧凑布置,所以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并且也可以提高低底板车辆10的外观性能。此外,当驾驶者骑乘该低底板车辆时,更加便于跨过车身骨架20。
如上所述,在分别与每个进气连接管191、191的侧面相对的上框架22和下框架23之间形成框架式桁架结构。因此,在车身骨架20上的沿每个进气连接管191、191的延伸方向的刚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因此,可以确保车身骨架20自身的刚度,另外,可以牢牢地保持车辆部件例如在车身骨架20内侧的进气管,并且该车身骨架20可以具有用于引导车辆部件的作用。
设在该框架式桁架结构上的三角形第二空间28是这样一个空间,即,可以将空气滤清器56的过滤元件206插入到该空间中和/或从中抽出。由于设有第二空间28,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从空气滤清器56的侧面将过滤元件206抽出。因此,便于对过滤元件206进行检查和维护,并且提高了可操作性。另外,可以使空气滤清器56小型化和轻型化。
在图19中的参考标号221、222表示元件压脚。在图20中的参考标号223、223表示用于连接通道的接头,224、224表示用于连接通道的凸缘,225...表示螺钉,而226、227表示包装。
接下来,将对V型发动机100的排气系统240进行说明。图2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动力装置总成和排气系统的周围的左视图,而图2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骨架、动力装置总成和排气系统的周围的俯视图。
同样参照图14至17进行说明,V型发动机100的排气系统240由以下构件构成:连接在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上的第一排气管241、连接在相当于前汽缸组的气缸101上的第二排气管242、用于把第一排气管241的后端和第二排气管242的后端集中在一起的排气歧管总管243以及通过延长管244连接在排气歧管总管243的后端上的消声器245。消声器245装有催化剂246(参见图22)并且布置在后轮63的右上侧上。
与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连接的第一排气管241从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向后(具体地说是向左后方)延伸,该后端向下延伸,穿过在动力装置总成54中的当从上方看时基本上为U形的开口中的空间S4,该下端向后延伸(具体地说,向右后方),在动力装置总成54下面通过,并且该后端通过排气歧管总管243与第二排气管242连接。
由于与相当于V型发动机100的后汽缸组的气缸102连接的第一排气管241在当从动力装置总成54的上方看时基本上为U形的开口中的空间S 4中通过,所以在U形开口中的空间S4可以得到有效地利用。因此,由于第一排气管241没有从车身伸出,提高了低底板车辆10的外观性能。
与相当于前汽缸组的气缸101连接的第二排气管242从相当于前汽缸组的气缸101向下延伸,该下端向右延伸,该右端沿着动力装置总成54的右下部分向后延伸,并且该后端与排气歧管总管243连接。
如图14所示,第二排气管242经过在V型发动机100前部的一侧(右侧),并且在该V型发动机100的另一侧(左侧)上且在发动机前面的曲轴箱104中设有油滤清器122和机油冷却器123。也就是说,油滤清器122和机油冷却器123设置在曲轴箱104左半部的前面上。
变速器单元130如此构成,即,如图11所示在右侧上设有进气口251,设有向着带式连续可变传动齿轮141的带轮252的风扇253,外部空气被吸入并且使该变速器单元130冷却。在冷却之后的排风被如图14至16所示地设在变速器单元130的后上侧上的排气部件254排放到大气中。
排气部件254在从侧面看时是一个垂直的倒U形管道,并且排出的风撞击在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上。其中排出的风撞击在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上的部分是这样一个部分,即,第一排气管241和第二排气管242被集中在一起,即,排气歧管总管242或附近。排气传感器255设在其中排出的风撞击在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上的部分上。也就是说,排气传感器255设在排气歧管总管243的后部上。由于排气传感器255被排出的风冷却,所以这对于保持该排气传感器255的功能和性能而言是有利的。
排气传感器255检测废气中的氧气量。可以根据检测数据对燃油喷射阀193、193(参见图18)的喷射量进行反馈控制。例如,当检测出大量的氧气时,可判断出所供应的燃油量与所供应的空气量的比例较小,并且控制燃油喷射阀193、193,从而增加喷射量。
如上所述,由于排气传感器225设在使排出的风撞击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的部分上,所以可以通过排出的风来冷却排气传感器255。由于可以降低由废气施加在排气传感器255上的热效应,所以该方法对于保持排气传感器255的功能和性能而言是有利的。例如,可以通过排气传感器255总是令人满意地对燃油喷射阀193、193(参见图18)进行喷射控制。
下面将集中对上述排气系统240进行说明。
由于动力装置总成54被做成在从上方看时基本上为U形,所以与相当于V型发动机100的后汽缸组的气缸102连接的第一排气管241从气缸102向后延伸,该后端向下延伸并且在当从上方看时基本上为U形的开口中的空间S4中穿过,该下端向后延伸,并且后端可以与连接在相当于V型发动机100的前汽缸组的气缸101上的第二排气管242连接。
如上所述,通过使与相当于后汽缸组的气缸102连接的第一排气管241在动力装置总成54上面穿过并且还使第一排气管在当从上方看时基本上为U形的开口中的空间S4中向下延伸,可有效地利用空间S 4,并且可以使第一排气管241与连接在相当于前汽缸组的气缸101上的第二排气管242连接。因此,可以有效地布置用于纵向V型发动机的多个排气管。
另外,由于来自设置在变速箱单元130的后部上的排气部件254的排出的风撞击在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上,所以可以通过排出的风将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以及在这些管道中的废气控制在所要求的温度上。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在冷却变速器单元130之后由排出的风来冷却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和废气,从而使这两者同时冷却,不需要设置独立的冷却装置,并且可以使该低底板车辆10小型化。
另外,来自排气部件254的排出的风撞击在一个使第一排气管241和第二排气管242集中在一起的部分附近,使在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中的废气一起被冷却,所以可以控制温度,并且该方法是有效的。
此外,如图14所示,第二排气管242在V型发动机100前部的一侧上经过,但是,在该V型发动机100前部的另一侧上的曲轴箱104中没有通过第一和第二排气管241、242。由于作为用于润滑和冷却发动机油的功能部件的油滤清器122和机油冷却器123可以设在位于V型发动机100前部的另一侧上的曲轴箱104中,有效地利用了其中没有通过排气管241、242的空间,所以可以使该低底板车辆10小型化。
接着,将对用于后轮的后减震器61的布置进行说明。
图2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的示意图,并且示出了其纵向长度与座位58的纵向长度基本上相似的储物箱59设在座位58下面,而且用于后轮的后减震器61设置在储物箱59下面。参照图13,可以知道,后减震器61基本上设置在车身的中央(在车身宽度的中心)。
图2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储物箱和用于后轮的后减震器的周围的左视图,并且图26为沿着图25中的线26-26得到的剖视图。
用于后轮的后减震器61沿着上框架22的后部布置。具体地说,通过将后减震器61的一个端部连接在用于上框架22的减震器34的托架上并且将该后减震器61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在用于摆臂62的减震器167的托架上,将该后减震器61布置在上框架22上,并且与上框架22基本上平行。
储物箱59在底部59a处设有一个用于后减震器61的检查盖261。该后减震器61设有用于调节减振特性的调节部件61a。储物箱59的底部59a位于调节部件61a上面。
当调节后减震器61时,拆下检查盖261,该检查盖通过弹性配合可拆卸地安装在底部59a上,从底部59a的检查孔59b插入工具262,并且只需调节调节部件61a。调节工作比较简单。
下面将集中对安装后减震器61的结构进行说明。
由于后轮的后减震器61设置在储物箱59下面,所以即使该储物箱59纵向延伸,该储物箱也不会干扰基本上位于车身中央上的后轮的后减震器61。因此,可以将纵向长度与座位58的纵向长度基本上类似的储物箱59设置在座位58下面。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储物箱59的纵向长度并加大壳体空间来确保用于容纳具有大直径的长物品的容纳空间。
另外,由于用于后轮的后减震器61的检查孔261设在储物箱59的底部处,可将检查盖261拆下,并且对后减震器61进行检查和维护。由于可以不用拆卸储物箱59和车身罩70(参见图1)就能很容易地检查和维护后减震器,提高了可操作性。
另外,由于用于后轮的后减震器61沿着菱形框架20的上框架22的后部设置,可以通过具有较大刚性的上框架22充分地确保用于后轮的后减震器61的刚性,并且可以获得小尺寸的悬挂结构。
图27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储物箱的一个变化实施例,并且对应于图25中所示的实施方案。在该变化实施例中的储物箱59其特征在于,设在底部59a上的检查盖263具有铰接结构,其中通过铰链264来打开或关闭盖子。其它结构与在图24至26中所示的相同,所以使用了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接着,将参照图28至37,对用于循环在发动机100中循环的液体例如冷却水的系统270进行说明。
图28为一示意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在发动机中循环的液体循环流动的系统,并且用于使液体循环系统270由以下部件构成:用于使冷却发动机100自身的冷却水循环流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以及用于使冷却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器123的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机油冷却器冷却水循环系统191。
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由以下部件构成:用于从发动机的散热器55将冷却水送到冷却水泵121的发送管线272、用于使来自水冷式发动机100的恒温阀273的冷却水返回至发动机的散热器55的回流管线274以及从备用箱275到发动机的散热器55的备用管线276。
冷却水在从发动机的散热器55经发送管线272、冷却水泵121、水冷式发动机100的前气缸101和后气缸102的每个水冷式水套(未示出)、恒温阀273以及回流管线274到发动机的散热器55的路径中循环流动。
发送管线272是一个液体管道,它由其一端连接在发动机的散热器55的第二排出口55a上的发送管道281和从发送管道281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水泵121的入口121a上的发送软管282构成。
回流管线274为由其一端连接在发动机的散热器55的回流端口55b上的回流管道283和从回流管道283的另一端连接在恒温阀273的出口273a上的回流软管284构成的液体管道。
参考标号277、278、279表示回流软管。回流软管277、278为用于使冷却水从前、后气缸101、102的每个水冷式水套(未示出)回流至恒温阀273的软管。回流软管279是用于在冷却水的温度固定或下降并且恒温阀273关闭时使来自恒温阀273的冷却水回流至冷却水泵121的软管。
机油冷却器冷却水循环系统291由从用于将冷却水发送给机油冷却器123的发送管线272的发送管道281分支出来的发送管线293和用于使来自机油冷却器123的冷却水回流至冷却水泵121的回流管线294构成。
冷却水从发动机的散热器55通过发送管线272、发送管线293、机油冷却器123、回流管线294、冷却水泵121、水冷式发动机100的前气缸101和后气缸102的每个水冷式水套(未示出)、恒温阀273和回流管线274循环流动至发动机的散热器55。
发送管线293为一发送软管。回流管线294为在发动机100中的冷却水通道。
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的发送管道281和回流管道283在相应的外侧表面上设有冷却翼片285、286。
在前罩71(参见图2)和发动机的散热器55之间设有管道311。下面将对管道311的详细结构以及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的发送和回流管道281、283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29A和29B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前罩和散热器的周围的结构(No.1),并且显示出前罩71和管道311的第一实施方案。
图29A为表示前罩71的主视图,并且示出了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的左、右两个入口71a、71a形成在位于任何前罩71的前部外面的前照灯83下面。图29B为一分解视图,显示出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用于将从入口71a、71a吸入的外界空气引向散热器55的管道311通过螺钉312,...连接在散热器55上的结构。管道311的入口311a、311a与前罩71的入口71a、71a重合。如上所述,前罩71设有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的入口71a、71a(311a、311a)。
图30A和30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前罩和散热器的周围的结构(No.2),并且显示出前罩71和管道311的第二实施方案。
图30A示出了从前面看到的前罩71的结构,并且显示出第二实施方案中的管道313的入口313a布置在位于前罩71前部外面的前照灯83下面的开口71b中。图30B为一分解视图,示出了这样一种结构,即,用于将从具有较大宽度的入口313a吸入的外界空气导向至散热器55的管道313通过螺钉312,...连接在散热器55上。如上所述,前罩71设有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的入口311a。
图31A和3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前罩和散热器的周围的结构(No.3),并且显示出前罩71和管道311的第三实施方案。
图31A为显示出前罩71的主视图,并且显示出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的左、右两个入口71a、71a形成在前照灯83的左、右侧上。图31B为一分解视图,显示出这样一种结构,即,第三实施方案中用于将通过入口71a、71a吸入的外界空气引导至散热器55的管道314通过螺钉312,...连接在散热器55上。管道314的入口314a、314a与前罩71的入口71a、71a重合。如上所述,前罩71设有用于吸入外界空气的入口71a、71a(314a、314a)。
图32A和3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前罩和散热器的周围的结构(No.4),并且显示出该前罩71和管道311的第四实施方案。
图32A示出了从前面看到的前罩71的结构,并且示出了在前罩71外面的开口71b设在前照灯83下面,并且用于吸入外界空气的左、右两个入口71a、71a形成在开口71b的左、右上角部处。图32B为一分解视图,显示出这样一种结构,即,通过螺钉312、...将第四实施方案中用于将从入口71a、71a吸入的外界空气导向散热器55的管道315连接在散热器55上。管道315的入口315a、315a与前罩71的入口71a、71a重合。如上所述,前罩71设有用于吸入外界空气的入口71a、71a(315a,315a)。
图33为一管路图(No.1),其中从右侧观看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支撑件以及发送和回流管,图34为一管路图(No.2),其中从左侧观看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支撑件以及发送和回流管道,并且图35为表示从根据本发明的前叉和支撑件的前面看到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
支撑件320由以下部件构成:通过螺栓连接在头管21上的左、右第一支撑件321、321、从这些第一支撑件321、321向前延伸并且支撑着前罩71的左、右第二支撑件322、322、从这些第一支撑件321、321向前延伸并且支撑着散热器55的左、右第三支撑件323、323以及从这些第三支撑件323、323向后延伸并且通过支撑板324、324用螺栓连接在车身骨架20的下框架23上的左、右第四支撑件281、283。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右侧第四支撑件281由如图33中所示的管子形成,该管子用作发送管道281,左侧第四支撑件283由如图34中所示的管子形成,并且该管子用作回流管道283。
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的发送管道281和回流管道283为在前叉51的左、右侧上单独通过的管子,并且冷却翼片285、286沿着这些管道281、283的外侧表面设置。这些冷却翼片285、286为垂直取向的板件,通过焊接和其它方法固定,并且它们紧密地装配在管道281、283的外侧表面上,并且除了钢管之外,还可以采用导热性出色的材料(例如,铝合金)。
在驾驶该低底板车辆10时从前罩71的入口71a吸入内部的风在从入口311a到散热器55的路径中通过管道311流动,使冷却水冷却,并且在风进一步向后流动并且使管道281和283及冷却翼片285、286冷却之后流进车身后面。由此,在管道281、283中流动的冷却水可以由外界空气冷却。
图36为一管路图,其中从右侧观看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支撑件以及发送和回流管道(在一个变化实施例中),图37为表示从前面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前叉和支撑件(在一个变化实施例中)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在一个变化实施例中的支撑件320其特征在于,两个第四支撑件281、283,即,发送管道281和回流管道283在前叉51的一侧上集中通过,并且冷却翼片287沿着发送和回流管道281、283的外侧表面设置。其它结构类似于图33至35中所示的结构,采用了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图36中,用于冷却发送和回流管道281、283的冷却翼片287为一体式的,但是,也可以独立地设置用于冷却发送管道281的冷却翼片和用于冷却回流管道283的冷却翼片。
在该变化实施例中,在位于支撑件320外面的前叉51的另一侧上的结构是一种采用如图2所示的管子和杆件的普通支撑件结构。
下面将对循环系统270、支撑件320、前罩71和管道311进行集中说明。
通过用管子至少形成用于支撑前罩71的支撑件320的一部分281、283,并且将这些管子用作液体管道的一部分(发送和回流管道281、283),从而可以使在发动机100中循环流动的液体例如冷却水在这些管子中流动。因为由于支撑件320用作液体管道的一部分而可以减少管道部分,所以可以降低管道成本。另外,支撑件320和液体管道在前罩71中的集中度在数量上减少,其中支撑件320用作一部分液体管道,并且可以使前罩变轻。因此,提高了在前罩71周围的设计的自由度,使该低底板车辆10(摩托车10)小型化和轻型化,并且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例如,在发动机100布置在车身骨架20中并且散热器55布置在头管21前面的情况中,用于连接发动机100和散热器55的管道(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在头管21附近穿过。在头管21的附近,用于通过车身骨架20支撑覆盖头管21的前部周围的前罩71的支撑件320也穿过。这种支撑件320可以用作液体管道的一部分。
另外,由于可以将外界空气吸入内部并且可以使外界空气围绕着管道281、283流动的入口71a(311a)设在前罩71上,可以通过外界空气来冷却在这些管道281、283中流动的液体。由于流经这些管道281、283的液体被冷却,所以提高了冷却效果。例如,在用于冷却发动机100的水循环流动并且被散热器55冷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由这些管道281、283所产生的冷却效果来减小散热器55的冷却功率。因此,可以使散热器55小型化。
另外,由于冷却翼片285、286、287设置在管道281、283的外侧表面上,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由外界空气来冷却在这些管道281、283中流动的液体的冷却效率。另外,这些冷却翼片285、286、287也可以用作用来加强管道281、283的部件。
接下来将参照图38至40,对液体循环系统270的一个变化实施例进行说明。将相同的参考标号分配给与图28至37中所示结构类似的结构,并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38为一示意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循环至发动机的液体循环系统(在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并且在该变化实施例中的循环系统270A的特征在于,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和机油冷却器冷却水循环系统291A被完全地或基本上分开。
具体地说,液体循环系统270A由用于使冷却发动机100本身的冷却水循环流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和用于使冷却例如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器123的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机油冷却器冷却水循环系统291A构成。
该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与图28中所示的循环系统271相同。
该机油冷却器冷却水循环系统291A由用于从机油冷却器的散热器292A将冷却水发送给机油冷却器123的发送管线293A、用于使冷却水从机油冷却器123回流至冷却水泵121的回流管线294以及用于使冷却水从恒温阀273A返回至机油冷却器的散热器292A的回流管线295A构成。
在该变化实施例中的恒温阀273A设有两个冷却水的出口(出口273a,273b)。
冷却水在一条如下所述的路径中循环流动,即该路径从机油冷却器的散热器292A经过发送管线293A、机油冷却器123、回流管线294、冷却水泵121、水冷式发动机100的前气缸101和后气缸102的每个水冷式水套(未示出)、恒温阀273A和回流管线295A到机油冷却器的散热器292A。
发送管线293A为由其一端与机油冷却器的散热器292A的发送端口292a连接的发送管301和从发送管301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油冷却器123的入口123a上的发送软管302构成的液体管道。
回流管线295A为由其一端与机油冷却器的散热器292A的回流端口292b连接的回流管303和从回流管303的另一端连接在恒温阀273A的出口273b上的回流软管304构成的液体管道。
该机油冷却器冷却水循环系统291A的发送管301和回流管303在相应的外侧表面上设有冷却翼片305、306。
在前罩71(参见图2)和每个散热器55、292A之间设有管道311。
下面将参照图39和40对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的发送和回流管道281、283以及机油冷却器冷却水循环系统291A的发送和回流管301、303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39中,示出了通过结合图38中所示的冷却翼片285、305而获得的冷却翼片307,并且在图40中示出了通过类似地结合冷却翼片286、306而获得的冷却翼片308。但是,这些冷却翼片285、286、305、306也可以单独设置。
图39为一管路图(No.1),显示出从右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支撑件以及发送和回流管道(在一个变化实施例中),图40为一管路图(No.2),显示出从左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支撑件以及发送和回流管道(在该变化实施例中)。
在该变化实施例中的支撑件320的特征在于,它具有在下面(1)和(2)中所描述的结构。
(1)如图39所示,该支撑件具有这样的结构,即,两个第四支撑件281、301,即,发送管道281、301在前叉51的一侧上集中通过,并且冷却翼片307沿着发送管道281、301的外侧表面设置。
(2)如图40所示,该支撑件具有这样的结构,即,两个第四支撑件283、303,即,回流管道283、303在前叉51的另一侧上集中通过,并且冷却翼片308沿着回流管道283、303的外侧表面设置。
在该实施方案中,一个结构由冷却水泵121和恒温阀273A共享,但是设有单独的结构,并且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和机油冷却器冷却水循环系统291A也可以完全地并且独立地分开。
如上所述,通过将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271和机油冷却器冷却水循环系统291A完全分开,便于优化每个冷却水循环系统271、291A的温度。
至于液体循环系统270、270A,可以将该结构应用在水冷式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器上。
接下来,将参照图41至44对滤清器外壳201即图18中所示空气滤清器56的发动机201的进气室的一个变化实施例进行说明。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图1至24中所示的每个结构类似的结构,并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41为表示其中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室(第一变化实施例)的低底板车辆的左视图。图4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的进气室(第一变化实施例)的俯视图,而图4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的进气室(第一变化实施例)的主视图。
在第一变化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的进气室331由一对布置在前轮52的左、右两侧上的左、右第一进气室332、332构成。详细地说,左、右第一进气室332、332布置在前轮52的左、右两侧上并位于前轮52的后上侧,而且布置在于前罩71外面的左、右侧上向后且向下延伸的罩延长部分333、333的内部。因此,第一进气室332、332为在从侧面看时沿着罩延长部分333、333向后且向下延伸的细长部件,并且设有从前上端向前延伸的进气管334、334。
另外,第一进气室332、332的向后且向下倾斜的顶面332a、332a被做成基本上为平面,从而第一进气室也用作放置驾驶者的脚的搁脚板的一部分。该第一进气室332、332只需被布置成使顶面332a、332a从左、右低底板73、73的前端延伸出以便向前且向上地放置驾驶者的脚。由此,驾驶者可以随意地将其脚放置在低底板73、73以及在顶面332a、332a上。
第一变化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下游侧上与第一进气室332、332连接的第二进气室335被布置在第一进气室332、332的上方并且位于车身宽度的中心(在车身的中心)CL中,而且发动机的附件例如燃油箱57(参见图41)被布置在第二进气室335上方。
因此,在第一变化实施例中的进气系统190中,在下游侧上的第二进气室335在上游侧上通过在从前面看时基本上为倒Y形的腔室连接管336与第一进气室332、332连接,并且另外,该V型发动机100的每个气缸101、102通过进气连接管191、191与第二进气室335连接。
图44为一左视图,示出了其中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的进气室(第二变化实施例)的低底板车辆。
在该第二变化实施例中的进气系统190中,通过加大布置在前轮52的左、右两侧上的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332、332的尺寸并且变细布置在第一进气室332、332上的第二进气室335,确保了总容积。使第二进气室335的大小减少,其中该第二进气室335被变细。因此,由于可以在第二进气室335上方设置更大的空间,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布置具有大容积的发动机附件例如燃油箱57。
下面将对上述进气系统190作集中说明。
由于在低底板车辆10中在前轮52的侧面上迄今为止没有使用的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得到了有效利用并且布置了用于发动机的进气室331,所以可以充分地确保用于布置具有大容积的进气室331的空间。由于可以提高进气室331的容积,所以可以充分发挥发动机100的性能。因此,可以将该低底板车辆10做成一种具有更好的驾驶舒适性和更高的驾驶性能的车辆。另外,由于可以采用具有大容积的进气室,所以可以降低由进气室331中的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噪音。
另外,由于可以确保用于布置进气室331的大空间,所以提高了在设计进气系统190方面的自由度。此外,可以通过将发动机的进气室331布置在前轮52的侧面上来降低该低底板车辆10的重心。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该低底板车辆10的控制性能。
另外,由于发动机的进气室331由一对布置在前轮52的左、右两侧上的左、右第一进气室332、332形成,所以可以将一对具有大容积的左、右第一进气室332、332布置在位于前轮52的左、右两侧上的空间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发动机进气室331的总容积。
另外,由于在具有大容积的左、右第一进气室332、332的上方还布置有在下游侧上与第一进气室332、332连接的第二进气室335,所以可以大大增加发动机进气室331的总容积。
迄今为止,由于进气室往往布置在位于V型发动机100上方的空间中,所以在将另一个部件布置在这个空间时就存在限制。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100为一种在车身的中心设有V型布置的气缸的V型发动机。可以通过将发动机进气室331布置在前轮52的侧面上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由于在V型发动机100上方形成空间,所以可以将发动机的附件例如燃油箱57布置在该空间中。
此外,由于在前轮52的左、右两侧上布置有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332、332,所以可以将第二进气室335布置在较低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将发动机附件例如燃油箱57布置在下第二进气室335的上方。
另外,可以通过使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332、332也用作搁脚板的一部分来减少搁脚板的零件数量。因此,可以减轻该低底板车辆10的重量,并且可以降低成本。另外,在左、右进气室332、332中的空气振动可以利用这些腔室332、332的每个壁通过脚在驾驶、将脚放在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332、332上时直接感觉到。如上所述,可以感觉到动力系统的振动,降低由在第一和第二进气室331、335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噪音。
接下来,将参照图45对低底板73和发动机100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45A和45B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在低底板周围的结构,图45A为表示左低底板73的周围的透视图,而图45B为沿着图45A中的b-b线看到的剖视图,也就是说,表示从左侧看到的左低底板73的周围的剖视图。
这些附图显示出,在其中将发动机100布置在低底板73下面的低底板车辆10例如小型摩托车或三轮车辆中,通过切掉低底板73的一部分(73a)并且使发动机100的一部分与切掉部分73a相对,使发动机100的相对部分也用作放置驾驶者的脚的搁脚板。
与发动机100的切掉部分73a相对的部分指的是用于覆盖附属于该发动机100的交流发电机116(参见图11)的罩盖118,也就是说,例如左侧罩118。左侧罩118的顶面118a为平面118a,检查口118b设在该平面118a上,并且由可拆卸的盖子341封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左侧罩118的平面118a具有沿着低底板73的地板面(顶面)73b基本上水平的表面,并且被设定在与低底板73基本上相同的水平面上。
由于低底板73的一部分被切掉(73a)并且发动机100的一部分(即左侧罩118的上侧)与该切掉部分73a相对,所以在低底板73下面不需要形成位于低底板和发动机100之间的间隙。可以降低该低底板73。另外,由于与低底板73的切掉部分73a相对的发动机100的一部分也作为放置驾驶者的脚的搁脚板,所以可以充分地确保用于放脚的区域。结果,在驾驶者的脚下面形成空间。因此,可以进一步减轻驾驶者的疲劳。另外,不仅是驾驶者的搁脚板而且还有通过使该搁脚板向后延伸而获得的乘客的搁脚板可以设在该低底板73上。
另外,可以通过轻型且简单的结构来降低该低底板73。此外,虽然降低了该低底板73,但是也提高了发动机100,由此可以提高对发动机100进行检查和维护的可操作性。
此外,由于与切掉部分73a相对的发动机100的一部分为处于与低底板73基本上相同的水平面上的平面,所以与切掉部分73a相对的发动机100的一部分也可以更有效地用作在低底板73上的搁脚板的一部分。驾驶者可以将其脚放在低底板73上以及放在与切掉部分73a相对的发动机100上,并且其腿部可以自由地伸展。因此,可以进一步减轻驾驶者的疲劳。
此外,由于发动机100的一部分由覆盖附属于该发动机100的AC发电机116的左侧罩118形成,所以可以通过拆除左侧罩118的一部分而很容易地对该交流发电机116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由于检查口118b设在左侧罩118的顶面118a上,并且该检查口118b由可拆卸的盖子341封闭,所以可以通过打开盖子341更容易地从检查口118b对AC发电机116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由于通过将地垫343布置成至少覆盖切掉部分73a而使切掉部分73a在低底板73的地板面(顶面)73b上由地垫343覆盖,所以可以提高与切掉部分73a相对的发动机的一部分(即,左侧罩118的上侧)的防尘效果,并且可以改善该低底板车辆10的外观性能。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该低底板车辆10不限于小型摩托车,也可以是另一种摩托车、三轮车辆和四轮车。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产生以下效果。
在权利要求1中,由于发动机的进气室被布置成能够有效地利用在该低底板车辆中在前轮侧面上迄今未使用的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空间,所以可以有效确保用于布置具有大容积的进气室的空间。由于可以增大进气室的容积,所以可以有效发挥发动机的性能。因此,可以将低底板车辆做成这样一种车辆,即,该车辆给予驾驶者更好的驾驶舒适性以及更高的驾驶性能。另外,由于可以采用大容积的进气室,所以可以降低由进气室中的空气振动而引起的噪音。
另外,由于可以确保用于布置进气室的大空间,所以提高了在设计进气系统方面的自由度。此外,可以通过将用于发动机的进气室布置在前轮的侧面上来降低该低底板车辆的重心。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低底板车辆的驾驶稳定性。
在权利要求2中,由于发动机的进气室由一对布置在前轮的左、右两侧上的左、右第一进气室形成,所以可以将一对具有大容积的左、右进气室布置在位于前轮的左、右两侧上的空间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进气室的总容积。
另外,由于在具有大容积的左、右第一进气室上方还布置在下游侧上与第一进气室连接的第二进气室,所以可以大大增加发动机进气室的总容积。
权利要求3的特征在于,发动机为设有布置成V形并且布置在车身中央的气缸的V型发动机。
以往进气室常常布置在位于V型发动机上方的空间中,所以在将另一个零件布置在这个空间中时存在限制。
同时,权利要求3可以通过将发动机的进气室布置在前轮侧面上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由于在位于V型发动机上方的空间中形成空间,可以将发动机的附件例如燃油箱布置在该空间中。
权利要求4的特征在于,发动机的附件例如燃油箱布置在第二进气室上方。由于在前轮的左、右两侧上布置有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所以可以将第二进气室布置在较低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将发动机的附件例如燃油箱布置在下第二进气室上面。
在权利要求5中,可以通过使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也作为搁脚板的一部分而减少搁脚板的零件数量。因此,可以减轻低底板车辆的重量,并且可以降低成本。另外,在驾驶时通过把脚放在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上,可以利用腔室壁用脚来直接感觉到在左、右第一进气室中的空气振动。可以感到动力系统的振动,降低如上所述地由第一和第二进气室中的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噪音。

Claims (8)

1.一种低底板车辆(10)的进气室安装结构,其中发动机(100)的进气室(331)安装在该低底板车辆(10)中,其特征为:
发动机(100)的进气室(331)布置在前轮(52)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底板车辆(10)的进气室安装结构,其特征为:
所述发动机(100)的进气室(331)是一对布置在前轮(52)的左、右两侧上的左、右第一进气室(332);并且
在这些第一进气室(332)上方布置有在下游侧上与所述第一进气室(332)连接的第二进气室(33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底板车辆(10)的进气室安装结构,其特征为:
所述发动机(100)为一种V型发动机,它设有成V形布置并且布置在车身中央的气缸(101,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底板车辆(10)的进气室安装结构,其特征为:
在所述第二进气室(335)的上方布置用于发动机(100)的附件例如燃油箱(5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底板车辆(10)的进气室安装结构,其特征为:
在所述第二进气室(335)的上方布置用于发动机(100)的附件例如燃油箱(5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底板车辆(10)的进气室安装结构,其特征为:
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332)用作给驾驶者搁脚的搁脚板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底板车辆(10)的进气室安装结构,其特征为:
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332)用作给驾驶者搁脚的搁脚板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底板车辆(10)的进气室安装结构,其特征为:
一对左、右第一进气室(332)用作给驾驶者搁脚的搁脚板的一部分。
CNB200410028601XA 2003-03-19 2004-03-09 低底板车辆的进气室安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17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75399A JP4316266B2 (ja) 2003-03-19 2003-03-19 低床式車両の吸気チャンバ搭載構造
JP075399/2003 2003-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2081A CN1532081A (zh) 2004-09-29
CN100551771C true CN100551771C (zh) 2009-10-21

Family

ID=32821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2860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1771C (zh) 2003-03-19 2004-03-09 低底板车辆的进气室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459974B1 (zh)
JP (1) JP4316266B2 (zh)
CN (1) CN100551771C (zh)
DE (1) DE602004023554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93954A1 (ja) * 2014-06-16 2015-12-2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ダク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15424A (ja) 1984-04-11 1985-10-2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JP2632545B2 (ja) * 1988-05-17 1997-07-2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等のラジエータ冷却装置
JPH01297384A (ja) * 1988-05-25 1989-11-30 Suzuki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H0565086A (ja) * 1991-09-06 1993-03-19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H0669797B2 (ja) * 1992-06-29 1994-09-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4033526B2 (ja) * 1997-09-30 2008-0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フロアを有する自動二輪車
JPH11303699A (ja) * 1998-04-23 1999-11-02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配設構造
JP3870624B2 (ja) 1999-09-27 2007-01-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02019679A (ja) 2000-07-05 2002-01-23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二次空気供給装置
US6695088B2 (en) * 2001-06-28 2004-02-2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motorcy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2081A (zh) 2004-09-29
EP1459974B1 (en) 2009-10-14
JP4316266B2 (ja) 2009-08-19
EP1459974A3 (en) 2007-05-09
EP1459974A2 (en) 2004-09-22
JP2004284384A (ja) 2004-10-14
DE602004023554D1 (de) 200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2814B (en) Engine mounting structure of low floor type vehicle
TWI232815B (en) Exhaust pipe structure of low floor type vehicle
TWI254686B (en) Rear cushio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low-chassis vehicle
KR100533654B1 (ko) 저바닥식 차량의 에어클리너 및 엔진의 흡기 구조
US20020023795A1 (en) Motorcycle
EP0952076B1 (en) Scooter type vehicle
CN100384683C (zh) 低底板车辆
JP4141529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CN100551771C (zh) 低底板车辆的进气室安装结构
JP4229366B2 (ja) 低床式車両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4223842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180944B2 (ja) 低床式車両
JP4197198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部構造
JP4236160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180945B2 (ja) 低床式車両
JP404309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支持構造
JP4847508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4142081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4197355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4142082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5283734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5020217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4811956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7290709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008190535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Termination date: 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