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0869C - 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0869C
CN100550869C CNB031158501A CN03115850A CN100550869C CN 100550869 C CN100550869 C CN 100550869C CN B031158501 A CNB031158501 A CN B031158501A CN 03115850 A CN03115850 A CN 03115850A CN 100550869 C CN100550869 C CN 1005508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output
inputs
phase
fl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158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1292A (zh
Inventor
邓春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B031158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0869C/zh
Publication of CN1531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1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08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08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涉及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的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包括连零检出模块、破坏点形成模块和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连零检出模块检测数据流的连“0”情况,输出数据流信号shift_out和连零信号all-zero,破坏点形成模块与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相连,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接收数据流信号shift_out,完成正负双轨输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代节选择模块,取代节选择模块根据数据流信号shift_out和连零信号all-zero的值生成控制信号odd-b,送至连零检出模块,以决定是否在移位寄存器中插入“1”,本发明逻辑明了,电路简洁,能够解决国际化多制式系统的基带传输信号的编码问题,可以降低有关集成电路芯片、通讯系统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和准同步数字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带传输编码的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通信的许多场合,基带信号不需要调制而可以在某些信道中传送。基带传输是数字通信系统中最基本的传输方式,基带传输系统是数字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波形变换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和取样判决器等5个部分。为了使数字信号适合于信道的传输,一般要经过码型变换器进行码型变换,将二进制的脉冲序列变为双极性码,再送到基带传输信道进行传输。接收端将信号送入匹配滤波器,再经过均衡器,校正波形失真和码间干扰,在取样定时时钟作用下进行判决以恢复基带数字信号。
为适应信道的传输特性及接收端恢复数字信号的需要,基带传输信号应该满足几个基本要求:
1)信号的编码应该使所用的速率尽量低,有利于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2)带数字信号应具有少的直流分量、甚低频及高频分量;
3)带信号中具有足够大的供提取码元同步用的信号分量,以便利于提取时钟信号;
4)传输的码型基本不受信号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序列中“0”、“1”的出现概率基本上符合随机特性;
5)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自检能力。
根据以上要求,目前常用的基带传输码型主要有AMI(传号交替反转码)、HDB3(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B8ZS(八连零取代码)等。AMI码的编码规则是:将单极性脉冲序列中相邻的“1”码(即传号)变为极性交替的正、负脉冲。HDB3码是一种AMI码的改进型,又称四连零取代码,它克服了传输波形中出现的长连“0”的情况。HDB3码的编码规则为:a、当二进制代码序列中连“0”的个数不大于3时,编码规律与AMI码相同;b、当序列中出现四个以上连“0”时,每四个连“0”用“000V”或“B00V”代替,其中B表示与前一个“1”遵守正、负脉冲交替的规则,V表示与前一个相邻的“1”同极性,即破坏正负交替的规则,称“V”为破坏脉冲,c、至于什么情况下用“000V”还是“B00V”,他们必须遵循两个V破坏点之间极性交替的原则,这样才不至于在编码脉冲序列中引入直流分量。B8ZS码与HDB3码的编码规则类似,只是区别在于:a、序列中连“0”数不大于7时,编码规律与AMI码相同,当连“0”数大于等于8个时,每8个连“0”用取代节“000VB0VB”替代。AMI和HDB3码主要用在欧洲制式的数字系统中,而AMI和B8ZS码普遍用于北美制式的系统中。
具体编码举例如下:
二进制码0100 1100 0010 0000 0001
AMI:0+100 -1+100 00-10 0000 000+1
HDB3:①0+100 -1+1-B0 0-V+10 00+V-B 00-V+1
②0+100 -1+100 0+V-10 00-V+B 00+V-1
B8ZS:0+100 -1+100 00-10 00-V+B 0+V-B+1
在HDB3编码中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前面一个破坏点V脉冲为正脉冲且到破坏点之间有偶数个“1”的情况,第二种是前面一个破坏点V脉冲为负脉冲且到破坏点之间有奇数个“1”的情况。
湖南大学出版社的《数字通信原理》等有关文献介绍了一种比较流行的HDB3编码电路,如图1所示现有的HDB3编码电路中,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四连“0”检测、破坏节形成、补奇变“1”电路、双极性变换电路。由反相器M01、二输入与非门M02、四输入与非门M03、D型触发器S01、D型触发器S02、D型触发器S03组成4全‘0’检测电路,当数据流D输入连续4个‘0’时,反相器M01、D型触发器S01、D型触发器S02、D型触发器S03全输出‘1’,四输入与非门M03输出低电平有效的‘V’脉冲,此脉冲同时送往二输入与非门M02、反相器M04、D型触发器S04的输入端,以进一步完成插入‘1’、补奇变、破坏点形成的目的。反相器M04、二输入与非门M05、二输入与非门M06、T型触发器S06统计数据流中的‘1’个数的奇偶性,也就是每收到一个比特为1时T型触发器S06反转,为0时保持,四输入与非门M03输出的V信号为低有效且T型触发器S06当前值为0(偶数个‘1’)时,D型触发器S05就输入了一个‘1’,即‘B’比特,否则输入一个‘0’,这就是选择‘000V’或‘B00V’,以保证取代节置换之后两个‘V’之间的‘1’的个数为奇数,相邻两个‘V’反相。二输入与非门M02、四输入与非门M03、D型触发器S04、二输入与非门M08组成破坏点形成电路,使极性反转计数器T型触发器S07多反转一次,使编码后数据流中实现出现同极性的‘V’信号。D型触发器S05、T型触发器S07、三输入与门M09、三输入与门M010组成单/双变换电路,将单极性的NRZ码变成传号‘1’交替反转的双极性码(V信号与前一个传号同相)。数据流经由D端口输入,最后从三输入与门M09、三输入与门M010分别输出双极性HDB3正负轨数据。
该编码电路的缺点是仅能够实现HDB3编码,在需要满足B8ZS、HDB3、AMI三种编码方式的系统中,必须另外增加一套电路,这样显得电路比较重复累赘,不能很好地利用原有的电路资源,增大了芯片或电路板的面积,对于降低整体成本不利,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中讲究节省面积,提高内部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几十个数据通道结构相同的芯片中,相同部分的电路更要求尽量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编码转换不兼容、电路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包括连零检出模块、破坏点形成模块和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连零检出模块检测数据流的连“0”情况,输出数据流信号shift_out和连零信号all-zero,破坏点形成模块与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相连,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接收数据流信号shift_out,完成正负双轨输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代节选择模块4,取代节选择模块4根据数据流信号shift_out和连零信号all-zero的值生成控制信号odd-b,送至连零检出模块,以决定是否在移位寄存器中插入“1”;
所述的破坏点形成模块根据连零信号all-zero是否有效产生相应的计数控制信号,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根据计数控制信号输出数据;
所述的连零检出模块、破坏点形成模块和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均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0、Code1;
所述的连零检出模块包括由D型触发器S1、D型触发器S2、D型触发器S3、D型触发器S4、D型触发器S5、D型触发器S6和D型触发器S7组成的7位的带反馈环路的移位寄存器;该连零检出模块中:反相器U1输出端与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一正相输入端相连;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输出端与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正相输入端相连并输出8零信号eight_zero;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输出端与二输入与非门U5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与非门U5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1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1输出端与反相器U6输入端相连;反相器U6输出端与二输入与非门U7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与非门U7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2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2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3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3输出端与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一输入端相连;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输出端与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一正相输入端相连并输出4零信号four_zero;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输出端与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一反相输入端相连;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4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4输出端与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5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5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6输入端相连;三输入与或门U13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7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7输出端与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一正相输入端、反相器U12输入端相连;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其它两个正相输入端分别与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输出端、反相器U6输出端相连;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反相输入端与D型触发器S2输出端相连;反相器U3输出端与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一反相输入端、及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反相输入端相连;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另一反相输入端与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另一正相输入端相连并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0;二输入与非门U5的另一输入端与反相器U1输出端相连;二输入与非门U7的另一输入端与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输出端、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正相输入端、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的正相输入端相连;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另一个输入端与D型触发器S6输出端、三输入与或门U13的或门输入端相连;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另二个输入端分别与D型触发器S5输出端、D型触发器S4输出端相连;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另一反相输入端与D型触发器S3输出端相连;三输入与或门U13的一与门输入端与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输出端相连;反相器U3输入端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1;反相器U1输入端接收数据信号Data;三输入与或门U13的另一与门输入端接收控制信号odd-b;D型触发器S6输出数据转换信号Data_cnt;反相器U12输出数据流信号shift_out;
所述的破坏点形成模块中:选择器M1输出端与二输入与非门U14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与非门U14输出端与反相器U15输入端相连;反相器U15输出端与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S端相连;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输出端与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一反相输入端相连;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输出端与E型触发器S8、S9的E端,以及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E端相连;E型触发器S8的输出端与二输入异或非门U17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异或非门U17的输出端与二输入二反相与非门U20的一输入端、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一与门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二反相与非门U20的输出端与二选一E型触发器S9的输入端相连;E型触发器S9的输出端与反相器U19输入端相连;反相器U19输出端与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另一与门输入端相连;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输出端与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D0端相连;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正相输入端与二输入与非门U14输出端、二输入与非门U18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与非门U18的输出端与E型触发器S8输入端相连;E型触发器S8的输出端与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另一个反相输入端、二输入与非门U18的另一输入端相连并输出计数控制信号Vpcnt0;E型触发器S9的输出端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另一个反相输入端相连并输出计数控制信号Vpcnt1;二输入二反相与非门U20的另一输入端与反相器U15的输出端相连;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输出端与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异或输入端相连并输出计数控制信号Vpcnt2;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D1端接电压VDD;选择器M1触发端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0;二输入与非门U14另一输入端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1;选择器M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收4零信号four_zero、8零信号eight_zero。
所述的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中:反相器U24的输出端与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5的一输入端、二输入选择器M3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5的输出端与二输入选择器M3的另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选择器M3的输出端与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一或门输入端相连;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输出端与二输入异或非门U29的一输入端相连;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另两个或门输入端分别接收计数控制信号Vpcnt1、码型控制位Code1;二反相与门U25的另一输入端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0;二输入选择器M3的控制端接收计数控制信号Vpcnt2;D型触发器S13输入端、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与门输入端接收数据流信号shift_out;D型触发器S13输出端与二输入与门U28的一输入端、二输入一反相与门U27的正相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12输出端与二输入一反相与门U27的反相输入端、二输入异或非门U29的另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异或非门U29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12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一反相与门U27的输出端输出编码数据信号DataOut_p;二输入与门U28的输出端输出编码数据信号DataOut_n;
所述的取代节选择模块中: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2的一输入端接收4零信号four_zero;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2的输出端与二输入选择器M2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选择器M2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11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11的输出端与反相器U23的输入端相连并输出控制信号odd-b;反相器U23的输出端与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2的另一输入端、二输入选择器M2的另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选择器M2的控制端接收数据转换信号Data_cn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本发明中,在同一个电路装置内实现B8ZS、HDB3、AMI三种码型的编码,使电路最简化;通过接口控制分别实现AMI、HDB3、B8ZS三种码型的编码功能,以电路资源要求最多的B8ZS码型为基础,其余两种码型的编码电路结合在B8ZS码型的电路当中,使本发明能够在多种码型模式下工作,总的门数与现有技术中另外增加一套HDB3电路后的总门数相比,为1∶1.86,即电路面积节省了接近一半;本发明与单纯的HDB3编码电路相比,更加具有通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很好地分别完成从NRZ码到AMI、HDB3、B8ZS码的编码功能,该电路用在SDH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完全满足有关协议要求,本发明逻辑明了,电路简洁,能够解决国际化多制式系统的基带传输信号的编码问题,可以降低有关集成电路芯片、通讯系统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HDB3编码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连零检出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4为破坏点形成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5为取代节选择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6为单/双极性变换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整体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本发明包括连零检出模块1、破坏点形成模块2、取代节选择模块4和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3,连零检出模块1检测数据流的连“0”情况,输出数据流信号shift_out和连零信号all-zero,破坏点形成模块2与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3相连,破坏点形成模块2根据连零信号all-zero是否有效产生相应的计数控制信号,取代节选择模块4根据数据流信号shift_out和连零信号all-zero的值生成控制信号odd-b,送至连零检出模块1,以决定是否在移位寄存器中插入“1”;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3接收数据流信号shift_out,根据计数控制信号输出数据,完成正负双轨输出。
在本发明中,连零检出模块1、破坏点形成模块2和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3均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0、Code1,具体地说,AMI/HDB3/B8ZS编码功能是通过控制码型控制位Code0、Code1的值来实现的,码型控制位Code1输入0时,编码方式为AMI码;码型控制位Code1输入1时,且码型控制位Code0输入1为HDB3码;码型控制位Code1输入1时,且码型控制位Code0输入0为B8ZS码。
下面就本发明的具体控制过程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3和图7所示,连零检出模块1包括由D型触发器S1、D型触发器S2、D型触发器S3、D型触发器S4、D型触发器S5、D型触发器S6和D型触发器S7组成的7位的带反馈环路的移位寄存器;该连零检出模块中:反相器U1输出端与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一正相输入端相连;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输出端与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正相输入端相连并输出8零信号eight_zero;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输出端与二输入与非门U5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与非门U5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1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1输出端与反相器U6输入端相连;反相器U6输出端与二输入与非门U7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与非门U7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2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2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3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3输出端与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一输入端相连;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输出端与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一正相输入端相连并输出4零信号four_zero;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输出端与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一反相输入端相连;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4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4输出端与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5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5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6输入端相连;三输入与或门U13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7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7输出端与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一正相输入端、反相器U12输入端相连;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其它两个正相输入端分别与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输出端、反相器U6输出端相连;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反相输入端与D型触发器S2输出端相连;反相器U3输出端与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一反相输入端、及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反相输入端相连;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另一反相输入端与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另一正相输入端相连并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0;二输入与非门U5的另一输入端与反相器U1输出端相连;二输入与非门U7的另一输入端与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输出端、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正相输入端、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的正相输入端相连;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另一个输入端与D型触发器S6输出端、三输入与或门U13的或门输入端相连;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另二个输入端分别与D型触发器S5输出端、D型触发器S4输出端相连;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另一反相输入端与D型触发器S3输出端相连;三输入与或门U13的一与门输入端与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输出端相连;反相器U3输入端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1;反相器U1输入端接收数据信号Data;三输入与或门U13的另一与门输入端接收控制信号odd-b;D型触发器S6输出数据转换信号Data_cnt;反相器U12输出数据流信号shift_out。
输入的数据信号Data按每个CLK逐个比特进入移位寄存器,路径是:数据信号Data->反相器U1->二输入与非门U5->D型触发器S1->反相器U6->二输入与非门U7->D型触发器S2->D型触发器S3->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D型触发器S4->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D型触发器S5->D型触发器S6->三输入与或门U13->D型触发器S7->反相器U12->数据流信号shift_out。
在选择B8ZS码型时,码型控制位Code1输入1,码型控制位Code0输入0,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恒为‘0’,三输入与或门U13的输入控制信号odd_b被禁止。数据流中如果出现8位连‘0’,经过7个时钟后,D型触发器S3、D型触发器S4、D型触发器S5、D型触发器S6输出‘0’,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输出4零信号four_zero为‘1’,D型触发器S1、S2输出‘0’,反相器U1、U6输出‘1’,D型触发器S7反相输出‘1’,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输出为‘1’,产生一个时钟周期宽度的高有效信号8零信号eight_zero,送给破坏点形成模块2,同时通过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二输入与非门U5、二输入与非门U7、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三输入与或门U13组成的反馈网络在下一时钟节拍将7位寄存器中的D型触发器S7、S6、S5、S4、S3、S2、S1内部值置为‘0011011’;如Data、S1、S2、S3、S4、S5、S6、S7当前值不是全‘0’,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输出为‘0’,8零信号eight_zero为‘0’,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输出‘1’,数据流通过移位寄存器不受影响。
选择HDB3码型时,码型控制位Code1输入1,码型控制位Code0输入1,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恒为‘1’,如果数据流出现4个连‘0’时,经过6个时钟后D型触发器S3、S4、S5、S6输出‘0’,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输出为‘1’,产生一个时钟周期宽度的高有效信号4零信号four_zero,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输出‘1’,通过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三输入与或门U13组成的网络在下一时钟将寄存器中D型触发器S7、S6、S5、S4的值置为控制信号odd_b+‘001’,控制信号odd_b的值由下面的取代节选择模块4确定;如D型触发器S3、S4、S5、S6输出不是全‘0’,4零信号four_zero为‘0’,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输出‘0’,数据流的移位不受影响。
选择AMI编码时,码型控制位Code1输入0,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输出恒为‘1’,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输出恒为‘0’,移位寄存器的所有反馈环路被禁止,二输入与非门U5、二输入与非门U7、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三输入与或门U13只是起到连接D型触发器S1、S2、S3、S4、S5、S6、S7成为移位寄存器的作用,即使有8连零或4连零出现,移位寄存器不会插入额外的‘1’。
如图4和图7所示,破坏点形成模块2中:选择器M1输出端与二输入与非门U14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与非门U14输出端与反相器U15输入端相连;反相器U15输出端与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S端相连;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输出端与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一反相输入端相连;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输出端与E型触发器S8、S9的E端,以及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E端相连;E型触发器S8的输出端与二输入异或非门U17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异或非门U17的输出端与二输入二反相与非门U20的一输入端、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一与门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二反相与非门U20的输出端与二选一E型触发器S9的输入端相连;E型触发器S9的输出端与反相器U19输入端相连;反相器U19输出端与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另一与门输入端相连;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输出端与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D0端相连;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正相输入端与二输入与非门U14输出端、二输入与非门U18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与非门U18的输出端与E型触发器S8输入端相连;E型触发器S8的输出端与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另一个反相输入端、二输入与非门U18的另一输入端相连并输出计数控制信号Vpcnt0;E型触发器S9的输出端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另一个反相输入端相连并输出计数控制信号Vpcnt1;二输入二反相与非门U20的另一输入端与反相器U15的输出端相连;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输出端与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异或输入端相连并输出计数控制信号Vpcnt2;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D1端接电压VDD;选择器M1触发端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0;二输入与非门U14另一输入端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1;选择器M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收4零信号four_zero、8零信号eight_zero。
码型控制位Code1输入1,选择HDB3或B8ZS方式,当8零信号eight_zero或者4零信号four_zero有效时,二输入与非门U14输出‘0’,反相器U15、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二输入与非门U18、二输入二反相与非门U20输出‘1’,启动一个由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E型触发器S9、E型触发器S8等组成的3bits的由计数控制信号Vpcnt0、Vpcnt1和Vpcnt2所反映的同步递减计数器vpcnt,初始值为7,只要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E型触发器S9、S8不是全‘0’,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输出总为‘1’,只要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E型触发器S9、E型触发器S8的使能E就为‘1’,保证每个时钟节拍减1,减到000时,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输出‘0’,停止减法计数,一直保持到下次8零信号eight_zero或4零信号four_zero有效再重新开始计数,计数器的值送给单/双极性变换模块3。在计数的中间过程当中,如果提前收到8零信号eight_zero或4零信号four_zero的有效信号,则计数器不再减1计数,而直接在下一时钟置值为7,这种情况在数据流8连零并且是HDB3编码的时候会出现。正常减1计数的推算如下:
D8=~Q8;
D9=~(Q9^Q8);
D10=Q10^(~Q9&~(Q9^Q8))=~(Q10^(Q9+Q8));
E=~(~Q10&~Q9&~Q8)=Q10+Q9+Q8;
其真值表(假设二输入与非门U14输出‘0’)如表1所示:
  时钟节拍   n+1   n+2   n+3   n+4   n+5   n+6   n+7   n+8
  Q10Q9Q8   111   110   101   100   011   010   001   000
  3’d7   3’d6   3’d5   3’d4   3’d3   3’d2   3’d1   3’d0
  D10   1   1   1   0   0   0   0   1
  D9   1   0   0   1   1   0   0   1
  D8   0   1   0   1   0   1   0   1
  E   1   1   1   1   1   1   1   0
表1
根据图5和图7,取代节选择模块4中: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2的一输入端接收4零信号four_zero;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2的输出端与二输入选择器M2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选择器M2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11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11的输出端与反相器U23的输入端相连并输出控制信号odd-b;反相器U23的输出端与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2的另一输入端、二输入选择器M2的另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选择器M2的控制端接收数据转换信号Data_cnt。
数据转换信号Data_cnt输入‘1’时,D型触发器S11反转;如果4零信号four_zero为‘1’,数据转换信号Data_cnt为‘0’,D型触发器S11被清零;如果4零信号four_zero为‘0’,数据转换信号Data_cnt为‘0’,D型触发器S11保持。这样D型触发器S11起到统计HDB3两个‘V’之间的D型触发器Data_cnt为‘1’的奇偶性,在‘V’信号有效的时候,如果统计的结果为偶数(注:此电路中控制信号odd_b为‘1’表示的是偶数,因为统计的结果包含了前一个‘V’),则在‘0000’的第一个‘0’的位置插入一个‘1’,即取代节选择为‘B00V’,否则第一个‘0’保持原值,即取代节选择为‘000V’。控制信号odd_b送给图3所示的连零检出模块1,以便HDB3编码有4连零时决定是否插入‘B’比特。
根据图6和图7,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3中:反相器U24的输出端与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5的一输入端、二输入选择器M3的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5的输出端与二输入选择器M3的另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选择器M3的输出端与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一或门输入端相连;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输出端与二输入异或非门U29的一输入端相连;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另两个或门输入端分别接收计数控制信号Vpcnt1、码型控制位Code1;二反相与门U25的另一输入端接收码型控制位Code0;二输入选择器M3的控制端接收计数控制信号Vpcnt2;D型触发器S13输入端、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与门输入端接收数据流信号shift_out;D型触发器S13输出端与二输入与门U28的一输入端、二输入一反相与门U27的正相输入端相连;D型触发器S12输出端与二输入一反相与门U27的反相输入端、二输入异或非门U29的另一输入端相连;二输入异或非门U29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12输入端相连;二输入一反相与门U27的输出端输出编码数据信号DataOut_p;二输入与门U28的输出端输出编码数据信号DataOut_n;
按照传号交替的原则,D型触发器S12将数据流中的‘1’的个数进行奇偶性计数,每接收到一个‘1’,触发器反转一次,以实现将数据流中的‘1’交替输出到正负轨端口的编码数据信号DataOut_p、DataOut_n。D型触发器S13将数据流延迟一个时钟,以便与D型触发器S12的结果同步。该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3还根据不同的编码类型、连零情况、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传号交替的破坏点。
选择AMI编码时,码型控制位Code1输入0,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输出值只跟输入数据流信号shift_out有关,不会引入破坏点。
选择B8ZS编码,码型控制位Code1输入1,码型控制位Code0输入0,同步递减计数器vpcnt等于6或者3时,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输出‘0’,D型触发器S12触发器多反转一次;在HDB3方式,码型控制位Code1输入1,码型控制位Code0输入1,同步递减计数器vpcnt等于6时,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输出‘0’,D型触发器S12触发器也是多反转一次,下个‘1’来到时D型触发器S12再反转一次,使得这个‘1’输出极性与上个‘1’相同,这就是输出‘V’脉冲。其他情况下,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输出值只跟输入数据流信号shift_out有关,与AMI编码相同。
综上所述,如图7所示,数据流的走向为数据信号Data->D型触发器S1->D型触发器S2->D型触发器S3->D型触发器S4->D型触发器S5->D型触发器S6->D型触发器S7->D型触发器S13->编码数据信号DataOut_p、DataOut_n。NRZ数据由数据信号Data输入,编码后的双极性码从编码数据信号DataOut_p、DataOut_n输出,前后延迟9个时钟周期。

Claims (6)

1.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包括连零检出模块(1)、破坏点形成模块(2)和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3),连零检出模块(1)检测数据流的连“0”情况,输出数据流信号(shift_out)和连零信号(all-zero),破坏点形成模块(2)与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3)相连,破坏点形成模块(2)根据连零信号是否有效产生相应的计数控制信号,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3)接收数据流信号(shift_out)并根据计数控制信号输出数据,完成正负双轨输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代节选择模块(4),取代节选择模块(4)根据数据流信号(shift_out)和连零信号(all-zero)的值生成控制信号(odd-b),送至连零检出模块(1),以决定是否在移位寄存器中插入“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零检出模块(1)、破坏点形成模块(2)和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3)均接收第一、二码型控制位(Code0)、(Code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零检出模块(1)包括由第一D型触发器(S1)、第二D型触发器(S2)、第三D型触发器(S3)、第四D型触发器(S4)、第五D型触发器(S5)、第六D型触发器(S6)和第七D型触发器(S7)组成的7位的带反馈环路的移位寄存器;该连零检出模块(1)中:
第一反相器(U1)输出端与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一正相输入端相连;
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输出端与第一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正相输入端相连并输出8零信号(eight_zero);
第一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输出端与第一二输入与非门(U5)的一输入端相连;
第一二输入与非门(U5)的输出端与第一D型触发器(S1)输入端相连;
第一D型触发器(S1)输出端与第二反相器(U6)输入端相连;
第二反相器(U6)输出端与第二二输入与非门(U7)的一输入端相连;
第二二输入与非门(U7)的输出端与第二D型触发器(S2)输入端相连;
第二D型触发器(S2)输出端与第三D型触发器(S3)输入端相连;
第三D型触发器(S3)输出端与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一输入端相连;
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输出端与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一正相输入端相连并输出4零信号(four_zero);
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输出端与第二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一反相输入端相连;
第二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输出端与第四D型触发器(S4)输入端相连;
第四D型触发器(S4)输出端与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
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的输出端与第五D型触发器(S5)输入端相连;
第五D型触发器(S5)输出端与第六D型触发器(S6)输入端相连;
三输入与或门(U13)输出端与第七D型触发器(S7)输入端相连;
第七D型触发器(S7)输出端与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一正相输入端、第四反相器(U12)输入端相连;
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其它两个正相输入端分别与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输出端、第二反相器(U6)输出端相连;
五输入一反相与门(U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D型触发器(S2)输出端相连;
第三反相器(U3)输出端与第一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一反相输入端、及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反相输入端相连;
第一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另一反相输入端与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另一正相输入端相连并接收第一码型控制位(Code0);
第一二输入与非门(U5)的另一输入端与第一反相器(U1)输出端相连;
第二二输入与非门(U7)的另一输入端与第一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4)的输出端、第二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正相输入端、二输入一反相与非门(U11)的正相输入端相连;
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六D型触发器(S6)输出端、三输入与或门(U13)的或门输入端相连;
四输入四反相与门(U8)的另二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五D型触发器(S5)输出端、第四D型触发器(S4)输出端相连;
第二三输入二反相与门(U10)的另一反相输入端与第三D型触发器(S3)输出端相连;
三输入与或门(U13)的一与门输入端与三输入一反相与门(U9)的输出端相连;
第三反相器(U3)输入端接收第二码型控制位(Code1);
第一反相器(U1)输入端接收数据信号(Data);
三输入与或门(U13)的另一与门输入端接收控制信号(odd-b);
第六D型触发器(S6)输出数据转换信号(Data_cnt);
第四反相器(U12)输出数据流信号(shift_out)。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坏点形成模块(2)中:
选择器(M1)输出端与第三二输入与非门(U14)一输入端相连;
第三二输入与非门(U14)输出端与第五反相器(U15)输入端相连;
第五反相器(U15)输出端与第一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S端相连;
第一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输出端与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一反相输入端相连;
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输出端与第一E型触发器(S8)、第二二选一E型触发器(S9)的E端,以及第一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E端相连;
第一E型触发器(S8)的输出端与二输入异或非门(U17)的一输入端相连;
二输入异或非门(U17)的输出端与二输入二反相与非门(U20)的一输入端、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一与门输入端相连;
二输入二反相与非门(U20)的输出端与第二二选一E型触发器(S9)的输入端相连;
第二二选一E型触发器(S9)的输出端与第六反相器(U19)输入端相连;
第六反相器(U19)输出端与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另一与门输入端相连;
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输出端与第一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D0端相连;
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三二输入与非门(U14)输出端、第四二输入与非门(U18)的一输入端相连;
第四二输入与非门(U18)的输出端与第一E型触发器(S8)输入端相连;
第一E型触发器(S8)的输出端与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另一个反相输入端、第四二输入与非门(U18)的另一输入端相连并输出第一计数控制信号(Vpcnt0);
第二二选一E型触发器(S9)的输出端与四输入三反相与非门(U16)的另一个反相输入端相连并输出第二计数控制信号(Vpcnt1);
二输入二反相与非门(U20)的另一输入端与第五反相器(U15)的输出端相连;
第一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输出端与三输入与异或门(U21)的异或输入端相连并输出第三计数控制信号(Vpcnt2);
第一二选一E型触发器(S10)的D1端接电压(VDD);
选择器(M1)触发端接收第一码型控制位(Code0);
第三二输入与非门(U14)另一输入端接收第二码型控制位(Code1);
选择器(M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收4零信号(four_zero)、8零信号(eight_zero)。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双极变换输出模块(3)中:
第七反相器(U24)的输出端与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5)的一输入端、二输入选择器(M3)的一输入端相连;
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5)的输出端与二输入选择器(M3)的另一输入端相连;
二输入选择器(M3)的输出端与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一或门输入端相连;
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输出端与二输入异或非门(U29)的一输入端相连;
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另两个或门输入端分别接收第二计数控制信号(Vpcnt1)、第二码型控制位(Code1);
二反相与门(U25)的另一输入端接收第一码型控制位(Code0);
二输入选择器(M3)的控制端接收第三计数控制信号(Vpcnt2);
第八D型触发器(S13)输入端、四输入四反相三或与门(U26)的与门输入端接收数据流信号(shift_out);
第八D型触发器(S13)输出端与二输入与门(U28)的一输入端、二输入一反相与门(U27)的正相输入端相连;
第九D型触发器(S12)输出端与二输入一反相与门(U27)的反相输入端、二输入异或非门(U29)的另一输入端相连;
二输入异或非门(U29)的输出端与第九D型触发器(S12)输入端相连;
二输入一反相与门(U27)的输出端输出编码数据信号(DataOut_p);
二输入与门(U28)的输出端输出编码数据信号(DataOut_n)。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代节选择模块(4)中:
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2)的一输入端接收4零信号(four_zero);
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2)的输出端与二输入选择器(M2)的一输入端相连;
二输入选择器(M2)的输出端与D型触发器(S11)输入端相连;
D型触发器(S11)的输出端与反相器(U23)的输入端相连并输出控制信号(odd-b);
反相器(U23)的输出端与二输入二反相与门(U22)的另一输入端、二输入选择器(M2)的另一输入端相连;
二输入选择器(M2)的控制端接收数据转换信号(Data_cnt)。
CNB031158501A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5086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158501A CN100550869C (zh)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158501A CN100550869C (zh)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1292A CN1531292A (zh) 2004-09-22
CN100550869C true CN100550869C (zh) 2009-10-14

Family

ID=34284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15850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50869C (zh) 2003-03-12 2003-03-12 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086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9730B (zh) * 2015-11-03 2018-07-0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对多路信号进行编码、解码的装置、方法和传输的系统
CN112350967A (zh) * 2019-08-06 2021-02-09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db3编码、解码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数字传输设备接口中的码型变换. 刘炯铭.电视技术,第2002年第12期. 2002
数字传输设备接口中的码型变换. 刘炯铭.电视技术,第12期. 2002 *
数字通信技术讲座 第四讲 码型变换和码型反变换. 江沩.现代通信,第2000年第6期. 2000
数字通信技术讲座 第四讲 码型变换和码型反变换. 江沩.现代通信,第6期. 200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1292A (zh) 200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47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PAM-5 coding with clock embedded in data stream and having a transition when data bits remain unchanged
CN106105123B (zh) 用于发送时钟嵌入式向量信令码的方法和系统
CA2249979C (en) Transition controlled balanced encoding scheme
Cattermole Invited paper principles of digital line coding
WO2006071825A2 (en) 16b/10s 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702306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crosstalk in a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Hanumolu et al. Analysis of PLL clock jitter in high-speed serial links
HRP20110873T1 (hr) Uređaj i metoda za kodirano ortogonalno multipleksiranje raspodjelom frekvencija
CN100550869C (zh) 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编码装置
CN107171728A (zh) 1b4b与曼彻斯特编码的正向、反向传输方法及装置、系统
US676347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a self clocking link protocol
JP2002084247A (ja) 伝送方法および伝送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装置
CN111510175B (zh) 一种多路收发机结构
EP1649653B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using different waveforms
Kulkarni et al.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a multilevel RZ coding technique
CN205212819U (zh) 一种基于cpld的hdb3编译码器电路
Lee et al. Area and power efficient 10B6Q PAM-4 DC balance coder for automotive camera link
US7305023B2 (en) Receivers for cycle encoded signals
Chen et al. DC-balance low-jitter transmission code for 4-PAM signaling
CN117220649B (zh) 用于高速八选一多路复用器的锁存器
Chang-sen et al. A design of hdb3 codec based on fpga
Öner Criteria for Choosing Line Codes in Data Communication
Farzan et al. Power efficient chip-to-chip signaling schemes
EP0672322B1 (en) A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from a first to a second electronic unit
CN114363131A (zh) 用于多模式信道的物理编码子层极性推断与自动翻转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6

Address after: Dameisha Yanti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85 Building No. 1

Patentee after: SANECHIP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Law ZTE building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Cozi Road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40922

Assignee: Xi'an Chris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ANECHIPS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944002003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der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0619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