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5030C - 脚踏车握柄 - Google Patents

脚踏车握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5030C
CN100545030C CNB2004800241587A CN200480024158A CN100545030C CN 100545030 C CN100545030 C CN 100545030C CN B2004800241587 A CNB2004800241587 A CN B2004800241587A CN 200480024158 A CN200480024158 A CN 200480024158A CN 100545030 C CN100545030 C CN 1005450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handle
handle
gripping member
sleeve
bar g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241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0059A (zh
Inventor
弗兰克·阿诺尔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TI Sports Vertrieb von Sportartikeln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TI Sports Vertrieb von Sportartikel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TI Sports Vertrieb von Sportartikeln GmbH filed Critical RTI Sports Vertrieb von Sportartikeln GmbH
Publication of CN1860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0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50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503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脚踏车握柄具体用于旅行车、山地车等,其包括用于滑设在握把杆(12)上的套筒(10,45)。一握持件(16)结合于套筒(10,45)并延伸过套筒的部分长度。套筒(10,45)还包括夹持区域(18)和套筒槽缝(30)。通过夹持机构(20)在夹持区域(18)内设有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根据本发明,握持件(16)具有支持部(32),其提供对手掌的支撑并优选过渡成把持部(34)。该支持部(32)确保骑车者在从握持件(16)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或反之情况下改变握持时可支撑在该支持部(32)上,用以转动手掌。这确保了骑车者在改变握持时不会失去与本发明脚踏车握把握柄的接触,进而确保了骑车者的安全把持。

Description

脚踏车握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车握柄,尤其是用于赛车、山地车等的握柄。
背景技术
一般,脚踏车握柄构造成圆筒形握持件,用于滑套在脚踏车握把杆上。为免脚踏车握柄移动,其配置成突伸出脚踏车握柄的握持区域之外。利用螺钉连接将脚踏车握柄与握把杆夹在此突伸出的夹持区域内。
此外,已知使用大致具有角状构型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把持杆端部延长件从外侧插塞入握把杆内或滑设其上,并与其夹持在一起。
由美国专利6,421,879 B1号可知将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滑设于脚踏车握柄的套筒,同时由此将脚踏车握柄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夹持在握把杆处。利用此夹持,脚踏车握柄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形成一个单元。这种配置的缺点是,骑车者的握持从脚踏车握柄的管状握持件换到角状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反之)时,不能保证其安全操控。为了能快速应变路上突然出现的危险,尤其是对于长距离骑行且握持要经常改变的旅行用车来说,骑车者的安全把持十分重要。对于山地车来说,骑车者的安全把持也很重要,否则,在山地在下坡时也会发生摔倒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握柄,其可以改进骑车者的握持。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分别通过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特征得以实现。
本发明脚踏车握柄包括一套筒,该套筒可滑套在脚踏车握把杆上。所述套筒具有一套筒槽缝,使得该套筒可与握把杆夹持在一起。另外,脚踏车握柄还包括一握持件,其可由骑车者的手至少部分地环握。所述握持件设置在所述套筒外并与其相连接。该握持件延伸于套筒长度的一部分,使得夹持区域在套筒边缘处保留有空处,在此夹持区域中,一用于夹持脚踏车握柄与握把杆的夹持机构可与所述套筒相连接。根据本发明,所述握持件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以及一把持部。大体上,该支持部具有例如突出状、楔状和/或翼状构型,以便形成支持表面而在握住该握持件时可支持骑车者的手掌。在距套筒一距离处,把持部突伸入夹持区域内,具体来说是与支持部形成一体单元。支持部和把持部构型为与夹持机构一同形成共同把持表面和/或共同把持表面。骑车者的手在握持位置时,即大致沿圆周方向握持该握持件时,也握持住夹持机构,使得支持部和把持部与夹持机一起构形成共同握持表面。当骑车者的手在把持位置时,即大致垂直于握把杆在其最外端把持该握持件时,将夹持机构一起把持住,使得支持部和把持部与夹持机构一起形成共同把持表面。
利用此设置,夹持机构未邻接握持件设置,而是设置在握持件内。于是,夹持机构所施加的夹持力从外侧向内传递。因此,所施加的夹持力更接近手在脚踏车握柄上施加最大力量的点。如果施加相当的夹持力,则脚踏车握柄会受到更好的保护,而避免将握把杆意外扭曲。由于改进了防扭曲保护,骑车者在例如下坡骑行时发生高负载情况下的把持也获得了改进。此外,由于可避免从脚踏车握柄的实际握持区域突出的夹持区域,通过例如开缝夹持环等夹持机构的宽度,可缩短整个脚踏车握柄的宽度。对于弯曲握把杆来说这是十分有利的,因为用于脚踏车握柄的空间在此种握把杆的情况下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留下更多的空间用于附装其它操作元件,例如车铃或换挡机构。
支持部、把持部和夹持机构的形状彼此相匹配,其匹配方式为它们的表面彼此对准,即没有干扰性突部、阶部、肩部、沟部等。可替代地,支持部和把持部与夹持机构一起形成一个操作单元。优选地,除了脚踏车握柄部分外,夹持机构没有可见的干扰性增加部分,使得视觉和功能结合在一个整体设计中。
优选地,骑车者握持于握持表面中以及把持于把持表面中的期间,支持部与骑车者手掌相接触。因此,支持部形成一支持表面,必要时连同把持部一起形成支持表面,骑车者在改变其握持时,即手从握持位置换到把持位置,或反之时,可在没有失去与脚踏车握柄的接触的情况下将其自身支持在其上。为此,支持部具体包括一如下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以可确保手掌于该接触表面上转动时能够大致无阻地改变握持的三维形式构型。
特别优选的是,夹持机构构造为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由此增加把持表面。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形成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一部分。而且,改进了骑车者的手在把持位置时的把持。由于在把持时,还把持住把持部,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可以较短并且其长度(连同把持部一起)大致对应于手的宽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脚踏车握柄,首先,其包括一套筒,该套筒用于滑设在握把杆上。所述套筒包括一套筒槽缝,使该套筒可与握把杆夹持在一起。脚踏车握柄还包括一握持件,其适于由骑车者的手至少部分地环握。握持件设置在套筒外并与其连接。握持件延伸于套筒长度的一部分,使得在套筒边缘处夹持区域留有用于设置夹持机构的空处。脚踏车握柄还包括一带有夹持机构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夹持机构设置在套筒的夹持区域,以便将把持杆端部延长件与握持件连接。按照本发明,握持件包括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大体上,支持部例如为突出状、楔状和/或翼状,从而形成一支持表面,在握持住该握持件时,骑车者的手掌支持于其上。
通过该支持部,为骑车者提供一与握把杆的中心轴线隔开的支持表面。对于改变握持时,即将手的握持从握持件换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反之时,骑车者可支持在该支持部上并在未失去与脚踏车握柄的接触的情况下改变握持。为此,支持部具体包括如下的接触表面,即其优选以在手掌在接触表面上转动时使握持变化大致不受阻碍的方式在三维空间上构型。因此,支持部也可做为一枢轴支承外壳而工作,使手掌可在其上面转动而改变握持。外侧(即朝向夹持区域的端部处)的支持部优选比内侧(即背离夹持区域的端部处)的支持部厚。从而,确保外侧相对套筒中心线的距离比内侧的大。由于此事实,骑车者的手和本发明脚踏车握柄间始终有接触,从而改进骑车者的把持,进而避免摔倒。另外,在例如高速或骑下坡时,支持部把从脚踏车传递到手的负荷分布到较大表面上。优化的压力分布可避免骑车者的手麻木。而且,可以减少手的疲劳,改善握持的舒适性。此外,当握持住握持件时,可强制手的握持进入指定位置,借此自动校正手的位置。
在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握持件还包括一把持部,骑车者把持所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时,也可用手至少部分地把持该部分。因此,把持部用作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一部分并与之形成一操作单元,用于把持该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因此,确保安全把持的功能分布于两个组件上,即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和把持部。与现有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相比,把持杆端部延长件较短。具体来说,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长度(连同把持部一起)大致等于手的宽度。因此,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长度最多等于14cm,优选最多等于10cm,特别优选的方式中最多为7cm。
具体来说,把持部平滑变化成支持部并与之形成一整体单元。优选地,把持部在离套筒一段距离处突伸入夹持区域,具体是从支持部突伸出,使其在来夹持区域高度处与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对正。在特别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把持部具有朝向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内轮廓,其至少对应于部分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外轮廓,优选邻接在其上。具体来说,把持部基本上平滑变化为把持杆端部延长件。
上述本发明的二种脚踏车握柄可进行如下修改。
优选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夹持机构相对于握持件的位置是可以调节的,例如利用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夹持机构在夹持区域的枢转性。因而,手的握持位置和把持位置可一个一个地进行匹配。利用一固定机构,可以摩擦接合或正连接方式固定该位置。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夹持机构相对于握持件的定位优选平稳进行,因而可一个一个地调节。
具体来说,把持部的轮廓与手掌鱼际肌部分相对应,从而使在把持着该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时力在手掌鱼际肌部分上均匀分布。因此,支持部优选具有对应于手掌轮廓的轮廓,从而使当握持住该握持件时确保力均匀分布于手掌。
在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夹持机构以及握持件由一外壳至少部分地覆盖。具体来说,外壳覆盖了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夹持机构,以保护夹持机构免受潮湿和腐蚀。另外,外壳使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和握持件间的连接处的不平坦变得水平,进而消除了振动。
优选地,所述外壳构成为间隔织物,以便脚踏车握柄另外加上衬垫。适当的间隔织物例如描述于德国专利DE 19016065号中。传送水份传输性良好的适当的间隔织物包含例如位于该间隔织物上侧和下侧间的纤维,该纤维传送水分,即是亲水性的。此种间隔织物例如描述于德国专利DE 19635170和DE 19910785号中。因此,可特别将手掌处产生的汗传送离开身体,因为减少了滑脱的危险,握持件的握持和把持杆端部延伸件的把持借此会更为安全。此外,由此增进了舒适感。
优选地,握持件包括填充有可变形凝胶状材料的衬垫,该凝胶状材料例如为凝胶体、软质橡胶或发泡材料。该衬垫相较握持件具有更高的可变形性,故可实现补充填充。该衬垫例如包括间隔织物。尤其是支持部和/或把持部包括该衬垫,从而特别保护手掌和手掌鱼际肌部分免受振动。
特别优选的是,握持件包括连接突部,其突伸入套筒的夹持区域内。当套简由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夹持机构所夹持时,连接突部随着被夹持,从而确保握持件和套筒的牢靠连接。握持件可附加或改用例如粘着或硫化方式与套筒相连接。
为了增进握持,握持件可特别包括用于容纳手指的凹部。因而,握持件可至少部分地邻接于骑车者的手指侧面,从而进一步增进握持件的安全握持。
特别地,夹持机构包括螺钉,该螺钉与盲孔螺纹配合工作。此外,夹持机构优选包括一开口,其中配置有角状槽缝。通过锁紧螺钉,开口周边减小而达成夹持效果。优选地,螺钉设置成其螺钉头完全沉入夹持机构内,从而避免其边缘伤人的可能性,并增进舒适性。
套筒槽缝和/或角状槽缝可至少部分充填弹性材料。由此可避免角状槽缝或套筒槽缝在夹持时可能造成的套筒或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缺口。而且,这样会减少夹持时套筒和握把杆之间的摩擦,实现抗扭曲的额外保护。因此,即使夹持效果降低,也可改进骑车者的把持。如此可提高骑车者的安全性。特别是弹性材料与握持件的材料一致,从而使本发明脚踏车握柄的制造更为容易。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套筒具有翼状突部,该翼状突部突伸入握持件的支持部内。翼状突部优选又突入握持件的把持部内。于是,产生的力更容易传递。特别是,握持件可绕翼状突部注射成型。十分有利的是在翼状突部中设有贯穿孔。当握持件绕翼状突部注射时,形成腹板,该腹板延伸通过贯穿孔并在通过突部的握持件两侧间形成连接。由此避免握持件在套筒上的移动。
优选地,套筒本身也包括贯穿孔,其在握持件在周围注射成型时,由握持件的材料穿过。因此,在脚踏车握柄于握把杆上滑动时,握持件材料与握把杆管体相接触,因而增加了握把杆握柄与握把杆管体之间的摩擦。这样的优点在于,例如即使夹持件的夹持效果降低,脚踏车握柄也不易于松弛而失去作用。
在另一优选具体实施例中,握持件表面具有至少一个、优选为多个的摩擦区。优选地,几个摩擦区形成不同的摩擦。一个摩擦区可设在手掌鱼际肌部分的邻接处,在此区域赋予中度摩擦,以达成较佳的握持而避免手掌鱼际肌部分滑动。在姆指和食指区域内设有低摩擦区域。这有利于变换排档和煞车。另外,可在指尖区域内设置高摩擦区域。因此,具体来说,在骑行下坡时可提高安全性。优选地,本发明脚踏车握柄包括上述全部三种摩擦区域。然而,视脚踏车握柄的应用领域,可仅包括上述摩擦区域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另一优选具体实施例中,脚踏车握柄偏离于握把杆设置。“偏离”指例如脚踏车握柄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握把杆的中心轴线倾斜。然而,按照本发明可通过脚踏车握柄的握持件包括有实质上在中间加厚部分来达成一种特殊的偏离,借助该偏离达成腕部位置的改进。优选地,加厚部分设置在握持件的前侧或手指侧。因此,加厚部分优选设在握持件背离身体的侧面上。加厚部位优选定位在中指区域。必要时,加厚1-2mm,达成所需偏离。相对于现有的腕部位置来说,利用该偏离可使腕部位置得到优化,使得骑车时不会夹持到神经。这样的优点是,即使骑行较久腕部也不会受伤。因为本发明的偏离,腕部大致保持伸直。因为本发明脚踏车握柄的构造,这也可在不同的握持位置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图中:
图1为本发明脚踏车握柄分解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为脚踏车握柄组合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为脚踏车握柄无夹持机构时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为脚踏车握柄带有夹持机构时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为图3沿V-V线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为图3沿VI-VI线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为套筒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套筒45的优选具体实施例(图7)包括翼状突部46。优选地,翼状突部46具有均匀的厚度,可为例如2-3mm。必要时,翼状突部46可在与圆筒形套筒部48的连接区域变得较厚,以实现较好的连接。优选地,整个套筒45是由单一塑料材料制成并一体形成。另外,翼状突部46优选突伸入夹持区域18内。在夹持区域18内,套筒45还包括小孔50,可通过该小孔50插入螺钉28。利用该小孔50,可限定夹持机构20相对于套筒45的位置。
将材料绕套筒45注射成型,用于制造握持件16。这优选在一模具内进行,套筒45在第一操作步骤中利用注射成型制造,弹性材料或另外的物质注射在其周围。为保证握持件16和套筒45间的稳固连接,翼状突部优选包括贯穿孔52。
同样,套筒45的圆筒形套筒部48可设贯穿孔54,弹性材料通过该贯穿孔54透入,并在滑设脚踏车握柄时增加相对于握把杆12的摩擦。
本发明脚踏车握柄(图1)包括套筒10,用于滑设于握把杆12上。在套筒10外侧面14上,于套筒10长度的一部分上设置有握持件16。夹持区域18未由握持件16覆盖,从而可在其中设置夹持机构20,该夹持机构20形成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的一部分。
夹持机构20包括一开口24,其内设置有一角状槽缝26。利用接合于盲孔螺纹的螺钉28,开口24周边可减小以实现夹持。由于套筒10包括套筒槽缝30,利用夹持机构20可至少在夹持区域18中把套筒10与握把杆12夹持在一起。由于套筒10在夹持于握把杆12上之前可以转动,非常容易适应性改变握持件16的定向和位置以符合骑车者的需要。
握持件16包括支持部32,用于在二维上支持手掌。支持部32平滑变成把持部34,该把持部34在距离套筒10一段距离处突伸入夹持区域18内。把持部34有内轮廓36,该内轮廓与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之外轮廓38相匹配。于是,握持件16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间可实现正连接(positive conection),使得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相对于握持件16固定在位。
在握持件16背离其本体的侧面处设有加厚部分39,该加厚部分大致设置在握持件16的中部。利用加厚部分39可达成腕部的偏离,从而在握持本发明脚踏车握柄时,腕部基本上保持伸直方向。因此,可以减少疲劳以及夹持神经的危险。
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连同把持部34的长度L基本上等于手宽。具体而言,该长度为8-15cm,以8-12cm为佳。支持部32外侧的宽度B具体为2-7cm,以3-4cm为佳。支持部32内侧的宽度b具体为1-10mm,以1.5-5mm为佳。
另外,支持部32包括一充填有凝胶的衬垫40(图2)。衬垫40具体设置在骑车者在握持件16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之间改变其握持时在其上转动手掌的接触表面的区域中。
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和握持件16由一间隔织物42所覆盖。由于螺钉28完全沉入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内,可以确保大致均匀平坦的表面。间隔织物42例如构造成多个件材并模制成成一个单元。另外,间隔织物42可利用成型、硫化或粘着等与握持件16连接。
把持部34也可突伸出夹持区域18(图3)之外,即从夹持区域18开始处到把持部34结束处的长度I2,比夹持区域18的长度I1要长。因此可以把脚踏车握柄用于握把杆12的所需空间减少了距离I2-I1。夹持机构20或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优选构成为其宽度为长度I2,则具体在夹持区域18内可施以夹持效果。这可通过夹持机构20的角状槽缝26大约为长度I1而十分容易地达成。
例如,如果使用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则把持部34至套筒10的距离d1对应于套筒10和握持件16端部间的距离d2。当使用的夹持机构20构成为一夹持环时,距离d1和d2可彼此不同。视图3内的螺钉28是配置在上或是配置在下,距离d1或d2可以其中一个大于其中另一个。
握持件16可具有与骑车者握持时的姆指相接触的握持部44。具体言之,握持部44的摩擦系数较低,使得在握持改变时,姆指可很快地移动。另外,可由此避免姆指和食指间的区域的皮肤表面疼痛、起泡等。尤其是,握持部44有疏水性表面,从而具体来说与流汗的手不发生粘着力。
握持件16也可以有若干凹部48(图4)。借助于凹部48,可产生十分高的摩擦,从而进一步增进骑车者的把持。这样的具有十分高的摩擦的区域可设置在支持部32下侧,从而进一步减少手从握持件16滑脱的危险。在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夹持机构20构成为夹持环46。夹持环46对应于握持件16的设计,即握持件16的形状不间断,而是通过夹持环46连续。在图示具体实施例中,螺钉28设置在夹持环46的下部,从而距离d1比距离d2大。而且,螺钉28完全沉入夹持环46内,从而可避免防碍边缘。
从截面看,支持部32基本上呈楔形造型(第5图),使得其基本上按径向离开套筒10的方向取向。为容纳衬垫40,握持件16和支持部32分别包括加深部50,衬垫40可利用诸如成型、硫化或粘着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其内。
此外,握持件16可包括凹部52(图6),用于容纳手指。因而,进一步改进了骑车者的把持。类似于衬垫40,握持部44可利用成型、硫化或粘着与握持件16相连接。
在另一优选具体实施例中,设置套筒45来代替套筒10。套筒45优选包括翼状突部46。然后,可将握持件16在其周围注射。从而,增强了支持部32的稳定性。在翼状突部46中优选设有贯穿孔52。
类似地,在优选具体实施例中,套筒45甚至在圆筒部中都包括有贯穿孔54。在握持件16于周围注射之后,贯穿孔54支持塑性突部。
此外,图7所示套筒45包括突入夹持区域18内的小孔50,以用来固定夹持机构20。
在优选形成翼状突部46的一部份的小孔50的区域内,翼状突部46支持在套筒45上。因此,提高了翼状突部46的刚性。为进一步提高翼状突部46的刚性,翼状突部46优选从套筒45起连续降低厚度。在套筒45处,翼状突部46厚度优选为3-4mm。在相对的自由端,翼状突部46厚度优选为1-2mm。另外,翼状突部46和套筒45间之过渡最好是圆形。两侧半径优选为1.5-2mm。

Claims (37)

1.一种脚踏车握柄,其包括:
套筒(10,45),其包括套筒槽缝(30)并用于滑设于车的握把杆(12)上,所述套筒(10,45)包括设置于该套筒(10,45)边缘的夹持区域(18);
夹持机构(20),其与所述套筒(10,45)在所述夹持区域(18)中相连接;
握持件(16),其与所述套筒(10,45)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16)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32)和一把持部(34),该把持部在距离所述套筒(10,45)一段距离处突入所述夹持区域(18)内,使得所述支持部(32)和把持部(34)连同夹持机构(20)一起形成共同握持表面和/或共同把持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在握持于所述握持表面以及把持于所述把持表面时,所述支持部(32)与手掌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0)构造成一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32)截面为楔形,且在纵向截面中至所述把持部(34)的过渡处,其外侧比内侧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32)的轮廓基本上构成为对应于手掌的轮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16),具体是支持部(32),包括一衬垫(40),该衬垫包含可变形的凝胶状材料,所述衬垫(40)的可变形性比所述握持件(16)的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槽缝(30)和/或所述夹持机构(20)的角状槽缝(26)充填有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对应于所述握持件(16)的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16)包括突入所述夹持区域(18)内的连接突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16)包括用于容纳手指的凹部(5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0)包括螺钉(28),其与盲孔螺纹配合工作,所述螺钉(28)完全沉入所述夹持机构(20)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45)具有突入所述支持部(32)内的翼状突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45)包括贯穿孔,所述握持件(16)的突部突入该贯穿孔内中。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45)包括小孔(50),该小孔突入所述夹持区域(18)内用以固定所述夹持机构(20)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车握柄相对于握把杆(12)偏离设置。
15.一种脚踏车握柄,其包括:
套筒(10,45),其包括套筒槽缝(30)并用于滑设于车的握把杆(12)上,所述套筒(10,45)包括设置于该套筒(10,45)的边缘的夹持区域(18),用以设置夹持机构(20);
握持件(16),其与所述套筒(10,45)相连接;
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其包括所述的夹持机构(20),该夹持机构(20)在所述夹持区域(18)内与套筒(10,45)相连接,用以将该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与所述套筒(10,45)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16)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32),所述支持部(32)在握持所述握持件(16)以及把持所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时与手掌相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16)包括一把持部(34),其与所述支持部(32)形成一整体单元,并在距离套筒(10,45)一段距离处突入所述夹持区域(18)内,具体而言其与所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对正。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32)包括一接触表面,其在握持从握持件(16)改变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或者是进行相反改变时,与手掌接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表面在三维空间中构造成使得变换握持时在该接触表面上实现手掌的转动。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34)构造成使得在把持所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时,也至少部分地把持该把持部。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32)截面为楔形,且在纵向截面中至所述把持部(34)的过渡处,其外侧比内侧厚。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连同所述把持部(34)的长度基本上等于手宽。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34)具有至少部分地对应于所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或夹持机构(20)的外轮廓(38)的内轮廓,且所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与所述握持件(16)间采用正连接。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32)的轮廓基本上构成为对应于手掌的轮廓。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与所述握持件(16)至少部分地由覆于该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的所述夹持机构(20)的外壳所覆盖。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至少部分地构成为一间隔织物(42),具体是在所述支持部(32)的上侧上。
2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16),具体是支持部(32),包括一衬垫(40),该衬垫包含可变形的凝胶状材料,所述衬垫(40)的可变形性比所述握持件(16)的高。
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槽缝(30)和/或所述夹持机构(20)的角状槽缝(26)充填有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对应于所述握持件(16)的材料。
2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16)包括突入所述夹持区域(18)内的连接突部。
2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16)包括用于容纳手指的凹部(52)。
3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0)包括螺钉(28),其与盲孔螺纹配合工作,所述螺钉(28)完全沉入所述夹持机构(20)中。
3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45)具有突入所述支持部(32)内的翼状突部。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突部(46)突入所述把持部(34)内。
33.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突部(46)包括贯穿孔(52),用以改进与所述握持件(16)的连接。
3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45)包括贯穿孔,所述握持件(16)的突部突入该贯穿孔内中。
3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45)包括小孔(50),该小孔突入所述夹持区域(18)内用以固定所述夹持机构(20)的位置。
3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车握柄相对于握把杆(12)偏离设置。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离由基本上设置在所述握持件(16)中部的加厚部分(39)引起。
CNB2004800241587A 2003-08-25 2004-08-18 脚踏车握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0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313217.3 2003-08-25
DE20313217 2003-08-25
DE20314150.4 2003-09-11
DE202004008297.7 2004-05-2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51492A Division CN101659307B (zh) 2003-08-25 2004-08-18 脚踏车握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0059A CN1860059A (zh) 2006-11-08
CN100545030C true CN100545030C (zh) 2009-09-30

Family

ID=372987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415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030C (zh) 2003-08-25 2004-08-18 脚踏车握柄
CN20091017514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9307B (zh) 2003-08-25 2004-08-18 脚踏车握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514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9307B (zh) 2003-08-25 2004-08-18 脚踏车握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054503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5421B (zh) * 2011-07-25 2013-06-05 大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自行车握把
CN106985941A (zh) * 2017-05-04 2017-07-28 成都步共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单车的智能车把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8968U (zh) * 1990-12-15 1991-11-20 北京市门头沟长城综合铸造加工厂 山地车把把立
DE9112567U1 (zh) * 1991-10-09 1991-12-12 Koerner, Steffen, 3000 Hannover, De
US6263759B1 (en) * 1997-06-16 2001-07-24 Valor Concept Marketing, Inc. Removable, non-turning handlebar grip
DE29801916U1 (de) * 1998-02-05 1998-05-28 Graetz Michael Lenkergriff
FR2787086B1 (fr) * 1998-12-11 2001-03-02 Decathlon Sa Bicyclette a poignees profilees
TW560493U (en) * 2003-01-09 2003-11-01 Int Bicycle Products Corp Grip for bicycle with raised tail en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0059A (zh) 2006-11-08
CN101659307B (zh) 2012-10-03
CN101659307A (zh) 201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3087B2 (en) Bicycle handle-bar grip
US20120048055A1 (en) Bicycle Handlebar Grip
US20100186543A1 (en) Handlebar With Elastic Hinges
EP1896226B1 (en) Improvements to razor handle grips
TWI706886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EP3816025B1 (en) Controlled deformation bicycle saddle
TWI339173B (en) Bicycle bar grip
US20170274957A1 (en) Downhill grip for a bicycle
EP2098444A1 (en) Handlebar grip
CN100545030C (zh) 脚踏车握柄
US20120073086A1 (en) Ergonomic Hand Grip
US20030226421A1 (en) Shock absorbing handle bar grip
US11390353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202175146U (zh) 摩托车方向把的把套
JPH1086879A (ja) 自転車用ハンドル
CN206012855U (zh) 车用吸震体改良
KR100820389B1 (ko) 자전거용 손잡이조립체
EP3445993A1 (en) A heating device for hydraulic fluid damper
KR101954879B1 (ko) 가변형 자전거 핸들
CN219584390U (zh) 一种车把手安装结构及骑行车
CN219029645U (zh) 一种摩托车脚蹬胶套
CN210191729U (zh) 跑步自行车
KR200189562Y1 (ko) 자동차용 핸들커버
CN215245326U (zh) 一种u形防脱手自行车深槽握把
CN220331219U (zh) 一种握持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