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5185C -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25185C CN100525185C CNB2004100805670A CN200410080567A CN100525185C CN 100525185 C CN100525185 C CN 100525185C CN B2004100805670 A CNB2004100805670 A CN B2004100805670A CN 200410080567 A CN200410080567 A CN 200410080567A CN 100525185 C CN100525185 C CN 10052518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o communications
- authentication
- communications component
- information processor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8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RUZYUOTYCVRMRZ-UHFFFAOYSA-N doxazosin Chemical compound C1OC2=CC=CC=C2OC1C(=O)N(CC1)CCN1C1=NC(N)=C(C=C(C(OC)=C2)OC)C2=N1 RUZYUOTYCVRMR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16—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with lock-out or secrecy provision in party-line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2—Pre-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9—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or pre-shared ke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9—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for achieving mutual 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便携式服务器具有天线和无线电通信部件,该无线电通信部件具有的可接收距离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还具有认证天线和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该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具有的可接收距离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远小于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接收距离。当用户操作认证按钮时,并且当另一个装置位于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接收距离的范围内时,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通过认证天线执行与另一个装置的认证处理,并将从认证获得的认证数据登记到存储器。无线电通信部件基于认证数据来通过天线连接到被认证的另一个装置,并执行数据通信。本发明适用于包括移动终端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记录介质及程序,具体地说涉及这样一种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其允许进行安全且容易的相互认证。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进步,例如利用电子装置而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网络。为了建立这种家庭网络,必须在家中的电子装置中实现一种兼容的网络接口,这可能会增加成本,或者可能会使得连接的电缆布线复杂化。因此,人们已提议通过无线电通信来建立家庭网络。
当按照这种方式来通过无线电通信建立网络时,难于对请求连接到该网络的电子设备进行相互认证。因此,JP-A-2003-178272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允许通过电磁感应来进行相互认证。
然而,JP-A-2003-178272公开的电子装置可以应用到家中的大型电子装置,但不能容易地应用到移动电子装置。也就是说,当需要接受上述相互认证的移动电子装置被置于箱包中而携带到一个公共场合(例如拥挤的火车中)时,恶意第三方可能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经过所述包认证该移动电子装置,这是一个问题。而且,当移动电子装置已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被认证时,存在一种危险,即存储在该电子装置中的个人信息和/或数据可能被截获,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作出考虑了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实现安全且容易的相互认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用于在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传送数据,其中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要为在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认证处理,当确定执行所述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所述认证处理,所述认证处理包括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请求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产品ID,并利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接收到的该产品ID生成认证数据,将认证数据登记到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此数据是从所述认证处理获得的,并为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并基于所登记的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并且,当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通过使用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所述认证处理包括响应于通过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的请求,使用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将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产品ID发送到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将认证数据登记到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此数据是从所述认证处理获得的,并为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并基于所登记的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四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四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
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可包括一个操作输入单元,其由用户操作来执行认证处理,该装置还基于通过所述操作输入单元输入的操作信息来判断是否执行认证处理。
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也可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执行认证处理,当判断出执行所述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认证判断单元,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要为与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执行认证处理;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其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认证执行单元,当所述认证判断单元确定执行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所述认证处理包括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请求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产品ID,并利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接收到的该产品ID生成认证数据;登记单元,用于登记认证数据,该数据是作为认证结果由所述认证执行单元获得的,并为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以及数据通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登记单元登记的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一个操作输入单元,其由用户操作来执行认证处理,其中,所述认证判断单元基于通过所述操作输入单元输入的操作信息来判断是否执行所述认证执行单元的认证处理。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信息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来发送呼叫信息,所述呼叫信息用于检查存在于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之内的装置;信息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来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响应信息,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已接收到通过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发送的呼叫信息;以及被认证装置判断单元,用于基于已通过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响应信息和已由所述登记单元登记的所述认证数据,判断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是否是被认证的装置,其中当所述被认证装置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是被认证的装置时,所述数据通信单元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信息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来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呼叫信息,所述呼叫信息被用于检查存在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可通信距离范围内的装置;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登记单元登记的所述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发送对所述呼叫信息的响应信息,所述呼叫信息已由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所接收;以及连接许可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已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对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发送的响应信息的连接许可信号,其中当所述连接许可判断单元判断出已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连接许可信号时,所述数据通信单元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在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和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传送数据,所述方法包括:认证判断步骤,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要为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和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执行认证处理;认证执行步骤,当所述认证判断步骤确定执行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所述认证处理包括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请求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产品ID,并利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接收到的该产品ID生成认证数据;登记步骤,登记认证数据,此认证数据是作为认证结果由所述认证执行步骤获得的,并为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以及数据通信步骤,基于所述登记步骤所登记的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介质,其记录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通信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所述通信系统在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和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传送数据,所述信息处理包括:认证判断步骤,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要为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和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执行认证处理;认证执行步骤,当所述认证判断步骤确定执行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登记步骤,登记认证数据,此数据是作为认证结果由所述认证执行步骤获得的,并为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以及数据通信步骤,基于所述登记步骤所登记的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程序,其使得计算机执行通信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所述通信系统在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和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传送数据,所述信息处理包括:认证判断步骤,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要为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和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执行认证处理;认证执行步骤,当所述认证判断步骤确定执行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登记步骤,登记认证数据,此数据是作为认证结果由所述认证执行步骤获得的,并为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以及数据通信步骤,基于所述登记步骤所登记的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
术语“通信”在此可指称无线电通信、有线通信或包含无线电通信和有线通信的通信,即在一个部分中进行无线电通信而在另一个部分中进行有线通信的通信。而且,可对从一个装置到另一个装置的通信进行有线通信,而对从所述另一个装置到所述装置的通信进行无线电通信。
根据本发明,可以安全而容易地实现相互认证。而且,根据本发明,可以安全而容易地进行数据通信。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示例;
图2的立体图示出了图1中的便携式服务器的外部结构示例;
图3的方框图示出了图1中的便携式服务器的内部构造示例;
图4的方框图示出了图3中的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详细构造示例;
图5的方框图示出了图3中的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详细构造示例;
图6的立体图示出了图1中的摄像装置的外部结构示例;
图7的立体图示出了图6中的摄像装置从相反方向看到的外部结构示例;
图8的方框图示出了图1中的摄像装置的内部构造示例;
图9的立体图示出了图1中的便携式观测器的外部结构示例;
图10的透明立体图示出了图9中的便携式观测器的结构示例;
图11的方框图示出了图1中的便携式观测器的内部构造示例;
图12的流程图示出了图1中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认证处理;
图13是示出了图1中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认证中的可接收范围的示图;
图14是示出了图1中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认证中的可接收范围的另一个示图;
图15的流程图示出了图1中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连接和通信处理;
图1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结构示例的示图;以及
图1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构造示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首先将描述本发明要求保护的各个方面与实施例之间的对应关系。一些实施例可能在说明书中进行了描述,但在此可能没有写明是对应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实施例,然而,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所述实施例没有对应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反,一些实施例可能写明了是对应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实施例,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所述实施例不对应于本发明所述方面之外的其他方面。
而且,下面的描述并非意味着在说明书中描述了本发明的所有方面。也就是说,下面的描述涉及本发明在说明书中描述的那些方面,而并非否定未在此申请中要求保护的发明的存在,即可能存在可通过分案而申请或通过修改而增加的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图1中的便携式服务器1)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图1中的摄像装置2)之间传送数据的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图1中的便携式服务器1)基于用户的操作(例如图12中的步骤S1)来判断是否要为在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认证处理,当确定执行所述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例如图3中的认证天线12和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例如图14中的范围E1)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所述认证处理(图12中的步骤S4),将认证数据登记到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图12中的步骤S5),此数据是从所述认证处理获得的,并为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并基于所登记的认证数据且通过使用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例如图3中的天线35和无线电通信部件34)来向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例如图15中的步骤S48),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并且,当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例如图8中的认证天线102和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例如图14中的范围E2)内时,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图1中的摄像装置2)通过使用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例如图12中的步骤S24),将认证数据登记到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图12中的步骤S25)(此数据是从所述认证处理获得的,并为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并基于所登记的认证数据且通过使用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四无线电通信部件(例如图8中的天线146和无线电通信部件145)来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例如图15中的步骤S66),其中所述第四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
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可包括一个操作输入单元(例如图3中的认证按钮41),其由用户操作来执行认证处理,该装置还基于通过所述操作输入单元输入的操作信息来判断是否执行认证处理。
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也可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执行认证处理(例如图12中的步骤S21),当判断出执行所述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例如图14中的范围E2)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图1中的便携式服务器1),其包括:认证判断单元(例如图4中的认证控制部件61),其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要为与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图1中的摄像装置2)的通信执行认证处理;认证执行单元(例如图4中的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当所述认证判断单元判断出执行所述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例如图3中的认证天线12)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例如图14中的范围E1)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登记单元(例如图4中的认证数据登记部件64),用于登记认证数据,该数据是作为认证结果由所述认证执行单元获得的,并为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以及数据通信单元(例如图5中的数据通信部件84),用于基于所述登记单元所登记的认证数据且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来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一个操作输入单元(例如图3中的认证按钮41),其由用户操作来执行认证处理,其中,所述认证判断单元基于通过所述操作输入单元输入的操作信息来判断是否执行所述认证执行单元的认证处理。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信息发送单元(例如图5中的信息发送部件91,其执行图15中的步骤S41处的处理),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例如图3中的天线35)来发送呼叫信息,所述呼叫信息用于检查存在于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之内的装置;信息接收单元(例如图5中的信息接收部件92,其执行图15中的步骤S42处的处理),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来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响应信息,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单元已接收到通过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发送的呼叫信息;以及被认证装置判断单元(例如图5中的通信控制部件81,其执行图15中的步骤S44处的处理),用于基于已通过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响应信息和已由所述登记单元登记的所述认证数据,判断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是否是被认证的装置,其中当所述被认证装置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是被认证装置时,所述数据通信单元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来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可包括:信息接收单元(例如图5中的信息接收部件92,其执行图15中的步骤S61处的处理),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例如图3中的天线35)来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呼叫信息,所述呼叫信息被用于检查存在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可通信距离范围内的装置;信息发送单元(例如图5中的信息发送部件91,其执行图15中的步骤S62处的处理),用于基于所述登记单元登记的所述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发送对所述呼叫信息的响应信息,所述呼叫信息已由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所接收;以及连接许可判断单元(例如图5中的通信控制部件81,其执行图15中的步骤S63处的处理),用于判断是否已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对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发送的响应信息的连接许可信号,其中当所述连接许可判断单元判断出已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连接许可信号时,所述数据通信单元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向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认证判断步骤(例如图12中的步骤S1),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要为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和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执行认证处理;认证执行步骤(例如图12中的步骤S4),当所述认证判断步骤确定执行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图1中的摄像装置2)位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例如图3中的认证天线12和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例如图14中的范围E1)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登记步骤(例如图12中的步骤S5),登记认证数据,此数据是作为认证结果由所述认证执行步骤获得的,并为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以及数据通信步骤(例如图15中的步骤S48),基于所述登记步骤所登记的认证数据且通过使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例如图3中的天线35和无线电通信部件34)来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
由于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和程序基本上具有和本发明的信息处理方法相同的构造,因此在此省略了重复性的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示例。在图1中,便携式服务器1、摄像装置2和便携式观测器3是便携式装置,并通过无线电而彼此连接。
便携式服务器1是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它是便携式的,并例如是用于在用户家中集中管理视频数据的无线家庭服务器,并具有用于摄像装置2和便携式观测器3的主存储功能。也就是说,便携式服务器1存储来自摄像装置2的视频数据,并且/或者将所存储的视频数据装载到便携式观测器3。在实际中对语音数据也进行类似的处理,在图1的示例中省略了对语音数据的处理。
摄像装置2包括便携式摄像机(camcorder)。摄像装置2根据用户的操纵来拍摄一个对象,并将所拍摄的内容和输入的视频数据(运动图像数据和/或静止图像数据)编码为例如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2,并将所编码的视频数据发送到便携式服务器1。也就是说,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是一个便携式摄像机在物理上分离的拍摄和存储单元。拍摄单元和存储单元通过无线电连接。便携式观测器3是便携式显示装置。便携式观测器3重构存储在便携式服务器1中的视频数据,并在自包含的显示器上显示所重构的图像。
在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便携式服务器1、摄像装置2和便携式观测器3通过无线电而连接。从安全性控制和版权保护的观点看,为了拒绝第三方对其的访问,便携式服务器1、摄像装置2和便携式观测器3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两个通信部件,即无线电通信部件和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
所述无线电通信部件用于装置之间的一般数据通信(即非认证通信),而所述可接收距离(或可通信距离)是从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天线开始的距离,例如几米到几十米之间。传输速度为Mbps或更高。更具体地说,无线电通信部件包括IEEE 802.11b或11g,这是无线电LAN(局域网)标准或UWB(超宽带)。所述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可用于将要执行的认证处理,以用于第一次连接到另一个装置。可接收距离(或可通信距离)比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接收距离要短很多,是从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天线开始的距离,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具体地说,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可以执行与非接触式IC卡所使用的无线电通信类似的无线电通信。
便携式服务器1、摄像装置2和便携式观测器3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认证天线和认证按钮。在此情形下,认证天线为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所使用,认证按钮将由用户用来命令每个装置进行认证处理。例如,当用户需要使得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彼此认证时,用户可按下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的认证按钮,并使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彼此相近以到达各自的认证天线(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接收距离。这样,各个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就实施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中的认证处理,可以在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之间实现相互认证。
上述处理是在便携式服务器1和便携式观测器3之间以及摄像装置2和便携式观测器3之间实现的,因此可以在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装置之间实现相互认证。因此,之后可以通过便携式服务器1、摄像装置2和便携式观测器3中的无线电通信部件而执行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
图2示出了图1中的便携式服务器1的外观的结构示例。在图2中,便携式服务器1的外壳11被透明地示出,以示出外壳11中的内部组件的一部分。
在便携式服务器1的外壳11的上表面上设置了认证天线12。认证天线12可用于认证其他装置。在图2的示例中,尽管认证天线12被设置在外壳11的上表面,但是认证天线12只需要设置在外壳11的表面附近,以在认证处理期间可离其他装置的认证天线更近或与其接触。因此,认证天线12可设置在所述上表面的背部。天线35(图2中未示出但图3中示出了)设置在便携式服务器1中。天线35可用于非认证处理期间的一般通信。
在外壳11中,硬盘驱动器21和电路部件22设置在外壳11的下表面。硬盘驱动器21包括高速和大容量随机访问存储器。电路部件22包括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和无线电通信部件34(下面将参考图3描述)。而且,在电路部件22之上设置了电池23。电池23向便携式服务器1的组件提供电源。
图3示出了便携式服务器1的内部构造示例。在图3中,与图2中相同的组件被给出了相同的标号,在此省略了对其的重复性描述。在图3的示例中,电路部件22包括控制部件31、存储器32、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和无线电通信部件34。
控制部件31基于来自由用户操作的操作输入部件37的命令信号,或基于通过无线电通信部件34接收的来自另一个装置的控制信号,控制便携式服务器1的组件。存储器32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将另一个装置(例如摄像装置2)的认证数据登记到存储器32。认证数据包括认证所需的以及认证后的数据通信所需的数据,例如产品ID(标识符)和加密密钥数据。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通过认证天线12,借助于在从几毫米到几厘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无线电来实现对另一个装置的认证处理,并将与另一个装置进行数据通信所需的认证数据登记到存储器32,该数据已通过认证而获得。无线电通信部件34基于登记到存储器32的认证数据,通过天线35,借助于在从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无线电,与由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所认证的另一个装置传送视频数据。
控制部件31、存储器32、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和无线电通信部件34通过总线36彼此连接。操作输入部件37、输出部件38、硬盘驱动器(HDD)21和电池23也连接到总线36。
操作输入部件37包括不同种类的按钮和开关。所述按钮还包括认证按钮41,其防止在便携式服务器1中进行认证,除非用户故意地操作了认证按钮41。尽管认证按钮41可通过用户的一个操作来开启,但是认证按钮41也可通过用户的两个操作来开启,以提高认证的安全性。例如,认证按钮41可包括可锁定的旋转开关,例如便携式摄像机的记录开关。在此情形下,除非该开关通过第一个操作解锁定并通过第二个操作旋转,否则认证按钮41不会被开启。或者,认证按钮41可包括覆盖式开关,其由第一个操作揭开,并有第二个操作开启。输出部件38包括一个指示器或多个指示器,用于指示另一个装置的认证状态或连接状态。
图4示出了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的详细构造示例。在图4的示例中,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包括认证控制部件61、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和认证数据登记部件64。
认证控制部件61基于用户对认证按钮41的操作来控制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和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以实现认证处理。也就是说,认证控制部件61基于用户对认证按钮41的操作来控制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以通过认证天线12实现在从几毫米到几厘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无线电交换。认证控制部件61还监视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因此,当认证控制部件61通过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接收到来自另一个装置的无线电时,认证控制部件61控制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来实现与另一个装置的认证处理,其中已从该装置接收到无线电。在实现了认证处理之后,认证控制部件61控制认证数据登记部件64,将从认证处理获得的认证数据登记到存储器32,或使得输出部件38的指示器在便携式服务器1中指示另一个装置认证状态或连接状态。
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通过认证天线12向另一个装置发送在从几毫米到几厘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认证无线电,并且/或者通过认证天线12从另一个装置接收对应于认证无线电的响应无线电。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通过认证天线12,借助于在从几毫米到几厘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无线电,与另一个装置交换认证所需的和认证后的数据通信所需的认证数据(例如产品ID(或标识符)和加密密钥),并将所接收的认证数据输出到认证控制部件61。认证数据登记部件64将来自认证控制部件61的认证数据登记到存储器32。
图5示出了无线电通信部件34的详细构造示例。在图5的示例中,无线电通信部件34包括通信控制部件81、连接处理部件82、认证数据装载部件83和数据通信部件84。
通信控制部件81以预定时间间隔控制连接处理部件82,以发送在从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呼叫无线电,用于检查另一个装置的存在。当连接处理部件82从另一个装置接收到对所述呼叫无线电的响应无线电时,通信控制部件81控制连接处理部件82和认证数据装载部件83,以装载认证数据,并且基于所装载的认证数据,借助于从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无线电,实现连接到已发送呼叫无线电的另一个装置的处理。在实现连接处理后,通信控制部件81使得输出部件38的指示器指示与另一个装置的连接状态,并且/或者控制数据通信部件84来借助于在从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无线电,实现与已经过连接处理的另一个装置的数据通信处理。
连接处理部件82包括信息发送部件91和信息接收部件92。信息发送部件91通过天线35发送在从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呼叫无线电,或发送对来自另一个装置的呼叫无线电的响应无线电。信息发送部件91通过天线35,借助于在从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无线电,发送连接许可信号或对来自另一个装置的连接许可信号的检查信号。信息接收部件92通过天线35,借助于在从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无线电,接收来自另一个装置的呼叫无线电或接收对呼叫无线电的响应无线电。信息接收部件92还通过天线35,借助于在从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无线电,接收对连接许可信号的检查信号或接收连接许可信号。
认证数据装载部件83从存储器32装载对应于所接收的响应信号的认证数据,并将所装载的认证数据提供给通信控制部件81。数据通信部件84在通信控制部件81的控制下,借助于在从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无线电,执行与另一个许可连接的装置的数据通信。
图6示出了图1中的摄像装置2的外观机构示例。在图6的示例中,摄像装置2包括外壳101、认证天线102、摄像部件103和显示部件104。
认证天线102具有和图2中的认证天线12相同的结构,并设置在外壳101的侧面上。在图6的示例中,尽管认证天线102设置在外壳101的外侧面上,但是认证天线102只需要设置在靠近外壳101的表面处,以与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天线12靠近或与其接触,以例如用于认证。认证天线102可设置在外壳101的内侧面上。
摄像部件103包括镜头和CCD(电荷耦合设备)摄像设备,以用于对一个对象成像,并设置在外壳101的上部,图6的这一侧上。显示部件104通过枢纽(未示出)可关闭地连接到外壳101,因此在拍摄时显示部件104可朝向与外壳101的认证天线102相对侧的方向打开,并且在保藏时可沿着外壳101折叠并关闭。
图7示出了图6中的摄像装置2从相反方向看到的外观结构示例。在图7中,虚线表示摄像装置2的外壳101的内部组件的一部分。
在图7的示例中,显示部件104包括显示器111,用于显示被拍摄的图像、另一个装置的认证状态和/或连接状态、或便携式服务器1的状态信息(即记录状态、备用状态或播放状态)。显示部件104还包括控制按钮112,其位于显示器111的底部。控制按钮112被用户用来控制将由摄像装置2执行的预定处理。
电路部件121设置在外壳101中靠近摄像部件103的表面上。电路部件121包括控制部件141、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和无线电通信部件145(下面将参考图8描述)。电池122设置在外壳101的内部中央处。电池122向摄像装置2的组件供电。
图8示出了摄像装置2的内部构造示例。在图8中,与图7相同的组件被给出了相同的标号,在此省略了重复性的描述。在图8的示例中,电路部件121包括控制部件141、存储器142、编码部件143、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和无线电通信部件145。
控制部件141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基于来自操作输入部件148的命令信号,控制摄像装置2的各个组件。控制部件141通过无线电通信部件145和天线146来控制便携式服务器1的组件。存储器142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将与其他装置(例如便携式服务器1)的数据通信所需的认证数据登记到存储器142。编码部件143对从摄像部件103输入的视频数据执行编码处理例如MPEG2,并通过无线电通信部件145和天线146,将编码的视频数据输出到便携式服务器1的硬盘驱动器21。
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通过认证天线102,执行针对于其他装置(例如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处理,并将从认证所获得的且为与其他装置的数据通信所需的认证数据登记到存储器142。无线电通信部件145基于登记到存储器142的认证数据,通过天线146实现与另一个装置的视频数据和/或控制数据的传送处理,其中该另一个装置已由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所认证。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和无线电通信部件145具有与前面参考图4描述的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和已参考图5描述的无线电通信部件34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可将图4中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的构造和图5中无线电通信部件34的结构根据需要用做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和无线电通信部件145的结构。
控制部件141、存储器142、编码部件143、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和无线电通信部件145通过总线147彼此连接。总线147还连接到摄像部件103、操作输入部件148、输出部件149和版本标识寄存器122。
摄像部件103对一个对象成像,并将所成像的视频数据输出到编码部件143。操作输入部件148包括不同种类的按钮和开关。所述不同种类的开关包括控制按钮112和认证按钮161。控制按钮112被用户用来控制摄像装置2的预定处理。认证按钮161防止在摄像装置2中进行认证,除非用户故意操作了认证按钮161。认证按钮161具有和图3中的认证按钮41基本相同的构造,在此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性描述。输出部件149包括显示器111和扬声器。显示器111可包括阴极射线管(CRT)或液晶显示器(LCD)。
图9示出了图1中的便携式观测器3的外观结构示例。在图9的示例中,便携式观测器3包括外壳201、显示器202、控制按钮203和认证天线204。
显示器202设置在外壳201的前表面上。显示器202显示重构的图像,以及与另一个装置的认证状态和/或连接状态,或显示便携式观测器3和/或便携式服务器1的状态信息。控制按钮203设置在显示器202的侧面上。控制按钮203被用户用来控制便携式观测器3的预定处理。
认证天线204具有与图2的认证天线12相同的构造。如虚线所示,认证天线204设置在外壳201的背部(没有显示器202的另一面)。在图9的示例中,尽管认证天线204设置在外壳201的背部的外侧,但是认证天线204只需要靠近外壳201的表面以在认证处理期间靠近另一个装置的认证天线或与其接触。因此,认证天线204可设置在外壳201的背部的内侧。
图10是穿过图9中透明示出的便携式观测器3的内部构造示例。在图10的示例中,电路部件211设置在外壳201的内背部(即具有认证天线204的表面)上。电路部件211包括控制部件231、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234和无线电通信部件235(下面将参考图11描述)。电池212设置在图10的右侧。电池212向便携式观测器3的各个组件供电。
图11示出了便携式观测器3的内部构造示例。在图11中,与图9和图10中相同的组件被给出了相同的标号,在此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性描述。在图11的示例中,电路部件211包括控制部件231、存储器232、解码部件233、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234和无线电通信部件235。
控制部件231响应于用户在其上的操作,基于来自操作输入部件238的命令信号,控制便携式观测器3的各个组件。控制部件231基于来自操作输入部件238的命令信号,通过无线电通信部件235和天线236,控制便携式服务器1的组件。例如,控制部件231控制便携式服务器1的组件以实现速度可调的重构,从而在便携式服务器1中以可调整的速度重构视频数据。存储器232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234将与其他装置(例如便携式服务器1)的数据通信所需的认证数据登记到存储器232。解码部件233对通过无线电通信部件235和天线236而从便携式服务器1装载的视频数据进行解码,并使解码的视频数据显示在显示器202上。
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234通过认证天线204对另一个装置进行认证处理,并将从所述认证处理获得的、与该另一个装置的数据通信所需的认证数据登记到存储器232。无线电通信部件235基于登记到存储器232的认证数据,通过天线236,对与另一个装置的视频数据或控制数据的通信处理,其中该装置已由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234所认证。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234和无线电通信部件235具有与参考图4描述的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和已参考图5描述的无线电通信部件34基本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根据需要,将图4中的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和图5中的无线电通信部件34的构造用做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234和无线电通信部件235。
在图11的示例中,控制部件231、存储器232、解码部件233、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234和无线电通信部件235通过总线237彼此连接。总线237还连接到操作输入部件238、输出部件239和电池212。
操作输入部件238包括不同种类的按钮和开关。所述不同种类的按钮包括控制按钮203和认证按钮241。控制按钮203被用户用来控制便携式观测器3的预定处理。认证按钮241被用户用来防止进行认证,除非用户故意操作了认证按钮241。认证按钮241具有和图3中的认证按钮41基本相同的构造,在此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性描述。输出部件239包括显示器202和扬声器,显示器202包括阴极射线管(CRT)或液晶显示器(LCD)。
下面将参考图12的流程图来描述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认证处理。图12的示例示出了与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相关的认证处理。
为了使得便携式服务器1认证摄像装置2,用户开启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按钮41,并开启摄像装置2的认证按钮161。例如当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按钮41包括覆盖式开关时,用户通过第一个操作揭开该开关,并通过第二个操作开启该开关,从而开启认证按钮41。例如,当摄像装置2的认证按钮161包括可锁定旋转开关时,用户可通过第一个操作解除该开关的锁定,并通过第二个操作旋转该开关,从而开启认证按钮161。然后,用户使摄像装置2和便携式服务器1彼此靠近,使得其间的距离可接收从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和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发送的无线电。
下面将参考图13和图14描述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的认证无线电可接收范围。在图13和14的示例中,认证天线12设置在便携式服务器1的外壳11的内表面附近。在该示例中,认证天线102设置在摄像装置2的外壳101的内表面附近。
在图13的示例中,用户用左手L握住便携式服务器1的外壳11,认证天线12朝向右手R(摄像装置2)侧。而且,用户用右手R握住摄像装置2的外壳101和摄像部件103,认证天线102朝向左手L(便携式服务器1)侧。摄像装置2的显示部件104是合拢的,并朝向外壳101。
在图13的示例中,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之间的距离d1大于几毫米到几厘米的距离。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天线12未被包含在来自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天线12的无线电可被摄像装置2接收的距离(几毫米到几厘米)的范围E2内。而且,摄像装置2的认证天线102未被包含在来自摄像装置2的认证天线102的无线电可被便携式服务器1接收的距离(几毫米到几厘米)的范围E1内。因此,未开始进行认证处理,这是因为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和摄像装置2的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未接收到来自对方的无线电。
因此,如图14所示,用户可使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靠近到距离d2,其中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天线12靠近摄像装置2的认证天线102。
在图14的示例中,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之间的距离d2小于几毫米到几厘米的距离。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天线12被包含在来自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天线12的无线电可被摄像装置2接收的距离(几毫米到几厘米)的范围E2内。而且,摄像装置2的认证天线102被包含在来自摄像装置2的认证天线102的无线电可被便携式服务器1接收的距离(几毫米到几厘米)的范围E1内。也就是说,如粗箭头所示,认证天线12可接收到来自认证天线102的无线电,并且认证天线102也可接收到来自认证天线12的无线电。因此,在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33和摄像装置2的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144中执行后续处理。
范围E1和E2可以是相同距离的范围,或者可以是从几毫米到几厘米的不同距离的范围。然而,为了进行双向通信,范围E2和E2优选地是具有基本相同距离的范围。
在步骤S1,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控制部件61等待,直到认证按钮41被开启。当认证按钮41被用户的操作开启,并且确定认证按钮41已被开启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2。在步骤S2,控制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来通过认证天线12发送在从几毫米到几厘米的范围内可通信的认证无线电。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3。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摄像装置2的认证控制部件61也等待,直到认证按钮161被开启。当认证按钮161被用户的操作开启,并且确定认证按钮161已被开启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22。在步骤S22,认证控制部件61监视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并等待,直到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接收到来自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无线电。
如上参考图14所述,由于摄像装置2的认证天线102位于距离d2的范围中,可以接收到来自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天线12的无线电,因此,摄像装置2的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通过认证天线102接收在步骤S2从便携式服务器1发送的认证无线电。在步骤S22,响应于接收到认证无线电,摄像装置2的认证控制部件61确定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已接收到来自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无线电。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23,在此,控制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以通过认证天线102向便携式服务器1发送对所接收的认证无线电的响应无线电。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24。
在步骤S3,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控制部件61监视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并等待,直到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接收到对认证无线电的响应无线电。如上参考图14所述,由于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天线12位于距离d2的范围内,可以接收来自摄像装置2的认证天线102的无线电,因此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通过认证天线12接收到在步骤S23从摄像装置2发送的响应无线电。在步骤S3,响应于接收到响应无线电,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控制部件61确定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已接收到来自摄像装置2的响应无线电。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4,在此,控制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以通过认证天线12执行认证数据的传送,即执行对摄像装置2的认证处理。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5。
当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62接收到在步骤S4从便携式服务器1发送的认证数据时,摄像装置2的认证控制部件61在步骤S24控制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以使得便携式服务器1通过认证天线102执行认证数据的传送,即执行对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其对应于便携式服务器1在步骤S4的处理。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25。
下面将具体描述认证处理。在实际中,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控制部件61控制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以通过认证天线12请求摄像装置2的产品ID。响应于该请求,摄像装置2的认证控制部件61控制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以通过认证天线102发送产品ID。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控制部件61创建一个随机数X,从随机数X和摄像装置2的产品ID创建第一密钥,并从第一密钥和摄像装置2的产品ID创建第二密钥,其中所述产品ID已通过认证天线12而从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接收到。而且,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控制部件61控制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以通过认证天线12将所创建的随机数X发送到摄像装置2。摄像装置2的认证控制部件61从已通过认证天线102而从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接收到的随机数X创建第一密钥,并进一步从第一密钥和摄像装置2的产品ID创建第二密钥。然后,摄像装置2的认证控制部件61控制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以通过认证天线102将第一密钥和第二密钥作为认证代码发送给便携式服务器1。响应于这一发送,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控制部件61将已通过认证天线12而从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接收的认证代码与所创建的第二密钥进行比较。如果所述认证代码与第二密钥匹配,则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控制部件61控制认证数据通信部件63,以通过认证天线12向摄像装置2发送加密密钥数据。
如上所述,在步骤S4和S24执行认证处理,以使得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彼此认证。这样,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可获得摄像装置2的产品ID和加密密钥数据作为认证数据,在认证之后,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之间的连接和通信需要这一认证数据。
然后,在步骤S5,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控制部件61控制认证数据登记部件64,以将通过所述接收和创建步骤获得的认证数据登记到存储器32。然后,在步骤S6,使得输出部件38中的指示器显示认证数据,表明摄像装置2已在便携式服务器1中被认证,然后结束认证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5,摄像装置2的认证控制部件61控制认证数据登记部件64,以将通过所述接收和创建步骤获得的认证数据登记到存储器142。然后,在步骤S26,使得显示器111显示认证数据,表明便携式服务器1已在摄像装置2中被认证,然后结束认证处理。
如上所述,由于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已彼此认证,因此,已购买新装置的用户只需要开启认证按钮,并使该装置靠近将要认证的另一个装置,以使得两个装置可以容易地相互认证。因此,所述装置可通过无线电而被连接到现有的装置。而且,由于登记了认证数据,该数据是已相互认证的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之间的连接和通信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所述装置一次相互认证之后,不需要为了认证之后的连接而将装置靠近到可接收认证无线电的距离来进行上述认证处理,下面将参考图15进行描述。
而且,除非认证按钮41和认证按钮161被开启,否则不能进行认证处理。因此,例如在拥挤的火车等拥挤场合,可以抑制第三方穿过箱包对该箱包中的便携式服务器1的认证。而且,由于除非按下了认证按钮或多个按钮否则就不发送认证无线电,因此可以减少功耗。
尽管在上面的描述中,在两个将要互相认证的装置中开启了认证按钮以进行认证处理,但是,认证按钮也可以只设置在两个装置之一中(例如具有数据存储功能的便携式服务器1)。
而且,认证按钮可包括软开关以及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屏。在此情形下,用户可操作触摸屏两次或更多次,以在显示器上显示认证开关(操作次数必须保持在不会对用户产生负荷的次数之下)。这样,可以试图得到与在外壳中设置认证开关的情形下相同的优点。而且,当为此使用触摸屏时,可以消除由于只为认证而设置专用开关所产生的尺寸和成本上的浪费。
而且,尽管在上述描述中,便携式服务器1发送认证无线电,但是摄像装置2也可发送认证无线电。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都可分别发送认证无线电,已接收到较早发送的认证无线电的那个装置可发送对应于该认证无线电的响应无线电。
尽管在此省略了所述处理的重复性描述,但在便携式服务器1和便携式观测器3之间或在摄像装置2和便携式观测器3之间执行了相同的处理。
下面将参考图15中的流程图来描述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连接和通信处理,该系统已经过了上述的认证处理,即已相互认证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图15中的示例示出了一种情形,其中通过图12中的认证处理而相互认证的摄像装置2和便携式服务器1接受连接和通信处理。
便携式服务器1的通信控制部件81使用包含于其中的时钟来测量时间,在步骤S41,通信控制部件81控制信息发送部件91,以通过天线35按预定时间间隔发送呼叫无线电。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42。呼叫无线电是用于检查在从几米到几十米的范围内是否存在已相互认证的装置的无线电,该范围是便携式服务器1可以接收呼叫无线电的距离。注意,用户的直接操作(通过按钮、触摸屏等等)可能会触发呼叫无线电的发送。
在步骤S61,摄像装置2的通信控制部件81监视信息接收部件92,信息接收部件92等待,直到通过天线146接收到呼叫无线电。由于在步骤S41从便携式服务器1发送的呼叫无线电是由摄像装置2的信息接收部件92接收的,因此通信控制部件81确定信息接收部件92已通过天线146接收到了呼叫无线电。在步骤S62,控制信息发送部件91来通过天线146发送对所接收的呼叫无线电的响应无线电,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63。更具体地说,在步骤S62,摄像装置2的通信控制部件81控制认证数据装载部件83,以从存储器142装载与已发送呼叫无线电的便携式服务器1通信所要使用的认证数据,并使用所装载的认证数据(加密密钥数据)来加密对呼叫无线电的响应无线电。然后,通信控制部件81控制信息发送部件91,以通过天线146发送加密的响应无线电。
在步骤S42,便携式服务器1的通信控制部件81监视信息接收部件92,并判断信息接收部件92是否已通过天线35接收到对应于呼叫无线电的响应无线电。如果通信控制部件81确定信息接收部件92尚未通过天线35接收到响应无线电,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41。然后,再次执行步骤S41和后续步骤。
当在步骤S62从摄像装置2发送的响应无线电由便携式服务器1的信息接收部件92所接收时,响应于所述接收,便携式服务器1的通信控制部件81确定信息接收部件92已在步骤S42通过35接收到了响应无线电。在步骤S43,通信控制部件81控制认证数据装载部件83,以从存储器32装载与已发送响应无线电的摄像装置2的通信所要使用的认证数据,并使用所装载的认证数据(加密密钥数据)来解码所接收的响应无线电。然后,在步骤S44,通信控制部件81判断是否可以装载已通过使用所登记的认证数据进行解码的响应无线电,即,已发送该响应无线电的装置是否是登记到存储器32的装置(即被认证的装置)。
例如,当在接收响应无线电时发生故障时,或当已从未认证装置接收到无线电时,即当不能装载使用已登记的认证数据进行解码的响应无线电时,在步骤S44,已发送该响应无线电的装置被确定为未登记到存储器32的装置。然后,便携式服务器1的通信控制部件81返回到步骤S41,并重复步骤S41和后续处理。也就是说,在步骤S41,便携式服务器1的通信控制部件81使用包含于其中的时钟来测量时间,并控制信息发送部件91,以通过天线12以预定时间间隔发送呼叫无线电。然后,再次执行后续步骤,这样,来自未认证装置的无线电就不被允许通过便携式服务器1进行连接。
由于在许多情形下可能会在公共空间中进行无线电通信,因此认证之后的连接和通信处理优选地不应被第三方所截获。步骤S42处以及后续与便携式服务器1相关的处理,以及步骤S62处以及后续与摄像装置2相关的通信处理是通过使用加密方法例如IEEE 802.1X/EAP来执行的。因此,上述加密和解码是在步骤S45及后续步骤以及步骤S63及后续步骤处的发送和接收过程中的步骤S44和S62处执行的,将省略其描述。
另一方面,在步骤S44,如果可以装载用所登记的认证数据解码的响应无线电,则便携式服务器1的通信控制部件81确定已发送响应无线电的装置是登记到存储器32的装置。在步骤S45,通信控制部件81控制信息发送部件91,以通过天线35发送连接许可信号。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46。
另一方面,在步骤S63,摄像装置2的通信控制部件81监视信息接收部件92,并判断是否已通过天线146接收到连接许可信号。如果通信控制部件81确定信息接收部件92已通过天线146接收到连接许可信号,则通信控制部件81控制信息发送部件91,以在步骤S64发送对应于连接许可信号的检查信号。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65。
在步骤S63,如果摄像装置2的通信控制部件81确定信息接收部件92尚未通过天线146接收到连接许可信号,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61。然后,再次执行步骤S61和后续步骤。
在步骤S65,摄像装置2的通信控制部件81使得显示器111显示连接状态,表明便携式服务器1正连接到摄像装置2。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66。用户可参考显示在显示器111上的连接状态来检查便携式服务器1正在向其连接,操纵控制按钮112并例如向便携式服务器1发送视频数据。因此,在步骤S66,摄像装置2的通信控制部件81控制数据通信部件84,以执行与便携式服务器1的数据通信处理。然后,连接和通信处理在此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46,便携式服务器1的通信控制部件81监视信息接收部件92,并判断是否已通过天线35接收到对应于连接许可信号的检查信号。如果通信控制部件81确定信息接收部件92尚未通过天线35接收到检查信号,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45。然后,再次执行步骤S45和后续步骤。由于在步骤S64从摄像装置2发送了检查信号,因此便携式服务器1的通信控制部件81在步骤S46确定信息接收部件92已通过天线35接收到检查信号。然后,在步骤S47,使得输出部件38中的指示器显示连接状态,表明摄像装置2正连接到便携式服务器1。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48。
由于在步骤S66,摄像装置2执行数据通信处理并发送数据,因此便携式服务器1的数据通信部件84接收该数据。在步骤S48,响应于数据的接收,便携式服务器1的通信控制部件81控制数据通信部件84,以执行与摄像装置2的数据通信处理。然后,连接和通信处理结束。
按照这种方式,在相互认证之后,并且在执行由无线电通信部件进行的连接处理以检查连接之后,进行数据通信。因此,不需要由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进行认证处理,该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具有的可接收范围小于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接收范围。这样,不必对于每次认证都要让要被认证的装置靠近,这就使得可在比认证范围的距离更长的可接收范围中进行通信。
相互认证的有效期(即可进行图15中的连接处理而不需要再次相互认证的期间)在最优选的情况下是在上述一次认证之后作为半永久性的,以最小化用户操作的复杂度。然而,通信中的加密对于每个装置都被永久性地固定。因此,为了获得需要更高程度安全性的连接,装置可对每次连接都请求重新认证,或者以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24小时)进行重新认证。因此,可在所连接的装置之间尝试获得进一步的安全性保护。
尽管在上述内容中便携式服务器1发送呼叫无线电,但摄像装置2也可发送呼叫无线电。或者,便携式服务器1和摄像装置2都可发送呼叫无线电,而已接收到较早发送的呼叫无线电的一方可发送对应于该呼叫无线电的响应无线电。
或者,例如响应于用户对控制按钮的操作,便携式服务器1或摄像装置2可发送呼叫无线电。在此情形下,除非用户命令进行发送,不会发送呼叫无线电。这样可以减少功耗。
上述处理可在便携式服务器1和便携式观测器3之间,或摄像装置2和便携式观测器3之间类似地进行,在此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性描述。
图16示出了图1中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结构示例。在图16中,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便携式服务器301—2彼此连接。摄像装置302—1和便携式观测器303—1和303—2也连接到便携式服务器301—1。摄像装置302—2和302—3以及便携式观测器303—3和303—4连接到便携式服务器301—2。也就是说,图16中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一个针对于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301—2的面向中心(hub)的无线电网络。
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果没有被分别对待,则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301—2、摄像装置302—1到302—3以及便携式观测器303—1到303—4分别被称为服务器301、摄像装置302和便携式观测器303。
每一个服务器301都具有和图1中的便携式服务器1基本相同的构造,在此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性描述。便携式服务器301是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它是便携式的无线家用服务器,集中管理用户家中的视频数据,并具有用于每一个摄像装置302以及便携式观测器303的主存储功能。每一个摄像装置302都具有和图1中的摄像装置2基本相同的构造,在此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性描述。摄像装置302将用户成像所得的图像编码为例如MPEG2,并将编码的图像数据发送到便携式服务器301。每个便携式观测器303都具有和图1中的便携式观测器3基本相同的构造,在此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性描述。便携式观测器303重构存储在便携式服务器301中的视频数据,并将重构的图像显示在包含在便携式观测器303中的显示器上。注意,在图16中的示例中也省略了语音数据。
在这一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与图1中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类似,便携式服务器301、摄像装置302和便携式观测器303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两个通信部件,包括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和无线电通信部件,还具有认证天线和认证按钮,其中认证天线被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所使用,而认证按钮被用户用来引起每个装置进行认证。
因此,当用户需要使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便携式服务器301—2彼此认证时,用户可按下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便携式服务器301—2各自的认证按钮,并使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便携式服务器301—2靠近到它们的认证天线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响应于用户的操作,以与前面参考图12描述的认证处理相同的方式,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便携式服务器301—2中的认证无线电通信部件执行认证处理。然后,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便携式服务器301—2可以相互认证。
认证处理还在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摄像装置302—1之间以及便携式观测器303—1和303—2之间进行,以使得便携式服务器301—1、摄像装置302—1以及便携式观测器303—1和303—2可以相互认证。因此,以与参考图15描述的连接和通信处理相同的方式,摄像装置302—1和便携式观测器303—1及303—2随后可通过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无线电通信部件进行连接和通信处理。
以相同的方式,认证处理还在便携式服务器301—2、摄像装置302—2和302—3以及便携式观测器303—3和303—4之间进行,以使得便携式服务器301—2、摄像装置302—2及302—3,以及便携式观测器303—3和303—4可以相互认证。因此,以与参考图15描述的连接和通信处理相同的方式,摄像装置302—2和302—3以及便携式观测器303—3及303—4随后可通过便携式服务器301—2和无线电通信部件进行连接和通信处理。
因此,在图16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连接到便携式服务器301—1的摄像装置302—1和便携式观测器303—1通过便携式服务器301—1而连接进行通信。也就是说,参考图15描述的连接和通信处理在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摄像装置302—1之间进行,并进一步在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便携式观测器303—1之间进行。这样,可以通过便携式服务器301—1在摄像装置302—1和便携式观测器303—1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此情形下,所述数据通信可以实时进行,或者可以在便携式服务器301—1中的硬盘中进行缓冲后进行。对于实时连接,便携式服务器301—1必须具有允许两条或更多线路同时连接的功能。
而且,例如连接到便携式服务器301—1的摄像装置302—1和连接到便携式服务器301—2的便携式观测器303—3通过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便携式服务器301—2而连接进行通信。也就是说,参考图15描述的连接和通信处理在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摄像装置302—1之间、便携式服务器301—2和便携式观测器303—3之间以及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便携式服务器301—2之间进行。这样,可以通过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便携式服务器301—2在摄像装置302—1和便携式观测器303—3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如上所述,在图16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可以通过便携式服务器301—1而在连接到便携式服务器301—1的摄像装置302—1和便携式观测器303—1之间进行通信,而不需要在二者之间进行认证处理。而且,可以通过便携式服务器301—1和便携式服务器301—2而在连接到便携式服务器301—1的摄像装置302—1和连接到便携式服务器301—2的便携式观测器303—3之间进行数据通信,而不需要在二者之间进行认证处理。
当许多装置如上所述地连接到无线电通信系统,并且所述装置彼此连接时,随着所连接的装置的数量的增加,联网和认证处理以及管理显著地变得复杂起来。因此,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可具有将便携式服务器301作为中心的无线电网络结构,使得在该情形下可以抑制对用户来说与认证相关的负荷的增加。
尽管在图16中,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面向中心的网络,但是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可具有面向中心的网络之外的其他种类的网络。在此情形下,尽管随着所连接的装置的数量增加,如上所述认证控制变得更加复杂,但是所述装置仍可有利地彼此自由连接。
尽管在上面的描述中使用了便携式服务器、摄像装置和便携式观测器,但是在便携式服务器、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观测器之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诸如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PDA(个人数字助理)、数码相机和头戴耳机等便携式终端。而且,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其他非便携式服务器(例如家庭服务器)。
上述一系列的处理可由硬件执行,也可由软件执行。在软件的情形下,图3中的便携式服务器1、图8中的摄像装置2和图11中的便携式观测器3中的每一个都可包括图17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401。
在图17中,CPU(中央处理单元)411根据存储在ROM(只读存储器)412中的程序,或根据从存储部件418装载到RAM(随即访问存储器)413的程序,执行不同种类的处理。RAM413还可存储CPU411执行不同种类的处理所需要的数据。
CPU 411、ROM 412和RAM 413通过总线41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415也连接到总线414。
输入部件416包括键盘和/或鼠标,输出部件417包括显示器例如CRT(阴极射线管)和LCD(液晶显示器)和扬声器,存储部件418包括硬盘,通信部件419包括调制解调器和终端适配器,上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415。通信部件419通过网络(未示出)执行通信处理。
驱动器420也根据需要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415。磁盘421、光盘422、磁光盘423或半导体存储器424可根据需要附接到驱动器420。然后,从其处读取的计算机程序可根据需要安装在存储部件418中。
当通过软件执行上述处理系列时,包含在软件中的程序可从网络或记录介质而被安装到例如内建在专用硬件中的计算机或通用个人计算机中,所述计算机可根据为之安装在该个人计算机中的不同程序而实现不同功能。
如图17所示,所述记录介质不仅可包括封装式介质,也可包括ROM412和包含在存储部件418中的硬盘,其中所述封装式介质包括磁盘421(包含活动磁盘)、光盘422(包括CD—ROM(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和DVD(数字多功能盘)、磁光盘423(包括MD(Mini-Disk)(注册商标))或半导体存储器424,其存储一个程序,并可被独立于所述装置主体发行,以向用户提供该程序,所述ROM 412存储了一个程序,并可预先内建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原样提供给用户。
在本说明书中,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包括以所描述的顺序依次执行的处理,也包括不是依次执行,而是并行或分别执行的处理。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系统”指称包括多个装置的完整设备。
Claims (8)
1.一种通信系统,用于在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传送数据,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
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要为在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认证处理,
当确定执行所述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所述认证处理,所述认证处理包括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请求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产品ID,并利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接收到的该产品ID生成认证数据,
将所述认证数据登记到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该认证数据是从所述认证处理获得的,并为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并且
基于所登记的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并且
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
当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所述认证处理包括响应于通过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的请求,使用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将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产品ID发送到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
将认证数据登记到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该认证数据是从所述认证处理获得的,并为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并且
基于所登记的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四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四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
包括操作输入机构,其由用户操作来执行认证处理,并且
基于通过所述操作输入机构输入的操作信息来判断是否执行认证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也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执行认证处理,并且,当判断出执行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三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所述认证处理。
4.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认证判断机构,其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要为与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执行认证处理;
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
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其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
认证执行机构,其当所述认证判断机构确定执行所述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所述认证处理包括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请求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产品ID,并利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接收到的该产品ID生成认证数据;
登记机构,用于登记所述认证数据,该认证数据是作为认证结果由所述认证执行机构获得的,并为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以及
数据通信机构,用于基于所述登记机构登记的所述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操作输入机构,其由用户操作来执行认证处理,
其中,所述认证判断机构基于通过所述操作输入机构输入的操作信息来判断是否执行所述认证执行机构的认证处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信息发送机构,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来发送呼叫信息,所述呼叫信息用于检查存在于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的所述可通信距离的范围之内的装置;
信息接收机构,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来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响应信息,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已接收到通过所述信息发送机构发送的所述呼叫信息;以及
被认证装置判断机构,用于基于已通过所述信息接收机构接收的所述响应信息和已由所述登记机构登记的所述认证数据,判断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是否是被认证的装置,
其中当所述被认证装置判断机构判断出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是被认证的装置时,所述数据通信机构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信息接收机构,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来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呼叫信息,所述呼叫信息被用于检查存在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可通信距离范围内的装置;
信息发送机构,用于基于所述登记机构登记的所述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发送对所述呼叫信息的响应信息,所述呼叫信息已由所述信息接收机构所接收;以及
连接许可判断机构,用于判断是否已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对所述信息发送机构发送的响应信息的连接许可信号,
其中当所述连接许可判断机构判断出已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连接许可信号时,所述数据通信机构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
8.一种用于通信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在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和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传送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认证判断步骤,基于用户的操作来判断是否要为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和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执行认证处理;
认证执行步骤,当所述认证判断步骤确定执行认证处理时,并且当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位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可通信距离的范围内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来执行认证处理,所述认证处理包括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请求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产品ID,并利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接收到的该产品ID生成认证数据;
登记步骤,登记所述认证数据,该认证数据是作为认证结果由所述认证执行步骤获得的,并为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所必需;以及
数据通信步骤,基于所述登记步骤所登记的认证数据,通过使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来与所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传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部件所具有的可通信距离比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部件的要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38309/2003 | 2003-09-29 | ||
JP2003338309A JP2005109720A (ja) | 2003-09-29 | 2003-09-29 |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4526A CN1604526A (zh) | 2005-04-06 |
CN100525185C true CN100525185C (zh) | 2009-08-05 |
Family
ID=34533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8056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5185C (zh) | 2003-09-29 | 2004-09-28 |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499549B2 (zh) |
JP (1) | JP2005109720A (zh) |
KR (1) | KR20050031409A (zh) |
CN (1) | CN10052518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18265A (ja) * | 2001-04-24 | 2002-10-31 | Hitachi Ltd | 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半導体集積回路のテスト方法 |
US20090103124A1 (en) * | 2005-08-31 | 2009-04-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bile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CN101385378A (zh) * | 2006-02-10 | 2009-03-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 |
WO2007104755A1 (en) * | 2006-03-13 | 2007-09-20 | Novo Nordisk A/S | Secure pair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dual means of communication |
JP2007335961A (ja) * | 2006-06-12 | 2007-12-27 | Hitachi Ltd | 認証システム |
JP4357581B1 (ja) * | 2008-07-24 | 2009-11-04 | 株式会社東芝 | 携帯型電子機器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4676014B2 (ja) | 2009-06-30 | 2011-04-27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キャプチャ画像の転送処理方法 |
JP2011091503A (ja) * | 2009-10-20 | 2011-05-06 | Nikon Corp | 電子機器 |
JP5680935B2 (ja) * | 2009-11-13 | 2015-03-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WO2011059546A2 (en) * | 2009-11-16 | 2011-05-19 | Front Row Technologies, Llc | Self-contained, synchronized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nodes as stand-alone pods or embedded in concerete walkways and in walls at public venues including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venues |
DE102010031931A1 (de) * | 2010-07-22 | 2012-01-26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Registrieren einer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an einer Basiseinrichtung sowie entsprechendes System |
JP5866903B2 (ja) * | 2011-09-13 | 2016-02-2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9002322B2 (en) | 2011-09-29 | 2015-04-07 | Apple Inc. | Authentication with secondary approver |
DE102012205884A1 (de) * | 2012-04-11 | 2013-10-17 | Lufthansa Systems Ag | Daten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Verkehrsmittel |
KR101982151B1 (ko) * | 2012-08-24 | 2019-05-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모듈을 구비한 장치의 제어방법 및 그 장치 |
EP4365725A3 (en) | 2014-05-30 | 2024-07-17 | Apple Inc. | Continuity |
US20160150102A1 (en) * | 2014-11-25 | 2016-05-26 |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 Mobile-First Photography Workflow Device |
DK201670622A1 (en) | 2016-06-12 | 2018-02-12 | Apple Inc | User interfaces for transactions |
CN111343060B (zh) | 2017-05-16 | 2022-02-11 | 苹果公司 | 用于家庭媒体控制的方法和界面 |
US10996917B2 (en) | 2019-05-31 | 2021-05-04 | Apple Inc. | User interfaces for audio media control |
CN115562613A (zh) | 2019-05-31 | 2023-01-03 | 苹果公司 | 用于音频媒体控件的用户界面 |
US11392291B2 (en) | 2020-09-25 | 2022-07-19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interfaces for media control with dynamic feedback |
EP4264460A1 (en) | 2021-01-25 | 2023-10-25 | Apple Inc. | Implementation of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
US11805112B2 (en) * | 2021-02-08 | 2023-10-3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nhanced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physical and logical proximity to trusted devices and users |
US11847378B2 (en) | 2021-06-06 | 2023-12-19 | Apple Inc. | User interfaces for audio rout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63179A (ja) | 1995-03-28 | 1996-10-11 | Fujitsu Ltd | 電源制御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
US6148205A (en) * | 1998-06-30 | 2000-11-14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 registration within an in-home wireless network |
JP2001156723A (ja) | 1999-11-26 | 2001-06-08 | Ntt Docomo Inc |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3670541B2 (ja) | 1999-11-26 | 2005-07-1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3777939B2 (ja) | 2000-02-24 | 2006-05-24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 |
JP3544918B2 (ja) * | 2000-04-28 | 2004-07-21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ユーザ認証方法 |
US7739503B2 (en) * | 2000-08-04 | 2010-06-15 | Sony Corporation | Authenticating method for short-distance radio devices and a short-distance radio device |
JP3669293B2 (ja) * | 2000-08-04 | 2005-07-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機器の相互認証システム及び無線機器の相互認証方法並びに無線機器 |
US6856800B1 (en) * | 2001-05-14 | 2005-02-15 | At&T Corp. | Fast authentication and access control system for mobile networking |
JP2002353955A (ja) | 2001-05-25 | 2002-12-06 | Alps Electric Co Ltd | 情報伝送システム |
JP4223698B2 (ja) | 2001-06-18 | 2009-02-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4655439B2 (ja) | 2001-09-13 | 2011-03-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US7406323B2 (en) * | 2001-11-01 | 2008-07-29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nd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WO2003061205A1 (fr) | 2002-01-10 | 2003-07-24 | Fujitsu Limited |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sur courte distance utilisant un terminal mobile et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pour un tel systeme |
JP2003244739A (ja) | 2002-02-21 | 2003-08-29 |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 目的地到着案内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
JP3761505B2 (ja) * | 2002-03-04 | 2006-03-29 | 株式会社東芝 |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US7565688B2 (en) * | 2002-12-23 | 2009-07-2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Network demonstration techniques |
JP2004206340A (ja) * | 2002-12-25 | 2004-07-22 | Sony Corp | ポータブルサーバ及びポータブルサーバシステム |
US20050037787A1 (en) * | 2003-06-27 | 2005-02-17 | Rosett-Wireless Corporation | Wireless intelligent portable-server system (WIPSS) |
US7545941B2 (en) * | 2003-09-16 | 2009-06-09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of initializing and using a security association for middleware based on physical proximity |
JP2005099945A (ja) | 2003-09-22 | 2005-04-14 | Fuji Xerox Co Ltd | 機器認証装置、画像形成装置、会員情報管理装置、画像形成サービスシステム、機器認証方法、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4470428B2 (ja) * | 2003-09-29 | 2010-06-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2003
- 2003-09-29 JP JP2003338309A patent/JP2005109720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9-24 KR KR1020040076841A patent/KR2005003140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4-09-24 US US10/948,204 patent/US7499549B2/en active Active
- 2004-09-28 CN CNB2004100805670A patent/CN10052518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12-01 US US12/325,665 patent/US825994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109720A (ja) | 2005-04-21 |
US8259945B2 (en) | 2012-09-04 |
KR20050031409A (ko) | 2005-04-06 |
US20090088136A1 (en) | 2009-04-02 |
US7499549B2 (en) | 2009-03-03 |
CN1604526A (zh) | 2005-04-06 |
US20050117752A1 (en) | 2005-06-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25185C (zh) |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10881184B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07667554A (zh) | 分散式配置器实体 | |
CN107018130A (zh) | 一种身份证云识别认证系统 | |
JP5206109B2 (ja) | 入退場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端末 | |
CN107393071A (zh) | 一种基于蓝牙距离感应的通行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CN102100111A (zh) | 用于提供时间性信息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WO2020116975A1 (ko) | 보안카드와 모바일 단말을 이용한 출입 보안 시스템 및 그 보안 방법 | |
US2016032871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payment related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7180252A (zh) | 一种公安领域身份特征采集产品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 |
CN101185308A (zh) | 用于控制外围设备连接到接入点的方法 | |
CN104052817A (zh) | 一种智能门以及一种智能门控制方法和系统 | |
US8533781B2 (en) | Access method suitable fo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 |
CN110121170A (zh) | 基于加密技术的移动网络身份验证方法 | |
CN103957521B (zh) | 一种基于nfc技术的小区访客认证方法和系统 | |
JP4470428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CN107046525A (zh) | 一种基于智能硬件设备就近识别匹配安全系统 | |
CN100486194C (zh) | 具有认证的无线个人域网和相关方法 | |
CN114499899B (zh) | 身份校验系统 | |
EP3326401B1 (en) | Electronic access control applying an intermediate | |
CN101383816B (zh) | 无线网络认证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6792687A (zh) | 移动终端wifi网络的连接方法及系统 | |
CN108492480A (zh) | 共享空间管理系统 | |
TW200818837A (en) | Network system using fingerprint for authentic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 |
KR101846646B1 (ko) | 비동기식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기반 보안 통신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Lu Senbaolusenbao Patentee after: Interest Thinking International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