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7468C - 信息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7468C
CN100517468C CNB2007100889792A CN200710088979A CN100517468C CN 100517468 C CN100517468 C CN 100517468C CN B2007100889792 A CNB2007100889792 A CN B2007100889792A CN 200710088979 A CN200710088979 A CN 200710088979A CN 100517468 C CN100517468 C CN 1005174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magnetic
information
pitch
magnetic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889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2877A (zh
Inventor
土永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GST Netherlands BV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filed Critical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Publication of CN101042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74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746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4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sensing features on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 than the transducing track ; sensing signals or marks recorded by another method than the main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125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 blocks are arranged within multiple radial zones, e.g. Zone Bit Recording or Constant Density Recording discs, MCAV discs, MCLV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12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dis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rack, i.e. the entire a spirally or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path on which the recording marks are locat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4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he area forming one or more zones, wherein each zone is shaped like an annulus or a circular sect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88Formatting by padding empty spaces with dummy data, e.g. writing zeroes or random data when de-icing 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08Magnetic discs
    • G11B2220/2516Hard disk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记录设备,该信息记录设备能够利用简单和容易结构写信息到多个区域/从多个区域读取信息,每个区域由以相互不同的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构成,由此能防止制造工序变复杂。在磁记录介质上可以形成磁道,该磁道以第一磁道间距或第二磁道间距形成在带状区域上,其中第一磁道间距或第二磁道间距两者互相不同。对于每个带状区域中限定的基准磁道,与在每个带状区域中磁道是以第一磁道间距形成还是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无关,第一磁道间距和第二磁道间距被规定为使得在写信息到基准磁道或从基准磁道读取信息的时候,磁头位置为第一磁道间距和第二磁道间距所共有。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硬盘驱动器的信息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装置都装备有硬磁盘。例如,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汽车导航系统也装备有硬磁盘。在这种情况下,shingle写方法被认为是用于在硬磁盘本身的尺寸被小型化时增加对于信息的存储容量的技术之一。在该方法中,从记录介质上的内圆周侧至外圆周侧,数据被连续地写入数据磁道,使得部分数据磁道被相邻数据磁道改写,以便数据磁道形成像shingle一样的图形。结果,可以实现比实际上通过磁头进行写入需要的记录宽度更窄的数据磁道。
但是,即使在硬盘驱动器采用shingle写方法的情况下,也常常希望根据shingle写方法在记录介质的部分上形成磁道,而在其余的记录介质上以常规磁道间距的间隔形成磁道。更具体地,例如,连续的数据被写入根据shingle写方法形成的磁道(例如,视频信息流数据),而应该被随机地访问的数据被写入根据常规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
顺便提及,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这样一个例子,其中形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由形成有相互不同的磁道间距的磁道构成。
[专利文献1]专利号368963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没有公开对于多个区域的每一个怎样执行寻址,该多个区域的每个区域由形成有相互不同的磁道间距的磁道构成。在此情况下,根据传统技术,必须基于磁道格式来设置寻址信息,由此必须基于磁道格式来执行读磁头或写磁头的位置控制。结果,设备的结构和控制变复杂。此外,在运输之前还必须基于磁道格式来执行设备的检查和参考,这使制造工序变复杂。
鉴于上述情况进行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记录设备,该信息记录设备能够利用简单的和容易的结构将信息写到多个区域/从多个区域读取信息,每个区域由形成有相互不同的磁道间距的磁道构成,从而能防止制造工序变复杂。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传统例子中描述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信息记录设备,该信息记录设备包括:磁记录介质;用于写信息到磁记录介质/从磁记录介质读取信息的磁头;存储单元;以及控制器,其中在磁记录介质上形成磁道,所述磁道以第一磁道间距或第二磁道间距的间隔形成在带状区域上,其中第一磁道间距和第二磁道间距两者互相不同,对于所述每个带状区域中限定的基准磁道,与在所述每个带状区域中磁道利用第一磁道间距还是第二磁道间距来形成无关,第一磁道间距和第二磁道间距被规定为使得写信息到基准磁道或从基准磁道读取信息时的磁头位置为第一磁道间距和第二磁道间距所共有;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磁道地址表,该磁道地址表规定当写信息到其中磁道以第一磁道间距形成的每个带状区域的基准磁道时的磁头位置,以及规定当从其中磁道以第一磁道间距形成的每个带状区域的基准磁道读取信息时的磁头位置;其中如果被规定为写入信息或从其读出信息的目标磁道的磁道被包括在其中磁道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的带状区域中时,那么所述控制器基于该磁道地址表中存储的信息,通过算术运算,确定当写信息到该规定磁道或从该规定磁道读取信息时的磁头位置。
因此,基于对应于特定磁道间距的磁道地址表,通过算术运算来确定其中磁道以不同磁道间距形成的每个带状区域中的磁头位置,可以使设备的结构和控制简单和容易,由此防止制造工序变复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的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2是示例性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的磁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带状区域的视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的磁头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例性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中包括的带表的内容的图。
图5是示例性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中包括的磁道地址表的内容的视图。
图6是示例性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中包括的缺陷表的内容的图。
图7是示例性地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中产生磁道地址表和偏移表的产生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例性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中包括的偏移表的内容的图。
图9是示例性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中变换每个缺陷扇区的变换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中怎样变换每个缺陷扇区的例子的图。
图11是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中怎样变换每个缺陷扇区的另一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的信息记录设备是例如硬磁盘。如图1所示,该信息记录设备包括磁记录介质1、磁头单元2、磁头驱动控制器3、读/写(RW)单元4、控制器5以及存储单元6。
磁记录介质1是圆盘状磁记录介质。该磁记录介质1被支撑部分支撑,以便磁记录介质1可以围绕其圆盘中心旋转,其圆盘中心作为旋转中心。该支撑部分被固定到盒子的基座。如图2中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磁记录介质1被分为同心带单元。此外,在每个带单元中,例如,同心地形成多个数据磁道。例如,图2是图示了形成N个带单元的情况的图。
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预先限定多个磁道间距候选者。这里,为了描述,假定限定两个磁道间距候选者,限定了互相不同的第一磁道间距TPw和第二磁道间距TPn。此外,假定TPw>TWw>TPn。在此情况下,TWw是磁头单元2中包括的写磁头的写宽度。这里,TPn比TWw更窄;以及TPn是基于shingle写方法的磁道间距。
从基于带单元的多个磁道间距候选者当中选择磁道间距,磁道以该磁道间距形成在磁记录介质1上。此外,在每个带单元中,以规则间隔形成磁道。更具体的,至少基于带单元间隔(这里,该磁道被指定为基准磁道),写入到以第一磁道间距TPw形成的磁道时或从该磁道读取时的磁头位置与写入到以第二磁道间距TPn形成的磁道或从该磁道读取时的磁头位置一致。换句话说,使用两个或更多种物理磁道地址信息(下文中,物理磁道地址信息仅仅被称作磁道地址信息,除非必须区别物理磁道地址和逻辑磁道地址)的磁盘驱动器被如此设计,使得分别以第一和第二磁道间距TPw和TPn形成的磁道的磁道地址的磁盘径向位置每隔恒定周期互相一致。换句话说,第一磁道间距TPw和第二磁道间距TPn之间的关系对应于整数的比率。
而且,每个由以相同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构成的带单元,也可以连续地相邻形成。在下面的描述中,其中连续不断地设置其每个由以第一磁道间距TPw形成的磁道构成的带单元的区域被称作第一带;以及其中连续不断地设置其每个由以第二磁道间距TPn形成的磁道构成的带单元的区域被称作第二带。
磁头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磁头组件。如图3大致所示,该磁头组件包括:磁头21,每个与磁记录介质1的每个记录面有关;以及臂22,每个支撑每个磁头21。磁头单元2被支撑,以便磁头单元可以围绕音圈电机的旋转中心C枢转地移动。每个磁头21包括写磁头21w和读磁头21r。
根据从控制单元5输入的指令,磁头驱动控制器3驱动音圈电机,以控制磁头单元2中包括的写磁头21w和读磁头21r的位置。RW单元4执行特定的处理,如解码,用于通过每个磁头21中包括的读磁头21r从记录介质1中读出的信息,然后将该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5。此外,该RW单元4对于将被写入的信息执行特定处理(例如,编码),该信息从控制单元5输入。然后,RW单元4通过每个磁头21中包括的写磁头21w将该信息写入磁记录介质1。
控制器5是,例如,微型计算机。控制器根据存储单元6中存储的程序来操作。控制器5被连接到例如被用作主机的计算机。控制器5根据从主机接收的指令,产生并输出将被给予磁头驱动控制器3的指令。然后,控制器5控制每个磁头21,以便磁头21被移动到在磁记录介质1上写入被主机请求的信息的位置,并输出被RW单元4输出的信息到主机。而且,控制器5根据来自主机的写请求,产生并输出将被给予磁头驱动控制器3的指令,并由此控制每个磁头21,以便磁头21被移动到将写入信息的位置,以及也输出将被写入的信息到RW单元4。之后将详细描述该控制部件5的操作。
存储单元6包括诸如RAM和ROM的存储元件。存储单元6存储被控制器5执行的程序。此外,在该存储单元6中存储磁道地址表。
根据该实施例,标识数预先被分配给每个带单元。如图4所示,每次,用第二带替换第一带,则在存储单元6中存储带表,在该带表中每个带的标识符、该带中包括的第一带单元的标识数、该带中包括的第一带单元中的第一磁道的磁道号以及该带中包括的带单元中采用的磁道间距是彼此互相关联的。例如,下面的描述作为例子的是这样的情况:如果磁道以第一磁道间距TPw形成,那么在每个带单元中可以形成四个磁道,而如果磁道以第二磁道间距TPn形成,那么在每个带单元中可以形成五个磁道。
由此,在第一带(其带标识符是0)中,在从第一带单元“0”到带单元“999”的范围中的1000个带单元的每个中形成四个磁道。分配给后续带单元中形成的第一磁道的磁道号是4000,这是上面数目的乘积,更具体地说,是每个带单元中形成的磁道数量和带单元数的乘积。
因此,在第二带(其带标识符是1)中,第一磁道的磁道号是“4000”和第一带单元的标识数是“1000”。这里,因为在从带单元“1000”至带单元“1799”的范围内的800个带单元的每个中形成五个磁道,后续带单元中的第一磁道的磁道号是“8000”,通过对4000添加4000(800×5)来获得该磁道号。该带表的其余部分以相似的方式产生。
此外,该存储单元6还存储磁道地址表,该磁道地址表用来规定在将被访问的磁道上磁头在磁记录介质1的径向上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存储的磁道地址表基于这样的情况,其中对于磁记录介质1上形成的所有带单元磁道实际上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使得相邻磁道之间的距离变为第一磁道间距TPw。在该例子中,如图5所示,在将写磁头定位在带单元的第一磁道(假定为以第一磁道间距TPw形成的磁道)处时的磁头位置信息(WTw)基于带单元与将读磁头定位在带单元的第一磁道(假定为以第一磁道间距TPw形成的磁道)处时的磁头位置信息(RDw)相关联。
而且,该存储单元6存储其中列表磁道号和扇区号的组以表示缺陷扇区的表作为缺陷扇区表(最初缺陷表(PDM)),如图6所示。
这里,将描述控制器5的操作。首先,将描述在磁记录介质1的初始化时由控制器5执行的基准处理。如图7所示,在该基准处理中,磁记录介质1首先被初始化,以擦除写信息(S11)。此外,从存储单元6读出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6中的关于磁道间距TPw、TPn的信息。这里,假定磁道间距TPw和磁道间距TPn之间的关系是整数的比率。下面的描述基于这样的假设:如果磁道以第一磁道间距TPw形成,那么在一个带单元中可以形成的磁道数量是四个,而如果磁道以第二磁道间距TPn形成,那么在一个带单元中可以形成的磁道数量是五个。简而言之,TPw∶TPn=5∶4。
控制器5将表示带单元的数量的变量i初始化为“0”(S12)。然后控制器5使用TRw=4×i的公式来计算变量TRw(S13)。变量TRw表示以第一磁道间距TPw形成的磁道的磁道号。接下来,控制器5使用R=R0+TPw×TRw的公式来计算磁记录介质1上的径向位置R(距旋转中心的距离R)。这里,R0是写信息到磁记录介质1的最内圆周侧面上形成的磁道时的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然后,控制器5在存储单元6中存储该R,作为写信息到具有磁道号TRw的磁道时的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WTw(TRw)(S14)。
控制器5执行控制,以将写磁头21w移动到该径向位置R,以写入特定的信息(S15)。此外,控制器5进行初始设定,以便读磁头21r的中心变为径向位置R。然后控制器5测量在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在第一磁道间距TPw的范围内移动时的读信号的出错率(SER)。接下来,控制器5检测该出错率(SER)变为最小时的径向位置RDop,然后将该径向位置RDop存储在存储单元6中,作为从具有磁道号TRw的磁道读取信息时的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RDw(TRw)(S16)。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不基于shingle写方法。另一方面,以第二磁道间距的磁道基于shingle写方法。因此,在访问以第一磁道间距形成的某个磁道时的写磁头21w和读磁头21r之间的位置差异不同于访问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的某个磁道时的写磁头21w和读磁头21r之间的位置差异。因此,必须分开地规定访问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时的偏移(这里描述的是读取该磁道时的偏移)。在该实施例中,利用步骤S15中形成的磁道来访问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时的偏移被规定。更具体的,控制器5使用TRn=5×i的公式计算变量TRn,该变量TRn表示利用第二磁道间距TPn形成的磁道的磁道号(S17)。
在此之后,控制器5将WTn(TRn)设置为步骤S14中计算的R(S18)。然后控制器5使用WTn(TRn)+TPn=R+TPn的公式来计算从该径向位置移动TPn的位置(S19)。然后,控制器5执行控制,以将写磁头21w移动到R+TPn的径向位置,以擦除写信息(S20)。因此,为了设置磁头相对于以第一磁道间距TPw形成的磁道的位置,步骤S15中写入的磁道被部分地擦除,以形成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控制器5执行控制,以将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移动到R+TPn/2的位置,并测量径向位置在第二磁道间距TPn的范围内移动时的读信号的出错率(SER)。接下来,控制器5检测该出错率(SER)变为最小时的径向位置RDop,然后在存储单元6中存储该径向位置RDop,作为从具有磁道号TRn的以第二磁道间距TPn形成的磁道读取信息时的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RDn(TRn)(S21)。
控制器5判断表示带单元号的变量i的值是否小于最大值imax(S22)。如果控制器5判断i<imax,那么控制器5将i增加1(S23)。然后,该过程回到步骤S13,以继续处理(A)。
作为如上所述的处理的结果,对于以第一磁道间距TPw形成的磁道,为每个具有4的倍数的磁道号的磁道,计算写信息时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和从每个基准磁道读取信息时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也就是说,TRw=0,4,8...(更具体地说,带单元中形成的磁道数量的倍数)。下文中,每个具有4的倍数的磁道号的磁道被称作第一磁道间距的基准磁道。另一方面,对于以第二磁道间距TPn形成的磁道,为每个具有5的倍数的磁道号的磁道,计算写信息时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和从每个基准磁道读取信息时的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也就是说,TRn=0,5,10...(更具体地说,带单元中形成的磁道数量的倍数)。下文中,每个具有5的倍数的磁道号的磁道被称作第二磁道间距的基准磁道。在步骤S22中,i<imax不成立时,该处理结束。
根据该例子,规定信号被写入具有第一磁道间距的基准磁道,第一磁道间距是较宽的磁道间距,以便决定基准磁道中的读磁头21r的半径径向位置。接下来,写磁头21w从基准磁道移动第二磁道间距,第二磁道间距是较窄的磁道间距,以擦除该信号,以便基准磁道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然后,确定与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的基准磁道相关联的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更具体的,通过部分地擦除已被写入的信号,以相对于以第一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决定写/读时的磁头21的位置,以便决定从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读取时的偏移,可以减小用于具有第二磁道间距的磁道的形成的重写负载。
顺便提及,尽管以上描述了例子,其中参考作为基准磁道的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来确定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但是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也可以参考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来确定。
作为上述处理的结果,基于带单元在存储单元6中存储以下信息:
(1)与第一磁道间距的每个基准磁道相关的写磁头21w和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图5);以及
(2)与第二磁道间距的每个基准磁道相关的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偏移表)(图8)。
接下来,将描述通过控制器5进行的每个磁头21的位置控制。根据从主机侧输入的信息读指令,控制器5执行控制,以将磁头21移动到如下写入将被读取的目标信息的磁道。这里,读指令包括写入将被读取的目标信息的磁道的磁道号Ttarget。
参考图4中所示的带表,控制器5识别目标磁道号Ttarget所属的带。例如,如果Ttarget=4567,那么它根据图4所示的表来判断具有磁道号Ttarget的磁道属于第一带。接下来,因为该带基于第二磁道间距(每个带单元由五个磁道构成),从Ttarget减去具有磁道号Ttarget的磁道所属的带的第一磁道号,以及该结果除以每个带单元的磁道数量(在此情况下,5),如下:
(4567-4000)/5
上述计算的商数是“113”,以及其余数是“2”。由此,通过将第一带的第一带单元号“1000”增加该商数,具有磁道号Ttarget(=4567)的磁道所属的带单元被确定是“1113”。此外,因为余数是2,具有磁道号Ttarget的磁道是第1113个带单元的第三磁道(因为当每个带单元的第一磁道被确定为目标时,余数一直变为0)。
由此,控制器5从存储单元6读出关于与第1113个带单元的基准磁道相关联的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的信息。然后控制器5如下计算与磁道号Ttarget(=4567)相关的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RDn(4567)=RDn(4565)+2×TPn。顺便提及,“4565”是具有磁道号4567的磁道所属的带单元的基准磁道的磁道号。控制器5指示磁头驱动控制器3将读磁头21r移动到这里已计算出的径向位置RDn(4567)。
根据由控制器5的指令,磁头驱动控制器3将读磁头21r从磁记录介质1的旋转中心移动到径向RDn的位置(径向位置)(4567)。在此之后,RW单元4放大并解码已通过读磁头21r从磁记录介质1读出的信息,并输出该信息到控制器5。控制器5输出该信息到主机。
另一方面,在从主机侧接收到信息写指令后,控制器5如下工作。这里,写指令也包括将写入信息的磁道的磁道号Ttarget。
参考图4所示的带表,控制器5识别目标磁道号Ttarget所属的带。例如,如果Ttarget=4567,如接收到信息读指令的情况,计算具有磁道号Ttarget(=4567)的磁道所属的带单元(1113),和表示该带单元中的磁道数的信息也就是说余数(2)。
这里,因为在存储单元6中没有存储与第二磁道间距的基准磁道相关联的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的相关信息,控制器5从存储单元6读出与1113th带单元中的第一磁道间距的基准磁道相关联的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的相关信息WTw(4565)。然后控制器5如下计算与磁道号Ttarget(=4567)相关的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WTn(4567)=WTw(4565)+2×TPn。控制器5指示磁头驱动控制器3将写磁头21w移动到这里已计算出的径向位置WTn(4567)。
根据控制器5的指令,磁头驱动控制器3将写磁头21w从磁记录介质1的旋转中心移动到径向WTn(4567)的位置(径向位置)。RW单元4编码并放大从主机输入的信息,作为将被写入的目标,然后该信息被写磁头21w写入磁记录介质1。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相对于激准磁道的插值计算,确定与除基准磁道以外的每个磁道相关联的读磁头21r和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
顺便提及,尽管上面描述了访问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的情况,但是访问以第一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的情况也基本上相同。例如,如果控制器5从主机接收指令,以写入信息到具有磁道号Ttarget(=1234)的磁道或从该磁道读取信息,根据图4所示的表来判断具有磁道量Ttarget的磁道属于零带。而且,因为该带基于第一磁道间距(每个带单元由四个磁道构成),从Ttarget减去具有磁道号Ttarget的磁道所属的带的第一磁道号,以及该结果除以每个带单元的磁道数目(在此情况,4),如下:
(1234-0)/4
上述计算的商数是“308”,以及其余数是“2”。由此,通过将零带的零带单元号“0”增加该商数,具有磁道号Ttarget(=1234)的磁道所属的带单元被决定是“308”。此外,因为余数是2,那么具有磁道号Ttarget的磁道是第308个带单元的第三磁道。
由此,如果从主机接收的指令是读指令,那么控制器5从存储单元6读出关于与第308个带单元的基准磁道相关联的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的信息。然后控制器5如下计算对应于磁道号Ttarget(=1232)的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RDw(1234)=RDw(1232)+2×TPw。顺便提及,“1232”是具有磁道号1234的磁道所属的带单元的基准磁道的磁道号。控制器5指示磁头驱动控制器3将读磁头21r移动到这里已计算出的径向位置RDw(1234)。
此外,如果从主机接收的指令是写指令,那么控制器5从存储单元6读出关于与第308个带单元的基准磁道相关联的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的信息。然后控制器5如下计算对应于磁道数Ttarget(=1234)的写磁头21w的径向位置:WTw(1234)=WTw(1232)+2×TPw。顺便提及,“1232”是具有磁道号1234的磁道所属的带单元的基准磁道的磁道号。控制器5指示磁头驱动控制器3将写磁头21w移动到这里已计算出的径向位置WTw(1234)。
顺便提及,如果将被访问的磁道包括缺陷扇区,那么控制器5使用缺陷扇区表执行以下步骤:跳过缺陷扇区,以便该缺陷扇区不被使用(更具体地说,该缺陷扇区不被用作写入信息的扇区);或将应该写入缺陷扇区的信息写入预定的备用扇区,或从预定备用扇区读出应该从缺陷扇区读出的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磁道号从磁记录介质1的外圆周侧至内圆周侧连续地增加。因此,在其中第一磁道间距的带位于邻近于第二磁道间距的带的内圆周的位置的区域中,第一磁道间距是不遭受shingle写的磁道间距,第二磁道间距是遭受shingle写影响的磁道间距,第二磁道间距的带中包括的最后磁道(最内的圆周磁道)被认为是虚拟磁道,该虚拟磁道中包括的所有扇区被预先存储在缺陷扇区表中。这使之可以防止当对第二磁道间距的带中的最内部磁道(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进行shingle写时相邻带(以第一磁道间距形成)的第一磁道被部分地擦除。
因此,如果缺陷扇区表被配置为包括虚拟磁道,那么希望在改变物理格式的时候(下面,它仅仅被称作格式),在缺陷扇区表中存储作为虚拟磁道的扇区(基本上,合格扇区)可以被再使用。因此,在缺陷扇区表中也可以存储再使用标记信息,该再使用标记信息表示在改变格式的时候,该虚拟磁道是否被再使用,而该再使用标记信息与用于识别未被使用的磁道和扇区的信息相关联。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在格式化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设置每个带单元中的磁道间距。接下来将描述当磁道间距的设置被改变时执行的控制器5的处理。在该处理中,控制器5再次设置缺陷扇区表。在收到规定格式化之后的磁道间距的信息之后,控制器5如下操作。
如图9所示,控制器5将表示带单元号的变量i、表示更新之前的磁道号的变量Tpre以及表示更新之后的磁道号的变量Talt设置为“0”(S31)。在此之后,控制器5执行每个缺陷扇区的变换处理。更具体的,控制器5参考存储单元6中存储的带表,获得关于第i个带单元的磁道间距的信息,然后将获得的信息与规定磁道间距的输入信息做比较。这里,如果规定的磁道间距与当前状态一致,那么控制器5参考缺陷扇区表,以查找对应于属于第i个带单元的磁道(磁道号Tpre,Tpre+1,...)的缺陷扇区。如果该查找结果发现缺陷扇区,那么对应于所发现的缺陷扇区的磁道的磁道号被更新为之后的磁道号(磁道号Talt,Talt+1,...),并在更新之后被写入缺陷扇区表(S33)。
另一方面,如果第i个带单元的规定磁道间距与步骤S33中的带表中的设置不一致,那么控制器5查阅缺陷扇区表,以查找对应于属于第i个带单元的磁道(磁道号Tpre,Tpre+1,...)的缺陷扇区。如果查找发现对应于属于第i个带单元的磁道的缺陷扇区,那么控制器5获得包括缺陷扇区的磁道的磁道号Tq。然后,参考磁道地址表和/或偏移表,控制器5利用当前磁道(更新之前)计算边界的径向位置。更具体的,例如,通过类似于读取信息时的处理的处理,计算从具有磁道号Tq的磁道读取信息时的读磁头21r的径向位置R。
这里,如果假定第i个带单元与带表中的第一磁道间距相关联,那么如下计算边界的径向位置。
R-Tpw/2
R+Tpw/2
接下来,控制器5通过该规格,计算与更新之后的第i个带单元中的R-Tpw/2至R+Tpw/2范围中的径向位置有关的至少一个磁道的磁道号(具有包含缺陷部分的可能性的磁道)。如果参考图10示意性地描述了该实施例,即使每个带单元中形成的磁道的磁道间距改变,带单元之间的每个边界不改变。因此,如果图10的右侧所示的第一磁道间距的带单元(每个带单元利用其形成四个磁道的磁道间距)被更新为图10的左边所示的第二磁道间距的带单元(每个带单元利用其形成五个磁道的磁道间距),如果第一磁道中存在缺陷扇区,可能在以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当中,在与更新之前的第一磁道的边界相重叠的第一和第二磁道中可能包括缺陷扇区。
因此,控制器5在缺陷扇区表中重写磁道号Tq的条目,作为用于具有包含缺陷部分的可能性的磁道号的至少一个条目。在图10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如果第一磁道中包括的扇区j是缺陷扇区,那么基于该缺陷扇区表中包括的“磁道号1,扇区j”的条目,产生“磁道号1,扇区j”的条目和“磁道数2,扇区j”的条目,然后在更新之后,产生的条目被写入缺陷扇区表。
此外,以类似方式,如果更新之前第i带单元与第二磁道间距有关,那么在如下计算边界的径向位置之后执行类似的缺陷扇区变换处理(步骤S33)。
R-Tpn/2
R+Tpn/2
因此,即使进行从较窄的磁道间距至较宽的磁道间距的转换,也存其中在更新之前的初始磁道与更新之后的两个磁道相重叠的情况,如图11所示。顺便提及,为了描述的方便,图10和11每个图示了其中以相互不同的磁道间距形成的每个磁道在圆周方向上互相邻近的情况。但是,实际上,这种格式是不现实的。
接下来,控制器5将第i个带单元中包括的更新之前的磁道数目添加到磁道数Tpre,以及将第i个带单元中包括的更新之后的磁道数目添加到磁道数Talt(S34),以便检查第i个带单元是否是最后的带单元(就是说,最内的圆周带单元)(S35)。如果它判断第i个带单元不是最后的带单元,那么i增加1(S36),然后该过程回到步骤S33,以继续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它判断在步骤S35中第i个带单元是最后的带单元,那么该处理结束。
由于缺陷扇区表的变换处理,即使带单元中的磁道间距改变,关于缺陷扇区的信息保持不变。顺便提及,在缺陷扇区表的变换处理中,如果再使用标记被给予更新之前的缺陷扇区的条目(如果为了方便设置更新之前的缺陷扇区的条目,以便形成虚拟磁道),那么对应于该条目的更新之后的缺陷扇区的条目不包括在更新之后的缺陷扇区表中。
在更新缺陷扇区表的更新处理完成时,控制器5利用更新之后的缺陷扇区表,重写存储单元6中存储的更新之前的缺陷扇区表。此后,基于更新之后的缺陷扇区表来写/读信息。
根据该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设备,即使在磁记录介质1中共存多个磁道格式,关于磁道格式之一的地址信息被设置。如果在以不同于设置用的磁道格式形成的磁道中执行读磁头的位置控制或写磁头的位置控制,那么通过基于设置的寻址信息的计算,产生关于磁道格式的寻址信息,该寻址信息不同于该设置的寻址信息,由此执行磁头的位置控制。这使之可以简化设备的结构和控制。而且,对于关于其设置寻址信息的一个磁道格式来说,也必须执行运输之前的检查和鉴定(reference)。由此,可以使得制造工序简单和容易。更具体的,根据该实施例,通过利用简单的和容易的结构,可以写信息到多个区域/从多个区域读取信息,每个区域由以互相不同的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构成。结果,可以防止制造工序变复杂。
字母或数字的说明
1 磁记录介质
2 磁头单元
3 磁头驱动控制器
4 读/写单元
5 控制器
6 存储单元
21 磁头
22 臂

Claims (2)

1.一种信息记录设备,包括:
磁记录介质;
用于写信息到磁记录介质/从磁记录介质读取信息的磁头;
存储单元;以及
控制器;
其中在磁记录介质上形成磁道,所述磁道按第一磁道间距或第二磁道间距的间隔形成在带状区域上,所述第一磁道间距和所述第二磁道间距彼此不同,并且每个所述带状区域中限定的基准磁道与在每个所述带状区域中磁道是按所述第一磁道间距形成还是按所述第二磁道间距形成无关,规定所述第一磁道间距和第二磁道间距使得写信息到基准磁道或从基准磁道读信息时的磁头位置对于所述第一磁道间距和所述第二磁道间距是同样的;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表,该表规定写信息到按所述第一磁道间距形成磁道的每个带状区域的基准磁道时的磁头位置和从按所述第一磁道间距形成磁道的每个带状区域的基准磁道读取信息时的磁头位置;以及
其中,如果某个磁道被指定作为用于写信息或读信息的目标磁道并且该磁道包含在按所述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磁道的带状区域中,则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表中存储的信息,通过算术运算来确定写信息到该磁道或从该磁道读取信息时的磁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磁道间距是所关注磁道通过邻近于该所关注磁道的磁道来部分重写时所使用的磁道间距;
所述控制器基于按所述第一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产生所述表;擦除按所述第一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当中的基准磁道的一部分,以形成具有与按所述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相同的宽度的每个磁道;确定在从具有与按所述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的磁道相同的宽度的每个磁道读取信息时的磁头位置;以及然后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所述位置作为偏移表;以及
如果某个磁道被指定为用于读信息的目标磁道并且该磁道包含在按所述第二磁道间距形成磁道的带状区域中,则所述控制器使用该偏移表来确定磁头的位置。
CNB2007100889792A 2006-03-24 2007-03-26 信息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74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3830A JP4719047B2 (ja) 2006-03-24 2006-03-24 情報記録装置
JP2006083830 2006-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877A CN101042877A (zh) 2007-09-26
CN100517468C true CN100517468C (zh) 2009-07-22

Family

ID=38533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897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7468C (zh) 2006-03-24 2007-03-26 信息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17821B2 (zh)
JP (1) JP4719047B2 (zh)
CN (1) CN10051746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9514B2 (ja) * 2008-05-21 2012-07-04 ヒタチグローバルストレージテクノロジーズネザーランドビーブイ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094403B2 (en) * 2009-05-04 2012-01-10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Correcting errors in position of an HDD write-head
US8385157B1 (en) 2009-09-30 2013-02-26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EAMR recording at high density using a large thermal spot size
US9563397B1 (en) 2010-05-05 2017-02-07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using non-volatile cache when garbage collecting log structured writes
US7982994B1 (en) 2010-05-12 2011-07-1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ulti-level recording on shingled coherent magnetic media
JP2012079380A (ja) * 2010-09-30 2012-04-19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8432633B2 (en) 2010-10-26 2013-04-30 HGST Netherlands B.V.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age architecture for bit patterned media using both erase band and 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
JP2012212488A (ja) * 2011-03-30 2012-11-01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US8599510B1 (en) 2011-05-04 2013-12-03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adjusting data track density based on write condition when writing to contiguous data tracks
US8693134B1 (en) 2011-06-23 2014-04-08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Alternating wedge repeatable runout (WRRO) pattern
US9003101B1 (en) 2011-06-29 2015-04-07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ized access for media with heterogeneous access rates
US8699175B1 (en) 2012-07-20 2014-04-1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mapping low frequency write addresses to circular buffer write zone
US8953266B2 (en) 2012-08-24 2015-02-10 HGST Netherlands B.V.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storage density in a data storage device
US9281008B1 (en) * 2012-10-10 2016-03-08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ultiple track pitches for SMR
US9336814B1 (en) 2013-03-12 2016-05-10 Western Digital (Fremont), Llc Inverse tapered waveguide for use in a heat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head
US9064528B1 (en) 2013-05-17 2015-06-23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Interferometric waveguide usable in shingled heat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in the absence of a near-field transducer
US8923102B1 (en) 2013-07-16 2014-12-30 Western Digital (Fremont), Llc Optical grating coupling for interferometric waveguides in heat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heads
US8947985B1 (en) 2013-07-16 2015-02-03 Western Digital (Fremont), Llc Heat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transducers having a recessed pole
DE102013022051B4 (de) * 2013-12-23 2022-07-21 inodyn NewMedia GmbH Software und Elektronik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tausch defekter Sektoren bei SMR-Festplatten
US9501393B2 (en) 2014-01-27 2016-11-22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ata storage system garbage collection based on at least one attribute
US9142233B1 (en) 2014-02-28 2015-09-22 Western Digital (Fremont), Llc Heat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writer having a recessed pole
US9082458B1 (en) 2014-03-10 2015-07-14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ata storage device balancing and maximizing quality metric when configuring arial density of each disk surface
US9129628B1 (en) 2014-10-23 2015-09-08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ata management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with different track density regions
US9607633B1 (en) * 2016-04-06 2017-03-28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 interband track pitch tuning
JP6699905B2 (ja) * 2017-08-31 2020-05-27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記録領域の設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4608A (ja) * 1991-09-30 1993-04-16 Toshiba Corp 磁気デイスク装置
US5596458A (en) * 1994-12-19 1997-01-21 Integral Peripherals, Inc. Variable zone layout for information storage disk drive
JPH09147337A (ja) * 1995-11-28 1997-06-06 Toshiba Corp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におけるヘッド位置決め調整方法
US6185063B1 (en) * 1997-02-13 2001-02-06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verlapping data tracks on a storage medium
KR100479013B1 (ko) * 1998-03-04 2005-03-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타치세이사쿠쇼 자기디스크장치
JP2003016745A (ja) * 2001-06-29 2003-01-17 Toshiba Corp ディスク記憶装置及び同装置におけるヘッド位置決め方法
US6873488B2 (en) * 2002-10-24 2005-03-2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Enhanced MR offset with dynamic tuning range
JP3708077B2 (ja) * 2002-12-27 2005-10-19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スク記憶装置及び同装置におけるヘッド位置決め方法
US7490212B2 (en) * 2003-09-29 2009-02-10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System and method for writing data to dedicated bands of a hard disk dr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19047B2 (ja) 2011-07-06
US20070223132A1 (en) 2007-09-27
JP2007257797A (ja) 2007-10-04
CN101042877A (zh) 2007-09-26
US7417821B2 (en) 2008-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7468C (zh) 信息记录设备
US7440221B2 (en) Calibration of reader/writer offset in hard disk drive using shingled recording
US5798883A (en) Method for servo defect management of a magnetic disk in hard disk drive
US8773787B1 (en) Changing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a disk drive
JP2735784B2 (ja) 情報記録用ディスク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
CN101308683A (zh) 磁盘驱动装置及其数据重写方法
CN1479275A (zh) 磁盘驱动器和检测该磁盘驱动器中的伺服地址标记的方法
CN101399048A (zh) 用于自伺服写入的驱动器内写入的螺旋
GB2326755A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the capacity of a hard disk drive
CN101471084A (zh) 盘驱动器装置以及头定位控制方法
CN101276596A (zh) 磁盘驱动器中的多方向自伺服写入
CN101276626A (zh) 磁盘驱动器中与写错误有关的多扇区重新指定
CN107274917A (zh) 叠瓦式磁性记录带间磁道间距调谐
CN101097723A (zh) 在盘驱动器中用于在盘上写入螺旋伺服图案的方法和装置
CN1177812A (zh) 用于磁盘驱动器的磁头定位控制系统和磁盘驱动器
US6690538B1 (en) Disk drive device and access sequence therefor
US6480949B2 (en) Disk drive block ordering system
CN105304098A (zh) 基于虚拟伺服磁道伺服控制磁头的数据存储设备
CN101197176A (zh) 测试磁盘驱动器的磁盘介质上的伺服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JP2005092980A (ja) 偏心補正データ記録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ヘッド位置制御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7164890A (ja) 磁気記憶装置及び磁気ヘッド位置補正方法
US7529051B2 (en) Compensation for variation in timing skew in a disc drive data storage system
US5987400A (en)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throughput performance of a disk storage system
US20060164747A1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format parameters of HDD
KR20080076619A (ko) 각각의 헤드들에 대하여 기록 팩터를 별도로 설정하는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기록 팩터 설정 방법 및 디스크드라이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