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6455C - 线放电机 - Google Patents

线放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6455C
CN100506455C CNB200610159935XA CN200610159935A CN100506455C CN 100506455 C CN100506455 C CN 100506455C CN B200610159935X A CNB200610159935X A CN B200610159935XA CN 200610159935 A CN200610159935 A CN 200610159935A CN 100506455 C CN100506455 C CN 10050645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machining
plane
machining path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599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9631A (zh
Inventor
宫岛敬一郎
荒川靖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39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9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645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645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6Control of the travel curve of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electrode and workpiece
    • B23H7/065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以提高的精度进行锥形加工的线放电机。确定预先设置的参考电线校正量d为速度控制平面的线径校正量的正确值,并且确定调节工件的上和下表面的参考电线校正量的调节量分别与(1-Lu/Lm)以及(1-L1/Lm)成正比,其中Lu、Lm和L1分别是上表面、速度控制平面以及下表面的加工距离。作为比例系数,预先设置参考调节量e。使用调节量e(1-Lu/Lm)以及e(1-L1/Lm),确定工件上和下表面的线径校正量为d+e(1-Lu/Lm)以及d+e(1-L1/Lm)。当驱动工件设置台以及上和下线导向装置时,控制孤各轴,从而电线电极分别在工件上和下表面跟随偏移了线径量的路径。

Description

线放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放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锥形加工功能的线放电机,用于加工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工件,从而第一平面上的加工形状与第二平面上的加工形状是不同的。
背景技术
用线放电机进行锥形加工是公知的。通常,使用线放电机进行加工是以设置在面朝上的工件设置表面上的工件来进行的。作为锥形加工的结果,工件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不一致的形状。图1以平行于箭头方向的横截面示意性地显示这种锥形加工。从图1可以理解,对于加工程序的每个块中的移动,通常,工件的上表面的移动距离(加工距离)Lu与工件的下表面的移动距离(加工距离)Ll是不同的。这意味着工件的上表面和工件的下表面的的电线电极和工件之间的相对速度,或者换而言之,加工速度是不同的。在放电加工中,当电线电极和工件之间的相对速度较低时,产生放电的次数较多,从而产生较大的放电间隙。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位于工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并且平行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间平面,并且由根据程序由馈送的指令在控制该中间平面的电线电极和工件之间的相对速度,进行对电线电极和工件之间的相对速度的控制。在本说明书中,这个中间平面称为“速度控制平面”。在锥形加工中,速度控制平面的加工距离Lm大于在工件上表面的加工距离Lu并且小于在工件下表面的加工距离Ll。而且,速度控制平面上的电线电极和工件之间的相对速度是在上表面的值和下表面的值之间的中间值。
不论是否是锥形加工,放电间隙本身都存在。通常,放电间隙估算为加到电线位置和加工平面的位置之间的差的量,该差是来自该电线具有有限直径的事实。通常,用于处理由两者构成的偏移的校正称为“线径校正”。换而言之,“线径校正”意图是校正“实际加工路径”与“由加工程序指定的加工路径”的偏差,估算为“线径+放电间隙”。
在现有技术中,锥形加工中的线径校正是通过设置适合于速度控制平面的线径校正量并使用它作为对工件上表面和下表面共同的线径校正量来进行锥形加工中的线径校正。然而,由于上面描述的理由,锥形加工中的实际放电间隙在工件的表面上和在工件的下表面是不同的。因此,如作为垂直于图1的箭头方向的截面图的图2所示,在加工速度相对低的表面(在本实例中为上表面),发生过度加工(产生过度切削),而在加工速度相对高的表面(在本实例中为下表面),发生不足加工(留下未切削部分)。没有找到描述容易地解决锥形加工中的这种问题的技术的已知出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地解决锥形加工中的上述问题的技术。换言之,本发明意图是改进具有锥形加工功能的线放电机,从而可以在锥形加工中正确地执行线径校正。特别是,本发明的线放电机具有锥形加工功能,用于加工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工件,从而根据加工程序,第一平面上的工件加工形状与第二平面上的加工形状是不同的。本发明通过正确地估计锥形加工中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放电间隙之间的差,并基于该估计的差调节线径校正量,改进了锥形加工的精度。
该线放电机包括:第一装置,基于加工程序的每个指令块获得第一平面的第一加工路径以及第二平面的第二加工路径;第二装置,用于计算第一加工路径以及第二加工路径的长度;第三装置,基于第一加工路径和第二加工路径的长度调节参考线径校正量来分别获得第一和第二加工路径的调节后的线径校正量;第四装置,根据该调节后的线径校正量校正第一加工路径和第二加工路径来获得校正后的第一和第二加工路径;以及第五装置,根据该校正后的第一和第二加工路径相对于工件驱动上部和下部线导向装置进行锥形加工。
该第三装置可获得第一加工路径的调节后的线径校正量,作为该参考线径校正量和参考调节量与第一值的乘积的和,所述第一值是使用第一加工路径的长度和指定用于速度控制的速度控制平面上的加工路径的长度进行数学运算获得的;以及可获得第二平面的调节后的线径校正量,作为该参考线径校正量和参考调节量与第二值的乘积的和,所述第二值是使用第二加工路径的长度与该速度控制平面上的加工路径的长度进行数学运算获得的。
第一值可以是将第一加工路径的长度除以该速度控制平面上的加工路径的长度并以一减去得到的商获得的;而第二值可以是将第二加工路径的长度除以速度控制平面上的加工路径的长度并以一减去得到的商获得的。
图3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在放电机中执行的数学运算的例子,该运算用于确定作为第一平面的工件上表面和作为第二平面的工件下表面的线径校正量。
首先,确定预先设置的参考线径校正量为d。该参考线径校正量为d是速度控制平面的线径校正量的正确值。
然后,调节工件的上和下表面的参考线径校正量为d。确定上表面的调节量与(1-Lu/Lm)成比例,并且确定下表面的调节量与(1-Ll/Lm)成比例。
这里,Lu,Lm和Ll分别是上表面的加工距离,速度控制平面的加工距离以及下表面的加工距离。作为比例系数,由于预先设置了参考调节量e,调节量是e(1-Lu/Lm)以及e(1-Ll/Lm)。因此,工件上表面的线径校正量是d+e(1-Lu/Lm),而工件下表面的线径校正量是d+e(1-Ll/Lm)。期望对于参考调节量e,确定正确的值,允许用于设计(例如,通过分别执行不同类型的工件和不同组的加工条件的实验),从而“实际锥形表面”将以最高可能程度与“编程的锥形表面”符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放电机中,可以对锥形加工中的工件的上和下表面进行正确的线径校正,从而改进了锥形加工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平行于箭头方向的截面平面示意地表示锥形加工中在工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移动距离(加工距离),加工速度和放电间隙如何不同的图;
图2是说明锥形加工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在放电机中执行的数学运算的例子的图,该运算用于确定工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线径校正量;
图4是说明本发明可以适用的线放电机的示意结构和操作的图;
图5是表示给定程序平面的高度的指令J为J=0的例子的垂直截面图;
图6是表示给定程序平面的高度的指令J为J>0的例子的垂直截面图;
图7a是表示通过第一编程方法获得的加工形状的例子的俯视图(从+Z方向观看),图7b表示对应于图7a所示的加工形状的指令内容;
图8a是表示通过第二编程方法获得的加工形状的例子的俯视图(从+Z方向观看),图8b表示对应于图8a所示的加工形状的指令内容;
图9是用于说明如何可以通过在工件下表面的形状上执行偏移矢量的相加或相减来获得工件上表面的形状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如何可以基于工件下表面上的形状,倾斜方向以及程序中定义的锥形角来获得工件上表面的形状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锥形加工中获得线径校正量D的方法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锥形加工中获得线径校正量D的另一种方法的图;
图13是说明如何计算工件上和下表面的线径校正量的正确值的图;
图14是示例说明以与锥形角相关的方式存储d和e的正确值的表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如何获得从正确的线径校正得到的工件上和下表面的电线路径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如何获得从正确的线径校正得到的工件上和下表面上的电线路径的图;和
图17是表示对加工程序的每个块执行的、用于获取偏移路径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见图4,说明本发明可以适用的线放电机的示意结构和操作。所示的线放电机的基本结构是与常规的相同。特别是,标记1表示用于设置和固定要加工的工件3的工件设置台,具有高精度平整的面向上的设置表面2。在加工中,设置工件3并固定在工件设置台上,其底面与设置表面2接触。
在工件3中,整个上面(上表面)31平行于底面(下表面)32。这里,示例说明了立方形状的工件3,从而整个上面31平行于底面32。但是工件3可以是这样的:只有上面的一部分平行于底面。标记4表示从电线电极馈送卷轴5通过电源滚筒6、上部线导向装置等馈送的电线电极,用于在工件3上进行放电加工。在加工中,电线电极通过电线连接操作在上部和下部导向装置之间拉直,从放电电源10施加电压在电线电极和工件3之间产生放电。
电线电极4由特定的拉力进一步拉伸并通过下部导向装置8、导向滚筒等缠绕到收集卷轴。可以将电线电极收集到电线收集箱中,以代替缠绕到收集卷轴上。
虽然没有详细描述,但是采用了诸如灌注加工液到加工位置或者将整个工件3浸入加工液(例如,纯水)中的技术。
通常,工件设置台1的设置表面2水平地延伸(在平行于XY平面的平面上),并且工件设置台1可以由X和Y轴的伺服马达驱动以在平行于XY平面的平面上移动。上部线导向装置可以由U和V轴的伺服马达驱动,以在平行于XY平面的平面上移动并且由Z轴的伺服马达驱动,以垂直于XY平面的移动。通常,U轴的移动方向和X轴的移动方向是平行的,而V轴和Y轴的移动方向是平行的。
通过改变工件3和电线电极4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加工位置。通过改变电线电极4拉伸的方向可以改变加工横截面平面的方向。这些改变可以通过适当地组合X,Y,U,V和Z轴的移动来实现。这些轴的这些移动通过从数值控制器馈送的对轴的指令(X轴指令、Y轴指令、U轴指令、V轴指令、Z轴指令)来实现。通常,根据加工程序定义指令的内容(以下也简单地称为“程序”)。
如同从上面描述的轴结构了解的,存在实际驱动控制该工件设置台而不是该电线电极导向装置的情况。然而,在这里首先假定驱动控制上部和下部线导向装置来描述锥形加工。
如已知的,在锥形加工中,上部和下部引线导向装置安排在水平地不同的位置来以到Z轴方向的角度拉伸电线电极4。在锥形加工中,工件的水平横截面形状根据高度而不同。在本说明书中,将非一致的形状称为“不同形状”。换言之,相似但是尺寸不同的形状称为“不同形状”。
关于在不同高度的水平横截面形状不同,将意图产生与由加工程序指定的形状相同的横截面形状的水平平面称为程序平面,并且将与程序平面隔开了对应于工件厚度的距离的另一个水平横截平面称为辅助平面。在程序平面和辅助平面之间定义电线电极在工件上工作的锥形加工平面。程序平面的高度由相对于在其上设置工件的工件设置台的J给定。从程序平面的高度到辅助平面的距离(带有正号或者负号)由I给定。
I和J可以根据加工程序直接馈送,或者在加工之前通过MDI(外部输入装置)输入。对于正号和负号,认为朝上的方向(+Z方向)为正。通过馈送0作为I,可以分别将程序平面和辅助平面设置在下部和上部表面。通过馈送负值作为I,可以分别将程序平面和辅助平面设置在上部和下部表面。
图5以垂直截面表示其中J=0的例子,程序和辅助平面分别设置在下部和上部表面。同时,图6以垂直截面表示其中I<0和J>0的例子,程序平面位于工件上部和下部表面之间并且辅助平面设置在下部表面。在图5和图6中,H,K和T代表下面的量:
H:从工件下部表面到下部导向装置的距离
K:从工件下部表面到上部导向装置的距离
T:锥形角度(电线电极拉伸的方向与Z轴方向之间的角度)
在图5和图6中,辅助平面(工件上部表面)上的电线电极位置偏移(偏离)程序平面上的电线电极位置为IxTAN(T)。
在冲模的侧面加工的情况等,程序平面设置在工件的一定高度,如图6所示。通常,像这样的,存在工件上和下表面不直接作为程序平面和辅助平面的情况。然而,这里为了方便说明,将以程序和辅助平面分别固定在工件上表面和下表面(如图5所示)来进行说明。
在电线放电加工中,放电加工电源基于放电的状态确定加工速度,其中由于加工速度在工件上表面和在工件下表面是不同的(后面将详细描述),必须指定一个水平平面,在该水平平面控制加工速度为指定速度(速度控制平面)。存在通过直接指定速度控制平面的高度来进行加工的情况。然而,这里将假定速度控制平面是程序与辅助平面之间的中间平面进行说明,在该速度控制平面的加工速度是平均值。
锥形加工中使用的编程方法可以广义地划分为两类。第一编程方法是其中指定工件下表面的形状、锥形表面的倾斜方向以及锥形角的方法。基于指定的倾斜方向以及锥形角,计算在工件上表面的加工形状,并且驱动控制上部和下部线导向装置。通常,在工件上表面和工件下表面获得相似的加工形状。作为锥形表面的倾斜方向,可以指定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的右倾斜(由代码G51表示)或者左倾斜(由代码G52表示)。图7a在上部面中(从+Z方向观看)表示利用该编程方法获得的加工形状的例子。图7b示例说明对应于图7a所示的加工形状的指令内容。
第二编程方法也称为不同的上和下形状加工程序。它是直接指定工件上表面的形状以及工件下表面的形状的方法。通常,对于每个指令块,定义与工件的上和下表面相关的偏移矢量,这使得程序复杂但是能够定义不能由倾斜角简单地表示的锥形表面。因此,这个方法用于特定的锥形加工。图8a在上部面中(从+Z方向观看)表示通过这个编程方法获得的加工形状的例子。图8b示例说明对应于图8a所示的加工形状的指令内容。图8a中的虚线箭头是与工件上和下表面相关的偏移矢量。
这里我们考虑线径校正(用于校正由于线径和放电间隙引起的加工形状误差的校正)。如已经提到的,在锥形加工中,工件上表面的正确的线径校正量不同于工件下表面的线径校正量。为了获得各个正确的校正量,首先,需要计算工件上表面的形状。在不同的上和下形状加工程序(第二编程方法)中,在每个块中直接定义偏移矢量。因此,通过执行工件下表面的形状的偏移矢量的加或减可以容易地获得工件上表面上的形状。
图9是用于说明这个加和减的图,其中A1,A2和A3示例说明了代表工件下表面上的加工形状的三个点,并且B1,B2,B3示例说明对应于上面三点并且代表工件上表面的加工形状的三个点,其中A2和B2是角点。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工件上表面上的(形状B2,B3)由下列表达式表示:
(形状B2,B3)=(形状A2,A3)+(U3,V3)-(U2,V2)
式中,(U2,V2)是点A2,B2给出的偏移矢量,而(U3,V3)是点A3,B3给出的偏移矢量。
同时,当在第一编程方法中指定锥形角时,需要基于程序中定义的工件下表面的形状、倾斜的方向以及锥形角计算工件上表面的形状。
图10是用于说明这个计算的图。以与图9相同的方式,符号A1、A2、A3示例说明代表工件下表面上的加工形状的三个点,而B1、B2、B3示例说明对应于上面三个点并且代表工件上表面的加工形状的三个点,其中A2和B2是角点。在这种情况下,工件上表面的形状B1,B2,B3,...从工件下表面的形状A1,A2,A3,...偏移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G52代表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的左侧倾斜)的左侧一个量IxTAN(T)获得,并且可以通过已知的偏移计算容易地获得。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的任何一个例子中,获得速度控制平面(参见图9和图10)的形状C1,C2,C3,...作为在工件下表面和工件上表面之间的中间的一组点。不需要说,当指定速度控制平面的高度时,可以通过比例分布获得速度控制平面的形状。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加工程序的每个块中的工件下表面的加工距离Ll,工件上表面的加工距离Lu以及速度控制平面的加工距离Lm。
在实际的加工中,工件下表面的形状A1,A2,A3,...以及工件上表面的形状B1,B2,B3,...可以通过将加工路径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G42代表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向右的偏移)向右偏移该线径校正量,即,导线半径和放电间隙量之和,并通过沿着这样偏移的加工路径移动该电线电极执行放电加工来产生。作为确定线径校正量的方法,有一种方法,其中实际测量加工为锥形形状的工件来获得对应于放电间隙量+线径(电线电极半径)的值作为线径校正量D,如图11所示。还有另一种方法,其中使用垂直加工中的线径校正量除以锥形角的余弦作为锥形加工中的线径校正量D,如图12所示。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工件上表面和工件下表面使用相同的线径校正量,这是锥形加工精度降低的原因。在本发明中,工件上表面和工件下表面使用不同的线径校正量增加了实际锥形加工的锥形加工精度。这里,需要考虑的是,需要同时在工件上表面和工件下表面开始加工程序的每个块中的移动路径的插值,并同时在两个面上结束。
这在逻辑上要求在工件上表面和工件下表面的不同加工速度。通常,基于放电加工的实际状态,从加工电源中馈送加工速度。这里,当该加工速度以Fm表示时,工件下表面的加工速度F1和工件上表面的加工速度Fu需要如下:
Fl=Fm x(Ll/Lm)
Fu=Fm x(Lu/Lm)
如已经提到的,该速度的差产生放电间隙的差。
具体地讲,工件上表面和工件下表面的放电间隙量不同,从而在速度高的平面上留下未切削的部分,而在速度低的平面上产生过度切削,因此不能获得指定的锥形角的面。可以想到,放电间隙的变化量几乎与放电频率成正比,而放电频率几乎与加工速度成反比。因此,对工件上表面和工件下表面使用与速度控制平面的加工速度和工件上或下表面的加工速度之间的差成正比减少的线径校正量,可以校正由于放电间隙的变化引起的锥形角的误差。
如图13所示的,当以d表示速度控制平面的线径校正量并且以e表示调节线径校正量的参考调节量(与加工速度的差相关的放电间隙的变化量所乘的乘数),工件下表面的线径校正量dl的正确值和工件上表面的线径校正量du的正确值为:
dl=d-e x(Fl-Fm)/Fm=d+e x(1-Ll/Lm)
du=d-e x(Fu-Fm)/Fm=d+e x(1-Lu/Lm)
该表达式表示可以基于每个块中的加工距离(上表面的Lu和下表面的L1)改变线径校正量。通过诸如加工测试的实验可以获得d和e的正确值。
d和e的正确值根据锥形角而改变。因此,例如,如图14所示,可以这样配置,预先准备存储对应于以适当的间隔连续的锥形角的d和e值的表格,从而基于该表格获得对应于内插的特定锥形角的d和e值。可替代地,可以这样配置,只存储垂直位置的电线电极的d和e值,从而在锥形加工中使用除以锥形角的余弦的d和e值。
总之,对于加工程序的每个块,分别计算工件上表面和工件下表面的线径校正量。然后,如图15所示,得到形状D1、D2、D3、...和形状E1、E2、E3、...,形状D1、D2、D3、...是将工件下表面上的形状A1,A2,A3,...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G42代表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的右侧)右侧偏移线径校正量d1(根据块而不同)获得的,形状E1、E2、E3、...是将工件下表面上的形状B1,B2,B3,...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的右侧偏移线径校正量du(根据块而不同)获得的。
图15中的符号代表下列量:
Lu1;对应于部分A1-A2的块中上表面的移动距离
Lm1:对应于部分A1-A2的块中的速度控制平面的移动距离
Ll1:对应于部分A1-A2的块中的下表面的移动距离
du1:对应于部分A1-A2的块中的上表面的线径校正量
dl1:对应于部分A1-A2的块中的下表面的线径校正量
du2:对应于部分A2-A3的块中的上表面的线径校正量
dl2:对应于部分A2-A3的块中的下表面的线径校正量
通过驱动控制上和下线导向装置,使得电线电极沿着这样获得的路径移动,补偿了由于在工件上表面和工件下表面之间的加工距离的差引起的锥形角精度的下降,从而可以如由加工程序定义的那样精确地进行锥形加工。
这样计算的移动路径是在工件上和下表面上的那些移动路径。意图是通过对驱动上部和下部导向装置的伺服马达的驱动控制实现根据这些移动路径的电线电极的实际移动。因此,上部和下部线导向装置需要插值,从而电线电极移动通过工件下表面的D1、D2、D3、...,并且通过工件上表面的E1、E2、E3、...。在固定期间的每个插值周期中进行该插值计算。
首先,为了保持速度控制平面的放电间隙校正量最优,从放电加工电源连续地馈送加工速度Fm。加工速度是具有符号的值。如果馈送了负值,执行所谓的后向移动控制来引起在移动路径上后向移动以加宽放电间隙或者去除工件和电线电极之间的短路。这里将略后向移动控制的细节。当从加工电源馈送了加工速度Fm,工件上和下表面的加工速度如下:
Fl=Fm x(Ll/Lm)
Fu=Fm x(Lu/Lm)
式中,Ll,Lu,Lm(每个根据块而不同)代表根据从线径校正得到的加工路径的距离,它们或多或少地不同于用于计算线径校正量的线径校正之前的加工距离。正确地,线径校正量也应该基于从线径校正获得的加工距离来计算。然而,在计算线径校正量阶段从线径校正获得的加工距离是未知的,因此,基于线径校正之前的加工距离计算线径校正量。但是注意,实际的线径校正量是0.5mm或者更小的微小值,因此可以忽略误差。
一个插值周期(期间P)中工件下表面的移动量△1以及工件上表面的移动量△u每个是通过将加工速度乘以该插值周期来获得的:
△1=Fl x P
△u=Fu x P
通过将工件上和下表面的移动量分解为加工路径的方向分量,可以获得工件上和下表面的X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量。例如,如图16所示,当工件下表面的加工路径为(Wlx,Wly)和工件上表面的加工路径为(Wux,Wuy)时,工件下表面的X轴方向的移动量△Wlx和Y轴方向的移动量△Wly以及工件上表面的X轴方向的移动量△Wux和Y轴方向的移动量△Wuy由下列等式表示:
△Wlx=△1 x Wlx/SQRT((Wlx)**2+(Wly)**2)
△Wly=△1 x Wly/SQRT((Wlx)**2+(Wly)**2)
△Wux=△u x Wlx/SQRT((Wux)**2+(Wuy)**2)
△Wuy=△u x Wuy/SQRT((Wux)**2+(Wuy)**2)
式中,SQRT表示均方根,而**2表示平方。
为了实际移动上部和下部线导向装置,需要基于上部和下部线导向装置与工件之间的垂直位置关系将这些移动量转换为下部线导向装置的移动量(Glx,Glx)以及上部线导向装置的移动量(Gux,Gux)。
Glx=△Wlx+(△Wlx-△Wux)x(H/I)
Gly=△Wly+(△Wly-△Wuy)x(H/I)
Gux=△Wux+(△Wux-△Wlx)x(K-I)/I
Guy=△Wuy+(△Wuy-△Wly)x(K-I)/I
当将下部线导向装置的这些移动量馈送给X和Y轴的伺服马达,并且将上部线导向装置的移动量馈送给U和V轴的伺服马达时,速度控制平面的电线电极速度与从放电加工电源作为指令馈送的加工速度一致,并且可以以精确的锥形角进行锥形加工。
在上部线导向装置相对于下部线导向装置移动的一种结构中,如线放电机的示意图中所示的,通过分别馈送由下面的等式表示的上部线导向装置的移动量和下部线导向装置的移动量之间的差给U和V轴的伺服马达可以执行控制。
Gux-Glx=(△Wux-△Wlx)x(H+K)/I
Guy-Gly=(△Wuy-△Wly)x(H+K)/I
如上所述,当对加工程序的每个块计算工件上和下表面的直径校正量,并且从工件下表面的形状A1、A2、A3、...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G42代表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的右侧)的右侧偏移线径校正量d1(根据块而不同)获得形状D1、D2、D3、...,以及从工件下表面的形状B1、B2、B3、...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的右侧偏移线径校正量du(根据块而不同)获得形状E1、E2、E3、...时,可以生成指定路径D1、D2、D3、...以及路径E1、E2、E3、...的指令。
从上面总结出,数值控制器(参见图4)只需要执行图17的流程图所示的过程,如上所述的,基于这个过程生成各轴(X轴/Y轴,U轴/V轴)的指令,并将生成的指令馈送到X轴/Y轴和U轴/V轴的伺服控制部分。已经参考图15等说明了图17的流程图所示的过程的关键点。在这里,下面将总结在读出加工程序的第i块(i=1,2,...)时执行的过程的各步骤的点。
步骤S1:读出工件下表面的形状(Ai,Ai+1)。
步骤S2:如果是不同的上和下形状加工程序,则进入步骤S3。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S5。
步骤S3:读出对应于当前块的加工路径的终端点的偏移矢量(Ui+1,Vi+1)。
步骤S4:计算工件上表面的形状(Bi,Bi+1)=(Ai,Ai+1)+(Ui+1,Ui+1)-(Ui,Ui)。
步骤S5:计算工件上和下表面的偏移量。
步骤S6:通过偏移量计算,计算工件上表面的加工形状(Bi,Bi+1),将工件下表面的形状(Ai,Ai+1)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的左侧偏移一个量IxTAN(T)获得。
步骤S7:基于工件下和上表面的加工形状(Ai,Ai+1)、(Bi,Bi+1)获得速度控制平面的加工形状(Ci,Ci+1)。
步骤S8:计算速度控制平面的加工形状(Ci,Ci+1)的加工距离Lmi。
步骤S9:计算工件下表面的加工形状(Ai,Ai+1)的加工距离Lli。
步骤S10:计算工件下表面的线径校正量dli。
步骤S11:计算加工路径(Di,Di+1),将工件下表面上的加工形状(Ai,Ai+1)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的右侧偏移线径校正量dli获得。
步骤S12:计算工件上表面的加工形状(Bi,Bi+1)的加工距离Lui。
步骤S13:计算工件上表面的线径校正量dui。
步骤S14:计算加工路径(Ei,Ei+1),将工件上表面的加工形状(Bi,Bi+1)相对于加工前进方向的右侧偏移线径校正量dui获得。

Claims (3)

1.一种具有锥形加工功能的线放电机,用于加工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工件,使得根据加工程序,第一平面上的工件加工形状与第二平面上的工件加工形状是不同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放电机包括:
第一装置,基于该加工程序的每个指令块获得第一平面的第一加工路径以及第二平面的第二加工路径;
第二装置,用于计算第一加工路径以及第二加工路径的长度;
第三装置,基于第一加工路径和第二加工路径的长度调节参考线径校正量来分别获得第一和第二加工路径的调节后的线径校正量;
第四装置,根据该调节后的线径校正量校正第一加工路径和第二加工路径来获得校正后的第一和第二加工路径;以及
第五装置,根据该校正后的第一和第二加工路径相对于工件驱动上部和下部线导向装置进行锥形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放电机,其中所述第三装置获得第一加工路径的调节后的线径校正量,作为该参考线径校正量和参考调节量与第一值的乘积的和,所述第一值是使用第一加工路径的长度和指定用于速度控制的速度控制平面上的加工路径的长度进行数学运算获得的;以及获得第二加工路径的调节后的线径校正量,作为该参考线径校正量和参考调节量与第二值的乘积的和,所述第二值是使用第二加工路径的长度与该速度控制平面上的加工路径的长度进行数学运算获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放电机,其中第一值是将第一加工路径的长度除以该速度控制平面上的加工路径的长度并以一减去得到的商获得的;而第二值是将第二加工路径的长度除以速度控制平面上的加工路径的长度并以一减去得到的商获得的。
CNB200610159935XA 2005-09-26 2006-09-26 线放电机 Active CN10050645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77840 2005-09-26
JP2005277840A JP4072548B2 (ja) 2005-09-26 2005-09-26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9631A CN1939631A (zh) 2007-04-04
CN100506455C true CN100506455C (zh) 2009-07-01

Family

ID=37734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59935XA Active CN100506455C (zh) 2005-09-26 2006-09-26 线放电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71989B2 (zh)
EP (1) EP1769871B1 (zh)
JP (1) JP4072548B2 (zh)
CN (1) CN100506455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3716A (zh) * 2014-03-24 2016-11-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线放电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CN108356371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发那科株式会社 数值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08736B1 (de) * 2007-06-30 2011-07-27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Werkzeug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Ausschleusen eines Werkstückteils
ES2427014T3 (es) 2009-01-29 2013-10-28 Agie Charmilles Sa Método y aparato de mecanizado por descarga eléctrica por hilo metálico
DE112009005053B4 (de) * 2009-07-07 2021-11-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rahterodierbearbeitungs-Vorrichtung
JP5369205B2 (ja) * 2012-02-27 2013-12-18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切込み加工時、逃げ加工時の加工傷を低減する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およびワイヤ放電加工方法
JP5722382B2 (ja) * 2013-01-09 2015-05-2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コーナ部で加工経路の補正を行う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JP5642819B2 (ja) * 2013-02-19 2014-12-1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接触検出器を使用したテーパ角度補正機能を有する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およびテーパ角度補正方法
JP5705907B2 (ja) * 2013-04-15 2015-04-2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パ加工を行う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JP5752196B2 (ja) 2013-09-03 2015-07-2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用のプログラム作成装置
JP5850894B2 (ja) * 2013-09-09 2016-02-03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パ加工を行う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を制御する数値制御装置
JP5731613B2 (ja) 2013-10-18 2015-06-1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および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制御装置
JP5800878B2 (ja) * 2013-10-30 2015-10-28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放電加工機
US9878386B2 (en) * 2013-10-31 2018-01-30 Foundation Of Soongsil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Eccentric electrode for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icro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3023186A1 (en) * 2014-11-19 2016-05-25 Fanuc Corporation Wire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e having corner shape correcting function
JP6247260B2 (ja) * 2015-08-24 2017-12-13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様々な面の加工が可能な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6824A (ja) * 1983-09-06 1985-04-02 Fanuc Ltd ワイヤ放電加工方法
JPH08314518A (ja) * 1995-05-15 1996-11-29 Fanuc Ltd ワイヤ径補正量指令方式
JPH11165220A (ja) 1997-12-03 1999-06-22 Fanuc Ltd オフセット補正機能付ワイヤ放電加工用制御装置
JP2001269819A (ja) * 2000-03-24 2001-10-02 Brother Ind Ltd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04142027A (ja) * 2002-10-24 2004-05-20 Fanuc Ltd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TWI277846B (en) * 2004-12-23 2007-04-01 Ind Tech Res Inst Method of 3D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program generating apparatus therefo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3716A (zh) * 2014-03-24 2016-11-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线放电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CN106163716B (zh) * 2014-03-24 2018-01-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线放电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CN108356371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发那科株式会社 数值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9631A (zh) 2007-04-04
EP1769871A3 (en) 2008-01-23
EP1769871B1 (en) 2010-08-18
US7371989B2 (en) 2008-05-13
US20070068905A1 (en) 2007-03-29
JP4072548B2 (ja) 2008-04-09
EP1769871A2 (en) 2007-04-04
JP2007083372A (ja) 200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6455C (zh) 线放电机
CN106002277B (zh) 一种电弧增材与铣削复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CN102999007B (zh) 具有工件设置误差修正部的多轴机床用数值控制装置
EP2767360B1 (en) Wire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e and calculation method for wire support positions of wire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e
KR0182366B1 (ko) 방전가공방법 및 그의 장치
US5005394A (en) Programming system for the single arm bending robot
CN102078990B (zh)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以及电火花加工方法
CN105598539B (zh) 具有角形状校正功能的线放电加工机
CN103240471A (zh) 电火花线切割机、基于电火花线切割机的车刀加工方法
CN1289247C (zh) 导线放电设备
CN102658405A (zh) 一种多功能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装置
CN102950345A (zh) 具有定位精度修正功能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
CN107153404A (zh) 能够增加程序指令的解析位数的数值控制装置
Cafieri et al. Plunge milling time optimization via mixed-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US20150127136A1 (en) Wire-cut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chining therein
CN114406425A (zh) 一种用于超薄金属精密焊接的焊缝跟踪方法
CN107398660B (zh) 用于控制焊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6747598U (zh) 弧面凸轮加工检测一体机
CN110008503A (zh) 一种机床工作台平面度测量方法
US69723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program for die machining
CN103076760B (zh) 一种滑槽的铣削加工方法
CN104801988B (zh) 一种多轴加工的数控机床
CN106141341A (zh) 数值控制装置
CN207171136U (zh) 一种手自动一体式穿孔机
CN104416245A (zh) 线放电加工机用的程序制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