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2210C - 直流电压转换器及转换直流电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流电压转换器及转换直流电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2210C
CN100502210C CNB2005100811479A CN200510081147A CN100502210C CN 100502210 C CN100502210 C CN 100502210C CN B2005100811479 A CNB2005100811479 A CN B2005100811479A CN 200510081147 A CN200510081147 A CN 200510081147A CN 100502210 C CN100502210 C CN 10050221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voltage
order
store energy
infl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11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6739A (zh
Inventor
C·克兰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716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6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22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221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83Conver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or output configuration
    • H02M1/009Conver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or output configuration having two or more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outputs

Abstract

本案涉及一种直流电压转换器与一种用以将一直流电压转换成为多个输出直流电压的方法。在此情况中,在一输出处提供用于一控制回路(3、10、11)的一参考数值,同时在该其它输出(7、15)处执行个别阈值比较。在该直流电压转换器输入的一能量储存,可利用与该阈值比较有关的方式而改变为不同的输出分支。该能量储存是使用该控制回路(3、10、11)来驱动。所提出的原则能够实现利用一高效率来提供不同的直流电压,其在该输出间仅有极小的交叉影响同时是一种固定的输出电压。

Description

直流电压转换器及转换直流电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一种具有多个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器有关,并与一种用以转换一直流电压,成为多个输出侧直流电压的方法有关。
背景技术
具有多个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器也参照为一种多信道直流电压转换器。此形式的直流电压转换器将供应在该输入侧的一直流电压,转换为通常不同的多个输出直流电压。
直流电压转换器是例如在集成电路中使用,以提供用于该集成电路功能区块的多个不同供应电压。在此情况中,对每个该输出直流电压而言,特别重要的是具有一固定的数值。特别是在该输出侧的负载充电,不应该造成过度的电压增加及/或造成电压下降。
具有多个输出的已知递增转换器的问题,是在不同的输出之间存在交叉影响(也称为干扰)。所进一步想要的是以一相对高度效率方式提供该递增转换器,同时确保该无关描述负载的恒定输出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提供一种直流电压转换器,其具有多个输出,并可能提供具有极小干扰的固定输出电压。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指明一种方法,其预期转换一直流电压成为多个输出侧直流电压,并可能提供具有极小干扰的固定输出电压。
至于该装置,该目标是利用一种直流电压转换器达成,其具有
一能量储存,该能量储存与一供应直流电压的输入连接,
一用以提供一第一输出电压的第一输出,
一用以提供一第二输出电压的第二输出,
一种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第一装置,该装置将该能量储存连接至该第一输出,
一种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第二装置,该装置将该能量储存连结至该第二输出,
一种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该装置连接至该能量储存,
一控制回路,该控制回路包括一调节器,并将该第一输出连接至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以及
一第一阈值比较器,该第一阈值比较器通过一控制区块,将该第二输出连接至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第一装置,以及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第二装置。
与该提出的原则一致,形成一种具有一输入与多个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器。不同的直流电压可以在该输出处提供。在此情况中,在一控制回路中只有该第一输出的输出电压通过,进入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该装置接着是与该能量储存连接。该第二输出并不连接至该控制回路,而是连接至该阈值比较器。该阈值比较器通过该控制区块,将该第二输出连接至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该第一与第二装置。该第二输出因此是通过一阈值控制器所设定。如果该输出电压过大(其可使用该阈值比较器所侦测的数值),便实作改变为另一输出分支。相比之下,在该第一输出的情况中,在该第一输出处的输出电压错误,是做为一控制回路的变量。在此情况中,驱动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以使用该控制回路的装置,在该第一输出处的输出电压错误便可消失,或变的尽可能的小。因为在该第二输出处的电压也与使用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所影响的电压强度有关(其装置与该能量储存连接),调节该第一输出同时意味着自动伴随调节该第二输出。从该第一输出的观点,在该第二输出处的情况也遭受改变,然而,其并非直接受到影响,而是只有间接地以在该第一输出处的输出电压错误影响。大体上,该描述直流电压转换器的设计,确保以极小的交叉影响提供固定的输出直流电压。
与一较佳发展一致,该直流电压转换器包括一第三输出,其预期提供一第三输出电压。该第三输出是与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第三装置结合。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第三装置,将该能量储存连接至该第三输出。该第三输出是与另一阈值比较器结合,其将该第三输出连接至该控制区块。该控制区块是与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该第一、第二与第三装置连接。只有该第一输出与包括该调节器的控制回路连接,并因此连接至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
与此类似的,也可提供额外输出,其具有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额外方法及额外的阈值比较器。
因此如果要提供能够提供n个输出电压的n个输出,其意味着,与该提出原则一致之下,使用一阈值控制器设定n-1个的输出。此意味着一输出是从该能量储存供应,直到达到该输出电压的要求数值。该个别输出的过大输出电压将被侦测,接着并立即地实作改变至另一输出。为此目的便使用连接至该别输出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方法。只有该第一输出实际直接地在一控制回路中调节至要求数值。该n-1数目的其它输出,只是间接地受到要求数值调节的管制,其通过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控制该能量储存的充电与放电行为。
与该提出原则较佳发展一致,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包括一开关。该开关是用以开启或关闭该能量储存的一充电操作模式。
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该第一、第二与其它可能的装置,较佳的是都包括一开关与电荷储存。该开关是用以在该能量储存的个别放电操作模式期间,充电该电荷储存。也可额外提供二极管。
该能量储存较佳的是连续电感的形式。该电荷储存较佳的是备份(backup)电容器的形式。
该直流电压转换器的设计较佳的是根据一种具有多个输出的升压式变化器结构。
与一较佳发展一致,该直流电压转换器的每个输出,也就是说即使是该直流电压转换器的第一输出,是与一个别的阈值比较器结合并连接。在此情况中,该阈值比较器是通过该控制区块,与用以影响该关联于该电压转换器个别输出的电压强度方法连接。
较佳的是由一多任务器产生供应,其可以使用以连接每个该输出与该控制回路。因此受到直接调节为一要求数值所管制的输出功能,可能与其它输出进行周期性地交换,便因此被旋转。该个别的输出并不受到直接调节的管制,而使用该阈值比较器监测过大的最大数值及/或最小数值,而如果该阈值是过大或过小,便如同上述说明实作改变至另一输出。
周期性地旋转信道,意味着在该第一信道错误是在一第一时间间隔中使用于调节,该第二输出信道的错误则在一第二时间间隔中使用等等。此确保了每个信道受到调节的管制,虽然是连续的。接着,此确保了该提出的原则在没有电力负载与该第一输出连接时,也可信赖地调整该直流电压转换器的输出,成为固定的势能数值。
该直流电压转换器较佳的是一种间接计时(secondary-clocked)的切换调节器。该直流电压转换器的调节器较佳的是包括一脉冲宽度调制器。替代的,其也可能使用其它像是频率调变的调变方法或切换方法。
该控制回路较佳的是包括一模拟/数字转换器,其与该调节器的上游连接,并因此与该调节器的该第一输出连接。此使得该调节器可以设计成一种数字模块,例如藉由实作一数字脉冲宽度调变原则。
与该提出原则一致的直流电压转换器,较有利的是以集成电路技术所设计。
大体上,由于该控制回路,该提出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精确地调节该输出为一要求数值。在同时,由于其可能改变该输出,便可确保介于该不同输出之间的极小交叉影响。该电压转换器由于其较佳的切换操作,具有一高度效率。
该能量储存可以是一共同线圈的形式,其造成在特别的成本考量之下,可以利用只整合为一线圈,将该电路制造为一集成形式。
至于该方法,该目标是以转换一直流电压成为多个输出侧直流电压的方法所达成,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供应一直流电压至一输入,
使用该直流电压以充电一能量储存,
依据该能量储存的充电状态,在一第一输出提供一第一输出电压,
依据该能量储存的充电状态,在一第二输出提供一第二输出电压,
依据一控制回路中的该第一输出电压调节该能量储存的充电操作,以及
执行该第二输出电压与阈值的比较,并依据该比较结果影响该第二输出电压。
与该提出方法一致,该第一输出电压是在一调节操作中,调节为一要求数值。一阈值比较是关于该第二输出所实作,且该第二输出电压是由介于该第一与第二输出之间的谨慎改变所控制,至于该能量储存的放电则与该比较结果有关。
在该第一输出处的一第一电荷储存与在该第二输出处的一第二电荷储存,较佳的是利用与该阈值比较有关的方式而轮流充电。
在该能量储存的一个别放电操作模式中,该第一电荷储存的短暂充电相位,与该第二电荷储存的充电相位,较佳的是在该能量储存被充电的充电操作模式中所短暂区别。
该能量储存的充电,以及在该能量储存的放电操作期间,在该电荷储存的充电操作模式中从该能量储存流动的电流强度,较佳的是使用该脉冲宽度调变所调节。
在该第一输出处的电压较佳的是使用为该控制回路的参考变量。
替代的或额外的,所有输出的所有输出电压错误加总,可以使用为用以调节的参考变量。
在本发明观点中的另一实施例中,在该个别输出处的该输出错误总和与该个别的脉冲宽度相乘,是使用做为该控制回路的一参考变量。因为在该个别输出处的脉冲宽度是正比于该输出电流,该错误便以此方式形成,也就是说该参考数值是该全体电压转换器的输出功率错误量测。该输出功率错误只有在该脉冲宽度趋近为零,或是该输出电压错误本身趋近于零时才变为零。此意味着该错误只有在该输出电压正确对应于该个别的要求电压时才汇聚于零。
替代的,该所有输出的输出错误加总,与该所有输出以在该输出处的个别脉冲宽度加权的输出错误加总,其总和也可成为一参考数值。因此,就算是未负载输出仍然受到调节的管制。这在一信道的脉冲宽度为零时仍旧适用。
在本发明用以转换一直流电压成为多个输出侧直流电压的方法中,进一步较佳的是该输出功能可以周期性地交换。此意味着在该第一输出处的错误是在一第一时间间隔中用于调节,该第二信道的错误是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使用等等。此确保了考量每个信道与每个输出电压,可以在一连续时间但不是同时的被直接调节为一要求数值。
在此情况中,该能量储存的充电操作是利用一种与在一控制回路中的第一输出电压,与在该控制回路中的该第二输出电压有关的方式而周期性地调节,有关那些并非直接使用做为该控制回路参考数值的输出电压的阈值比较被实作,且在此输出的输出电压则利用与该阈值比较有关的方式而被影响。
此方法也可根据在该输出处个别电力负载的输出排序而有利地发展。此意味着需要来自该能量储存最大部分电流的输出为该第一输出。该其它的输出同样的根据所需要的电流,以递减次序排序。在以脉冲宽度调变操作的期间,此意味着在该时间具有该最宽脉冲宽度的输出,是与其输出电压一起被首先使用,做为调节的参考数值,接着是具有一较窄脉冲宽度的输出与具有该最窄脉冲宽度的信道。
在用以转换直流电压方法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在该时间具有最宽脉冲宽度的输出,总是被选择做为该控制回路的参考数值。因此,只需要较少的交换操作。接着,此造成在该输出电压中的噪音减少。
附图说明
本发明是使用多个示范实施例与参考图标的方式详细说明,其中:
图1使用一种块状图,显示与本提出原则一致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第一示范实施例,
图2显示一种图1中具有三个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器发展,
图3显示一种图2的电路发展,其中其可能交换该输出功能,以及
图4显示一种图3的电路发展,其中该开关是以一种改良的方式驱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一种直流电压转换器,其适合转换在该输入侧供应的一直流电压,成为两个不同的输出直流电压。在此情况中,提供用于供应一直流电压的一输入1,而具有线圈形式的一能量储存2则与该输入连接。该能量储存2的自由终端是通过一开关3与一参考势能终端4连接。形成于该能量储存2与该开关3之间的该电路节点,是进一步通过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5的第一装置与一第一输出6连接,并通过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29的第二装置与一第二输出7连接。该第一与第二输出6、7都被设计以提供一直流电压型式的输出电压。该第一与第二输出6、7是通过一电容器形式的个别电荷储存8、9与该一参考势能终端4连接。该开关5、29具有一二极管功能,而可能增加该电压,并可能避免电荷运送回流。
供应是由一控制回路所产生,其包括一调节器11并将该第一输出6与一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3、10的通用装置连接。该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包括一调制器10与该开关3(已描述)。在此情况中,该调制器是一种脉冲宽度调制器的形式。一提供可设定阈值的阈值比较器12,是以一种非反转输入的方式与该第二输出连接,并以一种反转输入的方式与一电压来源13连接。该阈值比较器12的输出是通过一控制区块14,与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5、29的该第一与第二装置个别控制输入连接。
该能量储存2是由连接至该输入1的一电压来源所提供的电流而规则地充电。该能量储存2的放电电流是分配至该两输出分支5、8;29、9,其每个都包括一开关与一电荷储存。在此情况中,每个分支的电流比例是利用在此分支输出处6、7的输出电压维持差不多固定的方式所设定。在此情况中,该电流的个别部分提供该瞬时的输出电流,也就是负载电流,并额外将该备份电容器8、9充电。该备份电容器8、9在来自该能量储存2的电流不是立即可得的期间供应一负载(其与该输出6、7连接)。该阈值比较器12与该控制区块14是通过一阈值控制器,用以设定在该输出7处的电压。在此情况中,一输出分支29、9是从该能量储存2充电,直到在该输出7处达到该输出电压的要求数值(使用该阈值比较器12侦测)。如果在该输出7处的输出电压超过由该阈值电压来源13所提供的阈值,该控制区块14改变至该其它的输出分支5、8。该能量储存2的放电电流则因此连续地供应至该输出分支。
该输出6与一控制回路连接。该调节器11侦测在该输出6处实际输出电压,与一要求数值之间的差异,并提供一输出电压错误(从其所获得),做为该控制回路的一参考变量。如果对该输出6而言,得到用以维持在该输出6处输出电压为定值的不充分电流,由该能量储存2所提供的电流必须增加;如果,相反的,该输出电压超过该要求数值,则由该能量储存2所提供的电流便过大。不用说为了该第一输出6所维持的电流,不但与在此输出处的电力负载有关,也与在其它输出处的电力负载有关。此意味着在其它输出处的输出电压,也受到调整在该第一输出6处的电压,而被伴随调节。
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5、29的方法,是以该输出6、7并不同时连接至该能量储存2的方式所驱动。
大体上,该提出的直流电压转换器提供多个固定输出电压,其具有在该不同电压之间的极少交叉影响。此外对于该切换操作可确保一高度效率。因为只需要一线圈形式的共同能量储存2,所涉及利用集成电路技术制造该转换器的成本便因此降低。
图2显示一种图1的直流电压转换器发展,就使用的组件、彼此连接以及有利作用而论,主要与图1一致。在此观点中,在图1中的情况叙述则不重复。此外,在图2中具有提供一第三输出电压的另一输出15。为此目的,连接该能量储存2与该开关3的该电路节点,也通过一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16的第三装置,连接至该第三输出15。此外,该第三输出15通过另一电容器形式的电路储存17,与该参考势能终端4连接。类似于该第二输出7,该第三输出15也连接至另一阈值比较器18的该非反转输入,其反转输入是通过一电压来源19连接至该参考势能终端4。该电压来源19提供一第二阈值。该另一阈值比较器18的输出与该控制区块14连接。除了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5、29的第一与第二装置以外,该控制区块14也驱动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16第三装置。为了避免从该电荷储存8、9、17或该输出6、7、15的能量以一不想要的方式回流至该能量储存2,所有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5、7、16的三个方法,都具有二极真空管的功能。
图2的电路指出本提出发明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所有该输出7、15的的电压强度,除了一输出,都是通过一阈值控制器12、13;18、19所设定。只有该输出6具有对于该输出电压的实际调节功能,该调节功能则通过该调节器11与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3、10的通用装置所实作。因此,已经使用图1所达成的有利处,像是一高度效率、极少交叉影响以及确保固定输出电压,也可以于三个输出电压中实现。
不需要说的是在替代实施例中,也可在本提出发明的观点中,以一适当方式延伸该电路的方法提供额外的输出电压。在此情况中,其保持该提出原则通过一阈值控制器,设定n个输出中的n-1个,并使用电压调节精确地操作n个输出中的一个。因为该控制区块14是用于在该预设电压阈值超过的时候,立即改变至一个别的其它输出分支,因此该其它输出的电压调节也由该第一输出的直接电压调节所保证。
图3显示一种图2的电路发展,就其连接与操作的有利方法而论,则主要与图2中的电路一致。在此观点中,在图2中的情况叙述则不重复。代替一带有二极真空管功能的简单开关5、29、16,在图3中,供应是由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20、21、22的一第一、第二与第三装置所产生,该装置彼此间具有同样的设计。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20、21、22的方法,每个都包括该P信道形式的一金氧半导体(MOS)场作用晶体管,其闸极终端个别的形成该开关的控制输入。该P信道晶体管的控制路径终端,形成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方法的负载终端。这些负载终端也连接至一个别二极真空管的一个别正极(anode)终端,每个二极真空管的负极(cathode)终端则彼此连接,并连接至该直流电压转换器的个别输出。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23的通用装置,则与该控制回路部分的一脉冲宽度调制器10连接。与图2相比之下,在此情况中,每个输出6、7、15则通过一模拟/数字转换器26与该调节器11连接。该调制器11驱动该脉冲宽度调制器10。然而,在此情况中,则在该调节器11中提供一多任务器功能,因此在时间的一特定点处,只有该三个输出6、7、15的一个,连接至该脉冲宽度调制器10。此外,供应也由另一阈值比较器27所产生,其非反转输入连接至该第一输出6,而其反转输入则通过一电压来源28连接至该参考势能终端4。该电压来源28提供一可设定的阈值。所有该阈值比较器12、18、27的输出,都连接至一功能区块24,其设计以进行信道之间的改变并选择信道。该术语信道与输出分支是同义的。该功能区块24则连接至一输出分支控制器25,其接着连接至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20、21、22三个装置的晶体管闸极终端。该输出分支控制器25的一同步输入则与该调节器11连接。该功能区块24与该输出分支控制器25一起形成该控制区块。
在图2的一种电路发展中,图3的电路可在该输出6、7、15的功能间周期性地交换。此意味着在该第一输出6处的一输出电压错误,是在一第一相位中用于调节目的,该第二输出7的错误则用于一第二相位,而该第三输出15的错误则用于一第三相位。此确保了每个输出电压都被交替地调整。此意味着其无关于哪个输出为电力负载,也没有产生汇聚的问题。为了提供该控制回路参考变量的目的所选择的输出6、7、15,也可周期性地改变(如同所描述的),或可以根据其输出负载实行加权排序。此意味着目前需要最大电流部分的输出,总是提供该参考变量。在此情况中,该个别输出信道的脉冲宽度便使用做为标转。举例而言,如果该第一输出分支6、8、20具有13%的脉冲宽度,该第二输出分支29、9、21具有4%的脉冲宽度,而该第三信道15、17、22具有7%的脉冲宽度,对该输出而言便形成从该第二至该第一,再至该第三输出7、15、6的切换序列。
在另一替代操作模式中,在此时目前具有最宽脉冲宽度的该输出6、7、15,是个别地使用以提供该参考变量。此减少了该转换操作的次数,并因此也减少在该输出6、7、15处输出电压中的噪音。
图4显示一种图3的电路发展,就使用的组件、彼此连接以及有利作用而论,主要与图3一致。
在此观点中,在图3中的情况叙述则不重复。然而,在图4中,一多重驱动器状态29、30、31与一逻辑闸32是为了提供驱动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20、21、22装置的目的,以及为了驱动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23通用装置的目的而提供。该驱动器状态与逻辑闸是使用以彼此连接由该脉冲宽度调制器10与该输出分支控制器25所提供的切换信号。该驱动阶段29、30、31则因此具有双倍的驱动器状态,其具有一第一与一第二输入,以及一第一与一第二输出。该驱动器状态29至31的第一输入每个都连接至该分支控制器25的输出,而该第二输入则连接至该脉冲宽度调制器10的输出。该驱动器状态29至31的第一输出连接至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20至22装置的个别闸极终端,而该第二输出则彼此整合于该逻辑及(AND)模块32之中,其输出是连接至影响该电压强度23装置的闸极终端。此是使用以遵从自由重叠(overlay-free)时间。在图4中,供应也由两个额外的开关33、34所产生,其是由该分支控制器25所驱动。该开关33、34选择性地将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21、22第二与第三装置的共同负极终端,连接至该第一输出6或该第二或第三输出7、15。此是使用以在以计时方式操作的直流电压转换器不同操作模式之间改变。
在第3与图4的电路中,一个别阈值比较器18、12、27是用以监测在每个输出6、7、15处的电压。该阈值比较器是用以确定在该输出6、7、15处的输出电压,是否大于或小于一可指定的参考数值。该功能区块24为了该次一信道,使用该阈值比较器的侦测与一选择标转,而选择恰当的输出。该输出只有在该能量储存2的放电期间中切换,而不在其充电相位期间切换。在进行期间中具有该最大充电电流或最大脉冲宽度的输出,则被选择成为该信道,其输出提供用于该控制回路的参考数值。其因此与在进行期间中提供该参考变量的输出信道交换该时间位置。该模拟/数字转换器26则用来量测在该选择输出处的输出电压错误,并将其回馈至该调节器11。此调节器11改变脉冲宽度,以在提供该参考数值选择信道处的输出电压错误尽可能小的方式,将该能量储存的相位充电。在此情况中,该调节系数可以与该信道有关。
总结来说,该提出原则在制造像是一集成电路时,提供一高度效率、在该输出电压之间的极少交叉影响、极少噪音与低成本的方法。
不用说该所显示的示范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而只是用来描述。
组件符号说明:
1  输入
2  能量储存
3  开关
4  参考势能终端
5  影响该电压强度的方法
6  输出
7  输出
8  电荷储存
9  电荷储存
10 调制器
11 调节器
12 阈值比较器
13 电压来源
14 控制区块
15 输出
16 影响该电压强度的方法
17 电荷储存
18 阈值比较器
19 电压来源
20 影响该电压强度的方法
21 影响该电压强度的方法
22 影响该电压强度的方法
23 影响该电压强度的方共同法
24 功能区块
25 分支控制器
26 模拟/数字转换器
27 阈值比较器
28 电压来源
29 影响该电压强度的方法
30 影响该电压强度的方法
31 影响该电压强度的方法
32 逻辑闸

Claims (18)

1.一种直流电压转换器,具有
一能量储存,该能量储存与一输入连接以供应直流电压,
一用以提供一第一输出电压的第一输出,
一用以提供一第二输出电压的第二输出,
一种用以影响电压强度的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将该能量储存连接至该第一输出,
一种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第二装置,该第二装置将该能量储存连结至该第二输出,
一种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该通用装置连接至该能量储存,
一控制回路,该控制回路包括一调节器,并将该第一输出连接至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该通用装置,以及
一第一阈值比较器,该第一阈值比较器通过一控制区块,将该第二输出连接至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该第一装置,以及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第二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其中
设有一第三输出,该第三输出用以提供一第三输出电压,并与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一第三装置相连,该第三装置将该能量储存连接至该第三输出,且该控制回路单独地将该第一输出连接至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其中
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包括一用以开启或关闭该能量储存充电操作模式的开关。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其中
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第一与第二装置各自包括一开关与电荷储存,用以在该能量储存的个别放电操作模式期间对该电荷储存进行充电。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其中
一个别阈值比较器与该直流电压转换器每个输出连接,所述个别阈值比较器通过该控制区块连接至与该直流电压转换器的个别输出相关的用以影响电压强度的该第一与第二装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其中
该控制区块包括用以评估阈值比较的装置,以及用来驱动在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该第一与第二装置中的开关的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其中
该调节器包括一种改变装置,以将该第一输出或该第二输出,连接至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该通用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其中
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通用装置,包括驱动一开关的一脉冲宽度调制器,该开关将该能量储存的输出连接至一参考势能终端。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其中
该控制回路包括一模拟/数字转换器,其连接至该调节器的上游。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其中
该能量储存是一种电感。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其中
该直流电压转换器是一种升压式转换器,其将供至该输入的一直流电压转换成为在该第一输出与该第二输出处所提供的多个直流电压。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其中
用以影响该电压强度的该第一与第二装置各自包括一正向偏压的二极管。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其中
该直流电压转换器是使用一种集成电路技术所设计。
14.一种将一直流电压转换成为多个输出直流电压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的步骤:
供应一直流电压至一输入,
使用该直流电压以充电一能量储存,
依据该能量储存的充电状态,在一第一输出提供一第一输出电压,
依据该能量储存的充电状态,在一第二输出提供一第二输出电压,
依据一控制回路中的该第一输出电压调节该能量储存的充电操作,以及
执行该第二输出电压与阈值的比较,并依据该比较结果影响该第二输出电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其包括
根据该比较结果从该能量储存对在该第一输出的一第一电荷储存进行充电,并接着充电在该第二输出的一第二电荷储存。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
其包括
在该能量储存的个别放电操作模式中,充电该第一电荷储存与充电该第二电荷储存,该能量储存的该放电操作模式与对该能量储存进行充电的充电操作模式短暂区别。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包括
使用脉冲宽度调制器调节该能量储存的充电操作。
18.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包括
依据一控制回路中的该第一输出电压以及在该控制回路中的该第二输出电压,而以一周期性交替方法调节该能量储存的充电操作,将该第一输出电压和该第二输出电压的其中一个输出电压与阈值进行比较,其中该其中一个输出电压不直接用作该控制回路的参考数值,且在输出的输出电压是依据该比较而受到影响。
CNB2005100811479A 2004-06-29 2005-06-29 直流电压转换器及转换直流电压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22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4031393.8 2004-06-29
DE102004031393A DE102004031393A1 (de) 2004-06-29 2004-06-29 Gleichspannungswandler und Verfahren zur Umsetzung einer Gleichspan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6739A CN1716739A (zh) 2006-01-04
CN100502210C true CN100502210C (zh) 2009-06-17

Family

ID=35511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114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2210C (zh) 2004-06-29 2005-06-29 直流电压转换器及转换直流电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76661B2 (zh)
CN (1) CN100502210C (zh)
DE (1) DE1020040313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4112A1 (en) * 2004-01-05 2005-08-11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Method of operating a dc/dc up/down converter
US7560914B2 (en) * 2005-02-22 2009-07-14 Artesyn Technologies, Inc. Current-fed multiple-output power converter
JP2006311779A (ja) * 2005-03-31 2006-11-0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多出力型dc/dc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311780A (ja) * 2005-03-31 2006-11-0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多出力型dc/dc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80231115A1 (en) * 2007-03-16 2008-09-25 Gyuha Cho Multiple-Output DC-DC Converter
CN101452331B (zh) * 2007-11-29 2012-08-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机板电压调节模块控制电路
US8049472B2 (en) * 2008-07-29 2011-11-01 Cosmic Circuits Private Limited Single inductor multiple output switching devices
GB2466953B (en) * 2009-01-14 2013-11-27 Nujira Ltd Control of multi-level supply stage
CN101834525B (zh) * 2010-05-05 2012-09-05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应用于背光模块的电压转换器及其驱动方法
EP2509202B1 (en) * 2011-04-05 2017-02-22 Nxp B.V. Single inductor multiple output converter
US8773088B2 (en) 2011-12-21 2014-07-08 Eta Semiconductor Inc. Single inductor multiple output power converter
CN104009447A (zh) * 2013-02-27 2014-08-27 深圳市阿科达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过压保护电路
US9621021B2 (en) 2013-06-21 2017-04-1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Auxiliary power supplies in parallel with a switch of a switching regulator
KR102215583B1 (ko) * 2014-01-10 2021-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원공급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마이크로 서버
US9433059B2 (en) * 2014-06-17 2016-08-3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oost circuits, LED backlight driving circuits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s
US9379611B2 (en) * 2014-10-23 2016-06-28 Analog Devices, Inc. SIMO (single inductor multiple output) bidirectional dual-boost architecture
US10569777B2 (en) * 2017-02-10 2020-02-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tabilizing power supply voltage to a load during auto start
CN106787653B (zh) * 2017-03-31 2019-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控制方法及电源电路
US10505454B2 (en) 2017-12-22 2019-12-10 Cirrus Logic, Inc. Cross regulation reduction in single inductor multiple output (SIMO) switching DC-DC converters
US10924017B2 (en) * 2019-06-13 2021-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a single-inductor multiple-output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US11552567B2 (en) 2021-03-31 2023-01-10 Cirrus Logic, Inc Single-inductor multiple output (SIMO) switching power supply having offset common-mode voltage for operating a class-d audio amplif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7015A (en) * 1995-06-07 1997-04-01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ultiple output regulator with time sequencing
US5751139A (en) * 1997-03-11 1998-05-12 Unitrode Corporation Multiplexing power converter
US5998977A (en) 1998-05-27 1999-12-07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Switching power supplies with linear precharge, pseudo-buck and pseudo-boost modes
US6222352B1 (en) * 1999-05-06 2001-04-24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ultiple voltage output buck converter with a single inductor
DE69920891D1 (de) 1999-07-05 2004-11-11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CMOS-Synchrongleichrichter für Aufwärtswandler
JP2004503197A (ja) * 2000-07-06 2004-01-29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Pfm/pwmモード用多出力dc/dcコンバータ
US6426612B1 (en) * 2000-12-04 2002-07-30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Circuit and method for sensing an over-current condition of a dual mode voltage converter
US6504267B1 (en) * 2001-12-14 2003-01-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with secondary-side control and primary-side soft switching
JP2003289666A (ja) * 2002-03-28 2003-10-10 Fujitsu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DE10249802A1 (de) 2002-10-24 2004-05-13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 Gleichspannungswandler und Verfahren zur Gleichspannungswand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6739A (zh) 2006-01-04
US20060007617A1 (en) 2006-01-12
DE102004031393A1 (de) 2006-01-26
US7176661B2 (en) 2007-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2210C (zh) 直流电压转换器及转换直流电压的方法
CN100392971C (zh) 电压限幅器
US74599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LED's
CN101015112B (zh) 具有自适应切换参数调整的dc-dc转换器
CN101542879B (zh) 多输出电源设备
CN1722588B (zh) 直流电压转换器及转换直流电压的方法
US7843177B2 (en)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high efficiency in switching regulator
US7372239B2 (en) Multi-output type DC/DC converter
US890190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C-DC conversion using digitally controlled adaptive 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
EP225213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 efficiency, fast transient multi-channel led driver
US8310219B2 (en) DC-DC converter with a PWM mode and a continuously on mode
CN101542882B (zh) 开关稳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EP1753117A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US20100181973A1 (en) Voltage Converter with Connected Capacitors and Device for the Compensation of the Capacitors Voltages
US9667144B2 (en) DC-DC converter with reverse current detecting circuit
CN103516216A (zh) 数字开关模式电压调节器
US20120098514A1 (en) Current mode switching regulator and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389236B1 (en) Disturbance quelling
CN102347689A (zh) 多相非反相降压升压电压变换器
CN103151914A (zh) 用于开关电容器dc-dc转换器的数字斜率控制
WO2012030952A2 (en) Reducing ripple current in a switched-mode power converter employing a bridge topology
KR20180126940A (ko) 벅-부스트 dc/dc 컨버터
US11942865B2 (en) Non-isolated power module with user adjustable pass-through mode
KR101907386B1 (ko) 다중 채널 스위칭 컨버터
KR101356385B1 (ko) 전력변환장치 및 전력변환장치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