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4014C - 折叠柜的铰链组件 - Google Patents

折叠柜的铰链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4014C
CN100494014C CNB2007100368719A CN200710036871A CN100494014C CN 100494014 C CN100494014 C CN 100494014C CN B2007100368719 A CNB2007100368719 A CN B2007100368719A CN 200710036871 A CN200710036871 A CN 200710036871A CN 100494014 C CN100494014 C CN 10049401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component
hinged component
ear
fixed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368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6111A (zh
Inventor
蔡良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URI COMMERCIAL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URI COMMERCIAL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URI COMMERCIAL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URI COMMERCIAL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7100368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4014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6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6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40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401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包括上、下铰链件;连接上、下铰链件的转轴,上、下铰链件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一可拆卸的安装在上、下铰链件之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可使上、下铰链件之间伸展定位并紧紧连接固定。在上、下铰链件与固定块的相互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元件。该铰链组件在完全伸展时,固定块用插入和嵌入方式将上下铰链组件紧紧连接固定,使折叠柜在装载货物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承受货柜起吊时的拉力,以保护铰链组件中的转轴。本发明的上、下铰链件、转轴、固定块损坏后均可以单独更换,而无须更换整个货柜,因而节约了维修费用。采用密封元件密封铰链部位,使水不会通过铰链部位的接触缝隙进入到货柜内,保证了货柜内货物的干燥度。

Description

折叠柜的铰链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折叠柜的铰链组件,该铰链组件应用于可折叠货柜中,可使货柜在无装载货物时,可以折叠收合,以使其所占体积最小化,达到节省堆叠空间及便于运输的目的,进而大幅降低存储及运输成本。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货柜是采用固定式结构,并具有相当大的规格化空间,以装载庞大的货物量,一般货物运输常用的货柜类型为干货柜(dry container),其规格主要有20呎柜和40呎柜等。仅当货柜在货物卸出未使用时,常存放于货柜储运场或一般空间,而空货柜硕大的体积造成存储上极大的浪费,且在存放货柜时,往往需要以吊具将货柜堆叠,以达到空间上的利用;因每只货柜的高度达2.5公尺,因此几层货柜叠放的高度相当可观,以致于叠放非常麻烦,且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此外,空柜在转运、移动时,受到空货柜固定体积的限制,其以特定运送方式(如货柜联结车)运送的效益低,只能有限度地运送一定数量的空柜,而造成庞大的运输成本。
目前运输业人士所采用的一种用于装载超高及超重货物的特种U型货柜,如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625516A公开的用于可折叠集装箱板架的铰链,就指的是这样一种特种U型货柜。其为仅由一底架及二端板(即仅具有三面)所组成的开放式货柜,二端板于其底边是以转轴连接的方式与底架接合。该特种U型货柜使用时,两端板的底边为垂直固定于底架的两端;而当空柜存放时,二端板可倒向底架而使该特种U型货柜成一平板,以缩小空柜所占有的体积。仅特种U型开放货柜的简单倾倒折叠构造无法满足密闭干货柜收合目的。也就是说,该特种U型开放货柜的折叠结构完全无法应用于长方体型的封闭式干货柜,使得运输业人士仍大宗采用的干货柜仍无法达成有效堆叠的节省空间折叠目的。
见于此,减少传统货柜在空柜时所占的体积,以减低存储及运输成本,着实为目前货柜设计上需要改进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此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761544Y公开的折叠式货柜就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这种折叠式货柜的结构包括一底架,一相对该底架的顶板,二相对侧板,一前框及一相对于该前框的后框,共同构成一矩形体;其特征为:该前框及后框分别转轴地连接到该底架的一前端及一后端,各个侧板具有一上侧板及一下侧板,其中该上侧板的一上端转轴地连接到该顶板的一侧边,该下侧板地一下端转轴地连接到该底架的一侧边,该上侧板的一下端就转轴地连接到该下侧板的一上端;该货柜结构另外包含一固定装置,设于该矩形体的一内部,使该前框及后框不随该底架转动,并使该上侧板及下侧板不互相转动。
折叠该货柜的步骤是以吊具架钩住前框及后框,作业人员分别打开前框及后框的固定组件,缓缓让前框及后框倾倒于货柜内侧底架上;再以吊具吊住顶板,作业人员打开货柜内侧的固定组件,以使货柜框体缓缓折叠。利用固定锁具以固定顶板及底架四角的货柜角,使货柜固定在收合状态,有利于搬运及存储。而收合状态的上下两货柜也以间隔件设置于上下货柜的货柜角之间以有利于堆叠。收合后的折叠式货柜约占原高度的20%,因此可以节省相当多的体积。
但由于上述折叠式货柜的前后框所使用的转轴没有锁紧装置,而只是用安装在货柜内另外一些地方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这样将影响强度和刚度。另外在转轴处没有设置密封件,雨水和海水容易渗透进货柜中,给货柜中的货物造成损坏。还有转轴转动部件时间长了,容易损坏,更换起来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柜的铰链组件,该铰链组件在完全伸展时,固定块用插入和嵌入方式将上下铰链组件紧紧连接固定,使折叠柜在装载货物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承受货柜起吊时的拉力,以保护铰链组件中的转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包括:
上、下铰链件;
连接上、下铰链件的转轴,所述上、下铰链件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一可拆卸的安装在上、下铰链件之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可使上、下铰链件之间伸展定位并紧紧连接固定。
上述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可用于折叠货柜,具有伸展灵活,伸展后通过固定块锁紧定位并紧紧连接上下铰链组件,承受货柜起吊时的拉力,保护铰链组件中的转轴的优点。拆卸固定块后,可使货柜缓缓折叠,处于收合状态,有利于搬运及存储。
为了防止水从铰链处渗透进货柜中,在所述固定块与上、下铰链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元件。
本发明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折叠式货柜的立体图。
图1a为本发明折叠式货柜的正视图。
图1b为本发明折叠式货柜的右视图。
图2为本发明门柱上铰链组件A1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门柱上铰链组件A1的上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3a为图3的俯视图。
图3b为图3的右视图。
图3c为图3的左视图。
图3d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3e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门柱上铰链组件A1的下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4a为图4的俯视图。
图4b为图4的左视图。
图4c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4d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4e为图4的C-C剖视图。
图5为发明门柱上铰链组件A1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门柱上铰链组件A1的固定块的主视图。
图6a为图6的俯视图。
图6b为图6的左视图。
图6c为图6的A-A剖视图。
图6d为图6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门柱中铰链组件A2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门柱中铰链组件A2的上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8a为图8的仰视图。
图8b为图8的左视图。
图8c为图8的A-A剖视图。
图8d为图8的B-B剖视图。
图8e为图8的C-C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门柱中铰链组件A2的下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9a为图9的俯视图。
图9b为图9的左视图。
图9c为图9的A-A剖视图。
图9d为图9的B-B剖视图。
图9e为图9的C-C剖视图。
图10为门柱中铰链组件A2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门柱中铰链组件A2的固定块的主视图。
图11a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1b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1c为图11的A-A剖视图。
图11d为图11的B-B剖视图。
图11e为图11的C-C剖视图。
图12为门柱中铰链组件A2的连接块的主视图。
图12a为图12的A-A剖视图。
图12b为图12的B-B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门柱下铰链组件A3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图13的A-A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门柱下铰链组件A3的上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14a为图14的仰视图。
图14b为图14的左视图。
图14c为图14的A-A剖视图。
图14d为图14的B-B剖视图。
图14e为图14的C-C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门柱下铰链组件A3的下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15a为图15的俯视图。
图15b为图15的右视图。
图15c为图15的左视图。
图15d为图15的A-A剖视图。
图15e为图15的B-B剖视图。
图15f为图15的C-C剖视图。
图16为门柱下铰链组件A3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门柱下铰链组件A3的固定块的主视图。
图17a为图17的俯视图。
图17b为图17的左视图。
图17c为图17的A-A剖视图。
图17d为图17的B-B剖视图。
图17e为图17的C-C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中间上铰链组件B1的结构示意图。
图18a为图18的俯视图。
图18b为图18的A-A剖视图。
图18c为图18所述中间上铰链组件B1中转轴与下铰链组件之间的一种嵌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d为图18所述中间上铰链组件B1中转轴与下铰链组件之间的另一种嵌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间中铰链组件B2的结构示意图。
图19a为图19的俯视图。
图19b为图19的A-A剖视图。
图19c为图19所述中间中铰链组件B2中转轴与上、下铰链组件之间的一种嵌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9d为图19所述中间中铰链组件B2中转轴与上、下铰链组件之间的另一种嵌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间下铰链组件B3的结构示意图。
图20a为图20的俯视图。
图20b为图20的A-A剖视图。
图20c为图20所述中间中铰链组件B3中转轴与上铰链组件之间的一种嵌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0d为图20所述中间下铰链组件B3中转轴与下铰链组件之间的另一种嵌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前柱上铰链组件C1的结构示意图。
图21a为图21的A-A剖视图。
图22为本发明前柱上铰链组件C1的上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22a为图22的俯视图。
图22b为图22的右视图。
图22c为图22的左视图。
图22d为图22的A-A剖视图。
图22e为图22的B-B剖视图。
图23为本发明前柱上铰链组件C1的下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23a为图23的俯视图。
图23b为图23的左视图。
图23c为图23的A-A剖视图。
图23d为图23的B-B剖视图。
图23e为图23的C-C剖视图。
图24为前柱上铰链组件C1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前柱上铰链组件C1的固定块的主视图。
图25a为图25的俯视图。
图25b为图25的左视图。
图25c为图25的A-A剖视图。
图25d为图25的B-B剖视图。
图26为本发明前柱中铰链组件C2的结构示意图。
图26a为图26的A-A剖视图。
图27为本发明前柱中铰链组件C2的上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27a为图27的仰视图。
图27b为图27的左视图。
图27c为图27的A-A剖视图。
图27d为图27的B-B剖视图。
图27e为图27的C-C剖视图。
图28为本发明前柱中铰链组件C2的下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28a为图28的俯视图。
图28b为图28的左视图。
图28c为图28的A-A剖视图。
图28d为图28的B-B剖视图。
图28e为图28的C-C剖视图。
图29为前柱中铰链组件C2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前柱中铰链组件C2的固定块的主视图。
图30a为图30的俯视图。
图30b为图30的左视图。
图30c为图30的A-A剖视图。
图30d为图30的B-B剖视图。
图30e为图30的C-C剖视图。
图31为本发明前柱下铰链组件C3的结构示意图。
图31a为图31的A-A剖视图。
图32为本发明前柱下铰链组件C3的上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32a为图32的仰视图。
图32b为图32的左视图。
图32c为图32的A-A剖视图。
图32d为图32的B-B剖视图。
图32e为图32的C-C剖视图。
图33为本发明前柱下铰链组件C3的下铰链件的主视图。
图33a为图33的俯视图。
图33b为图33的右视图。
图33c为图33的左视图。
图33d为图33的A-A剖视图。
图33e为图33的B-B剖视图。
图33f为图33的C-C剖视图。
图34为前柱下铰链组件C3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前柱下铰链组件C3的固定块的主视图。
图35a为图35的俯视图。
图35b为图35的D向视图。
图35c为图35的A-A剖视图。
图35d为图35的B-B剖视图。
图35e为图35的C-C剖视图。
图36显示货柜折叠的过程示意图。
图37是货柜完全收合状态的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1b所示,折叠式货柜包含一货柜架体10,一顶板101、一相对顶板101的底架102,二相对侧板103、104,一后框105及一相对后框105的前框(图中未视出),货柜架是呈矩形体,其尺寸可符合或不符合常用干货柜的各种规格,在顶板101与底架102之间连接有四个至十个支撑立柱,其中四个支撑立柱是连设于顶板101及底架102的四个角处,为两根前角柱和两根门角柱,以与顶板101及底架102共同界定出容纳二侧板103、104,后框105及前框的空间;而另二支撑立柱就分别设于二侧板103、104的中间。
以一侧板103为例参看图1a,各支撑立柱是包含一上门角柱108、中间上立柱109、上前角柱110及一下门角柱108′、中间下立柱109′、下前角柱110′,其中上门角柱108、中间上立柱109、上前角柱110的上端分别通过门柱上铰链组件A1、中间上铰链组件B1、前柱上铰链组件C1可转动地连接到该顶顶板101;下门角柱108′、中间下立柱109′、下前角柱110′的下端分别通过门柱下铰链组件A3、中间下铰链组件B3、前柱下铰链组件C3可转动地连接到该底架102上;上门角柱108、中间上立柱109、上前角柱110与下门角柱108′、中间下立柱109′、下前角柱110′之间通过门柱中铰链组件A2、中间中铰链组件B2、前柱中铰链组件C2可转动连接。使上门柱108、中间上立柱109、上前角柱110及下门角柱108′、中间下立柱109′、下前角柱110′可向货柜内侧弯折。顶板101的四个角及底架102的四个角各具有货柜角件90,各货柜角件90外侧面具有一孔槽。
在此必须强调的是:设置于二侧板103、104处的中间上立柱109和中间下立柱109′,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即20呎柜货柜较常用的方面)的于各侧板的中央区域各设置一中间上立柱109和中间下立柱109′,而可以不设置中间上立柱109和中间下立柱109′或设置多于一个的中间上立柱109和中间下立柱109′(如40呎货柜)。
顶板101、底架102、二侧板103、104,后框105,前框共同组成这一封闭的货柜。货柜二侧面的侧板103、104,是由至少有一上侧板及至少一下侧板所组成,设置于各上门角柱108、上前角柱110及下门角柱108′、下前角柱110′之间;也可如图1b所示。
以货柜的其中一侧面103为例,其是以中间上立柱109和中间下立柱109′,将上侧板103及下侧板104再分为二上侧板面103′、103″及二下侧板面104′、104″。中间上立柱109和中间下立柱109′之间通过中间中铰链组件B2可转动连接。
后框105包含可开合的二扇门105′、105″,而装设于一门框107上。门105′、105″是通过常用的门锁杆以在关闭时固定于门框107上。门框107的底部用转轴与底架102连接,可使该后框105可向货柜内侧倾倒。同样地,前框的底部也转轴地连接到底架102,使前框可向货柜内侧倾倒。
本发明的关键点在于铰链组件A1、B1、C1、A2、B2、C2、A3、B3、C3与现有的转轴不同。这些铰链组件在完全伸展时,固定块用插入和嵌入方式将上下铰链组件紧紧连接固定,使折叠柜在装载货物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承受货柜起吊时的拉力,以保护铰链组件中的转轴。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各个铰链组件。
参见图2、图2a,铰链组件A1为门柱上铰链组件,其包含上、下铰链件11、12,转轴14、固定块13,转轴14连接上、下铰链件11、12,上、下铰链件11、12可绕转轴14的轴线转动;固定块13以燕尾的结构形式插入到上、下铰链件11、12上的燕尾槽,并通过一个内六角螺栓16与上铰链件11固定,可使上、下铰链件11、12之间伸展定位并固定连接。
参见图3、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上铰链件11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111和铰耳112,铰链本体111与铰耳112成基本垂直状态,构成一类似T字形状的结构。在铰链本体111与铰耳112连接部位之间开设有一用以旋接内六角螺栓16的螺栓孔113。
在铰链本体1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115,燕尾槽115的轴线与铰链本体11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112上部还与铰耳112的轴线垂直。燕尾槽115的一侧为开口状116,另一侧设置有挡边117,燕尾槽115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1151宽而槽口115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1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115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下槽边1154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1153、1154之间的夹角为82°。在铰链本体111和挡边117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118,用以压住固定块13与上、下铰链件11、12之间的密封元件18。在下槽边1154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1155,该倒角1155与固定块13上的倒角137相配合。在铰耳112的底部开设有一用以旋接转轴14螺纹段的螺纹孔1122。
参看图4、图4a、图4b、图4c、图4d、图4e,下铰链件12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12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122、123,铰链本体121与铰耳122、123成基本垂直状态。两平行排列的铰耳122、123形成一个间隔124,间隔124的宽度与上铰链件11的铰耳112的宽度是一致的,这样铰耳112就可以卡入到间隔124中。在铰耳122、12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容转轴14通过的两光孔125、126。该两光孔125、126的内径通常要比转轴14的外径大,这样便于各嵌有一个轴套15,轴套15可以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是选用铜套或尼龙套。
在铰链本体12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127,燕尾槽127的轴线与铰链本体12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122、123下部还与铰耳121的轴线垂直。
燕尾槽127的一侧为开口状12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129,燕尾槽12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1271宽而槽口127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1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127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上槽边1274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1274、1273之间的夹角为82°。
在铰链本体121和挡边12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1291,用以压住固定块13与上、下铰链件11、12之间的密封元件18。在上槽边1274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1275,该倒角1155与固定块13上的倒角137相配合。
参看图5,转轴14中间为螺纹段141,两段为光轴142、143,其中在一段光轴143的端头设置法兰挡边144并开设有容螺丝刀插入的一字槽或十字槽。
参看图6、图6a、图6b、图6c、图6d,固定块13包括一便于将固定块13插入和拔出的钩部本体131和与钩部本体131连为一体的燕尾部132,燕尾部132与钩部本体131相互垂直。
燕尾部132包括一板133和与板133连为一体的两燕尾134、135,两燕尾134、135相互平行且横截面形状分别与上铰链件11的燕尾槽115和下铰链件12的燕尾槽127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均为尾顶宽、尾根窄的形状。考虑到两燕尾134、135的受力是向外的,为了避免尾根应力集中,在两燕尾134、135的尾根内侧设置有倒角137。
在板133上开设有一容内六角螺栓16穿过的光孔136,该光孔136的位置与上铰链件11上的螺栓孔113的位置相对应。
具体安装时,将门柱上铰链组件A1的上铰链件11和下铰链件12分别与顶板101和上门角柱108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紧固件连接。连接好以后,将上铰链件11的铰耳112插入到下铰链件12的两铰耳122、123之间,然后将转轴14从铰耳123的光孔126穿入,螺纹段141旋入铰耳112的螺纹孔1122中,这样两段光轴142、143将分别插入在两铰耳122、123的光孔125、126中的轴套15内。即可使上铰链件11和下铰链件12铰链在一起进行折叠。
当上铰链件11和下铰链件12转动到伸展状态时,将密封元件18嵌入到上铰链件11和下铰链件12,然后将固定块13上的两燕尾134、135分别插入到上铰链件11的燕尾槽115和下铰链件12的燕尾槽127中,插到位后,将一内六角螺栓16穿过固定块13上的光孔136,旋入到上铰链件11上的螺栓孔113中即可将固定块13牢固地与上铰链件11和下铰链件12连接,使上铰链件11和下铰链件12不能翻转。当上铰链件11和下铰链件12之间需要折叠时,首先卸下内六角螺栓16,然后将固定块13上的两燕尾134、135从上铰链件11的燕尾槽115和下铰链件12的燕尾槽127中拔出,上铰链件11和下铰链件12即可进行折叠了。
密封元件18的作用可以防止海水或雨水通过门柱上铰链组件A1渗入到货柜中。
参见图7、图7a,铰链组件A2为门柱中铰链组件,其包含上、下铰链件21、22,两转轴24、连接块24′、固定块23,两转轴24分别将连接块24′与上、下铰链件21、22连接,上、下铰链件21、22可分别绕两转轴24的轴线转动;固定块23以燕尾的结构形式插入到上、下铰链件21、22的燕尾槽中,并通过两个内六角螺栓26分别与上、下铰链件21、22固定,可使上、下铰链件21、22之间伸展定位并固定连接。
参见图8、图8a、图8b、图8c、图8d、图8e,上铰链件21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21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212、213,铰链本体211与铰耳212、213成基本垂直状态。两平行排列的铰耳212、213形成一个间隔214,间隔214的宽度与连接块24′的宽度是一致的,这样连接块24′就可以卡入到间隔214中。在铰耳212、21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光孔215、216。两光孔215、216内各镶有一轴套25。轴套25可以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是选用铜套或尼龙套。
在铰链本体2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217,燕尾槽217的轴线与铰链本体21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212、213上部还与铰耳212、213的轴线垂直。燕尾槽217的一侧为开口状21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219,燕尾槽21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2171宽而槽口217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2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217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下槽边2175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2174、2175之间的夹角为82°。
在铰链本体211和挡边21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2191,用以压住固定块23与上、下铰链件21、22之间的密封元件28。
在下槽边2175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2176,该倒角2176与固定块23上的倒角237相配合。
在铰链本体211上,靠近燕尾槽217开口一侧的下部开设有容内六角螺栓26穿过的光孔2111。
参见图9、图9a、图9b、图9c、图9d、图9e,下铰链件22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22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222、223,铰链本体221与铰耳222、223成基本垂直状态。两平行排列的铰耳222、223形成一个间隔224,间隔224的宽度与连接块24′的宽度是一致的,这样连接块24′就可以卡入到间隔224中。在铰耳222、22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光孔225、226。两光孔225、226内各镶有一轴套25。
在铰链本体2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227,燕尾槽227的轴线与铰链本体22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222、223下部还与铰耳222、223的轴线垂直。
燕尾槽227的一侧为开口状22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229,燕尾槽22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2271宽而槽口227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2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227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上槽边2275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2275、2274之间的夹角为82°。
在铰链本体221和挡边22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2291,用以压住固定块23与上、下铰链件21、22之间的密封元件28。
在上槽边2275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2276,该倒角2276与固定块23上的倒角237相配合。
在铰链本体221上,靠近燕尾槽227开口一侧的上部开设有容内六角螺栓26穿过的光孔2211。
参看图10,转轴24中间为螺纹段241,两段为光轴242、243,其中在一段光轴243的端头设置法兰挡边244并开设有容螺丝刀插入的一字槽或十字槽。
参看图11、图11a、图11b、图11c、图11d、图11e,固定块23包括一便于将固定块23插入和拔出的钩部本体231和与钩部本体231连为一体的燕尾部232,燕尾部232与钩部本体231相互垂直。燕尾部232包括一板233和与板233连为一体的两燕尾234、235,两燕尾234、235相互平行且横截面形状分别与上铰链件21的燕尾槽217和下铰链件22的燕尾槽227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均为尾顶宽、尾根窄的形状。考虑到两燕尾234、235的受力是向外的,为了避免尾根应力集中,在两燕尾234、235的尾根内侧设置有倒角237。
在板233上开设有两个容内六角螺栓26旋入的螺纹孔236,该两螺纹孔236的位置分别与上铰链件21上的光孔2111和下铰链件22的光孔2211的位置相对应。
参看图12、图12a、图12b,在连接块24′的上下位置分别开设有容转轴24旋入的螺纹241′,连接块24′的一侧上下角具有倒角243′,倒角243′与固定块23上的倒角237相配合。
具体安装时,将门柱中铰链组件A2的上铰链件21和下铰链件22分别与上门角柱108和下门角柱108′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紧固件连接。连接好以后,将连接块24′插入到上铰链件21的铰耳212、213和下铰链件22的铰耳222、223之间的间隔214、224中,然后将两转轴24分别从上铰链件21的铰耳213和下铰链件22的铰耳223一侧的光孔226穿入,螺纹段141旋入连接块24′的两内螺纹孔241′中,这样两段光轴242、243将分别插入在上铰链件21两铰耳212、213的光孔215、216和下铰链件22两铰耳222、223的两光孔225、226中的轴套25内,即可使上铰链件21和下铰链件22铰链在一起进行折叠。
当上铰链件21和下铰链件22转动到伸展状态时,将密封元件28嵌入到上铰链件21和下铰链件22,然后将固定块23上的两燕尾234、235分别插入到上铰链件21的燕尾槽217和下铰链件22的燕尾槽227中,插到位后,将两内六角螺栓26分别穿过上铰链件21和下铰链件22上的2111、2211,分别旋入到固定块23上的两螺纹孔236中,即可将固定块23牢固地与上铰链件21和下铰链件22连接,使上铰链件21和下铰链件22不能翻转。当上铰链件21和下铰链件22之间需要折叠时,首先卸下两内六角螺栓26,然后将固定块23上的两燕尾234、235从上铰链件21的燕尾槽217和下铰链件22的燕尾槽227中拔出,上铰链件21和下铰链件22即可进行折叠了。
密封条28的作用可以防止海水或雨水通过门柱中铰链组件A2渗入到货柜中。
参见图13、图13a,铰链组件A3为门柱下铰链组件,其包含上、下铰链件31、32,一转轴34、固定块33,转轴24将上、下铰链件31、32活动地连接在一起,上铰链件31可绕转轴34的轴线转动;固定块33以燕尾的结构形式插入到上、下铰链件31、32之间,并通过一个内六角螺栓36与下铰链件32固定,可使上、下铰链件31、32之间伸展定位并固定连接。
参见图14、图14a、图14b、图14c、图14d、图14e,上铰链件31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31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312、313,铰链本体311与铰耳312、313成基本垂直状态。两平行排列的铰耳312、313形成一个间隔314,间隔314的宽度与下铰链件32中的铰耳322的宽度是一致的,这样铰耳322就可以卡入到间隔314中。在铰耳312、31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两光孔315、316。该两光孔315、316的内径通常要比转轴34的外径大,这样便于各嵌有一个轴套35,轴套35可以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是选用铜套或尼龙套。
在铰链本体3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317,燕尾槽317的轴线与铰链本体31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312、313上部还与铰耳312、313的轴线垂直。燕尾槽317的一侧为开口状31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319,燕尾槽31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3171宽而槽口317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3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317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下槽边3175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3174、3175之间的夹角为82°。1
在铰链本体311和挡边31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3191,用以压住固定块33与上、下铰链件31、32之间的密封元件38。
在下槽边3175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3176,该倒角3176与固定块33上的倒角337相配合。
参见图15、图15a、图15b、图15c、图15d、图15e、图15f,下铰链件32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321和铰耳322,铰链本体321与铰耳322成基本垂直状态,构成一类似T字形状的结构。在铰链本体321与铰耳322连接部位之间开设有一用以旋接内六角螺栓36的螺栓孔323。
在铰链本体32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324,燕尾槽324的轴线与铰链本体32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322下部还与铰耳322的轴线垂直。燕尾槽324的一侧为开口状325,另一侧设置有挡边326,燕尾槽324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3241宽而槽口324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3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324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上槽边3244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3244、3243之间的夹角为82°。
在铰链本体321和挡边326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327,用以压住固定块33与上、下铰链件31、32之间的密封元件38。
在上槽边3244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3245,该倒角3245与固定块33上的倒角337相配合。
在铰链本体321的底部有一与底架102连接的槽328。在铰耳322的上部开设有一旋接转轴34的螺纹孔3222。
参见图16,转轴34中间为螺纹段341,两段为光轴342、343,其中在一段光轴343的端头设置法兰挡边344并开设有容螺丝刀插入的一字槽或十字槽。
参看图17、图17a、图17b、图17c、图17d、图17e,固定块33包括一便于将固定块33插入和拔出的钩部本体331和与钩部本体331连为一体的燕尾部332。燕尾部332包括一板333和与板333连为一体的两燕尾334、335,两燕尾334、335相互平行且横截面形状分别与上铰链件31的燕尾槽317和下铰链件32的燕尾槽324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均为尾顶宽、尾根窄的形状。考虑到两燕尾334、335的受力是向外的,为了避免尾根应力集中,在两燕尾334、335的尾根内侧设置有倒角337。
在板333上开设有一容内六角螺栓36穿过的光孔336,该光孔336的位置与下铰链件32上的螺栓孔323的位置相对应。
具体安装时,将门柱下铰链组件A3的上铰链件31和下铰链件32分别与下门角柱108′和底架102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紧固件连接。连接好以后,将下铰链件32的铰耳322插入到上铰链件31的两铰耳312、313之间,然后将转轴34从铰耳313的光孔316穿入,螺纹段341旋入铰耳112的螺纹孔3222中,这样两段光轴342、343将分别插入在两铰耳312、313的光孔315、316中的轴套35内。即可使上铰链件31和下铰链件32铰链在一起进行折叠。
当上铰链件31和下铰链件32转动到伸展状态时,当上铰链件31和下铰链件32转动到伸展状态时,将密封元件38嵌入到上铰链件31和下铰链件32,然后将固定块33上的两燕尾334、335分别插入到上铰链件31的燕尾槽317和下铰链件32的燕尾槽324中,插到位后,将一内六角螺栓36穿过固定块33上的光孔316,旋入到下铰链件32上的螺栓孔323中即可将固定块33牢固地与上铰链件31和下铰链件32连接,使上铰链件31和下铰链件32不能翻转。当上铰链件31和下铰链件32之间需要折叠时,首先卸下内六角螺栓36,然后将固定块33上的两燕尾334、335从上铰链件31的燕尾槽334和下铰链件12的燕尾槽335中拔出,上铰链件31和下铰链件32即可进行折叠了。
密封条38的作用可以防止海水或雨水通过门柱下铰链组件A3渗入到货柜中。
参见图18、图18a、图18b、图18c、图18d,铰链组件B1为中间上铰链组件,其包含上铰链组件41、下铰链组件42、两转轴44、44a、固定块43;两转轴44、44a将上、下铰链件41、42活动地连接在一起,下铰链件41可绕两转轴44、44a的轴线转动;固定块43嵌入到上、下铰链件41、42之间,并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46、47与上、下铰链件41、42固定,可使上、下铰链件41、42之间伸展定位。
为了防止货柜在装载货物时,海水或雨水通过铰链组件B1渗入到货柜中,在上、下铰链件41、42之间以及固定块43与上、下铰链件41、42之间的接合处均设置有密封元件48、49,这些密封元件可以是O型密封圈,也可以是密封垫。
本铰链组件B1安装时,将上、下铰链件41、42分别与顶板101和中间上立柱109固定连接即可,固定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如焊接,采用紧固件连接等等。
参见图18c、图18d,在实施例中,上铰链件41上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411的两铰耳412、413,在两铰耳412、413的上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4121和4131。
为了解决磨损问题,在光孔4121和4131内各嵌有一个轴套45,轴套45可以金属材料的转套,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的转套。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是选用铜套或尼龙套。
在下铰链组件42上设置有可以嵌入上铰链件41上的间隔411中的铰耳421,在铰耳421上开设有一个贯穿铰4耳421两侧面的固定孔4211,在下铰链组件42上的铰耳421嵌入到位后,铰耳421上的固定孔4211与两铰耳412、413上的两光孔4121和4131位于同一轴心线上。
两转轴44、44a分别从两铰耳412、413上的两光孔4121和4131的外侧端插入,再从铰耳421上的固定孔4211两侧端嵌合入固定孔4211中,使铰耳421与两转轴44、44a构成同步转动结构,而两转轴44、44a可在两光孔4121和4131中或在嵌入两光孔4121和4131中的轴套45内转动。
在两转轴44、44a与固定孔4211之间嵌合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如图18c所示的,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在两转轴44、44a上均设有光杆段441、441a和螺纹段442、442a,
而在铰耳421的固定孔4211中的孔壁上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段42111、42112,内螺纹段42111、42112的长度相等,且两内螺纹段42111、42112的螺纹头位于固定孔4211的两侧端,在光杆段441、441a的端面设置有一内六角。这样在安装时,将两转轴44、44a塞入两光孔4121和4131中并通过两光孔4121和4131旋入到固定孔4211的两内螺纹42111、42112中即可实现上、下铰链件41、42之间的转动连接。使下铰链件42绕两转轴44、44a的轴心线转动。
还有一种嵌合方式是如图18d所示,是在两转轴44、44a上均设有光杆段441、441a和键槽段443、443a,在键槽段443、443a开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槽4431、4431a,而在铰耳421的固定孔4211中的孔壁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42113,这样在安装时,将两转轴44、44a透过两光孔4121和4131塞入固定孔4211中,并使固定孔4211孔壁上的键42113嵌入到两转轴44、44a上的键槽4431、4431a内,即可实现下铰链组件42与上铰链组件41之间的转动连接。使下铰链组件42绕两转轴44、44a的轴心线转动。为了止退两转轴44、44a,可以在两铰耳412、413外侧面安装一盖即可(图中未示出)。
当然两转轴44、44a与固定孔4211还有别的嵌合方式,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当上铰链组件41、下铰链组件42转动到伸展状态时,可以将一固定块43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46、47嵌入到上铰链组件41、下铰链组件42中,使上铰链组件41、下铰链组件42处于一个固定的状态。上铰链组件41、下铰链组件42之间需要折叠时,卸下三个内六角螺栓46、47,拿出固定块43即可。
参见图19、图19a和图19b,铰链组件B2为中间中铰链组件,其包含上铰链组件51、下铰链组件52、连接块54′、四转轴54、54a、54b、54c、固定块53,四转轴54、54a、54b、54c分别将连接块54′与上、下铰链件51、52活动连接,上铰链组件51与两转轴54、54a构成同步转动结构,绕两转轴54、54a的轴线转动;下铰链组件52与两转轴54b、54c构成同步转动结构,绕两转轴54b、54c的轴线转动;固定块53插入到上、下铰链件51、52之间,并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56、57分别与上、下铰链件51、52固定,可使上、下铰链件51、52之间伸展定位。上、下关节51、52之间需要折叠时,卸下三个内六角螺栓56、57,拿出固定块53即可。
为了防止货柜在装载货物时,海水或雨水通过铰链组件B2渗入到货柜中,在上铰链组件51、下铰链组件52之间以及固定块53与上铰链组件51、下铰链组件52之间的接合处均设置有密封元件58、59,这些密封元件可以是O型密封圈,也可以是密封垫。
本铰链组件B2安装时,将上铰链组件51、下铰链组件52分别与中间上立柱109、中间上立柱109′固定连接即可,固定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如焊接,采用紧固件连接等等。
参见图19c、19d,上铰链组件51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511的两铰耳512、513,在两铰耳512、513的上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5121和5131。
下铰链组件52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521的两铰耳522、523,在两铰耳522、523的下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5221和5231。
为了解决磨损问题,在光孔5121、5131、5221、5231内各嵌有一个轴套55,轴套55可以金属材料的转套,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的轴套。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是选用铜套或尼龙套。
在连接块54′的上、下位置开设有贯穿连接块54′两侧面的固定孔18、18a,连接块54′嵌入到上铰链组件51的两铰耳512、513和下铰链组件52的两铰耳522、523之间,嵌入到位后,固定孔18与上铰链组件51的两铰耳512、513上的光孔5121、5131位于同一轴线上,固定孔18a与下铰链组件52的两铰耳522、523上的光孔5221、5231位于同一轴线上。
两转轴54、54a分别从上铰链组件51的两铰耳512、513上的光孔5121、5131外侧端插入,再从连接块54′上的固定孔18两侧端嵌合入固定孔18中,使上铰链组件51与转轴54、54a构成同步转动结构,而转轴54、54a可在光孔5121、5131中或在嵌入光孔5121、5131中的转套55内转动。
两转轴54b、54c分别从下铰链组件52的两铰耳522、523上的光孔5221、5231外侧端插入,再从连接块54′上的固定孔18a两侧端嵌合入固定孔18a中,使下铰链组件52与转轴54b、54c构成同步转动结构,而转轴54b、54c可在光孔5221、5231中或在嵌入光孔5221、5231中的转套55内转动。
在两转轴54、54a与固定孔18以及两转轴54b、54c与固定孔18a之间嵌合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如图19c所示的,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在转轴54、54a、54b、54c上均设有光杆段541、541a、541b、541c和螺纹段542、542a、542b、542c,而在连接块54′的固定孔18、18a中的孔壁上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段181、182、181a、182a,内螺纹段181与182的长度相等,内螺纹段181a与182a的长度相等,且内螺纹段181、182、181a、182a的螺纹头位于固定孔18、18a的两侧端,在光杆段541、541a、541b、541c的端面设置有一内六角。这样在安装时,将转轴54、54a、54b、54c分别塞入光孔5121、5131、5221、5231并通过光孔5121、5131、5221、5231旋入到固定孔18、18a的两内螺纹段181、182、181a、182a中即可实现上铰链组件51、下铰链组件52与连接块54′之间的转动连接。使上铰链组件51、下铰链组件52分别绕转轴54、54a和54b、54c的轴线转动。
还有一种嵌合方式是如图19d所示,是在转轴54、54a、54b、54c上均设有光杆段541、541a、541b、541c和键槽段543、543a、543b、543c,在键槽段543、543a、543b、543c开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槽5431、5431a、5431b、5431c,而在连接块54′的固定孔18、18a中的孔壁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183、183a,这样在安装时,将转轴54、54a、54b、54c分别透过光孔5121、5131、5221、5231塞入固定孔18、18a中,并使固定孔18、18a孔壁上的键183、183a嵌入到转轴54、54a、54b、54c上的键槽5431、5431a、5431b、5431c内,即可实现上铰链组件51、下铰链组件52与连接块54′之间的转动连接。使上铰链组件51、下铰链组件52分别绕转轴54、54a、54b、54c的轴线转动。为了止退转轴54、54a、54b、54c,可以在上铰链组件51的两铰耳512、513和下铰链组件52的两铰耳522、523外侧面安装一盖即可(图中未示出)。
当然转轴54、54a、54b、54c与固定孔18、18a还有别的嵌合方式,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参见图20、图20a、图20b、图20c、图20d,铰链组件B3为中间下铰链组件,其包含上铰链组件61、下铰链组件62、两转轴64、64a、固定块63;两转轴64、64a将上、下铰链件61、62活动地连接在一起,上铰链件61可绕两转轴64、64a的轴线转动;固定块63嵌入到上、下铰链件61、62之间,并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66、67与上、下铰链件61、62固定,可使上、下铰链件61、62之间伸展定位。
为了防止货柜在装载货物时,海水或雨水通过铰链组件B3渗入到货柜中,在上、下铰链件61、62之间以及固定块63与上、下铰链件61、62之间的接合处均设置有密封元件68、69,这些密封元件可以是O型密封圈,也可以是密封垫。
本铰链组件B3安装时,将上、下铰链件61、62分别与中间上立柱109′和底架102固定连接即可,固定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如焊接,采用紧固件连接等等。
参见图20c、图20d,在实施例中,下铰链件62上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621的两铰耳622、623,在两铰耳622、623的上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6221和6231。
为了解决磨损问题,在光孔6221和6231内各嵌有一个轴套65,轴套65可以金属材料的转套,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的转套。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是选用铜套或尼龙套。
在上铰链组件61上设置有可以嵌入下铰链件62上的间隔621中的铰耳611,在铰耳611上开设有一个贯穿铰耳611两侧面的固定孔6111,在上铰链组件61上的铰耳611嵌入到位后,铰耳611上的固定孔6111与两铰耳622、623上的两光孔6221和6231位于同一轴心线上。
两转轴64、64a分别从两铰耳622、623上的两光孔6221和6231的外侧端插入,再从铰耳611上的固定孔6111两侧端嵌合入固定孔6111中,使铰耳611与两转轴64、64a构成同步转动结构,而两转轴64、64a可在两光孔6221和6231中或在嵌入两光孔6221和6231中的轴套65内转动。
在两转轴64、64a与固定孔6111之间嵌合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如图20c所示的,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在两转轴64、64a上均设有光杆段641、641a和螺纹段642、642a,而在铰耳611的固定孔6111中的孔壁上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段61111、61112,内螺纹段61111、61112的长度相等,且两内螺纹段61111、61112的螺纹头位于固定孔6111的两侧端,在光杆段641、641a的端面设置有一内六角。这样在安装时,将两转轴64、64a塞入两光孔6221和6231中并通过两光孔6221和6231旋入到固定孔6111的两内螺纹段61111、61112中即可实现上、下铰链件61、62之间的转动连接。使上铰链件61绕两转轴64、64a的轴心线转动。
还有一种嵌合方式是如图20d所示,是在两转轴64、64a上均设有光杆段641、641a和键槽段643、643a,在键槽段643、643a开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槽6431、6431a,而在铰耳611的固定孔6111中的孔壁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61113,这样在安装时,将两转轴64、64a透过两光孔6221和6231塞入固定孔6111中,并使固定孔6111孔壁上的键61113嵌入到两转轴64、64a上的键槽6431、6431a内,即可实现上铰链组件61与下铰链组件62之间的转动连接。使上铰链组件61绕两转轴64、64a的轴心线转动。为了止退两转轴64、64a,可以在两铰耳622、623外侧面安装一盖即可(图中未示出)。
当然两转轴64、64a与固定孔6111还有别的嵌合方式,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当上铰链组件61、下铰链组件62转动到伸展状态时,可以将一固定块63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66、67嵌入在上铰链组件61、下铰链组件62中,使上铰链组件61、下铰链组件62处于一个固定的状态。上铰链组件61、下铰链组件62之间需要折叠时,卸下三个内六角螺栓66、67,拿出固定块63即可。
参见图21、图21a,铰链组件C1为前柱上铰链组件,其包含上、下铰链件71、72,转轴74、固定块73,转轴74连接上、下铰链件71、72,上、下铰链件71、72可绕转轴74的轴线转动;固定块73以燕尾的结构形式插入到上、下铰链件71、72的燕尾槽中,并通过一个内六角螺栓76与上铰链件71固定,可使上、下铰链件71、72之间伸展定位并固定连接。
参见图22、图22a、图22b、图22c、图22d、图22e,上铰链件71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711和铰耳712,铰链本体711与铰耳712成基本垂直状态,构成一类似T字形状的结构。在铰链本体711与铰耳712连接部位之间开设有一用以旋接内六角螺栓76的螺栓孔713。
在铰链本体7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715,燕尾槽715的轴线与铰链本体71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712上部还与铰耳712的轴线垂直。燕尾槽715的一侧为开口状716,另一侧设置有挡边717,燕尾槽715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7151宽而槽口715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7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715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下槽边7154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7153、7154之间的夹角为82°
在铰链本体711和挡边717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718,用以压住固定块73与上、下铰链件71、72之间的密封元件78。在下槽边7154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7155,该倒角7155与固定块73上的倒角737相配合。在铰耳712的底部开设有一旋接转轴74的螺纹孔7122。
参看图23、图23a、图23b、图23c、图23d、图23e,下铰链件72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72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722、723,铰链本体721与铰耳722、723成基本垂直状态。两平行排列的铰耳722、723形成一个间隔724,间隔724的宽度与上铰链件71的铰耳712的宽度是一致的,这样铰耳712就可以卡入到间隔724中。在铰耳722、72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的光孔725、726。两光孔725、726的内径通常要比转轴74的外径大,这样便于嵌有一个轴套75,轴套75可以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是选用铜套或尼龙套。
在铰链本体72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727,燕尾槽727的轴线与铰链本体72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722、723下部还与铰耳721的轴线垂直。燕尾槽727的一侧为开口状72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729,燕尾槽72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7271宽而槽口727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7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727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上槽边7274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7274、7273之间的夹角为82°。
在铰链本体721和挡边72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7291,用以压住固定块73与上、下铰链件71、72之间的密封元件78。在上槽边7274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7275,该倒角7275与固定块73上的倒角737相配合。
参看图24,转轴74中间为螺纹段741,两段为光轴742、743,其中在一段光轴743的端头设置法兰挡边744并开设有容螺丝刀插入的一字槽或十字槽。
参看图25、图25a、图25b、图25c、图25d,固定块73包括一便于将固定块73插入和拔出的钩部本体731和与钩部本体731连为一体的燕尾部732,燕尾部732与钩部本体731相互垂直。燕尾部732包括一板733和与板733连为一体的两燕尾734、735,两燕尾734、735相互平行且横截面形状分别与上铰链件71的燕尾槽715和下铰链件72的燕尾槽727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均为尾顶宽、尾根窄的形状。考虑到两燕尾734、735的受力是向外的,为了避免尾根应力集中,在两燕尾734、735的尾根内侧设置有倒角737。
在板733上开设有一容内六角螺栓76穿过的光孔736,该光孔736的位置与上铰链件71上的螺栓孔713的位置相对应。
具体安装时,将前柱上铰链组件C1的上铰链件71和下铰链件72分别与顶板101和上前角柱110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紧固件连接。连接好以后,将上铰链件71的铰耳712插入到下铰链件72的两铰耳722、723之间,然后将转轴74从铰耳723的光孔726穿入,螺纹段741旋入铰耳712的螺纹孔7122中,这样两段光轴742、743将分别插入在两铰耳722、723的光孔725、726中的轴套75内。即可使上铰链件71和下铰链件72铰链在一起进行折叠。
当上铰链件71和下铰链件72转动到伸展状态时,将密封元件78嵌入到上铰链件71和下铰链件72,然后将固定块73上的两燕尾734、735套上密封元件78后分别插入到上铰链件71的燕尾槽715和下铰链件72的燕尾槽727中,插到位后,将一内六角螺栓76穿过固定块73上的光孔736,旋入到上铰链件71上的螺栓孔713中即可将固定块73牢固地与上铰链件71和下铰链件72连接,使上铰链件71和下铰链件72不能翻转。当上铰链件71和下铰链件72之间需要折叠时,首先卸下内六角螺栓76,然后将固定块73上的两燕尾734、735从上铰链件71的燕尾槽715和下铰链件72的燕尾槽727中拔出,上铰链件71和下铰链件72即可进行折叠了。
密封条78的作用可以防止海水或雨水通过前柱上铰链组件C1渗入到货柜中。
参见图26、图26a,铰链组件C2为前柱中铰链组件,其包含上、下铰链件81、82,两转轴84、连接块84′、固定块83,两转轴84分别将连接块84′与上、下铰链件81、82连接,上、下铰链件81、82可分别绕两转轴84的轴线转动;固定块83以燕尾的结构形式插入到上、下铰链件81、82的燕尾槽中,并通过两个内六角螺栓86分别与上、下铰链件81、82固定,可使上、下铰链件81、82之间伸展定位并固定连接。
参见图27、图27a、图27b、图27c、图27d、图27e,上铰链件81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81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812、813,铰链本体811与铰耳812、813成基本垂直状态。两平行排列的铰耳812、813形成一个间隔814,间隔814的宽度与连接块84′的宽度是一致的,这样连接块84′就可以卡入到间隔814中。在铰耳812、81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光孔815、816。两光孔815、816内各镶有一轴套85。轴套85可以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是选用铜套或尼龙套。
在铰链本体8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817,燕尾槽817的轴线与铰链本体81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812、813上部还与铰耳812、813的轴线垂直。燕尾槽817的一侧为开口状81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819,燕尾槽81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8171宽而槽口817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8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217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下槽边8175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8174、8175之间的夹角为82°。
在铰链本体811和挡边81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8191,用以压住固定块83与上、下铰链件81、82之间的密封元件88。
在下槽边8175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8176,该倒角8176与固定块83上的倒角837相配合。
在铰链本体811上,靠近燕尾槽817开口一侧的下部开设有容内六角螺栓86穿过的光孔8111。
参见图28、图28a、图28b、图28c、图28d、图28e,下铰链件82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82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822、823,铰链本体821与铰耳822、823成基本垂直状态。两平行排列的铰耳822、823形成一个间隔824,间隔824的宽度与连接块84′的宽度是一致的,这样连接块84′就可以卡入到间隔824中。在铰耳822、82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光孔825、826。两光孔825、826内各镶有一轴套85。
在铰链本体8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827,燕尾槽827的轴线与铰链本体82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822、823下部还与铰耳822、823的轴线垂直。燕尾槽827的一侧为开口状82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829,燕尾槽82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8271宽而槽口827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8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217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下槽边8175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8174、8175之间的夹角为82°。
在铰链本体821和挡边82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8291,用以压住固定块83与上、下铰链件81、82之间的密封元件88。
在上槽边8275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8276,该倒角8276与固定块83上的倒角837相配合。
在铰链本体821上,靠近燕尾槽827开口一侧的上部开设有容内六角螺栓86穿过的光孔8211。
参看图29,转轴84中间为螺纹段841,两段为光轴842、843,其中在一段光轴843的端头设置法兰挡边844并开设有容螺丝刀插入的一字槽或十字槽。
参看图30、图30a、图30b、图30c、图30d、图30e,固定块83包括一便于将固定块83插入和拔出的钩部本体831和与钩部本体831连为一体的燕尾部832,燕尾部832与钩部本体831相互垂直。燕尾部832包括一板833和与板833连为一体的两燕尾834、835,两燕尾834、835相互平行且横截面形状分别与上铰链件81的燕尾槽817和下铰链件82的燕尾槽827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均为尾顶宽、尾根窄的形状。考虑到两燕尾834、835的受力是向外的,为了避免尾根应力集中,在两燕尾834、835的尾根内侧设置有倒角837。
在板833上开设有两个容内六角螺栓86旋入的螺纹孔836,该两螺纹孔836的位置分别与上铰链件81上的光孔8111和下铰链件82的光孔8211的位置相对应。
参看图31、图31a、在连接块94′的上下位置分别开设有旋接转轴94的螺纹孔941′,连接块94′的一侧上下角具有倒角943′,倒角943′与固定块93上的倒角937相配合。
具体安装时,将前柱中铰链组件C2的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分别与上前角柱110和下前角柱110′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紧固件连接。连接好以后,将连接块94′插入到上铰链件91的铰耳912、913和下铰链件92的铰耳922、923之间的间隔914、924中,然后将两转轴94分别从上铰链件91的铰耳913和下铰链件92的铰耳923一侧的光孔916、926穿入,螺纹段941旋入连接块94′的两内螺纹孔941′中,这样两段光轴942、943将分别插入在上铰链件91两铰耳912、913的光孔915、916和下铰链件92两铰耳922、923的两光孔925、926中的轴套95内,即可使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铰链在一起进行折叠。
当上铰链件21和下铰链件22转动到伸展状态时,将密封元件28嵌入到上铰链件21和下铰链件22,然后将固定块93上的两燕尾934、935套上密封元件99分别插入到上铰链件91的燕尾槽917和下铰链件92的燕尾槽927中,插到位后,将两内六角螺栓96分别穿过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上的9111、9211,分别旋入到固定块93上的两螺纹孔936中,即可将固定块93牢固地与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连接,使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不能翻转。当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之间需要折叠时,首先卸下两内六角螺栓96,然后将固定块93上的两燕尾934、935从上铰链件91的燕尾槽917和下铰链件92的燕尾槽927中拔出,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即可进行折叠了。
密封条98的作用可以防止海水或雨水通过前柱中铰链组件C2渗入到货柜中。
参见图32、图32a、图32b、图32c、图32d、图32e,上铰链件91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91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912、913,铰链本体911与铰耳912、913成基本垂直状态。两平行排列的铰耳912、913形成一个间隔914,间隔914的宽度与下铰链件92中的铰耳922的宽度是一致的,这样铰耳922就可以卡入到间隔914中。在铰耳912、91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光孔915、916,该两光孔315、316的内径通常要比转轴34的外径大,这样便于各嵌有一个轴套35,轴套35可以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套。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是选用铜套或尼龙套。
在铰链本体9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917,燕尾槽917的轴线与铰链本体91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912、913上部还与铰耳912、913的轴线垂直。燕尾槽917的一侧为开口状91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919,燕尾槽91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9171宽而槽口917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9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917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下槽边9175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9174、9175之间的夹角为82°。
在铰链本体911和挡边91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9191,用以压住固定块93与上、下铰链件91、92之间的密封元件98。
在下槽边9175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9176,该倒角9176与固定块33上的倒角337相配合。
参见图33、图33a、图33b、图33c、图33d、图33e、图33f,下铰链件92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921和铰耳922,铰链本体921与铰耳922成基本垂直状态,构成一类似T字形状的结构。在铰链本体921与铰耳922连接部位之间开设有一用以旋接内六角螺栓96的螺栓孔923。
在铰链本体92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924,燕尾槽924的轴线与铰链本体92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922下部还与铰耳922的轴线垂直。燕尾槽924的一侧为开口状925,另一侧设置有挡边926,燕尾槽924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9241宽而槽口9242窄的形状,这样主要是防止固定块93轴向插入后,径向拔出。
为了形成燕尾槽924的上述横截面形状,可以将上槽边9243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比较好是向内倾斜8°,使上、下槽边9244、9243之间的夹角为82°。
在铰链本体921和挡边926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927,用以压住固定块93与上、下铰链件91、92之间的密封元件98。
在上槽边9244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9245,该倒角9245与固定块93上的倒角937相配合。在铰链本体921的底部有一与底架102连接的槽928。
在铰耳922的上部开设有一旋接转轴94的螺纹孔9222。
参看图34,转轴94中间为螺纹段941,两段为光轴942、943,其中在一段光轴943的端头设置法兰挡边944并开设有容螺丝刀插入的一字槽或十字槽。
参看图35、图35a、图35b、图35c、图35d、图35e,固定块93包括一便于将固定块93插入和拔出的钩部本体931和与钩部本体931连为一体的燕尾部932。燕尾部932包括一板933和与板933连为一体的两燕尾934、935,两燕尾934、935相互平行且横截面形状分别与上铰链件91的燕尾槽917和下铰链件92的燕尾槽924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均为尾顶宽、尾根窄的形状。考虑到两燕尾934、935的受力是向外的,为了避免尾根应力集中,在两燕尾934、935的尾根内侧设置有倒角937。
在板933上开设有一容内六角螺栓96穿过的光孔936,该光孔936的位置与下铰链件92上的螺栓孔923的位置相对应。
具体安装时,将前柱下铰链组件C3的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分别与下前角柱110′和底架102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紧固件连接。连接好以后,将下铰链件92的铰耳922插入到上铰链件31的两铰耳912、913之间,然后将转轴94从铰耳913的光孔916穿入,螺纹段941旋入铰耳922的螺纹孔3222中,这样两段光轴342、343将分别插入在两铰耳912、913的光孔915、916中的轴套95内。即可使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铰链在一起进行折叠。
当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转动到伸展状态时,当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转动到伸展状态时,将密封元件98嵌入到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然后将固定块93上的两燕尾934、935分别插入到上铰链件91的燕尾槽917和下铰链件92的燕尾槽924中,插到位后,将一内六角螺栓96穿过固定块93上的光孔916,旋入到下铰链件92上的螺栓孔923中即可将固定块93牢固地与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连接,使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不能翻转。当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之间需要折叠时,首先卸下内六角螺栓96,然后将固定块93上的两燕尾934、935从上铰链件91的燕尾槽934和下铰链件92的燕尾槽935中拔出,上铰链件91和下铰链件92即可进行折叠了。
密封条98的作用可以防止海水或雨水通过前柱下铰链组件C3渗入到货柜中。
由上面结构可以看出,转轴、固定块以及上、下铰链组件损坏后均可以单独更换,而无须更换整个货柜,因而节约了维修费用。
采用密封元件密封铰链部位,使水不会通过铰链部位的接触缝隙进入到货柜内,保证了货柜内货物的干燥度。
本发明的各个铰链组件转动灵活,即使出现锈蚀小,也能自如转动,保证了货柜折叠和安装。
折叠该货柜的步骤是以吊具架钩住后框105的门框107及前框上的钩环,以维持后框105及前框不倾倒,待工作人员进入货柜中,拆卸下后框105的固定组件后,即可解除后框的扣钩拉力,并将后框105缓缓倾倒;接着关上并固定后框105的二扇门105′、105″,再解除门框107的固定组件后,即可解除后框105扣钩拉力,以将后框105缓缓倾倒。再以吊具架钩吊顶板101,工作人员拆卸下各铰链组件A1、B1、C1、A2、B2、C2、A3、B3、C3上的固定块后,以使货柜的二侧板103、104向内折叠。如图36所示,其是后框105及前框倾倒后,二侧板103、104折叠过程中的端面图;如图37所示,其为收合状态的折叠式货柜端面图。而收合状态的上下两货柜也以间隔件设置于上下货柜的货柜角之间以有利于堆叠。收合后的折叠式货柜约占原高度的20%,因此可以节省相当多的体积。
本发明也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重要特性下,以其它特定形式来实施。因此上文所列的实施例在各方面都应认为是例示性而非限制性,所有改变只要合乎权利要求的意义和范围或其等效者,例如将上、下铰链组件、固定块以及转轴的相对位置等定义变更,而以同样或类似方式实现关节结构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主张的范畴内。

Claims (15)

1、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包括:
上、下铰链件;
连接上、下铰链件的转轴,所述上、下铰链件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一可拆卸的安装在上、下铰链件之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可使上、下铰链件之间伸展定位并紧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铰链件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111)和铰耳(112),所述铰链本体(111)与所述铰耳(112)成基本垂直状态,构成一类似T字形状的结构;在铰链本体(111)与铰耳(112)连接部位之间开设有一用以旋接内六角螺栓(16)的螺栓孔(113);在所述铰链本体(1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115),所述燕尾槽(115)的轴线与铰链本体(11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所述铰耳(112)上部还与铰耳(112)的轴线垂直;所述燕尾槽(115)的一侧为开口状(116),另一侧设置有挡边(117),燕尾槽(115)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1151)宽而槽口(1152)窄的形状;在所述铰链本体(111)和挡边(117)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118),用以压住固定块(13)与上、下铰链件(11、12)之间的密封元件(18);在下槽边(1154)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1155),该倒角(1155)与固定块(13)上的倒角(137)相配合;在铰耳(112)的底部开设有一旋接转轴的螺纹孔;
所述下铰链件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12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122、123),铰链本体(121)与铰耳(122、123)成基本垂直状态;所述两平行排列的铰耳(122、123)之间形成一个间隔(124),所述铰耳(112)卡入到所述间隔(124)中;在所述铰耳(122、12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光孔(125、126);在所述铰链本体(12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127),所述燕尾槽(127)的轴线与铰链本体(12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122、123)下部还与铰耳(121)的轴线垂直;所述燕尾槽(127)的一侧为开口状(12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129),所述燕尾槽(12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1271)宽而槽(1272)窄的形状;在铰链本体(121)和挡边(12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1291),用以压住固定块(13)与上、下铰链件(11、12)之间的密封元件(18);在上槽边(1274)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1275),该倒角(1275)与固定块(13)上的倒角(137)相配合;
所述转轴中间为螺纹段,两段为光轴;
所述固定块包括一便于将固定块插入和拔出的钩部本体(131)和与钩部本体(131)连为一体的燕尾部(132),燕尾部(132)与钩部本体(131)相互垂直;所述燕尾部(132)包括一板(133)和与板(133)连为一体的两燕尾(134、135),所述两燕尾(134、135)相互平行且横截面形状分别与所述上铰链件的燕尾槽(115)和所述下铰链件的燕尾槽(127)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均为尾顶宽、尾根窄的形状;在两燕尾(134、135)的尾根内侧设置有倒角(137);在所述板(133)上开设有一容内六角螺栓(16)穿过的光孔(136),该光孔(136)的位置与所述上铰链件上的螺栓孔(113)的位置相对应。
2、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包括:
上、下铰链件;
连接上、下铰链件的转轴,所述上、下铰链件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一可拆卸的安装在上、下铰链件之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可使上、下铰链件之间伸展定位并紧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连接块(24′);所述上铰链件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21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212、213),所述铰链本体(211)与铰耳(212、213)成基本垂直状态;所述两平行排列的铰耳(212、213)之间形成一个间隔(214),所述连接块(24′)卡入到间隔(214)中;在所述铰耳(212、21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的光孔(215、216);在所述铰链本体(2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217),所述燕尾槽(217)的轴线与所述铰链本体(21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所述铰耳(212、213)上部还与所述铰耳(212、213)的轴线垂直;所述燕尾槽(217)的一侧为开口状(21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219),所述燕尾槽(21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2171)宽而槽口(2172)窄的形状;在所述铰链本体(211)和挡边(21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2191),用以压住固定块(23)与上、下铰链件(21、22)之间的密封元件(28);在下槽边(2175)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2176),该倒角(2176)与固定块(23)上的倒角(237)相配合;在所述铰链本体(211)上,靠近所述燕尾槽(217)开口一侧的下部开设有容内六角螺栓(26)穿过的光孔(2111);
所述下铰链件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22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222、223),所述铰链本体(221)与铰耳(222、223)成基本垂直状态;所述两平行排列的铰耳(222、223)之间形成一个间隔(224),所述连接块(24′)就可以卡入到所述间隔(224)中;在所述铰耳(222、22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光孔(225、226);在所述铰链本体(2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227),所述燕尾槽(227)的轴线与所述铰链本体(22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所述铰耳(222、223)下部还与所述铰耳(222、223)的轴线垂直;所述燕尾槽(227)的一侧为开口状(22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229),所述燕尾槽(22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2271)宽而槽口(2272)窄的形状;在所述铰链本体(221)和挡边(22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2291),用以压住固定块(23)与上、下铰链件(21、22)之间的密封元件(28);在上槽边(2275)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2276),该倒角(2276)与固定块(23)上的倒角(237)相配合;在所述铰链本体(221)上,靠近所述燕尾槽(227)开口一侧的上部开设有容内六角螺栓(26)穿过的光孔(2211);
所述转轴中间为螺纹段,两段为光轴;
所述固定块包括一便于将固定块插入和拔出的钩部本体(231)和与钩部本体(231)连为一体的燕尾部(232),所述燕尾部(232)与钩部本体(231)相互垂直;所述燕尾部(232)包括一板(233)和与板(233)连为一体的两燕尾(234、235),所述两燕尾(234、235)相互平行且横截面形状分别与上铰链件的燕尾槽(217)和下铰链件的燕尾槽(227)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均为尾顶宽、尾根窄的形状;在两燕尾(234、235)的尾根内侧设置有倒角(237);在所述板(233)上开设有两个容内六角螺栓(26)旋入的螺纹孔(236),所述两螺纹孔(236)的位置分别与上铰链件上的光孔(2111)和下铰链件的光孔(2211)的位置相对应;
在所述连接块(24′)的上下位置分别开设有旋接转轴的螺纹孔,所述连接块(24′)的一侧上下角具有具有倒角(243′),该倒角(243′)与固定块(23)上的倒角(237)相配合。
3、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包括:
上、下铰链件;
连接上、下铰链件的转轴,所述上、下铰链件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一可拆卸的安装在上、下铰链件之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可使上、下铰链件之间伸展定位并紧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铰链件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311)和两平行排列的铰耳(312、313),所述铰链本体(311)与所述铰耳(312、313)成基本垂直状态;所述两平行排列的铰耳(312、313)之间形成一个间隔(314),所述铰耳(322)卡入到所述间隔(314)中;在所述铰耳(312、313)上分别开设有同轴线的光孔(315、316);在所述铰链本体(31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317),所述燕尾槽(317)的轴线与铰链本体(31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312、313)上部还与铰耳(312、313)的轴线垂直;所述燕尾槽(317)的一侧为开口状(318),另一侧设置有挡边(319),所述燕尾槽(317)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3171)宽而槽口(3172)窄的形状;在所述铰链本体(311)和挡边(319)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3191),用以压住固定块(33)与上、下铰链件(31、32)之间的密封元件(38);在下槽边(3175)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3176),该倒角(3176)与固定块(33)上的倒角(337)相配合;
所述下铰链件(32)包括连为一体的铰链本体(321)和铰耳(322),所述铰链本体(321)与铰耳(322)成基本垂直状态,构成一类似T字形状的结构;在铰链本体(321)与所述铰耳(322)连接部位之间开设有一用以旋接内六角螺栓(36)的螺栓孔(323);
在铰链本体(321)内开设有一燕尾槽(324),所述燕尾槽(324)的轴线与铰链本体(321)的轴线平行,并位于铰耳(322)下部还与铰耳(322)的轴线垂直;所述燕尾槽(324)的一侧为开口状(325),另一侧设置有挡边(326),所述燕尾槽(324)的横截面形状为槽底(3241)宽而槽口(3242)窄的形状;所述在铰链本体(321)和挡边(326)开设有一连贯的L形密封条槽(327),用以压住固定块(33)与上、下铰链件(31、32)之间的密封元件(38);在上槽边(3244)的槽口位置设置成倒角(3245),该倒角(3245)与固定块(33)上的倒角(337)相配合;在铰耳(322)的上部开设有一旋接转轴的螺纹孔(3222);
所述转轴中间为螺纹段,两段为光轴;
所述固定块包括一便于将固定块插入和拔出的钩部本体(331)和与钩部本体(331)连为一体的燕尾部(332);所述燕尾部(332)包括一板(333)和与板(333)连为一体的两燕尾(334、335),所述两燕尾(334、335)相互平行且横截面形状分别与上铰链件的燕尾槽(317)和下铰链件的燕尾槽(324)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均为尾顶宽、尾根窄的形状;在两燕尾(334、335)的尾根内侧设置有倒角(337);在板(333)上开设有一容内六角螺栓(36)穿过的光孔(336),所述光孔(336)的位置与下铰链件上的螺栓孔(323)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孔(125、126、215、216、315、316)嵌有一个轴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127、227、324)的上槽边(1274、2275、3244)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115、217、317)的下槽边(1154、2175、3175)制成向内倾斜2°-30°的斜槽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铰链件的铰耳(112)与下铰链件的两铰耳(122、123)之间各设置有一个套在转轴上的减噪挡圈。
8、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包括:
上、下铰链件;
连接上、下铰链件的转轴,所述上、下铰链件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一可拆卸的安装在上、下铰链件之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可使上、下铰链件之间伸展定位并紧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铰链件上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411)的两铰耳(412、413),在两铰耳(412、413)的上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4121、4131);在所述下铰链组件上设置有可以嵌入上铰链件上的间隔(411)中的铰耳(421),在所述铰耳(421)上开设有一个贯穿铰耳(421)两侧面的固定孔(4211),所述铰耳(421)上的固定孔(4211)与所述两铰耳(412、413)上的两光孔(4121)和(4131)位于同一轴心线上;在所述转轴(44、44a)上均设有光杆段(441、441a)和螺纹段(442、442a);在所述铰耳(421)的固定孔(4211)中的孔壁上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段(42111、42112),所述内螺纹段(42111、42112)的长度相等,且两内螺纹段(42111、42112)的螺纹头位于固定孔(4211)的两侧端,所述塞入两光孔(4121)和(4131)中并通过两光孔(4121)和(4131)旋入到固定孔(4211)的两内螺纹(42111、42112)中;所述固定块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46、47)可拆卸地嵌入在上铰链组件、下铰链组件中。
9、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包括:
上、下铰链件;
连接上、下铰链件的转轴,所述上、下铰链件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一可拆卸的安装在上、下铰链件之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可使上、下铰链件之间伸展定位并紧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铰链件上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411)的两铰耳(412、413),在两铰耳(412、413)的上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4121、4131);在所述下铰链组件上设置有可以嵌入上铰链件上的间隔(411)中的铰耳(421),在所述铰耳(421)上开设有一个贯穿铰耳(421)两侧面的固定孔(4211),所述铰耳(421)上的固定孔(4211)与所述两铰耳(412、413)上的两光孔(4121)和(4131)位于同一轴心线上;在所述转轴上均设有光杆段(441、441a)和键槽段(443、443a),在键槽段(443、443a)开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槽(4431、4431a),在所述铰耳(421)的固定孔(4211)中的孔壁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42113),所述转轴透过两光孔(4121)和(4131)塞入固定孔(4211)中,所述固定孔(4211)孔壁上的键(42113)嵌入到转轴上的键槽(4431、4431a)内;所述固定块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46、47)可拆卸地嵌入在上铰链组件、下铰链组件中。
10、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包括:
上、下铰链件;
连接上、下铰链件的转轴,所述上、下铰链件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一可拆卸的安装在上、下铰链件之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可使上、下铰链件之间伸展定位并紧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连接块(54′);所述上铰链组件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511)的两铰耳(512、513),在两铰耳(512、513)的上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5121)和(5131);所述下铰链组件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521)的两铰耳(522、523),在两铰耳(522、523)的下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5221)和(5231);在所述连接块(54′)的上、下位置开设有贯穿连接块(54′)两侧面的固定孔(18、18a),所述固定孔(18)与上铰链组件的两铰耳(512、513)上的光孔(5121、5131)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孔(18a)与下铰链组件的两铰耳(522、523)上的光孔(5221、5231)位于同一轴线上;在所述转轴上均设有光杆段(541、541a、541b、541c)和螺纹段(542、542a、542b、542c),在连接块(54′)的固定孔(18、18a)中的孔壁上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段(181、182、181a、182a),所述内螺纹段(181)与(182)的长度相等,所述内螺纹段(181a)与(182a)的长度相等,且内螺纹段(181、182、181a、182a)的螺纹头位于固定孔(18、18a)的两侧端;所述转轴分别塞入光孔(5121、5131、5221、5231)并通过光孔(5121、5131、5221、5231)旋入到固定孔(18、18a)的两内螺纹段(181、182、181a、182a)实现上铰链组件、下铰链组件与连接块(54′)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56、57)可拆卸地嵌入在上铰链组件、下铰链组件中。
11、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包括:
上、下铰链件;
连接上、下铰链件的转轴,所述上、下铰链件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一可拆卸的安装在上、下铰链件之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可使上、下铰链件之间伸展定位并紧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连接块(54′);所述上铰链组件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511)的两铰耳(512、513),在两铰耳(512、513)的上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5121)和(5131);所述下铰链组件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521)的两铰耳(522、523),在两铰耳(522、523)的下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5221)和(5231);在所述连接块(54′)的上、下位置开设有贯穿连接块(54′)两侧面的固定孔(18、18a),所述固定孔(18)与上铰链组件的两铰耳(512、513)上的光孔(5121、5131)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孔(18a)与下铰链组件的两铰耳(522、523)上的光孔(5221、5231)位于同一轴线上;在所述转轴上均设有光杆段(541、541a、541b、541c)和键槽段(543、543a、543b、543c),在键槽段(543、543a、543b、543c)开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槽(5431、5431a、5431b、5431c),而在连接块(54′)的固定孔(18、18a)中的孔壁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183、183a),将转轴分别透过光孔(5121、5131、5221、5231)塞入固定孔(18、18a)中,所述固定孔(18、18a)孔壁上的键(183、183a)嵌入到转轴(54、54a、54b、54c)上的键槽(5431、5431a、5431b、5431c)内,使上铰链组件、下铰链组件与连接块(54′)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56、57)可拆卸地嵌在上铰链组件、下铰链组件中。
12、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包括:
上、下铰链件;
连接上、下铰链件的转轴,所述上、下铰链件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一可拆卸的安装在上、下铰链件之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可使上、下铰链件之间伸展定位并紧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铰链件上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621)的两铰耳(622、623),在两铰耳(622、623)的上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6221)和(6231);所述上铰链组件上设置有可以嵌入下铰链件上的间隔(621)中的铰耳(611),在铰耳(611)上开设有一个贯穿铰耳(611)两侧面的固定孔(6111),所述铰耳(611)上的固定孔(6111)与两铰耳(622、623)上的两光孔(6221)和(6231)位于同一轴心线上;所述转轴上均设有光杆段(641、641a)和螺纹段(642、642a),在所述铰耳(611)的固定孔(6111)中的孔壁上设置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段(61111、61112),所述内螺纹段(61111、61112)的长度相等,且两内螺纹段(61111、61112)的螺纹头位于固定孔(6111)的两侧端,所述转轴塞入两光孔(6221)和(6231)中并通过两光孔(6221)和(6231)旋入到固定孔(6111)的两内螺纹段(61111、61112)中,使上、下铰链件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66、67)可拆卸地嵌入在上铰链组件、下铰链组件中。
13、折叠柜的铰链组件,包括:
上、下铰链件;
连接上、下铰链件的转轴,所述上、下铰链件可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一可拆卸的安装在上、下铰链件之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可使上、下铰链件之间伸展定位并紧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铰链件上设置有两平行并成一定间隔(621)的两铰耳(622、623),在两铰耳(622、623)的上段各开设有一个贯穿两侧面且同轴心线的光孔(6221)和(6231);所述上铰链组件上设置有可以嵌入下铰链件上的间隔(621)中的铰耳(611),在铰耳(611)上开设有一个贯穿铰耳(611)两侧面的固定孔(6111),所述铰耳(611)上的固定孔(6111)与两铰耳(622、623)上的两光孔(6221)和(6231)位于同一轴心线上;所述转轴上均设有光杆段(641、641a)和键槽段(643、643a),在所述键槽段(643、643a)开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槽(6431、6431a),在所述铰耳(611)的固定孔(6111)中的孔壁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键(61113),所述转轴透过两光孔(6221)和(6231)塞入固定孔(6111)中,并使固定孔(6111)孔壁上的键(61113)嵌入到所述转轴上的键槽(6431、6431a)内,使上铰链组件与下铰链组件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66、67)可拆卸地嵌入在上铰链组件、下铰链组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或10或11或12或13所述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铰链组件、下铰链组件之间以及固定块与上铰链组件、下铰链组件之间的接合处均设置有密封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9或10或11或12或13所述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光孔(4121、4131、5121、5131、5221、5231、6221、6231)内各嵌有一个轴套。
CNB2007100368719A 2007-01-26 2007-01-26 折叠柜的铰链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01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368719A CN100494014C (zh) 2007-01-26 2007-01-26 折叠柜的铰链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368719A CN100494014C (zh) 2007-01-26 2007-01-26 折叠柜的铰链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6111A CN101016111A (zh) 2007-08-15
CN100494014C true CN100494014C (zh) 2009-06-03

Family

ID=3872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3687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014C (zh) 2007-01-26 2007-01-26 折叠柜的铰链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401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2461B (zh) * 2007-10-18 2011-11-02 上海富日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柜的关节组件
CN103132840B (zh) * 2013-03-04 2015-12-23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铰链及采用该铰链的大型容器
CN109058282A (zh) * 2018-08-03 2018-12-21 张家港市凯利雅特种纺织纱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氨纶纺织机的铰链结构
CN112922456A (zh) * 2021-01-26 2021-06-08 宁波荣鑫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锁定集装箱门的抗弯扭防拆锁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6111A (zh) 200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4014C (zh) 折叠柜的铰链组件
US7240799B2 (en) Foldable container
US115119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201140878Y (zh) 一种可折叠式集装箱
WO1999028215A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104364170B (zh) 折叠式集装箱
CN201099501Y (zh) 折叠柜的门铰链结构
CN101456475B (zh) 一种可折叠式集装箱
CN109230005A (zh) 一种箱门可收缩箱体内部的集装箱
CN201280262Y (zh) 一种托盘箱
CN201086959Y (zh) 一种折叠柜的关节组件
CN2929294Y (zh) 折叠柜的关节组件
CN209160535U (zh) 一种箱门可收缩箱体内部的集装箱
CN101412461B (zh) 一种折叠柜的关节组件
CN204056584U (zh) 一种盛装液体的中型散装容器
CN210028694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海运集装箱
CN200985179Y (zh) 折叠柜的上、下角件及与该上、下角件配套使用的锁具组件
CN101164839A (zh) 折叠柜的上、下角件及与该上、下角件配套使用的锁具组件
CN200940009Y (zh) 折叠柜的锁具组件
CN101423139B (zh) 折叠货柜的锁具组件
CN201121027Y (zh) 保护盒及具有该保护盒的罐式集装箱
CN201721852U (zh) 一种集装箱
CN216735709U (zh) 一种拆卸式货物集装箱
CN205169404U (zh) 一种近海压裂罐
CN1994834A (zh) 折叠柜的锁具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