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8413C - 婴幼儿用枕 - Google Patents

婴幼儿用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8413C
CN100488413C CNB2004800218044A CN200480021804A CN100488413C CN 100488413 C CN100488413 C CN 100488413C CN B2004800218044 A CNB2004800218044 A CN B2004800218044A CN 200480021804 A CN200480021804 A CN 200480021804A CN 100488413 C CN100488413 C CN 1004884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ant
pillow
aforementioned
support portio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218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9460A (zh
Inventor
葛西健造
铃木幸代
高阶文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rica Childrens Produc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filed Critical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29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9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84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841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当保持婴幼儿姿势以防止氧饱和度降低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构造及不发生气管堵塞的婴幼儿用枕。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具有:在上下及左右延伸的垫子(61);以及位于垫子的左右侧部上的一对身体支撑部(62、63),以便与躺在该垫子上的婴幼儿的身体两侧部相抵接,各身体支撑部包括: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身体侧部背面的下层部(62b、63b);以及位于该下层部上且偏向外侧,并从横向与婴幼儿的身体侧部相抵接的上层部(62a、63a)。婴幼儿用枕(10)具有:一对头部定位部(12),其具有第一高度,且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后头部两侧部;颈椎支撑部(13),其具有比第一高度低的第二高度,且从下方支撑由一对头部定位部定位的婴幼儿颈部。

Description

婴幼儿用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当保持婴幼儿姿势以防止氧饱和度降低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构造及不会发生气管堵塞的婴幼儿用枕。
背景技术
已提出有多种用于保持婴幼儿的姿势的方案。
例如,在JP实用新型登记第307978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婴幼儿用枕。该公报中所公开的婴幼儿用枕,整体形状为圆环形或倒U字形,由此可以不损害婴儿头部的形状。
在JP特开2003-7060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更换婴幼儿尿布时,可防止婴幼儿翻身的铺垫。该公报中所公开的防止婴幼儿翻身铺垫中,在铺垫上安装有固定婴幼儿胸部周围的带子以及固定左右肩的带子。
在JP特开平11-27631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更换婴幼儿尿布时便于使用的翻身防止器具。该公报中所公开的翻身防止器具中,在铺垫上安装有可装配在婴幼儿上半身的装配器具。
在JP特表2002-53985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婴幼儿睡眠时可防止床移动以及翻身的多功能软垫。该公报中所公开的多功能软垫具有:薄且平坦的垫子、位于该垫子两侧部之上的圆柱形的一对软垫。
在JP实用新型登记第307978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圆环形婴幼儿用枕的例子如图26A、26B、26C所示。图26A是表示让婴幼儿躺在圆环形枕上的示例图,图26B是表示在图26A所示的婴幼儿用枕中,婴幼儿的头部比圆环小,且只有颈部受到支撑的状态的图,图26C是表示婴幼儿的头部从圆环形枕头偏离的状态的图。
在圆环形枕头90中,原本是用圆环形的枕头将婴幼儿的头部撑起,使头部整体浮起,防止婴幼儿的后头部变成扁平。然而,如图26A所示,仅有头部的位置定位于枕头上,肩部以下的部分则没有固定位置,因此如图中虚线所示,肩部以下部分有可能相对于头部发生移动。
另外,如图26B所示,如果婴幼儿的头顶部没有受到圆环形枕头的支撑,而只有颈部受到圆环形枕头的支撑,则婴幼儿的颈部会被不自然地撑起,使婴幼儿感到不舒服。
再者,如图26C所示,在婴幼儿头部从枕头偏离而用圆环形枕头将其后头部撑起的状态下,颈部会受到压迫,可能发生气管堵塞。
如果婴幼儿在仰卧位下频繁地进行翻身动作,则往往会成为如图27所示的拘束姿势。在图27所示的状态中,婴幼儿的颈部弯曲,因此可能会发生因气管堵塞而引起的氧饱和度降低的问题。再者,婴幼儿的腹部也因弯曲而受到压迫,因此腹腔呼吸受到妨碍,而存在氧饱和度降低的危险。
如JP特开2003-70602号公报及特开平11-276312号公报中所示,使用带子或装配器具束缚婴幼儿上半身则可以防止翻身,但是由于几乎完全禁止了婴幼儿上半身的动作,因而不适于长时间使用。
JP特表2002-53985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多功能软垫的场合,由于仅在婴幼儿的两侧部设置一对圆柱形软垫,因此可容许婴幼儿自由动作。另一方面,由于在婴幼儿的侧部与软垫之间会产生某种程度的间隙,因此难以防止婴幼儿颈部或腹部的弯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当地保持婴幼儿姿势,以防止氧饱和度降低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构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婴幼儿颈部以及腹部的弯曲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构造。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可以安心睡眠的婴幼儿用枕。
依据本发明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构造,具有:在上下及左右延伸的垫子;位于垫子的左右侧部上的一对身体支撑部,以便与躺在该垫子上的婴幼儿的身体两侧部相抵接。各身体支撑部包括: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身体侧部背面的下层部;以及位于该下层部上且偏向外侧,并从横向与婴幼儿的身体侧部相抵接的上层部。
优选地,构成身体支撑部的上层部及下层部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例如,上层部可由发泡倍率高的发泡材料形成,下层部可由发泡倍率低于上层部的发泡材料形成。
根据上述构造的本发明,身体支撑部的下层部从下面支撑婴幼儿的身体侧部背面,而上层部从横向与婴幼儿的身体侧部相抵接,因此可以牢牢地固定并保持婴幼儿的身体部分的位置。因此,不会发生腹部弯曲而受到压迫的情况,因此可以维持正常的腹式呼吸并防止氧饱和度降低。
在母亲腹中的胎儿位于羊水中,全身皮肤一直承受着水压所产生的压力。也许由于此时的记忆,新生儿或早产儿,在以被广大的区域所包围的方式使身体的皮肤感受到压力时,则可安心地入眠。根据以上构造的本发明,因为一对身体支撑部以包围婴幼儿身体的方式而给予压力,因此可使新生儿及早产儿安心地入睡。
优选地,上层部构成为随着下层部由婴幼儿的体重被按压而向内侧方移动。这样,可牢牢地固定并保持婴幼儿的身体部分。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各身体支撑部可拆装地安装在垫子上。这样,可以对应于婴幼儿的体型及身体的大小来调整一对身体支撑部的间隔和位置关系。
婴幼儿用姿势保持构造,也可以在垫子上部设置枕头,以便从下方支撑躺在垫子上的婴幼儿的头部。枕头例如可拆装地安装在垫子上。
优选地,枕头具有:一对头部定位部,其具有第一高度,且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后头部的两侧部;颈椎支撑部,其具有比第一高度低的第二高度,且从下方支撑由一对头部定位部定位的婴幼儿颈部。
由于在通过头部定位部将婴幼儿的头部定位的同时,通过比头部定位部低的颈椎支撑部来水平地支撑婴幼儿的颈部,因此不会发生婴幼儿的气管堵塞,可正确地保持气管通畅。其结果,可提供一种婴幼儿可安心入睡的婴幼儿用枕。
再者,婴幼儿用姿势保持构造具有上述的枕头,由此防止颈部弯曲,可以防止氧饱和度降低。
优选地,婴幼儿在颈椎支撑部上转动颈部而面朝侧面时,与婴幼儿的鼻子及嘴相对置的头部定位部的高度,比婴幼儿的鼻子和嘴的高度低。由于如上设置头部定位部的高度,因此婴幼儿在面朝侧面时也不会发生窒息的情况。
另外,一对头部定位部也可以在头顶部侧互相连接。
更优选地,颈椎支撑部是在婴幼儿的颈侧具有长边的梯形。此外,优选地,一对头部定位部的高度形成为从头顶部侧向颈部逐渐降低。再者,优选地,颈椎支撑部形成为从头顶部侧向颈侧逐渐降低。
更优选地,一对头部定位部在颈侧比颈椎支撑部更向颈侧延伸,由此构成决定婴幼儿肩部位置的靠肩部。
由于设置从头部定位部延伸的靠肩部并对婴幼儿的肩进行定位,因此可以将婴幼儿的头部和肩部予以定位。其结果,婴幼儿的头部与身体不容易扭曲,也不容易产生气管堵塞。
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也可以具备包围垫子周缘部的立壁部,以便与一对身体支撑部相连地包围婴幼儿下半身。
依据本发明的婴幼儿用枕具有:一对头部定位部,其具有第一高度,以便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后头部的两侧部;颈椎支撑部,其具有比第一高度低的第二高度,以便从下方支撑由一对头部定位部定位的婴幼儿的颈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婴幼儿用枕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婴幼儿用枕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婴幼儿用枕的III-III所示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婴幼儿用枕的IV-IV所示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婴幼儿用枕的效果的图。
图6是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婴幼儿用枕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婴幼儿用枕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婴幼儿用枕的VIII-VIII所示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婴幼儿用枕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婴幼儿用枕的X-X所示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婴幼儿用枕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婴幼儿用枕的XII-XII所示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依据本发明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构造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的横向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婴幼儿身体部分通过婴幼儿姿势保持具予以固定维持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使婴幼儿躺在姿势保持具上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使婴幼儿躺在姿势保持具上时的状态的俯视图,表示双手放在一对身体支撑部上的状态。
图18是表示仰卧姿势下氧饱和度的曲线图。
图19是表示将座部与靠背部之间的角度设为30度时的氧饱和度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20是表示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的其它例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婴幼儿被图20所示的婴幼儿姿势保持具加以固定保持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器具的又一其它例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婴幼儿被图22所示的婴幼儿姿势保持具加以固定保持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的又一其它例的俯视图。
图25是沿图24中线25-25观察的剖视图。
图26A是使婴幼儿躺在圆环状枕头上的示例图。
图26B是在图26A所示的婴幼儿用枕中,婴幼儿的头部比圆环小,只有颈部的受到支撑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6C是表示婴幼儿的头部从圆环状枕头偏离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婴幼儿的颈部及腹部弯曲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婴幼儿用枕10的立体图,图2是其俯视图,图3及图4是图2的III-III及IV-IV所示部分的剖视图。
参照图1及图2,婴幼儿用枕10具有:下垫层11;在下垫层11上由较软的布构成,且相对上端部呈倒U字形隆起的头部定位部12;设置于婴幼儿用枕10的下端部附近的中央部的颈椎支撑部13。颈椎支撑部13形成具有下端部侧的边较长的梯形形状的隆起部。
倒U字形的头部定位部12比颈椎支撑部13更向下方延伸,而构成第一及第二突出部14a、14b。此外,头部定位部12及颈椎支撑部13所包围的部分构成凹部15。头部定位部12、颈椎支撑部13、以及凹部15分别被平缓地连接。
参照图3,颈椎支撑部13的最高部分的高度,比头部定位部12的顶部侧高度低,并从此处向上端侧及下端侧平缓地下降。通过将颈椎支撑部13设成这样的锥形状,如后文所述,在使婴幼儿躺在婴幼儿用枕10上时,可以通过该部分支撑从几乎不存在颈部的婴幼儿的颈部至肩部的脂肪。
参照图4,头部定位部12的两侧,从上端部到颈椎支撑部13的稍微上侧部为止,其高度大致一定,从此处到突出部14的端部则渐渐降低。另外,婴幼儿在颈椎支撑部13上面朝侧面时,头部定位部12的两侧部12a、12b与婴幼儿的鼻子及嘴相对置的部分的高度,是低于婴幼儿的鼻子及嘴的高度的尺寸。通过设定为这样的高度,即使婴幼儿面朝侧面,也不会发生窒息。
如上所述形状的婴幼儿用枕10中,在以将婴幼儿头部18的后头部收纳到凹部15的方式贴靠在婴幼儿头部18时(参照图3),可由头部定位部12对婴幼儿头部18的位置进行定位。此外,婴幼儿的左右肩也通过第一及第二突出部14a、14b来进行定位。由于可以进行婴幼儿头部18及肩部的定位,因此不必担心以往那样睡眠中婴幼儿的身体扭曲。此外,由于婴幼儿的颈部受到颈椎支撑部13的支撑,因此在使婴幼儿躺下时,颈部变成水平,不会发生以往那样颈部被抬高而感到的拘束感,或颈部过低而产生的气管堵塞的情况。
此外,为了维持作为婴幼儿用枕10的高度关系,构成下垫层11的材料,与构成在其上形成的头部定位部12、颈椎支撑部13、第一及第二突出部14a、14b的材料相比,优选密度高。
图5是表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婴幼儿用枕10时,婴幼儿睡眠状态中的氧饱和度(SpO2:脉冲式血氧计测得的测定值)与脉搏数变化的曲线图。并列表示使婴幼儿躺在婴幼儿用枕10上的场合(A)、没有婴幼儿用枕10的场合(B)、再次使用婴幼儿用枕10的场合(C)等各种情况,以便可进行比较。所有的数据中脉搏均正常。
由图5可知,在使用婴幼儿用枕10的场合(A),婴幼儿在氧饱和度不会降低(95附近)的情况下保持安眠。去掉婴幼儿用枕10一段时间后(B),会发现氧饱和度逐渐降低(降至85左右)。这是因为经由翻身等颈部逐渐产生扭曲,使氧饱和度降低所致。之后,再次使用婴幼儿用枕10的话(C),氧饱和度再次上升(95左右)。从图5来看该婴幼儿用枕10的效果明显。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婴幼儿用枕20内置于以育儿车为代表的婴幼儿用育儿器具中。
参照图6,婴幼儿用枕20与育儿车21的内壁面相配合地内置于其中。该婴幼儿用枕的形状与图1~图4所示的基本相同。这样,只要将婴幼儿用枕20配合于育儿车等育儿器具的内壁面,或者进行固定,则婴幼儿的头部和肩部就可以确实地定位在育儿器具内,可使婴幼儿睡眠而不发生气管堵塞的情况。
另外,该场合下,下垫层11必须由密度高于形成载置婴幼儿用枕20的育儿车21等育儿器具上面的材料密度的材料形成,使其不会受到载置婴幼儿用枕20的育儿器具上面的硬度影响。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其它实施方式。图7是本发明又一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婴幼儿用枕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VIII-VIII所示部分的剖视图。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婴幼儿用枕30,相对图1~图4所示的先前的实施方式,其不同点在于:头部定位部32为圆环状、没有设置突出部、以及颈椎支撑部33为矩形。包括由头部定位部32及颈椎支撑部33包围的部分构成凹部35等各点在内,上述以外的部分基本上与先前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婴幼儿用枕30,具有与先前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基本外形,因此起到与先前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次,说明本发明另一其它实施方式。图9是表示又一其它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X-X所示部分的剖视图。参照图9和图10,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婴幼儿用枕40中,与先前的实施方式不同,头部定位部42在顶部被沟46分割为左右的头部定位部42a、42b。另外,头部定位部42及颈椎支撑部43从下垫层41较急剧地上升。
除此之外的部分基本上与先前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婴幼儿用枕40基本上具有先前的实施方式中的必要部分,因此起到与先前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其它实施方式。图11是表示又一其它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的XII-XII所示部分的剖视图。参照图11和图12,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婴幼儿用枕50中,与先前的实施方式不同,先前的实施方式中的一对头部定位部42a、42b分别被两个突起部52a、53a和52b、53b分开。这样通过设置沟56a、56b,即使婴幼儿在睡觉时面朝侧面,只要不存在婴幼儿面朝侧面时的与婴幼儿鼻子和嘴相对置的部分,婴幼儿就不会发生窒息。
另外,在图11中,沟56a、56b设为从中心部到即使婴幼儿面朝侧面也不会碰到鼻子的位置(图11中虚线所示的位置附近),从该处到外侧也可以具有一些高度(参照图12中虚线部分)。即使这样做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另外,包括由突起部52a、53a、52b、53b及颈椎支撑部43包围的部分构成凹部45这一点,上述以外的部分基本上与先前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13是表示依据本发明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构造的一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的立体图,图14是其横向剖视图。并且,图15是表示让婴幼儿躺在婴幼儿姿势保持具60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示的婴幼儿姿势保持具60具有:延伸于上下左右的垫子61;位于垫子61左右侧部上的一对身体支撑部62、63,以便与躺在垫子上的婴幼儿身体100的两侧部相抵接。各身体支撑部62、63分别包括:从下方支撑婴幼儿身体100侧部背面的下层部62b、63b;以及位于该下层部62b、63b上且偏向外侧的方向,并从横向与婴幼儿身体100侧部相抵接的上层部62a、63a。在图15中,婴幼儿的两个手腕101、102被放置在身体支撑部的上层部62a、63a上。
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既可以用于室内的榻榻米上、被子上、婴儿床上等,也可以用于育儿车、儿童座椅、育儿椅子等育儿器具上。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身体支撑部62、63的上层部62a、63a及下层部62b、63b,其剖面形状分别为椭圆形的柱状体。上层部62a、63a与下层部62b、63b通过适当的接合方法来连接。例如,既可以将其缝合,也可以通过搭扣带进行可拆装地连接。
由于身体支撑部62、63是与婴幼儿身体两侧部相抵接的部件,因此优选采用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来形成上层部62a、63a及下层部62b、63b,以便能够给婴幼儿柔软的触感。例如,上层部62a、62b也可以用发泡倍率高的发泡材料形成,下层部62b、63b用比上层部发泡倍率低的发泡材料形成。
如图5所示,身体支撑部62、63的下层部62b、63b受到婴幼儿身体100侧部背面的压迫而横向扩张,从而填充婴幼儿的背部与垫子61之间的空隙。此外,随着该下层部62b、63b受到婴幼儿体重的压迫而变形,上层部62a、62b向内侧方移动并从横向与身体100的两侧部相抵接。因此,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可以确实稳定地固定保持婴幼儿身体部分的位置。这样,例如可以防止睡眠中婴幼儿的腹部弯曲,使氧饱和度降低。
各身体支撑部62、63既可以完全固定在垫子61上,也可以通过搭扣带等可拆装地进行安装。如果将各身体支撑部设为可拆装的,则可以对应于婴幼儿的体型和身体的大小,来调整一对身体支撑部的间隔和位置关系。另外,各身体支撑部即使是不能拆装地安装在垫子上的构造,也可以调整一对身体支撑部的间隔和位置关系。
图示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具有安装在垫子61上部的枕头10,以便从下方支撑躺在垫子61上的婴幼儿的头部。该枕头10与图1~图4所示相同,因此省略该说明。当然也可以取代图1~图4所示的枕头10,而使用图6所示的枕头20、图7所示的枕头30、图9所示的枕头40、图11所示的枕头50。
枕头10既可以完全固定在垫子61的上部,也可以通过搭扣带可拆装地进行安装。优选地,可对应于婴幼儿身体的大小来调节枕头10的位置。
婴幼儿姿势保持具60由于具有如上述的枕头10,因此可以防止婴幼儿颈部的弯曲,防止氧饱和度降低。
图16及图17表示婴幼儿以仰卧姿势躺在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上的状态。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中,由于婴幼儿将双手举至头侧,因此一对身体支撑部62、63位于婴幼儿的腋下。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中,由于婴幼儿的双手下垂,因此一对身体支撑部62、63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双腕。这样,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即使存在一对身体支撑部62、63,婴幼儿的双臂也不会感到不舒服,不会对婴幼儿产生不快感。
图18表示出生2个月的婴幼儿在仰卧位的状态下,使用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的场合(实线)、和不使用场合(虚线)下的氧饱和度变化的曲线图。不使用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的场合,可以观察到婴幼儿的身体动时氧饱和度有很大下降。另一方面,使用了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的场合,没有观察到氧饱和度降低。
图19表示在将靠背部升起至使其相对座部呈30度斜角的状态下,在使用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的场合(实线)、及不使用的场合(虚线)下,出生2个月的婴幼儿的氧饱和度的变化曲线图。没使用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的场合下,连续观察到氧饱和度降低的状态。可认为这是由于将靠背部立起后,婴幼儿的颈部及腹部变得容易弯曲。另一方面,使用了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的场合下,没有观察到氧饱和度的降低。
如果使用具有某种程度的保形性的材质来形成垫子61的话,则可容易地将躺在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60上的婴幼儿与该婴幼儿姿势保持具一同抱起。因此,例如可容易地从育儿车或儿童座椅等育儿器具的座位上将婴幼儿放下,或容易地将婴幼儿放到座位上去。
图20及图21表示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的其它例。图示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70具有:垫子71;一对身体支撑部72、73;带子74。各身体支撑部72、73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包括上层部72a、73a和下层部72b、73b。带子74的两端从各身体支撑部72、73的上层部72a、73a和下层部72b、73b之间穿过,并连接在形成座位的两侧壁75上。在婴幼儿没有躺在姿势保持具70上的状态下,带子74的中央部分向上离开垫子71。
如图21所示,使婴幼儿躺在姿势保持具70上时,带子74的中央部分被婴幼儿身体100向下方压迫,因此,带子74的两端部分使各身体支撑部72、73的上层部72a、73a朝向内侧方移动。
图22及图23表示婴幼儿姿势保持具的又一其它例。图示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80具有:垫子81;一对身体支撑部82、83。各身体支撑部82、83包括: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身体侧部背面的下层部82b、83b;位于下层部上方且偏向外侧,并从横向与婴幼儿的身体侧部相抵接的上层部82a、83a。如图所示,在各身体支撑部82、83内,收容有向下方呈凸状弯曲的板状刚性构件84、85。在婴幼儿没有躺在姿势保持具80上的状态下,各刚性部件84、85的内侧端部从垫子81向上方大幅偏离。
如图23所示,婴幼儿躺在姿势保持具80上时,刚性构件84、85的内侧端被向下方按压,因此,各刚性部件84、85如图23中箭头A所示,朝向内侧转动,上层部82a、83a朝向内侧方移动。
图24及图25表示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的又一其它例。图示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具110包括:垫子111;一对身体支撑部112、113;与一对身体支撑部相连并包围垫子111的周围的立壁部114。立壁部114是具有规定的高度且包围婴幼儿的下半身的部分。在垫子111设有缺口115,该缺口用于插通安装于育儿器具的胯部带。
如图25所示,各身体支撑部112、113包括:从下方支撑婴幼儿身体侧部背面的下层部112b、113b;位于该下层部上方且偏向外侧,并从横向与婴幼儿的身体侧部相抵接的上层部112a、113a。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垫子111的质地覆盖下层部112b、113b及上层部112a、113a。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与本发明同一范围内或者均等的范围内,可以施加各种修正及变形。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适当保持婴幼儿姿势的婴幼儿用姿势保持构造及婴幼儿用枕。

Claims (10)

1.一种婴幼儿用枕,其特征在于,具有:
下垫层;
一对头部定位部,其被构成在前述下垫层上,且具有第一高度,并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后头部的两侧部;
颈椎支撑部,其被构成在前述下垫层上,且具有比前述第一高度低的第二高度,并从下方支撑由前述一对头部定位部定位的婴幼儿的颈部,
前述颈椎支撑部被形成为向上端侧以及下端侧平缓地下降的隆起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枕,其特征在于,婴幼儿在前述颈椎支撑部上转动颈部而面朝侧面时,与婴幼儿的鼻子及嘴相对置的前述头部定位部的高度,比婴幼儿的鼻子和嘴的高度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枕,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头部定位部在头顶部侧互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枕,其特征在于,前述颈椎支撑部是在婴幼儿的颈侧具有长边的梯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枕,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头部定位部的高度形成为从头顶部侧向颈侧逐渐降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枕,其特征在于,前述颈椎支撑部形成为从头顶部侧向颈侧逐渐降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枕,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头部定位部在颈侧从前述颈椎支撑部向颈侧延伸,由此构成对婴幼儿的肩部进行定位的靠肩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枕,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头部定位部在头顶部侧相互分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枕,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头部定位部在颈侧从前述颈椎支撑部向颈侧延伸,前述一对头部定位部及前述颈椎支撑部的颈侧的端部从前述颈椎支撑部到前述一对头部定位部被平缓地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枕,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头部定位部的宽度大于前述颈椎支撑部的宽度。
CNB2004800218044A 2003-09-11 2004-08-25 婴幼儿用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4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19340A JP2005081039A (ja) 2003-09-11 2003-09-11 乳児用枕
JP319340/2003 2003-09-11
JP346298/2003 2003-10-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9460A CN1829460A (zh) 2006-09-06
CN100488413C true CN100488413C (zh) 2009-05-20

Family

ID=34418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18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413C (zh) 2003-09-11 2004-08-25 婴幼儿用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5081039A (zh)
CN (1) CN10048841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12133U (ko) * 2008-05-26 2009-12-01 오상영 유아용 목욕 베개
US8468629B2 (en) * 2010-08-23 2013-06-25 Beevers Manufacturing & Supply, Inc. Infant support device
US20130283534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John Marinkovic Therapeutic pillow
US9757303B2 (en) 2012-04-27 2017-09-12 John Marinkovic Therapeutic pillow
JP6022298B2 (ja) * 2012-10-22 2016-11-09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マットレス装置及びベッド装置
JP6614553B2 (ja) * 2016-08-02 2019-12-04 エアーストレッチャー株式会社 乳児用まくら
CN107432616A (zh) * 2017-09-08 2017-12-05 东莞市芬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摇篮床
CN109043966A (zh) * 2018-08-24 2018-12-21 浙江凯儿宝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人体工学婴儿提篮的头枕机构
CN111513720A (zh) * 2020-05-06 2020-08-11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一种乳腺mri检查专用的多功能辅助支撑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4282A (en) * 1974-06-21 1975-12-09 Helen Inez Bond Therapeutic prop-like support for hemiside reclining persons
US4383713A (en) * 1981-01-08 1983-05-17 Roston Stewart A Orthopedic support apparatus for infants
US5524640A (en) * 1994-08-24 1996-06-11 Ryder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Research Foundation Infant position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4282A (en) * 1974-06-21 1975-12-09 Helen Inez Bond Therapeutic prop-like support for hemiside reclining persons
US4383713A (en) * 1981-01-08 1983-05-17 Roston Stewart A Orthopedic support apparatus for infants
US5524640A (en) * 1994-08-24 1996-06-11 Ryder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Research Foundation Infant position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081039A (ja) 2005-03-31
CN1829460A (zh) 2006-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07336A1 (en) Baby Position Holding Structure and Baby Pillow
US8695134B2 (en) Sleep system
US7716764B2 (en) Infant positioner
US6874183B1 (en) S-shaped pillow for flexible body support
US6023802A (en) Infant sleeper
US20150208812A1 (en) Body support and alignment pillow
US11134801B2 (en) Therapeutic head pillow and supporting body pillow
CN100488413C (zh) 婴幼儿用枕
JP2020525241A (ja)
US6823547B1 (en) Baby mattress with integral life cradle
US20120084923A1 (en) Neck and head support pillow
JP3116515U (ja) 頸椎当接箇所の形状が可変な枕
JP6412802B2 (ja) 寝具
CN101690637A (zh) 能降低脑部血压的安睡功能枕
CN105640723A (zh) 母婴护理床
JP4299095B2 (ja) 乳児用姿勢保持構造
CN211535442U (zh) 一种折叠式眼科术后麻醉复苏头部体位限位椅
CN107174055A (zh) 一种午休靠垫装置
KR19990033812U (ko) 좌우유동이용이한베개
CN219088867U (zh) 儿童枕
CN215348208U (zh) 一种可自行调节高度的住院患者组合式负压自动充气枕
CN205457749U (zh) 一种儿童健康睡眠用枕头
CN215915391U (zh) 一种医用枕垫
JPH09149843A (ja) 健康クッション
CN221204888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组合枕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2003.10.03 JP 346298/2003

False: Lack of priority second

Number: 36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2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FROM: MISSING THE SECOND ARTICLE OF PRIORITY TO: 2003.10.3 JP 346298/20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1212

Address after: American Pennsylvania

Applicant after: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Applicant before: Aprica Ikujikenkyukai Aprica K. 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RACO CHILDREN S PRODUCTS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PRICA IKUJIKENKYUKAI APRICA K. K.

Effective date: 20081212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PULIJIA CHILD PRODUC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RACO CHILDREN S PRODUCTS INC

Effective date: 200908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814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Aprica Infant Produc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Pennsylvania

Patentee before: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