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5171C - 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85171C CN100485171C CNB2006101395653A CN200610139565A CN100485171C CN 100485171 C CN100485171 C CN 100485171C CN B2006101395653 A CNB2006101395653 A CN B2006101395653A CN 200610139565 A CN200610139565 A CN 200610139565A CN 100485171 C CN100485171 C CN 10048517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ondary air
- supply device
- mentioned
- body frame
- filter clea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机动两轮车内,可抑制配置空间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在车身架(11)的中央设置谐振器(60),在该谐振器(60)的下游且车身架(11)的中央,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61)。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61)的下游且车身架(11)的左侧,设置二次空气控制阀(62)。用二次空气通路(51)将这些部件连接。二次空气通路(51),由谐振器(60)附近的、连接二次空气吸入口(64)与二次空气滤清器(61)之间的吸入管(65)、连接二次空气滤清器(61)与二次空气控制阀(62)之间的第1配管(66)、连接二次空气控制阀(62)与发动机(31)的排气管(45)之间的第2配管(67)构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发动机的排气装置供给二次空气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机动两轮车的排气受到严格控制,采用向发动机的排气装置供给二次空气的、使排气中的可燃成分燃烧、从而将排气净化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近年来,提出了在单元摆动式的机动两轮车上,设置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02047号公报(图3)
在专利文献1的图3中,构成车身的车架,在左右备有主管4a、4b。这些主管4a、4b的支承部7、7延伸到后方,从这些支承部7、7的后半部向斜后上方延伸倾斜部7a、7a,并且,用连接部8连接左右倾斜部7a、7a的后端。
在位于车身后端附近的连接部8附近,设置二次空气吸入口94,在主管4a的支承部7上配置空气过滤器85(下面称为空气滤清器85),在主管4b的支承部7的下方配置控制单元100,用吸入管93连接吸入口94与空气过滤器85之间。
在位于车辆后端的连接部8上,设置吸入口94,把连接吸入口94与空气滤清器85之间的吸入管93,先沿右侧主管4b延伸到前方,再在控制单元100的附近延伸到车辆的宽度方向左侧,最后,与设在左侧主管4a一侧的空气滤清器85连接。
这样,由于加长了从吸入口94到空气滤清器85的吸入管93的长度,所以,加大了二次空气流过吸入管93时的阻力,使吸气音衰减。
但是,在机动两轮车的内部,可利用的空间是很有限的,所以,希望能通过缩短吸入管的长度等方式,抑制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配置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在机动两轮车的内部可抑制配置空间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技术方案1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在车身架的后部可自由摆动地悬挂着包含变速器的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排气装置,连接着供给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在二次空气通路上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并且,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的上游设置衰减二次空气的吸气音的谐振器。
技术方案2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在车身架的后部可自由摆动地悬挂着包含变速器的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排气装置,连接着供给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在二次空气通路上且在上述车身架的中央,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的下游且在上述车身架的左右一侧,设置二次空气控制阀;在上述二次空气滤清器上游且在上述车身架的左右另一侧,设置谐振器。
技术方案3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身架的后部配置收纳箱和燃料箱,在收纳箱和燃料箱之间,配置二次空气滤清器。
技术方案4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谐振器配置在车身架后部的后架下方。
技术方案5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次空气滤清器安装在后挡泥板上。
技术方案6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二次空气通路上夹设着二次空气控制阀;二次空气滤清器,相对于二次空气控制阀设在车身架的左右宽度方向相反侧,并且,在二次空气滤清器的后方设置谐振器。
技术方案7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次空气控制阀,配置在由乘员车座下方的收纳箱、燃料箱、以及车身架所围成的大体三角形空间内。
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由于将谐振器设在二次空气滤清器的上游,所以,可以衰减二次空气的吸气音。由于可以衰减二次空气的吸气音等,所以,可缩短二次空气通路的长度。由于可缩短二次空气通路的长度,所以,可抑制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配置空间。
结果,可有效地利用机动两轮车的内部空间。
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由于在二次空气通路上且车身架的中央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的上游且车身架的右侧设置谐振器,所以,可以缩短连接二次空气滤清器与谐振器之间的二次空气通路的长度。由于能缩短二次空气通路的长度,所以,可抑制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配置空间。
结果,可有效地利用机动两轮车的内部空间。
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把二次空气滤清器配置在收纳箱与燃料箱之间。
由于在收纳箱与燃料箱之间有空间,所以,可将二次空气滤清器配置在该空间内。
由于把二次空气滤清器配置在该空间内,所以,可有效地利用机动两轮车的内部空间。
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谐振器配置在后架的下方。
由于在后架的下方有充分的空间,所以,可将谐振器配置在该空间内。
结果,可有效地利用机动两轮车的内部空间。
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二次空气滤清器安装在后挡泥板上。
二次空气滤清器,通常是安装在车身架上,所以,需要另外的支架等的部件。
而本发明中,在后挡泥板上设置滤清器安装部,兼作为二次空气滤清器的安装部件,所以可减少零部件数目。
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二次空气滤清器,相对于二次空气控制阀设在车身架的左右宽度方向相反侧,并且,在二次空气滤清器的后方设置谐振器,所以,可以加大车身架间的收纳空间。
结果,可有效地利用机动两轮车的内部空间。
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二次空气控制阀,配置在乘员车座下方的收纳箱、燃料箱、以及车身架所围成的大体三角形空间内。
由于利用位于车身架左右宽度方向内侧的大体三角形空间即死空间,所以可紧凑地配置二次空气控制阀。另外,由于二次空气控制阀不突出到车身架的外侧,所以,在宽度方向不占地方,可实现机动两轮车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备有本发明之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的侧部断面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之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3是备有本发明之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的要部断面图。
图4是图3中的4向视图。
图5是图2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后缓冲单元安装部的侧面图。
图7是图6中的7-7线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图中的“前”、“后”、“左”、“右”、“上”、“下”,是表示从驾驶者一侧看的方向。另外,图面是按照标记的朝向看的。
图1是备有本发明之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的侧部断面图。机动两轮车10中,在车身架11的后部,通过包含枢轴12的连杆机构14,把动力单元15可自由摆动地悬挂在车身架11上。
车身架11,由设在前端的头管21、安装在该头管21上并朝斜向下方延伸的主架22、安装在主架22后端部的横架23、从该横架23向斜后方立起而构成车身架11的后部的后架24L、24R(图中只示出跟前侧的标记24L)构成。
另外,机动两轮车10中,在头管21上安装着可自由转向的前叉25,在该前叉25的下端安装着前轮28,在前叉25的上部安装着转向把手29。
在兼作为后摆动臂的动力单元15的后端,安装着后轮30。后缓冲单元26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动力单元15的后部和后架24L上。
具体地说,把后缓冲单元26的上端部26a,通过缓冲支架27安装在后架24L的后部。把后缓冲单元26的下端部26b,安装在动力单元15的后部。
动力单元15,是包含无级变速器16的发动机31,是兼作为后摆动臂的部件。
夹在动力单元15与横架23之间的连杆机构14,在横架23的附近设置着支承轴33,从该支承轴33向后方延伸连杆部件34,在该连杆部件34的后端部,设置枢轴12。
构成动力单元15的前部的发动机31的气缸体36上,连接着吸气装置36和排气装置38。
吸气装置36,由一次空气滤清器41、与该一次空气滤清器41连接着的燃料供给装置42、与该燃料供给装置42连接并且将混合气供给到发动机31的吸气管43构成。从后架24L、24R(图中只示出跟前侧的24L)垂下图未示的撑杆,把一次空气滤清器41安装在这些撑杆上。
排气装置38,由与发动机31连接并延伸到后方的排气管45、和与该排气管45连接并延伸到后方的消音器46构成。
在排气装置38的一部分、即排气管45上,附设着供给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对从排气装置38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
即,在发动机31的排气装置38上,连接着供给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
51是连接排气装置38与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之间的二次空气通路。52是连接吸气管43与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之间的控制配管。
在后架24L、24R的上方,配置收纳箱53,在该收纳箱53的后方,配置燃料箱54,从该收纳箱53和燃料箱54的上方可开闭地安装乘员车座55。
另外,连接燃料箱54与发动机31之间的燃料配管等,图示省略。
He是收纳在收纳箱53内的头盔。
47是乘员踏板、48是撑脚、49是抓手、56是前制动单元、57是前挡泥板、58是罩部件、59是后挡泥板。
图2是说明本发明之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配置的立体图。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在车身架11的右侧设置谐振器60。在该谐振器60的下游且车身架11的中央,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61。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61的下游且车身架11的左侧,设置二次空气控制阀62。用二次空气通路51将这些部件连接。
谐振器60,具有使得吸入二次空气时产生的吸气音衰减的功能。
二次空气通路51,从上游向下游,依次由二次空气吸入口64、吸入管65、第1配管66、和第2配管67构成。二次空气吸入口64,是在位于谐振器60附近的二次空气取入口。吸入管65连接该二次空气吸入口64与二次空气滤清器61之间。第1配管66连接二次空气滤清器61与二次空气控制阀62之间。第2配管67连接二次空气控制阀62与发动机31(见图1)的排气管45之间。
在二次空气吸入口64吸入的空气,由吸入管65导向二次空气滤清器61,使其净化,由该二次空气滤清器61净化后的空气,由第1配管66导向二次空气控制阀62,使该二次空气控制阀62内藏的图未示的阀开闭,将二次空气通过第2配管67供给到排气管45(见图1)。
在二次空气控制阀62上,连接着控制该阀开闭的控制配管68。将该控制配管68与吸气管43(见图1)连接,借助吸气管43的负压进行阀的开闭。具体地说,当吸气管43的负压大于预定值时,将该二次空气控制阀62的阀关闭。
即,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在二次空气通路51上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61,并且,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61的上游,设置将二次空气的吸气音衰减的谐振器60。
该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由于在二次空气通路51上且车身架11的中央,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61,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61的上游且车身架11的右侧,设置谐振器60,因此,可以缩短连接二次空气滤清器61与谐振器60之间的二次空气通路51之一、即吸入管65的长度。由于可以缩短吸入管51的长度,所以,可以抑制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的配置空间。
结果,可以有效地利用机动两轮车10的内部空间。
具体地说,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在二次空气通路51上且左右后架24L、24R的中央,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61。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61的下游且左后架24L上,设置二次空气控制阀62。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61的上游且右后架24R上,设置谐振器60。
谐振器60通过螺栓85安装在车身架11的一部分即后架24R上,二次空气控制阀62通过图未示的撑杆安装在后架24L上。
69、69是软管夹,该软管夹69、69在第1配管66的两端,设在连接二次空气滤清器61与第1配管66之间的连接部、以及连接第1配管66与二次空气控制阀62之间的连接部上,将这些连接部紧固。
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由于把二次空气滤清器61设在左右后架24L、24R的中央,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61的上游,把谐振器60设在右后架24R上,所以,可以缩短连接二次空气滤清器61与谐振器60之间的吸入管65的长度。由于可缩短吸入管65的长度,所以,可以抑制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的配置空间。
另外,也可以把谐振器60设在车身架11所具备的左后架24L上,把二次空气控制阀62设在右后架24R上。
由于谐振器60配置在右后架24L的下方,所以,可有效地利用右后架24R下方的空间。
二次空气滤清器61的特征在于其安装在后挡泥板59上。
对于二次空气滤清器61而言,其通常是通过支架安装在车身架11上,所以,需要另外的支架等部件。
而本发明中,由于在后挡泥板59上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61的安装部63,兼作为二次空气滤清器61的安装部件,所以可减少零部件数目。
图3是备有本发明之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的要部断面图。在车身架11的后部,前后配置着收纳箱53和燃料箱54,并且,在收纳箱53与燃料箱54之间,配置二次空气滤清器61。
由于把二次空气滤清器61配置在收纳箱53与燃料箱54之间,所以,可以抑制二次空气滤清器50的配置空间。
71是内藏在一次空气滤清器41内的元件。72是散热器收容箱。73、73是软管夹,该软管夹73、73在吸入管65的两端部,设在连接谐振器60与吸入管65之间的连接部、以及连接第1配管66与二次空气滤清器61之间的连接部上,将这些连接部紧固。
图4是图3中的4向视图。在车身架11的一部分即右后架24R的下方,配置谐振器60,在收纳箱53与燃料箱54之间配置二次空气滤清器61,在乘员车座55(见图1)下方的收纳箱53、燃料箱54、以及车身架11的一部分即左后架24L所围成的大体三角形空间90内,配置二次空气控制阀62。
即,二次空气控制阀62,配置在乘员车座55(见图1)下方的收纳箱53、燃料箱54、以及左后架24L所围成的大体三角形空间90内。
由于利用位于车身架11左右宽度方向内侧的大体三角形空间90即死空间,所以可紧凑地配置二次空气控制阀62。另外,由于二次空气控制阀62不突出到车身架11的外侧,所以,在宽度方向不占地方,可实现机动两轮车的小型化。
下面,说明上述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的作用。
如图2所示,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由于在二次空气滤清器61的上游设置谐振器60,所以,可衰减二次空气的吸气音,并且可缩短二次空气通路51的长度。由于可缩短构成二次空气通路51的吸气管65的长度,所以,可抑制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的配置空间。
结果,可有效地利用机动两轮车10的内部空间。
图4表示图2的另一实施例,下面只说明与图2中的不同点。
二次空气供给装置50B,在车身架11的右侧且右侧车身架11的一部分、即右后架24R的下方,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61B,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61B的下游且左后架24L上,设置二次空气控制阀62B,在二次空气控制阀62B的上游且右后架24的下方,设置谐振器60B。因此,二次滤清器61B固定在右后架24R上。
即,二次空气滤清器61B,相对于二次空气控制阀62B是设在车身架11的左右宽度方向相反侧、即右后架24R上,并且,在二次空气滤清器61B后方设置谐振器60B。
由于把二次空气控制阀62B设在左后架24L上,把二次空气滤清器61B设在右后架24R上,并且在二次空气滤清器61B的后方设置谐振器60B,所以,可以扩大构成车身架11的后架24L、24R间的收纳空间。
结果,可有效地利用机动两轮车10的内部空间。
图5是另一实施例中的后缓冲单元安装部的侧面图。表示把构成车身架11的一部分的、具有纵长矩形断面的方管即后架24L的下部,局部地形成缺口,通过紧固部件74安装后缓冲单元26的上端部26a的情况。
图6是图5中的6-6线断面图。后缓冲单元安装部75,由设在后架24下部的缺口部76、焊接在该缺口部76上的大体圆筒形支承部件77、嵌在该支承部件77中心的弹性部件78、嵌入设在该弹性部件78中心的孔部78a内的套筒部件79构成。在后缓冲单元安装部75,把形成为大体U字形的后缓冲单元26的上端部26a嵌入弹性部件78两侧的侧面,使紧固部74的一部分即螺栓81,穿过套筒部件79与缓冲单元26的上端部26a之间,用螺母82紧固。
具有该构造的后缓冲单元安装部75,与通过缓冲支架固定后缓冲单元26的构造相比,可以加大后缓冲单元26的缓冲行程。另外,由于后缓冲单元26的上端部26a可安装在后架24L的紧下面,所以可抑制车辆的宽度。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机动两轮车。
Claims (7)
1.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在车身架的后部可自由摆动地悬挂着包含变速器的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排气装置,连接着供给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在二次空气通路上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并且,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的上游设置衰减二次空气的吸气音的谐振器。
2.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在车身架的后部可自由摆动地悬挂着包含变速器的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排气装置,连接着供给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在二次空气通路上且在上述车身架的中央,设置二次空气滤清器;
在该二次空气滤清器的下游且在上述车身架的左右一侧,设置二次空气控制阀;
在上述二次空气滤清器上游且在上述车身架的左右另一侧,设置谐振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车身架的后部沿前后配置收纳箱和燃料箱,在上述收纳箱和上述燃料箱之间配置上述二次空气滤清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谐振器配置在上述车身架后部的后架下方。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空气滤清器安装在后挡泥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二次空气通路上,夹设着二次空气控制阀;
上述二次空气滤清器,相对于上述二次空气控制阀设在上述车身架的左右宽度方向相反侧,并且,在上述二次空气滤清器的后方,设置上述谐振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空气控制阀,配置在由乘员车座下方的收纳箱、燃料箱以及车身架所围成的大体三角形空间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82378 | 2005-09-28 | ||
JP2005282378 | 2005-09-28 | ||
JP2005359459 | 2005-12-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40260A CN1940260A (zh) | 2007-04-04 |
CN100485171C true CN100485171C (zh) | 2009-05-06 |
Family
ID=37958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3956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5171C (zh) | 2005-09-28 | 2006-09-26 | 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8517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27250B2 (ja) * | 2018-05-30 | 2020-07-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02047B2 (ja) * | 1992-06-19 | 2002-07-15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浄化装置 |
-
2006
- 2006-09-26 CN CNB2006101395653A patent/CN10048517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02047B2 (ja) * | 1992-06-19 | 2002-07-15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浄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40260A (zh) | 2007-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707483B1 (en) | Vehicle with a steering damper mounting structure | |
CN103670639B (zh) | 摩托车的排气系统 | |
JP6145486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US8668040B2 (en) | Supercharger-equipp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US8302726B2 (en) |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 |
CN101850812A (zh) |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的配置构造 | |
JP2007321610A (ja) | 排気管構造 | |
JPH0573639B2 (zh) | ||
CN102016283B (zh) | 机动二轮车的进气装置 | |
US20110073400A1 (en) | Motorcycle | |
CN101172504B (zh) | 机动二轮车 | |
CN105517884A (zh) | 摩托车的燃料蒸发气体回收装置 | |
CN101172503A (zh) | 机动二轮车 | |
US10233875B2 (en) | Saddle-ridden vehicle | |
JP6623668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 |
CN1369624A (zh) |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废气净化装置 | |
CN100485171C (zh) | 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 |
CN101676171B (zh) | 机动二轮车 | |
CN101172505B (zh) | 机动两轮车 | |
JPH0470193B2 (zh) | ||
JP4126957B2 (ja) |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系構造 | |
CN110775182B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100478210C (zh) | 自动二轮车的吸气结构 | |
JP4726702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5778947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排気浄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