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0122C - 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0122C
CN100480122C CNB2006100238477A CN200610023847A CN100480122C CN 100480122 C CN100480122 C CN 100480122C CN B2006100238477 A CNB2006100238477 A CN B2006100238477A CN 200610023847 A CN200610023847 A CN 200610023847A CN 100480122 C CN100480122 C CN 1004801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group
bracing frame
bicycle
flexible fe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238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0481A (zh
Inventor
黄伟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6100238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80122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20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0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01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01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所述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对应自行车的一轮体设置,包括有:一盖体、一框架体、一第一组支撑架、一第二组支撑架与多个连接件。所述框架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相结合,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可以与车体相连接的一连接部,所述框架体具有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每一侧边内皆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上分别开设有与前述通孔相对应的穿孔;所述连接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与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本发明有通用性好,适用性广,安装便利的效果。

Description

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用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可以使用在任何车种车体上而方便装卸及收纳的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自行车虽然在外型上与以往没有较大的变化,大致已经定型,不过,真正引人注意的地方不是外型,而是在独特的设计上取胜。且由于各国消费者对自行车的用途与偏好不同,因此,目前自行车的设计采取兼具交通、运动及休闲等多用途功能,同时因为自行车的多用途化与多样化,主要零组件的材质已逐渐由铁材转变为碳纤维、铬钼钢材、钛合金等,轮圈部份改进为铝合金轮圈,以符合坚固、耐用、安全及质轻等需求,车架方面,业者也纷纷致力开发铝合金车架、设计全避震车架或提升焊接能力,以使车架朝轻量化、功能化与耐用化发展,以使成车产品更具竞争力。
另外,由于环保意识普及,都会空气污染严重,汽、机车停车问题日益严重,加装辅助电力的电动自行车,也成为近年来附加价值颇高的产品,同时业者日益重视助动自行车的辅助驱动动力的研发应用。自行车工业因此从传统制造业升级为高科技产业。
中国实用新型CN02255216.2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挡泥板,它有固定挡泥板,固定挡泥板上安装吊片和固定支撑架,活动挡泥板安装在固定挡泥板上,活动挡泥板与旋转支架相连接,旋转支架上分别安装左轴和右轴,固定支撑架分别与左轴和右轴相连接。该实用新型的挡水能力较强,但通用性不佳,难以满足多种型号、尺寸自行车的配装需要。
中国发明专利CN200510124263.4公开了一种可收合的充气式泥除,其包括有一本体、一卡固件与一挡件;该本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二端设有一弹性体,该本体于两端之间设置有一可供灌充气体的气嘴;该卡固件的一端接设于该本体的第一端,该卡固件相反于该本体的一端则可拆卸的装设于自行车上;该挡件结合于该本体第二端的弹性体上,且该挡件设有一与该本体气嘴相通连的气道;借此,充气时该气道可使该挡件形成展开状态,泄气时该弹性体可将该挡件自动回卷形成收合状态。该发明虽可达到收纳方便的效果但结构较复杂,且由于泥除结构的气嘴在使用后被严重污染,如采用气筒充气则使用大受局限,如采用人嘴充气则不卫生。因此实用性较差。
自行车各种车种车体因为多用途化与多样化设计,会形成车体尺寸大小不同,相对造成各种零件亦要选择设计为各种不同尺寸大小,尤其是泥除结构,不仅无法大量生产,造成生产成本提高,亦使在零件损坏时,使消费者须经由订货等待多时后,方可以获得修复,且当所述产品停产时,更迫使消费者为单一组件,而需全面更换自行车,因此如何去解决上述的问题,一直是业者所急迫在寻求解决的方案以及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通用性好,应用广泛,生产成本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本发明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以一蛇腹式结构的设计,达成在任何自行车体都可以适用的功效。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对应自行车的一轮体设置,包括有:一盖体、一框架体、一第一组支撑架、一第二组支撑架与多个连接件。所述框架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相结合,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可以与车体相连接的一连接部,所述框架体具有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每一侧边内皆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上分别开设有与前述通孔相对应的穿孔;所述连接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与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前述第一侧边以及前述第二侧边的容置空间沿所述连接件连接方向相距有一距离。
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由于上述可调节的结构设计,并采用挠性材质的部件,在应用于不同型号、尺寸的自行车时可便于调整适用,达成可以折收存放及使用的功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因此在业内带来规模生产成本的降低。
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零部件少,结构简单,使用安装维修均方便,耐用性也好,因此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自行车上。
特别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蛇腹结构设计,收纳方便,使用便利,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为有助其推广使用,降低其组装难度,满足其通用性,本发明更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组合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一挠性泥除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有:一盖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结合的一框架体、具有至少一通孔的一第一组支撑架与一第二组支撑架以及多个连接件,所述框架体具有设容置空间的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以及一第二侧边,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一连接部。
步骤(b):第一组支撑架以及一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第一侧边以及前述第二侧边中,且前述通孔与前述穿孔相对应。
步骤(c):连接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以及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
步骤(d):所述连接部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
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组合方法,步骤简单,操作容易,一般工人无须特殊培训即可操作,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合实现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特别符合本发明因良好的通用性而带来的广泛应用要求,满足实际作业的要求,极大地辅助实现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的技术进步。
至于本发明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以得到完全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挠性泥除结构在自行车上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组合方法较佳实施例方块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挠性泥除结构在自行车上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自行车中至少包括有一主支架2、二轮体3、一椅座21、一方向手把4、一驱动装置5以及至少一泥除结构1所组成,所述主支架2略为呈一三角形架构,而所述椅座21设在所述主支架2上,提供一使用者跨坐;所述方向手把4连接一轮体3a,用以操控自行车行进方向;所述驱动装置5连接另一轮体3,当使用者施力时会进行驱动自行车行进。但自行车在行进时,会使污泥或脏物以所述轮体3转动的切线方向,溅到使用者身上,因此泥除结构1会对应所述自行车轮体3设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支架2更设有一延伸体22,使本发明的泥除结构1锁固在所述延伸体22上,而使本发明的泥除结构1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及组合示意图。本发明的泥除结构1包括有:一盖体11、一框架体12、一第一组支撑架13、一第二组支撑架14以及多个连接件16。所述盖体11为挠性材质所制成,可以阻挡所述轮体3所带至的污泥或脏物。所述框架体12与所述盖体11外缘相结合,且开设有多个通孔125以及可以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的一连接部126,多个通孔125分布在所述框架体12的四个角落上,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前述延伸体22为一螺拴,而所述连接部126设计为一椭形穿孔,以利所述框架体12与前述延伸体22相互对位以及调整连接。
而所述框架体12具有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121以及一第二侧边122,每一侧边121、122内皆具有一容置空间123、124,而为便于组装,前述第一侧边121以及前述第二侧边122的容置空间123、124沿所述连接件16连接方向81相距有一距离d,不致造成所述第一组支撑架13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14组装时相互干涉。而所述第一组支撑架13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14,分别对应置入前述容置空间123、124中,且所述第一组支撑架13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14上分别开设有与前述通孔125相对应的穿孔131、141。所述连接件16分别通过前述通孔125以及前述穿孔131、141,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13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14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123、124。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支撑架穿孔131间的尺寸长度L1与前述第一侧边通孔125间的尺寸长度S1为相等,且所述第二组支撑架穿孔141间的尺寸长度L2与前述第二侧边通孔125间的尺寸长度S2为相等,因此所述框架体12呈现出一平面形状。而所述框架体12为挠性材质所制成,因此也可以设计所述第一组支撑架穿孔131间的尺寸长度L1小于前述第一侧边通孔125间的尺寸长度S1,或所述第二组支撑架穿孔141间的尺寸长度L2小于前述第二侧边通孔125间的尺寸长度S2,将使所述框架体12呈现出一弧形曲面形状,诸如此类的变化乃熟悉此项技艺者所能依据上述的说明加以变化实施,因此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要义所在,也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在此并不再多加叙述。
以下所述的本发明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因大部份的组件为相同或类似前述实施例,因此相同的组件将直接给予相同的名称及编号,且对于类似的组件则给予相同名称但在原编号后另增加一英文字母以资区别且不予叙述,先予说明。请再加参阅图4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组合、剖视及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发明的所述挠性泥除结构1a更包括有一蛇腹式结构17,所述蛇腹式结构17布置在所述盖体11a以及所述框架体12a上,使得所述盖体11a以及所述框架体12a的一侧可以进行伸展及收缩,即可以利用所述蛇腹式结构17沿一第一方向82及一第二方向83所组成的平面上进行伸展及收缩。
为更了解本发明,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组合方法较佳实施例方块流程示意图,其中图号91至95分别对应步骤(a)至步骤(e)。
步骤(a):提供一挠性泥除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有:一盖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结合的一框架体、具有至少一通孔的一第一组支撑架与一第二组支撑架以及多个连接件,所述框架体具有设容置空间的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以及一第二侧边,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一连接部。
步骤(b):第一组支撑架以及一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第一侧边以及前述第二侧边中,且前述通孔与前述穿孔相对应。
步骤(c):连接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以及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
步骤(d):所述连接部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
步骤(e):调整所述挠性泥除结构对应自行车的一轮体的位置及一长度尺寸,使其可以遮挡轮体所带至的污泥或脏物。
由此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现依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所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对应自行车的一轮体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包括有:
一盖体;
一框架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相结合,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可以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的一连接部,所述框架体具有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以及一第二侧边,每一侧边内皆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第一组支撑架以及一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上分别开设有与前述通孔相对应的穿孔;
多个连接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以及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
架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
前述第一侧边以及前述第二侧边的容置空间沿所述连接件连接方向相距有一距离。
2.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以及所述框架体为挠性材质所制成。
3.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支撑架穿孔间的尺寸长度不大于前述第一侧边通孔间的尺寸长度。
4.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穿孔间的尺寸长度不大于前述第二侧边通孔间的尺寸长度。
5.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泥除结构更包括有一蛇腹式结构,此一蛇腹式结构位在所述盖体以及所述框架体上,使得所述盖体以及所述框架体的一侧可以进行伸展及收缩。
6.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组合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
(a)提供一挠性泥除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有:一盖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结合的一框架体、具有至少一通孔的一第一组支撑架与一第二组支撑架以及多个连接件,所述框架体具有设容置空间的两两相对应一第一侧边以及一第二侧边,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一连接部;
(b)第一组支撑架以及一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第一侧边以及前述第二侧边中,且前述通孔与前述穿孔相对应;
(c)连接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以及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
(d)所述连接部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项6所述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后更包括步骤(e):调整所述挠性泥除结构对应自行车的一轮体的位置及一长度尺寸。
CNB2006100238477A 2006-02-13 2006-02-13 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12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38477A CN100480122C (zh) 2006-02-13 2006-02-13 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38477A CN100480122C (zh) 2006-02-13 2006-02-13 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0481A CN101020481A (zh) 2007-08-22
CN100480122C true CN100480122C (zh) 2009-04-22

Family

ID=38708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2384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122C (zh) 2006-02-13 2006-02-13 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80122C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48684Y (zh) * 2000-10-27 2001-09-19 瑞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挡泥板及架体可拆换结构
CN2494786Y (zh) * 2000-07-05 2002-06-12 极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挡泥板
CN1621297A (zh) * 2003-11-27 2005-06-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后挡泥板构造
EP1595776A1 (en) * 2004-05-10 2005-11-16 Rpz S.R.L. Mud flap particularly for a bicycle mudguar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4786Y (zh) * 2000-07-05 2002-06-12 极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挡泥板
CN2448684Y (zh) * 2000-10-27 2001-09-19 瑞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挡泥板及架体可拆换结构
CN1621297A (zh) * 2003-11-27 2005-06-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后挡泥板构造
EP1595776A1 (en) * 2004-05-10 2005-11-16 Rpz S.R.L. Mud flap particularly for a bicycle mudgu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0481A (zh) 2007-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6574Y (zh) 折叠椅式自行车
CN206265228U (zh) 一种紧凑折叠自行车
CN103950494A (zh) 一种折叠便携式自行车
CN100480122C (zh) 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CN2900326Y (zh) 折叠自行车
CN207809642U (zh) 自行车折叠机构
CN106043552B (zh) 便于移动的电动自行车
CN104477301B (zh) 一种载物折叠自行车
CN2406906Y (zh) 手提箱式便携折叠自行车
CN107054538A (zh) 一种折叠车架
CN206968893U (zh) 一种折叠车架
CN207089549U (zh) 一种前后轮平衡车脚踏板收展锁定装置
CN2523681Y (zh) 多功能安全滑板车
CN107614369A (zh) 可折叠翻折式自行车
CN205769854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折叠自行车
CA2418403A1 (en) Kit and method for high clearance conversion of a vehicle
CN206750024U (zh) 智能折叠mini电动车的手把模块
CN206719450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摩托车装配用支撑架
CN101607575A (zh) 可收缩折叠成箱形的车
CN204096002U (zh) 收缩式折叠自行车
CN204124280U (zh) 折叠三轮自行车
CN201009989Y (zh) 折叠式自行车
CN203427964U (zh) 一种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
CN206264917U (zh) 一种重型车辆的车梯
CN203391927U (zh) 一种便携坐凳式多功能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