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9270C - 电气部件用插座 - Google Patents

电气部件用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9270C
CN100479270C CNB2006100848764A CN200610084876A CN100479270C CN 100479270 C CN100479270 C CN 100479270C CN B2006100848764 A CNB2006100848764 A CN B2006100848764A CN 200610084876 A CN200610084876 A CN 200610084876A CN 100479270 C CN100479270 C CN 10047927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using
connection point
point terminal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848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81714A (zh
Inventor
佐佐木弘
小口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81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1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92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927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确保接点端子与电气部件的接触压力,并且壳体可以应付于自动安装的,或者可以可靠地固定接点端子,并且不妨碍电气部件的插入性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在由安装有具有多个接触部的电气部件的在上方开放的箱状的壳体、与具有电气部件的接触部所接触的连接部的接点端子构成的电气部件用插座中,壳体在底面中央部具有自动安装用的吸附面,并且在吸附面的周围具有收容接点端子的下部且在上方具有开口部的收容部,吸附面具有朝向收容部的开口部突出的檐状的辅助吸附面。并且,接点端子具有固定于壳体的侧壁的固定部,壳体的侧壁具有压入接点端子的固定部的插入部,插入部具有使被压入的接点端子的固定部在壳体的外侧露出的开口部。

Description

电气部件用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用插座(socket),特别涉及利用吸附管口(nozzle)可以进行自动安装的,或者将接点端子固定于壳体的侧壁的电气部件用插座。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如下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在收纳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并列配置多个接点端子,在将电气部件安装于壳体时,使接点端子与电气部件的底面所具有的接触部相接触,从而电连接。为了使电气部件的接触部与接点端子可靠地接触,将接点端子的前端即连接部与弹簧等的弹性部连接,利用弹力确保与接触部的接触压力。作为这样的电气部件用插座,例如有专利文献1举出的电气部件用插座。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604969号公报
并且,电器部件用插座利用吸附管口来吸附壳体的底面,从而自动安装于电路基板。利用安装机来进行的自动安装通过如下操作来进行:将并列配置了电气部件用插座的辊状供给用带沿着导轨供给到安装机,利用安装机的吸附管口依次吸附电气部件用插座,从供给用带取下,从而配置于电路基板。
在自动安装电气部件用插座的情况下,壳体的底面成为利用吸附管口来吸附的吸附面。但是,若将接点端子配置于壳体的底部则自动安装用的吸附面的面积变小,从而有时不能够用吸附管口来吸附。并且,如果为了增大吸附面而缩短接点端子的长度,则弹性部的弹力变小,从而不能够确保与电气部件的接触压力。
并且,在现有的电气部件用插座中,也具有以下所述的问题。接点端子通过将端部压入形成在壳体的侧壁内的插入部而固定。壳体的侧壁因该压入而被接点端子按压,从而在内外方向上膨胀。虽然在壳体的侧壁较厚的情况下,壁厚能够容许侧壁的膨胀,但是在为了壳体的小型化而侧壁较薄的情况下,因为因压入而导致的侧壁向内侧的膨胀变大,所以不能将电气部件插入壳体内。因此,妨碍了壳体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确保接点端子与电气部件的接触压力,并且壳体可以应付于自动安装的电气部件用插座。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也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侧壁较薄也可以可靠地将电气部件插入壳体内,从而可以实现壳体的小型化的电气部件用插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气部件用插座,由安装有具有多个接触部的电气部件的在上方开放的箱状的壳体、与具有上述电气部件的接触部所接触的连接部的接点端子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在底面中央部具有自动安装用的吸附面,并且在该吸附面的周围具有收容上述接点端子的下部且在上方具有开口部的收容部,
上述吸附面具有朝向上述收容部的开口部突出的檐状的辅助吸附面,
上述接点端子的连接部被配置在上述开口部的上方,随着上述电气部件向上述壳体的安装而移动到上述开口部的高度,上述辅助吸附面突出到因上述电器部件的安装而向下方移动的上述接点端子的连接部的位置附近,在辅助吸附面的下方配置接点端子的第一弯折部。
并且,本发明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接点端子具有固定于上述壳体的侧壁的固定部,该固定部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侧壁可从下方自由安装。
并且,本发明的电气部件用插座,由安装有具有多个接触部的电气部件的在上方开放的箱状的壳体、与具有上述电气部件的接触部所接触的连接部的接点端子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点端子具有固定于上述壳体的侧壁的固定部,
上述壳体的侧壁具有压入上述接点端子的固定部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使被压入的上述接点端子的固定部在上述壳体的外侧露出的开口部。
并且,本发明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沿着上述插入部在上述壳体的侧壁外表面形成为切口状。
进而,本发明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接点端子的固定部,其上端部被配置在上述插入部内,从而被固定于上述壳体的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因为吸附面具有朝向收容部的开口部突出的檐状的辅助吸附面,因此,可以利用辅助吸附面来增大吸附面的面积,并且通过可以在辅助吸附面的下部配置接点端子,就可以加长接点端子的弹性部,所以可以确保接点端子与电气部件的接触部之间的接触压力。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电气部件用插座,接点端子的连接部被配置在开口部的上方,随着电气部件向壳体的安装而移动到开口部的高度,辅助吸附面突出到因电器部件的安装而向下方移动的接点端子的连接部的位置附近,由此,就可以在不干扰接点端子的连接部的随着电气部件的插入而向下方移动的状态下,增大安装用的吸附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气部件用插座,接点端子具有固定于壳体的侧壁的固定部,且固定部相对于壳体的侧壁可从下方自由安装,由此,即使形成有辅助吸附面也可以容易地将接点端子安装于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壳体的侧壁具有压入接点端子的固定部的插入部,插入部具有使被压入的接点端子的固定部在壳体的外侧露出的开口部,由此,因固定部的压入,开口部左右扩张地变形,从而侧壁整体在壳体的外侧方向上膨胀,因此,即使侧壁薄型化也可以将电气部件可靠地插入壳体。因而,可以实现壳体的小型化。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开口部沿着插入部而在壳体的侧壁外表面形成为切口状,由此,就可以容易地形成开口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气部件用插座,接点端子的固定部,其上端部被配置在插入部内,从而被固定于壳体的侧壁,由此,就可以将固定部的上端部所具有的飞边等预先收纳于侧壁内,从而可以提高外观以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部件用插座与电气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截面图;
图4是表示压入接点端子时的侧壁的形状的横截面图;
图5是表示接点端子向壳体的安装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壳体
2侧壁
3底面
5插入部
6开口部
7吸附面
8辅助吸附面
9收容部
9a开口部
10接点端子
11连接部
12固定部
18弹性部
40罩体部件
50电气部件
60接地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部件用插座(socket)与电气部件50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截面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气部件用插座由:安装有电气部件50的壳体1、与多个设置在壳体1上的且可以电连接电气部件50与电路基板(没有图示)的接点端子10构成。并且,在电气部件50已安装在壳体1中的状态下,在电气部件50上从上方安装有罩体部件40。
安装于壳体1中的电气部件50是:加工数毫米四方的硅等的半导体,组装多个电路元件,从而作为电子电路而发挥其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部件50还作为组装了光学部件的照相机模块。但是,作为电气部件50并不限定于照相机模块。
并且,电子部件50在底部具有多个接触部,通过安装于壳体1中使接触部(未图示)与细板状的接点端子10相接触,就可以进行电气部件50对于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在电气部件50的侧面51中的一个面上形成有从侧面51突出到外侧的突出部56,该突出部56配置于后述的壳体1的导向部30。并且,在电气部件50的侧面51形成有与后述的罩体部件40的爪部46卡合的被卡合部57。
收容电气部件50的壳体1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并且形成为上方开放的箱状。壳体1通过从上方插入嵌入电气部件50而成为安装有电气部件50的状态。并且,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壳体1的侧壁2中的一个面上形成有导向部30,所述导向部30配置形成在电气部件50的侧面51上的突出部56。并且,在形成有导向部30的侧壁2以外的其它三个面上,分别具有与电气部件50的突出部56相干扰的限制部31,限制部31的上端部与侧壁2的上端部形成为连续状。
这样,电气部件50只在使具有突出部56的侧面51与设置有导向部30的侧壁2相对应插入的情况下,被安装到壳体1中,在除此之外的朝向上,壳体1的限制部31与突出部56相干扰,从而不能够安装到壳体1中。因而,可以防止在错误的朝向上将电气部件50插入到壳体1中。
并且,如图1所示,壳体1在各侧壁2上分别具有接地部件60。接地部件60是将后述的金属制的罩体部件40导通到电路基板上的部件,保护电气部件50以及罩体部件40远离静电或者电气噪音等。如图1以及图3所示,接地部件60具有固定于壳体1的侧壁2上的固定部61、与接合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62。固定部61在外表面具有与罩体部件40的弹性片41卡合的凹部63。接地部件60的连接部62形成为截面U字状,下端部通过软钎焊等接合于电路基板。
在安装了电气部件50的壳体1上从上方安装通电检查等完成后的罩体部件40。如图1所示,罩体部件40从上方覆盖电气部件50,并且在壳体1的外侧面卡卸自如,通过安装于壳体1来保护电气部件50。罩体部件40的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45,以使被组装于电气部件50的上部的光学部件露出。而且,在开口部45的缘部形成有多个与形成在电气部件50的侧面51的被卡合部57相卡合的爪部46。如果将罩体部件40安装于壳体1,则通过利用爪部46从上方按压电气部件50,从而防止电气部件50从壳体1中脱落。
并且,罩体部件40的侧面在对应于壳体1的接地部件60的位置上具有弹性片41。弹性片41是将罩体部件40的侧面的一部分向内侧弯折并保持弹性的部件。接地部件60的固定部61在外表面具有凹部63,因此,如果将罩体部件40安装于壳体1,则弹性片41卡合于固定部61的凹部63,罩体部件40与接地部件60导通,从而保护电气部件50远离静电或者电气噪音等,并且罩体部件40难以从壳体1中脱落。
如图3所示,设置于壳体1的多个接点端子10由金属等的导电性材料形成,形成于其前端部的连接部11对应于电气部件50的接触部而被配置在壳体1内。连接部11为了使与电气部件50的接触部的接触可靠,将上部形成为截面近似为半圆状。并且,接点端子10具有被固定于壳体1的侧壁2内的固定部12、与连接于固定部12的下端部的弹性部18,在弹性部18的前端形成有连接部11。接点端子10的固定部12形成为比壳体1的侧壁2的高度短。
壳体1的侧壁2具有压入接点端子10的固定部12的插入部5。插入部5从侧壁2的下端形成到侧壁2内的规定位置,通过将接点端子10的固定部12相对于侧壁2而从下方压入来固定接点端子10。并且,插入部5在侧壁2的外侧方向形成有开口部6。开口部6在壳体1的侧壁2外表面形成为切口状,并在壳体1的外侧使被压入的接点端子10的固定部12的外表面露出。
如图3所示,接点端子10的弹性部18具有:从固定部12的下端部朝向壳体1的内侧延伸的第一端子部13、从第一端子部13经由第一弯折部14而朝向壳体1的侧壁2侧上方延伸的第二端子部15、以及从第二端子部15经由第二弯折部16而朝向壳体1的内侧上方延伸的第三端子部17,在第三端子部17的前端形成有连接部11。
并且,如图2所示,壳体1在底面3中央部具有自动安装用的吸附面7。壳体1的安装通过如下操作进行:利用安装机的吸附管口来吸附并保持壳体1的底面3,从而将壳体1配置于电路基板(未图示)。
并且,在吸附面7的周围具有收容接点端子10的下部的收容部9。收容部9在上部具有使接点端子10的连接部11向上方突出的开口部9a。
吸附面7具有朝向收容部9的开口部9a突出的辅助吸附面8。如图3所示,辅助吸附面8形成为与吸附面7成为同一平面,并且形成为檐状。如图2所示,辅助吸附面8形成为从吸附面7在壳体1的侧壁2方向上突出状,与各辅助吸附面8间的部分一起形成为与吸附面7成为同一平面。即,可以使安装用的吸附面增大一圈。以此,即使将接点端子10配置于壳体1的底部,也可以形成能够应付于自动安装的壳体1。
并且,因为辅助吸附面8形成为檐状,所以也可以将接点端子10配置于辅助吸附面8的下部,从而可以加长弹性部18的长度。以此,因为能够增强弹性部18的弹力,所以可以使接点端子10的连接部11与电气部件50的接触部可靠地接触。
并且,辅助吸附面8形成为:其前端突出到在接点端子10的连接部11的前端部向下方移动时的、收容部9的开口部9a的高度的位置附近。因此,并不妨碍接点端子10的连接部11向下方移动,从而可以增大安装用的吸附面。
并且,因为本实施方式的接点端子10通过将固定部12相对于壳体1的侧壁2从下方压入到插入部5中而固定于壳体1,所以即使形成辅助吸附面8,也可以容易地安装接点端子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点端子10的连接部11被配置为比辅助吸附面8更接近于壳体1的侧壁2侧,在辅助吸附面8的下部配置有接点端子10的弹性部18的一部分即第一弯折部14。即,连接部11被配置为比第一弯折部14更接近于壳体1的侧壁2侧。因此,如果接点端子10的连接部11由于电气部件50的插入而被按压到下方,则可以消除因第一弯折部14与第二弯折部16而产生的连接部11的在壳体1内外方向上的运动,从而可以使连接部11向大致铅直下方移动。以此,就可以使连接部11与电气部件50的接触部之间的接触可靠,并且可以防止连接部11的变形、破损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插入部5通过压入接点端子10的固定部12而固定接点端子10。壳体1的侧壁2因该压入而被固定部12按压,从而在内外方向上膨胀。图4是表示将接点端子10的固定部12压入到壳体1的侧壁2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4所示,在形成于侧壁2内的插入部5,在壳体1的外侧方向上形成有开口部6,在侧壁2的内表面2a侧并不设置开口而是成为连续状。因此,若将接点端子10的固定部12压入插入部5,则在壳体1的外侧开口的开口部6左右扩张。由于壳体1的侧壁2并列设置有多个接点端子10、10,所以各开口部6分别左右扩张,侧壁2作为整体以向壳体1的外侧方向膨胀的方式变形。即,即使压入接点端子10,侧壁2也并不向壳体1的内侧方向膨胀。因此,即使使侧壁2薄型化,也可以在并不妨碍电气部件50的插入的状态下将接点端子10固定于侧壁2,所以可以实现壳体1的小型化。
并且,接点端子10安装于壳体1的每一个侧壁2。图5是表示接点端子10的安装的图,图5(a)表示正将接点端子10压入壳体1的侧壁2的状态,图5(b)表示已将接点端子10压入了侧壁2的状态。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壳体1的侧壁2中的一个面上的多个接点端子10、10,其固定部12的上端分别利用连结片19来连结。然后,如图5(b)所示,在壳体1的每一个侧壁2,将多个接点端子10、10压入侧壁2。然后,通过弯折并切断连结片19,各接点端子10就被安装到侧壁2内。根据本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多个接点端子10安装到侧壁2。
并且,如图3所示,接点端子10的固定部12的长度形成为比壳体1的侧壁2的高度短,插入部5的高度也匹配于固定部12的长度而形成。因此,固定部12的上端部被收纳侧壁2的插入部5内,因连结片19的切断而产生的飞边等就不会露出在外部,从而可以提高外观以及安全性。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过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并列设置在壳体1内的接点端子10的数目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可以比其多,也可以比其少。并且,各接点端子10的配置也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可以对应于电气部件50的接触部的配置而变更。

Claims (5)

1.一种电气部件用插座,由安装有具有多个接触部的电气部件的在上方开放的箱状的壳体、与具有与上述电气部件的接触部接触的连接部的接点端子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在底面中央部具有自动安装用的吸附面,并且在该吸附面的周围具有收容上述接点端子的下部且在上方具有开口部的收容部,
上述吸附面具有朝向上述收容部的开口部突出的檐状的辅助吸附面,
上述接点端子的连接部被配置在上述开口部的上方,随着上述电气部件向上述壳体的安装而移动到上述开口部的高度,上述辅助吸附面突出到因上述电气部件的安装而向下方移动的上述接点端子的连接部的位置附近,
在辅助吸附面的下方配置接点端子的第一弯折部,
上述接点端子具有固定于上述壳体的侧壁的固定部,
上述接点端子的弹性部具有:从上述固定部的下端部朝向上述壳体的内侧延伸的第一端子部、从上述第一端子部经由第一弯折部而朝向上述壳体的侧壁侧上方延伸的第二端子部、以及从上述第二端子部经由第二弯折部而朝向上述壳体的内侧上方延伸的第三端子部,
在上述第三端子部的前端形成上述连接部,且上述连接部被配置为比上述第一弯折部更接近于上述壳体的侧壁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侧壁可从下方自由安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的侧壁具有压入上述接点端子的固定部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使被压入的上述接点端子的固定部在上述壳体的外侧露出的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部沿着上述插入部在上述壳体的侧壁外表面形成为切口状。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点端子的固定部,其上端部被配置在上述插入部内,从而被固定于上述壳体的侧壁。
CNB2006100848764A 2005-05-25 2006-05-23 电气部件用插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92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52221 2005-05-25
JP2005152221A JP2006331773A (ja) 2005-05-25 2005-05-25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JP2005158554 2005-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1714A CN1881714A (zh) 2006-12-20
CN100479270C true CN100479270C (zh) 2009-04-15

Family

ID=37519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487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9270C (zh) 2005-05-25 2006-05-23 电气部件用插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331773A (zh)
CN (1) CN10047927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7816B (zh) 2010-12-03 2013-12-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socket插座和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WO2017173273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Electrical receptacle assembly with outward-biasing faceplate
CN110299636B (zh) * 2018-03-21 2021-03-26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7027A (en) * 1990-03-20 1991-10-15 Molex Incorporated Female terminal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604969B2 (ja) * 1993-09-06 1997-04-30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用icソケット
CN2587078Y (zh) * 2002-11-25 2003-11-1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699547Y (zh) * 2004-04-08 2005-05-11 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模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7027A (en) * 1990-03-20 1991-10-15 Molex Incorporated Female terminal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604969B2 (ja) * 1993-09-06 1997-04-30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用icソケット
CN2587078Y (zh) * 2002-11-25 2003-11-1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699547Y (zh) * 2004-04-08 2005-05-11 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1714A (zh) 2006-12-20
JP2006331773A (ja) 200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6842B (zh)
CN103858286A (zh) 能够外部连接的电子电路单元
JP6434656B2 (ja) 電子装置
JP2006302684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15117658A (zh) 卡连接器、卡座及终端
RU237000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ем и основной печатной платой и способ монтажа
CN102064404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0479270C (zh) 电气部件用插座
JP468848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M467195U (zh) 電連接器
JPH01125686A (ja) カード型集積回路のコネクタ
US7372136B2 (en) Chip card retaining mechanism
US7364471B2 (en) Card connector
CN101582554A (zh) 电子器件安装用插座
US7291792B2 (en) Shielding member
JP4661534B2 (ja) 電気回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気回路ユニットの静電気除去方法
TW201547125A (zh) 至少一電子配件之電氣接地配件及其電子板和電子裝置
TWI594528B (zh) Card plug-in
KR20050009144A (ko) 소켓 장치
JP2001024363A (ja) 電子機器の誤装着防止機構
JP2007311427A (ja) 電気回路機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462995U (zh) 電連接器
CN103474837B (zh) 电连接器
KR102483148B1 (ko) 카드 커넥터용 트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드 커넥터
JP2006319854A (ja)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シール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