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6540C -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6540C
CN100476540C CNB2006101017221A CN200610101722A CN100476540C CN 100476540 C CN100476540 C CN 100476540C CN B2006101017221 A CNB2006101017221 A CN B2006101017221A CN 200610101722 A CN200610101722 A CN 200610101722A CN 100476540 C CN100476540 C CN 10047654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sub
aforementioned
display
optic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017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2350A (zh
Inventor
小林佳津
田中千浩
堀口正宽
上原利范
金子英树
田中慎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2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2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65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654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电光装置,在具有透明(W)的子像素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白平衡的调整。其中,显示像素,由各2个R、G的子像素和各1个B、W的子像素所构成。在此,W的颜色,虽然基本上为透明,但是也可以偏红、偏蓝、偏黄色。具体地,表示在CIE色度图处于(X,Y)=(0.3~0.4,0.3~0.4)的范围的颜色。着色层,形成于前述RGB及W的子像素的显示区域。在前述R、G的子像素的显示区域,形成为不存在前述着色层的部分的非着色部。通过如此,能够减少R、G的颜色的光的量而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将白色显示中的白平衡调整为预定的色温的状态,能够抑制白色显示中的附色。

Description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各种信息的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所谓便携电话机、便携信息终端的便携设备等中采用液晶显示装置。如此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1个像素中分别具有红(R)、绿(G)、蓝(B)(以下,将这些颜色也分别简称为“R”、“G”、“B”。)的滤色器的子像素。另一方面,最近,提出了除了R、G、B的3色之外,进一步采用了透明(W)(以下,也简称为“W”)的子像素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4-4822号公报
在示于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1个显示像素,由2个R的子像素、2个G的子像素、1个B的子像素、1个W的子像素共6个子像素所构成。即,1个显示像素中的B的子像素的面积的比率,与R、G的子像素的面积的比率相比较,为一半的大小。从而,如果就这样按原状进行白色显示,则由于B的颜色的光的量较少,变成偏黄色的白色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之点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在具有透明(W)的子像素的电光装置中,进行白平衡的调整。
在本发明的1种观点中,电光装置,具有:显示像素,其以各2个R、G的子像素和各1个B、W的子像素作为1个单位所构成;和着色层,其形成于前述RGB的子像素;并在前述R、G的子像素中,形成为不存在前述着色层的部分的非着色部。
上述的电光装置,例如是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像素,由各2个R、G的子像素和各1个B、W的子像素所构成。在此,W的颜色,基本上,虽然透明,但是也可以偏红、偏蓝、偏黄色。具体地,表示处于在CIE色度图中(X、Y)=(0.3~0.4,0.3~0.4)的范围的颜色。着色层,形成于前述RGB及W的子像素的显示区域。从而,因为显示像素中的B的子像素的面积的比率,与R、G的子像素的面积的比率相比较,为一半的大小,所以B的颜色的光的量,与R、G的光的量相比较也小。在前述R、G的子像素的显示区域,形成为不存在前述着色层的部分的非着色部。通过如此,能够减少R、G的颜色的光的量而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将白色显示中的白平衡调整为预定的色温的状态,能够抑制白色显示中的附色。
在上述的电光装置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前述显示像素,构成为:前述B的子像素和前述W的子像素的合计面积,与2个前述R的子像素的面积大致相等,并且与2个前述G的子像素的合计面积大致相等。在上述的电光装置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前述显示像素,构成为:前述RGB的子像素之中的1色的子像素和前述W的子像素的合计面积,与其他的2色的子像素的各自的面积大致相等。
上述的电光装置的一个方式中,前述各色的子像素,具备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前述非着色部,形成于前述R、G的子像素的透射区域。通过如此,能够将进行透射型显示的情况下的白色显示的白平衡调整为预定的色温的状态。
上述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前述G的子像素的透射区域的非着色部的面积,形成得比前述R的子像素的透射区域的非着色部的面积大。通过如此,在包括中间色调显示的任意的情况下,都能够更适当地对白平衡进行调整。
上述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前述各色的子像素,具备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前述非着色部,形成于前述R、G的子像素的反射区域。通过如此,能够将进行反射型显示的情况下的白色显示的白平衡调整为预定的色温的状态。
上述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前述G的子像素的反射区域的非着色部的面积,形成得比前述R的子像素的反射区域的非着色部的面积大。在包括中间色调显示的任意的情况下,都能够更适当地对白平衡进行调整。
上述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采用前述RGB及W的子像素所显示的白色显示的色度,为CIE色度图的坐标(X、Y)=(0.3~0.4,0.3~0.4)的范围内。由此,可知:通过本发明的电光装置,能够进行不逊色的白色显示。
上述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前述R的子像素的前述非着色部,具有大于或等于前述R的子像素的面积的10%的面积。
上述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前述G的子像素的前述非着色部,具有大于或等于前述G的子像素的面积的30%的面积。
上述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前述显示像素,多个地排列,一个前述显示像素的前述RGB的各色的子像素,对前述1个显示像素的周围的前述显示像素的相同色调的前述子像素,也重叠用于前述1个显示像素内的前述子像素的显示的灰度等级信号地进行施加而进行显示。
在本发明的另一观点中,其特征在于:具有以至少W的子像素及1色的子像素作为1个单位所构成的显示像素,和形成于前述1色的子像素的着色层;并在前述1色的子像素中,形成不存在前述着色层的部分的非着色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观点中,具有以W的子像素和带有颜色的子像素作为1个单位所构成的显示像素,和形成于前述带有颜色的子像素的着色层;并在前述带有颜色的子像素中,形成为不存在前述着色层的部分的非着色部。由此,能够将白色显示中的白平衡调整为预定的色温的状态,能够抑制白色显示中的附色。
在本发明的又一观点中,能够构成以在显示部具备上述的电光装置作为特征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括R、G、B及W的1个像素构成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括R、G、B的各子像素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中的剖切线A-A’及剖切线B-B’  的部分剖面图。
图5是沿图3中的剖切线B-B’的部分剖面图。
图6是表示显示像素的像素排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一般性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施加电压和透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一般性的像素排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白色显示的色度的坐标的色度图。
图10是表示子像素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例的图。
符号说明
4液晶层,5反射电极,6着色层,10像素电极,SG子像素,BM黑色遮光层,100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方式进行说明。还有,以下的各种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作为电光装置的一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采用了作为三端子元件的一例的a-Si型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首先,参照图1~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构成等进行说明。
图1,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平面图。在图1中,分别在纸面跟前侧(观察侧)配置滤色器基板92,并且,在纸面进深侧配置元件基板91。还有,在图1中,规定为:以纸面纵方向(列方向)为Y方向,并且,以纸面横方向(行方向)为X方向。并且,在图1中,对应于R(红)、G(绿)、B(蓝)、W(透明)的各区域表示1个子像素SG,并且对应于R、G、B、W的2行2列的子像素SG,表示1个像素区域AG(显示像素AG)。
在本发明中,像素区域AG由R、G、B、W所构成,与由现有经常采用的R、G、B构成1个像素区域的情况不相同。因此,在本发明中,采用与现有不相同的描绘操作技术(rendering,渲染)进行显示。渲染,采用如下图像处理技术:使在任意的1个像素区域AG中施加于分别具备有RGB各色的色层的子像素SG的灰度等级信号,不仅对本像素区域AG内的子像素SG,而且对本像素区域AG的周围的相同色调的子像素SG也进行重叠地施加。即,1个像素区域AG(显示像素)中的RGB的各色的子像素SG,通过对一个显示像素AG的周围的显示像素的相同色调的子像素SG,也重叠地施加用于一个显示像素AG内的子像素SG的显示的灰度等级信号而进行显示。
由此,能够观看感觉到比实际的像素数高的分辨率感,例如,在采用了具有对应于QVGA(Quarter Video Graphics Array,四分之一视频图形阵列)标准的画面显示分辨率的液晶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应于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标准的画面显示分辨率。
液晶显示装置100,通过框状的密封材料5贴合元件基板91、和对向于该元件基板91所配置的滤色器基板92,在该密封材料5的内侧封入液晶而形成液晶层4。
在此,液晶显示装置100,是采用R、G、B、W的4色所构成的彩色显示用的液晶显示装置,还是采用了a-Si型TFT元件作为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并且,液晶显示装置100,是在R、G、B的各子像素SG内具有透射区域及反射区域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还是具有液晶层4的厚度在该透射区域和该反射区域不相同的多间隙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首先,对元件基板91的平面构成进行说明。在元件基板91的内面上,主要形成或者安装多条源线32、多条栅线33、多个a-Si型TFT元件21、多个像素电极10、驱动IC40、外部连接用布线35及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41等。
如在图1中所示地,元件基板91,具有从滤色器基板92的一条边侧向外侧伸出的伸出区域31,在该伸出区域31上,安装有驱动IC40。驱动IC40的输入侧的端子(图示略),与多条外部连接用布线35的一端侧电连接,并且多条外部连接用布线35的另一端侧与FPC电连接。各源线32,在Y方向上延伸并且在X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而形成,各源线32的一端侧,电连接于驱动IC40的输出侧的端子(图示略)。
各栅线33,具备在Y方向延伸地形成的第1布线33a,和从该第1布线33a的终端部在X方向延伸所形成的第2布线33b。各栅线33的第2布线33b,在与各源线32相交叉的方向,即在X方向延伸并且在Y方向空出适当的间隔而形成,各栅线33的第1布线33a的一端侧,电连接于驱动IC40的输出侧的端子(图示略)。在对应于各源线32和各栅线33的第2布线33b的交叉的位置处设置TFT元件21,各TFT元件21电连接于各源线32、各栅线33及各像素电极10等。各TFT元件21及各像素电极10,设置于对应于各子像素SG的位置。各像素电极10,例如通过ITO(Indium-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等的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
一个像素区域AG在X方向及Y方向有多个,排列成矩阵状的区域是有效显示区域V(由双点划线所围的区域)。在该有效显示区域V,可显示文字、数字、图形等的图像。还有,有效显示区域V的外侧的区域成为不用于显示的框缘区域38。并且,在各源线32、各栅线33、各TFT元件21、及各像素电极10等的内面上,形成未图示的取向膜。
其次,对滤色器基板92的平面构成进行说明。滤色器基板92,具有遮光层(一般称为“黑矩阵”,在以下,简称为“BM”),R、G、B的3色的着色层6R、6G、6B,及共用电极8等。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不管颜色而指着色层的情况下简称作“着色层6”,而对颜色进行区分而指着色层的情况下则记作“着色层6R”等。BM,形成于对各子像素SG进行区分的位置。在图1中对应于W的各子像素SG,特别地不设置着色层。共用电极8,与像素电极同样地由IT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在滤色器基板92的大致一面的范围形成。共用电极8,在密封材料5的角部的区域E1与布线15的一端侧电连接,并且该布线15的另一端侧,与对应于驱动IC40的COM的输出端子电连接。
在具有以上的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基于来自与电子设备等连接的FPC41侧的信号及电力等,通过驱动IC40,按G1、G2、...Gm-1、Gm(m为自然数)的顺序每次1条顺序互斥性地选择栅线33,并且对所选择的栅线33,供给选择电压的栅信号,另一方面对其他的非选择的栅线33,供给非选择电压的栅信号。然后,驱动IC40,对于处于对应于所选择的栅线33的位置的像素电极10,将相应于显示内容的源信号,通过分别对应的S1、S2、...Sn-1、Sn(n为自然数)的源线32及TFT元件21而供给。其结果,液晶层4的显示状态,被切换成非显示状态或中间显示状态,使液晶层4的取向状态得到控制。
(像素构成)
其次,参照图2等,对1个像素区域AG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对应于图1中的1个像素区域AG(以虚线所围的部分)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如在图2中所示地,1个像素区域AG,具备对应于R、G、B、W的2行2列的子像素SG而构成。进而,对应于R、G、B、W的各子像素SG,具备进行透射型显示的透射区域E10,和进行反射型显示的反射区域E11而构成。
其次,参照图3,将对应于图2中的R、G、B的各子像素SG的构成,分为反射区域E11的构成和透射区域E10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3(a),是表示对应于R、G、B的各子像素SG的元件基板91的构成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另一方面,图3(b),是表示与图3(a)的元件基板91对向配置、对应于R、G、B的各子像素SG的滤色器基板92的构成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4(a),是沿图3(a)及(b)中的剖切线A-A’的部分剖面图,表示对应于R、G、B的各反射区域E1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剖面构成。另一方面,图4(b),是沿图3(a)及(b)中的剖切线B-B’的部分剖面图,表示对应于R、G、B的各子像素SG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剖面构成。
首先,对R、G、B的1个子像素SG内的反射区域E11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由玻璃或石英等的材料所形成的下侧基板1上,形成栅线33。在图3(a)中,为栅线33的要素的第2布线33b,具有在X方向延伸的主线部分33ba,和从该主线部分33ba向Y方向弯曲地进行分支的支线部分33bb。在下侧基板1及栅线33上,形成具有绝缘性的栅绝缘层50。在是栅绝缘层50上、并且与栅线33的支线部分33bb平面性地重叠的位置处,设置为TFT元件21的要素的a-Si层52。源线32,在栅绝缘层50上,在与栅线33进行交叉的方向进行延伸地形成。
源线32,如在图3(a)中所示地,具有在Y方向延伸的主线部分32a,和从该主线部分32a向X方向弯曲地进行分支的支线部分32b。源线32的支线部分32b的一部分,形成于a-Si层52的一端侧的一部分上。在a-Si层52的另一端侧的一部分上,及,栅绝缘层50上,形成由金属等构成的保持电容电极16。因此,a-Si层52,分别电连接于源线32及保持电容电极16。而且,在对应于a-Si层52的位置,形成包括该层作为要素的TFT元件21。
在源线32、保持电容电极16及栅绝缘层50等之上,形成具有绝缘性的钝化层(防止反应层)51。钝化层51,在与保持电容电极16平面性地重叠的位置具有接触孔(开口)51a。在钝化层51上,形成由树脂材料等构成的树脂层17。在树脂层17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具有使光散射的功能的微小的凹凸。树脂层17,在对应于钝化层51的接触孔51a的位置具有接触孔17a。在树脂层17上,形成由Al(铝)等所形成而具有反射功能的反射电极5。反射电极5,因为形成于具有多个微小的凹凸的树脂层17上,所以该反射电极5,被形成为反映了该微小的多个凹凸的形状。在对应于接触孔51a及17a的反射电极5的位置,形成使光透射的透射开口区域80。在反射电极5上,形成像素电极10。
并且,在下侧基板1的外面上,配置相位差板13(1/4波长板),并在相位差板13的外面上配置偏振板14。并且,在偏振板14的外面上,配置作为照明装置的背光源15。背光源15,例如,适合为:使导光板与称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的点状光源、或称为冷阴极荧光管等的线状光源进行组合而成的器件等。
另一方面,对应于R、G、B的1个子像素SG内的反射区域E11的滤色器基板92的构成如下。
在是由与下侧基板1相同的材料构成的上侧基板2上,并且,对应于反射区域E11的位置,形成R、G、B的着色层6。各着色层6的厚度设定为d3。着色层6,具有形成于透射区域E10的非着色部62G和形成于反射区域E11的非着色部61G。在对相邻的着色层6进行划分的位置,形成BM。在着色层6上,形成由树脂材料等构成的单元厚度调整用绝缘层18。单元厚度调整用绝缘层18,具有将对应于R、G、B、W的各透射区域E10的液晶层4的厚度(单元的厚度)、和对应于R、G、B、W的各反射区域E11的液晶层4的厚度设定为最佳值、在该二者的区域中将光学特性设定成均匀的功能的,所谓的具有多间隙结构的功能。单元厚度调整用绝缘层18的厚度,被设定为与各着色层6的厚度d3相同的值。在单元厚度调整用绝缘层18等之上,形成共用电极8。
并且,在上侧基板2的外面上,配置相位差板11(1/4波长板),并在相位差板11的外面上配置偏振板12。
以上所述的对应于反射区域E11的元件基板91、和对应于该反射区域E11的滤色器基板92通过液晶层4而对向。而且,对应于反射区域E11的液晶层4的厚度设定为d2。
此外,在具有以上的构成的反射区域E11中进行反射型显示的情况下,入射到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外光,沿图4(a)及(b)中所示的路径R而行进。即,入射到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外光,被反射电极5反射而到达观看者。在该情况下,该外光,通过形成有R、G、B的各着色层6、共用电极8、及像素电极10等的区域,被位于该像素电极10的下侧的反射电极5所反射,再次通过像素电极10、共用电极8及着色层6等而呈现预定的色调及明亮度。如此一来,预期的彩色显示图像被观看者所观看。
入射到非着色部61G的外光,沿着在图4(a)中所示的路径Ra,不通过着色层6G。因此,入射到非着色部61G的外光,不呈现G的色调。从而,如果增大非着色部61G在子像素SG中所占的面积的比率,入射到非着色部61G的外光的量就变多,进行反射型显示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G的颜色的光的量减少。
其次,对R、G、B的1个子像素SG内的透射区域E10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下侧基板1上,如在图4(b)中所示地,形成栅绝缘层50。在栅绝缘层50上,形成钝化层51。在钝化层51上,形成树脂层17。如上述地,相对于形成于反射区域E11的树脂层17,在其表面上形成微小的凹凸;而形成于透射区域E10的树脂层17,在其表面上则不形成微小的凹凸。即,形成于透射区域E10的树脂层17的表面被形成得大致具有平坦性。在树脂层17上,形成像素电极10。并且,在下侧基板1的外面上配置相位差板13,并在相位差板13的外面上配置偏振板14。并且,在偏振板14的外面上配置背光源15。
另一方面,对应于R、G、B的1个子像素SG内的透射区域E10的滤色器基板92的构成如下。在上侧基板2上,形成R、G、B的着色层6。在该各着色层6上,形成共用电极8。并且,在上侧基板2的外面上配置相位差板11,并在相位差板11的外面上配置偏振板12。
以上所述的对应于透射区域E10的元件基板91、和对应于该透射区域E10的滤色器基板92通过液晶层4而对向。并且,对应于透射区域E10的液晶层4的厚度d1,设定得比对应于反射区域E11的液晶层4的厚度d2大,形成所谓的多间隙结构。
此外,在具有以上的构成的透射区域E10中进行透射型显示的情况下,从背光源15出射的照明光,沿图4(b)中所示的路径T而行进,并通过栅绝缘层50、钝化层51、像素电极10及着色层6等到达观看者。在该情况下,该照明光,通过对R、G、B的着色层6进行透射而呈现预定的色调及明亮度。如此一来,预期的彩色显示图像被观看者所观看。
入射到非着色部62G的照明光,沿着在图4(b)中所示的路径Ta,不通过着色层6G。因此,入射到非着色部62G的照明光,不呈现G的色调。从而,如果增大非着色部62G在子像素SG中所占的面积的比率,则入射到非着色部62G的照明光的量就变多,进行透射型显示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G的颜色的光的量减少。
如此地,通过对非着色部61G的面积进行调整,能够调整反射型显示中的G的颜色的光的量;通过对非着色部62G的面积进行调整,能够调整透射型显示中的G的颜色的光的量。
其次,参照图5,就对应于W的子像素SG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5,是沿着图2中的剖切线C-C’的部分剖面图,表示包括对应于W的子像素SG的剖面构成。还有,在图5中,为了使对应于W的子像素SG的剖面构成,和对应于R、G、B的子像素SG的剖面构成的不相同的部分的理解容易些,还表示对应于该3色之中的G的子像素SG的剖面构成。并且,在图5中,分别将对应于W的子像素SG简称为SG(W),将对应于G的子像素SG简称为SG(G)。而且,在以下,对在上述说明过的要素附加同一符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首先,就对应于W的子像素SG的元件基板91的构成,与对应于G的子像素SG的元件基板91的构成进行对比而说明。
对应于W的子像素SG的滤色器基板92的构成如下。在上侧基板2上,形成单元厚度调整用绝缘层18,并在该单元厚度调整用绝缘层18上,形成共用电极8。还有,在对应于W的子像素SG,如上述地不设置采用了白色的色材的着色层。
以上所述的对应于W的子像素SG的元件基板91、和对应于该透射区域E10的滤色器基板92通过液晶层4而对向。并且,对应于W的子像素SG的液晶层4的厚度,被设定为与对应于R、G、B的各透射区域E10的液晶层4的厚度
Figure C20061010172200151
相同的值。
还有,W的子像素SG中的进行透射型显示的原理,与上述大致相同。即,在W的子像素SG中进行透射型显示的情况下,从背光源15出射的照明光,沿图5中所示的路径T而行进,并通过栅绝缘层50、钝化层51、像素电极10、共用电极8及单元厚度调整用绝缘层18等而到达观看者。在该情况下,该照明光,通过透射上述的要素而呈现预定的明亮度。由此,可谋求高辉度及高对比度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因对R、G、B的各显示像素,附加W的显示像素,而实现高辉度及高对比度。可是,因为在W的显示像素中没有色材,所以为了将对应于R、G、B的透射区域的液晶层的厚度(单元厚度)、和对应于W的显示像素的透射区域的液晶层的厚度(单元厚度)设定为相同,需要在对应于W的显示像素的位置设置单元厚度调整用的透明树脂层。并且,在具有多间隙结构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为了使光学特性在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均匀,要在反射区域形成多间隙用的树脂层,将对应于透射区域的液晶层的厚度,设定得比对应于反射区域的液晶层的厚度厚。
还有,在此所谓的透明,也可以偏红、偏蓝、偏黄色。因为有时也通过树脂本来具有的颜色而稍微着色。具体地,在此所谓的透明,表示在CIE色度图处于(X,Y)=(0.3~0.4,0.3~0.4)的范围的颜色。
对应于R、G、B及W的各透射区域E10的液晶层4的厚度d1,对应于R、G、B、W的各反射区域E11的液晶层4的厚度d2,对应于R、G、B的各反射区域E11的单元厚度调整用绝缘层18的厚度d3,对应于W的各透射区域E10的单元厚度调整用绝缘层18的厚度d3,和各着色层6的厚度d3的关系,优选:设定为
Figure C20061010172200161
并且,在将厚度d1设定为4μm,并且,将厚度d2设定为2μm的情况下,优选:厚度d3被设定为约2μm。
白平衡的调整的应用例
其次,对利用上述的子像素SG的非着色部,进行白平衡的调整的方法,以具有在图6中所示的像素排列结构的显示像素为例而述。还有,在先前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构成的说明中,子像素SG,被分成2个区域,仅在一方形成反射电极5而构成反射区域,而没有形成反射电极5的另一方区域则构成透射区域。相对于此,在以下进行说明的例中,如在图6中所示地,子像素SG,为了说明的方便,设为:形成构成反射区域的反射电极5,形成于该反射电极5的中心部的开口部构成透射区域。
在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具有2行3列的子像素SG,并由2个R的子像素、2个G的子像素、1个B的子像素、1个W的子像素共6个子像素而构成1个单位。相比较于R和G的子像素的数量而B的子像素的数量较少的理由,是因为在人类的眼中,与对红色和绿色进行识别的感觉器官的数量进行比较,对蓝色进行识别的感觉器官的数量较少的缘故。而且,因为与G和R相比较、B的子像素不太在辉度信息方面起作用,只不过取得颜色的平衡,所以能够通过替换为W的子像素而特别提高辉度。在本发明中,1个显示像素,由R、G、B、W所构成,与现有经常采用的由R、G、B构成1个显示像素的情况不相同。因此,在本发明中,采用与现有不同的渲染而进行显示。
在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中,因为B的子像素的数量,相比较于R和G的子像素的数量较少,所以若从显示像素整体来看,则B的子像素的面积,相比较于R和G的子像素的面积较小。具体地,显示像素,构成为:RGB的子像素之中的B的子像素和W的子像素的合计面积,与其他的2色的子像素的各自的面积大致相等。在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中,作为一例,显示像素构成为,前述RGB及透明的各色的子像素的面积的比率为2∶2∶1∶1。在具有如此的像素排列结构的显示像素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进行白色显示的情况下,因为B的颜色的光不足,所以变成偏黄色的白色显示。
在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的子像素SG中,非着色部61R、62R,设置于R的子像素SG,而非着色部61G、62G,则设置于G的子像素SG。在此,所谓非着色部,指在子像素SG的显示区域中,未设置着色层6的部分。并且,非着色部61,为设置于反射电极5上的非着色部,而非着色部62,则为设置于开口部20上的非着色部。
如先前所述地,通过对非着色部61G的面积进行调整,能够调整反射型显示中的G的颜色的光的量;通过对非着色部62G的面积进行调整,能够调整透射型显示中的G的颜色的光的量。并且,对R的子像素SG也同样地,通过对非着色部61R的面积进行调整,能够调整反射型显示中的R的颜色的光的量;通过对非着色部62R的面积进行调整,能够调整透射型显示中的R的颜色的光的量。
在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的情况下,如先前所述地,在进行白色显示之时,因为B的颜色的光不足,所以成为偏黄色的白色显示。因此,通过在R、G的子像素设置非着色部,能够对应于B的颜色的光的减少量,进行使R、G的颜色的光的量减少的调整。如此地,在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的情况下,通过在R、G的子像素设置非着色部,能够将白色显示中的白平衡调整为预定的色温的状态,能够抑制白色显示中的附色。
其次,对分别设置于R、G的子像素SG的非着色部61、62的面积的大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在各色的子像素中的施加电压和透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该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由RGB的各色的子像素所构成,是常白的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在该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中,RGB的各色的子像素中的单元厚度,全都为相同的一定的厚度。在图7中,横轴,表示施加到子像素中的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之间的施加电压的大小;纵轴,表示RGB的各色的子像素中的光的透射率。在此,RGB的子像素的光的透射率,通过液晶层4的液晶的取向状态而确定。
在图7中,若提高施加电压,则直到某一定的电压Vc为止,R的子像素、G的子像素、B的子像素的各自的光的透射率不变。但是,在施加电压变得比电压Vc大的情况下,即中间色调显示的情况下,液晶层4的液晶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并且R的子像素、G的子像素、B的子像素的各自的光的透射率也随其发生变化。如在图7中所示地,表示在施加电压变得比电压Vc大的情况下,表示各色的子像素中的光的透射率的曲线(以下,简称为“VT曲线”)急剧下降的特性。即,各色的子像素中的光的透射率下降。各色的子像素中的VT曲线的下降方的特性,按各色的子像素而不同,R的子像素中的透射率的下降最大,B的子像素中的透射率的下降最小。从而,在施加电压变得比电压Vc大的情况下,各色的子像素的透射率,按从高的顺序,成为B的子像素、G的子像素、R的子像素的顺序。如从该图7的曲线图的特性所知地,在包括中间色调显示的任意的情况下,G的子像素的透射率,总是变得比R的子像素的透射率大。
还有,因为在图7中,即使以纵轴作为子像素的光的反射率,子像素的光的反射率,也通过液晶层4的液晶的取向状态而确定,所以表示与以纵轴作为子像素的光的透射率的情况同样的特性。从而,在包括中间色调显示的任意的情况下,G的子像素的反射率,总是变得比R的子像素的反射率大。
根据以上,可知:不管透射型显示及反射型显示的哪种情况,G的颜色的光,总是变得比R的颜色的光明亮。从而,在对白平衡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因为优选使G的颜色的光的减少量,比R的颜色的光的减少量大,所以设置于G的子像素SG的非着色部61G、62G的面积,分别比设置于R的子像素SG的非着色部61R、62R的面积大。由此,在包括中间色调显示的任意的情况下,都能够进行更适当的白平衡的调整。
其次,就非着色部对于R、G的子像素SG的比率的具体的范围而叙述。图8,是表示一般的RGB的像素排列结构,即,显示像素由各1个RGB的子像素所构成的情况下的设置非着色部的一例。在图8中所示的一般的RGB的像素排列结构的情况下,为了进行适当的白色显示,使非着色部全部合并起来对于子像素的面积的比率,优选:在R的子像素中为18%,在G的子像素中为44%,在B的子像素中为13%。对在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若看作以R、G的同色的2个子像素作为1个子像素,以W的子像素和B的子像素作为1个B的子像素,则显示像素,与一般的RGB的像素排列结构同样,能够看作由各1个RGB的子像素所构成。并且,若如此看来,则B的子像素,能够看作具有子像素的面积的50%的面积的非着色部。从而,若对先前所述的、一般的RGB的像素排列中的用于进行白色显示的非着色部的面积对于子像素的面积的比率进行考虑,则在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中的为了进行适当的白色显示所必需的R、G的子像素中的非着色部61、62的面积的比率的上限,越大越好。
作为为了进行适当的白色显示所必需的R、G的子像素中的非着色部的面积的比率的下限,优选:非着色部对于R的子像素SG的面积的比率,为R的子像素SG整体的面积的10%;非着色部对于G的子像素SG的面积的比率,为G的子像素整体的面积的30%。若试考虑一下进行反射型显示的情况,例如,若以反射电极5的面积为子像素的面积的35%,则在R的子像素SG中,非着色部所占的比率成为35%×10%=3.5%;在G的子像素SG中,非着色部所占的比率成为35%×30%=10.5%。将该情况下的白色显示的色度,作为在图9中所示的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色度图的坐标P而表示。因为若以R、G、B、W的色度图中的X坐标,分别为X(R)、X(G)、X(B)、X(W),以Y坐标,分别为Y(R)、Y(G)、Y(B)、Y(W),则白色显示,成为点亮全色的情况的显示,所以坐标P能够表示为(X,Y)=(X(R)+X(G)+X(B)+X(W),Y(R)+Y(G)+Y(B)+Y(W))。例如,若在R的子像素SG设置非着色部,存在R的颜色的着色层的部分变成了一半,则坐标P的X坐标,能够以X(R)/2+X(G)+X(B)+X(W)表示。如此地,若求在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的坐标P,则大约为(X,Y)=(0.34,0.39)。因为作为白色显示为不逊色的显示的范围,变成(X,Y)=(0.3~0.4,0.3~0.4),所以可知在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中,能够进行不逊色的白色显示。
如以上所述地,在显示像素由2个R的子像素、2个G的子像素、1个B的子像素、1个W的子像素所构成的在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的像素排列结构中,在R的子像素SG及G的子像素SG中,对于开口部20即透射区域,和反射电极5即反射区域,分别设置非着色部61、62。由此,在透射型显示及反射型显示的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将白色显示中的白平衡设定为预定的色温的状态,能够抑制白色显示中的附色。
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每个子像素SG形成反射电极5,并以形成有反射电极5的区域作为反射区域,以未形成反射电极5的开口部20作为透射区域,但是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如在图10中所示地,并非形成具有开口部的反射电极5,而是如在先前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构成中所述地,将子像素SG分成2个区域,仅在一方形成反射电极5,而在另一方不形成反射电极5。该情况下,形成有反射电极5的区域成为反射区域,不形成反射电极的区域成为透射区域。在该情况下,通过在R、G的子像素SG的各自的2个区域设置非着色部61、62,也能够减少R、G的颜色的光的比率,能够将白色显示中的白平衡设定为预定的色温的状态。
并且,在上述的图6中所示的显示像素的像素排列结构的例中,虽然叙述了B的子像素的面积相比较于其他的颜色的子像素较小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B的子像素,在其他的颜色的子像素的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不用说也能够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该情况下,通过在除了具有该小的子像素的面积的颜色以外的颜色的子像素,设置非着色部,能够将白色显示中的白平衡设定为预定的色温的状态。
电子设备
其次,参照图11对可以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电子设备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将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应用于可移动型的个人计算机(所谓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显示部的例进行说明。图11(a),是表示该个人计算机的构成的立体图。如在同图中所示地,个人计算机710,具备:具备有键盘711的主体部712;和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部713。
接着,对将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应用于便携电话机的显示部的例进行说明。图11(b),是表示该便携电话机的构成的立体图。如在同图中所示地,便携电话机720,除了多个操作按钮721之外,具备:受话口722,送话口723,并具备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部724。
还有,作为可以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电子设备,除了在图11(a)中所示的个人计算机和在图11(b)中所示的便携电话机之外,可列举液晶电视,取景器型、监视器直视型的磁带录像机,汽车导航装置,呼机,电子笔记本,计算器,文字处理机,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机,数字静止相机等。

Claims (13)

1.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显示像素,其以各2个R、G的子像素和各1个B、W的子像素作为1个单位而构成;和
着色层,其形成于前述RGB的子像素;
在前述R、G的子像素中,形成有不存在前述着色层的部分的非着色部,
前述非着色部,形成于前述R、G的子像素的透射区域。
2.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显示像素,其以各2个R、G的子像素和各1个B、W的子像素作为1个单位而构成;和
着色层,其形成于前述RGB的子像素;
在前述R、G的子像素中,形成有不存在前述着色层的部分的非着色部,
前述各色的子像素,具备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
前述非着色部,形成于前述R、G的子像素的透射区域。
3.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显示像素,其以各2个R、G的子像素和各1个B、W的子像素作为1个单位而构成;和
着色层,其形成于前述RGB的子像素;
在前述R、G的子像素中,形成有不存在前述着色层的部分的非着色部,
前述各色的子像素,具备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
前述非着色部,形成于前述R、G的子像素的反射区域,
前述非着色部,也形成于前述R、G的子像素的透射区域。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G的子像素的透射区域的非着色部的面积,形成得比前述R的子像素的透射区域的非着色部的面积大。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G的子像素的反射区域的非着色部的面积,形成得比前述R的子像素的反射区域的非着色部的面积大。
6.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显示像素,其以至少W的子像素及R、G、B的子像素作为1个单位而构成;和
着色层,其形成于前述R、G、B的子像素;
在前述R、G的子像素中,形成有不存在前述着色层的部分的非着色部,
在前述B的子像素中,未形成前述非着色部。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显示像素,以各2个R、G的子像素和各1个B、W的子像素作为1个单位而构成。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显示像素,构成为:前述B的子像素和前述W的子像素的合计面积,与2个前述R的子像素的面积大致相等,并且与2个前述G的子像素的合计面积大致相等。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采用前述RGB及W的子像素所显示的白色显示的色度,为CIE色度图的坐标(X、Y)=(0.3~0.4,0.3~0.4)的范围内。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R的子像素的前述非着色部,具有大于或等于前述R的子像素的面积的10%的面积。
11.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G的子像素的前述非着色部,具有大于或等于前述G的子像素的面积的30%的面积。
12.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显示像素,排列有多个;
1个前述显示像素的前述RGB的各色的子像素,对前述1个显示像素的周围的前述显示像素的相同色调的前述子像素也重叠地施加下述灰度等级信号而进行显示,前述灰度等级信号用于前述1个显示像素内的前述子像素的显示。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显示部具备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
CNB2006101017221A 2005-07-07 2006-07-07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5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98384 2005-07-07
JP198384/2005 2005-07-07
JP090366/2006 2006-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2350A CN1892350A (zh) 2007-01-10
CN100476540C true CN100476540C (zh) 2009-04-08

Family

ID=37597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172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540C (zh) 2005-07-07 2006-07-07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654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23440B (en) 2007-09-13 2010-04-11 Au Optronics Corp Multi-primary color display and color filter
JP4650578B2 (ja) * 2009-03-26 2011-03-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I416176B (zh) 2010-03-17 2013-11-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面板及彩色濾光基板
CN101799600B (zh) * 2010-03-30 2013-01-3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彩色滤光基板
JP6698289B2 (ja) * 2014-07-31 2020-05-27 三星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Samsung Display Co.,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7315275B (zh) * 2017-07-05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8319055A (zh) * 2018-02-14 2018-07-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2350A (zh) 2007-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2771C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JP4572854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945399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0524441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7317502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with improved chromaticity and brightness
US8300072B2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having improved gray-scale generator and method thereof
CN100476540C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JP4197000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62769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84925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450189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56764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7094089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18407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color reproducibility thereof
US20070109453A1 (en)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8139528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675393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both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N189232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07094025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0424557C (zh) 液晶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JP2007094029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199513A (ja) 電気光学装置
KR20040082269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7140240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206585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ANKAI UNIVERSIT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

Effective date: 201007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NAGANO PREFECTURE, JAPAN TO: TOKYO,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7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ony Corp.

Address before: Nagano

Patentee before: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15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