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2259C - 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2259C
CN100472259C CNB2005800018413A CN200580001841A CN100472259C CN 100472259 C CN100472259 C CN 100472259C CN B2005800018413 A CNB2005800018413 A CN B2005800018413A CN 200580001841 A CN200580001841 A CN 200580001841A CN 100472259 C CN100472259 C CN 1004722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engaging piece
plug
mi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018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6516A (zh
Inventor
原野智和
饭田满
岛谷贤一
神户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6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6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22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225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能够应用于诸如移动电话的小型移动设备中,包括:插头,具有通过光纤发送光信号的第一光发射部和/或接收光信号的第一光接收部;MID,具有面向第一光发射部并将来自第一光发射部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第二光接收部,和/或面向第一光接收部、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将光信号发送至该第一光接收部的第二光发射部;以及壳体,插头和MID连接在壳体上。壳体具有:底板,插头和MID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在底板上:第一光发射部面向第二光接收部和/或第一光接收部面向第二光发射部;以及多个弹性件,其设置为从底板的四个侧面朝向顶面侧向上竖起,并且与插头和MID接触。由此,能够沿垂直方向在壳体的底板上连接及移去插头。

Description

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该连接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No.11-214100中所记载的一种光电转换连接器中,当构成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结合(横向连接)时,插头通常在正面方向上与插座连接。
根据这种在正面方向上连接插头和插座的方法,能够精确地调整插座和插头的光轴。但是,当假定将光电转换连接器设置在诸如移动电话或个人电子记事本之类的小型电子设备中时,插座和插头的连接操作变得极为困难,这是因为多种电子元件安装在实现插座的电路板上。或者,当确保能够容易地实现插座与插头的连接操作的足够空间时,电路板尺寸变大。因此,几乎不可能在小型移动设备中应用光电转换连接器。
另一方面,例如在日本特开平No.11-329637中所记载的,为了使电路板彼此连接,还公知一种用于将一个电路板上安装的连接器从上方与另一电路板上安装的另一连接器相连接的结构。但是,在诸如移动电话或个人电子记事本之类的小型电子设备中使用这种连接器的连接结构时,存在小型电子设备的高度(或者厚度)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使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小型化并且提高其连接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案的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物,其与光纤连接并且具有通过该光纤发送光信号的第一光发射部和/或接收光信号的第一光接收部;第二连接物,其具有面向该第一光发射部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第二光接收部和/或面向该第一光接收部、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将光信号发送至该第一光接收部的第二光发射部;以及壳体,该第一连接物和该第二连接物连接在该壳体上;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底板,该第一连接物和第二连接物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在该底板上:该第一光发射部面向该第二光接收部和/或该第一光接收部面向该第二光发射部;以及多个弹性件,其设置为从该底板的四个侧边向上竖起,并且与该第一连接物和该第二连接物接触;在该第一连接物和该第二连接物的相对面上形成凸啮合部和凹啮合部;在该第一连接物与该第二连接物连接的状态下,该凸啮合部的前端和基端与该凹啮合部的基端和前端不接触;以及在垂直于该第一连接物与该第二连接物相对方向的方向上,该凸啮合部的前端两侧的边缘与该凹啮合部的前端两侧的边缘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在第二连接物(相当于插座)连接在壳体上的状态下,通过在垂直于壳体底板的方向上连接第一连接物(相当于插头),能够接触地对准第一连接物和第二连接物。因此,连接和移去第一连接物的操作变得更容易,并且在无需增大电子设备高度的条件下,能够将这种光电转换连接器并入在电子设备中。此外,当在电路板上实现这种光电转换连接器时,能够在垂直于壳体底板的方向上,在壳体底板上连接和移去第一连接物,从而使干扰电路板上其它电子元件的可能性变得极小。由此,能够小型化使连接和移出第一连接物的操作更容易的空间,从而能够防止电路板的尺寸增大。因此,能够将这种光电转换连接器应用于小型化的移动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插头与MID(模制互连装置)连接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所述插头与MID构成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插头与MID连接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A至图3D分别是在第一实施例中插头与MID连接之后的光电转换连接器的俯视图、侧视图、前视图和后视图。
图4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光纤固定在插头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与图1类似从底面观察到的、处于插头与MID连接之前状态的光电转换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垂直方向上对准插头和MID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7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对准插头和MID的锥形部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防止插头移出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在MID上实现光接收装置和光发射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MID的通孔结构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在MID上实现IC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A和图12B是分别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MID背面上的布线图案的侧截面图和仰视图。
图13A和图13B是分别概念性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使插头和MID彼此对接来进行对准的修改例的视图。
图14是示出插头与MID连接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所述插头与MID构成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插头与MID连接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A至图16E是分别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插头与MID连接之后的光电转换连接器的俯视图、侧视图、前视图、后视图和仰视图。
图17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插头的光纤朝向MID的光发射装置或者光接收装置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8A和图18B是分别从前底侧和后顶侧观察到的第二实施例中插头的立体图。
图19A和图19B是分别从前底侧和后顶侧观察到的第二实施例中MID的立体图。图19C和图19D分别是第二实施例中MID的前视图和后视图。
图20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用于防止插头移出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1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于在MID与壳体相对的方向上相对于壳体对准MID的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图1示出插头10(第一连接物)与包括三维电路板的MID(模制互连装置)20(第二连接物)连接之前的状态,所述插头10与MID 20构成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电转换连接器1。图2和图3A至图3D示出插头10与MID 20连接之后的光电转换连接器1。图4示出将光纤固定在MID中的状态。图5是从底面侧观察的与图1处于相同状态的光电转换连接器1的视图。图9至图12分别示出光电转换连接器1的各部分的结构。
光电转换连接器1包括:连接光纤的插头10;适配并且连接插头10的MID 20;以及壳体30,其由金属制成,并且插头10和MID 20连接在壳体30上。通过将MID 20固定在壳体30上,形成与插座等效的接收器(receptacle)40。
由导电塑料形成插头10,并且两根光纤50A和50B连接在插头10上用以发送和接收光信号。例如,从另一光电转换连接器发送的光信号通过图1中左侧设置的光纤50A,而从光电转换连接器1发送的光信号通过图1中右侧设置的光纤50B。光纤50A和50B由塑料形成以具有挠性,光纤50A和50B插入插头10的光纤插入孔11中,由箭头C所示的光纤50A和50B的前端热焊在插头10上,如图4所示。将图4中光纤50A的端面定义为第一光发射部51A,光纤50B的端面定义为第一光接收部51B。此外,将插入光纤50A和50B的插头10的一侧定义为正面10A,将热焊光纤50A和50B的端侧(第一光发射部51A和第一光接收部51B的一侧)定义为背面10B。
MID 20是通过在树脂模制物的表面上形成电路图案而制成的产物,并且在电路图案上进一步实现光接收装置60和光发射装置70。如图1所示,光接收装置60设置在插头10与MID 20连接的状态下、朝向MID 20上的第一光发射部51A的位置上。此外,光发射装置70设置在朝向MID 20上的第一光接收部51B的位置上。光接收装置60用作第二光接收部,用于将来自第一光发射部51A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发射装置70用作第二光发射部,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将光信号发送至第一光接收部51B。在MID 20上还设置电路图案24,通过电路图案24发送信号。
壳体30具有底板31以及弹性件32、33、34和35,其中,在第一光发射部51A朝向光接收装置60(第二光接收部)并且第一光接收部51B朝向光发射装置70(第二光发射部)的状态下,插头10和MID 20置于底板31上;弹性件32、33、34和35形成为从底板31的四个侧边向上竖起,并且与插头10和MID 20的侧面接触或者啮合。将弹性件35设置为:与MID的所有侧面中与实现光接收装置60和光发射装置70的侧面相对的侧面接触或者啮合。此外,壳体30将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电路板上。
在如上述将导电塑料用作模制插头10的材料的情况下,插头10能够通过壳体30与未示出的电路板的GND连接,从而插头10本身能够用作屏蔽装置(shielding)的一部分。
为了使插头10与MID 20连接,如图1所示,从接收器40的顶面将插头10连接在接收器40上(纵向连接),接收器40是通过将MID 20固定在壳体30上而构成的。利用这种结构,在垂直于实现接收器40的电路板的方向上连接插头10的同时,能够横向排列插头10和MID 20。因此,当该连接器1用于使多个电路板相互连接时,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高度。此外,当在接收器40上连接或者移去插头10时,插头10垂直于实现接收器40的电路板而移动,从而不仅能够防止插头10与电路板上实现的其它电子元件之间的干扰,而且使在接收器40上连接或者移去插头10的操作变得容易。因此,通过增大电路板的封装密度能够减小电路板的尺寸。因而,就连接结构而言,该光电转换连接器能够使用在诸如移动电话或个人记事本之类的小型电子设备中。
在壳体30的底板31的四个侧面中,在插头10与MID 20相对的方向上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单独形成分别对应于插头10和MID 20的两对弹性件33和34。换句话说,当在接收器40上连接或者移去插头10时,对应于插头10的弹性件33变形,但是对应于MID 20的弹性件34不变形。因此,在MID 20连接在壳体30上的状态下当接收器40上连接或者移去插头10时,MID 20几乎不移动,从而使连接或者移去插头10的操作变得更容易。
在每个弹性件33的前端附近形成向内弯曲的钩部33a。如图6所示,钩部33a与插头10的侧面上形成的斜面14相接触,从而钩部33a在朝向壳体30的底板31的方向上压紧插头10。由此,防止插头10移出至接收器40的顶面侧,并且在接收器40的高度方向上对准插头10和MID 20的光轴。类似地,在每个弹性件34的前端附近形成向内弯曲的钩部34a。钩部34a与MID 20的侧面上形成的斜面相接触,从而钩部34a在朝向底板31的方向上压紧MID 20。
在朝向MID 20的插头10的面上形成凸啮合部12,并且在朝向插头10的MID 20的面上形成凹啮合部22。在插头10和MID 20连接的状态下,插头10的每个凸啮合部12的前端12a和基端12b分别朝向但不接触MID 20的每个凹啮合部的基端22a和前端22b,而凸啮合部12的前端12a与基端12b之间的锥形面10D接触凹啮合部22的基端22a与前端22b之间的锥形面20D,由此对准插头10和MID 20。图7示出通过插头10的锥形面10D和MID 20的锥形面20D进行的对准。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插头10的凸啮合部12接触MID 20的凹啮合部22。此外,能够容易地对准插头10和MID 20的相对方向及其垂直方向上(即接收器40的纵向和横向上)的光轴。此外,能够获得插头10和MID 20的光轴对准度很高的优点。
在MID 20的凹啮合部22中的光接收装置60与光发射装置70之间,形成朝向插头10的凸啮合部12突出的隔壁23。此外,在插头10的多个凸啮合部12之间形成对应于隔壁23的槽口13。隔壁23用作光屏蔽板,用于防止从光发射装置70发射的光漏到光接收装置60一侧。
如图5所示,在壳体30上设置从底板31向顶面侧突出的一对第一啮合件37,从而防止在拉拔光纤50A和50B时,插头10不必要地从MID 20中脱离。通过在插头10与MID 20相对的方向及其垂直方向上基本成L形地切割底板31,并且通过沿着所做的切割朝向顶面侧向上弯曲切割部分,形成每个第一啮合件37。另一方面,在对应于第一啮合件37的部分(其为插头10的正面10A和底面10C的拐角部)处,形成待与第一啮合件37啮合的一对凹部15。每个凹部15具有平行于背面10B的至少一个壁面15a,从而在拉拔光纤50A和50B时,壁面15a接触第一啮合件37。
如图8所示,在插头10与接收器40(或者壳体30)连接的状态下,设置在壳体30的底板31上的第一啮合件37装入到插头10的凹部15中。因此,即使在对光纤50A和50B施加拉力时,第一啮合件37的端面37a也将接触凹部15的壁面15a,从而防止插头10移出。此外,在壳体30的底板31上的预定位置处设置用于MID 20的第二啮合件38,并且在MID 20中对应于第二啮合件38的部分上形成凹部29。然后,通过啮合壳体30的第二啮合件38与MID 20的凹部29,将MID 20固定在壳体30上。
当对光纤50A和50B施加拉力时,插头10将在施加拉力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壳体30的弹性件32等部件弯曲。但是,插头10的凹部15的壁面15a接触第一啮合件37的端面,以使插头10不能再移动。由此,弹性件32等部件也可以不再弯曲,从而防止弹性件32等部件的塑性变形。此外,不会存在将插头10上下颠倒放在接收器40中的错误。
如上所述,壳体30由金属板形成,并且例如从弹性件33和34的下端朝向侧面突出的焊接部36将焊接在电路板(未示出)的GND线上。因此,在电路板上实现接收器40(或者壳体30),同时壳体30电连接GND线。当插头10由导电塑料形成时,插头10能够用作屏蔽装置的一部分。
图9示出MID 20中光接收装置60和光发射装置70的实施结构。在MID20的凹部20a中实现光接收装置60和光发射装置70,并且使用Ag膏65和Au导线66使光接收装置60和光发射装置70电连接至必要的电路。此外,用树脂67密封这些元件。如图1中所示,在正面20A(与凹啮合部22的基端22a相同的面)上形成朝向MID 20的背面20B凹入的凹部20a。
图10和图11示出MID 20的通孔结构和IC 80的实施结构。在MID 20的背面20B上形成凹部20b,并且在凹部20b中实现两个IC 80,这两个IC 80分别用于处理光接收装置60(第二光接收部)和光发射装置70(第二光发射部)的信号。在上述正面20A上形成的布线图案(由参考标记A表示)和在背面20B上形成的凹部20b中的布线图案(由参考标记B表示)通过通孔布线27连接。此外,在图10中,参考标记A’表示凹部20a的底面。由树脂密封这些IC 80。在MID 20的背面20B上的凹部20b中的IC 80之间形成隔壁28,用于利用树脂密封IC 80以及防止IC 80之间的信号干扰。在隔壁28的表面上形成接地(GND)电路图案(导电图案)。由此,防止信号干扰,即防止IC 80之间的串扰。
图12A和图12B示出MID 20的底面上的布线图案。在MID 20上设置用于信号线的焊接部25和用于GND的焊接部26,它们从壳体30暴露出来并且将被焊接在电路板上。
如上所述,根据依照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插头10能够从接收器40的顶面连接并容置在接收器40上,从而插头10不会朝向顶面移出;同时,在接收器40的高度方向上,能够对准插头10和MID 20的光轴。此外,由于锥形面10D和20D用作插头10的凸啮合部12与MID 20的凹啮合部22的连接部分,并且利用锥形面10D和20D在接收器40的宽度方向上对准光轴,因此能够使光电转换连接器小型化,并且提高啮合的可操作性。
此外,在不超出本发明实质的范围内,可以用各种方式修改本发明。例如,使用图13A和图13B说明有关对准插头10和MID 20的两个修改例。在图13A所示的修改例中,在插头10的凸啮合部12的前端12a和基端12b之间不形成锥形面,并且凸啮合部12的前端12a的两个拐角12c接触MID 20的凹啮合部22的基端22a和顶端22b之间的锥形面。另一方面,在图13B所示的修改例中,在MID 20的凹啮合部22的基端22a和顶端22b之间不形成锥形面,并且凹啮合部22的顶端22b的两个拐角22c接触插头10的凸啮合部12的前端12a和基端12b之间的锥形面。利用修改例的这种结构,由于插头10的凸啮合部12与MID 20的凹啮合部22之间的接触点减少,所以能够充分确保接触点尺寸的精度。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并且能够在不超出本发明实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插头10上形成凸啮合部12,并且在MID 20上形成凹啮合部22。相反地,可以在插头10上形成凹啮合部,并在MID 20上形成凸啮合部。或者,可以在插头10上形成对应于第一光发射部和第一光接收部的凸啮合部和凹啮合部,并且在MID20上形成对应于第二光发射部和第二光接收部的凹啮合部和凸啮合部;反之亦然。
第二实施例
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上述第一实施例涉及的光电转换连接器中,两根光纤与插头连接,从而能够同时进行光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第二实施例涉及的光电转换连接器中,仅一根光纤与插头连接,从而仅能进行光信号的发送或者接收。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标明与第一实施例中共同使用的元件,因而省略其说明。
图14示出插头110(第一连接物)与包括三维电路板的MID(模制互连装置)120(第二连接物)连接之前的状态,所述插头110与MID 120构成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电转换连接器100。图15、图16A至图16E和图17示出插头110与MID 120连接之后的光电转换连接器100。图18A和图18B示出插头110的结构。图19A至图19D示出MID 120的结构。图20示出插头110与壳体130的啮合结构。图21示出MID 120与壳体130的啮合结构。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电转换连接器100中,光纤50与插头110连接,以发送或者接收光信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形相似,光纤50由塑料形成从而具有挠性,插入在插头110的光纤插入孔111中,并且热焊在插头110上。另一方面,在MID 120的电路图案24上实现光接收装置60或者光发射装置70等。光接收装置60或者光发射装置70设置于在插头110与MID 120连接的状态下、MID 120上朝向光纤50的端面51的位置处。
当信号通过光纤50发送到另一设备时,光纤50的端面51用作第一光发射部。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这种MID 120:在该MID 120上朝向插头110的光纤50端面51的位置处设置用作第二光接收部的光接收装置60。或者,当通过光纤50从另一设备发送信号时,光纤50的端面51用作第一光接收部。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这种MID 120:在该MID 120上朝向插头110的光纤50端面51的位置处设置用作第二光发射部的光发射装置70。
壳体130具有底板131以及弹性件132、133、134和135,其中,在光纤50的端面51(第一光发射部或者第一光接收部)朝向光接收装置60(第二光接收部)或者光发射装置70(第二光发射部)的状态下,插头110和MID 120置于底板131上;弹性件132、133、134和135形成为从底板131的四个侧边向上竖起,并且与插头110和MID 120的侧面接触或者连接。在壳体130的底板131的四个侧面中,在插头110与MID 120相对的方向上的两个平行侧面上,单独形成分别对应于插头110和MID 120的两对弹性件133和134。此外,在与插头110的正面110A接触的弹性件132上,形成避免干扰光纤50的槽口132a。
为了使插头110与MID 120连接,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似,从接收器140的顶面将插头110连接在接收器140上(纵向连接),接收器140是通过将MID 120固定在壳体130上而构成的。
在对应于插头110的每个弹性件133的前端附近形成向内弯曲的钩部133a。钩部133a与插头110的侧面上形成的斜面114相接触,从而钩部133a朝向壳体130的底板131压紧插头110。因此,在插头110连接在接收器140上的状态下,防止插头110不适当地移出接收器140的顶面侧。
另一方面,在靠近对应于MID 120的每个弹性件134的中心部分处形成啮合部134a,其沿着基本成U形的切割向内弯曲。如图19A至图19D中所示,在MID 120的两侧面上形成各自与弹性件134的啮合部134a啮合的啮合槽121。在MID 120与壳体130连接的状态下,弹性件134的啮合部134a与MID 120的啮合槽121啮合。因此,当在接收器140上连接或者移去插头110时,尽管对应于插头110的弹性件133变形,但是对应于MID 120的弹性件134不变形,从而MID 120在光电转换连接器100的高度方向上很少移动。因此,连接或者移去插头110的操作变得更容易。下面将说明在相对方向上对准MID 120与插头110的操作。
在朝向MID 120的插头110的面上形成凸啮合部112,并且在朝向插头110的MID 120的面上形成凹啮合部122。由于在MID 120的凹啮合部122中仅实现光接收装置60或者光发射装置70,所以不会在其中形成朝向插头110的凸啮合部112突出的隔壁。此外,在插头110的凸啮合部112上不形成对应于隔壁的槽口。
如图20所示,在壳体130上设置从底板131向顶面侧突出的第一啮合件137,从而防止在拉拔光纤50时插头110不必要地从MID 120脱离。通过在插头110与MID 120相对的方向及其垂直方向上基本成U形地切割底板131的大致中心部分,并且通过沿所做的切割朝向顶面侧向上弯曲切割部分,形成第一啮合件137。另一方面,在插头110的底面110C上对应于第一啮合件137的部分处,形成待与第一啮合件137啮合的凹部115。凹部115具有平行于背面110B的至少一个壁面115a,从而在拉拔光纤50时,壁面115a接触第一啮合件137。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电转换连接器100中,设置光纤50的止动件150,从而防止在对光纤50施加拉力时,光纤50被从插头110中拔出。具体地,在与插头110的光纤插入孔111相垂直的方向上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凹部151,并且将止动件150压合在凹部151内光纤50的外周部分。尽管图中未示,但止动件150的前端还压合在插头110上。因此,光纤50通过止动件150与插头110成为一体,从而除非对光纤施加相当大的拉力,否则不会从插头110中拉出光纤50。
当对光纤50施加拉力时,插头110将会在施加拉力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壳体130的弹性件132可能会弯曲。但是,插头110的凹部115的壁面115a接触第一啮合件137的端面,从而插头110不会再移动。因此,弹性件132不再弯曲,从而能够防止弹性件132塑性变形。此外,不会出现将插头110上下颠倒地放在接收器140中的错误。
如图19A至图19D中所示,在MID 120的正面120A和背面120B与底面120C之间形成的两个拐角的两端形成四个槽120a。在壳体130的底板131上对应于MID 120的槽120a的位置处,通过以预定形状切割底板131并且沿所做的切割向上弯曲切割部分,形成四个第二啮合件138。在MID 120连接壳体130的状态下,壳体130的第二啮合件138与MID 120的槽120a啮合,由此限制MID 120在插头110与MID 120相对的方向上相对于壳体130移动。如图21所示,可在第二啮合件138上形成微小突起以压合在MID 120上。
壳体130由金属板形成,并且例如从弹性件133的下端朝向下突出的焊接部136焊接至电路板上(未示出)的GND线。因此,在电路板上实现接收器140(或者壳体130),同时壳体130电连接GND线。当插头110由导电塑料形成时,插头110本身能够用作屏蔽装置的一部分。
由此,根据第二实施例,能够提供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此外,更不必说,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足够的是,该光电转换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物,其与光纤连接并且具有通过光纤发送光信号的第一光发射部和/或接收光信号的第一光接收部;第二连接物,其具有面向该第一光发射部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第二光接收部和/或面向该第一光接收部、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将光信号发送至该第一光接收部的第二光发射部;以及壳体,该第一连接物和该第二连接物连接在该壳体上。足够的是,壳体具有:底板,该第一连接物和第二连接物连接在该底板上,从而该第一光发射部面向该第二光接收部和/或该第一光接收部面向该第二光发射部;以及多个弹性件,其设置为从该底板的四个侧边向上竖起,并且与该第一连接物和该第二连接物接触。
因此,在第二连接物(相当于插座)连接在壳体上的状态下,通过在垂直于壳体底板的方向上连接第一连接物(相当于插头),能够接触地(contiguously)对准第一连接物和第二连接物。因此,连接和移去第一连接物的操作变得更容易,并且在无需增大电子设备高度的条件下,能够将此光电转换连接器并入在电子设备中。此外,当在电路板上实现这种光电转换连接器时,能够在垂直于壳体底板的方向上连接和移去第一连接物,从而使干扰电路板上其它电子元件的可能性变得极小。由此,能够小型化使连接和移出第一连接物更容易的操作空间,从而防止电路板的尺寸增大。因此,能够将这种光电转换连接器应用于小型化的移动设备。
此外,优选地,在底板的四个侧面中,平行于第一连接物与第二连接物相对的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均单独形成分别对应于第一连接物和第二连接物的两个弹性件。由此,当在第二连接物连接壳体的状态下在壳体上连接或者移去第一连接物时,第二连接物几乎不移动,从而使连接或者移去第一连接物的操作变得更容易。
此外,优选地,在平行于该第一连接物与该第二连接物相对方向的底板的两个侧面上均分别设置的两个弹性件中,在对应于第一连接物的至少一个弹性件的前端附近处形成向内弯曲的啮合部,并且在第一连接物的每个侧面上形成斜面,啮合部朝向壳体的底板压紧斜面。因此,能够防止第一连接物移出顶面侧,并且能够在光电转换连接器的高度方向很容易地对准光轴。
此外,优选地,在第一连接物和第二连接物的相对面上形成凸啮合部和凹啮合部;在第一连接物与第二连接物连接的状态下,凸啮合部的前端和基端与凹啮合部的基端和前端不接触;并且形成凸啮合部和凹啮合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使得在垂直于第一连接物与第二连接物相对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前端两侧的边缘与凸啮合部和凹啮合部中的至少另一个接触。因此,减少了接触点的数量,从而在确保接触点的尺寸精度时,能够获得第一连接物与第二连接物的充分的啮合精度。因此,由于相比于第一连接物与第二连接物完全接触的结构,它们不需极高的尺寸精度,所以能够容易地制造第一连接物和第二连接物。此外,能够在横向上和第一连接物与第二连接物的相对方向上容易地对准光轴。
此外,优选地,在凸啮合部的前端与基端之间以及在凹啮合部的前端与基端之间分别形成锥形面,从而使凸啮合部的锥形面接触凹啮合部的锥形面。因此,容易确认凸啮合部和凹啮合部的锥形面接触,从而能够容易地对准第一连接物与第二连接物,并且它们的光轴对准得几乎无偏差。
此外,优选地,在底板上设置朝向顶面侧突出的啮合件;光纤从与具有第一光发射部和第一光接收部的面相对的面与第一连接物连接,在面向壳体底板的第一连接物的面上对应于啮合件的部分处,形成与啮合件啮合的凹部;并且凹部具有平行于具有第一光发射部和第一光接收部的面的至少一个壁面。因此,当对光纤施加拉力时,尽管弹性件在某种程度上弯曲,但啮合件与凹部的壁面接触,从而弹性件可以不再弯曲。由此,能够防止弹性件的塑性变形。此外,能够防止第一连接物上下颠倒地连接在壳体上。
此外,优选地,通过在平行于第一连接物与第二连接物相对的方向及其垂直方向上切割壳体的底板并且沿所做的切割朝向顶面侧弯曲切割部分,形成该啮合件。由此,当对光纤施加拉力并且啮合件接触凹部的侧壁时,啮合件难以倒下,从而能够防止啮合件变形。
此外,优选地,第一连接物由导电塑料制成,壳体由金属制成并且接地。通过使壳体与电路板的GND连接,第一连接物本身能够用作屏蔽装置的一部分。
此外,优选地,在面向第二连接物的第一连接物的面上,彼此平行地设置第一光发射部和第一光接收部;并且在面向第一连接物的第二连接物的面上,彼此平行地设置第二光发射部和第二光接收部,分别面向第一光接收部和第一光发射部。因此,无需增大光电转换连接器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利用一个光电转换连接器能够同时进行光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此外,优选地,在第一连接物上形成凸啮合部,并且在第二连接物上形成凹啮合部;在凹啮合部中分别设置第二光发射部和第二光接收部;在凹啮合部中的第二光发射部与光接收部之间形成朝向凸啮合部突出的隔壁;并且在凸啮合部中对应于隔壁的部分处形成与隔壁啮合的槽口。由此,通过设置隔壁,防止来自第一光发射部的光进入第二光接收部,或者来自第二光发射部的光进入第一光接收部,从而能够防止光信号之间的干扰。
此外,优选地,在与第二连接物的具有第二光发射部和第二光接收部的面相对的面上实现两个IC,其用于处理第二光发射部和第二光接收部的信号;并且在两个IC之间形成隔壁,该隔壁具有待接地的导电图案并且防止IC之间的信号干扰。因此,能够防止两个IC之间的信号串扰。
本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No.2005-22828,通过参考该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和附图来援引其内容。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利用实例已充分说明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非这些改变和修改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否则它们应当解释为包含在本发明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物,其与光纤连接并且具有通过该光纤发送光信号的第一光发射部和/或接收光信号的第一光接收部;
第二连接物,其具有面向该第一光发射部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第二光接收部和/或面向该第一光接收部、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将光信号发送至该第一光接收部的第二光发射部;以及
壳体,该第一连接物和该第二连接物连接在该壳体上;其中
该壳体具有:底板,该第一连接物和该第二连接物连接在该底板上,使得该第一光发射部面向该第二光接收部和/或该第一光接收部面向该第二光发射部;以及多个弹性件,其设置为从该底板的四个侧面向上竖起,并且与该第一连接物和该第二连接物接触;
在该第一连接物和该第二连接物的相对面上形成凸啮合部和凹啮合部;
在该第一连接物与该第二连接物连接的状态下,该凸啮合部的前端和基端与该凹啮合部的基端和前端不接触;并且
在垂直于该第一连接物与该第二连接物相对方向的方向上,该凸啮合部的前端两侧的边缘与该凹啮合部的前端两侧的边缘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该底板的四个侧面中、平行于该第一连接物与该第二连接物的相对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均单独形成对应于该第一连接物和该第二连接物的两对弹性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平行于该第一连接物与该第二连接物相对方向的底板的两个侧面上均分别设置的两个弹性件中,对应于该第一连接物的至少一个弹性件的前端附近处形成向内弯曲的啮合部,并且在该第一连接物的每个侧面上形成斜面,该啮合部朝向该壳体的底板压紧该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该凸啮合部的前端与基端之间以及在该凹啮合部的前端与基端之间分别形成锥形面,使该凸啮合部的锥形面接触该凹啮合部的锥形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该底板上设置朝向顶面侧突出的啮合件;
该光纤从与具有该第一光发射部和该第一光接收部的面相对的面与该第一连接物连接,在面向该壳体底板的该第一连接物的面上对应于该啮合件的部分处,形成与该啮合件啮合的凹部;以及
该凹部具有平行于具有该第一光发射部和该第一光接收部的面的至少一个壁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该第一连接物与该第二连接物相对方向的平行方向及其垂直方向上切割该壳体的底板并且沿着所做的切割朝向顶面侧弯曲切割部分,形成该啮合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连接物由导电塑料制成,并且该壳体由金属制成且接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面向该第二连接物的该第一连接物的面上,彼此平行地设置该第一光发射部和该第一光接收部;以及
在面向该第一连接物的该第二连接物的面上,彼此平行地设置该第二光发射部和该第二光接收部,分别面向该第一光接收部和该第一光发射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该第一连接物上形成该凸啮合部,并且在该第二连接物上形成该凹啮合部;
在该凹啮合部中分别设置该第二光发射部和该第二光接收部;
在该凹啮合部中的该第二光发射部与该第二光接收部之间形成朝向该凸啮合部突出的隔壁;以及
在该凸啮合部中对应于该隔壁的部分处形成与该隔壁啮合的槽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该第二连接物的具有该第二光发射部和该第二光接收部的面相对的面上实现两个IC,其用于处理该第二光发射部和该第二光接收部的信号;以及
在所述两个IC之间形成隔壁,该隔壁具有待接地的导电图案并且防止所述IC之间的信号干扰。
CNB2005800018413A 2005-01-31 2005-08-04 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22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2818/2005 2005-01-31
JP2005022818 2005-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6516A CN1906516A (zh) 2007-01-31
CN100472259C true CN100472259C (zh) 2009-03-25

Family

ID=36740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184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2259C (zh) 2005-01-31 2005-08-04 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13697B2 (zh)
JP (1) JP4349459B2 (zh)
CN (1) CN100472259C (zh)
TW (1) TWI275258B (zh)
WO (1) WO200608010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9775A (zh) * 2010-11-05 2013-07-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9855B2 (ja) * 2006-11-30 2009-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372805B2 (ja) * 2007-05-10 2009-1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電信号伝送装置、光電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電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1398514B (zh) 2007-09-28 2010-09-29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信息插座的连接保持器
US20090245736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Ahadian Joseph F Connector attachment to a low height profile module
JP2010190917A (ja) * 2009-02-13 2010-09-02 Hosiden Corp ケーブルの固定構造、ケーブルの固定構造の製法及び光モジュール
WO2010095312A1 (ja) * 2009-02-23 2010-08-26 株式会社 村田製作所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
DE102009028595B4 (de) * 2009-08-17 2018-04-05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einen Lichtwellenleiter
EP2365364B1 (en) 2010-03-10 2018-09-26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Terminal enclosure with extractable fiber organizer tray
JP5704878B2 (ja) * 2010-09-30 2015-04-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電気変換コネクタ、光伝送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WO2014080694A1 (ja) * 2012-11-22 2014-05-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伝送モジュール
CN103901562A (zh) * 2012-12-28 2014-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信号传输装置
US9188753B2 (en) * 2013-03-12 2015-11-17 Intel Corporation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3018509A4 (en) * 2013-07-05 2017-03-1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module, optical module mounting method, optical module-mounted circuit substrate, optical module evaluation kit system, circuit substrat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785703B (zh) * 2016-08-26 2020-10-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0265836B (zh) * 2019-05-27 2021-05-04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光电转换功能分离脱落连接器组件
CN111350990B (zh) * 2020-01-18 2022-03-25 深圳市强流明光电有限公司 可调性强的工矿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4100A (ja) 1998-01-20 1999-08-06 Smk Corp 光信号・電源用複合コネクタ装置
JPH11329637A (ja) 1998-05-20 1999-11-30 Smk Corp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間の接続装置
JP2002006168A (ja) * 2000-06-26 2002-01-09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導波路モジュール
JP2002267892A (ja) 2001-03-07 2002-09-18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デバイス及び光モジュール
JP2003114364A (ja) 2001-06-15 2003-04-18 Taiko Denki Co Ltd 光コネクタとその組立方法
JP2004012624A (ja) 2002-06-04 2004-01-15 Fujikura Ltd 光フェルールおよび板ばねクランプ
KR100591264B1 (ko) * 2003-06-20 2006-06-19 옵티시스 주식회사 광커넥터 모듈
JP3992663B2 (ja) 2003-07-03 2007-10-1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及び光コネクタ
JP2005202229A (ja) 2004-01-16 2005-07-28 Fuji Xerox Co Ltd 光モジュール
US7404680B2 (en) * 2004-05-31 2008-07-29 Ngk Spark Plug Co., Ltd. Optical module, optical module substrate and optical coupling structur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9775A (zh) * 2010-11-05 2013-07-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连接器
TWI452370B (zh) * 2010-11-05 2014-09-1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Connector
US9158082B2 (en) 2010-11-05 2015-10-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hotoelectric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05826A1 (en) 2008-08-28
JP4349459B2 (ja) 2009-10-21
JPWO2006080105A1 (ja) 2008-06-19
WO2006080105A1 (ja) 2006-08-03
TW200627825A (en) 2006-08-01
TWI275258B (en) 2007-03-01
US7513697B2 (en) 2009-04-07
CN1906516A (zh) 2007-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2259C (zh) 用于光纤的光电转换连接器
CN108281852B (zh) 带遮挡屏蔽板的连接器
US696928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ouble mating interfaces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KR100851712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CN100587950C (zh) 具有一个或多个无源部件的模制引线架连接器
US9188752B2 (en) Optical-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proved heat sink
US847521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high signal density
KR102036598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시스템
US20120129396A1 (en) Plug connector having multiple circuit board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90208168A1 (en) Connector,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optical-electr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US20070280603A1 (en) Electro-optical composite connector
US2008026761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mera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5875047A (en) Optical transceiver unit
US20170271777A1 (en) Connector for Plastic Waveguide
US20200366025A1 (en) High speed wire end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469747B2 (en) Card connector
EP114357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ight transmission module
CN102044802A (zh) 屏蔽罩、屏蔽壳及基板模块
US9207415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wo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8936399B2 (en) Receptacle-type bi-directional optical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of
KR101352788B1 (ko) 신호전달장치
KR102208671B1 (ko) 차폐 기능을 갖는 소켓커넥터
JP2015216076A (ja) 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を使用した電子機器
US20170271797A1 (en)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able connector including same
US20110065292A1 (en) Connector and assembly hav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