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8088C - 具窄粒径分布有机颗粒的光学薄膜 - Google Patents

具窄粒径分布有机颗粒的光学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8088C
CN100468088C CNB2007101233634A CN200710123363A CN100468088C CN 100468088 C CN100468088 C CN 100468088C CN B2007101233634 A CNB2007101233634 A CN B2007101233634A CN 200710123363 A CN200710123363 A CN 200710123363A CN 100468088 C CN100468088 C CN 1004680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thin
thin film
resin
film according
organic gra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233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1443A (zh
Inventor
许龙麟
刘书宏
汪乙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ternal Optical Material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ternal Optical Material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ternal Optical Material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ternal Optical Material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7101233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68088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1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1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80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808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薄膜,属于光学薄膜领域。该光学薄膜包含一透明基材、位于其至少一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的树脂涂层,该树脂涂层包含多个有机颗粒和接合剂;多个有机颗粒为聚丙烯酸酯树脂,其包含占总单体重量的30%至70%的至少一种多官能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作为聚合单元;多个有机颗粒具有单一平均粒径且多个有机颗粒的粒径分布落于该平均粒径的±5%范围内;多个有机颗粒相对于接合剂固形份的量为每100重量份接合剂固形份约180重量份至约320重量份的有机颗粒。本发明提供的光学薄膜可将光均匀扩散,且可提高有机颗粒的硬度、耐溶剂性和耐磨度。

Description

具窄粒径分布有机颗粒的光学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窄粒径分布有机颗粒的光学薄膜,尤其涉及一种用作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中的扩散膜的光学薄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因其具有高画质、低辐射、低消耗功率、较佳空间利用性等优越性,已取代阴极射线管而成为市场主流。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面板本身并不会发光,故须借助背光模块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使液晶面板达到显示的效果,同时获得足够的亮度与对比度。
构成背光模块的主要组件包括入射光源、反射膜、导光板、扩散板、扩散膜、聚光膜、以及棱镜保护片等。扩散板和扩散膜的主要功能为提供液晶显示器均匀的面光源,一般分为内部扩散型与表面扩散型。内部扩散型由含有机或无机扩散颗粒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树脂、聚苯乙烯(polystyene)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树脂所组成,利用扩散颗粒,使光线在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产生折射和散射现象,从而将光源射出的线光源扩散成均匀的面光源,即让下方光源的光线透过扩散板产生漫射,向上均匀分散后于正面射出。表面扩散型则使透明树脂板的表面粗糙化,从而反射及折射光线,但此做法的制作过程较费时且复杂,所需成本也相对较高。
现有技术中使用粒径大小不同的颗粒作为扩散颗粒,以增强扩散膜的光扩散效果。公知的扩散膜在基材上形成包含多个粒径大小不同的扩散颗粒的树脂涂层,扩散颗粒的粒径一般在1至50微米范围之间。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扩散颗粒具有宽粒径分布,即当以数量为纵轴、粒径大小为横轴作图时,树脂涂层中的扩散颗粒粒径分布呈宽单峰状分布。例如,当现有技术所采用的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5微米时,扩散颗粒的粒径分布常为1至30微米。另外,可采用两组以上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的扩散颗粒的混合物,即扩散颗粒粒径分布(以数量为纵轴,粒径大小为横轴)呈双(多)峰状分布。然而,虽然使用宽单峰状分布或双(多)峰状分布的扩散颗粒可使光扩散效果充分发挥,但同时由于扩散颗粒的粒径不一,会使光的散射十分散乱,而造成光源无法有效利用。
当涂层中的扩散颗粒彼此聚集或黏附时,不但会影响扩散光线的均匀度且容易使显示器表面上产生暗点。为解决上述问题,US 7,218,450 B2使用一种或多种单分布的有机或无机颗粒作为扩散颗粒,并以特定式要求黏附比率、已聚集颗粒的粒径及使用两种单分布颗粒时,此两种单分布颗粒的平均粒径值。US 7,218,450 B2所使用的单分布颗粒中,95%颗粒的粒径落于其平均粒径的±15%的范围内。US 7,218,450 B2已公开了使用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的扩散颗粒,但未针对扩散颗粒的交联度进行讨论。事实上,扩散颗粒的交联度不足将导致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例如,交联度低的颗粒易与接合剂中的溶剂作用产生膨润(swelling)现象,因此,相比于交联度高的颗粒,交联度低的颗粒的耐溶剂性较低;另外,交联度低的颗粒因吸收溶剂造成体积变化,将导致颗粒的光学性质不稳定,且颗粒的表面会产生增黏现象,易使颗粒与颗粒之间产生凝聚现象,进而影响扩散膜的涂布加工性以及其光扩散效果。
此外,在各种光学膜片中,聚光膜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在新发展的背光模块结构中,为了降低成本,倾向其它光学膜片及其组合上作变化以取代聚光膜。如对于液晶监视器,以二片或三片扩散膜的设计来取代先前聚光膜与其上下各一片扩散膜的设计,但此做法的辉度及其它产品效能却不能与原有设计相比,因此对于目前的现有技术,扩散膜的设计重点不仅在于如何达到符合光扩散效率的要求,更需进一步考虑如何提高扩散膜的辉度。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光学薄膜的光扩散效率及辉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薄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薄膜,包含一透明基材、位于该透明基材的一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的树脂涂层,所述树脂涂层包含多个有机颗粒和接合剂;所述多个有机颗粒为聚丙烯酸酯树脂,其包含至少一种单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及至少一种多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作为聚合单元,所有多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占总单体重量份的30%至70%;所述多个有机颗粒具有单一平均粒径且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的粒径分布落于该平均粒径的±5%范围内;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相对于接合剂固形份的量为每100重量份接合剂固形份为180重量份至320重量份的有机颗粒;
所述单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选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乙氧化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β-羧乙基丙烯酸酯、月桂酸甲基丙烯酸酯、异辛基丙烯酸酯、硬脂酸甲基丙烯酸酯、异癸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所述多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选自由3-羟-2,2-二甲基丙酸3-羟-2,2-二甲基丙酯二丙烯酸酯、乙氧化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2-甲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二甲基丙烯酸异氰脲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氧乙基)异氰脲酸酯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学薄膜,包含一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位于所述透明基材的一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的树脂涂层,所述树脂涂层包含多个有机颗粒和接合剂;所述多个有机颗粒具有单一平均粒径,在5微米至30微米之间,且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的粒径分布落于所述平均粒径的±5%范围内;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相对于接合剂固形份的量为每100重量份接合剂固形份220重量份至305重量份的有机颗粒;所述接合剂涂布厚度为有机颗粒粒径的2/5至3/5;所述多个有机颗粒以单层均匀分布于所述树脂涂层中;且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的聚丙烯酸酯树脂,所述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用量,为总单体重量份的30%至70%。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光学薄膜可将光均匀扩散,通过调整有机颗粒的粒径分布以及其与接合剂的比例,能达到最佳化光学薄膜的扩散效果。通过采用高交联度的扩散颗粒,可以提高有机颗粒的耐溶剂性,防止有机颗粒因产生膨润现象而使薄膜的光学性质不稳定。同时通过提升有机颗粒的交联度,可以提高有机颗粒的硬度,进而提升有机颗粒的耐刮性和耐磨度。采用多个光学薄膜,可以达到辉度增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光学薄膜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的颗粒分布的俯视图。
图4A及4B为本发明的颗粒分布的另一状态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结合导光板或扩散板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结合导光板或扩散板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结合导光板或扩散板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结合导光板或扩散板和聚光膜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光学薄膜第一扩散层(树脂涂层)的电子显微镜(SEM)俯视照片。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光学薄膜第一扩散层(树脂涂层)的电子显微镜(SEM)侧视照片。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光学薄膜第一扩散层(树脂涂层)的电子显微镜(SEM)侧视照片。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1基材
103树脂涂层
105有机颗粒
107接合剂
113密着防止层
115有机颗粒
117接合剂
500导光板或扩散板
600聚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详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光学薄膜,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可轻易达成的修饰及改变均包括于本案说明书揭示的内容。
图1用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的较佳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薄膜在透明基材101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凹凸结构的树脂涂层103,该树脂涂层103包含多个有机颗粒105和接合剂107。为达到优异的光扩散效果,接合剂107涂布厚度较佳约为有机颗粒粒径的2/5至3/5,更佳约为1/2(即半球高),且多个有机颗粒较佳以单层均匀分布于该树脂涂层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所使用的透明基材101,可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任何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获知,例如玻璃或塑料。上述塑料基材并无特殊限制,例如但不限于:聚酯树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polymethacrylate resin),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酰亚胺树脂(polyimide resin);聚苯乙烯树脂(polystyrene resin);聚环烯烃树脂(polycycloolefin resin);聚烯烃树脂(polyolefinresin);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 resin);聚胺基甲酸酯树脂(polyurethane resin);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atecellulose,TAC);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较佳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环烯烃树脂、三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更佳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的厚度通常取决于所欲得光学产品的需求,其较佳在约16微米至约250微米之间。
为达到光扩散效果,基材101的一表面上涂布含有有机颗粒105和接合剂107的树脂涂层103。树脂涂层103中所包含的有机颗粒105为聚丙烯酸酯树脂,其包含至少一种单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及至少一种多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作为聚合单元,其中所有多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占总单体重量份的约30至70%。本发明实施例使用至少一种具有多官能基的丙烯酸酯单体,使单体间进行交联反应,以增加所制得的有机颗粒的交联度。因此可增加有机颗粒的硬度,提升其耐刮耐磨度,同时提高颗粒对接合剂的耐溶剂性。
上述单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可选自,但不限于,由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methacrylate;MMA)、甲基丙烯酸丁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phenoxy ethyl acrylate)、乙氧化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ethoxylated 2-phenoxy ethyl acrylate)、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2-ethoxyethoxy)ethyl acrylate)、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cyclictrimethylolpropane formal acrylate)、β-羧乙基丙烯酸酯(β-carboxyethylacrylate)、月桂酸甲基丙烯酸酯(lauryl methacrylate)、异辛基丙烯酸酯(isooctyl acrylate)、硬脂酸甲基丙烯酸酯(stearylmethacrylate)、异癸基丙烯酸酯(isodecyl acrylate)、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isobornymethacrylate)、苄基丙烯酸酯(benzyl acrylate)、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2-hydroxyethylmetharcrylate phosphate)、丙烯酸羟乙酯(hydroxyethyl acrylate,HEA)、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上述多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可选自,但不限于,由3-羟-2,2-二甲基丙酸3-羟-2,2-二甲基丙酯二丙烯酸酯(hydroxypivalyl hydroxypivalate diacrylate)、乙氧化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ethoxylated1,6-hexanediol diacrylate)、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dipropylene glycol diacrylate)、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Tricyclodecane dimethanol diacrylate)、乙氧化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ethoxylated dipropylene glycol diacrylate)、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eopentyl glycol diacrylate)、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propoxylated neopentyl glycol diacrylate)、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ethoxylated bisphenol-A dimethacrylate)、2-中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2-methyl-1,3-propanediol diacrylate)、乙氧化-2-甲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ethoxylated2-methyl-1,3-propanediol diacrylate)、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2-butyl-2-ethyl-1,3-propanediol diacrylate)、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dimethacrylate;EGDMA)、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i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Tris(2-hydroxy ethyl)isocyanurate triacrylate)、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 triacrylate)、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thoxylated trimethylolpropanetriacrylate)、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propoxylated trimethylolpropane triacrylate)、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methacrylate)、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 tetraacrylate)、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ethoxylated pentaerythritoltetraacrylate)、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ditrimethylolpropane tetraacrylate)、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ropoxylated pentaerythritol tetraacrylate)、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tetraacrylate)、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 hexaacrylatc)、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riprop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butanedioldimethacrylate)、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hexanediol dimethacrylate)、烯丙基化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allylated cyclohexyl dimethacrylate)、二甲基丙烯酸异氰脲酸酯(isocyanuratedimethacrylate)、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thoxylated trimethylol propane trimethacrylate)、丙氧基化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propoxylated glycerol trimethacrylate)、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 propane trimethacrylate)、三(丙烯氧乙基)异氰脲酸酯(tris(acryloxyethyl)isocyanurate)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状态,树脂涂层103中所包含的有机颗粒105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的聚丙烯酸酯树脂颗粒,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比可为70:30、60:40、50:50、40:60或30:70等,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用量,为总单体用量的约30%至约70%时,其交联度较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有机颗粒的形状并无特殊限制,例如可为圆球形、椭圆球形、或不规则形等,较佳为圆球形。多个有机颗粒具有单一平均粒径,在约5微米至约30微米之间,较佳在约10微米至约25微米之间。多个有机颗粒更佳具有约10、15或20微米的平均粒径。上述有机颗粒具有光线散射作用,为了提高光学薄膜的辉度,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有机颗粒具有高均匀粒径分布,即多个有机颗粒的粒径分布落于该平均粒径的约±5%范围内,较佳落于约±4%范围内。例如,当使用平均粒径为15微米的有机颗粒时,该树脂涂层中的有机颗粒105的粒径分布落于14.25微米至15.75微米的范围内,较佳落于14.4微米至15.6微米的范围内。相比于现有技术使用平均粒径为15微米且粒径分布落于1至30微米范围的有机颗粒,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有机颗粒不仅具有单一平均粒径值,且粒径分布范围窄,因此可避免因有机颗粒大小相差过大,使光线散射范围过大而造成光源浪费,可提高光学薄膜的辉度。
由于必须让光线透过,因此树脂涂层103的接合剂较佳为无色透明。上述接合剂可选自由紫外线硬化树脂、热固性树脂(thermal setting resin)、热塑性树脂(thermal plastic resin)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并根据需要以热固化、紫外线固化、或加热和紫外线双固化(dual curing)方式处理形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树脂涂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实施状态中,为增强涂层的硬度及防止薄膜翘曲(warp),使用的接合剂包含紫外线硬化树脂及选自由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树脂,并借助加热和紫外线双固化(dual curing)方式处理,使形成的树脂涂层具有卓越的耐热性和极小的体积收缩率(shrinkage)。
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紫外线硬化树脂由包含至少一种具有一或多个官能基的丙烯酸类单体或丙烯酸酯类单体所构成,较佳为丙烯酸酯类单体。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例如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酯单体、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urethaneacrylate)单体、聚酯丙烯酸酯(polyester acrylate)单体或环氧丙烯酸酯(epoxy acrylate)单体等,较佳为丙烯酸酯单体。
例如,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紫外线硬化树脂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可选自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phenoxy ethyl acrylate)、乙氧化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ethoxylated 2-phenoxy ethyl acrylate)、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2-ethoxyethoxy)ethyl acrylate)、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cyclic trimethylolpropaneformal acrylate)、β-羧乙基丙烯酸酯(β-carboxyethyl acrylate)、月桂酸甲基丙烯酸酯(laurylmethacrylate)、异辛基丙烯酸酯(isooctyl acrylate)、硬脂酸甲基丙烯酸酯(stearyl methacrylate)、异癸基丙烯酸酯(isodecyl acrylate)、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isoborny methacrylate)、苄基丙烯酸酯(benzyl acrylate)、3-羟-2,2-二甲基丙酸3-羟-2,2-二甲基丙酯二丙烯酸酯(hydroxypivalylhydroxypivalate diacrylate)、乙氧化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ethoxylated1,6-hexanedioldiacrylate)、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dipropylene glycol diacrylate)、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Tricyclodecane dimethanol diacrylate)、乙氧化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ethoxylated dipropyleneglycol diacrylate)、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eopentyl glycol diacrylate)、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propoxylated neopentyl glycol diacrylate)、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ethoxylatedbisphenol-A dimethacrylate)、2-甲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2-methyl-1,3-propanedioldiacrylate)、乙氧化-2-甲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ethoxylated 2-methyl-1,3-propanedioldiacrylate)、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2-butyl-2-ethyl-1,3-propanediol diacrylate)、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i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2-hydroxyethyl metharcrylatephosphate)、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Tris(2-hydroxy ethyl)isocyanurate triacrylate)、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 triacrylate)、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thoxylatedtrimethylolpropane triacrylate)、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propoxylatedtrimethylolpropane triacrylate)、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trimethacrylate)、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 tetraacrylate)、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ethoxylated pentaerythritol tetraacrylate)、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ditrimethylolpropanetetraacrylate)、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ropoxylated pentaerythritol tetraacrylate)、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 tetraacrylate)、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hexaacrylate)、丙烯酸羟乙酯(hydroxyethyl acrylate,HEA)、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ripropylene glycoldimethacrylate)、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butanediol dimethacrylate)、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hexanediol dimethacrylate)、烯丙基化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allylated cyclohexyldimethacrylate)、二甲基丙烯酸异氰脲酸酯(isocyanurate dimethacrylate)、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thoxylated trimethylol propane trimethacrylate)、丙氧基化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propoxylated glycerol trimethacrylate)、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 propanetrimethacrylate)、三(丙烯氧乙基)异氰脲酸酯(tris(acryloxyethyl)isocyanurate)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较佳地,该丙烯酸酯类单体包含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及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为增加树脂涂层103的成膜性,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可根据需要包含分子量在约103至约104的寡聚体,此类寡聚体可以为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所获知,例如丙烯酸酯系寡聚体,例如但不限于: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如脂肪族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aliphatic urethane acrylate)、脂肪族胺基甲酸酯六丙烯酸酯(aliphatic urethane hexaacrylate)、芳香族胺基甲酸酯六丙烯酸酯(aromatic urethane hexaacrylate);环氧丙烯酸酯,如双酚A环氧二丙烯酸酯(bisphenol-A epoxy diacrylate)、酚醛环氧丙烯酸酯(novolac epoxy acrylate);聚酯丙烯酸酯,如聚酯二丙烯酸酯(polyester diacrylate);或纯丙烯酸酯。
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热固性树脂,其平均分子量一般在约104至约2×106之间,较佳在约2×104至约3×105之间,更佳在约4×104至约105之间。本发明实施例的热固性树脂可选自含有羟基(-OH)及/或羧基(-COOH)的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氟素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胺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alkyd resin)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较佳为含有羟基(-OH)及/或羧基(-COOH)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或聚丙烯酸酯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多元醇树脂。
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热塑性树脂可选自聚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所使用的树脂涂层,其厚度通常取决于所欲得光学产品的需求,一般约5微米至约30微米之间,较佳在约10微米至约20微米。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颗粒在树脂涂层中的分布呈单层均匀分布。相比于现有技术的颗粒重叠分布,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单层均匀分布除可减少原料成本外,还可减少光源浪费,进而提升光学薄膜的辉度。如图1所示,将颗粒105以单层分布于树脂涂层103中,利用膜厚测量以确保同一位置仅有一颗颗粒,而不会发生同一位置有两颗以上的颗粒的颗粒重叠现象。另外,为使扩散效果达到最佳化,接合剂107涂布厚度约为有机颗粒105粒径的2/5至3/5,较佳约为有机颗粒105粒径的1/2(即半球)。
有机颗粒105在树脂涂层103的分布俯视图较佳如图3、图4A以及图4B所示。下面以这些具体状态,推导有机颗粒与接合剂的合理用量比例范围。
首先,当有机颗粒105在树脂涂层103的分布俯视图如图3所示时,假设接合剂涂布厚度为有机颗粒粒径的1/2,并推导有机颗粒与接合剂的用量比例。取Seikisui SSX-120(聚丙烯酸酯颗粒,颗粒直径为20μm,设颗粒半径10μm为r,比重约1.2g/cm3为d)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颗粒,以一平方公尺面积内所含的颗粒与接合剂计算,算法如下:
1个直径为20μm的聚丙烯酸酯颗粒的重量:
Figure C200710123363D0014183934QIETU
1平分公尺内所含的颗粒数:[1m/(20×10-6m)]2=2.5×109个;
1平分公尺内所有颗粒的总重:2.5×109个×5.024×10-9g/个=12.56g;
1平方公尺内接合剂涂布填满半球高(10μm)的接合剂使用量:
(1平方公尺×颗粒半径—1平分公尺内所含的颗粒数×颗粒半球体积)×丙烯酸接合剂比重=((100cm)2×10×10-4cm—2.5×109×1/2×4/3×3.14×(10×10-4cm)3)×1.2g/cm3=5.72g;
Figure C200710123363D0015184256QIETU
1平方公尺内涂布量=有机颗粒+接合剂=12.56g+5.72g=18.28g。
另外,当有机颗粒105在树脂涂层103的分布俯视图如图4A及图4B所示时,假设接合剂涂布厚度为有机颗粒粒径的1/2,并推导有机颗粒与接合剂的用量比例。同样取SeikisuiSSX-120(聚丙烯酸酯颗粒,颗粒直径为20μm,设颗粒半径10μm为r,比重1.2g/cm3为d)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颗粒,以一平方公尺面积内所含的颗粒与接合剂计算,算法如下:
1个直径为20μm的聚丙烯酸酯颗粒的重量:
Figure C200710123363D00152
Figure C200710123363D0015184335QIETU
1平分公尺内所含的颗粒数量: [ 1 m / ( 3 × 10 × 10 - 6 m ) ] × [ 1 m / ( 20 × 10 - 6 m ) ] = 2.8868 × 10 9 个;
1平分公尺内颗粒的总重:2.8868×109个×5.024×10-9g/个=14.5033g;
1平方公尺内接合剂涂布填满半球高(10μm)的接合剂使用量:(1平方公尺×颗粒半径—1平分公尺内所含的颗粒数×颗粒半球体积)×丙烯酸接合剂比重=((100cm)2×10×10-4cm—2.8868×109×1/2×4/3×3.14×(10×10-4cm)3)×1.2g/cm3=4.7484g;
Figure C200710123363D00155
1平方公尺内涂布量=有机颗粒+接合剂=14.5033g+4.7484g=19.2517g。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树脂涂层中的有机颗粒相对于接合剂固形份的量,为每100重量份接合剂固形份为约180重量份至约320重量份的有机颗粒,较佳为约为220重量份至约305重量份的有机颗粒。
本发明实施例的树脂涂层,除包含有机颗粒与接合剂之外,还可根据需要包含任何熟悉此项技术者已知的添加剂,例如但不限于抗静电剂、硬化剂(curing agent)、光引发剂(photoinitiator)、荧光增白剂、紫外线吸收剂、整平剂、湿润剂、安定剂、分散剂或无机微粒。
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抗静电剂并无特殊限制,可以为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所获知,例如乙氧基甘油脂肪酸酯类、四级胺化合物、脂肪胺类衍生物、环氧树脂(如聚环氧乙烷)、硅氧烷(siloxane)或其它醇类衍生物,如聚乙醇酯、聚乙二醇醚等。
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硬化剂可以为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所获知,它可使分子与分子间产生化学接合而形成交联(crosslinking),例如但不限于二异氰酸酯(diisocyanate)或聚异氰酸酯(polyisocyanate)。当本发明实施例的树脂涂层包含硬化剂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含有羟基(-OH)、羧基(-COOH)或胺基(-NH2)的单体,较佳含有羟基的单体,制备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颗粒,使有机颗粒含表面官能基,可直接与树脂涂层中的硬化剂反应作用,增加密着性,减少接合剂的用量,提升光学薄膜的辉度。上述含有羟基的单体的具体实例,例如但不限于,丙烯酸羟乙酯(hydroxyethyl acrylate,HEA)、丙烯酸羟丙酯(hydroxypropyl acrylate,HPA)、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ydroxypropylmethacrylate,HPM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引发剂,经光照射后会产生自由基,透过自由基的传递可引发聚合反应。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引发剂并无特殊限制,例如但不限于二苯甲酮(benzophenone)、二苯乙醇酮(benzoin)、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2-hydroxy-2-methyl-1-phenyl-propan-1-one)、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1-酮(2,2-dimethoxy-1,2-diphenylethan-1-one)、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1-hydroxy cyclohexyl phenylketone)、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膦氧化物(2,4,6-trimethylbenzoyl diphenyl phosphine oxide)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较佳的光引发剂为二苯甲酮或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
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荧光增白剂,并无特殊限制,可以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获知,它可以为有机物,例如,但不限于苯并恶唑类(benzoxazoles)、苯并咪唑类(benzimidazoles)或二苯乙烯双三嗪类(diphenylethylene bistriazines);或无机物,例如但不限于硫化锌。
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获知,例如为苯并三唑类(benzotriazoles)、苯并三嗪类(benzotriazines)、苯甲酮类(benzophenones)或水杨酸衍生物(salicylic acid derivatives)等。
此外,当基材101为塑料基材时,为避免塑料基材黄化,可根据需要在树脂涂层103中添加具吸收紫外线能力的无机微粒,例如但不限于氧化锌、氧化锆、氧化铝、钛酸锶、二氧化钛、硫酸钙、硫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较佳为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上述无机微粒的粒径一般为约1至约100纳米(nanometer,nm),较佳为约20纳米至约50纳米。
为避免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薄膜与其它背光模块组件产生吸附作用,提高扩散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薄膜可根据需要在基材相对于涂覆有树脂涂层的表面的另一表面涂覆一密着防止层,其厚度约为l微米至10微米之间。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具体实施状态中,基材101的一表面上具有包含多个有机颗粒105及接合剂107的树脂涂层103,与该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具有包含多个有机颗粒115和接合剂117的密着防止层113。
适用于密着防止层113中的接合剂117及有机颗粒115的种类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
上述有机颗粒115相对于该接合剂117固形份的量为每100重量份接合剂117固形份约0.1重量份至5重量份的有机颗粒。有机颗粒115具有约1微米至约10微米的平均粒径,较佳为约5、8或10微米,最佳为约8微米。密着防止层113所使用的有机颗粒115的粒径分布并无特殊限制,可为宽粒径分布或窄粒径分布,也可为单峰状分布或多(单)峰状分布。根据需要,密着防止层113所使用的有机颗粒115也可选用大小相同的粒径,即多个有机颗粒的粒径分布落于该平均粒径的约±5%范围内,较佳落于约±4%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的密着防止层与树脂涂层可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组份。即可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有机颗粒、接合剂及根据需要添加剂构成上述密着防止层与树脂涂层。该密着防止层可根据需要包含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任何具有通常知识者已知的适当添加剂,例如但不限于整平剂、安定剂、抗静电剂、硬化剂、荧光增白剂、光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或无机微粒。上述抗静电剂、硬化剂、荧光增白剂、光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或无机微粒等添加剂的种类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具有根据JIS K7136标准方法测得在约80%~约98%的雾度,且较佳地该光学薄膜具有根据JIS K7136标准方法测得不低于约60%的全光线透过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可用于灯源装置中,例如:广告灯箱及平面显示器等,尤其是可使用于液晶显示器,设置在面光源装置的出光面上方,作为扩散膜,以达到扩散光线的功效。此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不但可有效扩散光线同时具有良好的辉度,因此可使用二片或三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作为扩散膜,取代先前使用聚光膜加上其它扩散膜的设计,提供良好的光扩散效率且具有良好的辉度。
如图5所示,可在导光板或扩散板500上堆栈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若需要,可重复堆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使其辉度提升,进而达到使用多个扩散层,以达到辉度增益的效果。如图6所示,可以在导光板或扩散板500上堆栈两层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或如图7所示,可以在导光板或扩散板500上堆栈三层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也可根据需要堆栈三层以上的光学薄膜。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的另一实施状态,在导光板或扩散板500上堆栈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再在该光学薄膜上堆栈聚光膜600。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聚光膜并无特殊限制,可为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所熟知的聚光膜。
以下实施例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可轻易达成的修饰及改变均包括于本案说明书揭示的内容及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制备实例1
紫外线硬化树脂调制:取一250毫升的玻璃瓶,将40克甲苯加入玻璃瓶中。在高速搅拌下依序加入丙烯酸酯类单体:10克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2克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4克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寡聚体:30克脂肪族氨酯六丙烯酸酯[Etercure 6145-100,Eternal公司],光引发剂:4克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最后泡制成固形份约60%及总重约100克紫外线硬化树脂。
制备实例2(有机颗粒/接合剂固形份=180/100)
取一250毫升的玻璃瓶,将溶剂:30克甲苯及10克丁酮加入玻璃瓶中。在高速搅拌下依序加入30克的平均粒径为15μm的压克力微粒子[SSX-115,日本Seikisui公司]【由重量比50: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的高交联度有机颗粒;粒径大小为15μm±5%】,28克制备实例1紫外线硬化树脂(固形份约60%,Eternal公司),2克抗静电剂【GMB-36M-AS,Marubishi oil Chem.Co.,Ltd】(固形份约20%),最后泡制成固形份约47%及总重约100克涂料。以RDS(美国R.D.Specialties公司)涂抹棒#12将涂料涂布在厚度为188μm的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U34,Toray公司]表面上,经110℃干燥1分钟后,再以UV(Ultraviolet,紫外线)曝光机台(Fusion UV,F600V,600W/inch,H型灯源)power设定为100%,速度15m/min,能量射线200mJ/cm2,加以干燥后制得涂层厚度为约17μm的第一扩散层(树脂涂层)。
制备实例3(有机颗粒/接合剂固形份=220/100)
取一250毫升的玻璃瓶,将溶剂:32克甲苯及10克丁酮加入玻璃瓶中。在高速搅拌下依序加入32克的平均粒径为15μm的压克力微粒子[SSX-115,日本Seikisui公司]【由重量比50: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的高交联度有机颗粒;粒径大小为15μm±5%】,24克制备实例1紫外线硬化树脂(固形份约60%,Eternal公司),2克抗静电剂【GMB-36M-AS,Marubishi oil Chem.Co.,Ltd】(固形份约20%),最后泡制成固形份约47%及总重约100克涂料。以RDS涂抹棒#12将涂料涂布在厚度为188μm的PET基材[U34,Toray公司]表面上,经110℃干燥1分钟后,再以UV曝光机台(Fusion UV,F600V,600W/inch,H型灯源)power设定为100%,速度15m/min,能量射线200mJ/cm2,加以干燥后制得涂层厚度为约17μm的第一扩散层(树脂涂层)。
制备实例4(有机颗粒/接合剂固形份=250/100)
取一250毫升的玻璃瓶,将溶剂:32克甲苯及10克丁酮加入玻璃瓶中。在高速搅拌下依序加入34克的平均粒径为15μm的压克力微粒子[SSX-115,日本Seikisui公司]【由重量比50: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的高交联度有机颗粒;粒径大小为15μm±5%】,22克制备实例1紫外线硬化树脂(固形份约60%,Eternal公司),2克抗静电剂【GMB-36M-AS,Marubishi oil Chem.Co.,Ltd】(固形份约20%),最后泡制成固形份约47%及总重约100克涂料。以RDS涂抹棒#12将涂料涂布在厚度为188μm的PET基材[U34,Toray公司]表面上,经110℃干燥1分钟后,再以UV曝光机台(Fusion UV,F600V,600W/inch,H型灯源)power设定为100%,速度15m/min,能量射线200mJ/cm2,加以干燥后制得涂层厚度为约17μm的第一扩散层(树脂涂层)。
制备实例5(有机颗粒/接合剂固形份=305/100)
取一250毫升的玻璃瓶,将溶剂:32克甲苯及10克丁酮加入玻璃瓶中。在高速搅拌下依序加入36克的平均粒径为15μm的压克力微粒子[SSX-115,日本Seikisui公司]【由重量比50: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的高交联度有机颗粒;粒径大小为15μm±5%】,20克制备实例1紫外线硬化树脂(固形份约60%,Eternal公司),2克抗静电剂【GMB-36M-AS,Marubishi oil Chem.Co.,Ltd】(固形份约20%),最后泡制成固形份约48%及总重约100克涂料。以RDS涂抹棒#12将涂料涂布在厚度为188μm的PET基材[U34,Toray公司]表面上,经110℃干燥1分钟后,再以UV曝光机台(Fusion UV,F600V,600W/inch,H型灯源)power设定为100%,速度15m/min,能量射线200mJ/cm2,加以干燥后制得涂层厚度为约17μm的第一扩散层(树脂涂层)。
制备实例6(有机颗粒/接合剂固形份=220/100)
取一250毫升的玻璃瓶,将溶剂:32克甲苯及10克丁酮加入玻璃瓶中。在高速搅拌下依序加入32克的平均粒径为20μm的压克力微粒子[SSX-120,日本Seikisui公司]【由重量比50: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的高交联度有机颗粒;粒径大小为20μm±5%】,24克制备实例1紫外线硬化树脂(固形份约60%,Eternal公司),2克抗静电剂【GMB-36M-AS,Marubishi oil Chem.Co.,Ltd】(固形份约20%),最后泡制成固形份约47%及总重约100克涂料。以RDS涂抹棒#14将涂料涂布在厚度为188μm的PET基材[U34,Toray公司]表面上,经110℃干燥1分钟后,再以UV曝光机台(Fusion UV,F600V,600W/inch,H型灯源)power设定为100%,速度15m/min,能量射线200mJ/cm2,加以干燥后制得涂层厚度为约22μm的第一扩散层(树脂涂层)。
实施例1至5
第二扩散层(密着防止层)
取一250毫升的玻璃瓶,将溶剂:24克甲苯及20克丁酮加入玻璃瓶中。在高速搅拌下依序加入1克的平均粒径为8μm的压克力微粒子[SSX-108,日本Seikisui公司]【由重量比50:5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的高交联度有机颗粒;粒径大小为8μm±5%】,紫外线硬化树脂:25克制备实例1紫外线硬化树脂配方(固形份约60%,Eternal公司),热固性树脂:26克丙烯酸酯树脂[Eterac 7361-ts-50,Eternal公司](固形份约50%),再加入2克硬化剂[Desmodur 3390,Bayer公司](固形份约75%),2克抗静电剂【GMB-36M-AS,Marubishi oil Chem.Co.,Ltd】(固形份约20%),最后泡制成固形份约31%及总重约100克涂料。以RDS涂抹棒#6将涂料分别涂布在上述制备实例2、3、4、5及6所制备的已涂有第一扩散层(树脂涂层)的PET基材另一侧表面上,经110℃干燥1分钟后,再以UV曝光机台(FusionUV,F600V,600W/inch,H型灯源)power设定为100%,速度15m/min,能量射线200mJ/cm2,加以干燥后制得涂层厚度分别为约8μm的第二扩散层(密着防止层)涂膜。将上述制得的光学薄膜实施例1至5,合计总膜厚分别为213,213,213,213,213,218μm的抗刮光学膜,进行各项特性试验,试验所得结果如下面表1及表2所示。此外,实施例2光学薄膜第一扩散层(树脂涂层)的电子显微镜(SEM)俯视及侧视照片如图9至11中所示。
比较例1
取厚度为213μm的市售扩散膜[CH283,SKC公司],其基材表面上的树脂涂层中包含粒径大小分别为15μm±15%及5μm±15%的两组有机颗粒的混合物,且该两组有机颗粒皆由重量比80:2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的低交联度有机颗粒。将该市售扩散膜进行各项特性试验,试验所得结果如以下表1所示。
比较例2
取厚度为210μm的市售扩散膜[DI-700A,Eternal公司],其基材表面上的树脂涂层中包含平均粒径分别为15μm(具有1至30μm的粒径分布)及5μm(具有1至10μm的粒径分布)的两组有机颗粒的混合物,且该两组有机颗粒皆由重量比60:4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的高交联度有机颗粒。将该市售扩散膜进行各项特性试验,试验所得结果如以下表1所示。
测试方法A:
膜厚试验:利用膜厚计[PIM-100,TESA公司],以1N下压接触方式测量实施例1至5与比较例1及2膜片的膜厚,其结果已记录如上。
测试方法B:
透明材料亮度的测试:利用NDH 5000W雾度计[日本电色公司],根据JIS K7136标准方法,测量待测样品的雾度(Hz)及全光线透过率(Tt),测试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铅笔硬度试验:利用铅笔硬度试验机[Elcometer 3086,SCRATCH BOY],以Mitsubishi铅笔(2H,3H)用JISK-5400方法测试待测样品表面的铅笔硬度,测试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面电阻率试验:利用超绝缘计[东亚TOADKK公司,SM8220&SME-8310,500V]测量待测样品表面电阻率。测试环境如下:23±2℃,55±5%RH,测试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翘曲试验:将待测样品裁成长宽100mm x 100mm平整膜片,置于120℃烘箱10分钟后,取出静置于室温,直到膜片回温至室温后,以间隙规测量膜片四角的翘曲程度(记录单位:公厘(mm),记录方式:例如,0;0;0;0),用来评估待测样品的耐热及耐翘曲性能,翘曲试验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比较例1      比较例2     
雾度Hz(%) 96.57 95.56 94.84 93.56 95.34 95.30 95.50
全光线透过率Tt(%)       72.54 71.36 70.43 68.30 70.24 71.90 74.00
铅笔硬度(第一扩散层) 3H 3H 3H 3H 3H 3H 3H
铅笔硬度(第二扩散层) 3H 3H 3H 3H 3H 2H 2H
表面电阻率Ω/平方(第一扩散层)      5.0 x 10<sup>10</sup> 6.3 x 10<sup>10</sup> 4.8 x 10<sup>10</sup> 3.9 x 10<sup>10</sup> 4.5 x 10<sup>10</sup> 1.8 x 10<sup>16</sup> 5.6 x 10<sup>16</sup>
表面电阻率Ω/平方(第二扩散层)    7.4 x 10<sup>10</sup> 8.5 x 10<sup>10</sup> 7.8 x 10<sup>10</sup> 6.8 x 10<sup>10</sup> 5.3 x 10<sup>10</sup> 8.1 x 10<sup>10</sup> 6.8 x 10<sup>15</sup>
翘曲试验(mm)(120℃,0min)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2;0.2;0.2;0.2   0;0;0;0  
根据表1,由实施例与比较例的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学薄膜具有良好抗静电性和高硬度特性,并且表面平整无翘曲,从而可避免光学性质受到影响。
测试方法C:
将实施例1至5、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膜片及Eternal公司所生产的聚光膜[PF-96S-188]搭配背光源1组合成各种模块,再进行辉度分析。
背光源1:以26"直下式背光源为基准,其结构为抗UV反射膜上配置6支U-type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再放置2mm扩散板来匀化光源。
辉度测量方法:用辉度计[Topcon公司,SC-777]于背光源正上方(0°角)距离背光源50公分处,以辉度计2°角测量背光源及待测模块的中心辉度(Brightness;单位:cd/m2)及其13点或25点辉度,再按下面方式计算辉度增益值(Brightness Gain)及辉度均齐度(Uniformity):
辉度增益值:选择某一模块或背光源的中心辉度值作为基值,将另一待测模块的中心辉度值与基值的差值除以基值再乘以100%,即可得知待测模块相较于某一模块或背光源的辉度增益值;
辉度均齐度:13点或25点辉度测试中所得的辉度最小值除以辉度最大值再乘以100%(即,辉度最小值/辉度最大值 x 100%);
并将结果记录在表2中。
表2
 
26"直下式背光源 中心辉度(Brightness;cd/m<sup>2</sup>) 辉度增益值(Brightness Gain;%) 25点辉度均齐度(Uniformity;%)
背光源1 8,353 0 95.2
背光源1加一片实施例2膜片 11,527 +38 95.3
背光源1加两片实施例2膜片 12,530 +50 95.5
背光源1加三片实施例2膜片 12,696 +52 95.8
背光源1加一片实施例2膜片及聚光膜(PF-96S-188) 15,537 +86 95.0
背光源1加两片实施例1膜片 12,613 +51 95.3
背光源1加两片实施例3膜片 12,695 +52 95.5
背光源1加两片实施例4膜片 12,673 +52 95.3
背光源1加两片实施例5膜片 12,538 +50 95.4
背光源1加两片比较例1膜片 11,694 +40 95.4
背光源1加两片比较例2膜片 11,861 +42 95.4
由表2可知,原26"直下式背光源的中心辉度值为8,353cd/m2,加上一片实施例2膜片可提供38%的辉度增益值,使辉度达到11,527cd/m2;加两片实施例2膜片可提供50%的辉度增益值,使辉度达到12,530cd/m2;加三片实施例2膜片则可提供52%的辉度增益值,使辉度达到12,696cd/m2;加一片实施例2膜片及一片聚光膜(PF-96S-188)则可提供86%的辉度增益值,使辉度达到15,537cd/m2。然而,背光源加两片比较例1膜片的模块,仅能提供40%的辉度增益值,辉度达到11,694cd/m2;背光源加两片比较例2膜片的模块,仅能提供42%的辉度增益值,辉度达到11,861cd/m2。相比于背光源加两片比较例1或比较例2膜片的模块,背光源加两片本发明实施例2的膜片、背光源加三片本发明实施例2的膜片及背光源加一片本发明实施例2的膜片及聚光膜均可提供较佳的辉度增益值。
此外,由表2可知,背光源加两片实施例2膜片、背光源加三片实施例2膜片、背光源加一片实施例2膜片及聚光膜均可大幅提升辉度,并可维持其25点辉度均齐度达到95%以上。而且,原背光源加两片实施例1、3、4或5膜片分别可达到12,613cd/m2、12,695cd/m2、12,673cd/m2及12,538cd/m2的中心辉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薄膜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的背光模块,有效扩散光线并提供良好的辉度,取代原有的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5)

1.一种光学薄膜,包含一透明基材、位于该透明基材的一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的树脂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涂层包含多个有机颗粒和接合剂;所述多个有机颗粒为聚丙烯酸酯树脂,其包含至少一种单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及至少一种多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作为聚合单元,所有多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占总单体重量份的30%至70%;所述多个有机颗粒具有单一平均粒径且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的粒径分布落于该平均粒径的±5%范围内;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相对于接合剂固形份的量为每100重量份接合剂固形份为180重量份至320重量份的有机颗粒;
所述单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选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乙氧化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β-羧乙基丙烯酸酯、月桂酸甲基丙烯酸酯、异辛基丙烯酸酯、硬脂酸甲基丙烯酸酯、异癸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芐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所述多官能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选自由3-羟-2,2-二甲基丙酸3-羟-2,2-二甲基丙酯二丙烯酸酯、乙氧化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2-甲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二甲基丙烯酸异氰脲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氧乙基)异氰脲酸酯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涂层中包含的有机颗粒的粒径分布落于平均粒径的±4%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涂层中包含的有机颗粒的平均粒径范围在5微米至30微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涂层中包含的有机颗粒的平均粒径范围在10微米至25微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涂层中包含的有机颗粒相对于接合剂固形份的量为每100重量份接合剂固形份为220重量份至305重量份的有机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涂层中包含的接合剂的涂布厚度为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粒径的2/5至3/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涂层中包含的接合剂的涂布厚度为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粒径的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有机颗粒以单层均匀分布于所述树脂涂层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酯树脂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一表面上具有包含多个有机颗粒及接合剂的树脂涂层,所述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具有一密着防止层,所述密着防止层包含多个有机颗粒和接合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着防止层中包含的有机颗粒具有1微米至10微米的平均粒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着防止层中包含的有机颗粒的粒径分布落于所述平均粒径的±5%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着防止层中包含的有机颗粒的粒径分布落于所述平均粒径的±4%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着防止层中包含的有机颗粒相对于所述密着防止层中包含的接合剂固形份的量为每100重量份接合剂固形份0.1重量份至5重量份的有机颗粒。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着防止层具有1微米至10微米的厚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着防止层中包含的有机颗粒为聚丙烯酸酯树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酯树脂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用量,为总单体重量份的30%至70%。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选自由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环烯烃树脂、聚烯烃树脂、聚胺基甲酸酯树脂、三醋酸纤维素、聚酰亚胺树脂、聚酯树脂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环烯烃树脂、三醋酸纤维素及其混合物所构成的群组。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剂选自由紫外线硬化树脂、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剂包含紫外线硬化树脂及选自由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同时加入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中的树脂。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硬化树脂由包含至少一种具有一或多个官能基的丙烯酸类单体或丙烯酸酯类单体所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选自由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酯单体、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单体、聚酯丙烯酸酯单体及环氧丙烯酸酯单体所组成的群组。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硬化树脂进一步包含丙烯酸酯寡聚体。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性树脂选自由含有羟基和/或羧基的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氟素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胺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选自由聚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28.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涂层或密着防止层进一步包含选自由抗静电剂、硬化剂、光起始剂、荧光增白剂、紫外线吸收剂、整平剂、湿润剂、安定剂、分散剂和无机微粒所组成的群组的添加剂。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选自由乙氧基甘油脂肪酸酯、四级胺化合物、脂肪胺类衍生物、聚环氧乙烷、硅氧烷及醇类衍生物所组成的群组。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剂为二异氰酸酯或聚异氰酸酯。
3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作为扩散膜。
32.一种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位于所述透明基材的一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的树脂涂层,所述树脂涂层包含多个有机颗粒和接合剂;所述多个有机颗粒具有单一平均粒径,在5微米至30微米之间,且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的粒径分布落于所述平均粒径的±5%范围内;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相对于接合剂固形份的量为每100重量份接合剂固形份220重量份至305重量份的有机颗粒;所述接合剂涂布厚度为有机颗粒粒径的2/5至3/5;所述多个有机颗粒以单层均匀分布于所述树脂涂层中;且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所构成的聚丙烯酸酯树脂,所述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用量,为总单体重量份的30%至70%。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涂层中包含的有机颗粒的平均粒径范围在10微米至25微米。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剂包含紫外线硬化树脂和选自由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同时加入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中的树脂。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涂层中包含的接合剂的涂布厚度为所述多个有机颗粒粒径的1/2。
CNB2007101233634A 2007-06-25 2007-06-25 具窄粒径分布有机颗粒的光学薄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808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233634A CN100468088C (zh) 2007-06-25 2007-06-25 具窄粒径分布有机颗粒的光学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233634A CN100468088C (zh) 2007-06-25 2007-06-25 具窄粒径分布有机颗粒的光学薄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1443A CN101131443A (zh) 2008-02-27
CN100468088C true CN100468088C (zh) 2009-03-11

Family

ID=3912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2336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8088C (zh) 2007-06-25 2007-06-25 具窄粒径分布有机颗粒的光学薄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6808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2239B (zh) * 2008-09-12 2013-01-1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光學膜
CN102109144B (zh) * 2009-12-23 2013-06-19 东莞市群跃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中下扩散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32395B (zh) * 2010-12-30 2015-09-30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丙烯酸类微粒以及含有其的扩散膜
JP2017050276A (ja) * 2015-08-19 2017-03-09 Jsr株式会社 導光板用組成物、導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エッジライト型面発光装置
CN105911755A (zh) * 2016-05-18 2016-08-3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690166B (zh) * 2017-04-05 2020-09-29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折射率的柔性扩散微粒及其制备方法、及一种光学薄膜
JP2020190708A (ja) * 2019-05-15 2020-11-26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光拡散体、光拡散性粘着剤、光拡散性ハードコート部材、これらを含む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当該光拡散フィル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1443A (zh) 200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0278B2 (en) Scratch-resistant optical film having organic particles with highly uniform particle size
US7833622B2 (en) Optical film
CN100468087C (zh) 含高均匀化粒径的有机颗粒的抗刮光学膜
CN101004461B (zh) 抗刮薄膜及液晶显示器
KR101204597B1 (ko) 내긁힘성 박막 필름
CN100468088C (zh) 具窄粒径分布有机颗粒的光学薄膜
KR101217334B1 (ko) 비구형 입자를 갖는 광학 필름
CN101241207A (zh) 反射膜
CN102176081B (zh) 光学片
TWI328690B (en) Optical film containing organic particles having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N100492060C (zh) 具有包含窄粒径分布有机颗粒树脂涂层的光学薄膜
US20090220742A1 (e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reflective film
CN100498460C (zh) 抗刮光学膜及其用途
KR100995229B1 (ko) 내긁힘성 광학 필름
CN101957462A (zh) 复合光学膜
CN100426008C (zh) 抗刮光学膜及其用途
CN102830449A (zh) 光学元件
CN101298485A (zh) 可聚合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315160A (zh) 具有非球形粒子的光学薄膜
CN101377552B (zh) 光学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