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2542C - 卡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2542C
CN100452542C CNB2004100958750A CN200410095875A CN100452542C CN 100452542 C CN100452542 C CN 100452542C CN B2004100958750 A CNB2004100958750 A CN B2004100958750A CN 200410095875 A CN200410095875 A CN 200410095875A CN 100452542 C CN100452542 C CN 10045254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nnector
card
rigid plate
contac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958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2395A (zh
Inventor
谷川淳一
D·拉皮多特
相泽正幸
山田智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Publication of CN1622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2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25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254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06K13/0825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the ejection arrangement being of the push-push ki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presenting a contact carrying strip, e.g. edge-like str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廉价的卡连接器组件,用于与两个传输速度彼此不同的卡连接,且能保持传输特征,因而适于高速传输。卡连接器组件(1)包括: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10)和(20),叠置在一起用于与两个传输速度彼此不同的卡连接;以及传输路径(A)和(B),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10)和(20)连接到电路板PCB。传输路径(A)和(B)包括多个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10)和(20)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端子部分(13)、(23a)和(23b),和第一和第二端子部分(13)、(23a)和(23b)与之相连的刚性板(30)。从待连接到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的第一卡连接器(10)延伸的第一端子部分(13),使得从第一卡连接器(10)到刚性板(30)的每个邻近的第一端子部分(13)的大部分以单排平行延伸。

Description

卡连接器组件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卡连接器和第二卡连接器,这两个卡连接器叠置在一起,用于与两个传输速度彼此不同的卡连接。
背景技术
通常,图12A和图12B中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参看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H9-22762号)举例来说作为卡连接器组件,其中两个用于容纳PCMCIA标准PC卡的卡连接器(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叠置在一起。
这里,图12A中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200通过垂直叠置两个用于容纳PC卡C的卡连接器(即第一卡连接器201和第二卡连接器210)而构成。
第一卡连接器201通过在壳体202的上部中将接触PC卡C的触点203设置成两排(上排和下排)而构成。接触容纳在第一卡连接器201中的PC卡C的接地部分的接地组件205在第一卡连接器201的壳体202的顶面上形成。
并且,第二卡连接器210通过将接触PC卡C的触点211在壳体202的下部中设置成两排(上排和下排)而构成。接触容纳在第二卡连接器210中的PC卡C的接地部分的接地组件213在壳体202的低于第一卡连接器201的部分中形成。
第一卡连接器201和第二卡连接器210放置在同一电路板上(图中未示出)。通过从壳体202向前(向图12A中的右边)延伸的触点203的连接部分204、接地组件205的连接部分206、与连接部分204和206相连的中继板207、和将中继板207连接到电路板的中继连接器220,第一卡连接器201的触点203和接地组件205与电路板相连。而且,通过从壳体202向前延伸的触点211的连接部分212、接地组件213的连接部分214、与连接部分212和214相连的中继板215、和将中继板215连接到电路板的中继连接器220,第二卡连接器210的触点211和接地组件213与电路板相连。
此外,图12B中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230是图12A中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200的改进实例,且通过垂直叠置两个用于容纳PC卡C的卡连接器(即第一卡连接器231和第二卡连接器240)而构成。
该第一卡连接器231通过将接触PC卡C的触点233在壳体232的上部中设置成两排(上排和下排)而构成。接触容纳在第一卡连接器231中的PC卡C的接地部分的接地组件235在第一卡连接器231的壳体232的顶面上形成。并且,第二卡连接器240通过将接触PC卡C的触点241在壳体232的下部中设置成两排(上排和下排)而构成。接触容纳在第二卡连接器240中的PC卡C的接地部分的接地组件243在壳体232的低于第一卡连接器231的部分中形成。
该第一卡连接器231和第二卡连接器240放置在同一电路板上(图中未示出)。通过从壳体232延伸的连接部分234、236、242、和244,与连接部分234、236、242、和244相连的单个中继板237,和将中继板237连接到电路板的中继连接器250,第一卡连接器231的触点233和接地组件235以及第二卡连接器240的触点241和接地组件243与电路板相连。
而且,图13所示的卡连接器(参看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H8-264240号)举例来说作为卡连接器组件的另一实例,其中两个接收PCMCIA标准卡的卡连接器(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叠置在一起。
图13中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300通过垂直叠置两个接收PC卡(图中未示出)的卡连接器(即第一卡连接器301和第二卡连接器310)而构成。
在第一卡连接器301中,接触PC卡的触点在壳体302的前壁面(图13中的右壁面)上设置成两排(上排和下排),且触点的连接部分303形成为从此前壁面向前凸出。接触容纳在第一卡连接器301中的PC卡的接触部分的接地组件设置在第一卡连接器301的壳体302的前壁面的上部中,且接地组件的连接部分304形成为从此前壁面向前凸出。并且,在第二卡连接器310中,接触PC卡的触点在壳体311的前壁面(图13中的右壁面)上设置成两排(上排和下排),且触点的连接部分312形成为从此前壁面向前凸出。接触容纳在第二卡连接器310中的PC卡的接地部分的接地组件设置在第二卡连接器310的壳体311的前壁面的上部中,且接地组件的连接部分313形成为从此前壁面向前凸出。
第一卡连接器301和第二卡连接器310放置在同一电路板上。通过分别从壳体302和311的前壁面延伸的连接部分303、304、312、和313,与连接部分303、304、312、和313相连的柔性电路板(以下简称为“FPC”)305,和将FPC 305连接到电路板330的中继连接器320,第一卡连接器301的触点和接地组件以及第二卡连接器310的触点和接地组件与电路板330相连。
同时,由于近年来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不仅对这样的接收PCMCIA标准PC卡的卡连接器组件有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对包括第一卡连接器和第二卡连接器(叠置在一起用于与例如存储卡等传输速度彼此不同的两个卡连接)的卡连接器组件有日益增长的需求。一个实例是这样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以较高的传输速度(约3GHz)与存储卡相连的连接器(作为第一卡连接器)和以较低的传输速度与PCMCIA标准PC卡相连的连接器(作为第二卡连接器)。
发明内容
然而,试图使用图12A和12B中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200和230或图13中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300与传输速度彼此不同的卡相连来解决以下问题是不可能的。
具体而言,就图12A中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200而言,第一卡连接器201和中继连接器220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由两排(上排和下排)触点203的连接部分204和与这些连接部分204相连的中继板207构成。并且,第二卡连接器210和中继连接器220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由两排(上排和下排)触点211的连接部分212和与这些连接部分212相连的中继板215构成。在这些信号传输路径中,由于触点203的连接部分204和触点211的连接部分212分别形成为两排(上排和下排),所以在具有约为3GHz的较高传输速度的存储卡与连接器201和210的其中之一相连的情况下,在两排(上排和下排)连接部分204中间或在两排(上排和下排)连接部分212中间产生噪音,从而这样的卡连接器组件不适用于高速传输。此外,在图12B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230中,由于触点233的连接部分234和触点241的连接部分242在信号传输路径中分别类似地形成两排(上排和下排),在具有约为3GHz的较高传输速度的存储卡与连接器231和240的其中之一相连的情况下,在两排(上排和下排)连接部分234之间或在两排(上排和下排)连接部分242之间形成噪声,从而这样的卡连接器组件不适用于高速传输。
同时,在图13中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300中,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301和310和中继连接器320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由分别成两排(上排和下排)的连接部分303和312和与这些连接部分303和312相连的FPC 305构成。在这些信号传输路径中,虽然连接部分303和312分别成两排(上排和下排),但是这些部分的长度较短,而FPC 305较长;因此,在具有约为3GHz的高传输速度的存储卡与连接器301和310的其中之一相连的情况下,在成两排(上排和下排)的连接部分303之间或在成两排(上排和下排)的连接部分312之间造成的噪声较小,从而这种卡连接器组件也可用于高速传输。然而,存在需要较长的FPC 305的问题,因此生产成本变高。
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其用于连接两个传输速度彼此不同的卡,能保持传输特征,从而适合于高速传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卡连接器组件,它包括: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叠置在一起用于与传输速度彼此不同的两个卡连接;以及使待放置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与电路板相连的传输路径,其中这些传输路径包括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延伸的多个第一和第二端子部分和这些端子部分待与之相连的刚性板,且从第一卡连接器(待连接到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延伸出的第一端子部分使得从第一卡连接器到刚性板的每个邻近的第一端子部分的大部分以单排平行延伸,其中所述两个卡具有彼此不同的电接口。
其中第一端子部分通过表面安装连接到刚性板。
此外,提供了卡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叠置在一起用于与传输速度彼此不同的两个卡连接;以及使待放置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与电路板相连的传输路径,其中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待与之相连的第一卡连接器的传输路径包括第一卡连接器连接到其一端的第一刚性板、连接到第一刚性板的另一端的中继连接器、以及连接到中继连接器的第二刚性板,以及待连接到具有较低传输速度的卡的第二卡连接器的传输路径包括从第二卡连接器延伸的端子部分、以及这些端子部分与之相连的第二刚性板,其中所述两个卡具有彼此不同的电接口。
此外,中继连接器包括中继触点,该中继触点具有尖端比从第二卡连接器延伸的端子部分凸出更多的腿部,且中继触点的这些腿部连接到第二刚性板。
在卡连接器组件中,传输路径包括:多个第一和第二端子部分,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延伸出;以及刚性板,这些第一和第二端子部分与之相连,且从第一卡连接器(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将与之相连)延伸出的第一端子部分使得从第一卡连接器到刚性板的每个邻近的第一端子部分的大部分以单排平行延伸,其中所述两个卡具有彼此不同的电接口。因此,不使用昂贵的FPC,就可减少邻近的第一端子部分之间产生的噪声,从而可能获得这样一种廉价的卡连接器组件,其能用于与两个传输速度彼此不同的卡连接,能保持传输特征,因而适于高速传输。
而且,由于第一端子部分通过表面安装连接到刚性板,所以在从第一卡连接器到刚性板的信号传输路径中不存在通孔连接,从而可避免在通孔处的信号传输能量损失,因此允许产生甚至更适于高速传输的卡连接器组件。此外,第一端子部分在刚性板上连接成单排,因此可减少在邻近的第一端子部分之间产生的噪声,这使得能够产生更适于高速传输的卡连接器组件。
在卡连接器组件中,待连接到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的第一卡连接器的传输路径包括第一卡连接器连接到其一端的第一刚性板、连接到第一刚性板的另一端的中继连接器、以及连接到中继连接器的第二刚性板,且待连接到具有较低传输速度的卡的第二卡连接器的传输路径包括从第二卡连接器延伸出的端子部分和这些端子部分待与之相连的第二刚性板,其中所述两个卡具有彼此不同的电接口。因此,可在用于第一卡连接器(待连接到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的传输路径中保持传输特征,从而不使用昂贵的FPC就可获得适于高速传输的卡连接器组件。而且,如果从第二卡连接器延伸出的端子部分连接到第二刚性板,同时连接与第一刚性板的另一端相连的中继连接器,则可实现用于第一卡连接器的传输路径和用于第二卡连接器的传输路径,从而可获得装配工作顺利的卡连接器组件。
此外,由于中继连接器包括触点,触点具有尖端比从第二卡连接器延伸的端子部分凸出更多的腿部,且触点的这些腿部连接到第二刚性板,当端子部分插入第二刚性板时,设置在中继连接器上的触点的腿部可用作导向件,从而可获得装配工作更顺利的卡连接器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卡连接器组件的正视图;
图3A和3B示出图1所示卡连接器组件,图3A是左视图,图3B是右视图;
图4是沿图1的线4-4截取的截面图(在图4中,中继连接器和电路板用单点划线表示);
图5是图1所示卡连接器组件的后视图;
图6是沿图1的线4-4的截面图,同时此图示出图1所示卡连接器组件的改进实例;
图7是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8是图7所示卡连接器组件的正视图;
图9A和9B示出图7所示卡连接器组件,图9A是左视图,图9B是右视图;
图10是沿图7的线10-10截取的截面图(在图10中,中继连接器和电路板用单点划线表示);
图11是图7所示卡连接器组件的后视图;
图12A和12B示出卡连接器组件的传统实例的截面图;以及
图13是卡连接器组件的另一传统实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看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是图1所示卡连接器组件的正视图。图3A和3B示出图1所示卡连接器组件,图3A是左视图,图3B是右视图。图4是沿图1的线4-4截取的截面图(在图4中,中继连接器和电路板用单点划线表示)。图5是图1所示卡连接器组件的后视图。
在图1、2、3A和3B、4、和5中,通过将用于连接例如存储卡等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卡连接器10和用于连接例如PCMCIA标准PC卡等具有较低传输速度的卡(图中未示出)的第二卡连接器20垂直叠置成两排而构成卡连接器组件1。
如图4中所示,第一卡连接器10包括:第一壳体11,该壳体在宽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且与用于第二卡连接器20的第二壳体21相连;以及多个第一触点12,该第一触点接触容纳在第一卡连接器10中的卡的信号端子。第一触点12沿第一壳体11的宽度方向以单排压配合到第一壳体11。金属外壳14与第一壳体11的顶面相连,其中该金属外壳从紧固第一触点12的部分向后(图1中向下)延伸,且覆盖整个卡连接器组件1。接触容纳在第一卡连接器10中的卡的接地部分的接地触点舌部15设置在金属外壳14上。这些接地接触舌部15通过设置在卡连接器组件1的侧部上的金属支架16接地至电路板PCB(参看图4)。
同时,第二卡连接器20包括:第二壳体21,该壳体在宽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以及多个第二触点22,该第二触点接触容纳在第二卡连接器20中的卡的信号端子。第二触点22沿第二壳体21的宽度方向以两排(上排和下排)压配合到第二壳体21。接触容纳在第二卡连接器20中的卡的信号接地部分的接地板24在低于第一卡连接器10的位置中与第二壳体21相连。而且,金属外壳26与第二壳体21的底面相连,其中该金属外壳从紧固第二触点22的部分向后(图1中向下)延伸,且覆盖卡连接器组件1的整个底面。接触容纳在第二卡连接器20中的卡的框架接地部分的接地触点舌部27设置在金属外壳26的侧壁上。这些接地接触舌部27通过设置在卡连接器组件1的侧部上的金属支架16接地至电路板PCB。
所谓的推-推型弹出机构50分别设置在第一卡连接器10和第二卡连接器20的侧部上,从而分别容纳在第一卡连接器10和第二卡连接器20中的卡可通过这些弹出机构50弹出。每个弹出机构50都包括推杆51、通过推杆51作枢轴转动以弹出卡的凸轮杆52、具有心形凸轮槽的凸轮元件53、以及具有用于跟随凸轮槽的凸轮随动件的凸轮随动元件54。
而且,第一卡连接器10和第二卡连接器20放置在图4中所示的同一电路板PCB上。一对安装部28设置在第二壳体21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一端部上,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10和20放置在电路板PCB上,且用于连接螺钉的通孔28a在每个安装部28中形成。此外,关于电路板PCB的定位凸起29设置在每个安装部28的底面上。
此外,卡连接器组件1设置有:传输路径A,用于将第一卡连接器10的第一触点12连接到电路板PCB;以及传输路径B,用于将第二卡连接器20的第二触点22和接地板24连接到电路板PCB。
用于将第一卡连接器10连接到电路板PCB的传输路径A包括多个从第一卡连接器10的各个第一触点12延伸到第一壳体11的前部的第一端子部分13和与各个第一端子部分13相连的刚性板30。这里,从各个第一触点12延伸到第一壳体11前部的多个第一端子部分13使得从第一壳体11到刚性板13的每个邻近的第一端子部分13的大部分(除了连接到刚性板30的腿部13a和13b外)以单排平行延伸。各个第一端子部分13通过在第一壳体21中形成的通孔21a,并延伸到刚性板30。连接到刚性板30的第一端子部分13的腿部13a和13b沿刚性板30的宽度方向以交替交错的方式排成两排(上排和下排)。而且,如图5中所示,腿部13a和13b分别通过焊接连接到通孔32a和32b,该通孔32a和32b沿刚性板30的宽度方向以交替交错的方式排成两排(上排和下排)。这样,通过将第一端子13的腿部13a和13b沿刚性板30的宽度方向以交替交错的方式设置成两排(上排和下排),可使得在刚性板30中形成的通孔32a和32b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较小。信号传导图案(图中未示出)在刚性板30的内表面(图4中的左表面)上形成,从而当第一端子13的腿部13a和13b连接到通孔32a和32b时,第一端子13的腿部13a和13b和这些信号传导图案彼此电连接。
而且,用于将第二卡连接器20连接到电路板PCB的传输路径B包括多个从上排的各个第二触点22a延伸到第二壳体21的前部的第二端子部分23a、多个从下排的各个第二触点22b延伸到第二壳体21的前部的第二端子部分23b、多个从接地板24延伸到第二壳体21前部的连接部分25、和与各个第二端子部分23a和23b和连接部分25相连的刚性板30。这里各个第二端子部分23a和23b沿刚性板30的宽度方向排成两排(上排和下排),分别通过焊接连接到通孔33a和33b,该通孔33a和33b沿刚性板30的宽度方向以交替交错的方式排成两排(上排和下排),如图5中所示。这样,通过将通孔33a和33b沿刚性板30的宽度方向以交替交错的方式设置成两排(上排和下排),可使得在刚性板30中形成的通孔32a和32b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较小。此外,多个通孔34在刚性板30中形成,其中接地板24的连接部分25通过焊接连接到该多个通孔34。并且,连接信号传导垫31和通孔33a和33b的信号传导图案(图中未示出)和连接接地传导垫31和通孔34的接地传导图案(图中未示出)在刚性板30的外表面上形成。当第二端子部分23a和23b连接到通孔33a和33b时,第二端子部分23a和23b和这些信号传导图案彼此电连接。此外,当接地板24的连接部分25连接到通孔34时,连接部分25和所述接地传导图案彼此电连接。
而且,当第一卡连接器10和第二卡连接器20放置在电路板PCB上时,刚性板30与设置在电路板PCB上的中继连接器40配合。结果,第一卡连接器10的第一触点12和电路板PCB彼此电连接,且第二卡连接器20的第二触点22和接地板24与电路板PCB彼此电连接。
如果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连接到第一卡连接器10,使得第一卡连接器10的第一触点12和电路板PCB彼此电连接,则卡的信号端子经由第一触点12、第一端子部分13、刚性板30、以及中继连接器40连接到电路板PCB。这里,由于第一端子部分13使得从第一壳体11到刚性板30的每个邻近的第一端子部分13的大部分以单排平行延伸,所以不使用昂贵的FPC就可减少邻近的第一端子部分13之间引入的噪音。因此,可能获得这样一种廉价的卡连接器组件,其能保持传输特征,因而适于高速传输。
并且,当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连接到第一卡连接器10时,卡的接地部分经由接地接触舌部15和金属支架16接地至电路板PCB。
另一方面,如果具有较低传输速度的卡连接到第二卡连接器20,使得第二卡连接器20的第二触点22和接地板24与电路板PCB彼此电连接,则卡的信号端子经由第二触点22a和22b、第二端子部分23a和23b、刚性板30、以及中继连接器40连接到电路板PCB。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卡的信号接地部分经由接地板24、刚性板30、以及中继连接器40接地至电路板PCB。此外,卡的框架接地部分经由接地接触舌部27和金属支架16接地至电路板PCB。
接下来,将参看图6描述图1中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的修改实例。图6是沿图1的线4-4的截面图,同时此图示出图1所示卡连接器组件的修改实例。
在图6中,省略对与图1中所示标号相同的标号的描述。与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组件1不同,图6所示卡连接器组件设计成使得从第一卡连接器10的第一触点12延伸到第一壳体11前面的多个第一端子部分13的各个腿部13c弯曲在刚性板30的内表面的侧边上,并通过表面安装连接到刚性板30的内表面。因此,在从第一卡连接器10到中继连接器40(在中继连接器40是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情况下,到电路板PCB)的信号传输路径中不存在通孔连接,从而可避免在通孔处的信号传输能量损失,因此允许产生甚至更适于高速信号传输的卡连接器组件。而且,第一端子部分可在刚性板上连接成单排,从而可减少在邻近的第一端子部分13之间导入的噪音,这使得能够产生甚至更适于高速传输的卡连接器组件。此外,由于第一端子部分13的腿部13c向上弯曲,所以便于从上面修补(焊接连接部分的手工修补工作)。
接下来,将参看图7、8、9A和9B、10、和11描述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图7是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图8是图7所示卡连接器组件的正视图。图9A和9B示出图7所示卡连接器组件,图9A是左视图,图9B是右视图。图10是沿图7的线10-10截取的截面图(在图10中,中继连接器和电路板用单点划线表示)。图11是图7所示卡连接器组件的后视图。
在图7、8、9A和9B、10、和11中,通过将用于连接例如存储卡等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卡连接器110和用于连接例如PCMCIA标准PC卡等具有较低传输速度的卡(图中未示出)的第二卡连接器120垂直叠置成两排而构成卡连接器组件101。
如图10中所示,第一卡连接器110包括:第一壳体111,该壳体在宽度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且该壳体与第二卡连接器120的第二壳体121相连;以及多个第一触点112,接触容纳在第一卡连接器110中的卡的信号端子。第一触点112沿第一壳体111的宽度方向以单排压配合到第一壳体111。金属外壳117与第一壳体111的顶面相连,其中该金属外壳从固定第一触点112的部分向后(图7中向下)延伸,并覆盖整个卡连接器组件101。接触容纳在第一卡连接器110中的卡的接地部分的接地触点舌部118设置在金属外壳117上。这些接地接触舌部118通过设置在卡连接器组件101的侧部上的金属支架119接地至电路板PCB(参看图10)。
同时,第二卡连接器120包括:第二壳体121,该壳体在宽度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以及多个第二触点122,该触点接触容纳在第二卡连接器120中的卡的信号端子。第二触点122沿第二壳体121的宽度方向以两排(上排和下排)压配合到第二壳体121。接触容纳在第二卡连接器120中的卡的信号接地部分的接地板124在低于第一卡连接器110的位置中与第二壳体121相连。而且,金属外壳126与第二壳体121的底面相连,其中该金属外壳从紧固第二触点122的部分向后(图7中向下)延伸,并覆盖卡连接器组件101的整个底面。接触容纳在第二卡连接器120中的卡的框架接地部分的接地触点舌部127设置在金属外壳126的侧壁上。这些接地接触舌部127通过设置在卡连接器组件101的侧部上的金属支架119接地至电路板PCB。
所谓的推-推型弹出机构150分别设置在第一卡连接器110和第二卡连接器120的侧部上,从而分别容纳在第一卡连接器110和第二卡连接器120中的卡可通过这些弹出机构150弹出。每个弹出机构150都包括推杆151、通过推杆151作枢轴转动以弹出卡的凸轮杆152、具有心形凸轮槽的凸轮元件153、以及具有用于跟随凸轮槽的凸轮随动件的凸轮随动元件154。
而且,第一卡连接器110和第二卡连接器120放置在图10中所示的同一电路板PCB上。一对安装部128设置在第二壳体121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一端部上,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110和120放置在电路板PCB上,且用于连接螺钉的通孔128a在每个安装部128中形成。此外,关于电路板PCB的定位凸起129设置在每个安装部128的底面上。
此外,卡连接器组件101设置有:传输路径A,用于将第一卡连接器110的第一触点112连接到电路板PCB;以及传输路径B,用于将第二卡连接器120的第二触点122和接地板124连接到电路板PCB。
用于将第一卡连接器110连接到电路板PCB的传输路径A包括:第一刚性板113,第一卡连接器110的各个第一触点112在顶面的一端上与之相连;中继连接器114,连接到第一刚性板113的顶面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刚性板130,连接到中继连接器114。第一刚性板113从第一壳体111向前延伸,通过在第一壳体121中形成的通孔121a,且延伸到第二刚性板130附近。第一触点112与之相连的多个信号传导图案在第一刚性板113的顶面上形成。中继连接器114包括:中继壳体115,该壳体在宽度方向上(在图7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放置在第一刚性板113上;以及多个大致呈L形的中继触点116,沿中继壳体115的宽度方向以单排压配合到中继壳体115,并连接到第一刚性板113上的各个信号传导图案。各个中继触点116具有比端子部分123a和123b厚的腿部116a,该端子部分123a和123b从第二卡连接器120的上排和下排的第二触点122a和122b延伸。腿部116a沿第二刚性板130的宽度方向设置成单排,且分别通过焊接连接到通孔132,该通孔132沿图11所示的第二刚性板130的宽度方向设置成单排。信号传导图案(图中未示出)在第二刚性板130的内表面(图10中的左表面)上形成,从而当中继触点116的腿部116a连接到通孔132时,中继触点116的腿部116a和这些信号传导图案彼此电连接。
而且,用于将第二卡连接器120连接到电路板PCB的传输路径B包括多个从上排的各个第二触点122a延伸到第二壳体121的前部的第二端子部分123a、多个从下排的各个第二触点122b延伸到第二壳体121的前部的第二端子部分123b、多个从接地板124延伸到第二壳体121前部的连接部分125、和各个第二端子部分123a和123b和连接部分125与之相连的第二刚性板130。这里,各个第二端子部分123a和123b沿第二刚性板130的宽度方向排成两排(上排和下排),分别通过焊接连接到通孔133a和133b,该通孔133a和133b沿第二刚性板130的宽度方向以交替交错的方式排成两排(上排和下排),如图11中所示。此外,多个通孔134在第二刚性板130中形成,其中接地板124的连接部分125通过焊接连接到该多个通孔134。并且,连接信号传导垫131和通孔133a和133b的信号传导图案(图中未示出)和连接接地传导垫131和通孔134的接地传导图案(图中未示出)在第二刚性板130的外表面上形成。当端子部分123a和123b连接到通孔133a和133b时,端子部分123a和123b和这些信号传导图案彼此电连接。此外,当接地板124的连接部分125连接到通孔134时,连接部分125和所述接地传导图案彼此电连接。
这里,通过将从第二卡连接器120延伸的端子部分123a和123b插入第二刚性板130中的通孔133a和133b,以使这些端子部分123a和123b连接到通孔133a和133b,同时将从中继连接器114延伸的中继触点116的腿部116a插入第二刚性板130中的通孔132,以使这些腿部116a连接到通孔132,实现用于第一卡连接器110的传输路径A和用于第二卡连接器120的传输路径B。因而,可以生长其装配工作是很顺利的卡连接器组件101。
此外,在传输路径的装配中,由于首先将腿部116a(其尖端比从第二卡连接器120延伸的端子部分123a和123b凸出更多)插入第二刚性板130中的通孔132,所以在将端子部分123a和123b插入第二刚性板130时这些腿部116a可用作导向件,从而可产生装配工作甚至更顺利的卡连接器组件101。
此外,当第一卡连接器110和第二卡连接器120放置在电路板PCB上时,第二刚性板130与设置在电路板PCB上的中继连接器140配合。因而,第一卡连接器110的第一触点112和电路板PCB彼此电连接,且第二卡连接器120的第二触点122和接地板124与电路板PCB彼此电连接。
如果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连接到第一卡连接器110,使得第一卡连接器110的第一触点112和电路板PCB彼此电连接,则卡的信号端子经由第一触点112、第一刚性板113顶面上的图案、排成单行的中继连接器114的中继触点116、第二刚性板130、以及中继连接器140连接到电路板PCB。这里,由于第一触点112经由第一刚性板113连接到第二刚性板130,所以不需要使用昂贵的FPC,从而可生产这样一种廉价的卡连接器组件101,其能保持传输特征,因而适于高速传输。
并且,当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连接到第一卡连接器110时,卡的接地部分经由接地接触舌部118和金属支架119接地至电路板PCB。
另一方面,如果具有较低传输速度的卡连接到第二卡连接器120,使得第二卡连接器120的第二触点122和接地板124与电路板PCB彼此电连接,则卡的信号端子经由第二触点122a和122b、端子部分123a和123b、第二刚性板130、以及中继连接器140连接到电路板PCB。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卡的信号接地部分经由接地板124、第二刚性板130、以及中继连接器140接地至电路板PCB。此外,卡的框架接地部分经由接地接触舌部127和金属支架119接地至电路板PCB。
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可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例如,可能的是,在刚性板30的内表面上形成将信号传导垫31连接到通孔33a和33b的信号传导轨迹,和将接地传导垫31连接到通孔34的接地传导轨迹,在刚性板30的外表面上形成连接到第一端子部分13的腿部13a和13b的信号传导轨迹。
而且,还可能的是,在第二刚性板130的内表面上形成将信号传导垫131连接到通孔133a和133b的信号传导轨迹,和将接地传导垫131连接到通孔134的接地传导轨迹,以及在第二刚性板130的外表面上形成连接到中继触点116的信号传导轨道。

Claims (4)

1.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它们叠置在一起用于与传输速度彼此不同的两个卡连接;以及
多条传输路径,用于将放置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相连,其中
这些传输路径包括: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延伸出的多个第一和第二端子部分,以及与第一和第二端子部分相连的刚性板,以及
从用于连接到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的第一卡连接器延伸出的第一端子部分,使得从所述第一卡连接器到刚性板的每个邻近的第一端子部分的大部分以单排平行延伸;
其中所述两个卡具有彼此不同的电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部分通过表面安装工艺连接到所述刚性板。
3.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它们叠置在一起用于与传输速度彼此不同的两个卡连接;以及
传输路径,用于将放置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和第二卡连接器与电路板相连,其中
用于与具有较高传输速度的卡相连的第一卡连接器的传输路径包括:第一卡连接器连接到其一端的第一刚性板、连接到第一刚性板的另一端的中继连接器、以及连接到中继连接器的第二刚性板,以及
用于连接到具有较低传输速度的卡的第二卡连接器的传输路径包括:从第二卡连接器延伸出的端子部分和与这些端子部分相连的第二刚性板;
其中所述两个卡具有彼此不同的电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中继连接器包括中继触点,所述中继触点具有尖端比从第二卡连接器延伸出的端子部分凸出更多的腿部,且所述中继触点的这些腿部连接到所述第二刚性板。
CNB2004100958750A 2003-11-28 2004-11-26 卡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25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00032/03 2003-11-28
JP2003400032A JP2005166295A (ja) 2003-11-28 2003-11-28 カード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00032/2003 2003-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2395A CN1622395A (zh) 2005-06-01
CN100452542C true CN100452542C (zh) 2009-01-14

Family

ID=3472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587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2542C (zh) 2003-11-28 2004-11-26 卡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52316B2 (zh)
JP (1) JP2005166295A (zh)
KR (1) KR20050052343A (zh)
CN (1) CN100452542C (zh)
TW (1) TWM26951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56533B (en) * 2007-04-23 2012-0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TWI362794B (en) * 2007-04-23 2012-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TWM323145U (en) * 2007-04-23 2007-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TWI358173B (en) * 2007-04-30 2012-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d connector and assembly of the same
TWI364141B (en) * 2007-04-30 2012-05-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TWI358165B (en) * 2007-04-30 2012-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TWM326240U (en) * 2007-05-28 2008-0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01320851B (zh) * 2007-06-04 2010-05-1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堆叠式卡连接器
TWI355118B (en) * 2007-09-10 2011-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01394031B (zh) * 2007-09-18 2010-12-1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JP5178449B2 (ja) * 2008-10-20 2013-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外部機器の収納部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8791605B2 (en) * 2010-02-26 2014-07-29 Corsair Memory, Inc. DC interconnect scheme for PSU
US8289729B2 (en) * 2010-02-26 2012-10-16 Corsair Memory, Inc. PCB interconnect scheme for PSU
KR20150060203A (ko) * 2013-11-26 2015-06-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커넥터, 그 배선 방법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1552813S (zh) * 2015-11-04 2016-06-27
JP1552814S (zh) * 2015-11-04 2016-06-27
WO2020076785A1 (en) * 2018-10-09 2020-04-16 Samtec, Inc. Cable connector system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6471A (en) * 1970-11-18 1973-05-29 I Honeywell Bull Soc Assemblage element for functional unit with card connector means
US5775923A (en) * 1995-07-05 1998-07-0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C card connector
CN2410772Y (zh) * 1999-12-23 2000-12-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547020Y (zh) * 2002-04-02 2003-04-23 蔡周旋 堆叠式卡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6692B2 (ja) 1995-01-23 2006-01-1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6283786B1 (en) * 1998-12-18 2001-09-04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ight transmission means
TW449154U (en) * 2000-06-03 2001-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6554641B1 (en) * 2001-12-26 2003-04-2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tacked connecto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6471A (en) * 1970-11-18 1973-05-29 I Honeywell Bull Soc Assemblage element for functional unit with card connector means
US5775923A (en) * 1995-07-05 1998-07-0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C card connector
CN2410772Y (zh) * 1999-12-23 2000-12-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547020Y (zh) * 2002-04-02 2003-04-23 蔡周旋 堆叠式卡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269518U (en) 2005-07-01
CN1622395A (zh) 2005-06-01
US7052316B2 (en) 2006-05-30
US20050159023A1 (en) 2005-07-21
JP2005166295A (ja) 2005-06-23
KR20050052343A (ko) 2005-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2542C (zh) 卡连接器组件
US7086906B1 (en) Stacke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680841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nhance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US814725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th compact configuration
US7108545B2 (en) Stacke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739021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outer shield
US744550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ell
US761489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6592407B2 (en) High-speed card edge connector
CN110474184B (zh) 用于内存模块卡的卡缘连接器及电路板构成的组合部件
CN110474183B (zh) 用于内存模块卡的卡缘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US674306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460849A (zh) 低串扰电连接器
US6551131B1 (en) Stacke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20252276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contacts having shared soldering tail
CN102570116B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接口触头
CN102447181A (zh) 具有宽电力触点的高速卡连接器
US71659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ground plane with independently configurable contacts
US20110300734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6126486A (en) Smart card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retention means
US6379163B1 (en) Grounded stacke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7670187B2 (en) Stacked card connector
US2008003255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6634905B2 (en) Stacke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7018234B2 (en)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TYCO ELECTRONICS JAPA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ANPU TYCO ELECTRONICS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AMP Tech Electronics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14

Termination date: 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