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9455C - 卡勾结构 - Google Patents

卡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9455C
CN100449455C CNB2006100022805A CN200610002280A CN100449455C CN 100449455 C CN100449455 C CN 100449455C CN B2006100022805 A CNB2006100022805 A CN B2006100022805A CN 200610002280 A CN200610002280 A CN 200610002280A CN 100449455 C CN100449455 C CN 10044945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turning point
stroke
protuberance
press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022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8857A (zh
Inventor
赖荣崑
何启仲
林良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B2006100022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49455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08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8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945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945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卡勾结构,设置于一壳体内,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卡勾结构包括一按压件、一弹性件、一卡勾件及一导引件;按压件设置于第一开口;弹性件一侧连接壳体,另一侧连接按压件;卡勾件与按压件相枢接,卡勾件具有一勾部与一凸部;导引件具有一多行程回槽,多行程回槽依序具有一第一行程轨道、一第二行程轨道、一第三行程轨道及一第四行程轨道,且各行程轨道之间分别具有一段差,当按压件移动时,是带动凸部在依照第一行程轨道、第二行程轨道、第三行程轨道及第四行程轨道的方向移动,使勾部经由第二开口外露或隐藏于壳体内,确实具有视觉上美观效果,亦可防止因碰撞而断裂,非常适于实用。

Description

卡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勾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卡勾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具有卡勾结构的电子装置的一示意图,现有习知的笔记型计算机(电脑)1,是具有一液晶显示器11、一主机12以及一锁扣组件13。其中,液晶显示器11的第一侧是与主机12的第一侧相互枢接,而液晶显示器11的第二侧是与主机12的第二侧分别装设有锁扣组件13。在此,该锁扣组件13,是包括一卡勾131、一凹槽132以及一推钮133。当液晶显示器11与主机12欲扣合时,是将液晶显示器11与主机12盖合,且藉由设置于液晶显示器11上的卡勾131,勾住位于主机12上的凹槽132。如此一来,即固定住盖合后的液晶显示器11及主机12,并保护设置于主机12上的按键,以及液晶显示器11的萤幕,得以方便的携带笔记型计算机。当要打开笔记型计算机1时,则需要拨动与卡勾131相连结的推钮133,以解除锁扣组件13的锁合状态。
然而,当锁扣组件13为开启状态时,上述锁扣组件13的卡勾131是外露于液晶显示器11,不但影响了视觉上的美观,更使得使用者在开启或闭合笔记型计算机时,会因不慎碰触卡勾131而造成卡勾131的变形或断裂,相当不便。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子装置及其卡勾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人亟思一种可以解决锁扣组件的卡勾外露,且易变形破损等缺点的电子装置的卡勾结构,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卡勾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卡勾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卡勾件可以隐藏于壳体的电子装置及其卡勾结构,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卡勾结构,是设置于一壳体内,该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该卡勾结构包括:一按压件,是穿设于该第一开口;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侧是连接该壳体,该弹性件的另一侧是连接该按压件;一卡勾件,是与该按压件相枢接,该卡勾件具有一勾部与一凸部,该凸部连接于该勾部,该勾部位置对应于该第二开口,可经由该第二开口外露或隐藏于该壳体内;以及一导引件,是具有一多行程回槽,该多行程回槽依序具有一第一行程轨道、一第二行程轨道、一第三行程轨道,以及一第四行程轨道,且该第一行程轨道与该第二行程轨道之间、该第二行程轨道与该第三行程轨道之间、该第三行程轨道与该第四行程轨道之间、该第四行程轨道与该第一行程轨道之间分别具有一段差,该卡勾件的凸部是滑设于该多行程回槽中,该凸部可藉由该按压件的带动依序沿该第一行程轨道、该第二行程轨道、该第三行程轨道,以及该第四行程轨道的方向移动,其中,当该按压件移动时,是带动该凸部在该多行程回槽中移动,以使该勾部经由该第二开口外露或隐藏于该壳体内,该凸部在该多行程回槽中滑动时,该导引件是在该壳体内相对地滑动,第一行程轨道与该第二行程轨道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底部与一第二连接底部,该第二行程轨道与该第三行程轨道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三连接底部与一第四连接底部,该第三行程轨道与该第四行程轨道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五连接底部与一第六连接底部,该第四行程轨道与该第一行程轨道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七连接底部与一第八连接底部,并且该第一连接底部的深度是小于该第二连接底部的深度、该第三连接底部的深度是小于该第四连接底部的深度、该第五连接底部的深度是小于该第六连接底部的深度、该第七连接底部的深度是小于该第八连接底部的深度而形成各该段差。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卡勾结构,其中当该按压件受一外力往一第一方向移动时,该凸部是由该第一行程轨道移至该第二行程轨道,或由该第三行程轨道移至该第四行程轨道,该第四行程轨道与该第一行程轨道之间或该第二行程轨道与该第三行程轨道之间的所述段差是限制该凸部由该第一行程轨道回复至该第四行程轨道,或是由该第三行程轨道回复至该第二行程轨道。
前述的卡勾结构,其中当移除该外力时,该弹性件具有一回复力以使该按压件往一第二方向移动,该凸部是由该第二行程轨道移至该第三行程轨道,或由该第四行程轨道移至该第一行程轨道,而该第一行程轨道与该第二行程轨道之间或该第三行程轨道与该第四行程轨道之间的所述段差是限制该凸部由该第二行程轨道回复至该第一行程轨道,或是由该第四行程轨道回复至该第三行程轨道,其中该第二方向是为该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
前述的卡勾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行程轨道与该第二行程轨道之间、该第二行程轨道与该第三行程轨道之间、该第三行程轨道与该第四行程轨道之间、该第四行程轨道与该第一行程轨道之间分别具有一第一转折部、一第二转折部、一第三转折部和一第四转折部,该外力是使该凸部由该第一转折部移至该第二转折部,或由该第三转折部移至该第四转折部,当该外力移除时,该弹性件的回复力俾使该凸部由该第二转折部移至该第三转折部,或由该第四转折部移至该第一转折部。
前述的卡勾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二转折部该第四转折部是位于该第一转折部与该第三转折部连成直线的两侧。
前述的卡勾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转折部与该按压件的垂直距离小于该第三转折部与该按压件的垂直距离,且该第三转折部与该按压件的垂直距离小于该第二转折部与该按压件的垂直距离以及该第四转折部与该按压件的垂直距离。
前述的卡勾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行程轨道的深度是由该第八连接底部往该第一连接底部逐渐地变小。
前述的卡勾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二行程轨道的深度是由该第三连接底部往该第二连接底部逐渐地变小。
前述的卡勾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三行程轨道的深度是由该第五连接底部往该第四连接底部逐渐地变小。
前述的卡勾结构,其中所述的第四行程轨道的深度是由该第七连接底部往该第八连接底部逐渐地变小。
前述的卡勾结构,其中所述的弹性件是选自一弹簧、一弹性体或一弹片。
前述的卡勾结构,其中所述的按压件具有一穿孔,该凸部是穿设于该穿孔而与该按压件相互枢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勾结构,其是设置于一壳体内,该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该卡勾结构包括一按压件、一弹性件、一卡勾件及一导引件。按压件是穿设于第一开口,弹性件的一侧是连接壳体,另一侧是连接按压件。卡勾件是与按压件相枢接,卡勾件具有一勾部与一凸部,凸部连接于勾部,勾部位置对应于第二开口。导引件是具有一多行程回槽,多行程回槽依序具有一第一行程轨道、一第二行程轨道、一第三行程轨道及一第四行程轨道,且第一行程轨道与第二行程轨道之间、第二行程轨道与第三行程轨道之间、第三行程轨道与第四行程轨道之间分别具有一段差,卡勾件的凸部是滑设于多行程回槽之中,段差是使凸部依照第一行程轨道、第二行程轨道、第三行程轨道及第四行程轨道的方向移动,具中,当按压件移动时,是带动凸部在多行程回槽中移动,以使勾部经由第二开口外露或隐藏于壳体内。
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以及一卡勾结构。第二壳体是枢接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卡勾结构包括一按压件、一弹性件、一卡勾件以及一导引件。按压件是穿设于第一开口,弹性件的一侧是连接第二壳体,另一侧是连接按压件。卡勾件是与按压件相枢接,卡勾件具有一勾部与一凸部,凸部连接于勾部,勾部位置对应于第二开口。导引件是具有一多行程回槽,多行程回槽依序具有一第一行程轨道、一第二行程轨道、一第三行程轨道以及一第四行程轨道,且第一行程轨道与第二行程轨道之间、第二行程轨道与第三行程轨道之间、第三行程轨道与第四行程轨道之间分别具有一段差,卡勾件的凸部是滑设于多行程回槽之中,段差使凸部依照第一行程轨道、第二行程轨道、第三行程轨道及第四行程轨道的方向移动,其中,当按压件移动时,是带动凸部于多行程回槽中移动,以使勾部经由第二开口外露或隐藏于第二壳体内。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卡勾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及其卡勾结构,由于卡勾结构中按压件、弹性件、卡勾件,以及导引件的结构设计与连结关系,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开启时,卡勾件的勾部是隐藏于第二壳体内,确实具有视觉上美观的效果,亦可以防止因碰撞而断裂,确实具有良好的产业利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卡勾结构。该卡勾结构设置于一壳体内,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卡勾结构包括一按压件、一弹性件、一卡勾件及一导引件;按压件是设置于第一开口;弹性件的一侧是连接壳体,另一侧是连接按压件;卡勾件是与按压件相枢接,卡勾件具有一勾部与一凸部;导引件具有一多行程回槽,多行程回槽依序具有一第一行程轨道、一第二行程轨道、一第三行程轨道及一第四行程轨道,且各行程轨道之间分别具有一段差,当按压件移动时,是带动凸部在依照第一行程轨道、第二行程轨道、第三行程轨道及第四行程轨道的方向移动,以使勾部经由第二开口外露或隐藏于壳体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勾件可以隐藏于壳体的卡勾结构。其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习知的具有卡勾结构的电子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卡勾结构的一作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的导引件的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导引件的一剖视图,且为沿图5中A-A剖面的一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电子装置的卡勾结构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电子装置的卡勾结构的又一作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电子装置的卡勾结构的再一作动示意图。
1:电子装置                        11:液晶显示器
12:主机                           13:锁扣组件
131:卡勾                          132:凹槽
133:推钮                          2:电子装置
21:第一壳体                       21a:表面
211:键盘                          212:触控板
213:卡制部                        22:第二壳体
22a:表面                          22b:表面
221:液晶显示器                    222:第一开口
223:第二开口                      30:卡勾结构
31:按压件                         311:穿孔
32:弹性件                         33:卡勾件
331:勾部                          332:凸部
34:导引件                         341:多行程回槽
3411:第一行程轨道                 3412:第二行程轨道
3413:第三行程轨道                 3414:第四行程轨道
3415a,3145b,3145c,3145d:段差   3416a:第一连接底部
3416b:第二连接底部                3416c:第三连接底部
3416d:第四连接底部                3416e:第五连接底部
3416f:第六连接底部                3416g:第七连接底部
3416h:第八连接底部                3417a:第一转折部
3417b:第二转折部        3417c:第三转折部
3417d:第四转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电子装置及其卡勾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是以一笔记型计算机(电脑)为例,但不限定于此。电子装置2,包括有一第一壳体21、一第二壳体22以及一卡勾结构30。在此,第一壳体21可以是一底座,第二壳体22可以是一盖体。
为方便说明,以下的第一壳体21是以底座为例,而第二壳体22是以盖体为例,但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并不以此为限。
请再参阅图2所示,该第一壳体21内是设置有笔记型计算机的主机部分,且第一壳体21面对第二壳体22的一表面21a设置有一键盘211与一触控板212。另外,第一壳体21具有一卡制部213,本实施例中,卡制部213是为由第一壳体21的表面21a凹入的一凹槽。
在此,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概呈矩形,且第二壳体22是枢接于第一壳体21而可相对第一壳体21开启或闭合。第二壳体22是设置有一液晶显示器221,液晶显示器221是与第一壳体21的主机电性连结,并可显示由键盘211或触控板212所输入的资讯,然而,此非本发明的重点,在此容不赘述。此外,该第二壳体22具有一第一开口222与一第二开口223,第一开口222是设置于第二壳体22背对第一壳体21的一表面22a,而第二开口223是设置于第二壳体22面对第一壳体21的一表面22b。
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卡勾结构的一作动示意图。卡勾结构30是设置于第二壳体22,且该卡勾结构30具有一按压件31、一弹性件32、一卡勾件33,以及一导引件34。
请再参阅图3与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件31是穿设于第一开口222中,且按压件31可受一外力往一第一方向移动,而第一方向是为按压件31由图3位置移至图7位置的移动方向。此外,按压件31具有一穿孔311。
请再参阅图3、图7与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2是以弹簧为例,当然,弹性件亦可为一弹性体或一弹片。在此,弹性件32的一端是连接于第二壳体22,另一端是连接于按压件231。当按压件31受一外力往第一方向移动时,弹性件32是被压缩,当此外力被移除时,弹性件32是产生一回复力,而使按压件31往一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二方向是为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是为按压件31由图7位置移至图8位置的移动方向。
请再参阅图4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部分分解立体图。卡勾件33是与按压件31相枢接,且卡勾件33是具有一勾部331与一凸部332。凸部332连接于勾部331,且勾部331位置是对应于第二开口223设置。本实施例中,凸部332是穿设于按压件31的穿孔311而与按压件31相枢接。
另外,请再参阅图5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的导引件的一示意图。导引件34是具有一多行程回槽341,而该多行程回槽341依序具有一第一行程轨道3411、一第二行程轨道3412、一第三行程轨道3413,以及一第四行程轨道3414。并且,第一行程轨道3411与第二行程轨道3412之间具有一段差3415a,第二行程轨道3412与第三行程轨道3413之间具有一段差3415b,第三行程轨道3413与第四行程轨道3414之间具有一段差3145c,第四行程轨道3414与第一航程轨道3111之间具有一段差3145d。
再者,请再参阅图5所示,第一行程轨道3411与第二行程轨道3412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底部3416a与一第二连接底部3416b,第二行程轨道3412与第三行程轨道3413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三连接底部3416c与一第四连接底部3416d,第三行程轨道3413与第四行程轨道3414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五连接底部3416e与一第六连接底部3416f,第四行程轨道3414与第一行程轨道3411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七连接底部3416g与一第八连接底部3416h。
接着,请再参阅图5与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导引件的一剖视图,且为沿图5中A-A剖面的一剖视图。第一连接底部3416a的深度是小于第二连接底部3416b的深度、第三连接底部3416c的深度是小于第四连接底部3416d的深度、第五连接底部3416e的深度是小于第六连接底部3416f的深度、第七连接底部3416g的深度是小于第八连接底部3416h的深度而分别形成段差3415a、3145b、3145c、3145d(如图6所示)。
此外,第一行程轨道3411的深度是由第八连接底部3416h往第一连接底部3416a逐渐地变小,第二行程轨道3412的深度是由第二连接底部3416b往第三连接底部3416c逐渐地变小,第三行程轨道3413的深度是由第四连接底部3416d往第五连接底部3416e逐渐地变小,第四行程轨道3414的深度是由第六连接底部3416f往第七连接底部3416g逐渐地变小。
借由上述的结构设计,当按压件31移动且带动卡勾件33的凸部332在多行程回槽341移动时,段差3415a、3145b、3145c、3145d是使凸部332依照第一行程轨道3411、第二行程轨道3412、第三行程轨道3413,以及第四行程轨道3414的方向移动,以使勾部331经由第二开口223外露或隐藏于第二壳体22内。此外,凸部332在多行程回槽341中滑动时,导引件34是在该第二壳体22内相对地滑动,滑动的方向是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垂直。
请再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多行程回槽341更包括一第一转折部3417a、一第二转折部3417b、一第三转折部3417c以及一第四转折部3417d。其中,第二转折部3417b与该第四转折部3417d是位于第一转折部3417a与第三转折部3417c连成直线的两侧。此外,第一转折部3417a到按压件31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三转折部3417c到按压件31的垂直距离,且第三转折部3417c到按压件31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转折部3417b到按压件31的垂直距离以及第四转折部3417d到按压件31的垂直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折部3417a、第二转折部3417b、第三转折部3417c,以及第四转折部3417d,是与段差3415a、3145b、3145c、3145d设置于邻近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当按压件31受外力往第一方向移动时,凸部332是由第一行程轨道3411移至第二行程轨道3412,或由第三行程轨道3413移至第四行程轨道3414(换句话说,凸部332由第一转折部3417a移至第二转折部3417b,或由第三转折部3417c移至第四转折部3417d)。其中,第四行程轨道3414与第一行程轨道3411间的段差3415d是限制凸部332由第一行程轨道3411回复至第四行程轨道3414,而第二行程轨道3412与第三行程轨道3413间的段差3415b是限制凸部332由第三行程轨道3413回复至第二行程轨道3412。
移除外力后,弹性件32的回复力以使按压件31往第二方向移动,此时,凸部332是由第二行程轨道3412移至第三行程轨道3413,或由第四行程轨道3414移至第一行程轨道3411(换句话说,凸部332由第二转折部3417b移至第三转折部3417c,或由第四转折部3417d移至第一转折部3417a)。其中,第一行程轨道3411与第二行程轨道3412间的段差3415a是限制凸部332由第二行程轨道3412回复至第一行程轨道3411,而该第三行程轨道3413与第四行程轨道3414的段差3415c是限制凸部332由第四行程轨道3414回复至第三行程轨道3413。
以下是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其是描述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开启与闭合以及卡勾结构30的作动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此时,卡勾件33的勾部331是隐藏于第二壳体22内,而不与第一壳体21的卡制部213相互卡合,此时,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可自由地开启。
当使用者欲将第二壳体22闭合固定于第一壳21时,首先,是将第二壳体22盖向第一壳体21且与第一壳体21相贴合。之后,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7所示,图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电子装置的卡勾结构的另一作动示意图,使用者是施加外力于按压件31,使得按压件31往第一方向移动而带动卡勾件33的凸部332由多行程回槽341中的第一行程轨道3411移至第二行程轨道3412。此时,凸部332是由第一转折部3417a移至第二转折部3417b,且第二转折部3417b是与凸部332相干涉,使得使用者无法继续将按压件31继续往第一方向推移,而是自然地将施予按压件31的外力移开,而段差3145a是使凸部332无法由第二行程轨道3412回复至第一行程轨道3411中。之后,弹性件32即产生一回复力,而将按压件31往第二方向推移。请再参阅图8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电子装置的卡勾结构的又一作动示意图,凸部332是随着按压件31的移动而由第二行程轨道3412进入第三行程轨道3413。此时,凸部332是由第二转折部3417b移至第三转折部3417c,且第三转折部3417c是与凸部332相干涉,使得回复力无法继续移动凸部332,而段差3145b是使凸部332无法由第三行程轨道3413回复至第二行程轨道3412中。此时,卡勾件33的勾部331是穿过第二壳体22的第二开口223外露于第二壳体22,并且与第一壳体21的卡制部213相互卡合,如此一来,第二壳体22便无法由第一壳体21分离,而达到闭合的目的。
请同时参阅图8与图9所示,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种电子装置的卡勾结构的再一作动示意图。当使用者欲开启第二壳体22时,是再施加另一外力于按压件31,使按压件31往第一方向移动而带动凸部332由第三行程轨道3413移至第四行程轨道3414。此时,凸部332是由第三转折部3417c移至第四转折部3417d,且第四转折部3417d是与凸部332相干涉,使得使用者便无法继续将按压件31继续往第一方向推移,而自然地将施予按压件31的外力移开,而段差3145c是使凸部332无法由第四行程轨道3414回复至第三行程轨道3413中。之后,请同参阅图9与图3所示,弹性件32是将按压件31往第二方向推移,而凸部332是由第四行程轨道3414移至第一行程轨道3411。此时,凸部332是由第四转折部3417d移至第一转折部3417a,且第一转折部3417a是与凸部332相干涉,使得回复力无法继续移动凸部332,而段差3145d是使凸部332无法由第一行程轨道3411回复至第四行程轨道3414中。此时,如图3所示,卡勾件33的勾部331是穿过第二开口2223而隐藏于第二壳体22,如此一来,勾部331是不与卡制部2213相互卡合,使用者则可开启第二壳体22,并可依据需要,调整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的相对角度。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亦揭露一种卡勾结构,是设置于一壳体内,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在此,壳体是为前述实施例的第二壳体22,亦即为一盖体。另外,本实施例的卡勾结构包括有一按压件、一弹性件、一卡勾件,以及一导引件,由于卡勾结构与前述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中的卡勾结构30相同,故在此容不赘述。
承上所述,因为依本发明的卡勾结构,由于卡勾结构中按压件、弹性件、卡勾件,以及导引件的结构设计与连结关系,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开启时,卡勾件的勾部是隐藏于第二壳体内,确实具有视觉上美观的效果,亦可避免卡勾件因碰撞而损毁。并且,可以改善现有习用结构中卡勾容易在开启或闭合时变形断裂的缺点,确实具有良好的产业利用性。
以上所述是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卡勾结构,是设置于一壳体内,该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其特征在于该卡勾结构包括:
一按压件,是穿设于该第一开口;
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侧是连接该壳体,该弹性件的另一侧是连接该按压件;
一卡勾件,是与该按压件相枢接,该卡勾件具有一勾部与一凸部,该凸部连接于该勾部,该勾部位置对应于该第二开口,可经由该第二开口外露或隐藏于该壳体内;以及
一导引件,是具有一多行程回槽,该多行程回槽依序具有一第一行程轨道、一第二行程轨道、一第三行程轨道,以及一第四行程轨道,且该第一行程轨道与该第二行程轨道之间、该第二行程轨道与该第三行程轨道之间、该第三行程轨道与该第四行程轨道之间、该第四行程轨道与该第一行程轨道之间分别具有一段差,该卡勾件的凸部是滑设于该多行程回槽中,该凸部可藉由该按压件的带动依序沿该第一行程轨道、该第二行程轨道、该第三行程轨道,以及该第四行程轨道的方向移动,其中,当该按压件移动时,是带动该凸部在该多行程回槽中移动,以使该勾部经由该第二开口外露或隐藏于该壳体内,该凸部在该多行程回槽中滑动时,该导引件是在该壳体内相对地滑动;
第一行程轨道与该第二行程轨道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底部与一第二连接底部,该第二行程轨道与该第三行程轨道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三连接底部与一第四连接底部,该第三行程轨道与该第四行程轨道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五连接底部与一第六连接底部,该第四行程轨道与该第一行程轨道在相邻处分别设有一第七连接底部与一第八连接底部,并且该第一连接底部的深度是小于该第二连接底部的深度、该第三连接底部的深度是小于该第四连接底部的深度、该第五连接底部的深度是小于该第六连接底部的深度、该第七连接底部的深度是小于该第八连接底部的深度而形成各该段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按压件受一外力往一第一方向移动时,该凸部是由该第一行程轨道移至该第二行程轨道,或由该第三行程轨道移至该第四行程轨道,该第四行程轨道与该第一行程轨道之间或该第二行程轨道与该第三行程轨道之间的所述段差是限制该凸部由该第一行程轨道回复至该第四行程轨道,或是由该第三行程轨道回复至该第二行程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当移除该外力时,该弹性件具有一回复力以使该按压件往一第二方向移动,该凸部是由该第二行程轨道移至该第三行程轨道,或由该第四行程轨道移至该第一行程轨道,而该第一行程轨道与该第二行程轨道之间或该第三行程轨道与该第四行程轨道之间的所述段差是限制该凸部由该第二行程轨道回复至该第一行程轨道,或是由该第四行程轨道回复至该第三行程轨道,其中该第二方向是为该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行程轨道与该第二行程轨道之间、该第二行程轨道与该第三行程轨道之间、该第三行程轨道与该第四行程轨道之间、该第四行程轨道与该第一行程轨道之间分别具有一第一转折部、一第二转折部、一第三转折部和一第四转折部,该外力是使该凸部由该第一转折部移至该第二转折部,或由该第三转折部移至该第四转折部,当该外力移除时,该弹性件的回复力俾使该凸部由该第二转折部移至该第三转折部,或由该第四转折部移至该第一转折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第二转折部该第四转折部是位于该第一转折部与该第三转折部连成直线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转折部与该按压件的垂直距离小于该第三转折部与该按压件的垂直距离,且该第三转折部与该按压件的垂直距离小于该第二转折部与该按压件的垂直距离以及该第四转折部与该按压件的垂直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行程轨道的深度是由该第八连接底部往该第一连接底部逐渐地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行程轨道的深度是由该第三连接底部往该第二连接底部逐渐地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行程轨道的深度是由该第五连接底部往该第四连接底部逐渐地变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四行程轨道的深度是由该第七连接底部往该第八连接底部逐渐地变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弹性件是选自一弹簧、一弹性体或一弹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勾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按压件具有一穿孔,该凸部是穿设于该穿孔而与该按压件相互枢接。
CNB2006100022805A 2006-01-27 2006-01-27 卡勾结构 Active CN10044945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022805A CN100449455C (zh) 2006-01-27 2006-01-27 卡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022805A CN100449455C (zh) 2006-01-27 2006-01-27 卡勾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8857A CN101008857A (zh) 2007-08-01
CN100449455C true CN100449455C (zh) 2009-01-07

Family

ID=38697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22805A Active CN100449455C (zh) 2006-01-27 2006-01-27 卡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4945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5959B (zh) * 2010-10-13 2014-05-0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闩锁可携式电脑的荧幕与主机的闩锁机构及其电脑
CN113220076B (zh) * 2021-05-26 2023-05-26 环荣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扩充座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9877Y (zh) * 2000-06-15 2002-07-1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的栓锁
CN2594420Y (zh) * 2002-12-12 2003-12-24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上盖门闩
US6927972B1 (en) * 2004-04-13 2005-08-09 Tatung Co., Ltd. Concealed type hook structure adapted to secure a portable computer to a base member
CN2736837Y (zh) * 2004-10-14 2005-10-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扣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9877Y (zh) * 2000-06-15 2002-07-1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的栓锁
CN2594420Y (zh) * 2002-12-12 2003-12-24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上盖门闩
US6927972B1 (en) * 2004-04-13 2005-08-09 Tatung Co., Ltd. Concealed type hook structure adapted to secure a portable computer to a base member
CN2736837Y (zh) * 2004-10-14 2005-10-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扣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8857A (zh) 200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77921B1 (en) Slide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therefor
DE102004048116B4 (de) Taschenwerkzeug
CN205141266U (zh) 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WO2013011676A1 (ja) 電子機器
CN100449455C (zh) 卡勾结构
CN102182363B (zh) 一种具有指纹密码手柄的电子锁
CN105428900B (zh) 一种设有防盗电装置的新型插座
EP2099270A2 (de) Gehäuse eines kabellosen Kommunikationsports
CN101969485B (zh) 滑盖机构及具有滑盖机构的手持装置
CN210032926U (zh) 翻盖式智能锁
CN210828729U (zh) 一种防尘指纹挂锁
CN207835442U (zh) 对讲装置壳体及对讲装置
CN100357853C (zh) 便携式计算机锁闩装置
WO2000054480A1 (de) Elektronisches gerät mit mehrfach verwendbarem anzeigeelement
CN113410557B (zh) 一种电子装置的电池对开结构及方法
CN104241963B (zh) 卡用连接器
CN201440770U (zh) 滑盖装置及设有该滑盖装置的电子装置
CN207939616U (zh) 一种用于数码电子产品摄像头的保护盖
CN200980215Y (zh) 翻盖型电子产品的插接式双向翻转装置
CN218355630U (zh) 一种收件箱
CN2807363Y (zh) 手持式学习机
CN206380199U (zh) 隐藏式防拆电气设备
CN210598486U (zh) 一种带手柄操作的电子锁
CN2821063Y (zh) 笔记本拨键密码锁
CN210370216U (zh) 面板锁的滑盖结构及其智能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