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3941C - 镜头镜筒、照相机、携带型信息终端机和图像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镜筒、照相机、携带型信息终端机和图像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3941C
CN100443941C CNB2006100550651A CN200610055065A CN100443941C CN 100443941 C CN100443941 C CN 100443941C CN B2006100550651 A CNB2006100550651 A CN B2006100550651A CN 200610055065 A CN200610055065 A CN 200610055065A CN 100443941 C CN100443941 C CN 10044394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lens barrel
way
lens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550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1577A (zh
Inventor
入泽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1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1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394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394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镜头镜筒,其能有效地抑制保持在退避镜头保持框内的镜头在摄影状态下从其它镜头组的光轴上偏离的问题。该镜头镜筒具备:多个镜头组,其配置在同一光轴上;可动镜筒,其收容该多个镜头组的一部分;固定框,其支承该可动镜筒,在被收容在所述固定框内的收缩位置(coll-apasrd positon)与摄影时从该固定框内向被照体方向伸出的伸出位置(extended positon)之间,所述可动镜筒能在所述多个镜头组的光轴上移动的镜头镜筒,所述可动镜筒在位于所述收缩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多个镜头组内的至少一个镜头组向所述可动筒的外侧横切所述光轴地进行退避,其还具备限制机构来限制,该限制机构在摄影状态下所述退避的镜头组从所述光轴的偏离移动。

Description

镜头镜筒、照相机、携带型信息终端机和图像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镜头组收缩收容并且把镜头组伸出到规定位置而使用的镜头镜筒,特别是涉及适合于使多个镜头组相对地移动而能变更焦距的变焦镜头的镜头镜筒、照相机、携带型信息终端机和图像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相机等摄影装置中能变更焦距的变焦镜头等摄影镜头的高性能化和用户要求小型化等的进展,要求在不摄影时镜头镜筒是收容在摄影装置本体内,即,使用所谓的收缩式摄影镜头的情况在增加。且不仅要求小型化而且要求更加薄型化,所以把收缩收容状态下镜头镜筒部分的厚度尺寸减少到极限是重要的。
作为对应这种收缩式摄影装置薄型化要求的技术,使用在镜头镜筒收缩收容时把一部分镜头从光轴上退避的结构。退避镜头框利用扭簧把退避镜头向位于光轴上的方向转动施力,其转动端通过设置在退避镜头框上的限制器和设置在退避镜头支承框上的限制器来限制(例如专利文献1特开2003-315861号公报(第3~5页、图1))。
但在摄影时,由于压缩扭簧的旋转作用力而使位于光轴上的退避镜头例如在受到振动时,由该振动而使该退避镜头的光轴从其它镜头组的光轴偏离,有可能在摄影图像上发生偏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镜筒,其能有效地抑制在摄影时退避镜头从其它镜头组的光轴上向退避方向偏离的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镜头镜筒具备:多个镜头组,其在摄影时配置在同一光轴上;可动镜筒,其收容该多个镜头组的一部分;固定框,其支承该可动镜筒,其特征在于,在被收容在所述固定框内的收缩位置与摄影时从该固定框内向被照体方向伸出的伸出位置之间,所述可动镜筒能沿所述多个镜头组的光轴移动,所述镜头镜筒还具有退避镜头保持框,所述可动镜筒在位于所述收缩位置的状态下,该退避镜头保持框使所述多个镜头组内的至少一个镜头组朝向所述可动镜筒的外侧横切所述光轴地进行退避,所述镜头镜筒还具备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配置于在所述退避的镜头组退避时向其退避路径不突出的位置,在摄影状态下,该限制机构限制所述退避的镜头组从所述光轴的偏离移动。
本发明中,摄影状态是指从镜头镜筒伸出的多个镜头组配置在光轴上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有效地抑制在摄影时退避镜头组从其它镜头组的光轴上偏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的是突出到望远位置的状态,图1(b)表示的是突出到广角位置的状态,两图都是以镜头光轴为界在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表示使镜头组突出的摄影状态和收缩收容的收缩收容状态时的在镜头镜筒中的各镜头组、镜头保持框和各种镜头镜筒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第三镜头保持框及其驱动操作系统结构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三镜头框结构的立体图;
图4的表示退避镜头组位于被收容位置状态的图;
图5是概略表示设置了本发明限制机构的镜头镜筒的立体图;
图6是概略表示设置了本发明限制机构的镜头镜筒的平面图;
图7是概略表示本发明限制机构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限制机构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限制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并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镜头镜筒。
图1~图6表示了包含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镜头镜筒的光学系统装置主要部分的结构和各种动作的状态。
图1~图6中包含镜头镜筒的光学系统装置,其具备:在摄影状态下配置在同一光轴上的多个镜头组、收容该多个镜头组一部分的可动镜筒、支承该可动镜筒的静止部即固定框21和驱动所述可动筒的驱动装置。
多个镜头组具有:第一镜头组11、第二镜头组12、第三镜头组13和第四镜头组14。第一镜头组11保持在第一镜头保持框17上。所述可动镜筒具有:第一旋转筒(可动筒)22、第一套筒23、第二旋转筒(可动筒)24、第二套筒25、凸轮筒26和直进筒27。驱动装置具备:变焦距电机(未图示)、第三组电机、第四组电机52、挡板控制片61、镜头挡板62、挡板驱动系统(未图示)和齿轮机构71~74。可动镜筒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能在伸出位置与收缩位置之间移动。
参照图1说明摄影状态。第一镜头组11、第二镜头组12、第三镜头组13和第四镜头组14从被照体(物体)侧开始顺次配列,同时在第二镜头组12与第三镜头组13之间插入配置快门/光圈单元15,在第四镜头组14的像面侧配置使用CCD(电荷耦合元件)等结构的固体摄影元件16。这些第一镜头组11~第四镜头组14就构成了焦距可变变焦镜头。第一镜头组11由大于或等于一个的镜头构成,其通过把该第一镜头组11保持成一体的第一镜头保持框17而被固定保持在直进筒27内。
第二镜头组12由大于或等于一个的镜头构成,其通过把第二镜头组12保持成一体的第二镜头保持框(未明确图示)而被支承着。
第三镜头被保持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内。第三镜头保持框31,其一端保持着第三镜头组13,而另一端支承在实质上与第三镜头组13的光轴平行的第三组主导向轴32上能转动且能沿第三组主导向轴32滑动移动。如图1所示,第三镜头组被伸出并把第三镜头组13插入到摄影状态中的光轴即摄影光轴上的光轴上位置与图4所示的把收缩收容状态中的第三镜头组13退避到固定框21的固定筒部外侧的收缩收容位置之间,第三镜头保持框31围绕第三组主导向轴32转动。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转动端侧第三镜头组13近旁,这时在转动轴侧和第三镜头组13的支承部侧上与第三组主导向轴32平行的方向上,形成有位置不同的曲柄状的弯曲部,在该弯曲部并从此向大致转动端方向突出设置限制器31a和遮光片31b(图3)。
通过设置在第三组主导向轴32周围的压缩扭簧37,第三镜头保持框31总是被向从所述收容位置向所述光轴上位置的转动方向施力,同时,在第三组主导向轴32上总是被向从物体侧向像面侧的按压板81的方向施力。
如图2所示,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退避位置的状态下,旋合在第三组丝杆34上的阴螺纹部件35位于最靠近像面侧。且在该状态下,压缩扭簧37以最大负载状态把从镜筒正面看顺时针方向(向光轴的进入方向)的力矩总是给予第三镜头保持框31。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支承在主导向轴32上的圆筒状部分的外周面上,在台阶部31c的基端侧内面上形成有凸轮斜面形状的凸轮部31e。从该状态若使第三组电机52向从镜筒正面看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第三组丝杆34通过由齿轮71~74构成的齿轮机构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阴螺纹部件35沿光轴方向向被照体侧移动。这时,通过来自压缩扭簧37的力矩力而第三镜头保持框31朝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其凸轮部31e与阴螺纹部件35的接触部35a(图3)接触卡合。然后若阴螺纹部件35从所述卡合位置向被照体侧移动,则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遮光片31b在第三组主导向轴32的周围移动直到从作为第三组位置检测装置的光断续器38(图6)离开,所以从光断续器38发生从L(低电平)到H(高电平)的基准信号。第三镜头组13则把来自光断续器38的基准信号作为基准,并通过脉冲计数来被进行位置控制。
若从该状态把阴螺纹部件35移动到图2所示的B位置,则第三镜头保持框31进一步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6所示,通过限制器31a接触在第三组副导向轴33上而规定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光轴上的位置,向摄影光轴上的进入动作结束。通过遮光片31b把光断续器38进行遮光而能检测确认第三镜头保持框31处于在收容位置上。且当阴螺纹部件35移动到图2的B位置时,则阴螺纹部件35的接触部35a接触卡合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台阶部31c的前侧卡合部31d上。即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台阶部31c具有在其基端侧成为凸轮斜面形状的凸轮部31e,而在其前端侧具有形成与第三组主导向轴32大致垂直相交平面的前侧卡合部31d,其对于圆筒周面成为凹状。通过设置第三组主导向轴32周围的压缩扭簧37,第三镜头保持框31总是被向从所述收容位置向所述光轴上位置的转动方向施力,同时,在第三组主导向轴32上总是被向从物体侧向像面侧的按压板81的方向施力。
如图4所示,在固定框21上压缩扭簧37按压的部分处形成有把压缩扭簧37进行接触的部位近旁作为凹部的台阶37a,在该部分就限制了压缩扭簧37的位置。即压缩扭簧37的中心位置从第三组主导向轴32的中心没有大的偏离。
在阴螺纹部件35移动到广角位置(图2的W位置)时,阴螺纹部件35的接触部35a则把前侧卡合部31d向被照体侧按压,所以第三镜头保持框31能沿光轴方向向被照体侧移动到广角位置。
在阴螺纹部件35位于从B位置到望远位置(T位置)之间的期间,由于通过压缩扭簧37总是沿光轴方向向像面侧进行按压,所以第三组丝杆34或阴螺纹部件35与按压板81等之间产生的间隙全都靠近像面侧,所以能确保第三组镜头保持框31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精度。
阴螺纹部件35是旋合在实质上与摄影光轴平行配置的第三组丝杆34上,其形成有:接触部35a,其在所述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台阶部31c内与前侧卡合部31d或凸轮部31e接触;止转突起部35b,其作为为了防止随着第三组丝杆34的旋转而阴螺纹部件35也转动的止转部件,而嵌合在固定框21的固定筒部21a上形成的与光轴方向平行的导向槽内并且滑动。即,阴螺纹部件35由于其止转突起部35b嵌合在固定框21的导向槽内而阻止了旋转,所以通过第三组丝杆34的旋转而沿摄影光轴进退移动。
如图2所示的详细情况,当阴螺纹部件35从B位置进一步向像面侧(图中的左侧)移动,则其接触卡合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台阶部31c的凸轮部31e上,第三镜头保持框31通过压缩扭簧37向光轴方向的施力而接触在按压板81上,并抵抗由压缩扭簧37产生的向光轴上的旋转作用力而使第三镜头保持框31向退避位置旋转,所以能进行退避动作。
另一方面,通过第三组丝杆34的逆旋转(逆时针方向旋转),在阴螺纹部件35从望远位置T经过广角位置W而移动到退避开始位置B的期间,阴螺纹部件35的接触部35a在卡合接触面上,与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台阶部31c的前侧卡合部31d接触,所以第三镜头保持框31通过压缩扭簧37向光轴上位置的作用力和向像面侧的作用力而一边维持由第三组副导向轴33限制的在光轴上的位置,一边从被照体侧像面侧逐渐移动。当阴螺纹部件35到达退避开始位置B时,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基端面31f则接触到按压板81上,阴螺纹部件35从前侧卡合部31d离开,而接触在台阶部31c的凸轮部31e上。
在阴螺纹部件35从退避开始位置B移动到收容位置S期间,如上所述,阴螺纹部件35的又一侧接触部35c滑动接触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台阶部31c的凸轮部31e上,通过使第三镜头保持框31抵抗由压缩扭簧37产生的旋转作用力而转动,使第三镜头保持框31从光轴上位置向收容位置转动。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收容位置S是从由H成为L的光断续器38产生的收容基准信号的产生开始,仅按规定的脉冲计数向像面侧移动的位置。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向收容位置S移动后,第一镜头组11、第二镜头组12和快门/光圈单元15才被允许向收缩收容位置移动。
在本例中,收容动作中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向收容位置转移前,第四镜头保持框首先向收容位置转移。第四组镜头保持框的第一收容位置是根据由第四组基准检测器即第四光断续器(未图示)产生的从由H成为L的第四组镜头保持框收容基准信号的产生,开始仅按规定的脉冲计数向像面侧移动的位置。在第四组镜头保持框41的收容动作结束后,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收容动作才允许进行。
即,从光断续器38产生的收容基准信号的产生开始,阴螺纹部件35仅按规定的脉冲计数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收容动作结束。该收容结束后把第一旋转筒22收入,把位于第一旋转筒22和第一套筒23内侧即位于靠近它们基端面前方的结构部件从与第三镜头保持框31接触的跟前位置收入,通过在所述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收容动作结束以后,能把第一旋转筒22等与第三镜头保持框31无干涉地安全地收入。这些第一旋转筒22等的位置能根据使用一般的DC(直流)电机构成的变焦距电机51和具备直接固定在变焦距电机51的输出轴上的编码器形状的小齿轮和设置在其近旁的例如由光断续器51a构成的变焦距计数检测器产生的驱动脉冲计数来进行设定。在此,我们知道,用于使第一旋转筒22移动的驱动源是DC电机,并通过由编码器和光断续器构成的检测器来达到驱动位置的检测,把这整体置换成脉冲电机,也能达到同样的功能。
在第三组主导向轴32的近旁,防止冲突片(未图示)被能转动地支承在固定框21上。其转动端近旁的卡止突起(未图示)通过弹簧等总是被向摄影光轴位置侧突出的转动方向施力。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处于收容位置时,防止冲突片被具有大于或等于自身作用力的转动力的第三镜头保持框31按出,并比第三镜头保持框31更向外侧偏倚。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转动且向光轴上位置移动时,防止冲突片解除与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卡合,并通过作用力使卡止突起36a在向摄影光轴侧突出的方向转动,使卡止突起从固定框21的固定筒部内面突出。这时,由于以第一旋转筒22和第一套筒23为首的第二旋转筒24、第二套筒25、凸轮筒26和直进筒27都是位于比卡止突起的突出位置更靠近被照体侧,所以卡止突起36a是比第一旋转筒22和第一套筒23的基端外周边缘更靠近内侧突出。
这样,即使手动强行使第一旋转筒22旋转,使其向收容位置侧移动,也由于防止冲突片是首先与第一旋转筒22接触,所以第一旋转筒22的基端部在光轴方向上不能朝向比防止冲突片的位置更靠近像面侧移动,所以能避免其与第三镜头保持框31接触。因此,能达到防止由强的外力而产生的第三镜头保持框31破坏或破损。而第一旋转筒22是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向收容位置正常移动结束后才能够开始向收容位置移动。
因此,在镜头镜筒突出的摄影状态下,由掉落等而镜筒的前端侧受到大的压力时,防止冲突片的卡止突起卡合在第一旋转筒22和第一套筒23上,能阻止第一旋转筒22和第一套筒23(以及第二旋转筒24、第二套筒25、凸轮筒26和直进筒27)超过移动范围地向第三镜头组13侧后退,防止第三镜头保持框31和第三镜头组13的破损等。
第三组丝杆34通过第三组电机52而被向顺逆时针两个方向驱动旋转。第三组电机52的旋转顺次通过齿轮71、齿轮72、齿轮73和齿轮74而传递到第三组丝杆34。
保持第三镜头组13的第三镜头保持框31受到来自安装在第三组主导向轴32上的压缩扭簧37的力矩力。在摄影状态下,第三镜头保持框31通过压缩扭簧37的旋转作用力而使其上形成的限制器31a保持接触在与第三组主导向轴32平行的第三组副导向轴33上,通过该第三组副导向轴33与限制器31a的接触,使保持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第三镜头组13保持在摄影光轴上。
在摄影状态下,为了可靠防止由振动等外力引起的第三镜头组13从摄影光轴的偏离的问题,更具体说就是由于限制保持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上的第三镜头组13从摄影光轴向退避方向的偏离,所以设置有限制机构83。该限制机构83在图5、图7~图9所示的光轴上位置,在保持第三镜头组13的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限制器31a接触的第三组副导向轴33与限制部件87之间,对第三镜头保持框31进行限制。限制机构83设置在镜头镜筒的静止部即固定框21上。
如图5所示,限制机构83设置在固定框21的圆筒状固定筒部21a上。固定筒部21a上形成有与摄影光轴平行的导向槽84,该导向槽84用于把从配置在该固定筒部外侧的从第三组主导向轴32向固定筒部21a内侧延伸的第三镜头保持框31沿第三组主导向轴32进行导向。如图8所示,限制机构83是设置在规定导向槽84的固定筒部21a的一对边缘部85中的一侧边缘部85上,该边缘部85位于对于第三镜头保持框31而该第三镜头保持框从光轴上位置进行收缩时使第三镜头组13向退避的退避位置转动的方向侧。固定筒部21a,其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位于光轴上位置的状态下,在所述一侧边缘部85与第三镜头保持框31之间形成了间隔。如图8所示,在所述边缘部85的下部形成有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退避时用于接受该第三镜头保持框的退避槽86。
在图示例中,限制机构83是由配置在固定筒部21a的所述一侧边缘部85上的板状限制部件87构成的。
如图8~图9所示,限制部件87配置在不向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退避路径突出的固定筒部21a的所述边缘部85上。限制部件87上形成有一对孔部(承受螺纹)89,其接受固定筒部21a的所述边缘部85上沿导向槽84相互间隔而形成的一对凸部(螺纹)88。各孔部89由分别沿固定筒部21a的周向延伸的长孔构成。限制部件87通过使其各孔部89分别嵌合在固定筒部21a的边缘部85上形成的各凸部88上,以约束固定筒部21a向轴线方向移动的状态,在固定筒部21a的边缘部85上配置成能调节从该边缘部向导向槽84内的突出量。通过具有在限制部件87上形成的各孔部89和在固定筒部21a的所述边缘部85上形成的各凸部88的调整机构90,能调整·约束限制部件87与固定筒部21a的所述边缘部85的相对位置。
下面说明限制部件87向固定框21的固定筒部21a上安装的方法。
在镜头镜筒组装后,通过把固定筒部21a的所述边缘部85的各凸部88分别嵌合在限制部件87的各孔部89内,而把限制部件87配置在固定筒部21a的所述边缘部85上。然后,使第三镜头保持框31向光轴上位置转动并接触在第三组副导向轴33上,在该状态下调节限制部件87向导向槽84内的突出量以使限制部件87接触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上。在限制部件87接触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上的状态下,例如代替调整机构而通过粘接剂在限制部件87固定在固定筒部21a的所述边缘部85上。这样,限制部件87向固定框21的安装就完成了。
如前所述,在摄影时通过由第三组丝杆34的旋转而阴螺纹部件35从收容位置向退避位置(未图示)移动,第三镜头保持框31通过从压缩扭簧37接受到的旋转作用力而从所述收容位置经过固定筒部21a的边缘部85上形成的退避槽86内向与第三组副导向轴33接触的光轴上位置转动。这时如前所述,由于限制部件87是配置在不向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退避路径突出的固定筒部21a的所述边缘部85上,所以不会妨碍第三镜头保持框31从收容位置向光轴上位置的转动。之后,随着阴螺纹部件35从退避位置向长焦点望远端位置(未图示)的移动,而第三镜头保持框31则如前所述,在与第三组副导向轴33接触的状态下沿该第三组副导向轴和在固定筒部21a上形成的导向槽84,抵抗从压缩扭簧37受到的向收缩方向的作用力而向被照体侧移动。这时由于限制部件87从该第三组副导向轴33的相反侧接触在第三镜头保持框31上,所以第三镜头保持框31在光轴上除了阴螺纹部件35位于退避位置的退避点之外,还被夹在第三组副导向轴33与限制部件87之间。这样,例如在摄影时第三镜头组13在受到振动时,从第三镜头保持框31的收容位置向离开方向的转动就受到第三组副导向轴33的阻止,第三镜头保持框31向战胜从压缩扭簧37受到的向光轴上的旋转作用力的方向即向收容位置(退避方向)方向的转动,则受到限制部件87的阻止。该收容位置是构成在可动筒即第一筒的外侧,也就是固定框上。其使第三镜头组退避并被收容。
这样,第三镜头保持框31以外的其它镜头组11、12、14就被容许向光轴上退避点上的固定框21的固定筒部21a最大外径的更靠近外侧的退避位置进行退避,且阻止由压缩扭簧37的旋转作用力而位于光轴上的第三镜头从光轴偏离的限制机构83,其是由对于固定框21能移动的限制部件87固定在固定框21上而构成的,所以在组装好镜头镜筒后,组装完的第三镜头保持框31在摄影状态下调节限制部件87的位置以适当限制镜头从光轴的偏离,而能把该部件固定在固定框21上。
这样,即使第三镜头保持框31产生了组装误差或制造误差,在摄影时也能通过限制部件87更可靠地限制第三镜头从光轴的偏离。
因此,限制部件87能有效地抑制第三镜头组13在摄影时从其它镜头组11、12、14的光轴上偏离。
在第三镜头组13收缩时,在向固定框21的固定筒部21a最大外径更靠近外侧退避的同时,由于限制机构也是设置在固定筒部的外侧,所以能把摄影光轴垂直相交面内的镜头镜筒的大小和摄影光轴方向上的尺寸减小。
也可以把包含所述第一实施例所示的本发明镜头镜筒的光学系统装置作为摄影光学系统采用而构成照相机。在所谓的PDA(personal dataassistant)和手机等携带型信息终端装置上组装上照相机功能的产品,近年上市了。这种携带型信息终端装置也多是在外观上有若干的不同,但在实质上包含与照相机完全同样的功能·结构,在这种携带型信息终端装置上也可以采用包含本发明镜头镜筒的光学系统装置。
在摄影镜头101位于收缩状态时,由于第三镜头组13从光轴上退避,第一镜头组11和第二镜头组12被并列地收容,所以能实现照相机的更加薄型化。
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了使用粘接剂把限制部件87固定在固定框21的固定筒部21a的所述一侧边缘部85上的例,但代替之,使用例如螺钉这样的紧固件也能把限制部件87固定在固定框21上。
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了在固定筒部21a的所述边缘部85上形成一对凸部88,而在限制部件87上形成一对孔部89的例,但代替之,也可以在固定筒部21a上形成一对孔部,而在限制部件87上形成一对凸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防止第三镜头组在摄影状态时从光轴偏离,所以通过限制机构来防止它的偏离,但在其它镜头组上也能适用本发明的限制机构83。
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了把本发明的镜头镜筒使用在照相机和携带型信息终端机上的例,但代替之,也可以把本发明使用在例如扫描装置这样的图像输入装置中。这时,由于能把摄影光轴垂直相交面内的镜头镜筒的大小不极端地增大,就能有效地把摄影光轴方向上的尺寸减小,所以从正面看图像输入装置时的大小不被增大,而能把图像输入装置的厚度尺寸有效地减小。

Claims (10)

1、一种镜头镜筒,其具备:
多个镜头组,其在摄影时配置在同一光轴上;
可动镜筒,其收容该多个镜头组的一部分;
固定框,其支承该可动镜筒,其特征在于,
在被收容在所述固定框内的收缩位置与摄影时从该固定框内向被照体方向伸出的伸出位置之间,所述可动镜筒能沿所述多个镜头组的光轴移动,
所述镜头镜筒还具有退避镜头保持框,所述可动镜筒在位于所述收缩位置的状态下,该退避镜头保持框使所述多个镜头组内的至少一个镜头组朝向所述可动镜筒的外侧横切所述光轴地进行退避,
所述镜头镜筒还具备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配置于在所述退避的镜头组退避时向其退避路径不突出的位置,在摄影状态下,该限制机构限制所述退避的镜头组从所述光轴的偏离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施力部件,其对于所述退避的镜头组付与作用力以朝向所述光轴横切所述光轴,且沿该光轴在收缩方向付与作用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可动镜筒外侧的所述固定框上并能进行调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退避的镜头组保持在所述退避镜头保持框内,该退避镜头保持框通过与其它镜头组光轴平行配置的主导向轴部件而被支承成能沿该主导向轴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且能围绕其轴线旋转,且从所述施力部件受到朝向所述其它镜头组光轴上的围绕所述主导向轴部件的旋转作用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退避的镜头组在摄影时的光轴位置通过使所述退避的镜头组受到来自所述施力部件的旋转作用力而接触在副导向轴部件上而被定位,所述退避的镜头组通过所述副导向轴部件而沿所述其它镜头组的光轴被导向。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制机构与所述固定框之间设置有用于约束两者相对位置的调整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机构具有:凸部,其设置在所述限制机构和所述固定框的任一个上;
孔部,其设置在所述限制机构和所述固定框的另一个上,且具有间隙接受所述凸部,
所述限制机构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孔部相互嵌合的状态下被固定在所述固定框上。
8、一种数码照相机,其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镜头镜筒。
9、一种携带型信息终端机,其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镜头镜筒。
10、一种图像输入装置,其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镜头镜筒。
CNB2006100550651A 2005-03-09 2006-03-03 镜头镜筒、照相机、携带型信息终端机和图像输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394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5450/05 2005-03-09
JP2005065450A JP4632819B2 (ja) 2005-03-09 2005-03-09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携帯型情報端末機及び画像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1577A CN1831577A (zh) 2006-09-13
CN100443941C true CN100443941C (zh) 2008-12-17

Family

ID=36993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506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3941C (zh) 2005-03-09 2006-03-03 镜头镜筒、照相机、携带型信息终端机和图像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32819B2 (zh)
CN (1) CN10044394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1695B2 (ja) 2005-10-20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ぶ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JP5006576B2 (ja) 2006-05-26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このレンズ鏡胴を用いたカメラ、デジタルカメラ、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及び、画像入力装置
JP4841336B2 (ja) 2006-07-04 2011-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JP2008224795A (ja) * 2007-03-09 2008-09-25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4919517B2 (ja) * 2008-02-22 2012-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026492A (ja) * 2008-06-16 2010-02-04 Ricoh Co Ltd レンズ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592732B2 (ja) * 2010-09-02 2014-09-17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US9494769B2 (en) * 2013-09-12 2016-11-15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ulti-lens imaging module and actuator with auto-focus adjustm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5861A (ja) * 2002-02-21 2003-11-06 Pentax Corp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及びレンズ鏡筒の沈胴方法
JP2004233918A (ja) * 2003-02-03 2004-08-19 Pentax Corp レンズ鏡筒の光学要素退避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2364A (ja) * 1993-02-15 1994-09-02 Konic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JPH06289278A (ja) * 1993-03-31 1994-10-18 Konic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ユニット
JP4246514B2 (ja) * 2003-02-03 2009-04-02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光学要素退避機構
JP4328542B2 (ja) * 2003-02-03 2009-09-09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481611B2 (ja) * 2003-03-14 2010-06-16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5861A (ja) * 2002-02-21 2003-11-06 Pentax Corp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及びレンズ鏡筒の沈胴方法
JP2004233918A (ja) * 2003-02-03 2004-08-19 Pentax Corp レンズ鏡筒の光学要素退避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32819B2 (ja) 2011-02-16
CN1831577A (zh) 2006-09-13
JP2006251162A (ja) 200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3941C (zh) 镜头镜筒、照相机、携带型信息终端机和图像输入装置
US7546029B2 (en)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US7477454B2 (en) Digital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EP1632800B1 (en) Retractable Lens Camera
US7265913B2 (en) Movable lens control device
US7507040B2 (en)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EP1621909B1 (en) Collapsible objective lens barrel
US7855746B2 (en) Lens barrel,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7133224B2 (en) Lens barrel, camera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US7753598B2 (en) Lens barrel
US7963706B2 (en) Lens barrel, camera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US7265918B2 (en) Movable member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movable member supporting mechanism for lens barrel
WO2006011610A1 (en) Lens barrel,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8027102B2 (en) Cam mechanism of a telescoping lens barrel
JP2009222874A (ja) レンズ鏡筒
US8014660B2 (en) Retractable zoom lens having variable aperture-stop mechanism
US8059953B2 (en) Retractable zoom lens
JP461060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
EP1701192B1 (en) Lens barrel,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JP2006317809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064271B2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8224795A (ja)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H06242363A (ja) ズームレンズの駆動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