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2154C - 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2154C
CN100442154C CNB2005100679672A CN200510067967A CN100442154C CN 100442154 C CN100442154 C CN 100442154C CN B2005100679672 A CNB2005100679672 A CN B2005100679672A CN 200510067967 A CN200510067967 A CN 200510067967A CN 100442154 C CN100442154 C CN 1004421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grid electrode
along
short side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79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4010A (zh
Inventor
田中美穗子
西村明仁
石川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94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4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21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215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栅格电极,它沿着电晕线布置,包括具有多个开口的平面板状元件,在每个开口中都形成有纵向和短边方向,相应开口的纵向并排布置以处于同一方向,并且具有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和连接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在每个开口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短距离小于1.5mm,栅格开口率大于等于82%,所述栅格开口率是通过将一个开口的表面积除以该开口表面积与该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的总和而得到的值,并且纵向长度为短边方向长度的至少1.3倍。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并未布置在垂直于电晕线的相同线上。

Description

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其上形成有开口图案(pattern)的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Scorotron)充电器以及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采用利用电晕放电的装置作为成像装置的充电器。电晕充电器和反布电电晕充电器作为电晕放电装置是公知的。在电晕充电器中,丝状电极横跨防护壳体的内部,基本上平行于感光体。在丝状电极上施加高压以导致电晕放电,从而将电荷施加在感光体的表面上。电晕充电器的缺点在于,感光体表面的电位由于充电器的精度、设定误差等原因而易于出现波动。近年来已经采用具有充电电位均匀的优点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
反布电电晕充电器的主要部分由放电电极、栅格电极以及防护壳体构成,所述放电电极向感光体提供电荷并使其充电;所述栅格电极布置在该放电电极和感光体之间,并控制该感光体的电位;而所述防护壳体被支撑以覆盖放电电极。在栅格电极上形成有开口图案,以较好地进行电位控制。可通过对放电电极施加高电压并且同时对栅格电极施加适当的电压(即,希望充到的电压),来控制感光体表面的充电电位,以使其均匀(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1-13765和特开平(JP-A)No.8-36289)。应注意,为了防止由于在放电时产生的放电产物(例如O3、NOX等)而在图像中出现白色缺失等(也有产生黑带的情形),有对栅格电极进行例如涂漆等表面处理以分解放电产物的例子。
为了较好地控制感光体的电位,优选地,使沿着感光体的运动方向延伸的沿直线的开口率(以下称为“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在形成开口图案的所有区域中都均匀一致。这里,“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是指,当感光体的给定部分对着开口部分时移过的距离与当感光体的给定部分对着栅格电极时移过的距离的比率。如果在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根据感光体上述部分位置而大不相同,则容易使放电分布变得不均匀,而这是不可取的。这种现象在其中放电电极已经退化或放电电极和栅格电极已经变脏的情况下尤为显著。而且,还有的缺点是,由于放电分布变差而使充电器维修所需的费用较高。应注意,在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不一致的情况下,通常,将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的平均值定义为在整个栅格电极处的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
作为使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均匀的一个示例,例如,JP-ANo.2001-13765公开了一种栅格电极78(参见图9),其中,该开口率均匀,并且具有良好的控制充电电位的能力。狭长开口80沿着固定的方向形成在栅格电极78中,在其端部的位置均匀一致。
然而,在这种栅格电极78中,因为连接开口长边的长边连接部分非常长,所以有这样的问题,即这些长边连接部分容易变形。具体地,在具有用于清洁栅格电极78的机构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中,这个问题尤为显著,这是因为一般通过沿垂直于感光体运动方向X的方向运动的清洁元件在其中该清洁元件与栅格电极78抵靠的状态下对栅格电极进行清洁。而且,当作为锐角的开口拐角部分82在形成开口80的开口边缘81处形成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清洁元件(主要为硬毛)被形成该锐角开口拐角部分82的开口边缘部分切断,从而使图像产生缺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栅格开口率不能制成这么大,从而致使栅格电极78的控制能力不足。
为了提高栅格电极的机械强度,已经考虑采用如图10所示的、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JP-Y)No.3-042443中所披露的栅格电极88。这种栅格电极88由具有多个成形为正六边形的微小开口90的网状薄板材料形成。在开口90的六个边中,两个边被布置成与感光体的运动方向X平行定向。这样,因为栅格电极88的开口90的结构为正六边形,所以可稠密地布置较小的开口。
然而,这种在JP-Y No.3-042443中所披露的栅格电极88具有如下问题。栅格电极88的正六边形开口90的两个边被设置成与感光体的运动方向X平行定向,并且作为沿着感光体的运动方向X的相邻开口之间的电极部分的条状部分94以均匀间隔并排设置。另一方面,感光体表面不与条状部分94相对的区域(例如,感光体表面对着图10A中的区域96的区域)相对于与感光体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30°或150°。因此,通过开口104的这种结构和配置,在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不一致较大,从而栅格电极88的控制能力较差(参见图10B和10C)。
为了使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不一致更小,例如提出使条状部分94的宽度较窄以改变开口90的结构和大小等的方法。然而,如果使条状部分94的宽度较窄,则栅格电极的强度变差,并且出现其它问题,例如当使开口90较大时不能保持预定的控制能力等。
而且,当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相同时,栅格间距越小,则控制充电电位的能力越强。(栅格间距为在每个开口部分处沿感光体的运动方向X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且以下简称为“GP”。)然而,如果开口90成形为如上所述的正六边形,则出现如下问题,即,与开口率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开口相比,该GP较大,而从控制能力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十分可取(参见图10B和10C)。
为了抑制在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不一致,已经考虑调整正六边形的定向(参见,例如JP-Y No.62-181954)。然而,与开口率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开口相比,GP的增加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的,并且提供了一种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充电器以及一种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在于栅格电极,它沿着电晕线以在栅格电极与电晕线之间的预定间隔布置,其包括具有多个开口的平面板状元件,在每个开口中都形成有纵向和短边方向,相应多个开口的纵向并排设置以便处于同一方向,该平面板状元件还包括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和连接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在每个开口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短距离为S,且S小于1.5mm,栅格开口率大于等于82%,并且开口纵向长度至少为开口短边方向长度的1.3倍。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并未布置在垂直于电晕线的相同线上。
预定间隔设置在一范围之内,从而使得当连接栅格电极时对充电电位的可控性不会变差。
确定通过在放电区域处对于各开口分配连接相邻开口(例如,形成开口边缘)的连接部分的表面积而获得的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栅格开口率是通过将一个开口的表面积除以该开口表面积与该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的总和而得到的值。为了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该值,将通过除法得到的值乘以100。
具有两种或多种结构类型的开口可同时存在作为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通过考虑感光体的运动方向来确定开口短边方向,就可以获得其中在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均匀的栅格电极,而不会使GP(栅格间距)变大。而且,在各开口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短距离为S,S小于1.5mm,且栅格开口率大于等于82%。因此,容易实现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不会发生致使图像质量变差的放电,例如亮点放电等。
此外,沿着开口纵向的长度为沿着开口短边方向长度的至少1.3倍。因此,容易增加栅格电极的机械强度。因此,可提高栅格电极的机械强度,而不会使栅格电极的控制能力变差。
该栅格电极可以是这样的栅格电极,其沿着电晕线以在栅格电极与电晕线之间的预定间隔布置,并且具有在平面板状元件中的沿着相同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开口,且开口的长边长度(沿着开口纵向的长度)为a,而短边长度(沿着开口短边方向的长度)为b,其中,在多个开口的每一开口中,使一个开口的长边和与该开口相邻的其它两个开口的长边连接的长边连接部分与连接其它两个开口的短边的短边连接部分在所述一个开口30J的长边的基本中间处相连,且形成a≥2b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长边连接部分和短边连接部分的宽度被设置成这样,即,可得到需要的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并且不会使栅格电极的机械强度变得太弱。
这样,可获得其中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均匀的栅格电极,而不会使GP(栅格间隔)较大。而且,因为根据长边连接部分和短边连接部分来布置多个开口,所以容易增加栅格电极的机械强度。因此,可提高栅格电极的机械强度,而不会使栅格电极的控制能力变差。
因为本发明如上所述构造,所以可实现这样的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充电器以及成像装置,其中,提高了所述栅格电极的机械强度,而不会使该栅格电极的控制能力变差。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以下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在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使用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3为在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使用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4A为连接在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使用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上的栅格电极的局部俯视图;
图4B为沿着图4A的箭头4B-4B截取的剖视图;
图4C为沿着图4A的箭头4C-4C截取的剖视图;
图5A为图4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B为图5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栅格电极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的栅格电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8为第三实施例的栅格电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9A为连接在传统反布电电晕充电器上的栅格电极的局部俯视图;
图9B为沿着图9A的箭头9B1-9B1截取的剖视图,并且与沿着图9A的箭头9B2-9B2截取的剖视图相同;
图10A为连接在传统反布电电晕充电器上的栅格电极的局部俯视图;
图10B为沿着图10A的箭头10B-10B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图10C为沿着图10A的箭头10C-10C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注意,从第二实施例开始,与前述结构元件相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成像装置10在鼓形感光体14的外围处具有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12,并且该反布电电晕充电器是可更换的。
如图2和3所示,反布电电晕充电器12为一窄长的装置,其沿着感光体14的旋转轴线方向设置,并且具有两个电晕线16、本发明所涉及的栅格电极18以及清洁机构20。栅格电极18如此布置以使其位于电晕线16和感光体14之间,并且可被更换。清洁机构20沿着垂直于感光体14的运动方向的方向运动,从而清洁栅格电极18。反布电电晕充电器12的电极短边方向X为与电晕线16垂直的方向,并且定向成与感光体14的运动方向(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
清洁机构20具有刷子22和运动机构24。刷子22从设置电晕线16的一侧挤压接触栅格电极18。运动机构24使刷子22在刷子22挤压接触栅格电极18的状态下沿着感光体14的旋转轴线方向(即,沿着栅格电极的电极纵向Y)滑动。清洁机构20由于刷子22相对于栅格电极18沿着电极纵向Y(感光体14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滑动来清洁栅格电极18。
栅格电极18成形为沿着反布电电晕充电器12的纵向较长。开口图案26形成在栅格电极18中,从而使栅格电极18为网状。
如图4和5A所示,每个相应的开口30都成形为窄长的六边形,并且由三对平行边构成。如图5A所示,平行边的长度分别为p、q和r,而且p和q基本相同并且都大于r。
开口30以相同的定向设置,以使其相对于开口短边方向U交错。换句话说,沿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沿着开口纵向布置,以使其位置偏移基本上为开口纵向方向长度一半的长度。即,如从开口短边方向U观察,与开口30G相邻的开口30H的纵向端部30HE定位在开口30G的纵向大致中间部分30GM处。如从开口短边方向U观察,每个开口的纵向端部都交错定位。
即,沿着电晕线16,栅格电极18具有在平面板状元件中的多个开口30,这些开口30的长边长度(沿着开口纵向的长度,即,沿着开口纵向V的长度)为a,而短边长度(沿着开口短边方向的长度,即,沿着开口短边方向U的长度)为b,并且沿着相同的方向并排设置。而且,将构成多个开口30的一个开口30J的长边和与所述一个开口30J相邻的其它两个开口30K的长边相连的长边连接部分(即,将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相连的长边连接部分)28,和连接其它两个开口30K的短边的短边连接部分(即,将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相连的短边连接部分)29在一个开口30J的长边的大约中间位置处相连。
在形成开口图案26的每个开口30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短距离为S,且S小于1.5mm。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开口30是如上所述的六边形,所以在均形成长度p的边且彼此相对的开口边缘部分31p之间的距离是等于2×S的值。应注意,在均形成长度q的边且彼此相对的开口边缘部分31q之间的距离也是等于2×S的值。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开口30为上述的六边形,所以在放电区域中,开口表面积和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的总和为在图5B的双点划线之内区域的表面积,通过对于各开口分配连接相邻开口(例如,形成开口边缘)的连接部分的表面积而获得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通过将开口表面积除以双点划线之内该区域的表面积所得的商、乘以100获得的结果值为以百分比表示的栅格开口率。在本实施例中,该栅格开口率为82%或更大。
考虑到充电电位的可控制性,电极短边方向(感光体14的运动方向)X和开口短边方向U所形成的角α在0°到20°的范围内。
对于开口30的尺寸,长边长度a(沿着开口纵向的长度)为短边长度(沿着开口短边方向的长度)的至少1.3倍。而且,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长距离L确定为满足关系L≥2×S。
由开口边缘31形成的开口拐角部分32A到32F的角度均为钝角,并且未形成任何锐角开口拐角部分。
如上所述,开口30形成为长且窄,并以相同的定向布置,以便相对于开口短边方向成交错形式。即,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沿着开口纵向布置,从而使其位置偏移基本为该开口的纵向长度一半的长度,并且连接沿着开口纵向V彼此相邻的开口的短边连接部分29并未布置在垂直于电晕线16的相同线上。而且,考虑到充电电位的可控制性,由电极短边方向(感光体14的运动方向)X和开口短边方向U所形成的角α在0°到20°的范围内。另外,栅格开口率为82%或更大,上述最短距离S为1.5mm或更小,并且a为b的至少1.3倍。另外,如图4所示,在截面4B-4B中在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与在截面4C-4C中在感光体的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基本相同。此外,在开口图案26形成的整个区域中,在沿着电极短边方向(感光体14的运动方向)X延伸的直线处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基本相同,而且在感光体的运动线上的开口率不一致明显较小。而且,截面4B-4B(参见图4B)中沿着感光体14的运动方向(即,电极短边方向)的GP和截面4C-4C(参见图4C)中的GP,比传统栅格电极中的GP小得多。
因此,栅格电极18的控制能力足够高。
因为形成开口图案26的开口30以交错的形式布置,所以即使形成开口30的电极元件的宽度并不特别小,也可以使栅格电极18的机械强度足够高。
由开口边缘31所形成的开口拐角部分32A到32F的角度均为钝角,并且未形成为锐角的开口拐角部分。因此,当刷子22为了清洁而滑动时,在开口边缘31处难于切断形成刷子22的硬毛。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长边连接部分28和短边连接部分29的宽度都为0.2mm或更小,从而获得其中栅格开口率不可能减少的结构。此外,形成栅格电极18的板状元件的板厚在0.1到0.2mm的范围内,从而使强度和弯曲度都为优选的,而且,可以在形成开口图案的同时进行稳定的蚀刻。
<示例>
制作了作为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栅格电极18的栅格电极,并且电极元件的厚度t为常数0.1mm,而(2×S)(即,上述S的两倍)和(2×L)(即,上述L的两倍)为参变量。在表1至5中示出了各个栅格电极的相应值t,2×S,2×L。应注意,在本示例中,分开相邻开口30的电极元件的宽度W(即,长边连接部分28和短边连接部分29的宽度W)与t相同为0.1。
表1
  尺寸(t)   0.1   0.1   0.1   0.1   0.1   0.1
  尺寸(2×S)   0.5   0.5   0.5   0.5   0.5   0.5
  尺寸(2×L)   1   1.5   2   2.5   3   3.5
  栅格开口率(%)   75.1   77.2   78.4   79.1   79.5   79.9
  栅格电极的控制能力(Vg和Vh之差)   135.0   110.0   100.0   90.0   88.0   85.0
  栅格电极控制能力的评价(开口率效果大小)   ×   ×   ×   ×   ×   ×
  导线亮点放电的未实现评价(S的效果大小)   ○   ○   ○   ○   ○   ○
  整体评价   ×   ×   ×   ×   ×   ×
表2
  尺寸(t)   0.1   0.1   0.1   0.1   0.1   0.1
  尺寸(2×S)   1   1   1   1   1   1
  尺寸(2×L)   1.5   2   2.5   3   3.5   4
  栅格开口率(%)   83.4   84.6   85.2   85.7   86.0   86.2
  栅格电极控制能力(Vg和Vh之差)   58.0   50.0   44.0   42.0   38.0   35.0
  栅格电极控制能力的评价(开口率效果大小)   △   ○   ○   ○   ○   ○
  导线亮点放电的未实现评价(S的效果大小)   ○   ○   ○   ○   ○   ○
  整体评价   △   ○   ○   ○   ○   ○
表3
  尺寸(t)   0.1   0.1   0.1   0.1   0.1   0.1
  尺寸(2×S)   1.5   1.5   1.5   1.5   1.5   1.5
  尺寸(2×L)   2   2.5   3   3.5   4   4.5
  栅格开口率(%)   87.3   88.1   88.6   88.9   89.2   89.3
  栅格电极控制能力(Vg和Vh之差)   30.0   25.0   23.0   22.0   21.0   20.0
  栅格电极控制能力的评价(开口率效果大小)   ○   ○   ○   ○   ○   ○
  导线亮点放电的未实现评价(S的效果大小)   ○   ○   ○   ○   ○   ○
  整体评价   ○   ○   ○   ○   ○   ○
表4
  尺寸(t)   0.1   0.1   0.1   0.1   0.1   0.1
  尺寸(2×S)   2   2   2   2   2   2
  尺寸(2×L)   2.5   3   3.5   4   4.5   5
  栅格开口率(%)   89.7   90.3   90.7   90.9   91.1   91.3
  栅格电极控制能力(Vg和Vh之差)   20.0   18.0   16.0   15.0   14.0   13.0
  栅格电极控制能力的评价(开口率效果大小)   ○   ○   ○   ○   ○   ○
  导线亮点放电的未实现评价(S的效果大小)   △   △   △   △   △   △
  整体评价   △   △   △   △   △   △
表5
  尺寸(t)   0.1   0.1   0.1   0.1   0.1   0.1
  尺寸(2×S)   3   3   3   3   3   3
  尺寸(2×L)   3.5   4   4.5   5   5.5   6
  栅格开口率(%)   92.4   92.7   93.0   93.1   93.2   93.3
  栅格电极控制能力(Vg和Vh之差) 12.0 11.0 10.0 9.0 8.0 7.0
  栅格电极控制能力的评价(开口率效果大小)   ○   ○   ○   ○   ○   ○
  导线亮点放电的未实现评价(S的效果大小)   ×   ×   ×   ×   ×   ×
  整体评价   ×   ×   ×   ×   ×   ×
在表1到5的每个中,(2×S)(即,上述S的两倍)为常量,而(2×L)(即,上述L的两倍)为参变量。
根据(2×S)和(2×L)的值来确定栅格开口率。栅格开口率也在表1到5中示出。
而且,根据栅格开口率来确定在放电时的栅格电极电位(Vg)和鼓形感光体14的电位(Vh)之间的电位差(Vg-Vh)。如果由于栅格开口率太小而导致该电位差太大,则栅格电极的控制能力就差。在本示例中,评价了根据电位差确定的栅格电极控制能力,且评价结果也在表1到5中示出。
如果S的值太大,则在电晕线16处将发生亮点放电(导线亮点放电),从而使图像质量变差。在本示例中,可在视觉上评价抑制导线亮点放电的程度(即,抑制到什么程度不发生亮点放电)。这些评价结果也在表1到表5中示出。
此外,进行了(1)基于上述电位差的栅格电极的控制能力和(2)导线亮点放电的未实现的整体评价。上述(1)和(2)中较低(较差)一个的结果作为整体评价的结果。这些评价结果也在表1到5中示出。
从表1可知,栅格开口率为79.9%或更小时,电位差(Vg-Vh)大于等于85.0V,而栅格电极的控制能力较差(给出了“差”的评价,“差”在表中用“×”来表示)。从表2到5可知,当栅格开口率大于79.9%时,电位差小于85.0V,并且栅格电极的控制能力的变差得到抑制(“不差”、“好”的评价,“不差”和“好”在表中分别用三角形和圆圈表示)。而且,从表2可知,当L大于等于S值的两倍(L≥2S)且栅格开口率为84.6%或更大时,电位差小于等于50.0V,并且控制能力明显地好(“好”的评价)。
如从表3至表5可知,即使当L不大于等于S值的两倍时,如果栅格开口率大于等于84.6%,则栅格电极的控制能力明显地好。然而,L大于S(例如:2S或更大,甚至是3S或更大),这易于抑制沿着感光体14的运动方向X在感光体的运动线上开口率不一致,并且易于使得栅格开口率较大。
此外,从表5可知,当2×S大于等于3mm(即,当S大于等于1.5mm时)时,明显地出现了导线亮点放电(“坏”的评价)。从表1到表4可知,当2×S小于等于3mm(即,当S小于1.5mm)时,抑制了导向亮点放电的出现(“不差”、“好”的评价)。而且,当2×S为1.5mm或更小时,可足以使导线亮点放电不出现。
如上所述,在表1到5所述的栅格电极中,厚度t为0.1mm,且隔开相邻开口30的电极元件(即,长边连接部分28和短边连接部分29)的宽度W为0.1mm。因此,栅格电极18的强度足够,并且即使诸如刷子等的清洁元件以抵靠栅格电极18的状态运动,栅格电极18也不会变形。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4和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开口图案26的每个相应的开口30都成形为窄长的六边形,并且由三对平行边构成。如图5所示,平行边的长度为p、q和r,且p和q基本相等,这与第一实施例中是相同的。然而,在本实施例中,p、q和r满足关系p≥3r,q≥3r。
而且,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方式相同,开口30以相同的定向布置,以便相对于开口短边方向U交错。换句话说,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沿着开口纵向布置成这样,即,使其位置偏移基本为开口纵向长度一半的长度。即,如从开口短边方向U观察时,与开口30G相邻的开口30H的纵向端部30HE位于开口30G的纵向大致中心部分30GM处。如从开口短边方向U观察时,每个开口的纵向端部都交错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30沿垂直于开口纵向V的开口短边方向U的宽度b小于等于3mm。而且,如图4所示,在截面4B-4B中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和截面4C-4C中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基本相同。此外,在形成开口图案26的整个区域中,在沿着电极短边方向(感光体14的运动方向)X延伸的直线处感光体运动线上的开口率基本相同,并且在感光体的运动线上的开口率不一致明显很小。而且,在截面4B-4B(参见图4B)中沿着感光体14的运动方向(即,电极短边方向)X的GP和在截面4C-4C中的GP(参见图4C),比传统栅格电极的GP小得多。
因此,栅格电极18的控制能力足够高。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30的栅格开口率可通过使用a、b和r按照如下计算。
在开口30内的区域的表面积N1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N1=a×(b+r)/2
N2为开口表面积N1和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之和(图5-2所示虚线之内的表面积),且同样地计算N2,通过对于每个开口分配连接相邻开口(即,形成开口边缘)的连接部分的表面积而得到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
然后,通过确定(N1/N2)×100,可计算出以百分比表示的栅格开口率。
而且,它可使由开口短边方向U和电极短边方向(感光体14的运动方向)X所形成的角α如此设置,从而,在形成开口图案26的所有区域处,沿着电极短边方向X延伸的直线连续经过在开口短边方向U上相邻的开口,即,使得该直线并不位于形成长度为r的开口侧边的条状电极部分(例如,图5A所示的电极部分19)的两端上。这样,可进一步减少在感光体的运动线上的开口率不一致。而且,可通过调节长度p和q之差来进一步地抑制在感光体的运动线上开口率不一致。此外,如图6所示,开口可做得更长和更窄,并且开口40的纵向长度a′和短边方向宽度b′可满足关系a′≥3b′。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控制能力。
<第二实施例的示例>
在本示例中,开口30的纵向长度a为3.5mm,短边方向宽度b为1.0mm,α为10°,将相邻开口30隔开的电极元件(即,长边连接部分28和短边连接部分29)的宽度W为0.1mm,并且电极元件厚度为0.1mm。而且,在本示例中,r为0.41mm。
根据本示例,可容易地实现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和足够高的机械强度的栅格电极。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形成在栅格电极上的开口的结构不同。即,如图7所示,在栅格电极上形成的开口50形成为沿着电极纵向长且窄的矩形。
在本实施例中,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栅格电极在平面板状元件中沿着电晕线具有多个开口50,开口50的长边长度(沿着开口纵向的长度)为a,而短边长度(沿着开口短边方向的长度)为b,并且沿着相同方向并排设置。而且,长边连接部分48将构成多个开口50的一个开口50J的长边和与该一个开口50J相邻的其它两个开口50K的长边相连,长边连接部分48和连接该其它两个开口50K的短边的短边连接部分49在该一个开口50J的长边的基本中心处相连。
这样,可以实现其中开口的结构比第一实施例更简单的栅格电极。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开口60的四个开口拐角部分62A到62D与第三实施例相比形成为弧形。这样,可看见防止刷子22(参见图3)的硬毛在清洁时被开口60的开口边缘61切断的显著效果。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只是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此外,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当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7)

1.一种栅格电极,该栅格电极沿着电晕线以在该栅格电极和电晕线之间预定距离布置,包括:
具有多个开口的平面板状元件,在每个开口中都形成有纵向和短边方向,相应多个开口的所述纵向并排设置以便处于同一方向,所述板状元件还包括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和连接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
其中,在各开口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短距离为S,且S小于1.5mm,栅格开口率大于等于82%,并且开口纵向的长度为开口短边方向长度的至少1.3倍,所述栅格开口率是通过将一个开口的表面积除以该开口表面积与该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的总和而得到的值,且其中
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并未布置在垂直于电晕线的相同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格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开口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长距离L满足关系L≥2×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格电极,其特征在于,L满足关系L≥3×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格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边缘处未形成锐角开口拐角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栅格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边缘为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栅格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边缘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栅格电极,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开口边缘的开口拐角部分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格电极,其特征在于,将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相连接的所述连接部分和将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相连接的所述连接部分的宽度都为0.2mm或更小,并且板状元件的板厚在0.1到0.2mm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格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开口处,由连接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和电晕线形成的角如此设置,以使得垂直于该电晕线的直线并不经过所有的短边连接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格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短边方向相对于感光体如此设置,从而与该感光体运动方向形成大于0°且小于等于20°的角。
11.一种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包括:
用于给感光体充电的充电单元;以及
设置在所述充电单元和所述感光体之间的栅格电极,
所述栅格电极包括:
具有多个开口的平面板状元件,在每个开口中都形成有纵向和短边方向,相应多个开口的所述纵向并排设置以便沿着同一方向布置,所述板状元件还具有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和连接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
其中,在每一开口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短距离为S,且S小于1.5mm,并且栅格开口率大于等于82%,开口纵向的长度为开口短边方向长度的至少1.3倍,所述栅格开口率是通过将一个开口的表面积除以该开口表面积与该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的总和而得到的值,并且其中:
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并未布置在垂直于电晕线的相同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电极是可更换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清洁栅格电极的清洁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单元具有:
清洁元件,其抵靠所述栅格电极;以及
运动机构,其在所述清洁元件抵靠所述栅格电极的状态中,使该清洁元件沿着垂直于感光体的运动方向的方向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元件为一刷子。
16.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反布电电晕充电器,所述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包括:
用于给感光体充电的充电单元;以及
设置在所述充电单元和感光体之间的栅格电极,
所述栅格电极包括:
具有多个开口的平面板状元件,在每个开口中都形成有纵向和短边方向,相应多个开口的所述纵向并排设置以便沿着同一方向布置,所述板状元件还具有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和连接沿着开口短边方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
其中,在每一开口处,从中心点到开口边缘的最短距离为S,且S小于1.5mm,并且栅格开口率大于等于82%,开口纵向的长度为开口短边方向长度的至少1.3倍,所述栅格开口率是通过将一个开口的表面积除以该开口表面积与该连接部分所分配的表面积的总和而得到的值,并且其中:
连接沿着开口纵向彼此相邻的开口的连接部分并未布置在垂直于电晕线的相同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布电电晕充电器是可更换的。
CNB2005100679672A 2004-04-30 2005-04-29 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和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21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36776 2004-04-30
JP2004136776 2004-04-30
JP2005118757 2005-04-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4010A CN1694010A (zh) 2005-11-09
CN100442154C true CN100442154C (zh) 2008-12-10

Family

ID=35353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796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2154C (zh) 2004-04-30 2005-04-29 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4215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8519B2 (ja) * 2008-09-26 2012-01-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粉体搬送装置
JP5515534B2 (ja) * 2009-09-08 2014-06-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帯電器、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8548B2 (ja) * 2010-03-09 2012-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
JP2012098450A (ja) 2010-11-01 2012-05-24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と、該帯電装置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82749B2 (ja) * 2011-03-04 2015-09-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4076A (ja) * 1991-10-01 1993-04-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6289A (ja) * 1994-05-18 1996-02-06 Fuji Xerox Co Ltd スコロトロン帯電器
JPH1140316A (ja) * 1997-07-18 1999-02-12 Canon Inc コロナ帯電器
US20030231901A1 (en) * 2002-06-13 2003-12-18 Xerox Corporation Charging device having curved gri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4076A (ja) * 1991-10-01 1993-04-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6289A (ja) * 1994-05-18 1996-02-06 Fuji Xerox Co Ltd スコロトロン帯電器
JPH1140316A (ja) * 1997-07-18 1999-02-12 Canon Inc コロナ帯電器
US20030231901A1 (en) * 2002-06-13 2003-12-18 Xerox Corporation Charging device having curved gr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4010A (zh) 2005-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5643B2 (ja) グリッド電極、スコロトロン帯電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42154C (zh) 栅格电极、反布电电晕充电器和成像装置
US4967119A (en) Air transporting arrangement
KR960704479A (ko) 칫솔에 대한 칫솔모 구성물(bristle arrangement for a toothbrush)
US5322550A (en) Electrical dust collector
DE102007052294B4 (de) Ionisator
EP2173213B1 (de) Flexibel einsetzbares haarpflegegerät
KR101968794B1 (ko) 다중 섹션 선형 이온화 바 및 이온화 셀
RU2002123642A (ru) Генератор для электростатическ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аэрозолей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EP1271598A3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168124B2 (en) Grill brush and grill cleaning system
CA1277927C (en) Air filter
CZ280290B6 (cs) Barevná obrazovka s elektronovou tryskou in-line se třemi astigmatickými čočkami
GB1559416A (en)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head head
EP0289502B1 (en) An air transporting arrangement
JPH11212335A (ja) 荷電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86798A (ja) コロナ放電装置
DE1457314A1 (de) Elektrostatische Abscheidevorrichtung fuer in einem Gasstrom mitgefuehrte feste Partikel
JP3922117B2 (ja) 電気集塵機用放電極及び該放電極の製作方法
JPH09230672A (ja) 帯電装置
JP2018187121A (ja) 掃除具
JP2646578B2 (ja) 陰極線管の内蔵低抗器
NZ331146A (en) Toothbrush having head with spaced tufts each being quadrilateral in cross-section
CN114641909A (zh) 放电刷电极以及放电刷电极的制造方法
JP4055881B2 (ja) サンドブラスト用ノズ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