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0820C - 连接ieee1394远程设备与设备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ieee1394远程设备与设备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0820C
CN100440820C CNB01817566XA CN01817566A CN100440820C CN 100440820 C CN100440820 C CN 100440820C CN B01817566X A CNB01817566X A CN B01817566XA CN 01817566 A CN01817566 A CN 01817566A CN 100440820 C CN100440820 C CN 10044082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bus
equipment
replacement
ieee1394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175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0115A (zh
Inventor
吉勒斯·斯特劳布
克里斯托夫·文森特
赫尔穆特·伯克林
克劳斯·格德克
纪尧姆·比绍
尼古拉斯·比尔丹
塞巴斯蒂安·佩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omson Licensing SAS
Original Assignee
Thomson Licensing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omson Licensing SAS filed Critical Thomson Licensing SAS
Publication of CN1470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0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08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082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091Bus brid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过无线链路(3)将IEEE1394远程设备(1)同IEEE1394设备群集相连接的方法,包括:连接到群集上的第一无线设备(WBox1),连接到远程设备(1)上的第二个无线设备(WBox2)。其中,远程设备和第一无线设备构成第一有线总线,而设备群集和第二无线设备构成第二有线总线。这个方法由下述步骤组成:通过第一无线设备(WBox1)表示群集上的远程设备(1),和通过第二无线设备(WBox2)表示去向远程设备(1)的群集的设备,以致远程设备和群集的设备就象这些设备是单个IEEE1394总线的一部分一样运行。

Description

连接IEEE1394远程设备与设备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无线链路将远程设备连接到设备的第一总线的方法,其中该无线链路包括与第一无线总线连接的第一设备,和通过第二无线总线与远程设备连接的第二设备。本发明可以应用于IEEE1394总线。
背景技术
文档“宽带无线接入网(BRAN);HIPERLAN类型2,基于分组的汇聚层;第三部分:IEEE1394特定服务汇聚子层”定义了在ETSI BRAN Hiperlan2无线网络上模拟IEEE 1394链路层的子层。这样,它可能出现在1394有线总线之间的网桥设备,或者出现在单独的无线设备上。当两条总线通过网桥相连,从IEEE 1394标准的角度而言,仍旧认为这两条总线是不同的。而且,因为子层必须出现在独立的设备中,标准的1394设备为了通过无线链路与网络相连接,首先必须进行修改。
因而,在IEEE1394中的网络增加无线链路导致产生拥有几条总线的网络,这些总线可以通过不同的总线标识符(‘bus_id’)来区分。不同总线(具有不同的标识符bus_id)的连接由IEEE1394网桥组成,这个网桥目前由IEEE P1394.1工作组定义。因为使用不同的总线标识bus_id,所以在网桥上运行的的应用程序必须是网桥可感知的。
发明者已经认识到目前以这种方法使用无线链路添加标准的IEEE1394设备到网络中目前是不能实现的,即,从网络上设备的角度来看,仅仅一条总线存在,那么,非网桥感知的1394设备可能使用无线链路。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通过无线链路将IEEE1394远程设备同第一总线的IEEE1394设备连接的方法,所述的无线链路包括:连接于第一有线总线的第一无线设备,和通过第二有线总线连接于远程设备的第二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面的步骤:将标识符分配给第一总线的设备,包括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一有线总线连接的设备在第一有线总线上发送去向IEEE1394设备的消息,该消息使用了第一无线设备的标识符;和第一无线设备将该消息转发到该远程设备,以致对于第一总线上的设备,该远程设备就像直接与第一总线连接一样。
附图说明
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参考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而体现出来,在附图中:
图1概略地表达了有线总线上的设备通过无线链路相连接;
图2是图1中设备中的协议栈的图表;
图3描述了在请求-响应交换中,设备的不同协议层之间如何交换信息的图;
图4表述了分割超时和生存周期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例子基于串行电缆总线的IEEE1394-1995标准,并且基于无线通信的ETSI BRAN Hiperlan 2项目。对于ETSI BRAN Hiperlan 2项目,可以参考背景技术中引用的文档“宽带无线接入网(BRAN),HIPERLAN类型2,基于分组的收敛层;第三部分:IEEE 1394特定服务汇聚子层(SSCS)”版本1.1.1,2000年9月。这个文档阐述了在Hiperlan 2设备之间IEEE1394业务的传送。
图1代表了一个网络的例子,在该例子中,IEEE1394设备1通过无线链路3连接到IEEE1394有线总线2上。这个无线链路由设备4和设备5组成,对于连接到有线总线2的设备标为“Wbox1”,对于连接到1394设备1上的设备标号为“Wbox2”。典型情况下,独立的设备1可能是一个消费类电子设备诸如电视接收机,人造卫星或者电缆解码器。两个更远的设备6和7以一种已知的模式与总线相连。设备6、7和Wbox1组成了下文所说的“群集”。
图2描述了在设备“WBox1”和“WBox2”中的协议栈。WBox1使用IEEE1394协议栈与总线2通信,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都用这种方式。对于WBox2和设备1也同样通过这种方式通信。这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也可以称为有线总线(参照图1的标号8)。在后文更详细的描述方式中,设备WBox1和WBox2的一些软件层不同于已知的IEEE 1394栈。最后,WBox1和WBox2使用Hiperlan 2协议栈通信,所述的Hiperlan 2协议栈在前面提及的ETSI BRAN IEEE 1394 SSCS文档资料中定义。根据不同的实施例,WBox1和Wbox2的使用简单的HIPERLAN 2协议通信(既不需要支持完全的无线链路(RLC)也不需要支持完全的1394 SSCS,因为WBox1和Wbox2是通过点对点的链路而非网络来通信)。
WBox1和Wbox2必须以下面的方式进行动作:设备1对于总线2就象设备1是通过已知的IEEE1394接口与总线2相连接一样,总线2上的设备对于设备1也是这样的。设备1、6和7感觉不到是否通过无线链路进行通信。
本发明主要影响相关设备的物理层、链路层和传输层。
I]物理层
根据IEEE1394标准,在IEEE1394总线初始化过程中,每个设备接收到节点标识符(该节点标识符由10位总线标识符和6位物理地址组成)。在这个过程中,在相连接的设备中选取一个根节点。这个根节点开始自标识过程,当发起根结点的上一层设备授权它这样作时,每个设备轮流在总线上发送称之为自标识的分组。节点的物理标识号就是该节点有机会发送它自己的自标识分组前收到的自标识分组的数目。根节点总是接收最高的物理地址,即,最后分配的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在总线2和8上的节点标识符必须以如下的方式管理:设备相互之间就象在一根总线上一样。而且总线重置必须根据无线链路来管理。
(a)节点标识过程
就设备Wbox1连接到群集这点而言,群集侧的物理层与定义在1394标准上的物理层相同。在初试化过程中,设备WBox1参与到自标识过程中,并且得到一个节点标识符。就群集上的设备进行考虑,这个节点标识符随后将指派给远程设备1。WBox1把从其他节点收到的节点标识符列表以及自己的节点标识符一起发送给WBox2。
WBox2将尝试成为总线8上的根节点,以便能够在那条总线上产生同步时钟并且控制自标识过程。这可以通过4.1.1.1部分所述的IEEE1394‘设置强制根标号(Set Force Root)’的‘强制根标志(Force Root Flag)’而实现。
WBox2在进行总线重置前已经接收到来自WBox1的节点标识符列表和WBox1的节点标识符。WBox2没有在远程总线上开始自标识过程,作为根节点,WBox2向远程设备发送的分组和它从WBox1接收到的节点标识符数目同样多。WBox1的节点标识符不被统计在内,因为它被用来代表远程设备本身。对于总线重置,WBox2设备不需要获得诸如速度性能或者群集设备端口设备数之类的信息。
在远程总线上,标识号‘0’被分配给远程设备1,以及随后的节点标识符(例如:‘1’到‘x’,其中x是群集中的设备数号)被分配给WBox2。在远程总线上,分配给‘1’到‘x’之一的所有的异步业务必须由WBox2的IEEE1394链路层来确认。因为链路层是编码的硬件,这可能比复杂的路由选择功能容易实现。在后文将更详细地讨论这个方案所需的节点标识符的转化。
(b)总线重置
总线重置既可能发生在群集上也可能发生在远程总线上。当群集上生成一个重置,WBox1将重置转发给WBox2,随后在远程总线上产生一个重置。当重置发生在远程总线上,WBox2将重置转发给Wbox1,接着在群集上产生一个重置。
根据不同的实施例,当在很短的时间间隔中几个重置在群集上发生时(例如:在WBox1获得数据片前,该数据片是无线网络上的中央控制器为传输重置而分配的),在分配的数据片被传送给WBox2前,只有最后的重置被收到。所有先前的重置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本实施例,一旦该重置已经发生,从一个无线单元到另一个无线单元的重置信息应该得到应答。必须作出应答是由于无线媒介没有有线媒介可靠的事实。根据IEEE1394标准,在有线总线上的重置不需要对接收作出应答。
在上面所提的SSCS文档也描述了一个‘总线重置服务(bus resetservice)’,在IEEE1394的6.4部分,伴随对接收的应答。但是这个过程仅仅关心发生在一个无线设备上对无线总线进行重置的消息的传送,而不是产生在与无线网络连接的一个有线总线重置的传送。
更进一步,用户的数据业务(异步信息分组)被总线重置信息串行化,这意味着用户的所有数据业务(异步信息分组),在这个无线单元发出的重置消息之间通过无线连接到达这个无线单元(该无线单元是WBox1或者WBox2)。在这个无线单元(WBox1或者WBox2)发出的重置之间发生并且来自于同伴无线单元(WBox1或者WBox2)的接收确认被丢弃了。
换言之,当一个无线单元向它的同伴发送总线重置时,所有接收到的异步数据被丢弃,因为它们是在重置被处理前发送的。
II]数据链路层
IEEE1394数据链路层的行为如下。
在连接群集的无线设备的层面上,对WBox1的标准IEEE1394链路层的唯一修改是不允许联合事务处理,同IEEE1394标准定义的一样。这是因为无线网络上的传输时间同联合事务处理的约束不相容。根据IEEE1394,联合事务处理由设备请求和接收设备的响应组成,其中响应也包含在接收设备的应答中。一个事务处理是否是联合的(例如:‘分割’的(split))可以通过接收节点来决定。这依赖于接收节点对发送节点请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当一个事务处理被分割,响应节点发送接收应答通知发送节点,事务处理正在‘等待状态(pending)’,响应将稍后发出。
在目前的例子中,从群集发向远程总线或远程总线发向群集的所有事务处理都是分割的。
当群集上的节点向远程设备1发出请求(例如:使用WBox1的节点标识符),该请求被WBox1侦听,该WinBox1用接收应答来响应发送设备指明事务处理处在‘等候状态’。接着WBox1把这个信息转发给WBox2,WBox2再把信息转发给远程设备。因为这个远程设备是标准的IEEE1394设备,所以这个远程设备可以通过联合或者分割事务处理对WBox2作出响应,接着Wbox2设备将响应转发给WBox1,WBox1随后将响应转发给发出请求的节点。如果远程设备用联合事务处理来应答(ack_complete),则该WBox2对WBox1产生响应分组,一直到发出真正的响应而非处在‘等候状态’的应答,这不同的于事务处理是分割的情况。
WBox1期望分组携带自身的节点标识符作为它们的目的节点地址。
当分组被发送给WBox1,它的节点标识符应该被远程设备的节点标识符所代替。在分组被转发给WBox2前,远程设备的节点标识符应该为0。
在无线设备WBox2连接在远程总线的层面上,应用同样的步骤:当从远程设备1接收分组时,WBox2用接收应答来响应,通知远程设备事务处理处于‘等候状态’,并且通过无线连接把分组转发给WBox1,接着分组被转发给群集。
WBox2保持一个路由表,该路由表包括群集上节点自身的标识符(从‘1’到‘x’)。流向这些节点的以及流经这个远程总线的分组通过无线连接而转发。
因为只有一个设备与远程总线8相连接,所以WBox1不需要路由表。
在IEEE1394总线上传送的异步分组包括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节点标识符。在IEEE1394总线的链路层上使用的异步分组格式在IEEE1394标准的6.2.2部分叙述。因为根据本发明,无线设备代表总线上的节点。异步分组上的节点标识符在传送前需要由无线设备修改,因此源和目的地址被调整到目标总线上的有效状态。特别地,为了避免群集中的节点标识符‘0’和远程总线(例如远程设备的node_id)上的节点标识符(node id)‘0’之间的任何混淆,进行这种事务处理。对于来自群集的分组,无线设备WBox1上的node_id被远程设备的节点标识符所代替。对于来自远程总线的分组,节点标识符‘0’被WBox1上的节点标识符所代替。对于其他节点,不存在事务处理。
根据本实施例,这种转化以如下方式实现:
  源于群集的设备的分组   来自远程设备的分组
  目的节点标<u>   识符</u>   WBox1改变对应于WBox1节点标识符的目的节点标识符以及远程   由远程设备发向Wbox2的所有分组的目的节点标识符号被转化为群集
  总线上远程设备的标识符(例如:‘0’根据本实施例)  上对应节点的标识符
  源节点标识<u>   符</u>   如果源节点标识符是0,WBox1将源节点标识符改变为WBox1的节点标识符 WBox2将源节点标识符(例如,‘0’)改变为同伴无线设备(例如,WBox1)的节点标识符
表1
分组的CRC校验值必须相应地重新计算。
III]事务处理层
在这个层上,两个无线设备的动作是相似的。
每个无线单元运行事务处理层的两个实例(即:第一个实例运行在IEEE1394栈上,第二个实例运行在HIPERLAN2/1394 SSCS栈上)。一个栈上的无线设备引发的每一个事务处理和另一个栈上引发的并行事务处理拥有同样的参数(事务处理标号,事务处理码,重发码和优先权)。事实上,一个事务处理可以通过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事务处理标号来区分。事务处理标号独一无二地区分给定码的未解决的事务处理,它的定义可以在IEEE13946.2.4.3部分找到。
图3是一个消息队列图(MSC),描述了群集请求节点的链路层、无线单元WBox1、无线单元WBox2、远程设备同事务处理之间的消息。正如图中所见,远程设备用一个‘等候状态’的信息来应答WBox2设备的请求,指示在远程总线事务处理的分割特性。注意对远程设备‘等候状态’的应答并没有在无线连接上引起任何消息返回给请求方。只有对响应的传输向请求方引发了一个消息。
现在将更详细的讨论图3所描述的处理过程。首先将描述请求子动作数据处理,随后讨论响应子动作数据处理。对于信息,一个子动作由判决、请求传送和认可的完整队列组成。
(a)子动作请求处理
当无线设备接收来自1394总线上的IEEE1394总线设备发出的子动作请求,它生成应答分组,该分组包含‘ack_pending’码,以便指出即将发生的事务处理是分割事务处理。如果在IEEE1394总线上的传输发生错误,那么WBox1将向请求方返回适当的错误码(这个错误码在下文会定义)。如果ack_pending被返回给请求方,那么无线设备WBox1向同伴无线设备WBox2转发请求子动作。对于这个目的,WBox1使用不包括译码源和目的地址的相同的参数向它的同伴发起了事务处理。根据本实施例,WBox1设备使用IEEE1394‘分割超时(split timeout)’方法来控制来自WBox2的响应等待时间。
当无线设备在无线连接上收到来自同伴的请求子动作时,它在局部总线上引发了事务处理以便把请求子动作传到目的节点。在这个层面上,不需要改变地址,因为同伴无线设备已经实现了目的地址的改变。
如果在远程总线上的请求子动作的传送没有到达链路层(即:WBox2设备收到应答例如‘ack_data_error‘或‘ack_busy),无线设备重发直到请求方的分割超时发生。这个请求方的分割超时是有线总线上源节点的分割超时。这个值通过使用‘time_of_life’生命周期参量,在下文定义的事务处理中被传输。
对于消息,当数据字段没有通过CRC校验或者净荷的实际长度与头文件显示的长度不匹配时,‘ack_data_error’就产生了。当由于接收节点事务处理层繁忙的原因而没有接收到分组时,生成‘ack_busy’错误。但是这个分组可能在重发的时候收到。
如果因为‘ack_type_error’的缘故,远程总线上请求子动作的传送在链路层上传输失败,则无线设备WBox2应该向WBox1发出包括‘resp_type_error’码在内的响应子动作分组。当请求的分组头的字段被设置为不正确的或者不受支持的值时,或者尝试无效的事务处理时,生成‘ack_type_error’。
关于响应和应答码的更多信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IEEE1394标准的6.2.4.10部分和6.2.5.2.2的各自部分。
b)子动作响应处理
当无线设备接收到来自IEEE1394总线上的IEEE1394设备(该设备可以是群集节点中的一个或者是远程设备)的响应子动作时,这个无线设备生成应答分组,该分组包括‘ack_complete’码(表示IEEE1394设备已经成功的接收到了这个分组)。如果在传送中发生错误,那么将使用另一种合适的码。
根据实施例,一旦接收到IEEE1394设备的响应,这个无线设备(WBox1或者WBox2)通过比较为发送请求而存储的源节点标识符、目的节点标识符和事务处理标号来检查对于这个响应子动作是否仍存在正在等待的事务处理。如果超时仍然没有发生,无线设备将响应子动作转发给它的同伴无线设备。否则响应子动作被丢弃。因为在请求方,分割超时已经发生了。
当无线设备在无线连接上从它的一个同伴接收到响应子动作时,这个接收无线设备检验关于响应子动作的事务处理是否仍等待处理。如果对于这个事务处理的超时还未发生,无线设备向位于局部总线的请求设备转发响应子动作,否则这个分组就被丢弃。如果无线设备和请求设备之间的传送没有在链路层发送成功,那么无线设备将重发直到超时发生。
下面将要讨论关于无线设备WBox1和WBox2的事务处理层与IEEE1394事务处理层的差别。
运行在IEEE1394上的事务处理层和IEEE1394标准规定的事务处理层是一致的。
无线接口的事务处理层和IEEE1394规定的事务处理层也是一致的,不过有如下的修改。
(1)分割超时:
根据IEEE1394标准,网络上每个能进行事务处理的节点拥有称为‘SPLIT_TIMEOUT’寄存器。该寄存器在发送/请求节点检测到分割事务处理错误前定义了最大的超时值。默认的超时是100ms。
当响应请求子动作的ack_pending被接收到时,请求方的超时周期就开始了。当ack_pending被传送时,响应方引发了超时周期。
根据BRAN 1394 SSCS文档定义‘time_of_life’参量。这个参量是SSCS层之上的层用来与SSCS层进行通信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就是在无线连接上异步分组允许存活的时间。
根据本实施例,当无线设备对于来自同伴无线设备的请求引发分割超时时,总线上进行通信请求的无线设备事务处理层使用的超时间隔和‘SPLIT_TIMEOUT’寄存器中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但是当考虑到来自无线连接上传送的请求和从SSCS栈/Hiperlan 2事务处理层接收到的time_of_life参量时,时间间隔将保持不变。
图4表示分割超时和生命周期值之间的关系。在请求方的1394总线上,超时值来自于‘SPLIT_TIMEOUT’寄存器并且固定在TST值上。在无线链路上,超时值就是定义在SSCS上的生命周期。当考虑到生命周期参量(time_of_life)时,响应方的1394总线的超时值就是剩余的时间,该生命周期参量(time_of_life)来自在无线链路上发送的消息。
(2)事务处理中的源节点标识符
无线设备的事务处理层必须处理具有源地址字段的事务处理,该源地址字段包含节点标识符值而非无线设备本身的节点标识符,例如:从无线连接上转发有线总线事务处理。
最后,下面将描述在该层上本发明的总线重置信号的处理。
在包含在位于SSCS上的无线设备的事务处理层中的寄存器之间定义事务处理。这个新的寄存器被称为BUS RESET寄存器,它包括与同伴无线单元相连的群集的自标识信息。该寄存器被用来引发总线重置并且传送要求的信息。
当总线重置被群集中的WBox1检测到时,一旦群集中的重置完成,WBox1就向Wbox2上的BUS_RESET/总线重置寄存器发送写请求(重置信息)。写请求信息包含群集的self_ID自标识符信息(WBox1也包括在群集中)。随后Wbox2在所在的总线上执行总线重置。
当总线重置发生在远程总线上时,Wbox2发送写响应(即:对重置消息的应答,该重置消息包含写请求)来表明总线重置已经完成。
注意:这也适用在远程总线上检测到的总线重置。
在同伴无线设备发出的IEEE1394总线重置被检测后,当无线设备在它的BUS_RESET寄存器上接收到写请求时,它的动作如下:
根据标准的IEEE1394规定,该设备在自身的有线总线上产生总线重置;
该设备丢弃从有线总线接收到的所有异步分组,并且在收到总线重置指示符前丢弃没有在无线链路上传递的所有异步分组;
该设备在总线重置后向同伴无线设备发送从有线总线接收到的异步分组。
当无线设备在自己的有线总线上检测到总线重置时,它执行以下步骤:
该无线设备丢弃来自同伴无线设备的所有异步分组,并且在检测到总线重置前不在有线总线上传送分组;
该无线设备在它的同伴无线设备的BUS_RESET寄存器上发送写请求并且等待同伴无线设备的写响应;
一旦来自无线设备的写响应被接收到,从无线连接到有线总线上的异步分组的传送就马上恢复。
根据IEEE1394标准,当总线重置发生时,所有正在等候处理的异步事务处理和子动作被丢弃。当事务处理是请求事务处理时,这不成为一个问题。但是当事务处理是响应事务处理时,在这事务处理被丢弃后,响应方可能没有意识到它的信息已经被丢弃了。然而,由于在两个不同系统上运行的分割超时的缘故,这可能已经在串行总线上已经发生了。也就是在请求方的超时已经终止后,系统上的设备可能才进行响应。在这种情况下,触发错误恢复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
IV]控制和状态寄存器(CSR)
根据IEEE1394标准,在1394总线上的每个设备拥有其他设备可以访问的寄存器。这个寄存器的体系结构(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简写为‘CSR’)由文档IEEE1212-1994和IEEE1394-1995定义。
根据本发明,设备WBox1和Wbox2的控制状态寄存器(CSR)对于IEEE1394设备是不可见的。任何由群集上的IEEE1394设备发向远程设备上特定CSR的读,写或者锁请求,立即由WBox1转发给相应远程设备的CSR。类似的,如果远程设备向群集上的设备发出请求,则Wbox2侦听并且转发这个请求。
V]无线设备任务选择
假定在处理前,每个无线设备已经知道是否同群集或者同远程设备相连接。因为无线设备本质上是一致的,都需要一个进程来确定它们各自的任务。
根据本实施例,一对无线设备上的每个设备都包含对方设备已经知道的节点标识符。一旦加电后,无线设备就执行下面的步骤:
检测另一个无线设备:
如果无线设备担当无线终端(从BRAN Hiperlan 2的意义上),该设备应该通过检测频率来尝试与中央控制器(同样从BRAN Hiperlan 2的意义上)联系。如果无线设备担当中央控制器的角色,它仅仅是寻找空闲的频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信标并且等待无线终端的联系。
在检测设备的只读存储器中读专用标识符(‘EUI_64’标识符)。
验证该标识符是否是它同伴的标识符。如果不是,无线终端解除联系并且尝试在另一个频率寻找其他中央控制器。
根据不同的实施例,每个设备的只读存储器包含用来描述该设备的特性的目录。其他设备知道该区域的位置并且通过访问该目录来决定被检测的设备是否可以被选为同伴无线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主实施例对设备进行配对并非必须的。
一旦两个无线设备彼此识别出对方,它们相互交换前述所说的自标识分组。并且联系到各自的IEEE1394有线总线。
三种情形需要考虑:
(1)第一无线设备与不至一个IEEE1394设备相连接,而第二无线设备仅与一个IEEE1394设备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无线设备担当连接到群集上的设备,第二无线设备担当连接到远程设备上的设备。
(2)每个设备与多个IEEE1394设备相连接。那么相互作用失败。
(3)两个无线设备仅与一个IEEE1394设备相连接。需要一个判定来决定哪条总线被考虑为群集的。根据本实施例,具有最小EUI-64标识符的无线设备被认为是与群集相连接的设备。
VI]同步传输
本实施例涉及在1394总线上使用IEC61883对MPEG2数据流的处理。
设IEC61883被用于同步数据传输,发生在插头控制寄存器(PCR)内,由无线单元检测并且转发的任何操作应该被处理以便在无线链路上分配资源:这个无线单元从PCR lock_request_锁请求知道1394信道具体在哪个方向(oPCR与iPCR相对)流动。从而准备它的数据链路层流入相应的信道。
注意:在无线资源分配上不存在控制:在无线链路过载的情况下,如果在1394栈上没有任何指定的反馈,同步流将不能在无线媒介上正确的传输。
(a)来自于群集的流
两个可能的选项:
IEC 61883终接在每个无线设备上,并且MPEG2 TS可能在每个无线设备上再生。
一个无线设备没有终接IEC 61183,但是仅仅提供缓冲区来确保CIP分组在两个无线设备之间传输的固定延迟。另外,根据总的延迟,重新对源分组头加时标。
(b)来自于远程设备的流
和前面所述的一样。
VII]时钟同步
为了达到IEC 61883时标的正确操作,这两条总线需要同步:也就是一条总线必须与另一条相锁。
循环控制器在群集的任意节点上运行。WBox1向WBox2生成循环时钟(通过使用HL2 1394 SSCS TS的时钟同步业务)。WBox2使用IEEE1394来self_id分组的强制根位,并且确保其成为根。这样就按照其锁定的时钟来产生循环开始分组(而不是按照自由运行的24.576MHz的时钟)。
VIII]同步资源控制器(IRM)/总线管理器
(a)循环控制器
全局控制器将是群集设备中的一个(不包括WBox1)。然而在单独的设备总线上,WBox2仍担当一个局部循环控制器(WBox2的循环时钟同全局循环控制器的循环时钟相同步)。
(b)同步资源管理器(IRM)
与群集相连的设备中,至少有一个(不包括WBox1)应该是有IRM能力的。因为所选取的IRM是一个具有最高节点标识符的设备,从而远程设备不会成为IRM(根据本实施例,node_id一直等于0)。
(c)总线管理器
WBox2应该防止远程设备在任何设备的BUS_MANAGER_ID寄存器上的写操作,这样远程设备就不会成为总线管理器。WBox2应该拒绝由远程设备(response_code=resp_address_error)发出的锁请求直到群集中的总线管理器被选出。然而,根据IEEE1394规范,因为总线管理器的挑战者必须进行锁请求直到它获得请求Status COMPLETE以及resp_compltet的Response码,应该在群集的某处选择总线管理器。
如果一个(或者多个)群集设备能胜任总线管理器,那么该群集设备将被选做总线管理器。这样,那个总线管理设备的node_id将在下一个锁请求中返回给由远程设备发出的BUS_MANAGER_ID。
如果群集中的设备不能胜任总线管理器,那么WBox1将担当总线管理器的角色。node_id 1(可以是1到与群集相连的所有设备数之间的任意值)将在下一轮锁请求中返回给由远程设备发出的BUS_MANAGER_ID。随后,远程设备尝试的关于总线管理的所有操作将被WBox1侦听(例如,‘读速度映射寄存器’)。当然,任何群集设备尝试的相对于总线管理者的所有操作将不会转发给远程总线,但是将由WBox1处理。
IX]混合广播输入/输出
如果某些设备在群集上产生一些广播输出流,单独设备也可以建立一个广播同它的iPCR类似通路相连接。无线设备必须处理这件事。
根据本实施例,WBox1有规律的轮询孤立设备的iPCRs来确定是否存在广播连接。如果发现了一个,它将访问群集设备上的oPCR来验证对于同样的通路在oPCR外面是否存在一个相连接的广播。如果发现一个,它应该配置自己的链路层以及WBox1的链路层,以便对应的1394信道在无线链路上传输。
X]说明:
尽管这个实施例考虑到单个远程设备同设备群的连接,但这项发明并没有限于这个实施例。当两个群集(每个拥有几个设备)相连时,许多已经描述的方面仍适用。特别是下面所涉及到的方面:
当无线单元在它的群集检测到多个重置时,仅仅发出一个重置信息;
一旦重置被执行,由无线单元发向它的同伴的重置消息立即被确以。
在重置的情况下,丢弃异步分组的过程,如所述的一样;
持有的无线单元判定所有它们从群集中接收到的事务处理是分割事务处理;
避免在无线链路上传输‘ack_pending’码。
当在自己的群集上转发一个来自其他群集的请求时,无线单元确定超时间隔;
无线单元按照超时值通过无线链路转发来自它的群集的响应。

Claims (18)

1.一种通过无线链路(3)将IEEE1394远程设备(1)同第一总线的IEEE1394设备连接的方法,所述的无线链路(3)包括:连接于第一总线的第一无线设备(4),和通过第二总线连接于该远程设备(1)的第二无线设备(5),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面的步骤:
将标识符分配给第一总线的设备,包括第一无线设备;
与第一总线连接的IEEE1394设备在第一总线上发送去向IEEE1394远程设备的消息,该消息使用了第一无线设备的标识符;和
第一无线设备将该消息转发到该远程设备,以致对于第一总线上的设备,该远程设备就像直接与第一总线连接一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对于无线设备(4,5),
在与其连接的有线总线上检测重置,和
把所述的重置转发给其它无线设备(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发重置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其它无线设备的寄存器完成写请求操作,其中对寄存器的写请求操作在与其它无线设备连接的有线总线上触发了重置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其连接的第一总线(2)上检测到重置的无线设备是第一无线设备(4),在转发重置前,第一无线设备参与了自标识过程,并且把结果的物理地址和描述第一总线的设备的自标识数据转发给第二无线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于第二无线设备,当接收到重置和自标识数据时,
请求成为根节点,以及
在成为根节点时,生成去向该IEEE1394远程设备(1)的、与第一总线的设备相对应的自标识分组,其中,生成的自标识分组的数目对应于第一总线上的设备数目,不包括所述的第一无线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二无线设备(5),
给该远程设备(1)分配预定的节点标识符。
7.根据权利要求2到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无线设备(4,5),还包括以下步骤:当在与其连接的总线上检测到多个重置时,在为了转发重置而在无线链路上分配数据片前,只转发最新检测的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对于从其它无线设备(5,4)接收到重置的无线设备(4,5),一旦在与其连接的总线上已经执行了重置,就确认重置的接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于检测到从其它无线设备接收到的重置的无线设备,
在与其连接的总线上生成总线重置,
丢弃从与其连接的总线接收的、并且在重置接收前没有发送给其它无线设备的分组,
当总线的重置完成时,确认其它无线设备的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于检测到从与其连接的无线设备接收到的重置的无线设备,
丢弃从其它无线设备接收的、并且在对重置的检测前没有在与其连接的总线上发送的异步分组,
把重置信息转发给其它无线设备,并且等待其它无线设备对重置的确认,
在接收到确认之后,恢复向所述的其它无线设备传送异步分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对于从与其连接的总线上接收到事务处理请求的无线设备,决定该事务处理是否是分割事务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对于接收到与其连接的总线上的设备发出的遵循IEEE1394标准的码的无线设备,不把所述的码转发给其它无线设备,所述码指示事务处理是分割事务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一个总线的第一设备向其他总线的第二设备发送请求,
在第二设备的总线上的无线设备为了从第二设备接收响应而设置超时时间间隔,其中,当考虑到由其它无线设备借助于请求而发送的生命周期参数时,该超时时间间隔等于剩余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要第二设备的响应的超时时间间隔没有终止,第二设备的总线上的无线设备就从第二设备向其它无线设备转发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第一无线设备(4),如下修改来自相联系的总线上的异步分组的源和目的地址:
如果源地址等于预定的节点标识符,由第一无线设备的节点标识符取代源地址;
如果目的地址等于第一无线设备的节点标识符,由预定的节点标识符取代源地址。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第二无线设备(5),如下修改来自远程设备(1)的异步分组的源和目的地址:
用第一无线设备(4)的节点标识符取代源地址;
如果目的地址等于第一无线设备的节点标识符,用预定的节点标识符来代替目的地址。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第二无线设备避免远程设备成为总线管理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避免远程设备成为总线管理器的步骤包括下面的步骤:防止远程设备在总线管理器标识符寄存器上的写操作。
CNB01817566XA 2000-10-19 2001-10-18 连接ieee1394远程设备与设备群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8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0402901.3 2000-10-19
EP00402901A EP1199840A1 (en) 2000-10-19 2000-10-19 Method for connecting an IEEE1394 remote device to a cluster of IEEE1394 devices through a wireless lin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0115A CN1470115A (zh) 2004-01-21
CN100440820C true CN100440820C (zh) 2008-12-03

Family

ID=8173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1756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0820C (zh) 2000-10-19 2001-10-18 连接ieee1394远程设备与设备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433341B2 (zh)
EP (2) EP1199840A1 (zh)
JP (1) JP4143405B2 (zh)
KR (1) KR20030043997A (zh)
CN (1) CN100440820C (zh)
AU (1) AU2002223646A1 (zh)
MX (1) MXPA03003419A (zh)
WO (1) WO20020339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1982C (zh) 2000-10-19 2005-07-20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在包括无线链路的网络中用于预留同步资源的方法
WO2002098061A2 (en) * 2001-05-29 2002-12-05 Thomson Licensing Sa Method for managing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rising wireless links with more than two wireless devices
JP3688664B2 (ja) 2002-07-29 2005-08-31 株式会社東芝 中継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中継方法
US7359994B1 (en) 2002-08-28 2008-04-15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plit-transaction bus decoder
US7254115B1 (en) * 2002-08-28 2007-08-07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plit-transaction bus intelligent logic analysis tool
EP1406414A1 (en) * 2002-09-12 2004-04-07 Thomson Licensing S.A.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nection of a device to a wireless network
KR20050103912A (ko) * 2003-01-31 2005-11-01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데이터 스트림들의 전송 우선순위 결정 방법 및 브리징장치
FR2854016A1 (fr) * 2003-04-17 2004-10-22 Thomson Licensing Sa Methode de transmission des messages de reinitialisation de bus ieee 1394 et appareil implementant la methode
US20050041609A1 (en) * 2003-08-22 2005-02-24 Scheidt David H. Propagation network
US7515606B2 (en) 2003-12-26 2009-04-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UWB-based wireless bridge
IL159838A0 (en) 2004-01-13 2004-06-20 Yehuda Binder Information device
KR100599939B1 (ko) 2004-11-03 2006-07-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카드버스 pc 카드형 무선 송수신 장치
KR100597436B1 (ko) * 2004-12-15 2006-07-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1394 시스템의 사이클 타임 동기화 장치 및 그 방법
DE102004062034A1 (de) * 2004-12-23 2006-07-13 Robert Bosch Gmbh Repeaterknoten für ein Netzwerk
KR100767109B1 (ko) * 2006-06-07 2007-10-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ieee1394 네크워크 환경을 위한 무선브리징방법 및 그 무선 브리지 장치
FR2915338A1 (fr) * 2007-04-17 2008-10-24 Canon Kk Procede d'emission et de reception de contenus de donnees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produit programme d'ordinateur, moyen de stockage et dispositifs correspondants
CA2721216C (en) 2008-04-11 2016-06-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inimal access tool
US9869339B2 (en) 2008-04-11 2018-01-16 Flexdex, Inc. End-effector jaw closure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remote access tools
US10405936B2 (en) 2008-04-11 2019-09-1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arallel kinematic mechanisms with decoupled rotational motions
US9710410B2 (en) * 2013-10-31 2017-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mera control slave devices with multiple slave device identifiers
WO2017059442A1 (en) 2015-10-02 2017-04-06 Flexdex, Inc. Handle mechanism providing unlimited roll
WO2017062516A1 (en) 2015-10-05 2017-04-13 Flexdex, Inc. Medical devices having smoothly articulating multi-cluster joints
CN115701943A (zh) 2020-06-02 2023-02-14 弗莱克斯德克斯公司 手术工具和组件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31911A2 (fr) * 1998-11-25 2000-06-02 Thomson Multimedia Procede de gestion de bande passante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comportant une liaison sans f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7259A (en) * 1996-03-29 1998-07-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gital interconnects of a PC with consumer electronics devices
US6751221B1 (en) * 1996-10-04 2004-06-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ata transmitting node and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node suitable for home network environment
TW392402B (en) * 1997-10-22 2000-06-01 Hitachi Ltd Method for using audio and video machine and audio and video machine system
US6032261A (en) * 1997-12-30 2000-02-29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 Bus bridge with distribution of a common cycle clock to all bridge portals to provide synchronization of local buse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ES2205806T3 (es) * 1998-04-21 2004-05-01 Thomson Multimedia Procedimiento de sincronizacion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on y aparatos para llevarlo a cabo.
JP3922817B2 (ja) * 1998-06-30 2007-05-30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ノード及び通信端末
JP2000059459A (ja) * 1998-08-11 2000-02-25 Canon Inc 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EP1051000B1 (en) * 1999-03-25 2014-05-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at least one routing identifier to at least one bridge in a network
US6445711B1 (en) * 1999-04-23 2002-09-03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d sending an asynchronous control mechanism packet used to control bridge devices within a network of IEEE STD 1394 serial buses
ATE330402T1 (de) * 1999-08-31 2006-07-15 Canon Kk Informationssignalverarbeitungsvorrichtung, zugehöriges system, zugehörige methode und zugehöriges speichermedium
GB9921049D0 (en) * 1999-09-07 1999-11-1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lustered networked devices
US6728809B1 (en) * 1999-09-09 2004-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ime-out control apparatus, terminal unit, time-out control system and time-out procedure
DE69940781D1 (de) * 1999-12-30 2009-06-04 Sony Deutschland Gmbh Schnittstellenverbindungsschicht- Einrichtung zum Aufbau eines verteilten Netzwerks
US7133407B2 (en) * 2000-01-25 2006-11-07 Fujitsu Limited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IL150919A0 (en) * 2000-01-27 2003-02-12 Thomson Licensing Sa Method for isochronous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network based on hiperlan 2 technology
US20010024445A1 (en) * 2000-02-23 2001-09-27 Takuro Nod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1133108A1 (en) * 2000-03-07 2001-09-12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Interface link layer device for long delay connections
US7002928B1 (en) * 2000-06-21 2006-02-21 Sony Corporation IEEE 1394-based protocol repeater
US6822946B1 (en) * 2000-08-24 2004-11-23 Motorola, Inc Wireless bridge for a broadband network
EP1199839A1 (en) * 2000-10-19 2002-04-24 THOMSON multimedia Method for making bridge aware nodes communicate over hiperlan 2 bridges
MXPA03003415A (es) * 2000-10-19 2003-08-07 Thomson Licensing Sa Metodo para enlazar diversas lineas de comunicacion utilizando enlaces inalambrico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31911A2 (fr) * 1998-11-25 2000-06-02 Thomson Multimedia Procede de gestion de bande passante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comportant une liaison sans fil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HIPERLAN TYPE2,PACKET BASED CONVEROENCECONVERGENCE LAYER. ETSI TS 101 493-3 VI.I.I. 2000
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HIPERLAN TYPE2,PACKET BASED CONVEROENCECONVERGENCE LAYER. ETSI TS 101 493-3 VI.I.I. 200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PA03003419A (es) 2003-08-07
KR20030043997A (ko) 2003-06-02
EP1199840A1 (en) 2002-04-24
WO2002033902A1 (en) 2002-04-25
EP1327326A1 (en) 2003-07-16
JP4143405B2 (ja) 2008-09-03
US7433341B2 (en) 2008-10-07
US20040023616A1 (en) 2004-02-05
CN1470115A (zh) 2004-01-21
JP2004512736A (ja) 2004-04-22
AU2002223646A1 (en) 200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0820C (zh) 连接ieee1394远程设备与设备群的方法
CN1653837B (zh) 检测无线局域网中的隐藏节点
CN101611434B (zh) 车辆用通信装置
US7466708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obile radio network
EP1677464B1 (en) Packet distribution control method
EP0560886B1 (en) Multiaccess carrier sens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 with priority messages
AU634192B2 (en) Lan with dynamically selectable multiple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US6438109B1 (en) Method to establish a home network on multiple physical layers
EP2506498B1 (en) Provis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setting network parameter in provisioning network
EP1327328B1 (en) Method for linking several communication busses using wireless links
US645294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master and slav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2000138702A (ja) 複数のサブネットワ―ク間でデ―タを伝送するため及びル―プ検出のためのブリッジ端末を有するロ―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ク
JP2006279937A (ja) 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
CN101473599A (zh) 用于控制无线端点处的带宽的系统和方法
CN113709011B (zh) 以can为基础的dn-can通信协议的配置方法及通信方法
CN103312753A (zh)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和装置
US7764630B2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discovering a bus system in a multipoint transport network, multipoint transport network and network node
EP1330081A1 (en) Traffic Identifier Field Usage in a Polling Frame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Network
WO2008141554A1 (fr) Procédé de transport d&#39;un message,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e relais
CN106028396B (zh) 一种超短波电台网的信息分发方法
CN118140456A (zh) 一种网络通信系统及相关设备
EP1246402A1 (en) Method for linking several communication busses using wireless links
JP200328351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400708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収容装置並びに収容装置選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129095A (ja) 機器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