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23B - 电信系统特别是电话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信系统特别是电话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23B
CN1004323B CN85103813.1A CN85103813A CN1004323B CN 1004323 B CN1004323 B CN 1004323B CN 85103813 A CN85103813 A CN 85103813A CN 1004323 B CN1004323 B CN 1004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ystem
destination
signal source
control unit
op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51038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5103813A (zh
Inventor
马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Philips Gloeilampenfabrieken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ilips Gloeilampenfabrieken NV filed Critical Philips Gloeilampenfabrieken NV
Priority to CN851038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323B/zh
Publication of CN85103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38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04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23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个包含多个互连子系统的电信系统,子系统含有控制单元及可接在通信线路上的外围模块。当通过通信线路连于两个终端之间时,大量数据便于在终端间传送,各子系统控制单元包含一个系统内的号码表,当接在通信线上的信号源提供接在通信线上所要求的目的地号码时,就可决定该目的地为哪一个子系统,当目的地子系统和信号源子系统不同时,信号源的标识和特征信息就被传送到目的地子系统的控制单元,然后目的地子系统控制单元分析所收到的信息并建立所要求的连接。

Description

电信系统特别是电话系统

Claims (33)

1、一种电信系统,特别是一个电话系统,它包含有多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每一子系统包含有一个交换系统,一个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可以连接通信线路的外围模块。这一电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每一个子系统的控制单元具有一个系统内所有的号码的表;
在信号源(它是通过通信线接在外围模块上)给出的目的地号码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目的地是与哪一个子系统相关联,通过通信线哪一个目的地接在外围模块上;
当目的地子系统和信号源子系统不相同时,则关于信号源的标识和特征的必要的(信令)信息就被传送到目的地子系统的控制单元,并与目的地子系统建立连接;
目的地子系统的控制单元分析收到的信息,在情况许可时,建立与目的地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中所提出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目的地被目的地子系统转移时,关于新目的地的信息通过信号源子系统的控制单元被传输到与新目的地相关联的子系统的控制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提出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对去话的介入中,接在和信号源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上的话务员首先建立信号源子系统和话务员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然后通过信号源子系统建立话务员子系统和目的地子系统的连接。由目的地在信号源子系统中作出响应的情况下,通过短路信号源-话务员和话务员-目的地连接,建立起信号源和目的地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是关于电信系统,特别是电话系统。此系统包含有多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包含有一个交换系统,一个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可以连接通信线路的外围模块。
这样的电信系统通常为大家所已知,在工业中应用的电话交换机的由子系统组成的电信网络中,网络按常规是由独立的子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管理它本身连接的可变的(或半可变的)常备数据。常常不可避免的是每一个数据系统必须包含有“全局网数据”例如常规的数据以及牵涉到电传打字机是否存在的数据。为了改变数据,并保持操作运行,应把网络当作一个整体对待,这时可能出现相容性问题。
进一步的问题是在分配相互有关的子系统的数据时,数据管理变得特别复杂。例如,它可能是由于关系的变化而引起的,因此,可能发生与连接有关的数据必须取自各个不同的地点,这就会引起时延或带来控制单元的频繁的输入/输出动作。
为此,本发明是提出了一个上面序言中所提及的那种类型的电信系统,利用它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进行有效而且经济的数据管理。这一电信系统的特点在于每一个子系统的控制单元含有系统内部的号码表;在于当由通信线路连接到外围模块的信号源提供一个目的地的号码的基础上,就能确定目的地是和哪一个子系统相关联的,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外围模块的是哪一个目的地;在于当目的地子系统不同于信号源子系统统时,则有关信号源的标识和特征的必要的(信令)信息就被发送到目的地子系统的控制单元,并与目的地子系统建立连接;在于目的地子系统的控制单元分析所收到的信息,当情况允许时就建立与目的地连接。
依照本发明,当目的地是处于被转移时(例如由于没有响应而转移),目的地子系统就通过信号源子系统的控制单元发送一个关于新目的地的信息给与新目的地相关联的子系统的控制单元。
如果子系统之间是由多路传输线相耦合,并且多路传输线至少包含一个传输信息的信道,则这一情况是很有利的。
如果所说的信道是在一条2Mbit/s多路传输线内的一个64Kbit/s的公共信道信令通路,则就显得更有利了。
将用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它们的优点,在这些图中,相应的元件用统一的相应的符号来表示。
图1表示一个体现本发明的电信系统,它由三个分系统组成。
图2是据本发明的电信系统的一部分的方框图,表示了一个终端被激励。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电信系统的部分方框图,表示转移连接时振铃的情况。
图4是依据本发明的电信系统的部分的方框图,表示了话务员进行去话连接的情况。
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电信系统的部分的方框图,表示话务员对一个非空闲终端的去话连接的处理情况。
图1中表示的电信系统是由三个子系统DS1、DS2、DS3组成。子系统由系统之间的线路IL12,IL23,IL13相互连接。各子系统包含一个开关网络SN以及一个或多个外围模块PM,此外模块件把用户线SL连接到有关的交换网络SN。另外,每一子系统包含一个控制单元MCU,此控制单元也连接在交换网络SN上。连接在用户线上的可能是一部电话机,一个终端,一个图形显示装置或其他终端设备。依照系统规模的大小,交换系统可以包含一个简单的T级或TST(一般为一个TnST)网络。
连接在系统上的两个终端之间的连接按下述过程建立。假设连接在子系统DS1上的一个信号源终端Ts希望与连接在子系统DS3上的一个目的地终端T建立连接。信号源发出要求连接的信号送到子系统DS1的控制单元MCU1。它是按通常的方式中间通过外围模块PM1和开关网络。在控制单元MCU1中识别出信号源的标识、特征以及目的地的标识,并且确定目的地连接在哪一个子系统上,为达到这一目的,每一控制单元包含有一个表,它指明哪一个号码是与哪一个子系统相关联。如果发现目的地是属于另一子系统(在本例中目的地是属于子系统DS3),第一部份系统DS1的控制单元MCU1就把信号源及目的地的标识和特征等信息传送到目的地所在的子系统的处理单元(MCU3)。这些信息的传输是通过互连子系统的系统之间的线路来完成(在本例中是系统之间的线路IL13)。另外,在信号源子系统和目的地子系统之间的连接也已接通,这意味着产生了一个路线,由终端Ts出发,经过外围模块PM1,交换网络SN1以及系统之间的线路IL13而到达子系统DS3的交换网络SN3。然后在子系统DS3中建立与交换网络SN3有关的输入和目的地TD之间的连接。对于子系统SN3来说,这种连接的建立无非是同一子系统的两个部分(信号源和目的地)之间的一个连接的建立,因为子系统本身包含有在它自己子系统之间建立连接所必需的全部信息,并且由于信号源子系统的开关的换接,信号源就被转移为目的地子系统的输入。
系统之间的线路可以是具有传输能力为2Mbit/s的多路传输线,它可分成32个通路,每路64Kbit/s。这些通路中的一路(或多路)留作传输(信令)信息。
虽然图1中所画的只有三个子系统,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多于或少于三个子系统。系统之间的线路可以由一束含有两根或多根平行线组成。而且完全的网状衔接也并不是严格必需的。
现在参考一些更具体的情况来更完全地阐明本发明的思想。
图2表示了在一条中继线TRK(它是连接到信号源终端Ts上)连接建立的步骤。该中继线是通过子系统DSA的外围模块PMA,交换网络SNA和系统之间的线路ILAB接到子系统DSB的交换网络上。当子系统DSB的控制单元MCUD确定目的地TB是处于“空闲”状态时,子系统DSB的外围模块T级就通过输入RT发送出振铃音到信号源Ts,目的地选择电路本身发出振铃音给目的地TD。对目的地终端TD响应是外围模块PMB的T级,并且开关接通(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以便同时中断对双方的振铃。
如在振铃时,由于没有响应,则目的地终端T必须改变到目的地终端T′D。它是和另一个子系统DSc相关联的,这时出现了如图3所示的情形。通过外围模块PMB的T级的输入RT,对信号源的终端Ts不停地振铃。子系统DSB的目的地的单元MCUB把目的地终端T′D的新地址传输给信号源系统DSA的控制单元MCUA,这一控制单元(MCUA)就通过系统之间的线路ILAC传送(信令)信息给与目的地T′D相关联的子系统,并且开关接上。子系统DSC发出振铃电流到目的地终端T′D。当目的地终端T′D响应时,回答信号很快地传输到子系统DSA,于是在信号源DSA系统的开关网络内就发生换接,转接到用虚线表示的连接。在目的地子系统DSC的外围模块PMC的T级中用虚线表示的连接就固定下来,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呼叫的优点是对信号源终端Ts的振铃音的节律是不变的,因为振铃音连续不断地从子系统DSB发出。
图4表示了话务员对去话的介入情况。终端Ts和信号源子系统DSA要一个去话(中继线)连接。原则上,要求连接在一起的三个部分:信号源、目的地和所需的中继可以位于三个不同的子系统。图4表示了这一情形。与终端Ts相关联的子系统DSB的控制单元以上面所述的方式传送(信令)信息到与话务员相关联的子系统DSB的控制单元。并且连接开关接上,使得话务员OPR可以和终端Ts进行通信,其经过的路线为:信号源子系统DSA的外围模块的T线TA,交换系统SNA,系统之间的线路ILAB,与话务员相关连的子系统的交换网络SNB,子系统(SNB)的T级TB,最后到话务员。然后话务员将建立一个到去话中继线TRK的连接,它是通过信号源子系统DSA到与目的地TD相关联的子系统DSc。换句话说,并未建立子系统DSB到子系统DSc的直接的连接,因此这一连接是通过下述路线而形成的:与话务员相关联的外围模块PMB的T级TB,交换系统SNB,系统之间的线路ILAB,交换系统SNA,系统之间的线路ILAC,交换系统SNc,最后通过中继线线路TRK到达目的地TD。当目的地作出响应时,在信号源子系统DSA中的交换系统SNA中就建立起起图中用虚线表示的连接RUP(留作为基本路线)。开关动作也可分作两步。首先,当目的地TD作出响应时,在话务员子系统DSB内建立起用虚线表示的连接RPP(留作为临时性路线),然后在信号源子系统DSA内建立起连接RUP。以这种方式来建立去话连接的优点是这种的最终状态是尽可能的简单,并且能保证对话务员的处理快速响应。
虽然在图中表示的在子系统DSA和DSB之间的两条系统之间的线路是不相同的(ILAB和ILBA),但这并不是必须的。连接可以由多路传输线上的两个信道或设计成双向通信的这种传输线上的一个信道形成。并且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系统之间的线路应包含一个或多个公共信道信令通路以及许多个(比如说30个)通信信道。
图4中(以及下面将要说明的图5中)并没有画出每一子系统的控制单元,这是为了避免图中没有必要的复杂性。每一子系统包含有如图1至图3中所画的连接方式的控制单元。
图5所表示的情形和图4一样,这里的目的地TD不是处于“空闲状态,而是正等第三个终端TE通信,此终端是与子系统DSD相并联。连接的建立按下述方式进行。首先按图4所示建立子系统DSA和话务员子系统DSB之间的连接。然后建立话务员和目的地子系统之间的连接以及话务员和正在与目的地进行通讯的子系统的终端之间的连接。为这一目的,通过与话务员相关联的外围模块PMB的T级TB,话务员和“添加电路AO”建立一个连接。由添加电路AO就建立起和目的地子系统DSc以及和第三个子系统DSD之间的连接(并不是直接地),并且,这两个连接都是通过信号源子系统DSA。话务员和目的地子系统的连接是通过T级TB、交换系统SNB、系统之间的线路ILBA、交换系统SNA、系统之间的线路ILAC,交换系统SNC、T级TC、最后到目的地终端TD。话务员到第三个子系统的连接通过上述路线的大部分,即T级TB、交换系统SNB、系统之间的线路线ILBA、交换系统、交换系统SNA系统之间的线路ILAC、交换系统SNC、交换系统SND、T级T′D以及第三个终端FE。这样话务员就有可能同时和两终端(TD和TE)通信,并能分别和终端Ts通信。当终端TD和TE之间的通信结束时(连接PDE退出),在信号源子系统DSA的交换系统SNA的路线RUP(用虚线表示)就连接上,这就使信号源和目的地之间建立了连接。也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建立信号源和目的地之间的连接。首先建立在话务员子系统DSB的交换系统内的路线RPP(用虚线表示),然后在交换系统SNDE内建立路线RUP。
这样连接建立方式的优点在于常规的最终状态是尽可能的简单。
显然,所述的电信系统并不只是适用于传输呼叫信号,也可适用于完成各种类型的数据传输。
CN85103813.1A 1985-05-11 1985-05-11 电信系统特别是电话系统 Expired CN1004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85103813.1A CN1004323B (zh) 1985-05-11 1985-05-11 电信系统特别是电话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85103813.1A CN1004323B (zh) 1985-05-11 1985-05-11 电信系统特别是电话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3813A CN85103813A (zh) 1986-11-05
CN1004323B true CN1004323B (zh) 1989-05-24

Family

ID=4793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5103813.1A Expired CN1004323B (zh) 1985-05-11 1985-05-11 电信系统特别是电话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23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3813A (zh) 1986-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23272A (e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telephone system
US4720854A (en) Architecture for distributed contro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723217B2 (ja) 分散制御交換システム内でのシーケンス呼の処理
US4831649A (en) Method of routing calls for a network of digital time-switched exchanges
US5255315A (en) Method of rerouting telecommunications traffic
KR930011032B1 (ko) 호 처리 장치
EP0281099A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logical channels for ISDN packet service
US4955019A (e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exchanging system and equipment therefor
US5062108A (en) ISDN codeset conversion
US4890279A (en) Multiplexer and computer network using the same
US4644527A (en) Interface unit for transferring voice and data signals
JP2723218B2 (ja) 分散制御交換システム内での分散データベースを使用しての終端ポートの決定
US5181199A (en) Packet switching system
US4602363A (en) Expansion apparatus for us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940378A (en) Call control in exchange suitable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US5590129A (en) Single stage telecommunications switch with partitioned processors
US3106615A (en)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system
US4194090A (en) Decentralized-control type electronic switching system
US6430283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at least two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with pbx team function
CN1004323B (zh) 电信系统特别是电话系统
US3544728A (en) Pbx telephone system wherein switch units served through different central offices are controlled by control unit at one central office
JP2731007B2 (ja) 回線交換システム
EP0591193B1 (en) Stored program controlled digital public exchange
US6219338B1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as well as exchange, servic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0147349B1 (ko) 종합정보 통신망 전전자 교환기의 넘버.7 사용자부 출중계선 호처리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