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9718C - 内容数据处理装置、记录/再现装置和记录/再现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容数据处理装置、记录/再现装置和记录/再现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19718C CN100419718C CNB2005800187360A CN200580018736A CN100419718C CN 100419718 C CN100419718 C CN 100419718C CN B2005800187360 A CNB2005800187360 A CN B2005800187360A CN 200580018736 A CN200580018736 A CN 200580018736A CN 100419718 C CN100419718 C CN 10041971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culiar
- total
- sign
- pen recorder
- recording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14—Protection against unauthorised use of memory or access to memor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10—Protecting distributed programs or content, e.g. vending or licensing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18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devices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ontents to/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19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devices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ontents to/from a record carrier using a device identifier associated with the player or recorder, e.g. serial numbers of playback apparatuses or MAC address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19—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 H04L9/083—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involving central third party, e.g. key distribution center [KDC] or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 H04L9/0833—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involving central third party, e.g. key distribution center [KDC] or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involving conference or group ke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6—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involving user or device identifiers, e.g. serial number, physical or biometrical information, DNA, hand-signature or measurabl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60—Digital content management, e.g. content distribu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13—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 H04N2005/91307—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adding a copy protection signal to the video signal
- H04N2005/91328—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adding a copy protection signal to the video signal the copy protection signal being a copy management signal, e.g. a copy generation management signal [CG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13—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 H04N2005/91357—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modifying the video signal
- H04N2005/91364—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modifying the video signal the video signal being scrambl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1—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disks or dru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在普通的“移动”功能情况下,源内容被擦除,并且当普通的“移动”不能执行时,所述内容将丢失。这一问题能够在不脱离复制一次的“移动”概念的情况下得到解决。从至少两个记录装置中获取特有ID,并且创建具有特有ID和共有加密密钥作为元素的共有ID。在此假定,当共有ID连同加密内容一起被复制到另一个记录装置时,源共有ID被删除。在共有ID和加密内容均被记录的记录装置中,当共有ID中的特有ID之一与记录装置中的特有ID匹配时,能够实现再现和解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通过广播传播的数字内容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技术,其在依据版权保护为内容提供复制限制时,可避免因内容移动而导致的缺点。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数字记录视频、音频和图像的记录装置和记录介质已得到广泛应用。数字数据的复制能够重复多次而同时保持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从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损害了版权拥有者和发行商的利益。因此,提出了各种用于防止非法复制的机制。
例如,在数字陆路广播和BS数字广播中,使用了复制一次(copy once)功能,从而使得广播内容仅能够被记录一次。在一些情况下,复制一次的限制内容从广播中被接收并被记录在记录装置中,之后又进一步通过使用称为“移动(Move)”的功能,将所述内容移动到其他记录装置中。在此,所述的“移动”是将在第一个记录装置中存储的内容复制到第二个记录装置中并在此后完全删除第一个记录装置中的所述内容的功能。
而且,还有一种内容使用系统,用于通过使用内容ID和在网络中共享的网络密钥以及加密内容密钥信息,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和良好平衡情况下的版权保护(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
专利文件1:日本审查专利出版公开NO.2004-5526(第13页-第15页上的图1-3)。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要解决的问题
当使用“移动”功能时,记录在源记录装置和记录介质中的内容数据将被完全删除。这样,当所述内容数据不能被正确地移动时,以及当其中的内容数据被移除的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被损坏时,有时候会发生不便,例如,所述内容数据丢失。
而且,当所述“移动”在不可还原的转换的状态下,例如低数据速率和不同压缩系统的状态下,被执行一次时,其中还涉及一些问题,例如,无法再次获得初始的高质量。
而且,当所述“移动”是对一个介质来执行,而同时还希望“移动”到其他介质时,其中还涉及一些问题,例如无法对其他介质执行“移动”。
为了全面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系统,而无需脱离诸如复制一次的“移动”的概念。
解决问题的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的多种方式。
从两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获取特有(unique)ID,利用所述获取的特有ID来准备用于加密所述内容的加密密钥(在下文中即指共有(mutual)加密密钥),并准备共有ID,所述特有ID和所述共有加密密钥作为其元素,所述共有ID用于当对共有ID与特有ID之间进行了核对之后,允许对于加密数据进行再现(reproduce)、解密和复制。
由第一记录装置记录的内容被再现,利用包括在共有ID中的共有加密密钥进行再加密的内容由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进行记录。控制共有ID使其仅存在于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一中,从而使得所述加密数据在没有共有ID的情况下不能被再现、解密和复制。
此外,使“移回”有效,从而能够通过将共有ID返回到因未记录共有ID而使加密内容处于再现无效状态的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使加密数据被再现。
进一步地,“移动”过程中的数据速率和压缩系统能够被任意地设置。
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将在下文中给出。
本发明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连接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所述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特有ID读取装置,用于从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读取至少两个特有ID;
共有ID创建装置,用于根据前述的至少两个特有ID而创建共有加密密钥,创建共有ID,所述共有加密密钥和所述至少两个特有ID作为其元素,并将所述共有ID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的任何一个中;和
源数据限制(suppressing)装置,用于通过使用包括在所述共有ID中的所述共有加密密钥来加密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的数据,将所述加密数据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的任何一个中,并删除源数据或使源数据不可读取。
提供了根据上述结构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再现限制装置,用于当所述特有ID读取装置从记录有所述共有ID和所述加密数据的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特有ID时,确定所读取的特有ID是否对应于所述共有ID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特有ID中的任何一个,当所读取的特有ID对应于所述共有ID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特有ID中的任何一个时,允许再现所述加密数据,并当所读取的特有ID不对应于所述共有ID中所述至少两个特有ID中的任何一个时,禁止再现所述加密数据。
进一步地,提供了根据上述结构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其包括:
解密限制装置,用于当所述特有ID读取装置从记录有所述共有ID和所述加密数据的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特有ID时,确定所读取的特有ID是否对应于所述共有ID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特有ID中的任何一个,当所读取的特有ID对应于所述共有ID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特有ID中的任何一个时,允许解密所述加密数据,从而通过使用在所述共有ID中的所述共有加密密钥来解密所述加密数据,并将其记录在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然后删除所述加密数据和所述共有ID或者使所述加密数据和所述共有ID不可读取,并且当所述读取的特有ID不对应于所述共有ID中所述至少两个特有ID中的任何一个时,禁止解密所述加密数据。
进一步地,提供了根据上述结构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其包括:
复制限制装置,用于当所述特有ID读取装置从记录有所述共有ID和所述加密数据的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特有ID时,确定所读取的特有ID是否对应于所述共有ID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特有ID中的任何一个,当所读取的特有ID对应于所述至少两个特有ID中的任何一个时,允许所述加密数据被复制到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并且当所读取的特有ID不对应于所述至少两个特有ID中的任何一个时,禁止将所述加密数据复制到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
进一步地,上述内容数据处理装置中的任何一个,和具有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装置,也是有用的。
此外,上述内容数据处理装置中的任何一个以及记录/再现系统,也是有用的,其中具有至少一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的多个装置是相连的。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创建共有ID,同时来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的特有ID和基于所述特有ID创建的共有加密密钥作为共有ID的元素,通过共有加密密钥加密所述内容,且所述加密内容的再现、解密和复制受限于使用共有ID所执行的鉴权。这样,能够改善“移动”功能的可靠性,而不脱离复制一次的“移动”概念。此外,通过利用共有ID再现加密内容和通过使用一种限制解密的方法实现所述内容的备份,而且即使当进行了不可还原的转换从而导致破坏时,高质量内容也能够在转换之前被存储。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类型1)的结构的框图,其中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图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中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的流程图。
图4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共有ID的结构的视图。
图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共有ID的结构的视图。
图6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共有ID的结构的视图。
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共有ID的创建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现限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解密限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的视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图1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的结构的框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图1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的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的流程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图13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的特有ID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连接两个或多个记录/再现装置的网络(类型3)的视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图1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连接两个或多个记录/再现装置的网络(类型3)的结构的框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图16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连接两个或多个记录/再现装置的网络(类型3)的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的流程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图1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中“移回”功能的流程图。
图18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中不可还原的转换“移动”功能的流程图。
图19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0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中的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的流程图。
图2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制限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2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7的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的结构的框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
图23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7的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的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的流程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标记和标号的描述:
1:集成记录/再现装置
2a、2b:记录装置
3a、3b:特有ID
4:内容数据处理装置
5a、5b:读/写控制部分
6:特有ID读取装置
7:共有ID创建装置
8:加密装置
9:再现限制装置
10:解密限制装置
11:解密装置
12、13、14:共有ID
18a、18b:记录/再现装置
19a、19b:记录装置
20a、20b:特有ID
21a、21b:内容数据处理装置
22a、22b:读/写控制部分
23a、23b:特有ID读取装置
24a、24b:共有ID创建装置
25a、25b:加密装置
26a、26b:再现限制装置
27a、27b:解密限制装置
28a、28b:解密装置
40a-40c:记录/再现装置
41a-40c:记录装置
42a-42c:特有ID
43a-43c:内容数据处理装置
44a-44c:读/写控制部分
45a-45c:特有ID读取装置
46a-46c:共有ID创建装置
47a-47c:加密装置
48a-48c:再现限制装置
49a-49c:解密限制装置
50a-50c:解密装置
51a、51b:内容数据处理装置
52a、52b:读/写控制部分
53a、53b:特有ID读取装置
54a、54b:共有ID创建装置
55a、55b:加密装置
56a、56b:再现限制装置
57a、57b:解密限制装置
58a、58b:解密装置
59a、59b、60:复制限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对于在包含了两个或更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类型1)中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将给出说明。作为示例,通过将第一记录装置2a定义为HDD,并将第二记录装置2b定义为DVD-RAM,来进行说明。
图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类型1)的结构的框图。
集成记录/再现装置1包括第一记录装置2a和第二记录装置2b,第一记录装置2a的特有ID 3a和第二记录装置2b的特有ID 3b,和内容数据处理装置4。内容数据处理装置4包括用于控制第一记录装置2a和第二记录装置2b的读/写的第一读/写控制部分5a和第二读/写控制部分5b,用于读取记录装置的特有ID的特有ID读取装置6,用于根据第一记录装置2a的特有ID 3a和第二记录装置2b的特有ID 3b来创建共有ID的共有ID创建装置7,用于利用共有ID加密内容的加密装置8,用于仅当共有ID和特有ID被核对并且彼此对应时允许再现加密内容的再现限制(suppressing)装置9,用于仅当共有ID和特有ID被核对并且彼此对应时允许解密所述加密内容的解密限制装置10,和用于使用共有ID来解密所述加密内容的解密装置11。
图3是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类型1)中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的流程图。
在此,假定:复制一次的内容C1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S004)。
在特有ID读取装置6中,特有ID 3a从第一记录装置2a中被读取(S001),而特有ID 3b从第一记录装置2b中被读取(S002)。例如,对于特有ID而言,在HDD的情况下可使用设备ID,而在DVD-RW的情况下可使用写在BCA上的盘的单独ID。
在共有ID创建装置7中,通过使用由特有ID读取装置6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来创建所述共有ID(S003)。
共有ID的结构可以是例如图4中的共有ID 12的结构。共有ID 12中的元素为:从第一记录装置2a和第二记录装置2b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 3a和3b,和根据特有ID 3a和3b所创建的共有加密密钥K1。可选地,共有加密密钥K1可用作公共密钥。
可选地,共有ID的结构可以是例如图5中所示的共有ID 13的结构。共有ID 13中的元素为:从第一记录装置2a和第二记录装置2b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 3a和3b。这两个特有ID 3a和3b为连续数据,以创建共有加密密钥K1。
可选地,共有ID的结构可以是例如图6中所示的共有ID 14的结构。共有ID 14中的元素为:从第一记录装置2a和第二记录装置2b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 3a和3b,和根据所述特有ID 3a和3b所创建的共有加密密钥K1。可选地,共有加密密钥K1可以是公共密钥。进一步地,将有效标记设置为ON。当移动共有ID 14时,仅当在移动目的地没有共有ID 14时才创建复制;而当记录共有ID 14时,源头的有效标记被设置为OFF,然后将移动目的地的标记设置为ON。
图7是示出共有ID的创建过程的流程图。共有ID创建装置7将由特有ID读取装置6所读取(S102)的特有ID 3a和3b存储于变量的共有ID中(S103),然后,根据两个特有ID 3a和3b创建共有加密密钥K1(S104),并将其存储于共有ID中(S105)。
由此,通过使用所创建的共有加密密钥K1,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复制一次的内容C1被加密,且加密内容C2被记录(S005)。下一步,将复制一次的内容C1删除(S006)。在此,由于共有ID和加密内容C2均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因此,能够再现加密内容C2。
在再现限制装置9中,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且仅当二者彼此相对应时,才允许再现所述加密内容。
图8是显示了再现限制过程的流程图。再现限制装置9从记录了共有ID(S201)和加密内容C2(S202)的记录装置中读取所述记录装置中的特有ID(S203),并当所述记录装置中的特有ID与所述共有ID中两个特有ID中的任一特有ID之间彼此对应时,允许所述再现(S205),而当它们彼此不对应时不允许所述再现(S206)。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2a的特有ID 3a彼此对应,因而允许所述再现。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加密内容C2,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2b中(S007)。
进一步地,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2b中(S008),而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被删除(S009)。其结果是,不仅在对应记录装置2a中而且在第二记录装置2b中,加密内容C2处于被记录的状态。不过,由于共有ID已经在第一记录装置2a中被删除,所以加密内容C2不能被再现。
在再现限制装置9中,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2b的特有ID 3b彼此对应,因而允许所述再现(S010),而所执行的是否为正常复制,则通过所述再现进行确认(S011)。
在正常复制的情况下,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加密内容C2可被删除。
在加密限制装置10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才允许解密所述加密内容。
图9是显示了解密限制过程的流程图。在记录有共有ID(S301)和加密内容C2(S302)的记录装置中,解密限制装置9读取记录装置的特有ID(S303),并当记录装置的特有ID与共有ID中两个特有ID的任一特有ID之间彼此对应时(S304),才允许所述解密(S305),而当它们彼此不对应时,不允许所述解密(S306)。
解密限制装置10允许所述解密,这是因为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2b的特有ID 3b彼此对应(S012)。
在解密装置11中,加密内容C2通过使用共有ID中的共有加密密钥K1被解密,并且复制一次的内容C1被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S013)。
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加密内容C2和共有ID被删除(S014)。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对在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中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进行说明,其中记录/再现装置例如为第一记录/再现装置18a和第二记录/再现装置18b,其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例如,装置之间的连接可为IEEE1394DTCP。
图1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的结构的框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例如为第一和第二记录/再现装置18a和18b,其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两个记录/再现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记录装置19a和19b,第一和第二记录装置19a和19b的特有ID 20a和20b,以及第一和第二内容数据处理装置22a和22b。第一和第二内容数据处理装置22a和22b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记录装置19a和19b的读/写的第一和第二读/写控制部分22a和22b;用于读取记录装置的特有ID的第一和第二特有ID读取装置23a和23b;用于根据记录装置的特有ID创建共有ID的第一和第二共有ID创建装置24a和24b;用于使用共有ID加密所述内容的第一和第二加密装置25a和25b;用于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且彼此对应时允许再现所述加密内容的第一和第二再现限制装置26a和26b;用于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且彼此对应时允许解密所述加密内容的第一和第二解密限制装置27a和27b,和用于使用所述共有ID解密所述加密内容的第一和第二解密装置28a和28b。
图1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中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的流程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例如为第一和第二记录/再现装置18a和18b,其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
在此,假定:复制一次的内容C3被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S404)。
图13是显示了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的特有ID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再现装置。
特有ID读取装置从记录装置中读取所述特有ID(S501),将特有ID请求发送到所连接的记录装置(S502),并等待来自所连接的记录装置的特有ID(S503)。进一步地,当从其他特有ID读取装置接收到所述特有ID请求时(S504),则从该记录装置中读取特有ID(S505),而且对所连接的记录装置的特有ID值进行应答(S506)。
在第一特有ID读取装置23a中,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读取特有ID 20a(S401),而且特有ID读取请求被发送到第二特有ID读取装置23b。在第二特有ID读取装置23b中,从第二记录装置19b中读取特有ID 20b(S402),而且所读取的特有ID 20b对第一特有ID读取装置23a作出应答。
在第一共有ID创建装置24a中,利用由第一和第二特有ID读取装置23a和23b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 20a和20b,创建共有ID。共有ID的创建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
由第一和第二特有ID读取装置23a和23b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 20a和20b存储于变量的共有ID中,此后,根据两个特有ID 20a和20b创建共有加密密钥K2,并且共有加密密钥K2存储于所述共有ID中(S403)。
通过使用所创建的共有加密密钥K2,加密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复制一次的内容C3,并将加密内容C4记录于记录装置中(S405)。此后,删除复制一次的内容C3(S406)。这样,仅当共有ID和加密内容C4均被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中时,才能够执行所述再现。
在第一再现限制装置26a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再现加密内容C4。该再现限制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过程相同。
由于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19a的特有ID 20a彼此对应,因此,允许再现加密内容C4。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加密内容C4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19b中(S407)。
进一步地,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共有ID,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19b中(S408),而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共有ID被删除(S409)。这样,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加密内容C4不能被再现。
在第二再现限制装置26b中,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19b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19b的特有ID 20b彼此对应,因此,允许所述再现(S410),而是否能够正常复制所述内容则由所述再现来确认(S411)。
在正常复制的情况下,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加密内容C4可被删除。
在第二解密限制装置27b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才允许解密所述加密内容。所述解密限制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过程相同。
由于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19b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19b的特有ID 20b彼此对应,因此,允许对加密内容C4进行解密(S412)。
在第二解密装置28b中,使用共有ID中的共有加密密钥K2对加密内容C4进行解密,而复制一次的内容C3被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19b中(S413)。
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19b中的加密内容C4和共有ID可被删除(S414)。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对连接两个或多个记录/再现装置的网络(类型3)进行说明,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图1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连接两个或多个记录/再现装置40a、40b、40c的网络的结构的框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
这种网络包括:第一至第三记录装置41a,41b,41c;第一至第三记录装置41a,41b,41c的特有ID 42a,42b,42c;和第一至第三内容数据处理装置43a,43b,43c。内容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装置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6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连接两个或多个记录/再现装置40a、40b、40c的网络(类型3)中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的流程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
在此,复制一次的内容C5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41a中(S604),而所述“移动”在第一记录/再现装置40a与第二记录/再现装置40b之间执行。
在图13中的特有ID读取过程的流程图中,假定能够通过指定连接到网络的装置发送特有ID请求,并且当收到特有ID请求时,通过指定所述装置进行应答。
特有ID读取方法与实施例2中的方法相同。
在第一特有ID读取装置45a中,从第一记录装置41a中读取特有ID 42a(S601),且特有ID读取请求被发送到第二特有ID读取装置45b。在第二特有ID读取装置45b中,从第二记录装置41b中读取特有ID 42b(S602),并向第一特有ID读取装置45a进行应答。
在第一共有ID创建装置46a中,使用由第一和第二读取装置45a和45b读取的两个特有ID 42a和42b,来创建共有ID。该共有ID的创建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
由第一和第二特有ID读取装置45a和45b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 42a和42b,被存储于变量的共有ID中,此后,根据两个特有ID 42a和42b创建共有加密密钥K3,并将共有加密密钥K3存储于共有ID中(S603)。
通过使用所创建的共有加密密钥K3,加密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41a中的复制一次的内容C5,并将加密内容C6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中(S605)。此后,删除复制一次的内容C5(S606)。这样,仅当共有ID和加密内容C6均被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中时,才能够执行所述再现。
在第一再现限制装置48a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再现加密内容C6。再现限制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过程相同。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41a中的共有ID 42a中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41a的特有ID 42a时彼此对应的,因此,允许再现所述加密内容C6。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41a中的加密内容C6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41b中(S607)。
进一步地,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41a中的共有ID,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41b中(S608),而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41a中的共有ID被删除。这样,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41a中的加密内容C6不能被再现。
在第二再现限制装置48b中,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41b中的共有ID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41b的特有ID 42b彼此对应,因此,允许所述再现(610),而是否能够进行正常复制,则通过所述再现来确认(S611)。
在正常复制的情况下,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41a中的加密内容C6可被删除。
在第二解密限制装置49b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且仅当二者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对加密内容进行解密。该解密限制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过程相同。
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41b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41b的特有ID 42b彼此对应,因此,允许对加密内容C6进行解密(S612)。
在第二解密装置50b中,通过使用共有ID中的共有加密密钥K3,对加密内容C6进行解密,而复制一次的内容C5被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41b中(S613)。
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41b中的加密内容C6和共有ID被删除(S614)。
(实施例4)
对集成记录/再现装置1(类型1)中的“移回”功能进行说明,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两个或更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如图1所示。
不过,因为不能删除共有ID,所以这种功能被认为是无效的。
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1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
图1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1(类型1)中“移回”功能的流程图。
在此,假定,复制一次的内容C1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S704)。
在特有ID读取装置6中,从第一记录装置2a中读取特有ID 3a(S701),并从第二记录装置2b中读取特有ID 3b(S702)。
在共有ID创建装置7中,通过使用由特有ID读取装置6所读取的特有ID 3a和3b来创建共有ID。该共有ID的创建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
由特有ID读取装置6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 3a和3b,存储于变量的共有ID中,此后,根据特有ID 3a和3b创建共有加密密钥K1,并将该加密密钥K1存储于共有ID中(S703)。
通过使用所创建的共有加密密钥K1,加密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复制一次的内容C1,并记录加密内容C2(S705),此后,删除复制一次的内容C1(S706)。这样,仅当共有ID和加密内容C2均被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中时,才能够执行所述再现。
在再现限制装置9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且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再现所述加密内容。该再现限制的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过程相同。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2a的特有ID 3a彼此对应,因此,允许进行所述再现。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加密内容C2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2b中(S707)。
进一步地,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2b中(S708),同时删除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S709)。这样,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加密内容C2不能被再现。
在再现限制装置9中,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2b的特有ID 3b彼此对应。因此,允许进行所述再现(S710),而是否能够进行正常复制,则通过所述再现来确认(S711)。
在正常复制的情况下,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共有ID被复制到第一记录装置2a中(S712),而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共有ID被删除(S713)。这样,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加密内容C2不能被再现。
在再现限制装置9中,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2a的特有ID 3a彼此对应,因此,允许进行所述再现(S714)。
此后,通过移动共有ID来移动加密内容C2的再现权。当共有ID被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且有可能再现加密内容C2时,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加密内容C2变为备份数据。同时,当共有ID被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时,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加密内容C2变为备份数据。
(实施例5)
对集成记录/再现装置1(类型1)中的不可还原的转换“移动”功能进行说明,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两个或更多个记录装置和记录介质,如图1所示。
不过,这种功能不能删除共有ID,因此,对于写入一次的介质的情况无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1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
图18是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5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1(类型1)中不可还原的转换“移动”功能的流程图。
在此,假定,复制一次的内容C1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S804)。
在特有ID读取装置6中,从第一记录装置2a中读取特有ID 3a(S801),并从第二记录装置2b中读取特有ID 3b(S802)。
在共有ID创建装置7中,通过使用由特有ID读取装置6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 3a和3b,创建共有ID。该共有ID的创建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
由特有ID读取装置6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 3a和3b,存储于变量的共有ID中,此后,根据两个特有ID 3a和3b创建共有加密密钥K1,并将该共有加密密钥K1存储于共有ID中(S803)。
在此,执行不可还原的转换,例如低数据速率和不同的压缩系统,并且将不可还原的转换后的内容S7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中(S805)。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复制一次的内容C1和不可还原的转换的内容C7,通过使用所创建的共有加密密钥K1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内容C2和不可还原的转换的加密内容C8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中(S806和S807)。此后,删除复制一次的内容C1和不可还原的转换的内容C7(S808)。这样,仅当共有ID和加密内容C2或不可还原的转换的加密内容C8被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中时,才能够执行所述再现。
在再现限制装置9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且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再现所述加密内容。该再现限制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过程相同。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2a的特有ID 3a彼此对应,因此,允许再现加密内容C2和不可还原的转换的加密内容C8。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不可还原的转换的加密内容C8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2b中(S809)。
进一步地,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2b中(S810),同时删除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S811)。这样,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加密内容C2不能被再现。
在再现限制装置9中,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2b的特有ID 3b彼此对应,因此,允许进行所述再现(S812),而是否能够进行正常复制,则通过所述再现来确认(S813)。
此时,在第二记录装置2b中,有可能再现经过了诸如低数据速率和压缩系统的不可还原的转换的内容C8。
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共有ID被复制到第一记录装置2a中(S814),同时删除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共有ID(S815)。这样,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不可还原的转换的加密内容C8不能被再现。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2a的特有ID 3a彼此对应,因此,允许再现加密内容C2和不可还原的转换的加密内容C8(S816)。
此时,有可能在经过不可还原的转换之前再现高质量的加密内容C2。此外,还有可能再现经过了不可还原的转换的不可还原转换加密内容C8(S817)。
在此,可删除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不可还原的转换的加密内容C8。
在解密限制装置10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对加密内容进行解密。该解密限制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过程相同。
由于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2a的特有ID 3a彼此对应,因此允许进行所述解密(S818)。
在解密装置14中,通过使用共有ID中的共有加密密钥K1,对加密内容C2进行解密,同时复制一次的内容C1被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S819)。
删除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加密内容C2、不可还原的转换的加密内容C8和共有ID(S820)。
(实施例6)
对集成记录/再现装置1(类型1)中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进行说明,其中记录/再现装置包含两个或更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如图1所示。
图19是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6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
集成记录/再现装置1包括:第一和第二记录装置2a和2b,第一和第二记录装置2a和2b的特有ID 3a和3b,以及内容数据处理装置34。内容数据处理装置34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记录装置2a和2b的读/写的第一和第二读/写控制部分35a和35b,用于读取所述记录装置的特有ID的特有ID读取装置36,用于根据所述记录装置的特有ID创建共有ID的共有ID创建装置37,用于使用共有ID来加密所述内容的加密装置38,用于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允许再现加密内容的再现限制装置39,用于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允许复制加密内容的复制限制装置60,用于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允许对加密内容进行解密的解密限制装置41,和用于使用共有ID来对加密内容进行解密的解密装置42。
图20是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6的集成记录/再现装置1(类型1)中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的流程图。
在此,假定复制一次的内容C1被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S904)。
在特有ID读取装置36中,从第一记录装置2a中读取特有ID 3a(S901),并从第二记录装置2b中读取特有ID 3b(S902)。
在共有ID创建装置37中,通过使用由特有ID读取装置36读取的两个特有ID 3a和3b,创建共有ID。该共有ID的创建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
由特有ID所读取装置36读取的两个特有ID 3a和3b,存储于变量的共有ID中,此后,根据两个特有ID 3a和3b创建共有加密密钥K1,同时将共有加密密钥K1存储于共有ID中(S903)。
通过使用所创建的共有加密密钥K1,加密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复制一次的内容C1,并将加密内容C2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中(S905),此后,删除复制一次的内容C1(S906)。这样,仅当共有ID和加密内容C2均被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中时,才能够执行所述再现。
在再现限制装置39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再现所述加密内容。该再现限制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2a的特有ID 3a彼此对应,因此,允许进行所述再现。
在复制限制装置60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复制加密内容。
图21是显示了复制限制过程的流程图。在记录有共有ID(S1001)的记录装置中,读取记录装置的特有ID(S1002),其中所述记录装置为加密内容的复制目的地。当作为复制目的地的所述记录装置的特有ID,与共有ID中的两个特有ID中的任意一个彼此对应时(S1003),允许进行复制(S1004);而当它们彼此不对应时,则不允许进行所述复制(S1005)。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2b的特有ID 3b彼此对应,因此,允许进行所述复制(S907),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加密内容C2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2b中(S908)。
进一步地,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2b中(S909),同时删除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共有ID(S910)。这样,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加密内容C2不能被再现。
在再现限制装置39中,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2b的特有ID 3b彼此对应,因此,允许进行所述再现(S911),而是否能够进行正常复制,则通过所述再现来确认(S912)。
在正常复制的情况下,可删除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的加密内容C2。
在解密限制装置41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对加密内容进行解密。该解密限制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
由于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2b的特有ID 3b彼此对应,因此解密限制装置41允许进行解密(S913)。
在解密装置42中,通过使用共有ID中的共有加密密钥K1对加密内容C2进行解密,同时将复制一次的内容C1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S914)。
删除记录于第二记录装置2b中的加密内容C2和共有ID(S915)。
(实施例7)
对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中的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进行说明,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例如为第一记录/再现装置18a和第二记录/再现装置18b,其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如图10所示。
图2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7的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的框图,其中所述记录/再现装置例如为第一记录/再现装置18a和第二记录/再现装置18b,其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
两个记录/再现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记录装置19a和19b,第一和第二记录装置19a和19b的特有ID 20a和20b,以及第一和第二内容数据处理装置51a和51b。第一和第二内容数据处理装置51a和51b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记录装置19a和19b的读/写的第一和第二读/写控制部分52a和52b,用于读取所述记录装置的特有ID的第一和第二特有ID读取装置53a和53b,用于根据所述记录装置的特有ID创建共有ID的第一和第二共有ID创建装置54a和54b,用于使用共有ID加密所述内容的第一和第二加密装置55a和55b,用于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允许再现加密内容的第一和第二再现限制装置56a和56b,用于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允许复制加密内容的第一和第二复制限制装置59a和59b,用于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允许对加密内容进行解密的第一和第二解密限制装置57a和57b,以及用于使用共有ID解密对加密内容进行解密的第一和第二解密装置58a和58b。
图2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7的连接两个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类型2)中改善了可靠性的“移动”功能的流程图,其中,所速记录/再现装置例如为第一记录/再现装置19a和第二记录/再现装置19b,其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在此,假定复制一次的内容C1被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2a中(S1104)。
在第一和第二特有ID读取装置53a和53b中,从所述记录装置中读取特有ID。该特有ID的读取方法与实施例2中的方法相同。在特有ID读取装置53a中,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读取特有ID 20a(S1101);而在第二特有ID读取装置53b中,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读取特有ID 20a(S1102)。
在第一共有ID创建装置54a中,通过使用由第一和第二读取装置53a和53b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 20a和20b,创建共有ID。该共有ID的创建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
由第一和第二读取装置53a和53b所读取的两个特有ID 20a和20b,被存储于变量的共有ID中,此后,根据两个特有ID 20a和20b创建共有加密密钥K2,并将共有加密密钥K2存储于共有ID中(S1103)。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复制一次的内容C3,通过使用所创建的共有加密密钥K2进行加密,而加密内容C4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中(S1105),此后,删除复制一次的内容C3(S1106)。这样,仅当共有ID和加密内容C4均被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中时,才能够执行所述再现。
在第一再现限制装置56a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再现所述加密数据。该再现限制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19a的特有ID 20a彼此对应,因此,允许进行所述再现。
在第一复制限制装置59a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复制加密数据。该复制限制的方法与实施例5中的方法相同。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19a的特有ID 20a彼此对应,因此,允许进行所述复制(S1107),且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加密内容C4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19b中(S1108)。
进一步地,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共有ID,被复制到第二记录装置19b中(S1109),同时删除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共有ID(S1110)。这样,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加密内容C4不能被再现。
在第二再现限制装置56b中,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一记录装置19a的特有ID 20a彼此对应,因此,允许进行所述再现(S1111),而是否能够进行正常复制,则通过所述再现来确认(S1112)。
在正常复制的情况下,可删除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加密内容C4。
在第二解密限制装置57b中,仅当共有ID与特有ID被核对并彼此对应时,才允许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该解密限制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
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共有ID中的特有ID,与第二记录装置19b的特有ID 20b彼此对应,因此,第二解密限制装置57b允许进行解密(S1113)。
在第二解密装置58b中,通过使用共有ID中的共有加密密钥K2对加密内容C4进行解密,且复制一次的内容C3被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S1114)。
删除记录于第一记录装置19a中的加密内容C4和共有ID(S1115)。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的技术改善了诸如复制一次的内容的“移动”的可靠性,其通过数字陆地广播来传播,并且作为将存储于诸如HDD的记录装置中的复制一次的内容正常移动到其他记录装置中的技术,是有用的,此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数据备份功能的使用目的,以及更多的其他应用。
Claims (18)
1. 一种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其与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相连,所述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特有标识读取装置,其用于从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读取至少两个特有标识;
共有标识创建装置,其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特有标识创建共有加密密钥,创建共有标识,并将所述共有标识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的任何一个中,其中所述共有加密密钥和所述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作为所述共有标识的元素;和
源数据限制装置,其用于通过使用包括在所述共有标识中的所述共有加密密钥来加密记录于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的数据,并将所加密的数据记录在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的任何一个中,并且删除源数据或使源数据不可读取。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再现限制装置,其用于当所述特有标识读取装置从记录有所述共有标识和所述加密数据的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特有标识时,确定所读取的特有标识是否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的至少两个特有标识,当所读取的特有标识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时,允许再现所述加密数据,而当所读取的特有标识不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时,禁止再现所述加密数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解密限制装置,其用于当所述特有标识读取装置从记录有所述共有标识和所述加密数据的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特有标识时,确定所读取的特有标识是否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的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当所读取的特有标识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时,允许解密所述加密数据,通过使用所述共有标识中的所述共有加密密钥来解密所述加密数据,并将其记录在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并且删除所述加密数据和所述共有标识或者使所述加密数据和所述共有标识不可读取,而当所读取的特有标识不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时,禁止所述解密。
4. 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5. 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6. 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7. 一种记录/再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具有与之相连的至少一个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的多个装置。
8. 一种记录/再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具有与之相连的至少一个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的多个装置。
9. 一种记录/再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具有与之相连的至少一个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的多个装置。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复制限制装置,其用于当所述特有标识读取装置从记录有所述共有标识和所述加密数据的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特有标识时,确定所读取的特有标识是否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的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当所读取的特有标识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的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时,允许所述加密数据被复制到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而当所读取的特有标识不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的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时,禁止将所述加密数据复制到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复制限制装置,其用于当所述特有标识读取装置从记录有所述共有标识和所述加密数据的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特有标识时,确定所读取的特有标识是否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的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当所读取的特有标识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的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时,允许所述加密数据被复制到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而当所读取的特有标识不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的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时,禁止将所述加密数据复制到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
12.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复制限制装置,其用于当所述特有标识读取装置从记录有所述共有标识和所述加密数据的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特有标识时,确定所读取的特有标识是否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的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当所读取的特有标识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的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时,允许所述加密数据被复制到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而当所读取的特有标识不对应于所述共有标识中的至少两个特有标识中的任何一个时,禁止将所述加密数据复制到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中。
13. 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14. 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15. 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所述多个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
16. 一种记录/再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具有与之相连的至少一个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的多个装置。
17. 一种记录/再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具有与之相连的至少一个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的多个装置。
18. 一种记录/再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容数据处理装置和具有与之相连的至少一个所述记录装置或记录介质的多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71041A JP2005352642A (ja) | 2004-06-09 | 2004-06-09 |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処理装置、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
JP171041/2004 | 2004-06-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69263A CN1969263A (zh) | 2007-05-23 |
CN100419718C true CN100419718C (zh) | 2008-09-17 |
Family
ID=35503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8001873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9718C (zh) | 2004-06-09 | 2005-02-23 | 内容数据处理装置、记录/再现装置和记录/再现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186118A1 (zh) |
JP (1) | JP2005352642A (zh) |
KR (1) | KR20070038092A (zh) |
CN (1) | CN100419718C (zh) |
WO (1) | WO20051219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24320A (ja) * | 2004-07-09 | 2006-01-26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DE102006000930A1 (de) * | 2006-01-05 | 2007-07-12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Speicher-Anordnung, Speichereinrichtungen, Verfahren zum Verschieben von Daten von einer ersten Speichereinrichtung zu einer zweiten Speichereinrichtung und Computerprogrammelemente |
JP4814149B2 (ja) * | 2007-04-26 | 2011-11-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
WO2009004707A1 (ja) * | 2007-07-02 | 2009-01-08 | Pioneer Corporation |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
US20150026465A1 (en) * | 2013-07-18 | 2015-01-22 | Alcatel Lucent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tecting Private Data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559A (zh) * | 1994-04-22 | 1996-07-24 | 株式会社前进 | 数据保护系统 |
WO1999018506A1 (en) * | 1997-10-03 | 1999-04-15 | Audible,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argeting a digital information playback device |
WO2002033883A2 (en) * | 2000-10-18 | 2002-04-25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Generation of a common encryption ke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53680B2 (ja) * | 1993-07-22 | 2001-04-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 |
US6002694A (en) * | 1994-02-17 | 1999-12-14 | Hitachi, Ltd. | Interactive chargeab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illing system therefor |
JP3758231B2 (ja) * | 1995-07-25 | 2006-03-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信号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信号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
JPH10255394A (ja) * | 1997-03-13 | 1998-09-25 | Sony Corp | 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機 |
MY132414A (en) * | 1998-04-14 | 2007-10-31 | Hitachi Ltd |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
EP1045388A1 (en) * | 1999-04-16 | 2000-10-18 |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illegal usage of multimedia content |
JP4177514B2 (ja) * | 1999-04-28 | 2008-11-05 | 株式会社東芝 |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テンツ保護方法 |
JP4011792B2 (ja) * | 1999-06-16 | 2007-11-21 | 株式会社東芝 | 記録方法、再生方法、記録装置、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
EP1128598A4 (en) * | 1999-09-07 | 2007-06-20 | Sony Corp | SYSTEM,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SUPPORT FOR CONTENT MANAGEMENT |
CN1217509C (zh) * | 2000-03-30 | 2005-08-31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内容数据存储装置 |
US7505599B2 (en) * | 2000-04-06 | 2009-03-17 | Sony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encrypted data with tag information |
JP4305593B2 (ja) * | 2000-07-17 | 2009-07-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データ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 |
JP2002190795A (ja) * | 2000-12-20 | 2002-07-05 | Hitachi Ltd | 情報端末及び情報端末システム |
KR100662290B1 (ko) * | 2000-12-27 | 2007-01-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광 기록매체 상의 데이터 복사 및 이동 방법 |
JP3556608B2 (ja) * | 2001-03-29 | 2004-08-18 | 株式会社東芝 |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方法 |
JP2002334559A (ja) * | 2001-05-11 | 2002-11-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管理装置および著作権保護方法 |
JP2003044361A (ja) * | 2001-07-27 | 2003-02-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ータ保存再生システム、データ保存装置、データ再生装置、データ保存再生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媒体 |
US20030028787A1 (en) * | 2001-08-06 | 2003-02-0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couraging unauthorized copying of a computer program |
JP4690600B2 (ja) * | 2001-08-23 | 2011-06-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保護方法 |
JP2003272285A (ja) * | 2002-03-13 | 2003-09-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送信装置、情報受信装置、情報受信記録再生装置、情報送受信システム |
-
2004
- 2004-06-09 JP JP2004171041A patent/JP2005352642A/ja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02-23 WO PCT/JP2005/002856 patent/WO200512197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2-23 KR KR1020077000121A patent/KR2007003809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5-02-23 CN CNB2005800187360A patent/CN10041971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2-23 US US11/628,938 patent/US2007018611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559A (zh) * | 1994-04-22 | 1996-07-24 | 株式会社前进 | 数据保护系统 |
WO1999018506A1 (en) * | 1997-10-03 | 1999-04-15 | Audible,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argeting a digital information playback device |
WO2002033883A2 (en) * | 2000-10-18 | 2002-04-25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Generation of a common encryption ke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186118A1 (en) | 2007-08-09 |
WO2005121977A1 (ja) | 2005-12-22 |
KR20070038092A (ko) | 2007-04-09 |
CN1969263A (zh) | 2007-05-23 |
JP2005352642A (ja) | 2005-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311563B1 (ko) | 카피제어방법및카피제어장치 | |
JP4060271B2 (ja) | コンテンツ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保護プログラム | |
KR100394177B1 (ko) | 콘텐츠 관리 방법 및 콘텐츠 관리 장치 | |
US20070219911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data block of right to decrypt content | |
CN101030427B (zh) | 用于记录内容的设备和方法 | |
US20060136342A1 (en) | Content protec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using same | |
TW200423668A (en) | Content management method,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 |
CN100419718C (zh) | 内容数据处理装置、记录/再现装置和记录/再现系统 | |
JP4161466B2 (ja) | コンテンツ情報記録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情報処理装置 | |
JP4560086B2 (ja) |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 |
JP3773697B2 (ja) | メディア固有化情報を移動可能にする情報記録方法 | |
JP4589963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7094992A (ja) | 記録再生装置 | |
KR20040034519A (ko) | 포맷 변환 장치, 정보 기록/재생 장치, 정보 재생 장치,포맷 변환 방법, 정보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정보 재생 방법 | |
JP4168358B2 (ja) | コンテンツ情報復元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情報復元装置 | |
CN101222602B (zh) |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及程序 | |
JP2008099098A (ja) | デジタル撮影機器 | |
JP4814149B2 (ja) |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 |
JP2000341265A (ja) | データ記録および読み出し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および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書き込み装置 | |
JP2006018335A (ja) | コンテンツ記憶準備方法、コンテンツ記憶方法、コンテンツ使用方法、端末システム及び記憶媒体接続可能端末装置 | |
CN100538719C (zh) |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 |
JP2007080366A (ja) | 著作権保護付きデータの記録再生装置 | |
JP2002287622A (ja) | 復号化方法 | |
JP2002093045A (ja)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 |
JP2004158171A (ja) | フォーマット変換装置、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再生装置、フォーマット変換方法、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