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4113C - 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 - Google Patents

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4113C
CN100414113C CNB2004100193782A CN200410019378A CN100414113C CN 100414113 C CN100414113 C CN 100414113C CN B2004100193782 A CNB2004100193782 A CN B2004100193782A CN 200410019378 A CN200410019378 A CN 200410019378A CN 100414113 C CN100414113 C CN 1004141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rotating shaft
peripheral surface
horizontal compressor
press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193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04601A (zh
Inventor
金荣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193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14113C/zh
Publication of CN1704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4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41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41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在所述的卧式压缩机中,横向排列的电动部和压缩部分别结合在转轴两端,压缩部支撑转轴的一端并固定在外壳内,电动部结合在转轴的另一端,转子处于自由状态,为了使转子的重心移向更靠近压缩部轴承板的部位,越靠近压缩部的电动部的转子的直径越大。使转子的重心移向更靠近压缩部轴承板的部位,减少作用在转轴上的力矩。减少转轴的下垂,不仅降低轴承在半径方向的受力,而且防止转子的下垂带来的转子和定子冲突,提高压缩机的性能以及可信度。

Description

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尤其是通过把电动部的重心移向靠近轴承的部位,以减小卧式压缩机下垂的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卧式压缩机的电动部和压缩部平行设置,并且电动部和压缩部分别结合在一个转轴的两端,把电动部的动力传向压缩部,让压缩部对冷媒气体进行压缩。
在这种卧式压缩机中,通常压缩部支撑转轴。因此,电动部转子对压缩部的力矩比较大,会产生转子下垂的现象。
如图1所示,传统技术下,卧式压缩机包括电动部20和压缩部30。电动部20设置在连通吸气管(图略)和排气管DP的外壳10一侧,产生动力。压缩部30连接在电动部另一侧的转轴34上,吸入流体并压缩后排出。
外壳10具有圆筒形状,与地面平行,横向设置。外壳10由外壳主体11、右侧罩12、左侧罩23组成。在外壳主体11的内部设置电动部20和压缩部30。右侧罩12覆盖外壳主体11的一侧,并在中心部位设置排气管DP。左侧罩13覆盖外壳主体11的另一侧。
电动部20由设置在外壳10一侧的定子21和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定子21内侧的转子22组成。定子21和转子22由薄板状环形磁片叠放而成,具有圆筒形形状。
压缩部30包括具有一定内部空间V并固定在外壳10一侧的气缸32;分别组装在气缸32的两侧,形成气缸组合体的第1轴承板33A和第2轴承板33B;具备多个叶片部34C,把气缸组合体的内部空间V划分成多个封闭空间,并把电动部的动力传向压缩部的转轴34;分别接触在转轴34叶片部34C的两侧,在转轴34旋转时把各空间S1,S2变换成吸气区域和排气区域的第1叶轮35A和第2叶轮35B;弹性支撑各叶轮35A,35B的叶轮弹簧36;设置在第1轴承板33A和第2轴承板33B的外围面,对各空间S1,S2的排气噪音进行消音的第1消音装置37A和第2消音装置37B组成。
气缸32具有环形形状,其外圆周面紧密接触并固定在外壳10的内圆周面。在气缸32的中心部位,贯穿形成空间部。空间部与各轴承板33A,33B一起形成内部空间V。在气缸32的边缘部分别形成多个气孔32a和多个油孔32b。各封闭空间S1,S2排出的压缩气体通过气孔32a流动到气缸32的左右两侧。装在外壳10内的润滑油通过油孔32b流动。
第1轴承板33A和第2轴承板33B的中心部位形成轴孔33a,也就是形成了插入转轴34的径向轴承,在轴孔33a的周围形成叶轮槽33b,插入并支撑第1叶轮35A和第2叶轮35B。以叶轮槽33b为中心,在气缸32的吸入口(图略)对面,分别形成排出口(图略)
转轴34由贯穿第1轴承板33A和第2轴承板33B,并结合在电动部20的转子22上进行传动的轴部34A;按半径方向扩张形成在轴部34A的下半部,在第1轴承板33A和第2轴承板33B的轴承面上滑动并支撑上述轴承面的轴承部34B;扩张形成在轴承部34B的外围面上,把气缸组合体的内部空间V划分成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的叶片部34C组成。
在轴部34A的内部贯穿形成油路34a,可以吸入外壳10内的润滑油。在油路34a的末端,即压缩部一侧,设置油路支线34b,油路支线34b用于吸入外壳10的润滑油。
轴承部34B的中心与轴部34A的中心一致,平面投影时与轴部34A形成同心圆。轴承部34B的上下两侧直径相同,并以叶片部34C为中心相互对称。
叶片部34C的外圆周面与气缸32的内圆周面滑动接触,平面投影时具有圆形形状。展开时,叶片部34C的两侧面从内圆周面到外圆周面具有同一厚度,并具有正弦波的凸轮形状。
第1消音装置37A和第2消音装置37B具有环形圆板形状,它们的中心部位各自突出形成共鸣空间37a。共鸣空间37a中可以放进各轴承板33A,33B的排出口(图略)。在各共鸣空间37a的一侧,形成气孔37b,通过排出口排出的气体,通过气孔37b排出到外壳1中。第1消音装置37A和第2消音装置37B的外径比气缸32的外径小,以便位于气缸32的油孔32a内侧。
图中38A为油路罩,38B为吸油管。
具有上述结构的卧式压缩机过程工作如下:
电动部20上接通电源,转子22进行旋转时,结合在转子22上的转轴34按某一方向进行旋转。而叶轮35A,35B上分别接触在转轴34叶片部34C的左右两侧面。因此,叶轮35A,35B按叶片部34C的高低形状,以相反的方向进行往返运动,变换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的容积。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通过吸气管(图略)不断吸入新的冷媒气体,并在转轴34的旋转作用下压缩冷媒,在叶片部34C的两侧突出面到达排出位置时,通过排出口轮番排出冷媒。
冷媒气体通过气缸32的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的排出口流入第1消音装置37A和第2消音装置37B后,通过消音装置37A,37B的气孔37b排出到外壳1内部。之后,冷媒气体流过电动部20的缝隙流动到排气管DP一侧,流进制冷回路。
但是,如图2所示,在传统技术下,卧式压缩机存在如下问题:在压缩机中,转轴34的左右两端,分别结合电动部20的转子22和压缩部30的轴承板33A,33B,转轴34成悬臂状。而作为自由端的电动部20的转子22,会在自重下下垂,导致支撑转轴34的轴承33A,33B磨损,或转子22的外圆周面末端和定子21的末端相互接触导致破损。如果为了防止上述现象,扩大轴承板33A,33B的轴承面积时,则因转轴34和轴承之间的摩擦面积增加,加重负荷,导致电机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在不增加轴承面积的情况下,降低转轴的下垂程度,防止轴承板的磨损、转子和定子之间的冲突及电机性能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在所述的卧式压缩机中,横向排列的电动部和压缩部分别结合在转轴两端,压缩部支撑转轴的一端并固定在外壳内,电动部结合在转轴的另一端,转子处于自由状态,为了使转子的重心移向更靠近压缩部轴承板的部位,越靠近压缩部的电动部的转子的直径越大。
在所述的转子的两端中,靠近压缩部的一端比另一端外径大。
转子的外径逐渐扩大,使转子的外圆周面倾斜。
所述的转子的外径以阶梯状形成,先以小的外径形成,再扩大外径。
所述定子内圆周面的形状与转子外圆周面的形状对应,定子内圆周面与转子外圆周面始终保持同一间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防下垂结构,在转子的两端中,让靠近压缩部的一端更重,把转子的重心移向靠近压缩部轴承板的部位,减少作用在转轴上的力矩,降低转轴的下垂,以及作用在轴承面上的负荷,减少转子的下垂程度,防止定子和转子之间发生冲突,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技术下的卧式压缩机一实施例纵断面图。
图2为传统技术下的卧式压缩机中电动部纵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卧式压缩机一实施例纵断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卧式压缩机中电动部纵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卧式压缩机中电动部另一实施例纵断面图。
图中,110:外壳;120,220:电动部;121,221:定子;132:气缸;133A,133B:第1,第2轴承板;134:转轴;134A:轴部;134B:轴承部;134C:叶片部;135A,135B:第1,第2叶片;137A,137B:第1,第2消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4所示,本发明的卧式压缩机包括外壳110、电动部120和压缩部130。外壳110连通吸气管(图略)和排气管DP,并横向设置。电动部120设置在外壳110内部的一侧,产生动力。压缩部130设置在外壳110的内部,并位于电动部120另一侧,利用电动部120的动力吸入冷媒气体并压缩后排出。
外壳110具有圆筒形状,与地面平行,横向设置。外壳110由外壳主体111、右侧罩112和左侧罩113组成。在外壳主体111的内部设置电动部和压缩部,并在电动部和压缩部之间设置排气管DP。右侧罩112覆盖外壳主体111的一侧;左侧罩113覆盖外壳主体111的另一侧。
电动部120由设置在外壳110一侧的定子121和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定子121内侧的转子122组成。
如图4所示,定子121具有圆筒形形状,其两端的外圆周面直径相同。定子121的内圆周面越靠近压缩部其半径越大。转子122也具有圆筒形形状。转子122的外圆周面越靠近压缩部其半径越大,与定子121的内圆周面始终保持一定的间隙。转子122的内圆周面的直径相同,可以压入转轴134。
压缩部130包括具有一定内部空间并固定在外壳110另一侧的环形气缸132;分别组装在气缸132的两侧,覆盖气缸132的内部空间,并与气缸132一起形成气缸组合体的第1轴承板133A和第2轴承板133B;与电动部120的转子122结合,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气缸132的内部空间V,并具备多个叶片部134C,把气缸的内部空间V划分成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的转轴134;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第1轴承板133A和第2轴承板133B,分别紧密接触在转轴134叶片部134C的两侧,在转轴134旋转时把各空间S1,S2变换成吸气区域和排气区域的第1叶轮135A和第2叶轮135B;把各叶轮135A,135B弹性支撑的叶轮弹簧136;设置在第1轴承板133A和第2轴承板133B的外围面,对各空间S1,S2的排气噪音进行消音的第1消音装置137A和第2消音装置137B组成。
气缸132具有环形形状,其外圆周面紧密接触并固定在外壳110的内圆周面。在气缸132的中心部位,贯穿形成空间部。空间部与各轴承板133A,133B一起形成内部空间V。在气缸132的边缘部分别形成多个气孔132a和多个油孔132b。各封闭空间S1,S2排出的压缩气体通过气孔132a流动到气缸132的左右两侧。装在外壳110内的润滑油通过油孔132b流动。
第1轴承板133A和第2轴承板133B的中心部位形成轴孔133a,也就是形成了插入转轴134的径向轴承,在轴孔133a的周围形成叶轮槽133b,插入并支撑第1叶轮135A和第2叶轮135B。以叶轮槽133b为中心,在气缸132的吸入口(图略)对面分别形成排出口(图略)
转轴134由贯穿第1轴承板133A和第2轴承板133B,并结合在电动部的转子122进行传动的轴部134A;按半径方向扩张形成在轴部134A的下半部,在第1轴承板133A和第2轴承板133B的轴承面上滑动并支撑上述轴承面的轴承部134B;扩张形成在轴承部134B的外围面上,把气缸132的内部空间V划分成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的叶片部134C组成。
在轴部134A的内部贯穿形成油路134a,可以吸入外壳110内的润滑油。在油路134a的末端,即压缩部一侧,设置油路支线134b,油路支线134b用于吸入外壳110的润滑油。
轴承部134B的中心与轴部134A的中心一致,平面投影时与轴部134A形成同心圆。轴承部134B的上下两侧直径相同,并以叶片部134C为中心相互对称。
叶片部134C的外圆周面与气缸132的内圆周面滑动接触,平面投影时具有圆形形状。展开时,叶片部134C的两侧面从内圆周面到外圆周面具有同一厚度,并具有正弦波的凸轮形状。
第1消音装置137A和第2消音装置137B具有环形圆板形状,它们的中心部位各自突出形成共鸣空间137a。共鸣空间137a中可以放进各轴承板133A,133B的排出口(图略)。在第1消音装置137A的共鸣空间137a一侧,形成气孔137b,让通过轴承板133A,133B的排出口排出的冷媒气体流进外壳110内部。第1消音装置137A和第2消音装置137B的外径比气缸132的外径小,以便位于气缸132的油孔132a内侧。
图中138A为油路罩,138B为吸油管。
具有上述结构的卧式压缩机工作过程如下:
电动部120上接通电源,转子122进行旋转时,结合在转子122上的转轴134按某一方向进行旋转,叶片部134C在气缸132的内部空间V进行旋转,通过吸气口,向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交替吸入冷媒气体。在叶片部134C的持续转动时,上述冷媒气体被各叶轮135A,135B压缩。之后通过各空间S1,S2的排出口轮番排出。
这里,转轴134的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插入在第1轴承板133A和第2轴承板133B的轴孔133a中。另一端插入在电动部120的转子122中,保持自由状态。虽然转子122有可能在自重作用下发生下垂现象。但本发明中,让转子122的靠近压缩部130的一侧比另一侧更大,把转子122的重心移向靠近压缩部130的部位(CP→CP’),使作用在转轴134上的力臂缩短(L1→L2)。因此,可以降低转子122作用在转轴1 34上的力矩,减少转子122的下垂程度。
通过上述方法,减少作用在第1轴承板和第2轴承板轴承面上的负荷,在不增加轴承面积的情况下,防止轴承磨损,而且还能防止转子的外圆周面末端与定子的内圆周面末端产生冲突,可以提高压缩机性能和稳定性。
对本发明提供的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另一实例说明如下:
即上述实施例中定子121和转子122具有倾斜面,但本实施例中定子221和转子222具有段差面。
如图5所示,为了让转子222靠近压缩部130的一侧直径大于另一侧直径,制作转子222时,用外径较小的磁芯叠放形成一半左右的转子222后用外径较大的磁芯继续叠放,完成转子222的制作。
制作定子221时,用内径较小的磁芯叠放形成一半左右的定子221后用内径较大的磁芯继续叠放,完成定子221的制作,使定子221的内圆周面和转子222的外圆周面始终保持同一间隙。
本实施例中,也把转子222的重心移向靠近压缩部130的部位(CP→CP’),使作用在转轴134上的力臂缩短(L1→L2)。通过上述方法,减少作用在第1轴承板133A和第2轴承板133B轴承面上的负荷,防止转子122的外圆周面末端与定子121的内圆周面末端产生冲突,可以提高压缩机性能和稳定性。

Claims (5)

1. 一种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在所述的卧式压缩机中,横向排列的电动部(120)和压缩部(130)分别结合在转轴(134)两端,压缩部(130)支撑转轴(140)的一端并固定在外壳(110)内,电动部(120)结合在转轴(134)的另一端,转子(122)处于自由状态,其特征在于为了使转子(122)的重心移向更靠近压缩部轴承板(133A、133B)的部位,越靠近压缩部(130)的电动部(120)的转子(122)的直径越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子(122)的两端中,靠近压缩部(130)的一端比另一端外径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子(122)的外径逐渐扩大,使转子(122)的外圆周面倾斜。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的外径以阶梯状形成,先以小的外径形成,再扩大外径。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21)内圆周面的形状与转子(122)外圆周面的形状对应,定子(121)内圆周面与转子(122)外圆周面始终保持同一间隙。
CNB2004100193782A 2004-05-27 2004-05-27 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11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193782A CN100414113C (zh) 2004-05-27 2004-05-27 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193782A CN100414113C (zh) 2004-05-27 2004-05-27 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4601A CN1704601A (zh) 2005-12-07
CN100414113C true CN100414113C (zh) 2008-08-27

Family

ID=35576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1937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113C (zh) 2004-05-27 2004-05-27 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14113C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510A (zh) * 1995-10-30 1997-09-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密封压缩机
JPH11324957A (ja) * 1998-05-15 1999-11-2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電動圧縮機
US6093007A (en) * 1995-10-30 2000-07-25 Shaw; David N. Multi-rotor helical-screw compressor with thrust balance device
JP2001012350A (ja) * 1999-06-25 2001-01-1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CN1289474A (zh) * 1998-01-28 2001-03-28 压缩机Oe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型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510A (zh) * 1995-10-30 1997-09-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密封压缩机
US6093007A (en) * 1995-10-30 2000-07-25 Shaw; David N. Multi-rotor helical-screw compressor with thrust balance device
CN1289474A (zh) * 1998-01-28 2001-03-28 压缩机Oe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型压缩机
JPH11324957A (ja) * 1998-05-15 1999-11-2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電動圧縮機
JP2001012350A (ja) * 1999-06-25 2001-01-1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4601A (zh) 2005-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2438C (zh) 旋转式压缩机
JP4045154B2 (ja) 圧縮機
CN111033044B (zh) 涡旋式压缩机
JPH08200254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US20110064596A1 (en) Scroll compressor
JP2013096280A (ja) 回転圧縮機
US20040033151A1 (en) Compressor having oil returning apparatus
WO2012147239A1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CN101772649B (zh) 双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3016341B (zh) 涡旋式压缩机
KR20020034883A (ko) 복수 실린더 로터리 압축기
CN100414113C (zh) 卧式压缩机防下垂结构
CN11061722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用卧式旋转压缩机及工作方法
KR102043154B1 (ko) 전동식 압축기
JP6409910B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21094912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用卧式双缸增焓旋转压缩机
WO2019076064A1 (zh)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036576U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CN110617221B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用卧式两级旋转压缩机及工作方法
CN21094913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用卧式两级旋转压缩机
CN204025053U (zh) 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4036107U (zh) 一种压缩机、空调装置和车辆
CN218816960U (zh) 一种静涡盘、涡旋组件、压缩机和车辆
CN220769703U (zh) 具备回油气路的涡旋盘
JP2014118954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