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2684C - 光源装置、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2684C
CN100412684C CNB2004100381419A CN200410038141A CN100412684C CN 100412684 C CN100412684 C CN 100412684C CN B2004100381419 A CNB2004100381419 A CN B2004100381419A CN 200410038141 A CN200410038141 A CN 200410038141A CN 100412684 C CN100412684 C CN 10041268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berator
aforementioned
luminotron
light
supply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81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50867A (zh
Inventor
藤泽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50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0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26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268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Securing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Or The Lik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减少部件数量而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能力并且可以进行安全干净的制造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在灯架(15)和椭圆反射器(12)的粘合中,对于该灯架(15)求得获得最佳聚光效率的该椭圆反射器(12)的相对位置,在此位置将该灯架(15)所具有的突起部(155)与在该椭圆反射器(12)的光束射出开口的外周背面侧所具有的沿反射面的倾斜面通过加热加压作用进行粘合,从而将该灯架(15)和该椭圆反射器(12)一体化。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投影机
技术区域
本发明是涉及光源装置、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光源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一般是利用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对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并将光学像放大投影的投影机,这样的投影机与个人电脑一起被用于会议等的演示中。另外,近年来,对应于在家庭中想要用大画面观看电影等的需求,这样的投影机被用于家庭影院。
在这些用途中,要求投影机装置的小型化、高辉度化,为了对应于这些要求,将光源装置固定于架部是利用弹簧或者耐热粘合剂等进行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07823号公报(图8)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是使用弹簧部件的固定方法,所以使用的部件的数量很多,从而在组装时产生了麻烦。而且,通过弹簧部件固定后,出现了使用椭圆面镜时所必需的第二焦点位置偏移的调整困难的问题。另外,通过耐热粘合剂固定时,等到粘合剂凝固将架部与反射器粘合需要花费时间。同时,在粘合剂的涂布作业时,必须注意换气等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生产能力且可以削减制造成本的光源装置、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光源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投影机。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其具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在该发光部的两侧设置的密封部的发光管、固定该发光管并使来自该发光管的发射光束一致于一定方向射出的反射器、固定该反射器的由树脂性材料构成的架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器在光束射出开口的外周背面侧具备沿该反射器的反射面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架部所具有的突起部是通过加热加压作用被接合的。
根据该发明,将反射器固定于架部是利用了通过加热加压作用的接合,由于作为固定部件没有使用弹簧部件等,可以削减部件的数量,并且可以抑制并降低组装成本。另外,通过加热加压作用的接合,由于与耐热粘合剂的凝固时间相比作业时间短而提高了作业效率,因为接合作用只在局部,对接合区域外的热等的影响小,而且,由于在接合时不使用粘合剂等,所以作业时的安全性高。
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中,优选从光束的射出方向所看到的前述反射器的形状,保留前述反射器的对向的外周部,被切割成矩形形状。
根据该发明,反射器向架部的固定,可以在反射器的对向的外周部由加热加压作用进行接合,而且,因为前述外周部被切割为矩形状,并没有明显地降低聚光效率,并可以将光源装置小型化。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制造具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在该发光部的两侧设置的密封部的发光管、固定该发光管并使来自该发光管的发射光束一致于一定方向射出的反射器、固定该反射器的由树脂性材料构成的架部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前述架部以外形基准固定,使与发光管成为一体的反射器在与此架部可以滑动接合的状态设置的部件设置工序;使前述发光管发出的光由前述反射器的反射面反射生成光束的光束生成工序;使由前述光束生成工序生成的光束通过聚光元件进入照度测量装置而进行照度测量的照度检测工序;调整对于前述架部的反射器的相对位置,使从前述照度检测工序获得的照度测量值约为最大来确定前述反射器的最佳位置的位置调整工序;在由前述位置调整工序确定了架部和反射器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使前述架部与前述反射器通过加热加压变形而接合的加热加压工序。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在位置调整工序中,使对于架部的反射器的相对位置在可以滑动接合的范围内变化,并使在各个位置由照度检测工序所获得的照度值在反射器的可以移动的区域内约成为最大地求得反射器的位置。然后,在获得约为最大值的反射器的位置通过实施加热加压工序,可以制造与架部形成一体化的具有良好的聚光效率的光源装置。
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与前述发光管成为一体的反射器为椭圆面镜,具备在聚光的椭圆面镜的第二焦点位置附近配置使由前述光束生成工序生成的光束可以透射的屏幕的聚光位置检测工序;显示前述聚光位置和设计上的聚光位置的聚光位置显示工序。
在这样的方法中,为使聚光位置显示工序中所显示的反射器的聚光位置和设计上的聚光位置基本一致,通过由位置调整工序调整对于架部的反射器的相对位置,使得由于椭圆面镜的第一焦点位置与发光管的位置偏移而产生的椭圆面镜的第二焦点位置的偏移的校正可以通过视觉的且简单的工序实施,从而可以提高光源装置的制造效率。
另外,本发明作为为了实施与前述的各项技术方案相关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光源装置的制造装置也是成立的。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装置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用外形基准调整了相对位置并被定位固定的架部的架部保持体、向在反射器上固定的发光管提供发光管驱动用电源的电源、入射通过发光管发出的由反射器反射的光束的入射光学系统、测量入射到入射光学系统的光束的照度的照度测量装置、移动反射器调整与架部的相对位置的位置调整部、使架部和反射器加热加压变形进行接合的加热加压装置。
在此,作为入射光学系统,例如可以采用投影机所使用的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
另外,作为照度测量装置,例如可以采用对在积分球或者屏幕投影的像进行照度测量的方法。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制造装置中,通过与上述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同样的工序可以制造光源装置,而且可以享有与前述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另外,通过将前述的光源装置应用于投影机,在可以对应于小型化的同时,可以尝试提高生产能力而削减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3是说明前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光束射出的作用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6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模式图。
符号说明
1投影机,10光源装置,11发光管,12椭圆反射器,15灯架,111发光部,122反射部,124倾斜面,155突起部,204加热加压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利用光源装置的投影机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机1的光学系统的模式图,该投影机1为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对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并在屏幕上放大投影的光学设备,其构成为具备光源装置10、均匀照明光学系统20、色分离光学系统30、中继光学系统35、光学装置40以及投影光学系统50,构成前述光学系统20-35的光学元件被定位调整并收容在设定了预定的照明光轴A的光导2中。
光源装置10将从发光管11发射的光束一致于一定方向射出,其为对光学装置40进行照明的装置,对其详细在后面进行叙述,其具备发光管11、椭圆反射器12、副反射镜13以及平行化凹透镜14。
另外,从发光管11发射的光束,由椭圆反射器12将其射出方向一致于装置前方侧作为汇聚光被射出,并经过平行化凹透镜14被平行化后向均匀照明光学系统20射出。
均匀照明光学系统20将从光源装置10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其为将照明区域的面内照度均匀化的光学系统,并具备第1透镜阵列21、第2透镜阵列22、偏振变换元件23、重叠透镜24以及反射镜25。
第1透镜阵列21具有将从发光管11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的光束分割光学元件的功能,其具备在与照明光轴A正交的面内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小透镜而构成,各个小透镜的外形形状被设置成与后述的构成光学装置40的液晶面板42R、42G、42B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形状成基本相似形状。
第2透镜阵列22与重叠透镜24都为对由前述的第1透镜阵列21分割的多个部分光束进行聚光的光学元件,其与第1透镜阵列21同样地具备在与照明光轴A正交的面内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小透镜而构成,由于聚光为其目的,各个小透镜的外形形状没有必要与液晶面板42R、42G、42B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形状相对应。
偏振变换元件23为将由第1透镜阵列21分割的各个部分光束的偏振方向一致于一个方向的直线偏振的光学元件。
虽然省略了图示,该偏振变换元件23具备将相对于照明光轴A倾斜配置的偏振分离膜以及反射镜交替地排列的结构。偏振分离膜使在各个部分光束中包含的P偏振光束以及S偏振光束中的一方的偏振光束透射而反射另一方的偏振光束。被反射的另一方的偏振光束,经反射镜转向,沿一方的偏振光束的射出方向,即沿照明光轴A的方向被射出。射出的偏振光束中任意一个都经过设置在偏振变换元件23的光束射出面的相位差板被偏振变换,被一致于所有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这样,由于使用该偏振变换元件23,使从发光管11射出的光束可为一致于一个方向的偏振光束,从而可以提高在光学装置40利用的光源光的利用率。
重叠透镜24为将经过第1透镜阵列21、第2透镜阵列22以及偏振变换元件23的多个部分光束聚光后使其重叠在液晶面板42R、42G、42B的图像形成区域上的光学元件。该重叠透镜24,虽然在本例中其光束透射区域的入射侧端面为平面而射出侧端面为球面透镜,但也可以使用非球面透镜。
从该重叠透镜24射出的光束经反射镜25被转向后向色分离光学系统30射出。
色分离光学系统30具备2枚分色镜31、32和反射镜33,其具备通过分色镜31、32将从均匀照明光学系统20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为红(R)、绿(G)、蓝(B)3种色光的功能。
分色镜31、32为在基板上形成了反射预定的波长范围的光束而透射其它波长的光束的波长选择膜的光学元件,在光路前段配置的分色镜31为透射红色光而反射其它的色光的分色镜。在光路的后段配置的分色镜32为反射绿色光而透射蓝色光的分色镜。
中继光学系统35具备入射侧透镜36、中继透镜38、反射镜37、39,其具有将从构成色分离光学系统30的分色镜32透射的蓝色光导向光学装置40的功能。另外,之所以在蓝色光的光路设置这样中继光学系统35,是由于蓝色光的光路长度比其它的色光的光路长度要长,而为了防止由于光的发散等而引起的光的利用效率降低的原因。在本例中虽然是由于蓝色光的光路长度长而采用了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考虑将红色光的光路长度加长的结构。
由前述的分色镜31分离的红色光经反射镜33转向后,经场透镜41被提供给光学装置40。另外,由分色镜32分离的绿色光直接地经场透镜41被提供给光学装置40。而且,蓝色光通过构成中继光学系统35的透镜36、38以及反射镜37、39被聚光并转向后经场透镜41被提供给光学装置40。另外,在光学装置40的各个色光的光路前段设置的场透镜41是为了将从第2透镜阵列22射出的各个部分光束变换为相对于照明光轴并行的光束而设置的。
光学装置40为对入射的光束对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其被构成为具备成为照明对象的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2和作为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十字分色棱镜43。另外,场透镜41以及各个液晶面板42R、42G、42B之间插入配置有入射侧偏振板44,虽然省略了图示,在各个液晶面板42R、42G、42B以及十字分色棱镜43之间插入配置有射出侧偏振板,通过入射侧偏振板44、液晶面板42R、42G、42B以及射出侧偏振板对入射的各个色光进行光调制。
液晶面板42R、42G、42B为在一对透明的玻璃基板上将电光学物质的液晶密闭封入的面板,例如,将多晶硅TFT作为开关元件,按照所给的图像信号对从入射侧偏振板44射出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该液晶面板42R、42G、42B的进行调制的图像形成区域为矩形形状,其对角线尺寸例如为0.7英寸。
十字分色棱镜43为对在从射出侧偏振板射出的每种色光所调制的光学像进行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的光学元件。该十字分色棱镜43,呈将4个直角棱镜粘合的俯视大致正方形状,并且将直角棱镜彼此粘合的界面上形成有电介质多层膜。大致呈X形状的一方的电介质多层膜为反射红色光的膜,而另一方的电介质多层膜为反射蓝色光的膜,通过这些电介质多层膜红色光以及蓝色光被转向而与绿色光的进行方向一致,从而3种色光被合成。
然后,从十字分色棱镜43射出的彩色图像通过投影光学系统50被放大投影,从而在省略了图示的屏幕上形成大画面的图像。
前述的光源装置10相对于光导2可以装卸,在发光管11破裂或者由于寿命原因而辉度降低时可以更换。
图2是表示光源装置10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该光源装置10被构成为具备前述的发光管11、椭圆反射器12、副反射镜13以及平行化凹透镜14,此外还具备灯架15以及盖部件16。
在后述中,椭圆反射器12和灯架15通过加热加压作用被接合在一起。
图3为图2中光源装置10的光源灯部的剖面图。
作为发光管的发光管11由中央部球状鼓出的石英玻璃管构成,中央部分为发光部111,该发光部111的两侧延伸的部分为密封部112。
发光部111的内部虽在图3中被省略了图示,在内部封入了按预定距离间隔配置的一对钨制的电极和水银、惰性气体以及少量卤素。
在密封部112的内部有被插入的与发光部111的电极电连接的钼制的金属薄片以玻璃材料等密封。该金属薄片还连接有作为电极引出线的导线113,该导线113一直延伸到发光管11的外部。
这样,给导线113施加电压后,在电极间产生放电而发光部111发光。
椭圆反射器12为具备发光管11的密封部112插通的颈状部121以及从该颈状部121开始扩开的旋转椭圆面的反射部122的玻璃制的一体成型物。
颈状部121中央形成有插孔123,在该插孔123的中心配置有密封部112。
反射部122由在旋转椭圆面状的玻璃内面蒸镀形成金属薄膜而构成,该反射部122的反射面为反射可见光而透射红外线以及紫外线的冷光镜。
前述的发光管11被配置在该反射部122的内部,并使发光部111中的电极间的发光中心成为反射部122的旋转椭圆面的第一焦点位置L1。
这样,在点亮发光管11后,如图3所示,从发光部111发射的光束由反射部122的反射面反射后,在旋转椭圆面的第二焦点位置L2汇聚而成为汇聚光。
在这样的椭圆反射器12上固定发光管11时,将发光管11的密封部112插入椭圆反射器12的插孔123,被配置成使发光部111中的电极间的发光中心成为反射部122的旋转椭圆面的第一焦点,在插孔123的内部充填有以二氧化硅、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无机粘合剂。另外,在本例中从前侧的密封部112探出的导线113也通过插孔123露出在外部。
另外,反射部122的光轴方向尺寸比发光管11的长度尺寸短,如此地在椭圆反射器12上固定发光管11后,发光管11的前方侧的密封部112就从椭圆反射器12的光束射出开口突出。
副反射镜13为将发光管11的发光部111的光束射出方向前侧的大致一半覆盖的反射部件,虽省略了图示,其反射面随着发光部111的球面形成凹曲面形状,反射面与椭圆反射器12同样为冷光镜。
通过将该副反射镜13安装在发光部111,如图3所示在发光部111的前方测发射的光束,由该副反射镜13反射到椭圆反射器12侧,从椭圆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被射出。
这样通过使用副反射镜13,由于向发光部111的前方侧发射的光束被反射到后方侧,使得反射部122的旋转椭圆面至少可以将从发光部111射出的光束全部一致于一定方向而射出,从而可以缩小椭圆反射器12的光轴方向尺寸。
图5(A)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的结构,图中的B的剖面图为图5(B)。
灯架15为剖面呈L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一体成型物,其具备水平部151以及垂直部152。
水平部151为与光导2的壁部接合并将光源装置10隐蔽在光导2内而不会产生光泄漏的部分。另外,虽省略了图示,在该水平部151设置了将发光管11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接的端子台,该端子台上连接了发光管11的导线113。
垂直部152为进行椭圆反射器12的光轴方向定位的部分,在本例中,在所定位的状态,该灯架15的垂直部152所具有的突起部155通过加热加压作用与椭圆反射器12的外周背面侧的倾斜面124在4处接合在一起。另外,该垂直部152上形成有使椭圆反射器12的射出光束透射的开口部153。
<2>光源装置的制造装置的结构
图4是表示制造光源装置的光源装置的制造装置的模式图。
该制造装置具备形成基台的基部180、在基部180上的位置调整部190、在基部180的上方的加热加压单元200、在基部180的下方的入射光学系统210、省略了图示的向发光管提供驱动用电源的电源。这一般是将商用交流电流通过光源驱动电路(镇流器电路)进行整流变换而变换为交流矩形电流或者直流电流,从而驱动发光管的电源。
基部180具备成为水平方向基准面的基台181、在该基台181上的在基台181上部垂直方向延伸的装载夹具182、在该装载夹具182上的固定灯架15的灯架固定夹具183。
在工作时,在该灯架固定夹具183上固定灯架15,将固定了发光管11的椭圆反射器12以使来自该椭圆反射器12射出光束朝向垂直方向地动配合插入由该灯架15的垂直部152(参照图5)上的突起部155所围绕的区域内。
在基台181上具有使来自该椭圆反射器12的射出光束透射并将该射出光束导向后述的入射光学系统210的开口部。
另外,装载夹具182被固定在夹该开口部与水平方向相对的位置上,该装载夹具182上的灯架固定夹具183为用灯架15的外形基准固定该灯架15的夹具,通过用灯架固定夹具183固定该灯架15,该灯架15的外形基准面和该入射光学系统210的光轴被调整成为确定的位置关系。
位置调整部190具备顶端连接有压针193的气缸194、在压动部连接了该气缸的测微头192、将该气缸194装载到移动部的滑块195、驱动该滑块195的滑块驱动装置191。
在此,在本制造装置中,由于进行相对于前述基台181的面的平行正交的2个方向的位置调整,因此分别具有图示的一方的位置调整部190和省略了图示的另一方的位置调整部190。
气缸194具有加载功能,其被设置成夹灯架固定夹具183的对置的状态,在一方的气缸194的后端连接有测微头192。两方的气缸194分别独立地被装载在平行移动的滑块195上,在两方的气缸194的顶端的压针193被调整为在同一直线上移动。驱动该滑块195的滑块驱动装置191后,对置的压针193将椭圆反射器12的光束射出开口的外周背面侧的两端向接触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在对置的气缸194加压后,使对置的压针193在与该椭圆反射器12和灯架15所具有的突起部155不干涉的位置接触。
在这种状态下,转动侧微头192后使压针193突出,在该椭圆反射器12的可以滑动接合范围内,可以调整对于灯架15的该椭圆反射器12的相对位置。
加热加压单元200具备内部具有加热器203的加热加压夹具204、使该加热加压夹具204升降的升降机构202、保持该升降机构的升降机构保持台201。
在此,在本制造装置中,由于进行通过相对于前述基台181的面平行正交的2个方向的加热加压作用的接合,因此分别具有图示的一方的加热加压单元200和省略了图示的另一方的加热加压单元200。另外,任何一个加热加压单元200的加热加压夹具204,通过升降机构202升降移动时,都被设置在与前述位置调整部190不相干涉的位置。
入射光学系统210被构成为与投影机1的均匀照明光学系统20以及中继光学系统35基本相同的光学系统,虽然在图4中省略了图示,经该入射光学系统射出的光束的照度,是光束经过在最末段设置的积分球或者屏幕投影后由照度计来测量的。
<3>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图6是说明光源装置10的制造步骤的流程图。
下面对于灯架15与椭圆反射器12的接合工序参照图4以及图6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1)将灯架15设置在灯架固定夹具183上(步骤S1)
(2)将固定有发光管11的椭圆反射器12动配合插入到由灯架15上的垂直部152上的突起部155所围绕的区域内。(步骤S2)
(3)使2个方向的位置调整部190工作(步骤S3)。驱动滑块驱动装置191,通过在气缸194加压,使气缸194顶端连接的压针193与椭圆反射器12的光束射出开口的外周背面侧的4处接触。
另外,在这4处之中,对于正交的2处设置了调整压针193的位置的测微头192,通过使用该测微头192,在椭圆反射器12的可以滑动接合的范围内,可以调整对于灯架15的椭圆反射器12的相对位置。
(4)向发光管11提供发光管驱动用电源使之发光,并使由椭圆反射器12朝一致射出方向而射出的汇聚光向入射光学系统210入射(步骤S4)。
(5)操作2处的前述测微头192,向使在入射光学系统210入射的光量增加的方向调整对于灯架15的椭圆反射器12的相对位置(步骤S5)。
(6)通过在入射光学系统210最末段设置的照度计,测量在对于灯架15的椭圆反射器12的相对位置的照度(步骤S6)。
(7)对于该取得的照度值,判断其是否约为在对于灯架15的椭圆反射器12的可以调整的相对位置的最大值(步骤S7)。
当照度值被判断约为最大值时,则判断对于灯架15的椭圆反射器12的相对位置为最佳状态而进入下一工序。
另外,在每次移动调整时如果照度值趋向增加的话,进一步地向照度值增加的方向继续进行对于灯架15的椭圆反射器12的相对位置调整和照度测量。
(8)在2个方向的加热加压单元200上共计4处的加热加压夹具204内部的加热器203接通电源,对该加热加压夹具204进行加热(步骤S8)。
(9)在保持对于灯架15的椭圆反射器12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使加热加压单元200的升降机构202下降,并使在该升降机构的移动部的加热加压夹具204也下降,在灯架15的突起部155加压接触,前述突起部155通过加热加压变形与椭圆反射器12的光束射出开口的外周背面侧接合(步骤S9)。
(10)使前述2个方向的升降机构202上升,并使4处的加热加压夹具204向上方移动(步骤S10)。
(11)解除前述2个方向的位置调整部190(步骤S11)。解除4处的气缸194的压力而将压针193和椭圆反射器12的接触解开后,使滑块驱动装置191返回初始位置。
(12)将成为一体的灯架15和椭圆反射器12从灯架固定夹具183上卸下(步骤S12)。
通过以上的工序,在灯架15的外形基准下,获得了具有良好的聚光效率的接合成为一体的灯架15和椭圆反射器12。
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具有下面的效果。
(1)由于灯架15和椭圆反射器12是通过加热加压作用接合的,所以与通过弹簧部件等挤压的固定方法相比部件数量少,可以降低组装成本。
(2)而且,由于基于灯架15的外形基准进行调整并固定而获得了良好的聚光效率,所以将灯架15装入光源装置10只要使用灯架15的外形基准进行就可,在装入了灯架15的状态下,成为与光源装置10的光轴基本一致的状态。由此,就不需要进行光源装置10内的灯架15的位置调整,因此可以进行高效率的组装。
(3)在将灯架15和椭圆反射器12通过加热加压作用接合的作业中,在解除了加热加压夹具186时,接合就已经结束,而不需要用粘合剂粘合时所必要的凝固时间等,因而提高了生产能力。
(4)与用粘合剂粘合相比,不需要去留意作业时的换气等,干净而且安全性高。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7以及图8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已经说明了的部分和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7(A)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的结构图,图中B处的剖面图为图7(B)。对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椭圆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从光束射出方向观察的前述椭圆反射器的形状为圆形,本实施方式的椭圆反射器125的反射部122,保留前述椭圆反射器的对向的外周部地被切割成矩形形状。在具有这样的形状的椭圆反射器125中,也可以通过加热加压作用利用对角的4处的外周部与灯架15接合。
而且,如图8所示的表示制造光源装置10的光源装置的制造装置的模式图,灯架15和椭圆反射器125被设置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状态,通过发光管11发光,射出在椭圆反射器125被一致了射出方向的汇聚光。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屏幕211被设置在大致汇聚位置上的与该汇聚光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从背面可见聚光状态。摄像元件212将该聚光状态摄像,使用在图8中省略了图示的显示装置显示该摄像图像和设计上的聚光位置,使用位置调整部190进行调整使该摄像图像的聚光位置与设计上的聚光位置基本一致。调整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加热加压单元200将灯架15和椭圆反射器125接合。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的(1)-(4)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包括在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以及改良等。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反射器是采用了椭圆反射器,在本发明中,只要是具有曲面的有聚光作用的反射器,具有任何曲面形状都可以。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是使用位置调整部190操作者调整最佳的位置,也可以使用具备自动识别照度或者聚光位置的识别部件、基于来自前述识别部件的信息计算灯架15和椭圆反射器12的最佳的相对位置的最佳位置计算部件、基于来自前述最佳位置计算部件的信息自动地将椭圆反射器12移动到最佳位置的自动移动部件的自动位置调整装置进行位置调整。

Claims (6)

1. 一种光源装置,是具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在该发光部的两侧设置的密封部的发光管、固定该发光管使自该发光管发射的光束一致于一定方向射出的反射器、和固定该反射器的由树脂性材料构成的架部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器在光束射出开口的外周背面侧具备沿该反射器的反射面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架部所具有的突起部通过加热加压作用被接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反射器保留与前述突起部对向的外周部,从光束的射出方向看到的前述反射器的形状被切割成矩形形状。
3. 一种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在该发光部的两侧设置的密封部的发光管、固定该发光管使自该发光管发射的光束一致于一定方向射出的反射器、和固定该反射器的由树脂性材料构成的架部的光源装置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将前述架部以外形基准固定,在与此架部可滑动接合的状态设置与发光管成为一体的反射器的部件设置工序;使前述发光管发出的光由前述反射器的反射面反射生成光束的光束生成工序;使由前述光束生成工序生成的光束通过聚光元件进入照度测量装置而进行照度测量的照度检测工序;调整对于前述架部的反射器的相对位置,使从前述照度检测工序获得的照度测量值为最大地来确定前述反射器的最适合位置的位置调整工序;在由前述位置调整工序确定的架部和反射器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使前述架部所具有的突起部通过加热加压变形与前述反射器的外周部所具有的斜面接合的加热加压工序。
4. 一种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在该发光部的两侧设置的密封部的发光管、固定该发光管使自该发光管发射的光束一致于一定方向射出的反射器、和固定该反射器的由树脂性材料构成的架部的光源装置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前述架部以外形基准固定,在与此架部可滑动接合的状态设置与发光管成为一体的反射器的部件设置工序;
使前述发光管发出的光由前述反射器的反射面反射生成光束的光束生成工序;
与前述发光管成为一体的反射器为椭圆面镜,在聚光的椭圆面镜的第二焦点位置附近配置使通过前述光束生成工序生成的光束可以透射的屏幕的聚光位置检测工序;
显示前述聚光位置和设计上的聚光位置的聚光位置显示工序,
调整对于前述架部的反射器的相对位置,以使得由前述聚光位置显示工序显示的前述聚光位置和设计上的聚光位置相一致地来确定前述反射器的最适合位置的位置调整工序;和
在由前述位置调整工序确定的架部和反射器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使前述架部所具有的突起部通过加热加压变形与前述反射器的外周部所具有的斜面接合的加热加压工序。
5. 一种光源装置的制造装置,是制造具备具有在电极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在该发光部的两侧设置的密封部的发光管、固定该发光管使自该发光管发射的光束一致于一定方向射出的反射器、固定该反射器的由树脂性材料构成的架部的光源装置的光源装置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以外形基准调整了相对位置被定位固定的架部的架部保持体、向在反射器上固定的发光管提供发光管驱动用电源的电源、入射通过发光管发出的由反射器反射的光束的入射光学系统、测量入射到入射光学系统的光束的照度的照度测量装置、移动反射器调整与架部的相对位置的位置调整部、使架部和反射器加热加压变形进行接合的加热加压装置。
6. 一种投影机,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对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或者通过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源装置。
CNB2004100381419A 2003-05-06 2004-05-08 光源装置、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投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26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28010A JP3941734B2 (ja) 2003-05-06 2003-05-06 光源装置、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光源装置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128010/2003 2003-05-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0867A CN1550867A (zh) 2004-12-01
CN100412684C true CN100412684C (zh) 2008-08-20

Family

ID=33504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814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2684C (zh) 2003-05-06 2004-05-08 光源装置、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57812A1 (zh)
JP (1) JP3941734B2 (zh)
CN (1) CN10041268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35161A (ja) * 2005-02-24 2006-09-07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TWI256990B (en) * 2005-04-13 2006-06-21 Coretronic Corp Light bulb modu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6505A (ja) * 1999-08-31 2001-03-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装置
WO2002055925A2 (fr) * 2001-01-11 2002-07-18 Seiko Epson Corp Appareil de source de lumiere,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procede, appareil et source de lumiere de localisation du foyer d'un reflecteur, procede et appareil de localisation de la position de l'emission d'une lampe a decharge, et procede et appareil de positionnement du reflecteur/de la lampe a dechar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0158A (en) * 1968-10-15 1972-06-13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Projector
US6559600B1 (en) * 1998-11-17 2003-05-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charge lamp, light source and projecting display unit
TW416531U (en) * 1999-06-10 2000-12-21 Optoma Corp Spotlight structure capable of easily dissipating heat
US6599600B1 (en) * 1999-08-13 2003-07-29 Oliver A. Wyman Pressure sensitive releasable latex dipped felt underlay
JP3891115B2 (ja) * 2001-04-17 2007-03-1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6505A (ja) * 1999-08-31 2001-03-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装置
WO2002055925A2 (fr) * 2001-01-11 2002-07-18 Seiko Epson Corp Appareil de source de lumiere,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procede, appareil et source de lumiere de localisation du foyer d'un reflecteur, procede et appareil de localisation de la position de l'emission d'une lampe a decharge, et procede et appareil de positionnement du reflecteur/de la lampe a dechar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41734B2 (ja) 2007-07-04
US20040257812A1 (en) 2004-12-23
CN1550867A (zh) 2004-12-01
JP2004335220A (ja) 2004-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2853B (zh) 投影机
US7461954B2 (en) Lighting system, proj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lighting system
CN101526725B (zh) 光源装置和使用它的投影仪
CN1924696B (zh) 投影机
KR20090115973A (ko) 고체 광원용 컬러 결합기
CN103969928B (zh) 图像投影装置和图像投影方法
CN100359405C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US6695461B2 (en) Lamp unit, projector, and fixing method of light source lamp and reflector
US7011412B2 (en) Polarization converter, an illumination optical device having the polarization converter and projector
CN101681087B (zh) 光源装置及利用该光源装置的投射式显示装置
CN100412684C (zh) 光源装置、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投影机
CN100504587C (zh) 投影机
JP3301951B2 (ja) 照明装置
JP2007140344A (ja) 照明光学系および画像投影装置
JP2002350778A (ja) 照明光学系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CN100470360C (zh) 辅助反射镜、光源灯、开孔部件的制造方法和投影机
CN100507346C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机
CN116841106B (zh) 一种具有滤光功能的两片式lcd投影装置和投影方法
CN109283781B (zh) 基于孔径压缩的投影仪光源装置
JP2001066693A (ja) 単板反射型素子を用いた高輝度プロジェクタ
JP2004170615A (ja) インテグレータロッドの光結合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1021995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H0774862B2 (ja) 白色光を複数色に分光する光源装置
JP2004184926A (ja) 電子デバイスプロジェクタ
JP2002072140A (ja) 照明光学系および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