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7614C - 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7614C
CN100377614C CNB2005100644086A CN200510064408A CN100377614C CN 100377614 C CN100377614 C CN 100377614C CN B2005100644086 A CNB2005100644086 A CN B2005100644086A CN 200510064408 A CN200510064408 A CN 200510064408A CN 100377614 C CN100377614 C CN 10037761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rminal
signal
m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44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8785A (zh
Inventor
李正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Chin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Chin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Chin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Chin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8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8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76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761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4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user or terminal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moving direction,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移动通信工具范围的一种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包括:RFID发送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机身一侧、响应于无线发送的终端信息请求信号而无线发送标识号信号;LCD面板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部分机身上,用于显示RFID发送部中传送的包含有终端标识号信号的终端信号;MSM部,向RFID发送部传送终端管理信息请求信号,接收对应的应答信号并在LCD面板部上进行显示。本发明利用RFID芯片中发送的标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情况进行管理而不是条形码,使可通过RFID芯片中发送的标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路径或使用路径进行追踪,从而可提高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工具范围,特别是,将用于发送移动通信终端标识号的RFID芯片紧贴在移动通信终端机身的适当部位上,并利用RFID芯片中发送的标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使用路径进行管理的一种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或PDA等个人便携通信系统指的是每个人携带一人一台的小型便携移动通信终端(约100~150g),移动并使用2GHz频带的电波进行多种形态的数字方式无线通信的服务系统。但是,如上所述的个人便携通信的定义指的是独立于所使用技术或系统的概念,可通过自由竟争使用多种技术和网络系统,从而使一般用户在与有线电话差不多的价格条件下,特别是在城市中心或郊区进行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终端的最终目标是作为个人的固有号码进行通信,而不是与用户的住宅、事务所等场所或车辆相关的号码
为实现个人便携通信,包括欧洲在内的多个国家研制出多种技术和系统,其中,英国在1988年展示出基于第二代无绳电话(CT-2)技术的公用无绳电话(te1epoint)服务,1989年发表‘移动电话(Phones on the Move)’的概念并同时发表了用于实现上述移动电话功能的个人便携通信网(PCN)规格。这是一种基于蜂窝技术欧洲标准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数字CT-2的欧洲标准的欧规数字无绳电话系统(DECT)的PCS系统。随后,在1.8GHz到2.75GHz的宽频带内构筑一种超小型微型单元网络,使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每km2可容纳10万名用户。从而使用户携带小型便携移动通信终端,即,通过手机或PDA可接收语音通信或多种附加服务。更进一步,通用个人通信业务(UPT:Universal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推进ITU-T的标准化,使上述个人便携通信的概念扩大到全世界的范围内,并使用与网络独立的个人号码,从而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接收到服务。
下面参照附图1说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信终端,其包含有:基站系统71,将多数个移动通信终端70传送的功能信号,例如呼叫信号或SMS消息等进行无线处理;移动交换中心(MSC)72,对经过基站系统71的呼叫信号或SMS消息的传送功能进行控制;短消息中心73,连接于上述移动交换中心72并通过移动通信终端70提供SMS消息。
此外,下面说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动作。首先,当移动通信终端70的用户需要将信息载入SMS消息中并传送到对方移动通信终端时,移动通信终端70的用户将通过移动通信终端70的键区74选择LCD面板75上显示的相应菜单并输入所需的文字。在通过上述步骤结束文字输入后,移动通信终端70的用户与目标电话号码同时按下传送按钮。由此,移动通信终端70将当前用户输入的文字数据载入到SMS消息并进行传送。
接着,移动通信终端70的SMS消息信号经过基站系统71和移动交换中心72,输入到短消息中心73并进行存储。同时,短消息中心73对输入的SMS消息的目标电话号码进行确认并传送到移动交换中心72中,移动交换中心72将SMS消息中心73中传送的SMS消息信号传送到对方移动通信终端76,对方移动通信终端76则对接收的SMS消息信号进行分析,并将相应的信号显示于显示部中。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中,为使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路径或使用路径,通常在移动通信终端70的电池外壳内侧,紧贴有显示移动通信终端标识号的条形码。因此,当需要确认上述移动通信终端70的移动路径或使用路径并获取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信息时,将分离移动通信终端70的电池外壳,通过条形码读入器(图中未示)读入电池外壳的内侧紧贴的条形码,并将其作为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信息进行使用。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当获取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信息时需要确认移动通信终端的电池外壳内侧的条形码,使只能拆分移动通信终端的电池外壳,并通过条形码读入器对电池外壳的内侧紧贴的含有终端标识号的条形码进行读入,从而使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信息获取操作较为困难。并且,当反复进行拆分电池外壳的操作时,将容易损坏电池的外壳,并由此降低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所述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是包括如下部分: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发送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机身一侧,响应于无线发送的终端信息请求信号而无线发送标识号信号;LCD面板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部分机身上,用于显示RFID发送部中传送的包含有终端标识号信号的终端信号;MSM部,向RFID发送部传送终端管理信息请求信号接收对应的应答信号并在LCD面板部上进行显示。
所述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当移动通信终端中设定有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时,移动通信终端向需要获取管理信息的特定终端的RFID发送部传送终端信息请求信号的终端信息请求信号传送步骤;在终端信息请求信号传送步骤后,RFID发送部将含有自身终端标识号的终端信息,作为RF信号并传送给请求信息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信息应答信号传送步骤;在管理信息应答信号传送步骤后,将接收的含有终端标识号的终端信息通过管理程序进行处理,并将对应的结果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管理信息处理步骤。使可通过RFID芯片中发送的标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路径或使用路径进行追踪,从而可较大提高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在获取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信息时,利用RFID芯片中发送的标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情况进行管理而不是条形码,使可通过上述RFID芯片中发送的标识号信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路径或使用路径进行追踪,从而可提高移动通信终端的管理效率。因此,无需为获取移动通信终端的标识号而拆分移动通信终端的电池外壳,从而可较大提高移动通信终端管理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具有本贩卖难过中的RFID发送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1:移动通信终端 2:RFID发送部 3:LCD面板部 4:MSM部5:存储器部 6:听筒 7:编译码部 8:键区部9:基站系统部 10:移动通信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包括:RFID发送部2,安装在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机身一侧,响应于无线发送的终端信息请求信号而无线发送标识号信号;LCD面板部3,安装在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部分机身上,用于显示上述RFID发送部2中传送的包含有终端标识号信号的终端信号;MSM部4(Mobile station modem-移动终端调制解调器),向RFID发送部2传送终端管理信息请求信号,接收对应的应答信号并在LCD面板部3上进行显示,同时整体上控制移动通信终端1的呼叫连接状态;存储器部5,根据上述MSM部4存储控制信号,用于存储移动通信终端1的各种信息;编译码部7,根据MSM部4呼叫连接控制信号,将通过听筒6输入的模拟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是将数字语音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进行输出。
此外,MSM部4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向MSM部4输入用户的功能设定信号的键区部8。
其中,RFID发送部2可紧贴在移动通信终端1的内部主印刷电路板(PCB)上,或是安装在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电池外壳的内侧。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终端管理信息请求信号不从MSM部4中发送,而是提供有一种通过具有RFID模块的独立读入器进行处理的装置。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在步骤S1的初始化状态下进入到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设定判断步骤S2,并确认当前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是否设定有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在步骤S2的判断结果中,若当前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没有设定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时,进入到一般呼叫处理功能步骤S3并执行一般呼叫处理功能操作。
即,当本发明中的移动通信终端1接到电源时,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进行初始化状态,并从所需的内部存储器部5形成所需的信息,执行初始化步骤后进入到待机状态。
其中,当用户通过键区部8上输入电话号码并按下通话键时,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识别出上述操作,并将用户输入的电话号码存储在存储器部5中。同时,通过寻址信道(access channel)与基站系统部9进行系统连接后,MSM部4向相应的电话号码传送呼叫信号。接着,基站系统部9对移动通信终端1中发送的呼叫信号进行处理,并向对方移动通信终端10传送被叫信号,从而形成两个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呼叫连接。
即,当移动通信终端1的用户通过听筒6输入语音信号时,移动通信终端1的编译码部7将对通过听筒6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将上述经过处理的语音信号输入到MSM部4中。接着,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对通过编译码部7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无线处理,并将上述经过处理的语音信号通过基站系统部9传送给对方移动通信终端10,从而实现两个移动通信终端之间通常的通话连接。
但是,在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设定判断步骤S2中判断的结果,若当前的移动通信终端中设定有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即,用户为使获取特定终端的管理信息而在自己终端中设定相应功能时,将进入到终端信息请求信号传送步骤S4。此时,在上述终端信息请求信号传送步骤S4中,用户移动通信终端向需要获取管理信息的特定终端的RFID发送部传送终端信息请求信号。接着,在终端信息请求信号传送步骤S4后进入到管理信息应答信号传送步骤S5,上述终端10的RFID发送部将含有自身终端标识号的终端信息,作为RF信号并传送给上述请求信息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并且,在管理信息应答信号传送步骤S5后进入到管理信息处理步骤S6,将从特定终端接收的含有终端标识号的终端信息通过管理程序进行处理,并将对应的结果显示在显示部上。
即是说,当需要通过本发明中的移动通信终端获取其它终端10的管理信息时,将在移动通信终端1中设定终端管理信息获取功能。此时,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将需要获取管理信息的终端10的RFID发送部2传送终端信息请求信号。其中,上述终端信息请求信号可以不使用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而是通过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具有RFID模块的独立读入器进行处理。
此外,接收到上述终端信息请求信号的终端10的RFID发送部2,将包含有自身终端标识号的终端信息载入到RF信号,并传送给上述需要信息提供的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中。此时,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将从终端10接收的包含有终端标识号的终端信息,通过管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存储在存储器部5中,同时将对应的结果显示在LCD面板部3上。由此,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用户利用上述接收的终端管理信息,对上述终端10的移动路径或使用路径进行确认。

Claims (1)

1.一种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针对具有呼叫处理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中,RFID发送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机身一侧、LCD面板部,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的部分机身上,其特征在于,MSM部(4)向RFID发送部(2)传送终端管理信息请求信号,接收对应的应答信号并在LCD面板部(3)上进行显示,同时整体上控制移动通信终端(1)的呼叫连接状态,存储器部(5),根据MSM部(4)存储控制信号,用于存储移动通信终端(1)的各种信息;编译码部(7),根据上述MSM部(4)的呼叫连接控制信号,将通过听筒(6)输入的模拟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是将数字语音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进行输出,MSM部(4)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向MSM部(4)输入用户的功能设定信号的键区部(8),当用户通过键区部(8)上输入电话号码并按下通话键时,上述移动通信终端(1)的MSM部(4)识别出上述操作,并将用户输入的电话号码存储在存储器部(5)中,同时,通过寻址信道与基站系统部(9)进行系统连接后,上述MSM部(4)向相应的电话号码传送呼叫信号。
CNB2005100644086A 2004-10-08 2005-04-15 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6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80521 2004-10-08
KR1020040080521A KR100639367B1 (ko) 2004-10-08 2004-10-08 고유번호인식기능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8785A CN1758785A (zh) 2006-04-12
CN100377614C true CN100377614C (zh) 2008-03-26

Family

ID=36703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440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614C (zh) 2004-10-08 2005-04-15 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639367B1 (zh)
CN (1) CN10037761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01647B1 (ko) 2006-08-24 2008-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에서 고유 정보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장치
CN101355797B (zh) * 2007-07-25 201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得用户终端设备信息的方法和通信业务功能实体
CN114499766B (zh) * 2022-04-14 2022-07-12 武汉卓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fc技术的轨道交通出行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2858A (zh) * 1999-11-29 2003-03-12 塔格马斯特股份公司 便携式通信装置
WO2003081787A2 (en) * 2002-03-26 2003-10-02 Nokia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based discovery for short 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
CN1510955A (zh) * 2002-12-10 2004-07-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2858A (zh) * 1999-11-29 2003-03-12 塔格马斯特股份公司 便携式通信装置
WO2003081787A2 (en) * 2002-03-26 2003-10-02 Nokia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based discovery for short 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
CN1510955A (zh) * 2002-12-10 2004-07-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31470A (ko) 2006-04-12
CN1758785A (zh) 2006-04-12
KR100639367B1 (ko) 200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9835B (zh) 用于传送数据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1199128A (zh) 用于提供对短消息服务的综合管理功能的方法和移动通信终端
WO1995023485A1 (en) Multi-mod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494927A (zh) 多待机移动终端及用于其的用户识别卡选择方法
US805067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all handover method
CN100359975C (zh) 具有无线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Brain et al. How cell phones work
CN100377614C (zh) 具有标识号识别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控制方法
JP4749125B2 (ja) リピータ機能を有する携帯電話
CN102318403B (zh) 融合式无绳和蜂窝电话系统
EP1266510A1 (en) Double-acting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mobile telephony
CN101707814A (zh) 一种基于phs移动台的phs/gsm双模手机系统
CN101741970A (zh) 通信系统
CN1753529A (zh) 具有数据下载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100639383B1 (ko) 게임대기 알람기능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제어방법
KR100593608B1 (ko) 무선 교환시스템에서 무선 핸드셋과 전화기 본체간의연결 방법
CN100364348C (zh) 具有自动日程管理功能的个人便携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100617542B1 (ko) 발수신 에스엠에스 식별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제어방법
KR100639331B1 (ko) 탑승정보 전송기능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0036986A (ja) 無線電話システムの基地局に送受話器が言語選択してアクセスする方法
KR100856071B1 (ko) 분리형 개인 단말기
KR20060088186A (ko) 수신 에스엠에스 처리기능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제어방법
JPH09191486A (ja) 携帯電話装置
KR100594461B1 (ko) 보이스 다이얼을 이용한 에스엠에스메시지 전송기능이구비된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1730082A (zh) 一种通信系统及其方法以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