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0973C -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0973C
CN100370973C CNB2005100359392A CN200510035939A CN100370973C CN 100370973 C CN100370973 C CN 100370973C CN B2005100359392 A CNB2005100359392 A CN B2005100359392A CN 200510035939 A CN200510035939 A CN 200510035939A CN 100370973 C CN100370973 C CN 10037097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sule
soft capsule
preparation
cortex moutan
distil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359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4013A (zh
Inventor
叶耀良
廖志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5100359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70973C/zh
Publication of CN1724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4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09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097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它具有溶解性好,人体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由丹参、牡丹皮,与分散介质、助悬剂、防腐剂、乳化剂、制成软胶囊;或与填充剂、崩解剂、润湿剂、润滑剂制成分散片;或微丸、或口腔崩界片、或其他口服制剂。本制剂还可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及用于预防中风的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微温。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治疗心绞痛,月经不凋,通经,经闭,血崩带下,痞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痛。其化学成分,有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酸类,脂溶性成分有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有原儿茶醛、丹参素(丹参酸甲)、丹参酸乙、镁-丹参酚性酸等。
牡丹皮: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具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又为厥阴心包经的引经报使药。
《施金墨药对》将丹参、牡丹皮作为药对使用,多用于过敏性紫癜、糖尿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风湿热等疾病的治疗。
中风先兆及时采取平肝熄风、活血通络的方法治疗,能防止中经络、中脏腑的发生。中医学家刘渡舟、张学文强调了火热毒邪在中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经提取制成的中药滴丸,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但与本发明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将丹参、牡丹皮制成提取物,与适量辅料,制成软胶囊、分散片、滴丸、胶囊、口崩片、泡腾片、微丸等现代给药剂型。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为:丹参:牡丹皮重量比为2∶1,经处理制成药材提取物,与药学上所称的辅料或基质制成软胶囊、或分散片、或滴丸、或胶囊、或口崩片、或泡腾片、或微丸等药用剂型。
或优选为:组份重量配比优选为:
丹参300~900g,牡丹皮150~450g
与药学上所称的辅料或基质制成软胶囊、或分散片或滴丸、或口崩片、或泡腾片、或微丸等药用剂型;
或更优选为:丹参600g,牡丹皮300g
与药学上所称的辅料或基质制成软胶囊、或分散片或滴丸、或胶囊、或口崩片、或泡腾片、或微丸等药用剂型;
或更优选为:
丹参6000,牡丹皮3000g
制成500片、或1000片、粒或其整数倍。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制备软胶囊:
①牡丹皮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重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
②调制囊液:取上述药材提取物,加入分散介质、防腐剂、助悬剂、乳化剂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搅拌均匀,研磨均质,即得软胶囊囊液;
③取明胶、水混合,于水浴加热下溶解,加入甘油等附加剂,搅拌均匀,脱气后,保温静置,制成囊材;
④制成软胶囊:用制备软胶囊设备将囊液包封于甘油、明胶、水等组成的囊材中。
制成软胶囊的分散介质为:橄榄油或其他天然植物油,或是甘油三酯油类,或油酸山梨醇酯,或油酸甘油酯∶丙二醇按重量比为90∶10的混合物,或椰子油C8/C10甘油单酯或双酯,或椰子油C8/C10丙二醇酯,或椰子油甘油三酯,或纯化乙酰化的单甘油酯,或油酸甘油酯,或亚油酸甘油酯,或聚乙二醇月桂酸甘油酯,或纯化向日葵油单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软胶囊的助悬剂为:能增加分散介质粘度的固体物质,如蜂蜡、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卡波树脂等。
软胶囊的防腐剂为:甘油、丙二醇、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苄酯、对羟基苯甲酸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辅料可优选按以下配比使用:
一种治疗胸痹的药材提取物100g,与分散介质25~320g、助悬剂0~55g、防腐剂0~6.5g,调制成稳定的囊液制成软胶囊。
其囊材为:重量比为1∶0.24∶0.76∶0.12∶1.42的明胶∶阿拉伯胶∶甘油∶糖浆∶蒸馏水等混合制成。
制备分散片:
牡丹皮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
取上述药材提取物;加入辅料制粒,干燥,加入润滑剂等辅料,混匀,压片,即得分散片,或经包衣制成包衣分散片;取该片2片,置100ml水中振摇,在20℃±1℃水中,3分钟内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其分散片中的崩解剂为: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纤维素钠等的一种或几种,
分散片中的粘合剂是:40%乙醇~95%乙醇溶液、或淀粉浆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或水溶液;
分散片中填充剂为:淀粉,或乳糖或微晶纤维素,或预焦化淀粉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分散片中的润滑剂是硬脂酸镁,或微粉硅胶,或滑石粉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其辅料可优选按以下配比使用:
一种治疗胸痹的药材提取物100g,与填充剂0~140g、崩解剂3~75g、润滑剂0~20g配比;
制备滴丸:
牡丹皮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或干燥成干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滴丸的药材提取物;
取滴丸基质加热融化,与上述提取物混合均匀,滴入冷却剂,制成滴丸;
其滴丸中的基质是聚乙二醇6000,还可以是:分子量由2000~12000的聚乙二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硬脂酸钠或甘油明胶、泊洛沙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脂、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虫腊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或最佳为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泊洛沙姆(10∶1∶0.5)的混合物;
其滴丸制备中的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或茶油或菜油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其辅料可优选按以下配比使用:
提取物100g,与用量为120~320g的滴丸基质配合使用,最佳使用220g。
制备口崩片剂:
本发明的口崩片是这样制成的:
牡丹皮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口崩片的药材提取物;取上述药材提取物;与填充剂、崩解剂、助流剂、矫味剂混合均匀,直接压片即得,或再包衣制成包衣片;或
取上述药材提取物与填充剂、崩解剂等辅料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制成颗粒,加入助流剂等辅料混合均匀,压片,即得,或再包衣制成包衣片。
其辅料用量配比为:一种治疗胸痹的药材提取物100g,填充剂0~140g、崩解剂3~75g、矫味剂0~25g、润滑剂0.01~20g;
所述的崩解剂为: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纤维素钠等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润滑剂为:微粉硅胶,或硬脂酸镁等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矫味剂为:阿巴司甜、甜菊甙、蔗糖、麦芽糖醇、柠檬酸等食用或药用矫味剂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是用阿巴司甜与柠檬酸1∶1.5。
制备泡腾片:
牡丹皮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泡腾片的药材提取物;
取上述药材提取物,与填充剂、崩解剂、泡腾酸碱对、助流剂、矫味剂混合均匀,直接压片即得,或再包衣制成包衣片;或
取上述药材提取物,与填充剂、崩解剂等辅料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制成颗粒,加入泡腾酸碱对、助流剂等辅料混合均匀,压片,即得,或再包衣制成包衣片。
泡腾酸碱对为遇水能产生气体的酸和碱两种物质组成,如碳酸氢钠与等当量的柠檬酸或酒石酸等;
填充剂为乳糖,或淀粉,或预胶化淀粉,或微晶纤维素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最佳优选为乳糖∶甘露醇∶预焦化淀粉∶微晶纤维素3∶5∶1∶1的混合物;
崩解剂为: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羧甲基淀粉钠,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或交联羧甲纤维素钠等的一种或几种;或最佳使用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4∶1∶0.5的混合物。
其辅料用量配比为:一种治疗胸痹的药材提取物100g,填充剂0~140g、崩解剂3~50g、矫味剂0~25g、泡腾酸碱对5~75g、润滑剂0~20g。
本发明的微丸或微丸胶囊是这样制成的:
(1)牡丹皮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微丸的药材提取物;
(2)取上述药材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制成直径小于2.0mm的微丸;将所得微丸干燥,或包衣后干燥,即得。
本发明的提取物100份、羧甲基淀粉钠5~55份、预焦化淀粉2~45份、润湿剂为2~13%聚乙烯吡咯烷酮的60~95%乙醇溶液;或优选为:一种治疗胸痹的药材提取物100g,羧甲基淀粉钠45g,预焦化淀粉30g,润湿剂为11%聚乙烯吡咯烷酮的85%乙醇溶液。
制成本发明各种包衣制剂的包衣液为胃溶性包衣料,如欧巴代、丙烯酸树脂IV、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一种或几种,或包衣液配方优选为:
聚乙烯吡咯烷酮12g、羟丙甲基纤维素4~8g、90%乙醇溶液200ml、滑石粉4~8g、硬脂酸镁2g、钛白粉4~6g、聚乙二醇60004g、色素1~2g。
本发明的效果:
一、双丹滴丸用于治疗脑中风的治疗:
自2001年年10月至12003年6月,应用双丹滴丸,治疗中风先兆证135例,对眼药前后症状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服药后半年内的疗效进行了随访,现将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135例中男82倒,女53例。20~40岁5例,41~50岁29倒,51~60岁50例,61~70岁17倒,71岁以上者22例。既往患高血压者77例,患冠心病者41例,患糖尿病者17例,患高血脂者13倒,有中风病家族史者19例,大便秘结者38例。先兆症状表现为半身麻木者38例,手足指麻木者例,头晕目眩目视昏蒙者5例,手足指抽动者6例,口角流涎语音誊涩者15例,走路不稳脚下无根者12例,突发神情呆滞者8例,一侧上下肢无力者4例,颈项僵硬者8例,脑胀耳鸣者3倒,其它3例。
先兆症状的出现以突发为主,其中安静状态下出现者111例,活动中出现者16例,症状出现状态不清者8例。
二,选择病例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主证:有明显的反复发作性的半身麻木、无力、手足麻木、抽动、语言蹇涩、口流涎、头晕、目眩、目视昏蒙、神情呆滞、头胀脑鸣,耳鸣、舌质暗 暗红、暗淡、兰,舌下脉络瘀滞。
兼征:头昏时胀、倦怠嗜卧、急躁易怒、心烦不安、胸闷、气短、痰多等症。
(二)血液流变学检测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提示异常。
(三)排除外颈、腰椎骨性关节病、末稍神经炎、周围神经疾患、耳源性眩晕、眼源性视力障碍、神经性听力障碍、癔病性反应症等。
具备中医诊断标准中主证2个以上,兼证1~2个,者,即为中风先兆证的诊断。
三、治疗方法
一般无特殊兼证表现,单纯服用双丹滴丸,15粒、次,每日三次。起效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10粒,一疗程60天,每30天复查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一次,60天结束,结束时初步评定疗效,随访六个月后,确立疗效。在治疗观察期间一般停服其它有关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中西药物。
四、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改善为主要依据,参考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检测指标。
1.完全恢复: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期间没有先兆症状出现,微电脑预测报告由“危险”或“警告”转为“安全”信号。
2.基本恢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随访半年期间,时有先兆症状出现,但症状较服药前明显减轻,微电脑预测报告由“危险”或“警告”转为“警告”或“安全”信号。
3.无变化:治疗前后,I临床症状没有变化,微电脑预测报告无改变。
4.加重:治疗后不但症状没变化,而且加重,但束发至中风病,微电脑预测报告无变化或由“警告”转为“危险”信号。
五、治疗结果
5.1治疗前后的发病倾向电脑评价:
  治疗前   治疗后   痊愈率
  危险   警告   危险   警告   正常
  例数   86   45   12   34   85   64.88%
由上海医科大学“中风预测仪”评价。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5.2用药前后血脂、血糖变化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高血糖   30   176.45±53.29   132.24±51.20   <0.01
  胆固醇   24   219.34±62.61   194.42±15.24   <0.01
  甘油三脂   24   198.62±64.28   150.34±74.48   <0.01
  B脂蛋白   24   704.04±558.85   310.26±43.94   <0.01
典型病例:
张某,男57岁,干部,就诊日期2002年7月2日。
患者于6月24日13时突发右下肢麻木、发沉,移时麻木、发沉感消失,自以为受了凉,末予重视,次13下午又类似发作一次,持续约2小时左右,自服一袋“散风活络丸”,症状又消失。如此,时好时作6天。至30日右下肢麻木、发笨加重,走路自感吃力,右上肢亦发沉、无力,自感舌体不太灵活。
门诊查体:右下肢轻瘫试验弱阳性,余(-)、舌质暗红,舌苔中根淡黄腻,舌下脉络瘀滞色暗,脉弦略滑。
门诊以中风先兆证,收入院观察治疗。入院查血液流变学,结果为:红细胞压积51,全血比粘度:低切13.28,高切8.08,还原粘度24.26,血浆比粘度1.90红细胞电泳18.45纤维蛋白原0.19;血沉23空腹血糖133mg;微电脑预测报告“警告”信号。
中医诊断:中风先兆证,辨证为瘀热互阻,脉络不畅。
治则:行瘀清热,通络。投双丹滴丸,每次15粒,每日三次。第七天,麻木减轻,发笨感消失,舌体灵活,眼药至第21天,一切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第30天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为:红细胞压积46;全血比粘度:低切9.34,高切6.36;还原粘度17.44,血浆比粘度1.70,红细胞电泳20.2,纤维蛋白原0.14,血沉12;空腹血糖97mg,血脂无变化;为巩固疗效,单纯继服双丹滴丸10粒,每日1次。20天。60天又复查~次,结果和第二次基本相同。随访半年无复发,现已参加正常工作。
二、双丹滴丸对造模痴呆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寻找治疗老年性痴呆病(AD)的有效药物已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务之急。在发达国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人类第四位的死因,目前AD患者美国有250~400万人,全球估计有1700-2500万人。就发病机制而言AD似乎是一种多原因引起的、涉及多种病理机制和出现多种病理表现的多因异质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应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治疗老年性痴呆病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有希望从中开发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新药。
本研究复制了慢性铝中毒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双丹制剂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结果说明双丹制剂对防治AD有确切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药剂制备:制备双丹制剂的提取物。每g相当于原药材12g。
2、动物昆明种健康雄性小白鼠60只,体重20±2g。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10只),痴呆模型组(10只),痴呆+双丹片剂(10只)小、中、大剂量治疗组(各10只)。
3、试剂  钙标准测试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4、痴呆模型复制及药物治疗  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每鼠灌胃AlCl3 0.2g/kg每天,共饲养90天,以复制慢性铝中毒老年痴呆模型,并同时灌胃使服用相应药物(详见附表1),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90天后,取标本检测进行组间对照。
5、标本制各及指标检测  脑系数  小鼠断头处死,速取脑桥基底部上缘水平以上全脑,立即取脑用冷生理盐水冲洗,称重。按脑湿重/体重×100%计算脑系数。
6、脑组织钙含量的测定  测试时取小鼠全脑(除去小脑)称重,用0.9%冰冷生理盐水制成10%匀浆3000r/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用化学比色法测定Na-K-ATP酶、Mg-ATP酶活性及MDA的含量,测定方法按试剂盒说明程序进行。
7、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应用sPSS10.0软件计算,各组数据以均数i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
试验结果:
1、双丹对小鼠脑系数的影响
表1各组小鼠脑系数的比较,均数±标准差
组别           动物数(只)      剂量(g/kg天)       脑系数
正常对照组     10              等量生理盐水       0.616±0.058
痴呆模型组     10              等量生理盐水       0.492±0.046
双丹滴丸组     10              12                 0.516±0.064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新制剂较原胶囊在影响痴呆小鼠脑系数方面,优势较为显著。
2、各组小鼠大脑Ca2+含量的影响
表2各阻小鼠大脑Ca2+含量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只)             剂量(g/kg天)         Ca2+(mol/g)
正常对照组    10                     等量生理盐水         0.084±0.016
痴呆模型组    10                     等量生理盐水         0.136±0.036
双丹滴丸组    10                     12                   0.102±0.032
结论:
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铝中毒、钙代谢紊乱以及免疫损伤等是近年来比较公认的学说。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铝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对AD的发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给动物口服或注射三氯化铝可使动物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下降,给兔子脑内注射铝可产生神经纤维缠结及不动学习障碍等AD的一系列特征性表现,因而本发明选用了三氯化铝进行复制老年性痴呆模型观察新双丹制剂防治AD的作用机制。
一般认为,脑组织由于富含脂质,耗氧量大,抗氧化酶活性相对较低,易遭受自由基损伤,使神经元结构与功能受损,激活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门控的Ca2+通道,使大量Ca2+内流而失衡,胞内Ca2+超载可使Ca2+依赖性蛋白酶活性异常增高,促使蛋白质分解,线粒体结构受损,呼吸链复合物酶活性下降,能量代谢障碍,低水平ATP可引起APP代谢异常,促进APP裂解为Aβ,使Aβ沉积增加,出现老年斑。而氧自由基增加及Ca2+超载又易引起蛋白异常磷酸化,出现神经纤维缠结,最后导致神经细胞功能退化甚至死亡。
本发明的研究显示,模型组小鼠脑组织Ca2+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经双丹制剂剂治疗后,小鼠脑组织的Ca2+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提示本制剂可明显调节细胞转运功能,从而抑制“钙超载”,防止神经元死亡,这可能是本药防治AD的作用机理之一。
有研究证实,老年痴呆脑重平均比正常减少7~10%(90~100g),神经细胞减少更为显著,大脑萎缩,脑重量减轻,资料报道指出,老年痴呆引起脑体积缩小(包括脑组织容量减少,脑室扩大,脑回增宽)。本研究结果显示,铝中毒模型小鼠脑重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支持了上述观点,也与文献报道铝的神经毒性作用导致神经细胞变性死亡、细胞数量减少,并引起脑重量减轻、学习减退的结果类似。
经双丹制剂治疗后,拟痴呆小鼠脑重量增加,表明双丹制剂具有明显拮抗铝的神经毒性作用,抑制脑重量减轻、大脑萎缩的发生。
典型病例:
患者男,67岁,立春时因搬动沙发而头晕倒地,随即送医院住院诊治,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20ml,给予舒血宁、尼莫地平、甘露醇静脉注射,住院20d病情稳定出院静养。症见痴呆面容,反应迟钝,语言蹇涩,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诊观脉沉有力,舌质红,苔黄。用双丹滴丸,每次15粒,每日2次,症状逐渐好转。痴呆面容消失,反应较前灵敏,语言表达能力改善,记忆力较前增强,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能自理。当年立秋后痊愈,自发病至今已4年余,体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的提取:
丹参6000g,牡丹皮3000g
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10倍量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4(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14(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各剂型的药材提取物;
实施例2: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的提取:
丹参6000g,牡丹皮3000g
牡丹皮共水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12倍量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6(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26(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
实施例3: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的提取:
丹参6000g,牡丹皮3000g
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9倍量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15(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
实施例4: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的提取:
丹参6000g,牡丹皮3000g
牡丹皮打成粗粉,加300g乙醇润湿,用流通蒸汽蒸馏,收集7~9备量(约20000ml)的蒸馏液,蒸馏液另器收集;蒸馏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取相当于蒸馏液8倍量的β环糊精,制成饱和水溶液,加入蒸馏液,搅拌2小时,冷却至1~6℃,析精,过滤,所得沉淀低温干燥;备用;牡丹皮蒸馏后的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6(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26(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的环糊精包合物;即为制备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
实施例5: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软胶囊制剂:
丹参6000g,牡丹皮3000g
蜂蜡             20g;
橄榄油           140g
丙二醇           2g
大豆卵磷脂       8g
制成             1000粒
①牡丹皮打成粗粉,加300g乙醇润湿,用流通蒸汽蒸馏,收集7~9备量(约20000ml)的蒸馏液,蒸馏液另器收集;蒸馏后的牡丹皮药渣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即为制备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
②调制囊液:取上述药材提取物,加入分散介质、防腐剂、助悬剂、乳化剂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搅拌均匀,研磨均质,即得软胶囊囊液;
③取明胶、水混合,于水浴加热下溶解,加入甘油等附加剂,搅拌均匀,脱气后,保温静置,制成囊材;
④制成软胶囊:用制备软胶囊设备将囊液包封于甘油、明胶、水等组成的囊材中。
实施例6: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软胶囊制剂:
药材提取物                       100g
桃仁油                           25g
大豆油                           110g
蜂蜡∶乙基纤维素重量比1.5∶3.5   12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7g
制成                            500粒
①牡丹皮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14~1.26(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
②调制囊液:取上述药材提取物,加入分散介质、防腐剂、助悬剂、乳化剂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搅拌均匀,研磨均质,即得软胶囊囊液;
③取明胶、水混合,于水浴加热下溶解,加入甘油等附加剂,搅拌均匀,脱气后,保温静置,制成囊材;
④制成软胶囊:用制备软胶囊设备将囊液包封于甘油、明胶、水等组成的囊材中。
实施例7: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软胶囊制剂:
丹参6000g,牡丹皮3000g
将药材按实施例1~4制成提取物(稠膏),约为450g。
桃仁油        50g
大豆油        200g:
制成          2000粒
囊材比例为:重量比为1∶0.24∶0.76∶0.12∶1.42的明胶∶阿拉伯胶∶甘油∶糖浆∶蒸馏水等混合制成。
实施例8: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分散片的制备:
丹参6000g,牡丹皮3000g
将药材按实施例1~4制成提取物(稠膏)450g。
乳糖:          200g
微晶纤维素:    65g
甘露醇:        45g
羧甲基淀粉钠:  10g
聚乙烯吡咯烷酮:35g
十二烷基硫酸钠:2.5g
硬脂酸镁:      3.0g
按实施例1~4制成提取物,与乳糖、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甘露醇等用75%乙醇制粒,干燥,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制成2000片,即得。
实施例9: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分散片的制备:
药材提取物(干膏粉)    450g
乳糖:                195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28g
微晶纤维素:          75g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24g
微粉硅胶:             5.5g
按实施例1~4制成提取物稠膏,与乳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等用11%聚乙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润湿制粒,加入挥发油,干燥,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微分硅胶混合均匀,压片,包衣制成2000片,包衣液为:
聚乙烯吡咯烷酮      15g
羟丙甲基纤维素      9g
90%乙醇溶液        200ml
滑石粉              6g
硬脂酸镁            2g
钛白粉              5g
聚乙二醇6000        4g
色素                1.5g。
实施例10: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滴丸的制备:
丹参6000g,牡丹皮3000g
倍达环糊精          240g
牡丹皮打成10目粗粉,加250g乙醇润湿,用流通蒸汽蒸馏,收集9备量(约27000ml)的蒸馏液,蒸馏液另器收集;蒸馏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60℃);取相当于蒸馏液8倍量的β环糊精,制成饱和水溶液,加入蒸馏液,搅拌2小时,冷却至1~2℃,析晶,过滤,所得沉淀低温干燥;备用;牡丹皮蒸馏后的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4~1.16(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26(60℃)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的环糊精包合物;即为制备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
聚乙二醇6000          570g
聚乙二醇4000          35g
泊洛沙姆              15g
制成5000粒。
取滴丸基质加热融化,加入药材提取物干膏粉、泊洛沙姆与之混合均匀,在95℃条件下保温,混合均匀,滴入冷却剂中成形,除去冷却液即得滴丸,或再经包衣工艺制成包衣滴丸。
滴制时保持冷却柱有效柱长90厘米,冷却液5℃,滴速每份钟50滴,滴管口外径2.4mm,内径2.2mm,则滴制出的滴丸无脱尾,外观光洁园整。
包衣液可按如下配比制成:
聚乙烯吡咯烷酮            30g
羟丙甲基纤维素            8g
95%乙醇溶液              200ml
硬脂酸镁                  2g
钛白粉                    6g
聚乙二醇6000              2g
色素                      3g
实施例11: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口崩片的制备:
丹参6000g,牡丹皮3000g
取上述配比制得的提取物(稠膏)450g
乳糖:              240g
微晶纤维素:        120g
甘露醇:            70g
羧甲基淀粉钠:      28g
聚乙烯吡咯烷酮:    45g
阿巴司甜            3.5g
柠檬酸              7.0g
硬脂酸镁:          7.0g
取上述干膏或稠膏,与乳糖、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甘露醇等用75%乙醇制粒,干燥,加入挥发油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硫酸钠,阿巴司甜、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制成2000片,即得。
实施例12: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口崩片的制备:
取药材提取物          225g,
羧甲基淀粉钠:        30g
聚乙烯吡咯烷酮:      22g
硬脂酸镁:            0.03g
取上述提取物与羧甲基淀粉钠用75%乙醇制粒,干燥,加入聚乙烯吡略烷酮、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
实施例13: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颗粒的制备
取药材提取物        200g,
乳糖:              45g
甘露醇:            27g
预焦化淀粉:          17g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7g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17g
碳酸氢钠              12g
柠檬酸                9g
酒石酸                17g
制成250袋。
按实施例1~4制成提取物与乳糖、甘露醇、预焦化淀粉、碳酸氢钠等用75%乙醇制粒,干燥,加入柠檬酸、酒石酸等,即得。
实施例14: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微丸的制备
取药材提取物          450g,
羧甲基淀粉钠          60g
预焦化淀粉            35g
11%聚乙烯吡咯烷酮的85%乙醇溶液25~35ml
(1)取上述干膏或稠膏,与羧甲基淀粉钠、预焦化淀粉等混合均匀,用泛丸法制成直径小于2.0mm的微丸;
(2)将所得微丸干燥,或包衣后干燥,即得。或将微丸填充胶囊制成微丸胶囊。
实施例15:一种治疗胸痹、及老年性痴呆、预防中风的的中药滴丸
丹参6000g,牡丹皮3000g
制成滴丸5000粒,每次口服5~15粒,每日2~3次,口服。

Claims (2)

1.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1)所用药材组份重量配比为:丹参2份,牡丹皮1份;
(2)其软胶囊的制备方法为:
①牡丹皮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条件下相对密度为1.14~1.26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60℃条件下相对密度为1.14~1.26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
②调制囊液:取上述药材提取物,加入分散介质、防腐剂、助悬剂、乳化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搅拌均匀,研磨均质,即得软胶囊囊液;
药材提取物100g,与分散介质25~320g、助悬剂0~55g、防腐剂0~6.5g,调制成稳定的囊液制成软胶囊;
分散介质为:橄榄油或其他天然植物油,或是甘油三酯油类,或油酸山梨醇酯,或油酸甘油酯:丙二醇按重量比为90∶10的混合物,或椰子油C8/C10甘油单酯或双酯,或椰子油C8/C10丙二二醇酯,或椰子油甘油三酯,或纯化乙酰化的单甘油酯,或油酸甘油酯,或亚油酸甘油酯,或聚乙二醇月桂酸甘油酯,或纯化向日葵油单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助悬剂为:能增加分散介质粘度的固体物质:蜂蜡、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卡波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防腐剂为:甘油、丙二醇、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苄酯、对羟基苯甲酸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取明胶、水混合,于水浴加热下溶解,加入甘油,搅拌均匀,脱气后,保温静置,制成囊材;
④制成软胶囊:用制备软胶囊设备将囊液包封于甘油、明胶、水组成的囊材中。
2.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1)所用药材组份重量配比为:丹参2份,牡丹皮1份;
(2)其软胶囊的制备方法为:
①牡丹皮蒸馏,蒸馏液另器收集;药渣和丹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条件下相对密度为1.14~1.26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混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60℃条件下相对密度为1.14~1.26的清膏,加入牡丹皮蒸馏液;即为制备软胶囊的药材提取物;
②调制囊液:取上述药材提取物,加入分散介质、防腐剂、助悬剂、乳化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搅拌均匀,研磨均质,即得软胶囊囊液;
药材提取物100g,与分散介质25~320g、助悬剂0~55g、防腐剂0~6.5g,调制成稳定的囊液制成软胶囊;
分散介质为:天然植物油,大豆油;
助悬剂为:能增加分散介质粘度的固体物质,蜂蜡;
防腐剂为:甘油及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③取明胶、水混合,于水浴加热下溶解,加入甘油,搅拌均匀,脱气后,保温静置,制成囊材;
④制成软胶囊:用制备软胶囊设备将囊液包封于甘油、明胶、水组成的囊材中。
CNB2005100359392A 2005-07-08 2005-07-08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097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359392A CN100370973C (zh) 2005-07-08 2005-07-08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359392A CN100370973C (zh) 2005-07-08 2005-07-08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4013A CN1724013A (zh) 2006-01-25
CN100370973C true CN100370973C (zh) 2008-02-27

Family

ID=35923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3593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0973C (zh) 2005-07-08 2005-07-08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7097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4411B (zh) * 2009-06-08 2011-11-30 沈阳亿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丹口腔崩解片
CN103445965B (zh) * 2013-08-29 2015-03-18 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高剂量油状成分的片剂制备方法
CN104825666A (zh) * 2014-02-11 2015-08-12 杭州美誉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成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47A (zh) * 1996-02-01 1997-08-06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47A (zh) * 1996-02-01 1997-08-06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成主制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2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1997 *
中药药剂学. 范碧亭,第355-358页,上海科学出版社. 199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4013A (zh) 2006-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npimanmas et al. Experiment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Cissus quadrangularis L.(Vitaceae) to Daflon (Servier) and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hemorrhoids
US20100272837A1 (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depression , formulation thereof,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thereof
CN100500135C (zh) 一种治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的药物
CN100386071C (zh) 一种治疗咳喘、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
CN102813780A (zh) 一种用于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7195B (zh) 一种治疗脑血管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370973C (zh)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制剂
CN100443074C (zh) 一种清热通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8742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789B (zh) 一种治疗脑出血的药物组合物
CN100473394C (zh) 一种复方黄芩制剂
CN104027428B (zh) 一种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及在防治老年痴呆症中的应用
CN100443098C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
Dehcheshmeh et al. The effect of mefenamic acid and Melissa officinalis on primary dysmenorrhoe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study
CN105169290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4949122A (zh) 一种治疗血瘀-阳亢-痰浊证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KR20180126231A (ko) 혼합 생약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뇌신경 보호용 조성물
CN103585414B (zh)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并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9288970B (zh) 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8752B (zh) 一种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中药组合物
WO2020115751A1 (en) Cannabis-based composi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dementia
CN105194352B (zh) 一种改善学习记忆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41879B (zh) 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2552481A (zh) 一种通络降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66247B (zh) 一种治疗脑水肿的中药组合物及药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