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0186C - 带消音盒的换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消音盒的换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0186C
CN100370186C CNB2004800102438A CN200480010243A CN100370186C CN 100370186 C CN100370186 C CN 100370186C CN B2004800102438 A CNB2004800102438 A CN B2004800102438A CN 200480010243 A CN200480010243 A CN 200480010243A CN 100370186 C CN100370186 C CN 10037018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air
front lid
blow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102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4602A (zh
Inventor
竹田文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ll West dried fruit
Original Assignee
TOSH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O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O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74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4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01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01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对安装在外壁的换气用孔上、可进行自然换气的换气装置的改良,其包括:安装在换气用孔(2)上的消音盒(10);以及罩体(20),其可拆装地安装在换气用孔(2)的室内侧开口上,覆盖消音盒(10)并包覆换气用孔(2)的室内侧开口部,同时具有将通过消音盒(10)的导入的户外空气向室内(4)吹出的吹出口(24),其中,将吹出口(24)沿壁面(8)配置,以使导入的户外空气沿壁面(8)流出。吹出口(24)可以具有常规开放的部分(32)以及配置有开闭所述吹出口(24)的一部分并可控制空气的导入量的控制板(30)的调整区域(33),也可以在全方位常规开放。

Description

带消音盒的换气结构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自然换气而设置在建筑物外壁上的通气口所具有的、尤其是含有塞住室内侧开口的部件的换气装置。更加详细的说,本发明涉及兼有换气和消除从室外侵入的噪音功能的换气装置。
(2)背景技术
在高级公寓等气密性高的混凝土建筑物主体中,在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换气的通风口。该通风口因为是贯穿外壁的孔,所以一般外侧部分用防止雨水浸入的外壁遮雨罩等覆盖,在室内侧设置有可开闭该通风口的百叶窗或称为换气节气门的开闭机构。百叶窗例如由部分具有开口部的不锈钢制成或塑料制成的盖体和在其中旋转从而闭塞或开放开口部的旋转板构成,通过过滤器、金属丝网等将导入通风口的户外空气原样地向室内吹出。
但是,因为通常换气口是通孔,所以如果没有采取任何隔音措施的话,室外的噪音就会原样地向室内侵入。
因此,一直以来,作为隔音室针对换气口的隔音措施是通过在换气口的外壁篷罩内配设吸音材料(参照日本专利实开平5-59142号公报)等进行的。
再者,提出一种结构,该结构在贯穿建筑物主体的换气用孔中安装换气管,该换气管在埋设时成为上侧的侧面上具有开口部,将所述开口部用吸音材料覆盖(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3-64797号公报)。
但是,无论在哪种换气装置中,将导入的室外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都朝向室内几乎笔直地(即使有一些扩大)开设,所以导入的户外空气直接吹到立在壁前的人或物上,从而产生不快感,被关上的情况多,换气变得不充分,从而成为导致房屋积尘问题、房屋不舒服问题的原因之一。再者,消音机构的吸音材料容易繁殖杂菌产生怪味,可能会使细菌侵入室内。
而且,利用换气扇等进行强制排气等,会使室内负压,所以有时也会伴随产生门打不开等问题。再者,传统的百叶窗或称为换气节气门的室内侧开闭机构并没有被认为是室内装饰的一种,从而由正面配置有大的开口的刚铁制成或塑料制成的盖体和与其重叠的板构成,存在装饰性不佳的问题。这样,存在助长了用家具等挡住换气口的做法的问题。
再者,在吹出口下放置家具例如沙发等使用时等,导入的户外空气落在坐在沙发上的人身上,有时会使人产生寒冷感。而且,在不仅需要单纯地进行风量调整,还希望改变风的吹出方向、吹出范围等时,也不能应对。
而且,消音机构也是安装在最多十多cm厚的墙壁上开设的通气口中,故以使用吸音材料的结构成为主体,对1kHz以下的噪音的消音效果差。而且,消音机构也多数是必须由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安装的复杂的安装结构,居住者很难简单地进行更换。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入的户外空气向室内的吹出不被居住者意识到、且可向整个室内迅速扩散的换气装置。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也可作为室内装饰的一种加以利用的装饰性优良的换气装置。再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音效果优良的换气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简单地进行消音机构的更换的结构的换气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安装在穿透建筑物主体的外壁设置的换气用孔上,可进行自然换气,其包括:安装在换气用孔上的消音盒;以及罩体,其可拆装地安装在换气用孔的室内侧开口上,覆盖消音盒并包覆换气用孔的室内侧开口部,同时具有将通过消音盒的导入的户外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其中,使吹出口沿建筑物主体的内壁壁面配置,以使导入的户外空气沿内壁壁面流出。而且,在本发明的换气装置中,吹出口最好具有常规开放的部分以及配置有开闭吹出口的一部分并可控制空气的导入量的控制板的调整区域。
因此,导入的户外空气不会直接吹到立在壁前的人或物,不会产生不快感。由此,因为可24小时进行换气,房屋积尘、房屋不舒服减少。而且,由于没有负压,所以也没有门打不开等问题。并且,由于塞住换气用孔的前面盖体的正面可进行装饰,所以可作为室内装饰的一种进行崭新的设计。同时,因为一边利用控制板任意开闭吹出口的一部分以调整导入的户外空气量及户外空气吹出方向,一边使至少一部分常规开口,不会被关闭,所以可充分地进行自然换气。
在此,罩体具有固定在换气用孔上的安装基座和可拆装地安装在该安装基座上的前面盖体,在前面盖体的背面侧可拆装地安装有消音盒。此时,通过将前面盖体从安装基座上卸下,即可将整个消音盒从换气口卸下,再者,在将消音盒取下进行更换后,通过再将前面盖体安装在安装基座上,则可将消音盒安装在换气用孔内。因此,消音盒的更换不需要专业人员即可简单地予以实施。
而且,在本发明的换气装置中,前面盖体具有相对安装基座可拆装的环状附属部件,在与该附属部件之间形成有吹出口。此时,通过改变罩体的附属部件相对安装基座的安装位置,即可改变吹出口的位置、朝向以及控制板的位置,改变吹出口的常规开放部的朝向以及控制板的位置。即,对应于基于换气装置的安装位置、家具等的配置等而不同的适当的常规开放部及调整部的位置、朝向,可适当地改变常规开放部及调整部的位置、朝向。并且,通过控制板的开闭,不仅可进行风量调整,而且还可改变风的吹出方向、吹出范围等。
而且,该罩体最好在前面盖体的前面侧具有相对前面盖体可拆装的顶部面板。此时,通过更换占用前面盖体的面积较多的顶部面板,从而可改变外观,尤其是在顶部面板为透明的时,可在与前面盖体之间装饰任意的外观例如喜欢的照片、图画、花纹、墙纸、干花等展示物用以观赏。因此,可活用为室内装饰。
而且,与内壁壁面平行且朝向全方位开口地形成吹出口,也可使其常规开放。此时,与家具等的配置等无关,总有一个方向上吹出口开放,由于不会被关闭,所以可充分地进行自然换气。
再者,控制板配置在罩体的前面盖体和附属部件之间,嵌合在沿前面盖体和附属部件的边缘形成的导引槽内,沿边缘在导引槽内可滑动地被支撑。此时,通过控制板的开闭,不仅可进行风量调整,而且还可改变风的吹出方向、吹出范围等。
而且,在本发明的换气装置中,吹出口在上方配置有在控制板全关闭时也开口的常规开放部。此时,由于从不会被关闭的常规开放部沿壁面向上始终吹出户外空气,从而导入的户外空气向室内的吹出不会被居住者意识到,可充分地进行24小时自然换气。并且,因为沿壁面向天花板吹出,所以可向整个室内迅速地扩散。再者,利用控制板对吹出口进行调整,从而导入的户外空气的吹出方向集中在上方即天花板方向,所以吹出的户外空气不会直接吹到换气装置下的人或物上。
再者,在本发明的换气装置中,消音盒由扩张式消音器和覆盖其内面及户外空气导入口并兼作过滤器的吸音材料构成。此时,通过自然换气或强制排气而导入室内的户外空气在通过消音盒内时,可去除尘埃、或根据情况还有花粉等,防止其侵入室内,而且利用膨胀、共鸣引起的衰减和吸音引起的衰减,在从低频到高频的广阔频带进行消音、衰减后,从沿壁面开设的吹出口在全方位缓缓地吹出。
而且,吸音材料最好附着有将呈现抗菌、除臭性的金属和氧化钛与抗菌、除臭性陶瓷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此时,在导入的户外空气通过消音盒内期间,在兼作过滤器的吸音材料的表面可捕捉并杀死空气中含有的成为产生怪味等的原因的杂菌,并防止其繁殖,所以能防止难闻的气味和细菌侵入室内。
再者,在本发明中,最好将消音盒的户外空气导入口从外侧用可拆装的预过滤器覆盖。更佳的是,将覆盖消音盒的户外空气导入口的兼作空气过滤器的吸音材料的外侧用可拆装的过滤器覆盖。此时,可将导入的户外空气中伴随而来的尘埃、花粉等在导入消音盒前通过预过滤器去除,所以消音盒内的吸音材料很难引起堵塞,可延长消音盒的更换期限。
(4)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该换气装置的罩体和消音盒的关系的图式,图2A是侧视图,图2B是II-II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该换气装置的罩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该换气装置的前面盖体的图,图4A是主视图,图4B是局部剖视表示的侧视图。
图5是前面盖体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该换气装置的顶部面板的图,图6A是主视图,图6B是局部剖视表示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该换气装置的附属部件的图,图7A是主视图,图7B是局部剖视表示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该换气装置的安装基座的图,图8A是主视图,图6B是局部剖视表示的侧视图。
图9是将该换气装置的消音盒局部剖视表示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的隔音性能(声音穿透损失)的测定试验的图表。
图11是表示该换气装置的控制板的其他实施例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该换气装置的罩体和消音盒的关系的图式,图13A是侧视图,图13B是XII-XII线剖视图。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
图1~图10表示本发明换气装置的一实施例。该换气装置安装在穿透建筑物主体的外壁1设置的换气用孔2上,可进行自然换气,包括:安装在换气用孔2上的消音盒10;以及可拆装地安装在换气用孔2的室内侧开口6上、覆盖消音盒10并包覆换气用孔2的室内侧开口6的罩体20。而且,在外壁1的室外侧开口7上通常设置有防止从室外3浸入雨水的遮雨罩5等。
如图1~图3所示,罩体20至少包括固定在换气用孔2上的安装基座21和可拆装地安装在该安装基座21上的前面盖体22,将通过消音盒10的导入的户外空气向室内4吹出的吹出口24设置成与壁面8平行地开口,以使导入的户外空气沿壁面8流出。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前面盖体22具有相对安装基座21可拆卸的环状附属部件25,在该附属部件25和前面盖体22之间设置有间隔,从而形成吹出口24。具体地说,在罩体20的安装基座21和前面盖体22之间通过带爪的附属部件25连结安装基座21和前面盖体22,从而在前面盖体22和安装基座21之间设置将通过消音盒10的导入的户外空气向室内4吹出的吹出口24。即,在相对固定在外壁1上的安装基座21可拆装地安装的附属部件25的安装用爪26上安装有前面盖体22,在与安装基座21一体的附属部件25和前面盖体22之间确保一定的间隔以构成吹出口24。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该吹出口24含有朝向天花板配置的约110°的常规开放部32,该吹出口24最大在220°的范围内开口。并且,地板侧的剩下140°区域成为常规关闭的常规关闭区域34。在常规关闭区域34和常规开放部32之间设定有调整区域33,该调整区域33配置有控制板30,左右分别可在约55°的范围内进行开闭操作。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常规开放部32朝上,常规关闭区域34朝下配置,常规导入的户外空气沿壁向铅垂轴中心主要向上吹出,不会向脚下、地板侧吹出。而且,常规开放部32、常规关闭区域34及调整区域33的角度不特别限定为上述情况,可以自由设定。
在吹出口24配置有开闭吹出口24的一部分并可控制户外空气的导入量的控制板30。控制板30配置在罩体20的前面盖体22和安装基座21之间,嵌合在沿前面盖体22和安装基座21的边缘形成的导引槽31中,并沿边缘可滑动地支撑在导引槽31内。吹出口24即使在控制板30全闭时,上方的常规开放部32也是开口的。
如图8所示,安装基座21具有:装入穿透设置在外壁1上的换气孔2的室内侧开口部6内的筒部21a、以及从开口部6的口边缘部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21b,以在换气孔2内装入筒部21a的状态,将凸缘部21b用小螺钉等固定在壁面8上。在该安装基座21的凸缘部21b上设置有挂钩21c,用于可拆装地固定区划吹出口24的附属部件25。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挂钩21c与安装基座21一体成形,间隔90°地设置4处。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附属部件25侧设置有与安装基座21侧的挂钩21c对应的4处L形卡合槽25a,从该L形卡合槽25a的导入部25a′将挂钩21c插入附属部件25的前面侧后,通过将附属部件25稍稍旋转,使附属部件25和安装基座21卡合并固定。因此,相对于安装基座21的附属部件25的安装位置,通过使附属部件25旋转而可错开90°,改变吹出口24的常规开放部32及控制板30的位置,则可改变导入的户外空气的吹出位置及方向。而且,图中的符号21d为小螺钉孔。
而且,在附属部件25的紧靠安装基座21的面的相反侧设置有向室内侧4突出的一个至多个安装爪26。该安装爪26具有越向前端宽度越阶段性地变窄的2处台阶部26a,将该台阶部26a作为挡块将中间环27每隔一定间隔地固定配置。中间环27作为整流板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起到阻止异物侵入吹出口24的挡墙的作用。在该中间环27的内周面形成有燕尾槽形状的槽27a,通过该槽27a和安装爪26的嵌合,多个中间环27被隔开间隔地固定。各中间环27和附属部件25的定位是将安装爪26的2处台阶部26a作为挡块进行的。在此,中间环27在图1中组装有2个,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至少配置一个即可得到上述防止异物侵入的效果和整流效果。
如图4所示,在前面盖体22上设置有由供附属部件25的安装爪26的前端插入的C形槽构成的保持部22a,该保持部22a的数量与安装爪26的数量相同并设置在对应的位置上。将该保持部22a插在通过安装基座21固定在壁面8上的附属部件25的安装爪26的前端上,从而将前面盖体22与附属部件25可拆装地进行组装。
而且,在前面盖体22上设置有向背面侧突出的挂钩22b。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挂钩22b与前面盖体22一体成形,并间隔90°地设置3处。该挂钩22b与形成在消音盒10的前壳体11前面的L形卡合槽11a相卡合,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与3处L形卡合槽11a相卡合。即,从消音盒10的前壳体11前面的L形卡合槽11a的导入部11a′将挂钩22b插入前壳体11内后,相对地稍稍使消音盒10旋转,则使前面盖体22和消音盒10卡合并固定。因此,在将消音盒10安装在前面盖体22上的状态下,将消音盒10从安装基座21的开口部装入换气用孔2内,保持该状态,如果使前面盖体22的保持部22a和附属部件25的安装爪26的前端嵌合从而两者结合的话,则前面盖体22和消音盒10通过附属部件25及安装基座21固定在外壁1上。
在前面盖体22和附属部件25的互相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导引槽31,该导引槽31可移动地支撑调整吹出口24的开口量的控制板30。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控制板30形成为与前面盖体22的轮廓形状(圆形)有同一曲率的圆弧形状,其两侧缘部嵌入导引槽31中、且控制板30横跨在前面盖体22和附属部件25间并可滑动地被支撑。该控制板30的可动范围(开闭量)在关闭吹出口24的方向上由导引槽31的长度决定,在打开的方向上由向界限台阶35的抵接决定。该控制板30利用嵌入导引槽31的部分的摩擦力可固定在任意的位置。
而且,在吹出口24的一部分上具有常规关闭区域(常规关闭部)34。该常规关闭部34通过设置横跨在前面盖体22和附属部件25之间并在两者之间关闭间隔的隔壁29,从而关闭吹出口24。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隔壁29配置在控制板30的内侧,与前面盖体22一体形成在前面盖体22的背面侧。并且,在中间位置形成有界限台阶35,妨碍在上侧滑动的控制板30的运动。而且,在控制板30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挂部36,利用该卡挂部36卡住手指,从而可简单地进行控制板30的开闭操作。
中间环27最好具有比前面盖体22及附属部件25小的外径尺寸,以向前面盖体22和附属部件25之间凹入的状态配置有至少一个,其上(周围)配置有隔壁29、控制板30。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该中间环27由同心圆状的环构成,整体为小直径,但是只要至少在控制板30的移动范围内不与该控制板30干涉即可。
再者,罩体20具有相对前面盖体22可拆装的顶部面板23。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该顶部面板23由透明材料构成,从外面观看时,在与前面盖体22之间收纳有喜欢的照片、图画、干花、墙纸等展示物28。该透明顶部面板23只要为形成有可收纳照片等展示物28的空间的形状即可,不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形成为包含前面盖体22在内整体向前方膨胀的圆顶形。该透明顶部面板23向前面盖体22固定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为特定的方式,例如可利用透明顶部面板23的弹力可拆装地安装在前面盖体22上,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透明顶部面板23的周缘部设置有多个突起例如4处突起23a,将该突起23a利用设置在前面盖体22侧的L形卡合槽22c安装在前面盖体22上。即,对准压入后稍稍向圆周方向旋转,从而卡合固定。即,从L形卡合槽22c的导入部22c′将突起23a插入前面盖体22的背面侧后,使透明顶部面板23稍稍旋转,从而使前面盖体22和透明顶部面板23相卡合并固定。
消音盒10由扩张式消音器18和覆盖其内面及户外空气导入口15并兼作过滤器的吸音材料19、37构成。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消音盒10组合有可与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分离的圆筒状外筒13以及比该外筒13短的内筒14,从而构成形成有可膨胀、共鸣的空间的扩张型消音器。在前壳体11的周面上向全方位开设与吹出口24连通的排气口16。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该排气口16在每隔45°设置的肋11b间构成,并考虑到确保宽广的开口面积,尽可能地减低通风阻力。即,因为实质上不会减少有效开口面积,所以对换气量的影响小。
外筒13的后壳体12和内筒14配置为同心状,通过壁17连结。内筒14的长度L2设定为外筒13的内壁间长度L1的约1/5。并且,在外筒13的内面和包含内筒14的户外空气导入口15在内的壁17的外面侧粘贴有吸音材料19。
在此,覆盖户外空气导入口15的吸音材料37以及配置在外筒13内周面的吸音材料19中的位于排气口16的部分兼作空气过滤器。而且,内筒14的户外空气导入口15从外侧由可拆装的预过滤器38覆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覆盖户外空气导入口15的吸音材料37的更外侧自由拆装地安装预过滤器38。
该预过滤器38例如由无纺布过滤器39和保持其周缘的压环40构成,将压环40嵌入消音盒10的户外空气导入口侧的端的凹部,从而不使用螺钉等地被固定,可拆装地安装在消音盒10上。在压环40上为了使拆装作业方便,而在圆周上设置有4处弹性爪41,该弹性爪41具有0.25mm左右高度的突起,并可向内径方向变形,利用该弹性爪41可进行压环40的固定和从消音盒10上的拆卸操作。通过该预过滤器38,捕捉导入的户外空气中伴随的大的尘土、尘埃、花粉等,防止其侵入消音盒10内。因此,只要更换该预过滤器38即可防止兼作空气过滤器的吸音材料37、19的堵塞,可延长消音盒本体的更换期限。
在此,对吸音材料19、37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定,但是最好使用由聚酯等有机高分子构成的无纺布、聚氨酯泡沫等多孔质材料。更佳的是,在吸音材料19、37上附着甚至浸渗将呈现抗菌、除臭性的金属和氧化钛与抗菌、除臭性陶瓷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此时,在导入的户外空气通过消音盒内期间,在兼作过滤器的吸音材料的表面可捕捉并杀死空气中含有的成为产生怪味的原因的杂菌,所以即使户外空气的流动等停滞或者处于杂菌易于繁殖的温度、湿度的环境下,也可防止难闻的气味和细菌的侵入。在此,作为抗菌、除臭性陶瓷,例如可从SiO2系列、Al2O3系列、TiO2系列、ZrO2系列、Fe2O3系列等陶瓷组成的组中选择一种或二种以上使用,而且作为呈现抗菌、除臭性的金属可从金、银及铜等中选择一种或二种以上使用。使这些呈现抗菌、除臭性的金属和抗菌、除臭性陶瓷分散,或使其含有作为光催化作用的氧化钛,并涂布甚至浸渗在吸音材料19、37的纤维甚至多孔质材料表面并使其固化,可长时间捕捉并杀死成为产生怪味的原因的杂菌。对光催化剂不能起作用的部分有时也不涂布氧化钛。
采用如此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话,可如下进行施工。
首先,在穿透外壁1设置的换气孔2的室内侧开口部6装入安装基座21,用小螺钉(未图示)等加以固定。其次,利用前面盖体22背面的挂钩22b将处于安装有消音盒10状态下的罩体20通过附属部件25固定在安装基座21上。该罩体20向安装基座21的固定如此进行:在将消音盒10从安装基座21的开口部装入换气用孔2内的状态下,将附属部件25的L形卡合槽25a的导入部25a′插在从安装基座21突出的挂钩21c上,然后使罩体20稍稍向卡合方向旋转即可。
在此,由附属部件25、中间环27、前面盖体22及控制板30构成的罩体20在将这些元件预先组装成一个部件的状态下,再向安装基座21上固定。即,在附属部件25的安装爪26上依次嵌入中间环27和前面盖体22,同时在前面盖体22和附属部件25间的规定位置插入控制板30并使其两侧缘部分与导引槽31嵌合,在前面盖体22的保持部22a上装入附属部件25的安装爪26的前端并使两者结合。由此,前面盖体22通过附属部件25及安装基座21固定在外壁1上。再者,由于在前面盖体22的背面侧安装有消音盒10,所以通过该前面盖体22,消音盒10被支撑在换气用孔2内。
而且,消音盒10向前面盖体22的安装是如此进行的:在设置在前面盖体22背面的向外径方向打开的挂钩22b,嵌合在设于消音盒10的前壳体11前面的L形槽11a后,并使其稍稍旋转,从而得以固定。因此,只要相对前面盖体22使消音盒10向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旋转并拉拽,即可将消音盒10从前面盖体22上卸下。因此,消音盒10的更换可简单地结束。
再者,在前面盖体22的前面侧装饰喜欢的照片、图画、干花、墙纸等,并用透明顶部面板23覆盖。透明顶部面板23的固定是通过将设置在周缘部的突起23a装入前面盖体22的卡合槽22c后并使其稍稍向周向旋转而卡合的。因此,在更换夹在前面盖体22和透明顶部面板23间的照片等时,仅需使顶部面板23向反方向旋转即可卸下顶部面板23。
由此,采用本实施例的换气装置时,通过透明顶部面板23的安装,也可改变换气装置的室内侧外观,所以例如可采用根据季节的色调和设计,呈现温暖或凉意等,也可制作根据季节的室内环境。再者,不仅色调,而且可使透明顶部面板23和前面盖体22的组合不同,使其带来变化。
再者,通过在前面盖体22和附属部件25之间设置吹出口24,从而可增大前面盖体22和附属部件25的间隔,使吹出口24的宽度增大,减小压力损失,提高自然换气能力。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换气装置中,导入的户外空气不会直接穿过去,而是一度冲撞到消音盒10的前壳体的壁上并一边向与壁面平行的半径方向外侧(放射状)扩散,一边流入室内,所以也具有使室外的噪音向室内的传播衰减的隔音功能。因此,不用说可适用一般家庭,而且也可适用于医疗机构等要求肃静性的室内的换气。
而且,由于可利用吸音材料19所具有的尘埃过滤功能,所以也可提高导入室内的户外空气的清洁度。再者,因为利用室内外产生的压力差进行自然换气,所以通过采用具有去除花粉功能的吸音材料或另外采用过滤器,则可导入去除了花粉等的户外空气。
其次,进行了本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隔音性能(声音穿透损失)的测定试验。隔音特性如图10所示。
该测定试验所使用的换气装置是图1所示的装置,消音盒10的尺寸为:外筒13的长度L1=144mm,外径=136mm,内径=130mm,内筒14的内径=50mm,外径=55mm,长度L2=104mm,在从外筒13的端面进入10mm的位置设置内筒14的户外空气导入口15,同时外筒13的排出口16的长度为32mm,设置有8个打开角度为40°的开口,在其内侧前面及外筒端部的前面,将厚度为5mm的聚氨酯泡沫作为吸音材料19使用,覆盖外筒13的内面及户外空气导入口15侧的整个表面。而且,吹出口24的开度为最大220°,常规关闭区域为140°。
试验方法按照JIS-Z8731的环境噪音显示测定法进行。根据本试验结果可知:与比较品1、2相比,可在可听频带的全部频带、尤其是200Hz~3.15kHz频带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在500Hz~1kHz的频率可得到显著的隔音性能。
如上所述,由于可提高隔音效果,同时消音盒10的排气口16大致在消音盒10的整个圆周上形成,所以实际的有效开口面积没有减少,对换气量的影响变小。
而且,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作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在透明顶部面板23下收容有照片、干花等作为修饰,但是也可在顶部面板23上直接印刷各种设计、照片等,准备各种颜色、设计的顶部面板23用于进行更换,从而给室内装饰带来变化。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常规关闭部34向下、常规开放部32向上、调整区域33横向配置,但是根据情况,也可分别将常规关闭部34夹在中间、常规开放部32向上、调整区域33向下地进行配置,从而可根据情况将导入的户外空气向下吹出。再者,在想使导入的户外空气向脚下吹出时,可将附属部件25从安装基座21上取下并使其旋转180°后安装,这样即使为同样结构的换气装置也可向下侧配置常规开放部32。而且,不仅使控制板(闸门)30向周向滑动可改变吹出口24的开度,如图11所示,作为相对前面盖体22可向里侧方向出入地贯穿的结构,也可将一定区域做成从全闭状态至全开状态之间可调整开度。在控制板30的基端部设置有卡挂部36′,利用该卡挂部36′可实现控制板30的出入,可调整吹出口24的开口量。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没有常规关闭部分(常规关闭部34),仅由常规开放部32和调整区域33构成,但是根据情况也可设置常规关闭部34。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将前面盖体22和中间环27及附属部件25预先组装并一体化成为1个模块后,再可拆装地安装在安装基座21上,但是并不特殊限定于此,也可将全部的零件相对安装基座21依次组装且分解。此时通过使前面盖体22和安装在其上的消音盒10相对安装爪26可拆装,从而可进行消音盒的更换作业。例如,通过将前面盖体22从安装爪26上卸下,从而将消音盒10从换气用孔2取出,更换消音盒10后,再通过将前面盖体22嵌入安装爪26,从而将消音盒10安装在换气用孔2内。
再者,也可不设置附属部件25,而使支撑前面盖体22及中间环27的安装爪从安装基座21直接突出设置,在设置在安装基座21和前面盖体22之间的间隔形成吹出口24。此时,通过仅使前面盖体22和安装在其上的消音盒10相对安装基座21可拆装,从而可进行消音盒的更换作业。
而且,根据情况,吹出口24也可在全方位常规开放。例如,如图12及图13的换气装置所示,将通过消音盒10的导入的户外空气向室内4吹出的吹出口24也可与壁面8平行地向全部方位(360°)开口地设置,以使导入的户外空气沿壁面8流出。此时,与家具等的配置等无关,在任意方向上吹出口都开放,由于被关闭的情况少,所以可充分地进行自然换气。
在图12及图13所示实施例的情况下,在罩体20的安装基座21和前面盖体22之间通过带爪的附属部件25连结安装基座21和前面盖体22,从而在前面盖体22和安装基座21之间设置有将通过消音盒10的导入的户外空气向室内4吹出的吹出口24。并且,仅通过将1个甚至2个以上中间环27以一定间隔固定配置在前面盖体22和安装基座21之间的简单结构,中间环27即可作为阻止异物侵入吹出口24的挡墙和整流板发挥作用。因此,吹出口24的构成极其简单,除了向全方位常规开放这点外,其他构成基本与图1~图10所示的实施例相同。
采用该换气装置时,与图1~图10所示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相同,可将前面盖体22和中间环27及附属部件25预先组装并一体化成为1个模块后,再可拆装地安装在安装基座21上,但是因为在前面盖体22和附属部件25之间没有配置控制板30,所以也可相对安装基座21依次组装零件。
即,在固定在外壁1上的安装基座21上卡住固定附属部件25、在该附属部件25的安装爪26上嵌入中间环27地依次进行固定。其次,在将消音盒10安装在前面盖体22上的状态下,将消音盒10从安装基座21的开口部装入换气用孔2内,保持该状态,在前面盖体22的保持部22a装入附属部件25的安装爪26的前端从而使两者结合。由此,前面盖体22和消音盒10通过附属部件25及安装基座21固定在外壁1上。

Claims (12)

1.一种换气装置,安装在穿透建筑物主体的外壁设置的换气用孔上,可进行自然换气,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所述换气用孔上的消音盒;以及罩体,其可拆装地安装在所述换气用孔的室内侧开口上,覆盖所述消音盒并包覆所述换气用孔的室内侧开口部,同时具有将通过所述消音盒的导入的户外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其中,将所述吹出口沿建筑物主体的内壁壁面配置,以使导入的户外空气沿所述内壁壁面流出,且所述吹出口具有常规开放的部分以及配置有开闭所述吹出口的一部分并可控制空气的导入量的控制板的调整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出口是与所述内壁壁面平行且朝向全方位开口地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具有固定在所述换气用孔上的安装基座和可拆装地安装在该安装基座上的前面盖体,在所述前面盖体的背面侧可拆装地安装有所述消音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盖体具有相对所述安装基座可拆装的环状附属部件,前面盖体在与该附属部件之间形成有所述吹出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出口形成于所述前面盖体和所述安装基座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在所述前面盖体的前面侧具有相对所述前面盖体可拆装的顶部面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具有固定在所述换气用孔上的安装基座和可拆装地安装在该安装基座上的前面盖体,所述前面盖体具有相对所述安装基座可拆装的环状附属部件,所述控制板配置在所述罩体的所述前面盖体和所述附属部件之间,嵌合在沿所述前面盖体和所述附属部件的边缘形成的导引槽内,沿所述边缘在所述导引槽内可滑动地被支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出口在上方配置有在所述控制板全闭时也开口的常规开放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盒由扩张式消音器和覆盖其内面及户外空气导入口并兼作过滤器的吸音材料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附着有将呈现抗菌、除臭性的金属和氧化钛与抗菌、除臭性陶瓷混合形成的混合物。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消音盒的户外空气导入口从外侧覆盖的可拆装的预过滤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过滤器安装在覆盖消音盒的户外空气导入口的兼作空气过滤器的吸音材料的外侧。
CNB2004800102438A 2003-04-23 2004-01-15 带消音盒的换气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01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18847 2003-04-23
JP118847/2003 2003-04-23
JP271432/2003 2003-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4602A CN1774602A (zh) 2006-05-17
CN100370186C true CN100370186C (zh) 2008-02-20

Family

ID=36760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1024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0186C (zh) 2003-04-23 2004-01-15 带消音盒的换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7018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41962A1 (ja) * 2016-02-17 2017-08-24 株式会社ユニックス 換気レジス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4431U (ja) * 1982-06-21 1983-12-24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消音機能を有する換気装置
JPS61175831U (zh) * 1985-04-23 1986-11-01
JPH0248733U (zh) * 1988-09-29 1990-04-04
JPH11237090A (ja) * 1998-02-23 1999-08-31 Sanbekku Kk ベントキャップ
JP2000304320A (ja) * 1999-04-21 2000-11-02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消音型給気口
JP2000304321A (ja) * 1999-04-23 2000-11-02 Haseko Corp 換気レジスター
CN2518015Y (zh) * 2002-01-04 2002-10-23 王鹏 喷射引流式通风装置
CN2535696Y (zh) * 2002-01-21 2003-02-12 朱庆山 空气转换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4431U (ja) * 1982-06-21 1983-12-24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消音機能を有する換気装置
JPS61175831U (zh) * 1985-04-23 1986-11-01
JPH0248733U (zh) * 1988-09-29 1990-04-04
JPH11237090A (ja) * 1998-02-23 1999-08-31 Sanbekku Kk ベントキャップ
JP2000304320A (ja) * 1999-04-21 2000-11-02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消音型給気口
JP2000304321A (ja) * 1999-04-23 2000-11-02 Haseko Corp 換気レジスター
CN2518015Y (zh) * 2002-01-04 2002-10-23 王鹏 喷射引流式通风装置
CN2535696Y (zh) * 2002-01-21 2003-02-12 朱庆山 空气转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4602A (zh) 200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40763A1 (en) Ventilator
US20080182505A1 (en) Air diffuser for high velocity hvac systems
AU2826900A (en) Method of ventilating by rotating air flow
US11686096B2 (en) Roof window system with a ventilation unit mounted adjacent to the roof window, a roof structure including a roof window system, a method of providing a roof window system and a method of retrofitting a roof window system
WO2020106188A1 (ru) Компактная система приточной вентиляции
CN100370186C (zh) 带消音盒的换气结构
CN202581655U (zh) 有源窗式通风器以及适于安装该通风器的窗副框
US5851144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lying air to a ventilated space
JP4460887B2 (ja) 自然換気装置
US7185693B1 (en) One-way viewing window covering
US20020174821A1 (en) Boat with hideable bow seating area
CN205654267U (zh) 净雾霾窗
JP2002530623A (ja) 放熱器関連の供給空気装置
JP3100699U (ja) 換気装置
JP4367756B2 (ja) 方立部内換気装置
CN208253866U (zh) 一种室内送风设备
CN200993452Y (zh) 换气装置
JP2010203707A (ja) 換気装置
CN208349402U (zh) 一种智能取暖器
CN108979467A (zh) 一种具有通风功能的房门
JPH09228666A (ja) 室内組立簡易空気入りゴム部屋
CN202254081U (zh) 新型墙式进气装置
CN208124544U (zh) 一种室内换气设备
JPH0376987A (ja) スクリーンシェイド装置及び該装置装着の出窓
KR200192766Y1 (ko) 차량용 가리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060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Tosho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sho Engineering Co., Lt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22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22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ONISHI MOTOKO (J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O., LTD. ZHENYE

Effective date: 201008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JAPAN TO: KANAGAWA, JAPAN COUN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82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Small West dried fruit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o Engineering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1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