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9967C - 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9967C
CN100359967C CNB2004100464248A CN200410046424A CN100359967C CN 100359967 C CN100359967 C CN 100359967C CN B2004100464248 A CNB2004100464248 A CN B2004100464248A CN 200410046424 A CN200410046424 A CN 200410046424A CN 100359967 C CN100359967 C CN 1003599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d antenna
network
antenna terminal
cal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464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4986A (zh
Inventor
柳善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4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4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99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99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当一个终端装置位于公用无线网(例如,宽带无线业务网)时,通过该终端装置允许利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以及允许利用有线和无线复合网关和有线通信系统的业务,其中家庭或者专用(窄带无线业务)无线技术,如WLAN、蓝牙、UWB等可用于该网关,所述有线通信系统是例如xDSL/以太网/POTS等。在终端装置占线时可以避免在区域之间移动时造成的呼叫中断;在窄带业务范围,允许有线和无线复合网关提供的业务,以及经由有线网的与宽带无线网有关的业务。

Description

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适合于使用一个终端装置在有线业务网相关的窄带无线业务区内,经由低成本的有线业务网执行语音和数据业务。终端装置具有在连接有线公共网络的窄带无线系统和宽带无线系统中使用的多个业务模式,并且可以方便地在窄带业务区中使用。
背景技术
典型的公用电话网上的有线电话被认为是与公众进行通信的最熟悉的装置。
除了该有线电话外,家用通信装置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被引入韩国,它通常被称之为无绳电话并适于仅在用户居所内移动。
无绳电话具有46/49MHz的可用频带、约50m的典型内部覆盖范围、以及25KHz的信道间隔,并且使用调频(FM)方式,最初使用具有固定可用频率的固定信道系统,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商业上使用多信道接入(MCA)系统,该多信道接入系统是一个请求信道系统。
为了改善呼叫质量,于20世纪90年代放弃了900MHz频带的无绳电话。
上述的在典型家用电话机上实现无绳呼叫发送和接收的仅用于居所的无绳电话被统称为CT-1(第一代无绳电话)系统。
CT-1不能在公共场所使用,因为它被设计为在家中使用。为了克服这种限制,引入了呼出的CT-2(第二代无绳电话)系统,它包括可以在公共场所使用的一个终端装置。CT-2呼出便携电话于1989年在英国首先被提出,并且被采纳为欧洲标准。目前,在某些国家使用CT-2,韩国早在1997年就将CT-2投入商业运营。
CT-2电话是步行者在200m半径内步行的同时可以进行呼叫的无线公用电话。CT-2电话可以像CT-1电话那样在家庭使用,并且可以用作公共场所的公用电话。
CT-2电话的缺点是,没有呼入功能、越区切换功能等。为解决该缺点而引入的系统是CT-3(第三代无绳电话)电话系统。
CT-3电话按其使用可以被分成专用网规格和公共网类型。在专用网类型中,它被称之为专用交换分机系统(PBX)。
专用交换分机被广泛使用于现有建筑物内的用于商业目的的通信系统中,而无线专用交换分机系统被用作一种系统,它通过得到这样一种通信系统无线电,而允许在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目前存在一些有关的系统,包括例如数字欧洲无绳电话(DECT)系统。
DECT系统是一种CT-3电话系统,ETSI(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于1992年3月将其作为欧洲标准。
DECT系统的主要特性包括:TDMA无线连接系统,2GHz可用频带,1.73MHz信道带宽,以及每信道12时隙。
从无绳电话进化而来的系统,即低级PCS(个人通信业务)系统已经被引入。通过允许对任何人的随时呼叫,以及经由补充系统功能如切换、漫游等将CT-3电话系统发展成公共网络类型,该系统实现了个人通信。
低级PCS基于无绳电话,它是一种提供步行者业务和室内业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欧洲的DECT、日本的PHS(个人手提电话系统)、美国的PACS(个人接入通信业务)等。
相对于低级PCS的高级PCS通过已开发的模拟蜂窝技术,采用微小区提供基于承载步行者的车辆的业务。
以高级PCS为基础的模拟蜂窝系统是贝尔实验室发明的一种系统。贝尔实验室于1983年10月开发了AMPS(先进移动电话业务),引入了作为其特征的呼叫概念,频道带宽是824~894MHz频带内的30KHz,调制方式是FM。
作为模拟蜂窝系统,NMT(北欧移动电话)、TACS(全接入蜂窝系统)等被用于欧洲,而NTT系统等用于日本。
然而,随着移动电话用户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迅速增加,有限的容量、由于增加容量导致的通信质量恶化、这种系统中各种业务的需求导致寻找改善该系统的方法。
为了解决或者降低容量问题,提高通信质量以及提供数据业务(这两项是模拟蜂窝系统的缺陷),人们开发了一种窄带CDMA系统,并于1996年以来在韩国投入商业运营。IS-95 CDMA是美国于1993年7月形成的标准,IS-54 TDMA系统也是在美国开发的。
此外,使用TDMA的GSM(移动通信特别组)系统比其它国家更早开始作为欧洲的泛欧系统,并且允许在各欧洲国家之间互连,因此在1992年后开始了商业运营。
在日本,使用TDMA的PDC(公用数字通信)系统早于1993年投入商业运营。
尽管这种数字蜂窝系统可以解决呼叫质量和容量问题,但是接受它们作为可以由公众低成本使用的系统将是困难的。也就是,它们不适于提供常规业务。
因此,从数字车载移动电话系统进化而来的高级PCS(个人通信业务)提供常规业务。高级PCS具有高速移动性、简单的网络配置以及利用数字蜂窝技术的优点。
高级PCS系统包括从IS-95 CDMA进化而来的上频带IS-95 CDMA系统、从GSM进化而来的DSC-1800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等。
尽管个人通信业务(PCS)系统的开发被说成是基于上述的独立型的高级和低级PCS,但是最近的高级系统已经发展成可供低级系统使用,同时低级系统已经被发展成可供高级系统使用。所以,发展趋势是将两种系统集成为IMT-2000(FPLMTS:未来公用陆地移动电信系统)。
IMT-2000通信网络具有有线系统和无线系统相互结合的结构,其中构建一种从无线环境的14.4kbps低速数据传输到384kbps的高速数据传输的网络,因此许多专家预测对应于有线互联网速率的无线互联网的激活将会发生。
最近,作为IMT-2000的预先步骤,一些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正在被开发,通过将诸如已经构建的公用电话网络的有线网络与诸如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网络合并,提供有线和无线合并的业务。
此外,甚至在移动终端方面,已经开发了支持多个频带和多种模式的移动终端(以下称之为复合无线终端,因为它为单一移动终端提供了多种频带业务和多种移动业务)。例如,具有双频带和双模的移动终端能够同时提供无绳电话功能和移动通信功能。
同时提供无线电话功能和移动通信功能的双频带/双模移动终端可以支持无线电话中使用的频带和移动通信中使用的频带,因此称之为双频带,并提供无线电话模式和移动通信模式,因此称之为双模。
此外,双模移动终端包括PCS/AMPS型移动终端,而双频带移动终端包括GSM900/GSM1800类型移动终端等。
具有多种频带和多种模式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用户人工操作以单频带/单模方式来工作,并且可以通过人工操作以双频带/双模方式来工作。当然,也能够保持与通信网的连接,在该通信网中,通过自动地从一个通信网移动到另一个通信网来保证更好的呼叫质量。
最近,无线通信网络的有关技术已经得到重大的发展,已经建议了许多技术标准。显著的技术标准包括蓝牙技术标准和无线LAN标准。蓝牙技术和无线LAN与移动终端紧密联系,导致所开发的移动终端具有多种频带和多种模式。
然而,用作公用无线网络技术CDMA、GSM、GPRS或者WCDMA具有用于控制站和基站的高昂安装费,并且覆盖了宽阔区域,从而在公用区域内造成极大恶化的业务质量。
为了改善公用区域内的业务,使用了诸如中继器等的附加设备,因此,较之有线网需要较高网络配置成本的普通系统趋于向用户征收更多的费用。此外,公用无线网的数据速度比专用无线网和有线网速度慢。
此外,由于数据速度和质量与公用网络相比成本低,服务诸如WLAN、蓝牙UWB等的窄区域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提供高质量业务,但是具有业务区域不宽以及移动性受到限制的缺点。无线公共通信公司或者专用网络安装公司主要负责安装这些系统。专用网络的无线方案是通过与无线语音/数据业务的无线公共通信公司竞争提供的。然而还是存在移动性限制。
下面的每件专利公开了与本发明共同的特点,但是没有教导或建议本申请中专门描述的发明特点:2002年19月10日公开的Kocheisen的美国专利申请2002/0147009,名称为“具有无绳短距离通信和长距离移动无线蜂窝电话通信的无线电话系统”;2003年5月15日公开的Holloway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2003/0092451,名称为“移动电话合并的方法”;2004年1月13日授与Karapetkov等人的美国专利US6678533,名称为“将无线电信设备中的呼入连接到双模终端的方法”;2002年10月22日授与Chow等人的美国专利US6470179,名称为“邻居住宅无绳业务的自动业务选择特征”;1996年7月16日授与Mauger等人的美国专利US5537610,名称为“具有移动用户、PCN网络、PBX和本地交换的移动通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能够借助一个终端设备提供业务,当该终端装置位于远离窄带无线业务网络的位置时,使用宽带业务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业务,并且在建筑物和室内区域使用有线和无线复合网关提供业务,该复合网关中合并了诸如WLAN、蓝牙、UWB等的窄带无线业务技术以及诸如xDSL、以太网、POTS等的有线通信系统技术。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能够在终端装置占线的同时避免在两个区域之间移动时造成的呼叫中断,并且在窄带无线业务区域中提供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网关中供应的业务,以及经由有线网提供与宽带无线网相关联的业务。
根据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复合无线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所述接入点用于有选择地向复合无线终端和向连接到专用网的至少一个复合无线终端发送信息,或者向所述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入局寻呼信息,并且从复合无线终端接收连接信号,以分配网络连接信道,以及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连接有选择地提供网关功能,经由有线通信线路连接提供局域网(LAN)连接,以及在专用网中的接入点之间提供越区切换;网关,连接专用网和公用网,用于对接其间的数据;本地位置寄存器(HLR),被安排在网关和专用网或公用网之一中,适合于存储至少是公用网或专用网之一的用户信息的数据,执行精确的故障监视和实时数据库处理,并执行专用网或公用网用户信息及复合无线终端信息的注册和取消,以及执行与交换中心,短消息业务中心,网络管理中心和用户中心中的至少一个有关的信息的更新;被安排在专用网和公用网内的认证,授权和记帐(AAA)服务器,用于管理专用网和公用网用户的认证,授权和记帐;和被安排在宽带网和有线网内的有线管理服务器,用于当经由宽带网或者有线网之一从复合无线终端请求内容业务时,提供用户请求的内容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对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出进行呼叫转发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响应从专用网内的复合无线终端收到的呼叫信号,在接入点确定连接到接入点的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线路是否都占线;响应连接到接入点的所有公用交换电话网线路都占线的确定,向复合无线终端提供当前公用交换电话网线路的状态信息和指示到宽带网的呼叫转发可供使用的信息,并向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宽带网可用性菜单信息,将其显示在复合无线终端上;和根据复合无线终端响应所显示的宽带网可用性菜单而选择的对宽带网的呼叫转发菜单,通过发送由复合无线终端先前经由网关发送到宽带网的电话号码,经由宽带网将一个呼叫从接入点连接对应终端。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果被叫方在复合无线终端和对应终端呼叫期间请求呼叫中断,则在中央局交换机上把无线复合终端的呼叫中断信息发送到有线AAA服务器;如果从复合无线终端收到呼叫清除请求信号,则在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执行呼叫中断过程;在执行呼叫中断过程之后,在无线接入点向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呼叫清除答复信号,同时向AAA服务器发送终端中断信息。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复合无线终端与对应终端之间的呼叫期间,如果从已经请求呼叫的复合无线终端请求一个呼叫中断,则将呼叫中断请求从已经请求呼叫的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到接入点;在接收呼叫中断请求信号的接入点,经由窄带无线协议执行单电话(one-phone)终端的呼叫中断过程,并且消除连接到局线的呼叫;在接入点向已经请求呼叫中断的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呼叫清除答复信号,并且如果已经完成呼叫清除,则向AAA服务器发送单电话终端的呼叫中断信息。
此外,如果来自复合无线终端的包括呼叫对应有线终端的区域码信息的电话号码信息经由专用网被发送到接入点,则接入点从该终端发送的电话号码中分离出区域码,此后向PSTN线只发送有线终端的纯电话号码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处理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出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响应从位于专用网的复合无线终端收到的呼叫信号,在接入点(AP)确定连接到接入点的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线路是否都占线;响应公用交换电话网线路都占线的确定,从接入点向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公用交换电话网线路的当前占线状态信息和接入点的VoIP数据网连接可能性信息;根据响应已发送的公用交换电话网线路的当前占线状态信息和数据网连接可能性信息而来自复合无线终端的数据网连接请求,把复合无线终端先前发送的电话号码从接入点经由网关发送到数据业务网,以便经由VoIP网络把一个呼叫连接到对应终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处理复合无线终端设备的呼入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把用于呼入接收的特定复合无线终端的主叫方标识符列入接入点(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PBX)的数据库中;响应从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或数据网收到的呼入,分析在接入点或专用交换分机已接收的呼入中是否包含主叫方标识符;响应已接收的呼入中包含的主叫方标识符,检索列入接入点或专用交换分机的数据库中的入局复合无线终端设备的主叫方标识符,以确定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的主叫方标识符是否存在;响应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存在的确定,确定相关的指定复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终端业务区中,并且响应相关的复合无线终端位于终端业务区的确定,向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请求呼入业务;响应在呼入业务请求时从相关的指定复合无线终端接收的呼叫业务答复的确定,在相关复合无线终端与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之间连接一个呼叫,并执行该呼叫业务。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处理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当没有来自相关指定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业务答复时,在把呼叫业务列入接入点(AP)或专用交换分机(PBX)中的数据库中用于被接收的主叫方标识符的特定复合无线终端中的同时,响应对相关特定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业务请求,把用于发送短消息业务(SMS)消息的短消息业务指定给相关特定复合无线终端;在把短消息业务指定给特定复合无线终端的同时,响应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者数据网收到的呼入,在接入点或者专用交换分机确定所接收的呼入中是否包含主叫方标识符;响应相关呼入中包含主叫方标识符的确定,确定是否存在用于相关主叫方ID的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并且当确定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存在时,请求对相关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根据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响应该呼入请求而未作出答复的确定,呼叫所有连接接入点的复合无线终端;响应呼叫后没有来自所有复合无线终端的对呼叫的答复的确定,向短消息业务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包括主叫方标识符的短消息,并且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数据网向对应终端发送包括主叫方标识符的短消息。
该方法包括请求步骤,当接入点或专用交换分机的数据库中不存在入局指定终端时,当相关入局指定终端不位于终端业务区内时,以及当不存在来自相关入局指定终端的呼叫业务答复时,为连接到接入点的所有终端请求呼入业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处理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把呼叫转发业务指定给接入点(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PBX)的数据库中的用于所接收的主叫方标识符的一个特定复合无线终端;在呼叫转发业务被指定给特定复合无线终端的同时,响应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者数据网接收到的呼入,在接入点或专用交换分机确定已接收呼入中是否包含主叫方标识符;当确定相关呼入中包含主叫方标识符时,确定是否存在用于相关主叫方标识符的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如果存在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则向相关复合无线终端请求呼入;呼叫连接接入点的所有复合无线终端,在未从响应该呼入请求而指定的复合无线终端接收到答复时,如果来自所有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答复都不存在,则向短消息业务指定的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包括主叫方标识符的短消息,然后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者数据网向对应终端发送包括主叫方标识符的短消息;在接入点或专用交换分机上,请求到专用交换分机的包括指定特定复合无线终端信息的呼叫转发业务。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处理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响应来自公用交换电话网或者有线数据网的呼入业务请求,在接入点(AP)或专用交换分机(PBX)上向复合无线终端请求呼入;响应来自该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请求,通过向公用交换电话网或专用交换分机发送呼入业务答复信号,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数据网执行对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的呼叫连接;在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数据网做出复合无线终端之间呼叫的同时,响应经由宽带网到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业务请求,通过发出蜂鸣声或者显示宽带网呼入业务请求的消息,把是否收到来自宽带网的呼入的呼入信息通知给复合无线终端;响应利用从宽带网接收呼入的复合无线终端的任意键的在前呼叫的保持请求,在接入点保持在前呼叫,并向公用交换电话网或者数据网通知在前呼叫的保持,然后向宽带网发送答复消息,以便经由宽带网将呼叫与对应终端相连接。
此外,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经由有线网的内容业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如果存在来自复合无线终端的内容业务,则在接入点响应终端的内容业务请求,经由有线网向应用服务器请求内容业务;在应用服务器响应来自接入点的内容业务请求,经由接入点向终端发送一个对内容业务请求的答复信号,然后经由接入点把用户请求的,存储在应用服务器中的各种内容复合信息下载到无线复合终端。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使用复合无线终端的家庭连网业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如果终端经由宽带无线网请求家用家庭连网业务,以便经由宽带无线网利用位于有线网上的应用服务器使用家庭连网业务,则响应来自终端的对请求的答复,经由宽带无线网向有线网的应用服务器请求内容业务;在应用服务器上经由宽带有线网向终端发送经由宽带无线网对内容业务请求的答复信号;根据应用服务器的家庭连网业务答复选择一个预期家庭网业务,经由宽带无线网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在应用服务器,响应从终端发送的家庭电子设备控制业务请求,向接入点请求家庭电子设备控制;在接入点,响应来自应用服务器的家庭电子设备控制的请求,控制相关家庭电子设备的有关功能,并且当完成控制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家庭电子设备控制答复信号,并且在已经接收家庭电子设备答复信号的应用服务器上,经由宽带网向终端发送家庭连网业务完成的答复信号。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参考附图的说明,将会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并且使本发明的许多优点变得更加清除。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的网络连接配置;
图2示意地显示了图1的复合无线终端的内部单元配置;
图3显示了图2的复合无线终端的作业配置;
图4显示了复合无线终端产生呼出时的呼叫处理的过程;
图5显示了当经由复合无线终端向AP发送电话号码时,在AP中处理有线电话号码的过程;
图6显示了当从复合无线终端向AP发起呼叫时,到宽带无线业务网的呼叫转发过程;
图7显示了当从复合无线终端到AP发起呼叫时,到VoIP网的呼叫转发过程;
图8显示了当收到从PSTN网/数据网到AP的呼入时,处理呼入的过程;
图9显示了当收到从PSTN网/数据网到AP的呼入时,处理对特定终端的呼叫的过程;
图10是具体显示如图9所示的处理过程的操作流程图;
图11显示了在收到PSTN网/数据网到AP的呼入情况下,将用于呼入的SMS消息传递到复合无线终端的过程;
图12显示了当收到从PSTN/数据网到AP的呼入时,对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的呼叫转发业务处理;
图13显示了在复合无线终端装置占线的同时,当从宽带无线业务网收到呼入时处理呼入的过程;
图14显示了一个时间周期,用于解释复合无线终端装置到AP的有效扫描操作;
图15a和图15b分别显示了当复合无线终端从窄带无线业务网移出时以及当复合无线终端移动到窄带无线业务网时,复合无线终端的扫描周期;
图16显示了在窄带与宽带无线业务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终端的扫描周期;
图17显示了在复合无线终端装置中接收数据业务的窄带无线业务网注册过程;
图18显示了使用一个公共有线数据网的过程,该公共有线数据网使用复合无线终端装置支持窄带无线业务;和
图19显示了在复合无线终端经由有线数据网接收内容业务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优先实施例的使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及其方法。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的网络连接配置,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的复合无线终端的内部单元配置,图3显示了图2的复合无线终端的作业配置。
如图1所示,复合无线业务装置可以被配置成: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210、和310,接入点(AP)120和220、专用交换分机230、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130,公用交换分机400,基站收发信机系统(BTS)320,基站控制器(BSC)330,移动交换中心(MSC)340,本地位置寄存器(HLR)800和800-1,认证授权和记帐(AAA)服务器900和900-1,分组数据业务节点(PDSN)350,网路管理系统(NMS)1200,软交换机1000和1000-1,应用服务器1100和1100-1,媒体网关500,和网关MSC600。
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210和310中的每一个可以由高频单元10和基带单元14构成,如图2所示。高频单元10可以包括双工器11,接收单元12a,发送单元12b,接收侧中频处理单元13a,和发送侧中频处理单元13b。基带单元14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单元15和诸如存储器之类的外部装置16。
如图3所示,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310和310的作业结构包括:一个主控制作业20,用于执行所有作业管理和呼叫处理,包括处理作业生成、处理作业控制和处理作业消除;一个接收作业21,用于处理有关接收的消息,包括分析已接收的消息;一个手机作业22,用于管理复合无线终端的动作,如键盘输入;诊断作业23,用于利用外部通信执行复合无线终端的控制和数据加载;用户接口作业24,用于向用户显示复合无线终端的使用状态;一个数据库作业25;一个监视软件的监视器作业26;一个发送作业27,和一个检索作业28,用于获得导频信号和诸如定时变化等的系统。
如上配置的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210和310是支持基本上能够处理无线LAN和蓝牙以及CDMA、GSM和WCDMA的多个频带和多种模式的终端。
将一个滤波器加入到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210和310的接收单元12a,能够使它接收多个频带,其中经由基带处理单元15实现多种模式。
复合无线终端的检索作业28从处在空闲状态的相关系统获得多个频带和多种模式的所有信号,以便收集信息并确认是否可从系统中得到业务。此外,即使一个系统正在提供业务,也能够周期地监视其它系统的导频信号强度。
一旦终端从移动通信业务区移动到局域无线网业务区,当检测到局域无线网业务区中的任何接入点的导频信号时,检索作业28就向移动交换站发送接入点导频信号检测消息,以便本地位置寄存器管理它。
上述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210和310中的每一个是一个终端,该终端支持例如公用模式和专用模式的双模,以及支持该终端基本上可以处理专用网的软件,例如可以在建筑物区域200或者室内区域100中使用的无线协议(WLAN、蓝牙、UWB等),以及可以在公用网络如CDMA、GSM、GPRS和WCDMA中使用的无线协议,这些无线协议可以用单个软件实现。
此外,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210和310的硬件结构应当支持大多数调制解调器或者滤波单元归属的不同频带。可共用的基带处理单元负责处理不同协议。
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210和310检测可用于业务的所有类型信号,获得相关的系统,例如CDMA、GSM、GPRS、WCDMA、WLAN或蓝牙,并收集确认系统是否可以提供业务的信息。
此外,向用户提供设置权,使用户设置用户想要接收业务的系统优先权,这意味着给予用户业务网选择权。
AP 120和220使用窄带无线协议,比如WLAN和蓝牙。AP 120和220分别根据从公用网或者专用网连接的有线网结构,经由AP120和220中的有线和无线复合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100的DSLAM 130和连接到建筑物区域200内的专用交换分机230。
AP 120和220主要向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210和310发送AP信息或者入局终端的寻呼信息,并从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210和310接收连接信号,以收集网络连接信道。
此外,AP 120和220可以经由PSTN连接执行网关功能以及经由xDSL或以太网连接执行LAN连接功能。
AP 120和220还通过在AP之间提供切换功能来提供无缝呼叫,这些AP被配置在室内区域100和建筑物内区域200中,即被配置在专用网内。
如图1所示,位于建筑物内区域200内的专用交换分机230是一个在建筑物区域200内使用按键电话、PABX等的交换系统。该系统通常用于多个扩展用户适于有效使用一个有限局线的结构中。
专用交换分机230的分机用户线通常由模拟线和数字线组成,并且近来提供使用诸如PWT、WDCT、DECT等的WLAN、蓝牙等之类的无线方案。
此外,模拟线、数字线等被用作局线,尤其是存在多种数字线。例如,数字线包括BRI(基本速率接口),PRI(主要速率接口),xDSL,10/100LAN等。
室内区域100中的DSLAM 130是DSL用户收集设备,其中分路器被设置在用户家中或者专用网上。DSLAM 130为NAS 140或者建筑物内区域200中的专用交换分机230提供经DSL接收的数据。
经由PSTN线连接到专用交换分机230的公用交换分机400对应于典型的中央局交换机。
同时,公用网300中的BTS 320通过与复合无线终端装置310的无线匹配,执行向移动用户提供移动通信业务的功能,并且向BSC 330提供从复合无线中断装置310发送的语音和数据。
BTS 320与属于通信业务区,即小区的复合无线终端装置310一起构成无线通信路径,并执行管理无线资源的功能。
BSC 330连接BTS 320与MSC 340之间的语音呼叫和分组数据呼叫,以及连接BTS 320与CCN(数据核心网)之间的分组数据呼叫。
此外,BSC 330还在BSM(基站管理)的控制下,执行关于语音的声音编码功能和操作和管理BTS 320的功能。
MSC 340是在无线通信网中执行交换功能的系统,并且通过用网络中的各种附加设备(SMS、VMS等)连接移动用户来提供增补业务,或者通过用其它网络连接移动用户来提供业务。
此外,MSC 340向/从BSC 330发送/接收PCM,并且通过对中央局有线交换机的连接执行有线交换功能。
HLR 800和800-1中的每一个是连接有线网和无线网(即公用网)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关于移动通信用户和专用网络用户的信息。它具有能够精确监视故障和实时数据库处理的结构,并且执行与交换中心、短消息业务中心、网络管理中心和用户中心的相关联的功能。
公用和专用网用户的用户信息的注册/取消和所有信息的更新也在HRL 800和800-1中进行。当前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漫游信息等被注册为代表性的用户信息。用于‘单电话业务’的局部网业务支持信息、局部网位置信息、局部网使用状态信息、中央局电话号码、专有无线终端号码等被组织成一个数据库。
AAA 900和AAA900-1中的每一个是管理用户认证、授权和记帐的服务器,并且以RADIUS(用户服务器中的远程认证拨号)的相同形式配置。
PDSN 350是一个分组交换装置,比如SGSN(服务器GPRS支持节点)或类似物。它是处理PPP(点对点)协议的系统,并且是移动用户连接到互联网的接入点。
此外,PDSN 350通过连接到AAA服务器900-1执行用户认证,并且生成用于每个用户的记帐信息以传递到AAA服务器900-1。它还执行移动IP的外部代理功能。
NMS 1200是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管理器,并且是管理PDSN350和内部代理的系统(PDGN)。
应用服务器1100和1100-1存储各种互联网内容信息,并且当存在经由有线网或无线网来自无线复合终端的内容请求时,向终端提供相关的内容信息。
媒体网关500、网关MSC600和网关移动网700适于执行有线网、无线语音网和无线数据网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交换。它们用于在不同的使用一个网关的网络之间的漫游业务,或者将用户所接收的呼叫进行对另一个网络的呼叫转发。
下面将参照附图具体说明使用无线业务装置的复合无线业务方法,其中复合无线业务装置利用了如此配置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
首先说明应用于本发明的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210和310,即单电话机的业务概念。连接到CDMA、GSM或者GPRS的外部网的芯片和用于WLAN、蓝牙等的芯片被安装到终端装置110、210和310内,WLAN或/和蓝牙AP 120和220被设置在室内区域100或建筑物区域200内。
所以,通过使用支持双模或者双频带的无线复合终端装置110、210和310,经由AP 120和220连接到PSTN网络,能够执行语音呼叫。此外,把分离的有线数据线(例如,xDSL、ISDN等)连接到AP 120和220,经由这样的数据线通过连接到无线/有线互联网,就能够利用内容。不用说,在外部网(CDMA、GSM、GPRS等)中,能够通过连接外部网的芯片,利用原始呼叫或者数据业务。
此外,当存在有线数据线时,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利用使用VoIP的呼叫业务。
下面将说明处理来自无线复合终端装置200的呼出的操作。
首先,当在室内或者建筑物内(办公室)区域的AP 120和220上注册的复合无线终端装置110、210和310(以下称之为单电话)发起呼叫时,经由AP 120和220建立到PSTN网络的连接,其中AP支持对窄带无线网(WLAN、蓝牙或UWB)的连接而不支持对宽带无线网业务。
在此,设置了单电话110和210与AP120和220之间的PIN码,以便只有指定的终端才能够连接到AP 120和220上。
此外,由于AP 120和220具有有线数据线,因此单电话110和210的外部网连接号或者终端标识号(例如,电话号码、MAC地址、ESN号码等)经由数据线被发送到有线管理服务器系统(例如AAA服务器)或者PSTN交换机,所以可以将其利用为每个外部网用户的记帐和认证数据。
此外,AP 120和220识别从单电话110和210接收的数字,并分析它是AP 120和220内的扩展呼叫还是局线呼叫,以便进行处理。
如果当单电话110和210试图呼出时,由于PSTN线的占线状态而不允许呼叫,则经由连接AP 120和220的数据线服务VoIP呼叫。不用说,当数据线未连接到AP 120和220时,可以经由外部网(CDMA、GSM、GPRS、WCDMA等)提供呼叫业务。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上述功能。
图4显示了当从复合无线终端装置生成呼出时的呼叫处理过程。
首先,请求一个从单电话到AP的呼叫建立(S101),AP使用窄带无线协议执行呼叫业务建立过程(S102),并执行呼叫资源确认和单电话(即终端)认证(S103)。
当完成单电话认证时,AP向单电话提供呼叫建立答复信号,并把呼叫连接到PSTN中央局线路(S104)。此时,AP将向AAA服务器发送单电话终端的信息(S105)。
所以,在单电话终端中,产生一个回铃音信号,以指示正在响应从AP发送的响应呼叫建立答复信号而连接该呼叫,然后在呼叫连接后产生占线信号。这意味着到对应终端的呼叫连接已经被完成。
如果在经由单电话终端建立了到对应终端的呼叫的同时,呼叫方请求呼叫中断,中央局交换机则向AAA服务器发送单电话终端的中断信息。此时,单电话终端将产生呼叫中断信号(S106)。
当在产生呼叫中断信号的同时,收到来自单电话终端的呼叫清除请求信号(S107)时,AP则使用窄带无线协议执行呼叫中断过程(S108)。
在执行呼叫中断过程之后,AP向单电话终端发送呼叫清除答复信号,同时向AAA服务器发送终端中断信息(S109)。
与此同时,在呼叫被连接到对应终端的同时,当已经请求呼叫的单电话终端请求呼叫中断时,单电话首先向AP发送中断请求信号(S110)。
收到呼叫中断请求信号的AP经由窄带无线协议执行单电话终端的呼叫中断过程,并且取消连接到局线的呼叫(S111)。
当完成呼叫清除时,AP将向已经请求呼叫中断的单电话终端发送呼叫清除答复信号(S112),并向AAA服务器发送关于单电话终端的呼叫中断信息(S113)。
下面参照图5说明上述处理中的,当单电话终端用户拨出局线号码时处理已拨号数字的过程,它等同于把AP设置在家庭中的情况。
图5显示了当经由复合无线终端装置向AP发送有线电话号码时,在AP中处理有线电话号码的过程。
首先,如果用户经由单电话终端向AP或专用交换分机发送有线电话号码,即包含区域码(例如,03 1-****-****)的电话号码,则AP或专用交换分机分析从单电话终端发送的电话号码,以确定它是否为包含区域码的电话号码。
如果确定从单电话终端发送的电话号码中包含区域码(即数字),则分离相关的区域码(S202),然后经由PSTN线向公用交换分机仅发送对应的纯电话号码的数字(S203)。
这可以方便用户,因为当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装置拨出任何有线电话号码时,大多数用户用来输入区域码。
也就是说,在识别从单电话终端接收的数字并分析它是AP内的分机呼叫还是局线呼叫之后,AP打算处理相关的数字,而单电话主要打算为宽带公用网的用户提供方便,其中,假如用户可以采用与现有方法相同的方法,则可以避免拨号号码在用于宽带网的系统中被无意使用。
下面参照图6和图7说明当连接到窄带业务AP的PSTN线路对于单电话终端装置呼出时的发起呼叫都占线时,对另一个网络的呼叫转发方法。
图6显示了从复合无线终端装置向AP发起呼出时,对宽带业务网的呼叫转发过程;图7显示了从复合无线终端装置向AP发起呼出时,对VoIP网络的呼叫转发处理。
首先参照图6说明对宽带网的呼叫转发过程。如果用户经由单电话终端向AP发送用于呼叫的电话号码(S301和S302),则AP确定连接到AP的PSTN线路是否都占线(S303)。
如果确定连接到AP的PSTN线路都占线,AP向则单电话终端发送当前PSTN线路的状态信息,以便将其显示在单电话终端上(S304和S305)。
此时,AP为单电话终端提供PSTN线路的状态信息,提供指示呼叫转发到宽带网是可用的信息,这样就在单电话终端上显示了宽带网可用性菜单(S306)。
当用户响应所显示的宽带网可用性菜单,选择对宽带网的呼叫转发菜单时(S307),AP将向宽带网发送用户先前发送的电话号码(即数字)(S308)。
结果是,当连接到窄带业务AP的PSTN线路对于单电话终端的呼出都是占线时,AP把PSTN线路占线的状态通知给窄带终端,使其显示在单电话终端上,同时在单电话终端上显示执行宽带网业务利用的一个选择菜单,这样用户就可以选择对宽带网的呼叫转发。
如果与数据业务网关联的单电话终端发起呼出时,由于PSTN线路的在前占用而导致呼叫不可用,则可以根据数据线路是否连接到AP来改变呼叫转发。当AP上存在数据线时,可以经由该数据线执行VoIP呼叫业务,并且当AP上没有数据线时,则可以经由外部网(即,CDMA,GSM,GPRS,WCDMA等)提供呼叫业务。
下面将参照图7说明当数据线路连接到AP时,把单电话终端的呼叫连接到VoIP网的过程。
如图7所示,首先,如果用户经由单电话终端向AP发送呼叫的电话号码(S401和S402),AP则确认连接到AP的PSTN线路是否都占线(S403),
如果PSTN线路都占线,则AP为单电话终端提供PSTN线路的当前占线状态信息以及AP的数据网连接可能性信息(S404)。
当单电话终端响应AP发送的PSTN线路的当前占线状态信息以及数据网连接可能性信息,请求对数据网的连接时,AP将经由数据业务网执行VoIP呼叫业务过程(S405).
结果是,在经由数据业务网的VoIP呼叫业务过程中,执行图1所示的经由媒体网关对PSTN线路的呼叫业务,或者可以经由媒体网关将呼叫传递到移动网的MSC。经由数据网和宽带网与另一个移动数据业务终端进行呼叫也将是可能的。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在单电话终端中接收呼入的操作。
图8显示了当收到从PSTN网/数据网到AP的呼入时,处理该呼入的过程。
如图8所示,首先,当收到从PSTN线路或数据网发送的呼入时(S501),AP呼叫连接到AP的有线电话(即,使用PSTN线路的SLT(单一线路电话)或者使用数据线的VoIP电话)和支持窄带的双模无线终端,以使所有的终端相对于该呼入执行同时的振铃操作(S502)。
当连接AP内部网的有线电话或者双模无线终端装置(即,单电话)之一答复(S503)时,经PSTN或者数据网发送相关终端的答复信号。通过取消除相关终端外的其它终端的呼叫,AP完成振铃操作,并且在答复呼入的终端与始发终端之间执行呼叫业务连接(S505)。
此外,AP或者支持宽带无线网业务的交换机提供用于CID(主叫ID)的入局指定功能。当从局线请求呼入时,它试验地确定名为“CID对单电话DB”执行仅对所发现的单电话终端的初始呼入,然后,当一段时间内没有答复时,允许另一个终端服务该呼入。
下面说明使用CID执行对特定终端执行呼叫业务的过程。
图9显示了当收到从PSTN网/数据网到AP的呼入时,处理对特定终端的呼叫的过程;图10是具体显示图9所示的处理过程的操作流程图。
首先,如图9所示,用于接收的CID的入局特定单电话终端被列入到AP或专用交换分机的数据库中(S601)。
当用于CID的入局特定单电话终端已经被指定之后,从PSTN/数据网接收到呼入时(S602),AP或专用交换分机将分析接收的呼入中是否包含CID,当包括CID时,检索列入到AP或专用交换分机的数据库中的入局单电话终端。
如果存在与收到的呼入CID相对应的单电话终端,则呼叫相关的单电话终端(S603)。
当存在来自被叫的单电话终端的呼叫答复时,通过在终端之间连接呼叫,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将提供呼叫业务(S604和S605)。
下面将通过图10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更详细地说明上述过程。
首先,如图10所示,当从PSTN/数据网收到呼入时(S701),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分析所接收的呼入中是否包含CID(S702)。
如果确定所接收的呼入中包含CID,则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检索列入在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中的入局单电话终端(S703),以确定是否存在入局指定的终端,即确定是否存在入局指定的CID(S704)。
如果确定存在入局指定的单电话终端,则确定相关的单电话终端是否位于单电话业务区(S705),并且当相关的单电话终端位于单电话业务区时,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向入局指定单电话终端请求呼入业务(S706)。
如果在呼入业务请求时存在来自相关入局指定单电话终端的呼叫业务答复,则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连接终端之间的呼叫,以执行呼叫业务(S708)。
在此期间,如果入局指定单电话终端未存在于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的数据库中,以及如果相关的入局指定单电话终端不位于单电话业务区,和如果没有来自相关入局指定单电话终端的呼叫业务答复,那么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向连接AP的所有终端请求呼入业务。也就是说,当呼叫连接AP的所有终端以及存在来自一个终端的业务答复时,完成与相关终端的呼叫(S709)。
此外,当连接AP的所有终端对于经由有线网从局线(即PSTN或者数据业务网)的呼叫没有答复时,分析所接收的CID,并通过SMS消息将呼入的信息传递到预定的入局指定单电话终端,或者执行对指定终端的呼叫转发。这一过程将结合图11和图12进行说明。
图11显示了当AP从PSTN网/数据网收到呼入时,为了呼入而把SMS消息传递给单电话终端的过程;图12显示了当AP从PSTN网/数据网接收呼入时,用于呼入的呼叫转发过程。
首先,如图11所示,对于列入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的数据库中的(S801)所接收的CID,把SMS业务指定给特定单电话终端。也就是说,在把呼叫业务指定到用于已接收CID的特定终端的同时,向相关特定终端请求呼叫业务时,指定SMS业务,以便在该终端没有呼叫业务时将SMS消息发送到相关特定终端。
在SMS业务被指定给特定终端的同时,当经由PSTN或者数据网接收呼入时(S802),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确定所接收的呼入中是否包含CID。
如果确定相关呼入中包含CID,AP或专用交换分机则从数据库中检索关于是否存在用于相关CID的呼入指定单电话终端的信息。
如果存在入局指定单电话终端,AP或专用交换分机则向相关单电话终端请求呼入(S803)。
如果没有特定终端响应呼入请求作出的答复,则执行对所有连接AP的其它终端的答复(S804)。
如果没有来自所有终端的答复,则向SMS指定的单电话终端发送包含CID的SMS消息(S805),并且经由PSTN或数据网向对应的终端发送该SMS消息(S806),
在发送SMS消息之后,可以执行对指定终端的呼叫转发业务。下面将参照图12说明该过程。
如图12所示,将用于已接收CID的特定单电话的呼叫业务指定到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的数据库中(S901)。
在呼叫转发业务被指定到特定终端之后,如果经由PSTN或者数据网收到呼入(S902),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则确定所接收的呼入中是否包含CID。
如果确定相关的呼入中包含CID,则从数据库中检索是否存在用于相关CID的入局指定单电话终端的信息。
如果存在入局指定单电话终端,则向相关单电话终端请求呼入(S903)。
当指定终端没有响应呼入请求作出答复时,呼叫连接AP的所有其它终端(S904)。
当该呼叫之后没有收到来自所有其它终端的答复时,向SMS指定的单电话终端发送包括CID的SMS消息(S905),并且经由PSTN或数据网向对应的终端发送该SMS消息。
此外,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向公用交换分机请求包含指定的特定单电话终端信息的呼叫转发业务。因此,公用交换分机把呼叫转发到被列入在AP或专用交换分机的数据库中的用于呼叫转发业务的特定终端,并且执行对被转发的终端的呼入请求(S906)。
下面将说明处理经过单电话终端(出局和入局二者)经由PSTN或者有线VoIP呼叫,从外部网(GSM,CDMA等)接收的呼叫的方法。
图13显示了在复合无线终端装置占线的时,当从宽带无线业务网收到呼入时,处理呼入的过程。
首先,如图13所示,当存在经由PSTN或数据网的呼入业务时(S1101)时,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向单电话终端装置请求呼入,并且单电话终端通知用户已经收到呼入(S1102和S1103)。
这样,用户将单电话终端装置摘机,单电话终端装置响应用户对单电话终端装置的摘机,把对呼入的答复信号发送给AP(S1104和S1105)。
AP响应从单电话终端发送的呼入答复信号,向PSTN或者数据网(即公用交换分机)发送呼入业务答复信号(S1106)。
因此,经由PSTN或数据网进行与单电话终端的呼入对话(S1107)。
在经由PSTN/数据网进行终端之间的对话同时,当经由宽带网向单电话终端请求呼入时(S1108),单电话终端以蜂鸣声或者消息的形式向用户显示宽带网呼入业务请求,把呼入信息通知给用户,使用户可以决定是否选择从宽带网接收呼入(S1109)。
如果用户选择一个任意按键来接收来自宽带网的呼入,也就是说,如果用户答复来自宽带网的呼入,则单电话请求AP保持在前呼叫,即当前经由PSTN或者数据网正在进行的呼叫。
因而,AP响应从单电话终端发送的在前呼叫的保持信号来保持在前呼叫,并经由PSRN或者数据网通知该在前呼叫的保持(S1111)。
此外,单电话终端发送一个对宽带网发送的呼入的答复信号(S1112),并且经由宽带网执行与对应终端的对话(S1113)。
结果是,从外部网生成一个呼入时,终端本身借助蜂鸣声或者消息把呼入生成通知给用户。
当已经收到呼入生成消息的用户按压呼叫按钮时,他可以对来自外部网的呼叫进行答复,同时保持现有的呼叫。此时,用户可以选择放弃或者保持现有呼叫(即,经由有线线路的呼叫)。也就是说,它可以是使用终端时的一个选择事件或者一个固定事件。
作为选择,可以设置一个特定键(按钮),用来消除现存呼叫或者从外部无线网接收呼叫,也可以设置另一个特定键(按钮),用来忽略新呼叫的业务。
下面将说明当单电话在业务区之间移动,例如从窄带业务区到宽带业务区移动时的呼叫业务操作。
当窄带业务的导频或者同步信道的RSSI(无线信号强度指示)水平变低或者数据误差率变高时,根据每个业务覆盖范围指定的适当阈值确定终端是否离开窄带覆盖范围。
例如,可以把定位单电话的区域划分成不需要扫描的具有高RSSI的区域、扫描终端的RSSI水平的区域、单电话终端开始离开窄带的区域。也就是说,如果RSSI具有大于第一参考值的值,则确定单电话存在于相关区域中,因为导频信号的强度高;如果RSSI值低于第二参考值,意味着不能检测导频信号以及误差率值非常大,则确定相关单电话终端离开了相关区域。此外,如果RSSI具有第一参考值与第二参考值之间的值,则确定单电话终端已经离开相关区域,并连续执行单电话终端的扫描操作,以确认是否离开覆盖范围。
当单电话终端的当前呼叫是语音呼叫时,一旦单电话终端从覆盖范围移动,就通过语音信号(例如语音消息,蜂鸣声,曲调等)把覆盖范围离开情况通知给用户,并且当单电话终端的当前呼叫是数据呼叫(接收数据业务的情况)时,通过在单电话终端的液晶屏幕上显示指示覆盖范围离开情况的消息、象形图或类似物来通知用户。不用说,综合通知方法也可以用于语音呼叫和数据呼叫中的每一个。
下面说明当单电话终端的覆盖移动时的模式切换操作。
如果单电话终端从外部网移动到窄带业务区的AP,则AP可以根据检索对单电话终端的周期信号发送,执行终端的自动模式切换,或者用户可以通过把运动通知给单电话终端请求使用模式切换(窄带业务或者宽带业务)。
如果在从AP移动到外部网(即,宽带网)之后,终端不能从AP收到任何信号,终端则按照外部网连接模式进行网络操作。此时,终端执行周期检索操作以确定是否存在来自AP的任何信号。
单电话终端是否移入外部网的确定取决于来自窄带网的AP的降低的信号强度,或者取决于增加的信号,或者取决于上述的数据误差率加之降低的强度,这可以利用相应窄带协议中提供的方法在单电话终端和AP中获得。当RSSI和误差率偏离单电话终端中预定的业务区的阈值时,可以确定单电话终端已经离开窄带业务区。从AP接收的这些阈值处的数据通常被视为无用的数据并予以丢弃。
应当确定单电话终端的扫描周期,以便了解业务网络之间的移动,并且还满足能够最小化终端内功率消耗的方案。
下面结合图14至16说明终端覆盖移动时的单电话终端的扫描方法。
图14显示了一个时间间隔,用于解释复合无线终端装置到AP的有效扫描操作;图15a和图15b分别显示了当终端装置从窄带业务网移出时以及当终端装置移动到窄带无线业务网时,复合无线终端装置的扫描周期;图16显示了在窄带与宽带无线业务区之间的边界处,终端装置的扫描周期。
图14至16显示了具有水平轴的图形,该水平轴作为关于单电话终端运动的时间轴。
如图14所示,单电话终端的有效扫描持续时间至少大于AP的寻呼间隔时间。
只有当来自终端的请求依据窄带业务协议而存在时,才可能存在AP不执行寻呼和答复的情况,这不影响终端的有效扫描持续时间,并且需要等候AP的最大答复时间。
此外,如果确定单电话终端从窄带网移动到宽带网,根据图15a所示的RSSI和信号/数据的帧误差率作出该终端是否移动的确定,当确定该终端已经移动时,使扫描周期变短,当该终端离开业务区时,展宽扫描周期,以减少终端的功耗。就是说,空闲时间周期(IT1,IT2,IT3等)变大。
相反,如果单电话从宽带网移动到窄带网,用于不知道向窄带网的移动,在宽带中已经进行的周期中执行扫描,当完成至少一个AP扫描时,如图15b所示改变扫描周期,以便迅速确定向窄带网的移动。
此外,当终端在窄带中稳定地操作的同时移动到宽带时,扫描周期和扫描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16所示,其中在窄带和宽带之间的边界针对快速的确定,使扫描周期变短。
在当终端已经从宽带网(外部网)移动到窄带(AP)时需要向AP的内部网进行越区切换的情况下,可以经由AP有线数据网向外部网(图1的AAA900)的单电话管理服务器通知内部网的使用,或在使用内部网之前,经由外部网向外部网的单电话管理服务器通知内部网的使用。
一旦从AP移动到外部网,AP就确认单电话不能被检测,并把单电话向外部网的运动通知给单电话管理服务器。作为选择,已经移动到外部网的单电话可以经由外部网把终端移动直接通知给外部网单电话管理服务器。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使用单电话终端执行窄带业务网的数据业务的方法。
首先,结合图17说明把单电话终端初始注册到窄带业务网的方法。
图17显示了在复合无线终端装置中接收数据业务的窄带业务网注册过程。
如图17所示,窄带业务AP首先被设置到注册模式(S120).
接着,单电话终端请求用户输入注册系统ID,或者诸如用户ID、口令之类的信息(S1202)。
如果用户输入单电话终端注册的各种信息,单电话终端则向AP发送所输入的信息(S1203),并且AP根据单电话终端发送的各种信息执行窄带网注册过程(S1204)。
AP存储有关已注册的单电话终端的信息,并且把窄带业务AP设置到注册取消模式(S1205)。
同时,下面将结合图18说明经过上述处理在窄带网中注册单电话终端和此后使用有线数据网的方法。
图18显示了使用公用有线数据网的处理,该公用有线数据网支持使用复合无线终端装置的窄带无线业务。
如图18所示,所述处理是在以下情况下提供一种业务的方法:支持单电话终端业务的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具有数据业务可用而PSTN接口不可用的线路。
首先,如果可能,所有单电话终端可具有经由IP分配过程使用数据业务的临时IP或者固定IP。
在获得这些IP的过程中,能够执行单电话终端装置的认证,其中主要用于认证的方法通过利用PPP(点对点)协议(PAP,CHAP或类似物的认证流)互换用户ID、口令或者类似物,执行终端或者用户的认证,以便在单电话与有线数据业务网之间开放数据对话并执行用于数据对话的Account_start。
此外,经由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进行IP分配之后,可以使用独立的认证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层3级执行加密合认证。目前,这里所用的加密包括802.1x或者类似物。
在单电话用户的情况下,为了首先执行数据业务,可以在单电话上设置一个独立的热键,或者可以使用菜单键和子菜单上的项目键把单电话连接到有限数据业务网。
单电话经由已连接的有线网被连接到有线内容服务器(图1中所示的应用服务器1100),其中单电话可以经由内容服务器提供单电话的游戏、铃声和类似物,并且公用网可以连接到有线网的内容服务器以向单电话用户提供单电话用户专用的家庭连网业务(例如,家庭收看,家用电子控制业务等)。
下面结合图19详细说明该方法。
图19显示了在复合无线终端装置中经由有线数据网/宽带网接收内容业务的过程。
如图19所示,首先,在经由宽带无线网利用位于有线网中的应用服务器使用家用连网业务的情况下,单电话终端发送一个信号,用于向宽带无线网请求单电话的家用连网内容使用(S1401)。
宽带无线网根据单电话的请求,向有线网的应用服务器请求内容业务(S1402)。
应用服务器经由宽带无线网向单电话终端发送,经由宽带无线电对内容业务请求的答复信号(S1403和S1404)。
单电话根据内容业务答复来选择家用网络业务,经由宽带无线网将该业务发送到应用服务器(S1405和S1406)。家用网络业务是用于家中的家用电子设备控制的业务,家用网络业务选择是待控制的家用电子设备和控制相关家用电子设备的功能的选择。
应用服务器根据单电话终端发送的家用电子设备控制业务请求,向AP请求家用电子设备控制(S1407)。
因此,AP将根据来自应用服务器的家用电子设备控制请求,控制相关的家用电子设备的相关功能(S1408)。
如果该控制被完成,则AP将向应用服务器发送家用电子设备控制答复信号(S1409),并且已经收到家用答复信号的应用服务器将经由宽带网向单电话终端发送家用电子设备控制,即,对家用网络业务完成的答复信号(S1410和S1411)。
下面将说明经由有线网在单电话终端执行有线业务如游戏等的方法。
如图19所示,单电话终端向AP请求内容业务(步骤S1412)。
AP还响应来自单电话终端的内容业务请求,经由有线网向应用服务器请求内容业务(S1413)。
应用服务器响应来自AP内容的内容业务请求,经由AP为单电话终端提供对内容业务请求的答复信号(S1414和S1415),并下载各种内容,如游戏、铃声等,即用户经由AP请求的存储在应用服务器中的内容信息(S1416和S1417)。
本发明的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设备和方法为所有用户和有线和无线公司提供了以下功效:
存在对于终端用户的以下功效:
第一,由于仅需要管理一个帐户,以替代有线和无线电话使用的两个帐户,降低了用户费(特别是,无线电话收费的情况下,因为能够使用有线电话,该费用大大降低)。
第二,在使用AP分机的情况下,不需要独立的无绳电话,从而节省了费用。
第三,通过基于网络的管理,可以在任何时候改变儿童使用移动电话的限制。
第四,能够通过使用AP的内部网而不是通过使用外部无线网,接收高质量的语音业务。
第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地把双模手机(即,单电话)用作一个终端(在任何地方如家中、办公室或者室外,可以用相同的终端接收业务)。
第六,在AP的内部网中,使用内部电话(即,SLT,VoIP电话、无绳电话等)而不是使用单电话执行入局。
在有线和无线公司的位置中,可获得以下功效:
第一,就无线网公司而言,如果单电话用户经由AP的内部网使用有线网,则可以减少用于无线网业务的良好质量的投资费用,并且更多无线网用户可以使用具有相同容量的网络。
第二,可以获得由于便利性和节省使用费原因而未决定是否使用无线网业务的用户。
第三,就无线网公司而言,减轻了共享区域的负荷,并且可以扩展高质量业务有效的小区覆盖。
第四,就有线网公司而言,可以得到有线网用户,从而增加了使用费。
第五,与未提供这种业务的其它公司相比,具有竞争力。

Claims (12)

1.一种复合无线业务系统,包括:
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所述接入点用于有选择地向复合无线终端和向连接到专用网的至少一个复合无线终端发送信息,或者向所述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入局寻呼信息,并且从复合无线终端接收连接信号,以分配网络连接信道,以及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连接有选择地提供网关功能,经由有线通信线路连接提供局域网(LAN)连接,以及在专用网中的接入点之间提供越区切换;
网关,连接专用网和公用网,用于对接其间的数据;
本地位置寄存器(HLR),被安排在网关和专用网或公用网之一中,适合于存储至少是公用网或专用网之一的用户信息的数据,执行精确的故障监视和实时数据库处理,并执行专用网或公用网用户信息及复合无线终端信息的注册和取消,以及执行与交换中心,短消息业务中心,网络管理中心和用户中心中的至少一个有关的信息的更新;
被安排在专用网和公用网内的认证,授权和记帐(AAA)服务器,用于管理专用网和公用网用户的认证,授权和记帐;和
被安排在宽带网和有线网内的有线管理服务器,用于当经由宽带网或者有线网之一从复合无线终端请求内容业务时,提供用户请求的内容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无线业务系统,还包括:
经由专用网,从复合无线终端向接入点发送电话号码信息,该电话号码信息包括到对应的有线终端呼叫的区域码信息;
从接入点中的复合无线终端发送的电话号码中分离出区域码,此后仅向公用交换电话网线路发送有线终端的网络电话号码信息。
3.一种在复合无线业务系统中处理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出的方法,所述复合无线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使用窄带无线协议的接入点(AP)执行呼叫业务设置过程,并且响应从复合无线终端设备到接入点的呼叫建立请求,执行呼叫资源确认和复合无线终端设备认证;
向复合无线终端提供呼叫建立答复信号,并且当完成复合无线终端认证时,将呼叫连接到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线路;
响应从接入点发送的呼叫建立答复信号,在复合无线终端生成回铃音信号,以指示正在连接呼叫,以及响应呼叫连接完成后产生的占线信号执行对相应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复合无线终端与对应终端之间的呼叫期间,对应终端请求呼叫中断,则把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中断信息从公用交换电话网发送到认证,授权和记帐(AAA)服务器;
响应来自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清除请求信号,在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执行呼叫中断过程;和
在执行呼叫中断过程之后,把呼叫清除答复信号从接入点发送到复合无线终端,并且向认证,授权和记帐服务器发送终端中断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复合无线终端与对应终端之间的呼叫期间,响应来自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中断请求,把呼叫中断请求从请求呼叫的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到接入点;
在接收呼叫中断请求信号的接入点,经由窄带无线协议执行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中断过程,并且消除连接到公用交换电话网的呼叫;
把呼叫清除答复信号从接入点发送到已经请求呼叫中断的复合无线终端,并且响应呼叫清除的完成,向认证,授权和记帐服务器发送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中断信息。
6.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对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出进行呼叫转发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
响应从专用网内的复合无线终端收到的呼叫信号,在接入点确定连接到接入点的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线路是否都占线;
响应连接到接入点的所有公用交换电话网线路都占线的确定,向复合无线终端提供当前公用交换电话网线路的状态信息和指示到宽带网的呼叫转发可供使用的信息,并向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宽带网可用性菜单信息,将其显示在复合无线终端上;和
根据复合无线终端响应所显示的宽带网可用性菜单而选择的对宽带网的呼叫转发菜单,通过发送由复合无线终端先前经由网关发送到宽带网的电话号码,经由宽带网将一个呼叫从接入点连接对应终端。
7.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处理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出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
响应从位于专用网的复合无线终端收到的呼叫信号,在接入点(AP)确定连接到接入点的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线路是否都占线;
响应公用交换电话网线路都占线的确定,从接入点向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公用交换电话网线路的当前占线状态信息和接入点的VoIP数据网连接可能性信息;
根据响应已发送的公用交换电话网线路的当前占线状态信息和数据网连接可能性信息而来自复合无线终端的数据网连接请求,把复合无线终端先前发送的电话号码从接入点经由网关发送到数据业务网,以便经由VoIP网络把一个呼叫连接到对应终端。
8.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处理复合无线终端设备的呼入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
把用于呼入接收的特定复合无线终端的主叫方标识符列入接入点(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PBX)的数据库中;
响应从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或数据网收到的呼入,分析在接入点或专用交换分机已接收的呼入中是否包含主叫方标识符;
响应已接收的呼入中包含的主叫方标识符,检索列入接入点或专用交换分机的数据库中的入局复合无线终端设备的主叫方标识符,以确定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的主叫方标识符是否存在;
响应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存在的确定,确定相关的指定复合无线终端是否位于终端业务区中,并且响应相关的复合无线终端位于终端业务区的确定,向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请求呼入业务;
响应在呼入业务请求时从相关的指定复合无线终端接收的呼叫业务答复的确定,在相关复合无线终端与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之间连接一个呼叫,并执行该呼叫业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相关指定复合无线终端不位于终端业务区内时,以及当没有来自相关指定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业务答复时,响应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不存在于接入点或专用交换分机的数据库中的确定,为连接到接入点的所有复合无线终端请求呼入业务。
10.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处理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
当没有来自相关指定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业务答复时,在把呼叫业务列入接入点(AP)或专用交换分机(PBX)中的数据库中用于被接收的主叫方标识符的特定复合无线终端中的同时,响应对相关特定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业务请求,把用于发送短消息业务(SMS)消息的短消息业务指定给相关特定复合无线终端;
在把短消息业务指定给特定复合无线终端的同时,响应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者数据网收到的呼入,在接入点或者专用交换分机确定所接收的呼入中是否包含主叫方标识符;
响应相关呼入中包含主叫方标识符的确定,确定是否存在用于相关主叫方ID的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并且当确定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存在时,请求对相关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
根据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响应该呼入请求而未作出答复的确定,呼叫所有连接接入点的复合无线终端;
响应呼叫后没有来自所有复合无线终端的对呼叫的答复的确定,向短消息业务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包括主叫方标识符的短消息,并且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数据网向对应终端发送包括主叫方标识符的短消息。
11.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处理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
把呼叫转发业务指定给接入点(AP)或者专用交换分机(PBX)的数据库中的用于所接收的主叫方标识符的一个特定复合无线终端;
在呼叫转发业务被指定给特定复合无线终端的同时,响应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者数据网接收到的呼入,在接入点或专用交换分机确定已接收呼入中是否包含主叫方标识符;
当确定相关呼入中包含主叫方标识符时,确定是否存在用于相关主叫方标识符的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如果存在入局指定复合无线终端,则向相关复合无线终端请求呼入;
呼叫连接接入点的所有复合无线终端,在未从响应该呼入请求而指定的复合无线终端接收到答复时,如果来自所有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叫答复都不存在,则向短消息业务指定的复合无线终端发送包括主叫方标识符的短消息,然后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者数据网向对应终端发送包括主叫方标识符的短消息;
在接入点或专用交换分机上,请求到专用交换分机的包括指定特定复合无线终端信息的呼叫转发业务。
12.一种在有线和无线复合业务系统中处理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的方法,所述复合业务系统包括接入点(AP),该接入点使用窄带无线协议,并且根据连接到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的有线网络结构,经由网关连接到室内区域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和连接到建筑物内区域的专用交换分机,该方法包括:
响应来自公用交换电话网或者有线数据网的呼入业务请求,在接入点(AP)或专用交换分机(PBX)上向复合无线终端请求呼入;
响应来自该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请求,通过向公用交换电话网或专用交换分机发送呼入业务答复信号,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数据网执行对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的呼叫连接;
在经由公用交换电话网或数据网做出复合无线终端之间呼叫的同时,响应经由宽带网到复合无线终端的呼入业务请求,通过发出蜂鸣声或者显示宽带网呼入业务请求的消息,把是否收到来自宽带网的呼入的呼入信息通知给复合无线终端;
响应利用从宽带网接收呼入的复合无线终端的任意键的在前呼叫的保持请求,在接入点保持在前呼叫,并向公用交换电话网或者数据网通知在前呼叫的保持,然后向宽带网发送答复消息,以便经由宽带网将呼叫与对应终端相连接。
CNB2004100464248A 2003-05-29 2004-05-28 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9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30034535A KR100757860B1 (ko) 2003-05-29 2003-05-29 유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이용한 복합 무선 서비스 장치
KR200334535 2003-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986A CN1574986A (zh) 2005-02-02
CN100359967C true CN100359967C (zh) 2008-01-02

Family

ID=32653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642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967C (zh) 2003-05-29 2004-05-28 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42230A1 (zh)
KR (1) KR100757860B1 (zh)
CN (1) CN100359967C (zh)
AU (1) AU2004202077B2 (zh)
GB (1) GB24038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09451B1 (en) 2003-05-30 2008-08-05 Aol Llc, A Delawar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Switching between connectivity types to maintain connectivity
US7146153B2 (en) * 2003-07-30 2006-12-05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private access subscribers for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US7817606B2 (en) 2004-04-05 2010-10-19 Daniel J. LI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network connections between stationary terminals and remote devices through mobile devices
US7382791B2 (en) * 2004-06-01 2008-06-03 Broadcom Corporation VoIP service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by home wireless router
US7760704B2 (en) * 2004-06-29 2010-07-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routing and paging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US20070294336A1 (en) 2004-07-02 2007-12-20 Greg Pounds Proxy-based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US7975011B2 (en) 2004-07-02 2011-07-05 Broadsoft Casabi,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enhanced application services to a user device
US8463872B2 (en) * 2004-07-02 2013-06-11 Broadsoft Casabi,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family center
US7680133B2 (en) * 2004-07-28 2010-03-16 Broadcom Corporation Simulcasting or multicasting of multimedia call sessions in a LAN/WLAN/PAN via a broadband access gateway
DE102004049562A1 (de) * 2004-10-12 2006-04-20 Deutsche Telekom Ag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JP4613627B2 (ja) * 2005-02-08 2011-01-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
WO2006103536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Nokia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for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US8036597B2 (en) * 2005-04-01 2011-10-1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level of involvement of mesh poi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25108B2 (en) * 2005-04-06 2014-09-02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Call handling on dual-mode wireless handsets
CN100421400C (zh) * 2005-04-07 2008-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有线网络的综合接入系统
US7937069B2 (en) * 2005-04-29 2011-05-03 Rassam Frederic System and process for switching between cell phone and landline services
US7729326B2 (en) * 2005-05-31 2010-06-01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with wireless access ports
US8694008B2 (en) * 2005-06-16 2014-04-08 At&T Mobility Ii Llc Multi-mode handset services
CN1893402B (zh) * 2005-07-05 2010-05-05 白江 一种无线接入网关设备及无线接入方法
KR100686880B1 (ko) * 2005-07-12 2007-0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거리 통신 게이트웨이 및 그의 동작방법
EP1748669B1 (en) 2005-07-25 2019-01-30 LG Electronics Inc. Information update method for access points, and handoff sup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100680497B1 (ko) * 2005-07-25 2007-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거리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가 액세스 포인트에 접속하는방법
JP2007049343A (ja) * 2005-08-09 2007-02-22 Fujitsu Ltd 認証システム
CN100442737C (zh) * 2005-09-01 2008-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有线网络通信系统
WO2007025469A1 (fr) * 2005-09-01 2007-03-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de reseau multimode
KR100728433B1 (ko) * 2005-09-01 2007-06-13 에스케이네트웍스 주식회사 구내무선교환시스템 및 구내무선교환시스템에서의 착신방법
CN100396041C (zh) * 2005-09-01 2008-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与有线综合接入的网络通信系统
KR100751719B1 (ko) * 2005-09-06 2007-08-24 주식회사 이루온 블루투스 기반의 구내 무선 교환 시스템
KR100704155B1 (ko) * 2005-11-29 2007-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선전화망에서 단문 및 멀티미디어 메시지 서비스 제공을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385372A (zh) * 2006-02-21 2009-03-1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从非限制性全球接入点返回限制性本地接入点的切换
CN2886928Y (zh) * 2006-04-10 2007-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接入装置
CN101064605B (zh) * 2006-04-29 2011-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主机网络的aaa系统及认证方法
CN101193349B (zh) * 2006-11-29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固网运营商接入异网终端的方法
KR100882939B1 (ko) * 2007-01-11 2009-02-10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이종 규격 시스템간 통합 사설 무선망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서비스 제공 방법
US8953610B2 (en) * 2007-02-02 2015-02-10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it between two IPV6 nodes of a utility network connected VIA an IPV4 network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
CN101132403B (zh) * 2007-08-08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授权方法及服务器
CN101453281B (zh) * 2007-11-28 2012-12-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漫游方法
CN101635692B (zh) * 2008-07-24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局域网数据的方法、互通网关、接入点及系统
ES2332397B1 (es) * 2008-08-01 2011-02-09 Telefonica, S.A. Punto de acceso que envia informacion de posicionamiento geografico del punto de acceso a terminales moviles y terminal movil que recibe dicha informacion y que estima su posicion basado en ella.
CN101499657B (zh) * 2008-09-22 2014-03-12 王晓鹏 远程有、无线宽带网络及电源系统
US8179826B2 (en) * 2008-12-05 2012-05-1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ng operations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042387B2 (en) * 2009-01-16 2015-05-26 Broadcom Corporation Utilizing a gateway for brokering and/or arbitrating service consumption options
CN101998562A (zh) * 2009-08-26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过程核心网获取用户的接入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KR20110028038A (ko) * 2009-09-11 2011-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WiMAX/GSM 통합 지원 단말에서 발신자 번호 표시 방법
US8570855B2 (en) 2009-09-15 2013-10-29 Genband Us Llc Access gateway management system
CN102196357A (zh) * 2010-03-19 201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给用户提供呼叫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53291A2 (en) * 2010-06-01 2011-12-08 Tensor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door positioning
WO2012028038A1 (zh) * 2010-08-30 2012-03-08 Deng Fangbo 无线联盟
US20120275450A1 (en) 2011-04-29 2012-11-0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Obtaining Services Through a Local Network
US8712379B2 (en) * 2011-12-12 2014-04-29 General Motors Llc Authenticating messages sent between a vehicle and a central facility
KR102008484B1 (ko) * 2012-11-02 2019-08-08 에스케이플래닛 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접속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609626B1 (en) * 2014-12-15 2017-03-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ellular paging via WLAN
US10149209B2 (en) * 2016-05-13 2018-12-04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ng in a second channel while ceasing transmission in a first channel
US10973026B2 (en) * 2016-09-09 2021-04-06 Blackberry Limited Transitioning between wideband and narrowband communications
JP6797674B2 (ja) * 2016-12-26 2020-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312489B (zh) * 2019-07-31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KR102655264B1 (ko) * 2021-06-02 2024-04-09 (주)쿠첸 무작위 인터넷 프로토콜 주소를 이용하는 홈 네트워크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8680A (ja) * 1995-02-24 1996-11-12 At & T Ipm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基地局
CN1203487A (zh) * 1997-06-19 1998-12-30 新时代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有线交换局的天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325226A (zh) * 2000-05-24 2001-12-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当呼叫管理设备处在专用无线网络中的停机状态时提供公共网业务的方法
CN1333983A (zh) * 1998-11-24 2002-01-30 艾利森公司 蜂窝式无线电话对蜂窝信道的加速扫描
WO2003024012A2 (en) * 2001-09-13 2003-03-20 Nokia Corporation Dynamic content delivery responsive to user requests
CN1416632A (zh) * 2000-01-31 2003-05-07 爱普泰克微系统公司 宽带通讯访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013605D0 (en) * 1990-06-18 1990-08-08 Stc Plc Mobile communications
GB2315193B (en) * 1996-07-10 2000-11-15 Orange Personal Comm Serv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DE19640287A1 (de) * 1996-09-30 1998-04-09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s in einer Schnurlos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ankommenden Rufs an ein Dualmodusendgerät
FI104608B (fi) * 1997-01-07 2000-02-29 Nokia Networks Oy Tilaajatietojen käsittely verkkokohtaisten lisäpalveluiden yhteydessä
EP1064804A2 (en) * 1998-03-18 2001-01-03 Nokia Corporatio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ing a call between cellular subsystems
US6470179B1 (en) * 1998-12-30 2002-10-22 At&T Corp. Automatic service selection feature for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cordless service
US6801521B1 (en) * 1999-02-08 2004-10-05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call signaling in telephony-over-LAN networks
US6944150B1 (en) * 2000-02-28 2005-09-1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ervice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U2002232551A1 (en) * 2000-11-08 2002-05-21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ervice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DE60019817T2 (de) * 2000-11-17 2006-0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biles Kommunikationsnetz
KR100369803B1 (ko) * 2001-03-10 2003-02-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네트워크의 패킷 음성 호 서비스 방법 및네트워크 구조
KR100388064B1 (ko) * 2001-03-29 2003-06-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Imt-2000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ip 패킷 기반핵심망 접속을 위한 무선 액세스 게이트웨이 장치 및 그방법과 그를 이용한 무선 데이터 서비스 시스템
US20020147009A1 (en) * 2001-04-05 2002-10-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system with both cordless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and long range mobile wireless cellular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KR100830442B1 (ko) * 2001-06-12 2008-05-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Ip 기반의 패킷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US20030054803A1 (en) * 2001-09-14 2003-03-20 Alan Carlt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new and enhanced services in a private wireless network
US20030092451A1 (en) * 2001-11-15 2003-05-15 Ibm Corporation Method of mobile phone consolidation
US6879574B2 (en) * 2002-06-24 2005-04-12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mesh Ad-Hoc networking
US20040013135A1 (en) * 2002-07-17 2004-01-22 Yoram Hadda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traffic in wireless networks
AU2004200486B2 (en) * 2003-02-12 2007-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lex wireless service apparatus using wire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8680A (ja) * 1995-02-24 1996-11-12 At & T Ipm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基地局
CN1203487A (zh) * 1997-06-19 1998-12-30 新时代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有线交换局的天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333983A (zh) * 1998-11-24 2002-01-30 艾利森公司 蜂窝式无线电话对蜂窝信道的加速扫描
CN1416632A (zh) * 2000-01-31 2003-05-07 爱普泰克微系统公司 宽带通讯访问装置
CN1325226A (zh) * 2000-05-24 2001-12-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当呼叫管理设备处在专用无线网络中的停机状态时提供公共网业务的方法
WO2003024012A2 (en) * 2001-09-13 2003-03-20 Nokia Corporation Dynamic content delivery responsive to user reques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0411135D0 (en) 2004-06-23
AU2004202077B2 (en) 2007-03-22
CN1574986A (zh) 2005-02-02
KR20040103582A (ko) 2004-12-09
KR100757860B1 (ko) 2007-09-11
US20040242230A1 (en) 2004-12-02
GB2403874B (en) 2006-01-04
GB2403874A (en) 2005-01-12
AU2004202077A1 (en) 2004-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9967C (zh) 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
FI114681B (fi) Matkaviestinyhteyden siirtäminen
JP4221315B2 (ja) 有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を用いた複合無線サービス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5887259A (en) Multiple mode perso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074695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system in a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21953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priva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1987690B1 (en) Handov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back to a restricted local access point from an unrestricted global access point
US5995828A (en) Portable handy phone system
CN1795643B (zh) 通过切换将局域电话系统扩展到广域网
KR100277754B1 (ko) 통신망에서 접속을 설정하는 방법및 장치와 등록 절차
EP215114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irect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200800580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telephonic dialing simulation
JPH11506594A (ja) 公衆交換電話ネットワークに移動性の属性を提供するための装置
JPH0884369A (ja) 多重モード無線電話
US20060072537A1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wireless internet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and method of the same
JP3039586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EP1041846A1 (en) Mobile st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041837B1 (en) Mobile st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29954C (zh) 通过固话网络实现phs系统接入的方法及其系统
WO2007062326A2 (en) Wlan mobile phone and wireless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