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9651C - 通过正负两种离子的作用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过正负两种离子的作用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49651C CN100349651C CNB2004800044659A CN200480004465A CN100349651C CN 100349651 C CN100349651 C CN 100349651C CN B2004800044659 A CNB2004800044659 A CN B2004800044659A CN 200480004465 A CN200480004465 A CN 200480004465A CN 100349651 C CN100349651 C CN 10034965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igenicity substance
- positive
- concentration
- antigenicity
- 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0890 anti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1
- 230000002779 in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44000050510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150000001768 cat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150000001450 an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MHAJPDPJQMAIIY-UHFFFAOYSA-N Hydrogen pe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O MHAJPDPJQMAIIY-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1 hydroxyl radical free radical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08000026935 allerg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10000002966 ser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06010020751 Hypersensitiv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3
- 108091003079 Bovine Serum Album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815 allerg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29940098773 bovine serum album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9257 re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UIIMBOGNXHQVGW-UHFFFAOYSA-M Sodium bi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Na+].OC([O-])=O UIIMBOGNXHQVGW-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8
- 208000035285 Allergic Seasonal Rhin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06010048908 Seasonal allerg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790 di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895 di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102000004169 proteins and ge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5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UQLDLKMNUJERMK-UHFFFAOYSA-L di(octadecanoyloxy)lead Chemical compound [Pb+2].CCCCCCCCCCCCCCCCCC([O-])=O.CCCCCCCCCCCCCCCCCC([O-])=O UQLDLKMNUJERMK-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5000020183 skimmed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853 buffer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875 antibody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8055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030 sodium bicarbon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5000017557 sodium bicarbon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YBJHBAHKTGYVGT-ZKWXMUAHSA-N (+)-Biotin Chemical compound N1C(=O)N[C@@H]2[C@H](CCCCC(=O)O)SC[C@@H]21 YBJHBAHKTGYVGT-ZKWXMUAHSA-N 0.000 description 8
- 108010090804 Streptavid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06010015150 Eryth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6
- HEMHJVSKTPXQMS-UHFFFAOYSA-M Sod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Na+] HEMHJVSKTPXQMS-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6
- 231100000321 erythema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734 s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19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153 distill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20565 Hyperae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000004160 Phosphoric Monoester Hydrolas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90000608 Phosphoric Monoester Hydrol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BTKMJKKKZATLBU-UHFFFAOYSA-N [2-(1,3-benzothiazol-2-yl)-1,3-benzothiazol-6-yl] dihydrogen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SC(C3=NC4=CC=C(C=C4S3)OP(O)(=O)O)=NC2=C1 BTKMJKKKZATLB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60002685 biot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20958 bioti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616 biot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554155 An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Di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03886 Glycoprote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0000288 Glyco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66 aller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KRKNYBCHXYNGOX-UHFFFAOYSA-N cit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O)(C(O)=O)CC(O)=O KRKNYBCHXYNGO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GPRLSGONYQIRFK-UHFFFAOYSA-N hydron Chemical compound [H+] GPRLSGONYQIRF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Copper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Cu]=O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1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5 absorb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72 allerg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0961 allergic rea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7 anti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36639 antige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07433 antige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0668 atopic ecz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87 bubb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8 calibration curv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CEYULKASIQJZGP-UHFFFAOYSA-L disodium;2-(carboxymethyl)-2-hydroxybutanedioate Chemical compound [Na+].[Na+].[O-]C(=O)CC(O)(C(=O)O)CC([O-])=O CEYULKASIQJZGP-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47 immuno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534 incub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9 mass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96 partu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363 phosphate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8 s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28 superna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2-(2-methoxy-5-methylphenyl)ethan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OC1=CC=C(C)C=C1CCN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2-Propeno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5109 Cryptomeria japon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18691 Cupress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3973 Oryctolagus cunicu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3251 Prurit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07853 Sarothamnus scopari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BFNBIHQBYMNNAN-UHFFFAOYSA-N ammon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N.N.OS(O)(=O)=O BFNBIHQBYMNNA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21 ammonium sulf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30 ammonium sul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OHDRQQURAXLVGJ-HLVWOLMTSA-N azane;(2e)-3-ethyl-2-[(e)-(3-ethyl-6-sulfo-1,3-benzothiazol-2-ylidene)hydrazinylidene]-1,3-benzothiazole-6-sulf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NH4+].[NH4+].S/1C2=CC(S([O-])(=O)=O)=CC=C2N(CC)C\1=N/N=C1/SC2=CC(S([O-])(=O)=O)=CC=C2N1CC OHDRQQURAXLVGJ-HLVWOLMT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4643 cupric oxid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42 deionis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02 di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44 eyel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08 freeze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039 immun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08 molecular sie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73 noxi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80 plasm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180 public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873 sie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sodium alumin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Na+].[Al+3].[O-][Si]([O-])=O.[O-][Si]([O-])=O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00 swe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1005 tubercul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5486 vacc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抗原性物质来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约5万个/cm3或以上、优选约10万个/cm3或以上的气氛中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正负两种离子的作用等使抗原性物质(也称为变应原,但本发明中称为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利用该方法和装置的空气调节装置(例如空气净化机、空气调节机、除湿机、加湿器、电加热器、石油炉、燃气加热器、制冷柜以及冰箱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除去导致人变态反应疾病的花粉或螨等空气中的有害悬浮物质、过健康舒适的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为了响应该愿望,例如如日本特开平6-15429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80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8-173843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0-111106号公报所公开的,人们开发了具有各种过滤器的空气调节装置。
但是上述空气调节装置都是吸引空间的空气,通过过滤器吸附或过滤有害悬浮物质的方式,因此由于长期使用而需要更换过滤器等维护,并且过滤器的特性不充分,因此有时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性能。
另一方面,有人提出了通过疫苗等的预防方法,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免疫的质和量也不同,因此有时难以发挥效果。
因此,目前有关没有上述问题和困难相伴随,可以降低变态反应疾病的有效的方法尚不为人所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减少变态反应疾病的有效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无需定期更换过滤器这样的麻烦,并且没有固抗体的个体差异而使效果受到影响等在预防方法上的困难性。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得到了以下认识:诱发变态反应疾病的直接原因不是花粉等本身,而是其中所含的抗原性物质,使该抗原性物质失活对于减少变态反应疾病最有效,本发明人根据以上认识进一步深入研究,终于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通过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抗原性物质来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该抗原性物质包括蛋白质或糖蛋白,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这样的抗原性物质,该物质(特别是其抗体反应部位)被改性或破坏,由此使变态反应性失活,因而有望减少变态反应疾病的诱发。
另外,使上述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可以通过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约5万个/cm3或以上的气氛中,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来实施。通过设定上述离子浓度,经由正负两种离子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使抗原性物质失活。本说明书中,离子浓度是指临界移动率在1cm2/V·秒或以上的小离子的浓度,该小离子浓度的测定使用空气离子计数仪(例如Dan科学制造的空气离子计数仪(型号83-1001B))进行。
而且,使上述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可以通过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约10万个/cm3或以上的气氛中,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来实施。
另外,使上述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可以通过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约3000个/cm3或以上的空间平均浓度下,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来实施。这是因为,抗原性物质在空间内扩散、悬浮,因此比起只用送出正负两种离子的装置的排出口附近的浓度进行规定,以全体空间的浓度进行规定有时更有效。
而且,使上述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可以通过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约10000个/cm3或以上的空间平均浓度下,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来实施。
另外,上述方法中的正离子是H3O+(H2O)n(n为0或自然数),负离子可以是O2 -(H2O)m(m为0或自然数)。这里,作为正离子记载的H3O+(H2O)n(n为0或自然数)也可以变更标记方法,记成H+(H2O)n(n为自然数),表示同等的离子。
另外,上述正离子和负离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氢HO2或羟基自由基·OH的至少一种。
上述抗原性物质可以是杉树抗原性物质,另外,上述抗原性物质还可以是螨抗原性物质或螨尘。
本发明还涉及通过电冲击和/或化学反应使抗原性物质的抗体反应部位改性或破坏,由此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抗原性物质,为此具有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的机构。
另外,上述装置可以生成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氢HO2或羟基自由基·OH的至少一种。
上述装置可以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提供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约5万个/cm3或以上的气氛。
上述装置可以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提供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约10万个/cm3或以上的气氛。
上述装置可以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提供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约3000个/cm3或以上的空间平均浓度。
上述装置可以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提供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约10000个/cm3或以上的空间平均浓度。
对于上述装置,抗原性物质可以是杉树抗原性物质。另外,对于上述装置,抗原性物质还可以是螨抗原性物质或螨尘。
本发明涉及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通过电冲击和/或化学反应使抗原性物质的抗体反应部位改性或破坏用的放电机构。
另外,上述各装置可以具备空气调节机构。由此可以提供具有使抗原性物质失活能力的各种空气调节装置(例如空气净化机、空气调节机、除湿机、加湿器、电加热器、石油炉、燃气加热器、制冷柜以及冰箱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离子发生元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2A表示由离子发生元件生成的正离子的质谱图。
图2B表示由离子发生元件生成的负离子的质谱图。
图3是表示用于实施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4A是对抗原性物质(杉树抗原性物质)进行离子处理时和未处理时,与花粉症患者19-29的血清IgE抗体的变态反应关系的图。
图4B是对抗原性物质(杉树抗原性物质)进行离子处理时和未处理时,与花粉症患者30-40的血清IgE抗体的变态反应关系的图。
图5A是对抗原性物质(杉树抗原性物质)进行离子处理时和未处理时,与花粉症患者41-51的血清IgE抗体的变态反应关系的图。
图5B是对抗原性物质(杉树抗原性物质)进行离子处理时和未处理时,与花粉症患者52-60的血清IgE抗体的变态反应关系的图。
图6是对抗原性物质进行离子处理时和未处理时,与Cryj 1和Cryj 2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的关系的图。
图7表示对抗原性物质(杉树抗原性物质)进行离子处理时和未处理时,通过ELISA抑制法分析的抗原性物质与花粉症患者的血清IgE抗体的变态反应性关系的图。
图8表示正负两种离子各浓度与反应失活率的关系的图。
图9是用于实施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的装置的一个例子,表示具备减少臭氧浓度的装备的装置的概略图。
图10是对抗原性物质(螨抗原性物质)进行离子处理时和未处理时,与螨变态反应患者a-r的血清IgE抗体的变态反应关系的图。
图11是用于实施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的装置的一个例子,表示具备送风机和回收过滤器的装置的概略图。
图12是用于实施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的装置的一个例子,表示具备送风机和回收容器的装置的概略图。
图13表示在正负两种离子的空间平均浓度(3000个/cm3)下,对螨尘进行离子处理时和未处理时,通过ELISA抑制法分析的抗原性物质与螨变态反应患者的血清IgE抗体的变态反应性的关系的图。
图14表示在正负两种离子的空间平均浓度(10000个/cm3)下,对螨尘进行离子处理时和未处理时,通过ELISA抑制法分析的抗原性物质与螨变态反应患者的血清IgE抗体的变态反应性的关系的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抗原性物质>
作为本发明对象的抗原性物质是含在杉树、扁柏、豚草等花粉类或螨等生物中的物质,通过与生物体作用,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变态反应,称为诱发变态反应疾病的物质。该抗原性物质通常包括蛋白质或糖蛋白,其形状或大小并没有特别限定,有这些蛋白质或糖蛋白本身的分子状物质,或者它们集合成为颗粒状的物质,或者包含作为其分子状自身的一部分的抗原决定基等的物质。
上述抗原性物质的具体例子例如有杉树抗原性物质或螨抗原性物质。
另外,螨抗原性物质包含在螨自身体内,但在一般生活环境中,导致产生问题的与其说只是螨本身,不如说更多的是含在螨尘中的抗原性物质。这里,螨尘是指以螨本身为首,包含螨的尸体或身体的一部分、以及螨的食物或排泄物的微粒状物质。本发明的抗原性物质也包含这些螨尘。
<抗体反应部位>
抗体反应部位是抗原性物质中所含的特定的部位,是指与抗体结合的部位。如果该抗体反应部位发生改性或破坏(分解),则抗原性物质无法与抗体结合,因此可以抑制变态反应。
<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
本发明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通过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抗原性物质来实现。对于这些正负两种离子,正离子或负离子分别单独对抗原性物质并不显示特别的效果。但是,这些离子共存时,则通过后述的化学反应产生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攻击构成抗原性物质的蛋白质、尤其是攻击其抗体反应部位,由此该蛋白质改性或破坏(分解),从而使抗原性物质失活。
这里,使抗原性物质失活是指如上所述,通过使抗原性物质改性或破坏(分解),不仅使抗原性物质消灭,还包括使该抗原性物质的量减少,使其活性降低。
<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
在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抗原性物质的气氛中,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2.5万个/cm3或以上,优选5万个/cm3或以上,进一步优选10万个/cm3或以上。这是因为小于2.5万个/cm3时,认为不会对抗原性物质充分发挥效果。
另一方面,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的上限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产生过高浓度的离子时,会发生对人体有害量的臭氧,因此不优选。即如后所述,这些正负两种离子通常通过放电发生,但为了使正负两种离子高浓度发生,需要施加高电压,由此可能副生臭氧。因此,可以将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设定为分别不超过300万个/cm3的范围,这样,包括随时间变化等,在将本技术应用到制品中时,在送风口附近臭氧浓度也不会超过0.1ppm。该0.1ppm浓度超过了日本产业卫生学会作为8小时劳动时的允许浓度所规定的基准浓度,也超过了美国劳动卫生专门会议(ACGIH)规定的允许浓度。因此,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上限分别可以小于300万个/cm3,进一步考虑充分的安全性,优选小于200万个/cm3。由此,可以将臭氧等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的浓度控制在充分的安全性基准内。另外,离子浓度的上限如上所示,但通过改善放电方式,有可能使上述限制放宽。另外,通过设置臭氧吸收性物质例如氧化铜或活性炭等、设置分解臭氧的结构的方案,同样可以进一步使上述限制放宽。特别是使用只吸收臭氧的物质很有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显示能使抗原性物质失活而不会副生对人体有害量的臭氧等这一极有利的效果。另外,本发明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气氛是指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在上述范围的气氛,例如,如果在距离送出正负两种离子的装置的排出口10cm以内的范围内达到上述离子浓度,则这样的体系属于本发明所述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气氛。
另一方面,为使抗原性物质失活,对于正负两种离子各自,优选使正负两种离子的空间平均浓度为约3000个/cm3或以上,进一步优选约10000个/cm3或以上。这是因为抗原性物质在空间内扩散、悬浮,因此比起只用送出正负两种离子的装置的排出口附近的浓度进行规定,以全体空间的浓度进行规定有时更有效。
这里,关于正负两种离子的空间平均浓度,如果正负两种离子分别小于约3000个/cm3,则有时不会使抗原性物质有效失活。另外,本发明的正负两种离子的空间平均浓度是指具有某一体积的空间整体的平均浓度,可通过例如在适度空气滞留的室内的中心附近,使用离子计数仪(例如Andes电气制造的空气离子计数仪、型号ITC-201A),测定互相距离50cm或以上的5个点的正负两种离子各自的浓度,求出该5个点的平均浓度来测定。
<正负两种离子的送出方法>
本发明的正负两种离子主要通过离子发生元件的放电现象来产生,通常,通过交替施加正负电压,可以使正负两种离子几乎同时发生,并送出到空气中。但是,本发明的正负两种离子的送出方法并不只限于该方法,可以是只施加正负其中一方的电压一定时间,只先送出正负其中一方的离子,然后施加相反的电压一定时间,将具有与已送出的离子相反电荷的离子送出。这些正负两种离子的发生、送出所必需的施加电压依赖于电极的结构,作为电极间的峰至峰(peak topeak)电压可以为2-10kV,优选3-7kV的范围。
另外,本发明的正离子和负离子适合在20-90%、优选40-70%的相对湿度下发生。如后所述,这是由于正负两种离子的发生与空气中水分子的存在有关系。即,相对湿度小于20%时,中心具有离子的水分子的簇化无法适当进行,容易发生离子之间的再结合,因此发生的离子的寿命变短。超过90%时,水份在离子发生元件的表面结露,因此离子的发生效率显著降低,并由于簇的形成进行得过快,发生的离子被大量水分子包围,因此重量增加,可能出现未等释放到远处即发生沉降的状况。因此,这样在极端低湿度或高湿度下发生离子的场合均不优选。
另外,本发明的正负两种离子的送出方法不仅限于上述放电现象,也可以使用利用放射紫外线或电子射线的装置等的方法。
<正负离子的鉴定>
本发明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可以以存在于放电元件表面的氧分子和/或水分子为原料发生。该发生方法无需特别的原料,因此在成本方面有利,不仅如此,原料本身没有有害性,也不会产生其它有害的离子或物质,因而优选。
通过上述离子发生元件的放电现象发生的正负两种离子的组成主要是:作为正离子,通过等离子体放电,空气中的水分子电离,生成氢离子H+,该氢离子通过溶剂和能量,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簇,由此形成H3O+(H2O)n(n为0或自然数)。关于水分子形成簇,这可通过图2A中最小观测到的峰位于分子量19的位置,相对于该分子量19,之后的峰是在依次满足相当于水的分子量的18的位置出现来明确。即,该结果显示:分子量为1的氢离子H+与分子量18的水分子成为一体,形成水合物。另一方面,作为负离子,通过等离子体放电,空气中的氧分子或水分子电离,生成氧离子O2 -,该氧离子通过溶剂和能量,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簇,由此形成O2 -(H2O)m(m为0或自然数)。关于水分子形成簇,这可通过图2B中最小观测到的峰位于分子量32的位置,相对于该分子量32,之后的峰在依次满足相当于水的分子量的18的位置出现来明确。即,该结果显示:分子量为32的氧离子O2 -与分子量18的水分子成为一体,形成水合物。
送出到空间的这些正负两种离子包围在空气中悬浮的抗原性物质,通过如下所述的化学反应(1)-(2),正负两种离子在抗原性物质的表面生成作为活性种的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氢HO2或羟基自由基·OH。
H3O++O2 -→·OH+H2O2 …(1)
H3O++O2 -→HO2+H2O …(2)
这样,正负两种离子作用而生成的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氢HO2或羟基自由基·OH通过使抗原性物质的抗体反应部位改性或破坏(分解),使抗原性物质与抗体的结合能力丧失,由此可有效地使空气中的抗原性物质失活。
上述说明中,分别主要以H3O+(H2O)n(n为0或自然数)为正离子,以O2 -(H2O)m(m为0或自然数)为负离子进行了阐述,但本发明的正负离子并不只限于这些。以上述2种正负离子为主体,正离子还可以例举N2 +、O2 +等,负离子可以例举NO2 -、CO2 -,含有这些离子也有望获得同样的效果。
<离子发生元件>
本发明的离子发生元件是发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元件,也可以如后所述的那样,通过电冲击直接使抗原性物质的变态反应失活。对于所述离子发生元件,设置的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设于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的风路上。这是由于由离子发生元件发生的正负两种离子在短时间内即消失,因此要可使这些正负两种离子有效地扩散到空气中地设置。离子发生元件的设置个数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或以上。
作为这种离子发生元件,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通过放电机构发生正负两种离子的离子发生元件。特别优选可以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抗原性物质的气氛中,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约5万个/cm3或以上的元件。还优选可以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使正负两种离子的空间平均浓度分别为3000个/cm3或以上的元件。
这里所述放电机构是指:具有用电极夹持绝缘体的结构,一侧施加交流的高电压,同时另一侧的电极接地,通过施加高电压,在接触接地电极的空气层形成等离子体放电,通过电离或解离空气中的水分子或氧分子来生成正负两种离子的机构。所述放电机构中,例如将施加电压侧的电极的形状制成板状或网状,将接地侧电极制成网状,此时施加高电压,则电场在接地侧电极的网端面集中,发生表面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区。将空气流过该等离子体区,则不仅生成正负两种离子,还可以得到等离子体产生的电冲击。
作为具有这样的放电机构的元件,可例举表面放电元件、电晕放电元件、等离子体放电元件等,但并不仅限于这些。另外,放电元件的电极形状或材质不只是如上所述,可选择包括针型等所有的形状、材质。
更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所述离子发生元件特别优选下述结构:用板状电极1002和网状电极1004将介电体1003夹持,通过电源1001向板状电极交替施加正极和负极的电压,从而电场集中于网状电极的网端面,发生等离子体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区1005,生成正负两种离子。
这些正负两种离子的发生、送出所需的施加电压根据离子发生元件结构的不同而不同,电极间峰至峰(peak to peak)电压可以在2-10kV、优选3-7kV的范围。
<其它方法等>
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不只是上述的化学反应,也可以通过电冲击使抗原性物质的抗体反应部位改性或破坏来进行。即,通过在发生正负两种离子时的施加电压而发生的等离子体放电本身,抗原性物质的抗体反应部位被改性或破坏,因而所述电冲击也可以使抗原性物质和抗体的结合能力丧失,使抗原性物质失活。因此,通过电冲击和/或化学反应使抗原性物质的抗体反应部位改性或破坏,由此可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特别是上述作用、即电冲击和化学反应两者具有协同效果,由此可以促进抗原物质的失活。
以下例举实施例更为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使用杉树花粉的抗原性物质,验证正负两种离子的作用导致的抗原性物质的失活。以下参照图3-8进行说明。
图3是用于实施通过正离子和负离子的作用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的装置的概略图。图4A、图4B、图5A、图5B是表示通过ELISA抑制法进行的杉树抗原性物质(简称CJP)与19-60总计42名患者的血清IgE抗体的反应性评价的图。图3的装置具备图1的离子发生元件,由其送出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质谱分别如图2A和图2B所示。
<用于实施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的装置>
首先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使用纵37mm、横15mm的平板状表面放电元件作为离子发生元件1021(与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元件相同)。通过在电极间交替施加正和负的电压,在表面电极部发生表面放电,通过大气压下的放电等离子体,几乎同时生成正离子1022和负离子1023并送出。关于施加的电压,作为电极间的峰至峰(peak to peak)电压为3.3kV-3.7kV,在该范围的电压下不会产生有害量的臭氧。该离子发生元件在内径140mm、长度500mm的丙烯酸制的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的内部安装固定4个,在该容器的一侧设有用于喷雾含有抗原性物质的溶液的注入口1028,另一侧设有含抗原性物质的溶液的回收容器1025,同时该容器的底部设有用于排气的排气口1026。
即,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由注入口1028喷雾抗原性物质,自然滴落至回收容器1025,在这期间接触正负两种离子,受其作用。
<杉树花粉和抗原性物质>
作为抗原性物质,使用由杉树花粉提取的抗原性物质。杉树花粉由生长于日本广岛县丰町的日本杉(学名:Cryptomeria japonica)的树枝采集。使用-30℃冷冻器进行收集后的保存。
为了从杉树花粉中提取抗原性物质,将80g杉树花粉在3.2L 20mM的磷酸缓冲液(PBS、pH 7.4)中、在4℃搅拌4小时,然后以6000rpm离心分离30分钟。之后向上清中加入硫酸铵,使终浓度为80%饱和,以6000rpm离心分离30分钟。该离心分离后,将6小时的透析反复进行6次,接着以10000rpm离心分离30分钟。该离心分离后,将所得上清冷冻干燥,作为杉树抗原性物质。该杉树抗原性物质中还含有抗原性物质Cry j 1和Cry j 2。
<通过Folin-Lowry法进行的蛋白质定量>
将0.2ml含有杉树抗原性物质的溶液与1ml下述D液混合,放置10分钟。接着加入0.1ml下述A液,放置30分钟后用750nm测定吸光度。用牛血清蛋白(BSA)制备标准系列,按照同样的顺序制作标准曲线,由此将杉树抗原性物质的蛋白质量换算成BSA进行定量。结果,其蛋白质浓度为200ng/ml。这里使用的各试剂如下所示。
(试剂)
A液:以苯酚试剂作为酸,调节为1N。
B液:2%Na2CO3+0.1N NaOH
C液:0.5% CuSO4·5H2O+1%柠檬酸钠
D液:B液∶C液=50∶1(v/v)
<抗原性物质的喷雾和回收>
将8mg上述得到的抗原性物质——含有杉树抗原性物质的溶液(蛋白质浓度200ng/ml)装入雾化器1024,与图3所示装置的抗原性物质溶液喷雾用注入口1028连接。另一方面,在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的底部设置回收容器1025,以便可以回收喷雾的含有抗原性物质的溶液。
雾化器与空压机连接,通过压缩空气(流量5L/分钟)由注入口1028喷雾抗原性物质。喷雾量为8.0ml(喷雾时间90分钟)。90分钟后,通过回收容器1025回收沉降在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底部的抗原性物质。喷雾的抗原性物质在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中自然滴落约需90秒钟。
所述抗原性物质的喷雾和回收按照离子发生元件1021工作的情况(即离子处理的情况)和不工作的情况(即未处理的情况)两种情况进行。
离子发生元件1021工作,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抗原性物质的情况下,该气氛中(即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中)的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如下计算:所述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中设置有离子发生元件1021,通过空压机,以流量5L/分钟由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的抗原性物质溶液喷雾用注入口1028通入空气,在抗原性物质溶液的回收容器1025上设置Dan科学制造的空气离子计数仪(型号83-1001B),测定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而求出。结果,在分别对该离子发生元件1021,作为电极间峰至峰(peak to peak)电压施加3.3kV-3.7kV电压时,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内的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空间气氛为温度25℃、相对湿度60%RH。如图2A和图2B分别所示,送出的正离子为H3O+(H2O)n(n为0或自然数),负离子为O2 -(H2O)m(m为0或自然数),推定该正负两种离子通过前述的化学反应(1)-(2),生成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氢HO2和羟基自由基·OH。
<通过ELISA法评价反应性>
接着,通过ELISA(enzyme-liked immunosorbent assay)法对上述捕集到的杉树抗原性物质与由花粉症患者19-60采集的血清IgE抗体的反应性进行测定。对于抗原性物质,通过将如上所述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的抗原性物质(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和未经处理的抗原性物质(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进行比较来评价该反应性。
具体来说,将用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稀释至0.1μg/ml的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和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以50μl加入到ELISA用96孔板的孔中。同时,将人IgE标准品用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由200μg/ml稀释2倍,将该操作重复5次,将所得分别向各孔中注入50μl,在室温下静置2小时。用洗涤用缓冲溶液将板洗涤3次,然后加入300μl封闭用缓冲溶液,在4℃静置过夜。
静置过夜后,将板洗涤3次,用(3%脱脂乳+1%BSA)/PBST将杉树花粉症患者的血清稀释10倍,温育1小时,将50μl该血清加入到孔中,静置4小时。将板洗涤3次,然后用(3%脱脂乳+1%BSA)/PBST将生物素标记抗人IgE稀释1000倍,将50μl所得物质注入孔中,静置2.5小时。
该静置后,将板洗涤3次,用(3%脱脂乳+1%BSA)/PBST将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抗生物素蛋白(streptavidin)稀释1000倍,注入50μl该链霉抗生物素蛋白,室温下静置1.5小时。将板洗涤4次,然后将50μl Attophos(商标)底物缓冲溶液注入孔中,在遮光状态下放置,直至显色。用分光光度计(Cyto(商标)Fluor II)测定其荧光强度。结果如图4A、图4B、图5A、图5B所示。
如图4A、图4B、图5A、图5B所示,离子发生元件1021不工作时(即不发生正负两种离子,未处理的状态)、以及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的情况下,对于花粉症患者的血清IgE抗体与杉树抗原性物质的反应性(结合性),可以确认:在花粉症患者19-60的42人中,除了患者40、患者49、患者54和患者57之外的38名患者中,上述离子处理的抗原与上述患者的血清IgE抗体的反应性显著降低(荧光强度越低则表示反应性越低)。并可知其中33名患者中,抗体反应性显著下降。这里使用的各试剂如下所示。
(试剂)
碳酸氢钠缓冲溶液;100mM的NaHCO3(pH 9.2-9.5)
磷酸缓冲溶液(PBS);将4g NaCl、0.1g Na2HPO4·12H2O、1.45gKCl、1g KH2PO4用蒸馏水配制成500mL
PBST:PBS+0.5%吐温20
封闭用缓冲溶液:PBS+3%脱脂乳+1%BSA
洗涤用缓冲溶液:将43g Na2HPO4·12H2O、3.6g NaH2PO4、263gNaCl、15ml吐温20用蒸馏水配制成3L
<通过ELISA法评价与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
用雾化器1024喷雾后,研究离子发生元件1021未工作的未处理情况、以及在分别对该元件作为电极间的峰至峰(peak to peak)电压施加3.3kV-3.7kV电压,送出正负两种离子,使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内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的情况下,抗原性物质Cry j 1和Cry j 2与其单克隆抗体反应性的降低。
具体来说,将用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稀释至0.1μg/ml的离子处理Cry j 1、离子处理Cry j 2和未处理Cry j 1、未处理Cry j 2以50μl加入到ELISA用96孔板的孔中。用洗涤用缓冲溶液将板洗涤3次,然后加入300μl封闭用缓冲液,在4℃静置过夜。
静置过夜后,将板洗涤3次,用(3%脱脂乳+1%BSA)/PBST将抗Cryj 1和Cry j 2兔抗体稀释1000倍,将各50μl该抗体加入到孔中,静置1小时。然后,将板洗涤3次后,用(3%脱脂乳+1%BSA)/PBST将HRP标记抗兔IgE稀释1500倍,将50μl该所得物质注入孔中,静置1小时。
该静置后,将板洗涤3次,将50μl底物溶液(含有500μl ABTS(20mg/ml)、10μl 30%过氧化氢水、1ml 0.1M柠檬酸(pH 4.2)和8.49ml蒸馏水)注入孔中,在遮光状态下静置,直至显色。用分光光度计(ARVO(商标)SX)测定其荧光强度。如无特别说明,试剂分别与上述相同。
上述所得结果如图6所示。如图6所示,使离子发生元件不工作的情况(即未处理Cry j 1、未处理Cry j 2)、以及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的气氛下作用的情况(即离子处理Cry j 1、离子处理Cry j 2)进行比较,可以确认:在进行了离子处理的情况下,抗原性物质Cry j 1和Cry j 2与其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结合性)显著降低。即可知,关于Cry j 1与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未处理的与离子处理的之间,降低至约5分之1,关于Cry j 2,降低至约2分之1。
<通过ELISA抑制法进行的评价>
为了定量评价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和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与花粉症患者的血清IgE的反应性,通过ELISA抑制(ELISAinhibition:enzyme-li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hibition)法进行确认。
具体来说,将喷雾后回收的杉树抗原性物质装入离心分离机(Centriprep YM-10),以2500rpm离心浓缩。再将该浓缩液装入离心分离机(ULTRA FLEE-MC),以7000rpm离心浓缩。将浓缩的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和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由蛋白质浓度11μg/ml稀释5倍,将该操作重复进行8次。将50μl稀释的各抗原性物质和50μl稀释10倍的患者血清IgE混合,在4℃预温育一晚。
将用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稀释至1μg/ml的杉树抗原性物质(未喷雾)以50μl加入到ELISA用96孔板的孔中,静置2小时。用洗涤用缓冲溶液将板洗涤3次后,加入300μl封闭用缓冲液,在4℃静置过夜。
静置过夜后,将板洗涤3次,分别将50μl预温育的样品加入到孔中,静置4小时。将板洗涤3次后,用(3%脱脂乳+1%BSA)/PBST将生物素标记抗人IgE稀释1000倍,将50μl该所得物质注入孔中,静置2.5小时。
该静置后,将板洗涤3次,用(3%脱脂乳+1%BSA)/PBST将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抗生物素蛋白(streptavidin)稀释1000倍,注入50μl该链霉抗生物素蛋白,室温下静置1.5小时。将板洗涤4次,然后将50μl Attophos(商标)底物缓冲溶液注入孔中,在遮光状态下放置,直至显色。用分光光度计(Cyto(商标)Fluor II)测定其荧光强度。如无特别说明,试剂分别采用与上述相同的试剂。
研究离子发生元件未工作的未处理情况(即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以及对该元件作为电极间的峰至峰(peak to peak)电压分别施加3.3kV-3.7kV电压,送出正负两种离子,使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内的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的情况下(即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与花粉症患者的血清IgE抗体的反应性(结合性)。结果如图7所示。
如图7所示,可以确认:对于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50%抑制(杉树抗原性物质与血清IgE抗体的反应性降低至50%)所需的杉树抗原性物质量为2.53×103pg/孔,而对于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50%抑制所需的杉树抗原性物质量为1.34×104pg/孔,反应失活率为81%。这里所述的反应失活率通过以下式(1)求出。
反应失活率%=(1-A/B)×100 …(1)
A:50%抑制所需的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量
B:50%抑制所需的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量
<正负离子浓度与反应失活率的关系>
使用上述ELISA法中患者19的血清IgE作为抗体,使抗原性物质(杉树抗原性物质)的浓度(蛋白质浓度)为100ng/ml、200ng/ml、400ng/ml、800ng/ml四种浓度,与上述同样地(即,作为装置使用图3的装置,进行离子处理时,正负离子分别为10万个/cm3的浓度)进行,通过ELISA法分别求出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和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的荧光强度。然后根据下式(2),由该荧光强度求出变态反应的反应失活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抗原性物质浓度(ng/ml) | 100 | 200 | 400 | 800 |
反应失活率(%) | 94 | 83 | 78 | 56 |
反应失活率%=(1-C/D)×100 …(2)
C:离子处理的杉树抗原性物质的荧光强度
D:未处理的杉树抗原性物质的荧光强度
接着,选择上述抗原性物质的浓度为200ng/ml的情况为基准,在离子浓度与抗原性物质的浓度之间有以下关系成立的前提下,求出正负各离子浓度与反应失活率的关系。即,可认为如果反应失活率一定,则离子浓度与抗原性物质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成立,例如在将离子浓度固定、使抗原性物质浓度为一半的状态,以及将抗原性物质浓度固定、使离子浓度为2倍的状态下,认为可得到相同的反应失活率。因此,以上述试验中离子浓度的正负离子分别为10万个/cm3、以及上述抗原性物质的浓度为200ng/ml这两点为基准,正负各离子浓度与反应失活率的关系如图8所示。即,图8中的正负离子浓度为2.5万个/cm3、5万个/cm3、10万个/cm3、20万个/cm3的数据分别与上述ELISA法中的抗原性物质浓度为800ng/ml、400ng/ml、200ng/ml、100ng/ml时的数据相对应(图8的横轴表示正负离子各自的浓度)。
由图8可知:正负离子浓度增加,则反应失活率也提高,特别是正负离子浓度分别为5万个/cm3时,可实现78%左右的反应失活率,可得到抗原性物质稳定的失活效果。另外,正负离子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时,可实现83%的反应失活率,正负离子浓度分别为15万个/cm3时,可实现约90%的反应失活率,有望有效抑制花粉症或螨变态反应等变态反应疾病。
<皮内反应试验>
将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和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分别用0.9%NaCl稀释至蛋白质浓度为0.5μg/ml,将0.02ml该抗原性物质用结核菌素用注射器向杉树花粉症患者的前臂弯一侧皮内注射。测定约15分钟后出现的红斑、肿胀的直径和短径,由它们的平均直径评价反应性。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皮内反应试验 | 结膜反应试验 | |||
未处理 | 离子处理 | 未处理 | 离子处理 | |
患者A | +++ | + | - | - |
患者B | +++ | + | + | - |
患者C | +++ | + | + | - |
患者D | +++ | + | + | - |
患者E | +++ | + | + | - |
患者F | +++ | + | + | - |
上表2中,红斑小于10mm时表示为“-”,红斑为10mm或以上但小于20mm时表示为“±”,红斑为20mm或以上但小于30mm、或肿胀小于10mm时表示为“+”,红斑为30mm或以上但小于40mm、或者肿胀为10mm或以上但小于15mm时表示为“++”,红斑比40mm大、或者肿胀在为15mm或以上的肿胀上呈现假足时表示为“+++”。
如表2所示,使离子发生元件不工作的未处理的情况(即不发生正负两种离子的状态,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和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的气氛中处理的情况(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进行比较,可确认花粉症患者A-F的全部6名人员的皮内反应性显著降低。
<结膜反应试验>
将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和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分别用0.9%NaCl稀释至蛋白质浓度为5μg/ml,将5μl该抗原性物质用移液管滴入杉树花粉症患者A-F的眼中,约15分钟后观察半月襞、眼睑皮和眼球结膜的充血、痒、流泪等情况,以此判断有否结膜反应。
判定如下评价:完全未见充血时为“-”,可见稍有充血、有瘙痒感时为“±”,眼球结膜上部或下部一方可见充血时为“+”,眼球结膜的上部和下部均可见充血时为“++”,眼球结膜整体可见充血时为“+++”,可见眼睑浮肿等时为“++++”。结果同样表示在上表2中。
如表2所示,使离子发生元件不工作的未处理的情况(即不发生正负两种离子的状态,未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和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的气氛中处理的情况(即离子处理杉树抗原性物质)进行比较,可确认花粉症患者A-F的6名人员中,除患者A的5名,结膜反应性显著降低。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使用螨尘的抗原性物质验证正负两种离子的作用导致的抗原性物质的失活。以下参照图9-10进行说明。
图9是用于实施通过正离子和负离子的作用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的装置的概略图。图10表示通过ELISA法对螨抗原性物质(简称Derf)与a-r总计18名患者的血清IgE的反应性评价图。图9的装置与图3的装置同样,具备图1的离子发生元件,由其送出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质谱分别如图2A和图2B所示。
<用于实施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的装置>
首先,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图9所示的装置与图3所示的装置相同(因此图3和图9中标记有相同的参照符号的表示同一部分或相当的部分),只是具备使臭氧浓度减少的装备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即,在图9的装置中,一个排气口1026与雾化器1024经由过滤器1029连接。该过滤器1029含有活性碳和分子筛,具有除去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中发生的臭氧的作用。因此该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中的臭氧浓度保持在0.025ppm或以下。
在该图9所示的装置中,与图3的装置同样,由注入口1028喷雾抗原性物质1038,自然滴落至回收容器1025,在这期间接触正负两种离子,受其作用。
<螨尘和抗原性物质>
作为抗原性物质,使用由螨尘提取的抗原性物质。螨尘以存在于一般家庭中的为对象,用带滤网的吸尘器由座垫或绒毯中收集,然后过筛收集。用-30℃冷冻器进行收集后的保存。
为了从螨尘中提取抗原性物质,将0.1g螨尘在15mL 20mM的磷酸缓冲液(PBS、pH 7.4)中、在4℃搅拌16小时,然后以通过膜滤器(0.2μm)的作为螨抗原性物质。该螨抗原性物质中还含有抗原性物质Derf 1和Derf 2。
<通过Folin-Lowry法进行蛋白质定量>
将0.2ml含有螨抗原性物质的溶液与1ml下述D液混合,放置10分钟。接着加入0.1ml下述A液,放置30分钟后用750nm测定吸光度。用牛血清蛋白(BSA)制备标准系列,按照同样的顺序制作标准曲线,由此将螨抗原性物质的蛋白质量换算成BSA进行定量。结果,其蛋白质浓度为94.1μg/ml。这里使用的各试剂如下所示。
(试剂)
A液:以苯酚试剂作为酸,调节为1N。
B液:2%Na2CO3+0.1N NaOH
C液:0.5% CuSO4·5H2O+1%柠檬酸钠
D液:B液∶C液=50∶1(v/v)
<抗原性物质的喷雾和回收>
将8ml上述得到的抗原性物质——含有螨抗原性物质的溶液(蛋白质浓度94.1μg/ml)装入雾化器1024,与图9所示装置的抗原性物质溶液喷雾用注入口1028连接。另一方面,在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的底部设置回收容器1025,以便可以回收喷雾的含有抗原性物质的溶液。
雾化器与空压机连接,通过压缩空气(流量5L/分钟)由注入口1028喷雾抗原性物质1038。喷雾量为8.0ml(喷雾时间90分钟)。90分钟后,通过回收容器1025回收沉降在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底部的抗原性物质。喷雾的抗原性物质1038在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中自然滴落约需90秒钟。
所述抗原性物质1038的喷雾和回收按照离子发生元件1021工作的情况(即离子处理的情况)和不工作的情况(即未处理的情况)两种情况进行。
离子发生元件1021工作、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抗原性物质的情况下,该气氛中(即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中)的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如下计算: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中设置有离子发生元件1021,通过空压机,以流量5L/分钟由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的抗原性物质溶液喷雾用注入口1028通入空气,在抗原性物质溶液的回收容器1025上设置Andes电气制造的空气离子计数仪(型号ITC-201A),测定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而求出。结果,在对该离子发生元件1021,作为电极间的峰至峰(peak to peak)电压分别施加3.3kV-3.7kV的电压时,是圆筒形密闭容器1027内的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的气氛。其它空间气氛为温度25℃、相对湿度60%RH。如图2A和图2B分别所示,送出的正离子为H3O+(H2O)n(n为0或自然数),负离子为O2 -(H2O)m(m为0或自然数),推定该正负两种离子通过前述的化学反应(1)-(2)生成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氢HO2和羟基自由基·OH。
<通过ELISA法评价反应性>
接着,通过ELISA法对上述捕集到的螨抗原性物质与由螨变态反应患者a-r采集的血清IgE抗体的反应性进行测定。对于抗原性物质,通过将如上所述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的抗原性物质(离子处理螨抗原性物质)和未经处理的抗原性物质(未处理螨抗原性物质)进行比较来评价该反应性。
具体来说,将用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稀释至0.1μg/ml的离子处理螨抗原性物质和未处理螨抗原性物质以50μl加入到ELISA用96孔板的孔中。同时,将人IgE标准品用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由200μg/ml稀释2倍,将该操作重复进行5次,将所得分别向各孔中注入50μl,在室温下静置2小时。用洗涤用缓冲溶液将板洗涤3次,然后加入300μl封闭用缓冲液,在4℃静置过夜。
静置过夜后,将板洗涤3次,用(3%脱脂乳+1%BSA)/PBST将螨变态反应患者的血清稀释20倍,温育1小时,将50μl该血清加入到孔中,静置4小时。将板洗涤3次后,用(3%脱脂乳+1%BSA)/PBST将生物素标记抗人IgE稀释1000倍,将50μl该所得物质注入孔中,静置2小时。
该静置后,将板洗涤4次,用(3%脱脂乳+1%BSA)/PBST将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抗生物素蛋白(streptavidin)稀释1000倍,注入50μl该链霉抗生物素蛋白,室温下静置1小时。将板洗涤5次后,然后将50μl Attophos(商标)底物缓冲溶液注入孔中,在遮光状态下放置,直至显色。用分光光度计(Cyto(商标)Fluor II)测定其荧光强度。结果如图10所示。
如图10所示,使离子发生元件1021不工作的情况(即不发生正负两种离子,未处理的状态)、以及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的情况下,螨变态反应患者的血清IgE抗体与螨抗原性物质的反应性(结合性),在螨变态反应患者a-r的全部18人中,可以确认进行了上述离子处理的抗原与上述患者的血清IgE抗体的反应性显著降低(荧光强度越低则表示反应性越低)。这里使用的各试剂如下所示。
(试剂)
碳酸氢钠缓冲溶液;100mM的NaHCO3(pH 9.2-9.5)
磷酸缓冲溶液(PBS);将4g NaCl、0.1g Na2HPO4·12H2O、1.45gKCl、1g KH2PO4用蒸馏水配制成500mL
PBST:PBS+0.5%吐温20
封闭用缓冲溶液:PBS+3%脱脂乳+1%BSA
洗涤用缓冲溶液:将43g Na2HPO4·12H2O、3.6g NaH2PO4、263gNaCl、15ml吐温20用蒸馏水配制成3L
<反应失活率>
使用上述ELISA法中的患者a-r的血清IgE作为抗体,通过ELISA法分别求出未处理螨抗原性物质和离子处理螨抗原性物质的荧光强度,根据下式(3)由该荧光强度求出变态反应的反应失活率。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患者 | 反应失活率(%) |
患者a | 48.8 |
患者b | 24.8 |
患者c | 67.2 |
患者d | 58.2 |
患者e | 64.2 |
患者f | 48.3 |
患者g | 61.7 |
患者h | 35.4 |
患者i | 38.9 |
患者j | 69.1 |
患者k | 49.2 |
患者l | 73.2 |
患者m | 84.9 |
患者n | 63.7 |
患者o | 59.7 |
患者p | 57.0 |
患者q | 50.0 |
患者r | 86.5 |
平均 | 57.8 |
反应失活率%=(1-E/F)×100 …(3)
E:离子处理的螨抗原性物质的荧光强度
F:未处理的螨抗原性物质的荧光强度
由表3可知:患者a-r的平均反应失活率为57.8%,有望有效抑制螨变态反应疾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直接使用螨尘验证正负两种离子的作用导致的螨尘(其中含有的抗原性物质)的失活。以下参照图11-13进行说明。螨尘中含有的螨抗原性物质中的蛋白质量通过Folin-Lowry法进行的定量,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操作进行。
<螨尘的扩散和回收>
螨尘的扩散和回收使用图11所示装置进行(图11中,标记有与其它图相同参照符号的表示同一部分或相当的部分)。即,该装置包括具备送风机1033和操作用窗口1034的密闭状态的箱体1030,该送风机1033的空气喷口处设有离子发生元件1021。
首先,使离子发生元件1021工作,同时送风机1033也工作。其条件是:将该离子发生元件1021的电极间的峰至峰(peak to peak)电压调节至90V,使正负两种离子的空间平均浓度分别为3000个/cm3,另外,该送风机1033的风扇风量为2m3/分钟。
该箱体1030中正负两种离子的空间平均浓度,通过使用Andes电气制造的空气离子计数仪(型号ITC-201A)测定在该箱体的中心附近互相距离50cm或以上的5个点的正负两种离子分别的浓度来测定,其平均值为正负两种离子各为3000个/cm3。另外,该箱体1030中的空间气氛为温度25℃、相对湿度60% RH。如图2A和图2B分别所示,送出的正离子为H3O+(H2O)n(n为0或自然数),负离子为O2 -(H2O)m(m为0或自然数),推定该正负两种离子通过前述的化学反应(1)-(2),生成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氢HO2和羟基自由基·OH。
接着,将该离子发生元件1021和该送风机1033停止。然后在该箱体1030中设置担载有螨尘(2g)的物品1032,然后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重新使离子发生元件1021和送风机1033工作。
接着,使用扩散工具1035,经由窗口1034敲打物品1032,使螨尘1031扩散(散布、悬浮)。这里,物品1032可以是例如被子、毛毯、绒毯、榻榻米、枕头、座垫、沙发垫等,本实施例中使用座垫。扩散工具1035例如有棉被掸子、掸子、扫帚等。本实施例中使用棉被掸子。另外扩散操作除了敲打物品1032以外,还可以采用振荡或跌落的方法。本实施例中,使用棉被掸子作为扩散工具1035,在5分钟内用力敲打作为物品1032的座垫共20次。
接着,在敲打座垫结束时,使设于该箱体1030上部的空气吸引泵1037工作,通过回收过滤器1036将箱体1030中的粉尘吸引收集30分钟。
30分钟后,停止空气吸引泵1037,再次用作为扩散工具1035的棉被掸子敲打作为物品1032的座垫5分钟,共20次。之后再次使空气吸引泵1037工作,通过回收过滤器1036将箱体1030中的粉尘吸引收集30分钟。
对如上所述,通过2次吸引收集,由回收过滤器1036收集的粉尘量进行称量,为0.7mg。
以上的操作是离子发生元件1021工作,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螨尘(即,将这样处理的螨尘称为离子处理螨尘,由其提取的物质称为离子处理螨抗原性物质),为了进行比较,除离子发生元件1021不工作之外,其它全部与上述同样地进行操作,由此收集螨尘(即,将该用于比较的螨尘称为未处理螨尘,由其提取的物质称为未处理螨抗原性物质)。
另外,上述操作所使用的装置除上述图11所示的装置以外,也可以使用各种装置,例如如图12(与图11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同一部分或相当部分)所示,设置回收容器1025以代替设置图11的空气吸引泵1037和回收过滤器1036,也可以收集自然落下的粉尘。
<通过ELISA抑制法进行评价>
为了定量评价离子处理螨抗原性物质和未处理螨抗原性物质与螨变态反应患者的血清IgE的反应性,通过ELISA抑制法进行确认。
具体来说,由扩散后回收的螨尘提取螨抗原性物质,将其装入离心分离机(Centriprep YM-10),以2500rpm离心浓缩。再将该浓缩液装入离心分离机(ULTRA FLEE-MC),以7000rpm离心浓缩。将浓缩的离子处理螨抗原性物质和未处理螨抗原性物质由蛋白质浓度7.66μg/ml稀释5倍,将该操作重复进行11次。将50μl稀释的各抗原性物质和50μl稀释10倍的患者血清IgE混合,在4℃预温育一晚。
将用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稀释至1μg/ml的螨抗原性物质(未喷雾)以50μl加入到ELISA用96孔板的孔中,静置2小时。用洗涤用缓冲溶液将板洗涤3次,然后加入300μl封闭用缓冲液,在4℃静置过夜。
静置过夜后,将板洗涤3次,分别将50μl预温育的样品加入到孔中,静置4小时。将板洗涤3次后,用(3%脱脂乳+1%BSA)/PBST将生物素标记抗人IgE稀释1000倍,将50μl该所得物质注入孔中,静置2.5小时。
该静置后,将板洗涤4次,用(3%脱脂乳+1%BSA)/PBST将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抗生物素蛋白(streptavidin)稀释1000倍,注入50μl该链霉抗生物素蛋白,室温下静置1.5小时。将板洗涤5次,然后将50μl Attophos(商标)底物缓冲溶液注入孔中,在遮光状态下放置,直至显色。用分光光度计(Cyto(商标)Fluor II)测定其荧光强度。如无特别说明,试剂分别采用与上述相同的试剂。
研究离子发生元件未工作的未处理情况(即未处理螨抗原性物质),以及该元件工作,在正负两种离子的空间平均浓度分别为3000个/cm3的条件下进行离子处理(即离子处理螨抗原性物质)的情况下,与螨变态反应患者的血清IgE抗体的反应性(结合性)。结果如图13所示。
如图13所示,可以确认:对于未处理螨抗原性物质,50%抑制(螨抗原性物质与血清IgE抗体的反应性降低至50%)所需的螨抗原性物质量为500ng/ml,而对于离子处理螨抗原性物质,50%抑制所需的螨抗原性物质量为1900ng/ml,反应失活率为74%。这里所述的反应失活率按照与上式(1)同样的式子求出。
由此可确认:正负两种离子的作用不仅直接对抗源性物质作用,对于含有抗原性物质的螨尘也有效。并且还可以确认,正负两种离子各空间平均浓度为3000个/cm3时,可以发挥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效果。
<实施例4>
实施例3中,将正负两种离子的空间平均浓度分别改为10000个/cm3(使该离子发生元件1021的电极间的峰至峰电压为100V,该送风机1033的风扇风量为8m3/分钟),除此之外其它与实施例3完全同样,确认正负两种离子对螨尘的作用。结果如图14所示。
如图14所示,可以确认:对于未处理螨抗原性物质,60%抑制(螨抗原性物质与血清IgE抗体的反应性降低至60%)所需的螨抗原性物质量为345ng/ml,而对于离子处理螨抗原性物质,60%抑制所需的螨抗原性物质量为3823ng/ml,反应失活率为91%。这里所述的反应失活率与上述同样按照式(1)求出。
由此可确认:正负两种离子各空间平均浓度为10000个/cm3时,可以发挥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效果。
比较图13和图14,虽然存在50%抑制和60%抑制的差异,但由图13判断,50%抑制时和60%抑制时的反应失活率大致相同,因此可知空间平均浓度越高,则反应失活率越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使正负两种离子作用,可以有效地使抗原性物质失活,因此有望有效减少以该种抗原性物质为病因的花粉症或螨变态反应等各种变态反应疾病。
另外,通过将本发明的方法或装置应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可以进行抗原性物质失活了的空气的送风,或通过释放上述离子使空气中悬浮的抗原性物质直接失活。
上述各实施方案中,特别着重对花粉和螨中所含的变应原进行了说明,可以认为基于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除花粉或螨以外对霉菌等中所含的变应原也会发挥效果。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无需定期更换过滤器这样的麻烦,并且没有因抗体的个体差异而使效果受到影响等在预防方法上的困难性,通过正负两种离子的作用可使抗原性物质失活。因此,有望由此有效减少变态反应疾病。另外,使正负两种离子作用于抗原性物质时,不会伴随副生对人体有害量的臭氧等。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还可以将正负两种离子送出到空气中,使抗原性物质失活。
因此,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或装置的空气调节装置可以有效地使空气中的抗原性物质失活,可以提供使变态反应疾病减少的舒适的居住空间等。
Claims (18)
1.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抗原性物质来实现。
2.权利要求1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5万个/cm3或以上的气氛中,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
3.权利要求1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或以上的气氛中,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
4.权利要求1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3000个/cm3或以上的空间平均浓度下,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
5.权利要求1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000个/cm3或以上的空间平均浓度下,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
6.权利要求1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正离子为H3O+(H2O)n,负离子为O2 -(H2O)m,且m、n为0或自然数。
7.权利要求1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氢HO2或羟基自由基·OH中的至少一种。
8.权利要求1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抗原性物质是杉树抗原性物质。
9.权利要求1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抗原性物质是螨抗原性物质或螨尘。
10.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的机构,以便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作用于抗原性物质。
11.权利要求10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生成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氢HO2或羟基自由基·OH中的至少一种。
12.权利要求10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提供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5万个/cm3或以上的气氛。
13.权利要求10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提供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万个/cm3或以上的气氛。
14.权利要求10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提供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3000个/cm3或以上的空间平均浓度。
15.权利要求10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出到空气中,提供正负两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000个/cm3或以上的空间平均浓度。
16.权利要求10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抗原性物质为杉树抗原性物质。
17.权利要求10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抗原性物质是螨抗原性物质或螨尘。
18.权利要求10的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备空气调节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40419 | 2003-02-18 | ||
JP040419/2003 | 2003-02-18 | ||
JP309085/2003 | 2003-09-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0869A CN1750869A (zh) | 2006-03-22 |
CN100349651C true CN100349651C (zh) | 2007-11-21 |
Family
ID=36605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4465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49651C (zh) | 2003-02-18 | 2004-02-13 | 通过正负两种离子的作用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4965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458411B1 (ko) * | 2012-12-10 | 2014-11-07 | 한국기초과학지원연구원 | 분말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
CN106568893B (zh) * | 2016-10-14 | 2019-04-23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用于空气离子测量仪校准的装置及其电路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05531A (ja) * | 1998-06-19 | 2000-01-11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抗アレルゲンフィルターと該フィルターを設けた空気清浄機および換気装置およびマスク |
JP2000015062A (ja) * | 1998-07-01 | 2000-01-18 | Toray Ind Inc | 膜ろ過装置 |
CN2362026Y (zh) * | 1998-12-04 | 2000-02-02 |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 | 房间空调器用电子集尘器 |
-
2004
- 2004-02-13 CN CNB2004800044659A patent/CN10034965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05531A (ja) * | 1998-06-19 | 2000-01-11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抗アレルゲンフィルターと該フィルターを設けた空気清浄機および換気装置およびマスク |
JP2000015062A (ja) * | 1998-07-01 | 2000-01-18 | Toray Ind Inc | 膜ろ過装置 |
CN2362026Y (zh) * | 1998-12-04 | 2000-02-02 |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 | 房间空调器用电子集尘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0869A (zh) | 2006-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uzuki et al. | Prevention of allergic asthma by vaccination with transgenic rice seed expressing mite allergen: induction of allergen‐specific oral tolerance without bystander suppression | |
CN1283202C (zh) | 具备离子发生器的电动吸尘器以及设备 | |
CN1948840A (zh) | 空调机 | |
CN1431919A (zh) | 装置和制剂 | |
CN1989892A (zh) | 清扫用具 | |
CN203928171U (zh) | 清新空气送风器 | |
CN106513177A (zh) | 一种双电压空气净化方法 | |
CN100349651C (zh) | 通过正负两种离子的作用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方法和装置 | |
CN1287856C (zh) | Epi-hne蛋白质干粉 | |
Chapman et al. | Monitoring allergen exposure in asthma: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 |
CN104524879B (zh) | 空气净化装置 | |
US826300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activating antigenic substance throug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s functions | |
EP1864711B1 (en) | Bioinvasive reaction reducing method | |
CN1788181A (zh) | 离子发生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 | |
CN2801057Y (zh) | 电动吸尘器 | |
CN1777808A (zh) | 活化气体使抗原性物质失活的性能评价方法、作为该评价方法的评价试样的经处理抗原性物质的生成装置 | |
JP3890044B2 (ja) | 活性化ガスが抗原性物質を失活させる性能の評価方法、その評価方法の評価試料として用いる処理済抗原性物質の作成装置 | |
CN213253790U (zh) | 高效高能离子技术的除臭净化设备 | |
JP2004251496A (ja) | 抗原性物質を失活させ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202924729U (zh) | 一种臭氧发生装置 | |
Green et al. | Vacuum cleaners and airborne dog allergen. | |
CN1216074C (zh) | 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模拟肽及其筛选 | |
CN1840189A (zh) | 尘螨合剂 | |
CN214619924U (zh) | 一种新型新风双向流柜机的内部结构 | |
JP2004251497A (ja) | 空気調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