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5203C - 记录设备、再现设备、文件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设备、再现设备、文件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5203C
CN100345203C CNB2004100390441A CN200410039044A CN100345203C CN 100345203 C CN100345203 C CN 100345203C CN B2004100390441 A CNB2004100390441 A CN B2004100390441A CN 200410039044 A CN200410039044 A CN 200410039044A CN 100345203 C CN100345203 C CN 10034520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information
atom
data
control micro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90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5475A (zh
Inventor
川手史隆
山田诚
平林光浩
石坂敏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5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5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52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52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3Regener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or of selected parts thereof
    • H04N5/9305Regener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or of selected parts thereof involving the mixing of the reproduced video signal with a non-recorded signal, e.g. a text sign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5Assembly of content; Generation of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 H04N21/854Content auth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5Assembly of content; Generation of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 H04N21/854Content authoring
    • H04N21/85406Content authoring involving a specific file format, e.g. MP4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3Regener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or of selected parts thereof
    • H04N5/935Regeneration of digital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再现装置及文件管理方法,例如应用以QuickTime形式记录的电影文件的处理,即使在将难以正常处理的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时,也可以对用户所选择的文件进行正常地处理。本发明将文件部分地再现并取得与解码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该信息判断能否正常解码,并显示文件一览表。

Description

记录设备、再现设备、文件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设备、再现设备及文件管理方法,例如可以应用于以QuickTime形式记录的电影文件的处理。本发明取得与部分地再现文件并将其解码有关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判断能否正常解码并显示文件一览表,从而使得即使在将难以正常处理的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用户选择的文件进行正常地处理。
背景技术
以往,就视频、音频内容而言,事先通过编码来进行数据压缩并将其记录,再通过与该编码对应的解码来进行数据解压缩并将其提供给用户。
而且,在与这样的视频、音频内容有关的文件格式中,例如使用QuickTime(以下称“QT”),在该QT中,通过以原子(atom)为单位的分级结构来定义文件结构和与各种文件有关的信息,从而得以确保高扩展性。
与此相对,在对与这样的内容有关的文件进行记录的光盘等的记录介质中,在规定的管理区域中保存有与文件名、扩展名、记录位置等的文件管理系统有关的管理信息。因此,在计算机等中,可以以来自文件管理系统的扩展名为基准,选择性地显示可通过应用程序选择的文件,此外,还可以以来自文件管理系统的记录位置为基准,再现用户所需的文件。
近年来,在这种利用光盘等的记录再现装置中,容量飞跃地增大,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84705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特开2002-278996号公报中提出了下述方法,即,从记录介质上记录的许多文件中摘录数据并生成索引文件,通过该索引文件来进行文件的选择等,从而可以方便地管理记录介质所记录的许多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847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2789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近年来,提出了使用光盘作为记录介质的摄像机等的记录再现装置。在这样的记录再现装置中,也包括装入在计算机上所使用的光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也会发生将难以处理的文件记录在这种光盘上的情形。
这时,在这种记录再现装置中,以扩展名为基准,将难以处理的文件形式的文件从处理对象中除外,其中扩展名来自与文件管理系统有关的管理信息。顺便说一下,关于这样的从处理对象中除外的文件,由于提供用户界面使得用户无法发现这种文件,所以可以提供与以往的使用磁带的摄像机等相同的界面。
但是,在由计算机这样记录的文件中,即使在根据扩展名的格式判断中有可处理的格式,也还是会发生实际上无法正常处理的情况。
也就是说,即使与内容的编码有关的编解码器是与在家用电器中可处理的格式有关的编解码器,也会根据编码时的条件而发生无法正常处理的情况。而且,还会由于设备间能力的不同而发生无法正常处理的情况。具体而言,完全无法处理的情况就不用说了,还有再现图像暂时静止、漏掉画面的情况。
而且,在利用能力不同的同种家用电器来再现记录了内容的光盘时,这样的情况也会发生。
这种情况下,用户虽然相信可以再现并指示再现,但实际再现试试看才发现异常,这样会使用户非常不愉快,更有甚者,还会使用户怀疑设备出了故障。而且这种情况迫使用户重新选择文件,这样也会给用户带来不愉快。
特别是,QT格式由于具有高扩展性,所以这样的情况有可能经常发生。顺便说一下,例如关于数据的存储方式,由于QT包括引用外部文件的外部引用方式和存储在文件内的自带方式,所以,例如当这种记录再现装置没有对应于外部引用方式时,通过外部引用方式而来的文件全部无法处理。
而且,在计算机中,由于处理能力有各种不同是很自然的,而且由于根据需要安装应用程序,并且应用程序还频繁地进行着版本升级,所以,关于这样的情况,虽然在计算机中是允许的,但在这种记录再现装置中却是不允许的。
本发明正是考虑以上方面,提出以下记录装置、再现装置及文件管理方法,即,即使在将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再现用户所选择的文件。
在用于解决有关问题的本发明中,应用记录装置收集至少与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解码有关的信息,并将其设置在文件的前面部分并形成文件。
此外,在本发明中,应用再现装置将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文件部分地再现,并取得与文件所设定的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再根据与该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判断能否正常解码,然后,将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文件以一览表显示,以便可以只选择所述能正常解码的文件。
此外,在本发明中,应用文件管理方法将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文件部分地再现,并取得与文件所设定的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再根据与该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判断能否正常解码,然后,将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文件以一览表显示,以便可以只选择所述能正常解码的文件。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应用记录装置收集至少与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解码有关的信息,并将其设置在文件的前面部分并形成文件,从而可以将与该解码有关的信息部分地再现,并判断能否正常解码,然后可以只选择所述能正常解码的文件。因此,由于可以只选择能正常解码的文件,所以,即使在将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时,也可以对用户所选择的文件进行正常地再现。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应用再现装置将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文件部分地再现,并取得与文件所设定的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再根据与该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判断能否正常解码,然后,将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文件以一览表显示,以便可以只选择所述能正常解码的文件,从而,即是在将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时,也可以对用户所选择的文件进行正常再现。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可以提供一种文件管理方法,即,即使在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时,也可以对用户所选择的文件进行正常地再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有关的系统控制微机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处理程序中的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图3的后续流程图;
图5是图4的后续流程图;
图6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中的文件的能否再现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图6的后续流程图;
图8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中的QT视频文件的图表;
图9是表示图8的QT视频文件中的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的图表;
图10是表示图8的QT视频文件中的概况原子的图表;
图11是表示图10的概况原子中的设定的图表;
图12是表示图10的概况原子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3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中的文件的能否再现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图13的后续流程图;
图15是图14的后续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3~图15的处理过程的图表;
图1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有关的QT视频文件中的概况原子的设定的图表;
图18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中的文件的能否再现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图18的后续流程图;
图20是图19的后续流程图;
图21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中的文件的能否再现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中的文件的能否再现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图22的后续流程图;
图24是图23的后续流程图;
图25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中的概况原子的设定的图表;
图26是表示图25的设定例子的图表;
图2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中的文件的能否再现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8是图27的后续流程图;
图29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中的概况原子的设定的图表;
图30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中的文件的能否再现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中的索引文件的图表。
具体实施例
下面,参照合适的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
(1-1)第一实施例的结构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例有关的光盘装置的方框图。在该光盘装置1中,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摄像装置、声音采集装置取得作为被写体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并将由该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构成的摄像结果记录在光盘2上。而且,将记录在该光盘2上的摄像结果再现,并通过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的显示装置和由扬声器构成的声音输出装置输出,并输出到外部设备上。在该光盘装置1中,将构成这种摄像结果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通过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格式转换为流格式之后,通过规定的文件格式记录在光盘2上,在该实施例中,就用QuickTime(以下称“QT”)作为所述文件格式。
因此,在光盘装置1中,视频编码器11对摄像结果的视频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处理,并生成视频数据,再根据MPEG格式对该视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从而输出由视频数据构成的原始流。
此外,音频编码器12对摄像结果的音频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处理,并生成音频数据,再根据MPEG格式对该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从而输出由音频数据构成的原始流。
文件生成器15在记录时对由视频编码器11和音频编码器12输出的原始流进行多路复用处理,并通过系统控制微机19的控制来生成QT电影文件。
存储控制器18通过系统控制微机19的控制来切换动作,在记录时,将由该文件生成器15输出的QT电影文件的数据串和由系统控制微机19输出的各种数据顺次记录并暂时保存在存储器17中,再对应于接下来的纠错编解码器21的处理而输出所保存的数据。而且,在再现时,与此相反,暂时保存纠错编解码器21的输出数据,并输出给文件解码器16和系统控制微机19。
纠错编解码器21通过系统控制微机19的控制来切换动作,在记录时,将存储控制器18的输出数据暂时记录在存储器20中,并添加纠错码。而且,通过这样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以规定的顺序读出并输出,从而对这些数据进行交错(interleave)并输出给数据调制解调器23。而且,纠错编解码器21在再现时,与记录时相反,将由数据调制解调器23输出的数据以规定的顺序暂时记录在存储器20中并输出给存储控制器18,从而对由该数据调制解调器23输出的数据进行交错处理并输出。而且这时,根据记录时添加的纠错码进行纠错处理。
数据调制解调器23根据系统控制微机19的控制来切换动作,在记录时,将纠错编解码器21的输出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串之后,进行调制处理并输出给磁场调制驱动器24或光拾波器33。而且,再现时,从由光拾波器33输出的再现信号中再现时钟,并以该时钟为基准对再现信号进行二值识别和解调制处理,从而得到与记录时生成的串行数据串对应的再现数据,并将该再现数据输出给纠错编解码器21。
磁场调制驱动器24,在光盘2是磁光盘的时候,在记录时,通过系统控制微机19的控制,根据数据调制解调器23的输出信号来驱动磁头32。此处的磁头32保持与光拾波器33相对并将光盘2夹持在中间,并向由光拾波器33决定的激光束照射位置施加调制磁场,该调制磁场与数据调制解调器23的输出数据对应。因此,在该光盘装置1中,当光盘2是磁光盘时,可以根据热磁记录方法将QT电影文件记录在光盘2上。
图中所示的光盘2是圆盘状的记录介质,在该实施例中是磁光盘(MO:Magneto-Optical Disk)、相变光盘等可重写的光盘。主轴马达31通过伺服电路30的控制,以适合光盘2的恒定线速度(CLV:ConstantLinear Velocity)、恒定角速度(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和区域CLV(ZCLV:Zone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等条件来驱动光盘2旋转。
伺服电路30根据由光拾波器33输出的各种信号来控制主轴马达31的动作,从而运行主轴控制处理。而且,伺服电路30同样地对光拾波器33进行循轨控制和聚焦控制,并使光拾波器33和磁头32寻道,并运行对焦等处理。
驱动控制微机22根据系统控制微机19的指示控制这些伺服电路30中的寻道等动作。
光拾波器33将激光束照射到光盘2上,并通过规定的接收光元件对其反射光进行接收,再根据对接收光的结果进行运算处理来生成各种用于控制的信号并将其输出,而且,输出再现信号,该再现信号的信号电平响应于形成在光盘2上的凹坑串和标记串而变化。此外,光拾波器33通过系统控制微机19的控制来切换动作,当光盘2是磁光盘的情况下,在记录时,照射在光盘2上的激光束的光能间歇地增加。因此,在该光盘装置1中,也就是可以通过脉冲串方式在光盘2上记录QT电影文件等。此外,当光盘2是相变光盘等时,光拾波器33根据数据调制解调器23的输出数据将照射在光盘2上的激光束的光能从再现时的光能增加到写入时的光能,从而可以应用热记录的方法在光盘2上记录QT电影文件等。
因此,在该光盘装置1中,可以通过视频编码器11和音频编码器12对构成摄像结果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并将其转换为原始流之后,再通过文件生成器15将其转换为QT电影文件,然后依次通过存储控制器18、纠错编解码器21及数据调制解调器23,再通过光拾波器33或通过光拾波器33和磁头32将该QT电影文件的数据等记录在光盘2上。
此外,在光盘装置1中,由数据调制解调器23对通过光拾波器33得到的再现信号进行处理并得到再现数据,然后利用纠错编解码器21对该再现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将光盘2上记录的QT电影文件等再现,并可以将这些QT电影文件等从存储控制器18输出。
文件解码器16输入由存储控制器18输出的QT电影文件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分解为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原始流并输出。视频解码器13对该视频数据的原始流进行数据解压缩,并输出到图中未示出的显示装置或外部设备上。音频解码器14对由文件解码器16输出的音频数据的原始流进行数据解压缩,并输出到图中未示出的声音输出装置或外部设备上。这样,在该光盘装置1中就可以监视从光盘2再现的摄像结果。
操作部分26由该光盘装置1的各种操作元件和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触摸面板构成,用于将用户的各种操作通知给系统控制微机19。
系统控制微机19是控制该整个光盘装置1的动作的微机,若通过运行规定的处理程序而检测出装入了光盘2,其中规定的处理程序记录在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中,则该系统控制微机19使光拾波器33在光盘2的最内周寻道,并将关于光盘2的文件管理系统的管理信息再现。而且,系统控制微机19从存储控制器18中取得该再现的管理信息,并将其保存在内置的存储器中。因此,系统控制微机19可以检测出光盘2中所记录的各个文件的地址和空闲区域。
即,若用户发出记录摄像结果的指示,则系统控制微机19根据存储器中存储的管理信息检测出空闲区域,并使光拾波器33寻找该空闲区域,然后将依次得到的摄像结果记录在光盘2上。而且,为了与该QT电影文件的记录对应,该系统控制微机19对存储器中保存的管理信息进行更新,并在光盘2弹出等时,根据该更新的管理信息对光盘2的管理信息进行更新。而且,该管理信息的更新通过下述操作来运行,即,将保存在存储器中并更新了的信息通过存储控制器18输出给纠错编解码器21。
此外,若用户发出将光盘2所记录的文件再现的指示,则系统控制微机19根据存储器保存的管理信息检测出对应文件的记录位置,并根据该检测结果发出指示再现对应文件。
在该再现处理中,系统控制微机19显示光盘2所记录的文件的一览表,并根据在该一览表的显示中用户的选择操作来接受再现的指示。
在该处理中,系统控制微机19通过运行图2所示的处理程序来检测出能正常再现的文件,并以一览表的形式仅显示这些文件。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在将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记录在光盘2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用户选择的文件正常地再现。
即,若用户指示显示一览表,则系统控制微机19从步骤SP1移向步骤SP2,并根据存储器中存储的与光盘2的文件管理系统有关的管理信息取得对应目录的目录信息。而且,此处提到的目录例如是用户所选择的收藏目录、根目录等,目录信息由属于该目录的子目录和一组关于文件属性信息的条目构成。
系统控制微机19继续移向步骤SP3,并取得构成该目录信息的条目信息,若此处是难以取得的情况,例如,用户所指定的收藏夹中没有记录任何文件或子文件夹,则从步骤SP4移向步骤SP5,不显示任何文件的一览表就结束该处理程序。
与上述相反,若取得了条目,则移向接下来的步骤SP6,并判断该取得的条目是否是记录了与文件有关的信息的条目。若此处得到的是否定结果,对于该条目而言,例如是用户所指定的收藏夹中没有记录任何文件的情况,则从步骤SP6移向步骤SP7,并在运行与条目种类对应的处理之后,移向步骤SP8。而且,与条目种类对应的该处理,例如用户的指定是以一览表显示收藏内容时,则是将存储在收藏内容的最高级的目录中的子目录设定为以一览表显示的显示对象。
若这样运行与条目对应的处理,则在接下来的步骤SP8中,系统控制微机19从在步骤SP2取得的目录信息中取得下一个条目,并返回步骤SP4。
与上述相反,当条目是与文件有关时,系统控制微机19根据在步骤SP6得到的肯定结果从步骤SP6移向步骤SP9。此处,系统控制微机19根据该条目中所设定的对应文件的扩展名来判断与该条目有关的文件是否是QT电影文件,其中,该QT电影文件是该光盘装置1中的处理对象文件。若此处得到的是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19从步骤SP9移向步骤SP10,并在运行与该扩展名所决定的文件种类相对应的处理后,移向步骤SP8。而且,与该文件种类相对应的处理,例如判断是否是与QT电影文件具有兼容性的文件,若判断为没有兼容性时,则从以一览表显示的对象中除去,若判断为有兼容性,则与判断是QT电影文件的情况相同,运行该处理程序中接下来的处理。
与上述相反,若在步骤SP9中得到的是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19从步骤SP9移向步骤SP11,并运行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此处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是下述处理,即,根据光盘2将对应的文件部分地再现,并取得与该文件所设定的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该与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来判断能否正常解码。而且根据上述处理,QT电影文件是如下形成的,即,根据由原子构成的分级结构来分配与解码有关的信息和与文件结构有关的信息。因此,在步骤SP11中,系统控制微机19判断与条目有关的文件是否是能正常再现的文件,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12中判断是否得到了能正常再现的判断结果。若此处得到的是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19从步骤SP12移向步骤SP13,并从以一览表显示的对象中除去与该条目有关的文件,然后移向步骤SP8。
与上述相反,在步骤SP12中,若得到的是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19从步骤SP12移向步骤SP14,并将与该条目有关的文件设定为以一览表显示的显示对象,其中,该显示对象是能正常再现的文件,然后,返回到步骤SP8。
因此,系统控制微机19依次地对属于该目录的条目检测出能正常再现的文件,并在对所有的文件的处理结束时,根据在步骤SP4得到的否定结果,从步骤SP4移向步骤SP5,并将设定为显示对象的文件与子目录文件夹一同以一览表显示,然后结束该处理程序。
图3~图5是详细表示图2中所示的处理程序中步骤SP11的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的流程图。系统控制微机19通过运行该图3~图5所示的处理程序根据光盘2部分地再现作为判定对象的文件,并通过该再现的文件取得与解码有关的信息并判断能否正常再现。
即,系统控制微机19在该处理程序开始时从步骤SP21移向步骤SP22。而且,在下述附图的记载中,从文件取得的变量用大写字母表示。系统控制微机19在该步骤SP22中,根据记录位置信息指示再现光盘2,从而再现与条目有关的文件的一部分,并通过文件解码器16取得QT电影文件的电影资源原子(Movie Resource Atom:moov atom),其中,上述记录位置信息来自步骤SP3或步骤SP8中取得的目录信息。
而且,系统控制微机19在接下来的步骤SP23中,从这个取得的电影资源原子中取得电影报头原子(Movie Header Atom:mvhd atom),然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P24中取得在该电影报头原子中设定的时间尺度(timescale)值,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25中将其保存在内置存储器中(MOVIE TIMESCALE)。
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26中,从取得的电影资源原子中取得最初的轨道原子(Track Atom:trak atom),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27中判断是否取得了轨道原子。若此处得到的是否定结果,则由于该处理对象文件中没有作为再现对象的轨道存在,所以从步骤SP27移向步骤SP28,并在将该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之后,从步骤SP29返回最初的处理程序。
与上述相反,若在步骤SP27得到的是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19从步骤SP27移向步骤SP30。在此处,系统控制微机19从取得的轨道原子中取得媒体原子(Media Atom:mdia atom),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31中取得该媒体原子所设定的持续时间值,然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P32中将这个取得的持续时间值保存在内置的存储器中(TRACK DURATION)。
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33中,从取得的轨道原子中取得媒体原子(Media Atom:mdia atom),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34中从该媒体原子中取得媒体报头原子(Media Header Atom:mdhd atom)。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35中取得该媒体原子所设定的时间尺度(timescale),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36中将这个取得的时间尺度保存在内置的存储器中(MEDIATIMESCALE)。
而且,系统控制微机19在接下来的步骤SP37中从取得的媒体原子中取得媒体控制程序引用原子(Media Handler Reference Atom:hdlratom),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38中检测组件子型(component subtype)的设定,其中,该组件子型是这个取得的媒体控制程序引用原子所设定的。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39中,将该检测出的组件子型记录在存储器中(SUBTYPE),然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P40中判断这个检测出的组件子型的值是否是视频。
若此处得到的是肯定结果,则这时,由于可以判断该对象轨道是视频轨道,所以从步骤SP40移向步骤SP43(图4)。在该步骤SP43中,系统控制微机19从取得的媒体原子中取得采样表原子(Sample Table Atom:stbl atom),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44中取得该采样表原子所设定的采样描述原子(Sample Description Atom:stsd atom)。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45中,从该采样描述原子中取得表示编解码器种类的数据格式,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46中将该数据格式保存在存储器中。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47中,取得表示画面纵向大小的信息(width)和表示画面横向大小的信息(height)并保存在存储器中。
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48中,从采样表原子中取得采样时间原子(Sample to Time Atom:atts atom),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49中从采样时间原子中取得每个采样的持续时间。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50中,由该持续时间和该轨道的时间尺度值计算视频数据的帧频并保存在存储器中(FRAME RATE)。
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51中,从采样表原子中取得采样大小原子(Sample Size Atom:stsz atom),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52中,根据该采样大小原子所设定的数据来计算该视频轨道所包含的采样总量。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53中,由该采样总量、步骤SP32中保存在存储器中的持续时间以及在步骤SP25中保存在存储器中的时间尺度来计算该轨道的比特率并保存在存储器中(BITRATE)。
因此,系统控制微机19根据QT电影文件中针对QT电影文件的视频轨道所设定的与解码有关的信息,在取得与该光盘装置1的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之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P54中将如上所述取得的信息与和视频解码器13的处理能力有关的规格做比较。具体地说,系统控制微机19将在步骤SP46中取得的表示编解码器种类的数据格式(data format)、在步骤SP47中取得的表示画面纵向大小的信息(width)、表示画面横向大小的信息(height)、在步骤SP50中检测出的帧频、以及与步骤SP53中检测出的比特率有关的流数据,与视频解码器13的处理能力比较。
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55(图5)中,根据该比较结果来判断该轨道是否能正常再现,若此处得到的是否定结果,则从步骤SP55移向步骤SP56,并在将该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之后,从步骤SP57返回到最初的处理程序。
与上述相反,若在步骤SP55得到的是肯定结果,则从步骤SP55移向步骤SP59(图3),并从电影资源原子中取得与下一轨道有关的轨道原子(Track Atom:trak atom),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60中判断是否取得了轨道原子。若此处得到的是肯定结果,则移向步骤SP30,并对接下来取得的轨道原子重复同样的处理。
与上述相反,若在步骤SP40中取得的是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19从步骤SP40移向步骤SP63,并在此处判断组件子型的值是否表示音频轨道。若此处得到的是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19从步骤SP63移向步骤SP66(图3),并从取得的媒体原子中取得采样表原子(Sample TableAtom:stbl atom),然后在步骤SP67中取得该采样表原子所设定的采样描述原子(Sample Description Atom:stsd atom)。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68中,从该采样描述原子中取得表示编解码器种类的数据格式(dataformat),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69中将该数据格式保存在存储器中(CODEC)。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70中,从采样描述原子中取得音频数据的采样率(sample rate),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71中,从采样表原子中取得采样大小原子(Sample Size Atom:stsz atom),然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P72中,根据该采样大小原子的设定来计算该音频轨道所包含的采样总量。
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73中,由该采样总量、在步骤SP32中保存在存储器中的持续时间、在步骤SP25中保存在存储器中的时间尺度来计算该轨道的比特率(BITRATE)并保存在存储器中。
因此,系统控制微机19根据QT电影文件中针对QT电影文件的音频轨道所设定的与解码有关的信息,在取得与该光盘装置1的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之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P74中将如上所述取得的信息与和音频解码器14的处理能力有关的规格做比较。具体地说,系统控制微机19将在步骤SP69中取得的表示编解码器种类的数据格式(data format)、在步骤SP70中取得的采样率(sample rate)、以及在步骤SP73中计算出的比特率与音频解码器14的处理能力比较。
系统控制微机19在接下来的步骤SP55(图5)判定该比较结果,从而来判断音频轨道是否能正常再现,若也是难以再现的情况,则运行步骤SP56、步骤SP57的处理程序,并返回最初的处理程序;相反,若此处是能正常再现的情况,则从步骤SP55移向步骤SP59(图3),并切换到对下一轨道的处理。
与上述相反,若在步骤SP63得到的是否定结果,这时,则由于该轨道上没有视频轨道和音频轨道,所以系统控制微机19从步骤SP63移向步骤SP76,并从取得的媒体原子中取得采样表原子(Sample Table Atom:stbl atom),然后在步骤SP77中取得该采样表原子所设定的采样描述原子(Sample Description Atom:stsd atom)。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78中,从该采样描述原子中取得表示编解码器种类的数据格式(dataformat),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P79中判断能否处理该数据格式。
若此处得到的是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19从步骤SP79转去运行步骤SP56、步骤SP57的处理程序,并返回到最初的处理程序。若与上述相反,在步骤SP79得到的是肯定结果,则从步骤SP79移向步骤SP80。而且如上所述移向步骤SP80时是下述情况,即,光盘装置1具有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以外的、与QT格式有关的媒体的处理装置。系统控制微机19在该步骤SP80中,从媒体原子中取得与解码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与解码有关的信息是在该处理装置中判断能否正常解码的资料,然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P81中将这个取得的信息与该其他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比较,之后,移向步骤SP55。因此,系统控制微机19针对其他轨道判断能否正常再现,若是难以再现的情况,则运行步骤SP56和步骤SP57的处理程序并返回到最初的处理程序,相反,若是能正常再现的情况,则从步骤SP55移向步骤SP59(图3),并切换到对下一轨道的处理。
因此,系统控制微机19可以根据该QT电影文件针对QT电影文件所设定的各个轨道来取得各自的与解码有关的信息,并判断是否能正常再现。
而且,在如上所述判断所有的轨道都能正常再现的情况,在步骤SP60(图3),根据得到的肯定结果从步骤SP60移向步骤SP85,并在将该QT电影文件设定为能正常再现的文件之后,移向步骤SP86并返回到最初的处理程序。
(1-2)第一实施例的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在该光盘装置1中(图1),将通过摄像装置、声音采集装置取得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分别在视频编码器11和音频编码器12进行编码,然后由文件生成器15将其转换为QT电影文件的数据流,并通过存储控制器18、纠错编解码器21、数据调制解调器23、磁场调制驱动器24以及光拾波器33记录在光盘2上。这样,在光盘装置1中,摄像结果就通过QT电影文件记录在光盘2上。而且,为了与光盘2的文件的记录对应,将系统控制微机19的输出数据输出到该光盘装置1的记录系统,从而,为了与该QT电影文件的记录相对应而更新为与光盘2的文件管理系统有关的管理信息。
而且,如上所述记录的QT电影文件,根据文件管理系统的管理信息通过光拾波器33、数据调制解调器23、纠错编解码器21以及存储控制器18依次再现,并在文件解码器16将其分解为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原始流之后,分别由视频解码器13和音频解码器14解码并输出。
在这样的与再现摄像结果的记录有关的光盘装置1中,若用户指示以一览表显示光盘2所记录的文件,则光盘装置1根据目录信息判断属于以一览表显示的目录的文件是否是处理对象,其中,所属目录信息是与光盘2的文件管理系统有关的管理信息。而且,如上所述若判断为是处理对象文件,则将该文件再现,并根据与在文件中设定的解码有关的信息,判断是否是能正常再现的文件,再以一览表仅显示能正常再现的文件。而且,根据用户在一览表显示中的选择将对应文件再现。
因此,在光盘装置1中,由于仅对能正常再现的文件进行选择性地显示,所以,即使在将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记录在作为记录介质的光盘2上时,也可以对用户所选择的文件进行正常地再现。
(1-3)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根据文件管理系统的管理信息仅选择作为再现对象的文件,而且,根据将上述选择的文件部分地再现而得到的关于解码的信息,来仅对能正常再现的文件进行选择性地显示,从而,即使在将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记录在作为记录介质的光盘2上时,也可以对用户所选择的文件进行正常地再现。
(2)第二实施例
图6和图7是表示与该第二实施例有关的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除了运行图6和图7中的处理程序来代替图3~图5中所述的处理程序这一点外,都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地构成。而且,在图6和图7的处理程序中,与图3~图5所述的处理程序相同的结构以对应的符号标示,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中,系统控制微机19若在步骤SP63得到的是否定结果,则返回步骤SP59,从而根据与解码有关的信息仅判断视频轨道和音频轨道能够正常再现。
即使如该实施例这样,根据与解码有关的信息,仅判断视频文件和音频文件是否能正常再现,也可得到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的效果。而且,若这样地,根据与解码有关的信息仅判断视频文件和音频文件是否能正常再现,则在下述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是更简单的处理,却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其中,所述情况是指只能将视频轨道和音频轨道再现的应用,或者视频轨道和音频轨道以外的轨道的再现无法正确进行的应用。
(3)第三实施例
然而,如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例所述,最终,当部分地再现文件而取得与解码有关的信息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判断能否正常解码,因此,其缺点是一览显示需要一定的时间,不便于使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通过文件生成器15生成QT电影文件时,通过专用原子,将作为判断能否正常再现的判断资料的、关于解码器的信息收集在所述QT电影文件的前面部分。之后,根据所述收集配置的判断资料来判断能否正常再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QT电影文件的结构除了一部分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外,其它结构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下述内容中,适当地引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且,不光在使用文件生成器15生成QT电影文件时设定所述判断资料,例如对于使用其他机器记录在光盘2内的文件,也可以用包含所述判断资料的文件进行记录更正。
图8是本实施例的QT电影文件的电影原子(moov)一侧的结构图。在QT电影文件内,在电影原子(moov)的较高级设置有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ftyp)及概况原子(prfl)。在QT电影文件内,在所述格式兼容性原子内设置有用于识别QT电影文件格式规格的必要信息,此外,将与解码有关的信息分配到概况原子内。
于是,在QT电影文件内,将判断能否正常再现的判断基准设置在文件的前面部分,此时,能够简单迅速地判断能否正常再现。
如图9所示,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的头4个字节分配了显示所述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大小的信息(Size),紧接着的4个字节分配了显示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的信息(Type)。其中,在这里将所述信息(Type)设定为ftyp。
在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接下来的4个字节内注册了主要标识(Major-Brand)。所述主要标识(Major-Brand)设定了识别所述QT电影文件的文件格式的标识符。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所述主要标识(Major-Brand)判断能否进行处理。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将主要标识设定为mqt。
在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接下来的4个字节内分配了次要版本(Minor-Version)。所述次要版本(Minor-Version)是分配了与主要标识(Major-Brand)的QT电影文件有关的规格的版本。
同时,所述次要版本(Minor-Version)的形式可以因主要标识(Major-Brand)所示格式的各个规格而异。此外,对应主要标识(Major-Brand)的格式,以4比特为单位分割所述字段,例如,版本1.3可以以0×00013000来存储。此外,也可以一起存放文件作者及应用程序的标识符。此时,最高的8比特用做版本号的整数部分,接下来的8比特用做版本号的小数部分,再下面的10比特用做文件作者的标识符,最后6比特用做制成文件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符,例如,版本号1.16、文件作者的标识符0、应用程序的标识符1以0×01100001来表示。
接着,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通过兼容标识(Compatible-Brand)的重复,来记录能够用于再现、解码所述QT电影的格式(与主要标识(Major-Brand)有兼容性的格式)。即,例如当主要标识是mqt时,兼容标识存储mqt和qt。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即使使用有兼容性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检测出能否再现。
与其相对,如图10所示,属性原子分配了显示所述属性原子大小的信息(Size)及显示该原子是属性原子的信息(Type)(此时设置为prfl)。而且,紧接着还设定了版本(Version)、各种标志(flags)及计数值(feature-record-count),接着,通过列表(feature-record-list)的重复来记录关于解码的各种信息。计数值(feature-record-count)显示所述列表的数目。
列表(feature-record-list)由依次指定轨道原子的轨道ID(track-ID)、指定轨道子部分的子部分轨道ID(sub-track-ID)、显示关于解码信息种类的信息(feature)及对应的实际数据(value)构成。此时,如图11所示,通过设定编解码器的种类、数据的比特率及视频数据的帧频等各种项目而得到显示关于解码信息种类的信息(feature),此外,可以在各个项目内设定对应所述各个项目的实际数据。同时,图12是由所述列表(feature-record-list)形成的关于解码信息的设定例的图表。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轨道ID为1的轨道表示的是编解码器为MPEG(动态图象专家组)4视频、比特率为384000[bps]、帧频为15[fps]、画面大小横为352像素纵为288像素、帧频为固定的帧频。此外,轨道ID为2的轨道显示的是编解码器为MPEG4音频、比特率为128000[bps]、采样频率为48000[Hz]、比特率为固定的比特率。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属性原子可以判断能否没有问题地再现QT电影文件。
图13~图16是显示所述图8结构的系统控制微机19的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的系统控制微机中,根据所述图13~图16的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来判断是否为能够正常再现的文件,以此来取代上述图3~图5所述的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同时,在本实施例的系统控制微机中,作为所述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的前提,根据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光盘2的文件管理系统的目录信息,对是否为能够再现的文件格式进行判断。
即在系统控制微机中,若开始所述处理过程,则从步骤SP101转移到步骤SP102,对工作表进行初始化。如图16所示,所述工作表是以轨道ID、子部分ID为单位收集解码信息的实际数据的表格。通过系统控制微机将保存在存储器内的所述表格的轨道ID、子部分ID及实际数据设置为缺省值,来初始化工作表。
然后,系统控制微机在步骤SP102-1中,在从QT电影文件取得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后,在紧接着的步骤SP102-2内,通过在所述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内所设定的主要标识来判断文件所采用的格式规格能否再现。此时,若得到难以再现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114(图15),将所述文件被设定为不能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15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与其相对,若得到能够再现的判断结果,则移动到步骤SP103,当从处理对象的QT电影文件取得属性原子后,在紧接着的步骤SP104中,将与所述属性内设定的计数值(feature-record-count)对应的处理用变量N的值设置为1。
接下来,系统控制微机在步骤SP105中,判断所述处理用变量N的值是否比设定在属性原子内的计数值(feature-record-count)小,其中,若得到否定结果,则从步骤SP105转移到步骤SP106,根据所述处理用变量N所指定的第N号列表(feature-record-list)取得轨道ID、子部分ID、显示有关解码ID信息的种类的信息(feature)及对应的实际数据(value)。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P107中,判断所述取得的轨道ID及子部分ID的实际数据是否已经注册在工作表内,当已经注册时,在步骤SP108中,在其中已注册了轨道ID、子部分ID的记录在步骤SP106所取得的种类(feature)的栏目内,注册实际数据(value)。与其相对,若所述轨道ID、子部分ID未注册在表格内,则从步骤SP107转移到步骤SP109,生成所述轨道ID、子部分ID的记录后,在步骤SP108中,在所述生成的记录的种类的栏目(feature)内注册实际数据(value)。
于是,若以这种方式将一个列表注册到工作表中后,则系统控制微机在接下来的步骤SP110中,将处理用变量N的值只增加1后,返回到步骤SP105。
然后,系统控制微机重复所述处理过程,若对属性原子内记录的所有列表完成了向工作表的注册,则在步骤SP105中得到肯定结果,于是,从步骤SP105转移到步骤SP111(图14)。
在所述步骤SP111中,系统控制微机将处理用变量M的值初始化为1。所述处理用变量M是对应工作表的记录数的变量。若系统控制微机设定所述处理用变量M,则在接下来的步骤SP112中,将由所述处理用变量M的值指定的第M号记录的工作表的记录设定为作为判断对象的记录(ENT PTR)。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P113中,根据设定在所述判定对象的记录内的编解码器的种类来判断能否正常解码。其中,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13转移到步骤SP114(图15),在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15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113中(图14)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13转移到步骤SP116。所述系统控制微机判断所述记录的条件是否是视频的记录,其中,若得到肯定结果,则从步骤SP116转移到步骤SP117,对所述记录的档案和视频解码器13的能力进行比较。然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P118(图15)中,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判断能否正常再现,其中,若得到否定结果,则从步骤SP114、步骤SP115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与其相对,若判断能够正常再现,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18转移到步骤SP119,将处理用变量M的值只增加1后,转移到步骤SP120。所述系统控制微机判断所述处理用变量M的值是否超过工作表的记录数,若得到否定的结果,则返回到步骤SP111(图14),对接下来的记录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116中得到否定结果,则此时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16转移到步骤SP122,判断所述记录的实际数据是否是音频用数据。若得到肯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22转移到步骤SP123,对所述记录的档案和音频解码器14的能力进行比较。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P118(图15)中,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判断能否正常再现,然后进行一系列处理。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122中得到否定结果,则此时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22转移到步骤SP124。其中,将与所述记录有关的装置的解码能力和与所述记录的记录内容进行比较,在紧接着的步骤SP118(图15)内,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判断能否正常再现,然后进行一系列处理。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设定在工作表内所展开的属性原子内的与解码有关的信息,以轨道ID、子部分ID为单位判断能否正常进行再现,若根据所有的轨道ID、子部分ID判断能够正常再现,则在步骤SP120得到肯定结果,从步骤SP120转移到步骤SP125,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能够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15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根据所述实施例,在QT电影文件的前面记录关于解码的信息,通过所述信息判断能否正常再现,所需处理时间非常短,可以得到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时,可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的快捷性。
(4)第四实施例
图17是设定在本实施例的QT电影文件内的属性原子内容的图表。在本实施例的QT电影文件中,设定所述图17显示的内容来代替具有图11所示内容的属性原子的实际数据的种类(feature)及实际数据(value)的循环。
进一步说,在本实施例中,将显示图11所述的实际数据的种类的信息(feature)设定为prid,在根据所述prid构成的实际数据内存放图17的实际数据。此外,在将显示实际数据种类的信息(feature)设定为prid的实际数据(feature-record)时,将轨道ID设定为0,将与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的主要标识相同的标识符设定在子部分ID内,以表示所述列表不是关于指定轨道的信息,而是表示对QT电影文件整体的信息。于是,在所述属性原子内,将实际数据编码并配置在规定的比特位置上,减少显示实际数据种类的信息(feature),从而减少了光盘2内记录的数据量,所减少的量是通过将实际数据编码而减少的信息量,以及省略了对轨道ID和子部分ID的重复所提供的量。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当设定所述编码时,对应实际数据的值大的一侧表现在编码中也是值大的一侧。即,例如在前面的3比特的采样率编码中,对应频率48[kHz]设定值101的编码,于是,对应低频率的频率24[kHz],设定比值101的值小的值010的编码。于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编码的设定,就可以粗略掌握解码的各种条件的大小关系。
图18~图20是显示使用了所述属性原子的系统控制微机中的能否再现处理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系统控制微机实行所述图18~图20的处理过程来取代图13~图16的处理过程。
即,若系统控制微机开始所述处理过程,则从步骤SP130转移到步骤SP130-1,从处理对象的QT电影文件取得属性兼容原子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P130-2中,通过在所述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内设定的主要标识,判断文件采用的格式规格能否再现。其中,若得到难以再现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137(图19),在将所述文件设定为不能再现后,从步骤SP138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与其相对,若得到能够再现的判断结果,则转移到步骤SP131,从处理对象的QT电影文件取得属性原子,在紧接着的步骤SP132内,从所述取得的属性原子取得图17所述的实际数据(feature-record)。而且,系统控制微机在接下来的步骤SP134内将所述取得的实际数据保存在处理用变量(VALUE)内。
然后,系统控制微机在步骤SP135内,从所述变量(VALUE)取出视频数据的编码类型部分(高位6比特),在接下来的步骤SP136,通过所述取出的编码类型的值判断能否解码。其中,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36转移到步骤SP137(图19),在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38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136中(图18)得到肯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36转移到步骤SP139。所述系统控制微机对应变量(VALUE)将所述光盘装置1的视频解码器13的最大规格(specification)编码,设定最大帧频(MAX FRAT)、最大比特率(MAX BRAT)、最大画面大小(MAX SIZE)的编码。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140中,从变量(VALUE)取出帧频的编码部分,在接下来的步骤SP141中,将所述取出的编码部分与在步骤SP139中设定的最大帧频(MAX FRAT)的编码相比较。若根据所述比较得到所述光盘装置1的能力不足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41转移到步骤SP137,在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38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在步骤SP141中,若判断有充足能力,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142,判断变量(VALUE)的显示视频数据可变比特率的标志的设定,其中,当设置了显示可变比特率的标志时,转移到步骤SP143,判断所述光盘装置能否处理可变比特率。若得到否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43转移到步骤SP137,在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38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143得到肯定的结果,或通过步骤SP142得到没有设置显示可变比特率的标志时,则系统控制微机在步骤SP144内,从变量(VALUE)取出比特率的编码部分,在接下来的步骤SP145内,将所取出的编码部分与在步骤SP139内设定为最大比特率的编码(VALUE)相比较。若通过所述比较得到所述光盘装置1的能力不足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45转到步骤SP137,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38返回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在步骤SP145中,若得到所述光盘装置1的能力十分充足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146,从变量(VALUE)取出最大画面大小的编码部分,在接下来的步骤SP147中,将所述取出的编码部分与通过步骤SP139设定的最大画面大小(MAX SIZE)的编码相比较。若通过所述比较得到所述光盘装置1的能力不足,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47转移到步骤SP137,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后,从步骤SP138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在步骤SP147内,若得到所述光盘装置1的能力十分充足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148(图20),从所述变量(VALUE)取出音频数据的编码类型部分,在接下来的步骤SP149中,通过所述取出的编码类型的值判断能否解码。其中,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49转移到步骤SP150,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51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在步骤SP149中,若得到能够解码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152,为了与变量(VALUE)相对应,将音频解码器14的最大规格编码,设定最大比特率(MAX BRAT)。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153内,判断变量(VALUE)中的显示音频的可变比特率标志的设定,其中,若设定可变比特率时,则转移到步骤SP154,判断所述光盘装置能否处理可变比特率。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54转移到步骤SP150,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51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154得到肯定的结果,或者通过步骤SP154得到没有设置显示可变比特率的标志时,则系统控制微机在步骤SP155内,从变量(VALUE)取出音频的比特率的编码部分,在接下来的步骤SP156内,将所述取出的编码部分与通过步骤SP152设定为最大比特率的编码(MAX BRAT)相比较。若通过所述比较得到所述光盘装置1的能力不足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56转移到步骤SP150,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51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在步骤SP156中,若得到所述光盘装置1的能力十分充足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157,从变量(VALUE)取出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的编码部分,在接下来的步骤SP158中,判断能否由通过所述取出的编码部分显示的采样频率来解码。若得到否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56转移到步骤SP150,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51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158得到肯定结果,则从步骤SP158转移到步骤SP159,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可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51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有效回避了QT电影文件数据量的增加,能够得到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实际上,与第三实施例中的仅列表(feature-record-list)就需要160个字节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以16个字节来表示所述160个字节的信息。
(5)第五实施例
图2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用图21所示的处理过程取代图18~图20所述的文件能否再现的处理过程之外,其他的与第四实施例相同。
即,在本实施例中,若系统控制微机开始所述处理过程,则从步骤SP161转移到步骤SP162,对应QT电影文件内设定的编码(图17),将能够解码所述光盘装置中的视频数据的编解码器的种类和规格的组合进行编码,形成判断基准用的表格(VDEC TABLE)。
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P163中,组合能够解码所述光盘装置中的音频的编解码器的种类和规格,同样也编码形成判断基准用的表格(ADECTABLE)。
接下来,系统控制微机在步骤SP164中取得QT电影文件的属性原子,在接下来的步骤SP165中,从所述取得的属性原子中取得图17中说明的实际数据(feature-record)。而且,系统控制微机在接下来的步骤SP166中,从所述取得的实际数据分割出对应视频数据的判断基准用的表格(VDEC TABLE)的编码部分(VREQ),然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P167中,同样地,从所述取得的实际数据分割出对应音频数据的判定基准用的表格(ADEC TABLE)的编码部分(AREQ)。
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P168中,若系统控制微机如上所述分割出视频数据的编码部分(VREQ),则将其与视频数据的判断基准用的表格(VDEC TABLE)进行比较,于是,判断所述光盘装置的视频数据的处理能力是否充足。若通过所述比较得到所述光盘装置1的能力不充足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68转移到步骤SP169,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70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在步骤SP168中,若得到所述光盘装置1的能力十分充足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171,若通过步骤SP167分割出音频数据的编码部分(AREQ),则与音频数据的判断基准用表格(ADEC TABLE)相比较,于是,判断所述光盘装置的音频数据的处理能力是否十分充足。若通过所述比较得到所述光盘装置的能力不充足的判断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171转移到步骤SP169,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70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171中得到肯定的结果,则从步骤SP171转移到步骤SP172,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可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从步骤SP170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比第四实施例更简单的处理来判断能否正常再现,得到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6)第六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上述的能否再现处理时,还判断QT电影文件的文件结构是否为能够正常再现的文件结构。图22~图24是所述QT电影文件的文件结构的判断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图22~图24的处理过程,除了对上述第1~第5实施例的文件能否再现处理增加的方面,其它的结构与第1~第5实施例相同,于是,只对所述图22~图24的处理过程进行说明,省略对其他构造的重复说明。
即,若本处理过程开始,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01转移到步骤SP202,将变量ALT COUNT、MAXALT、VCOUNT、ACOUNT、SELFREF、ALTFLAG等的值设置为零,对这些变量进行初始化。其中,变量ALT COUNT[n]是阵列变量,各阵列元素是显示各代替组(alternate-group)的轨道数的计数值。此外,变量MAXALT是对应代替组的最大值的变量。变量VCOUNT是表示视频轨道的计数值,同时,变量ACOUNT是表示音频轨道的计数值。此外,变量SELFREF是根据显示引用形式为自带型的标志的变量,变量ALTFLAG是显示存在代替轨道的标志。
然后,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03,从QT电影文件取得QT电影文件的电影资源原子(Movie Resource Atom:moov atom),在紧接着的步骤SP204中,判断所述电影资源原子内是否设定视频的扩展原子(mvex atom),若得到肯定的结果,则转移到步骤SP205,判断能否再现分段电影(flagment movie)。其中,若得到否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06,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04中得到否定的结果,或者在步骤SP205中得到肯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07,从所述电影列表原子中取得最初的轨道原子(Track Atom:trak atom),在接下来的步骤SP208中,判断是否取得了轨道原子。若得到肯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09,从所述轨道原子取得轨道报头原子(Track HeaderAtom:tkhd atom),在接下来的步骤SP210中,从所述轨道报头原子取得代替组(alternate-group)的值。
然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P211中,将对应代替组的阵列元素ALTCOUNT[alternate-group]的值增加1,在接下来的步骤SP212中,判断从轨道报头原子取得的代替组的值是否比变量MAXALT的值大。若得到肯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13,将变量MAXALT的值置换为代替组的值并转移到步骤SP214。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12中得到否定的结果,则直接从步骤SP212转移到步骤SP214。
在所述步骤SP214中,系统控制微机从取得的轨道原子中取得媒体原子(Media Atom:mdia atom),在接下来的步骤SP215中,从所述媒体原子取得媒体控制程序引用原子(Media Handler Reference Atom:hdlratom)。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P216中,从所述媒体控制程序引用原子取得组件子型(component-subtype),在接下来的步骤SP217中,从所述组件子型的值判断所述轨道是否为视频轨道。
若得到肯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17转移到步骤SP218,将表示视频轨道计数值的变量VCOUNT的值只增加1后,转移到步骤SP219。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17中得到否定结果,则从步骤SP217转移到步骤SP220,从所述组件子型的值判断所述轨道是否是音频轨道。
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20转移到步骤SP221,将表示音频轨道的计数值的变量ACOUNT只增加1后,转移到步骤SP219。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20得到否定结果,则从步骤SP220转移到步骤SP219。
在所述步骤SP219中,系统控制微机从媒体原子(Media Atom:mdiaatom)取得媒体信息原子(Media Information Atom:minf atom),在接下来的步骤SP223中,从所述媒体信息原子中取得数据信息原子(DataInformation Atom:dinf atom)。
在接下来的步骤SP224中,系统控制微机从所述数据信息原子取得数据引用原子(Data Reference Atom:drsf atom),在接下来的步骤SP225中,判断是否取得了所述数据引用原子。若得到肯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26,判断是否将表示所述取得的数据引用原子中的引用形式是自带型的自带型标志(self reference flag)的值设定成了1,若得到肯定的结果,则转移到步骤SP227,将表示引用形式是外部引用型的变量EXTREF的值设定为1并转移到步骤SP228。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26中得到否定结果,则转移到步骤SP229,判断显示自带型的外部引用型标志(self reference flag)的值是否设定为零,若得到肯定结果,则转移到步骤SP227,将表示引用形式是自带型的变量SELFEF的值设定为1并转移到步骤SP228。
因此,系统控制微机在将引用文件的结构设置到变量中后,在步骤SP228内,从所述数据信息原子中取得下一个数据引用原子,返回到步骤SP225。于是,系统控制微机判定数据信息原子内设定的所有的数据引用原子的引用形式,若所有的数据引用原子的处理结束,由于在步骤SP225中得到否定结果,则从步骤SP225返回到步骤SP230。
在所述步骤SP230中,系统控制微机从媒体信息原子取得采样表原子(Sample Table Atom:stbl atom),在接下来的步骤SP231中,判断所述采样表原子内是否存在块大小原子(Chunk Size Atom:cksz atom)。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32,将显示有无块大小原子的变量CKSZ的值设置为1后,转移到步骤SP233。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31中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31转移到步骤SP233。
在所述步骤SP233中,系统控制微机从电影资源原子取得下一个轨道原子后,返回到步骤SP207(图22)。于是,在本实施例中,依次取得作为各轨道能否解码的判断材料的文件结构信息,若所有的轨道处理结束,则从步骤SP208转移到步骤SP235(图24)。
在所述步骤SP235中,系统控制微机将处理用变量I的值设置为1,在紧接着的步骤SP236中,对于通过所述处理用变量I而顺序指定的轨道,判断变量MAXALT的值是否比1小。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36转移到步骤SP237,判断阵列ALT COUNT[I]的值是否比1大。若得到否定结果,则此时由于在代替组内不存在代替轨道,所以从步骤SP237转移到步骤SP239,增加变量I而将处理对象切换为下一个代替组后,返回到步骤SP236。
与其相对,若通过步骤SP237得到肯定的结果,则从步骤SP237转移到步骤SP238,将变量ALTFLAG的值设置为1后,转移到步骤SP240,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36得到肯定的结果,则从步骤SP236转移到步骤SP240。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存在某一轨道的代替轨道(Alternatetrack)时,将变量ALTFLAG的值设置为1。
在紧接着的步骤SP240中,系统控制微机判断变量EXTREF的值是否为1。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41,在这里判断能否处理外部引用文件。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41转移到步骤SP242,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置为难以正常再现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41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41转移到步骤SP243。此外,当在步骤SP240得到否定结果时,同样也转移到步骤SP243。在所述步骤SP243中,系统控制微机判断变量SELFREF的值是否为1。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44,在这里判断是否能够处理自带型。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44转移到步骤SP242,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44得到肯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44转移到步骤SP245。若在步骤SP243得到否定结果,则同样转移到步骤SP245。在所述步骤SP245中,系统控制微机判断变量VCOUNT的值是否比1大。若得到肯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46,判断能否进行视频的多轨道处理,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46转移到步骤SP242,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45中得到否定结果,则从步骤SP245转移到步骤SP247,判断变量ACOUNT的值是否比1大。若得到肯定的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46,判断能否进行音频的多轨道处理,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46转移到步骤SP242,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47得到否定结果,或者在步骤SP246内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48,判断代替轨道的变量ALTFLAG的值是否比1大。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49,判断能否进行代替轨道处理,若得到否定结果,则从步骤SP249转移到步骤SP242,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49中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49转移到步骤SP250。此外,若在步骤SP248中得到否定结果,则同样也转移到步骤SP250。在所述步骤SP250中,系统控制微机判断变量CKSZ的值是否为1。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51,判断能否处理块大小原子,若得到否定结果,则从步骤SP251转移到步骤SP242,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51中得到肯定结果,或者在步骤SP250中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52,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可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根据以上结构,同时参照QT电影文件的文件结构,通过判断能否正常再现,可以以更高的精度只向用户提供能够正常再现的文件,此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7)第七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收集与提供第六实施例的能否正常再现的判断资料的文件结构有关的信息来形成原子,通过所述原子收集这些信息配置在QT电影文件的前面部分。
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图12中所述的流程一样,设定显示实际数据的种类的信息(feature),注册如图25中所示的实际数据。同时,在显示实际数据的种类的信息(feature)中设定tkst。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实际数据内分配了显示分段电影原子的存在、修改用轨道的存在、代替轨道的存在、外部引用型、自带型及块大小原子的存在的信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6与图12对比所示,形成了所述文件结构的原子。同时,如图26所示的例子,在轨道ID=4的轨道内,具有代替轨道,用外部引用型和自带型两种形式来记述数据的引用。
因此,在QT电影文件记录时,系统控制微机根据各原子内设定的信息取得对应的信息,生成所述文件结构的原子。此外,通过图27所示的文件能否再现处理来代替图21~图23的文件能否再现的处理,判断能否处理所述文件结构。
即,若开始所述图27所示的处理过程,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71转移到步骤SP272,取得图26的文件结构原子(prft Atom),在接下来的步骤SP273中,将对应图26所示列表记录的处理用变量N的值设置为1。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P274中,判断变量N是否小于列表的计数值(feature-record-count),若得到肯定的结果,则在步骤SP275内,取得所述第N号栏目的实际数据的列表(feature-record)。
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P276中,判断所述取得的列表是否设定了文件结构的信息,若得到肯定的结果,则在步骤SP277中,判断在所述文件结构的信息内是否设定分段电影原子(frmv)的存在。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77转移到步骤SP278(图28),判断能否再现分段电影。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79,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77(图27)中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81,判断在文件结构的信息内是否设置有标志修改用轨道(mdtk)。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81转移到步骤SP292(图28),判断能否处理修改用轨道。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79,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81(图27)中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83,判断在代替文件结构的信息内是否有代替轨道(altk)。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83转移到步骤SP284(图28),判断能否处理代替原子。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79,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83(图27)中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85内,判断文件结构的信息内是否设定有外部引用(extk)。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85转移到步骤SP286(图28),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外部引用型处理。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79,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85(图27)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87,判断文件结构的信息内是否设定自带型(sltk)。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87转移到步骤SP288(图28),判断能否处理自带型。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79,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87(图27)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89,判断文件结构的信息内是否设定块大小原子(cksz)。若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289转移到步骤SP290(图28),判断能否处理。若得到否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转移到步骤SP279,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此外,若在步骤SP289得到否定结果,或者在步骤SP276得到否定结果(图27),则系统控制微机在步骤SP291内,将变量N的值只增加1,因此,将处理对象切换为下一个文件结构的信息,返回到步骤SP274。
与其相对,若在步骤SP278、步骤SP282、步骤SP284、步骤SP286、步骤SP288及步骤SP290内得到肯定结果,则系统控制微机返回到步骤SP291,在此,将处理对象切换为下一个文件结构的信息,返回到步骤SP274。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系统控制微机按照文件结构信息内设定的列表顺序判断能否处理,当所有的设定都能处理时,通过步骤SP274得到否定结果,从步骤SP274转移到步骤SP293,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可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将关于文件结构的信息收集起来形成原子,所述信息被用作判断是否可以正常再现的判断资料,通过所述原子,收集这些信息配置在QT电影文件的前面部分,与第五实施例相比能够提高处理速度,并可以得到和第五实施例一样的效果。
(8)第八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与通过与第三实施例的对比而构成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将第七实施例的列表的实际数据编码,因此QT电影文件的数据量变少,可以简化系统控制微机的处理。
图29是显示所述编码内容的图表。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图26所示的实际数据种类的栏目(feature)内设定fnsc,设定所述图28所示的编码后的实际数据。因此,系统控制微机通过编码而制成对应的电影文件,此外,根据所述编码判断能否正常再现。同时,在设定fnsc的实际数据(feature-record)内将轨道ID设置为零,在子部分ID内设置有与文件类型兼容性原子的主要标识相同的标识符。
图30是本实施例的能否再现文件的处理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实施所述处理过程来代替图27所示的处理过程。
即,若系统控制微机开始所述处理过程,则从步骤SP301转移到步骤SP302,制成所述光盘装置的标志掩码。其中,所述标志掩码对应图27所示文件结构的编码后的实际数据的比特串,通过所述光盘装置将能够处理的编码部分的值设置为零,将不能处理的编码部分的值设置为1。
若系统控制微机这样设定标志,则在紧接着的步骤SP303内取得属性原子,在紧接着的步骤SP304内,从所述属性原子取得设定fnsc的实际数据。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P305内,通过所述实际数据和标志掩码的逻辑与来判定实际数据,检测出有无难以处理的项目。其中,若检测出有难以处理的项目,则系统控制微机从步骤SP305转移到步骤SP306,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难以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与其相对,若没有检测出难以处理的项目,则从步骤SP305转移到步骤SP307,将所述QT电影文件设定为能够正常再现的文件后,返回到原来的处理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文件结构的信息编码来减少QT电影文件数据量,从而简化系统控制微机的处理,可以得到与第七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9)第九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光盘内记录的文件的索引文件记录在光盘内。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除去所述索引文件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点外,其他的都与上述实施例结构相同,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适当地引用图1所示的结构进行说明。
所述索引文件由一系列条目形成,所述条目是由从光盘2上所记录的信息中摘录的摘录信息块形成的,于是,能够基于所述摘录信息,从光盘2内记录的许多文件中简单准确地选择出期望的文件。
所述索引文件由与QT电影文件一样的原子构成的分级结构所构成,于是,利用文件生成器15及文件解码器16生成文件,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文件生成和处理资源。
即,如图31所示,索引文件通过作为由摘录信息构成的数据群的索引数据原子和作为管理所述数据群的管理用数据群的索引原子构成。索引数据原子包括了被分配为块的索引标题的实际数据、各文件的摘录信息的实际数据等,给索引原子分配了分配到索引数据原子内的实际数据的管理信息。
其中,摘录信息是从介绍由所述索引文件构成的管理对象文件内容的管理对象文件摘录出一部分的信息,其对应管理对象文件的种类而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当管理对象文件是由视频数据及音频数据构成的QT电影文件时,对应于属性的三种数据:文本、缩略图(Thumbnail picture)及简介适用于摘录信息。
索引数据原子通过条目来管理各文件的摘录信息,所述条目是将与管理对象文件属性相对应的文本、缩略图、简介这三种数据组合而成的。同时,在前面的项目#1中,分配了索引文件的摘录信息取代管理对象文件。此外,索引数据原子将属性、文本、缩略图及简介设置并分配到块中。
其中,属性数据是显示盘标题或管理对象文件性质的数据,分配了由设置在所述盘标题及各管理对象文件内的二进制数据构成的摘录信息和条目的管理信息。同时,根据管理对象文件种类的不同,即使在没有设置接下来的文本、缩略图及简介时也必须设置属性。
文本由显示盘标题及各管理对象文件标题的字符串的数据构成。缩略图由显示盘标题及各管理对象文件内容的静止画面构成,管理对象文件的缩略图例如分配为管理对象文件最前面的图。与其相对,盘标题的缩略图根据用户的选择,例如分配为各管理对象文件的指定项目的缩略图。同时,各管理对象文件的缩略图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设定。
简介是显示盘标题及各管理对象文件内容的短时间的音频数据。管理对象文件的简介例如分配了从对应文件的开始再现的几秒的时间(例如5秒钟)的音频数据。与其相对,根据用户的选择,盘标题的简介例如分配为各管理对象文件的指定条目的简介。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设定管理对象文件的简介。
索引原子由对应索引数据原子的属性、文本、缩略图及简介的属性、文本、缩略图及简介的轨道原子和管理这些轨道原子的电影报头原子构成,在各轨道原子内,设定了对应的属性、文本、缩略图及简介的条目的记录位置信息。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一览表示标题及缩略图并将其向用户提供,此外,依次再现简介并向用户提供,可简单地选择出用户期望的文件。此外,通过对应属性的设置再现选择的文件并向用户提供。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属性的实际数据内设定有关于上述实施例的解码信息及文件结构的信息。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即使不一个个再现各QT电影文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能否正常再现。
此外,在光盘2内,例如也可以存在在电脑内记录QT电影文件的情况,此时,根据所述电脑记录的QT电影文件也可以设定有上述第三~第八实施例的关于解码信息及文件结构信息的情况,此外,也存在没有设定这种信息的情况,此时,通过文件管理系统的管理信息与索引文件的比较,通过注册在索引文件内的关于解码的信息及文件结构的信息判断能否正常再现注册在索引文件内的QT电影文件,于是,对于未注册在索引文件内的文件,可以通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处理判断能否再现。
此外,根据用户的指示,或者在空闲时间内,将这些未注册的QT电影文件的关于解码的信息及文件结构的信息注册在索引文件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根据一系列条目生成记录介质内所记录的文件的索引文件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时,所述一系列条目由从与记录介质内记录的文件对应的文件中摘录的信息块所形成,在所述索引文件内设定关于解码的信息及文件结构信息,于是,能够简单迅速地选择出期望的文件,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10)第十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用属于用户指定的目录的全部文件来代替上述实施例中的选择性地一览表示能够正常再现的文件,通过显示的用户界面来显示能否正常再现。此外,不接受得不到正常再现的文件的用户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区分显示能够正常解码的文件和难以正常解码的文件,将记录介质内记录的文件显示在一览表中,以使得只能选择能够正常解码的文件,从而,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11)其他实施例
同时,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发明适用于光盘装置时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只局限于此,其也广泛适用于记录在硬盘、存储卡等各种记录介质内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QT电影文件记录在光盘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其还适用于记录在各种分级结构中的文件的情况,而且,也广泛适用于记录数据压缩的视频数据及音频数据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用于编码、解码一体化的编码器、解码器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只局限于此,也适用于通过软件处理构成的所述编码器、解码器的情况,而且也适用于从外部机器输入并记录数据压缩形成的视频数据及音频数据的结构,所述编码器及解码器设置在外部机器内时也适用。
发明效果:根据上述本发明,再现部分文件而取得关于解码的信息,通过所述信息判断能否正常解码并一览表示,因此,即使在记录介质内记录了难以正常处理的文件时,也能够正常处理用户选择的文件。

Claims (14)

1.一种记录设备,具有:
文件生成装置,该文件生成装置根据分级结构,将已被数据压缩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以及所述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处理中所必需的信息一同生成文件;和
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将由所述文件生成装置生成的文件记录在规定的记录介质上,
所述文件生成装置在生成所述文件时,收集至少与所述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解码有关的信息,将其设置在所述文件的前面部分;
其中所述与解码有关的信息是判断能否正常再现所述文件的资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生成所述文件时,收集所述文件的文件结构的信息,将其设置在所述文件的前面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与解码有关的信息是被编码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文件生成装置由与所述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文件相对应的条目来生成所述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文件的索引文件,并将该索引文件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条目是由从所述文件中摘录出来的摘录信息块形成的。
5.一种再现设备,具有:
再现装置,该再现装置将规定的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文件再现;
文件处理装置,该文件处理装置从利用所述再现装置再现的文件中分离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和
解码装置,该解码装置将所述视频文件和音频文件解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现装置将所述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文件部分地再现,以取得所述文件中所设定的与所述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
当所述再现开始时,所述文件处理装置根据与该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判断每个文件能否正常解码,
将所述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所述文件以一览表显示,以使得可以只选择能正常解码的文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
根据分级结构,将已被数据压缩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以及所述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处理中所必需的信息一同生成所述文件,
并收集至少与所述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解码有关的信息,将其设置在所述文件的前面部分,
所述再现装置,
根据收集在所述文件前面部分的所述与解码有关的信息,取得与所述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现装置在取得与所述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时,同时取得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有关的信息,并且
所述文件处理装置不仅根据所述与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还根据所述与文件处理装置有关的信息来判断能否正常解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文件中,
将所述文件的文件结构的信息进行收集,并设置在所述文件的前面部分,
所述再现装置,
根据所述收集在前面部分的所述文件的文件结构信息,来取得所述与处理装置有关的信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
仅将所述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所述文件当中所述能正常解码的文件以一览表显示,以使得可以只选择所述能正常解码的文件。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所述文件当中所述能正常解码的文件和不能正常解码的文件在一览表中分开显示,以使得可以只选择所述能正常解码的文件。
11.一种文件管理方法,用于对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文件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记录介质记录的文件部分地再现,以取得所述文件中设定的与所述文件的解码有关的信息,
当所述再现开始时,根据所述与解码有关的信息判断每个文件能否正常解码,以及
将所述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所述文件以一览表显示,以使得可以只选择能正常解码的文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文件时,收集所述与解码有关的信息,将其设置在所述文件的前面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文件是通过下述操作而来的文件,即
根据分级结构,将已被数据压缩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以及所述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处理中所必需的信息一同生成文件;
所述文件管理方法,
不仅根据所述与解码装置有关的信息,还根据所述文件的文件结构的信息来判断能否正常解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文件时,收集所述文件的文件结构信息,将其设置在所述文件的前面部分。
CNB2004100390441A 2003-01-21 2004-01-20 记录设备、再现设备、文件管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52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1995/2003 2003-01-21
JP2003011995A JP3937223B2 (ja) 2003-01-21 2003-01-21 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及び再生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95124A Division CN101110252B (zh) 2003-01-21 2004-01-20 记录装置、再现装置、文件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5475A CN1525475A (zh) 2004-09-01
CN100345203C true CN100345203C (zh) 2007-10-24

Family

ID=325886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904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5203C (zh) 2003-01-21 2004-01-20 记录设备、再现设备、文件管理方法
CN2007101495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0252B (zh) 2003-01-21 2004-01-20 记录装置、再现装置、文件管理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95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0252B (zh) 2003-01-21 2004-01-20 记录装置、再现装置、文件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4) US7477830B2 (zh)
EP (2) EP1441351A3 (zh)
JP (1) JP3937223B2 (zh)
KR (1) KR100994307B1 (zh)
CN (2) CN100345203C (zh)
MY (1) MY141111A (zh)
TW (1) TWI265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3344B1 (en) * 2005-01-28 2012-08-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production device, program, reproduction method
CN101053036B (zh) * 2005-08-29 2010-05-19 索尼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再生装置、再生方法
EP1808858B1 (en) 2005-08-31 2013-05-15 Sony Corporation File processing device, file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7066251A (ja) * 2005-09-02 2007-03-15 Fujifilm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その画像ファイル管理方法
JP2007179641A (ja) * 2005-12-27 2007-07-12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コンテンツ再生可否判定通知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再生可否判定通知プログラム
JP4910475B2 (ja) 2006-05-18 2012-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US8365060B2 (en) * 2006-08-24 2013-01-29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track relationships in media files
JP4661760B2 (ja) * 2006-10-11 2011-03-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US8489702B2 (en) * 2007-06-22 2013-07-16 Apple Inc. Determining playability of media files with minimal downloading
JP5634057B2 (ja) * 2009-12-16 2014-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5652642B2 (ja) 2010-08-02 2015-0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生成装置およびデータ生成方法、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SG11201610951UA (en) * 2014-06-30 2017-02-27 Sony Cor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GB2538997A (en) * 2015-06-03 2016-12-07 Nokia Technologies Oy A method, an apparatus, a computer program for video coding
CN108794596B (zh) * 2018-06-29 2020-06-09 上海铂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活性多肽enpraf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85A (zh) * 1995-03-20 1996-10-23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有分级装置的视频信号编码方法和设备
CN1289124A (zh) * 1999-09-17 2001-03-28 索尼公司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和盘形记录介质
CN1330369A (zh) * 2000-06-15 2002-01-0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通用型数字影音录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2433B2 (ja) 1992-11-11 2004-03-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情報記録装置
US5563661A (en) * 1993-04-05 1996-10-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A2168641C (en) * 1995-02-03 2000-03-28 Tetsuya Kitamura Image information encoding/decoding system
WO1998007149A1 (fr) * 1996-08-14 1998-02-19 Sony Corporation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reproduction de donnees sur disque
ATE224124T1 (de) * 1997-01-27 2002-09-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inhaltsinformation und darauf bezogener zusatzinformation
US6618396B1 (en) * 1997-07-29 2003-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ata transmitting device, data receiving device, and data recording device
JPH11175362A (ja) * 1997-12-16 1999-07-02 Toshiba Ave Co Ltd 誤り訂正装置及びデータ再生装置
US6134243A (en) * 1998-01-15 2000-10-17 Apple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a data transmission
US6453355B1 (en) * 1998-01-15 2002-09-17 Apple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a data transmission
JP3597690B2 (ja) * 1998-01-21 2004-12-08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ジタル情報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US6704492B2 (en) * 1998-05-15 2004-03-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JP3801356B2 (ja) 1998-07-22 2006-07-26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データ付き楽曲情報作成装置、再生装置、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DE69934424T2 (de) * 1998-10-21 2007-10-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Optisches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medium, und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DE69904285T2 (de) * 1999-02-02 2003-08-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sches Aufzeichnungsmedium
US6552982B1 (en) * 1999-03-08 2003-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3956549B2 (ja) * 1999-09-30 2007-08-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WO2001060059A1 (en) * 2000-02-07 2001-08-16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or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ed medium
JP4378824B2 (ja) * 2000-02-22 2009-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2002007138A (ja) 2000-04-17 2002-01-11 Fujitsu Ltd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インストール方法、起動方法、実行装置、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505699B2 (ja) 2000-05-25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再生装置
US20020042834A1 (en) * 2000-10-10 2002-04-11 Reelscore, Llc Network music and video distribu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system
JP4114318B2 (ja) * 2000-12-26 2008-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方法、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4691798B2 (ja) 2001-01-15 2011-06-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644939B2 (ja) * 2001-01-17 2011-03-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動画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動画像符号化方法
JP2002278996A (ja) * 2001-03-22 2002-09-27 Sony Corp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3946965B2 (ja) 2001-04-09 2007-07-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体財産権を保護する情報を記録する記録装置、記録方法、記録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I20011871A (fi) * 2001-09-24 2003-03-25 Nokia Corp Multimediadatan prosessointi
AU2002349593A1 (en) * 2001-11-29 2003-06-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ata recording method, data deletion method, data display method,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JP2003173625A (ja) * 2001-12-04 2003-06-20 Hitachi Ltd ファイル変換方法、ファイル変換装置、及びファイル生成装置
JP2003219326A (ja) 2002-01-24 2003-07-31 Sharp Corp 画像再生装置
JP2003249057A (ja) * 2002-02-26 2003-09-05 Toshiba Corp デジタル情報媒体を用いるエンハンスド・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US20040021890A1 (en) * 2002-03-25 2004-02-05 Takumi Hirai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the authentication method
US7668842B2 (en) * 2002-10-16 2010-02-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Playlist structure for large playlists
US7251277B2 (en) * 2002-12-04 2007-07-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fficient means for creating MPEG-4 textual representation from MPEG-4 intermedia format
JP6149905B2 (ja) 2015-08-21 2017-06-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85A (zh) * 1995-03-20 1996-10-23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有分级装置的视频信号编码方法和设备
CN1289124A (zh) * 1999-09-17 2001-03-28 索尼公司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和盘形记录介质
CN1330369A (zh) * 2000-06-15 2002-01-0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通用型数字影音录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46284A1 (en) 2004-07-29
CN101110252B (zh) 2011-06-15
US7477830B2 (en) 2009-01-13
EP1441351A3 (en) 2006-04-12
US20080310822A1 (en) 2008-12-18
JP2004227633A (ja) 2004-08-12
EP2309511A3 (en) 2011-09-21
TWI265489B (en) 2006-11-01
US20170251165A1 (en) 2017-08-31
KR100994307B1 (ko) 2010-11-12
EP2309511A2 (en) 2011-04-13
CN101110252A (zh) 2008-01-23
MY141111A (en) 2010-03-15
US20120170910A1 (en) 2012-07-05
US8224156B2 (en) 2012-07-17
JP3937223B2 (ja) 2007-06-27
KR20040067994A (ko) 2004-07-30
CN1525475A (zh) 2004-09-01
TW200414165A (en) 2004-08-01
US9697868B2 (en) 2017-07-04
EP1441351A2 (en) 2004-07-28
US10469795B2 (en)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5203C (zh) 记录设备、再现设备、文件管理方法
CN1222177C (zh) 用于记录或再现数据的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
CN1237822C (zh) 光盘、光盘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光盘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01051506A (zh) 记录装置、再现装置及文件管理方法
CN1214386C (zh) 记录方法、记录装置、再生方法、再生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CN1159717C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信息重放方法及装置
CN1605102A (zh)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删除方法、数据显示方法、记录装置、记录媒体及程序
CN1825461A (zh) 文件管理设备和方法、及其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01053037A (zh) 文件处理装置、文件处理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137147A (zh) 记录媒体、记录装置及方法以及再生装置及方法
CN1897146A (zh) 信息记录介质及用于记录或再现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154095C (zh) 光盘、光盘读取设备、再生方法、记录方法和设备
CN1251189C (zh) 光盘控制器和使用该光盘控制器的光盘设备
CN1698120A (zh) 内容数据传输系统和内容数据传输方法
CN100336389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信息再现装置和方法
CN1494717A (zh) 信息记录和再现方法、设备、介质、程序及程序存储介质
CN1542815A (zh) 记录装置、文件管理方法、文件管理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222736A (zh) 记录装置、记录/复制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465069A (zh) 再生装置和编辑装置
CN1755821A (zh) 记录和再现装置及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251230C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00351937C (zh) 信息记录设备和方法,信息再现设备和方法
CN1816875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918909A (zh) 文件记录设备、文件记录方法、文件记录过程的程序、其中存储文件记录过程的程序的存储媒体、文件重放设备、文件重放方法、文件重放过程的程序、以及其中存储文件重放过程的程序的存储媒体
CN1741171A (zh) 光盘单元、光盘记录方法、以及光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