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34099C - 核酸回收器具、其零部件及核酸回收器具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核酸回收器具、其零部件及核酸回收器具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34099C
CN100334099C CNB2005100020472A CN200510002047A CN100334099C CN 100334099 C CN100334099 C CN 100334099C CN B2005100020472 A CNB2005100020472 A CN B2005100020472A CN 200510002047 A CN200510002047 A CN 200510002047A CN 100334099 C CN100334099 C CN 10033409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cleic acid
seizure
netted
solid phase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20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0866A (zh
Inventor
庄司义之
樱井智也
柴崎武彦
山下善宽
隈崎修孝
梅津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660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0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40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409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40Concentrating samples
    • G01N1/405Concentrating samples by adsorption or absorp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核酸回收器具的核酸回收效率更稳定。本发明涉及具有网状捕捉核酸的固相的核酸回收器具。若捕捉核酸的固相为网状,则可确保为捕捉大量核酸所必须的足够的固相体积,同时可降低含有核酸的试样在通过捕捉核酸的固相时的流体阻力。因此,即使以大的抽吸排出速度使试样通过捕捉核酸的固相时,对捕捉核酸的固相所施加的力也很小,捕捉核酸的固相几乎不变形。对网状捕捉核酸固捕捉核酸的效率具有影响的网孔的平均孔隙度也几乎没有变化。因此,核酸回收效率可维持最佳状态。

Description

核酸回收器具、其零部件及核酸回收器具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共存物质中分离提取生物试样等中所含的核酸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涉及遗传基因的研究及技术中,必须进行从共存物质中分离提取血液等生物试样中所含的核酸的核酸的精制。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01644号公报中记载了注射器型样品处理装置。在这种装置中使用填充了可结合DNA等生物学分子的固相珠群(ビ一ズ群)的注射器。通过使含核酸试样透过该固相珠群,可由固相珠群捕捉到核酸。
固相珠群的间隙大小对固相珠群捕捉核酸的效率,即对固相珠群和核酸的接触概率具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在上述注射器型样品处理装置中,在使含核酸试样透过可移动地设置在注射器内的固相珠群时,固相珠群的间隙因试样的通过而变动。因此,不能使固相珠群的间隙维持在最适宜于捕捉核酸的状态,核酸回收率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使核酸回收器具的核酸回收率更稳定。
本发明涉及具有网状捕捉核酸的固相的核酸回收器具。捕捉核酸的固相若为网状,既可确保为捕捉大量核酸所需的足够的固相体积,同时可减少含核酸试样在透过捕捉核酸的固相时的流体阻力。因此,即使试样以很大的抽吸排出速度透过捕捉核酸的固相,对捕捉核酸的固相施加的力也很小,捕捉核酸的固相几乎不变形。对网状捕捉核酸的固相捕捉核酸的效率具有很大影响的网的平均孔隙度也几乎毫无变化。因此,可将核酸回收效率维持在最佳状态。
采用本发明,可提高核酸回收器具的核酸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注射器例子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注射器的构造例子的组装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捕捉核酸组件及夹座的构造例子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注射器的组装方法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注射器分离并提取核酸的方法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注射器采集容器内的试样或试剂的方法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夹座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捕捉核酸组件的其它例子的组装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保持构件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捕捉核酸组件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捕捉核酸组件的再一例子的图。
图12是注射器的另一例子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注射器所使用的捕捉核酸组件的夹座构造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使用图12的注射器分离并提取核酸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注射器的再一例子图。
符号说明
1容器,10注射器主体,20柱塞20,30管嘴,40捕捉核酸组件,42、43保持构件,44夹座,45、46环,47保持构件,48捕捉核酸体,49夹座,50捕捉核酸组件,101圆筒部,102开口部,103底部,104保持部,105连接部,201柱塞主体,202安装部,203密封件,204突起,301连接部,302筒状部,441锥部,442突起,443圆筒部,444突起,445锥面或倒角,446上表面,447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上述及为此的本发明的新的特征及效果进行说明。但是,附图只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的核酸回收器具的注射器。本实施例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主体10,柱塞20、管嘴30及捕捉核酸组件40。本实施例的注射器如图1所示,通常以将管嘴30配置在下侧的状态,即以竖直的状态使用。本说明书中,如图1所示,以下假定注射器以竖直状态配置进行说明。因此,将管嘴称为下侧,将柱塞称为上侧。
注射器主体10具有:圆筒状的圆筒部101,上端的开口部102,下端的底部103,设置于开口部102的周围的凸缘状的保持部104,以及用于接连设置于底部103的管嘴的连接部105。底部103可以作成圆锥形。
柱塞20具有柱塞主体201和密封件203。密封件203做成与柱塞主体201不同的单独件并安装在柱塞主体201的下端安装部202上。密封件203在下端具有圆锥状的突起204。本发明虽将密封件203做成与柱塞主体201不同的单独零件,但只要是能保持密封性的零部件,也可做成一个零部件。
管嘴30具有上端的连接部301和由此向下方延伸的筒状部302。筒状部302的下端可以做成薄如刀片以促使流体中断。管嘴的连接部301和注射器主体的连接部105通过用压入、螺纹、粘结材料粘结或熔敷等进行连接。
注射器主体10及柱塞主体201以耐化学性高且易于成形加工的树脂制成。注射器主体及柱塞主体最好使用透明材料,例如聚丙烯制成。在注射器主体10的圆筒部101的外表面形成或印上刻度。密封件203使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管嘴30虽可以用耐化学性高且易于成形加工的树脂制成,但最好用不锈钢等金属制成。
注射器主体、柱塞及管嘴的尺寸根据处理样品量而不同。在此对30ml用的注射器进行说明。30ml用的注射器的管嘴的内径为2mm。
参照图2和图3说明捕捉核酸组件40的结构。如图2和图3A所示,本实施例的捕捉核酸组件40具有:含有氧化硅的圆板状的捕捉核酸材料41,配置在捕捉核酸材料41的上侧及下侧的2个圆板状的保持构件42、43及圆筒状的夹座44。
如图3B所示,夹座44的内表面具有上端的锥部441、环状的突起442、圆筒部443和下端的环状突起444。锥部441具有朝向下方的内径逐渐变小的圆锥面。从锥部441的下端向圆筒部443边界的内径增大而形成中间细的状态。由该中间细之处形成突起442。第1突起442的内径比保持构件42、43的外径稍小。因此,在将保持构件42、43插入夹座44时,需将保持构件42、43由夹座44的突起442压入。压入时,夹座44和保持构件42的至少一方会弹性变形。压入作业因夹座44的锥部441而变得容易。
第2突起444的内径比保持构件42、43的外径小。因此,捕捉核酸材料41及保持构件42、43被2个突起442、444夹住并保持。在夹座44的外表面的下端形成锥面或倒角445。
捕捉核酸材料41由含有氧化硅的多个细纤维网构成。即,捕捉核酸材料41由大致沿着平面配置成随机方向的多个细纤维网构成。构成捕捉核酸材料的纤维只要是含有氧化硅的材料均可,也可以是玻璃棉、石英烧结体等。
捕捉核酸材料最好以粘结剂使其固形化。即,利用粘结剂使构成捕捉核酸材料的纤维相互粘结。从而,可保持适当的强度,防止纤维变形,从而使得将捕捉核酸材料装入夹座中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包含全血的试样的粘性通常都较高,在试样通过捕捉核酸材料时,对捕捉核酸材料施加了较大的力。但是,通过利用粘结剂使捕捉核酸材料固形化,即使粘性高的试样通过捕捉核酸材料也不会使捕捉核酸材料的形状出现大的变化,可以使捕捉核酸材料的平均孔径维持在捕捉核酸的最佳状态。当然,在无需强度的情况下,也可以省去利用粘结剂进行的固形化。捕捉核酸材料也可以通过对含有氧化硅的纤维制成的片利用具有冲头的压机进行冲裁或利用切冲压切断来制造。
捕捉核酸材料的形状可以利用定义为厚度与直径之比的形状比表示。例如,捕捉核酸材料为圆盘状时,形状比为圆盘的厚度/圆盘的直径。而捕捉核酸材料为板状时,形状比为板的厚度/对角线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的捕捉核酸材料的形状比优选为1以下。捕捉核酸材料的厚度优选为0.5mm以下。在本实施例中,捕捉核酸材料的厚度为0.4mm。
氧化硅在离液序列高(カオトロピツク)的物质存在的情况下与核酸结合。为了提高核酸对氧化硅的结合效率,只要增加核酸对氧化硅表面的接触率即可。在捕捉核酸材料的内部形成用于含核酸试样(样本液)通过的许多通道。这样的通道的内表面的面积之总和愈大,核酸对氧化硅表面的接触率愈大。为了增大通道内表面的总面积,可以使通道数增加,使通道的平均孔径减小。
然而,若减小通道的平均孔径,则试样通过捕捉核酸材料时的流体阻力增大。若通道的平均孔径过小,则会因试样中所含的血球、核酸等生物物质而引起堵塞。因而,捕捉核酸材料的最大孔径优选为60μm。捕捉核酸材料的平均孔径为0.2-30μm,优选10-20μm。
捕捉核酸材料的最大孔径利用阀点(バルブポイント)法(JIS,K-3832)测定。当采用阀点法时,将捕捉核酸材料浸渍在液体中使其完全润湿,测定从捕捉核酸材料开始出现气泡时的最低压力。利用该最低压力可求得最大孔径。平均孔径可根据最大孔径求得。例如,可假定平均孔径为最大孔径的一半。
捕捉核酸材料41具有比夹座44的内径稍大的外径。捕捉核酸材料41配置在夹座44内,使其圆周的外缘沿着夹座44的内壁并与内壁接触。捕捉核酸材料41以被保持构件42、43夹持的状态保持在夹座44内。捕捉核酸材料41的圆周外缘因被保持构件42、43夹住并压缩而与夹座44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提高了捕捉核酸材料41和夹座44之间的密封性。
保持构件42、43至少具有比捕捉核酸材料的流体阻力更小的流体阻力。即,保持构件的结构至少使得与捕捉核酸材料相比试样更易于流过。保持构件42、43的平均孔径为例如为100μm。保持构件可以由没有捕捉核酸功能的多孔材料构成。例如可以通过加热成型多种树脂制的珠群形成。作为树脂有例如聚丙烯。
若采用本实施例,由于将捕捉核酸材料41做成网状,因此试样通过捕捉核酸材料而对其施加的负荷较小。捕捉核酸材料41被保持构件42、43夹持,在捕捉核酸材料41和保持构件42、43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即使推动柱塞20使试样通过捕捉核酸材料,捕捉核酸材料也几乎不动。即,即使柱塞20往复运动,捕捉核酸材料也不会与之同步移动。因此,即使捕捉核酸材料是玻璃棉、石英烧结体等脆性材质,并且,即使使全血等高粘性试样通过捕捉核酸材料,也不会损毁捕捉核酸材料。
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注射器的组装方法。首先,在步骤S101中,将下侧的保持构件43插入夹座44。保持构件43的外径由于仅比夹座44的内面的突起442的内径稍大,因而将保持构件43压入夹座44。这时,保持构件43和夹座44至少一方弹性变形。
在步骤S102中,将捕捉核酸材料41插入夹座44。将捕捉核酸材料41配置在下侧的保持构件43的上方。在步骤S103中,将上侧的保持构件42插入夹座44。保持构件42的外径由于比夹座44的内面的突起442的内径稍大,因而将保持构件42压入夹座44。这样,捕捉核酸材料41就以层状夹持在2个保持构件42、43之间的状态保持在夹座44上从而形成捕捉核酸组件40。
在步骤S104中,进行捕捉核酸组件40的外观检察和通液检查。外观检察时,以肉眼确认捕捉核酸材料41与夹座44的内表面的密合状况及捕捉核酸材料和保持构件42、43之间无间隙存在。通液检查时,检查捕捉核酸材料41的密封性。
在步骤S105中,将捕捉核酸组件40插入注射器主体10。捕捉核酸组件40保持在注射器主体10上端的开口部102附近。在步骤S106中,将柱塞20插入注射器主体10中。柱塞20的密封件203与捕捉核酸组件40接触。如图3B的虚线所示,密封件203的突起204的圆锥面与夹座44的上端的开口部内缘线接触。将柱塞20压入注射器主体10内时,来自柱塞20的力通过线接触均匀地加到捕捉核酸组件40上。进一步将柱塞20压入注射器主体10内时,捕捉核酸组件40则与注射器主体10的底部103接触。从而完成注射器的组装。步骤S107进行包装,步骤S108进行灭菌处理后出货。
参照图5,说明使用本实施例注射器从试样(样本液)中提取核酸的方法。试样为例如全血。首先,在步骤S201中,在容器内注入第1试剂和试样并进行搅拌。第1试剂是用于破坏蛋白质溶解酶,主要成分是蛋白酶K溶液。在第2步骤S202中,在试样内添加第2试剂并进行搅拌。第2试剂是用于对蛋白质进行改性的离液序列高的试剂,是含有胍盐酸盐等的溶液。在步骤S203中,将加入了这些试剂的试样加热。加热在例如80℃、25分钟左右。加热中通过搅拌还可以缩短加热时间。在步骤S204中,在试样中加入第3试剂,为使其冷却至30℃附近而放置约15分钟。冷却方法虽可以自然冷却,但为缩短处理时间也可强制冷却。第3试剂是结合促进剂,是含有二甘醇二甲基醚的溶液。
在步骤S205中,使用本实施例的注射器捕捉核酸。开始,为了使密封件203与捕捉核酸组件40接触,将柱塞20插入注射器主体10内。因此,首先,为了使密封件203从捕捉核酸组件40离开,将柱塞20由注射器主体10只向上拉起一定量。借此,在密封件203和捕捉核酸组件40之间形成空间。最后,保持在该空间中的空气用于从注射器主体10内完全排出试样。随后,将管嘴30的前端插入在步骤S204中准备好的试样中。为了防止在管嘴30的外表面附着大量的试样,最好只将管嘴30的下端插入试样中。通过向上拉起柱塞20而将试样导入注射器主体10内。试样通过捕捉核酸组件40,并开始捕捉核酸。当将柱塞20向上拉起到规定位置时停止。当确认试样的移动停止时,再次将柱塞20推压到注射器主体10内。通过压入柱塞20,从而使试样反方向通过捕捉核酸组件40,继续捕捉核酸。这样,重复数次柱塞20的往复运动。最后,将柱塞20充分地压入注射器主体10内,使试样完全排出。如上所述,由于在注射器主体10内预先保留了空气,因而通过将该空气排出,则可将试样完全排出。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为了下一道工序,将柱塞20由注射器主体向上拉起一定量,以使在密封件203和捕捉核酸组件40之间形成空间。
在柱塞20的往复运动中,需注意不要使空气与试样一起从管嘴30进入注射器主体10内。若混入空气,则试样相对于捕捉核酸组件40的透过性降低,使捕捉核酸的效率降低。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抽吸试样之前,将一定量的空气导入注射器主体10内。通过使该空气量足够少,可提高试样的抽吸对柱塞20运动的追随性,即提高液面的追随性。特别是在试样的粘性较高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液面的追随性,因而可提高作业效率。
在步骤S206中,进行第1次注射器的清洗。将管嘴30的前端插入第4试剂,向上拉起柱塞20,将第4试剂导入注射器主体10内。第4试剂是第1清洗液,是含有灭菌水的溶液。将柱塞20向上拉到一定位置后,再次将柱塞20推入到注射器主体10内。这样,使第1清洗液往复通过捕捉核酸组件40。利用第1清洗液洗去附着在注射器主体10及捕捉核酸组件40上的杂质,只剩下被捕捉核酸材料41捕捉的核酸。通过将柱塞20充分地压入到注射器主体10内,将第1清洗液完全排出。使用新的第1清洗液重复进行这样的操作。虽可以使用同一第1清洗液重复数次柱塞20的往复运动,但由于使用完的第1清洗液中含有杂质,因而清洗效果差。因此,最好使用新的第1清洗液。当第1次清洗结束后,为准备下一工序,将柱塞20由注射器主体10向上拉起一定量,在密封件203和捕捉核酸组件40之间形成空间。
在步骤S207中,进行第2次注射器的清洗。第2次清洗的目的是为了清洗注射器中残留的第1清洗液而进行的。将管嘴30的前端插入第5试剂中,向上拉起柱塞20,将第5试剂吸入注射器主体10内。第5试剂是第2清洗液的溶液,是含有乙醇的溶液。在将柱塞20向上拉到一定位置后,再次将柱塞20推入到注射器主体10内。这样,可洗去附着在注射器主体10及捕捉核酸组件40上的第1清洗液。重新使用第2清洗液重复这一操作。将第2清洗液完全排出后,最后,在空气中以高速使柱塞往复运动。这样,以高速将空气吸入注射器主体10内或以高速从其中排出。通过重复这一操作,从而,将第2清洗液从注射器内完全排出。若残留有第2清洗液,会对后面的作业造成影响。在第2次清洗结束后,为进行下一工序,将柱塞20从注射器主体10向上拉起一定量,从而在密封件203和捕捉核酸组件40之间形成空间。
在步骤S208中,将核酸从捕捉核酸材料41中分离出来。将管嘴30的前端插入第6试剂。第6试剂是用于分离核酸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使柱塞20往复运动。这样,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相对捕捉核酸组件40往复运动。利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使核酸从捕捉核酸材料41中分离出来。虽然可以使用同一第6试剂进行柱塞20的往复运动,但也可以使用新的第6试剂进行柱塞20的往复运动。在更换第6试剂、进行核酸的分离时,在一个容器中将所得到的多个第6试剂进行混合。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核酸。
图6表示本实施例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预先在图示的容器1中分注试剂或试样。这样,只需准备必要数量的容纳有试剂或试样的容器。将管嘴30的前端插入容器内的液体中,通过将柱塞向上拉起而将液体吸入注射器主体10内。
图7表示夹座44的另一例子,在本实施例的夹座44的上表面446上,形成多个沟槽447。沟槽447的底面从夹座44的上表面446的外缘向内缘方向倾斜。如图1所示,注射器通常以竖直状态使用。因此,夹座44的上表面446处于水平状态,试剂或试样往往残留于该处。残留的试样或试剂与在下一工序中吸入注射器主体内的试样或试剂混合。这样,使新吸入的试样或试剂的作用出现变化而不能得到所期待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残留在夹座44的上表面446上的试样或试剂通过沟槽447流走。特别是少量的残留液体经过沟槽的角部流走。因此,可防止试样或试剂残留在夹座44的上表面446上。
在本实施例中虽设置沟槽,但也可以代替之而将夹座44的上端厚度做得极薄。这样,可以防止试样或试剂残留在夹座44的上表面上。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夹座44的内表面的上端设置多个突起。这种突起在将捕捉核酸组件40插入注射器内时,成为与插入夹具的接触面。因此,当将捕捉核酸组件40插入注射器内时,捕捉核酸组件40不会倾斜,可以笔直地沿轴线方向插入。
下面,参照图8,说明捕捉核酸组件40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捕捉核酸组件具有:含有氧化硅的圆板状的捕捉核酸材料41,配置在捕捉核酸材料41的上侧及下侧的2个圆板状的保持构件42、43,配置在捕捉核酸材料41和上侧保持构件42之间及捕捉核酸材料41和下侧保持构件43之间的环45、46,以及圆筒状的夹座44。本实施例的捕捉核酸组件40与图1及图2所示的捕捉核酸组件40比较,其不同点在于附加设置了2个环45、46。环45、46由弹性体制成,其外径与捕捉核酸材料41的外径大致相等。图10A表示本实施例的捕捉核酸组件40的主要部分的断面。捕捉核酸材料41的外缘由环45、46加压。捕捉核酸材料41由于受到来自环45、46的挤压力而向半径方向的外方拉伸使其扩大。因此,捕捉核酸材料41的外缘与夹座44的圆筒状的内表面密合,从而提高了夹座44和捕捉核酸材料41之间的密封性。若夹座44和捕捉核酸材料41之间的密封性不充分,即使柱塞20运动,试样也要流入到阻力较小的密封不充分之处,而不通过流体阻力大的捕捉核酸材料41。这时,核酸回收效率显著降低。然而,采用本实施例,则能使试样可靠地流入捕捉核酸材料41,能高效率地捕捉核酸。
下面,参照图9说明保持构件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保持构件47是将图8所示的保持构件42、43和环45、46做成一体。保持构件47具有圆板部分471和环状突起472。突起472沿圆板部分471一个面的圆周外缘形成。图10B表示使用了本实施例的保持构件47的捕捉核酸组件40的主要部分的断面。捕捉核酸材料41的外缘利用环状突起472加压。捕捉核酸材料41由于受到来自环状突起472的挤压力向半径方向的外方拉伸而使其扩大。因此,捕捉核酸材料41的外缘与夹座44的圆筒状内表面密合,从而提高了夹座44和捕捉核酸材料41之间的密封性。
下面,参照图11说明捕捉核酸组件40的再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捕捉核酸组件40具有捕捉核酸体48和对其进行保持的夹座49。夹座49具有圆筒状部分491和环状突起492。环状突起492形成于圆筒状部分491的内表面的下端。将捕捉核酸体48插入夹座49直到其下端顶住环状突起492。这样,通过将捕捉核酸体48插入夹座49,则形成捕捉核酸组件40。
本实施例的捕捉核酸体48由含氧化硅的多孔材料构成。捕捉核酸体48通过烧结含有微小氧化硅的颗粒材料而制成。捕捉核酸体48在轴线方向的厚度可以为例如10mm
下面,参照图12、图13及图14说明注射器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注射器具有注射器主体10、柱塞20、管嘴30及滑动型的捕捉核酸组件50。本实施例的捕捉核酸组件50可从上方的第1位置到下方的第2位置在注射器主体10内滑动。图12表示捕捉核酸组件50设置于第1位置的状态。捕捉核酸组件50若从第1位置到第2位置时,以将环状突起设置于注射器主体10的内表面而使捕捉核酸组件50不返回上方为好。本实施例的捕捉核酸组件50与图2及图3所示的捕捉核酸组件40相比较仅夹座的结构不同。在此,仅对夹座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3表示夹座51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夹座51与图3所示的夹座44比较,其不同点在于在圆筒状的外表面的上端和下端设置有圆周状的突起511、512。在下侧的突起512的外表面的下端可以形成锥度或倒角。夹座51的圆筒状内表面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夹座44的圆筒状内表面的结构相同。
突起511、512的功能是在密封捕捉核酸组件50和注射器主体10的内部之间的同时,使捕捉核酸组件50可在注射器主体10内滑动。突起511、512只要能具有这样的功能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均可,例如可使用树脂材料。突起511、512虽可以与夹座51的圆筒状主体一体成形,但也可以通过将单独形成的环安装在圆筒状主体上形成。
下面,参照图14说明使用本实施例的注射器从试样(样本液)中提取核酸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与图5的情况比较,虽然不同之处是使用注射器代替容器,但除此以外与图5的情况基本上是相同的。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试样、试剂、清洗液等与图5的情况也相同。
首先,在步骤S301中,如图12所示,将捕捉核酸组件50设置于注射器主体内的第1位置。第1位置仅与注射器主体的下端离开适当的距离。这样,在捕捉核酸组件50的下方形成有空间。在步骤S302中,将管嘴30的前端插入容纳于容器内的试样中,向上拉起柱塞20将试样吸入注射器主体10内。同样,依次将第1及第2试剂吸入注射器主体内。第1试剂是蛋白质可溶酶,第2试剂是高浓度离析液试剂。虽通过吸入使试剂与试样混合,但可通过对注射器进行振动进一步使试剂与试样混合。注射器主体内试样的液面处于捕捉核酸组件50的下方而不与其接触。步骤S302相当于图5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2。
在捕捉核酸工序之前,若使溶解不充分的试样与捕捉核酸材料接触,核酸以外的杂质则附着于捕捉核酸材料41上,减少了核酸的接触面积。因此,必须进行试样的搅拌以使试样不与捕捉核酸材料41接触。
在步骤S303中,加热注射器主体内的试样。在本实施例中,以将试样保持在注射器主体内的状态进行加热。步骤S303相当于图5的步骤203。在步骤S304中,将管嘴30的前端插入容纳于容器内的第3试剂中,向上拉起柱塞20,将第3试剂吸入注射器主体内。第3试剂是结合促进剂,将注射器主体内的试样冷却到30℃附近后放置约15分钟。步骤S304相当于图5的步骤S204。
在步骤S305中,使捕捉核酸组件50从注射器主体内的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第2位置是注射器主体的下端。通过将柱塞压入到注射器主体内,使捕捉核酸组件50移动到第2位置。这时,由于将注射器主体内的试样予以排出,因而必须预先准备容纳试样的容器。
在步骤S306中,捕捉核酸。将管嘴的前端插入容器内的试样中,向上拉起柱塞,将试样吸入注射器主体内。试样通过捕捉核酸组件50容纳在注射器主体内。随后,压入柱塞由注射器主体内排出核酸。重复这一过程。这样,试样往返通过捕捉核酸组件50,由捕捉核酸材料41捕捉核酸。步骤S306相当于图5的步骤S205。最后,将柱塞20充分地压入注射器主体10内,使试样完全排出。在步骤S307中,进行清洗。用第1清洗液洗去杂质,用第2清洗液洗去第1清洗液。步骤S307相当于图5的步骤S206及S207。在步骤S308中,使核酸与捕捉核酸材料41分离。步骤S308相当于图5的步骤S208。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以使用注射器进行从试样的调整直到捕捉并分离核酸的工序,因而,所使用的容器数量少,可提高作业效率。
参照图15说明注射器的再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注射器具有注射器主体10、柱塞20、管嘴30和捕捉核酸组件60。在本实施例中,捕捉核酸组件60装在注射器主体10和管嘴30之间。即,在捕捉核酸组件60的上端设置未图示的用于连接注射器主体10的连接部105的连接部分,而在捕捉核酸组件60的下端设置未图示的用于连接管嘴30的连接部301的连接部分。捕捉核酸组件60的内部结构既可以是与图2或图8所示的捕捉核酸组件40相同,也可以是与图11所示的捕捉核酸组件40相同。
通常,在改变试样的容量的情况下,必须与之相应地准备多种容量的注射器。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虽必须准备多种容量的注射器主体10及柱塞20,但只要准备1种捕捉核酸组件60即可。只要按试样的容量改变注射器主体10和柱塞20即可。通常在试样种类改变的情况下,必须与之相应准备多种注射器。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虽必须准备多种捕捉核酸组件60,但只要准备1种注射器主体10及柱塞20即可。只要根据试样种类改变捕捉核酸组件60即可。
以上虽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就都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中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有种种变更。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几种技术也可适用于日本特许申请特愿平10-70201号中公开的核酸精制装置。该核酸精制装置具有如下部件:内置有可与液体接触的含有氧化硅的固相的捕捉核酸用片;可装拆地与该捕捉核酸片连接的用于吸排液体的活动管嘴;可容纳促进核酸与固相结合的物质和含有核酸的试样的混合液的处理容器;向该处理容器供给清洗液的装置;向处理容器供给洗提液的装置;用于收容核酸的精制品的精制品用容器;使处于未使用状态的捕捉核酸用片与用于吸排液体的活动管嘴连接、并使处于连接状态的捕捉核酸用片向处理容器及精制品用容器的位置移动的运送装置;对与用于吸排液体的活动管嘴连接的捕捉核酸用片用混合液进行吸排后,再用清洗液进行吸排,其后再用洗提液进行吸排的液体吸排作用装置;在从捕捉核酸用片向精制品用容器排出洗提液后,从用于吸排液体的管嘴卸下捕捉核酸用片的拆卸装置。此处,捕捉核酸用片是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筒状件,其做成头部具有可与活动管嘴的前端实现气密性配合的内径,而其下方的内径则向前端逐渐变细。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的几种技术也可适用于如日本特许申请特愿2003-139542号所公开的便携式核酸精制装置。该便携式核酸精制装置具有捕捉核酸用片和注射器单元。此处,注射器单元具有用于连接捕捉核酸用片的连接部分,兼有握持部功能的主体部分和通过主体部分设置在与连接部分相反一侧的操作部分。

Claims (27)

1.一种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部分:
具有管嘴的注射器主体,
可在注射器主体内滑动的柱塞,以及
设置在注射器主体内的含有氧化硅的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是将大量含有氧化硅的纤维相互粘接的网状的含有氧化硅的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是大量含有氧化硅的颗粒的结合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圆盘厚度与圆盘直径的比是1或1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平均孔径是0.2~3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注射器主体内,用于保持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夹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座具有夹持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两面的保持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夹持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保持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是平均孔径比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大的网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直接或间接地压缩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外周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与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外周部分大致相同形状的突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插入与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外周部分大致相同形状的环。
13.一种核酸回收器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设有管嘴的注射器主体,可在注射器主体内滑动的柱塞,含有氧化硅的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和可设置在注射器主体内的夹座;
将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保持在夹座上;
将保持有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夹座配置在注射器内;
将柱塞插入注射器主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出大量含有氧化硅的纤维相互粘结而成的网状含有氧化硅的纤维、准备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准备可夹持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保持构件、以被保持构件夹持的状态将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保持在夹座上的步骤。
16.一种夹座,其特征在于:可设置在具有管嘴的注射器主体内,具有从两侧夹持地保持含有氧化硅的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一对保持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是大量含有氧化硅的纤维相互粘结而成的网状含有氧化硅的纤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圆盘厚度与圆盘直径的比是1或1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平均孔径是0.2~30μm。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座,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夹持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保持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夹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是平均孔径比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大的网状。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夹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直接或间接地压缩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外周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夹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与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外周部分大致相同形状的突出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夹座,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插入与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外周部分大致相同形状的环。
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可在注射器主体内滑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保持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注射器主体内的夹座。
27.一种核酸回收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分:
注射器主体,
在注射器主体内滑动的柱塞,
管嘴,以及
与注射器主体和管嘴连接,在其内部具有含有氧化硅的网状的捕捉核酸的固相的核酸回收容器。
CNB2005100020472A 2004-02-24 2005-01-12 核酸回收器具、其零部件及核酸回收器具的生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40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48533A JP4090443B2 (ja) 2004-02-24 2004-02-24 核酸回収器具、その部品、及び核酸回収器具の生産方法
JP2004048533 2004-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0866A CN1660866A (zh) 2005-08-31
CN100334099C true CN100334099C (zh) 2007-08-29

Family

ID=34747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204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4099C (zh) 2004-02-24 2005-01-12 核酸回收器具、其零部件及核酸回收器具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86607A1 (zh)
EP (1) EP1571437A1 (zh)
JP (1) JP4090443B2 (zh)
CN (1) CN10033409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3114A (ja) * 2004-09-17 2006-03-30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核酸抽出方法、及び核酸遊離方法
JP2007074914A (ja) * 2005-09-12 2007-03-29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核酸抽出方法
JP4699868B2 (ja) 2005-11-04 2011-06-1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核酸精製方法及び核酸精製器具
JP4959450B2 (ja) * 2007-07-10 2012-06-2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化学分析装置
DE202008013219U1 (de) * 2008-10-04 2008-12-18 Schmiedl, Dieter, Dr. Forensische Pipette zum Befeuchten und Handhaben von Probenträgern auf Basis einer Mikroliterpipettenspitze
CN102947449A (zh) * 2010-06-18 2013-02-27 东洋纺株式会社 同时进行抗酸菌的溶菌和抗酸菌的核酸的分离的方法
JP5363604B2 (ja) * 2012-03-21 2013-12-1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化学分析装置
US9926553B2 (en) * 2013-11-01 2018-03-27 Biomeme, Inc. Sample extraction and preparation device
KR102418920B1 (ko) * 2020-08-03 2022-07-07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주사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핵산 추출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9887A2 (en) * 1994-04-29 1995-11-02 Phoenix 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c. Method for extraction, extraction cartridge and automated extr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WO2000075623A1 (en) * 1999-06-08 2000-12-14 Dna Research Innovations Limited Sample processing device
US20020007054A1 (en) * 1998-03-19 2002-01-17 Toshinari Sakurai Method for purifying nucleic aci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1382963A1 (en) * 2001-04-20 2004-01-21 Gl Science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instrument for extracting trace component in solid pha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0051A (en) * 1963-09-26 1967-01-24 Internat Equipment Co Filter tube for use in a centrifuge
US5391298B1 (en) * 1993-03-05 1997-10-28 Minnesota Mining & Mfg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solid-phase extraction under pressurized conditions
US5595653A (en) * 1994-07-15 1997-01-21 Cera, Inc. Microcolumn for extraction of analytes from liquids
SE9904539D0 (sv) * 1999-12-10 1999-12-10 Alphahelix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handling of samples and reagents
WO2002078847A1 (fr) * 2001-03-28 2002-10-10 Hitachi, Ltd. Instrument et procede permettant de recuperer de l'acide nucleique
SE0102922D0 (sv) * 2001-08-31 2001-08-31 Astrazeneca A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mple preparation
JP2006515562A (ja) * 2002-07-15 2006-06-01 フィネクサス, インク. 「デッドヴォリューム」を最小化した抽出カラム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9887A2 (en) * 1994-04-29 1995-11-02 Phoenix 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c. Method for extraction, extraction cartridge and automated extr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020007054A1 (en) * 1998-03-19 2002-01-17 Toshinari Sakurai Method for purifying nucleic aci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00075623A1 (en) * 1999-06-08 2000-12-14 Dna Research Innovations Limited Sample processing device
EP1382963A1 (en) * 2001-04-20 2004-01-21 Gl Science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instrument for extracting trace component in solid pha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41299A (ja) 2005-09-08
EP1571437A1 (en) 2005-09-07
US20050186607A1 (en) 2005-08-25
JP4090443B2 (ja) 2008-05-28
CN1660866A (zh) 2005-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4099C (zh) 核酸回收器具、其零部件及核酸回收器具的生产方法
EP2239045A1 (en) Porous filter cartridge
US8012349B2 (en) Small volume unitary molded filters and supports for adsorbent beds
JP5708639B2 (ja) 多孔質フィルターカラ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試薬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核酸精製キット
JP4878977B2 (ja) インサート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多孔質フィルター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2010094136A (ja) 核酸分離精製カートリッジ
US7556733B2 (en) Low volume filtration colum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iltering therewith
EP1572318B1 (en) Low volume filtration column devices
US20220315916A1 (en) Sample extraction and preparation device
CN102448589A (zh) 组件壳体和使用该壳体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CN100567979C (zh) 固相萃取管
CN101103105B (zh) 特定物质的回收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核酸提取装置
EP1804972B1 (en) Multiple cartridge, cartridge array frame
JP2014030397A (ja) 多孔質フィルターカラム、試薬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核酸精製キット
CN116046636A (zh) 用于岩体渗流的颗粒收集装置和颗粒收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