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1099B - 图像诊断用导管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诊断用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1099B
CN113631099B CN202080024728.1A CN202080024728A CN113631099B CN 113631099 B CN113631099 B CN 113631099B CN 202080024728 A CN202080024728 A CN 202080024728A CN 113631099 B CN113631099 B CN 113631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transmitting
catheter
image diagnosis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47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1099A (zh
Inventor
坂口雄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31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1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1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1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61Features of the scanning mechanism, e.g. for moving the transducer within the housing of the probe
    • A61B8/4466Features of the scanning mechanism, e.g. for moving the transducer within the housing of the probe involving deflection of the prob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2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 body cavities or body tracts, e.g. by us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4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inse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08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 A61B8/0891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for diagnosis of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Details of catheter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5Features of the external shape of the probe, e.g. ergonomic asp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8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ultrasound transducer
    • A61B8/449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ultrasound transduc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ransducer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87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6Optic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74Optica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viewing angles
    • A61B1/00177Optica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viewing angles for 90 degrees side-view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7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light-conductive means, e.g. optical fib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Gynecology & Obstetr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具备:插入至生物体内的导引鞘;能够在所述导引鞘内旋转的驱动轴;以及在所述导引鞘内安装于所述驱动轴的成像核心部,所述成像核心部具备:能够收发信号的收发构件;以及保持所述收发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朝向所述导引鞘的径向的侧面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以到远位端为止随着趋向远位侧而向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线靠近的方式倾斜,所述倾斜部从与所述收发构件的远位端相比的近位侧延伸至与所述收发构件的远位端相比的远位侧。

Description

图像诊断用导管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诊断用导管。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得到血管等的断层图像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一例,已知有通过血管内超声波诊断法(IVUS:Intra Vascular Ultra Sound的简称)得到图像的导管。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这种图像诊断用导管。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安装于作为壳体的末端壳体的、作为信号的收发构件的超声波换能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1984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相对于驱动轴的旋转使收发构件的旋转轴稳定,安装有信号的收发构件的壳体由硬质而不易变形的材料构成。另一方面,壳体要求还能够易于迎合弯曲的血管形状而前进的迎合性。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提高向血管形状的迎合性的壳体的图像诊断用导管。
作为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具备:插入至生物体内的导引鞘;能够在所述导引鞘内旋转的驱动轴;以及在所述导引鞘内安装于所述驱动轴的成像核心部,所述成像核心部具备:能够收发信号的收发构件;以及保持所述收发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朝向所述导引鞘的径向的侧面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以到远位端为止随着趋向远位侧而向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线靠近的方式倾斜,所述倾斜部从与所述收发构件的远位端相比的近位侧延伸至与所述收发构件的远位端相比的远位侧。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支承所述收发构件的支承面,在从所述支承面侧观察所述壳体的俯视时,在所述壳体的隔着所述收发构件位于至少一方侧的侧面形成有所述倾斜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支承所述收发构件的支承面,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中的、所述支承面的背面的位置形成有所述倾斜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侧面中的、所述支承面的背面由周面构成。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中的、相对于所述支承面的近位侧设有与由所述支承面支承的所述收发构件相比朝向所述导引鞘的内表面隆起的近位隆起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中的、相对于所述支承面的远位侧设有与由所述支承面支承的所述收发构件相比朝向所述导引鞘的内表面隆起的远位隆起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角度随着趋向远位侧而变大。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收发构件为能够利用超声波收发面收发超声波的超声波振荡器,超声波振荡器的远位端面由凸状的弯曲面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提高向血管形状的迎合性的壳体的图像诊断用导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作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诊断用导管与图像诊断装置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2是示出与图1示出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远位端部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示出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成像核心部附近的横侧视图。
图4是图1示出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成像核心部附近的上侧视图。
图5是图1示出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成像核心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1示出的图像诊断用导管插入至血管内的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示出超声波收发面的外形为椭圆形状的超声波振荡器的一具体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例示说明本公开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实施方式。在各图中对相同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公开的图像诊断用导管中,将图像诊断用导管的长边方向记为“长边方向A”。另外,在图像诊断用导管的长边方向A上,将图像诊断用导管插入至生物体内一侧记为“远位侧”,将其相反一侧记为“近位侧”。另外,有时将本公开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从近位侧趋向远位侧的方向简称为“插入方向A1”。另外,有时将图像诊断用导管1的从远位侧趋向近位侧的方向简称为“拔出方向A2”。
首先,说明能够应用本公开的图像诊断用导管的图像诊断系统的一例。图1是示出作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图像诊断用导管1的图像诊断系统100的图。
图像诊断系统100具有图像诊断用导管1以及图像诊断装置120。在图1中示出了图像诊断用导管1连接于图像诊断装置120的状态。图2是示出与图像诊断用导管1的远位侧的端部即远位端部中的长边方向A平行的剖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像诊断用导管1的成像核心部10附近的上侧视图。图4是图像诊断用导管1的成像核心部10附近的横侧视图。图5是图像诊断用导管1的成像核心部10附近的立体图。在图5中,省略画出了导引鞘40。
<图像诊断用导管1>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诊断用导管1能够应用于IVUS。如图1所示,图像诊断用导管1通过与图像诊断装置120连接来驱动。更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诊断用导管1与图像诊断装置120的驱动单元120a连接。
如图1所示,图像诊断用导管1具有插入部1a和操作部1b。插入部1a为图像诊断用导管1中的、插入至生物体内而使用的部位。操作部1b为图像诊断用导管1中的、在插入部1a插入至生物体内的状态下在生物体外被操作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诊断用导管1中,与后述的远位侧连接器62(参照图1)相比的远位侧的部分为插入部1a,与远位侧连接器62相比为近位侧的部分为操作部1b。
如图1、图2所示,插入部1a具有成像核心部10、驱动轴20、信号线30以及导引鞘40。成像核心部10连结于驱动轴20的远位侧。导引鞘40插入至生物体内来使用(参照图6)。成像核心部10、驱动轴20以及信号线30位于导引鞘40内,与导引鞘40一并插入至生物体内来使用(参照图6)。
如图1所示,操作部1b具备内管构件50和外管构件60。内管构件50保持有驱动轴20的近位侧的端部。外管构件60保持有导引鞘40的近位侧的端部。内管构件50在外管构件60内沿中心轴向移动,由此,图2示出的成像核心部10、驱动轴20以及信号线30能够在导引鞘40内沿长边方向A移动。驱动轴20以及信号线30从内管构件50以及外管构件60的内部通过,在长边方向A上不仅在插入部1a的区域中延伸,还在操作部1b的区域中延伸。
[成像核心部10]
如图2所示,成像核心部10位于插入至生物体内的导引鞘40内。本实施方式的成像核心部10具备能够收发信号的收发构件11、保持该收发构件11的壳体12、以及造影标记13。
本实施方式的收发构件11为能够收发超声波信号的超声波振荡器11a。以下,例示说明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但收发构件11不限于超声波振荡器11a,例如也可以为能够收发光信号的光学元件。作为能够收发光信号的光学元件,例如举出有设于光纤的远位端、且具有聚集光的透镜功能和反射的反射功能的球透镜。
本实施方式的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具有压电元件14、支承构件15、以及声音匹配构件16。
具体来说,压电元件14由扁平状的压电体、层叠于该压电体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方侧的第1电极、以及层叠于压电体的厚度方向的至少另一方侧的第2电极构成。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压电体的厚度方向上的、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能够收发超声波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所处一侧记为“表面侧”,将压电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与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相反一侧记为“背面侧”。
压电元件14的压电体例如由压电陶瓷片构成。作为压电陶瓷片的材料,例如举出锆钛酸铅(PZT)、铌酸锂等的压电陶瓷材料。压电体不是压电陶瓷材料,也可以利用水晶来形成。
压电元件14的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例如能够通过根据使用了掩膜材料的离子镀法、蒸镀法、溅射法在压电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两面分别作为电极层来层叠而形成。作为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的材料,例如举出有银、铬、铜、镍、金等金属、或这些金属的层叠体等。
第1电极仅层叠于压电体的表面侧。第2电极层叠于压电体的背面侧,并且一部分向压电体的表面侧折返。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极由折叠电极来构成。但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也可以不为折叠电极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第2电极不为折叠电极而由第1电极的一部分向背面侧折返的折叠电极来构成。
支承构件15从压电元件的背面侧支承压电元件14。具体来说,支承构件15以覆盖压电元件14的背面侧的整个区域的方式层叠于压电元件14。由此,能够吸收来自成为噪声的压电元件14的超声波。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15构成了吸收压电元件14的超声波的吸音层。
作为支承构件15的吸音层能够利用使形成吸音层的片材贴合于压电元件14的方法、涂覆形成吸音层的液状的吸音性材料并使其固化的方法等来形成。作为支承构件15的材料,例如举出有橡胶、或使钨粉末等金属粉末分散的环氧树脂等。
声音匹配构件16以覆盖压电元件14的表面侧的方式层叠。更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声音匹配构件16除去与压电元件14中的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连接有信号线30的部分,以覆盖压电元件14的表面侧的整个区域的方式层叠。通过设置声音匹配构件16,能够提高向被检测体传播超声波的传播效率。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声音匹配构件16构成了提高超声波的传播效率的声音匹配层。
作为声音匹配构件16的声音匹配层能够利用使形成声音匹配层的片材贴合于压电元件14的方法、涂覆形成声音匹配层的液状的声音匹配性材料并使其固化的方法等来形成。作为声音匹配构件16的材料,例如举出有环氧树脂等的树脂材料。另外,声音匹配构件16也可以利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层的层叠体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利用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表面来构成。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振荡器11a中,利用声音匹配构件16构成平面状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在压电体的厚度方向上观察的俯视、也就是说,在超声波收发面11a1的俯视下具有椭圆形的外形。在后面,说明其详细内容。
如图2~图4所示,壳体12在导引鞘40内保持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壳体12的近位侧与驱动轴20连接。如图2~图4所示,朝向导引鞘40的径向B的壳体12的侧面具有倾斜部71,该倾斜部71以到远位端为止随着趋向远位侧而向驱动轴20的中心轴线O靠近的方式倾斜。“壳体的侧面”是指壳体中的朝向导引鞘的径向B的面,是指构成导引鞘的径向B的周围整个区域的面。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的侧面具备对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进行支承的支承面12a。在后面详细说明壳体12的侧面。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具有主体部12b、远位端部12c、以及近位端部12d。主体部12b具有上述的支承面12a。远位端部12c与主体部12b相比位于远位侧,包括远位端。近位端部12d与主体部12b相比位于近位侧,与造影标记13连结在一起。在后面详细说明壳体12的各部位。
壳体12例如能够利用聚碳酸酯等的树脂来构成。壳体12例如通过对树脂材料进行射出成形来形成。另外,壳体12也可以利用金属来构成。这种壳体12例如能够利用不锈钢、实施了镀金的不锈钢、铂铱合金、铂氧化锆合金等来构成。另外,这种壳体12利用从金属块削下来的金属屑或MIM(金属粉末射出成形)等来形成。壳体12还可以由烧制氧化锆等制成的陶瓷来构成。
造影标记13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形,在远位侧与壳体12的近位端部12d连结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2的近位端部12d内插于造影标记13的状态下,利用粘接剂等将两者粘接在一起。但壳体12与造影标记13的连结构成不限于上述构成。造影标记13例如能够利用铂、金、铱、钨等不透X线性很高的金属线圈或者金属管来构成。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大致圆筒状的造影标记13的内部例如配置有由与上述支承构件15同样的材料形成的吸收构件18。通过造影标记13的内部由这种吸收构件18来填充,能够抑制从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朝向与对象部位不同的部位发送超声波。而且,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能够抑制接收向与对象部位不同的部位反射的超声波。
本实施方式的成像核心部10为在壳体12的近位侧具有造影标记13的构成,但也可以为没有造影标记13的成像核心部。也就是说,壳体12的近位端部12d也可以为不经由造影标记13而与后述的驱动轴20连结的构成。像这样,在设为没有造影标记13的成像核心部的情况下,例如只要利用金属、包括不透X线性很高的材料在内的树脂或者陶瓷等具有造影性的材料形成壳体12自身即可。
[驱动轴20]
驱动轴20能够在导引鞘40内绕中心轴线O旋转。另外,上述成像核心部10在导引鞘40内安装于驱动轴20。因此,驱动轴20在导引鞘40内使成像核心部10绕中心轴线O旋转。更具体来说,驱动轴20通过在导引鞘内绕中心轴线O旋转,使所连结的收发构件11、壳体12以及造影标记13绕中心轴线O旋转。使驱动轴20旋转的动力源为后述的图像诊断装置120的马达121(参照图1)。
驱动轴20由具有挠性的管体来构成。在驱动轴20的内部配置有与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连接的信号线30。驱动轴20例如由绕轴的卷绕方向不同的多层的线圈构成。作为线圈的材料,例如举出不锈钢、Ni-Ti(镍/钛)合金等。通过设为这种驱动轴20,即使作为信号线30而利用双螺旋状的双绞线电缆构成两根电信号线,也能够提高屏蔽性而降低因从电信号线产生的噪声产生的影响。
驱动轴20从内管构件50以及外管构件60的内部通过并延伸至位于内管构件50的近位端部的后述的集线器52为止。也就是说,驱动轴20在长边方向A上从插入部1a的远位端部延伸至操作部1b的近位端部为止。
[信号线30]
信号线30在驱动轴20内延伸,将收发构件11和图像诊断装置120电连接或者光学性连接。本实施方式的信号线30为将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和图像诊断装置120电连接的电信号线。
本实施方式的作为信号线30的电信号线与驱动轴20同样地,在长边方向A上从插入部1a的远位端部延伸至操作部1b的近位端部为止。本实施方式的作为信号线30的电信号线设有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根),与上述超声波振荡器11a的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分别连接。作为信号线30的多根电信号线例如利用将两根电信号线扭在一起的双绞线电缆来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信号线30为电信号线,但在收发构件11为能够收发光信号的构成的情况下,信号线30例如能够利用光纤线来构成。
[导引鞘40]
如图2所示,导引鞘40划分为第1中空部41a以及第2中空部41b。在第1中空部41a收容有成像核心部10、驱动轴20以及信号线30。成像核心部10、驱动轴20以及信号线30能够在第1中空部41a内在长边方向A上进退移动。能够在第2中空部41b插穿导丝W。在本实施方式中,划分第2中空部41b的管状的导丝插穿部40b相对于划分第1中空部41a的管状的主体部40a的远位端部,位于彼此成大致平行的状态。主体部40a以及导丝插穿部40b能够通过利用热融合等将彼此不同的管构件接合来形成,但不限于这种形成方法。
在主体部40a设有具有由X线不透射的材料形成的X线造影性的标记部42。另外,在导丝插穿部40b也设有具有X线造影性的标记部43。标记部42以及43例如能够利用白金、金、铱、钨等的不透X线性很高的金属线圈或者金属管来构成。
在导引鞘40的长边方向A上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移动的范围形成有超声波的透射性形成得比其他部位高的窗部44。更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窗部44形成于导引鞘40中的主体部40a。
主体部40a的窗部44、以及导丝插穿部40b利用具有挠性的材料来形成,其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构成材料,例如举出聚乙烯、苯乙烯、聚烯烃、聚氨酯、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丁二烯、反式聚异戊二烯、氟橡胶、氯化聚乙烯等的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等,还能够使用将这些之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的聚合物合金、聚合物合金、层叠体等。
与主体部40a的窗部44相比在近位侧具有利用刚性比窗部44高的材料而加强的加强部。加强部例如在树脂等的具有挠性的管状构件配设并形成有将不锈钢制等的金属素线编织为网眼状的加强材料。上述管状构件能够利用与窗部44同样的材料来形成。
优选在导引鞘40的外表面配置在湿润时表现为润滑性的亲水性润滑被覆层。
在导引鞘40的主体部40a的远位端部形成有将第1中空部41a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46。在排气时,能够从该连通孔46通过而排出主体部40a内的气体。
[内管构件50以及外管构件60]
如图1所示,内管构件50具有内管51以及集线器52。内管51在外管构件60内能够进退移动地插入。集线器52设于内管51的近位侧。
如图1所示,外管构件60具有外管61、远位侧连接器62、以及近位侧连接器63。外管61位于内管51的径向(与导引鞘40的径向B相同的方向)上的外侧,内管51在外管61内进退移动。远位侧连接器62将导引鞘40的主体部40a的近位端部、以及外管61的远位端部连接。近位侧连接器63设于外管61的近位端部,构成为将内管51收容在外管61内。
上述驱动轴20以及信号线30能够从导引鞘40的主体部40a的第1中空部41a通过与该主体部40a的近端侧连接的外管构件60的内部、以及一部分插入至该外管构件60的内管构件50的内部,而延伸至位于内管构件50的近位端部的集线器52为止。
上述成像核心部10经由驱动轴20与内管构件50一体连结。因此,若对内管构件50进行朝向插入方向A1按压的操作,则内管构件50朝向插入方向A1而压入至外管构件60内。若将内管构件50朝向插入方向A1向外管构件60内按压,则相对于内管构件50经由驱动轴20连结的成像核心部10在导引鞘40的主体部40a内向插入方向A1移动。相反地,若对内管构件50进行朝向拔出方向A2拉出的操作,内管构件50被从外管构件60内向拔出方向A2拉出。若从外管构件60内向拔出方向A2拉出内管构件50,则相对于内管构件50经由驱动轴20连结的成像核心部10在导引鞘40的主体部40a内向拔出方向A2移动。
在内管构件50的集线器52的近位端设有与图像诊断装置120机械以及电连接的连接器部。也就是说,图像诊断用导管1利用设于内管构件50的集线器52的连接器部与图像诊断装置120机械以及电连接。更具体来说,图像诊断用导管1的作为信号线30的电信号线从超声波振荡器11a延伸至集线器52的连接器部为止。而且,作为信号线30的电信号线在集线器52的连接器部与图像诊断装置120连接的状态下,将超声波振荡器11a和图像诊断装置120电连接。将超声波振荡器11a中的接收信号经由集线器52的连接器部发送至图像诊断装置120,实施规定的处理并显示为图像。
<图像诊断装置120>
如图1所示,图像诊断装置120具有作为用于使驱动轴20旋转的动力源的马达121、以及作为用于使驱动轴20在长边方向A上移动的动力源的马达122。马达122的旋转运动利用与马达122连接的滚珠丝杠123而转换为轴向上的运动。
更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诊断装置120具有驱动单元120a、控制装置120b以及监视器120c。控制装置120b以有线或无线与驱动单元120a电连接。监视器120c能够显示基于控制装置120b从图像诊断用导管1接收的接收信号而生成的图像。本实施方式的上述马达121、马达122以及滚珠丝杠123设于驱动单元120a。该驱动单元120a的动作由控制装置120b来控制。控制装置120b能够利用包括CPU以及存储器在内的处理器来构成。
图像诊断装置120不限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构成,例如也可以为还具有键盘等的外部输入部的构成。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诊断用导管1插入至血管BV内的状态的使用状态图。以下,参照图2~图6,说明图像诊断用导管1的成像核心部10的壳体12的特征。
如图6所示,图像诊断用导管1的导引鞘40插入至生物体内来使用。如上所述,在导引鞘40内收容有成像核心部10以及驱动轴20,成像核心部10以及驱动轴20与导引鞘40一并插入至生物体内来使用。
在此,如图2~图6所示,朝向导引鞘40的径向B的壳体12的侧面具有倾斜部71,该倾斜部71以到远端为止以随着趋向远位侧而向驱动轴20的中心轴线O靠近的方式倾斜。该倾斜部71从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远位端11a2的近位侧延伸至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远位端11a2的远位侧。
通过在壳体12的侧面设置这种倾斜部71,能够提高向血管形状的迎合性。因此,即使为图6示出的这种弯曲的血管形状,通过使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的侧面具有倾斜部71,而使壳体12易于与沿弯曲的血管形状延伸的导引鞘40的内表面面接触。其结果为,壳体12变得易于沿血管BV(参照图6)的内壁进退移动。
更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具有主体部12b、远位端部12c、以及近位端部12d。在主体部12b形成有大致椭圆柱状的凹部。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通过使配置有支承构件15的背面侧收容至凹部并支承于凹部的底面上,而保持于壳体12。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的收发构件11的支承面12a由凹部的底面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振荡器11a在收容于凹部的状态下利用粘接剂等与壳体12粘接。如图3所示,在壳体12的形成于主体部12b的凹部的底面附近形成有贯穿到外部为止贯穿孔12b1。将超声波振荡器11a和壳体12粘接的粘接剂的剩余量从该贯穿孔12b1通过而向外部漏出。因此,能够抑制粘接剂从凹部的侧壁向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表面侧漏出。因此,能够抑制粘接剂附着于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上。
如图4所示,在从支承面12a侧观察壳体12的俯视下,在隔着收发构件11位于两侧的壳体12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部71。通过设置这种倾斜部71,能够提高壳体12向血管形状的迎合性。从支承面12a侧观察壳体12的俯视(参照图4)是指,在导引鞘40的径向B上,从支承面12a侧观察壳体12的侧视。以下,将从支承面12a侧观察壳体12的俯视简记为“壳体12的俯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2的俯视(参照图4)下,在位于隔着收发构件11的两侧的壳体12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部71,但不限于该构成。在壳体12的俯视(参照图4)下,只要在隔着收发构件11位于至少一方侧的壳体12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部71即可。但从提高壳体12向血管形状的迎合性的观点来看,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壳体12的俯视(参照图4)下,优选在位于隔着收发构件11的两侧的壳体12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部7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2的侧面中的、支承面12a的背面的位置也形成有倾斜部71。具体来说,在图3示出的壳体12的横侧视时,在壳体12的侧面中的、支承面12a的背面的位置形成有倾斜部71。通过设置这种倾斜部71,能够提高壳体12向血管形状的迎合性。壳体12的横侧视(参照图3)是指,在导引鞘40的径向B上,从壳体12的支承面12a可看成线状的视角来看的侧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壳体12的横侧视时,不仅支承面12a,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也可看成直线状。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的侧面,在壳体12的俯视(参照图4)下隔着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的两侧的位置设置有倾斜部7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的侧面,在壳体12的横侧视(参照图3)时在支承面12a的背面的位置设置有倾斜部7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壳体12的侧面中的、壳体12的俯视(参照图4)下隔着超声波振荡器11a的一方侧的位置、经由在壳体12的横侧视(参照图3)时支承面12a的背面的位置、到在壳体12的俯视(参照图4)时隔着超声波振荡器11a的另一方侧的位置为止的全部周向区域中形成有倾斜部71。通过像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壳体12向血管形状的迎合性。
倾斜部71相对于驱动轴20的中心轴线O的角度在壳体12的侧视(参照图3、图4)时,优选随着趋向远位侧而变大。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71在图3、图4示出的侧视时,具有近位倾斜部71a、以及与该近位倾斜部71a相比倾斜部71相对于驱动轴20的中心轴线O的角度变大的远位倾斜部71b。近位倾斜部71a在壳体12的侧视(参照图3、图4)时呈大致直线状延伸。另外,近位倾斜部71a跨过收发构件11的远位端11a2的近位侧与远位侧而延伸。远位倾斜部71b在壳体12的侧视(参照图3、图4)时呈凸状弯曲地延伸。远位倾斜部71b连续至近位倾斜部71a的远位端,延伸至壳体12的远位端面12e为止。
壳体12的远位端面12e由与驱动轴20的中心轴线O正交的平面构成,但不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为向远位侧呈凸状突出的弯曲面。另外,壳体12的侧面的倾斜部71在侧视(参照图3、图4)时,由呈直线状延伸的近位倾斜部71a、以及呈凸状弯曲的远位倾斜部71b构成,但不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设为在侧视(参照图3、图4)时以随着趋向远位侧而相对于驱动轴20的中心轴线O的角度逐渐增加的方式弯曲并延伸的倾斜部。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71从壳体12的主体部12b形成到远位端部12c为止。更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71仅形成在比收发构件11的近位端11a3靠远位侧,没有形成在与收发构件11的近位端11a3相比靠近位侧。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的侧面的倾斜部71不形成在壳体12的近位端部12d。但也可以设为从壳体12的远位端延伸至比收发构件11的近位端11a3靠近位侧为止的倾斜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的侧面中的、支承面12a的背面由周面构成。更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的侧面中的、支承面12a的背面通过沿导引鞘40的内周面的周面来构成。因此,能够易于与导引鞘40的内表面面接触而不易损伤导引鞘40的内表面,并且不易挂到导引鞘40的内表面而提高壳体12向血管形状的迎合性。而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壳体12的侧面中的、壳体12的俯视(参照图4)时隔着超声波振荡器11a的一方侧的位置经由在壳体12的横侧视(参照图3)时支承面12a的背面的位置到达在壳体12的俯视(参照图4)时隔着超声波振荡器11a的另一方侧的位置为止的全部周向区域中,形成有倾斜部71。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的侧面中的、支承面12a的背面为周面,并且形成有倾斜部71。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壳体12向血管形状的迎合性。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的远位端部12c具有大致圆锥台状的外形。该远位端部12c的侧面为从近位侧朝向远位侧缩径的锥形面。而且,远位端部12c的锥形面的一部分在主体部12b中连续延伸,与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远位端11a2相比延伸至近位侧为止,由此,形成有壳体12的侧面的上述的倾斜部71。
另外,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具备具有支承收发构件11的支承面12a的主体部12b、位于该主体部12b的远位侧且包括远位端的远位端部12c。而且,壳体12的侧面具有周面部,该周面部延伸至主体部12b以及远位端部12c,由沿导引鞘40的内表面的周面构成。该周面部由从近位侧朝向远位侧而向驱动轴20的中心轴线O靠近的上述的倾斜部71形成。
而且,如图3所示,在壳体12的侧面中的、相对于支承面12a的近位侧设有与支承于支承面12a的收发构件11相比朝向导引鞘40的内表面隆起的近位隆起部17a。通过设为这种构成,能够抑制在使成像核心部10在导引鞘40内进退时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与导引鞘40的内表面相抵接。因此,变得不易损伤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
而且,如图3所示,在壳体12的侧面中的、相对于支承面12a的远位侧设有与支承于支承面12a的收发构件11相比朝向导引鞘40的内表面隆起的远位隆起部17b。通过设为这种构成,能够防止在使成像核心部10在导引鞘40内进退时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与导引鞘40的内表面相抵接。因此,变得不易损伤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
而且,如图3所示,远位隆起部17b与近位隆起部17a相比朝向导引鞘40的内表面隆起。通过设置这种构成,能够抑制在使成像核心部10在导引鞘40内进退时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与导引鞘40的内表面相抵接。因此,变得不易损伤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远位隆起部17b在壳体12的横侧视(参照图3)时以随着趋向远位侧而向驱动轴20的中心轴线O靠近的方式倾斜。另外,在壳体12的横侧视(参照图3)时,相对于驱动轴20的中心轴线O的远位隆起部17b的角度随着趋向远位侧而变大,延伸至壳体12的远位端面12e为止。通过设为这种远位隆起部17b,能够进一步提高壳体12向血管形状的迎合性。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收发构件11为能够利用超声波收发面11a1收发超声波的超声波振荡器11a。超声波振荡器11a的包括远位端11a2在内的远位端面11a4优选由凸状的弯曲面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振荡器11a在超声波收发面11a1的主视时具有椭圆形状的外形,但不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为具有在超声波收发面的主视时为圆形状、在超声波收发面的主视时仅远位端面成为凸状的弯曲面的大致四边形状等的外形的超声波振荡器。但若考虑超声波振荡器11a的收敛性能,则超声波收发面11a1的外形优选为椭圆形状或者圆形状,特别优选为圆形状。
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使用能够插入生物体内的小型的压电元件14(参照图2)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超声波的高输出,优选增大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超声波收发面11a1的面积。因此,在壳体12的俯视(参照图4)时,隔着作为收发构件11的超声波振荡器11a的两侧的壳体12的侧面易于成为靠近导引鞘40的内表面的位置。
综上,利用凸状的弯曲面构成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远位端面11a4、且在壳体12的俯视(参照图4)中,在隔着超声波振荡器11a的两侧的壳体12的侧面以沿着超声波振荡器11a的远位端面11a4的弯曲面的方式设置倾斜部71。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壳体12向血管形状的迎合性。而且,通过将超声波收发面11a1的外形设为椭圆形状或者圆形状,还能够提高超声波振荡器11a的收敛性能。图7是示出上述超声波振荡器11a的变形例的图。在图7示出的超声波振荡器211a中,超声波收发面211a1的外形具有椭圆形状。但超声波振荡器211a的压电元件214的近位侧的一部分在超声波收发面211a1的主视下位于不与超声波收发面211a1重叠的位置。在压电元件214中的、不与超声波收发面211a1重叠的部分设置有供信号线30电连接的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的接点部分。根据图7示出的超声波振荡器211a,与上述超声波振荡器11a相比,能够提高来自超声波收发面211a1的超声波的收敛性能。
本公开的图像诊断用导管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特定的具体构成,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载,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核心部10为作为收发构件11而仅具有能够收发超声波信号的超声波振荡器11a的构成,但不限于该构成。收发构件11例如也可以为能够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简称“OCT”)的、能够收发光信号的光学元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涉及图像诊断用导管。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诊断用导管
1a:插入部
1b:操作部
10:成像核心部
11:收发构件
11a:超声波振荡器
11a1:超声波收发面
11a2:收发构件的远端
11a3:收发构件的近位端
11a4:超声波振荡器的远位端面
12:壳体
12a:支承面
12b:主体部
12b1:贯穿孔
12c:远位端部
12d:近位端部
12e:远位端面
13:造影标记
14:压电元件
15:支承构件
16:声音匹配构件
17a:近位隆起部
17b:远位隆起部
18:吸收构件
20:驱动轴
30:信号线
40:导引鞘
40a:主体部
40b:导丝插穿部
41a:第1中空部
41b:第2中空部
42:标记部
43:标记部
44:窗部
46:连通孔
50:内管构件
51:内管
52:集线器
60:外管构件
61:外管
62:远位侧连接器
63:近位侧连接器
71:倾斜部
71a:近位倾斜部
71b:远位倾斜部
100:图像诊断系统
120:图像诊断装置
120a:驱动单元
120b:控制装置
120c:监视器
121:马达
122:马达
123:滚珠丝杠
211a:超声波振荡器
211a1:超声波收发面
214:压电元件
A:图像诊断用导管的长边方向
A1:图像诊断用导管的插入方向
A2:图像诊断用导管的拔出方向
B:导引鞘的径向
O:驱动轴的中心轴线
W:导丝
BV:血管。

Claims (8)

1.一种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具备:
插入至生物体内的导引鞘;
能够在所述导引鞘内旋转的驱动轴;以及
在所述导引鞘内安装于所述驱动轴的成像核心部,
所述成像核心部具备:
能够收发信号的收发构件;以及
保持所述收发构件的壳体,
所述壳体的朝向所述导引鞘的径向的侧面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以到远位端为止随着趋向远位侧而向所述驱动轴的中心轴线靠近的方式倾斜,
所述倾斜部从与所述收发构件的远位端相比的近位侧延伸至与所述收发构件的远位端相比的远位侧,
所述倾斜部的近位侧形成为锥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支承所述收发构件的支承面,
在从所述支承面侧观察所述壳体的俯视时,在所述壳体的隔着所述收发构件位于至少一方侧的侧面形成有所述倾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支承所述收发构件的支承面,
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中的、所述支承面的背面的位置形成有所述倾斜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侧面中的、所述支承面的背面由周面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中的、相对于所述支承面的近位侧设有与由所述支承面支承的所述收发构件相比朝向所述导引鞘的内表面隆起的近位隆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中的、相对于所述支承面的远位侧设有与由所述支承面支承的所述收发构件相比朝向所述导引鞘的内表面隆起的远位隆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角度随着趋向远位侧而变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诊断用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构件为能够利用超声波收发面收发超声波的超声波振荡器,
超声波振荡器的远位端面由凸状的弯曲面构成。
CN202080024728.1A 2019-03-29 2020-03-23 图像诊断用导管 Active CN113631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8660 2019-03-29
JP2019068660 2019-03-29
PCT/JP2020/012777 WO2020203423A1 (ja) 2019-03-29 2020-03-23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1099A CN113631099A (zh) 2021-11-09
CN113631099B true CN113631099B (zh) 2023-09-19

Family

ID=72668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4728.1A Active CN113631099B (zh) 2019-03-29 2020-03-23 图像诊断用导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15740A1 (zh)
EP (1) EP3932325A4 (zh)
JP (1) JP7313431B2 (zh)
CN (1) CN113631099B (zh)
WO (1) WO2020203423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5297A2 (en) * 1998-10-23 2000-05-04 Boston Scientific Limited Ultrasonic transducer having a tilted suppor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1662980A (zh) * 2007-01-19 2010-03-03 桑尼布鲁克健康科学中心 用于成像探头的扫描机构
CN102188236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管
CN106913359A (zh) * 2015-11-09 2017-07-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3154A (en) 1994-10-13 1996-04-02 Cardiovascular Imaging Systems, Inc. Transducer for intraluminal ultrasound imaging catheter with provision for electrical isolation of transducer from the catheter core
JP2002005822A (ja) * 2000-06-21 2002-01-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プローブ装置
JP3894092B2 (ja) * 2002-10-18 2007-03-14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超音波内視鏡
EP2832301B1 (en) * 2012-03-28 2022-10-05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Probe and diagnostic imaging device
EP2846698B1 (en) * 2012-05-11 2019-12-11 Volcano Corporation Ultrasound catheter for imaging and blood flow measurement
US20140257102A1 (en) * 2013-03-07 2014-09-11 Volcano Corpor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 Image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JP6647080B2 (ja) * 2016-02-29 2020-02-14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5297A2 (en) * 1998-10-23 2000-05-04 Boston Scientific Limited Ultrasonic transducer having a tilted suppor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1662980A (zh) * 2007-01-19 2010-03-03 桑尼布鲁克健康科学中心 用于成像探头的扫描机构
CN102188236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管
CN106913359A (zh) * 2015-11-09 2017-07-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13431B2 (ja) 2023-07-24
US20220015740A1 (en) 2022-01-20
WO2020203423A1 (ja) 2020-10-08
EP3932325A1 (en) 2022-01-05
EP3932325A4 (en) 2022-04-20
JPWO2020203423A1 (zh) 2020-10-08
CN113631099A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8242B2 (ja) 生体内挿入用プローブ
JP5581139B2 (ja) カテーテル
JP6378787B2 (ja) 血管内カテーテルのための設計及び方法
US11596310B2 (en) Image diagnosis catheter
JP5171355B2 (ja) 生体内挿入用プローブ装置
CN113631099B (zh) 图像诊断用导管
JP3754500B2 (ja) 超音波カテーテル
JP7405833B2 (ja) 超音波探触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超音波探触子
JP6805009B2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CN113453627B (zh) 超声波振子
US11406356B2 (en) Image diagnosis catheter
JP7403358B2 (ja) 超音波探触子
WO2021187251A1 (ja) 超音波探触子
CN113631098B (zh) 图像诊断用导管
JP2020162844A (ja) カッ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6249843B2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医療用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テーテル
JP2023144742A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CN117715594A (zh) 图像诊断用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